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2024-08-0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精选12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1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 但是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是同等的, 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牵制和引领着中国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国民经济。

一、机械自动化的产生以及现状

我国机械行业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发展于六十年代, 生产系统也由传统单一不可变操作系统变为可变性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逐步提高,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发展, 也为改变我国机械行业现阶段设计落后, 自动化装备少, 劳动力多, 产品质量低等作出贡献, 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企业把目标瞄准更为高级智能化的可随时转变的模式。总之, 行业凸显出由国内发展变为向国际接轨, 由单一生产向多重化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型几大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工程机械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快、水平高、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而且这几个方面高度交叉融合, 彼此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环保节能新技术将得到推广;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将得到高度重视;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将广泛采用、面向施工工艺的研究将不断加强。工程机械发展正由动力革命变成控制革命, 由液压手动控制发展为机群集中控制, 电气设计由仪表检测、断电器控制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的发展走过了从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到机器人化的过程。工程机械机器人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将是21世纪各类工程机械发展的总趋势。

三、产品设计必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纵深发展以及不同行业的交叉发展, 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以及要求也更加严格和精细, 因此为了适应不同要求, 产品设计也应该提到行业改革的日程上来,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工程机械产品进行分析, 认为未来工程机械产品的大致发展特色如下:

(一) 智能化、微型化。多功技术控制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导致机械行业与其他行业在技术领域的交叉与创新, 从各个角度去应用新技术, 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要。与此同时机械产品的智能系统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机械智能化的生产效率, 且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使传统工程机械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快步迈进,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的科技含金量, 促进了工程机械的发展。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用户对工程建设机械也提出了更高的市场要求, 实现工程机械工作过程的在线状态监测和自动故障诊断, 预测并根据一定的智能体系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是日前机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与此同时,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明显缩短。同样随着行业越来越深入到更为具体更为实际的工作环境, 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为求方便, 逐渐向小型化及微型化方向发展。几年来, 中等型号工程机械基本上没有大的发展, 近几年来还有下降趋势。但小型工程机械一直呈快速发展之势, 特别是在欧美发展很快。

(二) 多样化。机械产品功能多样化是近年来工程机械的一个新特点。而多功能流水化作业装置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作业功能, 机械主机作业功能在向多功能转化转变着, 扩大工程机械的应用领域系列化、多样化是今后工程机械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在诸多国外公司尝试或已经实现其产品系列化进程的革新与转变, 并且已经形成了从微型到特大型不同规格的产品的转变。

(三) 环保化。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当今诸多行业都在厉行环保节约, 开发环保型的产品, 通过对产品设计的创新结合产品材料自身的特色, 让其发挥环保功能, 这样不仅使得产品的功能在运用方面得到更好的满足,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提高产品自身的性价比, 譬如对于环保型材料的利用方面, 应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采用长寿命、可回收、低能耗、性价比高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 延长产品寿命, 可减少机械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 降低产品能耗, 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 满足产品所自身提供的功能, 且通过一定的先进技术降低在它挥发自身主要功能的同时对环境和其他工作状况的影响, 这一结果必然会使一个合格而健康的产品诞生。我们从降低整机振动与噪声这一产品设计中最关注的焦点来看, 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减少对环境的振动与噪声是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四、机械行业呈整合资源态势发展

这里所谓的整合资源, 就是机械行业由原来的市场兼并转变为强强联手, 这样既能有效地整合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有效地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 一些传统的机械行业也能借助新的企业资本能够重新维持,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技术革新。这样的合作是市场的发展的必然, 与此同时伴随着的风险也是等同的, 强强联手一旦受到行业冲击, 其打击是“株连九族”, 所以应该加强市场应变能力, 让企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对于机械行业的整合,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应当支持, 在行业整合方面政府也根据市场的变化提供政策支持, 促使企业更快地进行结构和资源整合;二是对于强强联手的机械行业也加大监督力量, 防止强强联合的企业实现资本垄断;三是对于一些波及的企业要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 促进他们的技术革新, 对于影响民生的企业, 政府要科学规划;四是加强机械行业的环保意识, 一些机械行业属于高噪音、高污染的企业, 相关企业应当加强环保领域地合作, 同时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与环境相协调。

五、我国机械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 所以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主要呈现数量大、规模小的态势, 并且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控制下, 尽管行业内部兼并、重组、联合已有较大进展, 但是行业的利润空间仍然牵出了不少中小型企业, 它们采取一系列的运行机制, 更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 无法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今国际工程机械行业兼并、重组、联合之风日益昌盛, 跨国公司规模越做越大, 产品设计优、品种全、样式新且销售网布满全球, 在这种大的形势下, 如果抓住机遇, 对我国本土机械行业进行结构调整, 减少内耗、规避无序不良的市场竞争, 如此才能同把企业做强做大, 如此才能同跨国公司进行同台竞技。

总之, 当今机械行业的发展是风险大机遇多, 许多机械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提升空间, 并且由于市场作用, 诸多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内部结构的调整, 市场定位的转变, 准备与提高智能化的生产线, 这些革新是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体现, 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各个机械行业只要认真规划和合理统筹, 就能在当今的商海大潮中, 更好的运作资本、整合资源、规避风险, 为企业赢得更好的未来。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机械实际发展现状, 简要提出了我国机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根据我国机械行业自身发展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和改进措施, 为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机械工程,产品设计,发展趋势,整合资源

参考文献

[1].万治君.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J].机械工程学报, 2011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2

籍    贯: 湖北省 荆州市 公安县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期望地点: 北京市 市辖区 海淀区,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广州市

期望职位: 机械技术方面 质量管理

意向概述: 想从事技术

教育经历

9月 - 6月 北京工商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科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做事积极踏实,刻苦耐劳,对工作充满激情,有很强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实践经验

7月 - 208月 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 工艺员

7月 - 208月 雷米电机湖北有限公司 质检员

校内职务

2010年9月 - 206月 团支部书记 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 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90-0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众多技术领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技术结合等特点,当前,虽然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術日益发展完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差距,只有通过结合实际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推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发展,让我国的工业发展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让科学技术真正的惠及每一个人。

1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1.1 核心技术问题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相比于发达国家,从整体上来说,仍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多数企业或是安于现状、或者是缺乏研发的资金与实力,只会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成果,不懂得技术创新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发现有待改善的问题时,也缺乏主动改进的态度与动力,而把希望都放在了我国的某些科研部门,由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整体来说比较缓慢,不能在短期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缺乏自己独有的专利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1.2 节能效率问题

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较低,集成程度不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高耗低能的问题,一方面,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具体针对的适用对象,不能有效地进行编程设计,后果是导致自动化水平低;另一方面,许多生产设备不能集中统一管理,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这些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无效浪费,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当前社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成本管理问题

在我国目前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应用对象,许多生产企业在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中,才渐渐认识到想到需要更新自己的自动化设备,可是时不我待,这导致设备制造者不能有效地编程设计自动化产品,往往倾向于开发“通用型”产品,后果就是:企业的生产技术需求不能完全恰当的满足,生产者的某些资源投入归于无效,两方面因素综合,加剧了成本的增高,而成本增高的最终后果就是企业竞争力下降,消费者缺乏消费信心。

1.4 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工业生产中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它关乎工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许多企业和相关的生产部门,只是重视电气工程的质量检测问题,而往往忽略了电气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监管,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企业或生产部门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不够严格,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施工进程不能顺利进行,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人身财产的不必要损失,质量安全大于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要重视。

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科研力度,倡导自主研发

国家要加强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加大力度、督促奖励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并加大对技术成果的专利保护,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动力,让他们研发更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与此同时,要鼓励相关理工类高校开设或重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加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增加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生产运用人才储备,使他们成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领域的生力军,生产性企业应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加大研发领域的资金人才投入,或者投入资金请其他研发型机构代为研发适合自身生产运营需求的自动化设备,给他们提供技术需求数据,让研发机构严格按照生产需求研发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真正优势,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力,促进自身发展。

2.2 提高集约化水平

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加紧制定生产规范,统一技术规范,明确技术指标及设计要求,相关公司在开发设计自动化系统时,应利用规范化的平台,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分析自动化运营的技术需求,制定解决问题的模块加大研究力度,改进优化设计,制定设计出最能适合本公司生产需求的自动化设备,同时鼓励技术人员学习先进的设计技术,提高自主创新性,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

2.3 科学管理,降低成本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应采取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完善改进系统功能,采用现代化技术,规范化的模块,,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测试,开机运营,技术编程设计,结合企业自身需求,优化完善系统功能,降低系统设计。运营、管理、维护成本,实现各个模块的良好兼容。同时,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研发,资源配置,要建立一个通用的网络机构,使企业的设备控制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监管系统等在其中得到高速有效的数据交换,在每一次数据管理结束后,重新对通信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数据资源配置,这样网络结构才能高效的发挥作用,更好的进行数据的传输,保证数据信息及时正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2.4 重视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绝对重视,并且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将质量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具体来说,我们在选择安全装置时,要坚持安全和效率并重、实用和稳定并存的原则,按照国家或可信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指标、系统设计要求,施工前做好安全监测、风险预防管理工作、确保自动化装置的各个模块和装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施工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守生产技术指标,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化指标进行资源的投入与分配,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要把生产安全的理念铭记在心。此外,为了增强生产活动的安全性,要做好额外的安全防护,在日常生产中,加强系统运营管理,注意薄弱环节的维护,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诊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注重诊断与数据分析,加强系统的更新维护,保证尽量不发生安全问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

3 结 语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对工农业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生产需求的提高,技术规范化要求的提高,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当然,越来越明显直接的问题也会凸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注重集中化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自动化系统的不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星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10).

[2] 汪黎明.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4, (8).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研究 篇4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创新对我国工业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 几乎是整个工业建设的推动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重工业发展始终没能跟上世界重工业同步发展水平, 这直接导致中国工业生产水平停滞不前。但是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改变工业发展的尴尬境地, 帮助工业生产重整雄风。目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主要在机械制造业中, 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智能自动化及工业连续自动化生产, 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益。

1 机械工程概述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产必须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上, 就是所有生产必须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匹配, 任何一个领域的生产如果不能与国情相匹配, 就会在某些方面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所以, 面对种种问题,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机械工程的发展不断消化吸收外国机械工程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本国机械工程技术, 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 而这种现状的解决方法就是结合实际, 不断研发和创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发展。

早在18世纪的时候, 很多机械工程师都只是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直觉来进行机械制造, 和科学根本没关系。随着机械工程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 之后相继出现了有限元法、实验应力分析、电子计算机、数理技术及断裂力学等等。在各个行业中, 需要使用机械设备及工具, 甚至有些材料和能源生产也需要机械设备。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 机械设备基本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能量转换机械, 能够将化学能、电能、原子能、热能及天然能源转化为一些机械运行的动力;第二类是产品生产机械, 包括冶金、重工业、采矿及轻工业中相关的机械设备, 此外, 在农、林、牧等方面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第三类是为人们生活提供便携条件的机械设备;如运输机械、医疗器械、通风设备、除尘设备、环保、办公、采暖设备等;第四类是生活机械设备, 包括电视机、洗衣机等;第五类是武器机械, 例如枪械等。

2 实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的意义

目前,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 我国市场经济机制也不断完善, 面对新的工程需求, 机械工程的理论和时间也不断创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其根本就是创造, 创造的基础就是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应用。从这个角度来说, 可以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解科学和技术一起创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产品, 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和其他专业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区别, 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机械工程需要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也是机械工程实践的根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已经迎来知识经济时代, 机械工程的发展是人类及全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 社会经济活动和知识的运用得以实现, 创新人才早已经成为社会活动开展的实施者, 所以,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必须朝着创新和实践的方向努力, 这对中国机械工程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时也是一项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课题。

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创新

3.1 柔性作用

柔性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 可以满足机械工程的实际需求。柔性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保证在生产柔性化的基础上, 改善人机操作界面, 完善机械自动化系统, 尽可能地健全工程信息系统, 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科学管理技术。

3.2 全智能应用

机械设备智能化就是将机械制造同人工智能实现有机结合, 将人工智能操作应用到机械设备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模拟, 代替机械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操作。

3.3 集成化的应用

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没有停止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出现很多新技术, 如果要建设不同级别的集成制造系统, 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对现有使用的技术进行集成化处理。

3.4 虚拟化的应用

虚拟化主要指的是在工程技术中, 由计算机、现代机械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及多媒体等科技相互结合, 以设备仿真技术和系统建模为基础, 建设综合技术系统。

4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创新发展

4.1 精密机械发展

精密机械设备的研发不仅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同时加快了高新产业的创新及应用。高新工业指的是电子仪器、电子设备等工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高新工业对精密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应对国际机械工业的挑战, 必须全面进行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创新机械技术, 让其融入到更多精密仪器技术领域。

4.2 工具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其中高速切削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机械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工具机械技术综合了高速的主轴以及全新的科技, 在今后机械工程的发展中, 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同时, 线形马达技术也会逐渐普及, 也会从技术上推动切削工具技术的发展。

4.3 半导体制程设备技术

半导体制程设备技术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这种技术早已经失去了发展优势, 逐渐被Ⅲ-Ⅴ族半导体所取代。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 Ⅲ-Ⅴ族半导体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运用, 其主要原理就是采用高速以及高频元件进行制造。目前, 全球第一家湾砷化镓产业已经在我国成型, 它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五成以上的晶圆制造市场的发展, 且很有可能发展成硅晶圆的产业发展模式, 成为未来产业技术的主导。

参考文献

[1]田春娜.浅谈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J].才智, 2008 (2) .

[2]刘洋.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5) .

[3]马振华, 李丹.浅析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2) .

[4]张显光.浅谈机电一体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管理观察, 2009 (3) .

[5]王建成, 邹志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

[6]马振华, 李丹.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 2008 (15) .

[7]周一鸣, 索春英.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1 (12) .

[8]冯哲, 周一鸣.关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9) .

[9]杨建平, 刘艳玲.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1)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设计 篇5

2.普通数控机床中CA6140车床进给系统的设计改造

3.设计一个立式电缆拉扭实验台(电缆的力学特性检测)

4.综采放顶煤煤矸识别技术与实验设计

5.线夹盖板零件压铸模设计

6.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7.螺旋式榨油机的设计

8.矿车清车机

9.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三自由度机械手结构设计

10.铸型尼龙自动浇铸成型装置设计

11.油泵凸轮轴自动生产线机械手设计

12.采煤机调高设计

13.一级齿轮减速器箱体加工专用钻床设计

14.采煤机截割部设计

15.刮板输送机设计

16.机床改造的结构设计

17.斜井防跑车装置,18.数控钻床进给系统设计

19.对称传动剪板机的设计

20.悬臂式半煤岩掘进机总体及截割部设计

3-RRS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

22采煤机牵引部结构设计

21.掘进机的总体及行走部采用2H-K减速器的设计

22.干式混凝土喷射机

23.液压板料折弯机设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实践开发 篇6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创新实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在机械自动化的今天,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先进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也不再仅限于机械技术的改进、方法的创新以及手段的进步等方面,而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生产力,影响着国民经济中各个环节的发展。在机械制造中,将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目的。要想全面实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新。

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概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就是在相关的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与生产实践中的相关经验进行结合,分析并且处理在各类机械中进行研发、设计、安装、运用等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科学技术。在十八世纪之前,大多数的机械匠师都是凭借个人的实践经验、手艺以及直觉展开相应的机械创造,基本上与科学没有什么关系。自十八世纪以来,才逐渐的形成了初步的机械工程理论。最早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就是动力机械,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其是瓦特和萨弗里利用物理学家布莱克和帕潘的物理理论发明的一种动力机械,随着其不断的应用与实践,物理学家开尔文和卡诺在其实践的基础之上又发明了一种科学技术—热力学。直到19世纪,将有关机械的部分结构列为部分工程院校的学习课程。随着机械工程的不断发展,之后就出现了相应的断裂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应力分析、电子计算机以及数理统计等科学技术。所有需要使用机械设备以及工具,甚至是材料与能源的生产项目,均需要应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过相关实践总结,大致可以将其应用分为五类:一是进行能量转换的机械,可以将热能、原子能、化学能、电能以及天然能源转化为适合机械使用的相关动力;二是进行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主要有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各种重工业以及轻工业中使用的相关机械,除此之外,还有在农、林、牧等方面运用的机械;三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机械,比如:运输机械、医疗机械、通风设备、除尘设备、办公设备、环保设备以及采暖设备等;四是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机械,比如:洗衣机、电冰箱以及照相机等;五是各类机械武器,比如枪械、坦克等。

二、开展创新实践开发的作用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逐渐加强,我国市场经济也在逐渐的发展,并且正在逐步的完善,对于工程概念也有了新的理论。工程的根本就是创造,而创造的根本就在于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开发以及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就可以将工程理解为利用科学知识与技术创造一些目前所没有的产品与系统,进而达到社会经济进行发展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工程专业与其它类型的专业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创造力的专业,这是开展工程实践工作的根本。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的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致使知识成为人类以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动力,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均要利用知识的开发以及运用得以实现,而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成为了所有活动开展的实施者,所以,培养相关的创新人才也就成为了开展实践活动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创新实践的必然方向,具有着非常深远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实践

机械工程自动化的相关技术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的,主要应用在机械制造的冷加工方面,从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适应了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同时增强了机械制造行业对于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开始建立了多元化的生产系统。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情况为前提,对相应的技术产品进行自动化的生产,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行业正在逐渐的向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以及虚拟化方向发展。而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联系,更是促进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1)柔性化的应用。为了满足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需求,一定要进行柔性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其系统就是在保证生产柔性的基础之上,改进人机界面,完善自动化系统,尽量健全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作用。在系统中相应的先进设备与普通设备是共存的,部分环节也是允许工作人员进行手工操作的。柔性化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能力更加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2)智能化的应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就是将机械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人工智能有效的融入到机械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通过智力活动的模拟,取代机械制造中由工作人员操作的相关的程序。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中,相应的系统具备了操作人员的一些智能活动,可以自行运行并且监督与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相应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更好的适应环境的需求,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情况。(3)集成化的应用。机械制造行业对于计算机、微电子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新型技术,比如: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测量、制造、评估、信息管理、数控加工以及柔性制造等。要想建设级别不同的集成制造系统,其中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将一些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化处理。集成化的制造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企业整体制造水平的过程,是将系统的工程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精简机构以及过程重组作为实施手段强化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以及生产要素集成一个有机整体,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使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生产成本以及交货日期等方面都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4)虚拟化的应用。虚拟化的制造技术就是指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以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前提,构建多科技的综合技术系统。其是通过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实际机械制造过程实施模仿的技术,进而解决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工期以及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人力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完成了一些具有危险性质的操作或者是对人体有伤害的操作,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加满足市场需求以及相关竞争的需求。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着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还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晓丁,李晶,宋栓军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的开发与研究[A].2006年全国机械类报告论坛[C].2006

[2]王振玉,杨斌,宋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实践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3]王生泽,吴良,顾洪波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实践体系改革[J].实践室研究与探索.2005(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7

1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分析

1.1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概念

机械设计制造在传统工科专业中, 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发展与应用状况, 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当前, 在外部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下, 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无法满足现代工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 并且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形势的推动下, 自动化这种新型技术随之诞生。

1.2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应用意义

自动化技术, 对传统技术有所改进, 并且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具体应用, 弥补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增加了行业内容、扩大了行业的定义范围。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使得在生产机械相关产品过程, 提升了制造工艺的精确度;借助电子信息技术, 工艺变量的控制度更为严格, 促进无人化、智能化机械制造管理的实现, 同时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此外, 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融入, 使得机械相关产品的价值有所提升, 应用功能也随之增多。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在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带动下,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并且开始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该项技术的水平, 尚未达到国际化的高水准。根据当前的形势来看,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未来还需要朝着人性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以及生活化这几个方面发展, 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而更好的为工业和社会发展服务。接下来, 笔者将针对这几个方面, 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2.1人性化发展趋势

在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形势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将来势必要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无论是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角度而言, 还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层面来看。任何一项技术, 只有符合人性化特征, 才属于真正意义上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才能够真正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才能真正的满足人们需求, 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为此,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应根据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现实需求, 做出相应调整, 尽可能生产与人们需求相符的人性化产品, 从而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 进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2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趋势下, 可以说, 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在追求智能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智能化的实现, 能够将人力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通过智能化发展, 能够有效拓展应用范围, 同时增加机械产品附加值, 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求。

2.3模块化发展趋势

在现代社会生产与发展过程, 模块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模块化发展与应用, 将大幅度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速度与效率, 同时促进产品精确度、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以实现机械制造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效率化生产。如此可见,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模块化发展, 将在推动整个社会生产与发展过程, 发挥重大作用。

2.4绿色化发展趋势

从国内现状来看, 在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 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环境污染严重, 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绿色化发展则成为必然的趋势。机械产品生产与发展的目的, 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人们提供生产与生活便利, 为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2.5生活化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方便。因而, 机械产品生产应该紧密结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将其生活化特征体现出来。现阶段,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在农业生产、居住、办公等领域, 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未来,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还需要进一步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 以充分体现机械产品的实用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章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概念及应用意义,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研究, 希望能够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闭业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 (10)

[2]张玉芝.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0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8

矿山机械设备是构成矿山生产的重要部分, 矿山机械设备的完好程度直接影响矿山的正常运转。目前, 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矿山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科学、恰当的保养和维修措施不仅能延长矿山机械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 还能消除设备中潜存的安全隐患, 进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矿山开采的总体效益。但是, 矿山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恶劣, 机械设备始终在空间狭窄、压力大、粉尘多和潮湿的环境中工作, 这会严重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 机械设备正常运转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和摩擦, 而恶劣环境会加速损坏、摩擦的进程, 所以, 应强化矿山日常开采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并及时养护、维修机械设备, 从而降低机械设备的损耗量, 并延长它的实际使用寿命。

1矿山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

矿山机械设备是企业顺利开采矿山的基础性设备, 当前, 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 矿山设备也得到了极大创新, 但是在实际矿山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1. 1机械部件损坏

在矿山开采的时候, 矿山机械承受着较大的负荷, 频繁地启动、停转等操作会严重磨损高速轴齿轮, 球磨机小齿轮因过载而断齿的现象时有发生; 当输出轴、装岩机链轮、开启式齿轮处于无润滑物质的环境中时, 它们会相互干摩擦, 同时缩短了磨损失效周期, 所以常会引发链轮、输出轴、齿轮失效。

1. 2液压部件失效

液压元件也是矿山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元件, 极易在矿山开采中出现故障, 并影响正常开采工作; 液压部件常会出现供油失效问题, 主要由下述几类原因引发: 1泵内渣尘会引发供油失效。2邮箱泄露、油液黏度较高均会拉低油箱油位。3滤油器和吸油管路中的杂质均会堵塞吸油管路, 致使单向泵接线转向错误。如果液压系统中的各工作结构不稳定, 液压系统会表现为跳动、突然增快和减慢等现象; 检查和处理液压系统故障的方法: 改善润滑条件以减少摩擦阻力, 清除赃物, 并促进油泵吸油。

1. 3润滑管理不当

在使用矿山设备过程中, 管理人员更为关注设备维修问题, 而不重视设备保养和润滑管理工作; 由于所用润滑油的品质较差, 会增加设备的磨损程度和增长摩擦阻力; 所用油量过高或者过低均会缩短机械设备的维修期、加速润滑油变质。

2检测与诊断故障

2. 1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特点

通过分析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特点, 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检测、诊断设备故障的有效方法, 进而更好地保养、维护机械设备。在运用机械设备开采矿山过程中, 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从而引发不同的故障特点; 机械操作人员、内部结构和周围工作环境均会影响改变设备的工作参数, 严重时会引发各种故障, 如果不能及时保养和维修, 最终使机械设备的承受状态达到极限, 矿山企业不得不更换新设备或者大修设备, 这会增大矿山企业开支。通常情况下, 机械设备故障具备潜在、渐发、模糊、多样及损耗性等多种特点, 然而了解上述特性后将会指导人们保养、维修机械设备。

2. 2维修、保养特点

修理和维修保养均属于机械维修范畴, 通常可将保养分为定期保养和例行保养等类型; 维修主要包含大修、中修和小修等几种类型。1保养主要是针对机械潜在故障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常采用清洁、检查、润滑及替换局部零部件来消除潜在故障, 以确保机械运转情况良好。机械保养周期和级别差异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恢复程度; 由于机械设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耗, 保养只能暂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而无法将其恢复如初。 2维修通常是在机械发生功能障碍后, 替换已损坏的零部件, 并使之恢复原状的处理方式; 但是, 当前矿山企业维修机械设备过程中常存在一些误区, 即无法准确判断机械设备的故障类型, 然后仅凭经验直接替换零部件, 这样无法完全消除故障隐患。

3机械设备的维修分类

3. 1预防性维修

矿山企业应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 以消除潜存故障和零部件损伤。传统的维修主要包括定期拧紧、润滑、清洁零部件, 而不深入到机械内部, 这只属于预防性维修措施, 无法彻底改变机械设备的寿命及故障率。

3. 2故障性维修

故障维修以机械设备的功能性障碍为基础, 以排查机械故障、恢复机械功能; 通常采用单机修理、总成互换法来提高维修效率。总成互换法是当前公认的机械设备修理方法, 它运用新元件来替换受损元件, 然后重新修复替换下的旧元件, 待检验合格后又重新使用修复后的元件, 这不仅可以简化修理流程, 还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及出勤率, 并能增加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4保养机械设备的措施

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主要分为精度检查、定期维护、 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四类, 不同保养类型所涉及的保养内容也各异。当前, 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的中心已逐步转为机械保养, 机械保养主要包括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等方面。

4. 1日常保养

日常机械设备保养常分为日例、周例保两类。1日例保通常由当天的值班工作人员操作完成, 当他们交接设备时, 依据规定擦拭设备、添加润滑油, 并检查手柄位置的灵活性、及设备低速运转时的各项基础性功能; 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应着重检查设备的气压、温度及压力系统是否正常, 如果出现问题, 应立即着手解决。2周例保即每周对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液压润滑、操纵传动系统进行保养。

4. 2一级保养

由操作人员执行一级保养, 必要时可以由维修人员协助他们进行设备保养。一级保养主要是对机械设备进行局部拆卸、 检查, 清洗内部污垢、疏通油路和管道, 并及时更换毛毡和滤油器等机械部件, 保养时间通常为2 h, 保养结束后详细记录未排除的安全隐患。

4. 3二级保养

二级维修的主要负责者是维修人员, 他们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部分修理、解体, 修复磨损部件、清洗设备内部装置, 使机械设备恢复至规定需求; 二级保养的时间通常为1 ~ 3 d, 完成保养后应详细记录并存档。二级保养不仅可以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度和完好度, 还能延长修整期。矿山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及确保矿山正常生产的重要环节, 所以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 依据矿山的周围环境来适度调整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在矿山开采过程中, 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而应谨慎处理设备, 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 以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完整度和可靠度。

5结语

由于矿山机械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不同, 其维修、保养措施也各有差异。因而各矿山企业应依据机械设备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来改变维修频率、保养频率, 以降低故障发生率。然而, 在实际矿山生产过程中, 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矿山企业应强化职工的专业素养, 增强所有工作人员的保养、维修意识, 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机械设备的环境氛围, 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机械设备的完整度、可靠度, 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摘要:目前我国矿山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 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矿山开采对机械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这对矿山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初步分析了检测、维修机械设备故障的方法以及保养矿山机械设备的方式, 以期为矿山开采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矿山,开采,机械自动化设备,保养,维修

参考文献

[1]马彦平.矿山机械故障原因分析与维修保养[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9) :50+52.

[2]马秀林.浅析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1) :110.

[3]秦华生.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21) :36-37.

[4]刘忠.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化工管理, 2014 (32) :166-167+169.

[5]王喜绵.浅谈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6) :260-261.

[6]刘飞.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探讨[J].科技传播, 2014 (15) :97+9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它不仅要满足照明、家电用电量、安全用电等需求, 更注重其美观、实用、方便的使用效果。

1 供配电系统

现代工农业及整个社会生活中电力应用非常广泛, 一般建筑采用低压供电, 高层建筑通常10kV电压供电。

1.1 电力系统及电力负荷

(1) 电力系统概念。在电力系统中, 如果每个发电厂孤立地向用户供电, 其可靠性不高。如当某个电厂发生故障或停机检修时, 该地区将被迫停电, 因此为了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运行的经济性, 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整个地区的总备用容量, 常将许多发电厂、电力网和电力用户连成一个整体。这里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 我国电网电压等级。电力网的电压等级比较多, 从输电的角度来讲, 电压越高则输送的距离就越近, 传输的容量越大, 但电压越高, 要求绝缘水平也相应提高, 因而造价也越高。目前, 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及电机电器制造工业的水平等因素, 由国家颁布制定了我国电力网的电压等级主要有0.22、0.38、3、6、10、35、110、220、330、550kV等10级。其中电网电压在1kV及以上的称为高压, 1kV以下的电压称为低压。

1.2 10KV变 (配) 电所及高压设备

(1) 变 (配) 电所位置的选择原则。 (1) 接近负荷中心, 这样可降低电能损耗, 节约输电线用量; (2) 进出线方便; (3) 接近电源侧; (4) 设备吊装、运输方便; (5)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6) 不宜设在多尘、水雾 (如大型冷却塔) 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如无法远离时, 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 (7)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8) 变 (配) 电所为独立建筑物时, 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9) 高层建筑地下层变 (配) 电所的位置, 宜选择在通风、散热条件较好的场所。

(2) 主结线的方式及特点。变 (配) 电所的主结线 (一次接线) 是指由各种开关电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母线、电力电缆、并联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按一定次序连接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它是电气设备选择及确定配电装置安装方式的依据, 也是运行人员进行各种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主结线的基本形式有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桥式接线等多种。

(3) 变电所的形式和布置。 (1) 变电所的形式有独立式、附设式、杆上式或高台式、成套式变电所。附设式又分为内附式和外附式。 (2) 10kV变电所一般由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三部分组成。

(4) 常用高压设备。常用的高压一次电气设备有:高压熔断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避雷器和互感器等。

1.3 低电压配电系统及低压设备

(1) 低电压配电方式。低电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组成。低电压配电方式是指低电压干线的配电方式。低电压配电方式有放射性、树干式、链式三种形式。

(2) 常用低压设备特点及用途。低压电气设备通常是指电压在1000V以下的电气设备, 在建筑工程常见的低压电气设备有刀开关、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低压配电柜等。

2 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控制采用的是计算机集散控制, 所谓计算机集散控制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它的分散控制器通常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 (DDC) , 利用上位计算机进行画面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手段是动画、曲线、文本、数据库、脚本、和各种专用控件等。楼宇自动化包括:空调与通风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力供应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综合保安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 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 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 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 降低各系统造价, 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 保证系统充分运行, 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 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

3 电气安全

随着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重视与不断应用, 电力设施与设备已与现代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 电力甚至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 电力能源在带给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便利的同时, 由电气设备产生的问题也带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不少烦恼与损失, 有时甚至表现为灾难。因此, 电气安全不仅已成为各国电气操作与维护人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伤亡事故、保障职工健康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同时也是电气专业工作者首要面临并着力解决的课题。

3.1 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 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 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3.2 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 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 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 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 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 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 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3 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 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 导致绝缘损坏, 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 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 (或建筑群) 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 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 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金山.基于CAN总线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8 (11) .

[2]郭英杰.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简介与问题浅析[J].企业导报, 2010 (5) .

[3]张一平.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10 (4)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10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世界经济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纺纱业的生产方式面临着更新换代的挑战,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对纺纱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机械自动化及纺织业的发展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 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 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 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 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 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纺织业引用机械自动化以后, 会带来生产力的革命性的变化, 这就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19世纪中叶, 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纺织业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0世纪中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纺织业已经开始进入机械自动化发展阶段, 我国机械自动化生产方式进入纺织业领域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较快。

二、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 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 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但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 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 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纺织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 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 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不断努力, 创造条件, 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三、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 纺织业发展起步晚, 自动化生产技术落后, 盲目推行和生产

我国纺织业全面发展起步较晚, 自动化发展力度不足, 盲目引进外国技术的同时又进行盲目生产, 导致生产效率发展不明显, 产品市场价值量偏低。

(2) 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投资力度

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企业终端技术自主研发和高端技术资金投资力度不够, 以沉重的资金支出代价换回属于技术老化的国外机械自动化纺织业生产技术, 必然导致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实力。

(3) 国家相关政策性鼓励力度不足

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力度不够, 特别是科技研究支持力度偏低, 很多方面只是流于形式上的鼓励, 实效性鼓励政策很难落实。受到国家体制方面的影响, 纺织业在发展方面相对一段历史时期内步履维艰。由此, 我国纺织业发展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程度相对低下。

2、解决措施

(1) 结合我国纺织业发展实际促进纺织业领域机械自动化技术全面发展

纺织业发展首先可以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 纺织业发展市场空间很大, 作为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 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纺织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自主研发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力度, 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2) 充分发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实现纺织业飞速发展

机械自动化具有生产速度快, 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特点, 运用当前先进的微软技术, 计算机对机器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节约, 生产速率快速提高的生产目标。

(3) 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提升企业自主研发的竞争力度

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 纺织业企业也不例外, 要实现纺织业的全面机械自动化发展, 就不可避免地要实现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纺织业雄厚的发展基础。例如防治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研究生产机械配套运用与自动化生产发展的核心研发部门, 大力引进高端发展人才, 不断自主研发创新生产发展方式, 实现自主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结语

总之, 一个行业要实现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就必须不断研发创新发展企业的核心发展领域, 纺织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机械自动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他不但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 同时也以飞速的发展步伐实现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 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 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自我国社会步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后, 工业发展的机器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机械自动化, 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技术中机械运用的自动化生产方式。机械自动化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并可以直接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纺织业进入机械自动化生产发展以后, 在促成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机械自动化在纺织业中的运用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生产力发展,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志平.机械自动化的未来与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张世昌.先进制造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11

一、前言

“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一切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生产实习对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生的生产实习也必须从内容到模式进行深入的变革,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二、生产方式的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对实习模式的变革提出了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定位的转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对生产实习影响较大的是学生人数的显著增加和专业设置的调整。首先由于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造成高校师资的相对不足,以前实习过程中由一个实习教师带一个实习小组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其次是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生产已经由原来的人力密集型的粗放经济逐步转向精而专的知识技术经济,这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宽口径化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在企业员工人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安排大量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需要到较多的工厂才能实现,而必将给管理与经费投入带来较大的压力。最后随着企业的改革与转制造成大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并不欢迎,甚至拒绝。以上情况都需要对生产实习的模式进行改革。

三、生产实习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方法

(一)做好生产实习前的组织和规划

(1)调整课程计划,做好课程的衔接。大多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生产实习都会安排三年级末,由于学生实习前必须修完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因此应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将部分实习中会用到的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在三年级下学期,为生产实习做好知识与技术准备。

(2)做好企业考察,制定实习大纲。准备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实习的效果。在实习前,首先要根据实习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实习企业,教师和相关人员要到企业进行考察,对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进行充分地了解。并将其与生产实习教学要求相结合制定出合适的生产实习大纲。学生先结合专业知识对大纲进行预习,了解本次生产实习的相关内容及目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实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实习效果。

(二)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是搞好实习的前提是必须有合适的实习单位,好的实习单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生产实习尽可能选在技术装备先进的大、中型企业中进行。通过校企合作将部分企业建设成为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技术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式构建生产实习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此外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这不仅可以缓解学校的安排压力,还可以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专业方向来选择实习单位。以提高实习的实效性。

(三)要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生产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主观因素。要使学生认识到实习内容来自应用第一线,可以由其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实习环节都能亲自动手,但是通过生产全过程的观摩,从工作原理和流程方面进行学习和思考,仍然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合理安排实习过程。在进厂实习之前,学校要安排实习专题教育课,进行实习动员和入厂教育,让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过程和内容先有大概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通过在实际中应用以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要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要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学生评价是实习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因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习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程度作为实习教学的评价的依据。这种能力不但包括技术能力,也包括了团结协作、创新等非技术能力。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一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提高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终评,因此一定要认真细致,必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程跟踪,实习过程中要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通过实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产实习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再学习和再提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荣誉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实习单位的相关人员就行业现状和发展进行座谈或讲座,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四、结语

生产实习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不仅是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将所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实习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克平,于微波,李岩,李慧.自动化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

[2]吴军.工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

[3]杨连发,周娅,廖维奇,陈小勇.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论文 篇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院2006年开始筹建,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作为本院的新增专业,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综合我院专业建设的需要以及教育部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具有实际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1 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思路

1.1 服务面向定位

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及研究所、面向军工、面向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往”的应用型人才。

1.2 培养规格定位

培养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设计、制造、自动化、工程管理、销售”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确立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1)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上贯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该模式的具体思路是“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个性”。

2)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课时的合理分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强化工程实践教学环节[2],根据学生发展所需设置不同的系列选修课群,从而达到夯实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

3)在教学实践上立足于地方院校的实际,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延长学生实习时间、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4)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总目标,在保持传统理论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实验区建设成为能培养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能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服务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紧紧缺人才培养”,机械类专业建设应当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优化人才培养环节,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3]。

我校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凝练主干、灵活方向、体现特色、重视能力”为指导思想,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以机械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为主体构建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具备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更新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和经营、销售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

如何缓解机械专业学生“难进易出”矛盾,核心的因素是要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和现代制造工业与技术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各种要求,即要以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创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

1)机械专业要想吸引学生,首先应该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人才,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办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应尝试新的课程体系,机械专业应与计算机、信息等课程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把过去学生毕业前才进行毕业设计,变为以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为平台,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其他各年级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在四年中完成一个产品的创意、设计、制图、分析、生产流程以及市场销售计划等所有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目的。

3)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机械行业的老看法,因为融入了计算机、信息等技术,机械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工作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同时,机械是传统、基础学科,所有生产行业都离不开他。

4)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4 结束语

总之,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既是一般工科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探索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并付之于实践。因此对本校新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研究能对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我们地方高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符合我校及同类高校人才培养需要。

摘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入手,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个性”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肖龙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2007(10).

[2]贺振旗.培养创新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3).

[3]李培根.关于中国机械与制造工程本科教育的思考[R].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疲劳磨损寿命论文下一篇:煤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