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2024-10-01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精选5篇)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篇1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潍发[2004]9 号文件等有关法规政策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村改居”工作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精神和**街道《实施“村改居”工作方案》安排,现就做好**街道***村“村改居”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和十*届*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围绕深化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配套改革,严格按程序搞好“村改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要精心组织,严格程序,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从服务居民的宗旨出发,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民意民愿,实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既要大胆实践推进,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村情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推进的力度、速度,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成立***村“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包村干部和部分

村民代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村改居”的日常工作。

2、宣传引导。村召开村“两委”会议和“两委”扩大会议,并利用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村改居”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村改居”工作的意义、有关法规、政策等,提高群众对“村改居”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信心,为全面铺开“村改居”工作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氛围。

3、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村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交村民会议表决通过。

(二)实施阶段

1.召开“村改居”工作动员大会。按照上级的总体安排,结合本村的实际和工作计划,开好“村改居”工作动员大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具体工作。

2.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非集体组织成员,名单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向**街道提出“村改居”申请,并上报《实施方案》,待区政府审批。

4.成立居委会领导班子和相应组织。“村改居”后,居委会挂牌名称为“**街道***居民委员会”,党组织名称为“**街道***居委会支部委员会”(具体名称待上级核准后再定),原村两委成员自然过渡为居委会两委成员,待任期届满后依法按程序换届。

5.建章立制。“村改居”后,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公布上墙;居委会亦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的意愿制定居规民约和居民自治章程。同时,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服务体系,规范提升居委会管理服务水平。

6.理顺“村改居”后的各种关系。妥善解决好农业户口集体转居民户口、社区党组织设置、“村改居”后居民住房、集体资产处置、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的变

更、社区居民就业、居民的社会保障、基层妇女、共青团、工会组织建设、居委会的职数设置、工资福利、办公经费和其他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

(三)总结验收阶段

“村改居”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对改制中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入档。及时开展对“村改居”工作的自查自纠,对不规范的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对“村改居”后的各项工作搞好规范完善。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按程序操作。“村改居”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严格程序,认真操作。从准备工作到全面铺开,都要严格把关,一环紧扣一环。既要掌握政策,严格程序,又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坚持上下结合,稳步推进。

(二)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村改居”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村改居”过程中,要注意稳定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成员暂不调整变动,确需调整的可在以后换届时依法按程序进行。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村改居”工作提供强有力的 组织保证。“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情况,及时汇报,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村改居”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改居”后,凡在本居辖区内新建的居民区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入住的居民,在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要逐步实行属地管理。

(五)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关于集体组织成员认定、集体资产处置、土地管理、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要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村改居”工作推进城市化城乡一

体化的意见(试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采取灵活的改革方式,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保社会稳定。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就业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为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就朝阳村推进“村改居”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区有关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尊重民意、依法有序、因地制宜、风险可控”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严格按程序搞好“村改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要精心组织,严格程序,确保工作的合法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从服务居民的宗旨出发,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民意民愿,实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既要大胆实践推进,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村情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推进的力度、速度,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 年 5 月 14 日前)

1.成立机构。成立朝阳村“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由开发区有关领导及驻村工作队组成,具体负责“村改居”的日常工作。

2.宣传引导。村召开村“两委”会议和“两委”扩大会议,并利用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对“村改居”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村改居”工作的意义、有关法规、政策等,提高群众对“村改居”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信心,为全面铺开“村改居”工作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氛围。

3.调查摸底。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群众家中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了解掌握民意,重点对“村改居”后的工作模式、资产运营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顺利推进“村改居”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8 年 5 月 15 日-5 月 25 日)

1.召开“村改居”工作动员大会。按照上级的总体安排,结合本村的实际和工作计划,开好“村改居”工作动员大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具体工作。

2.召开“两委”会议,对“村改居”方案进行讨论。

3.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朝阳村改为居委会。

4.村委会将表决结果上报开发区管委会,由管委会报区政府审批。

5.成立居委会领导班子和相应组织。“村改居”后,原村两委成员自然过渡为居委会两委成员,待任期届满后依法按程序换届。

6.“村改居”后,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公布上墙;居委会亦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的意愿制定居规民约和居民自治章程。同时,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服务体系,规范提升居委会管理服务水平。

7.理顺“村改居”后的各种关系。妥善解决好“村改居”后居民住房、集体资产处置、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的变更、社区居民就业、居民的社会保障、基层妇女、共青团、工会组织建设、居委会的职数设置、工资福利、办公经费和其他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8 年 5 月 26 日-5 月 31 日)

“村改居”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对改制中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入档。及时开展对“村改居”工作的自查自纠,对不规范的问题及

时纠正,进一步对“村改居”后的各项工作搞好规范完善。

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按程序操作。“村改居”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严格程序,认真操作。从准备工作到全面铺开,都要严格把关,一环紧扣一环。既要掌握政策,严格程序,又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坚持上下结合,稳步推进。

(二)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村改居”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村改居”过程中,要注意稳定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成员暂不调整变动,确需调整的可在以后换届时依法按程序进行。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村改居”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情况,及时汇报,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村改居”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关于集体组织成员认定、集体资产处置、土地管理、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要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采取灵活的改革方式,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保社会稳定。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浦北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村改居”工作的实施意见》(浦政发﹝2018﹞16 号)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核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全县、科学统筹、梯次推进、先急后缓”推进策略,严格按程序做好“村改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我镇“村改居”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村民意愿。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操作程序,对涉农利益的重要事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论证,合理制定工作方案。

(二)坚持维护村民利益。兼顾村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允许过渡,利益就高,确保集体经济产权权属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村民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切实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口规模、人口结构、自然条件和当地干部群众意见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镇村建制改革实施方案。

(四)坚持稳妥推进原则。从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出发,做好干部群众思想工作,稳步推进人、财、物交接等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村改居”的对象与政策

根据浦政发﹝2018﹞16 号文件精神,我镇安石村列入浦北县 2018 年“村改居”工作实施范围。“村改居”实行以下主要政策:

1.改革完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村改居”后,村民户口集体转为居民户口,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2.理顺社区行政管理体制。原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可过渡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两委”班子职数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原村干部的待遇原则上按原渠道和城市社区干部待遇标准落实。“村改居”后取消原村民委员会名称,按规定命名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由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村改居”后社区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变更、设置。

3.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村改居”后,原集体经济产权权属不变,原村民合作社变更为居民合作社,承担居委会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责。

4.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和建设。加大“村改居”后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纳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范围,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5.做好居民就业和居民子女就学工作。居民可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8 年过渡期内,居民子女原享受的各项教育优惠政策不变,加大对“村改居”地区学校的投入,确保学校公用经费逐步达到城市学校标准。

6.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符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村改居”后的居民,经县民政局审批后,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原村的现役士兵,保留入伍时的优待金待遇;优抚对象抚恤金的发放,仍按原标准执行。社区居民可自主选择参加农村或城镇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做好居民选择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后在政策上的衔接、转换等工作。

7.明确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原户籍登记在村委会的农业人口,仍执行农村居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享受国家、自治区和钦州市有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

8.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网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新建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或原有的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村改居”前已经取得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在执业证书有效期内可在注册的执业地点继续执业,有效期满不再进行注册。

四、组织机构

成立镇“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办,由黄永宁担任办公室主任,指导相关村依法有序开展“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胡镇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许旭富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刘波镇党委副书记、工作分队长

陈朝义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

张驰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张振锋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黄康信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黄虔祯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

陈文副镇长

吴冠桐镇长助理

黄永宁镇民政办主任

成员:从镇民政办、综治办、组织办、派出所、司法所、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财政所、林业站、社保所、计生办、水利站、中心小学等单位和安石村委抽调人员组成。

五、工作步骤

1.8 月 2 日前,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成立“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村改居”事项;宣传政策,了解民意,问卷调查等;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工作。

2.8月3日—8月20日,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由村“两委”干部向村民代表传达县、镇关于“村改居”会议的精神,使村民代表了解“村改居”的意义,讨论、表决镇提出“村改居”方案,向镇提出“村改居”的书面申请。

3.8 月 23 日前,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分析村级村民代表大会结果,讨论、决定“村改居”请示事项,书面请示县政府。

4.8 月 28 日前,县政府批准后,及时组织实施,撤销原村党组织、村委会,按原管辖范围,设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原村“两委”成员过渡为社区“两委”成员,原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过渡为社区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原村党组织、村委会公章使用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公章启用后再上交镇统一封存,制作牌匾、公章,举行挂牌仪式。

5.8 月 31 日,总结验收。“村改居”工作结束后,各村要及时进行总结,对“村改居”有关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县、镇“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不断完善提高。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村改居”工作,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发挥浦北县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促进浦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次行政区域调整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村改居”工作。

(二)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村改居”工作是在市镇村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村改居”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任务,抓好落实。

(三)加强宣传,确保稳定。在“村改居”工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减少思想波动;要保持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强土地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农民土地承包合同、各类经济合同继续正常履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

(四)遵纪守法,严肃纪律。从“村改居”工作开始实施起,在财产处理上,要严肃财经工作纪律,不得突击发放钱物,不得私分,贪污、挪用公共财物和公款,不得擅自处置房屋、土地等国有资产,在财产、物资冻结以后未经批准擅自处理的,要严肃处理。

睦岗镇加快推进村改居试点工作 篇2

前段时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睦岗镇集中精力开展“村改居”工作,做到领导到位、组织严密、措施有力、责任落实。目前,下瑶和沙街村的“村改居”试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睦岗镇委、镇政府将“村改居”作为今年睦岗镇的一项重要工作,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镇委书记林金海多次亲自参加“村改居”的各类工作会议,指导镇、村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帮助解决存在困难,使“村改居”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调整了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镇长黎雄炘担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黄军海等镇领导担任副组长,镇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委副书记黄军海担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各个部门抽调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村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负责宣传报道等方面的党员干部,开展“村改居”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镇委委员、镇纪委书记冼树清和副镇长赵彤作为下瑶和沙街两个试点的责任领导,具体抓好落实。镇有关单位部门各司其职,全力支持配合“村改居”工作。此外,还指导两个试点村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调动两个试点村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是统筹安排,逐步推进。按照“循序渐进、一村一策”的总体思路和坚持“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村改居”工作。镇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睦岗镇“村改居”试点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步骤和具体工作。同时,帮助下瑶和沙街制定工作排期表,确保工作按照时间有序推进。镇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村的指导,每周都到村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参加村召开的工作会议,主动帮助各村解决在改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村组干部对改革工作有清晰的认识。镇领导小组和区领导小组保持密切的沟通,保证工作按照区的部署依法、按程序开展。

三是深入调研,征求意见。镇领导小组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多次深入下瑶和沙街村调研,就当前“村改居”的具体操作事项和“村改居”后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村民的意见。组织下瑶村召开了13场次的征求意见会,共征求1560户村民意见,并向村民解释“村改居”政策。沙街村也召开了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试点村还发动村组干部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镇领导小组,为“村改居”试点工作的顺利铺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是一村一策,制定方案。在制定试点村“村改居”工作方案的时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制订,做到既依法依规,又符合上级的工作部署精神,同时注重可操作性。“村改居”的方案,涵盖了户籍、集体资产、计划生育、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其中,镇领导小组把握好集体资产处置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因村制宜,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精神,分别指导下瑶和沙街村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目前,两个试点村的“村改居”工作方案已经制订,正在修改完善。

五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镇改革领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工作的宣传力度,专门设立改革工作简报,统一印制2000多份宣传材料并向村民发放,在各个村悬挂宣传横额10多条,广泛宣传“村改居”的意义、目的和政策,尤其是“村改居”给村民带来的好处,使“村改居”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下瑶和沙街村委会召集村小组长学习《关于端州区撤村改居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资料,由各村小组长召开会议,并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骨干带头作用,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村改居”工作。利用村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载体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村改居”工作的认识,争取村民支持和配合“村改居”工作,为全面铺开“村改居”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

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 篇3

一、问题

根据综合调查,我区村改居社区目前存在问题可概括为八盼:

一盼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延伸到社区。一些社区虽己实现了村改居,但社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卫生死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东郊乡楠竹山社区,一条臭水沟横贯东西,从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房背后流过,雨天污水遍地,晴天臭气熏天,社区虽多方奔走呼吁,甚至请市新闻媒体曝光,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皇经阁社区的自来水管道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村里出钱安装的,30多年来,水管己严重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使居民的水费高出市规定价格的2-4倍。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供水设施规划。

二盼环卫处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根据“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政策,城市社区的卫生清扫责任纳入了环卫处的责任范围,但目前还未完全将村改居的社区的卫生清扫管起来,多数村改居社区卫生只好自己救自己,每次搞卫生创建时,人力、物力、财力都靠社区自己筹措,加重了社区经济负担。如皂果树社区共有9名卫生清扫员(每组一名),每名清扫员月工资500元,年需工资5.4万元,由社区自己解决。有的社区因经济实力薄弱,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从而影响了卫生创建工作的落实,使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死角较多,城市垃圾中转站拒收村改居社区的垃圾,使村改居社区垃圾无处倒。

三盼拆迁品补时按同一身份对待。多数村改居社区都反映,他们的居民遇到房屋拆迁时,有关部门把他们按农民对待,按农村集体土地给予品补,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品补270-300元(城市居民房屋的品补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而他们申请建房时,有关部门又把他们当城市居民对待,按城市标准收费,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28元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一般每个建房户要交费万元左右(农民每户只需600元

四盼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在工作经费方面,这些村改居社区自2003年、2004年改居以来,未能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享受同等待遇,即未得到市政府给予的每社区3万元财政补助待遇。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未能享受城市社区的资金补助优惠政策。村改居社区如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要求享受城市社区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补助15万元(改建补9万元)的待遇。

五盼失地居民有出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建设、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建设以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市土地被大量征用,20多年来共被征用25000多亩,使四分之一的郊区农民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2003-2004年,区政府对郊区18个村实施撤村建居委会。目前我区村改居社区有失地居民10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有劳动力22430人。这些失地居民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另谋职业相当困难,得不到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待遇,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未完全落实。

六盼实现“一区(社区)一警”。根据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城市每个社区都己配备了一名警察,协助社区健全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对“两释”人员安置帮教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但村改居的社区没有实行“一区一警”制。由于村改居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暂住人口多(如仙源社区居民房屋基本都由文理学院学生租用),情况十分复杂,比城区和纯农村都难管理,综治维稳工作使村改居社区压力大,盼望在村改居社区实行“一区一警”,加强综治维稳工作。

七盼村改居社区能规范管理。村改居社区目前承担的工作职责不规范,似村似居,几不管。有的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要求村改居的社区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牌子。有的社区还被下达了沼气池推广任务等。多数村改居社区未按城市社区标准要求自己,上墙的规章制度还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标准方式还是农村那一套。他们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常发[2005]1号,区委、区政府常武发[2005]3号文件精神,规范村改居社区居委会职责,免去不应由村改居社区承担的工作。

八盼对驻社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于村改居以前,驻村里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明确由城市相关社区管理。现在村改居以后,这些单位地域范围在村改居社区的地盘内,但却不归村改居的社区管,要求实行属地管理。

二、对策

撤村建居委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容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保护转非居民利益提高转非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改变“村委会管居民”这一尴尬局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为帮助村改居社区尽早融入城市,现提出几点建议。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东莞市松柏朗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调查

吕海燕杨 飞叶许光

23(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2、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广东东莞 5231063 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劳动服务站,广东东莞

523782)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促进了东莞市的大量农用土地改为工业用地,许多村完成了村改居、村民就地变市民的过程。为了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就业和再教育问题,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村委会针对区域内主动失地农民的特点,积极创建劳动力就业平台,让这些主动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就业,接受自我认同的身份转变,以社区为单位教育主动失地农民丢弃依赖村组集体经济福利、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真正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型城市社区居民。

关键词:社区 就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一、松柏朗村的基本情况

松柏朗村是东莞市大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位于大朗镇中心区的西南部,毗邻东莞市松山湖高新科技生态工业园,处于东莞市几何中心和穗港经济走廊黄金腹地, 东接求富路,南临松山湖,西邻佛子凹,北依黎贝岭,毗邻松木湖,紧靠大朗镇中心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镇政府曾斥资千万推进松佛路市政改造工程,修通通往镇中心区的松佛路、工业园区路网和村中主要道路,目前已经被东莞市政府规划为生态旅游开发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区。

松柏朗村占地总面积2.2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67户,居民9135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135人,非本地户籍人口5000人。改革开放以前,松柏朗村属于典型的一元化农业生产结构,广大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和荔枝等农产品维持生活,每年人均收入不足两千元,工业收入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后,松柏朗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全村现有企业543间,外商投资企业多达23间,内资企业12间,个体户518个(内资企业中,没有集体企业,有2间村民投资企业,10多个本村个体户)。据统计,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800万元,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总值16042万元,集体总收入1303万元,纯收入516万元。村民当年人均收入近35000元,其中集体分配收入4146元,个人务工收入14400元,私人物业租赁收入15600元,农业收入几乎为零。

二、.劳动力就业平台建设和工作情况

1、创建农民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的主要背景

改革开放之后,松柏朗村的外源性经济和民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村里土地绝大部分被征用,耕地日渐稀少,广大农民陆续“洗脚上田”,逐步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并转向二、三产业。同时,村委会和村民分别投资兴建了一大批出租厂房、商铺和宿舍,逐步形成了以出租物业为主导的社区经济结构模式。失地农民从务工创业、出售土地和出租物业等经济活动中获取收入。伴随着“村改居”

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松柏朗村农民彻底蜕变为新型的城市社区居民,与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身份告别。

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虽然让松柏朗村过上了富裕的市民生活,却有许多主动失地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创业条件和就业技能,不得不“被失业”在家,游离于工厂企业大门之外,主要收入来源是集体收益分配和物业租金收入。因村民能够持续分享村组集体经济福利,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渐养成了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要求集体分红只能增不能减的“搭便车”社会心理。他们既不想务工创业,也不愿意投资生财,只是贪图闲暇与安逸, 把农村集体当成“土围子”,被人戏称为 “新农民贵族”。与此同时,村中两极分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些村民赌博的恶习也有所抬头。这种状况,不仅浪费了社区人力资源,增加了集体经济的负担,也阻碍了社区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必将影响到东莞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为了让社区农民能够及时转化就业,走向全面发达富裕道路,松柏朗村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双转型”政策,努力搭建劳动力就业平台,为本社区失业村民、“4050”困难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经验。为争取“充分就业社区”目标的典型村,失地农民就地转移提出了较好的对策建议。

2、劳动力就业平台建设情况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自主创业,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当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和全面实施“创业东莞”工程,切实推动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充分就业。松柏朗村响应市政府号召,努力搭建本社区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平台,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村委会指派干部专门负责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管理工作,履行本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职能,并为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村委会还为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了15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划拨专项资金10万余元装修了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办公室,配置了空调、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建立健全了 “市—镇—村” 就业管理三级联网系统和劳动力档案管理系统,将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与原有的社区劳动服务站纳入统一的社区劳动服务管理职能体系。

3、劳动力就业平台的具体做法

为了搞好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松柏朗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服务窗口,配置专用的就业服务电话,定期与不定期召开村民座谈会或上门访问和电话回访等活动,向村民们宣传就业政策、接受失业登记、求职登记、招聘登记、培训申请等活动,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站式” 便民服务。同时,建立了与市、镇就业管理网络联网的社区局域网站,健全了就业管理“市-镇—村”三级网络系统,向广大村民和社区居民定期和不定期地滚动发布就业政策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和劳务市场信息等。专门为40—49岁之间的妇女和50-59岁年令段的男性开展了“岗位信息进家入 2

户,重点帮扶‘4050’”的项目计划,在积极组织他们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帮助他们联系工作单位和协助申领工资差额补助等。通过与镇人力资源分局沟通和辖区内企业的合作,在本社区内定期和不定期地集中举办企业招聘会,创建“村民车间”、“巾帼工厂”和“青年见习基地”等,为本村失业者、尤其是失业妇女、待业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岗位和职业训练场所。针对本社区公益性服务系统的要求设置优抚岗位,优先招录本社区村民上岗工作,如做村保洁员、治安员和市场收费员等。配合镇人力资源局在社区内举办“村民职业技术培训班”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学习班”,聘请相关专业的技师为村民传授实用职业技术,聘请职业培训师为本村户籍大中专毕业作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扶持村民上项目搞创业,组织村民申领无息创业贷款,支持失业青年兴办工厂商店,帮助本社区村民自主创业。把每月的10日定为“就业服务咨询日”,由村组干部及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集中作专场劳动就业政策宣传与就业问题咨询服务活动,同时利用节假日,如国庆、春节、“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劳动节等作专场就业服务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

三、劳动力就业平台的主要工作成果

松柏朗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建立以后,在大朗镇政府和镇人力资源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努力下,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到2010年6月,松柏朗村劳动服务站推荐本地村民就业总人数达525人,其中:男性212,女313人。成功就业总人数达368人,其中:男性106人,女性262人(包括4050人员212人,男72人,女:140人;39岁以下人数:156人)。本村工厂就业人数为295人,其中男性112,女性183;外村工厂就业人数93人,男性29人,女性64人。申请工资差额总人数160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129人。

总体看,松柏朗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的成就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了村民就业观念。本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在建立初期,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十分困难,安排村民参加职业培训和介绍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村干部反复做动员工作,2006年村民日均咨询访问量只有几人。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之后,村民逐渐由过去被动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变为主动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目前,广大村民的劳动就业观念已经发生明显转变,逐步扭转了依靠村组集体分红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工作,依靠自己双手劳动、勇敢投资和智慧创业为家庭创造收入。(2)提高了村民职业能力。根据市劳动局和镇劳动局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对本社区的失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了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先后开设了电工、焊工、美容、美发、电脑、家电维修、制冷空调、点心制作、粤菜烹饪、保健按摩和创业知识等多个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劳动力和大中专门毕业生达达500多人次。仅2009年培训的文员、清洁工、包装工、装配工、保安员等就达300人次。培训合格率均在95%以上。

(3)解决了村民工作问题。几年来,通过向村民传递招工信息、举办社区劳务集市、提供公益性服

务岗位、向辖区内企业推介村民就业、与厂商合作建立“村民车间”、“巾帼工厂”和“青年见习基地”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为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截止2010年5月,在本劳动力就业平台办理失业登记152人,推荐和安排就业累计500多人,其中妇女和“4050”村民均占九成以上。先后解决了102位因政府“禁摩”而失业的摩托车司机的工作问题,指导和辅助30位本村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就业。目前,全村户籍劳动力2605人,已经上岗的有 2403人,就业率已达92.3%,提前基本实现社区“充分就业”的目标。

(4)村民创业带动了就业。在东莞市委市政府青年创业项目支持政策指引下,本社区服务平台主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业银行,先后为吴汉平、刘健华、张敏玲等11位有创业能力但缺乏投资条件的村民,办理了由市政府提供的无息“创业贷款”,累计放了贷款达88万元,指导和帮助村民上项目搞创业,新办加工厂8间,商店3间。创业带动劳动力就业达68人,其中本社区村民23人,外来工45人。

(5)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许多村民“洗脚上田”之后,经常围着麻将台消磨时间,由于缺乏劳动锻炼,与外界接触机会少,不仅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差,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和僵化。村民通过再就业进入车间,成了“上班族”之后,白天在工厂劳动,晚上跟同事一起喝茶跳舞,社会接触面扩大了,谈话内容改变了,接收信息量增多了,眼界大大开阔了,思想认识水平也提高了,过上了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通过转化就业和投资创业,不仅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家庭收入,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善了生活品质。

(6)落实了政府就业政策。根据东莞市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对1999年及以后毕业的在生产性或服务业企业持续工作满一年的东莞户籍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对在全日制就业岗位上就业,并且月工资低于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50%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工资差额补助;对在村(社区)劳务组织非全日制岗位灵活就业,并且每月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一定的灵活就业补助。本社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每年至少办理了150多位村民的中专毕业生企业岗位津贴、就业困难人员工资差额补助和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助,有效地落实了政府就业促进政策和“创业东莞”发展规划。

(7)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题。辖区内的企业招聘使用本村劳动力,一个重要优势是村民上班距离近,工作稳定性强,职业流失率低,能为村民带来丰厚稳定的收入;另一个优势是,由于村民就近上班工作,可以在自己家里食住,能为企业节约许多经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的“民工荒”所造成的招工难问题,尤其是国际金融海啸期间,广大在职村民为所在企业做出了非常大的劳动贡献,真正实现了劳资双方的互利双赢。这也是一件非常出人意料的事情。

四、劳动力就业平台面临的工作困境

松柏朗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棘手问题。首先,部分村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贪图闲暇与追求安逸,不愿意劳动的思想根深蒂固,长期不学习、不工作、不投资和不创业,彻底扭转这种社会心理,工作难度大,任重而道远。其次,农村流行重男轻女思想,男人在家庭经常被骄贯,只在外面做事,不做家务劳动,妇女需要承担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这种情况,既影响了男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妇女快速进步,阻碍了妇女平等地参加学习培训和上岗就业,对开展社区劳动力转化就业工作十分不利。三是,部分村民就业观念严重滞后,他们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一直抱有“等、靠、要”的思想,总是期待社区政府通过行政权力安排再就业。尤其是部分刚毕业大中专毕业生,只愿做公务员不想进企业,只愿做“白领”职员不想当“蓝领”技工,没有丰厚薪水待遇宁愿在家待业“啃老”的思想非常顽固,使社区就业平台的工作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四是,一些村民自身技能素质比较低下,而对就业岗位的预期要求过度偏高,不愿意接受艰苦脏累的工作岗位,上班经常借故请假,喜欢挑剔和“跳槽”,不加班不谦虚不学习,造成本村劳动力使用费用偏高效益偏低,许多企业曾拒绝招请聘用本地劳动力,要做通厂商的思想工作也非常艰难。五是,部分村民自傲为“老莞人”阶层,对外来工有歧视心理,不愿意与外来工合作劳动,常与外来工或厂方发生的矛盾,影响其在辖区企业中广泛上岗就业。六是,许多“4050”村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家庭负担偏重,缺乏新兴行业的职业经验,转行转业跨度高难度大,成为市场就业竞争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调整过程,需要投入的时间比较长,人力物力比较大,教育转化工作异常复杂,且很难取得理想的职业训练效果。七是,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规范,缺乏系统的政策规划指导,缺乏专业性的就业培训指导人才,现实的劳动力转化、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常常摸着石头过河,只能依靠靠经验做事,经常出现主观性、盲目性和风险性,社区就业平台工作可能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无法保证工作目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搞好劳动力就业工作的主要对策

搞好劳动力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需要国家、政府、社区和企业等方面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为了搞好今后的社区劳动力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笔者建议如下:

(1)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国家法律制度,为基层劳动力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系统明确的法律规范;(2)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政策规划,为基层劳动力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及时正确的指导和支持;(3)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加大对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尤其是要加快引进和培养专业性的就业培训指导人才,强化和提高当前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的工作力量;(4)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应抓紧建立和健全社区劳动力就业平台服务网络体系,劳动力失业登记系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系统和劳动力转化就业跟踪服务系统,做好劳动力就业平台的规划计划和监督管理工作;(5)各级政府,包括社区和大众媒体,大力开展对市民的宣

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和人生价值观,提倡劳动创业致富,提倡男女地位平等,提倡公平合理竞争,提供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倡按劳取酬和按要素贡献分配等;(6)各级政府与社区组织,要特别关心所辖区域的弱势群体,积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村民和外来工解决实际问题;(7)建立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约束与激励机制,严厉打击和处罚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积极鼓励和表彰为劳动力就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厂商、企业家、培训教师和社区工作者;(8)大力宣传和扶植自觉接受职业培训和自谋职业的先进劳动者,以及通过自主创业吸纳失业村民的带头人和投资者等;(9)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政府领导为村民做报告,及时沟通和传达相关的就业政策和信息;(10)经常聘请专家学者对村民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11)经常组织在职村民和失业村民的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彼此取长补短。

作者1:吕海燕,女,1967年12月,山东寿光,硕士,副教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lhy68@163.com 作者2:杨飞,男,硕士,河南,高级讲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gddgyangfei@sina.com 作者3:叶许光,基层社区干部,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劳动服务站,联系电话:***电子邮箱:yxg_pc@163.com

Lu Haiyan1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适应__县城镇化建设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争取国家对城市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加快建设新型城市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城市的集聚和带动功能,积极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政变,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现代文明生活,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范围和“村改社区”区域规划

此次“村改社区”的村(社区)范围是:

按照平稳过渡、一村改一社区的原则,将5个村3个社区改为8个社区,“村改社区”基本规划是:

1、将龙坪村改为龙坪社区,管辖范围为龙坪村现有人口及原冠山社区在龙坪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县消防大队—环城路(以210国路为界)—小十字——教师新村—法院—羊角井范围。

2、将大冲村改为大冲社区,管辖范围为大冲村现有人口及原冠山社区在大冲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黑山—x镇政府—石头寨(不含中职校)——弘康药厂—龙凤园—大土——大冲范围。同时,将原播箕桥水泥厂片区和x北部工业园区列入大冲社区管理。

3、将冠山村改为城南社区,管辖范围为冠山村现有人口及原冠山社区在冠山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西南药都片区—新场坝片区、南门片区(以__中学为界)—铁龙路片区和__民族中学、铁龙路农贸市场片区和黔桂铁路以南的流云洞、陡坡脚和九条龙片区。

4、将光明村改为光明社区,管辖范围为光明村现有人口及原西门社区在光明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老场坝片区—西关坡和锦绣x片区——草原路片区和龙铁物流片区——砖瓦厂、大水塘范围。

5、将水桥村改为西城社区。管辖范围以新建的贵龙大道—县医院以北范围,含斗蓬山、铁厂、毛草冲、雪花啤酒、吴家庄范围。

6、保留水桥社区,管辖范围以新建的贵龙大道—县医院以南范围,含正大—三林路——__林场——渡假村——水桥——龙架山公园—森林溪畔范围。

7、保留西门社区。管辖范围为兴龙大道以西范围内人口。即:火车站—兴龙广场—三小以北——中职校—疾控中心——西关坡新村——大磨石——供电局——老火车站宿舍范围。

8、保留冠山社区。管辖范围为兴龙大道以东范围。即:火车站—兴龙广场—贯城河以东,包括大小十字片区—解放街片区、金龙路片区范围。

三、实施步骤

我镇“村改社区”工作从20xx年5月开始至20xx年12月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8月)

1、成立工作机构。

成立村改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村改社区驻村工作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社会事务办,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政策咨询、工作指导和检查督导。驻村工作组做好各改制村撤村建社区的指导协调工作。各村相应成立“村改社区”工作机构,负责“村改社区”具体工作。

2、组织培训及调查摸底。

组织驻村工作组和村组主要干部进行“村改社区”有关业务知识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由各改制村对撤村建社区的有关情况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调查摸底的主要内容有:本村(社区)现有住户人口(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户数和常住人口)情况、居住地点和院落、辖区单位和区域界线,现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现有的土地承包面积,失地农民数量,集体荒山荒坡面积,村组干部和党员基本情况,城市和农村低保、廉租房户等情况。通过调查摸底,准确了解和掌握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动态,对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为“村改社区”工作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3、加大宣传动员力度。

镇、村、组采取办宣传栏、召开干部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撤村改居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不断提高村民对撤村建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消除村民的顾虑,取得广大村民的支持,为“村改社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12月)

1、制定“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在调查研究和多方征求社区和有关单位、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村改社区”有关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具体的“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审批。

2、确定“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名称和区域规划调整。对城镇内5个村3个社区“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区域规划、名称确定、管辖范围调整等内容,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x镇党委、政府讨论研究并征求各村(社区)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后,由各村(社区)召开有2/3以上村(居民)户代表参加的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决议的基础上,由镇政府报县政府审批,并报县民政局备案。

3、对“村改社区”的村(社区)在改制前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有关情况的调查统计。一是由镇财政分局和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对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光明村、水桥村5个改制村和冠山社区、西门社区、水桥社区3个社区在“村改社区”前的资产、资金、资源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将债权债务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资产、资金、资源和债权债务在本村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债权债务明晰化,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同时,搞好“村改社区”前有关情况的调查统计,二是由改制的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光明村、水桥村在改制前对享受村集体资产分配权的本村永久性村民进行清理登记,界定本村老住户和人员。界定方法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对人员界定结果张榜公示,并进行确认。三是在改制前由“村改社区”的5个村和3个社区按规划调整的新社区区域对本社区的农业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口、农村和城市低保人口、就业状况、计生状况、党员情况、支部建设、辖区楼群院落分布、网格化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登记,并分类建立台帐,全面掌握了解新建社区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做好“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各项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正式实施“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建制与运行模示。

一是搞好改制工作。

在县政府批复“村改社区”方案后,由镇党委、政府撤销村民委员会,挂牌成立社区。20xx年11月底前,完成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光明村、水桥村5个改制村由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的转变,将龙坪村改为龙坪社区、大冲村改为大冲社区、冠山村改为城南社区、光明村改为光明社区,水桥村改为西城社区,对改制后的5个村和原有的3个社区的区域规划、管辖范围重新进行明确划分并汇制社区分布图。对“村改社区”后的社区统一冠名“x社区党支部”、“x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改社区”后,原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全部过渡为社区居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原则上过渡为社区居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原则上过渡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因区域划分调整空缺小组长的,由新建社区考察人选后补选,20xx年年底,新建社区与全县同步统一换届,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换届选举。

二是抓好社区阵地建设,新建社区全部组建社区服务站,现有村改社区的办公用房暂时不变,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在下步工作中,社区办公用房可结合县城规划适时改扩建或重建。

社区服务站按照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立,社区服务站面积达400平米以上,其中:社区服务大厅设置在一楼或二楼,设置党建工作、科教文卫和民族宗教、民政和社会保障服务、人民武装和综合治理等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社区服务站根据居民需求设置多功能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卫生服务站、计生室、警务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室、办公室、减灾防灾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爱心超市、两栏(学习宣传栏及党务、村务公开栏)等。服务窗口必须落实一名社区专职和若干名兼职人员,实行全日制工作。

三是搞好社区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党组织设置。除辖区单位的党员外,社区根据本社区党员人数,设立党总支或党支部,其中: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设立党总支,根据党员分布或行业等情况下设几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设立党支部,党支部由书记、副书记和委员5至9人组成。二是社区居委会设置。新建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9人组成,同时成立社区服务中心议事会、成立社区工、青、妇组织及社区文体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各组织负责人可由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兼任,成员由社区居民推选产生。三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保留原有优秀村(居)干部的同时,采取选派镇干部到社区任职、新录用公务员选调大学生到社区挂职学习锻炼、将优秀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劳动保障协管员分到社区工作等形式,选拔一批热爱社区工作,有文化、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影响力的年轻干部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切实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上,要做好村干部、社区干部人数、分工、年龄等方面的搭配,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转。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县财政加大对社区建设投入力度,社区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进行调整,稳步提供社区工作者的待遇,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文书报酬从20xx年1月起提高到每月2000元,在以后的5年内按15%的幅度增长,其他社区工作人员(指除了社区书记、主任、文书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其他成员,每个社区核定8人)的每月报酬,按照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报酬的60%比例确定。由县财政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龙党发[2010]7号文件规定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文书报酬,超出部分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解决。(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任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的不享受社区干部报酬),村改社区后,社区干部在招考录用等政治待遇方面与现有的村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5、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村改社区”后的社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县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制定居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及时建立学习、财务等内部管理、来访接待、首问负责、办事承诺、情况报告、登记归档等各项工作制度。在居务监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明确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权力和义务。

(三)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20xx年4月)

镇改制办公室做好改制工作的总结,对改制中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入档,镇组成检查组对各村(社区)“村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对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和完善,对不规范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社区依法做好工作。

四、“村改社区”后有关政策

“村改社区”后先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和国家对农业农村惠农惠民政策不变的工作原则,继续执行农村村委会的各项政策,理顺“村改社区”后的各种利益关系,今后将根据社区发展需要和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按照城市社区的政策规定逐步对有关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1、村(居民)日常管理。村改社区”后,部分村民、居民原来住所的社区管辖范围因社区规划将有所调整,社区村(居)民要严格按照所在社区管辖的区域、街道范围服从社区管理,村改社区”后,统一使用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停止使用村委会公章,原有的村委会公章统一交镇政府保存,辖区村民除土地征收、合医报销等需要盖印村委会公章时,由所在社区审核签字后可以到镇政府盖印村委会公章,平时村(居民)日常办事需要盖章时,无特殊情况统一盖印社区居委会公章,社区居民以居住地认定,凡居住在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必须在社区进行登记接受社区管理,社区居民在日常事务中所办的有关证件手续和申办各种事项不再以户口和身份证登记的居住地而是按现有居住地管辖范围到所在社区办理,社区低保户、廉租房户、公益性岗位人员等按所在社区由社区调查审核后重新登记接受社区管理,原有村民涉及原有村的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收益处置分配,可以打破现有社区居住范围参加原有村的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的收益处置分配,不受居住地的限制。

2、农村集体和个人土地资产。“村改社区”后,原村级集体的经济、资产、土地归属不变,个人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原农村集体与村民等签订的有关经营性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维持不变。对国家经济建设和项目建设征用的土地,个人享有的土地补偿有关政策不变,对集体林权、荒山荒坡、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等收益分配等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和镇“三资”管理的要求,由社区召集原有村民讨论研究后,仍由各村界定确认的原有村内老户和人员享受,其它社区居民不参与分配享受。对原有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村改社区”前,由各村成立集体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原有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村委会会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各村民小组长组成。人员名单如有调整更换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通过对村级财务审计和清产核资并进行公示,彻底摸清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理顺资产所有权关系,核实资金、理清债权、债务,各村级集体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镇“三资”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由村理财小组负责监管,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收入支出和分配严格按照镇“三资”管理的要求进行,并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和镇党委会审核方可。新建社区和镇财政分局要加强对原有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管好盘活集体资产。

3、农村合作医疗、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村改社区”后,原有村民享受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其它有关国家惠农政策不变,原针对失地农民实行的补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及对于其它针对农民的国家福利政策不变。

4、户籍管理。对纳入“村改社区”范围的村所在地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在核对户籍登记情况的同时,重点抓好空挂户、下落不明、正在服刑、服兵役、在外就学、漏报等人员情况的调查。然后依据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注销、清理入户、复户等工作。“村改社区”后,现有村民户籍尊重个人选择,农转非不作硬性规定,社区户籍变更不搞一刀切,从村改社区批准文件生效之日起,现有村民可自愿将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也可保留农业户口,但对原有农业户籍家庭新生人口一律按非农户籍性质进行登记,对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相对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非本村(社区)常住人口,农婚配偶,父母子女投靠等按有关户籍政策予以办理居民户口。同时,对流动人口推行暂住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

5、计划生育。“村改社区”后,从村改社区批准文件生效之日起,原有的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符合再生育政策的,按照现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生育政策。

6、社会事务。“村改社区”后,社区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和城市居民及时纳入低保,并分别申报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就业安置条件的城市居民,及时组织培训和申报公益性岗位,“村改社区”后,所有的改制村按城区规划统一编制路、街、巷门牌号,使其与城区自然融合。“村改社区”后,所有改制村的教育管理按学区划分,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将社区以居民小组或楼群院落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设网格长和网格管理员,切实抓好社区综治、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村改社区”工作是我镇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工作,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镇属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各村,必须以大局为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村改社区”当作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抓紧、抓好、抓落实。要按照“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和“先改制,后逐步完善”的改制办法,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实施“村改社区”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和镇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镇机关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村改社区涉及的政策对接问题,完善户籍管理、低保优抚、计划生育、就学、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配套政策措施,回答和解决实施过程中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保障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严肃纪律,规范操作。

“村改社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严格程序,依法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办事,在改制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公开,对村级资产资金要严格进行审计审核。要严肃财经纪律,对借“村改社区”之机私分集体财产、突击发放现金或实物等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

上一篇:婺源作文400字下一篇: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活动 计划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