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的特点

2024-10-06

学生管理的特点(通用8篇)

学生管理的特点 篇1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同龄人中也叫后进生或双差生,或称为品行障碍少年,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他们虽然只是极少数,然而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使教师感到头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矫正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学校老师的重要职责。要教育好问题学生,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如何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

1.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

问题学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自暴自弃。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甚至有畸形的表现,对老师当面的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问题学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把向老师反映情况当“出卖朋友”等等。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2.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能帮助人们克服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困难,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行为方式。而问题学生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他们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难以控制自己。如帮别人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可以说意志薄弱是制约问题学生前进的重大障碍。

3.情绪急躁,难以自控。

问题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情感多变,容易激动,高级情感发展较同龄人低。问题学生的情绪变化快,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

4.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

很多问题学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他们经常得到否定性的评价,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表现在他们经常逃学;讨厌老师所讲授的课程;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等。

5.行为习惯不良。问题学生都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懒散、旷课、夜不归宿、恶作剧、乱起哄、吸烟、赌博、撒谎、欺骗、偷摸、寻衅闹事、有意损坏公物、打架骂人等等。其中攻击性行为最为恶劣,对本人及其他中学生往往影响最大,甚至对周围的社会治安产生威胁,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二、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通过对问题学生的调查、分析,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

1.不良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里,有的父母热衷于赌博、酗酒;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整天争吵斗气,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由于对孩子要求不一,互相抵消等消极影响,致使中学生产生违反校规校纪、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在学校里,如果学校对校园不良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不能及时严厉处理,学生对校方无信任感,在校园中没有安全感,就会转而屈服于“能打善战”的学生,拉帮结派,形成准“黑社会”,严重影响中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在社会上,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毒害青少年;黑网吧、暴力色情影视、变相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等不良影响,使学生迷失了方向。中学生正是对外界充满好奇,又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大众媒体中报道的违法、犯罪行为,低级庸俗、黄色下流的坏书,给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效仿的具体形式,学生对暴力、色情等刺激性场面兴趣到刻意模仿。据报道,南方某中学的几名中学生就是因为在网吧看了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的反映校园暴力的电视节目,开始模仿其行为,我们调查发现:问题学生经常去录像厅的占了25%,经常去游戏厅、网吧的竟然占了将近70%!很多娱乐场所缺乏管制,里面的不良信息对没有抵御能力的青少年影响非常大,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和盗窃,占在押未成年犯中比例分别为64.4%、11.3%、10.5%,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大部分未成年犯都经历了一个越轨行为从出现萌芽、逐渐形成到恶化„从受害到施害的过程:他们生活的家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不良个性和习惯;他们进入学校后,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逐渐边缘化;他们逐渐游离正常群体,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他们逐渐脱离校园,闲散于社会,游荡在不良场所,惹是生非,最终锒铛入狱。

2.问题家庭的受害者

(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迫切。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家庭收入低。在调查中,自述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问题学生占总数的25.1%,农村高达32.3%。②父母素质低。文盲超过10%,小学近40%。

(2)动荡家庭 调查显示问题学生24.4% 的人与亲生父母均不生活在一起,23.3% 的人与亲生父亲或母亲中的1人生活在一起。在问题学生与普通初中生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前者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远远高于后者。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留守孩”“ “留守孩”学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6月15日,我校对七、八年级1290人中“留守学生”“单亲学生”情况做了统计:共计166人,占学生总数的12.86%,其中单亲学生116人,占学生总数的8.99%;留守学生67人,占学生总数的5.19%,单亲留守学生21人,占学生总数的1.62%;孤儿2人,占学生总数的0.15%;,其中57人能够认真学习,思想要求进步,占总数的34.3%;其余109人中:厌学46人、;性格偏执、心理有问题19人;早恋8人、;吸烟、喝酒15人、打架滋事27人,旷课、迟到早退24人,占总数的66.7%

3.健康家庭的不健康的教育。

一些父母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引导教育又片面简单;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疏于管理、少关心孩子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父母角色认知偏差。;有的父母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子女。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父母角色定位在以孩子为中心的位置上,忽视了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替代孩子做了许多本应孩子自身承担的角色职责,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做事的能力;把父母角色过于权威化,反而削弱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有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诱惑型等5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4.司法管辖门槛高,非司法矫正措施不到位,错过了干预和矫正的时机

在我们国家,刑法规定犯罪人必须年满16周岁才负刑事责任,而年满14周岁的也只有犯法定的八种犯罪才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有了很大的空缺:不满14岁的或已满14岁不满16岁少年的不良行为不属于司法管辖范围,司法管辖门槛过高。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量危害社会的行为被排除在犯罪之外,从而排除在司法管辖领域之外,造成很多青少年违法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及预防。并且,社区预防刚刚萌芽。存在很多问题,如地域发展不平衡;对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理念认识不清;社区预防工作框架没有合理规划;缺乏人力、财力的资源配置;缺少配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等等,目前社区预防基础工作尚未扎实。

5.学校教育的误区与无奈。

现代教育的评价制度,使升学教育仍是现在部分中小学的主要教育目标,使学校教育方向单一,学校管得太多,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太少,这不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学生缺少了必要的磨砺和锻炼

第一,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问题学生的自尊,如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表面看是分层教学,实际是对在非重点班的同学的无形伤害,使得这些学生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与偏差:首先是教师不重视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有些教师只管自己这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或学校政教处的事。其次是学生学习遭受挫折后,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不但不去辅导,而且还经常挖苦、讥讽、责骂他们,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笔者在从事学校政教管理工作中发现,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前不久,在52名同学中调查:“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有的学生甚至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决不能受一点窝囊气。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以牙还牙,甚至酿出恶性事件的一个注脚。“ 有个学生老是抽烟,班主任好言相劝,他一切照旧。有一天,公然在班里抽烟,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认为这事伤了他的”面子“,两度在班级与班主任对峙,对班主任破口大骂,甚至以武力相威胁。闻讯赶到学校的家长,一听让把孩子带回家教育,立刻不干:”孩子有错误,学校可以教育,但你们无权不让孩子上课。孩子不听话,我们才送到学校来,让我领回家,哪有时间来管他!“家长这样的态度,让学校更加为难。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孤掌难鸣。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被动,在于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力,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学生 “,很难有奏效的管教。有的学生肆无忌惮地表示:”不管我怎样,学校都无法处理我,更不能开除我。最多批评几句,不听就是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明白事理的父母还可以配合,但对于同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父母,他们会选择这一步吗?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一般有三种态度。一是放任自流,完全放弃家庭教育,全部甩给学校,结果是学校失望,学生冷漠;二是打骂不止,用不理性的方式与方法教育孩子,但结果往往是将孩子带入更加极端的境地;三是到处求援,找老师,找一切可能帮助孩子的人。前两种当然不足取,这第三种看似积极,却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像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在成长中受到伤害,而这种伤害又总是来自孩子童年的经历,工作中,一个少管所的干事说:“少年犯追根溯源,促使或是致使其犯错犯罪的90%与家庭教育有关。不是太爱,就是太不爱,或者不会爱,反正没找到方向,把握不了分寸。”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与问题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因此,教育者具备正确的交流策略是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

对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政教处于6月15日对七、八年级1290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问题学生共78人,其中:厌学46人、;性格偏执、心理有问题19人;早恋8人、;吸烟、喝酒15人、打架滋事27人,旷课、迟到早退24人。

(1)父母疏于管教和少关心孩子 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对27名有过较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作了一些调查。这27名学生在中学都参与过打架事件,其中有16名(占59%)学生在家中受到家长不同程度的溺爱,甚至在学生发生严重违纪时,家长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也不对孩子严加教育,而是找客观原因,为孩子开脱责任,逃避责任。例如:某同学(住校生)连续几天旷课,也不归宿。教师与家长联系时,家长谎称孩子因病在家休息。学生归校后,在教师的教育下,承认自己是无故逃学。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经常粗暴地加以打骂,孩子挨了打又出去打别人,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孩子也扎一定比例(2名,占8%)。这27名学生中有17名(占63%),周围环境中经常有打架斗殴现象,他们认为与其被别人打,不如先动手打别人。这些学生主要是受环境影响,本身对打架这一不良行为没有深刻认识…

(2)学习成绩差。在问题学生中,回答自己在班里学习成绩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仅占7.4%,属于中等的占34.3%,而属于中下等或跟不上的高达58.3%。

(3)漠视孩子权益。如:虐待孩子,忽视孩子,有33.4%的孩子很少受到老师的赞扬,而14.6%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老师的赞扬,两者占了总数的一半。处于14到18岁之间的孩子,大部分都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很多孩子都有自卑感,如果学校再变本加厉地体罚学生,批评打骂学生,就会使他们偏离原先的正式群体,走向亚文化圈。

(4)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城市闲散少年犯中,有23.7%的少年犯没有喜欢的老师,而一般不违法犯罪的同龄人中只有8.6%的学生没有喜欢的老师,其他91.4%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发现,师生关系的好与坏,虽然不能直接得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结论,但至少可以看到,它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好恶程度。

(5)被同龄群体排斥。对于那些仅仅是学习跟不上的同学,13%的同学希望他们离开班级;对于那些由于不良行为受到学校处分的同学,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他们应该离开班集体;而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同学,来自同龄群体的排斥更加强烈,只有25%的同学愿意他们留在原来的班级。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后进生在班级和学校受到的排斥和疏远。

(6)结交违法犯罪分子。调查结果显示,有64.1%的未成年犯结识过违法犯罪分子,其中闲散未成年犯结交此类朋友的比例更高,达到68%。

三、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

1.热爱学生,消除问题学生的戒备心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热爱问题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尘封的心灵天地,做好他们的行为矫正工作。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培植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问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学生有比优秀生更强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哪怕是表面看来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学生,都有一棵十分敏感脆弱的心。另一方面,他们确实缺乏自信心,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信心。让他们懂得:人只有志气,敢奋斗,能坚持,就有所作为;成功者的桂冠是由多次失败的纪录编织而成的。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教师鼓励的“我觉得你行”到真切地感悟到“我能够”,从而扬起不断奋进的风帆。有些学生之所以有问题行为,是因为认识片面,思想觉悟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教师应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俗话说:“善用物者无弃物, 善用人者无弃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无圣人,任何人身上总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存在。只不过问题学生的缺点明显,而优点较难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发现,及时捕捉,要善于观察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被大量消极因素所掩盖的长处。要拔开层层云雾,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长处有用武之地。

3分析原因结合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教师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尤其是选好教育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行为矫正工作。如对态度冷漠,离群索居,与教师、集体对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从动之以情入手;对由于无知犯错误的,应重在说道理、摆事实,提高其认识能力;对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而反复犯错的,应给机会让其锻炼;对调皮捣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让他在实际中得以提高。做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没有一定的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一定要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问题学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绝不能只抓教育,而忽视对问题学生学习的帮助,学生各种问题的出现,厌学情绪的产生,逃学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问题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差目标,帮助他们接近课程最低标准,5.培养兴趣,提高问题学生的成绩,教育学论文《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http://)。问题学生往往是双差生,他们普遍基础不牢固,求知欲低,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差,这也是他们思想品德后进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要热心帮助他们,多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要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学习小组。只要他们求知欲望高涨,学习积极性才会进一步提高,信心才会增强。学习有了进步,就会达到促进思想上提高的效果。

4、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的和家长交换意见,不能因遇到困难而灰心,甚至放弃。吸引问题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改变他们的参照群体。

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参照群体的影响下形成的。问题学生的参照群体都不是班的优秀生、共青团,而是一些小说、影视中的人物和明星。曾有人对问题学生做过问卷调查,问他们最佩服的人物和组织,结果50张答卷中有说最佩服佐罗、有说武松,还有说“加里敢死队”,只有一个学生写了最佩服周恩来;当问到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时,写的都是上网吧、打球等。问题学生大都是一些精力旺盛而且颇为聪明的学生,只是走歪了路。要发现问题学生的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对他们富有吸引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参照群体,使他们爱学校、爱班集体,跟其他学生融合在一起,从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

5.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特点,工作还应有自己的特色。(1)、要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到校、上课、穿着、言行上严格要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犯了错误绝不回避、包庇学生。(2)、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会这一德育阵地不能放松,班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严重课堂违纪可以随时停课,立即开《我看课堂违纪》的特别班会,必要时可请校领导参加;主题班会要准备充分,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外,要结合不同阶段和班级特点开特色班会。比如初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可开《我的优缺点》、《我心目中的“坏”学生》、《初一这一年》的主题班队会,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初二是学生问题最多,最容易分化的年级,可开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辅警体能测试与知识口袋》、《擦边球、亚健康与小毛病》《我离犯罪有多远》、《惊闻XX违犯校规》的主题班队会;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和新学校的选择,可适时进行《我身边的不良习气》、《当命运的敲门声响起》、《我凭什么打赢中考之战》、《十年聚会我参加》的团会教育。每周感悟结合主题班会内容布置相关题目,做到班级问题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3、问题学生在犯错误后大都有改正的要求,用正确的舆论约束和感化问题学生,用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好学生的言行示范和带动问题学生,适时进行纪律教育,尤其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晓以利害,让他们树立起码的法制观念。5不能轻视和歧视学生。花大力气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建立问题学生谈话制度,谈心要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了解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何要求,出事后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和克服的办法。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学生管理行之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几年来,我校在想尽办法为市民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为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消除问题

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

吴中区甪直中学

刘庆九

摘要: 分析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存在的一般问题,探究纠正其行为的方法,教师的宽容和爱一定能转化他们。

关键词语:问题学生 宽容和爱 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佛桌开花》的文章,那故事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错误的心,而是不肯原谅错误的那颗冷酷的心。作为一个教师,被故事的寄语所震撼了,我们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对文化课差了一点,思想品德后进一点的学生,我们是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呢?毋庸讳言,但对问题学生怀有一颗滚烫的心,并非易事。但能成功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成功地教育和转化某一特殊类型的学生,是最能显示班主任功力和底蕴的重要方面。它既是班集体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又是教育平等赋予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因此, 班主任应给与那些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爱。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及特点

对问题学生的理解,我们应该至少有以下的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他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对少数的学生;第三,他的核心特征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即经常性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第四,问题是相时的,可以通过教加以转化。这几点认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几种偏差。一是避免将偶发问题行为的学生错划为问题学生。二是以学习成绩来划分,甚至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问题行为持谅解态度,为之开脱,结果是失去教育的机会。三是用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即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中学生行为。四是忽视存在退缩压抑型问题学生的教育。

问题学生其产生问题行为的内部动因,根据他们个性特点不尽相同。我国心理学家左其沛等对520余例会问题学生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问题学生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等4个基本类型。研究发现问题行为的分布与其年龄特征息息相关。结果见下表:

类型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过失型

77.5%

77.5%

10.6%

攻击型

3.2% 27.7%

13.8%

压抑型

63.4%

7.3%

27.2%

品德不良型

12.9%

38.8%

48.4%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的类型分布和中学生成长过渡时期的心理特征是吻合的。4种类型问题学生的特征各不相同,根据左其沛先生的分析归纳,他们也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点。

1、是非观念模糊。这类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是道德无知、是非不清,如把违反纪律看成是“英雄行为”。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问题学生由于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3、自尊、自做、自卑、自弃交织在一起。问题学生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打骂,存在严重的自卑、自暴自弃,甘居下游的情绪。可是出于自尊的需要,他们有时又表现为傲慢无理。

4、意志薄弱。他们有时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时也迸发进步的火花,但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有时身不由已,这也是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原因。

二、问题学生的一般问题

问题学生一般问题行为有心理原因造成的,也有品德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两类问题我们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心理性与品德性不仅可以相互制约,而且有时可以转化。只有把两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对问题行为给予比较彻底的纠正。

一般来说,班上的主要问题行为有以下类型: ①品行性问题行为:主要由自私、遇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怕苦,追求享受,学习上生活上怕苦、怕累,追求吃、穿、玩,爱说谎;厌学,不想学习,逃避学习,以至逃学;退缩,胆小怕事,孤独,不参加集体活动。②违纪行为:主要有攻击、无事生非,经常骂人、打人,对他人构成威胁;作弊,用各种方式进行考试作弊;早恋;与异性同学传字条、信件,甚至约会;出入“三室一厅”,沉湎于不适合初中生娱乐的场所。③违法行为:主要是偷窃和赌博。

三、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中学的问题学生,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我们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问题学生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把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1.热爱学生,使其消除戒备心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问题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转化他们的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遭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冷淡、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由于自卑、自傲、对老师抱戒备、对立的情绪;对集体疏远,怀疑老师的真诚爱护和关心。因此,教师在个别教育转化过程中,更应多爱护他,多方面关心他。班里的梁鸣(化名)同学,成绩差,有偷窃行为,还有时常借故装病,以此获得同情。后来,同学逐渐疏远了他。我通过家访,得知其家境,经常与他交流思想。但他总以冷冷的眼光看着我,懒洋洋地回答问题。我知道他正在考验我是否真诚关心和爱护他。当一个下雨的晚上,他的一位舍友告诉我:“老师,梁鸣发高烧,样子好吓人啊!”我立即将他送医院,陪他吊了三小时的点滴,回来还为他熬药。这时,他才对我说:“老师,原来你是真的对我好”。我的行为消除了他的戒备心理。我抓住这有利时机,在生活和学习上,提出要求,以后不断帮助、督促他,使其逐渐变好。

2.拆解“人”字,使其明白做人的要求。

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育人。“人”字很简单,但包含的内涵丰富。这个大写的人字,分隔为两方。

一是生理部分(右侧一捺),即人的身体。二是心理部分(左侧一撇),即人的精神。育人就要从这两方面来育。一般来说, 问题学生的生理部分是正常、健康的。却不知道自己的心理素质的状况,它包括道德、智能、性情这三部分。要让学生面对这个拆解的“人”字,知道做人的要求。然后逐一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估,订出近期、长期的做人目标。

3、大目标小步走,使其不断增强改变自我的内驱力。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并非一日之寒。老师转化矫正他们的行为,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我将列有后进生常见20种缺点的表格,如懒惰、口是心非、坚持错误、自高自大、爱说空话、谎话、独自一人时行为不端、嘴馋、面对善恶无动于衷等。要他们对照表格选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再与我选出他身上的缺点做对比,双方确认相同的缺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共同商量,制定纠正计划。第二步,为他们建立“记功本”,凡科目测试进步5分,能通过常规检查、被老师表扬3次等情况,均记录在“记功本”。第三步,及时将他的进步告知家长,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冷淡、歧视,伟大的亲情能燃起其不断进步的愿望,实现自我的肯定。第四步,当他实现了小目标后,让全体同学见证他的成功,再连续制订第二、第三期目标等。

4、培养良好的兴趣,使其实现兴奋点的转移。

问题学生多数胸无大志,学习不感兴趣,兴奋点在吃喝玩乐上,常常是无事生非。但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如果把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上来,就能取得 “磁石吸铁,驷马难掰” 的教育效果,与不良行为告别。班里多举行一些文体活动,这样,不仅有机会使他们弥补学习不好的遗憾,还可以让同学认识其美好的另一面。当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明确角色规范,可以使其不断进步。

另外,在问题学生个别指导教育的方式上,针对他们的成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慎重择友,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和他直接或间接的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发展。问题学生喜欢广泛交友,而且注重朋友义气。因而进行教育时会,一定要搞清他是否有不良伙伴,若有则设法帮助他们切断,并引导他与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第二,锻炼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当我们对问题学生个别指导时,既要控制不良诱因(如不良伙伴、不良场所等),又要在他们改正错误时,在有把握的条件下,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来锻炼他们与自己不良行为作斗争的意志,进一步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如,我把班费保管的任务交给一个犯有小偷小摸而经受教育有所悔改的同学,老师、同学的信任使他产生责任感、荣誉感,此后他再也没有小偷小摸的行为了。第三.抓反复,反复抓。面对学生的反复千万不可急躁、失去耐心,而要善于从反复中看到进步闪光的因素,给予鼓励,激发他们战胜自我的信心。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还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尤其是讲究表扬激励和批评惩罚的艺木。只有通过这些方法,班主任用宽容之心,相信佛桌会开花,问题学生一定会转化。

参考文献:

李晋华主编《教育一个中学生的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健民著《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

现在的初高中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四、五岁至十六、七岁之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一部分青少年独立性开始露头,逆反心理日趋严重,对抗性、可塑性呈上升趋势,家长难管,学校难教,社会难容。特别是近年来兴办的大量寄宿制学校,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身,学生的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学校,问题学生相应增多,教育管理的难度与日俱增,加强对问题学生实施立体教育管理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什么是立体教育管理

立体教育管理侧重于研究问题学生,它是针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触犯校纪校规、沾染不良行为的学生实施动态的、分层次的、有区别的教育管理办法。其特点是:

1、动态性。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沾染不良行为,有一个由小到大、有轻到重而且反复无常的过程,立体教育管理适应这种变化过程,强调根据问题的大小、性质轻重进行跟踪教育管理。

2、层次性。学校有班级、年级和学校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任务必须清楚,职责必须明确。有的学校,年级管了班级的事,学校管了年级的事,致使少数顽劣生一犯事,就到学校最高层级处理,毫无回旋余地,有的班主任虚荣心强,爱面子,对学生中的问题长期隐瞒不报,日积月累,恶性循环,跑死马,累死人,收效甚微。

3、区别性。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问题轻者,轻处理;问题重者,重处理。对不同的问题,不仅处理的档次不同,而且处理的层级也不同,使问题学生对提级处理产生畏惧感,从而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二、立体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借鉴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之说,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应该包括“行为”和“处理”两部分。行为部分指的是问题学生违反了学校的什么制度,实施了何种行为,程度如何,等等。处理部分包括应该由哪个层级处理,给予何种处理。例如,在美国,对问题学生有一种处理叫“坐禁闭室”。禁闭室只有普通教室一半大,有三四套特制桌椅,桌子两边有隔板,问题学生面墙而坐。门口有值班教师,教室里有各种杂志供学生阅读,墙上贴着“七要五不能”的警示语。坐禁闭室的时间至少一天,吃饭也不能出去,而且要选择任何一本杂志的一篇文章阅读,写出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放学离开教室前交给值班教师。同时,问题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必须填写处理单,其内容包括本周你被处理了几次?你做了什么(错误)?你为什么这样做?你的行为对你的老师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影响?你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改正?等等。还有一种办法是举办问题学生听政会,其知晓面更大,处理更为严格。美国对问题学生的这种处理办法对我们应该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三、立体教育管理的实施

立体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本身存在于每一所学校,只是其作用在有的学校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或者因为误以为管理层级越高,效果越好,从而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或者因为错误地把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归咎于某一个层级,而撒手不管;或者因为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而相互推诿,造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管难教。为此,要抓好如下工作:

1、选好人。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次分别按2:3:5配备专门管理人员,班级由正副班主任组成,年级由正副主任和一名体育老师或政治老师组成,学校由德育处、团委、保卫科派专人组成。其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有驾驭学生的基本能力。

2、立好规。有的学校制度多如牛毛,但是,管用的不多。有的刚性不强,有行为部分,无处理部分;有的处理不分层级,不分档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挥舞罚款大棒,一罚了之,伤了家长的心,放了学生的身。因此,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针对学生中易发的常见问题,简明扼要,约法三章。

3、结好帐。要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记下其违纪的详细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要抓典型,解剖麻雀,震慑少数,教育多数;要抓活动,细化过程,有张有弛,收放适度;要抓反馈,长线教育,跟踪管理。

论英语问题学生对美国NCLB法案实施的挑战

论文摘要:布什总统2002年签署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是对1965年《初中等教育法案》最全面的改革,也是其执政期间最为耀眼的政绩之一,但是该法案的实施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英语问题学生达标是事关法案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其中英语问题学生基础差,学业成绩大面积提高进展缓慢;以英语为考试语言的学科测试无法客观评估学生学业;英语问题学生人员流动性较大,学校面临巨大困惑;学校力不能及的相关因素,如语言学生的差异性,语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NCLB与语言学生自相矛盾等都是该法案实施的瓶颈.美国《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实施中遇到的语言学生挑战对我国热议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英语问题学生; 《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美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总统、乔治·布什总统,到90年代辉煌的克林顿总统时代,都对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认为公民非常有必要精通英语,而 且精通英语是实现教育平等与卓越的必经之路。在这3届总统的倡导和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共同配合下,美国国家教育部、各州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对学生的英语教育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从英语教育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方式和辅

导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面向2l世纪新的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美国的英语教育质量。特别是他

们构建的统一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a)体系和设定评价课程教学的“国家标准”(State Standards)成为美国英语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深远地影响着美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I】 进入2l世纪,布什总统上任后的第三天就向国会提交了全面改革的教育计划,允诺“不让一 个儿童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成为自美国建国以来包括其父亲老布什在内的所有43届总统中,在教育政策上最为闪耀的一颗星星,被称为“教育总统”。2002年1月,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I卫、,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是迄今为止对1965年颁布的《初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l最全面的改革,它重新界定了联邦政府在初中等教育fK.12education)中的作用,将继续帮助消除劣势少数民族学生与优势多数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强化美国教育部的双语和移民教育项目,以简化项目的运作,增强灵活性;重点支持能够使英语问题学生Q).(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LEP3,或称英语水平有限学生)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快速而有效地学习英语。所有英语问题学生在美国就读3年以后,必须通过英语阅读和英语语言艺术(Emzlish Lanauage Art,也称“英语素养”)的测试。此外,根据布什的提议,还设立了“为了所有人的成功”(Success forAll)的新一代美国学校的英语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目的是帮助和确保所有幼儿,特别是贫困儿童和移民后裔能得到为成功作好准备的英语教育。美国国会通过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及配套措施承诺向所有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缩小乃至消除成绩优异生和差生的差距的初衷可谓良苦;且该法案也从法律上强使学校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并从财政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收到不错的成效。据2007年1月公布的国家教育报告卡仃he Nation·S Report Card)报告表明《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确实大大改善了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在过去5年内,9岁儿童在英语阅

读上的进步超过以往28年进步的总和;9岁儿童和4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和数学成绩均达到空前高度;4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将所有各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数学测试成绩提高或保持在稳定水平;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9岁儿童在英语阅读成绩上的差距缩小了9个百分点。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随文赠言:【你可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全世界。】

学生管理的特点 篇2

1 注册入学学生特点

随着生源的下降, 注册入学院校开始广开生源, 除了应届高中学生, 一些往届高考生、社会人员、职高、中职毕业生也作为生源对象。形成了成分复杂, 特点多样的群体。

1.1 政治敏感性强, 缺乏正确认知。

这个特点是所有大学生的共同特点,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 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积极向上。无论是体育赛事取得好的成绩, 还是国家科技取得巨大成功, 他们都会欢欣鼓舞, 心潮澎湃;对腐败深恶痛绝, 归根结底是希望国家发展的更好。但在某些问题上缺乏深层次的考量, 有时候比较偏激, 容易被误导, 这都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需要教育管理者密切关注, 加以引导, 注册入学学生这方面的特点尤其突出。因此加强学生政治理论建设, 做好教育疏导, 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稳定, 是高校的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

1.2 价值取向多样, 更加务实。

注册入学学生的基本心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选择求学, 就说明他们想学有所长, 渴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认为缺乏一技之长, 无法适应社会, 就业紧迫感特别强, 尤其一些已经进入社会又返校求学的学生, 这种意识特别明显。但也有部分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不够成熟, 缺乏人生理想, 进入学校后无所事事, 得过且过。对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追求个人利益, 心里成熟度不够高, 社会阅历缺乏, 往往对很多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积极加以引导, 纠正其错误的思想, 将其培养成品格优良的毕业生。

1.3 组织观念强, 自我约束力差。

对于高校的一些规章制度, 譬如, 规定晚上7点不准出校门, 10点半不准出宿舍楼等规定, 这是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他们能够体会到规章制度对他们的“管”, 实际上是对他们的爱。学生管理人员对他们合情合理的教育管理, 他们很容易接受, 大部分学生会在学校的规章制度范围内活动, 且不感到约束。但注册入学的生源里有很多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 这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 表现在张扬的“个性”, 如会有上课迟到, 旷课, 早退, 抽烟, 经常喝酒等违规行为, 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对待, 并力求控制, 防止“传染”。

1.4 有好学精神, 但缺乏毅力。

他们进入校园, 就是想学有一技之长, 利于将来进入社会, 适应社会。对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证书, 他们特别有兴趣, 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报名考试。但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学习没有持久力, 没有韧劲, 遇到难题, 停步不前。也有部分同学进入校园是单纯为了毕业证书, 他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纪违规情况, 对学习不感兴趣。这都需要学生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与教育, 分类开导, 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 放正心态, 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2 注册入学学生管理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注册入学学生在其教育背景, 文化基础, 心里成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呈现多样性, 复杂性地特点。学生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研究出新的管理方法适应新的变化, 以求跟上形势。

2.1 加强导向管理, 把握正确方向

加强多方面的导向管理。首先是政治导向。这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 要热爱国家与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 坚决支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国家稳定了, 发展了,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这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 大学生责无旁贷。其次是心理导向。积极引导他们放低姿态, 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走好每一步, 过好每一天。在遇到困难时, 能调整心态, 找出方法, 解决问题。第三是就业导向。引导他们了解就业形势, 加强技能学习, 改变就业观念, 适应社会发展。

2.2 创新管理方法, 增加感情投入

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复杂特点, 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因人制宜。在严格管理的大背景下, 采取严松结合, 该严则严, 该活则活。大部分学生在严格管理之下能很快适应下来, 有些学生会“刚性”的适应, 时间长了会出问题, 因此适当的时候采取松的管理, 让他们有部分的“自由”空间, 发挥其特长。

注册入学学生很多是高考失利的考生, 他们情绪低落, 悲观, 要求管理者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好朋友”的身份, 取得学生的信任,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增加感情投入, 恢复自信, 培养好学精神, 磨练毅力。通过情感投入, 老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拉近了, 在严格管理之下, 师生关系不会太“紧张”, 反而会越来越融洽, 开展工作也会很顺利。

2.3 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管理者素质

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力求“以人为本”,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围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学生工作;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 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 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 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

建立一支高素质、作风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一方面院校要认真做好建设规划, 做到师资队伍和其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领导与学工部门要爱护学生管理人员, 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给予关心、支持, 使学生管理者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满足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 明确神圣职责, 树立服务意识, 努力学习, 积极实践, 深入思考, 大胆创新;同时学生管理者要坚持立场, 守住底线, 勇于担当, 深入挖掘学生典型, 加大宣传, 提高教育效果。

除此之外, 注册入学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 苦练内功, 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点, 发挥好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始终坚持特色发展, 探讨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由传统授课方式向“分层化教学”转变,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 开展有效的管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晓军.浅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吉林教育, 2011 (05) .

[2]黄胤琛.高职学生教育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20) .

[3]凌正飞.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 5 (5) :104-106.

[4]鲁亚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吉林日报, 2009.

三好学生的十大家庭特点 篇3

1、孩子有较好的居住与学习条件

85%的学生有自己单独的房间;88%的学生有自己专用的书桌与书橱。

2、家庭人际关系和睦

88%的孩子认为父母之间非常和睦;84%的父母认为家庭亲子关系非常和谐。

3、父母非常注意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

86%的父母每天抽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情况。

4、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交往问题

98%的家庭对孩子的交往需求持肯定态度;94%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交往的朋友很热情。

5、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信任

94%的家长从来没有擅自看过孩子的日记或信件,93%的学生有心里话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父母。

6、家庭民主气氛浓厚

94%的家长平时经常听取孩子对家庭建设的意见;99%的学生平时经常与父母争论一些问题。

7、父母尊重孩子人格

99%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没有或极少责骂、殴打。认为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与孩子平等讨论,允许其申辩。

8、父母非常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92%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家长简单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用父母的行动示范。92%的家长平时不玩或极少玩纸牌或麻将。

9、教孩子做人比指导学业更重要

81%的家长认为指导孩子做人比指导学业更重要。平时经常教育孩子的三个内容是:学习要刻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在竞争中保护自己。

10、父母自己养育孩子

99%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由父母亲带养育;78%的学生没有请过家庭教师。

(摘编自新华网)

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篇4

1.基础太薄弱:

这个问题是多年来逐渐形成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读上重点高中最终也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考取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来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尤其是数学。数学这么学科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管是什么科都经常要运用这方面的能力,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

因此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中职学生的就业虽然出现了回暖,但是,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2.缺乏学习兴趣。

正由于基础差,从小到大多数都是从初中或者高小开始,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一些极端的例子,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这个钱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等等之外的额外的一笔收入。也就是说,包括家长在内,有极少数学生抱着混**子的心态,进入到了中职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或者进入校门不知道自己怎么该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呢,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因此,要是你想学生来学校是很容易的,但是想他真的学到一点知识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有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就更别说什么进取心了。

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应该都是相当的聪明,即便是十几年都没有怎么读过书,脑子还是很灵活,但是为什么聪明却成绩不好了,根据一些观察发现,智商超常儿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也会学习很一般,而他们又需要专门的人来引导,这样就说明智商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不到30%,更多的需要后天的努力,而这个后天的努力,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在重点听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生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而学习习惯角度上来说,拿学习英语来讲,这个我们学生也比较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每天拿出半个小时来朗读,一年以后,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但我们的学生一听到要这么久,立马就打了退堂鼓。

5.学习的自制力差。

虽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布置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课余的时间学生宁愿选择发呆,都不会去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这样看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有些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的科目,非要老师不断督促和做思想工作,才能坚持。

6.学习无压力不努力。

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数没有学习的压力,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而东莞大部分家庭都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生活压力,学费对于家庭而言也不是负担很重,学生上学也没有承担过重的压力,再加上现在社会崇尚以收入高低和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而这些又没有和学历挂上钩,学习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更别说会有什么学习压力了。将来就业获得收入在这些学生看来和自己现在读书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更加就没有什么动力了,因此,不努力的中职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从整个学校来讲,学风并不会很强。虽然他们也是学生,但似乎主要目的反而不是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身体发育也很正常,但他们常常表现出以下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在学习方面,经常表现出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十分抵触,言行过激、拉帮结派,挑拨是非,打架斗殴、恋爱成风,争风吃醋,寻死觅活、力图以成人自居、过分地使用防御机制,不能面对现实、自私自利,自我控制能力差、人际关系差,孤傲、冷漠、迟到、早退、随意逃课,不求上进,迷恋网络、口流污言秽语,不堪入耳等等。

大学生的特点 篇5

“代”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于35年前提出的。所谓“代”,是指在必须社会中,由于年龄所规定着的具有必须特质的人群。由此可见,代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年龄”是代的自然属性,一代人所区别于其他代人的社会特质,即一代人所共有的社会性特征是代的社会属性。代的差异主要不是年龄的差异,而是其社会性差异。这种社会性差异主要表此刻性格特征上。所谓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相对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代人由于面临的是同一个既定的社会环境,所以在观念和行为上往往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便构成一代人的性格。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在大学生身上有着现代社会礼貌与传统愚昧落后的;中击留下的矛盾和困扰。这样,“矛盾”成了他们心理的一大特征。在他们身上,明显表现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又无自我控制本事;否认权威却又以救世主自居,强烈的自我愿望然而又缺乏实干精神:渴望成才,有改革精神却又不会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种性格的双重性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的开放性与内心的闭锁性

由于时代任务和需要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社会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青年人“出国热”、“南方热”,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的择业观念的强大冲击。观念的开放导致行为的开放。社会青年恋爱时的亲热劲自不必细述,就是学校内的大学生们恋爱中的亲昵举动也屡见不鲜,并且性行为不断增加。他们既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地亲昵,也敢于坦白自我在感情上的失败。内心的闭锁性表此刻孤独感和怀疑感。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曾体验到孤独的滋味,为此学校里“假恋”现象极为严重。那么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会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呢首先,当代大学生较其他几代人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怕别人超越自我,从而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其次,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教育的弱点,使他们缺乏给人以爱和理解他人之爱的本事,并所以产生孤独感:加之青年人的自私,使他们在孤独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再次,由于通讯设备的高度发展,同学们往往用手机发信息的形式与人沟通,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削弱了人的现实交往本事,反而使人体验到孤独的滋味。当今的社会现实,父辈们灌输给孩子们的一切,有的甚至他们自我都不能完全肯定。毫无疑问,当代青年的怀疑精神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代人。

二、思想上的独立性与行为上的依靠性

由于时代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保守。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信没有自我实践检验过的东西。在情感方面,他们也会根据自我的标准进行选择,而不再受长辈的控制。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开放,需要更丰富,价值取向更多样、更完整。生活上自理本事差,不会动手做,凡事依靠他人,这是当今很多大学生的通病。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倍受学校和家长关怀,在物质上给以极大的帮忙,使他们养成了“靠”的思想。所以,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很难走出温室,从而使他们在行为上具有很强的依靠性。

三、想问题的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偏激性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变化的迅速使当代青年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对国内、外形势及周围事物都能悉心观察,用自我的眼睛去洞查事物并作出自我的评价。为此,想问题的敏感性成了这一代人的性格特征。青年人由于本身固有的弱点,加之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不到适合自我的位置,为此分析问题带有明显的偏激性。

四、认识上的自负性和情感上的自卑感

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感性使他们在认识上有较强的自负性。大学里,学的东西也许不多,但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神侃”,那深夜的“卧谈会”也就成了同学们观点的“讲习地”,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上自负性得以肯定的场所。尽管他们在认识上有较强的自负性,可在情感方面却“望而却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淡漠使他们相互封锁,认为对方是个神秘的客体,让人无所适从。其次,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人们的交往往往以金钱为基础,以是否与我有利为准绳,大学生们尤其是男大学生们由于金钱的不足而使他们认为没有权力与他人交往,因为金钱对于男人来说就意味着权力,于是在情感上具有自卑感。

五、潇洒和玩世相结合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变化,提高了当代青年的挫折容忍力。为此,因为感情不成功而自杀者比以前少了许多。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是歌声伴我走天涯,生活得自在而又洒脱,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凡事都要有个“度”,“潇洒”得过分也就体验不到那种生活的乐趣,而只能给自我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如今的大学生,男女生因一时的活力而发生性怀孕现象非骇人听闻,这种玩世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自我的态度不能很好地支配自我的行为而发生的杯具。

六、自我评价两难性

进入大学后,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至少会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学习成绩上的改变以及各方面特点的改变。学习成绩的改变往往与大学的知名度有关,越是名牌大学,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原先中学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上大学后就可能变得相对不那么突出,学习方面的改变就成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各方面专长的特点,不仅仅表现为知识面和社会经验等,并且还有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当发现自我在这些方面与别人存在差距时,就会导致学生在入校后由原先建立在学习成绩基础上的自信就受到了双重的打击,对自我的重新评价也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模版) 篇6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2012-3-25 12:40:33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嬴的效果。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 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公司)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EMC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并可以获取EMC公司提供的设备。

1、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

(1)节能效率高:项目的节能率一般在10%-40%,最高可达50%。

(2)客户零投资:全部设计、审计、融资、采购、施工监测等均由EMC公司负责,不需要客户投资。

(3)节能有保证:EMC公司可以向用户承诺节能量,保证客户可以马上实现能源成本下降。

(4)投资回收短:项目投资额较大,投资回收期短,从已经实施的项目来看回收期平均为1-3年。

(5)节能更专业:EMC公司提供能源诊断、改善方案评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造管理、资金与财务计划等全面性服务,全面负责能源管理。

(6)技术更先进:EMC公司背后有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作支持,并且专门用于节能促进项目。

(7)客户风险低:客户无须投资大笔资金即可导入节能产品及技术,专业化服务,风险很低。

(8)改善现金流:客户借助EMC公司实施节能服务,可以改善现金流量,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在其他更优先的投资领域。

(9)提升竞争力:客户实施节能改进,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成本支出,改善环境品质,建立绿色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2、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程序

节能服务公司业务活动的基本程序是:为客户开发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通过双方协商,与客户就该项目的实施签订一个节能服务合同。履行 节能服务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保证项目在合同期内产生合同中规定的节能量。享受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在合同期内收回用于该项目的资金及合理利润。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初始与客户接触:EMC公司与客户进行初步接触,就客户的业务、所使用的耗能设备类型、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基本情况进行交流,以确定客户重点关心 的能源问题。向客户介绍EMC的基本情况、EMC业务运作模式及其对客户潜在的利益等。向客户强调指出具有节能潜力的领域。

(2)初步审计:EMC通过客户的安排,对客户拥有的耗能设备及其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将设备的额定参数、设备数量、运行状况及操作等记录在案。

(3)审核能源成本数据/估算节能量:采用客户保留的能耗历史记录以及其它历史记录,计算潜在的节能量。

(4)初步的项目建议:基于上述工作,EMC公司起草并向客户提交一份节能项目建议书,描述所建议的节能项目的概况和估算的节能量。

(5)客户承诺/签署意向书:确定客户是否愿意继续该节能项目的开发工作。EMC就拟议中的节能服务合同条款向客户做出解释,保证客户完全清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6)详尽的能耗调研:这一步包括EMC对客户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审查,以及对拟议中的项目的预期节能量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计算。

(7)合同准备:经与客户协商,就拟议中的节能项目实施准备一份节能服务合同。

(8)项目被接受或拒绝:如果客户对拟定的节能服务合同条款无异议,并且同意由EMC来实施该节能项目,双方正式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合同的开发工作到此结束。

(9)签订合同:节能服务合同由EMC与客户双方的法人代表签订。EMC和客户双方的律师都应该参与节能服务合同条款的商定和合同文书的准备。

(10)监测:在某些情况下,需对要改造的耗能设备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以建立节能项目的能耗“基准线”。这一监测工作必须在更换现有耗能设备之前进行。

(11)工程设计:EMC组织进行节能项目所需要的工程设计工作。并非所有的节能项目都需要有这一步骤,例如照明改造项目。

(12)建设/安装:EMC按照与客户双方协商一致的工作进度表,建设项目和安装合同中规定的节能设备,确保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对所安装的设备作详细记录。

(13)项目验收:EMC要确保所有设备按预期目标运行,培训操作人员对新设备进行操作,向客户提交记载所作设备变更的参考资料,并提供有关新设备的详细资料。

(14)监测节能量:根据合同中规定的监测类型,完成需要进行的节能量监测工作。

(15)项目维护/培训:EMC按照合同的条款,在项目合同期内,向客户提供所安装设备的维护服务。

3、节能服务合同的基本类型

随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类型,与目前在北美和日韩等国的情况基本相似。

(1)节能效益分享型:这种类型的合同规定由EMC负责项目融资,在项目期内客户和EMC 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和EMC双方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EMC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 及利润。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头2年里,EMC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客户和EMC双方 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

(2)节能量保证型:在这种类型的合同里,EMC 保证客户的能源费用将减少一定的百分比,即可由EMC提供项目融资,也可由客户自行融资。例如,EMC保证客户锅炉的燃料费减少10%,而所有附加的节能效益全归EMC享受。

(3)能源费用托管型:在这类型合同中,由EMC公司负责管理客户企业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承包能源费用。

学生管理的特点 篇7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发展趋势

“ 微时代”原指以“ 微博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将信息浓缩提炼, 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的内容, 让人们汲取大量的信息。 ”这种传播模式顺应了社会快节奏发展, 进而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随着信息产业不断发展, 网络信息和电子产品似“ 洪水猛兽般”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5 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情况, 4G用户总数达到3.02 亿户。“ 微时代”的内涵不断延伸, 从仅仅指信息的传播, 到处理信息方式的更迭, 无线移动终端的信息集成化处理, 成为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 微时代”下, 校园里4G服务已经成为学生通信业务的基本套餐, 能够随时随地上网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准配置。 面对着这些“ 拇指族”, 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已经开始应用这些高科技给学生管理带来便捷, 但与之相应的, 管理者们又担忧学生沉迷其中, 进而变成“ 低头族”。“ 微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该把握住这种变化对高校管理产生的影响, 总结新时期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趋势。

一、微时代下学生管理的特点

(一) 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 信息的传播已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同时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远远大于电脑。 电脑不能随意地带入课堂, 便携式设备却可以;电脑不会长时间的待机, 而手机可以。“ 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 传播量大。 这些不受空间、 时间限制的学生信息会大量快速地传达到管理者手中。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 反映了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 有的是非常琐碎、有的却是突发的重大问题, 这都需要学生管理者来处理。 此外, 学生在网络媒体上的异常信息会被大量新的信息所掩盖, 不注意很容易遗漏。 一些学生管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也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如果错过最佳的处理时间, 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 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诉求, 如何利用现在的“ 微”设备“ 微”应对,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整理并且及时反馈成为高校管理者的新课题。

( 二) 信息交互性强

教育部16 号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利用新媒体这块新阵地把握学生思想的动态。“ 微时代”下, 单纯地利用图文信息式的宣传思维,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交互性冲击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 “ 管理者不应单方面灌输管理, 而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维, 以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沟通”, 因此互动性成为当今学生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

信息交互性体现在学生管理的许多方面。 开通学生议事通道, 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表达对学校学生事务的一些看法, 例如:食堂饭菜的反馈, 教师教学的反馈都可以没有任何阻碍地传达到管理者手中。 管理决策推送微博、微信, 考查学生反应, 让学生体会到民主、科学和公开化。 教师开通微信、微博, 听取学生的意见,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学生活动中开展微信墙、人人墙, 现场互动留言点赞成为最时尚的互动方式。 组织丰富多彩的“ 线上”和“ 线下”综合的校园活动, 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 三) 信息监管难度大

“ 微时代”下, 高校学生日常使用的微博、微信, 其内容简短内涵却十分丰富。 然而这些信息来源众多, 大多数信息不经过滤与筛选, 有些内容低俗不堪。 一些社交软件, 在扩大学生交友范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把学生推向了个人安全受到威胁的境地。“ 学生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长时间接触不良信息, 很容易造成‘ 信息综合症’, 生理和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同时, 社会性的软件应用本身的监管也是有限的。 企业对网络上泛滥的不良信息屏蔽是不够的, 而高校的管理者, 更是难有有力的监管方法。 学生关注的信息不会反馈给管理者, 个人思想被蒙蔽, 做出出格的举动, 我们也不能提前制止。 学校内的社交群, 也可以屏蔽监管。“ 微时代”下, 学生管理面对信息的监管难度非常大, 对学生信息的关注也必将费事费力, 学生管理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

二、“微时代”下学生管理趋势

(一) 学生管理“微”平台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各类应用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如厦门集美大学开发的APP, 可以查询学生信息、考勤打卡、外卖等。 高校或多或少已经有官方或半官方“ 微”应用, 但我国还没有高校建立起学生管理的“ 微平台”。 传统的高校的信息平台固定在学校的主页上, 学生要登录网页进行操作。 平台不够开放, 教务系统、学工系统彼此独立, 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也不能联动,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人工协调系统矛盾。 而通用的应用平台却缺乏校方的支持, 如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这类通用的应用, 高校和企业没有联动的机制, 高校不能监管学生信息。 同时, 依托于社会性的信息软件缺乏高校关键数据的支持, 注定了目前这些应用都不能建立起完整的应用平台。 高校自己的APP和应用也都功能不全, 利用本校信息平台和智能设备打造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 又费时费力, 反而增加了学生使用的成本。

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 微”平台, 是尝试社会应用和学校数据的合作创建新趋势。“ 微”更是突出综合高校各项学生管理职能, 面向无线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平台。“ 微”平台以学校各部门信息汇总为基础, 集合学工团学、档案、宿管、奖惩、心理等各个方面, 以及教学中的教学安排、考务安排, 从顶层设计到后勤管理都应纳入微平台的信息汇总中。 大到校级活动的组织举办, 小到课表的查询, 都可以利用手机等便携式的移动终端来完成。

( 二) 学生管理的“ 微”办公

“ 微”办公是基于“ 微”平台的日常办公方式, 特指依托各高校建立的数据完整的信息平台, 利用无线移动设备进行的综合办公, 涵盖了学生管理的各个办公环节。 目前, “ 微”办公已经在一些高校开始引用, 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 “ 微”办公是无纸化办公, 环保方便。 发送二维码或者链接, 就可以通知学生活动信息。 开通电子窗口, 报名和申请都可以利用手机完成, 不需要提供纸质文件, 还避免了学生填报都要纸质版报送的不便, 特别是在奖惩工作中具有很强的便利性。 其次, 数据的统一整合, 减轻了学生管理的负担。 现在的高校管理者身兼数职, 学工教务都需要协调。 例如, “ 微”办公中, 宿舍管理员可以用手机查房。 今天宿舍是否优秀, 用短信或微信能及时反馈到班主任手中, 不用班主任经常下宿舍巡查。还有学生请假, 手机就能完成。

综上所述, “ 微时代” 下, 高校学生管理者应以“ 微”办公为目标, 在日常办公中挖掘“ 微平台”的功能和不足, 针对无线移动设备, 不断优化信息平台, 打造信息更加开放、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的“ 微”平台, 提高办公便利性, 进而成为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有利方式。

参考文献

[1]郭维, 舒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探析[J].高教学刊, 2015.

[2]覃田.微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5.

学生管理的特点 篇8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学生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230-012010年,上海市率先试点了“中高职贯通”这一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全市7所学校、4大专业范围内小规模筑起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桥梁,意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1]。中高职贯通实行由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五年期学制,学生在学习合格后可取得高职文凭,毕业后可就业,亦可继续升学。由于“中高职业贯通”学生的特点因此在学生管理上也区别于单独的高职和中职的管理方法。本文从中高职业学生管理的自身出发,探讨“中高职业贯通”管理的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

1 中高职学生的特点

1.1 自我管理缺乏

中高职贯通的学生都是刚刚初中毕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事情刚好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事情,学生们必然会出现许多不成熟的表现,许多学生自我管理缺乏,表现多为:上课迟到、不专心听讲、不及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逃学、厌学、抽烟等等现象。

1.2 职业教育理解不够透彻

由于中高职贯通生源来自中学,许多学生刚刚从繁重的中学学习中解脱,对于相对宽松的职业学习环境不能够适应。他们往往只注重基础课(语、数、外)的学习,而将许多职业相关的课程认为是选修课,不能够重视职业课程的学习,长期以往,必将阻碍以后的中高职衔接。

1.3 学生心理不够成熟

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处于16周岁到18周岁期间,这个年龄段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由于此时心理的特点为行为偏激,易冲动和感情用事,学生往往出现处事草率、做事不计后果;而且此时学生心理特有的逆反心理也决定学生会有消极情绪;自制力不高,缺乏辨别能力,经不起外界事物的诱惑。

2 目前学生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2.1 管理理念问题

笔者在本次调研中也了解到,学生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很愿意和老师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高校教师应该格外重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因为只有在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明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享有与教师和成人一样的权利。只有这样的平台搭建好,学生才更加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师生之间隔阂解除,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交流环境。许多学校在中高职贯通的管理方法仍然采用:“堵”、“压”、“罚”等方法[2~3],但目前这种职业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其本质是“依法治学”,是“亡羊补牢”,学生没有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没有适合其个人发展的人生目标。

2.2 工作范围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采取的是学工部管,班主任管两级管理制度,且不知学生管理工作是个全方位系统工程,它包含理念、方法、社会责任與深广的范围,不能只仅仅靠学校学工及班主任的日常行为的管理。

而且许多院校中高职贯通的管理模式基本为:起初的一、二年挂在中职学生管理处,等学生到了第三年后,再归入高职学生管理部门,这样的衔接势必对于学生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2.3 学生思想工作问题

学生思想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教、治校的基本方针。目前职业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包括:班主任针对班级学生开展的系列思想工作;各种政治思想教育、各种文体活动。

这些表面上轰轰烈烈丰富而全面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多仅从理论高度出发,而不和学生实际及切身利益(如成才、就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事实上是淡化了政治思想工作,违背了“人生观”培养全的基本要求。

3 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顺应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才培养的新变化,更新教育理念,给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添加更为鲜明的人文色彩,让学生在职业学校这个浓缩的社会中明确自己的真实的人生目标,学生才能从自身管理出发,走向自我完善,有助于良好的学风形成,良好的班风甚至校风的形成。

3.1 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通过对学生的人生引领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人生信仰、信念和信心,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发展路线,引导学生投入到实现人生目标的奋斗中去,为创造尊严人生奠定基础。

3.2 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课堂渗透和学习、聘请优秀毕业生讲座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从业观念、从业态度、从业技能、从业纪律、从业作风等与从业相关的职业道德系列教育。

3.3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达到预期效果。

3.4 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在目前的形式下,教育管理应该由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管理为基础,任课老师和学工管理为辅助来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有机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3.5 教师多参与学生活动

有发现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师生交流,可以改善师生关系[2]。因此,在中高职贯通的管理当中应该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并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各项活动;并且学校科研部门也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充当教师的好帮手。

此外,在中高职贯通的学生的管理中还应该经常开展一些激励贫困学生自强自立、正确对待经济困难的讲座,让他们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

综上所述,中高职业贯通的管理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体质体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时,要认清现状、理清思想,育行育德、育人育心,使学生成为有尊严、有信念、有追求的高贵幸福之人。

参考文献

[1]赵永清,霍向军,张文丽,等.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探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98-101.

[2]侯鹏程,陈佳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职和谐校园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2011,4:114-115.

上一篇:科技中秋国庆双节安全下一篇:加强基层武装工作要把握好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