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2024-06-01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精选10篇)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1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信用缺失的现象屡屡发生, 这已经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要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实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 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名誉扫地, 直至绳之以法。”建立信用档案, 被当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就企业而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和探索企业信用档案, 是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开展之前应加以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同时, 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理论, 扩大档案管理的内涵, 明确档案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 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经济建设、融入市场经济等等, 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用档案概念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 在中国, 企业信用档案的提法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而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 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是所谓的“诚信运动”的伴生物。20多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巨大提高, 但是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许多领域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如经济生活中的违约、欺诈等案件不胜枚举。但自从中国加入WTO后,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首先面对的挑战是全球化的全新的游戏规则。企业信誉成了进入市场的第一通行证。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所暴露出的问题看, 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等现象, 导致了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 严重地祸及政府、企业和个人, 成为我国运用WTO规则的障碍。据报载:我国每年因为偷逃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 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 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经济生活中失信的行为越来越广泛, 形成了被称为“市场经济败血症”的信用危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有学者才发出了“不讲信用危害无穷”的呼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才会有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言辞:“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 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名誉扫地, 直至绳之以法。”

二、企业信用档案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定信用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企业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类国际交往中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办事, 讲求信用, 注重商业信誉。中国历来是一个讲求信用的民族。“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理念概括起来就是“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八个字。但是,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在不断完善中, 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备, 国家对企业行为的法律约束力软弱, 致使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一些企业的欺诈行为和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债务、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劣等信用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 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出现了一定的“信用危机”。信用档案是企业信用的基石, 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社会的重要保证。创建企业信用档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是档案部门与时俱进、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开拓档案工作全新服务领域的重要方式。

三、明确企业信用档案构成, 开发企业信用档案资产价值

企业信用档案与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密切相关, 是企业在这些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与企业信用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材料。由于企业信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企业资质、管理状况、技术水平、合同及承诺履行情况、企业主导产品在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还有社会及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总体形象的评价等等, 因而企业信用档案的构成不仅包括反映企业基本信用的内容, 也有反映企业发展过程的与企业信用有关的各种记录, 还有来自政府管理机构以及社会对企业信用的评估、认定和奖励或惩罚的各种材料, 其中包括企业在生产、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质量管理档案、检验检测档案、成果鉴定档案, 以及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合同档案、销售档案、客户档案和大量认证材料、招投标材料、本单位获得的各种证书以及企业在与工商、税务、审计、银行、保险、海关等机构在联系活动中产生的能够直接反映该企业诚信操守情况的文件材料。具体来说, 企业信用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企业资质类信用材料, 主要有企业名称、法人登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企业性质、规模、等级等材料。 (2) 企业管理类信用材料, 主要有企业类型、批准机关、成立 (停业) 时间、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技术先进程度、生产标准、质量认证、经营状况等材料。 (3) 企业商业信用材料, 主要有企业商标注册、合同履行、广告宣传、纳税获利, 以及企业抵押、贷款、上市、发行债券等材料。 (4) 企业社会信用材料, 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客户、社会中介机构、工商、税务、银行、审计、技监、检察、纪检等部门对企业信用的评估、年检情况、授予荣誉或不良信用的记录等。

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企业改制、上市、申报驰名商标、开拓市场以及在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监管等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档案部门, 应当明确企业信用档案的资产价值, 积极做好企业信用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通过建立信用档案专题目录等, 使分散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中的重要信用材料, 通过档案检索工具得到相对集中, 并通过汇编或撰写企业信用档案专题性资料等, 弘扬企业优良信誉, 扩大企业影响, 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服务。

四、整合企业信用档案资源, 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从企业信用档案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 企业信用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材料不仅仅是保存在企业内部,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分散保存在不同的单位与部门中, 因而企业档案部门并不是企业信用档案的唯一形成和管理单位。也就是说, 企业信用档案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这就决定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工作不仅仅是企业档案部门单方面的任务, 而应该是由社会各机构、各部门共同组成的国家信用体系的共同任务。作为企业档案部门, 不仅要明确企业内部信用档案形成者及其责任, 还要积极收集外单位形成的其他相关的信用材料, 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 将信用档案信息通过公务网、公共网为社会提供服务, 做到既规范监督企业、个人、部门的市场经济行为, 发挥信用档案资源的作用, 又维护企业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保护企业、个人、部门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使信用档案信息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单位、跨地区的共享。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维护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企业信用档案不仅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更是国家和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企业信用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崭新使命。在提供企业信用档案服务中, 档案部门要摆正位置, 当好配角, 在政府授权及统一的信用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引下,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采取多种形式, 开辟新的服务途径, 积极引入信用档案建设新机制, 以电子形式为主, 寻求建立国际国内信用公司, 或者利用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熟悉本行业及资金雄厚等优势, 建设信用档案中介服务产业, 共同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信用数据的有偿或无偿服务。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2

2013年08月05日 来源:市场星报 浏览次数:3341

关键字:企业信用体系 个人信用体系 宿松经开区

核心提示: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日前,安徽省正积极对企业和个人信用展开科学评级,宿松经济开发区首尝“螃蟹”。企业信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级等七个等级。个人信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F、G等七个等级。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日前,安徽省正积极对企业和个人信用展开科学评级,宿松经济开发区首尝“螃蟹”。企业信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级等七个等级。

个人信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F、G等七个等级。该开发区对企业授信额度根据新评定的信用等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企业资金流量确定,对B级以下不予授信。对个人授信额度根据其信用等级分别为30万元以上、20万、10万、8万、6万、4万、0。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3

今年4月20日,首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论坛举办。在以“打造信用城市,建设信用中国”为主题的此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发表了主题为《精心打造信用城市 共同构筑信用中国》的主旨演讲。

连维良指出,加强城市信用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最重要、最关键的推动平台,应在信用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突破。

两年前,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打造地方信用建设综合示范工程,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开展“信用城市”创建活动。

现在,两年过去了,信用城市建设是否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显示,90.2%的受访者对此给予了肯定回答。

43个城市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

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将沈阳、青岛、南京、无锡、宿迁、杭州、温州、义乌、合肥、芜湖、成都11个城市列入首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文件明确指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将分为两年。2015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专门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行政执法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领域的信用记录,启动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强在行政审批、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领域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在若干重点领域建立并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宣传等活动。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建成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的互联互通;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初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社会诚信意识明显提高。

今年4月,第二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公布,此次全国共有北京市海淀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海市,辽宁省大连市、鞍山市、辽阳市,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嘉定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台州市,安徽省安庆市、淮北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山东省潍坊市、威海市、德州市、荣成市,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黄石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惠州市,四川省泸州市32个城市(城区)获批。

截至目前,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已达到43个。那么,在这43个城市中,哪个城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得最好?在“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问卷中,《小康》杂志专门设置了一道题目,请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中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大信用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海淀区、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浦东新区位居“三甲”,广东省广州市、上海市嘉定区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广东省珠海市、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

此项调查除通过专业调查机构进行发布外,还在《小康》杂志社旗下的中国小康网、《小康》杂志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发布。新媒体平台的调查结果与相对传统的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媒体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杭州市、北京市海淀区位居“三甲”,这三个城市(城区)也都在专业调查结构进行的调查中进入了前十名,尤其是上海市浦东区和北京市海淀区,更是名副其实的“双料”三甲。

在新媒体平台的调查结果中,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嘉定区分列第四、五位,排名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珠海市。其中广东省深圳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和广东省珠海市在专业调查结构的调查中也都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肯定。

高新企业聚集区如何让诚信建设制度化

这几个城市(城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之所以能够受到公众的广泛肯定,与它们所取得的多样工作成果密不可分。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聚集了大批国际国内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以信息服务业为第一大新兴行业的海淀区,非常重视将诚信建设制度化。2014年连续出台《海淀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14-2020年)》《海淀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按照规划,到2020年,要建成与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海淀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全区信用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全覆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得到广泛使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复信宽容机制基本形成。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府表率作用进一步显现,区域营商环境明显优化,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好转,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维护,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浓厚,力争成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示范区。

nlc202309081417

海淀区信用城市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将通过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司法诚信建设,推动信用服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复信宽容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但是该负责人也同时表示,诚信建设制度化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标准,也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将食品、医疗、教育、质检、司法、金融等各个方面的诚信标准进行整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距离诚信建设制度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现在是以不同行业的专项整治为主,比如工商对于企业的抽查,质检部门对于商场、超市、加油站、出租车等进行的专项抽查等,而整体上形成制度化则是2016到2017年工作的重点。”

新技术助力信用建设

在信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在公众看来,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参与“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的受访者普遍认为,“通过地方信用网站等途径为社会公众和征信机构提供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信用记录建设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是最需要尽快解决的三大问题。

如今大数据的逐步普及为城市信用提出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就在今年5月,国内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与我国最大的信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对接信用体系建设项目,共推信用城市落地。

“整个城市的建设从过去的以道路、住房、工厂等经济要素为核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是人类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为说。

郭为通俗解释了虚拟映像技术:每个人在城市生活中都会留下痕迹,比如去商场、办公室、银行等,这些数据的累积就搭建起了个人的虚拟映像。过去由于缺少技术积累,征信体系往往是基于单点静态的信息来进行所谓模型的评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以人的生命周期为轴积累数据,这些数据将形成完整的个人虚拟映像。“通过数据上的无缝连接,就能形成个人、企业的大数据映像,使得我们能够有机会为城市信用进行‘画像’。”

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数据管理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一个城市的信用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人群信用的综合评价。因此,基于智慧城市的数据映像,完全可以为每个城市的信用管理提供支持。“如何把模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比如把文字、影像等变成一些数字,使得其可管理、可应用,这是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很重要的一个工作。”郭为非常肯定地表示。

除了大数据,新的技术应用还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的升级。今年6月,记者走访海淀区中关村的鼎好、e世界、硅谷、欧美汇、新中关购物中心以及中关村地下广场时发现,在这些地方,消费者在购物时只要通过扫描商场中的“海淀工商消费者园地”微信公号二维码宣传画,即可进入市场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并定期接收最新的消费警示、消费提示、消费常识、商品质量监测等信息。

据悉,下一步海淀区还将致力于把这个平台打造成集信息发布、消费预警、接诉、举报等多功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即时互动交流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敦促经营者诚信经营、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营造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

信息互联互通或将成为关键

建设一个人们愿景中的信用城市,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内容。食品、医疗、教育、金融、司法、政务、环保、交通、零售等等,都需要整合出一套统一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的信用信息都不可能只应用在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存在失信行为,倒闭后,同一法人成立新的公司,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现在还没有特殊的监管信息。”前述海淀区信用城市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到,“但是我们的工作在一步一步地推进,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联合司法、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展开惩治‘老赖’的专项行动,如今在海淀区已形成了长效机制。”

“老赖”现象已成为破坏我国社会秩序,危害诚信建设的一颗“毒瘤”。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法院每年新受理执行案件300多万件,其中70%以上的债务人不主动履行还债的法律责任,转移、隐匿财产,恶意逃避执行,甚至暴力对抗执法,一些地方“老赖”现象愈演愈烈。

就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目前,海淀区也在落实中央精神,重拳出击,形成全方位、多举措限制“老赖”的态势。“我们将‘老赖’名单进行公布,在所有办事大厅都有公示,而且网上也都可以查得到,这样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我们也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对我们捍卫诚信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在“守信激励”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道德模范”、“海淀区十大文明人物”、“北京榜样”、“身边好人”的表彰中,都包括关于诚实守信模范的评选。

据“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显示,过半(55.5%)受访者认为打造信用城市应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33.8%的受访者认为打造信用城市应建立起诚信红黑榜定期发布制度;31.5%的受访者认为打造信用城市应严厉惩处企业、个人失信行为;29.2%的受访者建议信用信息共享;26.5%的受访者建议通过诚信网络等平台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5.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行业自律。

虽然只有两成受访者表示了对于“信用信息共享”的重视与支持,但在海淀区信用城市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看来,“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才是所有一切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还是“建立起诚信红黑榜定期发布制度”,如果信用信息做不到各部门共享,那么这些就都无从发力,而一旦信息得以充分共享,其他方面也都会水到渠成。

“在惩治‘老赖’的行动中,海淀区的各个部门形成了信息共享的机制,成效明显,但是其他方面我们还要继续跟进。”该负责人表示,在信息互通共享后,就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执法标准。对于工作开展中的困难,该负责人也表达了无奈,“我们现在就是希望通过一个由下至上的‘倒逼机制’,遇到问题,倒逼上级出台政策文件,让我们可以顺利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尽快实现我们‘信用城市’的美好愿景。”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4

(一) 法律没有明确的进行规定

法律并没有对企业的信用进行明确的规定, 使其缺少法律约束力。因为企业的信用管理涉及面广, 而且非常复杂。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法律来进行有效约束, 并完善权力和义务, 这样才能保证有法可依。但是因为信用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时间不长, 所以大多数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建立起来。在实施的时候, 常常会伴有一些不确定和不足,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 每个环节、每个部门协调和沟通不够

因为企业的信用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所以每一个部门都有责任。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 如果每个环节、每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都不够, 或者是协作不当, 就会引发一定的矛盾,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过程。同时, 还可能给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使决策不合理, 不能充分的促进信用管理的构建。

(三) 没有建立统一而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统一而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同时也缺少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作为参考。这会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 信息不健全、不合理, 甚至还会给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带来不良影响。此外, 企业也没有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使得无据可依, 不利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开展。

(四) 没有建立信息化的发展体系

在创建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时, 必须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因为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管理了, 而且创建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和数据也非常大, 这就需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跟上管理的步伐。一旦技术落后, 数字化就会发展的非常缓慢, 使得数据和信息不能及时的更新, 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非常缓慢。

(五) 没有建立企业的信用法规

目前我国的企业信用法规仅仅只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 关于信用管理体系建立, 也没有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不管是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 还是失信行为惩罚, 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法律。而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 我国的信用立法基础却比较薄弱。

二、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创建思路

(一) 实施政府分管制度

当地的工商部门要和政府合作, 发挥优势, 再以政府的名义下发由工商管理部门制定出的合理信用管理方法, 比如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曝光等等。通过这些制度能够推进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同时, 工商局要和政府要成立信用领导小组, 确定工作职责, 信用信息征集内容、申报时间、申报方式等等。这样才能够使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的信用管理当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 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严格的测评

因为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所有必须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严格的测评。无论是在生产中, 还是在经营中, 都要实施全面监测, 并且将重点放在中期和后期的监测当中。而且监测人员还要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 使监测的效果更好, 并且将企业的信用风险降到最小。

(三) 处理好工商主导和部门共赢的关系

每一个部门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都非常珍惜, 因为这些信息资源如果被运用到信用管理体系当中, 价值便会被减少。所以, 除了需要政府部门来扶持以外, 工商部门也要摒弃过去的本位主义, 并且处理好部门共赢和工商主导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要求的信息资源交换机制, 合理的对利益进行分配, 这样才能形成企业的数据信息交换部分, 使信息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换。而且相关部门通过对信息进行共享, 不但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 还能够使部门的信用监管更加科学、合理。

(四) 实施信用监管

在实施信用监管的时候, 需要掌握住在运用过程中的主导权, 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运用。它的导向一般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增加企业的信用意识, 使企业更加重视信用。其次是提高行政监管的效能, 最后是满足社会的信用需求。工商部门必须建立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 对企业进行信用方面的评价, 而且还要充分利用监督的职能, 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公开。最后还要对信用比较好的企业进行表彰, 开发信用数据库查询功能。

(五)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首先要通过各种不同途径, 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信用意识, 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想和观念。另外在思想上还要确立公平交易原则, 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 企业只有拥有了信用, 才可能赢得更多的合作关系。此外, 还要通过道德规范以及文明建设, 使他们明白信用即财富的思想共识, 强化他们的信用观念, 同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 建立信用中介机构

在国际上, 已经有很多著名的信用中介机构, 为企业和企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信用调查和评估服务。此外, 它们还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提供信用方面的调查, 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系统。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信用方面的很多信息。最后还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 将企业管理人员、经营者的信用行为 (借贷、交易记录、刑事行为、租赁等) 收集起来, 为企业的信用参考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三、总结与体会

如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的信用非常重要, 因此必须要利用工商管理的知识, 建立合适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只有合理的运行了信用管理制度, 才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并且促进企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任瑞全, 张合振.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前沿, 2012 (24) :103-104.

[2]倪铁红.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的类型分析与风险管理[J].中国经贸, 2011 (24) :45-45.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篇5

一、东坡亭社区基本情况

东坡亭社区属西山街办新建社区,于2008年9月1日正式成立,占地面积约500余亩,辖区范围东起六五三铁路、南至武铁九路、西连车站铁路、北抵雷山脚下;辖区总户数1574户,总人口4404人。学校、幼儿园2所,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东坡亭社区成立社区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设有兼职安全员6名。

近年来,按照鄂州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统一部署,我社区以“人人享有安全和健康”为理念,认真贯彻“整合资源、积极预防、持续改进”方针,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指导以及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下,社区安全创建工作进展顺利,辖区内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社会治安等安全状况不断完善。近两年来,辖区各相关单位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广大社区居民热情参与,“小社区、大安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安全、稳定、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日益成型,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二是居民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三是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四是实现了社区建设和各项工作双赢。通过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安全社区创建体系。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创建安全社区工作与街道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社区创建确定为“一把手”工程。2010年6月,成立了由社区主任挂帅的创安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创安办与街道安监中队合署办公,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近两年来,我社区通过摸底调查、群众评议,抓住困扰社区安全的突出问题,围绕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筛选出12个安全促进项目。通过抓制度、抓队伍、抓投入,抓点促面,积极构建安全社区创建体系。创建工作中,我社区注重“资源整合、联动配合”,将派出所、安监、城管、医疗、卫生、消防等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跨部门合作,切实形成创建安全社区的整体合力。同时,我社区还邀请热爱社区工作、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员、志愿者参加到安全社区创建中来,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创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整体推进安全社区创建。

1、制定制度,严格考核,保障创建工作有力推进。我社区通过“请进来作指导、走出去学经验、坐下来促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查找不足,取长补短。制定了伤害监测、信息交流与反馈、事故报告、安全检查、协商会议等14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与各创建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创建情况纳入社区对各企业目标考核责任制管理,实行问责制,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并量化评分,及时通报,督促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2、围绕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根据实际情况,我社区设立了宣传教育、工作场所安全、外来人口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学校安全、防灾减灾环境安全、卫生健康、老年人安全、残疾人安全、伤害监测工作等12个安全项目,均成立工作组,下设具体项目组,真正做到每个项目有人管、每个环节有人抓,各安全促进项目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整体进展。

——工作场所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重点推进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搭建平台举办座谈会、交流会、参观及采取隐患排查、委托执法、强化检查整治等措施,大力推进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

项目效果:目前,辖区内机械伤害数明显下降。——交通安全促进项目。促进措施:在开展交通专项治理和道路安全管理的同时,通过在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企业举办“交通安全抓源头”教育讲座,在交通要道开展志愿者引导等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减少交通事故。

项目效果:2010-2011年辖区责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为“零”。

——居民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我社区不断加强外来人口及出租屋综合治理整治工作。一是坚持定期逐户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当场督促整改;二是积极配合各级公安、消防、城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定期组织开展各类集体培训,提升居民消防知识水平和消防安全技能。

项目效果:该项工作开展至今,居民室内无电线老化起火、燃气管道老化及直排式热水器中毒等类似安全事故发生。

——消防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建立消防安全日常巡查制度,社区消防协管员每日都对辖内“十小”场所、临街商铺、公共聚集场所、居民住宅楼道等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从源头上对火灾隐患进行控制和消除。针对辖区内居民,街道利用展板、录像、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和技能培训,普及家庭火灾预防、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救、火场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不断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居民火灾扑救和逃生技能。项目效果:火灾隐患不断减少,居民消防意识不断提高,全街整体消防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社会治安工作项目。

促进措施: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深入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黄赌毒”现象。同时,强化群防群治网络,有效防范各类案件。

项目效果:辖区2011年刑事立案、受理治安案件与前年同比下降了不少。

——居家安全项目。分为卫生安全、老年人安全和残疾人安全三项。

促进措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定期开展社区诊断,对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居民实行建档、随访、监护和管治;到企业提供急救自救培训、传染病防治培训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积极采用 “社工+义工”的模式,广泛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重点保障孤寡老人在家中居住和生活安全;以社区医疗站和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为平台,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优质、专业的康复服务。

项目效果: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采取校会、班会、评比、安全报告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及自主管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主管理意识。同时,在校门口、十字路口处,开展“小黄帽”交通劝导等。项目效果:通过被管理者与管理者换位体验,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加强社区管理,健全完善创建长效机制。

1、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社区每月召开一次创安联席会议,由主抓创安工作的主任主持召开,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创安项目工作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主要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通报创安工作和重要事项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2、利用安全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开展培训与现场指导,落实事故与伤害预防的目标,使其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需求和不同能力居民的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辖区单位根据项目组目标计划,结合自身条件和行业需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如消防演练、中小学紧急疏散演练等。

3、完善应急预案和响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社区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值班制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应急训练常态机制,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应急模拟演练,使其在实操训练中掌握突发应急事件的重点环节、工作方法和逃生技巧,有效提高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4、加强监测监督。社区对社区内的关键岗位、要害部门的特殊设备、“十小场所”等,聘请上级专业职能部门进行专业监督,如公安部门监督检查防盗、治安情况,消防部门检查消防设施情况,交警部门检查车辆运行情况。同时保证社区内公共设施监督力度。社区内消防设施由项目组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完好齐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存在问题:一是人口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安全意识薄弱;二是社区和居民主动参与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促进项目未形成完善的长效推进机制;四是社区诊断的科学性、系统性及伤害监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今后,我社区将继续加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完善事故与伤害监测体系。依托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医务室和重点单位医疗室以及交警、派出所、消防、安监、卫生等专业部门建立事故监测网络,社区定期主动收集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辖区企业及“十小”场所的检查力度,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情况,并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3、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社区、学校、企业,通过调查问卷、领导接访日、开设信箱等多种渠道,广泛了解居民现实生活中的安全诉求。

4、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安全促进项目。在优化原有项目基础上,通过新的伤害监测、问卷调查等工作,增设安全促进新项目,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和工作中安全与健康问题。

5、巩固流动人口分类监管的管理机制。将安全知识宣传、流动人口管理及出租屋管理相结合,在上门采集信息及检查时宣传安全知识并派发宣传资料,进一步加大新增流动人口的安全教育。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6

一、晋宁县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首先, 晋宁县属于昆明市的郊县, 位于滇池南岸, 距离昆明主城区60公里, 东北以玉溪市接壤, 西南与呈贡新区和安宁市比邻, 全县共有人口27.96万人, 县辖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 有村委会129个, 村民小组616个, 自然村524个, 辖区面积1336.66平方公里, 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77.86%, 耕地面积17.24万亩。

其次, 2012年末晋宁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近几年随着晋宁县工业园区的建立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力推进, 截止2013年底, 晋宁县工业园区大力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完成升规24户, 使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64户, 狠抓项目推进, 全年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60余次;创新方式, 突破融资瓶颈, 打造园区投资开发公司融资平台, 与多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融资达到5亿多元;积极申请中央、省市级财政资金、政策支持, 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土地指标的瓶颈得到突破;储备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全年签订投资协议32个, 签约总额242亿元, 储备重大项目12个, 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3.05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3015万美元, 通过落实以上措施, 工业园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3年年末, 晋宁县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亿元,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1.8%, 完成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 占全县的90%以上, 实现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超百亿。2013年地方年末财政收入达到20.78亿元

再次, 晋宁县政府按照“强基础、扶龙头、促增效、提内涵、扩外延”的要求加快农村和农业建设, 坚持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增加投入, 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提升传统农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推进“菜、花、奶、烟”等农业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发展都市农业, 实现滇池流域生态农业区建设, 突出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三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三带八化十有”的建设目标, 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幸福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完成11个省级重点村、2个市级小康示范村及7个县级示范村建设,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推动城乡同步实现小康, 拓展农村融资渠道, 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所有权流转, 促进资本化运作, 帮助农民筹集发展资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截止2013年年末晋宁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7亿元, 其中蔬菜花卉奶牛产值达到20.40亿元。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 2012年末晋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61元, 比2011年增1539元, 增幅为20.4%。2013年末晋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达到10728元, 比2012年增加1667元, 增幅为18.4%。逐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发展目标。

二、晋宁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一是自2011年10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 人行晋宁支行与晋宁县农行、农村信用社协同努力,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总体要求, 坚持“统一部署、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 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 按照人民银行在全云南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部署, 通过依法合规地组织、收集、利用社会各类信用信息资源, 依托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基础数据, 逐步建立起了系统信息互为支撑、评分构架经济合理的信用体系系统。

二是在完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指标体系的诚信标准建立和评定方法等工作的基础上, 我县在人民银行组建了征信中心, 设立了2名专职人员, 专职负责农户信息的收集、录入和存档、信息更新及查询工作。2013年3月, 以农村和城镇居民金融信用管理指标体系和评定分值为基础, 借鉴广东和南京两地的经验, 昆明中支开发了一套适合晋宁县实情的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征信软件, 软件系统的开发, 实现了操作简单、自动评分、自动评级、更新方便、查询快捷等功能, 为晋宁县信用体系建设提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为全面推动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人行晋宁支行按照《晋宁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计划》稳步落实本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县金融办、人行晋宁支行为推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 县金融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县各乡城镇政府的支持下, 为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 截止2014年6月共举行了10期对各村委会信息采集员数据采集的培训班, 对信息采集员进行了相关信息采集业务知识的宣传培训, 参加培训人员达1300余人, 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培训结束后共对全县各村委会发放农户信息采集档案表70000余份, 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培训, 让各乡镇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为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宣传到位, 由各乡镇负责组织, 各乡镇相关部门及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参加,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在赶集日做到“宣传上街”、平日里做到“宣传下乡”, 使广大群众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今后的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为确保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 报经晋宁县人民政府同意, 最终确定开立一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保证金专用存款账户, 首笔保证金100万元于2012年5月由政府出资到位, 第二笔保证金100万元2013年6月政府出资到位并存入专用账户进行管理, 并出台了《晋宁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为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是为做好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2012年11月15日下午, 全县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县联社四楼会议室召开, 县委、2县0政14府年、县第人行11、县期金中融旬办、刊县银监办、各金融机构领导出席时了会议代。按 (照总《晋第宁5县70社期会) 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T作im, 稳e步s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采取边试点、边总结、边研究、边解决的办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为“十二五”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截止2014年6月30目, 晋宁县全县所辖农户数62505户, 农村农户信息已经采集48412户, 导入“云南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47880户, 农户信用基础数据库数据建档完成77.45%。评定的信用户3909户, 其中1A级信用户1917户、2A级信用户1597户、3A级信用户396户, 分三批累计发放农户信用贷款2004万元。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 第一批农户信用贷款在试点村汉营和中村谊发放, 共计330万元, 已到期全部收回;第二批贷款在晋城镇的8个信用村发放, 共计502万元, 受益农户101户, 将于今年11月到期;第三批农户信用贷款于今年5月在上蒜镇牛恋村委会发放。共计发放1172万元, 受益农户达到249户。三批共计发放农户信用贷款2004万元。全县信用户占比6.25%, 信用村9个, 占比6.77%, 信用乡镇1个, 占比14.29%。目前, 我支行正在抓紧时间对我县已经导入“云南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农户进行评分, 已完成评分6000余户, 根据评分情况, 我县今年内将加大对农户信用评级力度, 进一步扩大农户信用贷款人群, 加大贷款力度。为晋宁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资金, 为信用县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三、晋宁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县创建存在的问题

(一) 与《云南省信用县市区创建评价暂行办法》存在差距

1.辖区建立电子信用档案的农户数的占比没有达到80%, 截止2014年6月30日为77.45, 信用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比列还没有达到60%, 截止2014年6月30日为14.29%。

2.县辖金融机构种类齐全程度不够高, 辖区无政策性银行。面向农村金融市场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目前仅有农村信用社一家, 村镇银行还未正式开业。

3.县辖金融机构近三年的资产利润率没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县辖金融机构近三年的存贷款增幅没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存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贷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农民保险意识差, 涉农保险投保率低, 不能达到50%的标准。

6.农村信用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缺乏对违约失信的惩戒机制, 造成全社会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 也给广大农村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造成了极大伤害。县政府、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部门虽然近年来在营造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也培育出一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 使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但部分地方的农村信用环境仍然薄弱。

(二) 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仍存在不足, 导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1.从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 地方政府更侧重于农户信用贷款的发放, 认为贷款的发放才有示范效应, 才能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建档, 扩大建档面。而忽视了一些基础工作的落实。

2.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个别乡镇没有及时地把创建信用村、信用户的条件及好处向农民宣传清楚, 社会诚信氛围不浓, 有的农户如今还不知道信用村和信用户应具备的条件。

3.有的村委会思想认识不到位, 工作不认真, 一些信用评定小组流于形式, 有的村小组所有农户的信用评级都相同, 增大了信用评定工作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导致信用评定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失真和走过场现象。

4.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财不外露的传统思想在广大农村农户的思想认识中根深蒂固, 导致采集的农户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问题, 数据导入系统评分过低, 影响正常的授信额度的确定。授信额度过低又会影响农户贷款的积极性。

5.受体制和各项机制的制约和影响, 目前晋宁县直接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取得一定成效的涉农金融机构只有晋宁县农村信金用联社融一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N进O展.1和1信, 2用0县14Fi的n创a建nc工e作。 (C um ulativety N O.570)

四、晋宁县信用县创建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 我县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总体要求, 坚持“统一部署、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 大力实施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把金融生态建设作为改善发展环境的首要任务来抓, 深入开展“信用县”创建活动, 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创建“信用县”活动的目的是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乡 (镇) 、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创建“信用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搭建坚实的服务平台。

2. 加强组织领导。

由县金融办牵头成立晋宁县创建“信用县”活动领导小组, 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信用县”创建活动的深入有效实施。把创建“信用县”工作列入各乡 (镇) 年终考核内容。各乡 (镇) 要相应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 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落实。

3. 进行综合治理。

充分发挥工商、税务、司法、新闻和企业主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金融手段、舆论手段, 广泛深入地开展信用县创建宣传活动, 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依法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 切实把整治社会信用环境活动推向深入。

(二) 总体目标

深化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推动晋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社会信用状况进一步提高,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功能不断增强, 辖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中小企业、农业贷款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信贷资产质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水平, 农民参保率不断提高, 全面完成晋宁县经济发展目标。

1. 全县60%的乡镇被评选为“信用乡镇”, 75%的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 力争实现全县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比例居全省前列。

2. 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必须控制在5%以内,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提高。

3. 全县新增存贷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总量居全省前列, 涉农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高于全省水平。

4. 不良贷款比例控制。有不良贷款的金融机构要采取措施积极清收。

5. 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县80%以上的农户家庭信用信息都能进入农户信用管理系统。而且得到实时更新。

6. 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7. 建立晋宁县信用县创建长效机制及监督机制。

五、晋宁县信用县创建建议

(一) 加大县辖农村地区《征信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的宣传力度, 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宣传工作做实做细

1《.征信管理条例》已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实施, 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各方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为央行履行征信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为央行对征信信用数据的收集、加工与利用提供法律支持。但是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公众和企业熟知。

2.还应进一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宣传和落实, 为晋宁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险创建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援助。

(二) 继续加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 不断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一是应该针对晋宁县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全县信用评级分数线, 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比如像六街、夕阳等地区在原来评定等级的三个基础分数线分别下调10~15分。像晋城、宝峰、古城等地区的分数线可以适当下调5~10分。以提高信用户的评定数量, 增加信用户的评定数量才能提高信用村的评定率。也才能提高信用乡镇的评定率。符合信用县创建标准。

二是地方政府要大力开展诚信工程建设和信用村 (镇) 建设, 按照云政办发【2013】134号文件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管理的通知精神规范评定程序, 实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公开、公平、公正, 提高信用乡镇权威性, 使信用乡镇发挥更大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针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 要积极推动县域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努力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信用基础。

(三) 加快完善征信服务体系, 并大力推广使用, 提升农民的信用道德层次

1. 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不断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

特别要研究开发适合农户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指标, 推出能反映农户信用状况的农户版个人信用报告。信贷市场是开放的, 是一方对多方的市场, 特别是针对“三农”的农户贷款, 涉及千家万户, 地点分散, 银行和信用社不可能掌握借款者所有的信用信息, 如果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都将纳入到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中, 就能解决银行和企业、信用社和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贷人员可以利用征信系统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 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减少入户调查的时间和精力。

2. 扩大征信系统应用效能。

应以政府为主导, 对在两个系统中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不予政策优惠和提拔任用、限制贷款等措施, 增加其失信成本;对信用户要给予贷款优先、授信优待、利率优惠, 使该系统能充分发挥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作用。

3. 逐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从法规上克服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障碍, 将各部门拥有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逐步纳入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实现信用信息全覆盖, 防止经济主体在一个部门有不良记录而在另一个部门却被评为信用优良, 提高对信用主体信用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4. 要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培育。

创建和谐社会会计信用体系初探 篇7

关键词:和谐社会,会计信用,信用体系

一、重塑会计信用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会计信用则是经济活动链条的基石。没有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顺利建立和持久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 会计信用就越重要。加快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环节。会计信用是建设和谐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当前会计工作的中心任务。会计作为经济学科, 应将大众作为服务主体, 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用应重点强调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负责, 企业应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发布会计信息, 应在合理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可靠性, 以最大限度满足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或其他使用的信息需求。

目前, 我国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在实践应用上面临许多问题。会计信用缺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伪造会计凭证、虚假账表等财务欺诈问题严重, 外部治理环境欠佳;虚构资本投入, 拖欠借款或货款;企业经营者法律观念薄弱, 会计监督控制乏力;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偏低, 难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 会计信用缺失问题愈演愈烈, 为顺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 我们必须加快会计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二、我国会计信用缺失形成原因剖析

1. 尚未建立健全会计信用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传统的信用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信用观念相冲突, 信用法律原则和会计失信行为的处罚仅分散在我国《合同法》、《会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 无系统性且可操作性差。而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执法部门因涉及区域经济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监管失效, 未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形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2.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 政府对企业监控不力。

目前, 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在监督标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 无法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同时, 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在逐步形成中。因此, 当国家宏观利益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冲突时, 在很大程度上就诱发了造假行为的产生。

3.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缺乏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

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伪造会计资料、贪污公款、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原则、核算方法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实际操作中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4. 披露成本与产权利益是会计信息失实的经济因素。

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来源于信息不对称, 而信息披露成本极大地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企业为降低披露成本, 最终倾向于减少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 其中产权主体缺位是会计信息造假的制度根源。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内部治理机制尚未完善。董事会作为执行者履行行政机关职能, 难以真正代表职工的切身利益, 会计信息发布必须经大股东的同意, 不然就无法发布。因此企业产权利益之争必会降低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5. 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严谨的会计作业流程、专业会计师的查核及独立行使职权的董事、监事, 三者缺一不可。会计信息造假事件中, 会计准则与制度和审计、监管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 并不能根除会计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是治理机制的缺失。因此真正需要做的是从源头上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 堵住会计信息造假的源头。

6.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存在错位和缺位。

目前, “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的浮夸风盛行, 单位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因“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职位, 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 搞花架子, 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国有企业扭亏任务, 或其他任务, 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必须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三、建立我国会计信用体系框架的设想

1. 狠抓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规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 应抓紧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我国正处于法制社会建设时期, 会计法律还未完善, 为此要不断加强立法, 尽快制订、修改有关会计诚信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严惩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 使违法者受到应有制裁, 承担法律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新阶段, 要通过加强会计法治建设和提高执法力度, 真正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 彻底纠正会计失真问题, 推动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2. 健全制度规章, 完善监督职能。

抓紧对市场规则的完善,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 同时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 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 明确由什么人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 改变“民不举、官不究”的局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责任者;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从政府监督来看, 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单位和个人, 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 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 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有效防范会计舞弊和经营风险。

3. 加强道德诚信教育, 重视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加大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实乃当务之急。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 让“诚实守信”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风尚成为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此外要加强企业会计内部监管建设,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企业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督, 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也应该严格执行,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审计监督。对违反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应进行严格查处, 吊销其资格证书, 使其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情节严重的, 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 优化企业产权管理, 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 会计信息属于产权主体。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产权关系复杂造成的委托人缺位, 而会计诚信的培育首先依赖于产权的明晰。在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产权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如果只依靠产权的治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用缺失的问题, 那么就应该通过加快制度建设使产权得以确认, 进而解决委托人缺位的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其次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 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然后是改变激励措施, 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应当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 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 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再次是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 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最后是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5.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会计信用管理。

只有建立健全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内容, 形成较为完整和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具备必要的条件。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会计人员除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 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既要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又要不断接受后续教育, 加强业务学习, 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与实务,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深化会计改革, 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趋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 建立公认、合理、公正的会计准则, 尽量达到国际会计趋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加快经济发展, 引领世界潮流,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 紧抓良机, 加大会计改革力度, 不断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实现国际趋同。目前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06年2月, 财政部发布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并借此向全世界发出清晰的信号, 那就是我国的会计职业界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和执行高水准的执业准则, 这不仅有利于会计职业界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 借鉴外国经验,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信用体系。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许多国家的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正轨。美国在最近一次经济危机后, 政府建立了以联邦立法为核心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主要是监督证券市场运作是否正常, 以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国外注重法律约束力, 通过制定系列法律来相互约束, 其会计信用制度较完善, 因此在会计信用实施上非常有效。我国上市公司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型而来, 难免带有一定的“陋习”,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扬长避短, 效法国外经验并吸取教训, 少走弯路, 迎头赶上, 同时, 应结合实际苦练内功, 尽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信用体系。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70772008) 、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项目编号:07457203D-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万晓文, 董宪光.会计信用: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财会月刊 (理论) , 2006;5

[2].王爱国, 袁兆霞.关于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理性思考.齐鲁论坛, 2006;1

[3].张玮.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11

[4].George H.Bodnar, William S.Hopwood.AccountingInformation System.Prentice Hall, 2003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8

一、学校卫生档案的类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这就决定了学校卫生档案工作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基础档案。基础工作资料的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如全院及各班男女学生数、住宿生数等。学校卫生概况、 卫生设施登记、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校医务室设备及经费(包括药品器材登记本、药品器材消耗年终统计表、门诊用药消耗登记本),各项卫生工作制度及职责、学校饮服人员从业健康证、 学期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及总结、工作日记或卫生大事记,学校卫生工作有关的文件等。

(二)学生健康档案。学生健康及发育监测有关资料,包括学生健康检查卡(《学生体质健康卡》)、常见病及传染病检查与统计资料,学生门诊登记,学生因病缺课、伤害事故、死亡、高危疾病等登记分类汇总资料,女生月经卫生管理资料, 学生生长发育调查与统计资料及原始材料的统计资料等。

(三)卫生监测档案。内容包括各项制度、学校食堂和饮用水情况、校内公共场所情况、各种卫生检查记录、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学校卫生监测报告(有关教学卫生、体育卫生、教室采光和照明及卫生设施、饮食和饮水卫生、环境和厕所卫生、劳动卫生等的监督检查或调查测定和分析资料)、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及处理资料等。

(四)卫生宣教档案。包括卫生宣传稿、卫生人员健康教育教案、教案课时安排表、卫生员培训记录,教职工、学生卫生知识考试试卷等原始材料。

(五)其他档案。有关图片、声像、会议交流材料、外出参观学习材料、专题调查工作的记录本、学术论文与交流材料,学习笔记和文摘等资料。

二、学校卫生档案工作建档要规范化

高职院校卫生工作建档首先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化、促进师生身体健康。需要收集和上报的资料信息较多,搞好资料的建档和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学校卫生机构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为学校卫生档案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制度化、档案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专人专管。学校卫生建档工作贯穿整个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始终,必须明确专人负责,认真记载,注意保存,必须加强管理。档案要不定期进行整理,重视资料积累。一般工作程序如下: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卡片、登记表、监测报告等)——分类、整理、立卷、排放——统计分析、制图表及分析资料——归档、报送。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学校卫生工作内容将各项工作指标设计印刷成规范表格。按性质及其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日常工作登记、调查表”和“统计上报表资料”两大类。

(二)建档制度要明确。学校卫生资料档案要按照一定的建档制度,经过整理、加工、编码分类,按规定格式归档,这样有利于资料的检索和利用,并且具有长期或一定时期的保存价值。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学校卫生档案。可以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有利于检查、总结与管理学校卫生工作。因此,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档案以及作好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三、加强学校卫生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一)强化服务意识,统一规范管理,确保收集效果。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属公有,任何人不能占为私有或撕毁、损坏, 也不能因个人工作调动而予以携带。学校卫生资料档案的管理是学校卫生信息管理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档案所反映的学校卫生工作信息,为学校保健工作服务,发挥其作用。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避免污损、散失。不断改善保管条件,使之完整、及时、准确,并积极提供借阅利用。学校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以及利用,均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努力。

(二)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卫生档案服务于师生的效能。 随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学校中的贯彻、执行,工作人员要在档案的利用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医务室都配备了电脑,这样使汇总、统计和整理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方便卫生档案的查阅、使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定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者电脑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以顺应时代的需要,更好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完成好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为学院的卫生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精准的一线资料。

加强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总结学校卫生工作经验,是考核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也为学校今后的卫生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希望广大卫生档案工作者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曹姗.浅议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J].新疆医学,2015(5):683-684.

论学习型档案馆的创建 篇9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简介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最初源自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佛睿斯特写于1956年《一种新型公司设计》一文。阿吉瑞斯和熊恩于1978年在《组织的学习:行为透视的理论》一书中提及这一概念。1990年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出版了他的旷世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该书的出版, 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正式诞生。书中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即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顾名思义, 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该理论细致地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运作规律, 并指出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全球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 认为新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 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近年来, 随着学习型组织理念的逐步推进, 各种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异军突起。早在2001年5月,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就提出“五点主张”, 其中第一点就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档案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 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一切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拥有, 所有创造财富的其他资源都必须依靠知识, 但无论何种类型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 都离不开人的学习。以前我们把人生看成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 而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明确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个阶段———学习阶段。学习就是生活, 学习就是工作。学习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生理现象。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因此, 在21世纪,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档案馆只有创建学习型组织, 引导员工坚持终身学习, 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 使档案馆的每个成员争做学习型的人, 不断增强组织的学习意识, 为档案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2. 可提升档案馆的综合竞争力。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知识和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 是人才的竞争。人只有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知识, 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档案馆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为避免档案馆在公共信息服务中走向边缘, 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增强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的竞争能力, 档案馆应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馆的整体组织更具灵活应变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档案馆的综合竞争力, 以应对环境的变迁与科技进步的考验, 促进档案馆的健康发展。

3. 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学习型档案馆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 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 建立学习型档案馆在我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档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真实历史记录, 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原载体”, 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离不开档案的文化功能。中华民族所走过的曲折历程, 都真实、详尽地记录在档案中。作为保管人类“精神食粮”基地的档案馆, 其馆藏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真实、生动的档案史料, 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材。可见, 各级各类档案馆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氛围, 弥漫着学习气氛, 可通过展览、陈列、广播、电视、书刊等媒体, 向广大人民, 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中国国情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档案馆正在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 并朝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档案馆所从事的就是对人类知识信息的管理, 使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有序化, 以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的工作。这些优势无疑会更有助于促进组织学习, 推进档案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档案馆界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善于抓住机遇,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 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把自己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档案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策略

《第五项修炼》中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出了五项要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模式, 学习型档案馆的创建也应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结合档案馆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创建学习型档案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更新学习观念, 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档案馆以往的学习, 多是政治学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 而创建学习型档案馆与传统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来推行, 也不是每周专门安排一个单元时间用于学习, 它需要档案馆领导及每位成员都必须充分理解学习型档案馆的真谛, 认识到不改变旧的学习观念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让档案馆成员认识到知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有意识地激励组织成员学习, 在馆内树立起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自己成为更好的社会公民、家庭成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让员工明白:创建学习型档案馆, 学习是核心, 创新是灵魂, 发展是目的, 进而“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2. 塑造档案馆的共同愿景。

档案馆的共同愿景, 即档案馆所有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 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 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员工为这一共同意愿而奋斗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而非被动地遵从。它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个人理想与档案馆的核心价值融合在一起, 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 从而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塑造档案馆共同愿景, 领导者首先应当把组织的现状真实地告诉每一位成员, 让他们知道档案馆的处境, 从而产生一种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冲动。其次, 领导者应努力将档案馆的共同愿景发送到每个成员的心中, 以推动他们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全身心奉献, 并充分听取成员对愿景的不同反应。第三, 将组织中的共同愿景具体化、个人化, 让成员经过透彻的思考, 把组织愿景与个人期待结合起来, 提出在各自岗位上所要实现的个性化愿望和目标, 从而塑造每个成员积极向上的动力源。

3. 档案馆的领导率先垂范。

在学习型组织, 领导概念也有了新的诠释, 领导就是领导学习, 档案馆要想创建学习型组织, 领导是关键的因素。因此,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 档案馆领导者要扮演好三个角色:第一是当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师”, 即对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行总体设计, 包括发展愿景、价值观和最终目的或使命。通过领导者对学习过程的设计, 从而使档案馆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有效处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第二是当好共同愿景的“仆人”, 领导者编织使命故事 (purpose story, 即阐明这个组织为什么存在, 以及要迈向何处的理由) , 塑造共同愿景, 首先自己要真心向往, 全心投入, 忠于自己的愿景;第三是领导者必须是位好“教练”, 即要不断帮助档案馆成员共同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 进行系统思考, 时刻扮演教练或教师的角色。此外, 档案馆领导还应弱化指挥、监督职能, 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组织制度上, 整合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和目标, 带头学习并传授学习方法、专业知识, 带领整个学习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4. 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由某种需求激发的, 根据档案馆成员不同的需求, 在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 要适当地予以激励和引导,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对创建学习型档案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将学习制度与考核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人事组织制度有效衔接, 才能提高档案馆全体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是为了扬长, 约束监督是为了避短, 通过激励监督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保证学习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地进行。因此对那些坚持学习, 大胆创新, 勤奋工作的馆员, 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 树立典型;对那些放松学习、不思进取的员工, 进行批评教育督促, 给予适当的压力和责任, 使其有一定的岗位危机感, 从而主动学习以免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

5. 重视团队学习,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团队学习。所有档案馆的成员, 包括馆长、各部门的主管、馆员及其他辅助工作人员均需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与习惯。在《第五项修炼》中, 组织的学习有三个要素组成:第一要建立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学习系统;第二要建立一个以反思为基础的学习系统;第三要建立以共享为基础的学习系统。学习型组织特别强调三个层次:个人的、团队的和整个组织的学习。档案馆可组织读书会、讨论会、讲座等多种形式,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一个有着良好学习氛围的档案馆, 将会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创建企业信用档案 篇10

高校档案教学中的所有理论知识、档案教学概念、教学制度等方面都体现了档案文化。不管是通过制定教学制度、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等方式来发放证书, 还是由受教者自身的学习理念、行为方式、认知程度等来获得证书, 档案文化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档案文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这就势必需要施教者清楚地认知目前档案文化的形态。因为过去的档案活动时常会由于那时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等状况而影响其档案开展的定义、档案工作的目的、档案记录的标记等方面内容, 所以各个时期的档案教学发展都有着其独特之处。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地方, 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来呈现, 档案文化与高校档案教学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关系。

在高校实施档案式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会对档案文化进行选择性的批判、宣传、更改或创新, 由此将会对档案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档案教育课程能够为高校选择档案文化提供一定的指标。首先, 高校开展档案教学, 其实在本质上就是运用某种方式来传授给学生文化的知识形式, 而教育教学将知识进行整合, 因此, 档案课程是高校档案教学体系形成的关键及核心所在;其次, 事实上, 已将一定的文化观点、特定社会观、地域文化观等容纳到了高校档案教学的设置中, 当然, 在容纳后, 也要积极使它们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再次, 从高校教育自身的文化性角度来讲, 高校档案教育课程也是教育内容文化性的体现。

二、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构建原则

1. 健康向上原则。

大学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便是坚决抵制大学校园中出现的消极和病态文化, 以此来深化高校档案文化, 从而将高校档案事业多元发展化乃至社会档案事业蓬勃发展化。在当今高校由于时代发展的迅速, 时下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社会信息化, 科技多元化, 经济一体化, 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从而形成了大学生自身独特的个性追求, 这些都给高校档案事业工作以及辅导员的教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只有正确倡导高校绿色文化, 正确指引大学生走向积极文化的道路, 这样才能做到高校档案事业健康积极化。

2. 兼容并包原则。

百花齐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文化多元化发展必然会有深度和风格的多样性。中国自古便有百家争鸣之典故, 文化多元化由来已久。高校档案文化在多元化方面更是由来已久, 由于高校档案繁杂多样, 有古有今, 有中有外, 甚至出现同一文化内容但是却有思想迥异的不同档案的局面的出现, 这就要求高校档案文化管理者以全面的、发展的、现实的目光去应对这些档案思想, 用横穿古今的思想去汲取档案文化中的精髓以及营养。

3. 特色构建原则。

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的历史文化都会有其特色性, 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建成过程中, 由于教学目标、社会环境、师资强弱, 学生状况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文化地方特色性差异, 这也是地方特色的档案形成的主因。一个地方的档案记载的是这个地方的文化发展, 必然带有这个地区自身的“乡土文化”, 政治、经济、科学都会对这些地方文化档案产生影响, 只有做到合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合理引导教育资源, 才能让档案文化具有地方特异性, 才能真正为高校档案教育文化作出有效的贡献。

三、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的构建途径

1. 面向专业的文化功能构建。

档案文化的直接接触和主要传播者是档案专业的师生, 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通过课堂授课、专业培训、学术间交流以及远程教育等等途径来完成。高校档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者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育人过程, 更是一个普及档案文化和档案意识以致提升全民素质的伟大文化活动。高校档案教育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高校的文化活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档案文化的本质内涵, 起到了传播档案文化的功效。

2. 面向师生的文化功能构建。

档案文化是一项综合性文化, 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任何专业都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士参与文化建设工作, 因为专业人士是高校档案文化工作创建的主力军。但是, 与此同时, 又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非专业人士的参与, 只有非专业人士的广泛积极地参与, 才能真正做到档案文化普及化和科学化。面向高校全体师生进行档案文化的宣传以及将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师生, 才能做到学术间思想的相互融合, 才能做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文化的激情碰撞, 为高校档案教育文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而且广泛的群众基础。

3. 面向社会的文化功能构建。

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无时无刻都需要档案文化的产生, 与此同时, 档案文化也在影响社会档案资源文化工作的进程。高校档案文化的开展, 深深影响着社会档案文化的发展。面向社会资源的档案文化的接受者的文化层次不同, 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也和高校广大师生不同, 此时, 高校档案文化工作者就需要利用接受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特点, 针对接受者的心理特点, 巧妙运用“求快、求全、求便”的学习心态, 将档案文化向社会大众人士普及。在面向社会特定人员的档案文化的构建工作中, 一定要针对社会人员的不同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入手, 将档案文化知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研究高度。

四、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构建方法

1. 创新档案教育理念。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全体师生的档案文化意识, 以此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利用。从其本质上理解就是档案文化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 随着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 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 高校档案教育管理理念也发生了“信息化”的创新。在新世纪, 教学文化传播跨进了以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教育教学传播信息的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 广播、电视、电影等多媒介科技平台, 以及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电子图书馆等先进传播媒介, 这些信息媒介都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过程, 传播技术手段精细化, 提高了师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了高校档案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然而, 高校档案文化普遍存在着普及率不够的现状, 不利于高校档案文化教学良好效果。因此, 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 运用信息化的传播技术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提高高校档案文化意识的必然要求。

2. 促进档案文化传播。

档案文化功能的建设工作的本质目的是让档案文化发挥积极的效应作用, 从而做到全面推进社会进步。从字面上分析, “教育技术”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是由“教育”和“技术”两个词构成的联合词组, “教育”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而“技术”一词的含义是“对纯艺术和实用技巧的论述”。“教育技术”这个专业术语的概念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的总和”。“教育技术促进档案文化传播是指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运用教育技术信息化成果, 通过促进人的各种潜能, 提高传播质量, 提高师生的学习速率的过程, 以此达到教育共享。”现代化教学传播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等日益成熟和普及的科学技术。教育技术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化信息教育阶段, 正式革新人类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 教育技术成为教育精细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技术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被社会所承认, 并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取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广泛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会对档案文化的全校师生意识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加强档案文化宣传。

高校课堂是高校档案文化传播以及实现知识传授的主场地, 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场所已经无法满足档案文化的全面发展的特性, 已经无法做到让高校档案文化真正普及化。因此, 除了要在高校课堂进行传播之外, 还要在其他地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也就是全面推进高校的全面学习档案文化的影响力。想要全面推进高校档案文化发展, 可以选择在高校的相关文化基地, 例如, 高校的校图书馆、高校文化档案馆、高校课程交流所、高校远程课堂等等一系列文化宣传途径。这些途径的积累和应用, 是高校档案教育中档案文化功能新构建的重要方法。想要全面提升高校档案文化的功能, 可以通过信息化宣传这一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大力度宣传从而提升全体师生的档案文化意识, 加大档案馆和图书馆的收藏量, 广泛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介, 提升档案馆质量, 加大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外观美感度, 如此一来, 高校档案馆和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利用率必然会得到质的提升, 最终,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建设必然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 高校档案与档案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提出的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构建方法能够从多个方面共同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 使其能够随着社会的和谐进步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 为促进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在基于高校档案教育与文化的意义基础之上, 分析了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构建原则和构建途径, 最后, 从创新档案教育理念、促进档案文化传播、加强档案文化宣传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构建方法。

关键词: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构建

参考文献

[1]尹雪梅.论“城市记忆工程”对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推进[J].浙江档案, 2011 (3) .

[2]方图辉.论新时期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开发与利用[J].兰台世界, 2010 (4) .

[3]徐溶.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及其功能体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30) .

上一篇:弱势企业的财务管理下一篇:信号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