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概论

2024-09-22

环境工程概论(共12篇)

环境工程概论 篇1

环境问题是我国21 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如何解决好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中, 污水排放是影响环境最严重的一方面, 在我国污水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大多数都是生化企业, 如酒精生产企业、各种氨基酸生产企业以及丙酮、乙酸等生产企业, 目前在我国上述企业采用的污水处理的特点大多数都是一次性投资大、生产成本高而效益比较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进入了生化企业, 为生化企业在污水处理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处理方法, 为推动生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污水生态工程技术简介

1.1 生态工程技术。 生态工程是指采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间相互循环的原理, 同时结合系统工程中最优化的方法设计出多层次、多阶段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最终目的是将各种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类共生、物质与能量被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化以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互结合, 达到各种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如污水投放到固定的自然环境里, 污水中的碳、氮被微生物利用, 代谢产物被收回利用、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1.2 生态工程技术的起源。 最早提出 “ 生态工程” 概念的是在1962 年, 美国科学家H. T. Odum, 并开发出了一个新的领域:生态工程学。 他把生态工程学定义为“ 为了控制生态系统, 人类应用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 可以理解为管理自然就是生态工程, 也是对传统工程学的补充, 反应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另一个侧面。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 生态工程在美国以及欧洲逐步的发展起来, 并产生了多种理解和认识,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工程技术, 即“ 在环境管理方面, 根据对生态学的深入了解, 花最小代价的措施, 对环境的损害又是最小的一些技术”。 我国生态工程技术的先驱者是已故生态学家马世俊, 他给生态工程下的定义为:“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 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 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问题, 还存在人口剧增、环境和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能源短缺、粮食和食品供应不足等综合问题, 对于我们这个大国来讲, 不仅仅要保护环境和资源, 更主要的是用有限的资源为基础,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终达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 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物质内在的生产潜力, 防止对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2.1 各种物质能量通过循环利用后, 剩余的污水再次利用技术。利用微生物技术, 对各种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技术。 如:各种植物秸秆发酵和蚯蚓生态工程设计。 将各种秸秆经过粉碎后按照比例加入一定量营养盐, 接入菌种进行发酵, 生产出高蛋白饲料, 畜禽食用高蛋白饲料后排除粪便经过处理并添加一些营养盐后作为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 再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培养基繁殖蚯蚓或者与其它无毒或者生活污水混合生产沼气, 最后将残余的废水及发酵后残渣用于灌溉用水, 由于采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 剩余的废水不仅无毒还能增加土壤养分。 当前在我国农村每年秋季要烧掉各种秸秆数亿吨, 如果采用生态工程技术, 不仅使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 还能生产出饲料、蚯蚓及沼气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同时大量的污水被合理利用。

2.2 各种工业污水的再利用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 制约了很多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生物工程类企业, 因为这类企业的污水排放量比较大, 处理费用比较高, 而收益却很小。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将被生态工程技术所淘汰, 使生物工程类企业获得新生。 目前成功的用于生物工程类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2.2.1 稳定塘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基本原理为微生物学理论将工业污水经过好氧发酵、兼性发酵和厌氧发酵, 将污水中的糖类、氮类及各种无机盐类等物质转化成沼气, 用于锅炉用的燃料进行燃烧, 通过燃烧产生蒸汽后进行发电, 发电后的蒸汽用于工业生产。

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化过程相似, 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 稳定塘可以利用废弃的河道、沼泽地等, 因此具有投资低见效快等特点。 同时由于运行管理比较简单, 动力消耗比较小, 生产成本比较低,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 运行成本只是传统污水处理的十分之一。

稳定塘的应用可以实现废水的资源化管理, 经过处理后的水可用于农业灌溉, 能够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 养殖水生物和植物, 组成多级食物链的复合生态系统。

2.2.2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技术。 其主要原理为利用土地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将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通过人工控制的方法, 使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净化的技术。 具体的处理过程包括物理过滤、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化学反应、化学沉淀、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等。 利用土地处理生态技术可以除掉污水中的BOD、氮和磷、悬浮物、病原体和重金属等。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改良土壤, 将无法耕种的碱性土壤快速进行改良, 如在东北地区有大片的盐碱地, 对盐碱地的改良要经过多年的耕种才能变成良田, 采用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技术, 可在短时间内对盐碱地进行改良。

2.2.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 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地球上三大重要的生态系统, 是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 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 人工湿地是按照天然湿地的要求通过人为的控制, 采用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应用, 对废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的组成一般按照天然湿地的物质结构要求, 分成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 基质中一般由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瓦片、灰渣等, 基质的作用是为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的介质, 同时还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除掉污染物。 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主要的作用是为固定湿地系统的床体, 为湿地系统提供良好的过滤条件, 防止系统被淤泥淤积, 同时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代谢环境。 湿地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杆菌和球菌等, 其作用为降解污水中的糖类、氮类及有毒的物质。

参考文献

[1]朱继红, 宋碧玉, 王启中, 邹鹏, 刘琳.新型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 2004 (3) .

[2]种云霄, 胡洪营, 钱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2) .

[3]龙焙, 余训民, 李庆新, 关洪亮.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2) .

环境工程概论 篇2

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活动和发展的各种各样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一切因素与自然条件的总和。但是近几十年 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工业三 废”造成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

工业三废指的是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气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 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纷煤灰、硫铁灰、电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 废水如:纺织废水、冶金废水、炼油废水等。“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 经妥善处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 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主要了解了国内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

随着工矿企业的不断增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日俱增,占用了大量土地,浪费资源,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导致大量土壤、植被破坏且对周围地表水 及地下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有企业中有一部分对其产生的工业工业固体废物采取了处理措施,即渣库堆 放,但是设施都不规范,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对其工业固体废物 采取措施,这样就导致周边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渣库堆存导致大量的土 地及山体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且渣坝周围的生态破坏,土壤流失严重。渣库渗滤液对水质有 极大的影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是长远之计,不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工业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基本达不到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渣坝的 主体工程及坝体防渗都有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潜在有安全隐患,若有强降雨或是山洪的话,可能导致坝体崩塌,对渣坝周围的居民及生态构成很大的威胁。渣坝防渗不合格导致大量的 渣库渗滤液进入周围水体,而且随着企业生产的继续,工业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就会需要修建大批量的新渣库,导致土地的不断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对大气也有不小的污染,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固体 废物堆中的尾矿、粉煤灰、干污泥和垃圾中的尘粒会随风飞扬,遇到大风,会刮到很 远的地方。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 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 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据调查,广东省近年来的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年均超过2000万吨。而目前我国每年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已接近十亿吨,累计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即将接近一百亿吨大关。从来源上看,我国80%左右的工业固体废物是矿山开采和基于矿山开采的冶炼工业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仍然普遍不高,从全国范围看再利用率较低,使得我国的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大排量的废弃物占地面积大,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准确掌握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变化,尤其是产生的种类的分类,对环境保护和工业废弃物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产生来源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推断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地区中基本为正相关关系。地域分异性由于存在地域分异性,我国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同区域、但对产生量和来源主要是基于回归分析、灰色模糊理论或者时间序列法进行,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技术研究较少。而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技术的细化研究对制定合适的策略、政策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和管理,尤其是对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后,从工业固体废物中挖掘有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再分类和综合利用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现正相关性,年递增率达到10%以上,但以旅游业为主的地区例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十年来的数据与此结论基本相吻合。同时,由于我国加强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正逐年递减,平均递减率接近12%。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强度和资源化处理有较强的地域分异性,河北等地较高,西藏等地较低。2010年底广东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超过13亿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1.16亿吨,工业危险废物21818万吨,广东省的工业固体废物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多方努力,至2010年底,广东省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年处理能力是2005年的2.4倍,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示范中心以及深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但从整体上看,广东省仍缺乏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收集系统和有效的收集体制,并且严重缺乏必需的废物处理设施,致使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得不到妥善处理,对城市市容、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同工业固体废物之间彼此存在较复杂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体系。单纯针对某一大类或者某一区域的分类技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需要寻找一种能普遍适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技术。

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 处理等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 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人认为固体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 理性状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 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和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 物,然后再填埋和沉海。固体废物处理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主要处理技术 有如下几方面:(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在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理之前,往往需要 实行预处理,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筛分、压缩等工序。(2)化学法处理固体废物。通过固体废物发生化学转换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煅 烧、溶剂浸出、热分解、焚烧、电力辐射都属于化学处理方法。改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措施主要有: 改革生产工艺,少排废物: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使物品不 致很快变成废物。采用精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制定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有关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和利用固体废物的政策都 通过立法手段体现出来。一些国家都制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以及环境标准。

对我国今后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对策由于工业固体废物种 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和利用所有的废物。根据其特殊性,参照发达国家对于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及资源化经 验,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1.加强法制和标准建设 1985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有 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浸出毒性试验方法标准”、“腐蚀性毒性试验方法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等,同时各省市也应带师相应的地方标准,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管 理法规化。只有依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管理。2.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 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 要手段之一。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 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 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3.推广清洁生产在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 研究的同时,宣传和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替代产品 和原材料及清洁生产工艺;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应控 制生产规模,减少产生总量。对能耗高,产渣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 企业分期分批实行关、停、并、转、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行有毒 有害废物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利用、处理,实现从 末端处理向源头削减和实现全过程控制。其相关的清洁生产工艺和 处理处置技术、设备将是产业发展的重点。4.推进垃圾处理处置社会化进程运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 者付费的原则,对企事业单位合理征收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费和产生 垃圾处理费,以补充废物清运、处理费用的不足,减轻我国工业固 体废弃物的管理及资源化探讨宋立岩财政压力。同时,通过垃圾收 费制度的推行,创造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采 取由废物产生者交纳处理处置费的办法,保证处理处置设施的运 行,减少分散的不合理的处置与投资,实行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 业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的利用和处理处置。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 放收费制度。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还是一种政府行为,虽然公众的 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但通过分担保护环境的费用,能使人们减少 制造废物和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想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固体废物还需要完善防控制度: 1.改革分类制度。应从严把握禁止进口工业固体废物。根据实际 需求,科学设计工业固废分类标准,适当扩大限制进口类别,通过严 把许可证及商品检验关,变堵为疏。以矿渣为例,建议适度放开国内 紧缺的再生利用资源——如高含量稀缺金属冶炼矿渣的进口,将金属 含量而非品名作为划定类别的依据。对限制进口的工业矿渣主要通过 许可证管理,对进口企业资质、工艺水平以及环保能力进行评估,防 止因加工工艺水平低而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用入境检验保证 入境矿渣的质量。2.建立固废进口统一管理制度。对固体废物走私的监管、打击依 赖于多部门的配合,应建立综合治理的系统意识,将固体废物的入境 许可和国内运输、买卖、生产等各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设计更为合理 完整的管控渠道。

高架桥梁工程施工概论 篇3

关键词:高架桥;基桩基础型式;钢箱梁型式;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59-02

1 施工结构分类

①桥梁工程于结构上大致分为上、下结构及附属工程。上结构:护栏胸墙、桥面版、大梁、横梁、支承座;下结构:基桩(沉箱、井基)、桩帽、墩柱、帽梁;附属工程:人行道、栏杆、路灯、排水、景观工程。

②桥梁结构、型式分类。预力简支梁、预力箱型梁、中空版梁、钢梁、节块推进、预铸节块吊桩、支撑先进、场撑预力梁、斜张桥、钢拱桥、钢箱梁桥、V型桥、钢索吊桥等。

2 施工数据管理

①内业管理。前期作业:拟订整体施工计划、危险工作场所评估报告书、进度网图、工程预算书、人员组织计划。

②分项施工计划。品管、安卫、测量、混凝土厂及配比、环境保护计划、水土保持计划、基桩施工计划、基础施工计划、墩柱施工计划、钢梁、预力梁、交通维持计划、施工临时设施计划、邻房现况调查。

③竣工文件制作计划。竣工文件分类及制作、竣工文件制作流程、竣工标准程序(QSP)。

④测量作业。外业:界桩点交(导线控制点点交、水平控制点点交);内业:建立导线网平差计算、增设施工水平控制点、施工点位计算(坐标及高程);工区整体收方测量:套绘于施工图、计算土方、复旧依据;竣工时现况测量:以便交付给使用单位、作为日后监测依据。

⑤施工前置作业。施工范围放样、架设围篱、交通改道临时设施等。

3 各项施工步骤与管理

3.1 测量桩位

3.2 钻 掘

①将套管压入土层中,视地质的需要,以不同的钻头或抓斗(Hammer Grab)取出筒内的土壤。重复此动作直至设计深度。

②孔底沈泥的清理。本工程的基桩浇置混凝土前应确实除去孔底的沉泥,避免基桩下沉,导致结构物变形、龟裂,发生重大事故。

③钻掘后废土处理。在施工中所挖出的废土,先放置在一处不影响施工的空地上,再以倾卸卡车载运至合法弃土场。

3.3 钢筋笼的制作与吊放

①钢筋笼的制作依据设计图施工,焊点应有足够强度,防止变形或脱落。

②钢筋笼在吊入桩孔内时,如中途发现钢筋笼无法放入,不得强行压入,应吊起查明原因,经修正后再行吊放。

3.4 混凝土浇置

①当混凝土开始自特密管浇置时,将管提升使距孔底约15~20 cm,使混凝土易于注入基桩,每次提升前,需先行以水尺量测混凝土面高程,浇置混凝土时其下端保持至少埋入混凝土面内50 cm以上,以免断桩。

②基桩完成后,桩顶至地面间的孔穴以细砂填平并覆盖钢板,以免危险。

3.5 桩头处理

由于桩头处理时,系采用破碎机,对基桩主筋不致产生破坏,倘若主筋损毁断裂,将以同等级钢筋电焊方式补强。

3.6 基桩完整性实验

超音波测试器:数字显示超音波传递时间,浇置混凝土7 d后,得进行超音波试验。

3.7 开挖支撑

开挖支撑流程如下:钢版桩及钢版桩打设机进场;基础位置放样;钢版桩打设;第一阶段开挖;围令及角撑架设;第二阶段开挖及基础施工;钢板桩拔除;钢板桩运离现场。

3.8 施工机具

主要包括以下机具:全旋转全套管钻掘机、水车、25T吊车一台、震动机及动力设备一组、DH308三点式打桩机一台、PC200挖土机一台、DENYO 75 kV发电机各一台、测量设备一组、PC400 & PC60挖土机一台、运土车数台。

4 基础(桩帽)施工

4.1 施工流程

①基础原地貌收方及基础位置放样。

②每侧外加60 cm的点位放样于地面,作为钢版桩打设位置。

③钢板桩打设。打设位置离基础边至少60 cm,方便基础模版组立。

④基础开挖。依基础的大小及开挖深度的深浅,准备挖土机及卡车,遇地下水位较高时,并应准备抽水机随时抽水至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置。

⑤基础底整平。整平用挖土机开挖基础后的基础底,以利后续的140 kg/cm2混凝土浇置,确保达到一致的混凝土厚度。

⑥浇置140 kg/cm2混凝土。必须依据高程控制筋浇置,确保达到一致的混凝土厚度,完成面的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确保基础的高度。

⑦桩头打除。以人工使用破碎机打除基桩桩头,配合怪手或吊车将桩头吊离基础后运弃。

⑧基础位置及墩柱位置放样及检测。基础四个角隅位置及墩柱中心位置放样于140 kg/cm2混凝土面上,本工程墩柱为圆形,墩柱位置应放样4个1/4圆的位置,确保后续墩柱钢筋组立在正确的位置内。

⑨钢筋绑扎及组立。钢筋绑扎时,钢筋保护层、支数、钢筋号数及间距应依规范及钢筋施工图确实施作。基础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7.5 cm,墩柱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4 cm。

⑩基础模板组立。依模板施工图施作正确的基础的尺寸。

{11}混凝土浇置前准备作业。整理施工便道,以利混凝土预拌车及帮浦车与施工人员的进出。清理基础底的木屑、淤泥等杂物。

{12}混凝土浇置前基础面桥墩位置检测。在基础混凝土浇置前,将桥墩位置放样于基础上层钢筋上,并做检测,以确定墩柱钢筋在正确的位置内。

{13}混凝土浇置。浇置混凝土前,先在基础面上洒水,彻底湿润地面。预拌混凝土厂提供60 m3/h的混凝土,现场工程师应掌控混凝土供料及浇置速率,以避免供料不及而造成施工冷接缝。以帮浦车或滑槽浇置混凝土,混凝土浇置高度落差不超过1 m。

{14}养护。混凝土浇置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后,用麻布袋覆盖基础表面,或喷洒养护剂湿治养生,以人工用橡皮管喷洒水于麻布袋上,保持基础表面湿润。以上湿治方式,保持基础表面湿润至少7 d以上,以免混凝土水分散失,而影响水化作用。

{15}拆模。基础混凝土浇置完成48 h后始得拆模。并立即将基础模板运走,以利后续接地系统及土方回填夯实作业。

{16}土方回填夯实。基础混凝土7 d强度达设计值时,位于路堤区域外部分层回填及分层夯实至相当于邻近原始地层的土壤密度,每层松方不得大于30 cm。

钢板桩拔除。视工程进度及工作安排,在不影响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进行钢板桩拔除。

4.2 施工机具

5 墩柱施工

6 钢梁制作

依设计图所示采用符合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格ASTM A709 GR50的钢钣及型钢新品。

7 钢梁吊装

①一周前提供运输计划。

②运输路线。例如:桃园县平镇市→中山高速公路新屋交流道→东湖交流道下右转→经贸二路→南港路→经贸一路→工地。

③交通维护。物料进出如影响周遭交通环境时,视实际情形在适当位置设立警示牌,并派专人实施交通指挥。

④构件堆置。钢料堆置时应注意高度(不得超过2m)及平衡,以防滑动倾覆。

⑤吊装作业。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注意吊车站立的位置是否平稳,其吊点是否安全,吊车的仰角、距离与荷重是否相当,确认相关作业条件无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吊装作业。

⑥检测作业。钢梁完成整段的吊装后,进行坐标、高程的检测,确认无误后交业主进行后续作业。

8 桥面版施工

①整地(夯实及整平)。因围离内的作业空间有限,用挖土机进行夯实和整平,供搭设施工便梯及吊卡车进出用。

②施工便梯架设。选取适当地点架设施工爬梯,架设时注意不妨碍组拆模作业空间。

③安全网架设。在钢架下方架设安全网以防止人员及物品坠落,以便安全施作后续的模板组架作业。

④放样。在钢梁上放样相关模板点位,边线预埋件位置等。

⑤中央底模铺设。依模板结构计算书结果,铺设角材及底模,模板接合面务必密接及平整。

⑥钢梁两侧支撑架及构底版位置放样。将钢梁两侧位置以每1.2 m乙点放样于底版上,以便预埋固定螺丝及角钢。

⑦钢梁两侧支撑架及底板组装。钢梁两侧,每1.2m组装一组底板模及支架,在放样好的位置上焊接角钢及预埋座,再循序一组一组挂好支撑架。模与模间隙须平整填实,或用胶布贴平。

⑧钢梁底版两侧位置及高程检测。检测钢梁底板两侧位置及高程,使水平及高程误差在容许范围内,以符合设计值要求。

⑨钢梁上填缝板模粘贴。钢梁上的填缝板,以保丽龙裁剪成型,粘贴在钢梁面上。

⑩钢梁顶版内模块立及预埋件。内模块立完成后,所有预埋件须按位置预埋牢固,预埋件有电缆槽架隔音墙 预埋螺栓。

{11}钢梁顶版混凝土浇置前准备作业。混凝土浇置前应联系帮浦车及混凝土拌合厂,准备混凝土材料,粗细骨材等相关实验,以及调度混凝土预拌车,检查振动棒及振动机各三台。整理施工便道,以利混凝土预拌车及帮浦车与施工人员的进出。

{13}钢梁梁顶版混凝土养护。拆除梁内模后,立即喷洒养护剂养护。

{14}预留孔、工作孔填补。完成后的顶版有预留孔,工作孔等,需以同强度的混凝土或砂浆整齐。

9 结 语

上述桥梁高架工程施工步骤及管理,仅就基桩基础型式、钢箱梁型式作一简要说明。无论任何一件土木、建筑工程都是百年工程,并非仅仅我们这辈人使用,所以施工材料、管制、顺序、养护,都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身为工程人应本着专业、用心、良知,造就质量优良的工程,造福社会人群。

参考文献: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概论 篇4

1.1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以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 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 以整体调控为手段, 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 以高效和谐为方向, 为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 原理众多。我国学者 (马世骏1986、颜京松1986、Ma&Yan1989, Yanetal1992) 在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 对生态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论述和提炼。把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孙铁珩, 周启星等[2]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 采用工程学手段, 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 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 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 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 主要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2.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 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3]。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 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为慢速渗滤 (SR) 、快速渗滤 (RI) 、地表漫流 (OF) 、湿地处理 (WL) 和地下渗滤 (UG) 五种主要工艺类型[4]。

土地处理系统造价低, 处理效果佳, 其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其中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又称人工湿地, 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进行水污染控制不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 还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K等营养物得到利用。整个系统呈自然式良性循环, 构成了具有自适应、自净化能力的水陆生态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 稳定后几乎不需要人的参与, 物耗、能耗低, 效率高。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体不需要另行施肥与灌溉, 还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这种生态净化方法实现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5]。

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例, 土地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机理如下:系统中的填料 (介质)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易形成生物膜, 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 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6]。

2.2 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

生态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 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 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 建立人工生态系统, , 通过天然的生化自净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处理[7]。有机物质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得到降解, 释放出的营养物进入了复杂的食物链中, 产生的水生作物、水产都可以被收获。生态塘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机工业废水, 对有机物和病原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但该系统占地面积大、易出现短流、温度较高时易散发臭气和孳生蚊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稳定。近年来, 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侧重在两个方面[8]: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 营建生化一体化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 是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的完美结合,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

2.3 蚯蚓微生物滤池系统

蚯蚓生态滤池是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由滤床填料、蚯蚓及布水系统等组成。系统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蚯蚓可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吸收和分解, 清扫滤床, 防止堵塞[9]。蚯蚓粪便可以滤除污染物, 提高处理效率。蚯蚓的存在可作为家禽饲料。污水中的生物膜污泥微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被有效地转化为蚯蚓的增长及其排泄物, 而蚯蚓的机体及其排泄物又可成为他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对象, 从而进行新一轮的生态循环。

3 生态污水新型处理技术

如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 研制成功的地下毛细渗滤系统 (the underground capillary seepage system, UCSS) [11]。地下毛细渗滤系统 (UCSS) 的中心部分是地下毛细渗滤槽, 它通过土壤过滤和微生物降解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土地净化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问题, 还可回收污水和营养物质 (包括氮、磷和钾) 用于植物生长。

活机器 (living machine) 系统是加拿大出生的海洋生物学家约翰·托德 (John Todd) 发明的, 是利用太阳能以及利用由多种多样直接或间接从太阳获得能量的生物组成生态系统, 将水产养殖与人工湿地结合起来并封闭在温室里, 以创造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过程[12], 包含了沉淀、过滤、净化、吸收、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和好氧分解过程, 在获得高标准水质的同时避免了自然处理系统占地大、滞留期长、寒冷气候处理效果欠佳等弊端。

结语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基本上不涉及化学能的投入和化学品的消耗。根据国情, 我国的污水治理必须走生态处理技术的道路[13]。

摘要: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定义及原理, 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要点和意义。

环境艺术概论 篇5

1、一、问答题(20分)

1、环境艺术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0分)

环境艺术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泛,是一个协调各门类艺术的整合体。环境艺术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与人的活动范围相一致。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即环境艺术设计,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创造理想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环境艺术和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人类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就现代意义来讲,环境艺术至少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壁画、以及供人们生活、休息的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公益性设施。环境艺术是以上各门类艺术的整合体,它包容了人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人类改变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标志之一。

2、室内设计的内容 包括哪三方面?(10分)

1、空间设计:是在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内部空间进行处理,调整空间的尺度和比例,决定空间与空间的衔接、过渡、对比、统一等问题。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的核心和“主角”,是室内其他设计的基础。

2、室内装修设计:是按空间的要求对界面进行处理,即对顶棚、墙面和地面的材料选用、色彩、图案、肌理的处理做设想和确定工艺方法。

3、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物理环境设计是对室内通风、温度、湿度、采光、照明等方面的设计与处理。

2、二、简述题(40分)

1、谈一谈环境艺术的存在与特性有哪些?(10分)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生活空间。不同的环境其优劣取决于自然和艺术性的高低。艺术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人们司空见惯的精神现象。它包括纯艺术和环境艺术作品,各自在接受欣赏方面有所不同。环境艺术在生活的任何空间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具体现象。环境艺术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感受为转移。

2、谈一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与艺术,借鉴西方文化与艺术时需注意的问题?(10分)

现代化是不是必然以淡漠人情,甚至牺牲和压抑人性为代价呢?我们自身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在一种清醒的自我批判和检讨中获得新的生命。

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双刃。注重传统的设计风格,并能有效地将其与当地的文脉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通过良好的设过良好的设计能建立历史延续性,能表达民族性。地方性,有利于体现文化渊源;如果生搬硬套,就会显得拙劣,令人厌倦。被动地模仿历史的复兴主义和完全不顾历史的某些先锋派人士的做法都是愚蠢的。

设计师运用传统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表现艺术的价值。可以在“旧的无能为力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环境给部件以意义,而改变环境也使意义改变。

“城市环境及其建筑物是特定环境下历史文化的产物,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传统,具有明显的可辨性和可识别性。要继承和发展传统设计文化,就要注重历史环境保护。城市是个有机体,生生不息,城市需要更新,受到新陈代谢规律的支配,表现出强大的延续性和多样性(德国剧作家席勒)

对待西方文化与艺术理应采取“拿来主义”的度。但是,我们对西方文化的领受和吸取往

往是得其形而忘其意,浮光掠影式的。虽然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逐渐深化过程,但始终主要侧重于器物这一最初引发冲动的层面,因而对三个层面始终缺乏一尊咂耍自觉的区分意识,当然也缺乏整体的意识。目崇洋崇新的心态背后,潜伏着一种文化虚无主义。

3、东方审美意境方面的思想如何为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所用?(10分)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在艺术创作中和艺术品欣赏中情景交融产生的神韵

或境界(情感与景物合二为一),体现气质、气韵。

强调意境美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一种较高的审美意境。即人对环境的审美关

系达到高潮的精神状态。儒家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经历了致用—强调供用;目观—形式美;比德—象征,赋予人文意义;畅神—审美境界表现出明显的人文特征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

在设计中关注景观气脉连贯。关注园内园外的脉缘关系。

强调主从与重点: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大小的比,重点突出。

注意藏与露:“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空间组织上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重视时空与季相:风、花、雪、夜、雨、雾、朝、夕,清风晓月使人产生“迁想妙得”的联想而“乐而不忧”。为补虚设景。

4、分别谈一谈宏观、中观、微观三大类景观。(10分)

宏观环境:主要指国土规划与设计。对于宏观环境,艺术设计师应于环境学家及其他专家一起,承担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工作。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社会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可行性分析、场地选择、环境评估、区域规划、土地使用,其工作的结果包括:地图、报告和其他文件。

1.新城建设、城市开发与居住区开发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承担城市形象策划、城市美化、城市景观风貌设计、环境艺术规划与设计对建筑、结构设施、地形、给排水、绿化予以布局和协调。工作成果为: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及向主管部门审批所需文件。

2.滨水区、休闲地与旅游游憩地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水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是城市鲜明的界面形象。

滨水区成为设计的重点对象、设计创新、历史特质维护与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予以强调,作为休闲地的大型开放空间与公共绿地结合在一起。

旅游游憩地指各种类型的公园,还有度假村、游乐场、露营地等。

3.街道与广场

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景观中的线性因素。人们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街道。分为交

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性街道。环境艺术设计师要与市政工程师处理好功能与技术问题。承担街道空间环境尺度与景观问题,特别重视城市道路交叉口节点处景观设计(节点处的景观识别引导)、周边地块建筑群体开发策划、交通组织及外部环境绿化的综合规划设计。微观环境:指小规模场地的详细设计。特殊园区包括工农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园区、校园、墓园等。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开始拥有宽广的开发空间和休闲资源。

3、三、论述题(40分)

4、环境艺术设计是否需要提倡地域性?地域性与时代性有何关系?(20分)

“地方精神象征着一种人与特定地方生动的生态关系。人从地方获取,并给地方添加了多方面的人文特征。无论宏伟或者贫瘠的景观,若没被赋予人类的爱、劳动和艺术,则不能全部展现潜在的丰富内涵。”——勒内,迪博斯

不必一味强调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对于环境艺术建造材料,在许多地方首先应

考虑就地取材,并尽可能地发挥材料的物质的、美学的潜力。在形式类型上,由于受当地条件、社会、文化的长期影响,也应有明显的地域性。环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自由构思结合地方特色与适应各地区人民生活习惯。传统砖石等材料与现代设计构思相结合,这种做法既区别于历史式样,又为群众所熟悉,能获得艺术上的亲切感。

人们对区域特性、地方特性、民族文化的追求,越来越有目的地、自觉地去发展地区文

化,包括保留城市内部的“亚文化群”,历史城市及城市中的历史地段的保护,地区特色的追

求等。地方特性将不仅被看作是古老价值的简单复活,而主要是体现新的文化设想的追求。趋同现象下地方特色的追求,乡土建筑、乡土环境受着生产、生活、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民俗、感情气质和审美观念的制约。它置身于地域文化之沃土,虽然粗陋但含内秀,韵昧无穷如大自然山间野花独具异彩,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等待挖掘,予以推陈出新。

5、2、“可持续发展”这个词的意义,其实在前工业社会中是一种现实。今日人们进行的“可

持续性发展”研究的意义已变为人们与生活、生命过程的关系中形成一种十分神圣的关

系。这种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应如何得以体现?(20分)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晌子孙后代他

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应是支持性的发展,而非掠夺性的开发;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有条件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及对自然的污染,为子孙留下蓝天清水。现在以至未来,可持续性发展逐渐突破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即生态的可持续性,它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基本的内涵),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

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问

题,把它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一环。设计师应该依照自然生态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掌握生态学和设计学的一些专业技巧,形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不仅需要环境

艺术设计师、建筑师和规划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技术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深刻的环境意识(节约自然能源;少制造废弃物;自愿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环境建设的全过程。

人只有适应地球,才能世代分享地球上的一切。只有最适应地球的人,才能其乐融融地

环境工程概论 篇6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 概论 教科书 特色 创新

一、引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善治国者,必重水利。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人水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主产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多种灾害频发并发。特别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国呈现先旱后涝、旱涝并发的特点,部分地区还发生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水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大批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机械、计算机、水土保持、英语、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共同参与。但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本系统介绍农业水利工程知识的教科书。

本教材作为农业院校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就是提高农业院校渴望了解农业水利工程的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编写的原则是:①严谨的编写思路;②合理的体系与内容;③激发读者学习的欲望。本书作为农业院校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启蒙读物,在编写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对高等学府这一特殊环境下学生所产生的各种问题,通过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之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学习,从而认识到农业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和文化的积累,更是作为对千千万万人民的一种责任。本书浅显易懂,着重阐明农业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作用、类型、构造与布置方式,并适度介绍国外学科新进展和最新的农业水利建设成就,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力求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指出一条学好专业知识的道路,给学生们架起一座学习专业知识的桥梁,并从理论上来说明如何学好专业课程。

二、编写思路的创新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改革与编写是由高等教育与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所推动的。教材建设必须适应变革了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学科专业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当前,水利学科专业教材建设仍存在着下列问题:①教材建设工作仍滞后于教学改革的实践。②反映教改最新成果的新教材不多,对新教材的评介、宣传、推广使用不够。③在教材管理方面,由于教材建设资金不足,一些新教材或小专业教材的出版面临很大的困难;教材编写的政策没有落实,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高等学校对本校开课选用教材缺乏指导和管理。

由此,确定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是:①在教育观念上,要摆脱教育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树立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的观念。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类型是农业水利建设事业的需求,找准坐标、定好位置、编出特色尤其迫切。③认真总结新的治水思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三、体系创新与内容凝练

本教材针对新农村建设及灾后重建中“三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的迫切需求和特点,以发展民生水利为核心,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城乡水环境为目标,紧密围绕农村防灾减灾、农业高效节水、农民安全饮水保障等建设,构建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的新体系,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平安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等。

各章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分类、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业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水文学、水力学、工程地质、水利工程材料以及土力学的简介对学习本书作了铺垫。第三章水资源,主要介绍水资源及其特性、中国水资源概况、农业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四章地表水库工程,介绍了土石坝、重力坝和拱坝等地表水库工程。第五章地下水源工程,主要介绍垂直系统工程、水平系统工程、联合系统工程等地下水源工程。第六章引水工程,着重介绍了水闸、闸室及两岸连接建筑物。第七章渠系建筑物,主要介绍了灌溉渠道、渡槽、隧洞、倒虹吸管、跌水与陡坡工程。第八章农业灌溉工程,主要介绍农业灌溉工程。第九章节水灌溉,介绍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节水灌溉配套农业技术、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模式、几种主要农作物节水的高效灌溉制度。第十章病险水库整治工程,主要介绍农业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病险水库的检查与观测、水工建筑物的养护与修理、我国病险水库的概况与除险加固。第十一章城镇供水工程,主要介绍了管网及水厂的类型及其布置等。第十二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介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影响因素、现状、对策与管理。第十三章水土保持工程,主要介绍水土流失的定义、危害、影响因素、侵蚀量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第十四章防洪治河工程,主要介绍河道整治工程、堤防工程、分(蓄、滞)洪工程、防汛抢险、泥石流防治工程等。第十五章农村小水电工程,主要介绍了水电站的组成和类型、进水建筑物、压力管道、平水建筑物、厂房及设备、厂房有特点的水电站、农村小水电的发展与问题。

四、本书特色

作为农业院校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启蒙读物,本书在全面介绍农业工程知识体系的同时,特别注重提升书本的新颖性、前瞻性、开放性、趣味性、文化性。为此,本书各章节除课后习题以外还特别编写了诸如水文化、水景观、水历史、水工程、国外动态等与章节相关的课外知识,通过优秀文章的陶冶,能使读者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更好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结语

本书已在四川农业大学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年级的必修课试用了三轮以上。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并将于2010年底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一本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农业水利工程类教材,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该书的出版发行,对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水利意识,对水利行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指导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下一步省级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士豪,陈新元.水利水电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朱宪生,冀春楼.水利概论[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概论 篇7

1 装饰工程预算的作用

⑴是优选设计方案的依据。一个装饰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几个不同而又可行方案的基础之上,根据设计构思、装饰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做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比较,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⑵是签订装饰工程施工合同,实行工程包干,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双方认可的装饰工程预算,与建设单位或业主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或预算,报价包干,当工程竣工后,根据预算进行结算。

⑶是建设单位或业主确定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根据设计图纸或方案编制的装饰工程预算或报价,经双方认可,就可以正式确定为该工程的投资金额,并以此安排计划。

⑷是银行贷款和拨付工程价款的依据。银行根据双方签字认可的合同预算办理工程价款拨付,它也是建设单位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⑸是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签字的预算编制财务技术经济核算计划,实行工程成本核算,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⑹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和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提出实物工程量、劳动力计划、材料和机具需用量、资金用款计划及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自始至终处于有效计划控制之中。

2 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程序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其预算编制需要依循以下程序及步骤:

⑴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⑵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步距,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各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⑶计算其他各项费用和利税汇总。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较为普及,计算机在合并汇总计算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减轻预算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计算的错误。在计算操作过程中,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对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例如:求和公式范围的输入,倘若不慎漏计一个或几个分项是常有发生的。取费标准的确定,在工程结算时已经明确,但在预算编制期间施工单位尚未选定,如何选择取费标准,在既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能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了解工程项目对施工队伍的吸引力或参加工程竞标队伍的实力,通过对工程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争取做到公正、合理计费工作。

3 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方法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法)、取费来编制的。装饰工程预算是确定该项装饰工程所需的全部投资文件,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等四大部分组成。

目前,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即单价法和实物量法。从造价管理角度看,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既受现阶段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必然也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说,单价法因采用地区统一单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多体现静态管理。而实物量法采用当时当地市场价,其预算单价依市场行情而变化,较多体现动态管理。当然,两种方法的基本计价依据即预算定额消耗量,均应执行法定标准限额,对造价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和计算方法也有一致的规定。但两种方法仍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实物量法的费率也可以按市场供求情况随行就市,浮动取定。这意味着凡以费率计算的费用,如间接费、利润等,在市场竞争激烈或市场价格升降幅度较大的条件下,以及在项目情况复杂条件下,可以采用实物量法予以按实计取,使造价更贴近实际。而单价法则不允许变动费率,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计算出的造价不尽合理。

⑴单价法,此种方法是利用分部分项工程单价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为:

(1)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

(2)根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单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

(3)根据取费规定,计算间接费、利润、税金等,汇总计算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4)进一步汇总得出总预算造价。

⑵实物量法:此种方法是实际用工料数量来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如下:

(1)利用施工图设计计算材料消耗的数量;

(2)按照劳动定额计算人工工日;

(3)按照装饰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

(4)根据人工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单价等资料,计算单位工程直接费;

(5)算出间接费、利润、税金,并与直接费汇总成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6)进一步汇总,得出总预算造价。

4 影响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因素

装饰工程预算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的对项目费用的一种展望和预测,同工程结算(动态)有着质的区别。预算编制超前性注定了从一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

(1)材料价差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差按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信息价格进行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

(2)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一定步骤,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

(3)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基坑排水、土方坍塌、地下障碍、文物、自然灾害等。

(4)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应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因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

⑵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⑶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桥梁及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

⑷设备材料价格误差。在国内,同一种型号设备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价格混乱,报价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相差较大。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实践与探索 篇8

一、基于课程特点, 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内容体系

环境保护概论作为非环境专业的公选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在传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 使学生成为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选修环境保护概论的非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不同, 基础各异。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我们打破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体系, 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专题, 增大选修课程的空间度。本课程分七个专题:第一专题:概述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二专题:环境要素 (水, 气, 固及土壤) 污染及防治, 第三专题:噪声及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第四专题: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专题: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清洁生产, 第六专题: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传统的环境保护概论相比, 增加了一些环境社会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掌握运用社会学、管理科学的知识保护环境的能力, 激发非环境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现代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 将视角立足于全球, 把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纳入到课程中, 形成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在今后工作或进一步学习中, 将环境保护知识向本学科渗透, 同时获得新的灵感或创新性思维。

二、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 探索立体化教学方式

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探索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专题研讨、多媒体及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知识背景为基础, 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讲解“水体污染与防治”时, 以松花江硝基苯事件、太湖蓝藻爆发及海水赤潮等实例,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的严重程度;讲解“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时, 以八大公害事件中的水俣病和骨痛病为例。通过这些实例, 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从中得到警示进而培养其环保意识。课堂专题研讨也称换位教学法, 即师生角色换位法,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每讲完一个专题, 布置几个相关的小主题, 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制作ppt文件, 上课时抽查部分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内容, 并对讲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很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在好强心理的驱使下, 制作出了有视听震撼效果的多媒体文件, 引起班上同学的一片赞叹,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更为浓烈, 效果更好。多媒体教学是把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集于教学之中, 并利用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 通过视觉和听觉, 全方位地启迪学生思维,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比如讲解环境要素污染与防治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水处理构筑物对污水的处理过程, 各种除尘装置的结构和运行过程, 各种焚烧炉的结构和运转过程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底层防渗结构等。这些多媒体辅助材料的使用, 无疑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方式, 不仅使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技术, 而且通过视听信息的同时轰炸, 必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提高了教学生动性和教学效果。

三、改变传统考试考查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是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因而考核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采用传统课堂提问、作业及课堂专题讨论形式, 这部分占40%。实践和创新能力考核,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 选择有关专题, 例如要求学生对家乡或学校周围环境状况进行调研等, 做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 最后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并用多媒体课件在班上宣讲, 占60%。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既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 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环境保护素养的提高寓于教学实践中。

四、组织学生参加志愿环保活动, 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概论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 如大量使用的一次性餐具, 随手丢弃的废纸、矿泉水瓶、饮料罐等固体废物污染;教室的长明灯、水管长流水等资源浪费;化学实验室废水排放污染等。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提出解决办法, 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 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其次, 结合学校环保社团, 举办环境专题辩论会、环境知识竞赛、环境宣传主题班会, 创办环境宣传报来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第三, 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如废旧电池回收、杜绝“白色污染”,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效地改善现在的环境现状。高等学校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教育是环境教育全民化、全程化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 但是这方面的教育教学, 无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是教学实践的一点体会, 以期能促进交流, 提高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教学的水平。

摘要:近年来, 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环境教育类公选课程, 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着重阐述了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考试考查形式和实习实践活动的改革等, 以期推动我国的公共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

参考文献

[1]刘树铎.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最大焦点[N].中国经济时报, 2007-01-16.

[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环境工程概论 篇9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 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 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 知识点零散, 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 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通过实践教学, 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理解力, 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 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 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 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 完成

系,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师范职业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近两年来,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 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荐、三等奖8项;二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就业率达9 5, 6%, 远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三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年11月以来, 我们向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发出了36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函”, 在收到的31份反馈意见中, 有30份对该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充分肯定和好评。这些充分说明, 采用“2 2 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学具有很好的综专业知识的衔接。如,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 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 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 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 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 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 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 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 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 安排参观时间, 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 除了实验室, 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 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 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 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运转的原理, 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 可以模拟实际案例, 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

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4结语

实践表明, “2 2 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适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 是一个理论成熟、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 会很快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 该体系的推广应用会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电子类职教师资的专业能力、师范职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们将继续努力, 在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美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 为其它职教师资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的学生为例, 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 通过模拟计算, 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 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 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 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 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 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 制定教学计划, 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 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 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 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 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景春, 范森.准确定位两专业结合点

提高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效果[J].科

技创新导报.2009 (5) :137.

参考文献

[1]廖礼辉, 陈敬良, 沈有禄.我国职业教育

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9 (08) .[2]傅丰林, 孙肖子, 等.为建设“以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

新体系”而努力[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报 (社科版) , 2003 (3) .

[3]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

报, 2004 (5) .

[4]李金良.谈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现

代技能开发[J].现代技能开发, 2003 (5) .[5]孙子肖.建立一个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J].电

子电气教学学报, 2002, 22 (1) .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概论 篇10

1 风景园林施工状况分析

1.1 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 牵扯到许多部门, 这就需要在施

工前进行很好的协调, 沟通好各个单位工程, 从而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但在许多工程施工中往往忽视之前的协调和沟通, 这样会导致各项工程之间没有协调性, 在施工中难免产生相互冲突的情况, 从而延缓了工期, 给施工方的信誉造成较大的影响。

1.2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的体现出设计者的设计

意图来, 缺乏必要的沟通, 从而使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精髓没有充分的展现出现, 导致园林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 质量低下, 同时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的不到位, 从而对工程施工计划材料和人员没有进行优化配置, 施工中的质量材料和技术措施也没有依据, 从而为施工中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难以保证工程竣工后的质量。

1.3 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在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

施工人员多为外雇的人员, 这些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同时文化水平较低, 没有办法很好的了解和领会设计人员的思想和意图, 风景园林施工中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较少, 同时管理方法还较为落后, 没有严密的组织和计划方案, 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也无法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从而造成施工人员施工的随意性加大, 对材料造成极大的浪费, 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技术, 施工技术较为低下, 所以质量也很难得以保证。

2 风景园林工程的土建施工技术

风景园林的施工放样人员必须要先了解作品的内在, 才能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意图。必须加强施工放样技术, 以确保施工放样的准确性。土方放样主要包括自然地形的放线与平整场地的放线。在对种植穴、槽进行挖掘前, 应及时和有关单位沟通, 并了解隐蔽物和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 并且种植穴、槽的定点放线必须要符合一下规定: (1) 种植穴、槽定点放线必须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位置必须要准确, 标记必须要明显; (2) 在树穴开挖前要进行种植放样定位, 对于骨架大规格的乔灌木可用插杆法来标志点, 对于地被和群植小灌木可以用白粉划线来确定种植面; (3) 种植穴定点时必须要标明中心点位置; (4) 行道树定点遇到障碍物影响株距时, 必须及时和设计单位取得沟通, 并适当地调整; (5) 挖种植穴、槽的大小要根据苗木的土球直径、根系和土壤的情况来定; (6) 种植穴、槽必须要垂直下挖。

3 风景园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技术

风景园林工程的土壤要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化验分析, 要重点检测土壤的速效钾、PH值、容重、全盐量、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等内容。并要针对检测的结果, 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理地改良土壤的性质和质地, 以助于苗木的良好生长。如果土壤的性质为低肥力土壤, 这就需要将种植土壤过筛后掺入草炭土, 并经过充分搅拌后均匀覆盖在土壤表面。在栽植大规格的乔灌木时, 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4 风景园林工程的苗木栽植技术

在安排风景园林苗木进场的时间上, 大多数的苗木要选择夜间进苗, 并且要在当夜或者翌日早晨进行栽植, 这虽然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但是避开了夏季的高温环境, 可以有效的减少苗木自身水分的蒸腾量。在对苗木进行栽植时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操作, 防止造成散坨和苗木的损伤。在起吊苗木时要用专用的尼龙吊装带, 采用树干和土球双负重的吊装方式, 并且树干的捆吊装带处要用蒲包片进行层层的包裹, 避免树皮的剥落。

值得注意的是, 因为苗木的规格比较大, 加之非季节的施工, 在苗木栽植施工中对种植穴和土球的大小均有放大。在夏季多雨季节进行苗木栽植施工时, 进场后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 不但要用杉槁打好支撑外, 还要用塑料薄膜包裹好土坨, 避免被雨水淋湿而造成散坨。比如在对针叶树种进行移栽时, 由于针叶树种的生长周期比较长, 并要从高纬度的山林地带栽植到气候相对炎热的城市中, 肯定会不适应环境。因此, 要在移栽前, 要定植一段时间, 让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气候, 提高针叶树种的成活率。

5 风景园林工程苗木的养护管理技术

5.1 苗木的修剪。风景园林工程对绿化植物的景观效果有比较

高的要求, 在对园林绿化苗木进行修剪时, 要在确保园林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苗木的树形。比如元宝枫, 它就需要重剪, 其余的苗木植物均可以适当的疏枝, 并且在修剪后有比较大的剪口时, 要在剪口处涂抹多功能的树木梳理剂, 避免树木病虫害和流胶发生。同时要及时地摘除苗木植物的花、果, 减少苗木养分的消耗。一般在每年的5月上旬摘除油松果实;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底剪除栾树和国槐的花朵3-5次;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底摘除紫薇的果实。

5.2 苗木的遮阴每年的6月上旬后就会持续高温, 这时就需要

对玉兰和银杏进行遮阴处理, 通常的做法就是用钢管搭设片字架, 在井字架上覆盖适当的遮阴网, 并且遮阴度要控制在50%-70%, 确保苗木的叶片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苗木还应与遮阴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便于空气地流通,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玉兰和银杏叶片的打蔫现象, 促进玉兰和银杏良好的生长。等到8月下旬时, 气温已经回落, 便可拆除遮阴棚。

结束语

风景园林工程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质量, 它借助于景观环境、绿地构造、园林植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创造优越的游览、休息和活动平台, 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优秀的风景园林工程不但是一个持续的使用过程, 还能提高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的环境及保证人们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各个城市的风景园林工程都开始进行快速的建设时期,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市场不断的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从而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不断进行, 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的显露出来, 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当中, 要不断的对施工的手段和技术予以加强, 从而达到施工中所要求的标准。文中针对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状态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对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敏, 马红英.浅谈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 2006, 3:109-110.[1]周敏, 马红英.浅谈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 2006, 3:109-110.

[2]蒋明德.浅谈风景园林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3) .[2]蒋明德.浅谈风景园林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3) .

环境工程概论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84-02

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

现阶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高校普遍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而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土木概论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为大一第1个学期[1]。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入学以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土木工程概论》在土木工程专业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它肩负着把这些基本没接触过专业知识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这个行业大门,并要促使他们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2]《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内容射击非常广泛,知识点比较多,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自成系统。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上课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先后出版了多本关于土木工程概论方面的教材,也相继开发了一些配套的多媒体课件[3]。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己经讲授了多年的课程而言,在拓宽专业范围的特定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从教学研究方面来看,都不能认为是成熟的。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一些特点,笔者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前人已有的相关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对多媒体技术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功能,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尤其是在有些较为抽象的专业课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其已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把教师应用多媒体授课占必修课课时量比例大小作为衡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我校,老师在第一次采用多媒体上课之前,都必须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并且通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多媒体技术考试,拿到合格证后才能正式进行多媒体授课。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在高校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现阶段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 多媒体的教学的优点及不足

作为现阶段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4]:

(1)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省书写板书、在黑板上画草图的时间,使教师能在单位课时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2)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上课时将教学内容直接表现出来,充分表述清楚老师的教学意图,不但增强了教学方式的活泼多样性,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整合为一体,能够有序、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示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质量,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上述优点,但统计分析后可知我国高校现阶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情况,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许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有误区,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有的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效应,过分使用动画、声音、图像等“渲染修饰性”内容,分散了学生课堂注意力,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2)有些教师尽管制作多媒体课件热情较高,但由于多媒体制作技术掌握不够或者是教学经验不足,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过分强调课件外表新颖性和观赏性,忽视了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研究,使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华而不实。

(3)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比较快,使得许多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来不及记笔记,更没有时间多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影响了教学效果。

(4)多媒体课件一般在上课之前已经提前做好,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气氛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4 多媒体技术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为了促使学生更好掌握好这本专业课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在采用多媒体技术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根据自己选用的教材,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目前,国内一些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撰写了土木工程概論教材,并编写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由于各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侧重点不尽相同,且不同的教材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鉴于此情况,长沙理工大学撰写了最新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材《现代土木工程》,并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紧紧的把握了以下四个原则:紧扣大纲、寻求创新、力求精致及实现互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激发“教”与“学”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在每一年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之前,根据国内外已有的一些土木工程研究进展,对课件里面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增加一些最新的工程实例和工程照片,让学生了解到土木工程行业的最前沿的知识。(2)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握好多媒体课件在土木概论课程中应用的尺度如今虽是大力提倡应用多媒体教学,但笔者认为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应避免走向极端,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用进行完美结合,即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依靠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在上课的时候对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板书,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探讨,力求让学生弄明白上课的内容。(3)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讲授速度不易过快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授课时,教师应注意控制讲课速度,要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来做笔记和思考问题,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必要时可以结合板书,并进行反复讲解,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4)结合采用其他多媒体技术在上土木工程概论这名课程时,除了应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还应适当的收集一些工程施工资料录像及相应的工程建设介绍方面的电影在上完课堂规定内容后或课间休息的时候播放给同学们观看。笔者在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时会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电影给同学观看。如在土木工程材料这章时,就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给大家播放了北京水立方工程建设中材料的选用及修筑过程,让大家对膜结构这种新型的材料给予足够的了解,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反映非常良好。

5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前景比较广阔的。要想更合理得使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克服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弊端,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不但广大教师要学习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而且要从根子上转变思想,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课堂教学。具体到土木工程概论这名课程时,更应根据其课程本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日历和教案,制作出质优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熟练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宏渊,刘建华.汪优.现代土木工程[M].北京:交通出版社,2010.

[2]何忠明,胡庆国.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00~101.

[3]刘建华,付宏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及教学探讨[J].中国青年科技,2009(4):113,111.

[4]罗梅娟,喻炜.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思考[J].高教装备,200,5(1):32~34.

环境工程概论 篇12

一、课程性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 《环境科学概论》具有明显的特点: (1) 学科任务是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导向, 规范与调整人类的伦理、意识和行为规范,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终为人类提供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2) 始终贯彻公平公正的环境观, 环境乃至地球整个系统都不是全部属于人类, 而是地球上全体生命及其后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与基础, 故要求人类尊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学科领域覆盖面广, 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其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 涉及地学、化学、生态学、数学、毒理学、物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 (4) 环境科学仍是一个年轻和发展迅速的学科, 新名词层出不穷, 如生态足迹、绿色壁垒、绿色消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等。 (5) 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密切, 如各种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紧密相关。 (6) 研究方法综合性强, 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 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多样性, 各种方法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7) 知识更新快。环境科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 环境热点不断变化, 环境质量动态变迁。冶金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 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必须走低能耗、低污染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之路。因此,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有能力对冶金行业的环境问题开展全面分析与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在知识广度、深度与侧重点上有别于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1. 按专业性质精选内容, 详略得当。

本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 因授课学时所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理应“因材施教”。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 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 更要突出重点, 即授课内容要包含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并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环境科学的重要问题、热点问题, 尤其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根据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及培养方向,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详略选择。在讲解的过程中主要以现有冶金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为案例, 讨论冶金行业三废高效治理与资源化,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环境意识, 将环境科学与冶金科学融为一体。

2. 按专题备课, 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备课质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传统的按节备课法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难以根据课本外的大量新信息补充、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本课程结合专业特点, 在简要讲解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本人长期从事冶金行业三废治理与资源化的科研与工程实践, 以及在典型冶炼企业开展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 按冶金过程中有色冶金污染源、冶炼烟气与粉尘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重金属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中物理污染与控制、清洁冶金及有色冶金污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进行模块式备课, 并详细介绍环境科学在新技术方法手段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其在冶金行业的应用。这种根据专业特色精选、补充、调整与重组教学内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表明按专题进行备课和讲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涉及多方面内容, 知识点多, 结构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相应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 本课程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 以案例为核心, 融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于教学, 并集成优化多种教学模式, 实现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 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另外, 当前大多数高校均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时数大幅度压缩, 课堂授课时间很有限。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巧妙表达教学内容, 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使讲课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还能得到美的享受。本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1.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应是教学相长, 课堂上师生之间要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改变了过去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单向信息流的局面, 形成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所以, 教师要避免授课过程中一味地演示课件, 而应不时地走下讲台通过提问、肢体语言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必要板书的地方一定要板书, 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做法:根据冶金工程专业特点, 列出如下专题:试分析历史上八大环境事件中有几起是由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及其内在原因;与重金属有关的湖南湘江镉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湖南岳塘砷污染事件, 等等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开展分析与讨论。采用学生准备、课堂上分组讨论或上台讲解等方式, 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师生互动, 甚至以学生为中心。如讲解物理污染时, 将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冶炼企业物理污染及防治对策等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给以一定的材料,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专题进行备课, 推举一名学生上台讲解。

2. 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 条理清晰, 实用性更强, 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更能充分发挥教师备课的创造性, 有效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依据自己的特点, 选取不同的模块, 同一模块也有不同的侧重。 (3)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模块式教学从内容上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模块式教学中围绕主题将最新颖、最前沿的内容形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教授给学生,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式教学。

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 内容以概述性为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等逐条讲解, 就会出现授课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耐烦的局面, 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由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 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使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案例的引入包括以案例引出本次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讲授中形象生动的多个实例、穿插案例, 等等。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 (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处理新技术、重金属重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重金属废渣硫固定与资源化等) 开展深入的分析, 讲解创新思路的提出、新工艺的设计、工业试验中碰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工程实践的运行, 等等, 并开展相应的环境评价分析。尤其是在讲授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时, 将本人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发的生物制剂法直接深度处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处理冶炼企业烟气洗涤含汞污酸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工业试验及生产运行现场的录像资料播放给学生, 此种科技知识转化为工程应用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实践表明通过案例教学, 用案例引路有效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效果非常显著, 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4. 实践式教学。

课堂讲授对学生来说缺乏直观认识, 空泛的灌输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在活动课中插入一些调查研究性的任务, 让学生们深入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资料, 比如我国的三河三湖七大水系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水质现状, 各大城市大气质量现状及环境质量公报, 历年来国际环境日主题等, 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阐述自己的思想, 力求大胆创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以小组为单位, 以环境问题为主线, 布置环境状况相关调研任务, 并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题目包括校园学生区生活垃圾成分、堆放及处置状况调研;校园教职工区生活垃圾成分、堆放及处置状况调研;学校学生区用水状况及废水性质调研;学校各马路汽车尾气排放状况调研;校园及周边环境噪声污染状况调研;桔子洲头沿线湘江水污染源调研;桔子洲尾沿线湘江水污染源调研;主校区大门口及公交车站大气污染状况调研;主校区荷花池、铁螺塘及南校区半月湖的水质状况调研等。多年的实践表明, 学生通过以上简单的小课题的调研与实践主动去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最佳方案, 掌握并灵活运用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 通过调研他们的实践调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个人能力。

5. 多媒体教学。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 课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备课时, 以课程内容为基础,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注重色彩、图案和文字的选择与排版, 为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在播放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时充分体现了其直观性, 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概论性质的课程本身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恰好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及信息传授量,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其对学科知识系统的记忆和领悟能力,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以使用PPT电子教案为主, 课堂教学充分应用了动画等多媒体技术, 发现学生对动画图片和视频材料感兴趣, 比教师单纯讲课更有吸引力, 所以在教学中精心筛选了与教材内容相关性高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 如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 某些课程存在教师要很好地控制教学进度的问题, 但对于《环境科学概论》这门概论性质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存在学生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当然,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适当辅之以黑板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高质、高量”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 充分采用模块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手段, 并让学生上台参与课程内容的讲解;在讲授基本方法与知识的同时穿插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冶炼行业的工艺特点, 用原理启发式分析冶金行业的环境污染及“三废”处理工程实例;强调科研促教学模式, 将本人及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思路与成果传输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仅靠采取一些新的治理措施、关闭一些污染源, 或发布一些新法令是解决不了的, 环境问题的解决植根于更深层次的人类社会改革中, 它包括对经济目标、社会结构和民众意识的根本变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满足市场需要,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环境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 本文结合冶金工程的专业特点及《环境科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教学中提出在简要讲解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按冶金过程中有色冶金污染源、冶炼烟气与粉尘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重金属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中物理污染与控制、清洁冶金及有色冶金污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进行模块式备课, 根据专业特色精选、补充、调整与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 以案例研究为核心, 融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于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 高效集成与优化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块式教学等方法, 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此教学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志峰, 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李川, 张银龙, 罗红艳, 陈喆敏.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 2009, 25 (18) :162-164.

[3]邹卫华, 韩秀丽.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0 (2) :58-60.

[4]王强.多媒体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6) :187-190

上一篇: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下一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