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2024-10-22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精选8篇)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1

饶河县2012年城镇环境卫生

综合治理方案

为保持“先进卫生城”和“三优文明城”的荣誉称号,切实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优化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我县加快发展,现就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增强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为着力点,按照城镇“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要求,着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创新载体,完善制度,健全队伍,建立权责分明、协调统一、科学规范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为加快“城乡”建设、提升城镇整体形象,推进城市化进程,让全民共享“三优文明城”创建成果,为早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注重引导宣传教育

深入社区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向周边居民及商户进行深

入的宣传教育,促使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渗透到各个角落,深入人心,让居民群众普遍意识到整治城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进而改变生活、生产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自愿地配合、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行动上来。形成全民动手的强大声势,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出全民动手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整治内容及措施

1、整治环境卫生。总体要求:清扫横向到边,纵向到头;清运收堆干净不留底、不堆弃。卫生整治达到“道路净、便道净、收水口净、垃圾点净、花池绿地净、墙根树根净”六净要求。主要街道和与街道相连的街巷可视范围内必须干净卫生。保持公共设施干净卫生,出现破旧、污损、丢失的,必须及时修复、更换或者补设。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无盲区、无缝隙,保持卫生整洁、秩序良好,设施完善。

2、整治经营秩序。总体要求:取缔街道两侧的店外经营、店外摆放物品行为,清理道路上的摆摊设点、制作、加工、修理场所,取缔沿街叫买和露天烧烤行为,实行有店进店、无店进市。取缔街道修车与洗车场所,道路和便道上一律不得进行修车和洗车。

3、整治市容秩序。总体要求:彻底清除街道两侧门店橱窗、卷闸门、玻璃、门楣、樯面粘贴广告及文字;彻底清

除建(构)筑物、树木、临街及小区墙体、电杆、路灯杆、各类棚亭等部位涂写、悬挂、粘贴小广告;禁止便道设置广告,未经批准,禁止占用道路、广场进行宣传、促销、咨询、募捐等活动;单位或个户门窗掉漆、陈旧或有碍观瞻的,必须重新粉刷,残破、损坏的必须更换;禁止在道路及其它公共场所、行道树上吊挂、晾晒物品。

4、整治广告牌匾。按照按要求设置各类广告牌匾、电子屏幕等。对过时、破损、不健康的广告及时拆除;对未按照规定样式、材质、规格、位置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一律拆除;破损围拦广告由广告单位负责重新制作。

5、整治施工场所。总体要求:清理占用道路、便道堆放物料、安置施工机械、堆放建筑渣土等施工行为;建设施工场地实行围挡封闭作业;施工场地出入口必须做硬化处理,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不得拖泥带水,不得沿路遗撒物料、渣土;施工废水、泥浆不得流出场外,浸漫道路,堵塞管道。

6、整治照明设施。临街建筑物、树木及其他设施上安装的彩灯、霓红灯、轮廓灯、射灯、装饰灯等要检查维修,保持亮灯,并保证灯饰造型完整,色彩绚丽。

7、整治不文明行为。教育并制止乱倒垃圾、乱泼污水、攀爬折损树木,损坏市政设施、乱涂乱写乱画等行为;取缔街头打麻将、打扑克、摆摊卜卦算命等现象。

8、城中村所在地开展重点整治。以环境卫生、美化、亮化、绿化为主;通往县城的主要干道两侧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

四、整治安排

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分集中整治和长效保洁两项内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为:每年4—5月为春季综合整治会战月,9—10月为秋季综合整治会战月。平时为长效保洁。

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要抓出成效、抓出长效,坚决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五、强化督导,严格问责。

将整治工作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加强对开展此项工作中履职情况的督查和指导,随时跟踪整治进展,切实解决问题。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查找问题、督促整改、总结经验,推进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各社会提取分片包干,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并将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年终考核和对标责任之中。坚持每半年考核评比一次,年终进行综合评比奖励。

总之,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要见成效,就要抓住四个着力点,即消除盲点,清理卫生死角;突出重点,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水平;解决难点,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打造靓点,市政设施、户外广告、环境卫生质量有明显提高。切实做到“三净三化”,即私搭乱建拆干净,乱堆乱放清干净,脏乱

死角治干净;生活垃圾密闭化,市容秩序规范常态化,卫生保洁制度化。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2

(一) 空气污染严重。

我国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和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数量比重达到60.5%, 劣于三级的比重下降至3.4%, 城市空气质量相比2001年已有所好转。但据资料显示, 我国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除燃料油在2006年的12.0万吨减少到11.2万吨外, 其他的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都从1990年到2007年逐年增加, 这些燃物的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都给我国城市的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如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几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分别是87%、81%、82%、73%、72%, 而整个四川省和重庆市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完全能够促使这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更加好转。2008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1, 991.4万吨, 而西部十二省的总排放量为706.0万吨, 占全国的34.46%,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西藏地区在2008年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万吨, 从而可以推断出其他省份的排放量相对值较大。如, 内蒙古为125.9万吨、四川为96.9万吨、陕西为80.7万吨、重庆为62.7万吨。同时, 全国生活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29.9万吨, 西部就占43.13%, 为142.3万吨。西部城镇居民, 尤其是处于工业聚居地的居民的空气环境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四川省L县城中央有条鹅江河, 但是在河的上游地带建有许多厂矿, 最为严重的是一座棉纺厂, 该厂每天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 致使在该城的居民每天饱受恶劣空气的影响。2007年的四川省统计年鉴显示, L县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53天, 只占全年的69.3%, 其数字相当低下。该县近年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量分别是2004年9.5%、2005年20.3%、2006年19.2%、2007年85%。

(二) 水体污染严重。

目前, 全国各种规模和性质的小城镇已近48, 000个。随着众多小城镇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提上议事日程。据统计, 小城镇污水年排放量为270亿吨, 日排放量达到7, 400万吨, 到2010年, 小城镇污水年排放量将增加到420亿吨, 日排放量达到1.15亿吨。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居民相对比较分散, 所以设置的县镇数目较多, 他们在综合治理污水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等方面都比东中部落后, 同时又缺少相互的协调, 致使西部地区的大江、大河污染得不到彻底的清除。

西部地区城镇水体污染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用水造成的污染, 一方面是工业用水造成的工业水污染。2008年全国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78.2升, 其中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分别为197.3升和253.6升。两地区都处于长江上游地段, 人们的生活用水多必然产生更多的污水, 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影响本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还会给下游的人们带去不便。西部地区小城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 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 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2008年西部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为848.5万吨, 占全国的36.55%, 排放量的前十位中, 西部有三位。

L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30, 000吨。该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 于2004年7月开建, 2008年3月建成。此项基础设施是针对江河水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实施的, 过去每年夏天河里的污水都会造成水里的鱼类出现反常现象, 大量鱼类死亡, 居民更不敢食用河内的鱼。虽然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缓解了严重的城市水污染, 但是河岸两侧的休闲娱乐场所每天自由排放到河里的污水也未减少, 上游的工业厂, 如棉纺厂、新建的“川渝合作试验工业基地”工厂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这样, 即使再好的污水处理厂也难以承受这种循环的污染。

(三) 城镇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全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6亿多吨, 占世界总量的1/4以上, 且仍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累计堆存量超过70亿吨, 占地5万多公顷, 200多个大中城市已被垃圾包围。俗话说:“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城镇工业固体废物如果能经过处理利用, 不仅保护了生态, 还创造了价值, 实现“生产-产品-垃圾”到“生产-产品-垃圾-产品”的转变。西部各省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偏低, 有8个省份的利用率低于80%。

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9.91%, 西部有8个城市未达到平均水平, 而且综合利用率的前十位中, 西部只占两位。对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方面, 全国的平均水平为66.8%, 西部省份中有4个低于其平均水平, 而且最好的北京市与最差的甘肃省相差65.4%。总体来说, 西部主要城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偏低。

二、我国西部地区城镇环境污染现状危害及原因

(一) 环境立法不足。

《宪法》是我国制定各项法律法规的根本原则,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 造成对环境问题上的认识不足, 从而导致宪法规定出现一定的偏颇。如, 宪法对环境问题强调防治污染, 而忽视资源保护;宪法关于环境问题中强调国家对环境的保护, 而忽视普通公民的参与等等。

地方环境保护法是在中央环境保护法即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 针对地方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在于保护地方环境不受侵害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侵权纠纷中存在着群体受害者, 由于受害对象大多是许多单个的人或单位, 单个受害者往往认为自己只是众多受害者的极小部分, 势单力薄, 又考虑成本与收益的问题, 往往不愿参加诉讼。而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环保问题上只是呼吁相关部门对污染环境的责任人负起责任, 实际效果确实可想而知的。西部地区各省都有环境保护条例, 这些法律都有效地保护了西部地区的环境,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为什么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在加剧呢?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环境立法的不足,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环境立法逐渐增多和完善, 但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相互之间的协调力度不够。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影响主要围绕环境与资源保护和发展为主旋律的西部开发。

(二) 环境执法不力不严。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我们依法办事的原则, 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已经比较完善, 但是执法体系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环境执法成为保护环境的关键。由于环境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环境执法既包括司法机关执法, 又包括环境行政机关执法。我国环境执法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保护的艰巨性。从目前我国法律实践看, 有80%以上的环境法律是由环境行政机关执行的, 80%以上的环境纠纷也是由环境行政机关处理的, 所以, 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法实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环境行政执法不力的客观原因在于, 地方政府与所辖企业在经济利益方面捆在了一起, 地方政府将不得不倾全力维护企业的发展, 而对企业的环境损害行为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甚至出现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主观原因在于, 政府官员政治创租和抽租, 政治创租就是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企业的利润, 人为地创造租, 诱使企业向他们“进贡”, 以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抽租则是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 迫使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

任何一项环境执法工作都有可能会因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被叫停, 地方各级环境执法部门对污染行为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的做法加剧了我国城镇的环境污染。西部地区参与环境执行队伍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低, 对环境保护执法这一关键环节的作用认识不深刻, 所以执法中带有主观性, 随意执法, 随意忘法。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竹立家认为:“虽然中国有很多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但是执行是个大问题。环保部门利用他们的职责和权力来谋取福利, 中国环保方面的贪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挪用或滥用治污资金;另一种是利用权力接受贿赂。”

(三) 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范围狭窄。

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加强, 2009年广州市一些居民在市政府前抗议在他们的居住地附近修建一座垃圾焚烧炉的计划。该地政府2006年提出选址修建一座焚烧炉, 但是居民2009年才知道这项计划。基斯先生曾提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具体参与是环境权的真正体现, 它不仅使个人行使他所享有的权利, 还使他在这方面承担了应承担的义务。而且, 公众因此不再是消极的权利享有者, 而要分担管理整个集体利益的责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行动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自身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也是给相关政府部门提醒, 对现在的环境污染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 从而引发政府信任危机。

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根据本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 详细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程序, 使美国形成了以“一法一条例”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环境治理的重大挑战之一是, 一个项目从始至终资金的使用都不透明, 另外还包括缺乏环境影响评估, 项目监管等大众参与监督问题。

三、我国西部地区城镇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一)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众多有关城镇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及地方法律, 但就整体而言, 城镇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 也缺乏协调性, 这样会造成执法中法律法规的“打架现象”, 而且有些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制定出来的, 随着情况的变化, 原有的一些法律条文已不适应变化后的情况, 对这些不适应新情况的法律法规应及时修订。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都在西部, 西部地区天然的自然生态占全国的大部分, 保护这些资源免受污染是全国人民特别是西部人民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机构执法程序法》等都有利于保护西部环境, 望这些制度早些提上日程。

(二) 环境执法必须坚持法制方针。

城镇环境污染的防治离不开环境执法, 环境执法是实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环境执法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 各个执法机关必须严格遵照我国法律的要求,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执法过程中不可将目光落到某一点或某一个阶段上, 而应该实行全程监管, 改革传统的工业化那种“三高、两低”的发展模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放弃过分的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 这种超出国情的“冒进式”城市化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城市相较于农村具有更高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和人均废弃物集中产生量;抛弃以GDP增长为唯一政绩的政绩观,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条例规定的办法, 如《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并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考核。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应作为考核单位领导实绩和企业升级、评选先进、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

(三) 完善环境保护监管体制。

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独立性”, 避免外界干扰监督执法, 党的十七大就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总思路。首先, 要提高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的素质, 逐步形成“无缝隙管理”的整合模式;其次, 优化环境监督标准, 以全国甚至世界的环境监督高标准来衡量各城镇的环保效果;最后, 完善环境监督信息检测发布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统一协调和权威的环境监督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以便让公众能及时地了解环保部门的监管情况。

(四) 建立公众参与城镇环境管理的畅通渠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高速的经济增长和西部大开发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科教文卫的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能力正在逐渐加强, 而我国城市的环境治理职能几乎由政府承担, 导致了政府负担过重、行为短视和公众参与不足。特别是治理污染的资

提要旧城改造 (又称城市更新、市区重建) 是当代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国家, 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 已成为人们心中的花园城市, 其旧城改造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主要分析新加坡旧城改造过程中有关概念规划、旧城改造管理、融资、城市保护等方面的经验, 并得出对我国旧城改造的启示。

关键词:旧城改造;新加坡;概念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独立前的新加坡 (20世纪五十年代) 大量的失业、社会动乱等问题的存在, 其城市问题已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 面临着艰难的转型, 如何做好城市更新工作迫在眉睫。为此, 新加坡政府从概念规划开始做了一系列使土地使用最优、保持经济和城市发展之间平衡的工作, 到目前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城市国家, 20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开始迅速增长, 1971年人均GDP为1, 972美元, 到2003年上升为39, 270美元 (1995年不变价格) 。尽管新加坡的建筑物占到国土面积的50%, 加上占国土面积11%的道路, 但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 (使用面积) , 且空气洁净, 环境良好, 是人们心目中的“宜居”和“花园”城市。

新加坡旧城改造的成功, 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结合旧城改造项目的难点, 从新加坡旧城改造管理、概念规划及其执行、融资等方面来介绍其经验。

金和环境执法监督等方面压力较大。2000年以来, 全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均由政府承担, 企业自筹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占环保投资总额比重不足18%。应发挥公众的力量, 集结社会自足筹资, 争取NGO的大力支持, 其中团体诉讼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利用团体诉讼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较强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优势, 来改变单个受害者的弱者地位和帮助受害当事人。印度《环保法》第19条规定了公民诉讼, 其含义是任何受到私人、公司侵害的人, 可以依法寻求适当的法院予以补偿。这意味着任何人均可以对违反环境法的行为起诉, 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保护下的污染企业。

四、结语

新加坡旧城改造经验及启示

□文/贝贝1李刚2

二、新加坡旧城改造经验分析

(一) 城市更新管理部门。

新加坡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其城市更新管理部门经历多次的演变, 从SIT (改良信托局) 到URA (城市更新局) 。其城市的发展与规划由国家发展部主管, 具体职能部门是URA, URA通过定期出售土地给开发商, 来落实每十年修订一次的发展指导蓝图计划。

1、1960年之前, SIT (改良信托局) 根据

1952年通过的新加坡发展条例进行初级岛屿规划及诊断调查, 制定总体规划和开发方针。

2、1960年HDB建屋发展局综合二次开发

(重建更现代化的、设施齐全的住宅) 和规划局制定中长期的规划, 承担SIT的规划职能。

3、1964年URA (城市更新局, 属于HDB) ,

1966年随着前殖民地政府土地征购法案的修订, 升级成为征购私有土地的城市更新处, 承担了中心区外围区域的国有土地上两个先导项目 (南1号和北1号项目) , 来安置因中心区核心区域拆除受到影响的家庭;1974年URA从HDB脱离。

我国西部城镇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型的问题, 它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公民、NGO等主体共同的努力下才能达到效果, 从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监督再到公众的参与监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影响到环境保护的全局, 因此西部城镇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4、1989年9月, 新的URA (原有URA与

MND的规划部门、研究统计中心合并) 以更有效的方式对全岛进行综合和整体规划, 是国有土地用途的策划部门, 其任务是确保新加坡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并树立其世界城市的形象, 确保各项发展计划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使之符合URA的策略和规划指导原则。

可知, 为能更好地实施旧城改造, 有效管理改造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 新加坡不断完善其部门职能,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旧城改造。

(二) 概念规划。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新加坡原先的城市规划已不能满足其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 需要变革指导了其城市发展30年的规划系统。为使城市发展顺利进行, URA实施两级计划。第一级:修订概念规划, 从策略上提出城市长期发展的愿景;第二级:55个DGPs, 在1991年修订概念规划实施的基础上, 对每一块土地进行更详尽的规划。

1、修订概念规划。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从1987年就开始修订全岛的概念规划。新URA成立后, 修订了1971年的概念规划, 达到以下

参考文献

[1]于峰, 林建光.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措施探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27.9.

[2]李翔等.垃圾包围城市的“怪圈”[J].中国城市经济, 2007.3.

[3]任凤珍, 徐强盛.西部开发中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 2002.20.4.

[4]董险峰, 李宇兵, 高学敏.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创新的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16.4.

[5]秦芳.环境执法不力的原因及对策[J].法律园地, 2009.9.

[6][法]亚历山大.基斯.张若思译.国际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 2000.21.

[7]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中国城市经济, 2007.10.

[8]金贤锋, 董锁成.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J].城市问题, 2009.9.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农村环保

中图分类号: D92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56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处于分散居住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表现得不明显。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人口数量直线上升,加之一些高能源、污染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1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后两者是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污染源。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生态被破坏、河流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氮氧化合物进入大气等污染,而农用地膜也已经对耕地土质造成了严重威胁。农作物秸秆焚烧等造成的大气污染,都使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农村生活垃圾则种类众多,如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引起的磷含量超高,塑料袋随意丢弃导致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地下水,这些现象都使小城镇环境越来越差。

而畜禽粪便和企业“三废”污染,一般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不仅使水体富营养化,大气含有有害物质,更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更阻碍了现代农业的进程。

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环保意识差,垃圾随意丢弃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环保宣传工作不到位。以往的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农村开展,且手段单一,宣传效果差,难以激发农民的环保意识;三是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领导干部把多数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农村环保工作,也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四是农村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环境监管部门职能不清晰,监管工作存在空白。此外,农村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成本过高,垃圾分类、转运等流程不顺畅,也是农村污染严重的原因。

2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的对策措施

2.1 加大舆论引导力度

要做好工作,首先要宣传到位,只有把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广泛宣传出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才能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才能提高干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现场活动,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制定发展战略,逐步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发展的增长方式。加强宣传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逐步树立起环保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切实保护环境。

2.2 发挥环境监管部门职能

农村环境监管部门机构建设不够健全,监管人员队伍不够稳定,都制约了环境监管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健全农村环境监管部门建设,实现环境监管从省、市、县到乡镇、村的全面覆盖,拉长农村环境监管链条,使农村环境保护有人管、管得好。同时,应科学设置农村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职责,使环境监管不留死角,尤其是针对乡镇企业、养殖大户、秸秆焚烧等重点环节,做到一处不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扭转农村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的现状。

2.3 强化监督检查

当前,很多乡镇企业缺乏规划意识,在选址时离饮用水源、重要生态功能区、基本农田、农民居住区很近,也没有按照规定引进废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治理现有污染的基础上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2.4 加强源头管理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应尽快推广“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处理模式,有效推进污染治理。从各地实践来看,这一处理模式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优势,且通过农民的亲身参与,较易形成有序处理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从源头杜绝污染。

2.5 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调整

政府应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养殖方式推广,大力推广有机肥应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以畜禽养殖为例,集中建设集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养殖场,不仅能够降低污水和粪便的危害,还能通过沼液沼渣制作有机肥料,切实改善环境。

此外,农村环境监管部门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保责任制,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合谐发展的观念,切实保护城镇生态环境。

饶河县就业局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 篇4

一、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进一步拓宽城镇化建设带来求职者的就业渠道,提高求职者的就业率。

加大免费职业介绍力度。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机制,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努力提高职介成功率。千方百计搜集各类用工信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供求职者选择就业;经常性联络参加了就业部门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后推荐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员,介绍同社区、同乡、同村人员来企业或自留就业;经常性开展求职者与企业用工对接活动,加强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广泛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建立完善企业用工需求、求职者就业需求信息互动机制,搞好供求对接,做到哪里有用工需求,就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巩固和扩大劳务输出,进一步培育劳务品牌,按照“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劳务派遣模式,广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加大输出、输入地对接合作力度,广泛联系上级人社部门建立的劳务基地,争取各基地企业更多用工订单。

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送岗下乡”、“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援助活动,通过各项援助活动为求职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帮助更多求职者实现就业。

二、强化技能和创业培训,促进城镇化带来的求职者尽快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

积极主动与工业园区对接,形成用工合作伙伴,加大向工业园区定向技能培训力度。按照“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针对县工业园区企业招用的新员工,开展短期的培训,使新招用的员工达到初级技能,并顺利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实行培训券制度,直接将培训券发放到有培训要求的县工业园区企业新招员工手中,由他们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培训工种,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后更快实现就业。

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使他们在就业前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且培训前有明确的安置去向,采取订单式、定向式、校企合作式,办特色班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模式,使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顺利地快速转移就业。

强化创业培训力度,一是实施有效的创业指导免费培训。为了切实解决好民众想创业、会创业的问题,我县着力对原有的两个创业培训基地——县就业培训中心和职教中心进行了整顿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增强师资力量,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边教边实践,聘请创业专家咨询团成员走进课堂,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的各类问题,积极为学员提供个性化辅导;由创业有成者讲解创业的亲身历程,感受和体验。不仅提高了培训实效,而且增强了学员创办和改善企业的意识、信心和激情。

三、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吸纳更多因城镇化带来人的各类失业人员尤其是农民求职者实现就业。

进一步落实好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政策受惠面,把创业农民纳入小额贷款放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做到应贷尽贷、按需放贷,尽量使更多创业人员在政策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政策扶助;不断降低办贷门槛,创业农民享受与下岗失业人员一样的贷款政策;进一步减化创业人员小额贷款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放宽贷款项目,将种植、养殖业创业项目纳入放贷项目;提高放贷额度,符合条件创业者每人可申请5万元的贷款,对妇女创业也可提高到5万元贷款扶持;合伙经营创业项目,根据合伙人数、经营项目和还款能力,符合条件者也可享受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扶助;已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初次扶持,实现成功创业,规模得到扩大,带动就业人数

3人以上的,信誉良好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第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城镇化建设,积极开拓对俄劳务市场,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计划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公共服务大厅,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和劳务输出质量,扩大输出规模。为缓解我县城乡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积极作用。另外我局将赴俄考察、调研,在俄建立一个住哈巴劳务输出办事处。

(二)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继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增加贷款额度,鼓励有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参加创业培训,将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益。

(三)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见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援助等政策,组织开展专项活动,搞好就业服务,全力以赴地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实现就业。

饶河县就业局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5

一村一民大学生《小城镇建设》课程

论文

论文题目:红河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

学生姓名: 白起建 学 号: 1***6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

年 级: 11秋

学 校: 云南电大红河进校

红河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摘要

城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生产力发展的载体。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本文从红河县城市化现状的实际出发,对红河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利于红河县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产业 规划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书增长。”江泽民总书记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也指出:“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是个大战略”。

小城镇建设是推进云南省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强大动力,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小城镇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而位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县也把推进城镇化、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一、红河县的基本情况

红河县地处云南省红河西南部,红河中游南岸。东接元阳县,南连绿春县,西与元江县、墨江县接壤,北与石屏县隔红河相望,地处三地县六县接合部。全县土地面积2019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迤萨镇,距县府个旧146公里,距昆明318公里。

红河县汉代属益县郡胜休县,明代属临安府的思陀甸、左能寨、落恐甸、溪处甸、亏容甸土司区。民国时期推选区乡制设石屏县第六区,区、乡制与土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司制长期并存。1950年设红河县,1957年隶属红河县。

二、红河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红河县在小城镇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镇建设从80年代初提出的“大问题”到80年代中期的“大政策”,以至到现在成为“大战略”,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就目前看,按照笔者的理解,认为仍然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建设步伐。

⒈ 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指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城乡结构失衡、城市化水平低是制约红河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红河县的城市化水平仅为28.8%,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除个旧市区接近中等城市规模外,其余都是小城市、小城镇,而且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城市发展不平衡,差别大。从城市化水平来看,全县只有个旧、开远接近60%。许多县城所在城镇规模都偏小,边疆的一些县城规模甚至还达不到内地一个镇的水平。

⒉ 市政建设规划滞后。

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够严谨、城市形象设计深度不够、缺乏全面性的总体及详细规划、规划控制松缓、管理滞后,某些项目,尤其是较大的改造工程基本上是政府指令性的实事工程,任务大、时间紧,又没有超前的计划,而规划部门又没有对该工程整个地区的综合规划方案,使得设计部门在设计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综合的规划为依据。造成设计、规划、建设同步进行,从而使得规划方案没有经过合理的、周密的认证,刚建成的工程项目,由于缺乏总体性考虑和前瞻性研究,又得重新改造、完善配套设施,给具体实施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⑴ 不可避免地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预算的“三边工程”。

⑵ 项目建设单位为了开展项目建设,在计划与投资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下,不得不相互挪用工程款,建设资金不能专款专用,也给一些违纪行为制造了借口。

⑶ 由于计划滞后,为了追赶时间加大工程成本是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一个主要因素,导致建设投资规模失控。目前很多工程总是在不断的追加投资,才能最终完工交付使用。工程进程杂乱无序,又造成了重复建设的浪费。

红河县的许多城镇是在近20--30年内发展起来的,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规划,管理和建设的严重不协调。在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规划严重滞后,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导城市长远发展的作用,使城市建设重复投资,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整体水平较低。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活动的载体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红河县内的许多村落用地功能混乱、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相互交织,新旧住宅参差不齐,建筑物密布、建筑景观杂乱无章,呈现混沌无序、混乱不堪的景象。城市供、排水管网、(强)弱电管网建设不配套,电力、电讯线路走向杂乱,管道煤气无法铺设,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比较低,环卫设施缺乏,卫生死角多,排水排污不畅,内涝时有发生。托幼、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规模偏小,组团绿地、停车场、公共活动场地和设施配置不足。普遍存在的违章建筑问题致使建筑密度高达60%—80%,采光通风等居住自然条件恶劣,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得不到保障。

城市道路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使城镇功能不配套,“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现象十分突出,功能分区不明显,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⒋ 城市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一批批景点的建成,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和一条条道路的新建和改造,我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靓丽。但是,在这些美丽景观的背后,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城市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红河县较高水平的卫生城市太少,绿化、美化不足,“脏、乱、差”现象突出,目前尚无生态化建设的城市。环卫设施不配套,致使新房内富丽堂皇,新房外脏乱差,小城镇尤为突出。街道狭窄、布局粗糙,没有很好的挖掘城市的历史内涵,更谈不上现代时尚的树立塑造。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起市政管理水平更差,狭窄的街道上,车多而堵、人多而乱。人们常说“边疆处处赛江南”,说的是边疆鸟语花香和绿色满目,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环保和卫生应该是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首选目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

⒌ 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经济活力,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差。

红河县城市只是作为一般的人口聚集地,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

⑴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不强、二是产业不大、三是产业不发达。无论是产业的组织结构还是产业的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全县GPD构成中,三产业比重偏低,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还不协调。从社会劳动者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来看,社会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劳动者人数比重较低。从全县经济总量的发展看,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全县经济增长主要靠投入和资源浪费、环境恶化而取得。从1978年到2003年间,全县每增加1元的GDP,就需投入2.3元的固定资产投入,以原材料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中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仍十分突出。

⑵ 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比较多。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余地日益减少;二是农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以及落后的生产力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三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四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在全县固定投资额中,农业的投资比重由1990年的12.8%下降到1995年的5.1%和2003年的3.6%。

⑶ 工业的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一是组织结构不合理;二是支柱产业比较单一,到目前,真正成为全县经济主导产业的有烟草、有色、以制糖酒业为主的食品工业、化工、能源、建材六个产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1.4%;三是企业亏损面大,非烟工业生产经营状况仍然不好;四是工业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水平低;五是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要求。

⑷ 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内部结构不合理。一是整个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以及内部结构不合理;二是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卫生、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四是市场化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⒍ 社会保障实际运作上存在不少问题。

⑴ 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从城市现有的保障范围看,大量的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农民工仍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宽。而在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地区还是空白。

⑵ 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目前,红河县的保障基金正处于由“国家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转变时期,由于思想观念、企业效益等多种原因,逃缴拖欠保费的现象严重。再加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对中央财政依赖性较大,一些补充社保基金的渠道尚未落实等原因,造成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

⑶ 多头管理、体制分散。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统一的设计和协调,缺乏整体性、规范性。社会保障的领导、管理、经办、服务、监督分散,形成了多头分散管理的格局。管理体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红河县小城镇建设方略初探

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红河县的小城镇建设既具有全国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笔者认为可以在借鉴其他省市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红河县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寻求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以推动红河县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⒈ 高度重视城镇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⑴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在城镇数量的布局、城镇规模的把握、城镇功能的定位上,需要很好规划,防止遍地开花、盲目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等公共资源。

发展的重点首先应放在以个开蒙城市群为主的中心城市建设上,尽快使其达到经济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经济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其次,要以现有的县城和部份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社会经济功能,增强吸纳人口和扩大就业的能力,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批各具风格和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群。

⑵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全县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争取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8.7%,建成继昆明之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⒉ 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主要手段。

⑴ 城市的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城市特色就能较好地体现。所以无论是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房地产开发建设,都必须按照城市规划部门综合性的统一规划进行实施,从而起到规划部门的牵头作用。

首先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城市格局,完成分区规划、专业规划、重要地区和主要路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其次是要狠抓城市形象设计,打造太原城市品牌。通过公开招标、邀请高层次专家论证定位,完成市区主要街道、主要地段的景观设计。

⑵ 要认真编制或修订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规划的编制要有丰富人文内涵,能充分体现红河县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注重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名胜古迹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街区,使之能够延续历史文脉。

⑶ 做好不同级别城镇规划之间的衔接,以及城镇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的衔接。提高城镇规划制定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增强前瞻性和科学性。建立规范的城镇规划制定、批准与修订机制,强化法律地位,保证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⒊ 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⑴ 合理调整政府投资领域,以人为本,逐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城镇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生活,强化城镇的文化中心功能。

⑵ 积极开展面向城镇迁入人口的各类社会服务,为迁入人口提供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并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各级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小城镇的道路、市场设施建设、供排水、垃圾处理、绿化、环境整治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争取达到以下目标:全县县以上的城市共计供水能力达到41万吨/日以上、人均日综合用水量350升、供水普及率99%、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40%;城市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城市使用燃气、炊用电用户人数达到7万户,用气普及率达70%以上;道路总长度达608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9平方米;合理规划城市动、静态交通设施,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⑶ 改革和完善城镇财税体制,逐步建立以物业税为主体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体系。完善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适当扩大中心城市及重点城镇土地出让金留成比例。实行特许权经营,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吸引国内民间资金、境外资金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⑷ 进一步完善城镇供水、供气、供热、环卫、公交等的价格形成机制,取消政策性亏损补贴,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建立必要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扶持资源枯竭工矿城市进行功能调整。

⒋ 彻低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加强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⑴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运行环境。

⑵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市民素质高低的标志。

因此,只有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城市管理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不断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程度,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具魅力和竞争力。

⒌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⑴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鼓励新型、清洁、符合生态平衡的产业发展,防止和减轻公害,避免出现不顾客观环境,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现象。红河县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热区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象红烟、红酒、红果一样每个特色产业或特色产品,能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并发挥其带动作用和效应,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⑵ 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产业的技术层次。随着全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改变目前依靠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路子。通过多年的发展,红河县已建立起了资源性比重较高的经济比较优势产业。比如:烟草、葡萄酒业、有色矿产的采选冶炼、制糖、化工、能源、生物资源的开发创新、旅游、边贸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今后,全县应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落后的产业进行改造的步伐,以增加企业技术含量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领域的转化,通过技术进步缓解资源、环境的制约,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⑶ 坚持三次产业并重、协调发展。第一产业,重点是围绕提高产业化程度,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重点是推进工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强基础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旅游业。

⒍ 建立小城镇保障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⑴ 逐步建立社保体系,解除进镇农民后顾之忧。鼓励农民进镇创业,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必须解决进镇农民在基本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首先要为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为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保障长远生计,采取土地换社保的办法,由征地单位一次性缴纳社保资金,设置专户,封闭运行,用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各级政府也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其次要对到小城镇创业人员应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强化社会保险资金的征缴力度,扩大征缴的覆盖面,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进镇创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

⑵ 逐步建立医保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病有所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小城镇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保体系,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⑶ 统筹城乡教育经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城镇建设应优先考虑学校的合理布局,采取扩大规模、集中办学的方式,使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小城镇集中,既可优化教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又可聚集人气、引导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扩大小城镇的消费,促进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在收费方面要对农民工子女和市民子女一视同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是城市建设的补充,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在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城镇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笔者认为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面对目前红河县的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镇用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等方面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会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速红河县小城镇建设进程,以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笔者相信: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红河县的前程似锦,红河人民的小康之家一定能建成。

参考文献:

1. 方克立、陈东琪,城市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06-428。2. 陈晓杰、徐辉,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137-157、242-252。

3. 王梦奎、冯并、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83-90、276-287。

4. 叶连松、鲁译,中国特色城镇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77-221。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加大镇区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着力塑造文明、和谐、优美的镇区形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XX镇党委、政府决定深入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集中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全镇农村环境、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城区秩序,做到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收起来,把市场管起来,努力建设“洁、畅、绿、美、优、安”的城镇形象。

二、工作目标

镇村设立正常工作机构,开展常规化管理;开展集中整治,消除脏乱差现象,做到有人管理,有钱办事,加快基础设施建,提高绿化、硬化和绿化水平,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实现镇貌村容整洁卫生。

三、工作内容

1、继续维持好城区环境卫生。

2、城区绿化、道路硬化的养护。

3、劳务市场整顿。

4、卫生费收取。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监督

6、对路灯杆上的灯箱进行管理

7、城区秩序整顿。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行政执法大队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权负责,执法大队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把每项工作细化、量化,把任务分解到人,做到面上有人管、点上有人抓,切实将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2、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执法人员要亲自现场办公、亲自调度,解决存在问题。执法大队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既要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镇党委政府将对整个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7

1 实施情况

2013年7月饶河县开始实施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园区项目。园区共占地200亩, 可承载养殖户84户, 满载可养殖毛皮动物6万只。为了推广毛皮动物高产仔保成活综合配套技术, 2014年将该园区作为示范基地, 同时在乡镇选择饲养量在200只以上的养殖户5个作为示范点。两年来共举办毛皮动物养殖培训班10期, 共计2 000人 (次) , 与饶河县老科协共同组织科技大集4次, 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同时邀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黑龙江林业大学和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来饶河县讲座, 并实地指导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 主要措施

畜牧总站成立技术推广小组, 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安排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农技员给予技术指导。

2.1 技术措施

根据历年的养殖经验, 总结养殖户千百次失败的教训, 经过观察和对比, 在管理上总结出“驯、洁、观、听、检、抓、隔、治、量”等十项高产仔保成活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到毛皮动物养殖实践。

2.1.1 驯

对毛皮动物驯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驯化使毛皮动物适应环境 (气候和自然条件) , 包括对声音、光、饲养人员等的驯化, 驯化其适应各种声音、光线等环境, 饲养人员不要常换, 穿固定工作服。比如, 在母兽产仔前半个月夜间有意识地用电筒或灯泡照射产箱内的母兽, 以消除恐惧心理, 减少应激反应, 保证产仔和哺乳时接受检查。

2.1.2 洁

(1) 饲料。绝对禁止从疫区采购饲料;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肉类饲料加工前要去除杂质, 然后清水清洗, 煮熟后饲喂。 (2) 饮水。饮水要清洁、无污染。饮水器具要经常涮洗、消毒。 (3) 笼舍。清理笼舍内污物, 产前笼舍火焰消毒, 地面3%火碱消毒;垫草在阳光下曝晒;粪便堆积发酵。 (4) 饲料加工用具和食具每次用完后都要彻底冲洗刷净、并定期消毒。

2.1.3 观

如发现母兽胎衣没有吃掉, 要人工扒掉, 并把仔兽身上的粘液用脱脂棉擦干;如脐带没断或缠身, 要用消毒好的剪刀剪断, 并做好消毒止血工作;母兽有奶而未拔掉乳房周围毛绒的, 要人工协助拔毛, 拔毛时方向由后向前拔比较容易;死胎及时捡出;如母兽产仔多于8只的, 仔兽采用代养方式, 用代养母兽窝中的草或粪尿擦拭被代养的仔兽, 这样代养容易成功;实在没有代养办法, 也可采用人工哺乳, 哺乳的器具用10m L注射器套气门芯胶管, 喂给经巴氏消毒后保持在40~42℃的牛乳或山羊乳, 4~6次/日;因未吃上奶而分散在产箱各处冻僵的仔兽, 立即放在热炕头上或进行温水浴 (水温由37℃逐渐升到42℃, 并将头部露出水面) 。人工给予少量乳汁或葡萄糖后, 找保姆兽及时代养。

2.1.4 听

产仔前, 听到母兽不断用爪子挠笼底的声音, 说明母兽要产仔。产后听仔兽的叫声, 叫声短促有力, 说明仔兽健康, 而拉长声音嘶叫, 说明仔兽或者母兽有异常, 马上开箱检查。

2.1.5 检

产中、产后和哺乳期都要经常开箱检查。检查母兽是否有炎症, 检查出生仔兽是否吃乳, 是聚堆, 还是分散在小室内, 肚子是否能吃鼓起来, 胖瘦, 患感冒等状况。

2.1.6 温

母兽进入妊娠期对产箱加强保温, 用棉花或纸糊堵漏缝, 把垫草踩实, 四角压实, 铺电热毯 (仔兽0~15天) , 保证仔兽不被冻死, 不患感冒。

2.1.7 抓

发生下述情况时, 及时将母兽或仔兽抓出来, 马上处置。 (1) 母兽发生难产时, 立即抓出检查宫颈口开张情况, 胎位情况等, 并及时处置, 如属宫缩无力, 可注射催产素1~2支, 人工助产或剖腹产; (2) 产仔后, 仔兽拉长声嘶叫时, 说明仔兽有毛病, 或母兽有病无乳; (3) 产仔后母兽经常出入小室时, 抓母兽检查是否产完仔, 是否患有乳腺炎或其他问题, 抓仔兽检查吮乳是否正常; (4) 产仔后, 打开产箱发现仔兽散花, 不抱团时, 说明仔兽有病; (5) 产后母兽经常叼仔到处跑时, 可用适口的菜叶之类的食物使母兽安静下来, 观察一段时间, 如情绪稳定不下来, 抓出来检查。

2.1.8 隔

对有恶癖的母兽, 特别是叼仔严重的要将母兽和仔兽隔离, 隔离后, 抓母兽 (将母兽嘴保定) 用人工辅助哺乳, 或用其它母兽、猫、狗代养仔兽。

2.1.9 治

产后母兽最易发生乳腺炎和子宫内膜炎, 仔兽最易发生感冒。产仔后给母兽注射青霉素、催产素等防止各种炎症的发生[2,3]。如患子宫内膜炎打针同时用千分之一高锰酸钾水冲洗子宫。患有乳腺炎打针同时, 用热敷进行辅助治疗。

2.1.1 0 量

母兽妊娠期和产仔哺乳期, 保证饲料质量和数量, 合理营养, 供应足够的清洁饮水, 不能饮冰水, 冷冻过期 (8个月) 的鱼肉也不能饲喂, 不能供给任何发霉和变质的食物。

2.2 组织措施

2.2.1 成立农技推广小组

从现有的农技推广员中, 选拔出实践经验丰富, 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农技员6名, 作为示范基地和示范点蹲点农技员, 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处理。处理不了的再请专家解决。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做到有标识、责任人、蹲点农技员定期到示范基地和示范点进行技术指导。

2.2.2 广泛宣传推广

通过电视、广播及微信平台, 向养殖户广泛宣传;利用科技赶大集活动进村入户宣传, 发放技术资料。通过加强示范, 召集养殖大户、乡村技术干部现场观摩, 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对配套技术加以推广。在毛皮动物打皮季节, 召开现场观摩大会, 以眼见为实的方式让养殖户感受到毛皮动物综合配套技术带来的真正效果。

2.2.3 技术培训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每年请高校、科研院所该领域专家, 对本地养殖户进行培训;同时组织本地的养殖户走出去到周边养殖大的市县参观学习, 汲取更多实践应用经验。

3 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效

十项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 打破了饲养毛皮动物产仔期不能动、不敢动、听天由命的不科学说法, 为毛皮动物产仔全部成活提供了管理方面的技术保证。

项目实施后, 毛皮动物的配种率提高到95%以上, 提高了5个百分点;产仔率提高到97%以上, 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成活率98%以上, 提高3个百分点。以年饲养50只母兽来计算, 每年可多得新生仔兽22只。

4 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该技术是在总结原有饲养模式及经验基础上经改革创新, 凝练出来的一套毛皮动物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效果表明该技术已趋于成熟,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为饶河县毛皮动物养殖业由传统方式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增, 刘绍满, 金常明.饶河县2015年乌苏里貉偶发繁殖力下降的调研[J/CD].基层农技推广, 2016, 4 (4) :100-101.

[2]任东波, 王艳国.养貉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173-174.

饶河县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 篇8

【摘 要】强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城镇整治“蓝图”

坚持“先规后治”,高起点规划,精心绘制城镇整治规划“一张图”。一是增强规划科学性。坚持以县域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全域景区化、旅游主业化”定位和“一镇一特色”要求,突出目标定位、整治内容、整治项目三大核心内容,分类制定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生态搬迁等12张整治规划图,切实加强空间、平面、风貌等全方位融合引领,形成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格局。二是增强技术支撑力。建立综合类、景观类、建设类3个规划专家库,为乡镇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同时,委托设计时建立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机制,邀请省市专家团“一对一”跟踪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各环节,彰显自然、人文、资源等特色,形成差别化规划方案。如司前、筱村、柳峰等乡镇邀请台湾华梵大学建筑系主任萧百兴教授参与传统民居设计、城镇传统空间整理、挖掘传统生活与美学魅力、公共空间整体性整治等项目设计。三是增强审查严肃性。严格按照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评审技术要点,强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集中审查,确保规划成果全面符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导则》要求,体现地域特色,避免千镇一面。仕阳镇成为全市首个通过会审并作为全市唯一在德清现场会上展出的规划,司前、仕阳、竹里三个乡镇专项规划被市里推荐参加全省规划样板评审,仕阳镇还获得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优秀方案。

二、突出镇域特色,高品质打造城镇整治“样板”

注重彰显个性、产城融合、文化传承,坚持把彰显镇域特色贯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努力将整治成果转化为发展基础、内生动力。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立足交通区位、人文底蕴、资源禀赋,合理划分城镇发展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统筹谋划小城镇发展方向,形成“一镇一品、特色鲜明”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如龟湖镇积极整合泰顺石资源,推进泰顺石文化创意园、特色街建设,促进泰顺石产业发展;竹里乡立足畲乡资源,创成全市首个整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达5家,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强乡富民的山区发展之路。二是加快打造特色小镇。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方案,坚持把“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和山区城镇化的最佳结合平台来抓,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强化项目包装和产业扶持,全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个性定位清晰、人居环境和谐、示范效应明显的美丽小镇、旅游风情小镇,氡泉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廊桥小镇、时尚体育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如,泗溪镇依托“世界最美廊桥”资源优势,深挖廊桥文化,全力打造“廊桥小镇”,入选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百丈镇立足飞云湖水资源优势,完成《时尚体育小镇概念性规划》编制,全力打造飞云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列入省“十三五”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三是注重提升城镇内涵。深入挖掘廊桥文化、历史名人、传统习俗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精心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使城镇环境美化“量变”为内涵提升。

三、攻坚重点难点,高要求落实城镇整治“标尺”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面实施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行动,精准发力优环境,着力解决城乡脏乱差问题,创成竹里省级样板乡镇和司前市级整治示范镇。一是深入开展“大拆大整”、城乡危旧房再排查再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城乡危旧房整治拆除。二是率先推进“线乱拉”治理。完成乡镇环境整治“线乱拉”治理项目调查摸底,制定“线乱拉”治理基本标准,梳理“线乱拉”治理项目25个,并完成司前镇、竹里乡“线乱拉”专项规划编制。截至目前,完成管线清理15.2千米,司前畲族风情园农房集聚点、氡泉雅苑等10个小区强弱电管线完成“上改下”,真正做到“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破除“空中蜘蛛网”困扰,提高城镇整体美观度。三是全面开展“道乱占”“车乱开”专项整治。制定实施“道乱占”“车乱开”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积极强化加密交警巡逻、增设违停抓拍设施、合理施划标志标线等举措,大力开展穿镇公路上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乱竖牌和突出交通违法现象整治,完善支路网3条、打通断头路5条、改造卡口路7条,新增停车位610个,组织义工宣传队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等劝导服务,乡镇重要街区、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四是强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环境卫生“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交通主干道、集贸市场、公园广场、车站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大整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全县农贸市场均达二星以上标准,百丈镇创成全市首个国家卫生镇;同时,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纳入“四边三化”专项常态考核,统一制作“早点夜市”流动摊车150多辆,全面取缔清除旱厕,建立“五星农户”评比、举报监督等制度,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五是实施“低小散”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四无”整治,打好“低小散”企业综合整治攻坚战,对“低小散”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坚决关停违法违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累计排查“四无”企业4000多家,其中竹木制品加工、石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小作坊415家,关停取缔37家,拆除经营场地8.9亩,限期整改378家,已完成整改300多家。六是加快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小城镇基础配套政策,分类建立整治项目数据库,全力实施“五个一”整治项目建设,列入今年政府投资计划的小城镇环境整治建设项目105个,已完成项目前期初步设计25个,新建和提升市民休闲公园12处,改造立面23万平方米,司前、百丈、竹里3个乡镇沿街立面已基本达到整治要求。

四、健全完善机制,高标准强化城镇整治“保障”

上一篇:女孩子生日快乐话语下一篇:爱的诠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