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论文

2024-10-02

企业信用论文(通用9篇)

企业信用论文 篇1

什么是企业信用评级?如何申请企业信用评级?

什么是企业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是由专门的独立信用评价机构或部门,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实施的企业信用评价服务,是对企业基本信息、综合指标、资质品牌、管理状况、财务指标、信用记录等各个方面行为能力和品德进项全方位的评价,最终根据评价结果颁发相应级别的牌匾、证书和评级报告,一般有效期是一年,到期后需要年审,是企业信用、经营、品牌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

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项源自20世纪初期的商业制度,至今仍在影响着全球的企业,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时至今日,为了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信用评级也衍生出了不同的评级标准、方法和适用领域。

例如,在我国中小企业做信用评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招投标、政府采购活动中出具信用证明,并获得竞标加分优势。

那么招投标企业信用评级该如何申请呢? 申请条件:

1.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2.企业成立已满三年或以上,近三年均有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即无利润亏损),非即将关、停的企业;

3.该企业单位无信用不良记录及违规违法行为记录;

通过对企业进行各项因素的分析研究,就其信用能力所做的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其等级,形成一种类似中介的角色,可以有效减少招投标、政府采购选标的时间,降低合作风险。目前我国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为信用建设的重点领域,国家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价,鼓励将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并且,根据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信用良好的企业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

例如,招标文件设置的加分项,获得AAA信用等级+5分,AA级+3分,A级+1分,其余等级则不得分,低于BBB信用等级的企业将被限制投标。身处招投标行业的都不陌生。

除了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领域作为通行证和加分项之外,办理企业AAA信用评级在其他领域也有好处:

1、品牌形象宣传;允许在产品品牌、包装、说明书、合格证等上面使用的信用等级标识;

2、融资贷款申请;争取机构风投、融资担保、银行放贷等提供的信用证明;

3、商务合作使用;在企业招商、政府投标、签约合作等出示的信用资质;

4、政策扶持争取;面向政府扶持基金、政府机构监管展示的企业品质证明;

5、供销采买依据:与交易伙伴赊销、扩展上下游供采时可做为的权威信用证明;

6、国际贸易征信:在国际合作与贸易时,可出示的企业信用证明;

7、经营管理价值:在向社会各界、及消费者展示企业管理与服务透明度有效牌证的使用。

企业信用论文 篇2

一、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可靠、真实财务信息的支撑,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规范和控制会计行为, 减少企业财产风险。然而事实上, 部分企业为获得利益, 不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采取造假以达到偷税漏税等目的。其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企业实际财务数据相差甚远, 给企业未来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威胁。

会计档案是对之前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有效描述, 尤其在解决经济纠纷等财务问题时,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 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档案的归档、收集等工作, 致使会计档案残缺不全, 影响后期企业利用以及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国家层面上分析, 在于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一些为之支撑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企业层面上分析, 多数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并未积极制定应对财务风险的应急措施等。

2.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在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企业未采用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匹配的管理方法, 尤其缺乏具有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其次, 不重视客户基础材料的收集、处理、归档等工作, 缺乏完备的客户信用档案, 给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最终因企业与客户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使交易过程中客户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导致信用档案管理水平比较低, 结果客户信用档案由财务或销售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两个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信用管理职责, 影响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完整性, 增加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

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其一,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较为薄弱。例如, 各部门不能及时交流管理信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支撑等;其二, 我国信用体制发展较晚, 未建立对应的约束与惩罚机制, 进而引发各种信用风险。

3. 管理层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管理层在企业正常运营、降低信用风险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 实际上部分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时, 未充分分析信用档案信息, 未能准确地掌握各种数据信息, 增加管理决策风险, 使企业蒙受较大经济损失。管理层决策风险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未准确获得有效、准确、全面的信息。试想建立在错误或含糊不清信息上的决策, 必然给决策的实施带来较大风险。

4. 产品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产品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不重视产品信用信息的管理, 忽略产品信用管理的一些细节工作, 甚至为获得利润, 部分企业不惜伪造或疏忽产品质量信用信息, 导致产品质量信用缺失, 给产品市场销量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我国未制定完善的产品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致使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出现较多问题。例如, 企业只注重自身利益, 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 引发一系列产品信用风险事件, 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1. 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

(1) 注重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首先, 在明确开展信用档案管理目标的基础上, 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例如, 结合企业自身信用档案管理情况, 制定详细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并以此为依据, 初步统计不同档案管理部门的信用档案。同时, 针对保存在行政、财务以及人事符合信用档案性质的材料, 应在参考信用档案专题目录的前提下进行统计、整理, 并交予档案室进行分类、归档。其次, 依据企业类型及档案具体内容, 划分一级类目, 并适当增加和调整一级类目所属下的二级类目。并充分分析企业之前信用档案分类标准, 参考企业经营重点及自身特征, 增加一些专门分类, 以达到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目的。最后, 全文扫描信用档案信息, 将其保存在专门的数据库中, 并搭建专门的查询系统, 以方便信用档案信息的查询与使用。

(2) 严格控制信用档案管理细节。收集信用档案可采用源头跟踪法, 并严格执行收集工作制度, 确保信用档案收集质量。同时, 考虑到信用档案具有动态性特点, 要求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从实际出发, 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实现信用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整理信用档案时, 工作人员应认真细致, 在参考企业已有信用档案的基础上, 从信用档案的载体形式、内容特点以及形成规律方面入手, 进行编目、排列、组合等操作。鉴定信用档案时要求工作人员以发展、辩证的眼光, 对档案价值、真伪进行判定, 以明确保管期限, 为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另外, 为提高信用档案查找效率, 应编写详细的专题目录, 明确标出其他与之相关联的档案号。而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系统, 实现跨领域、跨企业、跨部门信用档案查询。

(3) 不断优化信用档案管理工作。首先, 完善与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其一, 要求适当扩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权利范围, 为档案部门切实行使指导、监督以及检查提供有力支撑, 使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信用档案服务。其二, 注重完善信用档案服务机制, 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要求管理人员工作逐渐向谁形成、谁利用管理理念转变, 确保信用档案服务机制良好地运行下去。其次, 不断完善信用档案管理方式。企业进行信用档案管理时应注重运用动态及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所谓动态信用档案管理, 指从信用档案的属性出发, 以信用档案建设为中心, 不断更新、修改信用信息, 进而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工作计划、预期目标等,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柔性管理比较注重弹性及灵敏、反应及速度、变化及跳跃等, 并采用竞争性合作、虚拟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 将运营及管理知识从隐性转化成显性, 以促进竞争优势的提高。

(4) 注重信用档案事后监管与补救。所谓补救指企业采用预防信用档案管理措施失效, 而采取减少信用风险损失的方法。为做好信用风险事后补救工作, 应注重以下两项工作的落实。首先, 注重完善的信用档案数据库信息化建设, 以扩大信用资源多层次、大范围的应用与共享, 方便企业内部使用信用资源的同时, 也为其他部门提供便利。尤其在各行政部门应建立信用信息相关平台, 为信用风险发生后进行惩罚与监督失信行为提供可能。其次, 发生信用风险后应综合各项因素, 认真分析研究, 积极寻找应对策策略。例如, 编制宣传手册并将信用档案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降低信用风险给企业品牌及形象造成的不利影响。

2. 加强完善信用档案管理软环境。

(1)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优势。首先,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档案管理模式, 实现我国档案管理职责的转变, 并注重采用层级方式管理信用档案。例如, 日本管理信用档案时由政府负责, 实行会员制方式。利用信用档案的机构需缴纳一定的会费给上级管理部门, 会员在一定权限范围内可无偿使用信用档案。采用该管理方式时, 当下级将信用信息呈报给上级部门时, 可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准确及完整。同时, 可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 由政府引导和组织相关部门积极构建信用档案管理平台, 以弥补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关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弊端。

(2) 积极构建制度信用体系。在构建制度信用体系时, 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其一,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实际, 制定并实施与信用相关的法规、法律, 严厉打击企业利用信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确保企业信用责任的有效落实。另外, 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诚实守信表现突出的个人或企业。其二, 注重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在遵守“一处失信, 处处制约”原则的基础上, 注重建立失信企业惩戒机制、警示企业预警机制以及守信企业激励机制等机制的建立。同时, 实现黑名单数据库、全国市场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共享, 锁定并限制进入黑名单的企业法人及相关企业。

(3) 注重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首先, 建立可与市场进行良好融合, 以政府为导向的信用评估管理模式。即在国家信用管理部门管理下, 信用评估机构进行企业信用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评估工作, 最后由国家信用评估管理机构, 公布企业信用情况。其次, 建立地区、个人、企业三级信用评估机构, 实现全方位、分层次地将信用服务更好地提供给社会。最后, 结合信用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评估方法与技巧, 使其涵盖非财务以及财务指标, 而且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评估, 以达到预期信用评估目标。

近年来, 因信用档案建设不完善, 或企业未将信用风险管理当做工作的重点加以落实, 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较大风险。为此, 企业应结合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分析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断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防止资金浪费, 为企业长远、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蓉.企业信用档案与企业发展[J].机电兵船档案, 2010 (2) .

[2]冯惠玲, 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建新.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J].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3 (1) .

[4]过新伟.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南开大学, 2012.

[5]李家军著.信用风险控制的博弈[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篇3

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确定信用管理在企业中的基础管理地位

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实行信用管理,建立和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当前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化解经营危机的一条必经之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独立承担其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与其在出现问题、发生风险之后采取补救措施,不如在健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中首先把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融通于制度的管理范畴之内,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手段达到防危度渐,控制风险的目的。

因此,企业在制度化管理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打破原有的部门设计模式,全方位的导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配备专职信用管理人员,对专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对内加强沟通与联系,对外加强监督与协调,研究政策、动态分析客户资信,处理危机、化解风险的一个综合性管理部门。

二、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制度,对主要客户经常性动态分析

信用管理部门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企业产品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营模式不断变化,口头合同、电话合同、电子合同形式多样,合同订立形式、目的、法律效力与书面合同相比难于把握,由此给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成本控制等难题也会越来越明显。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制度,尤其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制度化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要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档案,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过程中,都要动态跟踪客户的资信情况,并对重要客户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年底对客户作出一次综合性资信评价,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搞好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搞好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安排下进行,企业不会过份的关心信用与风险问题,但进入市场经济后,信用管理则成为企业防范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制度、客户信用申请制度、赊销业务预算与报告制度、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债权管理制度之后,企业就从制度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和预防机制,不但能对客户进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和管理,还能够有效的建立起销售分类管理体制和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从而为决策者有效决策提供政策依据,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点,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四、维护职工权益。增强职工信用意识

企业经营的好坏,经济效益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职工收入的高低、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和企业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企业形象建设工作的好坏。因此,企业在加强信用管理,提高对外部风险控制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职工的薪酬待遇,不断改善现场工作环境,加强企业职工内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权益,从而在企业内部为职工搭建起“和谐、进步、发展”的工作平台,在整体上树立起全员信用管理意识,从车间基本操作岗位,到职能部室管理岗位,人人讲诚信,人人懂得用信用风险测评机制做好本职工作,帮助企业从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产品销售到资金回收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做到监测机制正常运行、各项管理制度有效执行、计划指标正确落实。

关于企业信用评级 篇4

企业信用评级概述及等级划分

概述:企业信用评级指信用评级机构对征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依据一定指标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活动。企业主体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企业素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等方面。我们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企业的贷款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对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级结果提供至银行,作为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考评依据。

分级:借款企业信用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为:AAA、AA、A、BBB、BB、B、CCC、CC、C。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符号及其含义如下所示:

AAA 级: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具有最大保障;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不确定因素对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最小;

AA 级: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很强;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不确定因素对经营与发展的影响很小;

A 级: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较强;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未来经营与发展易受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会产生波动;

BBB 级: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一般,目前对本息的保障尚属适当;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未来经营与发展受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会有较大波动,约定的条件可能不足以保障本息的安全;

BB 级:短期债务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较弱;企业经营与发展状况不佳,支付能力不稳定,有一定风险;

B 级:短期债务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较差;受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较困难,支付能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CCC 级:短期债务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很差;受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支付能力很困难,风险很大;

CC 级: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严重不足;经营状况差,促使企业经营及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状态的内外部因素很少,风险极大;

C 级:短期债务支付困难,长期债务偿还能力极差;企业经营状况一直不好,基本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促使企业经营及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状态的内外部因素极少,企业濒临破产。

注: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但不包AAA。

企业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前景

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知名度不高,所以依靠内部融资以及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股票融资都比较困难,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依赖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手段。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并不容易,其所面临的贷款融资困境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尽管政府不断呼吁,甚至通过发布“指导意见”来敦促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在缺乏防范信用风险手段的条件下,银行面对风险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反应即是“惜贷”。因此,从银行来讲,提高贷款管理技术,降低信贷风险才是关键。

我国银行目前执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评级方法的选择到评级指标、权重及其参考值的设定均是基于国有大型企业特点,很难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实际和发展前景。而其评价结果——“企业信用等级”又是银行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信用评级体系的不适用、不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造成不良影响,是阻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制定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解决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信用评级不公正的现状,已成为当务之急。

除此之外,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承销商及监管部门的纽带,是发行人向市场推荐自己的“介绍人”,也是企业内在管理的全面检验和考核,有助于发现并改进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可以展示企业的形象,无形中增加了一个与同行业对比的平台,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在资本市场的信誉度服务。

由此可看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掀起一股热潮,我们可趁势扩展业务,将汇信金融服务咨询中心打造成专业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企业信用评级实施程序

一、前期准备阶级(约一周时间)

1、评估客户向评估公司提出信用评级申请,双方签订《信用评级协议书》。协议书内容主要包 括签约双方名称、评估对象、评估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出具评估报告时间、评估收费、签约时间等。

2、评估公司指派项目评估小组,并制定项目评估方案。评估小组一般由3~6人组成,其成员 应是熟悉评估客户所属行业情况及评估对象业务的专家组成,小组负责人由具有项目经理以上职称的高级职员担任。项目评估方案应对评估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安排和评估人员分工等作出规定。

3、评估小组应向评估客户发出《评估调查资料清单》,要求评估客户在较短时间内把评估调查 所需资料准备齐全。评估调查贤料主要包括评估客户章程、协议、营业执照、近三年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近三年工作总结、远景规划、近三年统计报表、董事会记录、其他评估有关资料等。同时,评估小组要做好客户情况的前期研究。

二、信息收集阶段(约一周时间)

1、评估小组去现场调查研究,先要对评估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围绕信用评级指标体 系的要求,哪些已经齐备,还缺哪些资料和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

2、就主要问题同评估客户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交谈,或者召开座谈会,倾听大家意见,务必 把评估内容有关情况搞清楚。

3、根据需要,评估小组还要向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银行、税务部门及有关单位进行调查 了解进行核实。

三、信息处理阶段(约三天时间)

1、对收集的资料按照保密与非保密进行分类,并编号建档保管,保密资料由专人管理,不得任 意传阅。

2、根据信用评级标准,对评估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按规定格式填写信用评级工作底稿。

3、对定量分析资料要关注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然后上机进行数据处理。

四、初步评级阶段(约四天时间)

1、评估小组根据信用评级标准的要求,对定性分析资料和定量分析资料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评 价和判断,形成小组统一意见,提出评级初步结果。

2、小组写出《信用评级分析报告》,并向有关专家咨询。

五、确定等级阶段(约十天时间)

1、评估小组向公司评级委员会提交《信用评级分析报告》,评级委员会开会审定。

2、评级委员会在审查时,要听取评估小组详细汇报情况并审阅评估分析依据,最后以投票方式 进行表决,确定资信等级,并形成《信用评级报告》。

3、公司向评估客户发出《信用评级报告》和《信用评级分析报告》,征求意见,评估客户在接 到报告应于5日内提出意见。如无意见,评估结果以此为准。

4、评估客户如有意见,提出复评要求,提供复评理由,并附必要资料。公司评级委员会审核后 给予复评,复评以一次为限,复评结果即为最终结果。

六、公布等级阶段

1、评估客户要求在报刊上公布资信等级,可与评估公司签订《委托协议》,由评估公司以《资 信等级公告》形式在报刊上刊登。

2、评估客户如不要求在报刊上公布资信等级,评估公司不予公布。但如评估公司自己办有信用 评级报刊,则不论评估客户同意与否,均应如实报道。

七、跟踪评级阶段

1、在资信等级有限期内(企业评级一般为2年,债券评级按债券期限),评估公司要负责对其 资信状况跟踪监测,评估客户应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2、如果评估客户资信状况超出一定范围(资信等级提高或降级),评估公司将按跟踪评级程序 更改评估客户的资信等级,并在有关报刊上披露,原资信等级自动失效。具体评级指标

贷款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分析, 并对贷款企业信用情况进行文字说明所依据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指标。

一、财务指标

1、偿债能力 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自有资本率= 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额

注: 自有资本率反映企业用自有资本清偿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自有资本率必须达到 25%。

以上指标是从某一时点上静态地反映企业以现有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 实际生活中企业是动态的, 持续经营的,要反映它的动态的偿债能力还要借助下面两个指标。

债务本金偿付比例= 年税后利润/(负债本金余额/债务年限)注: 这个指标的考核一般需要连续五年以上的比率进行纵向比较, 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 本息税前现金净收入)/[ 支付利息+ 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注: 这个指标大于1时表明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足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2、企业发展力

总资产增长率= 年末资产总额/ 年初资产总额

净资产增长率= 年末净资产总额/ 年初净资产总额

主营利润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毛利/ 上年主营业务毛利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主营产品本年市场占有率/主营产品上年市场占有率

3、企业盈利能力

主营收入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注: 由于利润的可操作性, 主营业务收入比利润有更强的可比性。

其它业务收入比例= 其它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注: 一般来说一个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往往是其在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成功, 或发展一些与主业相关或相近的行业,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非营业利润, 如出租房屋, 出租土地或来自于资本市场上的炒作等, 以这样的公司做投资对象或合作伙伴一定要慎重。

二、信用指标

1、经营者信用

从工商部门获取企业资质信息: 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是否超出营业执照注册的经营范围、经营资质是否与实际经营相符、是否正常年检、有无违章罚款记录、有无吊销营业执照记录、是否频繁办理变更注销登记。从税务部门获取企业纳税信息、是否连年亏损、是否有偷漏税记录、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核实企业向税务报表和向工商报送的年检报表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违反发票管理的行为记录。从银行获取企业的信用信息, 看企业是否有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不履行担保义务、拖欠各类税费、诉讼等不良记录。从公安、法院、质检、海关等部门获取企业是否有违约信息记录。

2、法人(或高层决策者)个人信用

一个公司的法人(或高层决策者)的个人品质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战略决策, 我们可以征集法人(或高层决策者)个人是否有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使用信用卡、拖欠各类税费、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不履行担保义务等不良信息记录。

3、企业内部守信情况及社会信用企业内部是否有恶意拖欠劳工工资劳保, 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恶意拖欠货款及银行贷款等违约信息记录, 企业在供应商、客户间的信用史上是否有不良记录。

三、重点测试指标

1、现金流分析

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和命脉, 如果没有顺畅的现金流, 再好的项目也会搁浅, 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 企业会因债务而陷入困境, 稳定的现金流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分析企业连续五年的现金流量, 重点分析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 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 并且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 这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根本保证。

2、资产规模及质量

资产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规模, 但要对它的实力做出判断还要辅以其它指标。资产应能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 资产中三年以上应收帐款占的比重太大, 不仅影响资产的质量, 而且还会造成潜亏挂帐现象, 影响利润指标;一些本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停产损失或历史遗留的大额工程支出如果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或其它应收款, 这些资产流动性差, 不易变现,如果摊销不规范, 还造成人工操纵利润, 一般投资者和股市上的散户很难发现, 这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参考价值, 使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可信度产生怀疑。财务指标是信用评级中重要的参考指标。财务信息的失真是信用建设的最大障碍。没有健全的会计制度, 就不可能有发达的信用评级业。

3、往来及关联方

企业信用贷(大全) 篇5

保底20万,以下每增加一条可以增加5万的额度

1.有子女,且在深圳生活和学习

2.有深圳社保,连续缴纳2年以上

3.为其员工在深圳缴纳社保,缴纳人数超过五人(含)

4.家庭名下(包括配偶和子女)在深圳有2套房产以上

5.办公地点如果有租金可以额外增加10万50万的额度(必须提供租赁合同)二:利息:9厘5

三:期限:1~3年

四:还款方式有以下两种:

方案1:先息后本:每个月只还利息,最后一次还本金

方案2:随借随还:取多少偿还多少的利息,不借不会产生利息

五:贷款资料: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营业执照(以上复印件即可)

银行的6个月流水

六:放款后一次性收取手续费,前期您不需要任何费用。

个人信贷二:所贷额度:3~50万(根据您的情况已经可以确定额度50万)要求:1.个人在全国有按揭房,按揭半年以上

2.个人征信良好,无过多逾期

利息:一分左右,具体看个人征信和负债情况

期限:1~3年

还款方式:等额本息:每月本金和利息一起还,固定月供

企业信用承诺书 篇6

为促进工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树立信用意识,加强企业自律,本企业自愿做出以下承诺: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二、加强财务管理,依法及时纳税,不偷税不漏税。

三、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制假售假,不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不违约毁约,不恶意逃债,依法解决合同纠纷。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杜绝事故发生。

六、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

七、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缴纳社保,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八、履行《诚信自律准则》,及时合规披露企业信息。

九、接受政府、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

十、本企业法定代表人已认真阅读了上述承诺,并向本企业员工作了宣传教育,保证履行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政府相关机构的惩戒。

承诺单位名称:漯河市新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

(加盖公章)

论企业信用建设 篇7

一、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危害

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关系无不体现企业信用关系, 市无信则乱, 企业信用经济的归宿只能是守信。但事实上, 迄今为止所建立的企业市场经济还远未达到以信用作基础的阶段, 企业信用观念弱化、信用体制残缺、信用环境欠佳等, 恰恰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根源。

(一) 缺乏信用意识

全球风险咨询企业Kroll公布的2010~2011年度《全球反欺诈年度报告》显示:98%的中国被调查企业在2010年至少遭受过一次欺诈行为, 我国成为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 共有来自10个行业的801名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了此次调查, 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每年全球收入超过5亿美元, 其中29%的被调查企业设在北美地区, 25%在欧洲, 24%设在亚太地区, 11%的被调查企业分别设在拉丁美洲、中东以及非洲。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 为什么中国遭受欺诈的严重程度位居榜首, 追根溯源正是企业信用意识缺乏从根子上腐蚀着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进程, 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灰色记忆。

(二) 企业信用环境欠佳

我国实行了近30年计划经济, 那时只有国家信用, 导致企业信用观念极度淡化。进入市场经济以后, 经历了30多年的变革, 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无论市场交易行为有多么复杂的形式, 都必须遵守交易行为自身的要求:信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 企业从事商品活动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 也往往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风险直接来自于商品交换双方的给付行为与给付行为之间的时间差, 它使得所期待的给付处于不确定状态。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三角债”问题至今得不到根除, 甚至愈演愈烈的状况, 盲目负债及负债后的逃债、废债行为比比皆是, 信用环境更加恶化。

(三) 管理职能欠缺

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没有采取相关措施, 把信用管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例如, 在往来款项方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对应收账款加强监管, 并有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 认为能够接到“项目”就不错了, 缺乏对客户信用资料的系统管理, 根本谈不上了解客户的信用程度, 更不可能对客户进行信用监控。失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欠款逾期不还。当然, 有的是善意的, 如因客观原因资金未能及时到位, 确实无法支付;而有的是恶意的, 如故意欺诈。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链条, 如果链条中有一环节是恶意的, 必然对整个链条产生连锁性破坏。信用体系由于受企业信用管理职能欠缺的制约, 难以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 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目前, 会计诚信状况差强人意:2011年5月20日,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17家央企的财务审计, 17家央企有14家的资产、负债和利润三项重要财务指标几乎都是假的。惊人之处在于, 此次被国家审计署查出的造假财务报表的央企, 占此次抽查央企的82%。企业会计诚信的缺失, 严重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商业之道, “失利是小, 失信是大”。

(五) 经营中虚夸成风

对于经营中吹牛、耍手段, 很多人认为只要客户购买产品后不出问题, 吹吹牛没问题。为卖出好的价钱, 包装美化是企业准备上市时必做的功课, 此举本无可厚非。如果这种“包装上市”转化为“欺诈上市”, 经营的道德底部被违约、造假、欺诈屡屡突破, 就违背了企业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 企业信用虚夸成风, 业界对此见怪不怪了。

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信用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同时它又是一种平等、开放、统一的竞争经济, 也是一种不断扩大的分工合作经济和一切合作主体、交易主体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并没有现成的绝对标准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立足国情, 在学习和借鉴发展评级体系的经验基础上, 探索出一种适应本行业特色的运行模式, 重整企业信用, 以诚信创造价值!

(一) 政策推动, 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征信系统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信用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它能为企业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后, 企业信用建设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积极搭建信用体系平台, 打通信用渠道, 针对信用问题, 一场自上而下的“信用建设总动员”由此产生。2009年国务院法制办又出台《征信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由此可见, 虽然《征信管理条例》发布仍需时日, 但我们相信在政府多项政策扶植下, 企业信用建设状况会越来越好。

(二) 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

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和信用方式的广泛采用, 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但同时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获取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 企业要长期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是基础, 背离这一基础等于放弃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企业也不可能成长壮大。因此, 企业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 积极倡导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 才能积极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 建立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 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保证对外披露财务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从而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

(三) 借助商业信用销售提高资金周转

商业信用销售是由于采取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方式向单位或个人销售商品或服务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 是商业交易与信贷交易的有机统一。信用销售具有的延期或分期付款特点, 对买方的好处不言而喻, 对卖方而言也并不是非利即弊。卖方在实现同等或更大的商品购进额或消费额, 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产生资金使用上的乘数效应, 使内需和消费规模得以扩张。另一方面商业信用销售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和循环,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信用销售, 卖方企业实现了提前销售、提高企业竞争力;买方企业可以使等量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降低营运资金成本同时, 稳固了供需关系, 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四) 建立信用评分制, 树立品牌形象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互联网使用者人数达到5.13亿人, 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 较上年底增长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 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 344万人, 增长率达到20.8%,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网络购物的队伍。以淘宝网站为例, 买家每次交易成功后, 就可以评分, 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一般;4分-满意;5分-非常满意, 这是包括对商品与描述相符度、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卖家服务态度的打分等的全面信用评价。网站再综合上述对卖家进行信用评价, 由心、钻石、皇冠三部分构成, 并成等级提升。如果说信用评价等级高对于买家来说意味着优质产品以及完善的服务, 那么对于卖家来说则直接意味着经济价值。信用评分在目前已经成为买家判断网络店铺信用好坏的最直接依据, 让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数字。建立信用评分机制, 信用评价机制的设计和运营中的诚信将会成为企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五) 建立“黑名单退出机制”, 创造规范的市场秩序

建立和完善信用形象管理机制, 既具有长期效益又能对改良企业信用程度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首先从建立规范信用披露制度着手, 通过公布企业信用记录,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此举, 既是对失信企业的惩戒也是对守信企业的激励;然后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公示性、监管性惩戒, 如公布“黑名单”、“不良记录”及采取记录、警告、处罚、依法追究责任等行政管理手段, 惩罚或制止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 对严重信用不良企业启动“退出机制”。这样以自然形成企业经济发展的内在牵制和约束机制来不断提升企业信用形象, 创造规范的市场秩序。

国以信为立, 民以诚为本, 业以誉为根。市场经济中, 企业应该将诚信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不断将诚实守信的道德观、价值观贯彻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共同推动诚信建设向更广、更深、更高的目标迈进, 以此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国以信为立, 民以诚为本, 业以誉为根。市场经济中, 就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危害, 通过对企业信用建设探索, 以诚信创造企业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建设。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会计诚信缺失,信用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兴艳.98%的中国企业遭受欺诈行为居全球榜首[J].第一财经, 2010.11.2.

[2]诚信缺失动摇社会心灵秩序[N].今晚报, 2011.6.12.

[3]杨德智.营销员信用评估系统推动诚信建设[N].中国保险报, 2011.3.31.

[4]陆敏.信用创造价值[N].经济日报, 2011.3.22.

论企业信用管理 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信用;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6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越来越多地需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接触与联系,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出现加剧了这一趋势。供应链管理就是横向管理思维的产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原有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环境的需要,亟待改进。

1 供应链管理概述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国外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中St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功能集成基础上的企业内部集成和企业外部集成。不仅涉及组织内部商品流通的最优化,更加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将供应链管理描述成一条连接制造与供应过程中每一个元素的链,包含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

在国内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中,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

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策略,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也呈现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市场对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概念应运而生。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成为可能。

2 传统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早期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分为由财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和业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下面简单介绍之。

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信用风险管理本质上是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又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信用额度的授予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分配,因此,由财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理所当然。然而,实践证明由财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往往是不成功的管理,主要因为财务人员对于涉及到信用管理的许多知识不甚了解,比如与客户讨论销售合同、追讨账款等等都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其管理的侧重点仅在于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抓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和坏账准备金的提取等传统认识,会出现将信用管理等同于应收账款管理的现象,使信用管理徒有虚名。另外,财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过于保守,当企业财务部门被委以信用风险管理的重任后,企业会逐渐呈现出业务量下降、客户减少、利润降低的衰退现象,甚至走向保守销售的极端。

业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曾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一般的做法是,对不同的信用额度有不同的业务主管分级管理,一定信用额度由业务人员自主决定,超过此限额必须由部门经理或更高层经理审批等等。不可否认,信用风险管理贯穿于业务的始终,从资信调查、评估、债权保障,到应收账款回收,无不与销售业务密切相关,业务人员熟悉业务的进展情况,对客户品质、资金状况、信誉等方面较了解,因此有利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业务部门为了扩大销售,增加营业利润,存在盲目扩大信用销售,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考察的现象,最终导致坏账增加,信用失控现象。国家经贸委在向国有企业推广信用管理技术培训时。接受该模式及其配套教材作为合格的信用管理专业培训之一,中央电视台也播放过有关专题讲座。由于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是国家经贸委所接受的第一个信用管理专业培训课程,很多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接触过它,因此,其社会影响比较大,逐渐得到普遍的应用。

全程信用管理是针对我国企业在解决帐款拖欠问题上采取的“事后处理”方法的改进。在“事后处理”方法下,只有在账款拖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开始催收,实践证明,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前消后欠的现象。全程信用管理按照“过程控制”的管理思想,全面控制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业务环节,从客户开发、签订合同、发货直到账款催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应当重视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信用凋查,即“事前控制”;和交易额度的科学审批,即“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同时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即“事后控制”。对于以前信用管理教材涉及不多的信用交易结算手段和债务担保等用得上的技术,都作了比较深入的内部配套。在保障市场信用交易大环境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对于改善我国的企业信用符理状况,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和重操作的信用管理模式。

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应实施的信用風险管理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在商品贸易中占据优势,客观的竞争环境也要求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从单纯的内向型的信用控制转向外向型的信用关系管理。在此环境下企业应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健全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同时,本着为客户服务的思想,住达成交易的同时关心客户在获得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价值增长,来提高企业在客户利润增长中的份额,增加客户失信的机会成本,促使其守信;同时增加客户与企业问的联络,及时获得所需的客企互动信息,克服客企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最终达到双赢。

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是以企业监督、合同考核标准来进行控制的,这样企业每次签订赊销合同时要全面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是很难做到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基于长期战略合作进行的,它是一种双赢的利益关系,客户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它提供了一个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包含以下内容:

(1)有损合作的行为的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合作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用风险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有损合作的行为都会导致信用风险管理的失败,因此此行为的判定与相应的惩罚措施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客户的相应的激励条款。企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要把对方看作合作伙伴,要留给对方一定的利润空间。

(3)对信息交流的规定。企业之间任何有意隐瞒信息的行为都是有害的,充分的信息交流是企业信用风险僻理良好运作的保障。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篇9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诚信越来越被政府、经济界所重视。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公平竟争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更是一种诚信经济。诚信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良好的诚信制度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市场经济的黄金法则。诚实信用是经济法律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与标志。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所需要的发展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用建设,诚信环境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由于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业不遵守诚信原则,经营缺乏诚信,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困扰了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秩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企业信用制度指企业信用赖以形成、传递、起作用的制度体系。由于企业信用取决于企业的行为和社会的认知,企业信用制度应包括对企业行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企业信用的传递机制以及对失信行为的惩罚的机制。

案例:

2001年APEX第一次出现在长虹的应收账款前五名名单中,并列于榜首。而公司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比前一年下降了11.14%,出口收入增长了10.89倍,由此可见2001年的产品出口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但出口的大幅增长并没有得到现金流的支持,当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58.27%,而前一年是下降27.23%,由此可见出口的增长带来的是财务压力的增大。此外,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应收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大幅上升,显示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有集中的趋势。而APEX的欠款也逐年增长,欠款账龄也有延长的趋势,这都预示着长虹海外货款回收的状况越来越不乐观。2003年业界就曝出“长虹遭诈骗”的**。当时长虹及APEX双方同声否认,但危机终于掩无可掩在2004年末爆发。APEX一如既往否认所有有关“诈骗”的指控,但是长虹此番终于把自己放到了受害者的位置上。是否会有诈骗指控,尚待司法当局认定,而对于长虹来说,40亿元的教训已成事实。2004年岁末,一场发生在美国的诉讼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到我国最大的彩电厂家四川长虹。在长达两年的沉默之后,长虹与美国代理商APEX Digital(下称APEX)发生了决裂,终于开始了追收40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的法律行动。而APEX正是在过去三年中为长虹带来巨额出口、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40亿这个数字,相当于长虹对APEX全部销售收入的40%!分析:

长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表面看是财务管理问题(应收账款风险),而探其根源是企业的信用管理问题。从“长虹事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由于过于心急而忽略了风险控制,导致应收账款大幅上升,产生坏账的风险或事实。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目前社会信用体系正处在建设期,在诸多方面还不完善不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架构也不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贯穿于原材料的采购、信用额度的设定、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生产经营全过程。而且它也与营销、财务管理相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应该摆脱销售压力的干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监控,科学地评价销售风险,以达到收益与风险最佳配置的。

一、按企业信用的传递方式不同,可以把企业信用制度分为三维的市场模式和四维的中介模式两种。

1、市场模式

市场模式主要通过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互动来传递信用。企业通过一贯的守信行为来形成一定的声誉,通过声誉机制把信用传递给市场成员;市场成员根据企业的声誉的好坏来决定是否与企业进行交易。市场模式要求有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法规,以对失信实行监督惩罚和声誉保护,确保声誉的建立和声誉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市场模式中,参与者有企业、社会成员(企业的交易对象)和政府三方。企业是信用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守信行为表现来赢得有信用的声誉。由于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其守信行为选择取决于信用形成的成本和其产出之间的差额。企业的交易者根据企业的声誉来估计企业守信的可能性,并决定是否与其交易。政府的作用是通过法律的保护和监督来确保市场秩序,以确保声誉的传播和真实,使企业和交易者形成对信用的合理预期。

2、中介模式

在纯粹的市场模式特别是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若信息传递的效率不高,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和信用的逆淘汰,故许多国家都采用中介模式来促进信用交易。通过第三方(中介方)的参与,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制度,可提高信用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使用效率,减少信息失真带来的损失,增加企业守信的可能性。中介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

在中介模式中,信用中介组织的参与,提高了信息质量和传递效率,既有助于社会的认知,又增加了企业守信的意愿,从而有利于企业信用的形成和传递,对信用交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但中介组织的介入,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建立,也会增加制度成本;同时,第三方的介入也增加了由于第三方(中介组织)失信而造成信用的制度失灵风险,从而要求有相应的主体对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因此,中介模式中政府承担的任务要比市场模式中多。

二、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因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赊销的成功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规范的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主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

由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交易成本过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还要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

三、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1、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客户信息的搜集和资信调查

(2).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3).客户信用分析管理

(4).客户资信评级管理

(5).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2、客户授信制度

(1)赊销业务预算与报告制度

(2).客户信用申请制度

(3).信用限额审核制度

(4).交易决策的信用审批制度

3、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1).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

(2).销售分类账管理与账龄监控制度

(3).货款回收管理制度

(4).债权管理制度

四、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加强和完善

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专门组成部分,包括对应收帐款和商品销售的管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所有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连接各业务部门的桥梁,也是企业筛选客户、“去伪存真”,并与诚信客户保持长期联系的纽带。这一重要管理环节的普遍缺乏,必然导致社会失信行为的大量发生。

企业内部加强信用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前提和基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形成对失信企业和机构的市场约束机制,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而且,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还会进一步加大对信用调查咨询和评估产品的需求,促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

五、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缺位。

2.应收账款管理与业务开拓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3.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4.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5.缺乏行之有效的赊销信用管理实施流程。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组织形式多数偏向销售型,信用政策主要由销售部门制定,并且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赊销信用管理制度。

六、什么是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职能 信用管理政策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

七、解决方法: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总结

我国加入WTO已经10个年头了,如今的中国企业面对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市场竞争的加剧,老的套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的“三角债”使很多企业尝到了不讲信用的苦果,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央开始重视诚信这一话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信用国家”的口号,可见,讲究诚转自信非常重要。而企业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中国的信用,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起来。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企业无信,又谈何发展壮大呢?从长远看,企业只有解决了自己的信用问题,才能立足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

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以资信、产品质量、服务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话:“切记,信用就是金钱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资源配置并非完全取决于价格因素,有时更多的取决于企业信誉。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33915.htm

http:///gongxiang_zw.asp?classid=L010403&newsid=L***

切记,信用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上一篇:化工企业安全考试题下一篇: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