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

2024-06-07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共11篇)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 篇1

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表

1.本学期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2.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3.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4.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5.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检查制度 6.对有健康问题的学生是否有对家长的反馈报告。7.预防接种证是否进行查验(查记录)8.对漏种学生进行补种(查记录)9.是否执行晨午检制度(查记录)

10.是否执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制度(查记录)11.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医学证明检查制度(查记录)12.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报告人、报告登记册等)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 篇2

在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世界各国经过共同努力,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行为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原有传染病死灰复燃。在中国,传染病虽然已经不是引起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但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的具体目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应对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基础准备。我国幅员辽阔,传染病病原多样,发病和防控形势复杂;大城市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传染病爆发呈现发病人数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偏远、落后地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散发、多发,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可利用疾控资源绝对、相对有限。组建专业传染病应急处置防控力量,配备机动能力强、操作性能优良的现场应急专业技术装备,成为我国传染病应急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1,2,3,4]。

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是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的直接反映。近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不断增多,传染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作用愈显突出。

2 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分类

2.1 按功能分类

根据其使用功能不同,主要可分为指挥通信装备、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现场宣教装备6大类[5],如图1所示。

2.1.1 指挥通信装备

指挥通信装备是指用于组织计划现场应急防控行动和指挥相关保障活动的各种器材的总称。主要包括用于收集、加工、传输信息,下达指示和命令的通信设施、指挥自动化装备等[6]。

2.1.2 侦检装备

侦检装备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现场使用的一系列侦察、采样和检验装备。包括侦察与报警装备、采样装备和检验鉴定装备。

2.1.3 洗消装备

洗消装备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源地、传染区受污染人员及其附带物品、装备和环境进行淋浴、清洗和消毒的一系列装备。主要包括适用于个人、小型装备的洗消器材和适用于大型装备、大面积污染的地面、空气、水源和动植物等的移动式洗消装备[7,8]。

2.1.4 防护装备

防护装备指直接或间接地保护工作人员和病员的一系列装备和器材。防护装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分为呼吸防护装备和皮肤防护装备。集体防护装备又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之分[9,10]。

2.1.5 后勤保障装备

后勤保障装备主要指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有效地保障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装备。主要包括供水、供电、空调和生活保障等装备。

2.1.6 现场宣教装备

现场宣教装备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现场进行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所需装备的总称。主要有打印、复印、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设备。

2.2 按载体分类

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便携式现场应急装备和移动式现场应急装备。

2.2.1 便携式现场应急装备

便携式现场应急装备是指可直接携带的防控装备,一般以包(囊)、医疗箱等作为便携载体,满足防控小分队前出执行任务需求。

便携式现场应急装备可利用箱(囊)仪一体化等方式进行模块化组配,通过不同任务装备的灵活组合,形成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单功能单元或多功能系统。

2.2.2 移动式现场应急装备

移动式现场应急装备是指集成在各类移动技术平台执行各种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任务的装备。根据移动技术平台的不同,可有多种移动载体,如车载实验室、帐篷式防控系统、空中机载系统、海上防控平台等。

3 国外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相关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

近年来,国外特别注重疾控装备的发展,尤其是传染病机动防控平台发展迅速,其发展理念和思路对于我国具有较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参与该领域国际竞争的外在形势驱动因素。

如图2所示,美国Orlando公司与罗马尼亚相关公司、军队和卫生部门联合研制的移动式生物临床与分析实验室是一个达到生物安全Ⅱ级防护标准的模块化移动实验室,能够开展SARS、霍乱、疟疾等严重传染病的样本采集、监测、确认和诊断以及快速检测。该实验室分为3种型号:MLS3000、MLEE-3500和MLBSL2-3500,总质量2 000~3 000 kg,长3~3.5 m,使用简便。该实验室外部附加配备有1个尺寸为2 m×3 m×3 m的用于病员洗消与采样的抗风雨帐篷。在帐篷内能够方便地操作电源,使用洗消设备和防护服、防护面具等防护装备。通过配备的2套生物战剂HEPA过滤系统,能够使实验室内达到低负压或正压状态。实验室内配备有先进的交直流供电系统,能够提供220 V直流电和12 V交流电,内置发电机能够独立工作15h之久[11]。

如图3所示,美国Pierce制造公司研制的移动式分子检测实验室为一种完全自我保障的全功能实验室,主要由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区和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区组成,具有部署快速,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实施连续的采样和分析,快速地对受影响人员作出正确医学决策。车辆采用Allison 4000 EVS P变速器、20 k W自我保障柴油发电机、全自动车辆稳定与校平系统和Pierce Command Zone TM高级电子控制系统[12]。

如图4所示,加拿大的移动式疾控实验室采用方舱式结构,由实验室、入口和洗消等3个模块组成,可在-30~+40℃的环境下工作,配备ELISA、核酸检测等设备,达到生物安全Ⅱ级标准,可空运、海运和陆运。

2003年,为应对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刚果共和国与德国慕尼黑微生物学研究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监督下共同研制并使用了一种小型野外移动实验室,主要应用抗体捕获和实时定量PCR设备进行急诊传染病例的检测。

Allen Grolla等报道,2005年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制了一种移动式实验室单元(MLU),用于应对安哥拉爆发的马尔堡病毒,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检测。其载体采用的是当地的一家儿童病房,所谓移动仅仅是装备和设备的移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野外机动。该MLU应用结果显示,其测试结果与本国实验室结果高度一致。Allen Grolla等认为,MLU的功能应进一步拓展,并应作为今后流行病现场检测的重要平台重点发展[13]。

此外,法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均研发和配备了以上类似的移动式实验室装备和平台。

3.2 国外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特点

总结国外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发展的思路和趋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机动性,实现快速机动。一般采用越野底盘或整装整卸式方舱,适合不同地域的现场检测需求。美国Orlando公司移动式生物临床与分析实验室不仅可以采用配备空气弹簧的四轮拖车运载,还可以安装在奔驰Sprinter汽车底盘上,能够快速机动[11]。

二是重视模块化、系列化及通用化,兼容多种应用平台。国外新近研制和使用的现场应急处置装备,尤其是侦检装备,多具备兼容陆海空多种应用平台的能力。

三是加强信息化,共享多平台信息资源。英国Thales公司研发的一体化化生放核爆(CBRNe)评估系统具有一体化联网和通信功能,数据可在探测器与车辆和信息管理系统(IMS)之间流动,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14,15]。

四是强化创新性,带动产业化发展。随着现代电子通信、遥控、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领域,充当起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搭载传染病侦检装备的无人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对大范围传染病疫区进行取样和监测,为传染病防控人员提供实时的情报信息保障,能够成为现有疾控装备的有力补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欧洲防御局制定的生物防护装备发展和加强计划(Bio-EDEP),已经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16]。

3.3 国外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不足

尽管国外在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发配备了大量适用于现场、简便实用、快速有效的防控装备,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装备功能单一。仅解决了传染病现场防控的应急检测环节,无法满足传染病现场应急侦检、处置、评估等多重需要,特别是缺少以携行装具和帐篷为载体的移动式野外现场流行病处置平台。

二是对装备使用对象要求高。装备使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不能满足不同层面疾控机构的多重需求。

三是装备系统配套论证不足。尚无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装备方面的装备体系、编配体系、标准、方案等总体论证方面的报道。

国外已有研究和应用装备为我国同类装备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也使我国发展系列化装备和平台成为战略选择,以缩小国内外差距,改变目前核心技术和装备全依靠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装备和平台。

4 我国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国家和军队科研人员依据国内传染病现场防控特点,研发了卫生防疫车、生物检验车等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特别是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围绕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等目标,“传染病防控相关产品研发技术平台”项目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产品,研发了系列实验室试剂,成功研制了“负压隔离式重大传染病现场处置间、后送舱与收治单元”等部分传染病应急防控装备,开展了烈性传染病系列检测试剂盒的研发[17,18,19]。这些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国各级疾控机构的保障能力。

但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材料基础以及装备基础等比较薄弱,当前技术装备研发、项目设置及系列化、集成化、信息化等研究不足,我国的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仍存在很多不足,现场综合保障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装备编配缺乏系统设计和综合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各级疾控机构配备的装备,需求牵引论证力度不够。只注重实验室设备的配备,现场应急装备数量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现场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缺乏现场应急防控平台,应急检测装备只是实验室设备的简单拼凑,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检测速度慢、环境适应性差、携带不便等诸多问题,平战结合力度较差,应急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防控效果。如2005年,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方面,省级机构平均配置了84种(类),市级机构平均配置了37种(类),县级机构平均配置了21种(类),均不适合野外使用,缺乏针对现场处置需求的装备系统设计和论证[20]。

二是装备集成度不高,携运行载体比较单一。从卫生应急队伍的传染病控制类装备编配目录来看,目前其装备的主要是小型的设备,且携运行载体只是采用铝合金箱子,缺乏将多种仪器设备集成在一起的,能满足侦检多重功能需求的现场机动侦检平台。

三是装备平台研发、配备论证流于形式,科学性不高。目前装备研发、配备存在以下误区:装备研发、配备盲目追求高、精、尖产品,脱离现场防控简便、快速、稳定、可靠的实际要求;装备研发及配备不区分任务、使用对象而盲目升级、配置,与现场防控的实际工作内容、使用人员脱节,造成好装备形成不了高水平的综合保障能力;装备配备不均衡,缺项多,不能形成系统保障能力。原因主要在于装备的研发、配备之间未开展必要的论证,未建立现场防控装备、技能需求指标体系、模型,或不能反映现场实际需求。

对于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配置比例,从2005年各地区平均情况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设备均未达到国家装备标准,但省级地区配置情况好于市级,市级好于县级。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平均情况看,东部好于中西部,中部好于西部,具体情况见表1[1]。

注: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

5 主要措施

针对我国传染病现场应急装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装备研发过程中,应具体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系统设计,综合论证。以我国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勤务需求为牵引,论证现场疫情处置所需系列装备,进行顶层设计与综合论证研究,对装备勤务需求进行定位分析,开展装备体系和编配方案论证,开展系列化、模块化设计论证,开展单件装备性能和整体保障能力定量评估研究,使装备研发、配备与实际工作任务、使用人员相结合,形成高水平的综合保障力。

二是配置合理,适用现场。研发真正适合现场的具备集成度高、便于展开、简单快速等特点的装备,解决我国现有应急装备只是实验室装备的简单拼凑的现状,形成系统保障力;研发机动性、便携性更高的装备携行背囊和机动侦检平台,解决我国装备携运行载体单一的现状,满足不同环境的现场检测需求。合理配置适合不同疾控机构的系列装备,弥补不同地区、不同种类装备分布不均的不足,促进各类机构保障能力均衡发展,有效提高我国各地区总体防控能力。

三是瞄准前沿,自主创新。掌握国外现场应急装备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和应用装备。整合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加强合作,加快步伐,自主创新,打破垄断,形成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系列装备和平台。

6 结语

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通过顶层设计、总体论证和系列机动装备的研发,利用综合集成技术对装备进行功能优化整合,形成突出急需、适用够用、灵活组配、系统配套、高机动性的传染病疫情现场应急处置系列平台,继续推进现场防控装备研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现场防控装备的系列化、机动化、模块化、信息化,全面提升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能力。

摘要:在论述传染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介绍了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分类,分析了国内外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发展现状,指出国家在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强调发展机动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现场应急防控装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 篇3

摘要: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多呈地方性流行,气温大幅下降、温差波动较大、长期阴冷天气及贼风侵袭机体条件下最易诱发病害,在初春、秋末、冬季相对多发。本文简要介绍了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概况,并根据其临床特点提出了防控措施,以供实际养殖参考。

关键词: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41

1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致病原是由绵羊致病性支原体,又称绵羊霉形体引起的。该病原体菌体细小、无规则形状,革兰染色为阴性,对病羊的呼吸系统(肺组织、支气管)有高度亲和性,首先侵害呼吸系统组织,继而可入侵(寄居)其他相邻器官、组织引起的病变。该病原对理化作用的抵抗力较弱,常用的消毒药有3%石炭酸、福尔马林等,可在短时间内杀死病原,因而定期执行规范化的卫生治理和防疫消毒,可以抑杀多种病原菌,从而减少该病发生。

2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多呈地方性流行,以气温大幅下降、温差波动较大、长期阴冷及贼风侵袭机体条件下最易诱发,在初春、秋末、冬季相对较多发;传播途径较广泛,与病羊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引起发病,病羊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空气),即可经被污染的空气气溶胶(飞沫传染)经呼吸道构成传染;规模化羊场不当的引种、外购羊、交易等,不坚持检疫检验、隔离观察及防疫消毒等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会加大该病在本群内的感染风险;羊舍规划布局不合理,采光不足,管理不善,羊群长期处于阴冷潮湿、通风不畅、过度拥挤、营养不良等,就会造成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而诱发该病,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可达87%,死亡率达34.5%。

3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特点

病原的潜伏期1~20天,病程和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性表现,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最急性。病初表现高(41℃~42℃),精神萎靡,饮食欲减退或废绝,较严重的道症状,如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咳嗽、流泪、流浓鼻液等,以及肺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消失或呈捻发音。病程中后期炎性渗出液充满肺组织并进入胸腔内,引起周边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病变,病羊常卧地不起,四肢僵直,呼吸极度困难或伴机体冷战;黏膜高度充血,发绀;目光呆滞,部分患羊经4~5天窒息死亡。急性型。病初也会出现体温升高,随病情发展会出现湿性咳嗽,并伴有浆性鼻涕,之后咳嗽转为干而痛,鼻液呈黏浓性,常黏附于鼻孔和上唇,并结成干固的暗色痂垢;肺部叩诊有实音区,听诊呈支气管呼吸音和摩擦音,按压胸壁表现极度敏感、疼痛,此时高热稽留不退,食欲逐渐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或伴痛苦咩叫;部分病羊会出现眼睑肿胀、流泪、分泌脓性眼屎等,以及张口呼吸、唾沫等。重症病例可见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怀孕母羊会发生批量(70%~80%)流产,后期病羊常卧地不起,机体极度脱水、虚弱,有时发生臌胀和腹泻,以及皮肤溃疡、丘疹等,少数病羊衰竭死亡,多数病羊转为慢性病征。慢性型。多发于夏季,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温略微升高(40℃左右),病羊表现间歇性咳嗽或伴腹泻症状,鼻涕时有时无,身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此时若饲养管理不善,常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病症,从而加剧病羊死亡。剖检可见单侧或双侧(单侧居多)肺组织发生明显的浸润和肝样病变,病肺呈红灰色,切面呈大理石样,肺小叶间质增宽,界线分明;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水肿、增厚,表面粗糙不平,有时与胸壁发生粘连;少数病例见肺膜、胸膜和心包发生黏连;胸腔蓄积较多积液。

4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要点

结合上述流行病学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即可初步诊断,为了保证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应采集病料培养并做实验室镜检、细菌分离试验等来加以确诊,另外还要与绵羊巴氏杆菌病区别鉴定。

5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预防控制

加强外购羊源头控制。近年规模化羊场引发本病主要是由于不当的引种、外购育成羊而引起,因此要做到坚持自繁自养,要防止引入或迁入病羊和带菌羊,严禁从疫区购买种羊、育成羊,必须引进时应加强检疫检验,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严防引进该病阳性(隐性感染)个体;即使经初步检疫合格的个体,在进场前也要隔离、观察20~30天,再次确认健康无疫后才能并群;有条件的羊场应计划性注射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以确保引进羊群和原有羊群获得本病被动免疫抗体保护;加强饲管措施。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搞好本场环境卫生治理,消除寒冷、潮湿、脏乱、拥挤等不良致病因子,同时保持羊群水草及饲料全价、均衡供应,以增强羊只体质和抗病力,减少本病发病;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发病羊群应立即进行封锁和隔离,对全群进行逐头检查,对病羊、疑似病羊、假定健康羊只分群隔离和治疗;完善疫苗程序免疫。对于该病的病史区(场),有必要对羊群每年至少注射一次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发病场处置措施。经确诊为该病的应彻底清除可能被污染的粪污、垫料等并冲洗干净,之后用4%的烧碱溶液对场地、用具等实施1~2次消毒灭原。对被污染的羊舍、场地等和病羊的尸体要按规范进行彻底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6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方法

笔者推荐经临床实践验证的实用处方:氟苯尼考注射液(0.2毫升/公斤)颈部肌注,1剂/天,连注3天。头孢噻呋钠(0.1克/公斤)+双黄连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0.2毫升/公斤),混合肌注,1剂/天,连注3天。辅治方案。实践中,为提高该病综合治愈率,在采取上述针疗(肌注)的同时,应并加强对病羊的饲喂管理,保证均衡的饮水及饲草料供应;眼部有脓性结痂的,应以淡盐水或浓茶水将其软化、揭去,清洗干净患部,并涂抹碘甘油;“糖水(葡萄糖、红糖、白糖)+双黄连口服液+复合氨基酸”混饮,重症灌服,1~2次/天,连3~5天,有助于患羊排毒利尿、恢复食欲、加速康复。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篇4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3.防护措施: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

4.携带者的检查措施:有很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应按病种在该地有目的地检查携带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及招工的健康检查中发现。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必要时可经普查发现。也可以从恢复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中追踪发现到病原携带者。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及水厂工作人员、炊事人员的定期检查发现携带者是必要的,因为很多爆发是由这些职业工作人员引起的。

要建立登记卡,对上述特殊职业人员管理要严格,发现携带者时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时,则需调换职业。乙型脑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对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教育,正确认识携带状态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措施。

⒌健康教育: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

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

希望小学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 篇5

防 控 措 施

措施目的:减少季节性传染病在校园发生率,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降低或减少小学阶段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提高师生健康水平,落实创建“健康校园”的需要,为教育教学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措施:

1.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培训: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阶段性、季节性、针对性的防病宣教(板报、画展、广播、讲座),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2.健康晨检工作落实处:发现健康问题,立即处理,尽量将“传染源”阻隔在校门外;日常发现有传染病发生迹象,及时与家长联系,即离校就医、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后,方可恢复上课。

3.消毒隔离: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隔离时间,做好其家长思想工作,配合学校工作。

4.适宜环境: 适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通风宣教。

5.加强健体靠锻炼教育:提倡户外活动,课间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方法来改善和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6.确保饮食安全:进行食堂食品安全教育,严把食品质量关,做好工作人员身体晨检、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备餐室每日消毒、清理保洁和熟食留样工作;督促食品操作程序,以确保师生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发生。

7.争取家长的支持:不失时机向家长宣教健康防病知识,达到共识,共同促进。

东风小学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 篇6

一年来,我们对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传染病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一、幼儿园常见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多途径传染病,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二、各病种的特征及预防措施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需全过程隔离(注:一般情况下,因流感未列入国家法定37种传染病之列,因此好多幼儿园不够重视。但孩子年龄小,极易引起相互感染。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对此也建议家长隔离,明显减少了群发性流感的发生)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部位。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中飞沫传播。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出疹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对于接触过麻疹的儿童,我园采取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21天。如接触麻疹后用于被动免疫制剂的孩子,应延长隔离期到第28天。

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低热,依次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泡疹、结痂,皮疹周围充血,成对出现,躯干分布较多。从发现水痘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期间都应该隔离。对密切接触的孩子我们采取隔离观察3周的方式。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疫苗。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包括医院)去。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用流水和肥皂洗手)、勤换衣、常抹桌椅、及时清理抽屉,不随地吐痰、不扔纸屑,打喷嚏时主动用手捂住口鼻挑剔食物、多喝开水。(5)经常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

(6)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处正规医院诊治。同时,还要报告学校幼儿园,医院诊断完全病愈后才能返回幼儿园。

(二)肠道传染病

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不洁食物或使用不洁餐具致病。临床表现:腹痛、频繁腹泻、粘液脓血便,发热或不发热。严重的可无腹泻,体温骤升至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

预防措施:

(1)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2)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提供给孩子擦手用的毛巾和纸巾是否干净。

(三)多途径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既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爱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孩子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清洁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5)据统计,几年来首例患者均为父母在公共场所上班。家长抵抗力较强,不易感染疾病,但很可能成为病菌的携带者,从而使孩子感染疾病。因此,父母在接触孩子之前,也应做好个人卫生,如洗手、更衣等。

鸡传染性腺胃炎及其防控措施 篇7

1 病原

该病病原为一种冠状病原, 另外一些因素可能与此病有关, 如低纤维素日粮、真菌毒素、呼肠病毒、肿瘤诱生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多留病毒、腺病毒、双RNA病毒和细菌等等。所以, 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症。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是这些治病因子的靶器官。

2 流行特点

传染性腺胃炎可在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上均可传播。该病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 发病率因地域和饲养管理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最低发病在10%左右, 死亡率高达30%左右。有报道称, 肉鸡多在21日龄左右该病发病率较高;蛋鸡发生该病一般病程在2周左右, 感染该病死亡高峰在1周以上。该病病因复杂, 病原可能是垂直传播。在同一鸡场同一批鸡发现不同品种的鸡只同时发生, 所以怀疑是种鸡垂直传播。

3 发病诱因

3.1 饲料条件诱因

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低、维生素缺乏、霉菌毒素等都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3.2 眼炎

眼炎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临床发现凡是有腺胃炎的鸡场首先是由眼炎类症状先发生。

3.3 传染病

现在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也是该病的诱因, 如临床常见的鸡痘、肠毒综合症、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等。

4 临床症状

本病感染后初期症状上表现羽毛蓬乱、无精神、翅膀下垂、有眼泪和肿眼症状, 中期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减少, 并伴有呼吸道症状, 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鸡渐进性消瘦, 呈负增长趋势。耐过鸡大小和体重参差不齐, 产蛋无高峰。鸡群生产水平下降, 少量病鸡可发生破行, 最终衰竭死亡。本病病程一般为8~10d。

5 剖检

病鸡腺胃具有特征性。剖检腺胃肿大如球状, 呈乳白色, 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

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一按可流出浆液性液体, 乳头肿胀出血, 乳头界限融合, 没界限可分;肌胃、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肠道表现出粘膜脱落, 出血症状。

6 防控措施

紧急接种。全群鸡紧急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火苗, 0.5ml/只, 10~15只鸡换一个针头, 先注射健康鸡, 后注射病重鸡, 以防通过针头传染扩散。

7 预防措施

走读式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管理 篇8

1、宣传到位,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

1.1上好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县实情对课程进行了机动调整。对各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加以讲解、分析,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养成出入公共场合、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1.2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

教师详细介绍各种传染病的症状及报告流程、处置方法,强调在流感或者其它传染病爆发其间,不到上述人群密集及通风环境不好的地方停留。强调自律是一种美德,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室内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多喝开水的好习惯。发现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戴好口罩,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咳嗽、咳痰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以免把细菌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包好扔到远离人群的垃圾箱。

1.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

请家长配合学生制作以传染病为主题的手抄报,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查找各种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种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方式 、爆发和流行特点、年龄特点、流行时的措施、预防等来让学生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1.4举办班队会节目表演。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队会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品、故事会、三句半的形式表现出当前流行传染病种类,发病情况以及当前自己要注意的,教育学生关心自己,关爱他人。

2、目标明确,分级防控

2.1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好晨午检。

学校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小组,书记做副组长、校医及各班主任做小组成员,班级又由班长协助老师、及校医完成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做好晨午检病症体征登记。如果发现校内发热学生及明显传染病体征的,按照传染病防控预案马上送往校医室进行隔离,并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做以登记。同时,上报学校协同家长带学生就医,同时做好病情追踪记录。待指定医院出具病愈证明方可返回学校。

2.2对外来人员体温、登记制度。

针对学校外来人员,学校责成各具体负责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查、盘查登记,如果发现有传染病体征或体温超过37摄氏度不得入校。

2.3做好全校师生病、事假报告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工的体温及体征检查由年组长及分管领导互相检查,如发症状、体征及时通知教师不允许进入班级。同时,上报校医说明病情及就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4做好返校学生体检工作。

长假期间学校统一印发体温监测表,请家长协助进行体温监测,返校后由教师具体统计并上报卫生室,进行有规划地管理。对于传染病学生病愈返校,要求学生有医生的返校诊断证明。同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后可以返回教室,做到有效切断传染源。

3、通风、消毒及饮用水落到实处

3.1教室内消毒、通风。

每天在学生进校前由班级负责卫生的同学开窗通风,在离校后由专职消毒员负责向地面喷酒消毒液,关好门窗、做好记录。

3.2楼内过道消毒。

每天学生入校后专职负责消毒的职工对学校楼内过道喷洒消毒液,做好记录的消毒时间、范围、所用药品及比例,校医及带班领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3楼外厕所及死角消毒。

厕所及死角除每天清扫外,除地面消毒外还对厕所内进行彻底消毒。好严格执行校务管理、消毒制度。

3.4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

为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小食品进校园,分管卫生的领导为组长班级内以班主任为副组长,班级干部为小组长,进行分层管理,层层把关。对于饮用水的管理人员,要有防疫部门的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饮用水管理制度,禁止饮用水水管理人员外的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饮用水仓库。要求班级对水桶安放固定无污染位置,并由校医负责监督水站的送水情况,要求有水质检验报告单及接收记录。包括水桶有无密封,接水时间、接水人,接水日期,还要求送水单位对饮水机定期消毒,及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人、所用药品及药品比例,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坚持认真细致地宣传、教育、及防控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了明显的成绩。从开学至现在未出现流行性传染病,流感高热现象仅5例,占学生总数的0.25%,此项工作仍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传染病防控预案 篇9

为进一步做好我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我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确保对我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证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1、统一领导

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我园坚持在我镇教育办和县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的领导下进行。

2、预防为主

我园保教结合严格做到向教师、家长和幼儿宣传普及预防各类传染病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幼儿、教师、家长的防护意识。各个班级教师每天对幼儿进行晨、午、离园检查,保证一个也不能漏检。每天统计在园出勤率,有病儿的患病登记记录等。儿童未入园,当天了解儿童情况,教师在交接班做详细记录。

保育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通风、卫生、消毒制度;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阳光消毒;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餐具、用具消毒制度、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幼儿园公共卫生区、门把手、门帘、厕所内等每天有保育员王老师负责用84消毒液消毒。保健医加强日常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各个班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一旦发现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3、分级控制

我园依据上级确定的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范围和趋势,明确对传染病事件管理。幼儿园采取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快速反应

我园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行动。

三、组织领导

我园成立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房雅菊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应急工作的领导协调。

副组长 :蒋韩英

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的具体指挥。负责后勤保障,如消毒药品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各班级、后勤日常卫生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消毒、灭四害及我区有关部门要求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

成 员:

兼职保健医:方如勇

负责各年龄班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培训、数据汇总及传染病突发时的园内报告工作。以及健康教育(幼儿、教职工、家长)、班级、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通风、消毒检查等工作内容。

各班教师:负责班级通风、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具体实施和数据上报,落实本班级幼儿传染病的疫情和疑似病例上报保健医控制措施。

保育员:负责休息室通风、卫生、三餐、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消毒等具体工作。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严格执行幼儿园每餐幼儿餐具、用具消毒、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制度。

四、应急程序

1、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班主任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

②我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园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教办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③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活动室、多功能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保健医贯彻妇幼保健院的工作精神,建议家长发烧、咳嗽、流鼻涕的儿童要去医院检查确诊,并及时告诉幼儿园,避免幼儿的接触与呼吸道传播传染病等。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员入园。

2、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健医指导教师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②保健医指导保育员负责对全体幼儿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园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班主任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并对患非传染病幼儿跟综询问记录。

⑤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班主任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对发热幼儿要加强电话跟踪,及时了解最新病情,及时上报。

②幼儿园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班级幼儿和教师不串班。

③保健医负责检查指导保育员及相关人员对活动室、多功能室、会议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①班主任要立即把事件报告保健医,保健医立即报告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②园长及值班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教办(园长报告)、卫生主管部门等;并做好预情的续报工作,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教办报告。

③保健医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并立即将发病幼儿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并立即联系幼儿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

⑤保健医协助园长对教职工和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⑥幼儿园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

⑦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⑧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10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 1.2.疗.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的危害降到最底.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由李其进校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 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4.5.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应急传染病流行小组成员及职责 1.李其进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3.4.宣传。

5.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樊玉叶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总务处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管理及后勤保障。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配合校医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传染病防治息畅通。

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校长亲自指挥。

(二)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① ② 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③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 总务处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 能力。

② 报。

③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窗、医学校医室负责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教导处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 总务处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 ② ③ 班主任对缺课原因,及时上报。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总务处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① 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流行应急总指挥。

② 校长及主管校长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③ 校医室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班主任陪同校医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 ⑤ ⑥ 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司机待命应急出车。

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⑦ 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⑧ 序。

⑨ ⑩ 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事情处理结束了,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教育。

四、联系方式:

校长室电话3918499;急救中心电话120;总务处联系电话:***.五、传染病预防

(一)强化自身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学校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管理体系中,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总务处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抽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校医室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1.学校食堂、直饮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三证“齐全,先办证,后上岗,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应持有正规的进货发票,禁止向学生提供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阻止投毒事件发生。

4.5.6.加强学校直饮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加强厕所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卫生管理、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8.学校依法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 篇11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防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15-02

传染病一直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疾病,由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要对传染病进行护理,而且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控制,减少其传染的几率使得病发的范围不断缩小,因此在控制传染病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其病变的产生[1]。首先要明白传染病的相关传播的渠道以及传染病的认识,其主要的传播原理是传染病的患者排除病原体,然后病原体在传播的时候不断遇到宿主,随后进行传染形成了新的传染,经过这样不断的传染使得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染,因此在传染病的传播中要考虑到其传播的途径、感染人群、传播源泉等三个必需条件。对于呼吸道的传染病其主要是指病原体在咽喉、鼻腔、支气管和气管中进行传播,这些疾病在传染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因此对于一些严重的传染病进行隔离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者进行观察,一共选取了50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防护,其中在患者中男性占据了320例,而女性占据了180例,患者的年龄在8-52岁之间,其平均的年龄为35.1±7.9岁,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d-24天不等,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2.5±6.1,确诊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其具有的症状有:发热480例、咳嗽465例、呼吸急促300例,出现呕吐和下泄的状况患者有200例。

1.2护理方法

1.2.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由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存在着严重的传染问题,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开展对其防治工作,使得传染病的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首先要对其进行确诊,根据相应的呼吸道的疾病的检查标准来确诊患者的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然后对其隔离处理,在进行隔离的过程中要对患者所处的空间进行空气的消毒处理,在消毒的时候根据房间的大小与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来确定消毒剂的喷洒量。确保在病房的空气流通顺畅,在过冷和过热的天气下要尽量避免使用空调,开通窗户形成空气的对流来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以此来改善隔离环境下,预防传染病的传染能力。

1.2.2临床护理首先要在严格开展隔离制度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临床的护理工作,以此来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控制,严格通过化学或者是物理的方法来对患者与工作人员对患者泄物和医疗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此来实现对传染源的控制,在对传染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其心理进行辅导以及健康知识的宣讲,以此来实现临床的护理。

1.2.3臨床病情监控对于病情的监控可以及时的反应出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在进行病情的监控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心电的监护、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口痰颜色、尿液、大便以及患者的咳嗽性质进行及时的监测,保持患者的机体生理平衡。

2结果

选取的500例患者中,根据医院的治疗流程进行,确诊、防范等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给予以及的治疗,然后进行护理并且按照治疗的效果批准出院,没有形成传染源,在住院治疗期间大约有40例患者发生了内感染,其内感染率为8%。

3讨论

面对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护理和控制,需要从最基本的防控制度做起,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显得非常常见,很多的人对于此种的小病觉得难以重视,但是其造成的危害却是极大,因此对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控制要从其传播的特点出发,因为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上由于其发病非常快、途径非常复杂而且其传染性显得非常强,这些特点已经成为了当前传染病的主要传染特点,因此在进行控制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控制制度[3]。始终坚持病情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以此来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4]。

参考文献

[1]阮世荣,邝浩成,陆予云,沈浩贤,张笃,利朴良,冯慧玲,巫慧苑,李智,李惠芳,冯柳芳,李仕文.广东从化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9(10).

[2]孙晓冬,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9).

[3]余滨,陈剑,罗同勇,周敦金,陈邦华,刘普林,李秋玲.武汉市2005——2007年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上一篇:一县一品项目计划书下一篇:进才中学北校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