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2024-07-25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精选12篇)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篇1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为了普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掌握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

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5、高度关注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随时掌握当地流行的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传染病防控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

2、坚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3、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卫生室(保健室),保健员立即报告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4、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5、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乙脑、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6、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7、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8、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xxx中学

2020年8月15日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篇2

1 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目的。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 健康管理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价, 即根据个人的疾病危险因素, 由医生进行个体指导, 动态追踪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目前, 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及肿瘤等。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当今医学发展趋势已经从以治病为目的转变为预防疾病, 维护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医学模式将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健康管理是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 其是在健康学理论指导下, 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 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 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 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 健康信息技术与标准等[2]。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服务;慢性病风险筛查与跟踪管理。

2 开展“零级预防”, 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转变观念开展“零级预防”, 实现慢性病防控策略前移。对于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 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在社会上的流行。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使个体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危害, 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危险因素。慢性病防控不能限制在生命的某个阶段, 而是要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

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 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 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 具有丰富的内涵。零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兴起, 健康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发展, 预防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加被重视。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实现预防为主, 推动医学服务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相信在贯彻“零级预防”理念, 实现慢性病防控战略前移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将发挥更大作用。

3 加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健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但理论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 学科与专业未纳入国家学科目录;正规的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相关人力资源匮乏;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数量多、发展快, 但普遍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 内涵建设薄弱。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适应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势必在慢性病防控中将彰显出独特优势[3]。

4 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现行的医疗模式下, 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查显示, 95%的患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和管理。但各级综合性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 多以专病门诊的形式开展服务, 其虽能提供规范性诊疗服务, 但因门诊服务条件受限, 患者多, 服务多停留在临床诊治, 无法真正确保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因此, 各级综合医院要尽快适应我国慢性病服务新需求, 充分利用医疗技术资源优势, 探索慢性病管理方法,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建立信息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 开展双向转诊,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进一探索丰富慢性病管理手段。

4.1 开设慢性病管理专科门诊。

门诊及体检筛检出的各类慢性病患者, 由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专科会诊, 制订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 进行规范化治疗。

4.2 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调查。

详细记录病史、生活习惯史 (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史等) 、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 开展双向转诊,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指导患者就诊, 定期复查, 采取深入性的生活方式干预, 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 切实改善生活方式, 使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4.3 大力开展健康宣教。

通过开展面对面健康咨询, 个体化健康指导,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开设医院健康网站、教育处方、专栏等形式, 重点围绕慢性病管理相关知识开展多渠道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出现的失望、恐惧、焦虑或紧张的情绪, 可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 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正确看待疾病, 树立控制好病情、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下, 综合性医院必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 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 建立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健康管理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5) :1011-1012.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 (3) :215-218.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篇3

近期,部分南美洲国家发生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我国也发现多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气温较高,蚊媒密度将很快上升,通过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另外,春夏季也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就有关工作要求下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通过蚊媒传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与地方爱卫办沟通和联系,按照当地的总体安排,及时部署学校开展以灭蚊为主题的专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防控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春夏季传染病以及预防食物中毒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防蚊灭蚊知识、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师生防蚊灭蚊、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有疑似症状主动就医的意识;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全国爱卫办的统一要求,集中开展一次以灭蚊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做好校园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特别要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网站,2016-03-09)

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 篇4

教学任务: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希望更多的学生朋友了解传染病的发生,学会如何应对传染病,对于疾病的症状加深认识,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可以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

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四、总结: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篇5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18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机构 组 长:奥建军

领导成员:白赵峰 高 峰

教师成员:陈虎林 周 洲 严小平王 春 各班班主任

学生成员:各班班长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4)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王家墩九年制学

传染病防控制度 篇6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做好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强化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消除隐患,杜绝学校传染病流行,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做好晨午检。发现异常,立即排查。如发现传染病早期症状(发热、感冒、皮疹、腹泻、黄疸等)及时上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发现病例并立即联系家长将患儿送往就医,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2、学校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追查病因及时掌握情况。

3、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特别是室内外卫生、饮用水、厕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并对每日的消毒、通风等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落实,并作好记录。

4、加强传染源隔离。学校一旦发现病例,则需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加强消毒,开窗通风,并对现场消毒。如情况严重,经请示批准后作停课处理。

5、领导小组及时与当地医院联系,对疑似学生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

6、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消毒。

7、认真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前生猪传染病的调查及防控 篇7

1 猪口蹄疫

1.1 猪口蹄疫特点和症状

猪口蹄疫主要由口蹄疫病毒引发, 主要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接触方式传播。我国生猪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O型最多, A型次之, 其他的并不多见。带毒猪和病猪是猪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 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 可经过损伤的皮肤、乳头、眼结膜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发生传染。虽然猪口蹄疫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其流行传染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以秋季较寒冷时和冬末初春时多发。生猪感染猪口蹄疫后, 初期体温达40℃以上, 食欲下降, 情绪低迷, 1~2d后虽然体温恢复正常, 但是趾间隙、蹄踵、蹄冠、嘴唇、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水疱、溃疡、糜烂、破溃等症状。

1.2 猪口蹄疫防控措施

(1) 要加强消毒, 防止产生触发感染。根据实际情况, 选用稀释后的活性氯等消毒性药物, 定期地对储水池箱、装猪台、栏舍、污水沟等猪舍环境进行冲洗和消毒。 (2) 要针对种公猪、种母猪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实际情况, 选用针对猪口蹄的合成肽疫苗或者灭活疫苗, 做好免疫和接种。 (3) 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适当降低饲养的密度。

2 猪瘟

2.1 猪瘟的特点和症状

目前, 猪瘟的发生呈现散发性和地区性的特点, 周期约为3~4年。猪瘟多在新生仔猪中发生, 发病的日龄逐渐偏小, 病死率比较高。猪瘟分为急性猪瘟、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迟发型猪瘟、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5种, 发病症状不尽相同。该本分就常见的急性猪瘟、慢性猪瘟做介绍。急性猪瘟发病时, 生猪体温升高至40℃, 情绪低落, 嗜睡, 然后便秘、腹泻, 后期四肢、耳、唇、鼻端、腹下和腹内侧等处出现血点或者血斑。慢性猪瘟生猪体温没有明显升高, 呈现出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有时腹泻有时便秘、四肢皮肤脱落或坏死等症状。

2.2 猪瘟的防控措施

一要选用合理的针对猪瘟的毒活疫苗进行预防。针对猪瘟的毒活疫苗常用的有几种:猪瘟细胞苗、乳兔组织苗、猪瘟脾淋苗。这些疫苗各有利弊, 猪瘟细胞苗不容易产生过敏, 免疫性能稍差些;乳兔组织苗免疫性能高, 却容易过敏;猪瘟脾淋苗抗原性能高, 能很快能产生免疫力, 成本却比较高。养殖户要根据养殖场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二是制定科学的符合养殖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定期抽样检查生猪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 猪蓝耳病

3.1 猪蓝耳病的特点和症状

猪蓝耳病多发生于散养户和中小型的养猪场, 季节性强, 发病快, 传播快, 范围广, 死亡率较高。猪蓝耳病的治疗效果一般不甚理想, 容易反复发生。猪蓝耳病的发病症状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高热退不下去, 厌食, 浑身发红, 咳嗽、呼吸短促, 腹泻或者大便干燥, 眼睛发红、有眼屎, 流鼻涕, 耳朵发紫, 腹部或者后躯有大面积淤斑, 抽搐或卧地不起。

3.2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1) 做到隔离、消毒, 注意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和物进行严格的消毒,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监测猪群的状况, 及时掌握养殖场的情况。 (3) 在猪的颈部肌肉处注射灭活疫苗。仔猪在21日时接种2mL, 间隔21~28d进行第2次接种, 免疫周期为6个月;母猪要在配种前接种, 以后每6个月做一次免疫;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 4mL/次。

4 猪附红细胞体病

4.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每个猪场都可能发生, 可以通过剪尾钳、阉割刀、被污染的针头、尿液或者在交配时发生传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病于长势较好的生猪, 个体较小的发病相对较晚, 发病时, 在经历3d食欲下降或者停食后, 生猪体温升高, 症状多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咳嗽, 背部有出血锈斑, 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

4.2 防控措施

(1) 采用四环素、三氮脒、土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治疗。 (2) 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易复发的特点, 建议定期采用浓度为98%的阿散酸拌饲料喂养猪群。

5 仔猪流行性腹泻

5.1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仔猪流行性腹泻多在规模养殖和中小养殖场发生, 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许多种因素引起的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较高, 几乎是每一个养猪场都存在的问题。发生流行性腹泻, 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排便的次数显著增多、排粪频繁、粪便呈稀粥状, 伴有脓汁、黏膜、血液、异物, 不成形, 猪的肛门四周粘有粪便。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后, 会脱水, 皮肤干燥, 颜色发绀。

5.2 防控措施

(1) 合理选用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和伊维菌素等抗寄生虫的药物进行综合预防。 (2) 交替使用一定浓度的苛性钠、次氯酸钠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建议1次/周。 (3) 保持养殖厂内猪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将猪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6 小结

目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 生猪和其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断增加, 这些因素导致生猪的传染性疾病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提高生猪的质量, 生猪养殖户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制度, 定期消毒, 及时接种免疫, 科学管理, 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等传染病的症状和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 值得借鉴。

关键词:生猪传染病,调查,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红.猪口蹄疫的特点和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05) :79.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篇8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3-01

传染病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传染病涉及的不仅仅是卫生安全,同时也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对传统传染病的防治控制不平衡的同时,也陆续出现新型新发传染病,这又加剧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局势。伴随我国全球经济化的步伐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员交流趋于频繁、人民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再加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当前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找到其流行特点,并提出防控建议[1]。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1.1 新发传染病基本概念 90年代,美国医学协会曾对新发传染病作出如下解释:新的、刚出现的或是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这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依据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过程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以往不具备传染特点,经过发展,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等;②早就存在,近些年才被确定,如丙型病毒性肝炎;③曾经不存在,近几年才出现,如禽流感、甲型流感[2]。

1.2 流行特点

1.2.1 流行范围大,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大,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消化性溃疡、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同时,自然、社会因素对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有重要影响。

1.2.2 传染性极强,复杂的传播方式 许多新发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以及复杂的传播方式:SARS主要通过飞沫传播;0139霍乱依靠水传播而暴发流行。最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又呈现了新的、复杂的传播方式,例如2003年,一名英国人因为输血却自身感染了疯牛病[3]。

1.2.3 与动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是具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例如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病原体的宿主是野生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的宿主与鼠类相关;疯牛病、禽流感也和畜禽有关。

1.2.4 死亡率极高,危险性极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人禽流感的死亡率极高,同时新发传染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的健康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2.5 病原体多样,防治困难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以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性传染居多。

2 防控建议

2.1 增强检测能力,提升医生应对能力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监察和报警系统逐步完善,对国内外传染病的流行势态紧密关注,深入探究流行病学,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应用主要技术提出防控措施。同时在人员、设备、技术上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系统的疾病防控能力[4]。

2.2 加强培训,提升医生临床鉴别能力 由于很多医生对新发传染病了解不够又从未接触过,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由于对其了解很少,导致误诊、漏诊。所以,对临床医生定期培训,加强传染病知识掌握,使得医生对不确定的病情因素保持警惕性,提高识别力。

2.3 积极宣传教育,保持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群众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新闻载体、网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与此同时,对市民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从萌芽开始遏制[5]。

2.4 加速疫苗研发,为防治疾病提高有效手段 在以往的疾病防控,疫苗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和疾病抗争的同时,相关医学已经证明疫苗是防控疾病的主要手段,加强疫苗研究,对新发传染病控制有着不小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庄.新发传染病.中国临床医生,2009,34(3):6-8.

[2] 张之伦,周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况.天津医药,2009,34(11):827-832.

[3] 唐小兰.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2(1).

[4] 邢同京.我国传染病防治机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2012,18(12):755-758.

传染病防控总结 篇9

防控工作总结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开学时特定下一系列应急防控措施,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各种虫媒以及患有人畜传染病的动物。

二、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

三、学校安排专人担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四、响应防疫部门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五、如师生被认为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在治愈期间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到学校上课。

六、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及时切断 1

传染病的传播源。

八、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及其防控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心。

九、学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责任制度,引起相应后果的人员应受到相关处罚。

总之,经过对学生、教师和从业人员的大力宣传,对学生保证课外活动时间,增强了学生体质,取得了一定效果。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10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 1.2.疗.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的危害降到最底.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由李其进校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 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4.5.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应急传染病流行小组成员及职责 1.李其进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3.4.宣传。

5.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樊玉叶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总务处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管理及后勤保障。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配合校医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传染病防治息畅通。

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校长亲自指挥。

(二)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① ② 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③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 总务处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 能力。

② 报。

③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窗、医学校医室负责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教导处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 总务处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 ② ③ 班主任对缺课原因,及时上报。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总务处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① 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流行应急总指挥。

② 校长及主管校长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③ 校医室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班主任陪同校医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 ⑤ ⑥ 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司机待命应急出车。

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⑦ 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⑧ 序。

⑨ ⑩ 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事情处理结束了,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教育。

四、联系方式:

校长室电话3918499;急救中心电话120;总务处联系电话:***.五、传染病预防

(一)强化自身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学校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管理体系中,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总务处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抽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校医室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1.学校食堂、直饮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三证“齐全,先办证,后上岗,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应持有正规的进货发票,禁止向学生提供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阻止投毒事件发生。

4.5.6.加强学校直饮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加强厕所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卫生管理、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8.学校依法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 篇11

一、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其中6周龄至5月龄的猪较多发,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APP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感染猪的鼻液、扁桃体、支气管和肺脏等部位是病原菌存在的主要场所,病菌随呼吸、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车辆、器具以及饲养人员的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小型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极易暴发流行;此外,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现以下新的流行特点:

1. 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断奶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高。以往虽然仔猪发病率较高,但病情一般不太严重,死亡率也较低,现在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断奶后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在气候突变、分群、变换饲料等应激因素作用下,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常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

2. 规模猪场发病率增高,隐性感染成为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交易和长途运输频繁,造成许多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猪(如种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较大,隐性感染严重存在。病愈猪或隐性感染猪会成为带菌者,是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

3. 混合感染居多,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损失。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都有易发难治,且极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特点。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临床上有70%左右的病例经常与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引起严重的“高热综合征”或“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突然发病,个别猪只无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随后疾病在敏感猪群中快速传播。一般病初体温达41.5℃以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并有短期的下痢与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心率加快,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使病猪的鼻、眼、耳和后躯皮肤发绀,随后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站立不安或呈犬卧姿势;临死前体温下降,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液体。病猪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4~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80%~100%。

急性病例,在同一猪群或不同猪群内许多猪发病,病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呼吸障碍症状;病猪多卧地不起,常呈犬卧或犬坐姿势;由于心衰血流不畅而致耳、鼻、四肢末端发绀,有时口流泡沫,有时鼻腔流血,通常于发病后2~4天内死亡。病初症状较为缓和者,能耐过4~5天,症状逐渐消退,常可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

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多在急性期后出现,常由急性转变而来,或低剂量感染病菌也可呈现亚临床症状。病猪体温不高或略高,食欲不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若环境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经过数日可耐过,但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成为带菌者。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亚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侵害或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发展为急性病例,使临床症状明显加剧。

三、病理特征

剖检可见病猪全身多淤血,呈暗红色或有大面积的淤斑,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

最急性病例,眼观患猪流有血色鼻液,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不规则的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灶则常见于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急性病例,可见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切面见大理石样的花纹;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胸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样物附着,胸腔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亚急性病例,肺脏可能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膈叶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周围有较厚的结缔组织包绕,肺的表面多与胸壁粘连,心包内可见到出血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四、综合防控措施

1.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严格实施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未发病地区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一批猪出舍后,要彻底清扫冲洗猪舍,反复消毒3次,空舍2天后再进下一批新猪,这样有利于阻断交叉感染和连续性感染,防止疫病的持续发生;引种应来自于非疫区无病猪场,并严格实施引种检疫,引入后须隔离观察,补注疫苗,经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以杜绝病原传入。对已污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预防方案,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nlc202309040236

2.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密度,注意通风换气,搞好温湿度控制,强化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温差变化,切实加强防寒保暖,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对圈舍、环境、用具等实施严格消毒;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防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3. 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免疫接种,针对性开展药物预防。免疫和药物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一般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如能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新的基因缺失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以降低猪群对APP的易感性。在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猪场,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发病季节、季节交替和断奶时期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标准,并添加保健药物进行预防,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常用的药物预防方案有以下3种,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方案一,在饲料中添加咳喘迪抗(主要成分白皮、麻黄、泰妙菌素、嗅已新等中西合剂)100克/100千克+爱猪强(主要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等)200克/100千克+黄芪多糖l00克/100千克,连续饲喂10~15天。方案二,在饲料中添加爱乐新(主要成分万乐霉素)25克/100千克+咳喘迪抗100克/100千克+爱猪强200克/100千克+胺维舒(主要成分多维和氨基酸)50克/100千克,连续饲喂1~2周。方案三,在饲料中添加呼罢(主要成分林可霉素、大观霉素)100克/150千克+止咳肺疫清(主要成分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知母、金银花等)100克/100千克+维他激肽(主要成分多维)100克/100千克,连续饲喂10~15天,或用药7天、停药7天,再用药7天。

4. 立即隔离病猪,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早治疗。一旦发生本病,首先按照个体大小、病情严重程度隔离治疗;同时交替使用广谱消毒药对猪舍、猪栏、周围环境以及运输工具、衣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对尸体、排泄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为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用药,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具体药物。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先锋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多西环素等较为敏感,应对症选用,及时、及早、足量、足疗程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控制病死率,降低经济损失。

对于发病较轻,尚有较强食欲的病猪,可群体混饲或饮水给药。具体方案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克/1000千克,连续饲喂7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呋100克/1000千克,连续饲喂5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对于哺乳仔猪和不食病猪,可饮水给药,在100升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多西环素15克,连续饮用5~7天。对病情较轻的病例,在病情好转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用量为600克/1000千克,连用1周,以巩固疗效。

对于严重病例,必须联合给药治疗,用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体重+头孢噻呋钠5毫克/千克体重(或盐酸多西环素2.5毫克/千克体重),分别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有饮欲后,可在饮用水中添加多维和板蓝根注射液。

对于存在混感趋向,或高热不退,或低温不食,或呼吸、循环障碍严重的病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对症加用金蟾克喘素(双黄连)、黄芪多糖,以控制病情,提高猪体免疫力。另外,为减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和提高疗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和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邮编:048100)

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篇12

但目前的现实是, 高校传染病管理工作由于高校卫生医疗资源的限制, 防控体系的建设、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 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与专业机构、主管部门联系沟通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 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笔者在高校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二十余年, 对此深有体会。就目前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1 高校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客观上, 高校这些年来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办学规模, 师生数快速增长, 分布于不同校区, 流动更频繁、活动范围更广。

这些因素增加了高校传染病防控的难度。

1.2 高校卫生医疗机构先天薄弱, 后天得不到有效发展, 成为传染病防控的短板。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不少高校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处境艰难。部分院校医疗机构已托管给社会;部分院校医疗机构面临着经费紧张、人员短缺、技能培训欠缺等生存发展问题, 这些导致高校卫生医疗资源渐趋萎缩。这样的状况, 对于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是不利因素。

1.3 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系统化建设还有待加强。

经过这些年频频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高校基本都初步建立了传染病防控体系。但从系统化建设的角度看, 还有完善之处。比如, 体系化的防控网络有时还不能做到校园全覆盖, 特别是校园里临时用工人员, 外国留学生群体;校内各相关部门防控工作的协调配合还不够顺畅有效;防控预警监测机制还不完善;传染病发生前、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1.4 防控工作疏于常态化管理。

学校往往是防控预案有, 构建的防控体系也有, 但现实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纸上谈兵, 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的情况。这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督促力度不够的原因, 更主要的原因是高校有关领导和部门还不时会有侥幸心理、麻痹心理, 认为高校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毕竟是小概率的事件, 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这上面没必要。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是欠缺的。

1.5

与专业机构、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偏少, 主动接受培训、指导不多。往往是出现传染病疫情时, 才被动接受检查、指导。

2 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 初步思考提出相应防控对策。

2.1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

任何工作, 如果自上而下从思想上重视了, 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就会很快在行动中有所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涉及人、财、物的储备, 财和物应该说好准备, 难的在于防控队伍的建设, 这个问题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有些院校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的受限, 传染病管理工作不得不由学校学工处或是校办或是后勤处人员来管理。由于防控人员不是专业人员, 从事具体工作时就可能会不规范, 不科学, 甚至出现差错。因此, 要提高全体师生特别是领导的思想认识水平, 重视高校医疗资源的发展, 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构建和完善传染病防控网络, 不断推进健康校园建设, 为学校的教科研, 师生生活学习保驾护航。

2.2 完善高校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

传染病防控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进行常态化管理, 这是高校传染病管理的必然要求。高校人群密集、区域相对局限, 一旦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 后果严重。不但损害师生生命健康, 影响正常的教科研秩序, 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 校园防控传染病的这根弦时刻不能松弛, 麻痹不得。高校食堂的饮食卫生安全、校园环境的整洁卫生、师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等等都应是传染病常规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

传染病防控预案, 应定期进行实践演练, 在行动中找不足。预案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文件中。否则可能会出现防控人员对防控实践不熟悉, 发生了传染病后自己往往先慌乱起来, 工作不按预案流程规范实施。因此, 要加强高校防控预案的演练, 熟悉整个防控流程。这样一旦出现疫情, 就能用得上、防得严、控得住, 不慌乱, 做到科学处置。

另外, 可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危害性, 考虑逐级以宿舍、班、院系、全校作为预警范围。预警级别可分为4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 (一级) 、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 (二级) 、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 (三级) 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 (四级) 。[2]建立类似这样一套科学、高效的疫情预警监测体系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据传染病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适时不断完善, 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疫情、及时启动预案。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监测人员的定期培训;监测点的校园全覆盖, 特别是校园内流动用工人员及外国留学生群体的防控管理。如果是在有疫情的防控期间, 具体的如“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接触哪些人, 有什么异样症状, 如何保持及时联系等”这些重要信息应该了解。因为这部分群体与外界接触较多且流动性大, 容易出现防控漏洞。

2.3 加强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 提高防控工作有效性、有效性

传染病防控宣传首先是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 一旦传染病袭来, 人们往往是不了解相关知识, 无知或是知道少才恐慌。因此, 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尤显重要, 可以在校园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如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橱窗展板、专题讲座等。宣传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传染病基本知识, 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一旦发生了疑是或确诊传染病后该怎么办?这些知识虽看似简单, 但一定要在广大师生中间反复广泛宣传, 深入人心, 这样才能为防控赢得的有利局面。健康教育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极大程度上切断了传染源、传播途径, 保护了易感人群, 使学校传染病发病率降低。[3]

其次, 除了防控知识的宣传, 在传染病防控期间还应注意校内疫情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特别是一旦校园出现疫情, 如何避免宣传信息混乱, 如何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如何真实、及时、有序地向外界发布信息, 这些都应该做到科学、规范。建议高校应该及时建立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言人制度, 统一归口于学校宣传部门, 统领全校传染病疫情的发布工作。这样, 既能做到宣传统一有序, 又能使发布信息准确严谨。

2.4 防控人员应主动学习, 提高自己防控知识水平

学校防控小组成员要主动接受专业机构的防控知识、技能培训, 进一步提高科学化防控工作水平。可以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比如, 定期派人去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定期请校外专业人员来校授课培训。同时, 学校防控网络成员, 要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卫生条例, 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只有了解国家传染病防治法, 熟悉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流程, 同时具备基本的防控知识技能, 才是做好防控工作的保障。

总之, 当前高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但仍存在不少主客观问题。只有加强防控制度化建设, 坚持长效管理, 在实践中查找问题, 不断解决完善, 才能使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效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 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王佐卿, 王树山.高校对传染病预防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5) :316.

[2]张景琼, 张建业.浅析高校突发传染病预警机制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9) :28.

上一篇:国庆游记优秀作文350字下一篇:甜蜜爱恋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