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

2024-09-17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精选12篇)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 篇1

新高考3+1+2到底如何选科?

1)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哪些专业,学为教育都应提前做了解,以下给大家一些参考。

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化学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学科: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新高考3 1 2选科模式中,若要学医,一定要选物理吗?

表面上看,不分文理科了,貌似理、化、生、政、史、地等中随便选三科就行,但背后的问题不知你是否明白……

目前的情况分析:(1)虽然不分文理科,但大学招生时,还是有所侧重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一定会选择文科好的学生,清华大学一定会选择理科好的学生。(2)按过去的情况看,供理科学生选择的大学比文科多,其中,理科中与物理相关的大学又比化学、生物多。也就是就学好了物理,你能选择的大学要多一些。(3)高中阶段,物理是比较难的科目,很多学生害怕理科,很大的原因是物理太难。

为此,学生在选择科目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如果你的物理比较好,或有兴趣,建议你一定不要放弃它。因为,别人不敢选物理,或者选择了也学不好,而你恰好行,那就是你的优势。当然,如果你学物理确实有困难,那还是扬长避短吧。

最后要说的是,学物理,没有几个是天生就好的。只要方法得当(找你的的物理老师吹吹),你定能学有所得,有得就有兴趣,有兴趣就理有所得——在良性循环中,你一定能学好物理。

新高考3+1+2想读外贸专业要怎么选科?

读外贸的话,

高考要求选文科、理科,

都可以。

外贸专业,

正式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是文科、理科兼招。

2020新高考如何选科建议,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 篇2

一、新高考改革的内容和挑战

1.新高考改革的内容。

新高考将外语考试记录两次成绩, 满分仍为150 分, 每年于4 月和10 月安排两次外语考试, 考生可报考两次, 并择优选择自己的外语考试成绩。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挑战。

第一, 弱化了英语的主权地位。新高考改革给予了学生两次考试的机会, 一次比原定考试时间早了两个多月, 使得英语的专业性难以得以体现, 对学生高中学习阶段中的目的性确认造成巨大的影响, 英语的主权地位受到挑战。第二, 学校英语教师任务繁重, 影响正常教学。教育改革使得学校在教学中应满足学生的选择空间, 但学校一时间教师难以得到充实, 使得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大, 对日常的课堂教学出现疲惫等状况。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及自身素质问题。

就目前的高中英语教育, 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全方位素养培养的应试模式上。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 只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语法知识, 对学生口语以及素质教育的意识较低。有些英语老师自身口语能力不够, 难以使口语教学在课堂上活灵活现地应用, 再加上教学任务的压力, 甚至于有些英语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中改变教学模式或者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培养。

2.学生的基础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 虽然农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但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甚少, 与城市的学生相比, 农村学生对英语更为陌生, 学习英语的困难更为巨大, 导致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适应性要低于城市学生。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年龄是参差不齐的, 相比年龄小的学生, 年长的学生阅历更为丰富, 思想更为成熟, 对学习的适应性也更快。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探索

1.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 与同学之间交流, 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第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明确分组, 让学生们互相交流, 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第二, 将实际问题加入口语教学部分, 增加学生的熟悉程度, 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勇敢地参与互动。第三, 教师做好榜样, 引领学生正确地学习, 及时地总结归纳, 并让学生进行课后讨论,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兴趣。

在英语课堂中, 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类似角色扮演、辩论赛、学生当老师等活动, 设置相应的情景模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也能通过参与活动加强口语的训练, 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3.完善英语教育评价体制。

完善的英语教育评价体制, 能够协助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及全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出台相应的评估, 不单单从学习成绩上评价教师与学生, 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让课堂变成双向的, 使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适应程度, 同样也能提高家长及教师对学生们学习适应性的重视, 使学生们能够往好的方向得到全面的发展, 培育全方面素质兼优的祖国栋梁。

本文围绕新高考的相关背景,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挑战与探索进行研究与思考。新高考对高中英语提出了巨大挑战, 英语的主权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对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学生了解老师, 望各个学校、教师能够重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 将学生培养成全方面优秀的人才。

摘要:教育具备着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英语更是众多国外交流中的普遍交流方式, 新高考对高中英语有着全新的挑战, 使得英语的主权地位弱化, 专业性难以突出, 所以高中英语如何迎接挑战, 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本文根据新高考的相关背景, 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挑战与探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英语教育,挑战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余文浩.新高考方案下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校园英语.2015年17期

[2]刘树仁.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2年06期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的出路 篇3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学科发展 地理教育 职业发展 行动措施

2014年9月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掀起了高考改革的新浪潮。实施意见关于“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中指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部分试点地区逐步出台了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和选考要求。2015年年初,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先后公布了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情况。以上海为例,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比较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提出比较少的选考科目是地理、历史、思想政治(表1)。

巨大的选考比重差异间接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生存压力。在追求高考升学率的社会压力下,可能出现高校不要求,中学不重视,教师不上心,学生不学习的糟糕局面。历史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1995年,全国实行会考基础上“3+2”科目设置方案,即语、数、外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地理退出了高考;高考科目的设置对高中地理教育影响很大,凡是高考设置的科目,学校从师资、学时分配等方面作重点安排,大部分学生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科目上,地理教学因此受到了冷落,对我国地理学科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为了学生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了让教育改革走向良性的发展方向,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避免更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的出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中学地理教育出了问题,以地理教育为生活支撑的地理教师将面临更大的生存问题。作为教师,须要为个人职业发展负责,为地理学科的发展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不能只有抱怨,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用行动确保学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回归本真,提升国民素养

地理不参加统一高考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不参加高考,意味着应试教育对学科教育的影响减弱,地理教育者可以抛开应试教育的束缚,大胆开展学科素养的教育。

地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最完美结合的产物,地理不仅有自然科学的神奇,更有人文科学的魅力。中学课堂上的地理不能简单称为“地理教学”,更应该称为“地理教育”。地理教育担负的责任在于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的科学知识,培养地理的学科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健全的国民素养。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人与地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和人类个体的生活质量。[2]人地关系基本经历了“崇拜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历史证明,可持续发展才是最利于人类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在新形势下的中学地理教育中,需要摈弃复杂的地理原理,以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为指导,回归地理教育的本真,提升学生的国民素养,包括关心乡土、关爱祖国、关注世界、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素养。[3]二、回归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应是更高的分数,而是更好的生活。《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虽然一直强调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地理教育并未真正走入生活。由于缺乏防治自然灾害的基本地理素养,在较小的自然灾害面前,我国人民往往付出较大的代价,甚至引起社会骚乱。

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师自主选择的素材,更多是为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并不多。当应试压力减少后,地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大胆地舍去教材中“遥远”的素材,发动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生活中挖掘地理素材。如,学习农业、工业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农业和工业现象,并结合教材中的地理原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当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价值时,他们会走出“分数”的束缚,认真对待有价值的课程。

三、走出教室,探索地理魅力

前面提到要“回归本真,提升国民素养”,“回归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只坐在封闭的教室里是不行的。地理不在室内,在室外。为了更好地达到地理教育的效果,必须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地理世界。由于我国家长对孩子过于“爱护”,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不敢组织任何形式的外出参观、学习或野外考察等活动。这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地理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能让这种现象阻碍地理教育的发展。不能离校,可以在校内组织:如测定太阳高度、绘制校园地图、设计校园参观线路等。通过校内相关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又能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校,增进与学校的感情。不能外出参观,可以“请进来”:与相关部门(如大学、博物馆、科研机构等)联系,在校组织地理图片、影像或实物(如岩石标本、植物标本等)的展览。不能组织外出调研,就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可以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请家长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外出旅游中收集地理素材,并及时整理、交流、存档。

总之,学生只有走出教室,走进地理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地理的魅力,提升地理素养。

四、丰富课堂,实现多维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内容不同,或者学生的个体差异,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学手段的差异。如果按照三维目标划分,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不同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手段是有差异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过程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动手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学生亲身感受。三维目标,至少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手段,加上教学内容的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学手段更应丰富多样,即“因才施教、因材施教”。“才”指学生,“材”指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的多样体现在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设计课堂教学的形式。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多维目标。

五、合理选材,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教学形式的设计如何新颖,如何精致,没有匹配的教学素材作为支撑,也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科书是众多专家共同合作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选取的教学素材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可称之为“经典案例”。但部分经典的案例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因此,教师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舍去教材中的部分素材,选择具有乡土特色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可以以学校所在城市作为案例;在学习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时,也可以选择学校所在地区的典型农业或工业作为案例。

由于日常教学工作已经比较繁重,加上收集科学、适用的地理素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个体要完成教学案例的重新组织比较困难。可考虑以学校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或由市、区教研员组织团队进行编写,并进行资源共享。

六、因材施教,支撑多元发展

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于大部分不选考地理的高中生来说,只须要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技能即可。但还有部分学生会选考地理,甚至有志从事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对于后一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为他们创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他们前进的道路保驾护航。可以开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地理选修课供学生选学;可以丰富第二课堂,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开展地理实验研究和地理野外考察;还可以组织有爱好、有特殊发展需要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全国中学生环境地图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通过参与大赛,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继续深造甚至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七、开拓创新,成就教育人生

对于成功的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应只是职业,而是事业。在教育职业中,做好本职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中学毕业生,这些都是一名合格教师的表现。要成为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在教育工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善于总结,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理念和思想。其实,很多教师已经做得很优秀了,但忽略了提炼升华,最终只能与名师擦肩而过。

在教学中,要做一名有想法的教师,抓住机会,大胆创新;要做一名有作为的老师,不仅敢想,还要能执行,用行动检验真理;要做一名能升华的老师,随时写下自己的教学感悟,并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理念和思想。

作为地理教师,必须熟悉新形势的要求,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常态,在挑战面前,要有信心,要坚信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教育如何改革,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地理在国民素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要用实际行动让地理学科实现它在国民素养教育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帆,黄汉军.1977年~2008年:我国地理高考改革综述[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2).

[2]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3).

[3] 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4] 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 篇4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高中课堂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高中,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

随着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高考的逐步推进,对高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

2015年12月的《教学与管理》杂志上,刊登了宁波市第二中学针对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选择与学业规划的一篇调查,其中提到,只有 15.2%的高中生对学业规划比较了解,对学业规划认识不足或认识程度一般的高中生占到 84.8%;落实到行为层面,仅有 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做过规划;面对新高考,仅 18.6%的高中生愿意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自信能够应对,高达 81.5%的高中生采取了消极或被动的应对方式。

另有一项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或重新参加高考,或跨越条件苛刻的转专业门槛;还有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

造成这两项调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中学阶段中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的缺失。什么是生涯规划?

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对中学生来讲,生涯规划主要是学业规划,而学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做好升学规划。新高考下的学业升学规划,主要是新高考选科和升学途径选择。

只有做好自我认知(自身资源和优势),对高中科目、大学专业、未来职业的关联性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生涯方向和目标,而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学习兴趣、效率也会提高很多,也更容易实现人生理想。

学校必须迈开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步

新高考改革方案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不仅是对学生自我规划的考验,对学校来讲更是一大考验,如何开展生涯教育,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进行环境探索和社会实践,从而做出科学的选科、选专业等生涯决策,是所有学校及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如何开展生涯教育,选科指导?搭建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是最为迫切的。生涯规划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也更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对学校开展走班排课也有积极的影响。

问学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学生端、教师端和校长端三个端口的搭建,可以帮助学校迅速高效地开展系统化、模块化、操作化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端主要为生涯规划管理,生涯规划从自我认知、新高考选科、升学指南、职业规划、生涯课程、志愿填报6各方面进行,每一面下又分设具体管理项目,如自我认知下设自我探索、自我管理两个项目,而自我探索下职业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性格测评、生涯成熟度测评,自我管理含心理调节测验、情绪管理测验、时间管理测验、学习风格测评;一层一层细化管理,最终生成成长档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绪、生涯规划历程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教师端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测评情况(测评统计、数据分析)、学生成长(学生档案、测评记录)、教学教案(视频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工具)、信息中心(教育资讯)。教师端的特点即是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整体统计、分析、汇总,帮助教师更全面的掌握学生生涯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更合理的安排生涯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教师端的另一个特点是将最近最新的教育资源推送给教师,便于教师掌握生涯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新高考、大学专业信息。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校长端作为大BOSS,主要是对教师、学生账号、信息进行创建管理,测评统计、数据分析两个板块主要帮助学校对学生的测评情况、生涯成长动态有整体的了解,查看本校或某班级学生的整体测评结果分析,宏观指导生涯教学,为排课走班设置、优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面对新高考,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势在必行,问学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拥有“丰富的测评体系、庞大的信息库、细致的课程讲解、智能的甄选功能”四大优势,为高校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提供辅助,帮助教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式生涯发展辅导,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助高中生预见未来!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 篇5

大家也都知道,最近几年,每个省份都实行了新的高考制度,而山东、海南、天津、北京这几个地区是实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很多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复读一年跟同年一起高考的同学相比劣势很大。所以还是要考虑清楚!

实际情况

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一年升一年降,这跟股票似的飘忽不定,让很多同学觉得对未来是迷茫的。如果继续复读一年,依然还有大量的人考得不理想,当然也有考得比较不错的。不过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拿高分,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复读掺杂着赌的成分!

高考变化

新高考方案建议 篇6

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重庆高考政策作出了调整,将采取综合评价、全面考核、分类分段测试、分批选拔、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在坚持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的基础上,重庆将逐步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形成高等学校多元招生录取的格局,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高2014级18班属于年级重点班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但尖生、优生不多,今年期中考试年级前十名(17班除外)才3个,并且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综合素质不高,信息技术、知识面很是缺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内度过,在机械的重复着知识点和训练题,学习生气不高。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在中考考试成绩不真实,在高一分班时被分到了这个班,基础差,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学生的超前意识很少,没有总结和预习的好习惯。

纵观我班的学生状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1、班主任加大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井井有条中学习、收获。

2、倡导劳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休息的交替中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疲劳,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提倡文理搭配,现在高考的理科综合出现了微调变化,物理110 化学 100 生物 90

分,与以前的高考理科综合日格局相比,提高了生物的比重,为此我在班上强调,在我们的6科中,语文 外语 生物是属于文科,物理 化学数学是属于理科,在学习中,应尽量避免过度、长时间学习文科或者理科,让大脑交替休息,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4、以选修课为契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之外,还

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能够让爱好来为自己的学习加油鼓劲。

5、倡导小组学习。团结互助,实行帮带机制,成绩好的同学定点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浅析新高考改革 篇7

1. 基础教育回归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我国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 虽然经历了几次改革, 但应试教育的现状却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意见》指出:学生在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 可以跨越文理分科的思维, 自主选择三门科目进行学习。“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模式打破了高考几十年来的单维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人们模糊了对“基础教育”的真正理解。高等教育有三项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 开展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一个人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就取决于是否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基础的人。基础教育向每个人提供能够为所有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经验和社会准则。而现在的基础教育似乎忽略了“基础性”这一点, 教育带有功利性和片面性。尤其是我国的高中教育, 完全就是应试教育。新的高考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传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 这使得现在的基础教育更注重“人”的培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把“全面发展”概括为五个方面, 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仅是劳动能力的发展, 还要发展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等。因为人存在的价值不只是为了生存和劳动。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只培养会劳动的专门人才, 还应该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新的高考改革消除了以往文理分科造成的教育弊端, 使得基础教育回归对“全人”的培养的正常轨道。

2. 以往不被重视的学科有得到重视的可能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高中14门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美、音、技、电、体) 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除语、数、英语三科外,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 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所报考科目的高校要求, 在思想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科目中进行自主选择, 在这里的一个“等”字, 给各省 (区、市) 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操作空间去设定高考所要选考的科目。教育部并没有明确限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科目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各省 (区、市)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定除了上述6门科目之外的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之一, 将技术列为2017年高考的选考科目之一, 此做法成功突破了传统的史、地、政、物、化、生6门课而达到了7门。虽然这一突破并不容易, 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其他不被重视的科目列入高考考试范围提供了可能。

此次高考改革关于外语实行一年多考、减少高考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改变以往高考的弊端。目前, 上海和浙江两地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 研究出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 虽然新高考制度才刚刚起步, 还并没有全面实行, 但目的是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考制度, 科学地进行人才选拔,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希望各界人士能够认清此次高考改革的优点, 以实际行动来支持高考改革, 使改革深入人心, 将其优点最大化, 造福我们的莘莘学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 沈兰.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级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美)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科学奠基,筹谋新高考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主动性;素养

在新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形势之下,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主动性,在科学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化学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解决教学根本问题,寻找到高中化学科学素养教育的全新路径。教师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不同的策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升化学实践能力,增进化学科学探索性思维。

一、2017年浙江新高考原则及其指导

2017年浙江推行新高考政策,在新高考的原则指引下,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全面、健康、个性的发展作为着眼点和改革的落脚点,深化和完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构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强化分类考试和多元录取机制,推动新高考之下的教学新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教育和个性成才教育。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特点分析

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弱化了实验的直接、呈现式的讲解,强化了实验的演示过程和学生自主分组探究的过程,它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主动性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全面分析,通过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的思维,得出符合科学本质的最终实验结果。总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多元化的化学实验形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中化学改变了原来的单一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划分出探究性实验和实验实践活动等板块,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选择,灵活地进行主动参与的实验活动,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理性逻辑的推理歸纳能力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和意义。

2.生活化的高中化学实验内容

化学实验性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新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它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衔接而设立的,重在用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并用化学知识改变生活,因此,其内容展现为新颖的、学生喜爱的“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板块,学生可以用耳闻目睹的生活现象进行化学的实验探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而且无形中使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和日常意识中,记忆深刻而牢固。

3.开放式的化学实验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以大胆推理和实际探索为前提,任何不具备前提条件的实验都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新型的苏教版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全新的、开放式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极大地鼓舞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激励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自主确定实验方式,自主进行实验的分析,自主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这种开放式的化学实验过程,也是启迪式的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逐步的实验过程中启发思维,深化探索。

三、新高考之下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生成,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策略实施之前,有必要对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变。

1.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学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2017年新高考政策的指导下,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和意识。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要进行转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鼓励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完成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2.转变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依赖教师的成分过多,学生自主性意识薄弱,这极不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新高考政策的要求。现代新高考强调学生素质的落实,因此,化学教学过程要进行根本、实质性的转变,学生必须成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进行教学,由单纯的演示实验转变学生自主性动手过程,教师只在旁边进行实验的指导,并鼓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实现演示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变革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仅仅对学生进行实验展示,向学生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及规律性知识,这样就算完成了实验过程,得出了实验结果,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禁锢了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的能力,更使学生无法体验到化学实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因此,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实质性的变革:由演示实验转为探究性试验,激发出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苏教版化学实验:氨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及焰色反应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检验方法,并对已学的离子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可以将演示性实验改良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所含成分的检验,增强趣味性与学生自主参与度。又如,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胶体、溶液的光照现象,这个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实验转为课外探究实验,而不需要暗室的操作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趣味性的同时,认识到胶体是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掌握并理解这一化学知识。

4.课堂实验探究向课后实验探究的转变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思维素质的培育,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为了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要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的转变。如,化学实验课程中有对化学元素钠、镁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含有相关元素的物质,如,在“粗盐”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粗盐中提纯MgSO4、CaSO4;在化学实验“铜、铁的获取及应用”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日常所见的红砖是否含有Fe2O3,并思考和设计课后化学小实验,进行检验和证实。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身边的化学问题,并实践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化学,走进化学

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各种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主动参与兴趣,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揭示生活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科学素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金属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在生活现象上则是:金属钠悬浮于水面上并随意游走;SO2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再经过加热,溶液又转为了原有的红色等,这些形象生动、鲜活多彩的实验生活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化学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积极摸索,寻找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化学现象,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启迪。

2.要遵循学生的科学认知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化学学科的教学要依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性原则,通过对学生施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由尝试到深入、由畏惧到喜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投入全部身心,进行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将物质拆分为离子,再至物质用分子式等,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依据思维和认知规律进行基础知识的架构。

3.要结合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高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原理及基础性知识要点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课题中获得知识迁移与拓展。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根据新的化学学习情境,进行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的迁移,这是学生进行知识获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实验化学的设计课题中,对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在初步设定“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的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题的深入和拓展,在已习得原有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拓展出“茶叶中元素的鉴定”“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等全新的课题。又如,指导学生进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课题的实验设计,通过对“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让学生进行“真假碘盐的鉴别与检验”实验。

4.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化学的实验选择是重点突出其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内涵,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究创新思维的创设,避免无探究意义、重复烦琐的操作过程。因而,高中化学的实验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思索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及成因,并用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尝试性的、逐步的实验过程探究。

例如,关于特殊气体“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对这种特殊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充满了好奇和探究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喷泉?喷泉水为什么变红?究竟是什么样的特殊气体才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喷泉现象?在教师的步步提问之下,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并进行主动性的实验尝试。

5.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探讨与协作学习

高中化学的实验课题有其具体实验目标、预习指导和实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课题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合作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具体、详细的指导,尤其是拓展性实验,更要对小组实验的学生给予提示,使学生在教师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下,进行合作与交流,逐步由细化的实验目标过渡到整体的实验过程,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讨论,从而在协同的氛围中完成实验任务。

總之,面对2017年新高考的挑战,高中化学教学要以新高考目标和原则为指针,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实践,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主动性迁移,在化学实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知识架构。

参考文献:

[1]艾师荣.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功能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2]胡协强,孙伟.利用教材栏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1(07).

[3]钟角金.如何转变学生传统化学学习方式[J].化学教与学,2011(06).

[4]王劝芽.谈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5]叶香竹.苏教版化学1“活动与探究”栏目教学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05).

[6]聂瑞香.高中化学教材图表的教学功能[J].数理化学习,2010(03).

江苏新高考方案走向 篇9

A语文数学仍是高考“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在新方案调研过程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毫无悬念。据悉,此次高考方案的改革是在国家教育部“2+2+N”的高考大框架下进行的。第一个“2”是指每年两次的英语考试;第二个“2”是指语文和数学两门主科;最后一个“N”是指其他统称为“副科”的科目。“语文和数学这两个‘传统’科目对考验考生的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两门学科是应该确保其地位的。”采访中,一位江苏语文名师表示,中国学生学好自己的母语是关键,不仅是今后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还承担着中国文化传承的重任。不过,也有数学老师指出,目前数学和语文总分都是200分,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别是在40分的附加题上。“其实文理分卷更为合理。”

B英语拟尝试“一年两考”并以等级计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在江苏酝酿的新高考方案中,确实有意尝试探索英语学科的“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我觉得英语立即实行一年两考或者多考,可能一方面造成一些学校英语教学‘赶进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或者教学质量。”采访中,一位四星级高中校长不无担心地说道。

“我认为改革的关键要看英语在高考成绩中起到的作用。英语如果依然算作总分,估计很多考生都会为了多考几分,参加第二次考试,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但如果算作等级,学生只要正常发挥,就没有必要刷分,反而能够减轻学生负担。”采访中,一位江苏教育界资深人士分析道,如果算等级,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各院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考生的外语等级提出要求。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英语尝试“一年两考”在操作上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也因此有专家建议先从听力一年两考开始尝试。究竟是英语学科一年两考还是仅从英语听力开始尝试一年两考,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有关人士透露,如果英语真的实现一年两考,在时间安排上,有一考肯定会在6月高考期间,但另一考时间还有待探讨。

C文理“小综合”将回归取代选修等级

现行的高考方案中,选测科目不计分,只计等级。而目前一些教育界人士对和实行过的“小综合”考试非常肯定。其中,文科考历史、地理、政治小综合;理科考物理、化学和生物小综合。“选修科目等级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两道门槛引发的分数和等级的不匹配。”一位高校招生资深专家说,现行录取方案中,选修等级要求由各校来定,除了要等级符合院校要求,还要分数够线。“最头疼的是那些低分高等级和高分低等级的学生。比如有学生物理化学很好,但因为语数外分数不理想就上不了好的理工科院校;而有人总分很高却因为物理或化学达不到某高校的等级而上不了那个学校。两道门槛在实际录取中的确存在不少矛盾。”

而从高校的选才角度,也认为这种等级分数两种要求并不合理,“我们要求物理A,另一门B,因为大多学科需要物理基础,但其实学校学科众多,比如化院就不需要学生物理A,而更希望化学A。但化学A而物理B的学生反而进不了。”一所江苏理工科院校招生负责人说。

目前正在讨论中的新高考方案,则很可能将选修科目等级考试改为文理“小综合”。大多专家认为,采用“小综合”的模式更为公平,两个门槛合并为一个门槛,由分数说了算,这既符合社会认可度,也可杜绝因等级门槛所引发的分数与等级不匹配的录取矛盾。另一方面,“选修等级改为分数后,总分增加了,也减少了江苏所特有的高考分数密集的扎堆现象,还有利于高校拉开分数选拔优质生源。”一位招生专家说。

不过一旦改为“小综合”,选修科目也相应取消。而被称之“小高考”的必修科目考试内容也可能发生变化。“‘小高考’考试科目有可能变化,但究竟是考除了高考以外的科目,还是九门科目全考还在商讨中。如果九科全考,对考生来说负担可能会比较重。因为虽然没有加分压力,但毕竟需要过关,而且‘小高考’在高考招生中也将起到一定的依据作用。”有关人士透露说。

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 篇10

考试科目

从2021年起,全省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

二考试安排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

三高考成绩构成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

①语文和数学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②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2021年、2022年,听力成绩不计入外语成绩,外语成绩以考生外语笔试成绩的1.25倍计入;从2023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

③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以原始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科目以等级分分别计入总成绩,各科满分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四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

普通高校对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是学生选考的主要依据。

在辽宁省招生的普通高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五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的赋分规则

每科原始分为100分,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

将考生每门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选择性考试科目的人数。

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根据线性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等级分,一分一档,考生等级分排序和原始分排序不变。

改进招生录取方式

新课程、新高考、新视角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 新高考 新视角

高中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动因,2009年是浙江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首次高考,考试内容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笔者在两年多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以高中地理水圈为例,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谈谈如何领会新课改,走进新高考,寻思新视角,迎接新挑战。

一、领会新课改

1.课程内容编排体系上的变化

传统自然地理学,对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但已不能适应以“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新课程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结构,以现代地理学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旨意。就水圈知识而言,旧课程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以环境为主线);新课程注重人地关系、强调能力培养。“水圈”的知识体系结构如下说明,

2.教材理念上的变化

新课程充分体现如城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与人类活动有相关的问题,并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使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突出学习生活有用。如社会热点、焦点、生活实际,国情、省情等地理知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2005全国一卷)对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区域的地形特征、土地利用和水能开发等知识,更加关注社会实践生活,体现出开放性、渗透性,注重探索性与联系实际,体现探究式思维过程的题型。

二、走进新高考

1.稳定性与连续性

纵向比较近3年浙江文综地理中有关“水圈”方面的相关考点分析。2006年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文综题中城市在河流中的区位;2007年选择题中澳大利亚四个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第36题河流在工业及城市区位中的作用;2008年第36题刚果河流域相关地貌及水量丰富的原因,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近3年的题型、题量,分值没变,主干知识的考查没变,四项基本能力的立意没变,基本理念的渗透没变,专题化、图像化、综合化的命题方法不变。

2.创新性

就知识点方面,主要考查洋流、河流、灾害、环境(侧重自然向侧重人文转变)等知识;从能力点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从情感点方面,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横向比较近两年新课程卷地区“水圈”相关知识试题考查。(如下表)

如:2007年山东文综26题,给出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和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以及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状况。要求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状况,土地不合理利用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在水库选址上收集资料,体现人地关系的表现和探究性学习方面的考查。

三、寻思新视角

1.由“全国视角”向“地方视角”的转变——关注本土、关注省情

新课程地区“乡土地理”相关知识考查内容。2007年山东文综卷考查外商投资地分布及产生的影响。2008年广东地理卷考查珠江支流地区气候类型、河流补给、水资源功能、开发核心、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阶段、地理分布特点及成因。2008年江苏地理卷考查苏北平原入选“新天府”的条件、江苏省三大产业比值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浙江省与“水圈”相关乡土地理知识结构图如下

2.情感、价值观理念在高考中的体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观。

3.关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操作技能、研究性思维题和设问题。

四、迎接新挑战——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三个“还要”

还要“系统”、“主干”、“联系”;还要“四项基本能力”;还要加强学法指导。

新课程地区考查的主要能力

2.三个“敢于”

敢于在主干知识上花时间;敢于还学生自主整理的时间;敢于少练精练、多作研究。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

2.天利2008年高考复习大纲.2006年、2007年、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

盖斯定律:新高考的宠儿 篇12

2007.28.(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kJ。

2008.2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 (g)=CH4 (g)+HC=CH (g)+H2 (g)%△H1=156.6KJ·mol-1

CH3CH=CH2 (g) =CH4 (g) +HC=CH (g) %△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 (g)=CH3CH=CH2 (g)+H2 (g) 的△H=_____KJ·mol-1

以上三题中2007年试题考查的比较综合,先根据盖斯定律求算焓变,然后求算电子转移的个数和放出的热量。2008年和2009年试题考查的方式比较单一,直接根据盖斯定律求算焓变。相对于2008年试题,2009年试题难度稍有加大,涉及三个方程式。鉴于这种状况,对此知识点的复习一定会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来计算△H在生产和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1840年瑞士的化学家盖斯(Hess)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热化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定压或定容条件下的任意化学反应,在不做其它功时,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反应热的总值相等)。”这叫做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过程,各步反应的温度应相同;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一、使用盖斯定律时要注意的问题

1. 当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2. 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3. 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同样要把△H看作一个整体。

4. 在设计的反应过程中常会遇到同一物质固、液、气三态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5. 当设计的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总之,对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如图所示:△H=△H1+△H2。

二、用盖斯定律求算的最佳方法

用盖斯定律求算的最佳方法是用总方程式法,即利用连续进行的化学反应,找出中间物,对方程式乘以一定的系数并且相加减,以消去中间物,则焓变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采取图示的办法,画出方程式的关系草图,从而找出焓变的关系。

例如:(1) C (S)+O2 (g)=CO2 (g)△H1=-393.5kJ/mol

计算C (S)+0.5O2 (g)=CO (g)的△H3。

第一种方法:图示法。

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H1=△H2+△H3

第二种方法:总方程式法。

分析上述两个方程式,找出中间物为CO2,它出现在两个方程式的同一侧,且前面的系数相同,则两个方程式直接相减即可(1)-(2),则相应的为△H3=△H1-△H2=-393.5kJ/mol-(-283.0kJ/mol) =-110.5kJ/mol。

三、考查盖斯定律的试题常见类型

1. 利用盖斯定律直接求算

解析: (1) ×2- (2) ×4- (3) = (4) , 所以△H=△H1×2+△H2×4-△H3=-283.0kJ/mol×2-285.8kJ/mol×4+1370kJ/mol=-339.2kJ/mol。

此题利用盖斯定律直接求算焓变,考查的方式单一而直接。

2. 利用盖斯定律写热化学方程式

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已知:

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据题意, (2) ×2- (1) ,得出2N2H4 (g)-2NO2 (g)=3N2 (g)+4H2O (l),△H=-1135.2kJ/mol。此题在应用盖斯定律的基础上,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且密切联系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此类试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

3. 反用盖斯定律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破坏。

解析:根据 (3) 灰锡比白锡稳定,高于13.2℃以白锡存在,低于13.2℃以灰锡存在;依据盖斯定律, (2) - (1) 得 (3) ,则△H3=△H2-△H1,因此△H1<△H2。答案D。此题利用盖斯定律对焓变的大小进行比较,并以选择题的方式考察,这也是盖斯定律考查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4. 利用图像进行考查

红磷P (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K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 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 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 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____△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此题来自2008年全国Ⅱ理综.26。依据图像可知:(1) 2P (s)+3Cl2 (g)=2PCl3 (g)%△H=-612kJ/mol; (2) PCl5 (g)=PCl3 (g)-Cl2 (g)%△H=+93kJ/mol。根据盖斯定律,△H4=△H1,则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是-306kJ/mol-93kJ/mol=-399kJ/mol。此题以图像的形式给出必要的条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盖斯定律也得到了充分的诠释,不失是一道好题。

四、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设计导学学案,并给出思考题,如举例说明你对盖斯定律的理解;调查盖斯定律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盖斯定律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等等,留给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探讨思考题,或是课外召开讨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课上根据学生的汇报,对盖斯定律的内容依据导学学案进行汇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摘要:本文在分析近年山东理综试题的基础上, 提出对盖斯定律复习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以及常见题型的聚焦。

关键词:盖斯定律,新高考,复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雅舍小品》书评下一篇:“度综合管理岗位个人计划”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