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发展山林经济

2024-05-16

白河县发展山林经济(精选3篇)

白河县发展山林经济 篇1

近年来,白河县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结合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坚持以业主造林和大户兴林带动农民务林的思路,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汉江绿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突出抓好木瓜支柱产业,巩固发展茶叶产业,强力推进以核桃、板栗、狮头柑、樱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建设,大力培育林下种药、养鸡,山林养羊、养牛等多种山林经济,已初步形成了山林经济的良好发展势态。

1山林经济的发展现状

a.林地资源合理聚集。全县以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为主体,累计备案流转林地1780hm2,成立木瓜、经果林、林业综合开发、茶叶、香菇、蚕桑等专业合作社19个。实现了山林资源集约规模化。

b.特色林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木瓜、板栗、柑橘、柿子、核桃、枇杷、桃、李、油用牡丹等经济园林,全县经济林面积已经达到33064hm2。开发自有茶叶品牌5个,建成现代林业山林经济示范园区14个,培养了胜利、群力、星义、大山、三院、响应、太和、月镇、水平、安福等一批干鲜果产业大村。

c.林下种养规范实施。通过流转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林下种植中药材、黄姜、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2147hm2,林下养鸡、羊、牛等禽畜66.59万头,袋料香菇、木耳100万袋,梅花鹿、林麝、大鲵等特种养殖初见成效,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1867hm2。

d.生态旅游正在兴起。依托丰富林业资源生态旅游业已明确目标,以中厂红石河流域为重点区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利用优美山水风光、原生态森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吸引游客观光。

2白河县发展山林经济的主要措施

a.合理规划布局,分类分区经营。根据白河县各地资源情况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分区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在汉江沿线低海拔、交通便利区域重点发展桃、李、柑橘、樱桃等鲜果类,中高山区域重点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杂果类,在原有茶园区域重点做好茶叶低产改造和扩大规模,在栎类资源丰富区域重点发展梅花鹿、林麝等特种养殖,以及袋料等林菌类,形成布局合理、分区分类经营的立体产业格局。

b.推进土地流转,合理聚集资源。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以工商企业资本进入、返乡能人、创业大户开发三种形式为主体,鼓励和支持他们以租赁、转让、股份制等方式流转农户和村集体的闲置耕地林地,建立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或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吸收广大农户成为产业工人或入社进行生产活动。通过流转合理聚集生产要素,集约规模化经营山林经济。仓上镇天宝村发展园林花卉苗木培育;中厂镇新营村发展红豆杉经济树种及茶叶、黄姜等林下经济;利生园梅花鹿产业有限公司在川共村重点发展梅花鹿特种养殖;麻虎镇太和村主要栽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发展林下养羊和养殖林麝。

c.坚持示范推进,带动全面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产业示范点,强化示范点科技支撑和管理,并吸引农户投入山林经济生产,调动全县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点与面”的突破,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d.倾斜项目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对从事山林经济发展的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县政府专门拿出产业发展基金进行奖扶,并捆绑林业、农业、扶贫、移民搬迁、公路、水利各类项目工程,进行配套扶持。对从事干鲜果、木瓜、茶叶、蚕桑等产业发展的,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汉江绿化治理、亚行贷款等工程项目,进行种苗扶持和园艺管理扶持;对发展林下多种经济的,配套移民搬迁、产业道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各项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了山林经济发展初期的融资问题。

3存在问题

白河县近年来发展山林经济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发展理念不够明晰,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资源底子不深厚。干鲜果等特色经济林尚属于发展阶段,产品尚未进入丰产期;木瓜产业虽具备良好优势,但产业链不完善,商品率较低;蚕桑产业缺乏工业支持,受市场影响较大;茶叶基地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森林旅游景点分散,景观效应不高等,形成虽有大量山林资源,但是实际利用开发资源较小的问题。

b.品牌效应不明显。全县多种林业经济产品,不能突出地方特色,部分开发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经营分散,导致品牌效应不明显。

c.产品加工不深入。林工一体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够,产品多数仅仅处于原料阶段。

d.产销联接不紧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供销联接不完善,“贸工农”产销一体化联接不紧密。

4发展建议

林业涵盖一、二、三产业,提升空间广阔。发展山林经济,需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在配套设施、龙头带动和合作发展等方面求突破。

a.正确把握重点。必须按照“现代、生态、高效、循环”的理念和“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重点抓好经济林产业发展、茶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发展、苗木花卉培育、林茶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发展和蚕桑产业提升巩固等工作。

b.坚持集约经营。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坚持走强村大户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行林地流转,聚集林地资源,实行集约经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返乡能人、创业大户参与山林经济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倾斜扶持林业重点工程项目,集中强化科技服务。

c.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项目,认真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着力做大做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发展。

d.深入开发产品和市场。高度重视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优势品牌大力培育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产销网络。(017)

白河县发展山林经济 篇2

用科学的发展观寻求经济腾飞

——白河林业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调查报告

04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2)班刘奕坤290400508

我的家乡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境地区的一个小镇——白河林业局。时隔半年回到家乡让我再次深切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回首近几年来,做为一个偏僻山沟里的林业企业,经历了“两危”的困扰,经历了产量大幅度调减的压力,经历了实施“天保工程”推进战略转移的艰辛与阵痛,最终,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发展的希望。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丰富曲折的经历,白河林业局党委干部班子选择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定位和思路,使白河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出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些成绩是经过全局父老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更是与局机关党委同志们的付出密不可分。面对家乡这样大跨跃式的发展,不禁令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于是利用母亲工作单位的方便机会,我在2006年2月10日~12日期间以访谈的形式在白河林业局局机关大楼采访了白河林业局局长杜汶彦,并作了相关资料,报刊的查阅以及相关咨询,总结了白河林业局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和任务,并在局党委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中总结出诸多经验,为促进白河林业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简单化建议。仅以此篇理论性调查报告为家乡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白河林业局目前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现状

白河林业局位于安图县南部的长白山林区,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总面积19.4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7万公顷,白河林业局建局时总面积21万余公顷,后来因为诸多原因将林地划给了地方2万余公顷。全局的森林覆盖率数值虽然很高,但是有些资源结构和质量中存在以下问题:

1.林龄结构不合理

幼龄林占11%,中熟林有所上升,近熟林或成熟林由1997年的37%下降到2003年的30%,过熟林由1997年的14%下降到2003年的5%,可供采伐利用的只占35%。学过林学的都知道,我们林木蓄积量虽然下降的不快,但是林龄结构日趋不合理,就是说可供采伐的资源越来越少。

2.森林资源质量下降

由于林龄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幼龄林、近熟林成为采伐的主要对象,使森林资源负担过重,大树没有伐小树,木材质量严重下降。

3.优良树种比率偏低

红松、柞木、曲柳等一些珍贵树种比重不足,红松占7.9%,柞木占10.8%,曲柳仅占2.5%,这三大树种仅占蓄积的21.2%。

4.部分林场可采资源已近枯竭

杜局长强调这种状况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可以到两江、光明、春雷、二道林场去看 一看,再想找主伐施业区已经很困难了。两江林场4万多公顷的面积,出点原条很困难;二道林场一年到头只能生产出几千米木头,想多安排一点职工就业很难;春雷林场基本上停产,很困难,这就是目前我们的资源现状。

5.可采资源面积逐年减小

实施“天保工程”以后,木材采伐量大幅度调减,经过“两类三划分”,国家把我们19万公顷的经营面积划成了商品林区、重点公益林区、一般公益林区,商品林区允许采伐作业,重点公益林区不允许采伐作业,一草一木都不能动,一般公益林区只能择伐,不允许搞主伐,白河林业局的特点就是比很多林业局面积小,再加之重点公益林不允许采伐,局里的可采资源面积就更小。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局的商品材产量由建局时的36万立方米减至如今的15.3万立方米,建局时,我们完成35万立方米左右的采伐量,而实际的消耗量远大于36万立方米。以1997年为例我们完成木材产量31万立方米,现如今仅剩15.3万立方米,减少了15.7万立方米,每年相当于减少1亿多元,8年累计减少了8亿多元,问题很严重。

(二)、当前我局存在的主要困难

首先,减收因素增加。前面已经提过,由于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导致我局8年的时间内少收入8个亿,而且天保工程配套资金目前没有到位,其中包括20%、共计4000万的资金由地方支付,但目前没有到位。

其次,富余人员增多。全局包括集体职工有15000余人,离退休人员有2700人,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2500人,目前林业局上报的仍有3000到4000人无力安置。按杜局长的观点,根据现有的产量有3000人就足够了。

再次,职工收入较低。以2004年为例我局职工的年人均收入为8549元,这个数字在林业系统里来讲是比较高的,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很低,这个数字甚至低于北京市的最低生活标准。

第四,社会负担过重。以去年上半年支出为例,支付教育408万元,支付公检法司249万元,支付医疗卫生176万元,支出社会统筹823万元,这仅仅是半年,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需要支出多少着实让人感到负担很重。

第五,银行债务沉重。杜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去年我们支付银行债务2600万元,我经常说的影响当期收入就是指这些,我们的包袱很沉重,压得喘不过气。加上油、煤、电等涨价,今年累计将多支出420万元,使我们最难受的是199

4年的效益奖金至今还没有发放,历史遗留问题也很严重。”

第六,林业基础设施落后。由于白河局刚建局时,国家给我们设计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方式,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局的基础设施很薄弱,我们的交通设施、居住环境、供水供暖都很落后,甚至不如农民,差距很大。

二、2000年以来白河林业局取得的成绩和变化

以上我提到的五点困难就是林业人支援国家建设,输出自然资源严重透支造成的,无论是森林资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解决当前森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其重点在于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加快林业发展的步伐。2000年以来,白河林业局在管局的领导下,按照管局的部署,积极开展二次创业,实现了企业经济的跨跃式增长。

(一)经济效益实现跨跃式增长。建成各类宾馆8个,各种景点8个,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一、二、三产业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是53%、24%、23%,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

(二)资源培育、管理和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逐年调减了木材产量,由“天保工程”实施前(1997年)的31万立方米减到2004年的15.3万立方米,企业直接减少收入10.825万元。另一方面,加大了森林管护力度,落实了地块和管护人,签定管护合同,从而使森林培育成效显著,森林资源的生长量远远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林木蓄积逐年升高,森林植被、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系统性、稳定性增强。

(三)职工收入显著增加,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2004年达8549元,比1999年的6213元增加了2318元,增长37.2%,平均每年逐增6.5%,人均居住面积由1999年的14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27平方米。

(四)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白河林业局企业跨入了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百强行列,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省模范

集体”,被州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州林管局评为全州唯一一家“思想政治工作标兵企业”,局领导班子被评为全州唯一一家企业“创一流业绩领导班子”。

三、白河林业局经济发展对策及措施

㈠调整发展思路,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为主转变。

㈡深化改革,由单一公有制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型。

㈢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工业支撑能力,向木制品精深加工转变。

㈣大力发展林地产业,由林木经济向林地经济转变。

㈤开发旅游资源,向森林生态旅游转变。

㈥培育管护资源,由采伐森林向经营森林转变。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白河林业局的经济发展任务很重,还不够富裕,这还需要全局林业人不断开拓拼搏,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进作用,把握有利机遇,真正把白河的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手段转化为经济优势,用科学的发展观寻求经济腾飞,共同富裕,大刀阔斧地奔向小康。

参考资料:

1、《白河林业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

2、《白河林业局建局史》

白河县山林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3

1 白河县山林经济发展现状

山林经济从类型上说,既包含着农业林业一产,又包含着农林产品加工二产,还包含着生态旅游三产,是一个二三产相融合的复合型业态。目前,白河县山林经济初步形成了4大模块:一是森林、林地、林木的直接产品,如用材林、果品、种苗、花卉、药材等;二是以木瓜、茶叶等为主流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深加工部分;三是林下种植、养殖等多种经济;四是以林业资源为依托开发的生态旅游产业。从发展情况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林地资源合理聚集、特色林业初具规模、林下种养开始起步、生态旅游正在兴起。

2 存在的问题

2.1 山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尽管白河县山很多,林木在数量上来说也不少,但大多数村民兴林致富的观念不够解放,致富的眼光基本上都投向了外出打工挣钱,没有在设施林业上做文章,导致原有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任其荒废。虽然一些村民伐木加工林产品或是砍伐柴禾作为生活燃料储存起来,但这种传统利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属于开发式利用。特别是一些传统优势资源,如油桐、柿子、龙须草等作物,由于缺乏技术支撑,林产工业开发能力低,资源优势未能真正转化成经济优势。

2.2 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白河县现有林地面积11.7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5%。尽管林地总面积大,但由于林地主要以杂灌林、次生林为主,经济林比例偏小,林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拳头产品少,林农收入低,加之林业生产持续投入大,产出周期较长,政策扶持配套不到位,其吸引力远不如当年见效的烤烟、畜牧等种养业,林业产业尚未成为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2.3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全县林业生产企业不足10家,且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实力不强。干鲜果产品尚未进入丰产期,暂无加工企业。蚕桑产业只有恒泰缫丝1家生产企业,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养蚕量出现下滑趋势。茶产业虽开发有歌风春燕、药树茶、富秦绿茶和西部春绿茶等品牌,但茶叶基地规模较小,管理粗放,品牌效应不明显。木瓜产业虽具备良好资源优势,但4家加工企业如逸酒、天裕、百益木瓜饮品厂、圣宝公司,经营分散、重复,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不长,商品率较低。还有一些林产品加工企业处于“作坊式”生产阶段,社会化水平较低。由于大多数林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自主的林特名优产品,难以构建“区域特色”和“板块经济”的统一格局,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有限。

2.4 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白河县林业发展仍以政府主导的灭荒造林、生态绿化为重点,森林资源培育投入单一。由于山林经营投入大,效益周期较长,仅靠国家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山林经济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一些林产企业由于融资困难,无法有效解决基础设施、扩大再生产等难题。

3 白河县山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3.1 市场前景可观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除需要大量木质资源外,还需要大量非木质资源,如苗木花卉、生态旅游、木本油料等,而且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林木手工艺品、苗木花卉和绿色食品,只要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极其可观。

3.2 自然资源丰富

白河县境内林木品种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亚热带成分树种桔柑、油茶树、无花果、枇杷、油桐、香樟等,在全县各地生长良好。暖温带成分树种核桃、椿树、柿树、杉、桑、竹、木瓜等,在前、中、后山均可普遍见到。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木瓜产业已形成品牌,规模化种植。茶叶产业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开发潜力很大。矿产资源丰富,金、银、铜、铁、铅、锌等20多种矿藏散落于山水之间。

3.3 生态基础较好

“十一五”期间,依托国家政策推动,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7533 hm2,森林覆盖率由55.1%上升至58.36%。林地面积达11.7万hm2,人均0.57 hm2,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1.4万hm2(含退耕还林面积1.5万hm2),国有林面积0.34万hm2。以木瓜、核桃、板栗、狮头柑、樱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林下种药、林下养殖、茶叶产业为主的多种产业形式发展势头强劲。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部分条件成熟的农民进城镇定居,必将陆续退出部分耕作条件下降的坡耕地,为特色林业发展创造更多条件。生态旅游方面,白河县已初步探明风景区5处,各类景点58个,特别是红石河源头2600 hm2平顶山原始森林,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4 区位优势明显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部,西部与旬阳县相连,北、东、南三面与湖北省接壤。县城位于汉水南岸,傍山依水,秀丽多姿。境内十天高速、316国道、襄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光能丰富、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适合林木生长。同时,近几年白河县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这为加快山林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5 政策保障有力

当前,全社会都重视林业、关心林业,国家对林业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十二五”期间,退耕还林补助延期,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将让广大林农享受更多实惠;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山林经济,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的战略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抓好木瓜、核桃、茶叶等重点林业产业建设,积极发展林药间作、林下养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一系列的支持扶持政策,为山林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4 几点对策和建议

4.1 转变林业理念,科学开发山林资源

兴林富民是山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应树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现代林业意识,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环境,更要把广大山林潜在资源优势转化现实产业优势。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工业化组织方式,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林产工业开发能力,推动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加工和市场销售型转变。按照“现代、生态、高效、循环”的理念和“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结合白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施山林立体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舆论宣传,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将山林经济发展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予以考核奖惩。切实建立“市场驱动、行政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的产业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促山林经济发展的合力,在全县营造起兴林致富的良好氛围。

4.2 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现代设施林业

发展现代设施林业,有利于提高林业产业效益。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品”发展思路,结合县内资源情况,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努力形成“高山特色林木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桑畜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河谷川道”的立体产业格局。在汉江沿线低海拔区域发展桃、李、狮头柑、柑桔、樱桃等鲜果类,力促丰产。在中后高山重点发展干杂果、木本油料、茶叶等产业,在中前山区域稳步发展蚕桑产业,巩固建设优质高效桑园3333 hm2。突出木瓜产业支柱效果,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木瓜规范化管理6667 hm2,建立木瓜果实原料基地2000 hm2,木瓜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用树基地1333 hm2。抓好中厂镇优质经济林、绿化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形成现代林业苗木、花卉观光示范园区。培植茶叶产业重点镇3个,重点村12个。全县茶园面积力争达到1000hm2,实现产值3000万元。大力发展林药、林菜、林畜、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在栎木资源丰富区域抓好特种养殖业。

4.3 坚持集约经营,注重龙头示范引领

继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土地经营权,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山林经济集聚;坚持走业主林业和强村大户发展的路子,继续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返乡能人、创业大户参与山林经济开发,实现集约经营。按照规划先行、产业配套、龙头引领、政策支持、服务跟进的要求,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功能聚合,建设山林经济园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公司连基地带林农”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培养林产品交易市场,促进“贸工农”产销一体化联接。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工艺,着力解决产品深加工、细分拣、精包装问题,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优势品牌。进一步加强木瓜、蚕桑、黄姜等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夯实林业产业“第一车间”。大力支持枣树万佛源特色养殖、生源绿野农业示范园、富秦标准化茶园、金辉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农业园区,带动规模高效农业发展。加大科研力度,整合全县茶叶品牌,培育推广适合白河生态环境的新品种,推动茶叶产业提产增效。特别是要发挥“逸”牌木瓜酒省级名牌和白河“中国光皮木瓜第一县”的品牌效应,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型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4 倾斜项目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通过镇村道路拓宽改造、高速路建设损毁道路修复,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和移民搬迁项目,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对企业的扶持发展,改善山林经济产业面临的交通运输难题。加强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林业产业优惠政策,支持林业企业优化重组,扩能技改,规模经营。按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建立扶持山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配套和农资、种苗、科技扶持等。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扩大财信担保、小额信贷扶持范围和扶持额度,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满足林农发展山林经济的需求。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山林经济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对从事山林经济发展的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进行适当奖扶。对从事干鲜果、木瓜、茶叶、蚕桑等产业发展的,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汉江绿化治理、亚行贷款等工程项目,进行种苗扶持和园艺管理扶持;对发展林下多种经济的,继续配套项目资金,加快产业基地供电、供水和通讯等基础条件的改善。

摘要:对白河县山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并根据该县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

上一篇:行政法律行为理论研究下一篇:紫外线监测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