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目标(精选8篇)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篇1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本单元认识汉字30个,复习辨别形近字、同音字。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主动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4 继续巩固各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本单元课文主要介绍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蝙蝠和雷达我多大了
鱼化石
古诗诵读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邻家的星期四 综合联系6
作文 课时安排: 蝙蝠和雷达(1)我多大了(1)鱼化石(1)
古诗诵读(1)
在牛肚子里的旅行(1)邻家的星期四(1)综合联系6(1)
作文(2)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篇2
1.正确拼读和抄写音节词。
2.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 记住本单元15个要求会写的字。渗透性地学习“联系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能够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文感悟, 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感受美好事物。体会修饰语的好处。
4.听故事能转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能围绕“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这一话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1.运用拼读音节、猜读、请教别人等多种识字方法, 认识30个生字, 会写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略)
教学过程:
《特别的作业》 (2~3课时完成)
一、激趣揭题, 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大家交流一下, 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小丽也和大家一样, 把她找到的春天带到了课堂上, 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
二、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一边听, 一边看课文, 想想小丽的作业特别在哪儿。
2.自由读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 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师巡视, 注意个别指导。)
3.小组内互相听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 不正确的地方要互相纠正。
[在这里提出这样的识字方法, 正是整合考虑“语文园地”中提到的“联系上下文猜字”及“问一问别人”, 把学习能力的习得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初读课文时, 教师先提供范例, 让学生模仿, 在此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足时间, 应加强初读, 延迟开讲。因为感受语言, 理解内容, 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四、读文识字, 学词学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生字 (包括自己不认识的字) 的读音, 对照一下刚才自己练读时是不是把生字的音读正确了。
2.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段序, 再把生字在课文中标出来, 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句子读通顺, 读正确。
3.反馈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 解决本课15个生字的读音。
4.齐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不随意加字、减字。读后评价。
[本课出现的15个生字, 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高频字,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 通过自学, 学生既运用了已掌握的技能 (如多种识字方法, 个性化识字) , 同时通过游戏反馈, 教师掌握了本课生字的难点所在, 有针对性的进行识字指导, 避免了课堂上机械认读生字的情况, 达到高效低耗的效果。]
五、读文感悟, 内化情感
1.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带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课文对照一下, 你有这些作业吗?
指导读好“嫩嫩的桑叶, 红红的桃花, 细细的柳枝, 青青的小草”。
[穿插整合语文天地“填一填”内容。学生课前预习中如果有拍照片、画画的, 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上这样的形式, 说说练练, 以此达到迁移认知形成能力的目的。]
2.同桌练读小健和小丽的对话。教师巡视, 加强指导。
3.反馈练读情况, 内化学生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使用恰当的语气, 读出两人的内心想法。
4.评价讨论, 引导明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小丽的作业好?我们班上哪些同学的作业最好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语文天地“拼一拼, 抄一抄”中的音节词, 练读后正确抄写下来。
[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有抄写音节的练习, 整体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将这个内容放在课文学习中, 避免重复抄写、加重负担、浪费时间的问题。]
2.比较“昨”“作”。指导书写练习。学生一边写字一边记字形, 教师加强巡视, 注意个别辅导。
七、课后延伸, 迁移练说
教师带领学生布置一个展示台, 把评选出来的好作业, 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交流一下, 做得好的地方。 (主要展示照片、图片、学生绘画、搜集的好词佳句。)
《珍贵的纪念》 (2-3课时完成)
一、启发谈话, 导课揭题
1.课件演示小动物围着亭子高兴地唱跳的情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表情。
[将语文天地中“照样子说词语”的练习放在课文中用, 通过换词, 既便于学生理解, 又丰富学生词汇。]
2.揭题板书:珍贵的纪念 (读题)
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听录音范读课文, 一边听, 一边想象故事情景。
2.自由练读, 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把它们在文中标出来。
3.同桌练读, 读文过程中互相帮助识字, 纠正读音。
[此环节主要是在学生识字上下工夫, 为下面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字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字是比较生僻的字, 可能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均不能独立完成, 因此, 通过自读, 同伴互助, 就能找出难点, 以便教师有重点的指导。]
三、读文感悟, 随文识字
1.继续播放课件。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朗读课文第二段。借助画面想象人物语言。
小猴、小兔他们一边写名字, 一边会说些什么?把他们说的话放在课文里试着说一说。
练读梅花鹿和小刺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以多种形式的读, 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悟, 获得自我见解。让学生在读课文, 认识新字新词的基础上, 再次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同时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言语形象的刺激,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
3.读3~4段, 讨论明理。
继续播放课件, 观后读文讨论:这样的景象美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请愿意朗读这两段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体会“珍贵”在文中的含义。)
小组讨论:小刺猬回答梅花鹿后, 到第二年春天, 她做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只是“在一旁甜甜地笑”?
四、表演读文, 内化感悟, 丰富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由组合, 表演课文内容。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情节、人物的语言, 也可以直接按课文内容演。
3.汇报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一边汇报一边评价, 及时指导。
[设计表演环节, 以演促读, 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另一方面, 表演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让他们动脑想, 动身演, 动口说, 激活了思维, 丰富了其对语言的感受。]
五、指导书写
1.比较“该”“刻”的异同。
2.认真写好田字格中的字。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篇3
英语课堂教学中,倡导“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交际教学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发展途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运用学习任务教学,强化了语言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新目标英语是一套好教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来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解决教学难题。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有以下3点:
1词汇:tall,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ect.
2句型
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Tina is taller than Tara.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3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三、学情分析
学生曾学过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掌握的程度不够,在使用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表达时总是出现错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特点和对人物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受明显,表现出极大兴趣,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四、教学目标
1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特点的单词、对人物进行比较的表达及如何正确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交际。
2通过学习本课,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教学过程
Taskl: Guessing games
Show some riddl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to the stu-dents to guess.
T:I have a friend. She is a girl with long hair in our class. She has a round face. She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She often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She is thin. S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girl. She is the mast hard-working in our class. Who is she?
T:Let's look at some photos of my family.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Please describe them.
S:She is shorter than you. /S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you. /She is thinner than you. /'--(Students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hotos.)
T: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Lead in the class subject.)
(1,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想象空间,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融洽师生感情。3,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巩固学习做好铺垫。)
Task2:Revis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ies
1.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as much as possible.Students can write their descriptions on a piece of paper before class. (Students must collect them before class.)
2.Show some photos of famous persons and describe them, using description words, such as short hair/long hair, curly hair/straight hair, tall/short,...etc, on the screen.
(1,复习已学内容,自然延伸到新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开展竞赛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求知欲,一举多得。)
Task3 : Presentution
1.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personal traits:calm/wild,athletic/weak,using the pictures of 3 pairs of twins in Section A.
T: Who is eaimer, Tom or Sam?
S: Torn is calmer than Sam. Sam is wilder than Tam.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Sam is weaker than Tom.
2.DoSectionA-la.Matcheachwordwith the opposite. Check the answers.
3.Get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rules of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词汇教学。2,让学生归纳总结语法知识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Task4: Listening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1b.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chat in 2a.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chat in 2b.
3.Check the answers.
(听力训练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为下一步的任务输出提供了输人材料。)
TaskS:Pairwork&groupwork
1.Imagine your partner is a famous person, interview him/her.(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2.Divide the class into 4 groups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3.Suppose you are a super star in the future, design your future.
(1,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又体现了个性化发展。2_活动主题的难易符合学生实际,操作具有可行性。3,“名人专访”、“公众投票”、“明日之星”这些生动活泼的场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Task6: Reading and writing
1.Teach "look the same", "look different", " be as good as","be not as good as","a little",using some pic-tures and comparing some students in class.
2.Students read the article and the statements (1-5)about the article. Write "T","F" or "DK".
3.Check the answers. (Ask students to give reasons.)
4.Ask students to write another letter.
T: You are Isabel now. Write a letter to reply Liu Li. Talk about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5.Choose two or three to share the replies with the whole class.
(1,这一环节是基于听说训练之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内强化目标语言。2,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既有效地控制了难易梯度,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Task7: Consolidation and sum-up
1.Give studentsa chanceto sum up what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it freely.)Then teacher makes a brief sum-up.
2.Get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consolidation exercises.Teacher goes around and gives some help to students.
(1,让学生来做课堂小结,抓住了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心理,突出主动学习的重要性。2,强化练习。重点训练听写能力,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案例反思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4
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两首诗皆为送别诗。教学开始,自然而然的就导入送别的话题,创造一种离别情绪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诗境,体会情感。
具体来看,本科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来疏通诗意,体会情感;二是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融入诗境。第一首诗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去诵读、想象、体会、给学生展示学习诗歌的方法;第二首诗则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让他们根据兴趣自由结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搭石》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欣赏美”感知全文,以“发现美”延伸课文,将“美”作为这片课文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美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好。”本文以“搭石”为媒介,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十分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文字虽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可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说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课文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深刻。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就此题目展开设想,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逐步去完成这些目标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5
本着“不但要教,还要教会”的原则继续狂奔,开始落实课堂书面笔记的检查。一年级要求跟着指令走,到三年级确实应该开始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了。再加上这个班写字的速度慢,所以要把上课时写字的量与质都抓上来,对“画风”懒散的班级,真不能让他们闲着,就得一个一个抽起来问问题,一个一个巡查看笔记,终于做到尾巴上的同学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已经花了两个课时了。教写字的时候提前区别了“楚”和“定”,重点指导了“孤”和“帆”,另外花了几分钟一起练了练不同的字里横折弯钩的写法。“抹”和“未”的书写也是需要强调的,但是讲讲都会,一写就废,学生还是要多练习、多区分,才能写好字里的长短横。半包围的字写起来是个难点,我也还没摸索出来怎么能把这样的字教好。听课的时候学到老师教三点水时出示扇子的图片,教小朋友根据扇形来写三点水,这个办法很不错。我以前教小朋友把三点水写成一个三角形,没有扇子这么直观,以后可以改一改,见贤思齐嘛。那么半包围的字可以像什么呢?我苦思冥想,还没想到,慢慢想吧。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和试题 篇6
信息窗1
赶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 + 6 = 8,10 + 20 = 30,12 + 26 = 38。生2:26 + 10 = 36
+ 2 = 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
41+35=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小结: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信息窗2
摆贝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情境图、计数器、小棒。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进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3、问: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1)探究学习:
①问: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3)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2)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c.(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3)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2)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小鸟送信。
① 试解决问题(连线)②解释(说思路)
课堂小结: 学生对竖式已经有一定理解,做起题来比较顺利,但要注意一点:
相同数位要对齐
信息窗3
参观水族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参观水族馆”的话题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二、合作探究、及时达标
(一)、师: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各小组派代表 组一:口算 组二: 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组四:用计数器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交流:„„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当堂达标
1、列竖式计算 6 5 7 6
+2 9
+4 5
+1 8
+2 7
3、火眼金晶判对错 6
4
+2 7
+2 2
+6 5 3
0 9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意义。
信息窗4
参观标本馆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师:小朋友真棒,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用竖式算。
(师板书)72-56=16(种)2
-5 6 6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1、你能自己解决这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总结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三、当堂达标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列竖式计算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在经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本课知识
信息窗5
买纪念品
—两位数的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新 课
标
第一 网 教具准备:情境图。学具准备:无。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纪念品”的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管区。妈妈决定带小红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去,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及时达标 36-27+14
60-12-37 56+24-15
64-15-6 4+50+32
62-35-5
三、当堂达标 课本第3题解决问题
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还剩多少枝? □○□○□=□(枝)第5题火箭金晶判对错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算理,并学会用竖式。作业布置: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篇7
什么是图谱? 图: 用一定的色彩和线条等绘制出来的形象。 谱:从言普声。 籍録也。 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在音乐中图谱可以解释为:用一定的色彩、线条或图形等按照音乐的系统特性将其形象地绘制出来。 由于图谱教学具有形象性,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能用到, 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抽象难理解, 早有奥尔夫替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他仅用了几个符号 (图谱) , 结合儿童的语言特色, 使音乐的形象更加突出, 层次分明、化难为易。 《水族馆》是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材, 在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启示下, 整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 利用图谱的形象思维跟音乐活动的巧妙合体, 使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大减弱, 让学生在欣赏时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坐立不安、左右为难。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技能, 而且获得了艺术美的熏陶, 获得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图谱教学给《水族馆》一课带来的便利。
一、选用图谱, 树立音乐角色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 著名音乐家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的确,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 但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乐曲创作者的本意进行欣赏教学, 还要善于运用有效方法准确地帮助学生想象感受音乐。
如:《水族馆》整首乐曲主要描述了两个音乐角色:柔软的水中植物与活泼的水中动物。 在分辨这两种角色时, 我采用听音乐, 为音乐选择合适的线条的方法进行教学。 再给出三个图形:竖形曲线, 竖线, 圆形, 请学生听完后选择与音乐旋律较接近的图片。 通过这样的形象教学, 学生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段旋律选择的图形是曲线, 因为音乐旋律缓慢轻柔, 曲线的表达最合适。 再进一步设计问题: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水中的哪一角色? 是柔软的水中植物还是活泼的水中动物? 这样一来, 这段音乐的音乐角色便清晰地产生了, 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得形象又直观, 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原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二、创编图谱, 展现音乐结构
图谱是一个广阔的概念, 它形形色色, 可以是线条, 可以是图形。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 是最重要的。 ”图谱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本身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或发现音乐, 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水族馆》的第二板块“小鱼吐泡泡”, 这段旋律节奏密集, 整八小节都用了十六分节奏、旋律每一小节往下走一个音域, 音乐虽明快但夹杂着快速的连贯, 就好像“小鱼”在水中一边不停地吐着泡泡, 一边从水的顶端游到水底。 在教学时, 首先请学生对音乐角色“小鱼吐泡泡”进行创编图谱, 大多数学生选用了“●”表示小鱼的泡泡, 这一图谱既能表现小鱼的泡泡, 画起来又简单, 是最合适的图谱。 当第一遍听音乐时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 只能说出音乐表现的大体情绪。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并记忆乐曲, 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图谱进行听音乐画图谱, 黑板上呈现出整个板块的音乐结构图:由四个小 “●”组成一个大圆圈, 一共是八个大圆, 但这八个大圆也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而是台阶式一个一个向下。
当学生看着图谱复听音乐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有了深刻体会, 它不是一根线条式的直上直下, 也不是盘山公路式的螺旋下行, 而是“小泡泡”组成“大泡泡”, “大泡泡”又台阶式地一步一步下行。 本来模糊相似的音乐在图谱的诠释下显得那样富有生机与多变, 再配合相应的音乐活动, 几遍下来, 学生自然能把这段音乐铭记于心中。
三、运用图谱, 明晰音乐旋律
听音乐画旋律线, 是音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 通过画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情绪的起伏和乐句的长短或连贯或跳跃。
如《水族馆》的第四板块:“小鱼再见”这一情景的音乐是一个音阶下行, 但在旋律进行到快结束时又变为上行音阶, 就好像表现了小鱼们从水的最顶端一路滑翔游到水底, 再稍作停留与水草告别, 转身再游向大海, 越游越远, 最后消失在海底。 (图谱展示是从上而下再往上的由圆形泡泡组成的曲线, 最后消失在大海的泡泡再设计成又大变小的形状对比。 )
在这一情景音乐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听旋律画旋律线的方法感受旋律的走向,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小鱼”“越游越远”, 我还特意选用形状大小不一的图谱表现。 这样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学生清晰直观地分辨出音乐表达的意境, 体会到“小鱼”在游玩一天后快乐回家的心情。
四、比较图谱, 突破乐曲难点
比较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它可以把相似的几种知识通过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 我们的教研员王老师在研讨时经常会提醒老师要活用比较的方法教学。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点, 突破重点,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水族馆》教学中我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水族馆》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相似的两个板块乐段, 在乐曲教学时把他们称作“A”和“A’”, 区分这两个板块乐段的异同是我设计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在学习“A”板块音乐时, 音乐图谱设计成三个相同的曲线。当欣赏“A’”板块时, 图谱设计成前半段与“A”的前半段相似, 但后半段加入了圆形图谱和竖形曲线图谱。 然后将两段音乐图谱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 “A”和“A’”前半部分音乐是相似的, 后半部分是不同的。 他们后半部分的区别在哪里呢?“A’”部分出现了 “●”— ——小鱼的踪迹, 就好像小鱼与水草一起玩游戏, 做了好朋友。
通过图谱比较, 使学生的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联系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更好地分辨了两段音乐的异同, 对音乐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篇8
吴忠豪教授在《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中说: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开始到最后一课,都是由一篇篇课文连缀而成。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就是教师领着学生深入分析理解课文。
在此基础上,吴教授提出了“本体性知识”与“非本体性知识”的概念。以此来看,现行的教材编排上,现有的单课教学中,凸显出许多问题,存在着许多的弊端。
传统单课教学的问题分析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为例: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伟人毛泽东。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当今“以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下,语文课堂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语文。这样的编排在语文教学中,日益凸显出弊端来。
精读课文无法体现语文的“教” 尽管教学参考书中说: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可当教师们拿到教材之后,根本就是一片茫然,因为大家看不到精读“教”的范例性存在,就无从略读的“扶”,更谈不上选读的“放”了。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为例,精读课文《窃读记》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教师教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有教师详细解读文本之后,为这课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作者运用“表里不一”的心理描写方法,通过“外在表现”和“内在世界”的对比,突出看似令人“惧怕”的“窃读”背后,内心真正的“快乐”。二是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选材,写出“窃读”的感受的写作方法。
而第二篇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也是人教版教材在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一篇访谈录,这篇课文的教学和《窃读记》唯一的联系无非就是鼓励孩子们多读书。但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是没有丝毫联系的。在教师精心设计了《窃读记》的教时,在第二篇,甚至第三篇课文中,却根本无法得到知识能力的迁移。
略读课文不愿轻易地“放”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一课,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一是阅读课文,通过与其他课文比较,了解访谈录文体格式;二是学习小苗围绕“学外语”和“读书”两个话题提问的方法,为自己做好访谈录问题设计。本单元的习作之一就是写一篇访谈录,这样的课文学习,对于五年级孩子是一项很好的习作范例学习,如果把此课作为略读课文,教学中采用“放”,真不知道该放到什么地方去。
同样,在“父母之爱”主题单元里的第三篇课文,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文章语言很有特色,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一是学习作者运用倒装句式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来突出“慈母情深”这一中心的表达方法;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我”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手法来从侧面烘托母亲对儿子深情的写法。这样的语言训练,这样的写作方法指导,直接有益于孩子们语言的积累,如何能作为略读课文放掉?
单元课文无法呈现语文能力训练点的攀升 以《导学精要》中《梅花魂》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学目标为:一是学习作者借助梅花来表达对祖国思念之情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二是学习作者围绕“梅花魂”这一文章中心组织材料的构篇方式。而第二课《桂花雨》的教学目标为:一是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描写桂花带给自己的快乐来表达童年生活的美好的写作方法;二是学习作者在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对比进一步烘托思念故乡这一主题的表达方法。单看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是很有独到之处的,可从教学的连续性上看来,学生的语文本体性知识却是支离破碎,无法形成一种能力的迁移。
阅读的“教”脱离了习作的“练” 以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为例,《古诗词三首》教的是从古人那里去体验人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之情;《梅花魂》教的是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的体会;《桂花雨》教的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凸显思乡情感的方法;《小桥流水人家》是通过作者的文字去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在文字中去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意。可单元习作是写“二十年后回故乡”,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唯一能在课文中学会的就是对家乡思念的一种情感积淀,可写好这个作文,得需要想象力的培养,还得让学生分析二十年的家乡变化,人的变化,以及生活变化的节奏,而不是写成纯粹的想象作文。阅读教学的“教”与习作教学的“练”存在严重脱节。
打破单课教学模式整合单元目标
在以上教学困惑之中,笔者认真阅读了课程年段目标,从训练学生能力出发,对课文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为例,进行了如下尝试。
整合基础字词教学 五年级学生对于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拼读带有拼音的字词。然后课堂上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教学词语盘点的生字词,以及课文中重难点字词。要求正确书写,练习把字词写得行款整齐,工整美观。还可以设计迁移应用练习,比如:让学生选择词语盘点里的部分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应用理解,以及选用部分词语进行写话训练,以此达到正确应用的目的。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课标要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分析第二单元课文,除古诗词外的三篇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均为散文类,这样的文章要抓住文章大意是不太容易的。认真解读文本,分析学生现有概括能力水平,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写了好几件事。而从学生的概括能力上讲,《小桥流水人家》这篇文章最为简单,就是围绕“小桥”“流水”“人家”来写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来。这篇文章,让学生提前自学,课堂中只需要交流检查即可。《梅花魂》和《桂花雨》则需要学生进行一件事一件事地练习概括。让学生依据《导学精要》里《桂花雨》的练习设计,并以此为例子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梅花魂》的概括就可以体现由“教”到“扶”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己练习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进行全班展示。最后,再教习得多件事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就是先分单件事进行概括,再把几件事串联起来,就可以完成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训练。
读懂文章的思乡情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月是故乡明”单元的教学中,整组单元的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去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浓浓的思乡情结都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呢?学生们基本能从文中找出来,比如:《泊船瓜洲》里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长相思》里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桂花雨》里的“这里的桂花再香,都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等。这些句子,都集中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意,让学生如何去理解呢?
以《桂花雨》的句子为例:“这里的桂花再香,都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学生学习怎样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桂花”文中指的是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全山都是,作者认为才真是香飘十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文中指的是作者老家的桂花,每年都要摇下很多桂花的那棵,每年都要送给乡邻的那棵,每年都要做许多桂花食品的那棵。这样一联系上文,学生就能理解到母亲的这句话里藏着深深的思乡情意,与古人所说的“月是故乡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后,再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的迁移,去理解古诗里的句子,《梅花魂》里边的句子,学生在理解句子,体会文章中心的教学中,就能形成一个能力的训练点。
综上所述,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打破单课教学模式,能集中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能更好地体现用课文学语文的精神,也有利于习作教学难点的突破。当然,在这条路上,笔者才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走出更有实效的道路。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推荐阅读:
第六单元《小小故事会》教学设计06-09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总结08-14
第六单元:买电器: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2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8-16
汉语拼音教学总目标(包括1—4单元)07-02
《爱莲说》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