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概论论文

2024-09-24

机械工程学科概论论文(共9篇)

机械工程学科概论论文 篇1

工程管理——尤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作为就业方向,是一个要有勇。

作为项目管理的范畴,这个方向前景无限。只是,必须经过时间的磨练。应该说,将来优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将大多数是从施工一线出来、而且经过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磨练(从内业到外业)的人员。没有技术方面的专长、对建筑技术的全面了解,不可能做好项目管理。而众多的技术专才并非都能成为真正意义的项目管理人员。

目前的注册项目经理应该算工程项目管理的代表人物。但我国目前真正意义的项目经理不多,很多挂名的项目经理是公司的领导或部门的领导,或者是仅持有证书、并不真正参与项目的技术人员。对项目的管理太趋于宏观、甚至徒有虚名。根本问题是工程承发包管理体制的不成熟。我们目前无法回避在承接工程业务上很多是私人(或个人)唱主角的问题,相应的工程承包公司变成了私人(或个人)的依附,因此公司在项目管理上往往要被承接业务的个人的意愿所左右,造成目前项目经理普遍责、权、利无法统一。暂且抛开“利”不谈,试问没有相应的“权力”,如何实现“责任”!?这是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关键问题所在!——不是技术、不是管理能力、也不是管理制度的问题,而是外部体制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必因噎废食。相信我们的政府、市场能解决好此问题。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回避私人承接业务上的作用,关键在于其市场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行业、市场制度完善,促使项目管理按照规范程序来走,而背后的利益通过市场成文、不成文的规定得到很好的划分,使得项目管理走上专业化轨道、远离个人意志对管理工作本身的影响。

作为我们有志从事此行业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是打好基础,经过各项具体工作的艰苦磨练——从技术工作开始。然后将进行更有挑战性的管理技能的磨练。(施工技术无法涵盖人员、造价、市场、合同等诸多方面)。管理技能无法从一般大专院校或是什么X BA、XMP之类研修课程直接学到(那些课程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没有实践基础不要参与),只有从实实在在的项目一步步着手。

建筑工程管理包罗万象,可学到的东西跨越建筑本身、外延无限,其所需技能可实施于诸多领域。因此这个就业方向前景无限。

我是学工程管理的,今年就要毕业了。通过我对周围的同学以及师哥、师姐们毕业后的情况的了解,把工程管理的就业情况分了这么几类:

1.预算员:因为工程管理一般会学工程估价,只要能够熟练使用预算软件如CAD、PKPM之类的,就可以去给建筑公司、设计院之类的单位做预算,如果能考个预算员的证就更好了。这是比较舒服的,但是发展空间不是很大,女生喜欢选择做预算。

2.工程监理:去监理公司,这种工作一般需要经常下工地,大公司在外地业务多,可能还需要经常出差,适合男生。我们办很多男生就去监理公司实习了。

3.工程项目管理:当然你不可能一去就做项目经理,你也做不来,所以一般都是先在工地上跟着学,不管进什么单位,一般都会先拜师,你的老师会教你很多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一般要先在工地上熟悉各项工作如何进行、比如说看工人怎么挖土、抹灰之类,只有熟悉了最低层的工作,将来才能在管理项目的时候得心应手。

3.房地产行业:做房地产评估之类的工作。

4.其他行业,其实工程管理可以做得很多,银行也要相关专业的人,因为银行在做贷款、投资时需要相关知识。有的也可以去物业公司。还有生产、销售建筑配套设备的公司,比如给排水设备。当然还有更多的是专业不对口的,其实大学主要是锻炼能力,将来的工作不一定

机械工程学科概论论文 篇2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师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 需要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需要高水平教师的讲授。”

从学科归属看, “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其重要的学理支撑。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一、渊博而深厚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 是“概论”课教师讲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理论体系, 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革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党建等各个领域。这就对“概论”课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概论”课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还要深刻了解国史、国情, 敏锐而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新精神, 自觉主动地补充新内容, 准备新材料;不仅要打牢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 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甚至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注意吸取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开展多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 在“概论”课教学与研究的广阔领域中做到博览而精深, 以深厚的学科知识、科学的精神与理论思维增强“概论”课教学的说服力。

二、关注疑难热点问题是“概论”课教学的题中之意

“概论”课教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 其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 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科学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概论”课中学生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本身或是“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合理扩展延伸, 或是“概论”课学理的有力佐证。关注并启发性地回答这些问题, 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内容, 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本质;才能完成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 关注并解决好教学中学生的疑难热点问题是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在“概论”课教学中, 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的进程、方向, 又要对学生的质疑把握得当, 解答精彩。一方面,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内涵和体系, 并使之融会贯通, 才能使教学有比较深厚的底蕴;另一方面, 具有宽广的跨学科知识, 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 厚积薄发, 使学生获得完整准确的知识和比较满意的答案。此外, 教师要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新动态, 了解和汲取学界最新的理论成果, 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动, 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

三、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遵循, 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 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1. 准确把握课程特点。

“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概论”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多, 覆盖面广, 其基本特征是实践性、理论性、动态性和时效性。课程的实践性来自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理论性来自于我们不断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动态性来自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间断性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效性则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导与不断推进。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前提。

2. 吃透教材理论问题。

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水平, 必须要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吃透, 并围绕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所得融入教学过程中去。

3. 合理安排授课专题。

如何在课堂上具体落实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首先要根据教材体系、授课时数和学生特点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不能离开教材, 也不能照搬教材;既要重点突出, 又要有一定的涉及面;既要研究学生, 又要引导学生;既要有理论高度, 又不能脱离实际;既要讲历史, 又要讲现实。其次在讲授形式上以专题讲座为主。专题讲座要有系统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应将“问题与主义”的研究方法原则和授课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主义”是鲜明的, 不是抽象空洞的, 要联系鲜活的社会生活, 以“主义”为指导, 以“中国问题”为切入点, 将教材具体化、生动化, 同时又要将分析的问题理论化、科学化。合理安排授课专题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

4.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必须要贯彻“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以人格的力量感染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生动的形式吸引人”的基本原则, 因此, 在教学方法上要下功夫, 并力求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主要思路有:要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策划出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体系和体现教学模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案;要贴近学生,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有体现教学特点, 适合教学需要的实用教案;要制作出一个充分体现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适合教学需要的实用课件;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吸引力, 大力倡导“研究性互动式教学”创新理念,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手段。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 “概论”课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由于“概论”课教师缺乏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造成了该课程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低下, 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从“概论”课的学科归属、教师回应“问题”和挖掘处理教材的能力三个维度, 分析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概论”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 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概论”课,教师,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淑秋.“概论”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A].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2]贾亚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A].教育探索, 2010.

[3]郭建, 孙惠莲, 李靖宇.关于“概论”课教学逻辑的思考——兼论“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4]王虹, 仇艳艳.“概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A].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跨学科视野中的文学概论教学 篇3

关键词:大学;文学概论;教学;跨学科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思路的兴起,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已无法脱离跨学科的思路来进行。特别是当代在社会文化研究的宏观背景之下,文艺理论知识的生产过程中,研究者采用跨越学科界限所展开的学术探讨,已成为依照传统的学科内部概念和历史脉络所进行理论探讨的有益补充。而作为文艺理论再生产过程的相关科目的大学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实践跨学科的教学思路。大学本科的文艺理论课程,最常见的是以文学概论、艺术概论和美学概论为主的公共基础课,其次还有文学院所开设的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大学教师在讲授此类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自觉地尝试使用跨学科的思路,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文艺理论学习环境,对实现大学文科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尝试以大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对这一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一、文艺概论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基础

大学本科文学概论课程,面对文学和非文学专业有不尽相同的教学目的。针对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授课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文艺现象,解决文艺问题的一般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评论水平,从而为学习其它文学和艺术相关科目奠定基础。而针对非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授课目的则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够尝试利用文学理论基础知识来面对文学现象。如上教学目的的设定使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不同学科的差别之中明确文学学科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同时要在文学及其相关学科之间建立互通性。这种互通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延伸,也是展开跨学科思路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

大学本科文学概论课程通常由文艺学学科专业教师主讲,是文艺学专业理论在大学本科知识架构中的初步介绍。从文艺学学科的角度看,文艺学理论的生产无法脱离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进步,也正是由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跨越学科边界的互通和互动为当代文艺学创造了理论革新的基础。可以说,文艺学本身即是一门在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越界性”中不断进步的学科。跨过学科的边界之后,理论研究者遇到的是“他者”,也是自身主体性的证明。这种不拘泥于现有知识结构和概念,在理论视野的开拓中不断显现的越界性也是文艺学知识创新性的来源。于是,作为现有的文艺学学科框架在教学中的显现,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无法脱离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越界对话。对于文艺学学科的知识框架而言,跨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是新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途径。而与之相配合的知识革新的方式,一方面是不同学科知识在互相补充与印证中新的科研和教学资源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有赖于不同学科知识、视野与方法之间的交融。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感知体验和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概念的接受、学科视角的形成、方法的训练和应用、知识类型的再生产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建立在教学中个体之间的感知和互动过程之中。按照发生认识论的观点,认知结构是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认知活动中转换外界刺激和生理、心理反应的中间结构,也是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对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相应地,这一过程的内容也必然包括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感知结构的变化。就这一教学相长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方式而言,“非中心化”是变化过程的必然趋向。所谓的“非中心化”是指感知结构在变化中离开原来的感知方式和运作模式的趋向,它在知识领域导致了破除旧有的学科框架和思维定势并进行革新的知识生产方式。“非中心化”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获取新知识过程的重要特征。

二、文艺理论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准备

1.授课对象。按照文学概论课程的授课对象划分,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在针对文学专业本科生和非文学专业本科生时需要做出目标和内容的调整。但面对在现代社会中被电视、电影、电脑和卡通长期刺激的大学教育对象,文学理论类本科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所遭遇的问题是颇为类似的:较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学科框架和概念介绍的方式来讲授具有一定理论性的文学概论、美学概论和艺术概论等课程,因为无法为学生提供他们能够接受又具有一定的刺激,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从跨学科的角度提供多元观念和方法观照下的理论与案例探讨,可以成为本科文艺理论教学工作的一个革新点。

2.案例选择。文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根据授课对象的变化而选择适合的案例,作为课堂讲授的文艺理论知识分析的对象。同时,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也需要设定相应的阐释方法和角度。如任课教师可针对电影学和电视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影视专业本科生分析《观美国影戏记》这一兼有游记和影评特征的散文作品,能够借助美学方法探讨这一文本所描绘的中国现代观影者的视觉体验。再如针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引导其分析《暗恋桃花源》剧本的后设性及其与《桃花源记》等中国乌托邦文学的文本性关联,进而引出对戏剧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征候的探讨。这同时也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其授课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并做好相应的案例准备。

3.教材和参考书方面。新式教学思路与新式教材密不可分。在当下文学理论类课程的常用教材和参考书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自觉地由跨学科的思路来分析某些文学案例,为跨学科思路的文学概论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美学学者迈克尔·莱恩在《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提供了以多重分析方法来解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尝试。这种多重解读是利用了不同学科的方法来分析同一部作品。这些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历史主义等方面,在思路上大多是借用了现代哲学思想的不同思路来进入艺术作品的深层解构,从而挖掘新的意义或实践新的解读方式。与其说这些文本解读和分析的方法是文艺学的产用方法,不如说它们是多重学科知识和视角之间对话和交流的产物。此外,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年版。)在推介西方文论的过程中,也较好地结合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

4.多媒体的准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解决了文学理论相关课程较单纯地依靠口头讲授、板书和概念推介的基本模式,能夠以图文并茂、声光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推介与分析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图像、声音和文字之间的配合就成为由跨学科思路阐释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必要辅助手段。如,用图示展示弗洛伊德对个体心理结构的早期划分和后期划分,并以其阐释文学创作现象。又如,用中外文对照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首外文诗歌的译文和原文,并借助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思路对其进行对照解释和分析。这不仅能够省出将原文进行板书抄写的时间,而且能比较容易地请学生以朗诵的方式来参与和互动。

三、案例分析

曹禺的作品《雷雨》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文学作品案例,它既能够兼容于文学概论这一文艺学教研室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中国文学史这一由现代文学教研室开设的文学专业必修课程无法忽略的案例,同时又因戏剧艺术的舞台实践特征和不同的电影版本改编而可作为艺术概论、美学概论、戏剧学和电影学相关课程重点讲授和分析的案例,分别涉及到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的吸收和本土化、住宅经验、戏剧的时代性、戏剧文本的电影改编等问题。《雷雨》文本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成为开展跨学科思路的授课实践的良好基础。

1.跨学科探讨的问题。文学概论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確问题意识,而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尝试解决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用单一学科的知识就能够解决的。讲授《雷雨》通常涉及到的文学理论主题有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接受、文学传播等方面,它们分别关联到文学的相关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电影学、传播学等。由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的角度来解释《雷雨》作品的方式,是实践跨学科思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在教案中预先设定诸如“《雷雨》中的劳资矛盾如何呈现”、“《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的价值”、“《雷雨》中医学论述中隐含的权力话语”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角度以深入文本探讨问题。在不同学科知识的观照中,《雷雨》成为可由不同角度来进行解释的经典文本,实践着文艺学教学思路的越界性。

2.跨学科的讲授目的。在跨学科的教学思路中讲授《雷雨》,解释其文化内涵并进行启发式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从文艺学学科的角度来说,阐释《雷雨》等经典文学作品并获得教案中罗列的结论的过程并不是文学理论类课程的最终目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呈现了人的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但文学和艺术作品并不像哲学一样通常以逻辑判断的方式来描述意义,而是以特有的方式提示、暗示和隐喻着与人和世界有关的意义的存在。大学教师在讲授中所解释的文学作品的意义,首先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背景或语境,其次是它们作为人和世界的意义的提示价值。就《雷雨》而言,作品在社会历史层面上的价值可以有特定时代的阶级分化和尖锐矛盾、资本家家庭的历史面貌及其男权中心性等方面,阶级话语和男权话语提供了文本意义的一个方面;作品在心理层面上的价值则可以有乱伦禁忌、俄狄浦斯情结和个体居室经验等方面,它们构成了作品的感觉冲击力与心理深度;作品还在文学史的意义上提供了其与古希腊悲剧在相关性中展现的价值。而在这些价值之上,作品又在哲学层面提示了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和命运的不可知性,展开了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世界。也正是对这个世界的提示,使《雷雨》成为一种不可替代和复制的文化存在。在此,文学概论教学的目的在“理论习得”和“视角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增添“文化传承”和“交流对话”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跨学科的讲授方法。对《雷雨》的文本进行阐释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而在阐释中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些方法之间的互通性一方面印证了《雷雨》的经典性,另一方面则提示了不同,源于不同学科的阐释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在讲授这一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前文所述的问题,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论述、荣格的原型论述、海德格尔《诗与思》中的诗论、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等源于不同学科的知识或视角都纳入阐释《雷雨》的背景。这些背景是传统的教学思路中有关阶级、资本和社会关系论述的必要补充。也即,思考《雷雨》作品的宏观文化背景中,不仅有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的西式教育和东方家长思维,以及资本主义矿业发展中尖锐的阶级矛盾,也有“阁楼上的疯女人”的狂躁,源于乌托邦精神的空想,朴素的因果报应模式等方面,体现出中国现代性推进过程中各种思想和知识类型的对话与碰撞。而《雷雨》作品诞生之后的文学史评价的演变,也可以使教师能够从文艺学角度启发学生认真思考不同时代的文艺标准问题,再将这一问题进一步纳入到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迁当中去。

面对教学过程中戏剧文本的阐释问题,授课者需要在重视知识性的同时,也重视启发性和趣味性。所谓的启发性,是指讲授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框架中无法获得的文本意义,这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系统和方法之间的互通性的同时,将这种互通性应用到对作品的解释中去,并举一反三获取用以阐释其它文本的可能的框架。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由《雷雨》文本中的场景描述和台词设计中解读各个角色有关周家住宅的感觉、经验和记忆。文学作品呈现人的存在,而人对住宅的感觉和经验也是人的现实存在的心理映射,因而住宅感觉同时也是剧中人存在方式的文学表达。而趣味性的来源则可来自作品文本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如在剧本的基础上展开对不同剧场版的布景的比较,或者文学文本和电影文本及其改编版本的比较,这一过程将因为有《雷雨》国语电影版、粤语电影版和当代改编版的存在而能够引发大学本科学生的兴趣。这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作品的历史性和生命力的证明。

四、结语

计算机学科概论知识点总结 篇4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运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的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物理器件、部件和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集合;计算机软件是指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文档和数据的集合。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计算自动化、连接与网络化、通用性强。

5.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为:硬件层(机器层、物理层)、软件层(通信层、应用软件层、系统软件层)

6.计算机学科的定义:计算机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进行的系统研究。它后来源于对算法理论、数据逻辑、计算模型、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并于存储式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一起形成与20世纪40年代初期。7.图灵对计算的理解:所谓计算就是计算者对一条可以无限延长的工作带上的符号串执行命令,一步一步的改变工作带上的符号串,经过有限步骤的,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

8.GOTO语句问题导致了程序设计方法学的产生。

9.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的问题成为NP问题。需要指数时间求解的问题是难解问题。10.计算机学科的三个形态:抽象、理论、设计。

11.用连续形式表示的信息称为模拟信息。用离散形式表示的数字化信息称为数字信息。11.所谓命题是一个有具体意义切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分为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12.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的方法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进制。

13.补码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整数表示方法,其编码规则为:正数的补码其符号位为0,其余各位与数的绝对值相同,负数的补码其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是数的绝对值取反,然后再最末位加1。(1000101---01000101

-1000101---10111011)

14.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技术实现简单、简化运算规则、适合逻辑运算、易于进行转换、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15.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总量。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单位是位,8位为一个字节。

16.内存储器有两种,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外存储器也称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辅存,有硬盘、光盘、优盘、移动硬盘、磁带等。

17.总线是计算机内部传输指令、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的公共信息通道,是计算机的骨架。18.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19.控制器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控制器从内存中指定单元取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的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收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20.存储器的层次结构:CPU--高速缓存--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有利于正确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明确软件,硬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1.存储单元是可管理的最小单位,典型的存储单元是一个字节,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地址具有唯一标识存储单元的作用。22.程序是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的有限序列,是描述对某一问题的求解步骤(定义)。23.程序设计是给出特定问题的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

24.程序设计的关键是数据的表示和数据处理。数据表示完成的任务是从问题抽象出数据模型,并将该模型从机外表示转换成机内表示;数据处理完成的任务是对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抽象描述,即设计算法。

25.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兵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集合,是计算机程序加工处理的对象。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6.顺序存储是指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元素的存储位置来表示。链接存储是指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指针来表示。

27.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输入、输入、有穷、可行、确定性。

28.算法分析指的是对算法所需的两种计算机资源——时间和空间进行估算。

29.机器语言使用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计算机能够执行的全部指令集合构成计算机指令系统。

30.汇编语言使用助记符表示每条机器语言的指令。

31.程序设计的环境是指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的编程环境。

32.程序设计语言发展阶段:第一代 机器语言、第二代 汇编语言、第三代 高级语言、第四代非过程式语言、第五代 知识型语言。

33.操作系统定义(功能):操作系统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34.操作系统的三个主要作用:方便性、有效性、提供应用软件的运行环境(应用软件的兼容性通常由硬件和操作系统共同定义)。

35.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行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直观、人性化,代价高)。36.操作系统的核心指令成为内核。启动操作系统实质上是将操作系统的内核加载到内存中。37.操作系统的分类:

(1)微机操作系统是指配置在微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任务指的是计算机完成的一项工作,计算机执行一个任务通常就对应着运行一个应用程序)

(2)网络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3)分布式操作系统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4)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38.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过程。

39.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开源)、Unix(可移植性强、拥有一套功能强大的工具、设备无关性)

40.数据库是能够被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集合,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能够长期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多个用户共享(特点)。41.数据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系统软件。

4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采取数据库语言作为数据库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SQL)。43.关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看成是关系,以二维表的形式描述,成为数据表。44.数据库的操作: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控制。

45.数据库系统主要从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方面保护数据库。46.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通过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47.数据库的完整性在于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语义是正确的,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首先要进行完整性约束检验。

48.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无法预测、用户对已经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软件可靠性没有保证、软件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软件维护费用不断上升。

49.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开发环境复杂、用户需求多样、技术手段综合、软件的复杂、程序的不可见、无法保障软件的正确性。

50.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的、规范的、可定量的工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51.软件工程三大要素:方法(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工具(为软件工程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的一些列任务框架)。

52.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直至废弃为止的整个时期。软件生命周期有两个要点:分阶段(软件定义阶段、软件开发阶段、软件维护阶段)和文档(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技术资料和管理资料)。53.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

54.软件质量:是指软件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任何专业开发的软件产品都应该具有的隐含特征相一致的程度。

55.软件质量的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56.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终审核。

57.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而进行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

58.人机交互的基本形式:数据交换、语音交换、图像交换、行为交换。

59.人机交互的用户界面:命令行交互界面、图形交互界面、多媒体交互界面、虚拟现实交互界面。

60.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具有智能或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61.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它应用于某一专门领域,运用知识和推理来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

62.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源头称为信源,通信的目的地称为信宿,信息以电子、电磁、光等不同形式的信号在信道上传输。

63.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一种通信双方都能理解的通用语言,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种通用语言和规则就是通讯协议。

64.信号分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波,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的脉冲。

65.电话网络是为传送语音设计的,只能传送模拟信号,所以,在发送端要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即调制),接收端再把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即解调),完成调制和解调的设备也叫做调制解调器。也称Modem。

66.三种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幅(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调频(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调相(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67.信道就是传送信号的通路,也就是传输介质。68.带宽指的是通信信道能够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

69.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介质(微波、卫星)70.数据交换是指信号在通信网络中的整个传输过程(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71.从存储转发交换的方式是分组交换,即把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比较小的一个个分组独立传送。

72.虚电路交换首先建立一条连接源地和目的地的线路,每个数据分组都沿着这条线路传输,在中间交换设备不再进行路径选择。

73.数据报方式是一种无连接方式,各个数据分组都可以沿着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地。74.所谓通讯方向是指两个网络节点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向,通常有三种流向: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75.为保证信息传输的正常进行,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都有一个物理地址,也称为硬件地址或MAC地址,是一个全局地址,且保证世界范围唯一(48为二进制)。76.IP地址是在Internet上某台主机的唯一标识(32位二进制)。77.域名地址

78.数据从一个通信节点到达另一个通信节点的路径选择过程称为路由,完成路由选择的设备成为路由器。

79.数据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从数据的分组结构中取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路由器中存储的路由表进行对照,定位出口并将数据传送到该出口。

80.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自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各种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集合。8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覆盖范围在几百米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覆盖范围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规模)、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不等)、因特网(有许多已经存在的网络互联而成)。

8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优:结构简单、联网方便、易于扩充、成本低;缺:实时性差)、环形网络拓扑结构(优:结构简单、路径选择方便;缺:可靠性差、网络管理复杂)、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优:结构简单、联网方便、易于管控制和管理;缺:中心节点负担重、可靠性差)、网状型网络拓扑结构(优:可靠性高;缺:网络控制管理负杂)。

83.计算机网络有两个组成部分:网络硬件系统(主机系统、传输介质、网络接口设备、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工具软件)。

84.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系统思维的角度,讲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是计算机学科的典型方法。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画的系统结构,其实质是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协议合理的组织起来,并按功能进行逻辑分层,相邻层之间提供接口,每一层都通过接口直接使用其低层提供的服务,完成自身的功能,然后向其高层提供“增值”服务。

85.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86.TCP/IP分层模型:应用层(HHTP、SMTP、FTP、Telnet)对应OSI模型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传输层(TCP、UDP)对应OSI模型中的表示层、会话层和传输层,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网络层(IP)对应网络层,解决两个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物理层(LAN、MAN、WAN)对应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负责接收数据并把数据发送到指定网络上。

87.Internet上的服务:电子邮件、文件和打印服务、即时通信、www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信息检索。

88.网络安全是指为保护网络不受任何损害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的综合,一般包括网络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89.黑客是指通过网络非法的进入他人系统,截取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或入侵行为。

90.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病毒、木马、黑客、系统的漏洞和后门、内部威胁和无意破坏。91.所谓信息加密就是使用数学方法来重新组织、变换数据,达到信息隐藏的作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工程机械概论思考题 篇5

1、材料主要机械性能。

2、常用碳素结构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3、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钢的最普通的热处理工艺。

4、回火的温度效应及回火工艺种类。

5、钢的表面热处理概念。

6、型材基本知识。

7、工程机械结构件主要用材和工程机械用材要求。

8、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功能。

9、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概念及各联接。

10、轴的分类及功能、弹簧的主要功能。

11、减速器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

12、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功能。

13、换向阀的命名要素。

14、内燃机的常用术语。

15、单缸内燃机结构简图。

16、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7、内燃机的基本构造。

18、简单化油器工作原理。

19、内燃机的运行材料及各自功能。

20、工程机械底盘的基本组成。

21、传动系统功用及组成。(机械式、全液压式)

22、离合器的分类和功能。

23、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及功能。

24、推土机的用途、基本构造及工作装置。

25、液压传动单斗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主要形式及工作内容。

26、单斗挖掘机的构造。

27、挖掘机的一个作业工作循环及生产率的内容含义。

28、装载机可更换工作装置及用途。

29、装载机的施工组织。

30、起重机参数及含义。

31、起重机的主要机构。

32、电动起升机构简图及工作原理。

33、起重机中制动器的主要作用。

34、搅拌机的主要组成部份及功用。

35、单阶式搅拌楼(站)工艺流程。

36、混凝土搅拌输送车间的不同工作方式。

37、混凝土搅拌楼(站)组成系统。

38、布料杆泵车组成及工作内容。

39、施工机械的选择。

环境工程概论 篇6

环境工程概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未来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污染物控制工程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工程概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招收环境工程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良好的环境工程基础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水环境控制工程,大气环境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水环境工程概论60-70%

2、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10-20%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10%

4、噪声控制工程5-10%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1、简答题:40-60%

2、计算题:10-15%

3、论述题:30-40%

4、设计题:20-3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水污染控制工程(下).高廷耀等,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2.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彭长琪,2007,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等,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

石油矿场机械概论课程教改探索 篇7

一、石油矿场机械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 石油矿场机械课通常由一位教师讲授, 但是石油矿场机械概论这门课涵盖的内容较广, 往往一个章节就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研究对象, [1]且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的内容比较多, 而一位老师不一定能完全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需求, 这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内容量大, 学生接受困难, 学生实践机会少

目前石油矿场机械专业使用的课本涵盖的内容量比较大, 课时安排相对内容来说较少,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全面地讲解只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 教学效果较差, [2]同时很多知识是与实际相结合的, 但学生实践机会少, 对知识的理解困难, 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提升石油矿场机械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给我国石油企业培养石油矿产机械专业“能力型、素质型”人才, 石油矿产机械这门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针对目前石油矿产机械这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一些新的教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必须提高对石油矿场机械课程重要性认识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 石油矿产机械这门课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学生对石油矿产机械基本了解, 更重要的是对石油矿产机械实践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后胜任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强化小组教学和师生互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所变化, 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教学环节促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良好地进行, [4]倡导小组式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3.增加实践环节, 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到石油作业现场实践,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穿插部分石油机械设备的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等设计过程,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

4.加强课程的合理组织与指导

由于本课程知识点多, 内容庞杂, 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 课程的讲解需要合理安排,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课程的讲授可以请石油矿场机械现场高工或该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课程内容的专题讲座, 配合现场的技术服务、设备技术革新和改造、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进行。

三、石油矿场机械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石油勘探、开发、储运及炼制等四个阶段的生产工艺过程, 熟悉石油钻采设备的主要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初步具备选择和调整维护钻采设备的能力。课程具体内容包括, (1) 钻井机械:钻机总论、起升系统工作原理、旋转系统工作原理、循环系统工作原理、钻井工具及仪表。 (2) 采油机械:有杆抽油设备、无杆采油设备。 (3) 油气集输、计量及分离设备。

摘要:针对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本文从提高学生能力出发, 分析石油矿场机械课程的教学现状和不足, 结合目前用人单位需求和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 为初步探索石油矿场机械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石油,矿场,机械,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祝效华, 刘少胡.石油机械工程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教改探索[J].石油教育, 2010 (03) .

[2]范舟, 王斌, 郭小阳.材料科学与工程引导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91—93.

[3]张鹏.机械工程学科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J].石油教育, 2009 (04) :73—75.

机械概论论文 篇8

概述:机械工程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着人类的进步,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机械工程又是一个大的范畴,它包括很多门类,其中有: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各学科都有其特点,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更是独具特色。内容:

一、机械工程各专业特点

1、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型的相关领域内,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介绍

1、过控专业的含义和学科地位(1)过控专业的含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以过程工业为服务对象,主要研究过程工业必需的设备与控制技术。是融机械、化工、能源、材料和控制工程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学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是机械大学科的一个分支,它自己是属于机械领域,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自身的发展又需要机电控制。

所谓过程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以达到改变物料性能的加工业,它涵盖了化学、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甚至于冶金等众多行业部门。过程工业需要由为数众多的单元构成,将每一个单元实现功能的设备连在一起便构成过程装备。与其相关的行业包括:工艺过程(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轻工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材料等),以及装备的控制

过程工业与矿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等国民经济行业直接相关

过程工业可分为流体动力过程、热量传递过程、质量传递过程、动量传递过程、热力学过程、过程装备又可以分为:流体动力过程及设备、传热过程及设备、传质过程及设备、热力过程及设备、机械过程及设备、化学过程及设备

概括地说来,凡是涉及热量传递、能量传递及质量传递过程的工业,均属于过程工业,而不仅仅是化学工业。过程工业,或者说是流程工业中涉及的所有的机器和设备,均属于过程装备。(2)过控专业的地位

过程工业是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家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在整个制造业中,过程工业的产值比重接近50%,利税贡献更为显著。

2.过控专业的发展简史

(1)、纵观世界过控行业的发展

过程装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炼丹术。

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蒸汽机的发明。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冷凝器,使蒸汽出口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热机效率,1769年获专利。

法国人卡诺(Sadi Carnot),1824年,二十八岁发表了《关于火的动力及产生这种动力的机器》,阐述了他的理想热机理论。36岁去世。奠定了热力学的基础,为发展新的热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1909年,Fritz Haber,(德国物理化学家)发明了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的方法。

1909年,Fritz Haber,(德国物理化学家)发明了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的方法。

Carl Bosch工程师 和 BASF‘s 主席, 将上述工艺在常压与高温下进行试验,成功的形成了现代工业生产合成氨的方法。

1944年,全机电式计算机“马克”问世。它标志着现代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硅的提纯使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快,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石油化工的兴起是20世纪化工流程制造业的杰出贡献。由于物理学和有机化学的进步,工程师们制造出了人造丝(1903)、人造棉(1912),掌握了蒸馏和裂解石油技术(1913—1936),制造塑料(1909—1918)、化学纤维(1912)、尼龙(1940)和人造橡胶(1930)。现在塑料和人造纤维成为人类衣、食、住、行须臾不能离开的材料。

1942年,核反应堆的成功问世,使核电技术得到了大发展。

2、我国过控行业的发展

60年代,中小型化工、发电装置。

1980年-1985年,大型尿素装置国产化:研制成功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大型尿素装置关键设备,年产 52万吨尿素装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 80%以上。

1986年煤化工-电石、乙炔化工设备的国产化。

1984-1993年,研制成功磷铵生产的关键设备如氨化粒化器、重载斗提机、万吨级磷酸储罐橡胶防腐衬里、喷射混合器、文丘里反吹袋式除尘器等,24万吨磷铵生产装置国产化率达 85%。

1985-1990年,年产 60万吨碱装置成套装备的研制。

1979年-1987年,我国第一套油头年产 30万吨合成氨大型国产化试点工程,已长周期稳定生产。

1987年-1992年,天然气原料年产20万吨合成氨成套装备研制。1993年,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成套装备研制。

1994年,14万t/a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国产化率达 80 %以上, 其中内壁镜面抛光反应釜、大型离心机、大型回转干燥机等设备均由国内研制。

1993年-1994年,30万t/a大型合成氨、52万t/a尿素装置中的离心压缩机组:自行设计制造了天然气压缩机组、氨冷冻压缩机组和CO2 压缩机组。1994年-1999年,年产 45万吨乙烯改造扩建成功, 国产化率达70%。1995-1999年,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2000年,压水堆型核电站装备技术,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到50%以上,恰希玛核电站设备中的85%均由中国制造。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均获成功应用。

2001年,实现1 0万t/a聚酯成套设备国产化。

3、过控专业的主干课程

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包括: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制造、过程装备控制。专业实践知识有:实验,实习,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有:人文基础,经济管理。工具是: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基础有:过程原理,机械设计,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理论课:热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基础。公共理论课:数学,物理,化学。○(1)、过程装备设计是根据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和市场竞争要求(性能、质量、成本等)综合考虑环境要求和资源利用率,运用工艺、机械、控制、力学、材料以及美学,经济学等知识,经过创造性劳动制定可用于制造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塔设备,换热设备,反映设备,储存设备的设计。

(2)过程装备制造主要分为受压壳体制造的准备、成型加工(筒节的弯卷成形、封头的成形、管子的成形)、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其中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包含:焊接接头

焊接方法及工艺,常用钢材的焊接

热处理,这是过程装备制造的关键。(3)过程装备控制主要是致力于机械的自动化,包括自动检测,自动信号连锁与保护、自动操纵与开停车自动调节等内容。

三、总结

工程经济概论教案 篇9

0

教学课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经济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 工程经济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工程经济的特点及相邻学科

第四节 学习工程经济课的目的和方法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工程经济的研究范畴;

2、描述工程经济课所讲述的基本内容;

3、描述工程经济的学科特点及其相邻学科;

4、描述学习工程经济课的目的和方法。教学重点:工程经济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经济的研究范畴

一、技术与经济

1、技术与经济的概念

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二、工程经济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 工程经济的基本内容

1、工程经济静态分析方法

2、工程经济动态分析方法

3、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4、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5、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节 工程经济的特点及相邻学科

一、工程经济的特点

立体性、实用性、定量性、比较性、预测性

二、工程经济的相邻学科

工程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学、现代管理科学第四节 学习工程经济课的目的和方法

一、目的

二、学习方法

调查研究、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和系统选优

复习思考题:

1.工程经济研究的范畴是什么? 2.工程经济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要对工程进行经济分析?

4.工程经济有哪些相邻学科?各自有什么特点?5.怎样学好工程经济?

教学课题:第二章 工程经济静态分析

第一节 工程经济静态分析方法

第二节 盈亏平衡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经济静态分析的方法;

2、描述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教学重点:

1、经济静态分析的方法;

2、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教材P19:

5、6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二章 工程经济静态分析 第一节 工程经济静态分析方法

一、投资回收期法

1、按投产后年均净收入计算:Tp=K/M

2、按累计净收入计算:

T1)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pT1第(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二、投资效果系数法

E=M/K 第二节 盈亏平衡分析法

一、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教学课题:第二章 工程经济静态分析

第三节 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案比选

教学目的及要求:

进行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案比选。教学重点:

1、追加投资效果评价法;

2、盈亏平衡分析法。教学难点:盈亏平衡分析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二章 工程经济静态分析

第三节 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案比选

一、追加投资效果评价法

二、盈亏平衡分析法

教学课题:第三章 工程经济动态分析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二节 资金的等值计算及公式应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图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复利法进行资金的等值换算,熟悉各种支付公式的应用。教学重点:

1、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2、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3、资金的等值计算。教学难点:

1、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2、资金的等值计算;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教材P47:2、3、4、5、6、8、12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三章 工程经济动态分析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

1、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

2、资金时间价值的度量

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三、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图

1、现金流量

2、现金流量图

四、现值与时值

第二节 资金的等值计算及公式应用

一、资金的等值计算

1、资金等值的概念

2、等值计算

3、研究资金等值及等值计算的意义

二、资金等值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普通复得公式及其应用小结

四、复利系数表

教学课题:第三章 工程经济动态分析

第三节 经济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描述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年值法、动态投资回收期等经济动态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1、净现值法、年值法;

2、内部收益率法;

3、动态投资回收期法。教学难点:

1、效益费用比法;

2、增量分析法。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三章 工程经济动态分析 第三节 经济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净现值法:净现值法、费用现值法

二、年值法:净年值法、费用年值法

三、内部收益率法

1、内部收益率的定义

2、内部收益率的求算

3、评价准则

四、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五、效益费用比法

六、增量分析法

1、增量净现值(ΔNPV)

2、增量内部收益率(ΔIRR)

教学课题:第三章 工程经济动态分析

第四节 寿命不同的方案比选

教学目的及要求:

进行寿命不同的方案评价计算。教学重点:

1、最小公倍数法;

2、年值法;

3、研究期法。教学难点:

研究期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教材P47-48:15、16、17、18、19、20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三章 工程经济动态分析 第四节 经寿命不同的方案比选

一、最小公倍数法(方案重复法)

二、年值法

三、研究期法

教学课题:第四章 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第一节 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概念、区别

2、说明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在工程中的作用

3、说明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教学重点:

1、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概念、区别

2、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教学难点: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四章 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第一节 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评价模型

三、评价指标与标准

教学课题:第四章 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说明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教学难点:

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四章 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一、机会成本

二、影子价格

三、货币的时间价值

四、转移支付

五、“有-无”分析法

教学课题:第四章 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第三节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

教学目的及要求:

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教学难点: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四章 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 第三节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

一、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

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教学课题: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项目决策分析的不确实性

教学目的及要求:

描述项目决策分析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明确项目决策分析的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项目决策分析的不确实性

一、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二、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

三、不确定分析的方法

教学课题: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二节 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敏感性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

2、说明敏感性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2、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3、敏感性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示例 教学难点: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P99:6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二节 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一、敏感性分析的概念

二、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三、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四、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五、敏感性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示例

教学课题: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三节 风险分析及风险型方案评价

教学目的及要求:

描述风险型方案的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

风险分析、风险型方案评价 教学难点:

风险型方案评价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P99:7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第三节 风险分析及风险型方案评价

一、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关系

二、风险分析

三、风险型方案评价

教学课题:第六章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评价 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价

2、描述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原则,说明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评价

2、设计方案评价原则

3、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六章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评价

一、可行性研究概述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评价 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一、设计方案评价原则

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教学课题:第六章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节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2、进行施工费用分析

教学重点:

1、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2、施工费用分析 教学难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施工费用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六章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节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三、施工费用分析

教学课题:第六章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四节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示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悉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步骤、掌握经济评价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熟悉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步骤、熟悉并掌握经济评价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经济评价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 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无

教学过程及内容: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六章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四节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示例

一、基本概况

二、国名经济评价

上一篇:蟒河游记五年级作文下一篇:2024年度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