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 201

2024-09-20

论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 201(共6篇)

论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 201 篇1

论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 2011-10-27

标签: 管理变革专家量化管理专家流程再造专家

当前,中国大多数中小私企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管理的最原始阶段——构造管理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企业所考虑的不是内部资源如何整合、如何发掘机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这些课题,它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它们将今天而不是明天的生存之道作为考虑工作的出发点。这样,它们从一开始就给工作降低了标准:只是满足今天的需要,而不去设计企业未来的发展。其实,创业者在企业发展初期,就应该要考虑企业的未来去向,即要将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它需要配备怎样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为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又该采取哪些行动?这些问题可能显得有些啰索或多余,但真正深入思考其中的却并不多。泽亚企管认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处于管理初级阶段时,就应该以系统化的眼光来看待它的动态发展,即在企业的粗放式管理阶段就应该去探索精细化管理之路。现实中,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在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且这种过程呈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从而成为中小企业的一个管理瓶颈。因此,正确理解精细化管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那么,精细化管理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泽亚企管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化。这是精细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它要求传统的管理者从侧重操作、凭经验做管理,转变到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能以系统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来处理企业问题。精细化管理强调一个“细”字,它使得过程控制成为关键。而要控制过程就必须对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控制到位,这除了需要执行力外,更需要执行这些动作的专业能力(首先,它要求管理者必须对工作有所了解,其次,它要求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专业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条件,管理欠缺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相对企业发展需要而言的,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或将管理者摆错了位置,使其未能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亦属于欠缺专业能力这个范畴),精细化管理就不可能成功。专业化不只是对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它要求管理者必须持续学习,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同时,它也对管理者的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办公室为办公地点,以核算数据、提交财务报告为主要工作,而精细化管理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成为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专家,他必须将工作中50%以上的时间用深入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对产品、生产工艺、作业流程等内容),了解企业成本流及主要的成本中心,找到成本控制点,以提出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又如:在ATL公司,项目组的物料管理目标将从关注仓库的账、物、卡相符率,转移到了如何加快库存物料周转次数这一目标上,专业这项资源促使我们的工作目标发生转移。流程再造、ERP、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性思维模式等,这些都是专业化的管理工具,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会并利用它们来处理工作。

2、系统性。它对管理这项工作提出了系统性思维要求。它要求管理者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开的事物,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发掘发展机会。系统性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例子莫过于PDCA管理循环了。泽亚企管认为,企业管理问题之所以重复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管理者的工作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而是处于断裂状态。如同PDCA中的管理循环,管理者拟定了工作计划,却没有人执行计划;有人执行计划,却没有人检查计划有无偏离预期目标;也许有人监督、检查,但结果往往是只监不“控”,无人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改善动作,为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创造条件(PDCA不限于一个循环,而是由无限个循环构成,它推动企业持续改善)。在整个PDCA循环中,精细化管理特别侧重于“总结/改善”这个环节。因为“总结/改善”所形成的生产力正是前面三个动作的价值所在。否则,管理行为就无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管理行为就无法得到固化、优化,企业

就不能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3、成果导向。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者的工作方向发生转移,即从以工作任务、修补问题为导向转变为以工作成果、发现机会为导向。在任何一家工厂,精细化管理始终都以持续地“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缩短交期”为关注要点来展开。要使工作具有成效,管理者就必须区别对待工作(实质是区别对待工作资源),并对工作有所取舍。取舍的本质是“扬弃”。它涉及到资源如何利用的问题——管理者既不能将现有的资源放在无效、没有前途的业务上,也不能将现有的资源重点放在今天的销量较好,但不能成为明日生计来源的业务上,而应该放在创新业务上,即明天的生计来源上。另一方面,它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正确、清楚的工作目标,并确保这一目标得到足够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一般会对好的经验予以推广、发扬,但对错误的产品、工作、业务、市场等却缺乏放弃的勇气。其实,需要推进与需要放弃的是互为补充的,这是因为放弃往往解放了必要的资源,以使企业能够在正确的业务上具有足够的资源。因此,发扬与放弃应当具有相同的优先级。泽亚企管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一个季度或半年、一年),企业有必要系统化地评估企业的所有产品、服务、活动、企业文化和所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明确要放弃哪些过时或错误的举措,或值得发扬的宝贵经验。

4、观念创新。在精细化管理阶段中,除了要求专业能力、产品技术等得到创新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观念要得到创新,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意识。现实中,保持观念的同步创新往往被企业所忽视。观念创新要求企业做到:首先,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善”,它要求企业具有追求完美的管理精神。这种完美包括对细节的确定,不搞工作或数据上的“模糊”战术。其次,要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实施创新行为,除非管理者敢于打破旧有的模式,以新的姿态、方式从事工作。否则,一切都只能停留在原样。要在企业营造一种“容许失败的创新行为存在,但不能容许无所事事的行为存在”的创新文化。第三,精细化管理要求全员作战,搞群众运动,而不是管理者的特权。它要求每个员工都有工作目标,并能自我进行目标管理。同时,也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改善意见。第四,将管理关系演变为管理+经营的这种双重关系。管理者必须将精细化管理视为一项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打打工、混混日子的短期行为,企业必须将市场压力分摊到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环节中去,此时,管理者承担的不再仅仅是管理责任,更有经营的权利和责任。第五,它要求企业各模块紧密相连,高度开放。特别是要有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本质上不是以人际关系的改善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工作的改善为关注要点。通过沟通将“研、销、供、产”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整体运作。现实中,管理者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沟通而忽视了针对工作的沟通,侧重于部分单独的运作,忽视了整体的运作。如:销售部往往没有为技术部的设计工作提供市场信息,技术部门在设计产品时也很少与业务员进行沟通。

上述仅是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都是从理念层面上来阐述精细化管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解决精细化管理理念,导入的精细化管理动作在缺乏理念的指导下就可能会迷失方向。泽亚企管认为,打造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管理者所认为的“成本、价格、质量”是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泽亚企管持怀疑态度,泽亚企管所认为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只有两种:技术创新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所谓的“成本、价格、质量”只不过是它们创造的成果而己。粗放型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粗放型管理解决的是管理基础问题,精细化管理解决的是核心竞争力问题,信息化管理解决的是管理自动化问题。在这三者中,精细化管理是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导入ERP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直接从粗放型管理阶段跳跃到了信息化管理阶段,没有很好地解决好精细化管理这个问题。泽亚企管所在的ATL项目正是处于这种阶段的转型时期,从理论上讲,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基于精细化管理更多的是要从战术/动作上有所突破,这也是泽亚企管要继续跟进的一项工作,欢迎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以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形成中国式的管理之道,解决了精细化管理这个难题,就等同于在企业建立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论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 201 篇2

稳步深推精细管理, 从开局到部署再到落实, 做到了环环相扣、步步跟进。

(一) 建言立说——搭言论平台

任何一项工程的开展, 都需要一系列理论支撑。在“深化”工程全面铺开的前期, 企业要创建言论平台, 目的有三:一是实现理论引导, 让深化措施有的放矢;二是做到“言善信”, 用正确的言论体系引导深化思路;三是拓展思路, 通过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逐步完善深化部署。

在这个言论平台上没有所谓的对错, 因为每一个想法与设想都有可能成为深化精细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或发展方向, 因为精细管理没有固定模式, 它需要通过不断调整、完善, 丰富其内容以实现最终的特色管理文化。

借由这种思考与交流, 各部门将在开拓思路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深推精细管理的特色理念雏形, 从本部实际出发, 考虑需求与方向, 借鉴他方思想逐步健全部署与举措, 为下步工作指明了目标。

(二) 立行之措——小结凝炼

目标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工作需要在过程中不断提高。所谓立言之后的立行, 就是将思路与规划应用到行动的过程, 用实践来检验思路的对错、完善部署中的缺漏, 因此, 通过阶段总结进行经验提炼和思路完善。

可以通过座谈等形式, 注重总结、提炼、思考和实效, 内容要精炼丰富, 在总结前段深推过程经验做法的同时, 又带着疑问去思考下步如何真正实现全面深化。其中, 可以用精细管理思想捋顺管理机制, 落实管理主体责任, 凸显管理实效;用精细管理理念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让员工在角色互换中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着力解决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用精细管理流程加强过程控制。

通过总结前期深化精细管理的同时, 也要整理出存在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交流, 进一步明确深化精细管理的过程就是运用精细的工作态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深化精细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精准、高效的管理流程。

(三) 开门纳谏——征集建议

任何一套系统工程在推行一段时间后, 都需要站稳、回首、敞门、纳谏, 继而才能不断健康、完善、发展。在深推精细管理半年之际, 深化过程是否按照预定轨迹前行?管理者是否对精细管理有了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员工是否能够理解精细管理的推广意义?应该带着这些问题, 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征集多方建议, 进而完善深推思路。

二、反思——深度挖掘精细管理过程存在问题

从思维创新到流程逐步顺畅, 从工作作风的逐步转变到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精细管理将成为管理者统一的追求目标与行为准则。但在过程中, 也逐渐浮现出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中层管理者精细管理意识需全面加强

通常, 企业部分管理者中存在精细管理意识不到位等现象。

表现一:自满。认为精细管理已经推行了几年, 不需要再去学习和重新思考, 不需要去改变什么, 只要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维持现状就可以, 所谓深化精细管理不过是又提出的一个新口号而已。

表现二:随意。认为只要跟着政策走就可以了, 公司开展什么活动就做什么活动, 规定动作完成即可, 自由动作可有可无, 工作但求无过, 至于说精细管理如何深化、怎么深化就不是自己考虑的问题了。

表现三:概念错误。认为精细管理就是越细越好, 规定越多越好,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仅占用了过多的劳动资源, 也增加了本专业和下游领域的任务负担, 随着精细管理一步步深化, 就会感觉压力逐步增大。

(二) 深化精细管理执行力、落实度需全面加强

精细管理的过程也是把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 是将计划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然而, 我们在深推精细管理过程中, 总会出现执行落实与规范要求相脱节的现象, 执行力的落实力度明显低于精细管理的深化要求。在部分中层管理者中依然存在推、挡、让的现象, 在认识、学习和理解新管理方式时推三阻四, 不愿意突破传统;对于触及到的核心工作等方面, 部分人会认为已经成型的管理模式没有必要再去精细了, 于是口头上喊着精细管理, 但却将其挡于门外;总是将精细管理给自己的管理习惯让路, 认为以前就是这样做的, 现在即使不用精细也依然不会有问题, 又何必费事寻求改变, 让来让去的过程就是精细管理逐节后退、让步的过程, 也是为深化精细管理落实度打折的过程。习惯并非一日而成, 新习惯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 在新旧交替、博弈过程中, 如果总是以新让旧, 那么最终精细管理只能成为一纸空谈或是目标口号。

(三) 工作界面的明确划分与界定有待加强

精细管理是企业运行发展的核心工程。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 其配合与协作度就愈发需要精密, 这种精密的基础就是工作界面的明确划分与界定。

近几年在管理工作中曾出现过界面不清、权责不明的现象, 发现了问题却不知该去由谁解决, 出现了问题就会相互推卸、相互指责。管理部门现去翻找职责规定、寻找界面划分, 但结果往往是要么发现管理死角空白, 要么有规定也是含混不清, 问题责任追究就变得无理可据、无效而果, 处理态度也就变得不再理直气壮。这种界面划分、界定的不清晰, 最终会导致管理无因乱果或有果无效, 没有依据的管理方式不能使员工甚至管理者信服, 即使有依据但若含混不清, 也不能使众信服。判断错误会引来情绪反弹, 判断模糊会伤及情感。

三、发展——全面深化精细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关于“精细管理”的几点思考》中, 我们从理论上明确了精细管理是一种理念文化, 它具有精准简约的形式特点和深入精确的内容特点, 在某些方面打破了习惯性思维方向和模式。为使精细管理理论具有更强的应用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我们在这里为进一步全面深推精细管理做以下几点建议。

(一) 夯实基础, 深入理解精细管理发展模型

提到精细管理发展“四确”金字塔模型, 一层明确、二层正确、三层准确、四层精确, 它们之间层层递进。

首先, “明确”是一种模糊的全局统计。从管理理念的选择到管理对象的摸底等大量管理信息的收集, 形成了金字塔底部第一层的初期汇总。

其后, “正确”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从大量的初级管理信息中剔除错误内容, 例如一项操作因用途迥异而执行不同标准, 在众多国标、行标、企标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正确选择。类似问题不仅存在于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 也同样存在于管理理念定位过程中。

然后, “准确”是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过程。伴随公司多年发展, 各项规章制度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推移, 某些曾具有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内容已经不再适用实际生产需求, 这就需要各单位、部门的管理者塌下心去梳理, 将符合实际需要的内容整理出来, 形成内容准确的管理体系。

(二) 认清需求, 注重精细管理的深推方向

深推精细管理要分清管理地位、认清管理现状、摸清管理需求、理顺管理思路, 针对管理对象、目标、要求、标准的不同, 从根源上选择正确的推动方向和深化侧重点。

当某些管理问题出现时, 首先要搞清楚是细节出现了偏差还是根本需求存在偏差。打个比方, 如果每年只对员工的进行英语、写作、机械原理、化工原理等科目的培训, 一年或几年下来, 生产单位就会认为培训没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 员工认为没学到多少可用的知识, 由此造成生产、培训两条线运行。上半年, 公司人事劳资部门针对基层单位普遍反映的电工业务能力亟待加强等培训问题, 提出了《专业电工岗位交流建议》, 重点为提升专业电工解决各类突发电气故障的处置能力及储备公司电工后备队伍。

在确立深推方向过程中, 管理者要吃得透精神、看得清方向、摸得清需求。在优化、简化工作流程方面, 在清晰划分工作界面方面, 在明确、严格工作考核方面, 都要求管理者先清楚目的是什么, 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针对不同的目标、需求和对象, 从根源上摆正方向, 而不是毫无目的地追求细节, 这样只会使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因为在需求不清、目的不明的情况下过多关注某些环节, 必然会加大不必要的工作量, 越是如此越会使思维陷入僵化、走入死角。顺应需求, 精细管理才会顺畅深推下去, 水到渠成总要比水上架桥、遇山开洞来得自然、畅快。

(三) 制度保障, 确保精细管理稳步深化

深化精细管理需要用合理的制度去维护、约束和助推。好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或者是错误念头受到抑制, 而坏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建立起一套可以将结果与个人责任、利益联系到一起的制度体系, 就能够解决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管理问题。

什么是制度的力量?二战期间, 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 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 每1000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 厂家负责人表示他们竭尽全力实现的99.9%已是极限, 除非出现奇迹。接下来军方改变了检查制度, 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 由该厂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于是奇迹出现了, 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反思日常管理中, 出现了问题进行考核、整改, 不能说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错误, 但我们总会缺乏对问题追本溯源的执着, 抛去责任不论, 问题出现前的监督、指导、协调、沟通和帮助等工作的落实与否, 关系到管理考核能否使人信服的关键。因为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 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错漏问题, 用局限的眼光看待问题本身, 不仅是僵化思维的体现, 也会使管理者本身固步自封, 久而久之, “打太极”现象也会时有发生。

摘要:如何理解精细管理、如何确定提升目标、如何部署深化措施等内容都是衡量一个企业或管理者深化精细管理态度和能力的标尺。因此, 在推行精细管理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方案、有步骤进行。

关键词:精细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3

【关键词】 企业管理;投资项目;合理定位

一、 投资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才做决策

投资任何项目都是有风险的,是否可行要做市场调研,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才能决策上马投资此项目。对项目的评价和决策问题,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都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因为它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存亡。

投资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十分慎重,经过周密调研,透彻了解市场行情,才决策介入。但是有些企业投资却是匆促上马,最后上交学费买的是教训,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如春都集团引领中国火腿肠产业从无到有,市场占有率最高70%以上,可是,仅仅经历几年短暂的辉煌,这家明星企业便倏然跌入低谷,市场上竞然看不到“春都”牌火腿肠了,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在春都兼并和收购的17家企业,半数以上亏损,对20多家企业参股和控股的巨大投资也有去无回。他们投资观念是“只要感觉好,现在就投资”,不经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最后只能是失败。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视野毕竟是有限的,立项、评估,集体决策,缺一不可。不搞可行性研究,光凭一腔热情,项目注定是要失败。

二、 合理定位,做好营销,树立好品牌。

1、定位:一个产品在市场中,在同类产品中,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它什么样的位置,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产品的销路。 市场定位指的满足市场需要方面,企业营销人员决定本企业和竞争都在目标市场上各处于何种位置。企业将投资项目确定以后,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投资规模、地理位置,既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能力,合理面向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将企业合理定位,从而施展与之相符的定价策略、营销策略,将自己的产品、服务推销出去,从而占领一定市场份额。

2、营销:现代企业现在应树立的是“以需定产(进)、以产(进)促销”的市场营销观念,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开拓市场,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市场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同时也要满足这种变化,市场营销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恩格斯说:“销售是惊险地一跳。”实现了销售,也就实现了价值变成了使用价值的过程。

3、品牌: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容易被淘汰,但成功的品牌却能经久不衰。品牌是抽象的,是消费者对产品一切感受的总和。它贯穿了消费者的情绪、认知、态度及行为。比如产品是否有个性,是否可以信赖、是否产生满意度与价值感、是否代表某种特殊意义或情感寄托、是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如“康师傅”就是方便面,“长虹”就是彩电,“万宝路”就是香烟,“茅台五粮液”就是名酒…….

从产品到品牌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必然的过程。每个品牌之下都有一个产品,却不是每个产品都能形成一个品牌。一个能在市场上立足,深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品质,再加上广告创造的品牌附加值,使该品牌具有不凡的影响力。

三、融资渠道多元化,保证资金周转顺畅

一个论证可行的项目需要资金来启动,企业需要从各种渠道来筹资,企业资金资金周转不灵,企业不能健康发展,自生造血功能不强!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渠道来筹资:

1、 国家财政资金。2、 银行信贷资金。3、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4、 其他企业资金。5、 个人资金。6、 企业自留资金。

企业筹资渠道多种多样,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只注重一种渠道,而忽视了其他渠道的存在,而企业产供销不畅,体现于资金的不畅。如果说筹资渠道属于客观存在,那么筹资方式则属于企业主观能动行为,企业的融资就是如何针对客观存在的筹资渠道,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進行筹资。

认识筹资方式的种类及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宜的筹资方式并有效地进行筹资组合,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筹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2.发行股票;3.银行借款;4.商业信用;5.发行债券;6.融资租赁

筹资筹道解决的是资金来源问题,筹资方式则解决通过何种方式取得资金的问题,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取得。

四、 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强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在企业管理中,建立内部局域网,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CIMS,ERP等系统、EC电子商务、OA办公自动化系统、internet网),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信息化在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1、 降低成本:市场竞争加剧,许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成本竞争加剧,通过信息化建设促成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建立与供货商与客户联盟的供应链,证明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在企业信息化中充分得到体现。

2、 解决数据真实准确的可靠工具: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而会计信息及其他基础数据失真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数据失真大都是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和混乱造成的,尤其是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管理信息化,建立内部局域网络,基础数据由基层录入,数据然后经过汇总,合并、分解进行对比、分析,高层管理者可以借助网络查询数据及时进行决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归根结底是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五、 人是企业管理中的第一要素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尊重人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管理中的第一要素。人才竞争的实质也就是智力竞争。硅谷企业为了留住关键员工采用了很多方法,其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发放股票期权,员工为了获得股票期权可能带来的巨大回报愿意延长服务企业的时间。

总结: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就会有效益;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只有破产、兼并。企业要想在超强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在经营当中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从而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市场学概论

[2]技术 评价 决策

[3]现代企业管理

[4]内部企业制度控制讲解

[5]转身看策划

[6]管理会计

李白诗歌创作的几个特点 篇4

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辞采高华,有关它的思想性和艺术特点,介绍的著作颇多,从教材中也了解不少。本书仅就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李白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助于更好地从本质上把握李诗。

(一)继承和发挥比兴言志的诗歌优良传统一说到李白的诗,人们几乎都知道李白善于用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幻境,以景寓情,借物寓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前人评论李白的诗,也有“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连类引义,尤多讽兴”(胡震享《李诗通》)的说法。这其实说的就是李白诗歌比兴言志的一大特色。

比兴言志,源于《诗经》、《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兴言志,就是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比兴言志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问题,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诗歌寓褒贬,别善恶的美刺作用,使诗歌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初唐时期,齐梁“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浮靡文风尚存,陈子昂倡导风雅,扫荡齐梁颓波。李白更以恢复古道为己任,从而开一代诗风。了解了李白诗歌比兴言志的特点,就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准确地把握李诗的思想内容。李白笔下常常出现高山大川、风花雪月、香草美人、神仙幻境,这些看起来远离社会现实的事物,正是作者丰富的比兴手段,寄托着诗人复杂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追求。他在《大鹏赋》、《临路歌》中以大鹏的形象或表现凌云壮志,或表达理想摧折的不幸。他的《蜀道难》并不是山水诗,而是写报国无路,世路坎坷。《梦游天姥吟留别》并不是游仙诗,而是写理想破灭的苦痛,远离朝庭的决绝。他的《长相思》并不是一首凄艳动人的爱情诗,而是对君臣遇合的期待,实现政治理想的苦恋。由此我们可以弄清楚李白《碧荷生幽泉》(《古风》其二十六)、《燕赵有秀色》(《古风》其二十七)等一大批作品中相思倾慕的真正含意。同样他的咏物诗《南轩松》、《松柏本孤直》(《古风》其十二)、《天马歌》不是写物而是写人,《妾薄命》、《怨歌行》等闺怨诗大多是李白的幽怨,《越中览古》、《登金陵凤凰台》等作品吊古实为伤今。李白的这些作品往往是在婉丽的比兴中蕴藏着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一部分诗歌几乎包括了李白的所有重要作品,把握李诗比兴言志的特点,也就基本把握了李白。

(二)创造性地学习乐府民歌

李白的诗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分不开。特别是创造性地学习乐府民歌,开拓了自己诗歌发展的道路,形成了自己诗歌独有的风格。在李白全部九百多首诗歌作品中,乐府诗就占了一百四十多首,他几乎运用过所有的乐府古题。李白从在故乡接触巴蜀民歌,习作《巴女词》起,就开始了学习民歌自拟新作的创作过程。他每到一地,就学习当地民歌,到荆州就写《荆州歌》,到江夏就写《江夏行》,到越中就写《越女词》,到襄阳就写了《襄阳歌》、《大堤曲》。不仅如此,他还向古代民歌学习,从汉魏六朝乐府中吸取养料,从简单模仿到创造性地运用乐府民歌。

李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学习乐府民歌而创新作时往往借古题写时事。如《豫章行》,传统内容为伤别离,叹寿短等,李白《豫章行》却展示了安史之乱带给社会的**,人民的苦痛,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和现实性。南朝乐府《丁都护歌》,虽“其声哀切”,不过是诉相思之苦。李白的《丁都护歌》描写劳动者惊心动魄的苦痛,作者而为之掩泪发千古之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闪烁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即使是沿用传统题材,李白的创作也开拓了古辞的境界,升华了古辞的思想内容,如《乌栖曲》,古辞写男女昼夜欢娱,李白用以写吴宫中淫乐不休的生活,含蓄地揭示了穷奢极欲必然败亡的寓意。《远别离》等题目的传统题材是游子思妇,李白的《远别离》则寓含“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讽意,成为一首政治诗。李白创造性地继承乐府民歌还表现在对古辞的思想内容和体例都有重大改变上。如南朝乐府《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前者多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后者为四时行乐之词。李白的《子夜吴歌》把此诗分为春、夏、秋、冬四时,主要写妇女对征夫的思念,表达人民渴望和平与幸福的心声,达到了同类题材的最高境界。又如《长干行》为南朝乐府民歌旧题,原为四句,李白则制成长篇歌行,阐述了一个真挚动人的完整爱情故事。再如《长相思》,古辞写游子思妇之情,多以三、五、七言交替。李白的《长相思》在三、五、七言间杂中又插入散文对句“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最后以两句三言“长相思,摧心肝”作结,犹如长叹,句式的变化与感情的起伏具有一致的节奏,并以之反映渴望君臣遇合,理想实现的主题。

但李白创造性地学习乐府民歌的最大成就还是在歌行体创作方面。歌行或名歌,或名行,或名歌行。是从古歌谣、古乐府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胡应麟说:“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复杂,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诗薮》)。可见歌行就是古代诗歌中的自由体。唐代逐渐盛行,但并未形成气候。李白首先赋予歌行刚健和自由;以比兴言志的传统,使之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以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笔法,使之具有宏大的气魄和澎湃的波澜;他以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瑰丽的辞采,使之有了空前丰富的艺术形象;学习六朝乐府和当代民歌,赋予它“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的动人的音韵和鲜活的语言;再以李白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感因素来驱动,它就成了极好表现李白狂放个性和无双诗才的最好形式。李白以此形式创作了一系列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他继往开来的辛勤艺术创造,终于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三)多样统一的李诗风格

谈到李白诗歌的风格,一般的说法都是豪放飘逸。但这种说法很难概括李白全部诗歌的风格。就我们所知而言,李白诗中固然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这样豪迈奔逸的诗歌;也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这样幽愤难抑的名篇;有《山中问答》、《独坐敬亭山》这种超尘脱俗、闲适自得;有《峨眉山月歌》、《巴女词》这种流转自然、朴素清新;有“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的澹荡潇洒;还有“掩泪悲千古”(《丁都护歌》)的沉郁悲苦……所以无论是说豪放飘逸或清新俊逸,都觉尚有不足之处。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应该肯定,但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李白不同诗歌表现出的不同风格。

其实,古人早已注意到此,唐人任华说李白诗“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杂言寄李白》)。宋人朱熹说:“李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朱子语类》)。他们的评价揭示了李白诗中的两大审美范畴:壮美和柔美。凡所抒写怀抱、抒发幽愤、抨击时政、张扬个性的大都属于前者,如大家所熟知的《蜀道难》、《将进酒》等作品。但须注意的是,李白这类作品往往是豪中见悲,在豪逸的言辞下是深沉的悲慨。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类作品常多是歌行体,因而篇幅较大,常采用极度的夸张、丰富想象,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因素。李白的重要作品大多在这一类中。李白诗歌中凡是描写人性美、自然美,如羁旅客愁、人生哲理、相思相恋、水光山色的诗歌多属优美范畴。由于这一类诗歌题材范围广,所以名篇较多,如《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把酒问月》、《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这类作品多为律诗、绝句,或乐府民歌的短小篇章。语言大多清新流转,很少使用夸张一类表现手法。

李白的这两类作品交相辉映又互相联系。这种联系在艺术上讲就是前人所说的“奇”,李白的诗歌无论是豪迈奔放的壮美,还是清俊超脱的柔美,都有出人意外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蜀道难》的“奇之又奇”到《独坐敬亭山》“想落天外,妙绝古今”,莫不如是。而思想性格决定艺术个性和诗歌风格,太白诗歌之奇又源于“气”,前人之述颇多:“气骨高举”(吴融),“高气盖世”(苏轼),“太白以气为主……子美以意为主”(王世贞)等等。这个“气”就是李白的思想性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的几个特点 篇5

就像一篇文章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一样,好的语文课也应该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阅读教学的主问题。主问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主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让学生完成与文本哪个角度的对话。在这个主问题出现之前,教学应该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比如,教郭枫的《空山鸟语》,全文写了作者来到深山老林里听鸟叫带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世俗的不满。本文语言优美灵性富有诗意,作者的情感表达隐而不露。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一下课文,学生是不会理解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鸟语中去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就是主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2.唯一性。从教学目的来看,可以有多种问法,但是,最好的应该只有一个,这一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佳途径。还是以《空山鸟语》为例。从教学的目的来看,可以有这几种问法:从情感入文,可以问成: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标题入手,可以问成:鸟在诉说什么样的语言?从结构入手,可以问成:三个段落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从语言入手,可以问成:到文中圈画最精彩的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这几种主问题的切入口适合于每一篇散文,不具有唯一性。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从语言入手的问法,几乎每一堂课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流行问题。这样教学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忽略了文本的独特性,而只是大众化地教学,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不定性。一线贯穿的教学设计并不适合于每篇课文。一切都要从学生的效果来看,并不是为了一线贯穿的设计而设计。有的课文如果单单设计一个主问题,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就要考虑多个问题层进式推进教学,层层推进,直至文本的深处。比如《囚绿记》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因为喜爱绿,把一株常春藤牵引到窗台里生长的故事。虽然作者很喜爱她,但是常春藤却因为作者的囚禁而失去了健康,而且始终执着地向外生长。从作者的性格和写作背景来看,常春藤象征了当时在敌寇镇压下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而作者由爱而囚的行为应该带给学生怎样的启发,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多元性话题。对于这样一篇意象丰富多元解读的课文,如果要设计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问题,可能性不大。这样的课文适宜板块式教学,用小问题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而《台阶》这篇小说,整篇文章就是塑造了一个用毕生心血去建一栋高台阶房屋的父亲的形象。父亲的一生与建一栋高台阶房屋的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高台阶象征着地位,表达了一个农民一生渴求地位的心理。这篇文章情节的精致性和父亲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典型性非常突出,很适宜采用主问题的教学模式。

4.三体合一的最佳契合点。

首先,主问题根植于文本深处。在备课的时候,寻找到唯一的那个主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教者在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后才能准确地捕捉得到。可以说,确定怎样的主问题就可以看出教者文本研读的准确与否。以《月迹》为例,作者通过写月光照在竹帘上、地面上、酒杯里、眼睛里的不同情态,来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富有童趣的儿童化语言,看似浅显,其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人文情怀地渴望和呼唤――希望每一个人能怀揣一轮明月。根据这样的文本,特级教师李旭东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月亮在哪里?是怎样的?随着这个主问题的讨论,逐渐地讨论到眼里的月亮,心里的月亮,当讨论到心里的月亮时,“只要你愿意,它就在那里呢!”这句话蕴含的意思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教者呈现的这个主问题恰恰反映了教者对于文本灵魂的把握。也只有这样的主问题,才能够辐射到整篇文本,起到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看似切入口很小,但是却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再阅读与再思索。

其次,主问题应该根植于学生的兴趣点。教者研究文本的深度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归结点。因为教者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的起点和终结点。所以,学生的兴趣点是主问题设计的又一个根植点。还是以《月迹》为例,“月亮在哪里?是什么样儿的?”这个主问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切入口很小,学生容易解决。然而在教者不经意的点拨中又能发现教材的深层内涵。

总之,好的主问题应该是能够将教者、学生、文本三体合一的最佳契合点。教者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者与学生围绕文本的对话,思维不断碰撞,能力不断提高,心灵不断丰满,情感不断丰富,思想不断升华。我们的语文课要借助于这个主问题追求这样的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论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特点 201 篇6

近年来,湖滨区检察院在查处职务犯罪中发现,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以及非法使用公共财产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高发性;二是便利性;三是作案手段隐蔽性;四是串连性。因此,遏制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十分必要,笔者建议:

一、以身作则,树立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单位一把手不廉洁必然会对被管理者的会计、出纳人员产生心理反差,一旦心律失衡,便会出现你贪我也贪,不贪白不贪的心理,遇有机会小试成功后,会由最初的心悸,变为心安理得。再则,管理者如有腐败行为,一般都会被会计、出纳人员所掌握,于是领导在会计、出纳人员面前就会腰杆不硬,说不出“硬话”,对会计、出纳人员的错误行为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以求得相安无事。因此管理者必须先管好自己,廉洁自律,发挥榜样作用,以榜样作用去影响人、管好人。

二、预防关口前移,严把财务人员“入口”

会计、出纳人员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选用得当,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起促进作用。反之,会给一个单位带来严重损害甚至使其破产倒闭。因此,一要严格标准,选用财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二是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选拔任用财务人员,防患于未然。三是改革财务人员管理体制。变传统的选拔任用制,为会计委派制;不仅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而且出纳人员也要实行委派制。

三、管理规范化,打造“贪”不到的铜墙铁壁

严格科学的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标志和客观需要。财务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其自身有科学内涵。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实施细则,以使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无漏洞可钻。

四、依法行政,强化内部监督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内部监督。司法机关在查办贪污、挪用公款案件的同时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玩忽职守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其不履行特定监督责任就有可能触犯刑法,承担法律后果意识。二是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对财务工作的审计,除了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外,国家机关、国有大型企业还要接受各级审计机关的专门审计。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法律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审计法》有关规定,对审计人员的玩忽职守行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避免暗箱操作,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一要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财务工作有一定的保密性,但不能因为要保密而将财务工作神秘化,否则必然出现以“合理”借口“暗箱操作”回避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扩大监督面,充分调动群众的监督热情,积极参与监督,将财务工作臵于“阳光之下”,一些“灰色”、“黑色”支出必然不会出现,促进单位领导廉洁自律。因此必须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为财务人员廉洁自律创造良好环境。二是铲除腐败温床“小金库”。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设的“小金库”其资金依然是“隐形”的国家财产。检察机关查处的案例表明,“小金库”的存在一

1害国家二害小家,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将“小金库”的危害结果告知财务人员,使其远离“小金库”。

(一)现状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能有着“服务”与“监督”的两面性。目前由于体制上的束缚,我们只片面地强调了“服务”一些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财务监督不力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虽然有的单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领导与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和审计监督不力等现状,但主要的还是由于现行领导体制与现行财务体制存在的弊端而造成的。个别单位行政领导一句话,一纸签字,就可以随意开支报销,随意支配资金。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实际上只对领导服务,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不敢履行“监督”职能。行政上受本级领导,业务上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现行会计体制,造成了目前某种程度上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是腐败者的“囊中之物”。不少财务工作者,也有“端着谁的碗,就受谁的管”的模糊认识。领导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他们想说不敢说,知情不敢报,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履行监督职能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近年来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所发生的各类违反财经法纪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较混乱,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过多、过滥,对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有些财务人员是领导的关系或亲属,有的未经业务培训,有的政治素质不高。

2.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一是有些事业单位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巧立名目,对外乱收费,存放于有关科室,用于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有的事业单位为了逃避财政对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管理,将预算外资金记入往来款项。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延期交纳或占用税款的目的,少报当期产品销售收入;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缓缴增值税和所得税,占用税款,减少财务费用的目的,对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不是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凭证作为其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而仅仅以销货款回笼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采取将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代购代销收入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有些单位私设“小金库”,截留、隐匿、转移单位收入私存乱放,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搞私房钱。

3.财务报告失真,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一是单位的财务报告本应根据总账和有关明细账中的部分数字来填制,而目前有些单位却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来填制财务报表,从而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其数据各不一样。有的是随意填报,有的是根据单位领导意图而报,有的是图利而填,有的是为了赶进度估几个数字应付而报送。二是新增固定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列入财务账核算。由于这种核算不规范,购进的未能全部如实登记,变卖或报废的没有及时冲转、造成账实不符。4.现金失控,多头开户。一是有的单位用发票、国库券、个人银行存款、白条借据等抵顶库存现金;有的单位不遵守开户银行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无限度地增加现金库存量,甚至超出数倍;有的单位为了方便或拖欠银行贷款等而直接坐支现金;有的单位千方百计套取现金,使用现金呈随意化状态。有的单位还采取乱收费,隐瞒、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二是有的单位为了逃避财政监督、银行收缴贷款和应计利息,今天在这家银行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明天又到另一家银行开设另一个账户,如此不断地变换手法;有的单位则是应金融部门招揽存款而到多家银行开设银行账户;有的为了逃避财政监督或逃避银行债务在多家金融部门开设银行账户。

(三)原因分析

一是财务监督不到位,有些部门、单位领导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二是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执行;三是资金使用管理缺乏计划性,一些部门、单位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明知故犯,损害了国家利益;四是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五是票据使用管理不规范。

三、实时加强财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应从领导者抓起,会计法规要成为行政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让领导者认识会计法规还有“执法”与“监督”的职能,进而让领导者用会计法规来约束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自觉主动地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监控”,健全内部内部制度。二是强化财务人员对会计法规的学习。使财会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权力及其义务,加强财会监督的力度与有效

性。

(二)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监管水平。一是财务监督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财务政策、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规章、制度上,逐步实现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财务干部要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和效益的监督检查。二是提高财务监理水平,建立起财务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务运行的预警保障机制。

(三)强化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对财务监督工作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此,一是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的财务监督要经常抓、抓深入,抓薄弱环节,抓违反财经法规案件的查处,对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件要发现一件查处一件,且要一查到底。对典型的违反财经法规案件要进行公开曝光,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二是各监督部门除了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外,实行监督双管齐下,担负起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日常财务监督管理,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剖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财务监督得以强化。

(四)建立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如《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发票收据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实施办法》,严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推动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务的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要防止重钱轻物的现象,把管钱和管物结合起来,同时要科学合理地配臵和使用各项资产,在满足业务需要时,又要防止重复购臵、积压和损失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利用效益。

上一篇:中秋节祝贺词38句下一篇:体育小达人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