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先进事迹

2024-05-27

文化站先进事迹(共9篇)

文化站先进事迹 篇1

镇综合文化站先进事迹材料

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城郊型乡镇,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其中95%以上的土地被国防军事试验基地征用)耕地面积20951.3亩,辖三个行政村,总人口3804人,工商业以平台302国道两侧和拥军农贸市场为主,种植业以花生、玉米、绿豆为主,畜牧业以绒山羊、肉羊、奶牛、育肥牛为主,全年无霜期达127—135天,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全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几年来,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农村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快速发展,党在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以及惠农强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镇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为切入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和研究本镇文化活动特色,开创创新,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规范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艺创作;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培养群众崇高思想、美好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人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责任,全面营造文化建设浓烈氛围

1、统一思想,全面提高文化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工作思路上,必须确立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确立发展先进文化与发展先进生产力一样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战略任务,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发挥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巨大作用,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及正确的方向保证。在此基础上,我镇确立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镇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普及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品味,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

2、建立组织,制度为文化建设提供保证。

为了整体推进我镇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真正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年初,我站专题向镇分管党、政府负责人进行了汇报,并拟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镇党委、政府实行由党政负责人牵头的分工负责制,随后召开了全体机关、村班子成员、企业法人、个体工商业主参加的动员大会,同时,并且按月、按季召开例会,及时检查了解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对未完成序时进度的,责令加工“补课”。

建立镇文化站工作制度

1、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我镇文化工作计划,经领导审核批准,组织实施;

2、发挥广播、有线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健康的文艺节目;

3、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4、做好文化服务站图书资料的统计、借阅、保管及体育器材的登记管理工作;

5、做好广播、有线电视等设备的实施维护保养工作,维护传播器材的正常运行;

6、根据镇党委、政府安排,结合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节目,负责自办节目的内容搜集、编辑、整理、播音工作。

3、广泛宣传,动员全镇干部群众参与。为了营造文化建设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浓烈氛围,我们定期不定期深入村、学校及有关单位,了解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器材的配备情况、活动阵地的建设情况、活动参与人员以及经费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通过多层次、全方卫的宣传活动,从而使全镇干群乃至全镇上下深刻地认识到实现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也是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我镇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狠抓文化工作。

二、对照目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农民。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我们着力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上下功夫,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再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开展活动。为此,我们联合宣传部,社会保障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技能培训和科学教育活动。举办了养羊、养猪、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8期,有400名农民参加了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我镇农民的文化水平。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狠抓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品位

1、抓好文化阵地建设。镇文化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各级投入总额达到36万元,其中包括10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厅、共享工程基层点、100平方米活动室、40平方米办公用房。极大地丰富了全镇人民的文化生活。为繁荣镇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当地群众在尽情地参与自己所喜好的文化活动。

2、搞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我镇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目前已有有棋牌室、台球,乒乓球。经常组织老人们学习,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真正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幸福日子。

3、全力建设草原书屋,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现有图书期刊一千册,其中包括种养殖技术书籍、文化著作,人物传记„。年借阅册数2000册,年借阅人次2000次。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4、全力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大力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文化市场,使我镇文化市场迅速繁荣起来,镇内现有卡拉OK歌舞厅1家;目前,基本能做到按章经营,守法经营。

5、开展高尚健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我站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2008年庆“五四”活动中,4月中旬与镇团委、妇联联合举办了“迎奥运,庆五四,改革开放三十年”书画比赛活动;5月30日牵头组织了镇运动会;运动会项目包括中小学生田径、跳高、跳远比赛、农民拔河、定点投篮等比赛,广大农牧民及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现场气氛热。6月份按照上级三下乡有关活动的部署,认真组织“电影下乡”活动,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年共放映电影40场。在2010年庆“元旦”活动中,与镇妇联、团委成功举办了 2010年“庆元旦,颂廉政”演讲比赛活动,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若干。得领导同事们的一致好评。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魅力红成”文化艺术节,受到广大农牧民热烈欢迎,各村组织人员积极报名培训,积极参加。期间举办书画摄影展,电影放映,大秧歌等活动。并到市里演出,深受欢迎,取得较好成绩。

五、强化管理,确保文化设施正常运作

为充分发挥文化站这些文化设施的作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我镇具体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资金,组建了管理队伍,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去完善广场的配套设施。

在党委、政府和文化、宣传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十七三中全会精神和,紧紧抓住机遇,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大力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了我镇文化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文化站先进事迹 篇2

一、先进文化在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凡是准确地反映了某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要求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当前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谓“文化自觉”, 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觉醒和创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二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三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所谓“文化自信”, 是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 又要通过交流和交融, 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 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1]弘扬先进文化, 对于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先进文化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容和基础。

历史和现实表明, 一个民族的觉醒, 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 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 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 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 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 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以先进文化为基础的, 当前中国先进文化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引领着社会积极向上发展,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先进文化以其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 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夯实基础。先进文化不断地修正自己, 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 以宏大的气魄, 把人们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增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 先进文化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

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 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2]先进文化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 促进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先进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文化自信的动力。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 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先进文化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 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源泉。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 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 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3]

二、创建先进文化工程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途径和方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任务, 高校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大学文化传承的优势, 创新先进文化的建设途径和方法, 将先进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一) 打造基础工程, 夯实根基。

科学文化以其真理性、开拓性和人文性的特性成为先进文化习题中的基础和先导, 因此,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必须以科学和教育为基础, 夯实先进文化工程的根基。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的媒介和手段, 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课堂和阵地。要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是通过教育传播、传承先进文化,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注重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二是用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去伪取真,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的态度是创建先进文化工程的基础, 只有夯实先进文化的根基,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会有活水源头, 水到渠成。

(二) 强化主体工程, 突出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工程是建设先进文化工程的内在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 坚持正确的导向, 强化主题, 突出重点。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同样, 先进文化建设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果辉煌, 世人共睹。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是着力培育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 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四是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深邃, 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五是努力弘扬中国梦。中国梦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 是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信心所在。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三) 美化环境工程, 扩大影响。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 是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载体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化校园环境, 提炼校园精神, 提高文化自觉自信。校园精神是高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5]校园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体现, 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三大功能。利用校园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将校园精神融入环境工程中, 通过文化墙的宣传、雕塑群的体现、网络化的推广, 注重环境和氛围的沟通作用, 将校园精神化成富有暗示、感染意义的具体情境与氛围, 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四) 优化创新工程, 提高效率。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 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采, 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必须优化创新工程, 提高效率。一是创新先进文化管理体制,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健全领导体制机制,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 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二是要创新先进文化传播形式, 习近平同志指出, “独特的文化传统, 独特的历史命运, 独特的基本国情, 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6]因此, 必须走群众路线, 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大力推广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式。三是创新先进文化传递媒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与新媒介相结合, 创新先进文化的传播媒介, 以互联网为依托,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微信等新媒介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金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湖南日报, 2011-10-26

[2].刘国彬, 崔丽华.论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3] .云杉.文化自觉是基础——十八大报告文化亮点述评之十一[N].黄河新闻网, 2012-11-23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第3卷

[5] .张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3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篇3

关键词:先进文化 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75-01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厚重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的先人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和恢弘气度,在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洪流中,保持了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显出独特的魅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大大的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动文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开启了迈向文化强国的时代步伐。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文化体系、大众文化体系建设融入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是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把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创作做为文化兴盛的根本力量,这就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注重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文化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国的根本。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同时,文化又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比文化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在当今社会,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突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更是取决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又不断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不断加深人们对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理解过程,这就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素材。文化又是科技进步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人们利用高科技作为载体,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文化的表现力。“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将会产生新的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支点。“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从而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因为科技创新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直接催生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并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经济、产业、产品体现出文化的优秀品格,经济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国防不断壮大、社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才能形成与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实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国的保证。

文化的先进性与先进文化的培育 篇4

文化的先进性与先进文化的培育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形态是社会生活本质的观念折射.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客体尺度、主体尺度、社会尺度三者的统一.先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四个方面.培育新时期先进文化,并探索其建构路径,是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 者:史炳军 作者单位:浙江丽水师专,政史系,浙江,丽水,323000刊 名:湖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HUBEI年,卷(期):“”(2)分类号:G0关键词:先进文化 尺度 功能 建构

文化协管员先进事迹摘录 篇5

——记南靖县书洋镇璞山村文化协管员简良发

南靖县书洋镇璞山村和贵楼楼长、村文化协管员简良发,今年56岁,在感动漳州人物评选活动中他荣获第三名。1999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式启动,简良发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配合镇、村两委工作队,参与解决和贵楼周边的房屋、猪圈等在拆迁过程中存在问题,为和贵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自从简良发当上村文化协管员兼土楼讲解员,已为中外游客义务讲解4万余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游金泉2009年5月15日参观福建土楼时,在和贵楼题词:“简先生,和贵楼的骄傲”。2009年元月30日,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听完简良发讲解后称赞其是“福建的赵本山”。2009年2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则称简良发是“赵本山的小沈阳”。

作为村级文化协管员,简良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同群众联系,畅谈开发土楼旅游能够给村民带来发展的远景,并要求楼民要长期做好土楼的保护工作。他还在和贵楼边的自已房屋腾出一大间做为村级“农家书屋”,让广大村民和游客前来阅读,农家书屋购置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农民创业致富、病虫害防治、饲养技术及故事会等书籍,总共有1700多册,其中有部份书籍是他自已花钱购买的。

简良发的事迹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其被漳州市批准为福建闽南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11月份,福建电视台“福建综合”频道党员先锋栏目记录片报道了和贵楼党小组的故事。

畲家文化的守护人

——记罗源县福湖村文化协管员李秀燕

李秀燕,女,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文化协管员兼村计生协会会长。2006年9月开始负责村文化工作。福湖村是霍口畲族乡文化遗产保存较为完整的村,文化底蕴也较为深厚。为使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在李秀燕的组织下,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拯救挖掘,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保护,由李秀燕上报的畲族服饰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组织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艺术节、农历正月十四“畲族风”文化节等活动,并每周安排畲家女孩到县文化馆参加畲族歌舞排练,使畲家山庄的演出有了保证。同时,邀请福州设计院策划设计了福湖畲族文化主题公园,现已动工施建一期工程,包括征地、绿化等工程,福湖民俗博物馆也正在筹划建设之中。福湖村民族文化遗产吸引了不少省市及周边的游客,成为霍口畲族乡的一个亮点,李秀燕说,通过这些活动来体现民族特色,从而带动了霍口乡旅游业的发展。

2008年9月18日,由李秀燕负责组织开展台湾兰、雷、盘、钟四大姓氏来福湖村祭祖寻亲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亲情交流,增进了友谊,也拓宽了两岸经贸往来的渠道,为台湾与霍口畲族乡之间密切交流往来奠定基。

经过多年的努力,福湖村群众文化水平提高了,村民素质增强了,视野开阔了,发展经济的思路活了,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难怪有农民说:“今天的福湖什么都不缺了!”

一个农民的文化情结

——记政和县石屯镇文化协管员黄润明

黄润明,男,1959年6月出生,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人,现任松源村文化协管员。先后被南平市评为“公民道德建设好榜样”、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及“农村文化中心户”、“家庭文化示范户”、“文化之家”等荣誉称号。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他还经常抽空与具有农村文化特长的人员进行沟通探讨,虚心向老一辈人学习。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建成家庭文化阅览室,自己出资订阅大量适合农民的科技、文化书籍和报刊;连续8年自筹资金、提供伙食,举办农民劳动技能文化节、农村象棋比赛等活动。他说,这些文化举措丰富群众文体生活,陶冶群众的道德情操。

同时,他积极配合县、镇两级有关部门开展“双遗”普查工作,组织村里召开相关会议,邀请县、镇两级有关人员前来指导工作,并建立了一支村级普查工作队伍,超额完成县、镇两级下达的“非遗”普查指标,发现了一扎根民间的老艺人,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值得一提是,今年黄润明举办“松源村农民劳动技能文化节”堪称历年之最。组织了石圳、赤岐、务路科、松源等8个自然村共达2300多名村民参加劳动技能比赛。这个科技文化节内容丰富,有体育项目比赛,有文艺演出,有科技成果展示等。参与的农民不仅有本村的,还有来自周边地区的。

立足历史名村 搞好文化协管

——记福安市廉村文化协管员陈柳峰

陈柳峰,2007年起担任福安市廉村文化协管员,一直从事廉村古文化的挖掘、保护、宣传、开发工作。廉村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内涵深厚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廉村古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共同保护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地资源,他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廉村古文化。首先要让本村村民认识和了解廉村,于是他召开群众大会、深入村头巷尾和他们讲述廉村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古建筑等方面知识。几年来,陈柳峰接待过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中小学师生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近3万人。

为了保护好这弥足珍贵的古文化资源和古朴的村庄风貌,陈柳峰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在古村落内乱建新房,禁止机动车辆进村破坏古村道等等。他多次到省建设厅要求支持编制保护规划,2008年1月,《廉村古村落规划》终于编制完成。为了解决保护古村和村民建房的矛盾,陈柳峰在保护区域外规划新村用地,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如今52幢新房已经建成,为保护古村落和开发古村落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12月23日,廉村被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记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文化协管员蔡文林

2006年6月,蔡文林受聘为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文化协管员。近年来,在他的努力带动下,该村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女子文艺表演队,一支10多人的老年人文艺表演队。另外,还组建一支30多人的男女“十音八乐”队,一支60人的女子车鼓队和一支35人的女子腰鼓队。蔡文林说,人员有了,也要“搭好台”,才能“唱好戏”,激发队伍活力。于是,他积极组织参加区、镇“锣鼓催春”等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表演赛、老人节文艺表演等活动。2007年5月,他组织参与由江口镇、福清市旅游局、新厝镇主办的“锦江两岸”文艺汇演比赛,获得文艺表演组织奖。

他积极营造乡村“五个一”廉政文化,即:一场社会主义荣辱观专场文艺汇演、一次廉政漫画活动展览、一个“八荣八耻”活动长廊或宣传栏、一个廉政文化图书角、一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影片。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推广。充分利用村农民健身工程这一平台,宣传、普及体育科学知识,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方法,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动员、组织本村群众参与和开展篮球、太极拳、老年人秧歌等体育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大力欢迎。

在外侨胞和村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蔡文林筹集200多万元,建成面积达25亩,集自然观光、休闲娱乐、健身活动、文体设施于一体的海星村休憩园。2007年10月,在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该村成立了莆田市首家新农村“流动书库”,市文化部门还赠送书籍1500多册。为了让“流动书库”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蔡文林既当宣传员又当管理员,建立健全了书籍登记、归类、保管和借阅等相关制度,“流动书库”逐渐成为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的重要场所。

沐浴春风 勤奋耕耘

——记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文化协管员庄福星

庄福星是村文化协管员,平时除了做好村政的日常工作,积极配合各级文化部门,落实扫黄打非,管好文化市场;办好黑板报、墙报、广播、书写张贴毛笔字标语之外;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综治、计生、征兵、安全生产等各项中心工作服务。

埭港村有10000多人口,60岁以上老人1000多人,占13%,退休职工800多人。为了使他们有一个学习、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场所,庄福星与退管会、老协会的同志一道,筹建“埭港老年人活动中心”。组建了秧歌队、腰鼓队,既是娱乐,也是健身,她们有50多岁的,也有70多岁的,踩街会演,十分活跃。庄福星还专门编写了《农家大妈乐秧歌》等歌曲,为她们伴舞。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庆日,他积极组织开展北管、南音会唱,秧歌腰鼓表演,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目前,埭港村有北管乐队、南音乐队、秧歌队、腰鼓队、大开道、军乐队、礼鼓队、芗剧团等群众文艺团队计200多人,常年活动,业务频繁,年收入300多万元。庄福星被泉港区委、区政府授予 “文化示范户”、泉州市文化局授予“泉州市百佳文化协管员”,《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泉港电视台都作了相关报道。

舍小家 为大家

——记上杭县中都镇仙村村文化协管员邓卫连

邓卫连,女,是上杭县中都镇仙村村文化协管员,妇代主任,兼计生管理员。在邓卫连的带领下,村文化活动中心坚持每天开放;坚持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把握农村方针、政策,和镇村有关规定及时宣传到群众中。以山歌的形式,总结编写材料,宣传村中勤劳致富和团结邻里、敬老爱幼的典型。如今,农民群众已养成爱学习的良好风气,一到农闲,村民们聚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学科学知识,切磋文化技艺。每逢节假日,哪里有集会,哪里就有人拿起乐器吹拉弹唱,她每年均要组织各项大型文艺活动,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邓卫连的丈夫远在旧县紫金山上打工,家里的农活全由她一个人负担,文化协管员人少事多,而且她还担任村妇代主任、计生管理员,当有人问她后悔不后悔,她总说:“个人损失点不算什么,比起工作来说微不足道”。邓卫连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记泰宁县文化协管员严建华

泰宁县大源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十多年来,严建华一直用心于家乡的民俗文化——傩舞和“赤膊桥灯”的挖掘和整理,并吸引了一大批年青人加入到傩舞和“赤膊桥灯”的表演队伍中来。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大源村拍摄了专题片“大源赤膊灯”。经过多年的整理,严建华从老一辈的一言一语中领悟和汇集,编写了大源傩舞基本跳法和传统鼓点,探索出了桥灯排字规律,为大源傩舞、赤膊灯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山歌及唱曲是大源的又一民俗文化。在过去,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期间,由村民自演自唱,自娱自乐。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项目,严建华积极地鼓动傩舞队员们参与,如今不仅这一传统被保护了下来,还组建了一支又歌队,使山村生活更具活力。

大源村物质遗产也相当丰富。该村有保留完好的古驿道十余公里,有十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多处古树群。为了使这些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严建华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并主动引导村民对其保护和维修。2008年,在他的倡议下,村民自发捐资30余万元,用于重建修复南溪圣殿、魁星楼、严氏宗祠、戴氏宗祠、官厅等名胜古迹。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源傩舞队在2003年被授予“福建省民间艺术团成员单位”,2005年大源傩舞被省政府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大源赤膊灯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源古桥群、严氏、戴氏宗祠、官厅被列入“泰宁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严建华被省政府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大源依托自己的文化优势,正着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省民俗文化村。

业精于勤

——记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洪塘头社区文化协管员叶素勤

叶素勤向来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正是这“勤”字,让她从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人人称颂的社区干部。

以前,洪塘头社区老年人和为数众多的妇女多闲居在家,尽管这部份人住有所居、衣食无忧、也不差钱,但闲散日久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看到这种情况,叶素勤决定着手建立社区文体队伍。她一面从区里请来健身项目教练组进村传授腰鼓健身功夫,一面精心开展宣传展示工作。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2007年10月,蔡店村率先成立社区第一支腰鼓队,随后,东亭、霞阳、刘山、洪塘头前、后社、霞尾等11个自然村也相继建立6支腰鼓队。原来无事可干、闲谈聊天的人参加打腰鼓后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近两年来,叶素勤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互教互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健身辅导站,先后培训健身骨干250多人,使每名骨干大多掌握了传统腰鼓、长穗腰鼓、功夫扇、健身操、健身球操、柔力球、街舞、第九套广播体操等多种健身项目。这些项目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和体育健身结合在一起,如今,各种项目都成立了不止一只的文体健身队伍,有七成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在叶素勤的组织和带动下,这些队伍长期活跃在乡间,渐渐地名气越来越大,经常受邀参加市、区各种重要活动,带动全民健身,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其出色的成绩多次受到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叶素勤本人更是在厦门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上获得“厦门市全民健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市领导的表扬。

叶素勤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文体工作当中,特别是在筹建文体健身队和排练节目的时候,工作量激增,大部分时间要四处奔走,有时一连几天不着家。对此,她毫无怨言,亦从不计较得失,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她的勤奋和努力不仅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健康快乐,为洪塘头社区创造和谐之风气,亦给她带来珍贵的荣誉,先后获得市优秀妇女干部、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党员等称号,使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福建省委创新办

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篇6

网络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引入我国后,其发展之快,影响之广,渗透之深,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06年底,我国上网人数已达1.3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5,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不断攀升。过去,人们见面时寒喧,常常说及“饭吃了没有?”现在网民相见,则多以“今天网上看到什么”相问。

网络以其迅速、便捷、互动等特点,为传播先进文化增设了一条有力的新途径,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增添了一个有效的新平台,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一个有益的新空间。网络新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新变化,网络是个好东西。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一样,网络也产生了一些过去所没有的负面问题,诸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恶搞”、网络谣言、网络信息垃圾,以及对网络游戏过度开发所形成的“网瘾”,等等。这些负面的东西,在不同程度上扰乱人们的视线,败坏社会风气,挑战法律道德,有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又必须积极地加以管理与引导。

针对网络的两面性,对其要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中加强管理引导,或者说,要在加强管理引导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二者不可偏废。这当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1月23日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尽管网络技术属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先进的网络技术只有用来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形成先进的网络文化,才能最有力的造福社会与人民。倘若不传播先进文化,而是热衷于传播色情、暴力、谣言等污七八糟的东西,那就只能形成落后庸劣的网络文化,有害于社会与人民。网络技术是个手段,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也可用来传播落后的乃至反动的文化,决定网络文化是先进抑或落后,是其传播的文化内容。我们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进技术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只有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如果背离先进文化,则有可能被误用。鲁迅在一篇随想录中说:“可怜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顔色。美术也是其一:学了体格还未匀称的裸体画,便画猥亵画;学了明暗还未分明的静物画,只能画招牌。皮毛改新,心思仍旧,结果便是如此。至于讽剌画之变为人身攻击的器具,更是无足深怪了。”鲁迅这里讲的是学西洋画,不可把学来的技巧,用以去“画猥亵画”,“变为人身攻击的器具”,而应记住美术家“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努力用新技巧去表现“中华民族知能最高点”。今天,我们把西方先进的网络技术“拿来”,也切不可“皮毛改新,心思照旧”,用它去传播色情、暴力、虚假等腐朽落后的东西,仍然“落在黑色的染缸里”,而应用以传播先进文化,宣扬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真正发挥先进技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即使是我们自已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正确的运用,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导。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当时远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当时西方人从我们这里“拿去”后,正确地运用,将其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以至反过来用他们制造的洋枪洋炮来打落后了的我们。而我们呢?如鲁迅所批评的,“火药只做爆竹,指南针只看坟山”,并未能在促进生产发展与社会前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先进的技术,一定要正确运用,一定要灌注先进文化。游离先进文化指导的误用,不仅不能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而且会窒息先进技术的功能。网络本是当代最先进的信息工具,用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修养,促进工作,而我国的众多网民,却只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上网就是玩游戏,类似“火药只做爆竹,指南针只看坟山”,以至一些青少年染上“网瘾”而不能自拔,使网络异化为一种毒害青少年的玩具,这种误用也是源于先进文化的缺失。

论先进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契合 篇7

关键词:先进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强势契合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边缘状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高职院校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但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依然存在。一是高职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改变, 毕业生地位较低, 社会认同感不高, 高职的社会声誉远远不如普通高校。二是高职院校目前的主题依然是求生存、求发展, 等待处理的问题繁多, 多数还处在夹缝中求出路, 没有精力考虑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三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费投入重点仍然是大兴土木、改楼扩校, 重视学校硬环境改造。

2、高职校园文化承受低俗文化的侵蚀

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市井文化、街市文化、粗俗文化、消极文化渗透校园, 一些无聊沉沦的文化流沙或被高职生打捞, 或被认同追捧, 有些甚至供奉着, 严重伤害了高职生理想的情怀, 遮蔽了视野, 极易使高职生陷入渺茫的尘世中。高职院校不是一方净土, 也不是世外桃园, 无一例外都会受到不健康的低俗文化的侵入和腐蚀。

3、高职学生对待先进文化的心理困惑

调查显示, 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自经济条件不优越的家庭, 不少来自纯女户家庭, 或是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抱着读高职混日子的思想, 心理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先进文化契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先进文化进校园激励高职生奋发向上

针对高职生的校园文化应突出励志、奋发、敬业、诚实、感恩等主题, 注重荟萃古今中外逆境中奋发拼搏的优秀传世之作、经典语录、人生箴言、名人成才典故等内容, 充分体现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甘于奉献, 先做好人后做好事等教育特色, 让高职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我加压、重振精神、唤起激情、迎难而上, 点燃希望的明灯, 扬起启航的风帆。

2、先进文化进校园促使高职生正确认识自我

先进文化进入高职校园, 通过形式的创新, 可以激浊扬清, 营造多种多样、和谐宽松、喜闻乐见、平等互爱的校园文化环境, 除采用讲座、墙报、演讲、辩论、竞赛等传统的形式外, 可借助网络、广播、电视、博客、刊物等传媒工具, 还可通过社会实践、外出参观考察、实验实习等多种接触社会的途径, 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 使高职生在寓教寓乐中、不知不觉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浸润。

3、先进文化进校园保驾高职生健康成长

一是除注重传统的校园文化开展模式外, 要充分结合高职生的心理特征,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二是重视校园内外文化软、硬环境建设, 舍得投入, 完善各项文化建设保障机制。三是摒弃传统教育方法中的形式主义, 杜绝强迫、说教、灌输等强人所难的方法, 推崇创新开放、自觉接受的感染、浸润方法和正面鼓励为主的矫正方法, 及时纠正高职生心理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偏差。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契合的方法与途径

1、先进人文素质教育高调契入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高职院校教育学生“先学做好人, 再学做好事”是突破旧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全面发展优秀职业人才的必由之路。要从对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 设计出体现人文、技能、教育等综合特点的基础课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比如说, 在语文教学中把鉴赏文学作品与现实人生结合起来, 使高职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优秀传统国学中感悟社会、感悟人生, 培养学生的祖国伟大感、社会责任感、历史状态感、人生沧桑感, 激发出学生应有的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感恩心。

2、职业道德文化教育强势契入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

职业道德文化教育的目的是逐步帮助高职生形成符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的就业观、创业观;帮助其正确认识处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之间的关系, 使他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理想同国家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祖国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 尽快养成刻苦学习、钻研技能、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行为规范的职业习惯。与些同时, 职业道德教育要从研究高职学生的需求、喜好、兴趣入手, 细化溶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增强高职生的参与度、认同度、吸引力, 变被动灌输为积极主动参与。

3、特色职业文化教育乘势契入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

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职业习惯、气质、礼仪与风范, 它的核心内容是职业人对其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的自觉认同和自愿遵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职业人”, 它的“职业属性”和“职业导向”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特色职业文化教育,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互为补充。

特色职业文化乘势契入高职校园文化是把高职生从准职业人逐步培养成合格职业人的过程, 它能让高职生尽早领略到从事职业的荣誉和带来的幸福快感, 使培养目标主动迎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先进文化尽快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科学和谐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它需要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让先进文化生根开花 篇8

一、善于造势。泰兴人认为,要想办成一件事,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形成足够的气势。所以,泰兴人把“区域竞争的核心在文化、最后的较量在文化”作为共识,把文化造势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一是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加快文化建设的若干经济政策,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设施建设、落实税收优惠等方面用足了劲。二是大中小学的学生热爱文艺蔚为风气。各学校普遍建立了文艺社团和兴趣小组,许多校园文艺节目在省市获奖。如,济川实验中学班班都有演出,还经常性开展背诵百首诗词的竞赛;济川小学经批准成为苏中地区第一个国家写字教育实验基地。三是新老干部纷纷加入文艺协会,成为带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泰兴市有11个文艺协会,近500名会员。四是文化动员和宣传上规模。仅去年,市里关于文化工作的动员会就开了三四次,文化工作主要负责人几乎是逢会必讲文化的重要性。“一报三台”对文化工作、文艺名人的宣传,采取了超前策划、系列报道、规模宣传的方式。去年6月份,泰兴市召开了第三次文代会,新闻单位前后宣传了一个多月。文化造势促使人们顺流而动,一心想文化,一心学文化,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二、舍得投入。近几年来,泰兴市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累计投入2亿多元。投入渠道主要包括:用足政策给予土地、财政预算合理安排、大小企业领办联办、社会各界捐赠赞助等。如,在实施旧城改造时,泰兴市把城区中心近70亩黄金地段划拨给文化部门,建了文化艺术中心、影视娱乐城、歌剧团大楼等;修复扩建了朱东润故居,开辟了朱东润先生纪念馆;投入近2000万元,维修扩建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修缮扩建了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和杨根思烈士陵园。黄桥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积极保护明清民居建筑群,重建了福慧寺,修复了何氏宗祠,开发了文化旅游业。2005年,黄桥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还被确定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前,全市24个乡镇中有10个成为省级群众文化先进乡镇。

三、常抓常新。泰兴市文化工作协调小组及宣传、文化部门注重以活动促创作、以活动育人才。一是通过举办“杯赛”组织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每年都要组织两三次“杯赛”,吸引群众参加。如,“盛陵杯”书法大赛,仅参赛师生就有1200多名。二是通过办班培训指导活动。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歌剧团常年开办声乐、器乐、舞蹈培训班。市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专题培训已经常化,一些名人还开设了个人音乐工作室及艺术培训班。三是通过奖励表彰促进活动。市政府新设立了政府文艺奖,市宣传文化部门还分别设有年度奖、双年奖,对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行奖励,这极大地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泰兴市一般每年有10本左右公开出版的图书,文学、戏剧、音乐方面也屡有作品获省以上文艺奖、社科奖。如,歌曲《抛秧号子》就荣获了江苏省“五个一工程”音乐类一等奖,还被选为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纪松的作品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展览上获得全国百人提名奖;诗人周培礼被中国诗协提名参加中国第一届诗歌节。所有这些努力,共同为泰兴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作者系中共泰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化站先进事迹 篇9

一、以党支部为龙头,以工青团妇为生力军,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企业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做实,如何把企业的价值观转变为职工的具体行动,如何把这些抽象的理念转化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中心根据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发现,党支部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工青团妇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将企业文化建设做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件实事中。我们成立了以中心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主动承担起了企业文

化建设的组织、研究、协调工作,同时成立了以工青团妇骨干力量为主体的办事机构,形成了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制。

首先,党支部以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思考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并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交流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我中心成立20余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进行不断的整合、优化,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渐总结提炼出了一套个性鲜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制定了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了方针目标管理考核中。

其次,工青团妇积极联手,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把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中培养广大职工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通过联手举办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利用妇女节、劳动节等节日召开茶话会等形式加强员工交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之中,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通过党支部的不懈努力,共青团组织的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我中心形成了工作机制明确、权责分明、分工负责、上下贯通、管理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有力的保证了我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顺畅进行。

二、加大学习培训力度,融入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随着近年来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的逐步到位和投入使用,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面对新的挑战、接受新的任务,融入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成为打胜这场战争的关键之战。

我中心首先从“学习工作化”入手,在每年订阅的报刊杂志基础上,又先后购置各类书籍近百余种,成立报刊杂志阅览中心。从讲述人生哲理《读者》,到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供热》,极大的满足了广大职工的求知欲。根据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还定期组织读书体会座谈会,比如我们结合学习《致加西亚的信》和《没有任何借口》组织了主题“深度会谈”,使全体员工经受了敬业、奉献、勤奋的深刻洗礼,加强了中心各项任务执行力。同时,中心又给每个科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网络端口,以便职工在现代化办公的同时能接触到最新鲜的知识空气。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也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年四月份停炉后和十月份开始运行前,中心都要举办各式各样的职业技术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自动化控制系统知识、收费软件知识、供热基础知识等培训课程都成为了广大职工的“必修课 ”。

“工作学习化”又是我中心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的一种新方法。为了使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得到学习,***年*月份,我们紧紧

围绕安全生产,强化生产事故应急能力,提高供热保障能力这一目标,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中供热应急抢险演练大比武活动。此次演练以半军事化模式进行,完全按照冬季运行期突发故障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现场设置3处管网故障应急抢修点,1处电气故障应急抢修点。实地完成开挖、抽水、管道焊接、试压等抢修过程,对中心抢险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抢险过程中的情况上报、后勤保障、用户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验。演练后,广大职工对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了经验交流,不但提高了职工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也增强了职工保障供热的文化素养和各种岗位保障供热的文化追求。

通过融入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得广大职工树立起了学习型价值观,形成了人人平等参与、互动沟通、交流共享的学习环境,营造了有助于组织和员工终身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为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创建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学习型企业,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三、以职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

职工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是企业文化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手段,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中心多年来坚持把职工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为突破口,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从2010年我们投资近10万元,建立起了我中心第一个职工文化活动室,为我中心广泛持久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有力的促进了群众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同时我们每年夏季停止供热后,中心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包括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形式多样的文体竞赛活动。

2008年,为了充分反映中心职工多年来在供热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鼓励先进,中心精心组织了“迎奥运,庆五一”文艺晚会。2011年4月,我中心又邀请知名人事创作了体现供热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精心排练了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主题的大合唱节目。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心职工多年来为了集中供热事业所付出的辛劳、汗水和取得的成绩,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使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精神文化享受和心理满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文化深入到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去,也把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经营目标和文化态势上来。

四、以本质工作为出发点,急群众所急,体现企业文化生命力。

近几年,随着我市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发展集中供热就成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重中之重。为了快速扩展城区集中供热区域,急群众之所急,为更多群众提供优质的集中供热服务,我中心在市区城南、城北区展开了大规模的集

中供热工程建设。

三年来,为了尽快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工程建设任务,中心全体职工本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勇气,积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我中心几乎每年都是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入运行。为此,在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中心首先从领导班子做起,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安排,合理决策,争时间,抢速度,组织中心全体职工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每年的工程建设任务开始后,负责工程建设任务的同志们不计辛劳,无怨无悔,带领施工队伍顶烈日,战严寒,风雨无阻,夜以继日的奋战在施工第一线。他们大部分人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身体累垮了,但都毫无怨言。在日常工程管理过程中,他们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勇挑重担,科学安排,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投入运行三个采暖期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质量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年来,中心总计投资15000万元,新建换热站40余座,铺设一次供热主管网30余千米,铺设二次供热管网200余千米,新发展供热面积300余万平米,使城区的大部分群众都享受到集中供热的温暖,彻底改善了市区的环境质量,为广大群提供了一个宜居、舒适的生存环境。这一切使我们深深感受我们供热人这种打硬仗、打苦战的斗志是与多年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分不开。

近年来,通过大胆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融于集中供热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不断加强精神文化的提炼、制度文化的创新、行为文化的倡导,正逐步树立起以人为本、学习强企,促进我中心集中供热事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正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每一个供热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才使得使我中心近年来在安全生产、供热面积、供热质量、用户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并先后获得“**********”、“************”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为充实和发展供热行业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

上一篇:酒店管理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通信建设监理工程师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