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2024-10-15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通用12篇)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篇1

一、课程构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0年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实施以来,我镇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度走过了几个阶段:

1、困惑徘徊期:学校无策,教师茫然,陷入了困惑。

2、学习研究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筛选相关学习资料:课程解读、设计案例等,组织学习。

3、实践初期: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犹抱琵琶半遮面,课程是开起来了,老师们的办公桌上也堆起了所谓的活动材料,却显单薄零散,缺少系统主题与规范。

4、课程建构期:重新审视解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开放性的活动性课程,并不意味着每个活动都是在校外实施的。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过程是在学校中、在教室里完成的。

策略一:借东风,近年来,在市教研室的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全市各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如雨后春笋,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镇将学校特色文化合理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内容。例如:珍珠小学、大王小学、黑羊山小学的中国汉字教育;路旺小学的多元读写(课外大量阅读活动、诵读优美古诗文活动、家庭亲子读书活动、多元化作文);镇北小学的科技教育活动等。

策略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学年初统一拟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与内容,分阶段、分部门设计与实施课程。例如:中心小学的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建设;黑羊山小学的石文化研究(根据奇石、分类石、日用石、建材石的区分进行了样本的搜集、整理,文本、图片档案的制作);祝家小学的艺术教育和创新实践。

策略三:配合市教研室组织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评选活动,将项目研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例如:中心小学、大王小学的综合实践项目研究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策略四:让地域文化、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经验老农、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老教师等)成为课程文化,立足农村,深入研究挖掘,进行多元思考,以一带多,建构大的课程体系和研究体系。

1、开设劳动和技术教育为课程。例如:中心小学“走进家乡的草编工艺”;珍珠小学、路旺小学、大王小学、西杜小学的“让校园绿起来 让教室绿起来---小种植活动”; 幸台小学、西杜小学的“剪纸艺术探寻”。

2、开展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例如:镇北小学的“走近引黄工程”,综合研究水文化。

策略五:让偶然成为必然,例如,幸台小学教导主任任延娣老师主持的剪纸课程,源于上学期的一次与女儿的玩剪纸过程:剪纸玩——网上搜图样——青年教师跟学——学生兴趣学——培训教师——编写教程,设为课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以来,从校长到教导主任、任课教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研究。

策略六:让思想成为行动,纵有敏锐智慧的眼睛、再多的奇思妙想,不脚踏实地落实于实践行动,就不是思想,而是空想。例如:珍珠小学在教导主任牛洪光老师的具体主持操作下,从方案论证到实践过程,每一步到做到精细,做到实处,最求活动品质。

策略七: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例如:劳动实践基地的开辟(科学设计,以不破坏校园整体美为前提,墙角、树跟、花坛一隅种植上观赏性农作物),小小试验田,孩子大舞台,小小试验田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可能它太微不足道,而对于充满着好奇的孩子们来说,则是一方神奇的乐土。孩子们会在劳动中体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验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辛劳与快乐。“小小试验田”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剪纸艺术,创作出美的剪纸作品,刻出美的童年印迹。

二、课程管理

在规范办学,规范管理的大好教育形势下,我镇确定了明确的课程管理思路: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层层树典型。

1、校长抓课题(主题):各学校校长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研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主题与内容体系,确立研究课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规划、管理、落实,阶段总结等,不允许由教导主任或骨干教师代干、代写、代说。

2、教导主任抓规范:主要负责课程研究与管理、课程具体实施、教学行为、教学常规等,本学年,中心与各学校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督查。

各学校学年(学期初)报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每月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情况简报,中心选现场,召开教导主任例会,现场观摩交流研究。

各学校每班级设立“一日开课情况(含作业情况)记录簿”。由班长等三名班级干部轮次每天放学记录当天的开课情况,对照课程表注明哪一节未按课程表上课,改上了什么课。第二天早上交教导处,教导主任核实后签字,并注明处理意见,当天下午,由各班班长到教导处取回,整个过程,班主任、任课教师不得插手。每周一累计,期末纳入学校和教师考核。

期末将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常规资料、学生活动性资料等作为全镇常规检查的重中之重,并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一并纳入学校年终工作总体评价。

3、教研组长抓研究: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教研组长由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兼任,定期组织学习和现场研讨活动,以最大限度,获取最大的研究资源和研究力度。

4、骨干教师做示范:这里指的骨干教师并非是指青年教师,更多指向的是中老年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方面,勾起了他们曾经的回忆,燃起了老教师的工作激情。今天的课中,就有多名中老年教师,像年近退休的任松花老师,亲自作课,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篇2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健全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一特点, 我区成立了以教育主管局长为组长、以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以基层学校校长和教研员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 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 我区搭建了阶梯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平台。 首先, 对全体领导及教师进行大规模通识培训; 其次, 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再次, 定期开办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建立名师工作室、确立实验基地校, 并在基地校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案例分享等培训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教师们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立足区域各校实际,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世界有多大内容就有多广的课程, 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

1. 开发家乡社区文化资源

我们区地处吉林市核心区域, 同时又涵盖5 个乡镇,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自然文化资源。 如地处回民区的回族小学开展“ 回族文化直通车”主题活动, 地处北山脚下的25 小学开展“ 北山的研究” 主题活动, 地处乡镇的大绥河中心校开展“ 小小柞蚕终化蝶”的主题活动, 还有的学校开展“ 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松花湖” 主题活动。 总之, 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挖掘校内校外人力资源

校内的教师、学生, 校外的专家、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人员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 如17 小学把授课教师按特长分成几个组, 成立兼职教师指导组, 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可随时找对口的老师帮助解决。 25 小学在开展“ 我身边的交通标志”主题活动时, 请交警大队的民警作指导教师; 11 小学在“ 野鸭子的研究”主题活动中, 邀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作专题报告; 9 小学在“ 珍爱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中请来了医院的眼科医生, 为学生讲解眼睛的构造及保护眼睛的知识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全员的配合, 做到了校内校外资源综合利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编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教参, 教师感觉无米做炊, 因此, 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 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 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和区域特色, 突显了社会及自然问题。 活动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 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等内容。 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 活动结果展示丰富, 教师评价客观公正。 案例集的编写, 激发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热情, 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

4. 编写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为了使这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规范的实施, 我们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这本手册分别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方面, 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 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为活动主题, 注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的编写, 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材料和探究方法, 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成长记录袋。

四、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 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 主要包括“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这几个阶段。在各阶段中, 我们还探索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阶段探索出了《开题课》《主题筛选课》《方案制定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实施阶段探索出了《方法指导课》和《实践操作课》 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展示交流阶段总结出了《成果展示课》《交流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总结评价阶段总结出了《展示评价课》、《交流反思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

总之, 我区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 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汇编优秀案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学习手册等手段, 实现了专业引领,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区已经形成区域特色, 成为我区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 我们将继续努力, 在探索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永远在路上。

摘要:通过对吉林市船营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回顾, 认为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健全课程组织机构;加强课程师资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立足区域学校实际, 开发课程资源;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 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等策略, 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将以山东省为例通过调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与实施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系统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小学的实施情况,从而进一步丰富关于我国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的研究资料,使得课程方案的规划与教学模式的形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加有据可依。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获取关于课程实施的具体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调查课程实施效果的方向维度。通过自主设计问卷,对课程实施总体效果、课程实施的差异和课程实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分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与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为主,辅以访谈法、课堂实际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调查实施

1.文献分析

在研究的初期,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归类分析整理,获得有益启示,为后期的访谈提纲编写和问卷编制奠定基础。

2.进行访谈

本研究在初期辅以访谈法进行调查,用于对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以访谈结果作为问卷编写的基础。通过设计访谈提纲,拟定谈话对象,进行访谈的步骤,以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料。研究调查期间,在山东省抽取五个地市,七所小学共10余名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和30余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分析汇总访谈结果。

3.问卷调查

在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问卷,组织发放填写问卷,回收并分析数据,对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借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等多种统计方法对课程实施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四、结果分析

1.课程实施环境

表1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安排调查表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三节。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每周能有三个课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仅有10%左右,绝大部分情况下开设课时达不到标准课时要求。在“其他”选项中,许多学生标注了课时安排为“两周一节”或“每月一节”。

2.课程实施过程

表2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生成方式调查

综合教师与学生对课程主题生成方式的作答,可以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主题生成方式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师生讨论也是决定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合作决定课程主题的情况非常少,仅占不到10%。

3.课程实施效果

表3 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效果的评价

***p<0.001

由卡方检验发现,在α=0.001水平上,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效果评价具有显著差异。在实践能力提升、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提升自我意识、学会情绪调控这五个选项上,教师的赞同比例均高于学生的比例。

五、讨论与结论

1.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本研究还发现,山东省小学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了解仍有不足,我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中仅有34.7%能够清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个主要领域,而学生中能够正确理解课程领域的仅为10.4%。

2.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态度

不同年级和地区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喜爱程度虽有偏差,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学生人数达98%,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差异较大,三年级表示不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最多,而六年级有高达11.6%的学生说不清是否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2]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摘 要:本文对山东省七个地市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大多数小学已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采用山东省统一配发的教材;虽然城乡间、年级间的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存在差异,但山东省学生普遍对课程表示喜爱。同时课程暴露出以下问题: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各方仍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将以山东省为例通过调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与实施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系统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小学的实施情况,从而进一步丰富关于我国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的研究资料,使得课程方案的规划与教学模式的形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加有据可依。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获取关于课程实施的具体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调查课程实施效果的方向维度。通过自主设计问卷,对课程实施总体效果、课程实施的差异和课程实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分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与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为主,辅以访谈法、课堂实际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调查实施

1.文献分析

在研究的初期,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归类分析整理,获得有益启示,为后期的访谈提纲编写和问卷编制奠定基础。

2.进行访谈

本研究在初期辅以访谈法进行调查,用于对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以访谈结果作为问卷编写的基础。通过设计访谈提纲,拟定谈话对象,进行访谈的步骤,以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料。研究调查期间,在山东省抽取五个地市,七所小学共10余名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和30余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分析汇总访谈结果。

3.问卷调查

在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问卷,组织发放填写问卷,回收并分析数据,对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借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等多种统计方法对课程实施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四、结果分析

1.课程实施环境

表1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安排调查表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三节。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每周能有三个课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仅有10%左右,绝大部分情况下开设课时达不到标准课时要求。在“其他”选项中,许多学生标注了课时安排为“两周一节”或“每月一节”。

2.课程实施过程

表2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生成方式调查

综合教师与学生对课程主题生成方式的作答,可以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主题生成方式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师生讨论也是决定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合作决定课程主题的情况非常少,仅占不到10%。

3.课程实施效果

表3 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效果的评价

***p<0.001

由卡方检验发现,在α=0.001水平上,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效果评价具有显著差异。在实践能力提升、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提升自我意识、学会情绪调控这五个选项上,教师的赞同比例均高于学生的比例。

五、讨论与结论

1.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本研究还发现,山东省小学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了解仍有不足,我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中仅有34.7%能够清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个主要领域,而学生中能够正确理解课程领域的仅为10.4%。

2.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态度

不同年级和地区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喜爱程度虽有偏差,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学生人数达98%,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差异较大,三年级表示不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最多,而六年级有高达11.6%的学生说不清是否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2]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摘 要:本文对山东省七个地市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大多数小学已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采用山东省统一配发的教材;虽然城乡间、年级间的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存在差异,但山东省学生普遍对课程表示喜爱。同时课程暴露出以下问题: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各方仍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将以山东省为例通过调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与实施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系统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小学的实施情况,从而进一步丰富关于我国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的研究资料,使得课程方案的规划与教学模式的形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加有据可依。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获取关于课程实施的具体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调查课程实施效果的方向维度。通过自主设计问卷,对课程实施总体效果、课程实施的差异和课程实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分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与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为主,辅以访谈法、课堂实际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调查实施

1.文献分析

在研究的初期,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归类分析整理,获得有益启示,为后期的访谈提纲编写和问卷编制奠定基础。

2.进行访谈

本研究在初期辅以访谈法进行调查,用于对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以访谈结果作为问卷编写的基础。通过设计访谈提纲,拟定谈话对象,进行访谈的步骤,以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料。研究调查期间,在山东省抽取五个地市,七所小学共10余名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和30余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分析汇总访谈结果。

3.问卷调查

在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问卷,组织发放填写问卷,回收并分析数据,对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借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等多种统计方法对课程实施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四、结果分析

1.课程实施环境

表1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安排调查表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三节。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每周能有三个课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仅有10%左右,绝大部分情况下开设课时达不到标准课时要求。在“其他”选项中,许多学生标注了课时安排为“两周一节”或“每月一节”。

2.课程实施过程

表2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生成方式调查

综合教师与学生对课程主题生成方式的作答,可以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主题生成方式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师生讨论也是决定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合作决定课程主题的情况非常少,仅占不到10%。

3.课程实施效果

表3 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效果的评价

***p<0.001

由卡方检验发现,在α=0.001水平上,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效果评价具有显著差异。在实践能力提升、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提升自我意识、学会情绪调控这五个选项上,教师的赞同比例均高于学生的比例。

五、讨论与结论

1.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本研究还发现,山东省小学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了解仍有不足,我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中仅有34.7%能够清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个主要领域,而学生中能够正确理解课程领域的仅为10.4%。

2.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态度

不同年级和地区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喜爱程度虽有偏差,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学生人数达98%,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差异较大,三年级表示不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最多,而六年级有高达11.6%的学生说不清是否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篇4

加强组织建设 激发工作活力

长安区所辖有21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合并后有294个,社区102个,现有人口103万。各街道均设有关工委,其班子成员共有415人。今年以来,长安区关工委以市委督查组对市发〔2017〕44号文件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情况督查为契机,以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基层关工委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导向,以切实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增强关工委的组织力为重点,坚持以党建带关建,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五好关工委活动,统筹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功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关工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关教班子建设为龙头,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

区关工委在今年全区行政村合并升级、两委会全面换届工作基本结束之后,针对这一特殊的实际情况,于7月下旬及时召开各街道关工委主任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新行政村关协班子的重新组建工作,要求各街道关工委要在八月份利用一个月时间,采取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本着巩固阵容,充实人员,提高素质的原则,要对新行政村关协班子成员全面进行一次重新调整充实,选配组建,保证做到关教组织网络到位不缺位,推进基层关教组织规范设置和活动创新。要不断壮大五老队伍,广泛学习宣传弘扬五老精神,吸收更多热爱青少年工作,在青少年中有影响、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同志参与到关教队伍中来。要依照创建“五好”关工委活动的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覆盖面广,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关教工作队伍。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统一要求;二是推广了王莽、杜曲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合署行文下发各村(社区)两委会街道关工委组成人员的做法;三是深入基层进行指导,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街道关工委于八月底前将村(社区)级关协新班子成员花名册统一上报区关工委备案。截至目前,全区已重新调整组建村级关协班子288个,社区关协62个,班子成员共有2506人,参与关教活动的五老人员约4500人。基本实现了基层关工委组织的全覆盖。

二、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升关工委的影响力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担当重任的精神之钙。根据中央、省、市关工委关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的安排,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自己的“根”和“魂”,让红色基因融进他们的血液。一是各街道与中、小学关工委相互配合,在清明节前夕,共组织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祭扫英灵活动,引导他们时刻铭记革命先烈为解放全民族,建立新中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勇事迹,发扬革命传统,沿着烈士的足迹奋勇前进。二是在青少年心目中播撒红色的种子,各中心学校以欢庆“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围绕红色基因和红领巾心向党两大主题,精心编排高质量的文艺节目,唱响红色歌曲,争做时代新人。据统计,全区各小学共举办红色文化文艺节目演唱、朗诵会132场次,参与演出和观看的学生人数共有6.2万人。三是各中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当希望之星”为主题,以“六个一”为内容的学习雷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开一次班会,做一件好事,写一篇心得体会,参加一次实践活动,了解雷锋事迹,感受雷锋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为了进一步认真做好西安市关工委安排的新时代・新关爱――大手拉小手千人帮扶活动,着力为困境儿童做实事,办好事,以实现他们的节日心愿。从5月18日至28日,区关工委会同区慈善会与各街道关工委有关领导及结对帮扶五老人员,分赴各中心学校,对今年全区结对帮扶的100名困难儿童每人赠送慰问金300元和节日礼品书包1个。区关工委利用“关爱资金”今年共资助长安籍高录困难新生26名,每人发放资助金2000元,共计5.2万元。魏寨街道关工委专职副主任魏百正同志还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1400元,为7名帮扶学生每人赠送节日慰问金200元。各街道关工委还专门组织结对帮扶的五老逐一详细了解每个帮扶儿童的家庭困难情况,研究落实帮扶对策。

三、加强社会创新治理,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

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长安区关工委不断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今年5月份,区关工委会同区文体广电局决定联合建立一支百名“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配合文化市场执法部门开展文化市场经营行为日常监督活动,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目标,建立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发证,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义务监督员工作体系,拓宽文化市场监管渠道,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篇5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08—2009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进行校本开发,努力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程中,能做到课题的选择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教师培训,抓实校本教研。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期初开好工作计划会,确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布置具体内容。

2、利用周三业务学习、周四教研活动,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活动、综合实践研讨课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综合实践集体备课活动等。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较好地提高了活动实效。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研讨学习活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二、发挥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将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制定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田间地头,描绘家乡发展蓝图”的总体方案,并引导各班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2、根据本土特色,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完成了以 “走进田间地头,描绘家乡发展蓝图”为重要内容的三——六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完成了样稿。

三、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好各类评比活动。

1、开展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六年级各班将在活动中的成果以展板地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提高活动实效。

2、在三——六年级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资料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的活动的过程性管理,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四—五年级中开展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评比活动,如何建设家乡,丰富了学生的研究性成果,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4、在四—五年级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手抄报评比活动,丰富了评价方式,积极合理地落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责任人和活动时间的安排,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四、以理念为引领,提升活动品质。

1、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在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处处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进行分类分层培养。为此,我们利用校内外包括师资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展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关心点,参加适合的项目。

3、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一再要求教师,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去学生。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以能否指导激励学生以浓厚、持久的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标准。

五、运用多种渠道,推广活动成果。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课上设计多个专题,将教师的优秀活动方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小论文、活动过程图片等很多内容及时整理归类,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

2、组织教师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过程资料评比活动,使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为教师和学生今后开展好各项活动,引好路。

3、组织教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活动,使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得到肯定及推广、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篇6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薛金妹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朱俊毅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朱俊毅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陈静茹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陈静茹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吴粉珍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吴粉珍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张卫华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篇7

关于印发《彭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中学、乡镇中心校、城区小学:

现将《彭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望贯彻执行。

彭阳县教育体育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主题词:课程方案通知

抄送:本局书记、各局长、督学。

彭阳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2012年3月7日印发

彭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试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保证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有效实施,特制定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思想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方式,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段目标略)。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内容包括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

(一)指定领域

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二)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如班团队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此外,还有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如科技节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设置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从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至九年级、高中阶段开设此课程,且每周三课时。

1、信息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固定时间和专任教师授课。

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三个领域整合实施,每周2课时,由专任教师授课。具体课时使用可灵活处理,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二)开设范围

结合我县实际,各中学、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小学、200人以上村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开设。

(三)课程实施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张建银

副组长:胡建晖袁栋

成员:祁炳英 袁治军 各中学及乡镇中心校、城区

小学校长

2.具体责任人:

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第一责任人,教研员、教务主任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和指导者。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求

1、相关股室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的督导检查。

(1)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督导检查。监督教育股、教研室对课程实施工作进行指导评估。

(2)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室要扎实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面达到100%。坚决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3)教育股、教研室要强化检查指导,制定评估考核细则。

2、各学校要提高认识,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常抓不懈。

(1)学校领导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自觉性,要对课程的发展有思路。坚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使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2)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整合力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务处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要加强与班、团、队的协作,形成合力,实施课程。

(3)学校应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年制定实施计划,撰写工作总结,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要做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规工作。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做好档案资料建设,特别要保存每次活动中有价值的视频资料。

(4)要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要让真正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实施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研训、片区教研、网络教研等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教师指导策略、主题构建、课程资源整合等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教学技艺。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可充分利用教学录像与成功案例,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

(5)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建立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如提供照相、录像、上网设备,提供一定的经

费,购买参考资料,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等等。各校积极探索这方面的措施和办法,创设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环境。

(6)强化制度建设。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学校要出台有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要加强检查指导评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和评优选先之中。通过考核奖励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7)学校每学期向县教研室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课程实施总结报告,推荐一份该学科优秀教学光盘课(不要求是某一主题的全部内容,可以只选取某一环节相对完整的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材料 篇8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内涵必须更加紧密地贴近于灵动丰富的当代生活,而以往单纯陈旧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已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建名校、树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利用、挖掘无尽广袤的社会资源,去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做以生为本、最有价值的“人文教育”的前瞻性教育理论。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教师的理念和经验不足,学生的素质与现状堪忧。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界定了三个课题研究。礼仪教育、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煤矸石的开发和利用。下面,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相关情况,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和各位专家、同仁共同学习、参考。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况

(一)狠抓教师培训,以骨干引路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培训。

1、选择教师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我校教导处进行了两项针对教师的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二是就原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进行介绍,并结合学校的工作谈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活动的结果,我们确定了王翠芳、赵孟森、王建、刘玉清老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有重点地进行培训。不管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我们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去网上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为此,我们发现老师的思想问题后,学校领导不是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设身处地的对他们的想法、疑虑作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3、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导处先拿出一个学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每个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召开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一起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和老师们一起搓商、探讨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3、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奖;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

—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每组织一次活动,都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的作用。《礼仪教育》活动,学生礼仪习惯赢得了家长的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基本礼仪使学生做到仪容仪表端正,养成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交往礼仪使学生初步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了商量,懂得谦让,还学会学会了交往、用餐中的一些礼节要求;学校礼仪中学生学会主动了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活动中懂得等待、谦让;学会了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通过公共场所礼仪的学习,学生能维持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做到物归原处……《走进端午》活动,学生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制作简单的网页,领悟了屈原的爱国精神。《煤矸石的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学生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在我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密切关怀下,我校有着一个对综合实践活动高度重视的行政管理集体,有着一支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热情又业务精通的专业教师队伍,有着一批在前期培训下已初步掌控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真正意义,而正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团队,我相信,“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在现阶段仍然被某些学校视为“烫手山芋”的课程,在我们学校必然成为人人争抢分食的“香饽饽”。我们也绝对相信,综合实践课程的视野必将由现阶段的学生的综合发展扩展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将由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展到全人类的现代发展,而我校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将日趋成熟,课程开发技术将日趋完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独善其身,不能孤立地以其一门课程求其新而独立门派。它还要介入传统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迁移作用深入到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之中,以发挥改良功效,否则就会失去其新鲜的生命力。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篇9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中小学必修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这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课程领域,我们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始终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了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 策略 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它的有效开展能够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们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始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下面浅谈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并深入的开展,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我们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写进课表,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一是学校要有详细的综合实践课程衔接计划:即学校整体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年级组活动计划、班活动计划,同时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学校、各年级组、各班级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得课程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实施。例如,可以由学科教师或学生自主生成课题,报团队备案,由专职实践活动课教师组织团队成员及学生进行可行性辩论,生成可行性报告,给学校批示,然后由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制定初步活动计划并具体实施,按照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步骤,由团队以学生为主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二是逐步建立和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管理和相关制度,例如逐步建立档案管理的常规与制度、活动考核制度、社区联系制度等,可具体到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数量,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日常教学资料的积累等。

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学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解除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一是要精心组织,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例如,学校应对校外活动空间范围、活动情境等事先精心组织,合理规划,设计安排实践行程。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磨练受挫意志,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三是提高校外活动效率,坚持就近原则,一次实践活动能完成的任务决不用第二次,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综合实践课程,彰显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遇到课程资源缺乏的困难。重视对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积极的、充分的利用周边的课程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这不仅便于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彰显特色。所以学校应该尽一切努力在学校与地方、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整合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平台。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感染学生的环境,如学校的各类植物上都有详细的植物介绍;校园宣传栏上,定时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展示学生一幅幅综合活动的照片、一个个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环境的布置,营造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并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研究农业科学,参与实践,学校可以采用租赁等方式,开辟校外农科技综合实践基地。若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实践大棚种植、鱼塘养殖、禽畜养殖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农作物及禽畜的了解,自觉养成自主探究,热爱劳动的习惯。

2.开发地方德育资源,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正符合德育的需要。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促发展。

3.开发地方人文资源,开展乡土特色风物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①由于各地方的资源、经济、文化、历史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其独有的资源特性,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整合地方的资源,把地方有利资源融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中,从而挖掘本校综合实践的特色。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乡土特色风物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发现解决问题,学会创新。

四、构建多元化的活动模式,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注重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如果我们在任何一种主题活动中,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实施中,尽可能多地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为基础进行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这样不但大大的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更多成功的乐趣,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防止造成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努力探索课程指导的规律,步步抓落实,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多元整合指导队伍,注重实效,才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

五、优化综合实践课程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不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结内容,而且要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及时公正的评价能指导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终结评价又能促进学生在成果分享及思考中,审视反思自己的行动,进而自我改进。它强调学生发展性评价,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现的形式的多样化,而且重视学生的过程。它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应该做到:

1、评价内容要丰富而灵活。

对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体现差异,侧重于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否有变化和进展;从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入手,设计丰富的评价指标,教师有重点地做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记录;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把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为评价内容以及研究的生长点和精心设计的亮点。

2、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匹配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突破分数、评语、物质奖励之类的常规手段,探索富有创意、启迪智慧、激发情感的评价手段。我们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等从多维的角度去评价他们的表现,这样能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要做出全面评价就要多渠道、多角度、广泛获取信息,获得足够而可信的评价依据。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篇10

1.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必须对有关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特定的学习领域对课程资源有着特别规定。设计综合实践需要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需要开发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

如果说,20世纪的学校教育陷入了“知识课堂”的误区,与生活世界剥离,那么,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则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构建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学习型共同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

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我们首先要开发好学校自身的资源,同时要重视地域文化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就是以地域文化为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生活和感悟社会,黄埔区地理位置独特,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的南海神庙;有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地域文化空间,给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这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资源。

2.着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努力构建完整的学校课程体系

我们的老师习惯分科教学,习惯依赖教材,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需要的是“知识的统整”和“智慧的统整”,它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的束缚。综合实践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统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我们总结为:“以事为根,以己为本,统整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从教师和学生主体实际出发,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有教育意义的“事”,努力做到课程统整,达到师生智慧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我校地处横沙社区,近年来,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到处都在拆,到处都是堆放的垃圾。广州市教研室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探究项目,我们就结合地域文化,让孩子们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关注身边的社会变革,关注家乡文化传承,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生活垃圾,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提出了“生活垃圾中的文化宝贝”活动课程。它是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设计和实施。开展活动时,需要孩子观察、摄影、记录、收集、撰写,设计编排手抄报等,这就和学科课程,语文、数学、美术等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学生也能初步了解分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以己为本,探索课程实施途径

1.活动主题要体现过程性、体验性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从主题设计入手。主题设计的前提就是“以己为本”,是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活动主题不能太高、太空,要来源于社会和自然界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要使活动主题满足于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就必须把握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三类相衔接的活动规划。

2.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开放性

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我们分年级组织学生到区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说句实话,目前孩子们愿意走出课室、走出校园,但每次组织外出活动我们的压力很大,主要是安全压力,一个教师带四五十个孩子谁都不敢,但我们有一群家长志愿者协助),开展活动前,教师让学生围绕活动地点,讨论活动前准备、活动任务、活动注意事项等。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自己讨论出:过马路时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外出如何选择携带物品,孩子通过讨论明白了什么是必需的,什么可以放弃,少带纸巾,减少垃圾注意环保等。我们的活动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要求,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调整活动主题,不像学科教学那样强调逻辑顺序,但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和评价,学习内容和时间是开放的。孩子们的一段探究就是一段旅程,在乎的不是最终的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探究期间所产生的思维碰撞、理智冲突、情感交融都是值得珍藏的风景。

三、课程管理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我们主张让学生在亲历和体悟中去习得。老师不可能始终参与学生全部的课程学习活动,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支持或帮助。因此,我们的课程管理必须要从一元走向多元。

首先是管理主体多元化。一是要吸纳课程专家、家长、课外辅导员、社区人士参与课程的管理。具体实施中学校要努力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二是要挑选一批热心参与本课程、乐于学生校外活动辅导,有一定素质的人员参与课程管理,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的课程管理队伍。三是要加大对校外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和培训,既让他们“管事”,又让他们懂得怎样“管事”。实践中,以学校家长委员为骨干,以学校街道、社区共建的校外辅导员为依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并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保证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篇11

研究主题: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研究

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交通高负荷区域道路建设布局不对应,城市交通功能不完善,造成了许多城市的总体交通情况并不好,尤其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期,交通拥堵的现象时常发生。怎样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实施目标:了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知道城市交通拥挤对市民出行、对城市形象和对交通运输产生的影响。

实施过程:

1.调查时间:3月。

2.调查对象:若干市民及交通协管员

3.调查方式:访谈调查,查阅资料及文献研究

4.调查步骤:

①设计两份访谈提纲,一份针对市民,一份针对交通协管员 ②分两组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③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④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⑤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并总结归纳

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施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整理出以下几条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1.改善道路状况,不过对于大中型城市较难,因为道路扩宽工程十分浩大。

2.新建卫星城和城市新区,把交通量大的产业部门迁往远郊新兴城区。

3.新修环城公路,过境车辆可走城市外围的环城公路通过而不经过城市主要交通线路。

4.交通部门推行的限号制度,控制每日出行车辆。

5.普及环保交通出行理念,鼓励乘坐公交车。

反思与评价:交通问题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交通状况

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会交流材料 篇12

东港市东尖山学校

东尖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

一、在我校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该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急速变革,客观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学习,而是向往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应用性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培养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

1、开展以专题、问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2、开展以调查研究为主的社会实践

3、开展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应用性学习

三、组织实施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本地的文化,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

要落到实处。因此,该课程的实施必须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制定要求、指导实施和进行资源管理,由各科组组织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由上级组织实施和考核管理。

首先,在课程的开发上,要保证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课外活动一直是我校的老传统,我们有引以自豪的合唱团、舞蹈队、校篮球队等等,它们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力项目,理应得以延续;同时,各类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方式,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开发。

而且,课程资源应该由科组组织开发和管理。每个科组都有能力也应该开发两类活动课程,一类是体现学科特色的技能训练培养活动项目,比如音乐的乐队、体育的各类球技小组、语文的文学社、演讲社、英语沙龙、英语角等等;一类是学科拓展的课题研究或社会调查,比如语文的名著、历史的古代文化研究、生物的植物研究等等。各年级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各科组应该组织各备课组制定出相应年级的课程和目标要求,最后,应该形成自己科组的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主要由科组进行开发,另外也应该借助其他渠道补充和完善。怀有一技之长的其他老师、图书馆、家长、社会资源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比如,有的老师会插花,就可由他指导一个插花小组;社会上有编织,我校可以把他们请进来进行指导;同时,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成立一些社团,如摄影、篮球等等。

其次,由各年级分别组织实施和管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在四至八年级开展,任课教师原则上都要带一个活动小组。学生以年级为整体,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小组的组建采取打乱班级限制,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由于参与的人员较多,地方有限,原则上,我们只能让各小组隔周交叉开展活动。但在场地、指导教师都许可的条件下,有的技能训练活动可以周周进行。每周的学生活动由级组统筹安排和管理。

第三,时间安排。每一个活动课程都是以一个学年为周期,指导教师必须根据这个时间做好课程的计划和安排;每一周,活动时间可以定在星期四第七、八节,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原则上是隔周活动,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每周开展活动。

第四,场室安排和管理。每一个活动课程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要求,然后由课程组统筹安排活动的场所并进行管理。

四、管理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管理和评价。

1、建立一个规范的组织管理机构。其中,校长决定课程计划;管理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级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组长组成课程领导小组组织运转;级组长、各级教师负责实施管理。相应的课程资源由课程领导小组组织指导,由科组负责开发,由各个年级负责统筹安排。

各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由课程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小组由教研主任、级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组长外加两个教师组成。

2、建立一个规范的备课教研制度

我校的活动课程以课题研究和技能训练活动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实施(如下图)。

由于课题研究有一些共性,技能训练也有一些共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在每个年级组成两个备课组,即研究性学习备课组和技能训练备课组,备课组长从相应的活动指导教师中选聘,每个学期开展三次备课活动,分别就开题(计划),中期检查、阶段结题(阶段总结)进行集体备课,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3、完善课程评价

首先,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负责教师的计划、总结的审核;由工作小组负责指导教师的活动考勤,以及优秀指导教师的初步评选工作。

其次,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管教管导和评价。学生的管理,采取档案袋的形式进行,我们为每个项目建立一个档案袋,通过档案袋对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评价时,要把学生的出勤、活动中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纳

入评价范围并记出等级(采取优、良、中、差等级评价方式),每堂课要求指导教师给予即时点评,课程结束要给出总评并把总评成绩计入学生的档案。同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优秀学员称号;对较好的成果给予优秀成果奖励,并在大会上向全校师生汇报展示。

上一篇:合成开题报告下一篇: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养殖贷款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