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

2024-10-06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精选8篇)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 篇1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如下:

事故案例分析1

.D 2.C 3.ABDE 4.ABCE 5.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人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人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

6.(1)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

(2)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

(3)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入模口区;

(4)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事故案例分析2

.B 2.A 3.ABC 4.CD 5.BCD 6.(1)临时工在移动设备时,未切断操作箱上的进线电源。

(2)移动式皮带机未按规定安装接地或接零,也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3)对临时工管理混乱。人厂的临时工,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没有进行上岗前各种安全教育。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事故案例分析3 1 .B 2.C 3.ACD 4.AB 5.专家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1)熟悉分析系统;

(2)确定顶上事件;

(3)确定分析的边界;

(4)详细调查事故的原因;

(5)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

(6)确定分析的深度;

(7)编制事故树;

(8)事故树定性分析;

(9)事故树定量分析。

6.(1)安全出口被锁,安全通道过窄,导致事故发生后,工人无法快速疏散;

(2)未对工人进行应急培训或应急演练,导致工人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能力,不能及时利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3)单位负责人临阵脱逃,没有指挥应急抢险;

(4)事先没有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也未确定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的应急职责。事故案例分析4 1 .C 2.D 3.ABC 4.ACD 5.桥式起重机的两个主梁都制成均匀向上拱起的形状,称上拱度。桥式起重机制成一定上拱度的形状,是防止起重机在吊物时,主梁产生下挠;尽量减少小车在吊物运行中产生的附加阻力或自行滑动。此外,具有一定的上拱度,当起重机吊起负荷时,能使大车运行机构处于较有利的工作状态。

6.桥式起重机应设以下安全防护装置:超载限制器、升降限位器、运行限位器、连锁保护装置(由建筑物登上起重机的门与大车运行机构之间;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舱口门与小车运行机构之间;设在运动部分的司机室进人司机室的通道口与小车运行机构之间)、缓冲器、安全声光报警、登机信号按钮、扫轨板、活动零件防护罩等。

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有:

(1)起重作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国家认定有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持证操作。(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企业有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吊运前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

(4)吊运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5)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照《起重吊运指挥信号》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6)用两台起重机吊运一个重物,应在企业有关部门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并装有专用吊重平衡梁,吊运时起重钢丝绳应当保持垂直,每台起重机所受的负荷量不能超过其最大起重量。

(7)起重机吊运的重物应当捆缚吊挂得牢固平稳,吊运时,应当先稍离地面试吊,证实重物挂牢,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稳定后,再继续起吊。捆缚吊运带有锋利菱角的重物时,应当放垫。禁止斜吊,禁止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面、设备上的东西。

(8)起重机吊运重物时,一般应走吊运通道,禁止从人头上越过,禁止在吊运的重物上站人,禁止对吊挂着的重物加工。不许吊着重物在空中长时期停留,在特殊情况下,如需暂时停留时,应禁止一切人员在重物下面站立或通过。起重机吊着重物时,司机和指挥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9)当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禁止从事检修工作,禁止从一个桥式起重机跨越到另一个桥式起重机上去。除停车检修外,禁止在桥式起重机的轨道上走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工作时,其悬臂所及的工作区域内禁止站人。使用起重电磁铁的起重机,应当划定一定的工作区域,在此区域内禁止有人。

(10)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起重机,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设计允许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11)起重机驾驶人员要做到“十不吊”。事故案例分析5 1 .C 2.C 3.C 4.ACD 5.ABCD 6.(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5)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7.(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

(3)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首次安全评估应委托国家认可的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评估;

(4)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事故案例分析8 1 .C 2.C 3.AC 4.AB 5.经理孟某玩忽职守。

6.电焊工违章操作,电焊熔渣引燃可燃物质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案例分析9 1 .D 2.C 3.BC 4.ABC 5.(1)气温高,车间内有热源,但没有降温措施,致使室温过高,而且用敞口容器盛胶,使苯及汽油大量挥发(蒸发);

(2)公司使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物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以上原因造成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数倍,而且又不为工人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所以会连续发生女刷胶工苯及汽油中毒事件。

6.(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案例分析10 1 .D 2.AB 3.ABC 4.(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2)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3)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同时增加补充:加大安全投人;为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建立企业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操作;

(6)为员工提供瓦斯浓度检测仪器,定期检测瓦斯超标情况;对瓦斯监控系统的传感器维修(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安全生产法》有相关要求)。事故案例分析11 1 .D 2.B 3.ABCD 4.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GB 6441一86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见GB 6441一86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⑦其他。

5.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这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论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6.(1)预案编制准备: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订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应急能力与应急资源评估;

(2)应急预案的编写;

(3)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4)应急预案的实施;

(5)应急预案的演练;

(6)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事故案例分析12 1 .A 2.B 3.ACD 4.ABC 5.“瞎炮”未经排除,管理人员就下令继续采矿作业是强令冒险作业。根据《安全生产法》第4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工资、福利等待遇……”,所以依据法律规定,吴某等人“请求煤矿补发工资和当月奖金”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6.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事故案例分析13 1 .D 2.A 3.AB 4.BC 5.燃煤属于自燃性物质。6.硫属于腐蚀性物质。事故案例分析14 1 .A 2.D 3.BCD 4.BC 5.花炮应为爆炸性物质。

6.库房的现实危险性由库房固有危险性、危险性抵消因子决定。事故案例分析15 1 .B 2.D 3.BCD 4.ABC

5.氧化釜搅拌器转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生产副厂长王某指挥工人处理不当,导致泄漏更加严重,釜内物料(其成分主要是醋酸)从泄漏处大量喷出,在釜体上部空间迅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即发生爆燃,并形成大火。因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氧化釜发生物料泄漏,泄漏后的处理方法不当,生产副厂长王某违章指挥,工人无知作业。6.生产经营指挥者颜某对这起事故负全面责任。事故案例分析16 1 .C 2.C 3.BCD 4.AD 5.县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判决不正确。《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而制定的。是否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取决于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而与伤害责任无关。即只要依法认定张某为工伤,被诉人(厂方)就应全额支付工伤保险费,张某本人无须承担。6.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事故案例分析17 1 .C 2.C 3.D 4.ABD 5.ABCD 6.这起火灾事故是由动火引起的。动火前虽取样分析合格,办理动火证,但由于对一楼管道法兰的密封状况不摸底,最终酿成了事故。事故分析会上,经分析确认,循环机出口总管的三通法兰有轻微泄漏现象。该法兰距二楼动火处约1 m多高,而且不垂直。所以取样时很难取到微漏的易燃物质。再加上动火时防护措施不当,造成火星及焊渣四溅,开始没事,后来火星引燃微漏的易燃物质。另外,该法兰处在加高压垫时衬了一层铝板,火灾发生后,铝制品迅速溶化,致使火势增大。

7.(1)在合成车间厂房内动火应按特殊动火对待,特别是在循环机周围,应禁止动火。众所周知,合成车间厂房二楼为氮氢压缩机和循环机,设备多,管道密,各台压缩机1一6段压缩的均为易燃易爆气体,静动密封点多,在这一区域动火极不安全。因此即使分析 合格,动火时仍要小L.“谨慎,防护措施更应切实有效。否则,尽管分析合格,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2)循环机周围在开车生产时,应不动火或少动火。我们知道,循环机的作用是将氨合成塔未彻底反应的氮氢气经冷凝分离后再由循环机加压重新送人氨合成塔。因此,循环机周围及管道内输送的是氮氢气,氢气属爆炸气,爆炸下限低,一旦泄漏,遇明火或经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极易发生着火和爆炸事故。因此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动火。

(3)动火证的签发和安全措施的制订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焊渣火星掉到下面,引燃微漏的法兰,说明防范措施上有漏洞,类似这样的动火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将火星和焊渣拢住而不许其四溅,如果隔离措施得当,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4)动火前的防范措施要切实可行。这起事故发生之前,动火人和监护人采取的防范措施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蒸汽和灭火器在循环机传送的气体着火时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传送气体压力高达30 MPa,蒸汽和灭火器显然达不到灭火目的。

8.(1)压缩机厂房一楼的电缆应有防护装置,或应架设在远离可燃气泄漏的安全处。至少不能架设在有火灾先烧毁电缆的地方。

(2)由于一楼为各台压缩机的机窝和各分离器、冷却器,压缩机的润滑油污染设备管道和地面,一旦有火灾,火势极易蔓延,所以要定期清理管道设备上的油污。

(3)由于扩改建的原因,造成合成车间一楼设备过多,致使原来设计的空间小,过于狭窄,稍遇事故,极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更大损失,这些问题都是扩建时应该考虑而没考虑到的。

(4)为使高压法兰密封效果更好,有的企业在高压法兰加高压垫时衬上一块铝质密封垫,这样的铝制垫也许对密封有好处,可一遇火灾,事故极易蔓延,火势不但难以控制,反而会迅速扩大。因此,从这起事故看,高压法兰处不宜加铝制品垫片。事故案例分析18 1 .A 2.D 3.ABC 4.BCD

5.(1)触电、发电设备及其供电系统;

(2)灼烫,锅炉;

(3)其他爆炸,锅炉;

(4)机械伤害,空压机;

(5)其他爆炸,天然气系统。6.拨打119报警。事故案例分析19 1 .A 2.C 3.ABC 4.BCD 5.应重点检查:(1)是否制定了危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2)仓库保管员报告后,主管领导是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3)在应急抢救的同时,是否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6.还应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事故案例分析20 1 .A 2.ABC 3.BCD 4.ACD 5.应该确认事故可能的类型、地点;事故的范围和影响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级别,预测事故严重度等内容。

6.事故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案例分析21 1 .A 2.B 3.ABD 4.ABD 5.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

(1)防止与限制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消除各类点火源;

(3)预先采取措施,使得一旦发生燃烧爆炸危险,能够阻止和限制火灾遇爆炸后蔓延及扩展。事故案例分析22 1 .B 2.A 3.BCD 4.BCD 5.企业安全教育不够深人,船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6.明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明火作业应履行审批程序。事故案例分析23 1 .C 2.C 3.ABD 4.BCD 5.其他爆炸,火灾,淹溺,灼烫,机械伤害。6.不是。事故案例分析24 1 .C B 2.BCD 3.ABC 5.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6.避免踩踏事故现场的物品。事故案例分析25 1 .B 2.A 3.ABD 4.AD 5.(1)乙烯单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2)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3)以上二者相互作用。6.(任选4项)

(1)材料强度不够(各种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

(2)外力(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3)内压失控超高;

(4)焊缝开裂或其他连接部位(螺栓、法兰、丝扣等)密封不严;

(5)误操作(开错阀门、按错开关等)。事故案例分析26 1 .A 2.C 3.AC 4.BCD 5.ABC 6.下列条件中任选6项:

(1)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规划;

(2)基本建设项目经过批准;

(3)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并与周边建筑、设施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4)厂房和仓库的设计、结构、和材料以及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5)生产设备、工艺符合安全标准;

(6)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7)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8)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10)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7.(1)矿山企业;

(2)建筑施工企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4)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5)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事故案例分析27 1 .C 2.D 3.BC 4.ACD 5.(1)有能够确保充装安全和充装质量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

(2)有按照有关规定接受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相关的气瓶检验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负责气瓶充装安全工作的安全人员;

(3)有与气瓶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场地、设备、设施、检测手段等,并能向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气瓶。

6.气瓶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移动式、可重复充装的压力容器。由于经常装载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性等危险介质,压力范围遍及高压、中压、低压,因此气瓶除具有一般固定式压力容器的性质外,在充装、搬运和使用方面还有一些特殊问题,如气瓶在移动、搬运过程中,易发生碰撞而增加瓶体爆炸的危险;气瓶经常处于贮存物的罐装和使用的交替进行中,即处于承受交变载荷状态;气瓶在使用时,一般与使用者之间无隔离或其他防护措施。所以要保证安全使用,除了要求它符合压力容器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有一些专门的规定和要求。事故案例分析28 1 .D 2.B 3.BC 4.ACD5.金属钠是一种遇水或受潮时,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与可燃气体,无须明火就能导致爆炸的物质。正确保存金属钠的方法是:必须将其浸在煤油或柴油中,并密封在金属容器中。在本案中,由于所用储存方法无法确保钠与空气和水分隔绝,所以发生爆炸。

6.煤块(煤粉)由于表面积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易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并被氧化而放热。若堆积在一起,热量难以散失,蓄积起来引起升温,达到引燃温度,就会发生自燃现象。事故案例分析29 1 .A 2.ABD 3.BD 4.(1)严格控制管道中液体流速,使其低于限制流速(可查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资料);

(2)设置符合标准的接地装置。

5.(1)漏油蒸发的油气在空气中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或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由于胶管内轻油流速大大超过规定的容许流速,致使胶管内产生静电,而且没有安装接地装置,使静电得以积聚。当静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地放电,导致火灾。事故案例分析30 1 .A 2.A 3.CD 4.ABD 5.AD 6.驾驶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7.不能。事故案例分析31 1.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由于司机违章驾车、超载装运、运输车辆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车辆及其零部件发生故障、路况或气象条件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撞车、倾翻等事故,致使发生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2.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有如下安全要求:

(1)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等运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

(2)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

(3)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

(4)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

(5)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

(6)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

(7)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设置危险物品标志;

(8)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2)运输工具、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托运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驾驶员、装卸员、押运员等应经过相应培训,持证上岗;(5)容器: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

(6)火源能量:火源能量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6.预防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措施原则:

(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管道、容器密闭,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取代可燃气体或控制可燃气体的用量;

负压操作;

通风换气;

惰性介质保护等。

(2)控制火源:

禁止明火、禁止吸烟;

防止静电积聚、静电火花;

防止摩擦、撞击引起的火花;

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引起的电火花等。

(3)消除或减低爆炸威力:

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安装安全泄压装置;

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尽量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内;

可能发生爆炸的厂房有足够的泄压面积等。事故案例分析34 1 .A 2.D 3.BCD 4.BC 5.(1)《安全生产法》;

(2)《消防法》;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6.(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

(2)仓库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或者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3)有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事故案例分析35 1 .B 2.A 3.AD 4.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本条例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第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5.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装车台处按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器;

(2)汽车槽车装车台的胶管接头应采用与汽车槽车配套的快装接头,该接头与胶管之间应设置阀门;

(3)汽车槽车装车台应设置静电接地栓,装卸前槽车应进行静电接地连接;

(4)对槽车的装卸油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超载;在装卸过程中,应控制装卸车流速不大于4.5 m/s;

(5)液化气罐车进人厂区必须戴阻火帽;

(6)装车台附近按照规范配置消防器材;

(7)严格执行禁火制度;

(8)操作工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9)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事故案例分析36 1 .B 2.A 3.C 4.BDE 5.CDE 6.该公司可采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2)经验分析法;

(3)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4)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5)事故树分析法;

(6)安全检查表法等。

7.该公司进行风险评价时,可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预先危险分析(PHA);

(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

(4)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危险指数方法(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帝国化学公司危险度评价法等);

(6)事件树分析(ETA);

(7)事故树分析(FTA)。

8.针对本次事故发生的情况,应采取以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针对每个岗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工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使工人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知道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应急措施,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4)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5)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6)针对生产过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定应急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设备、物资,并进行演练。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一)一、某燃气发电厂化水系统包括:

(1)化学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该系统为全自动化控制,地表水经絮凝、过滤、超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及EDI处理后送至主厂房用水点。

(2)化学加药处理。为防止热力设备及管道的腐蚀,向凝结水、给水中加入氨和联氨。

(3)水汽取样。为及时、准确地监督机炉运行中水、汽品质变化情况,诊断系统中的设备故障,以保证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设置完整的水汽取样分析装置,设置必要的取样点、在线分析仪表。

(4)循环冷却水处理。根据水量平衡和冷却水补充水水质,为防止循环冷却水系统结垢,采用加水质稳定剂和加酸的联合处理方案。

(5)废水处理。全厂废水集中到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废水处理站主要利用酸、碱中和来进行废水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加药处理间最主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工程措施是_。

A.员工佩戴防毒口罩B.员工佩戴防护手套

C.员工佩戴防护眼镜D.通风排毒设施

2.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方面,下面_做法不正确。

A.有良好的通风排毒设施

B.加药员工佩戴防毒口罩

C.接毒作业员工定期进行日常体检

D.车间内有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警示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3.化水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引起《职业病目录》中的_职业病。

A.氨中毒B.H2S中毒C.苯中毒D.甲醛中毒

4.该发电厂化水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_。

A.氨和联氨B.噪声C.粉尘D.H2S

二、某汽车生产厂焊装车间主要承担白车身总成的焊装、铆接、铰接、螺柱焊接以及磨光检验等工作。主要焊接总成有:白车身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发动机框架总成、车身下体梁架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前车门、后门总成、尾门总成及发动机盖分总成以及其他移动件分总成等。焊装车间主要工艺流程为:地板焊接—>左右侧围焊接。车身主焊接、调整、四门二盖焊接。

一、单项选择题

1.电焊烟尘可引起《职业病目录》中的_职业病。

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B.电焊工尘肺

C.职业性哮喘D.黑变病

2.为了预防职业病,焊装车间最主要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是_。

A.通风设施B.降温设施C.喷淋设施D.眼冲洗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

3.该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_。

A.电焊烟尘B.高温C.电磁辐射D.苯

4.该车间应采取的主要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有_。

A.工程技术防护措施,如通风设施等

B.个体防护措施,如电焊面罩

C.职业健康监护措施,如职业健康体检等

D.定期旅游度假

三、某建筑施工队在城市一街道旁的一个旅馆工地拆除钢管脚手架。钢管紧靠建筑物,临街面架设有10 kV的高压线,离建筑物只有2 m。由于街道狭窄,暂无法解决距离过近的问题。上午下过雨。安全员向施工工人讲过操作方式,要求立杆不要往上拉,应该向下放。下午上班后,在工地二楼屋面“女儿墙”内继续工作的泥工马士文和普工刘存富在屋顶上往上拉已拆除的一根钢管脚手架立杆。向上拉开一段距离后,马、刘以墙棱为支点,将管子压成斜向,欲将管子斜拉后置于屋顶上。由于斜度过大,钢管临街一端触及高压线,当时墙上比较湿,管与墙棱交点处发出火花,将靠墙的管子烧弯25度。马士文的胸口靠近管子烧弯处,身上穿着化纤衣服,当即燃烧起来,人体被烧伤。刘存富手触管子,手指也被烧伤。

楼下工友及时跑上楼将火扑灭,将受害者送至医院。马士文烧伤面积达50%,由于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于2月20日晚12时死于医院。刘存富烧伤面积达巧%,三根手指残疾。

经查,用人单位没有该种作业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时无现场监督;马士文未接受足够的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刘存富从农村来到施工队仅仅4天。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

四、x年x月x日,某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时价)。

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楼为裁床车间,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库房。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套管绝缘,下面堆放了2米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一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惟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楼下4个门,2个被封死,1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1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0.8 m宽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渣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

二、三楼约300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乱逃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 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

(1)该厂雇佣无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

(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发生火灾时,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自顾逃生;

(3)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未认真整改,留下重大火灾隐患,以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

试根据上述材料,1.分析火灾的直接原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处理建议。

3.提出整改措施。

五、1994年1月24日11时25分,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集团公司所属鸡西矿务局二道河子煤矿多种经营公司七井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99人(其中女职工37人)、伤3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七井曾于1992年和1993年被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集团公司多种经营公司授予A级质量标准化井。施工七井与六井相贯通的西主运巷,属于技术改造工程,没有设计,矿多种经营公司把此项工程仅作为一般掘进巷道对待。局多种经营公司对该项工程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口头同意。没有制定贯通后相应的可靠的隔爆等安全设施。

1月24日早6时40分,七井井长刘伦发、生产副井长刘培爱,六井井长李君分别召开七井、六井班前会。会议按照矿多种经营公司22日决定,对各井25日停产放假一事做出统一安排和部署,对所属各段队当班的工作做了安排布置。8时左右,七井87人,六井24人分别入井。

当天正值公司对各井进行月末验收,七井主任工程师黄波和七井各段段长与公司地测科主测王敬辉等4名测工入井,对左

三、右

四、右二工程工作面进行检查验收。

七井于9时停电,七井左三工作面风电闭锁装置,因故障于1月22日拆除,至24日仍未能及时更换。井下停电停风,引起瓦斯积聚。

停电后,工人仍在井下工作。11时25分,在左三工作面,放炮员正在进行放炮作业,其他人员处于躲炮位置。因放炮员违章使用煤电钻电源插销,明火放炮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在99名遇难者中,七井遇难人员多为冲击伤,而六井遇难人员均为CO中毒,冲击伤不明显。

当天,七井主任工程师黄波和七井各段段长与公司地测科主测王敬辉等4名测工对左

三、右

四、右二工程工作面地质变化和瓦斯量增加未予以重视,当时验收了左

三、右

四、右二工程,并于11时许升井。刚升井就听到井筒传出一声轰响,爆炸发生了。

事故调查发现,七井制定了工作面停风撤人和瓦斯排放制度,瓦斯巡视员对巡路线、巡视点和检查时间、巡视记录不清;入井人员没有配备自救器;井下没有隔爆设施和消尘洒水系统;特种作业人员(瓦斯检查工、放炮工等)未按规定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对女职工入井问题,矿务局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措施建议。模拟试题

(二)一、深圳华贸电建局工程处在某造纸厂扩建工程中安装栈桥斜梁时,因斜梁未焊牢,摘钩时约3t重的斜梁倾翻,使4名作业工人从10 m高处坠落,其中一人未佩带安全带站在斜梁上,第二人虽佩带安全带,但把安全带挂在了该斜梁上,这两人都坠落身亡;第三人虽身佩安全带,但未系上,蹲在斜梁侧面焊接;第四人所佩安全带系在牢固处,两人坠落时,前者侥幸地落在松软的泥土上,身受重伤,后者安全带把他吊在空中,他仅仅受了轻伤。分析上述事件的违章之处。

二、天津创业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六溴-2,4-二硝基苯胺的村办企业。该厂只有一座大厂房,内分3个车间;东车间生产中间产品2,4-二硝基苯胺,中间车间为备料车间,堆放着一袋袋强氧化剂氯酸钠、溴化物和2,4-二硝基苯胺。1996半1月26日下午4时,有人发现该厂厂房中部的窗户冒出黑烟,大声喊救火,正在厂办公室的厂长和宿舍里的职工以及附近村民都赶来救火。他们发现是备料车间的氯酸钠冒烟,于是从离厂房约十几米的废水塘里拎水灭火,泼了几桶后无效,厂长便叫人赶快运沙子灭火,没等沙子运到,只听两声巨响,一股黑烟直冲天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厂房被夷为平地,前来救火的工人和村民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请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三、乡镇煤矿瓦斯爆炸

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t,实际年产量6万t。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

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

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事发当天,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1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巧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 m处挂在背板上的11个电雷管拖地的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接触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

问题: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措施建议。

四、广东省东莞市兴业制衣厂“5.30”特大火灾事故

1991年5月30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盆岭村个体户(挂名集体)王某

一、王某二两对夫妇办的兴业制衣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

1989年期间,王某两对夫妇自筹资金建成一幢四层楼的厂房。同年11月以王某二之名签领营业执照开办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并与香港三裕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协议,生产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负责。投产后,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

5月20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后扔下烟头引燃易燃物。当日凌晨4时20分左右,厂一楼突然起火,存放在楼层的大量生产原料PVC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万多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封住了这幢四层楼厂房的惟一出口。楼内既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亦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还将很多门、窗都用铁条焊死,造成工人扑火无力,逃避无门。浓烟烈火沿着楼梯和电梯井筒道大量窜入三、四层楼的工人宿舍。当时许多工人正在该楼内熟睡,没等醒来或还不知这里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烧死,最终造成64人直接熏死烧死,55人从窗口跳楼逃生。逃生人员中,两人当场摔死,6人摔伤、烧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共计造成72人死亡。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

五、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以下简称安贸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深圳市政府立即组织数千名消防、公安、武警、解放军指战员及医务人员参加抢救灾工作。由于决策正确、指挥果断,再加上多方面的全力支持,8月6日凌晨5时,终于扑灭了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是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爆炸地点位于深圳市东北角,占地约两千平方米的清水河仓库区清六平仓,其中6个仓(2#-7#仓)被彻底摧毁,现场留下两个深7 m的大坑,其余的1#仓和8#仓遭到严重破坏。紧挨清六平仓的存有240 t双氧水的仓库和存有8个大罐、41个卧罐的液化气站及刚运到的28个车皮的液化气、1个加油站未发生爆炸。否则,对深圳市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8月5日下午13时10分,4#仓库的管理员发现仓内堆放的过硫酸铵冒烟、起火,因消防设施无水,用灭火器灭火没有扑灭。电话报警,“119”接不通。于是,保安员赶紧截住一辆汽车前去笋岗报警。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处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即调笋岗消防中队的消防车前往灭火。当消防车开出后不久(13时26分),4#仓内堆放的可燃物发生了第一次爆炸,彻底摧毁了2#、3#、4#连体仓,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附近货仓,使多种化学危险品暴露于火焰之前。市消防处负责人听到爆炸声,首先想到临近的液化气罐库,于是就立即

调动最近的几个消防中队火速赶到现场。15分钟内,5个消防中队的11台消防车就到了着火点。消防处领导在现场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对参战中队的指战员进行战前动员,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全体消防队员奋不顾身地站在火海前英勇奋战。由于危险品处于持续被加热状态,约1小时后,在14时27分,5#、6#、7#连体仓发生第二次爆炸。爆炸冲击波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爆炸后的带火飞散物(如黄磷、燃烧的三合板和其他可燃物)使火灾迅速蔓延扩大,引燃了距爆炸中心250 m处的木材堆场的3000 m,木质地板块、300 m处6个四层楼干货仓、400-500 m处3个山头上的树木。同时,距离现场最近的几位消防指战员英勇牺牲,很多同志负伤。但是,消防队员和武警战士临危不惧,仍然全力扑火。夜晚,广州、中山、东莞、珠海、惠州、佛山、清远市的100多辆消防车前来增援,经过近万名公安消防、边防武警和解放军防化兵16 h的奋战,于8月6日凌晨5时许,大火被基本扑灭。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

(一)一、答题要点

.A 2.C 3.AB 4.ABD

二、答题要点

.B 2.A 3.ABC 4.ABC

三、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

高压线距建筑物过近,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2)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把立杆往斜上方拉;

②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穿安全服装。

2.间接原因(管理原因)

(1)作业前未切断高压线供电;

(2)不采取安全措施:钢管距高压线过近而未采取隔离措施;

(3)没有危险作业的作业程序;

(4)作业组织不合理:

①作业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人不具备安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

②从事危险作业任务而无现场监督。

3.责任者

(1)直接责任者:马士文、刘存富

(2)领导责任者:建筑施工队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

(3)主要责任者:建筑施工队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负责人

4.纠正及预防措施

(1)制定危险作业的作业程序或指导书,规定狭小空间作业必须切断高压线供电或采取隔离措施,有专人负责现场监督;

(2)对工人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

四、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库房电线短路打火喷溅的熔渣引燃易燃物而蔓延成灾。一楼裁床车间内设置库房,用可燃物(木板)隔开;加之厂房平时没有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工人自救能力差,是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该厂违反消防安全一系列规定(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使得发生火灾时,工人无法迅速撤离,是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间接原因:

(1)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是根本原因;

(2)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消防整治小组发出“火险整改通知书”后,不但没有督促该厂整改,还支持其向有关方面人员行贿;

(3)市消防部门派出的整治小组,在检查该厂火险中,虽然发了“火险整改通知书”,但督促整改不力。在尚存大量火灾隐患的情况下,整治小组个别成员收受该厂贿赂,发给整改合格证。

2.处理建议

(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 81、88、91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对该厂进行行政处罚;

(3)根据国务院302号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镇政府正职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4)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78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消防部门整治小组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整改措施

(1)教育镇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安全生产和防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时,不予批准生产。

(3)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

(4)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五、答题要点

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在施工左三路切割上山时,由于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放炮员违章用煤电钻电源插销、明火放炮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间接原因:

(1)井下通风瓦斯管理混乱。

没有执行工作面停风撤人和瓦斯排放制度;拆下的风电闭锁装置没有及时更换,为违章在停风区域内用煤电钻电源插销明火放炮提供了条件。(2)现场作业组织管理混乱。矿井为了在放假前验收而抢进度,增加人井人员,多工种交叉作业,没有统一调度指挥,造成人员伤亡严重。

(3)技术改造工程无设计,上级部门把关不严格。技术改造工程,没有设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贯通后可靠的隔爆等安全设施,导致事故波及邻井,造成灾害扩大。

(4)矿多种经营公司和七井缺乏矿井灾害预防意识。

人井人员没有配备自救器;井下没有隔爆设施和消尘洒水系统;矿井没有编制灾害预防计划。

(5)职工队伍培训差、素质低,瓦斯检查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人员没有按规定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有的瓦斯检查员无证上岗,没有达到应知应会标准。

(6)矿井安全管理标准低,抗灾能力差。存在诸多安全问题的七井,竟在1992年、1993年被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集团公司多种经营公司连续两年授予A级标准化矿井。

(7)对于女职工人井问题,矿务局没有彻底解决。2.事故有关责任者处理意见

根据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分析,经过事故联合调查领导小组研究,对事故有关责任者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1)七井井长刘伦发,是该井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通风和生产技术管理混乱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生产副井长刘培爱,负责全井生产技术工作,对井下生产组织和机电设备管理混乱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2)矿长是全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矿多种经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力,负有领导责任;矿多种经营公司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七井安全管理负有领导责任。

(3)鸡西矿务局局长,是鸡西矿务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多种经营公司系统安全管理不力,负有领导责任;局多种经营公司总经理,是局多种经营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这起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4)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集团公司总经理是东煤系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多种经营公司系统安全工作指导、管理不力,负有领导责任。3.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这起事故的主要教训是,煤矿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法制观念不强,执法意识薄弱,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规章;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集团公司、矿务局、矿放松了对多种经营公司系统小井的安全管理,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标准;矿井管理混乱、职工培训教育跟不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建议强化的防范措施如下:

(1)切实贯彻落实《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强化依法治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2)要理顺多种经营公司系统生产和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则。

(3)切实加强对矿务局所属各类小井的管理,严格执行矿山安全法规,不得擅自降低安全标准。(4)鸡西矿务局要按《矿山安全法》规定,尽快研究解决女职工从事井下劳动问题。模拟试题

(二)一、答题要点

(1)吊装作业摘钩前应按要求检查焊缝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摘钩;

(2)3人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

(3)缺乏安全监督人员的现场监督和检查;

(4)加强安全遵章守纪的教育。

二、答题要点

这是一起因企业未按规定储存化工物料,救火措施不当所造成的特大伤亡事故。

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要用干燥牢固的铁桶外包装,里面还要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进行防潮。强氧化剂单独存在并不会自燃,但如果把它和有机物放在一起,便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热量。本案例中,创业化工厂的氯酸钠的包装是里面一个塑料袋,外面加一个编织袋。工人在用铁锹铲料时,难免把氯酸钠散落在外面。发生事故的前几天,天津持续高温,26日室外温度33℃,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厂房内温度达40℃,塑料袋和编织袋本身就是有机物,于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热量又加速了氧化反应,导致编织袋燃烧,引燃了旁边堆放的木头,冒出黑烟。由于厂长和工人用废水塘里呈酸性的水灭火,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量氯酸,氯在40℃下就会发生爆炸,第一声巨响就是氯酸遇热发生的爆炸。又由于备料车间同时堆放着2,4一二硝基苯胺,它遇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发生爆炸,产生第二声巨响,造成厂毁人亡。

预防:应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房间内。创业化工厂违反规定将强氧化剂氯酸钠用有机物包装并与有机物储存在同一车间内造成事故隐患,以致酿成大祸。

三、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由于矿井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井下通风不良,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2)该矿煤层干燥且煤尘具有爆炸性,而该矿又未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3)井下火工品和发电设备管理混乱,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有明接头,以致在拖动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进而导致瓦斯煤尘爆炸。

间接原因:

(1)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瓦斯检查员)不具备安全资质,违反《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2)瓦斯检查员玩忽职守,空班漏检;

(3)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②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③井下物料放置混乱;

④该矿从矿长到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

(4)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监管监察不力。

2.处理建议

(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1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93条,对该矿进行行政处罚;

(4)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监管监察不力,没有及时制止矿长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违法行为,应追究行政责任。

3.措施建议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

(4)加强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应依法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

(5)加强矿井通风、瓦斯管理,采取洒水防尘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尘积存;

(6)加强火工品和电气设备管理,杜绝电缆使用明接头现象。

四、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三合一”: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

②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

③楼内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的消防器材;

④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很多门、窗被铁条焊死。

(2)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在有很多易燃物的工作场所,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并乱扔烟头;

②紧急情况下跳楼逃生时方式不对。

2.间接原因(管理原因)

(1)王某一:

上述直接原因都是由于王某一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混乱造成的。

(2)石排镇、田边管理区:

该镇和管理区很多“三资”、“三来一补”企业都存在安个管理混乱现象: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或不健全,厂房设计、建设及投产时未经安全主管部门审验,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不齐全;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措施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工作场所事故隐患较多。说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很不到位。

3.责任者

(1)直接责任者为加班工人梁某;

(2)领导责任者为王某

一、王某二;石排镇、田边管理区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

(3)主要责任者:王某一,石排镇、田边管理区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

4.纠正及预防措施

(1)兴业制衣厂:

改变“三合一”现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或设置专人或兼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工作场所事故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石排镇、田边管理区:

端正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重视安全生产,保证足够的人员、时间,加强各方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并加强安全生产投人。

五、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4#仓内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存、接触,发生激烈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热积累,导致起火燃烧、爆炸;

②清水河仓库区总体布局不合理,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仓库,牲畜和食物仓库以及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施,集中设置在与居民点和交通道路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的区域;

③无消防水。

(2)人的不安全行为

仓管员和搬运工仅根据仓库剩余空间大小决定存放地点和存放方式,混存混装习以为常。危险品接卸过程,不按规范化程序执行。

2.间接原因(管理原因)

(1)安贸公司:

①为骗取经营化学危险品储运的许可证,在给市政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意把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干杂货平仓说成是符合安全规定的危险物品仓库,并违章改做化学危险品仓库;

②不按审批存放的危险品种类规定,严重混存各类化学危险品。货物到达才临时指定仓库堆放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在接到火险隐患通知书后,不按通知要求整改,未将重大隐患消除。

(2)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①市政府对清水河仓库区的总体布局未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审查;

②市政府未按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法规、条例的规定对申办安贸危险品公司的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就以深府办【1990]688号《关于成立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的批复》批准成立安贸公司;

③市公安局未按规定严格审查,就给安贸危险品公司发放《广东省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剧毒物品储存许可证》、《深圳市爆炸品、危险品接卸中转许可证》,使该公司在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条件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市公安局消防部门在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再未进行任何督促整改。

④市公安局违规参与安贸公司经营,其下属的爆炸危险物品服务公司在安贸公司中占有20%的股份。3.责任者

(1)直接责任者为安贸公司主要负责人;

(2)领导责任者为深圳市政府、市公安局;

(3)主要责任者为安贸公司主要负责人、深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4.纠正及预防措施

(1)危险物品仓库重新选址并合理布局;

(2)根据化学品的兼容性,按有关法规、标准,存放化学品;

(3)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①市公安局清除腐败,不和任何公司发生利益关系;

②对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申办、发证、储存场所的总体布局的审批,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 ③对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单位执行法规的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后要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 篇2

目前, 我国的全民安全意识虽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还不甚理想, 尤其是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 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将直接决定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我国煤矿事故频发, 每年约有四五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分析前人对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事故模式理论的研究发现其研究都是在输出结果为事故发生的前提下构建的事故致因模型, 而这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最终模型结果的本质, 从而在模型的整个流程中也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基于此, 由事故的本质原因出发, 深入研究事故致因理论, 以双重结果为模型输出, 由因致果, 由果至因双向构建事故模式模型, 并根据实际事故分析不断细化模型, 最终实现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 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进一步确保煤矿职工的人生安全。

1 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

通过分析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明显下降,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007年、2006年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0.1%, 但我国的煤矿现状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很多, 例如2006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50倍。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努力将我国的煤矿现状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见表1)

2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的事故致因模型

2.1 煤矿事故的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 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 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这就要求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根据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确定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环节的原因是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于人的素质、训练、教育等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当他满足一定条件时, 就会发生事故。不安全的环境也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主要是指:a.自然环境的异常;b.生产环境的不良。同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 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条件。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一经出现隐患, 人主观上又表现了不安全行为, 就会立即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 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是:a.技术缺陷;b.劳动组织不合理;c.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d.没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e.教育培养不够, 缺乏安全知识等。这些都将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2.1.3 本质原因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问题安全意识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在管理的身上。管理的问题又是导致物的原因的关键所在, 最终我们可以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都归结到安全意识上面, 确立了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缺乏。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2 双重事故结果分析

从宏观上可知由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 事故的发生除了可避免的一类外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一类也就是技术水平外的事故的发生。这也就决定事故最终的归类是责任事故, 还是责任外事故两重结果, 我们将事故结果分为三类输出:责任结果, 责任和责任外交叉结果即交叉结果以及责任外结果。

2.3 事故模式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如图1的模型:

3 基于上述事故模式模型的事故分析

3.1 2001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4.6”瓦斯爆炸事故

3.1.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2001年4月6日四点班, 在四石门采区生产区域有4个单位, 分别是综采二队在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出煤、综掘一队在施工总回风下山延伸、掘三队采用炮掘施工轨道下山延伸;综掘三队施工延伸皮带下山, 事故前, 由于瓦斯浓度大, 瓦斯浓度比较高, 部分职工在横川附近清理溜子、皮带。21时25分, 矿调度室值班员李继龙接到掘进三队工人尚桂岭在井下四泵房汇报, 他听到一声巨响, 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波及四石门轨道下山、采区总回风下山及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等区域, 造成38人死亡, 16人受伤, 其中重伤7人, 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1.2 直接原因

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 在掘进的过程中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时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致使工作面瓦斯时常超限。事故当班415掘进工作面的局扇没有正常运行, 造成瓦斯积聚, 并达到爆炸界限, 电气失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3.1.3 间接原因

a.陈家山煤矿生产区域全部集中在四采区, 而四采区下山部分在没有构成主要通风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回采和掘进回采巷道, 违反原《煤矿安全规程》第118条“在准备采区时, 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以后, 方可开掘其它巷道。”的规定。且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集中。在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13条有规定。

b.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达8m3/min,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四台风机和四趟风筒为其供风, 在4月1日采用边掘边抽措施前已掘进巷道180米, 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150条关于“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 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的规定。为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规定:“严禁使用三台以上 (含三台) 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c.虽然按有关规定在四采区的三个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监控系统, 但瓦斯监控系统不能实施超限断电, 且瓦斯传感器严重失修, 不能正确反映瓦斯的变化情况。矿井也未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第25条的规定报送瓦斯监测日报。

d.矿井入井人员携带的是过滤式自救器,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101条关于“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 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 (压缩氧和化学氧) 自救器”的规定。

3.1.4 主要原因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管理不善,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综上所述, 认定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3.2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泰的煤矿溃水事故

3.2.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8月16日至18日, 煤矿溃水事件发生前后两三天, 华源矿业集团所在地新泰市的柴汶河上游突降大暴雨,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7日凌晨2时至下午15时, 从而导致山洪暴发, 柴汶河水位暴涨并漫溢, 冲毁了约65m的柴汶河河岸。矿井迅速被淹, 湍急的水流冲击力极大, 避灾路线均被水流堵死, 要想从垂直深度达1100多米的矿井下逃生到井口, 距离是11000多米, 井深路远, 道路难行, 矿工逃生极为困难, 最后, 有170多名矿工丧生。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2.2 主要原因

由于环境因素突变, 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河岸垮塌、溃水淹井,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一原因导致的是责任外事故, 属于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3.2.3 次要原因

除了自然灾害, 另外一个导致事故的因素是华源公司接到险情汇报后, 在调度室指挥的矿井负责人对溃水淹井灾害认识不足, 未及时做出停产撤人命令, 延误了人员撤离时机, 致使部分有望逃生人员未能及时撤离。这一原因是安全意识导致的管理方面的缺陷, 最终导致的是责任事故。故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 该溃水事故应被认定为责任于责任外的交叉事故。

4 结论

在事故模式理论基础上,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层次性的分析, 构建了我国煤矿事故模式模型, 这是的创新之处。根据模型, 认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不断发生的本质原因。安全意识影响着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 其中管理的缺陷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共同构成引发煤矿事故的隐患。同时,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是导致事故的发生直接原因。另外, 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两起典型煤矿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并在前人对我国事故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更实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明确了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并运用该模型对两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其适用性。

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事故,交叉事故,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参考文献

[1]韩斌君, 俞秀宝.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研究[J].煤炭工程, 2006 (, 9) .

[2]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 2005-2006[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矿山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篇3

【关键词】矿山作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一、违规开采现象是矿山事故发生的根源

从过去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分析来看,最近几年来的矿山安全事故都集中发生在不规范开采的一些小型矿山中。这些违规开采的小型矿山违反了国家关于矿山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背离了安全开采作业流程,一味的追求企业眼前的利益,甚至部分小型开采企业不具备开采资格或者有证乱采,造成矿山作业现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违规现象常常发生。虽然国家很早就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露天采矿必须使用分层开采的方法进行,但是目前还是有部分采矿企业置国家规定不顾,选择高台段陡边坡或者掏底式的方法进行开采。台阶的高度与山的高度处在同一位置,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些违规现象造成的安全事故数不胜数,违规开采也成为了矿山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这种现象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得到预期的经济收益,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了极大的损伤。而一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规范进行开采作业的矿山很少或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虽然它们在安全方面有相当大的投入,但是稳定生产得到的经济效益却更大。

二、人员素质不高是矿山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的矿山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例如一个年产量达千万吨矿石的矿山,开采作业的人数仅仅只有数十人,但是在我国偏远地区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矿山,往往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开采方式上,采取人海战术或者野蛮开采的方式。从那时候开始,矿工这份职业就逐渐开始成为了人们眼中无须技术含量的最简单的工作岗位。我国很多中小型矿山没有经过仔细的勘查设计,开采人员也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作业人员对于矿山地质基础知识、采矿技能以及安全防范知识普遍不了解,矿山开采中的技术人员更是相当匮乏,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开采人员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放松了警惕。如果开采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违规作业可能带来的危害,能够认识到侥幸麻痹心理可能产生的风险,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生产要素选择不当是容易引发矿山事故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对于矿山开采工作也同样适用。矿山生产是一门复杂专业的学科,它虽然看上去很粗放,但是其中蕴含有很多科学原理,不能够存在半点马虎心态。对于各种矿山开采生产要素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原理与依据,生产要素的选择是否恰当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没有科学依据、随意性选择生产要素,任意调整开采参数都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目前我国部分小型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根本不重视进行技术工作,对开采参数的科学选择一窍不通,有些机械的照搬其他矿山,甚至有些技术人员凭自己主观意识来进行判定。他们认为自己天天与矿山打交道,矿山开采也是看得见的工作,是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但是随着每天开采作业的开展,矿山的实际情况处于随时变化之中,包括地质情况、作业环境、作业位置等参数都随时会产生变化,在同一个作业地点,可能今天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但是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隐患。

四、煤矿单位工作系统不合理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我国相应出台的《安全生产法》、《煤炭安全规程》等各种法律法规都为矿山开采树立了安全标准。但是有很多采矿企业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却不能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去,让这些法律法规流于形式。探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规章制度缺少保障措施,没有建立起一套全面的、有组织有体系的工作系统,这样就无法把上级的决策贯彻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按照管理的封闭和反馈原理来看,一个系统中的不同的管理机构之间、各个规章制度与措施之间,一定要有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采矿企业的管理方法一定要能够组建成为一个连续的封闭回路,这样才能够让管理更加有效,才能够让安全法规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确保矿山作业的安全。

总之,矿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强矿山安全事故的防范更加重要。我们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导致矿山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才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更好的控制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矿山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军.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12(2):15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 篇4

1.B 2.A 3.A 4.C 5.C 6.D 7.ABCD 8.AB 9.ACDE 10.CDE 11.ABCE 12.ABD 13.BCD 14.ABCD 15.ABCE 1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存在的危险包括:

(1)火灾:燃烧系统。(2)锅炉爆炸:燃烧系统。

(3)容器爆炸:柴油储罐、储氢罐。(4)其他爆炸: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5)触电:发电机组、配电与送电系统。(6)车辆伤害:储煤场。(7)灼烫:燃烧系统。(8)淹溺:汽水系统。

(9)机械伤害: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10)中毒和窒息:制氢系统。

17.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

(1)严格按照焊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焊机。焊前应检查焊机和工具的完好性能,接线应请专业电工进行。焊工应持证上岗。(2)在焊机上尽量安装使用空载自动断电保护装置。

(3)按规定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并有完备的消防系统或消防设备。

(4)当利用系统管道、厂房的金属构架,轨道或其他金属物搭接作为焊接接地回线时,要首先检查焊机二次线圏或上述接地回线系统等是否接地良好。

(5)在通电情况下,不得将焊钳夹在腋下而去搬弄焊件或将焊接电缆线绕挂在脖颈上;在移动焊接电缆线或接地回线时,手不要捏在导线的裸露部位;更换焊条或用手捏住焊件进行点焊固定时,一定要戴好电焊专用手套。(6)尽量避免在潮湿地方和雨雪天气进行焊接作业。

(7)焊工应严格按规定穿戴好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在锅炉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严禁赤膊。

(8)实施焊接前,应对焊点周围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制定防护措施。(9)焊接操作期间,应对焊接点周围和可能出现的泄漏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18.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有:

(1)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按国家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1的要求,强化行业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提高全员特别是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情况,一定要严格履行必要的验证手续;对负责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3)规范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技术管理、施工管理。(4)加强相关负责部门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9.(1)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其统计范围包括:

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②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本案例中,直接经济损失为:设备损失+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丙住院治疗费+支付乙赛属抚恤金+丙歇工工资+事故罚款=500+30+80+25+3+15=653(万元)。(2)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其统计范围包括: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②工作损失价值;③资源损失价值;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⑥其他损失费用。

本案例中,间接经济损失为:停产损失+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00+1=301(万元)。

20.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有:

(1)乙违规操作,不能用铁制板手进行操作。

(2)发生事故后,甲不应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应及时报警,并打电话通知消防队、救护车,以及该厂负责人,召集厂内人员尽力灭火。

21.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1)员工安全意识差,技术操作不规范。

(2)设备不安全,未定期安全检查,此次事故原因之一是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3)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当,造成严重损失。

22.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培训。

(2)对设备加强管理及检查,预防煤气泄漏等不安全隐患的存在。(3)加强教育,可定期进行演习,加强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能力。

23.这起事故是由于相关人员违规生产,违章指挥,无证操作,重生产、轻安全,从而导致爆炸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24.这起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1)直接原因

①厂领导及工作人员无视法规,采用未经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合格的自制卷扬机,违章运送黑火药等易燃易爆物品;

②卷扬机操作员未经培训上岗、无证操作特种机械设备。

③在卷扬机发生故障时仍不检修、不停业,违规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2)间接原因

①安全管理混乱,制度虚设。领导和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在公安部门检查下达书面整改意见后,法人代表A作出书面承诺,制订了制度,但是未能履行承诺和遵守规章制度,三违现象严重。②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该厂未履行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③相关部门监督整改不力。安全监督执法的公安部门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职责。

25.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具体如下:

(1)企业法人代表人。A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特别是对卷扬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去做,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这起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2)厂方安全负责人B,主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听取安全评价机构的建议、不向法人代表A提出建议、企业习惯性违法违规视而不见,制止不力,工作失职,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3)副厂长C,违法违规指挥司机将车开至卷扬机下工,指派工人违章作业,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4)值班管理人员D,违法违规无证作业,发现事故征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仍冒险蛮干,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5)公安部门若干人(主管领导、2002年11月1日检查人员、主管人员等),虽然以书面的形式下达了整改意见,但是对于企业法人代表A的口头和书面的承诺,表示了认可,是在明知企业违法的情况下监督执法不力,对这起事故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

(6)另一辆超载车司机,违规超载运输,对这起事故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但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应予处罚。

26.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整改措施主要有: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应加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设备、场所、工艺要立即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坚决关闭。

(2)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实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安全生产投人,做好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3)加强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如企业法人和专职安全负责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以持证上岗。

(4)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开雇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分级、建档、监测、监控,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做到防范在先,科学决策,强化管理。

27.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有三个条件,具体包括:

(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爆炸。28.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包括:

(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2)含氧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显著提高。(3)惰性介质。如若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所占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亦可使混合物不能爆炸。

(4)压力。爆炸混合物的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爆炸上限显著提高。(5)容器。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6)点火源。点火源的活化能力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29.制定预防可燃气体发生爆炸措施的原则及举例如下: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①设备、管道、容器密闭,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②取代可燃气体或控制可燃气体的用量; ③负压操作。(2)严格控制火源 ①禁止明火、吸烟;

②防止静电积聚、静电火花; ③防止摩擦、撞击引起的火花。(3)消除或减低爆炸威力

①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②安装安全泄压装置;

③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尽量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内。30.该起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1)应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房间内,该化工厂违反规定将强氧化剂氯酸钠用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篇5

2009年5月27日14某公司焦化厂点化产作业区乙班当班操作工,发现硫铵工段煤气饱和器下部母液热电偶的根部由于腐蚀严重,发生母液泄漏。维修需要把饱和器的母液液位降至热电偶下部,才能拆下热电偶。16:00点丙班接班后将母液液位逐渐下降准备维修。19:15分左右,硫铵工段离心机操作工付某按正常工作程序停机后,刚走进休息室被爆炸冲击波破坏的门击到。在一楼的员工宋某、王某等人快速赶到现场,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共用了15个干粉灭火器,未能控制初期火势;在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的同时,向焦化厂调度闫某汇报硫铵工段爆炸起火情况。随后焦化厂调度立即向市消防支队建龙站和市消防支队报警,后期经消防官兵的扑救,于20:00左右,将火扑灭。经现场勘查,爆炸产生于工程未完工的4#离心机和结晶槽,爆炸将厂房窗户震碎,爆炸后起火将部分塑料介质管道烧坏。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 篇6

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人,同时发现主汽压急剧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由于锅炉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柜通讯中断,引起CRT(计算机显示屏)画面锅炉侧所有辅助设备的状态失去,无法控制操作,运行人员立即就地紧急停运两组送引风机。经戴防毒面具人员进人现场附近,发现炉底冷灰斗严重损坏,呈开放性破口。该起事故死亡23人,其中电厂职工6人(女1人),民工17人。受伤24人,其中电厂职工5人,民工19人。事故后对现场设备损坏情况检查后发现:21 m层以下损坏情况自上而下趋于严重,冷灰斗向炉后侧呈开放性破口,侧墙与冷灰斗交界处撕裂水冷壁管31根。立柱不同程度扭曲,刚性梁拉裂;水冷壁管严重损坏,有66根开断,炉右侧21 m层以下刚性梁严重变形,0 m层炉后侧基本被热焦堵至冷灰斗,三台碎渣机及喷射水泵等全部埋没在内。炉前侧设备情况尚好,磨煤机、风机、烟道基本无损坏。事故后,清除灰渣934立方米。该起事故最终核算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人民币,修复时间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因该炉事故造成的供电紧张,间接损失严重。

一、单项选择题

1.运行记录中无锅炉灭火和大负压记录,事故现场无残焦,可以认定_。

A.火灾引起爆炸B.并非煤粉爆炸

C.静电引起爆炸D.锅炉年久失修

2.从事故的主要过程分析,锅炉_可能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A.落渣振动B.炉内喷出水汽

C.炉膛压力上升D.锅炉严重结积渣

二、多项选择题

3.该事故机组自3月1日以来,运行一直不正常,再热器管壁温连续超过报警温度。虽经采取调整火焰中心,加大吹灰和减轻负荷等措施,壁温超限问题仍未解决。运行值班长向华东电管局总调度和省电管局调度请示,华东电管局总调度和省电管局应_。

A.要求锅炉坚持运行B.要求将锅炉负荷再提高一些运行

C.要求停止运行D.要求查找故障原因

4.这是一起锅炉设备严重损坏和人员群亡的责任事故,—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A.缺乏安全操作规程B.管理不善

C.锅炉炉膛设计、布置不完善D.运行指挥失当

三、简答题

5.该台锅炉在投人运行以后,在燃用设计煤种及允许变动范围内的煤种时,出现了锅炉结渣、再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而过热器、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的问题;虽然采取了降负荷运行和下摆燃烧器等,但最终酿成了事故。制造厂对事故有责任吗?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 篇7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煤矿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迅猛发展, 而目前煤矿生产行业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 安全问题特别突出, 经常发生矿难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 近年来我国平均每7.4天就会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 远远高出了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和煤矿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巨额利润, 忽视了煤矿生产安全准则, 为了达到目的, 进行着一系列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煤矿生产行为, 严重威胁了井下作业矿工的生命安全。目前, 我国煤矿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资源节约意识不强, 许多中小企业进行严重违规的操作行为, 矿工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监管力度不够等, 亟待解决。

二、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一) 事故类型。

煤矿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 由于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各个工序环节搭配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甚至酿成大祸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分为瓦斯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煤尘事故、顶板事故等, 其中瓦斯事故、水灾事故最为常见, 死亡人数比重最多。

(二) 死亡人数。

自2009年以来, 全国各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爆发呈下降趋势, 死亡率也有所降低, 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据相关部门统计, 2009年我国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2, 631人, 2010年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2, 433人, 2011年我国共发生了85起较大煤矿安全事故, 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 973人, 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死亡5人。仅2009年至2011年三年时间, 全国各地因煤矿事故一次性死亡10人以内的就有21起, 死亡10到30人的达到36起, 共死亡478人。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可以看出, 矿难的频发和高死亡率给矿井下作业的员工带来了重大的生命威胁, 而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调查事故隐患, 才能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遏制矿难的发生。

三、煤矿安全生产的应对策略

(一) 树立节约资源意识。

我国是生产和使用煤炭的大国, 煤炭资源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传统资源, 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业活动都离不开煤炭能源。由于煤炭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严重加重了煤炭生产的超负荷作业, 长此以往, 引出了很多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因此,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就要使煤炭生产企业在供应市场需求的同时, 加大力度寻求新的生产技术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 从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树立节约资源意识,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采煤矿, 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整顿煤矿生产企业。

要全面优化煤矿生产行业, 必须对中小型煤矿企业进行严格整顿, 这样做既能够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 又有利于调整煤炭产业的结构, 实现煤炭生产的真正利益。适时关闭不规范的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 使煤炭产业结构向大型企业靠拢, 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的各方面制度和规范, 从而形成全新的煤炭生产格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深入研究煤矿开采技术, 推陈出新, 改善矿井下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此外, 企业还应充分重视安全条件的改善和生产设备的更新, 利用充足的资金, 确保煤矿开采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矿井地下作业的工作者并不具备专业的煤矿生产知识, 在操作过程中只是依据实际经验来判断, 缺乏理论依据。因此, 要实现科学、安全的井下作业, 就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抓好, 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煤矿开采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 必须始终坚持将正确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灌输给每一位井下作业人员, 确保其能够自觉认识到井下工作安全的重要性, 从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到主动地吸取安全知识。教育部门或煤矿企业可以创办相应的煤矿职业技术学校, 将煤矿职工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中培训, 从而提高矿工素质。要让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参与到职校中来, 对他们进行文化、技术、理论、管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考试毕业的形式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提高矿工的整体素质。要严令禁止职业文盲下井作业, 防止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 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大多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一些生产环节的管理不当造成的, 因此, 必须要加大煤矿的安全监管力度, 切实做到监控到位, 管理得当, 将安全隐患系数降到最低。煤矿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技术精英和管理人才, 加大对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监控, 响应国家号召, 加强对煤矿产业的宏观调控。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 首先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准则, 并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制度, 出现安全问题必须严格追究责任, 强化各级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从而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去。此外, 政府职能部门也要适当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门槛, 适度提高采矿条件, 对于不完全具备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于违法违规操作的采矿行为要及时、坚决地制止和打击。

四、结语

当前, 尤其要把治理煤矿事故作为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头号任务,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 关系到职工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企业必须严抓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把好生命关, 真正做到让井下作业人员“下得去, 上得来”, 保证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黄平, 李晋杰, 杨珊.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J].国家安全科学与技术, 2012

中学生安全事故特征的分析 篇8

一、可能性存在于一切时间、空间。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应该是家庭和学校,一般我们都这样认为,其实远不是这样。我在课上和课余时间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过口头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课余生活与成年人无异,有的学生校外活动项目甚至超过教师。学生发生安全问题的环境不只是在学校内的操场、楼道或课间课上,它还可以是校门口、娱乐场所、餐厅、超市或者医院等等目前学生接触到的和还没有接触到的场所。

二、原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征。简单地讲,我们看到的一切人和物都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例如,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打架、学生被体育器材砸伤等。但它的复杂性在于,有时候一个原因可以导致多种结果,例如,两个学生因争抢篮球打架,被打的学生回家后将此事扩大化并告诉家长,此家长又到学校打另外那个学生,这个学生回家后也将被打的事情告诉了家长,双方家长又都不冷静各自召集一些人群殴;有时候,多种原因可以形成一个结果。

三、结果有不同程度之分。首先,学生安全事故的不同程度可以体现在学生身体方面,有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中度安全事故、轻度安全事故之分。其次,学生安全事故的不同程度体现在学生心理方面,有短期内就会消失、短期内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之分。再次,学生安全事故的不同程度体现在对学校的公众影响方面,事件影响的效果好坏、时間长短还取决于家长与学校处事结果及周边人群的理解力。

四、性质有常发性、偶发性和特殊性之分。常发性是指经常发生的事件,如口头语中的习惯性言语、同学之间闹着玩导致的轻微撞击、轻微的皮肤挫损、运动时的轻微崴脚等等;偶发性是指有时候事件发生但不是经常发生,如同学之的打架、课上师生因某事争执、学生在校外打架而请家长等;特殊性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发现的事件,例如学生体育考试中猝死、缺乏相互理解时家长与教师发生争执、学生因成绩不理想离家出走等。

五、原因有主观、客观之分,有主动、被动之分。根据调查和访谈发现,有的时候学生受到伤害并不是当事人也没有参与到事件当中,但他却也是受害者。例如俩学生在公交车上因争抢座位打架,一个学生抡起书包砸向对方,而书包脱手却将其他不相干的学生头部砸伤。对于同一个个体学生而言,如果他挑起事端,那么他就带有主动性,将会去伤害别人;如果是对方挑起事端,那么他就具有被动性,可能会受到对方的伤害。

六、对象有个人、不同群体、动物、自然环境影响、社会人文影响。随着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次数增多及范围渐广,我及时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致使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要素越来越多,是在一般思维下没有考虑到的,因此,从逻辑思维角度对学生生活周边的已经发现或还没有发现的可能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七、时间有即发性和延迟性之分。总结并反思实践经验发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或不同条件中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其原由也许并不是当时的、现场的某种原因,而是在其它条件下积攒起来的原因的迁移或延续。

八、原因有自发型或内源型、诱发型或外源型之分。如性格外向、活动及运动能力强、周边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喜欢搞恶作剧、有时显现暴力倾向的学生,一般情况与事件有直接关系,对事件的发生具有主观或主动性,是事件的发起者,对于整个事件来说属于自发型或内源型;那么另外还有某些学生具备与之相反的特征,这类学生一般情况下对于安全事件来讲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只有事情涉及到他了他才有所反应,对于整个事件来说属于诱发型或外源型。

九、性质有特殊性、重复性之分,有空间性、阶段性之分。学生安全事故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那些超出一般性思维或某些极端事件上;学生安全事故重复性主要体现在那些具有共性特征、频繁发生且日常化的轻微事件上;学生安全事故空间性主要是指在不同生活空间环境中发生的在形式上有区别的安全事件;学生安全事故阶段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学龄段所发生事故的对比上,其次是体现在同一性质事件上的不同侧面也会有阶段特征。

十、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来引导教育学生,大多数学生安全事故可避免、可调控、可减弱。根据学生校内外及其他场所发生或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要素分析,主要有两大块内容,一是主观必要的、不同层次的安全防范知识要素;二是客观主体及其功能要素。首先,激励学生学好安全知识,做到有效调控自己。我认为做好学生心理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其次,联合学生以外的客观主体,形成有效联防。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总结下一篇:新亚车站创建文明车厢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