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管理

2024-08-14

传染病防控管理(通用11篇)

传染病防控管理 篇1

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包括、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聚集场所通风、消毒、个人卫生管理、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及预防接种证查验等管理制度。

一、晨、午检制度

(一)每天统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卫生室(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四)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1.每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前班主任要如实、详细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责任人要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卫生室(保健室),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隔离期满,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在隔离期间,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要跟踪了解学生病情好转情况,学生痊愈后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学习。发热学生退热48小时后才能回校。回校时必须持病历到卫生室(保健室)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回课室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学生,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4.卫生室(保健室)每天根据“晨午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对发热学生、教职工进行列册登记,出现重大疫情或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向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班主任分别对疑似传染病患的学生进行每日随访、追踪,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隔离病人做到“二不”(不上课、不外出活动)。因晨、午检不负责任,疏于职守而至校园或班级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有关人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7.一旦发生疫情,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做好登记统计,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当同一个班级、同一楼层或同一宿舍里1天内出现3例或3天内出现有5例及以上发热(体温≥38℃),伴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教育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求家长带去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学。对正在治疗而要求上学的学生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留在家中治疗休息,隔离期满,痊愈后才能上学。

9.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内,学生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寄宿生隔离在隔离宿舍,禁止与其他学生用餐、游戏和活动。

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一)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时发现有学生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半天以上,应问明原因,及时填写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告卫生室(保健室)。

(二)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出现传染性疾病时,除做好疫情登记外,应做到早报告、早隔离。并落实教室、宿舍消毒。

(四)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到校上课,应立即了解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记录,同时上报卫生室(保健室)。校医接到报告后填报学生缺勤情况,并督促班主任密切关注,及时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员:

2.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可由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一旦疫情爆发,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层层上报的工作原则,通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要求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3.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4.报告顺序和时间:

班主任→卫生室(保健室)→疫情报告人排查→分管校领导→校领导→疫情报告人→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5.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在卫生室(保健室)保留三年。

四、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建立保障机制 1.安全保卫小组 负责人:

职责:在突发时间的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2.医疗救护小组 负责人:

职责:组织院前紧急救护,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3.综合信息小组 负责人:

职责:实时纪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定拟稿上报。

4.后勤保障小组

负责人:

职责: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配送、供给,日常应急物资储备。

(三)实施应急措施

1.及时转送发病、疑似传染病的学生到附近医院诊治。

2.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消毒:擦拭消毒物体表面,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喷雾消毒或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进行消毒,并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3.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应急接种。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主动配合卫生部门的医疗措施。

4.建立相对的隔离室,配备防护和消毒设备,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5.在传染病期间,各班指定专人每天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本班学生的缺课情况、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及时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并保持联系,跟踪管理。

6.加强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对人员密集的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定期进行消毒。

7.未经许可,外来人员来访不得进入校园。在校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8.稳定师生情绪,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疫情信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请向疫情发布权限机构采访,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采访,避免报道失实。

五、聚集场所开窗通风制度

(一)教室、办公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游泳馆、厕所等学生聚集场所每天定时通风与换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二)发生传染病时通风次数和时间都要增加。上课时做到半数窗户打开,下课全部打开。

(三)有专人负责,每天对各班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将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六、消毒制度

(一)医疗活动室消毒要求 1.诊疗工作前、后要洗手。

2.治疗室、换药室每天早晚各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观察床用品至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

3.体温表(腋表)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于清洁的容器内备用。一用一消毒,消毒液每日更换,盛放体温表的容器应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无菌溶液要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冰箱消毒保养1次/周,物品放置有序。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5.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应妥当收集保管,浸泡消毒后进行毁形,按医疗垃圾要求处理。

(二)场所消毒

1.学校食堂的餐厅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配餐间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进行一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2.季节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需对食堂采取医学措施时,必须积极协助相关消毒工作。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疫点消毒)要增加消毒次数,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导下进行,消毒结束后要通风换气。

(三)学校饮水机消毒要求

1.每天安排专人对学校每层楼的饮水机进行卫生清洁、消毒。

2.每台饮水机均由供水商进行检测,定期(三个月或半年一次)为饮水机检修、消毒,并有检修、消毒的时间标识。

3.由饮水机公司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饮用。

4.做好饮水机清洁消毒、检测和更换滤芯等工作的日常记录。

(四)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有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掌握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用量技术,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七、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做到七不:不留长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和染发、不喝生水、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画乱涂。

(二)做到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三)讲究食品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买路边摊零食;不暴饮暴食。

(四)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端正。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船或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每日要按规定做眼保健操。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

(五)穿戴要整洁大方。在校不得穿高跟鞋,上体育课不得穿皮鞋,上课禁止戴帽子、穿拖鞋和背心。

(六)早晚刷牙,饭后嗽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八、健康管理制度

(一)每年为师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卫生室(保健室)是师生健康管理的执行部门。班主任是学生健康管理的责任人。

(二)健康档案属于公有财产,任何人不得占为私有,不得随意撕毁、篡改、损坏。原始材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处理需经学校领导书面批准。严格档案管理,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分、年级等类别管理,便于查询,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1.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1)新学年初为每个新生开展健康体检,对体检中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特殊疾病、体弱病残的学生,要通知和配合学生家长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做好登记,名单分别交班主任和体育、劳动任课老师,以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照顾,实施卫生保健措施。对因故未能按时参加体检的学生,要另行安排时间组织补检,确保体检率达到100%。学生体检率纳入班级卫生工作评估内容。

(2)提供安静、整洁的体检场所,标明体检项目。(3)组织学生体检前教育,讲解体检的注意事项和体检常识。(4)使用“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对学生健康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卫生室(保健室)要妥善管理学生的体检表。学生毕业离校将体检表移交教导处,便于将体检表存入学生档案资料。

(5)设专人整理、统计分析学生健康档案资料,宜每学年编制学生健康状况统计图。

(6)做好学生计划免疫查验证及免疫接种工作。开展学生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常见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2.教师健康管理制度

(1)指定校医(保健老师)协助安排,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到医院体检。

(2)承检单位有特殊情况要变更体检日期,应提前三天通知受检学校。

(3)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的教师应配合做好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九、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在办理新生入学(含转学)时,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向学校出示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

(二)曾接种过疫苗但遗失接种证的,本地学生可在原接种单位找回底册,并补领接种证及验证;异地学生或外来流动学生可回原籍接种单位根据底册,补领接种证,然后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进行验证。

(三)入学前必须接种的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入学必须查验的疫苗种类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六种疫苗。

(四)发现14岁以内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学生,将出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并督促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五)无接种证或不能提供任何有效接种证明者,作免疫空白处理,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登记造册,发给新证并安排补种。

传染病防控管理 篇2

1 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目的。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 健康管理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价, 即根据个人的疾病危险因素, 由医生进行个体指导, 动态追踪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目前, 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及肿瘤等。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当今医学发展趋势已经从以治病为目的转变为预防疾病, 维护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医学模式将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健康管理是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 其是在健康学理论指导下, 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 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 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 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 健康信息技术与标准等[2]。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服务;慢性病风险筛查与跟踪管理。

2 开展“零级预防”, 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转变观念开展“零级预防”, 实现慢性病防控策略前移。对于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 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在社会上的流行。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使个体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危害, 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危险因素。慢性病防控不能限制在生命的某个阶段, 而是要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

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 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 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 具有丰富的内涵。零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兴起, 健康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发展, 预防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加被重视。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实现预防为主, 推动医学服务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相信在贯彻“零级预防”理念, 实现慢性病防控战略前移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将发挥更大作用。

3 加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健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但理论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 学科与专业未纳入国家学科目录;正规的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相关人力资源匮乏;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数量多、发展快, 但普遍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 内涵建设薄弱。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适应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势必在慢性病防控中将彰显出独特优势[3]。

4 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现行的医疗模式下, 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查显示, 95%的患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和管理。但各级综合性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 多以专病门诊的形式开展服务, 其虽能提供规范性诊疗服务, 但因门诊服务条件受限, 患者多, 服务多停留在临床诊治, 无法真正确保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因此, 各级综合医院要尽快适应我国慢性病服务新需求, 充分利用医疗技术资源优势, 探索慢性病管理方法,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建立信息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 开展双向转诊,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进一探索丰富慢性病管理手段。

4.1 开设慢性病管理专科门诊。

门诊及体检筛检出的各类慢性病患者, 由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专科会诊, 制订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 进行规范化治疗。

4.2 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调查。

详细记录病史、生活习惯史 (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史等) 、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 开展双向转诊,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指导患者就诊, 定期复查, 采取深入性的生活方式干预, 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 切实改善生活方式, 使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4.3 大力开展健康宣教。

通过开展面对面健康咨询, 个体化健康指导,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开设医院健康网站、教育处方、专栏等形式, 重点围绕慢性病管理相关知识开展多渠道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出现的失望、恐惧、焦虑或紧张的情绪, 可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 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正确看待疾病, 树立控制好病情、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下, 综合性医院必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 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 建立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健康管理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5) :1011-1012.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 (3) :215-218.

走读式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管理 篇3

1、宣传到位,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

1.1上好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县实情对课程进行了机动调整。对各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加以讲解、分析,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养成出入公共场合、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1.2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

教师详细介绍各种传染病的症状及报告流程、处置方法,强调在流感或者其它传染病爆发其间,不到上述人群密集及通风环境不好的地方停留。强调自律是一种美德,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室内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多喝开水的好习惯。发现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戴好口罩,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咳嗽、咳痰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以免把细菌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包好扔到远离人群的垃圾箱。

1.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

请家长配合学生制作以传染病为主题的手抄报,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查找各种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种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方式 、爆发和流行特点、年龄特点、流行时的措施、预防等来让学生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1.4举办班队会节目表演。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队会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品、故事会、三句半的形式表现出当前流行传染病种类,发病情况以及当前自己要注意的,教育学生关心自己,关爱他人。

2、目标明确,分级防控

2.1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好晨午检。

学校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小组,书记做副组长、校医及各班主任做小组成员,班级又由班长协助老师、及校医完成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做好晨午检病症体征登记。如果发现校内发热学生及明显传染病体征的,按照传染病防控预案马上送往校医室进行隔离,并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做以登记。同时,上报学校协同家长带学生就医,同时做好病情追踪记录。待指定医院出具病愈证明方可返回学校。

2.2对外来人员体温、登记制度。

针对学校外来人员,学校责成各具体负责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查、盘查登记,如果发现有传染病体征或体温超过37摄氏度不得入校。

2.3做好全校师生病、事假报告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工的体温及体征检查由年组长及分管领导互相检查,如发症状、体征及时通知教师不允许进入班级。同时,上报校医说明病情及就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4做好返校学生体检工作。

长假期间学校统一印发体温监测表,请家长协助进行体温监测,返校后由教师具体统计并上报卫生室,进行有规划地管理。对于传染病学生病愈返校,要求学生有医生的返校诊断证明。同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后可以返回教室,做到有效切断传染源。

3、通风、消毒及饮用水落到实处

3.1教室内消毒、通风。

每天在学生进校前由班级负责卫生的同学开窗通风,在离校后由专职消毒员负责向地面喷酒消毒液,关好门窗、做好记录。

3.2楼内过道消毒。

每天学生入校后专职负责消毒的职工对学校楼内过道喷洒消毒液,做好记录的消毒时间、范围、所用药品及比例,校医及带班领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3楼外厕所及死角消毒。

厕所及死角除每天清扫外,除地面消毒外还对厕所内进行彻底消毒。好严格执行校务管理、消毒制度。

3.4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

为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小食品进校园,分管卫生的领导为组长班级内以班主任为副组长,班级干部为小组长,进行分层管理,层层把关。对于饮用水的管理人员,要有防疫部门的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饮用水管理制度,禁止饮用水水管理人员外的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饮用水仓库。要求班级对水桶安放固定无污染位置,并由校医负责监督水站的送水情况,要求有水质检验报告单及接收记录。包括水桶有无密封,接水时间、接水人,接水日期,还要求送水单位对饮水机定期消毒,及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人、所用药品及药品比例,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坚持认真细致地宣传、教育、及防控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了明显的成绩。从开学至现在未出现流行性传染病,流感高热现象仅5例,占学生总数的0.25%,此项工作仍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篇4

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保健医生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三、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知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

四、如在幼儿园内已经发现传染病病例,保健人员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园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几率。

五、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应密切关注患儿所在班级及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将情况告知全体家长,共同做好语法感工作。

六、班主任教师应细致的做好儿童的生活保育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出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汇报情况,并及时通知患儿家长。

七、建立传染病患儿的疾病档案,及时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

八、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九、认真执行“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传染病防控管理 篇5

为建立完善学校卫生与传染疾病安全管理防控制度,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和流行性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根据国家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特制定学校卫生安全管理与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制度。

一.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卫生安全管理与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安全管理与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和领导管理。

二.学校将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及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总结。

三.学校按照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设置卫生室,配配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添置学校、班级、食堂等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在校园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卫生健康与传染病防控提醒警示标志、标识,加强校园卫生健康与传染病防控环境文化建设。

四.学校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要求配强配齐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开足开齐健康教育课,利用周前集会、班(队)会、手抄报活动,通过板报、专栏、网络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食品卫生法规及卫生健康、传染病防控与环保知识教育。

五.学校制定完善和落实卫生检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制度、预防接种制度、晨检午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1)定期开展班级学生个人卫生抽查,班级每周进行一次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

(2)流行传染病频发期,学校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各班级认真开展晨检活动,发现发现流行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防疫部门,对患病学生及时隔离、治疗;(3)学校加强卫生防疫部门支持配合,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七.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管理督导,培养学生良好文明卫生习惯。学校、班级、班主任、教师争取家庭地、家长协作、配合,督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按时睡觉、起床和下、下学,按时作息,饮食定时定量,1

坚持“六勤”(勤刷牙、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做到“九不”(不喝生水、不吃“三无”或过期变质与不洁食物、不吸烟、酒、不乱用毛巾和茶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壳、纸屑杂物,不用指沾唾液翻课本,不把笔衔在嘴里,不做不卫生的游戏活动,防止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八.学校加强教学卫生管理。(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课程标准、计划排课,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2)教师上课不拖堂、压堂,板书字迹工整、清楚,讲课声音符合要求,让最后排看得见,听得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要求学生坐姿;(3)学校、班级认真组织开展“两操”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要求学生看书写字时眼离书本或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不要在走路、阳光下、黑暗处看书或写字;

(4)学校每学年根据年级高低配套调换课桌椅一次,班级每月分组调换座位一次。

九.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1)学校实行校园环境每天一小扫,每周五一大扫的卫生制度,各部门(科室)、年段办公室,公共厕所、食堂、班级教室、楼道环境做到墙壁无脚印等污迹,无蜘蛛网,桌椅、门窗干净整洁无划痕和污迹,地面无痰迹、烟蒂、果皮纸屑垃圾及蟑螂蚊蝇孳生,桌椅、扫帚、废纸篓、畚斗、拖把等清洁卫生器具摆放整齐有序,并做发保持工作;(2)班级操场公共区域环境无果皮纸屑垃圾、杂草、洼地积水及卫生死角;(3)厕所每日定时冲洗一次,师生入厕做到大便入坑,小便入槽,便槽便坑无粪便堆积;(4)学校坚持落实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值周领导、教师、各班主任每周(日)认真检查班级教室、公共区域及厕所等环境卫生,做好记录,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学生的依据之一;(5)学校定期对食堂、厕所及周边蚊、蝇等孳生场所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开展灭蚊、灭蝇、灭鼠等除“四害”工作,预防病毒传染;(6)学校定期对学校花草树木打枝修剪、花园除草,做好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7)学校定期开展戒烟行动,禁止教职工及外来人员在校园公共场所吸烟,危害他人健康。

十.学校切实加强食品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管理。(1)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法规,按规定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等手续;(2)食堂工作人员聘用坚持健康检查和持证上岗制度,并定期组织体检和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及业务培训;(3)食堂食品原料采购坚持索票索证、2检查验收、入库、使用登记,建立安全台帐制度,禁止购买、使用、出售“三无”食品原料和过期、腐烂变味变质食品,杜绝食物中毒;

(4)加强食堂食品原料存储管理,坚持专人管理和分类、隔墙离地存放,生熟分开,标识明显,防止食物腐烂变质;(5)食堂食品原料加工制作严格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操作人员严格做好并随时保持个人卫生;(6)严格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登记制度;(7)严格坚持食品饭菜试尝、留样和餐厨器具清洗、蒸煮消毒杀菌、保洁制度;(8)督导学生在规定时间统一中餐,提倡学生自带餐具,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珍惜粮食,禁止浪费;(9)禁止学生购买、携带“三无”食品进入校园食用,提倡不吃或少吃零食;(10)做好饮用水源的监测管理和学生卫生安全饮用茶水、桶装的供应、管理工作,禁止学生喝生水;(11)学校定期开展食品饮食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十一.学校加强体育与社会实践卫生管理。(1)严格落实学校体卫工安全作条例制度,开展体育课与竞赛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并根据学生性别、年龄、体质特征合理确定运动量和安排组织活动;(2)劝阻生病学生参加不相适宜的体育活动;(3)学校、班级安排社会实践劳动,不能让学生干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大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强度,要考虑学生年龄、体质等特征,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劳动安全保护。

传染病防控制度 篇6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做好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强化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消除隐患,杜绝学校传染病流行,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做好晨午检。发现异常,立即排查。如发现传染病早期症状(发热、感冒、皮疹、腹泻、黄疸等)及时上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发现病例并立即联系家长将患儿送往就医,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2、学校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追查病因及时掌握情况。

3、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特别是室内外卫生、饮用水、厕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并对每日的消毒、通风等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落实,并作好记录。

4、加强传染源隔离。学校一旦发现病例,则需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加强消毒,开窗通风,并对现场消毒。如情况严重,经请示批准后作停课处理。

5、领导小组及时与当地医院联系,对疑似学生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

6、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消毒。

7、认真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前生猪传染病的调查及防控 篇7

1 猪口蹄疫

1.1 猪口蹄疫特点和症状

猪口蹄疫主要由口蹄疫病毒引发, 主要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接触方式传播。我国生猪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O型最多, A型次之, 其他的并不多见。带毒猪和病猪是猪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 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 可经过损伤的皮肤、乳头、眼结膜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发生传染。虽然猪口蹄疫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其流行传染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以秋季较寒冷时和冬末初春时多发。生猪感染猪口蹄疫后, 初期体温达40℃以上, 食欲下降, 情绪低迷, 1~2d后虽然体温恢复正常, 但是趾间隙、蹄踵、蹄冠、嘴唇、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水疱、溃疡、糜烂、破溃等症状。

1.2 猪口蹄疫防控措施

(1) 要加强消毒, 防止产生触发感染。根据实际情况, 选用稀释后的活性氯等消毒性药物, 定期地对储水池箱、装猪台、栏舍、污水沟等猪舍环境进行冲洗和消毒。 (2) 要针对种公猪、种母猪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实际情况, 选用针对猪口蹄的合成肽疫苗或者灭活疫苗, 做好免疫和接种。 (3) 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适当降低饲养的密度。

2 猪瘟

2.1 猪瘟的特点和症状

目前, 猪瘟的发生呈现散发性和地区性的特点, 周期约为3~4年。猪瘟多在新生仔猪中发生, 发病的日龄逐渐偏小, 病死率比较高。猪瘟分为急性猪瘟、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迟发型猪瘟、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5种, 发病症状不尽相同。该本分就常见的急性猪瘟、慢性猪瘟做介绍。急性猪瘟发病时, 生猪体温升高至40℃, 情绪低落, 嗜睡, 然后便秘、腹泻, 后期四肢、耳、唇、鼻端、腹下和腹内侧等处出现血点或者血斑。慢性猪瘟生猪体温没有明显升高, 呈现出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有时腹泻有时便秘、四肢皮肤脱落或坏死等症状。

2.2 猪瘟的防控措施

一要选用合理的针对猪瘟的毒活疫苗进行预防。针对猪瘟的毒活疫苗常用的有几种:猪瘟细胞苗、乳兔组织苗、猪瘟脾淋苗。这些疫苗各有利弊, 猪瘟细胞苗不容易产生过敏, 免疫性能稍差些;乳兔组织苗免疫性能高, 却容易过敏;猪瘟脾淋苗抗原性能高, 能很快能产生免疫力, 成本却比较高。养殖户要根据养殖场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二是制定科学的符合养殖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定期抽样检查生猪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 猪蓝耳病

3.1 猪蓝耳病的特点和症状

猪蓝耳病多发生于散养户和中小型的养猪场, 季节性强, 发病快, 传播快, 范围广, 死亡率较高。猪蓝耳病的治疗效果一般不甚理想, 容易反复发生。猪蓝耳病的发病症状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高热退不下去, 厌食, 浑身发红, 咳嗽、呼吸短促, 腹泻或者大便干燥, 眼睛发红、有眼屎, 流鼻涕, 耳朵发紫, 腹部或者后躯有大面积淤斑, 抽搐或卧地不起。

3.2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1) 做到隔离、消毒, 注意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和物进行严格的消毒,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监测猪群的状况, 及时掌握养殖场的情况。 (3) 在猪的颈部肌肉处注射灭活疫苗。仔猪在21日时接种2mL, 间隔21~28d进行第2次接种, 免疫周期为6个月;母猪要在配种前接种, 以后每6个月做一次免疫;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 4mL/次。

4 猪附红细胞体病

4.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每个猪场都可能发生, 可以通过剪尾钳、阉割刀、被污染的针头、尿液或者在交配时发生传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病于长势较好的生猪, 个体较小的发病相对较晚, 发病时, 在经历3d食欲下降或者停食后, 生猪体温升高, 症状多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咳嗽, 背部有出血锈斑, 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

4.2 防控措施

(1) 采用四环素、三氮脒、土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治疗。 (2) 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易复发的特点, 建议定期采用浓度为98%的阿散酸拌饲料喂养猪群。

5 仔猪流行性腹泻

5.1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仔猪流行性腹泻多在规模养殖和中小养殖场发生, 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许多种因素引起的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较高, 几乎是每一个养猪场都存在的问题。发生流行性腹泻, 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排便的次数显著增多、排粪频繁、粪便呈稀粥状, 伴有脓汁、黏膜、血液、异物, 不成形, 猪的肛门四周粘有粪便。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后, 会脱水, 皮肤干燥, 颜色发绀。

5.2 防控措施

(1) 合理选用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和伊维菌素等抗寄生虫的药物进行综合预防。 (2) 交替使用一定浓度的苛性钠、次氯酸钠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建议1次/周。 (3) 保持养殖厂内猪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将猪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6 小结

目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 生猪和其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断增加, 这些因素导致生猪的传染性疾病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提高生猪的质量, 生猪养殖户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制度, 定期消毒, 及时接种免疫, 科学管理, 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等传染病的症状和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 值得借鉴。

关键词:生猪传染病,调查,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红.猪口蹄疫的特点和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05) :79.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篇8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3-01

传染病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传染病涉及的不仅仅是卫生安全,同时也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对传统传染病的防治控制不平衡的同时,也陆续出现新型新发传染病,这又加剧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局势。伴随我国全球经济化的步伐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员交流趋于频繁、人民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再加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当前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找到其流行特点,并提出防控建议[1]。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1.1 新发传染病基本概念 90年代,美国医学协会曾对新发传染病作出如下解释:新的、刚出现的或是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这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依据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过程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以往不具备传染特点,经过发展,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等;②早就存在,近些年才被确定,如丙型病毒性肝炎;③曾经不存在,近几年才出现,如禽流感、甲型流感[2]。

1.2 流行特点

1.2.1 流行范围大,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大,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消化性溃疡、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同时,自然、社会因素对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有重要影响。

1.2.2 传染性极强,复杂的传播方式 许多新发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以及复杂的传播方式:SARS主要通过飞沫传播;0139霍乱依靠水传播而暴发流行。最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又呈现了新的、复杂的传播方式,例如2003年,一名英国人因为输血却自身感染了疯牛病[3]。

1.2.3 与动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是具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例如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病原体的宿主是野生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的宿主与鼠类相关;疯牛病、禽流感也和畜禽有关。

1.2.4 死亡率极高,危险性极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人禽流感的死亡率极高,同时新发传染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的健康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2.5 病原体多样,防治困难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以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性传染居多。

2 防控建议

2.1 增强检测能力,提升医生应对能力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监察和报警系统逐步完善,对国内外传染病的流行势态紧密关注,深入探究流行病学,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应用主要技术提出防控措施。同时在人员、设备、技术上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系统的疾病防控能力[4]。

2.2 加强培训,提升医生临床鉴别能力 由于很多医生对新发传染病了解不够又从未接触过,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由于对其了解很少,导致误诊、漏诊。所以,对临床医生定期培训,加强传染病知识掌握,使得医生对不确定的病情因素保持警惕性,提高识别力。

2.3 积极宣传教育,保持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群众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新闻载体、网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与此同时,对市民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从萌芽开始遏制[5]。

2.4 加速疫苗研发,为防治疾病提高有效手段 在以往的疾病防控,疫苗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和疾病抗争的同时,相关医学已经证明疫苗是防控疾病的主要手段,加强疫苗研究,对新发传染病控制有着不小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庄.新发传染病.中国临床医生,2009,34(3):6-8.

[2] 张之伦,周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况.天津医药,2009,34(11):827-832.

[3] 唐小兰.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2(1).

[4] 邢同京.我国传染病防治机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2012,18(12):755-758.

传染病防控总结 篇9

防控工作总结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开学时特定下一系列应急防控措施,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各种虫媒以及患有人畜传染病的动物。

二、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

三、学校安排专人担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四、响应防疫部门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五、如师生被认为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在治愈期间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到学校上课。

六、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及时切断 1

传染病的传播源。

八、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及其防控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心。

九、学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责任制度,引起相应后果的人员应受到相关处罚。

总之,经过对学生、教师和从业人员的大力宣传,对学生保证课外活动时间,增强了学生体质,取得了一定效果。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10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 1.2.疗.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的危害降到最底.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由李其进校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 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4.5.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应急传染病流行小组成员及职责 1.李其进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3.4.宣传。

5.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樊玉叶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总务处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管理及后勤保障。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配合校医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传染病防治息畅通。

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校长亲自指挥。

(二)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① ② 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③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 总务处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 能力。

② 报。

③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窗、医学校医室负责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教导处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 总务处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 ② ③ 班主任对缺课原因,及时上报。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总务处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① 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流行应急总指挥。

② 校长及主管校长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③ 校医室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班主任陪同校医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 ⑤ ⑥ 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司机待命应急出车。

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⑦ 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⑧ 序。

⑨ ⑩ 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事情处理结束了,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教育。

四、联系方式:

校长室电话3918499;急救中心电话120;总务处联系电话:***.五、传染病预防

(一)强化自身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学校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管理体系中,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总务处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抽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校医室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1.学校食堂、直饮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三证“齐全,先办证,后上岗,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应持有正规的进货发票,禁止向学生提供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阻止投毒事件发生。

4.5.6.加强学校直饮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加强厕所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卫生管理、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8.学校依法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

传染病防控管理 篇11

近期,部分南美洲国家发生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我国也发现多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气温较高,蚊媒密度将很快上升,通过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另外,春夏季也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就有关工作要求下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通过蚊媒传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与地方爱卫办沟通和联系,按照当地的总体安排,及时部署学校开展以灭蚊为主题的专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防控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春夏季传染病以及预防食物中毒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防蚊灭蚊知识、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师生防蚊灭蚊、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有疑似症状主动就医的意识;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全国爱卫办的统一要求,集中开展一次以灭蚊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做好校园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特别要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网站,2016-03-09)

上一篇: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国庆法定放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