预期评估论文

2024-07-20

预期评估论文(精选6篇)

预期评估论文 篇1

技术类无形资产是指以技术为表现形态的一类无形资产, 它是由直接载体 (技术方案、证书、图纸等) 或间接载体 (与技术相关的有形资产) 来展现的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和其他相关的权利构成, 大致可以分为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工业版权3类。

1 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形成过程

由于技术是构成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核心因素, 高智能投入是高水平技术类无形资产取得的保证, 因此, 具有技术优势是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取得的前提。具有技术优势的无形资产 (即技术类无形资产) 一般是与一定的产品相联系, 即其超额收益是与使用该无形资产的产品紧密联系的。

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形成过程可描述为:

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产品销售→技术转让

即首先通过技术开发获得新技术产品, 再经过生产阶段, 最终通过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或技术转让从销售和转让收益中回收开发投资和获取超额收益。

2 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估测方法

由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通过相应产品的销售实现的, 因此某一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与企业其他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相互间很难区分, 在运用收益现值法对技术类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 无法对其预期收益单独进行估算, 评估实务中通常采用技术收益分成的方法来预测被评估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未来超额收益。

2.1 技术收益分成法的估测思路

技术收益分成的思路是指实施一项技术并获得利润后, 应由技术和其依附的经济资源共同分享, 所以可以根据技术资产在获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确定技术在利润中应分享的比例, 即技术分成率, 进而获得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用公式表示为:

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技术分成率×资产收益额

在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预测过程中, 资产收益额的表示方式可以是利润总额、净利润或现金净流量, 估测方法与有形资产收益额的估测方法相同, 具体数据可以采用趋势预测法、因果预测法等定量方法再结合定性分析加以调整获得。而技术分成率的确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2.2 技术分成率的确定方法

技术分成率是指许可方分享被许可方应用该技术获得的利润比例。确定分成率没有统一的规定, 它与技术的复杂程度、产品的产量、销售额提成年限或利润高低等有直接的联系, 不同技术领域、不同交易条件其分成率也有所不同。目前, 采用综合评价法来确定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技术分成率更为合理。

综合评价法是对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价值进行权衡、比较、优选和决策的活动。利用综合评价法确定分成率, 主要是通过对分成率的取值有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评测, 确定各因素对分成率取值的影响度, 再根据由多位专家确定的各因素权重, 最终得到分成率。它的具体步骤为:

(1) 确定技术分成率的取值范围

技术分成率的取值范围是根据国际技术贸易中已被众多国家认可的技术提成比率范围确定的, 可以根据技术类无形资产所属的行业, 利用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确定出技术分成率的取值区间。

(2) 建立技术类无形资产评测体系

(A) 建立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价指标体系, 并确定指标标值。首先对技术分成率及它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对影响因素按照其内在的因果、隶属等逻辑关系进行分解, 并形成评测指标的层次结构;最后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 最终确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以专利技术为例, 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 确定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B) 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对比求和评分法, 在确定过程中, 首先将待定权重的指标列出, 设计调查表, 请专家根据自身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 采用多对分值、按照两两比较得分和一定的原则, 将某项指标同其他各项指标逐个比较、评分得出其权重wi。

(C) 设计综合评价表。经过上述步骤, 可以得到技术分成率的综合评价表。仍以专利技术为例, 根据图1的专利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设计出其技术分成率综合评价表如表1所示。

取值说明:

专利类型及法律状态:发明专利、经异议、无效或撤销程序的实用新型专利 (100) ;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40) 。

保护范围:权利要求涵盖或具有该类技术的某一必要技术特征 (100) ;权利要求包含该类技术的某些技术特征 (50) ;权利要求具有该类技术的某一技术特征 (0) 。

侵权判定:专利技术是生产某产品的唯一途径, 易于判定侵权及取证 (100) ;通过对某产品的分析, 可以判定侵权, 取证较容易 (80) ;通过对某产品的分析, 可以判定侵权, 取证存在一定困难 (40) ;通过对产品的分析, 判定侵权及取证均存在一些困难 (0) 。

技术所属领域:新兴技术领域, 发展前景广阔, 属国家支持产业 (100) ;技术领域发展前景较好 (60) ;技术领域发展平稳 (20) ;技术领域即将进入衰退期, 发展缓慢 (0) 。

替代技术:无替代产品 (100) ;存在若干替代产品 (60) ;替代产品较多 (0) 。

先进性:各方面者超过 (100) ;大多数方面或某方面显著超过 (60) ;不相上下 (0) 。

创新性:首创技术 (100) ;改进型技术 (40) ;后续专利技术 (0) 。

成熟度:工业化生产 (100) ;小批量生产 (80) ;中试 (60) ;小试 (20) ;实验室阶段 (0) 。

应用范围: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多个生产领域 (100) ;专利技术应用于某个生产领域 (50) ;专利技术的应用具有某些限定条件 (0) 。

技术防御力:技术复杂且需大量资金研制 (100) ;技术复杂或所需资金多 (50) ;技术复杂程度一般、所需资金数量不大 (0) 。

供求关系:解决了行业的必需技术问题, 为广大厂商所需要 (100) ;解决了行业一般技术问题 (50) ;解决了生产中某一附加技术问题或改进了某一技术环节 (0) 。

可以对照上述取值说明, 根据专利技术的具体情况确定所列各影响因素的取值。

(D)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调整系数。根据综合评价表的取值,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和作为综合评价模型。即:

由式 (1) 确定的值z即为技术分成率的调整系数, 所代表的意义是技术分成率在可能取值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

(3) 确定技术分成率的具体数值

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的技术分成率的取值范围及调整系数, 利用下式计算可得到技术分成率的具体数值。

式中, α———技术分成率;m———分成率的取值下限;n———分成率的取值上限;z———分成率的调整系数。

运用综合评价法确定的分成率, 考虑了可能对分成率取值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并且参考了国际技术贸易中对技术提成率的数值, 因而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及公正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中评协[2008]217号) [Z].2008.

[2]张晓满.专利技术的特点、评估原理与方法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 2002 (2) .

[3]李秀娟.专利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因素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 2009 (12) .

[4]赵晨.专利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实务[J].电子知识产权, 2006 (11) .

[5]李秀娟.专利价值评估的影响因子[J].电子知识产权, 2009 (5) .

预期评估论文 篇2

关键词:教材评估,英汉同声传译,翻译硕士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汉同声传译”教材满足MTI教学需求,决定MTI同传教学效果。然而,统计表明当前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稀缺且与BTI(翻译本科专业)所用教材缺乏区别度,总体不利于MTI研究生的培养。本文基于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的教材评估量表,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的MTI教材《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Inference and Anticipa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从教学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其他标准五方面分别进行主观与客观分析,评估主客观契合度,并就不契合方面与评估量表中的其他标准提出建议,为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参考。

一、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现状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同传是“双语有声交际行为的一种复杂类型,在强制限定可用的处理时间、严格限制可处理信息数量和被处理的有声交际语义(意思和意义) 结构里可被观察的同传对象与产物的条件下,与对只进行一遍的口头演说的听觉处理同时进行”[1]。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的编写不仅响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更好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而且有助于MTI研究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同传方法,因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学生都要通过教材学习才能由浅入深地理解任何一门学科。学生通过科学系统地吸收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教材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技巧,最终能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未来的科研和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教材能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次序,以简洁、激励、经济的方式提供所有或大多数素材,指明教学方法,节省教师大量的时间并能当作学生极为有用的学习助手”[2]。

截止到2014年6月3日,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页以“同声传译”或“同传”为正题名检索筛选后共得到记录31条(仅限英汉同传教材,不包括学位论文或考试辅导用书),其中明确提出教材使用对象为翻译硕士的仅4部,它们分别是《同声传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英语同传速录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同声传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7部为本科生、研究生与同传爱好者通用教材或自学参考书。由此可见,现有同声传译教材定位的使用对象过于宽泛,欠缺层次性与针对性,专门针对MTI编写的同声传译教材尚比较稀缺。总体不利于区别BTI与MTI的培养,不利于实现MTI“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性”的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就现有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进行评估,为该类教材的进一步编写提供有益参考。

二、教材评估标准

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认为,“教材评估即教材与特定目标或需求的契合度评估……教材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教材评估只需关注教材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契合特定目标或需求”[3]。基于此,两位资深语言学家构建了教材评估的理论框架,提出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其他标准五个方面考量教材与特定目标或需求的契合度,并制定了教材评估一览表。一览表将教师、学生和出版方三方的主观需求与教材本身的客观方面相比对,考察主观与客观的契合度,以此评判教材的质量。

三、教材评估策略

笔者以《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为评估对象。该教材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俄罗斯引进出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性和时效性。

(一)教学对象

从主观方面讲,2007年国务院学务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在我国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为满足MTI教学需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引进了《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一书。该书在各大高校流通,是MTI研究生和教师的首选教材之一。从客观方面讲,该书定位读者为MTI研究生。因此,该教材的教学对象在主客观方面密切契合。

(二)教学目标

从主观方面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该书旨在指导MTI研究生开展同传实践,培养其熟练的同传技能和同传素质,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同声传译专才的迫切需求,提高我国对外交流的水平。MTI研究生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已基本了解同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巧等。进入研究生阶段,MTI研究生渴望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水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发展理论。从客观方面讲,教材依托跨学科的理论基础,以一个全面的、综合方式全面诠释同声传译的推理与预期的工作机制,满足客观需求,遵守了“教材应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原则[4]。总体而言,该教材的教学目标在主客观方面比较契合,遵循了“教材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标准[5]。

(三)教学内容

Hutchinson和Waters在教学内容评估量表中罗列了10条标准,分别为语言描述类型、语言知识覆盖点、宏观技能比重、微观技能、课文类型、课文主题、全书内容组织形式或单元内容组织形式、全书内容安排依据或单元内容安排依据。基于上述10条标准笔者评估如下。

1.客观分析。教材以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语言描述为主,指导同传译员通过同传材料话题和述题的语义与语用结构分析,表达出源话语所要传递的信息。教材的语言知识主要涵盖结构和功能方面,结构方面指出同传语篇中的词语是“一个由语义成分组成的结构”;客观的语义冗余主要是因为“话语成分间的互相依赖和成分重复”以及“话语的连贯性”;“同声传译中话语语义结构最重要的成分是指称结构”。功能方面强调同传过程离不开推理,其来源“包括语言的、认知的、情境中的以及语用学上的,都有赖于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恰当条件”,推理需要结合交际语境,交际语境考察需考虑八大因素。教材的宏观技能注重阅读,微观技能包括语义成分分析、语义连贯、词句意义推理、情景语境关联、关联推理等。课文类型包含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报告、可视化文本等,其中可视化文本包括统计图表、理论模型图、分析对比样表等。课文主题主要为会议语篇同声传译的推理与预期工作机制探索。全书内容组织形式紧紧围绕课文主题,由宏观向微观展开。教材第一单元基于同声传译的心理语言学方法厘清同声传译的概况,并在第二单元中涉及同传过程的速度、记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之后十章关注句子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的分析、语义冗余的产生、交际情景的推理、概率预期理论的构建等更为微观的内容。每一单元的内容层层递进,先总结他人研究成果,摆出争议或问题,然后基于语料描述提出作者的论点或假设,最后将其应用于同传实践。教材的整体编排顺应霍姆斯(J.Homles)的理念[6]:翻译研究的目的与功能是描述翻译现象,概括出翻译的规律与原则,解释、预测翻译现象,进而指导翻译活动。

2.主观分析。教材的语言描述应既具体又抽象。教材的语言知识应围绕同声传译实践,以功能的为主导。教材的宏观技能应注重听和说,微观技能注重同声传译的技巧,包括顺句驱动、断句、正反变通、等待、转换、增减等技巧。课文类型可以多样。课文主题应该是构筑同声传译学习实践的深厚基础和具体要求。课文内容应围绕外事外交、商务经贸、文化教育和法律事务等日常活动展开,由浅入深地将词汇表达、背景知识、相关概念和同传方法等娓娓道来。单元内容以某个特定主题,将此类主题的相关背景、专业词汇、常见同传问题和策略加以解释和演绎。单元内容编排应遵循循序渐进、前后连贯的原则。

3.主客观比较与建议。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在主观与客观方面呈现较大的不契合。该教材本身注重的语言知识、技能和课文内容,恰恰规避了两大问题,即BTI和MTI教材“内容重复”与“要求倒挂”。前者表现在“两类教材大多数都非常详细地探讨基于语法的翻译技巧、方法,关注翻译中形式结构的变化转换”,后者表现在“本科教材比MTI教材章节内容更全面,甚至更难……更加重视翻译理论”[7]。可以说,这种不契合是对MTI同声传译教材编写传统或常规的一种挑战,同时为日后该类教材的编写指示了方向,值得借鉴。

(四)教学方法

1.客观分析。教材首先从心理语言学与通信理论就同声传译的研究进行了解析,而后从语义学的主位述位与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指称论等分析了语篇各个层面冗余信息的产生。教材基于翔实的实验语料与自然语料,通过一定的多语平行语料对比,将定量数据与个案数据结合起来,向学习者展示如何处理语言,如何推理和预期。教材给学习者的唯一任务是阅读,要求学习者在阅读中感知并学会运用同传推理与预期的工作机制。教材属于探索性的研究,绝大多数教材严格基于数据来验证假设,而该教材却基于数据和同传实践经验生成假设,再以假设来促进同传实践,为MTI学习者提供了另一种别样的学习模式。教材的辅助教学模式有图表说明。教材设计时条理清晰、衔接紧密、论证充分,调动学习者现有知识。总体来说,教材在MTI教材设计中具有引领作用。此后推理研究获得跨越性发展。学界开始识别不同类型的推理,研究推理产生过程中文本信息的影响以及听者特性在推理中的作用。

2.主观分析。教材应结合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情感主义等。教材应以个人任务或以小组项目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适量的听说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同传实践能力。教材应给定清晰的教学指令,以学习过程为中心设计教材。

3.主客观比较与建议。教材的教学方法在主观与客观方面较不契合。虽然两者始终以学习者与学习过程的适应性为导向,尊重认知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教材在客观方面更加强调探索性研究,因而其呈现语言知识的方式较绝大多数英汉同传教材新颖,无疑增加了学习者的理解难度。二是教材在客观方面注重语言与理论的呈现,而主观方面注重语言的操练。笔者认为,适当的难度对于以自主探究为区别特征的研究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材只有体现一定的难度,并需要学生进行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教材融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理论性,有助于发展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

(五)其他标准

除上述四个标准基础外,Hutchinson和Waters指出教材评估需考虑教材价格、质量。“评估标准本身具有动态发展性”[9],因此在教材评估实施过程中需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相应评估标准。笔者提出,对于引进的教材,不仅需要考虑引进的成本和难易程度,还要考虑引进教材对我国学习者的语言适应性问题,例如该教材从俄罗斯引进,收录的部分俄语语料恐不能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所感悟。

在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发展落后于MTI教学需求与要求条件下,对该类教材的评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依据Tom Hutchinson与Alan Waters教材评估量表的主观与客观分析内容,《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以MTI研究生为教学对象,以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为教学目标,较大程度地满足作为他者的教师、学生、出版方的主观需求。而该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语言知识结构性与功能性并重,技能跨学科性、课文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及知识呈现探索性,与客观要求比对呈现较大不契合,反而规避了该类教材设计易犯的内容重复和要求倒挂问题,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该教材中相当数量的俄语语料恐不能为广大研究生所感悟,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故引进教材的读者语言适应性问题理所应当被纳入量表其他标准。总之,《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的评估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为MTI“英汉同声传译”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俄]切尔诺夫;张爱玲导读.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Grant B.About Textbook[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78.

[3]Hutchinson,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Tomlinson B.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London:Macmillan,1995.

[6]廖七一.MTI中的翻译理论教学[J].中国翻译,2011,(3).

[7]何瑞清,王传英.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学位翻译教材的衔接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3,(4).

[8]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外语研究,2011,(5).

预期评估论文 篇3

二、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

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持有n期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等于滚动持有m期零息票债券的风险加权收益率,n > m ,即:

其中Rmt、Rnt分别是m和n期债券的收益率,θ^(t n)是对应的期限溢价,Et表示基于t时刻完全信息的条件期望算子。上式两端同时取对数,设k =m / n为整数,那么:

( 2)

考虑连续复利,定义可以得到:

根据预期理论模型 ( 3) 式,长期利率等于当前和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均值与期限溢价之和,其中期限溢价的不同假定界定了不同的预期理论。如果期限溢价为零,则为纯预期理论; 如果期限溢价为非时变性常数,则为强预期理论; 否则,如果期限溢价随时间变化,则属于弱预期理论。如果进一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并假设期限溢价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可以得到预期理论模型的一般形式:

其中θ为常数风险溢价,σ是贴现因子,满足0 < σ < 1。根据上式可以得到基于t时刻信息的预期t + 1时刻的n期收益率在t时刻的贴现值:

把 ( 4) 式代入 ( 5) 式并整理可得:

这说明在预期理论假设下,下期长期利率预期是经风险调整的当期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加权和。

1. 利率期限结构的理性预期理论。如果预期形式是理性预期,那么投资者就能根据当前信息对下期收益作出无偏估计,即其预测不会出现系统性偏差,从而有:

其中ξt +1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其t时刻的期望值为零,将 ( 7) 式代入 ( 6) 式可得:

在 ( 8) 式两端同时减去rnt,可得:

由此可构建理性预期假设下的检验模型:

其中C = - φθ,φ = σ-1- 1 ,只要长短期利率在回归式 ( 10) 中满足: |φ| > 1 ,即σ < 0. 5 ,那么就可以说明长短期利率符合理性预期理论。

2. 利率期限结构的适应性预期理论。在适应性预期假设下,人们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利率走势时,利用当期利率的上期预期值与现期值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从而适应性预期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λ是纠偏系数,而且0 < λ < 1 ,ηt是独立的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根据 ( 6) 式和( 11) 式可得:

由此可以构建适应性预期假设下的检验模型:

令ω = ( 1 - λσ)-1,那么有C = ωλ( 1 - σ) θ,α = ω( 1 - λ) ,β1= ω( 1 - σ) ,β2= - ω( 1 - λ) ( 1- σ) ,γ = ωσ。根据王曦 ( 2013 ) 的研究,只要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满足α < 1 ,并且0 < σ,λ< 1 ,就能判定利率变化符合适应性预期。

二、实证研究

(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通过对市场化程度、交易活跃度、数据丰富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本文选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Shibor) 作为检验样本,数据期限为2006年10月8日至2014年9月16日,共计1989个交易日,揽括了Shibor自运行以来的所有利率数据,包括隔夜 ( O/N) 、1周 ( 1W) 、2周 ( 2W) 、1个月 ( 1M) 、3个月 ( 3M) 、6个月 ( 6M) 、9个月( 9M) 和1年 ( 1Y) 的全部8个品种利率。各期限利率的时间走势图见图1,从中可以发现长短期利率的走势基本一致,在趋势上同涨同跌。另外,短期利率通常低于长期利率,但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表1给出了各利率水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及其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先看均值 ( 中位数) 情况,中长期利率均值 ( 中位数) 大于短期利率均值 ( 中位数) ,并且期限越长均值 ( 中位数)越大,反映了Shibor利率曲线向上倾斜的基本形状。其次是标准差,可以看到除了隔夜拆借利率以外,1个月以内的拆借利率波动均大于1个月以上的拆借利率,期限越短波动越强,期限越长则越稳定,最大值情况也表明了这一点。最后是峰度和偏度,长短期利率出现了分化,1个月以内的短期利率呈尖峰厚尾分布,而1个月以上的利率则恰好相反。关于变量的平稳性也出现了差异,1个月以内的短期利率是平稳变量,而1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利率则存在单位根,它们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

( 二) 对 Shibor 整体的预期理论检验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Shibor利率的短端和中长端平稳性不同,根据协整理论长短期利差也不平稳,而中长期利率的差分变量为平稳序列,并不满足理性预期假设检验模型 ( 10) 式所要求的等号左右两端变量的平稳性相同,据此可得结论: Shibor利率在整体上不符合理性预期假设。

以期限1个月以内的为短期利率,1个月以上的为长期利率,按照 ( 13) 式进行OLS回归,同时用Newey - West方法进行调整以解决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都显著小于1,这证明了适应性预期的合理性。另外,除了 ( 2W,1Y) 和 ( 1M,1Y) 的利率组合以外,其它利率组合回归模型的常数项都不显著,表明这些组合的长短期利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因此,就Shibor利率期限结构整体而言,适应性预期是合理的假设,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险溢价都为零。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2的模型系数估计结果,可计算出各个长短期利率组合回归模型的参数值 ( 如表3所示) ,所有参数都符合设定范围。另外,虽然值得注意的是期限风险溢价在大多数时候不显著,但它一方面对于特定的短期利率,会随着长短期利率的期限差距加大而增加; 另一方面对于特定期限的长期利率,它也会随着短期利率期限的增加而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短期利率是央行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价格调节工具,其变化将导致银行间的资金供求发生变化,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因此,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行为主要发生在隔夜和7天期利率,并且期限越短波动越剧烈,相反期限较长的利率则稳定得多。短期利率的这一风险特征意味着对期限较短的利率进行交易时可能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长期利率和较短期利率之间的期限风险溢价因此相对较低,这些都与实际情况相符。

( 三) 对 Shibor 短端的预期理论检验

由于Shibor 1个月及以内的短期利率都是平稳序列,可以直接按照 ( 8) 式进行有约束的OLS回归,约束条件为两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之和等于1( 结果如表4所示) 。尽管各回归方程都通过系统平稳性检验,但较短期限利率的滞后变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显著,而且较长期限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除了 ( 1M,2W) 利率组合外都小于1,利用Wald方法进行单边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自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大于1,这与理性预期假设条件的要求矛盾,Shibor短端利率不符合理性预期假设。

接下来检验Shibor短期利率是否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根据 ( 13) 式进行OLS回归 ( 结果见表5) ,所有方程都通过系统稳定性检验,而且不存在遗漏变量情况,系数协方差矩阵也经过HAC调整。较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都小于1,严格用Wald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回归系数显著小于1,Shibor短期利率支持适应性预期理论。另外,以上所有回归方程的常数项都显著不为0,表明Shibor短期利率之间也存在非零的风险溢价,并且对于特定的较长期利率,长短期利率期限差距越大风险溢价越高。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求出适应性预期假设下的模型参数 ( 如表6所示) ,所有参数都符合适应性预期的设定范围,并且对于特定的长期利率,长短期利率期限相差越大,期限溢价总体上也越高; 对于特定的短期利率,长短期利率的期限溢价不存在一般的变化规律。

( 四) 对 Shibor 中长端的预期理论检验

根据上述Shibor利率的统计性特征和平稳性检验,可知中长期利率都是单整序列,并且期限越长波动越小,如1年期的拆借利率在最近两年几乎全年都不发生变化,如果仅仅用线性回归方法检验预期理论可能产生偏误。根据Campbell和Shiller( 1987) 的研究,当长短期利率的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时,可以先采用协整方法判断长短期利率的协整关系,再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协整向量是否为( 1, - 1) ,以此对预期理论作出检验。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选择有截距项( 对应常数期限风险溢价) 但无趋势项的选项; 同时,依据FPE和AIC准则选取滞后阶数 ( 检验结果见表7) ,通过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与临界值的比较,判断出只有以3M为短期利率的利率组合 ( 1Y,3M) 、( 9M,3M) 和 ( 6M,3M) 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向量分别是 ( 1, 0. 87) 、 ( 1, - 0. 91 ) 和 ( 1, - 0. 94 ) ,而其它利率组合都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

为了确定存在协整关系的利率组合是否符合理性预期理论,本文分别对三组利率按照 ( 8) 式进行OLS回归,所得结果如表8所示。三个方程都通过系统性平稳检验,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都接近于1,但经Wald方法检验,结果显示自回归系数显著拒绝大于1,表明以3M为短期利率的组合利率并不支持理性预期假设。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知Shibor中长端利率也不符合理性预期理论。

注:*表示拒绝原假设。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表示系数在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最后,检验适应性预期假设对Shibor中长端利率的合理性。基于上述协整性分析,除了以3M为短期利率的组合以外,其它利率组合均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也不符合适应性预期的假定要求,下面只需要验证适应性预期假设对以3M为短期利率的组合利率的适用性。根据 ( 13) 式的线性回归结果 ( 如表9所示) ,所有方程都通过稳定性检验,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经Wald检验显著小于1,说明这三个利率组合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

基于表9的系数估计可求得适应性预期假设的利率模型参数 ( 表10) ,所有参数都符合适应性预期的假定范围,并且利率期限差距越大期限溢价越高。综合以上分析,在Shibor中长期利率中,只有以3M为短期利率的利率组合支持适应性预期,其它利率组合既不符合理性预期,也不符合适应性预期。

四、结论

基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数据,本文从Shibor整体、短期和中长期利率方面,分别检验了理性预期假设与适应性预期假设的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 一方面,Shibor整体上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不符合理性预期假设,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 另一方面,Shibor短端( 一个月及以内的利率) 和以3M为短期的中长期利率 ( 3个月及以上的利率) 组合均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而且存在显著的常数风险溢价,利率组合的期限差距越大风险溢价越高。

导致Shibor整体和局部都不支持理性预期理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银行间拆借主要发生在短期,中长期较少。虽然Shibor一直被当做市场基准利率来培育,但央行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发生在短期,极大地影响了银行短期资金供求,再加上银行间拆借交易本来就有趋于短期化的特性,致使银行间拆借交易大多集中在短期,导致短期利率波动频繁。因此,Shibor短期利率能充分反映市场短期资金的供求情况; 相反,中长期利率相对稳定,它更倾向于依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变动而变化,不足以刻画中长期资金的供求。综上所述,Shibor利率体系被割裂成短期和中长期两部分,这两部分不存在长期协同变化的关系,自然也不符合理性预期理论。

第二,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利率符合理性预期是有效市场的特征之一,由于银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长期处于行政手段的控制下,还存在信贷软约束,银行的放贷行为不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银行间拆借利率也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理性预期,而是尽可能在历史交易价格的基础上作出修正,这些都体现了适应性预期的特点。

企业预期向好 篇4

受春节因素影响,供需均有所回落。生产指数50.2%,较上月回落1 . 2 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8.6%,回落0.9个百分点。消费品行业由于节日效应提前释放,回落较为明显。为抵消春节假期影响,企业节前提前拿到一些订单,增加了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企业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明显上升,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从调查来看,春节过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陆续加快。综合来看,预计3月份以后供需波动减小。

虽然受春节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波动,但整体来看制造业表现良好,有一定的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两升一稳”:

一是购进价格回升。企业购进价格指数自去年12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回升,升幅扩大。今年2月份上升5.1个百分点,达到50.2%,自2 0 1 4 年8 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尤其是钢铁、有色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较为明显。如果这种回升态势能够形成趋势,有利于改善企业效益,提高生产扩张动力。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大幅上升。从以往数据来看,企业开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一般会有所上升,今年升幅更大,达到13.5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对新年经济前景、市场形势充满信心。

三是淡季就业保持稳定。从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前后是企业人员流动较大的时节,今年2月份企业人员变化不大,从业人员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保持正常波动。从调查来看,多数企业反映人员有进有出,整体保持稳定。从业人员指数走势表现,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没有明显增加就业压力。但当前也存在结构性的劳动力供应矛盾,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招工难”。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

另外,从我们对企业的调查来看,资金紧张矛盾也有所缓解。 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数量减少,比重下降。1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2月份又下降0 . 9个百分点。

预期评估论文 篇5

语调是人们说话时语流的轻重、高低、升降等变化的模式, 英语语调被分为静调 (Static tones) 和动调 (Kinetic tones) 。静调指平调, 说话时声调维持在一个高度而不升降。动调是指由一个高度向另一高度移动的声调, 分为升调、降调、降升调、升降调、先升后降再升调五类 (Palmer&Kingdon, 1958) 。带有曲折调 (升降、降升、升降升) 的语句通常含有两部分语义, 即说话者从一个语义扭向另一个语义, 以期突出某些信息或隐含某种意图。如:

1) They↓didn’t take thecar last time they went.

(先用降调肯定, 再升调缓和肯定的程度, 表示其中必另有隐情)

“语调的作用在于可以表达词汇和句法结构本身以外的意义, 可以标明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中所处的态度” (Coulthard, 1977:98) , 也能表达说话者的意图或感情。英语的某种调型总是与某种句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具有—种反映语法内在规律的功能, 也就是R.Kingdon (1958) 所谓的语义作用 (semantic function) 。他在“The Ground work of English Intonation”中系统地论述了英语语调所表达的丰富感情色彩功能, 尤其对英语降升调 (falling-rising tone) 表达言外之义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分析。英语的降升调实质上是高降调和低升调的组合, 在包含有犹豫、抱歉和警告等意义的句子中多用这个声调。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邱吉尔成功地指挥了敦克尔克大撤退后, 希·特勒气急败坏, 在会议上大放厥词, 恫吓英国说:

2a) In three weeks England’s neck will be wrung like that oa small chicken. (不出三周, 我就要把英国这只小鸡的脖子拧断。)

邱吉尔反唇相讥:

这时Some本身是高平调:用作褒义词, 是“formidable”或“extraordinary”的对等语, 它所修饰的词是降升调, Some chicken!Some neck! (了不起的小鸡!了不起的脖子!) 成就了语言大师敢于迎战、毫不示弱的气势, 也留给了人们语言的楷模, 证明了语调功能的强大作用。

可见英语语调不仅能决定信息的内容, 还能参与形成信息, 诸如说话人的感情、情绪和态度等。语调所具有的某些功能是超语言要素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 抑或是在传递信息中充当口头的辅助成分。英语中有些单词、短语及句子结构由于不同的语调而传递迥然不同的信息, “I thought+主语+过去式”结构就是典型之一。

二、“I thought+主语+过去式”结构调型的预期性和非预期性反应

英语语调区别语义的功能在“I thought+主语+过去式”结构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英美人士的话语中一般有两种不同调型:降升调和升降调, 用来对某一问题做出预期性回答和非预期性回答。试比较:

3a) A.Did she fall for what the manager had told her? (她把经理告诉她的话信以为真了?)

B.Yes. (是的。)

A.I↓thought↑she did. (我想就是。)

(an expected reply meaning l thought she did and she really did so.)

在上面的对话中, 句子“I thought she did.”的调型是分离式降升调 (降升调分散在两个以上的音节上) 。这是预期性反应句, 意思是说:我本来就想她会这样做, 果真如此, 结果和我预想的一样, 因此是预期性反应“expected response”。先用降调证实说话者的判断的准确性, 再用升调减弱肯定的程度, 转而做出欣慰的反应。

3b) A.Did she cut quite a dash in her smart new clothes? (她漂亮的新衣服使她出尽了风头, 对吗?)

B.No, she didn’t. (不, 并非那样。)

A.↑thought↓she did. (我还以为是呢。)

(an unexpected reply meaning I thought she did but actually she did not.This is really beyond my expectation.)

在上面的对话中“I thought she did.”的调型是分离式升降调。这是非预期性反应句, 意思是说:我满以为漂亮的新衣服使她出尽了风头,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结果和我预想的完全相反, 因此叫做非预期性反应“unexpected response”。句子先升调表示说话者的疑惑和不确定的含义, 后降调证实判断的结果, 也表示说话者的遗憾情感和真诚的感叹。

由于话语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含有二层意义, 尤其是当话语的形式和功能不相一致导致语言的间接性时, 话语者能否成功地传递他的潜在意图, 受话人能否正确领悟其中的“用意”是圆满实施间接言语行为、完成交际过程的关键。在一定的语境中, 话语所具有的语旨力取决于句中所采用的“语旨力指示手段” (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s) , 如施为动词、词序、语调等。在口语交际中, 通过语调的变化起伏就可明白表达出说话者的隐含意义, 受话者如果对语调的语用功能有完整的认识, 就可以轻松领略潜伏在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我们通过对下面对话中语调使用的语用分析来体会其所承载的非常规含义。

4a) A.Is he in practice in the London area? (他是在伦敦开业吗?)

B.Yes, he is. (是的。)

A.I↓thought he↑was. (我本来就想他会的。)

(降调强调事实, 低升调拉上去缓和事实的肯定意味, 证明说话者对“he”的实力的了解和肯定, 自信自己的判断。)

4b) A.People say that John has won a lot of money on the football pools.I am sure he is now sitting pretty. (人们说约翰在足球赛的赌注上赢了一大笔钱, 我相信他现在过得满舒服。)

B.Oh, no. (才不是呢。)

A.↑thought he↓was. (我还以为是那样哩。)

(先升调表说话者感到意外的疑惑, 后降调肯定事实“原来如此”。)

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第一, 非预期性反应的调型除分离式升降调外, 以高降调为调心 (是指句子中动调出现的音节) 的情况也是常见的。试比较:

5a) A.They all promised to help me in case l should be in trouble.But when it came to the point, they all backed out. (他们都曾答应过在我遇到困难时要帮助我, 可关键时刻他们都变卦了。)

B.I’m very sorry too. (我也十分对不起你。)

A.You are, aren’t you.In any case, I thought perhaps↓you might help me.But you...a Good friend you are! (你是该有点内疚, 不管怎么说, 你总该帮帮我吧。可是你……, 唉, 你算是个什么朋友!)

(高降调表示说话者激动, 没有想到“you”会这般忘恩负义, 并伴有强烈谴责对方的意味。)

第二个问题是非预期性反应经常被英美人用来充当责备人的用语。试比较:

5b) A.Hey, John! (嗨, 约翰!)

B.Yes? (什么事?)

A.I thought I↓told you to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我想我告诉过你进出要把门关上。) (可你总是不关门, 不像话。)

在言语交际中, 人们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表达出交际者的真实意图。英语语调从调心到调值, 远比汉语丰富复杂, 更能传情达意。习惯了声调语言的中国人总容易忽略语调折射出的辨义功能。所以通过比较英汉语调的异同, 了解英语语调在会话过程中负载的语用含义是减少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的途径之一。

摘要:英语的某种调型总是与某种句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具有一种反映语法内在规律的功能, 即语义作用 (semantic function) 。“I thought+主语+过去式”结构的调型:降升调, 升降调, 英美人士常用来对某一问题做出预期性回答和非预期性回答。

关键词:“I thought+主语+过去式”,调型,预期性和非预期性反应

参考文献

[1]Coulthard, M.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Longmans, 1977.

[2]Haliday, M.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Intonation[M].Oxford:OUP, 1970.

[3]Kingdon, R.The Groundwork of English Intonation[M].London:Longmans, 1958.

国债紧俏缘于降息预期 篇6

在中国银行重庆分行理财专家廖亮看来, 可能主要是投资者有降息预期, 大家想在利率高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

廖亮称, 随着通胀预期的回落, 一方面, 不少人开始认为央行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降息。那时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 年利率肯定要跟着利率的下调而下降;另一方面, 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会下降, 当市场资金面再度宽松以后, 那时银行新推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会降低。

上一篇:PBL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下一篇:个人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