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9篇)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篇1
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包括、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聚集场所通风、消毒、个人卫生管理、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及预防接种证查验等管理制度。
一、晨、午检制度
(一)每天统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卫生室(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四)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1.每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前班主任要如实、详细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责任人要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卫生室(保健室),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隔离期满,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在隔离期间,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要跟踪了解学生病情好转情况,学生痊愈后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学习。发热学生退热48小时后才能回校。回校时必须持病历到卫生室(保健室)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回课室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学生,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4.卫生室(保健室)每天根据“晨午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对发热学生、教职工进行列册登记,出现重大疫情或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向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班主任分别对疑似传染病患的学生进行每日随访、追踪,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隔离病人做到“二不”(不上课、不外出活动)。因晨、午检不负责任,疏于职守而至校园或班级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有关人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7.一旦发生疫情,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做好登记统计,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当同一个班级、同一楼层或同一宿舍里1天内出现3例或3天内出现有5例及以上发热(体温≥38℃),伴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教育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求家长带去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学。对正在治疗而要求上学的学生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留在家中治疗休息,隔离期满,痊愈后才能上学。
9.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内,学生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寄宿生隔离在隔离宿舍,禁止与其他学生用餐、游戏和活动。
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一)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时发现有学生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半天以上,应问明原因,及时填写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告卫生室(保健室)。
(二)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出现传染性疾病时,除做好疫情登记外,应做到早报告、早隔离。并落实教室、宿舍消毒。
(四)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到校上课,应立即了解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记录,同时上报卫生室(保健室)。校医接到报告后填报学生缺勤情况,并督促班主任密切关注,及时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可由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一旦疫情爆发,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层层上报的工作原则,通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要求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3.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4.报告顺序和时间:
班主任→卫生室(保健室)→疫情报告人排查→分管校领导→校领导→疫情报告人→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5.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在卫生室(保健室)保留三年。
四、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建立保障机制 1.安全保卫小组 负责人:
职责:在突发时间的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2.医疗救护小组 负责人:
职责:组织院前紧急救护,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3.综合信息小组 负责人:
职责:实时纪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定拟稿上报。
4.后勤保障小组
负责人:
职责: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配送、供给,日常应急物资储备。
(三)实施应急措施
1.及时转送发病、疑似传染病的学生到附近医院诊治。
2.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消毒:擦拭消毒物体表面,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喷雾消毒或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进行消毒,并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3.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应急接种。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主动配合卫生部门的医疗措施。
4.建立相对的隔离室,配备防护和消毒设备,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5.在传染病期间,各班指定专人每天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本班学生的缺课情况、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及时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并保持联系,跟踪管理。
6.加强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对人员密集的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定期进行消毒。
7.未经许可,外来人员来访不得进入校园。在校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8.稳定师生情绪,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疫情信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请向疫情发布权限机构采访,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采访,避免报道失实。
五、聚集场所开窗通风制度
(一)教室、办公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游泳馆、厕所等学生聚集场所每天定时通风与换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二)发生传染病时通风次数和时间都要增加。上课时做到半数窗户打开,下课全部打开。
(三)有专人负责,每天对各班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将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六、消毒制度
(一)医疗活动室消毒要求 1.诊疗工作前、后要洗手。
2.治疗室、换药室每天早晚各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观察床用品至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
3.体温表(腋表)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于清洁的容器内备用。一用一消毒,消毒液每日更换,盛放体温表的容器应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无菌溶液要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冰箱消毒保养1次/周,物品放置有序。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5.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应妥当收集保管,浸泡消毒后进行毁形,按医疗垃圾要求处理。
(二)场所消毒
1.学校食堂的餐厅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配餐间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进行一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2.季节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需对食堂采取医学措施时,必须积极协助相关消毒工作。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疫点消毒)要增加消毒次数,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导下进行,消毒结束后要通风换气。
(三)学校饮水机消毒要求
1.每天安排专人对学校每层楼的饮水机进行卫生清洁、消毒。
2.每台饮水机均由供水商进行检测,定期(三个月或半年一次)为饮水机检修、消毒,并有检修、消毒的时间标识。
3.由饮水机公司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饮用。
4.做好饮水机清洁消毒、检测和更换滤芯等工作的日常记录。
(四)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有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掌握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用量技术,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七、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做到七不:不留长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和染发、不喝生水、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画乱涂。
(二)做到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三)讲究食品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买路边摊零食;不暴饮暴食。
(四)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端正。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船或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每日要按规定做眼保健操。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
(五)穿戴要整洁大方。在校不得穿高跟鞋,上体育课不得穿皮鞋,上课禁止戴帽子、穿拖鞋和背心。
(六)早晚刷牙,饭后嗽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八、健康管理制度
(一)每年为师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卫生室(保健室)是师生健康管理的执行部门。班主任是学生健康管理的责任人。
(二)健康档案属于公有财产,任何人不得占为私有,不得随意撕毁、篡改、损坏。原始材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处理需经学校领导书面批准。严格档案管理,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分、年级等类别管理,便于查询,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1.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1)新学年初为每个新生开展健康体检,对体检中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特殊疾病、体弱病残的学生,要通知和配合学生家长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做好登记,名单分别交班主任和体育、劳动任课老师,以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照顾,实施卫生保健措施。对因故未能按时参加体检的学生,要另行安排时间组织补检,确保体检率达到100%。学生体检率纳入班级卫生工作评估内容。
(2)提供安静、整洁的体检场所,标明体检项目。(3)组织学生体检前教育,讲解体检的注意事项和体检常识。(4)使用“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对学生健康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卫生室(保健室)要妥善管理学生的体检表。学生毕业离校将体检表移交教导处,便于将体检表存入学生档案资料。
(5)设专人整理、统计分析学生健康档案资料,宜每学年编制学生健康状况统计图。
(6)做好学生计划免疫查验证及免疫接种工作。开展学生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常见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2.教师健康管理制度
(1)指定校医(保健老师)协助安排,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到医院体检。
(2)承检单位有特殊情况要变更体检日期,应提前三天通知受检学校。
(3)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的教师应配合做好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九、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在办理新生入学(含转学)时,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向学校出示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
(二)曾接种过疫苗但遗失接种证的,本地学生可在原接种单位找回底册,并补领接种证及验证;异地学生或外来流动学生可回原籍接种单位根据底册,补领接种证,然后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进行验证。
(三)入学前必须接种的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入学必须查验的疫苗种类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六种疫苗。
(四)发现14岁以内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学生,将出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并督促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五)无接种证或不能提供任何有效接种证明者,作免疫空白处理,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登记造册,发给新证并安排补种。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篇2
1 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目的。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 健康管理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价, 即根据个人的疾病危险因素, 由医生进行个体指导, 动态追踪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目前, 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及肿瘤等。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当今医学发展趋势已经从以治病为目的转变为预防疾病, 维护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医学模式将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健康管理是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 其是在健康学理论指导下, 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 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 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 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 健康信息技术与标准等[2]。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服务;慢性病风险筛查与跟踪管理。
2 开展“零级预防”, 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转变观念开展“零级预防”, 实现慢性病防控策略前移。对于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 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在社会上的流行。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使个体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危害, 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危险因素。慢性病防控不能限制在生命的某个阶段, 而是要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
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 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 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 具有丰富的内涵。零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兴起, 健康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发展, 预防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加被重视。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实现预防为主, 推动医学服务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相信在贯彻“零级预防”理念, 实现慢性病防控战略前移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将发挥更大作用。
3 加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健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但理论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 学科与专业未纳入国家学科目录;正规的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相关人力资源匮乏;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数量多、发展快, 但普遍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 内涵建设薄弱。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适应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势必在慢性病防控中将彰显出独特优势[3]。
4 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现行的医疗模式下, 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查显示, 95%的患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和管理。但各级综合性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 多以专病门诊的形式开展服务, 其虽能提供规范性诊疗服务, 但因门诊服务条件受限, 患者多, 服务多停留在临床诊治, 无法真正确保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因此, 各级综合医院要尽快适应我国慢性病服务新需求, 充分利用医疗技术资源优势, 探索慢性病管理方法,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建立信息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 开展双向转诊,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进一探索丰富慢性病管理手段。
4.1 开设慢性病管理专科门诊。
门诊及体检筛检出的各类慢性病患者, 由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专科会诊, 制订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 进行规范化治疗。
4.2 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调查。
详细记录病史、生活习惯史 (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史等) 、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 开展双向转诊,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指导患者就诊, 定期复查, 采取深入性的生活方式干预, 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 切实改善生活方式, 使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4.3 大力开展健康宣教。
通过开展面对面健康咨询, 个体化健康指导,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开设医院健康网站、教育处方、专栏等形式, 重点围绕慢性病管理相关知识开展多渠道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出现的失望、恐惧、焦虑或紧张的情绪, 可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 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正确看待疾病, 树立控制好病情、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下, 综合性医院必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 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 建立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健康管理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5) :1011-1012.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 (3) :215-218.
走读式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管理 篇3
1、宣传到位,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
1.1上好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县实情对课程进行了机动调整。对各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加以讲解、分析,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养成出入公共场合、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1.2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
教师详细介绍各种传染病的症状及报告流程、处置方法,强调在流感或者其它传染病爆发其间,不到上述人群密集及通风环境不好的地方停留。强调自律是一种美德,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室内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多喝开水的好习惯。发现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戴好口罩,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咳嗽、咳痰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以免把细菌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包好扔到远离人群的垃圾箱。
1.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
请家长配合学生制作以传染病为主题的手抄报,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查找各种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种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方式 、爆发和流行特点、年龄特点、流行时的措施、预防等来让学生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1.4举办班队会节目表演。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队会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品、故事会、三句半的形式表现出当前流行传染病种类,发病情况以及当前自己要注意的,教育学生关心自己,关爱他人。
2、目标明确,分级防控
2.1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好晨午检。
学校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小组,书记做副组长、校医及各班主任做小组成员,班级又由班长协助老师、及校医完成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做好晨午检病症体征登记。如果发现校内发热学生及明显传染病体征的,按照传染病防控预案马上送往校医室进行隔离,并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做以登记。同时,上报学校协同家长带学生就医,同时做好病情追踪记录。待指定医院出具病愈证明方可返回学校。
2.2对外来人员体温、登记制度。
针对学校外来人员,学校责成各具体负责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查、盘查登记,如果发现有传染病体征或体温超过37摄氏度不得入校。
2.3做好全校师生病、事假报告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工的体温及体征检查由年组长及分管领导互相检查,如发症状、体征及时通知教师不允许进入班级。同时,上报校医说明病情及就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4做好返校学生体检工作。
长假期间学校统一印发体温监测表,请家长协助进行体温监测,返校后由教师具体统计并上报卫生室,进行有规划地管理。对于传染病学生病愈返校,要求学生有医生的返校诊断证明。同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后可以返回教室,做到有效切断传染源。
3、通风、消毒及饮用水落到实处
3.1教室内消毒、通风。
每天在学生进校前由班级负责卫生的同学开窗通风,在离校后由专职消毒员负责向地面喷酒消毒液,关好门窗、做好记录。
3.2楼内过道消毒。
每天学生入校后专职负责消毒的职工对学校楼内过道喷洒消毒液,做好记录的消毒时间、范围、所用药品及比例,校医及带班领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3楼外厕所及死角消毒。
厕所及死角除每天清扫外,除地面消毒外还对厕所内进行彻底消毒。好严格执行校务管理、消毒制度。
3.4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
为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小食品进校园,分管卫生的领导为组长班级内以班主任为副组长,班级干部为小组长,进行分层管理,层层把关。对于饮用水的管理人员,要有防疫部门的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饮用水管理制度,禁止饮用水水管理人员外的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饮用水仓库。要求班级对水桶安放固定无污染位置,并由校医负责监督水站的送水情况,要求有水质检验报告单及接收记录。包括水桶有无密封,接水时间、接水人,接水日期,还要求送水单位对饮水机定期消毒,及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人、所用药品及药品比例,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坚持认真细致地宣传、教育、及防控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了明显的成绩。从开学至现在未出现流行性传染病,流感高热现象仅5例,占学生总数的0.25%,此项工作仍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篇4
根据区教委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领导小组组长:舒中浪
副组长:李加琴
成员:缪华忠、邓小东、杨朝森、范艺学
二、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启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机 制和防控工作预案。
三、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坚持凭教师证或学生证出入校门和做好来访登记工作,凡患传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四、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并做好晨检、午检记录。一旦发现
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与此同时要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送学生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学生治疗阶段,不得到校,必须痊愈后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返
校就学。学生治疗期间,班主任必须每天跟踪疗情,详细掌握学生的治疗进展并记录在晨检记录本上。
五、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师生加强传染病知识和日常保健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对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业务培训。
六、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学校保证各个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相对独立、采光通风良好,完善洗手区的建设,同时为每个班配发体温表、口罩、药品及消毒用具和用品,设置专人每天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传染病防控制度及预案 篇5
防控制度及预案
1.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2.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3.校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公示 4传染病流行预防措施 5.晨检制度
6.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操作程序 7.传染病规范报告制度
8.校内传染病疫情发生处置预案 9.发生传染病疫情处置分工预案
蔡堂职业中学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军;
副组长:张怀臣;
成 员:刘玉亭
孙孝建
朱坤亭朱瑞堂
黄蒙
刘延安
2011.9
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1.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原则上每月一次例会
2.全组同志树立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地位的高度,一切为师生健康安全着想,尽心尽责把好防病关。
3.小组成员日常关注学校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情况,职责明确,团结互助。
4.及时总结防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不断修改、完善防病措施。
5.全组同志树立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地位的高度,一切为师生健康安全着想,根据学校大局疫情形势,适时调整预防传染病措施。
6.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
传染病领导小组
2011 9
校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公示
一.专职管理人员:
黄蒙 张怀臣;卫生保健 —— 负责日常晨检工作、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布置并
实施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责任人;监督检查饮食、饮水安全、卫生。
二.兼职管理人员:
1.张怀臣 梁晓东: 总务主任 —— 负责校园环境、食堂、饮水安全卫
生管理责任人。
2.各班班主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每日晨检、了解身体状况和疾病预防等工作责任
人。
3.各班卫生委员 —— 实施每日晨检,发现同学健康问题及时汇报老师和卫生保健
员;检查同学个人和环境卫生;实施防病措施,关注本班传染病动向,配合学校整体行动。
4.工会组织:—— 关心、了解教职工身体情况,及时发现校园传染病新动向,协
助学校开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工作,妥善解决具体问题。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011 9
传染病流行预防措施
措施目的:减少季节性传染病在校园发生率,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降低或减少小学阶段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提高师生健康水平,落实创建“健康平安校园”的需要,为教育教学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措施:
一.校内传染病预防措施:
1.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培训: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阶段性、季节性、针对性的防病宣教(板报、画展、广播、讲座),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2.健康晨检工作落实处:发现健康问题,立即处理,尽量将“传染源”阻隔在校门外;日常发现有传染病发生迹象,及时与家长联系,即离校就医、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后,方可恢复上课。
3.消毒隔离: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隔离时间,做好其家长思想工作,配合学校工作。4.适宜环境: 适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通风宣教。
5.加强健体靠锻炼教育:提倡户外活动,课间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方法来改善和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6.确保饮食安全:进行食堂食品安全教育,严把食品质量关,做好工作人员身体晨检、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备餐室每日消毒、清理保洁和熟食留样工作;督促食品操作程序,以确保师生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发生。
7.争取家长的支持:不失时机向家长宣教健康防病知识,达到共识,共同促进。
传染病防控小组
2011 9
晨检制度
一.食堂饮食安全晨检:
1.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身体状况、卫生晨检并记录。对个人卫生、着装不符卫生要求者责令其纠正或处罚;存在健康问题(发热、麻疹、手足口等)立即劝其暂离食堂岗位,督促做到在离开食堂时脱工作服,以免被污染工作服。2.对当天所有购进食品进行感官、性状、色泽、质量等方面的验收,有质量疑问的一律不得加工。
3.每日晨检食品操作现场,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须立即整顿后方可恢复加工操作。
4.每日检查备餐间卫生、餐具保洁存放和空气紫外线消毒流程执行情况。
二.学生、教职工健康晨检:
1.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学校防病条例,出现疑似或已出现疾病征兆及时与卫生员联系,以便及时隔离、观察、治疗和必要的消毒等措施。2.学生健康晨检:
A.每日在校门口,由值日值周观察进校学生的面色、精神状况和听取家长述说,了解有疾病疑问者劝其回家到医院就诊、治疗、休息。
B.班内由卫生委员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健康疑问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及卫生老师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疾病预防措施。
C.卫生保健员深入班级、了解全校学生身体情况,对病假在家的学生要进行病因追踪调查和病情转归跟踪查讯。对所有因病缺席学生及时登记在册。
传染病领导小组
2011 9
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操作程序
根据教育局下达要求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在遇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我校能做到报告工作统一、有序、规范,特制定此系列制度。
一.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制度。
2.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我校内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职责负责人:
1.校
长
————李永军
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卫生保健人员 ——黄蒙 张怀臣是疫情报告人。三.我校疫情指定报告人具备条件: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2.初步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3.指定报告人属学校的在编人员。四.我校疫情报告人——卫生保健人员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五.学校传染病检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由学生——→到班主任老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一系列程序。并告知全体师生一旦传染病疫情发生该如何报告处置。保健人员应在某些传染病发生季节前,前瞻性对教师、学生中卫生小干部甚至全体学生进行培训,使师生对一些传染病发病特点、症状有所了解。㈠ 校内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晨检制度——传染病发现的关键手段
A.各班执行者——班级卫生委员 —→班主任教师(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
每天早晨对到校的每一个同学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麻疹、手足口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B.学校疫情报告人——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或进一步了解情况,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酌情上报校长。
发现传染病疫情具体报告程序:学生发现→班主任知晓→卫生保健室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区教育局、疾控、街道卫生保健站。2.日常疫情动向观察制度:
A.班主任老师:应密切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病因,如有怀疑,应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B.学校疫情报告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疫情现场或进一步了解、核实疫情,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并酌情上报校长。3.信息登记制度: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晨间表上。
㈡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时限;
A.在同一班级,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麻疹、手足口病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B.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D.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范围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报告。
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
2011 9
传染病规范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上报相关信息。
2.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麻疹、手足口病,甲型传染病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二.信息登记制度:
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上级领导汇报。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2011.9
校内传染病疫情发生处置预案
根据上级的要求,为有效预防麻疹、手足口病甲型传染病等传染病在我校蔓延,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健康、安全,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各项活动,特制定控制措施、疫情发生处置预案。
一、处置方案:
1.一旦发生或疑似患病学生,班主任立即与卫生保健人员联系,并将病生带至学校政教处。
2.保健人员酌情初步诊断,果断定出处置方案,立即通知停课隔离治疗。3.班主任老师立即与家长联系,说明情况,取得家长配合;带孩子离校,上医院确诊、治疗至痊愈。
4.一旦确诊,立即上报校领导并配合处置。
5.严格掌握、执行患病学生隔离治疗时间,根据病种不同,遵守隔离制度至疾病痊愈和隔离观察期,必要时延长隔离观察期。
6.一旦确诊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学校暂停学生聚集活动。班主任老师关心了解病生在家治疗和病情转归状况。
7.总务处负责患病者教室、活动现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
二、传染病防预防前瞻措施: 1.各教育场所注意平时的开窗通风。2.实施湿式清扫,避免尘土飞扬。
3.尽量做到上课不拖课,动员学生课间休息,在天气晴好时,到户外活动。
4.关心学生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5.加大力度,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遵守公共卫生的习惯。
2011.9
发生传染病疫情处置分工预案
校领导:
协调工作,统一指挥,确保疫情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班主任老师:
及时汇报,维持次序,稳定学生情绪,立即与其家长联系。
总务处:
政教处:
组织疫情场所的终末消毒,调整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场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障师生后勤供应。
酌情 调整学生课务安排,暂取消群体聚集活动。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制度 篇6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预防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避免或减少对师生的损害,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晨午检
班级里保证经常具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晨午检时间,班主任一定要亲自过问寻查,班级内有无因病缺席的同学,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联系他的家长,弄清楚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学生在家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观察询问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各班主任老师要尽早发现本班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出皮疹疱疹、咳嗽咳痰频繁、口和手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校医向学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同学感觉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同学出现发热(体温≥37.5℃)(≥38℃),要及早向校长报告,校医重新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患病的学生要尽早隔离去医院治疗,彻底治愈后,持医院诊断书才能返校。
晨午检时,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时因病缺席和在校发热学生的情况尽早报到校长室,早发现、早隔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疫情
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大面积流行蔓延。
班主任老师对因病没来上学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学校报告,返校时也要持医院诊断证明。
班主任对每个在校发热离校的学生和因病缺席的学生都做好登记。
由专人(专职校医)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学生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进行收集、汇总与报告,定期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知道学生的晨检工作。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本能感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做好登记,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并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漏报、谎报、瞒报、缓报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二、疫情报告
由专人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
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学校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报告: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学校领导、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说明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人数等内容,不得隐瞒、拖延、阻挠、慌报、不报。
2、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
3、隔离:在上级各部门未到达之前,尽可能将患传染病者隔离。
4、打120电话,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患者。
5、协助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向师生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消除师生恐惧心理。
6、报告电话:
左店中心校:0551-66821185
乡疾病预防中心:0551-66821342
长丰县教育体育局:0551-66676640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51-666713327、消毒:通知学生把教室的门窗经常打开通风,使空气经常保持流通。室内通风,使空气流通是最好的消毒方式,加强教室、办公室、宿舍、活动场地等室内的通风换气,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
学校配备各类必需的卫生器材和消毒药械,各办公室、教室要配备洗手液、喷雾器,水龙头处要放置杀菌肥皂,进一步改善师生在校的卫生状况。
由学校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工作,或班级学生进行消毒,做到定期消毒,学校将配好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学生随时领取消毒液,对教室、走廊、门把手、宿舍、食堂、厕所、办公室的空间、地面、物品等进行喷雾消毒。
三、病愈返校规定
痊愈返校时必须持有关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先到学校,交诊断证明,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后才能回班级。对发热同学返校的要求:按照县政府、县疾控规定,发热超过38度(含38度)的同学,自发热之日起7天后(第八天)才能返回测体温、登记,(交诊断证明),最后才能回班,请班主任老师把住关。
当前生猪传染病的调查及防控 篇7
1 猪口蹄疫
1.1 猪口蹄疫特点和症状
猪口蹄疫主要由口蹄疫病毒引发, 主要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接触方式传播。我国生猪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O型最多, A型次之, 其他的并不多见。带毒猪和病猪是猪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 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 可经过损伤的皮肤、乳头、眼结膜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发生传染。虽然猪口蹄疫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其流行传染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以秋季较寒冷时和冬末初春时多发。生猪感染猪口蹄疫后, 初期体温达40℃以上, 食欲下降, 情绪低迷, 1~2d后虽然体温恢复正常, 但是趾间隙、蹄踵、蹄冠、嘴唇、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水疱、溃疡、糜烂、破溃等症状。
1.2 猪口蹄疫防控措施
(1) 要加强消毒, 防止产生触发感染。根据实际情况, 选用稀释后的活性氯等消毒性药物, 定期地对储水池箱、装猪台、栏舍、污水沟等猪舍环境进行冲洗和消毒。 (2) 要针对种公猪、种母猪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实际情况, 选用针对猪口蹄的合成肽疫苗或者灭活疫苗, 做好免疫和接种。 (3) 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适当降低饲养的密度。
2 猪瘟
2.1 猪瘟的特点和症状
目前, 猪瘟的发生呈现散发性和地区性的特点, 周期约为3~4年。猪瘟多在新生仔猪中发生, 发病的日龄逐渐偏小, 病死率比较高。猪瘟分为急性猪瘟、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迟发型猪瘟、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5种, 发病症状不尽相同。该本分就常见的急性猪瘟、慢性猪瘟做介绍。急性猪瘟发病时, 生猪体温升高至40℃, 情绪低落, 嗜睡, 然后便秘、腹泻, 后期四肢、耳、唇、鼻端、腹下和腹内侧等处出现血点或者血斑。慢性猪瘟生猪体温没有明显升高, 呈现出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有时腹泻有时便秘、四肢皮肤脱落或坏死等症状。
2.2 猪瘟的防控措施
一要选用合理的针对猪瘟的毒活疫苗进行预防。针对猪瘟的毒活疫苗常用的有几种:猪瘟细胞苗、乳兔组织苗、猪瘟脾淋苗。这些疫苗各有利弊, 猪瘟细胞苗不容易产生过敏, 免疫性能稍差些;乳兔组织苗免疫性能高, 却容易过敏;猪瘟脾淋苗抗原性能高, 能很快能产生免疫力, 成本却比较高。养殖户要根据养殖场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二是制定科学的符合养殖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定期抽样检查生猪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 猪蓝耳病
3.1 猪蓝耳病的特点和症状
猪蓝耳病多发生于散养户和中小型的养猪场, 季节性强, 发病快, 传播快, 范围广, 死亡率较高。猪蓝耳病的治疗效果一般不甚理想, 容易反复发生。猪蓝耳病的发病症状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高热退不下去, 厌食, 浑身发红, 咳嗽、呼吸短促, 腹泻或者大便干燥, 眼睛发红、有眼屎, 流鼻涕, 耳朵发紫, 腹部或者后躯有大面积淤斑, 抽搐或卧地不起。
3.2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1) 做到隔离、消毒, 注意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和物进行严格的消毒,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监测猪群的状况, 及时掌握养殖场的情况。 (3) 在猪的颈部肌肉处注射灭活疫苗。仔猪在21日时接种2mL, 间隔21~28d进行第2次接种, 免疫周期为6个月;母猪要在配种前接种, 以后每6个月做一次免疫;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 4mL/次。
4 猪附红细胞体病
4.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每个猪场都可能发生, 可以通过剪尾钳、阉割刀、被污染的针头、尿液或者在交配时发生传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病于长势较好的生猪, 个体较小的发病相对较晚, 发病时, 在经历3d食欲下降或者停食后, 生猪体温升高, 症状多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咳嗽, 背部有出血锈斑, 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
4.2 防控措施
(1) 采用四环素、三氮脒、土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治疗。 (2) 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易复发的特点, 建议定期采用浓度为98%的阿散酸拌饲料喂养猪群。
5 仔猪流行性腹泻
5.1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仔猪流行性腹泻多在规模养殖和中小养殖场发生, 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许多种因素引起的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较高, 几乎是每一个养猪场都存在的问题。发生流行性腹泻, 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排便的次数显著增多、排粪频繁、粪便呈稀粥状, 伴有脓汁、黏膜、血液、异物, 不成形, 猪的肛门四周粘有粪便。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后, 会脱水, 皮肤干燥, 颜色发绀。
5.2 防控措施
(1) 合理选用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和伊维菌素等抗寄生虫的药物进行综合预防。 (2) 交替使用一定浓度的苛性钠、次氯酸钠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建议1次/周。 (3) 保持养殖厂内猪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将猪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6 小结
目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 生猪和其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断增加, 这些因素导致生猪的传染性疾病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提高生猪的质量, 生猪养殖户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制度, 定期消毒, 及时接种免疫, 科学管理, 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等传染病的症状和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 值得借鉴。
关键词:生猪传染病,调查,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红.猪口蹄疫的特点和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05) :79.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篇8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3-01
传染病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传染病涉及的不仅仅是卫生安全,同时也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对传统传染病的防治控制不平衡的同时,也陆续出现新型新发传染病,这又加剧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局势。伴随我国全球经济化的步伐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员交流趋于频繁、人民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再加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当前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找到其流行特点,并提出防控建议[1]。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1.1 新发传染病基本概念 90年代,美国医学协会曾对新发传染病作出如下解释:新的、刚出现的或是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这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依据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过程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以往不具备传染特点,经过发展,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等;②早就存在,近些年才被确定,如丙型病毒性肝炎;③曾经不存在,近几年才出现,如禽流感、甲型流感[2]。
1.2 流行特点
1.2.1 流行范围大,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大,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消化性溃疡、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同时,自然、社会因素对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有重要影响。
1.2.2 传染性极强,复杂的传播方式 许多新发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以及复杂的传播方式:SARS主要通过飞沫传播;0139霍乱依靠水传播而暴发流行。最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又呈现了新的、复杂的传播方式,例如2003年,一名英国人因为输血却自身感染了疯牛病[3]。
1.2.3 与动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是具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例如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病原体的宿主是野生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的宿主与鼠类相关;疯牛病、禽流感也和畜禽有关。
1.2.4 死亡率极高,危险性极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人禽流感的死亡率极高,同时新发传染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的健康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2.5 病原体多样,防治困难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以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性传染居多。
2 防控建议
2.1 增强检测能力,提升医生应对能力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监察和报警系统逐步完善,对国内外传染病的流行势态紧密关注,深入探究流行病学,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应用主要技术提出防控措施。同时在人员、设备、技术上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系统的疾病防控能力[4]。
2.2 加强培训,提升医生临床鉴别能力 由于很多医生对新发传染病了解不够又从未接触过,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由于对其了解很少,导致误诊、漏诊。所以,对临床医生定期培训,加强传染病知识掌握,使得医生对不确定的病情因素保持警惕性,提高识别力。
2.3 积极宣传教育,保持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群众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新闻载体、网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与此同时,对市民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从萌芽开始遏制[5]。
2.4 加速疫苗研发,为防治疾病提高有效手段 在以往的疾病防控,疫苗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和疾病抗争的同时,相关医学已经证明疫苗是防控疾病的主要手段,加强疫苗研究,对新发传染病控制有着不小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庄.新发传染病.中国临床医生,2009,34(3):6-8.
[2] 张之伦,周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况.天津医药,2009,34(11):827-832.
[3] 唐小兰.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2(1).
[4] 邢同京.我国传染病防治机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2012,18(12):755-758.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篇9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十一五”以来,我县疾控工作和公共卫生事业经历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我中心干部职工在县委、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在国家、省、州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团结拼搏,科学发展;特别是在灾后,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医药体制改革的机遇,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疾控工作任务。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幅员面积3903.28平方公里,县辖区3镇、19个乡、149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42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1万余人,有各类医疗机构128所,其中县级6所、中心卫生院5所、乡卫生院18所,村卫生室89所,个体诊所10所。全县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点(县、乡、村三级)128个,防疫专兼职人员50余名。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加强能力建设
我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卫抓落实强支撑提能力1
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真抓实干。我县在“十一五”初期便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茂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领导小组》,并在全县在全县范围内抽调具有多年传染病管理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成立了《茂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技术专家组》以及成立了以各疫情网点法人为主的《茂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技术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提高各疫情网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各级各疫情网点的卫生防疫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累计培训20余次,增强了各级防疫医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报病意识,提高我县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
三、回顾历史,提出亮点,总结过去,查找问题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加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根据疫情预报,结合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作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敏感性、及时性。五年来传染病报告率达―――%,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500/10万以内。
为了防止非典、人间禽流感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性地抓好疫情监测报告,我们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的检查、指导。中心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强化疫情报告的时效性,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扑灭,防止蔓延。
2、迎难而上、受益非浅
正当“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疾控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时期,传染病防控工作已步入规范管理轨迹,然而突入其来灾难使我们县、乡、村三级防保网及全县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受到重创破坏、瘫痪、家园毁灭,使传我县染病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危难之际在县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和组织下,全县医务、疾控人员和广大群众含着眼泪,忍着悲伤,坚强地奔向无硝烟的战场。在关键时刻国家疾控、省疾控专家从天而降,特别是州疾控领导安主任一行专家组到达我县后没有住进县城,而是首先住进了我县急需疫病防控的乡村,方使我县大灾后传染病防控有了主心骨,让我们的防疫人员乃至全县人民感激啼泪。在国家、省、州疾控的帮助下我县第一个在灾后最短时间恢复了传染病手工报告,启动了灾后疾病症状监测系统,建立了第一个板房实验室,对肠道传染病实验室排查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增强了我县大灾后防大病无大疫的信心,并通过全体抗灾防病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阶段性成果。
(二)、多措并举,提高重点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人间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相应预案,如:《茂县人间鼠疫防控应急预案》、《茂县贺乱防控控应急预案》、《茂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并制作防控流程图上墙。同时,根据预案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特别是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成功开展了全县医疗卫生人员共同参与的大演练;使得我县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无一例本土病例发生。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队伍,为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组建了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分队,作好了消毒药械及防护用品的物质储备,确保疫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对全县各医疗单位的防疫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及高暴露人群等进行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及个人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培训各类人员约300多人次,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传染病的诊疗技术,提高了疫情报告及疫情处置技能,增强了个人防护意识,为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县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传染病发病呈连续下降趋势。截止2010年底我县无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发生;疫苗可控性相应传染病(脊灰、白喉、百日咳)连续五年无发病,麻疹、乙肝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从06年的557.9/十万降为321.7/10万。
(三)存在问题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传染病防控管理08-14
传染病防控消毒制度08-01
落实传染病防控及报告制度09-01
碧头文武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07-05
传染病防控05-17
传染病现场防控措施06-07
传染病防控季度小结07-31
学校传染病防控材料10-11
学校传染病防控总结11-21
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