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的作文(共11篇)
本分的作文 篇1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一句古老的话,用来形容人的野心,有些人高大,有些人渺小,有些人野心勃勃,羡慕他人,嫉妒他人,对此产生了恨意。
而有些人知足常乐,做好自己。
世界上,所有人都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的一切都像在演一个话剧,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来还复来”。
人生的道路上是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命遭坎坷,做好自己的本分,克服它们,迎接美好的未来。有时间去羡慕他人,还不如做好自己理应的事情。
所有人的存在,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是上帝早已安排好的`。
高大、自傲,艳羡他人的人永远不会满足,反而总是那些勤恳的人才懂得做好自己,不盲目艳羡他人的道理。
或许艳羡他人是好的,会促进你成长,但那些事实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就拿普通的清洁工来讲,他们认清了自己的岗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知道自己的本职,为这项工作拼搏着,努力着,这才使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又整洁。
反而是那些盲目从众,盲目幻想,对自己认识不清的人,永远不能得到满足和快乐。快乐是成功的基础,艳羡他人不如做好自己。
本分的作文 篇2
1 方法
首先将护士排班使用现代的电脑打印形式, 排班本划分成3 个区块, A、B、C三区共占1 张A4纸大小纸张, A 区为科室护士排班区, 即护士的一周安排, B 区为备注区, 内容包括一周的工作重点安排, 安全护理重点和细节, 护士长的临时通知, 医院及科室的会议及业务学习安排等。C 区为沟通区, 护士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护士长排班之前预先将下周希望工作的班次、值班及调休日及特殊要求填入该区。护士长将尽量根据护士的意愿排班。如果某些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给予满足, 护士长排班前会与该人员商量, 问其能否自己克服困难, 自行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是护士无法克服的困难, 那么护士长将同其他护士协商解决, 在保证各班人员合理搭配, 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尽量满足要求。未在该区留言者视为无特殊需求, 可以由护士长任意安排工作、调休。护士长每周四将下周的值班人员安排好。
2 结果
护士排班本3区块的应用, 基本满足了护士的需求, 提高了护士长的排班成功率, 护士临时换班和请假次数明显减少;医院下达的精神和通知以及科室的会议、学习都能及时让每人知晓, 参与率达到100%, 既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又安排好了每位护士的生活和学习,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讨论
3.1 体现人性化管理
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人本”原理的实质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 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每个人的素质, 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排班本C区块在本科的应用, 正是“人本” 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护士长在严格内部管理的同时, 应当注意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工作环境[2]。要充分为护士着想, 满足其心理需求, 随时注意调整、减轻其心理压力;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激励、引导她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排班本C区块的应用基本上能够使护士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工作, 使调班现象及临时请假次数显著减少, 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3.2 重视护理人员的需求
现代管理的新观点要求, 管理者既要满足组织外的人员的需求也要满足组织内的人员的要求, 这就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转变管理理念, 在满足了病人需要的同时, 也尽可能地满足内部护理人员的需要, 沟通区的应用, 使护士长能及时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工作, 使工作效能最大化, 充分体现了对护理人员需求的重视, 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从而保证护理管理工作的卓有成效。
3.3 工作重点突出, 制度执行有效
B区块备注区主要记录的是工作重点安排、安全护理重点和细节、护士长的临时通知、以及医院及科室工作动态、新政新规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这样一周的工作重点、需要加强的工作环节一目了然, 既能及时总结上周工作的不足又使各项工作重点具体周到。同时, 由于护士长会在B区重点强调安全问题, 可加强值班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避免可能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隐患。护士长的有关工作部署和医院的通知不用每次开会通知, 只要护士浏览一遍B区备注记录, 就能明确工作指示, 减少了不必要的科室会议, 也解决了护理人员因为是轮班而需要在休息天经常来科室开会所带来的矛盾。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休息, 省略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有效挖掘了潜力, 节省人力消耗, 同时使医院的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到位,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护理质量。
3.4 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和友谊
C区块护士排班需求的记录, 是护士与护士长的书面沟通方式, 反映了护士的需求。护士长按其需求排班, 既尊重其意见, 又照顾了她们, 为其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兼顾了个人与集体双方的需要。当不能满足护士的需求时, 护士长主动找有关护士做好疏导工作, 以便取得理解和支持, 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护士排班C区块的应用, 加深了护士间的友谊与感情, 人人树立“谁有需求就帮谁”的思想, 打造出一支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绩效团队。
3.5 优于常用的备忘录和记事本
备忘录和记事本在临床上也使用广泛, 但在平时使用过程中, 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去翻阅, 尤其是工作比较繁忙时, 部分人员根本不会去注意其中的内容, 但排班本几乎每天上班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机会去翻阅, 去查看, 所以也就不会漏掉备注中的各种事宜等, 也就更优于临床上常用的备忘录和记事本。
排班本分区块的使用, 使纷杂的日常护理工作明确化、简单化、条理化;使管理程序与护理程序一样从输入信息、人员、问题到系统中去, 直到获致完成目标, 提高人员水平, 解决问题的输入, 使管理工作更能实现程序化、科学化[3], 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精髓”, 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充分满足了护士的需求,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加强、下情上达、有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工作质量, 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郭玲娟, 莫慧芳.人本原理在普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4) :625-626.
[2]潘瑞兰.谈护士长的管理能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 :175.
曹德旺:本分人的不本分事 篇3
除了财富还能分享什么?
曹德旺是个本分人。在过去一年内以45.8亿元慈善捐款获评中国首善。各种盛事邀请应接不暇。4月底“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请他做演讲。我去机场接他,他一个人拖着个旧拉杆箱,孤零零地走了出来。
第一次见面,我问他:“您除了与人分享你的财富外,还能分享什么?”
他对这个带点唐突的问题却很坦然。我们说起他给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2亿元而给出严苛的条件限制:管理成本不超过600万,执行时间为6个月,差错率不得超过1%,否则要30倍来赔付。这就超出了他作为一个捐款者的本分,他开始把他做企业的机制,悄悄地输入国字头的基金会和政府机构的运作。看我指出他的“不本分”,他就笑笑说:中国的事只能这样,在一件件实事中有个改变,中国就改变了。我捐款不就是求个向善的转变吗!看他笑得那样开心,很有点小孩儿做了恶作剧,没有被人发现的快感。真孩子气!他在完全放松自在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孩童般的天真。他一路上谈笑风生。
下午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曹德旺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他说:我是企业家不是慈善家。我从来不提倡裸捐,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股东有十几万,买我的股票是在捧我的场,我有责任为他们把企业做好。我的员工跟随我几十年,我也应该有责任把他这个队伍带起来,继续往前走。我是贫苦出身的人,认为人的价值关键是要负责任,要讲诚信。作为企业家,我非常敬重我的职业。
在互动论坛,主持人让他最后说。他仔细地倾听了国内一流学者的高论,轮到他说话时,一下子就点到了点子上:“我们企业家这个阶层的心态,把你们是作为神来对待,但是你们讲话要负责任。”他对经济过热发展有着深切地担心:你们这些学者会为高速发展提供依据,我们企业人就屁颠屁颠地去干了这些事情。但9%已经过快了,这样下去很危险!通货膨胀就控制不住。你们这些专家,最好理性一点,理清楚以后再给总理报告。
他认为限购令是推销令,帮助房地产商控制房子。真正控制房地产只有二十个字就够了:“房地产投资视同工业企业个人所得税征税”。没有把住房琢磨透,这个结论很难做得出来。
何为做企业的本分?
曹德旺这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学生,站在一流学者面前,气场特别强大。对若干热点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我问他,你这不是离开你做企业的本分了吗?
他说:什么是做企业的本分?做企业就是要对环境有个准确的把握,对事理有个通透的了解。不如此哪里能做好企业?在交流中,我发现他对儒释道的经典都通透。他善于把一些深奥的道理,都能用浅显易懂的常识给表达出来。他常用的词汇不超过300个,却能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获得雷鸣般的掌声。有底气的真话无敌。
我近距离观察曹德旺两个走向。一是他习惯于“向上去”,用悲悯心看待世间万物;二是他习惯于“向下行”,头拱地一点点推进。曹德旺是个本分人,却同时做出在论坛上气压一流学者的不本分事。或许,不洞明世事,企业家就无法恪守做好企业的本分。诚可谓:人与场域相融,心与发生相通;凝心专一生慧,和合律动取义。
(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策划公司的本分 篇4
想来想去,有四点很重要,我称之为知识、专业、经验以及和自己过不去,
首先是知识。
无论是战略、营销、广告、公关,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每个层面都有很多深深浅浅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一些通用的原理和方法,复杂一点的如战略分析方法、消费者心理学,简单一点的如营销4P和广告创意三性等等。这些东西来自于前人智慧的沉淀,经历过多年的验证,对于专业策划就像修车师傅的扳手、垂钓者的鱼竿一样,是专业策划人和非策划人的基本区别,它能帮助策划者思考更全面、更快更准的找出问题并找到“策”的发力点。而我们很多人曾经迷信“乱拳打死老师傅”,轻视真正的策划需要掌握的这些基本要领,让“点子大王”风光了好一阵子。事实上乱拳打死老师傅只是偶然,老师傅打败乱拳才是必然。
第二点是专业。
专业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说你很专业是指你在某个细分的领域积累了一般人不具备的知识,从而使你在做策划时能体现出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这种专业知识又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相关行业特性的基础性知识,二是行业相关的最新资讯。举个例子,两家公司给一个超市品牌做策划,两家都通过SWOT、五力模型等基础知识分析得出要走高档路线的结论,而且都提供了一些国外的图片作范例,但其中有一家除此之外,还能说出高档超市过道要留多宽、卖场灯光明度、货架材质等细节,如果你是老板,你说你会选谁做你的品牌顾问?
第三点是经验。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经验都是人能力的一部分。我曾经一度认为策划是最不讲经验,也是最不好积累的。而很多策划人、特别是牛B的策划人都不屑回答客户关于经验的质问,觉得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包打一切,
事实上,任何知识,特别是与策划有关的知识都是以一定的前提作为存在基础的,但人不能踏入两条完全相同的河,任何一次策划的前提都是不同的。而且,没有在真实压力下作过决策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真相的全部。经验的好处就体现在:曾经的经验不一定能照搬进新的命题,但一定能能帮我们节省判断的时间、坚定我们决策的信心。所以航天员上天之前,学了几年理论知识以后还一定要在超仿真的太空环境下训练很长时间。
第四点是和自己过不去。
和自己过不去就是在具体的策划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向完美的卓越无限靠近的精神。策划对于企业来来说必须依附于企业的资源和具体经营活动才能产生效益,所以很难量化衡量策划对于企业经营成果的贡献到底是多少。这对甘于平庸的公司来说是很好的借口,而真正有企图心的策划公司则应该将其视为最大的风险。因为,策划好、有业绩的时候,功劳不一定轮得到你,业绩不好的时候,策划公司往往是最好的替罪羊!因此,既然我们很难左右客户的评判、绝对掌控市场的结局,规避这种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过程中做到殚精竭虑、问心无愧!只有具备这样的信仰,和客户每次的合作都是一次掏心窝的恋爱,而自己也能在每次的历练中有所超越,获得更多的发展本钱!
以上四点,让我想起日本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关于做便利店成功的四大铁律:商品齐全、鲜度管理、清洁维护、亲切服务。这似乎和上面说的对得上号。商品齐全对应知识的必要性;鲜度管理对应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清洁维护重在反复做,对应经验的积累、亲切服务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刚好可以对应和自己过不去。
大道至简,做好本分。策划公司如此,策划人亦是!
浅谈《理想国》各守本分的思想 篇5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所著。它是传世至今的西方名作。柏拉图在书中以“正义”一词为中心展开对理想城邦建造过程的讨论,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由讨论人的“正义”性到讨论城邦的“正义”性!从中构建了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虽然该书里面是以苏格拉底为中心人物但是里面的思想反映了柏拉图的思想观。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一开始他是由“正义”为论点,讨论什么叫“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书中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正义”,而是建议先考察一个正义的城邦中的正义成份,再研究以个人之标准的正义,因为城邦比人大,城邦的正义比一个人的正义更显眼。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所以在他们的讨论最终推出一个正义的城邦就是一个协调、和谐的并且住在里面的人们都各守本分的城邦。
一开始,苏格拉底与阿得曼托斯开始建造最为简单的城邦,他们认为应该有农民,商人,木匠,铁匠„„他们各做各的事情,协调着城邦的运作。农民只是拿着锄头耕地,木匠只是拿着工具造出木质品就可以了。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单做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他说“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接下来是讨论了护卫者的培养。在讨论理想城邦的构成时,苏格拉底着重将城邦中的人们分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治者包括由哲学王与护卫者。被统治者是在统治阶级下的广大人们群众。
怎样培养理想国中的护卫者,在《理想国》中占了很大的篇幅。苏格拉底等人都认为要从体育,音乐等方面培养。并且他们对护卫者从小就接触的诗歌,音乐都作了详细的限制与规划。在培养护卫者中,那些诗歌,史诗,音乐家肩负者重任。他们负起教授护国者音乐和体育的责任,因为“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使爱智和激情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要是国家的栋梁“除了搞体操训练外,别无用心,怕见文艺之神,结困会怎样呢?对于学习科研从来没有尝过一点滋味,对于辩论推理更是一窍不通,他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爱智之火光难道不会变得暗淡微弱吗?由于心灵没有得到启发和培育,感觉接受能力没有得到磨练,他会变得耳不聪目不明”;要是“一个人纵情乐曲,让各种曲调唱腔,甜的,软的,哭哭啼啼的,醍醐灌顶似地„„”
除了这些,他们都认为“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而且会密切留意各护国者的态度,“随时考察他们,看他们是否能终身保持这种护卫国家的信念,是否既非魔术又非武力所能于不知不觉之间使他们放弃为国尽力的信念的”。
这样就塑造了一名理想的护卫者形象,让他成为优秀的国家管理者。他有欣赏音乐才能的素养,有面对敌军不畏的坚强精神。
同样苏格拉底也提出了统治者应由哲学王担任这观点。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和认识论学说,讨论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和哲学王的形成。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哲学王应该成为统治者,因为哲学王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我想,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这些品质,的确纵是玛摩斯也无法挑剔了。
相反大众在这个社会中是怎样的呢?护国者既然安份地做自己保护工作,同样地,大众应该做他们应做的事。智能是与他们无缘的,因此他们要服从统治者和护国者的指导,做一只乖乖的国家螺丝,做好本份,应修鞋的就修鞋,应种田的就种田,国家制度以及他们的个人利益,哲学家会作好安排,并宣称这是最正义的,最适当的。
在书中苏格拉底已经把城邦中每种身份的人安排好。各守本分的思想在《理想国》中十分突出。他把教育培养护卫者的过程详细列出。把哲学王当统治者的理由充分说出。连如何能让人民心甘情愿当好自己的本分的谎言都讲出来了。谎言故事:“他们(人民)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在农民以及其它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在现在我们应如何对待这安守本分的思想呢?现今社会能构建这样一个安守本分的国家吗?现实意义大吗?柏拉图在书中向读者们描绘了理想国,人们安居乐业,积极地做本份的东西,不需要任何痛苦的深刻思维和人生体验。对外有辅助者守家卫国,对内则有护国者领导群众,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大众将所有精力放在自己所本份做的事之内,生活十分充实。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表像,成为多少人的向往。
以我的看法,对于一个良好的统治社会来说,《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蓝图,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政治蓝图。如果是这样好的一个社会不就太过简单了吗?一个如此各守本分的社会实在太理想了。理想终究会跟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理想中的构造会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例如,在苏格拉底的眼中,由哲学王当统治者是最好的,他在《理想国》中曾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但是往往在现实中哲学家是不愿当统治者的,他们更愿意留在书中探讨社会中的种种不可言说的深奥问题。
除此,如果将每个人的人生都安排了,这不就像加尔文教的“天定论”吗?但是人是有理想的在下层的人民都是想当上层社会的人。很难要人们心甘情愿去当自己一出生就定下来的人生职责。同时人是有自由的,是很难要被统治的人乖乖的听任统治者的命令。会遭到人们的反抗。例如:在1920年,列宁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各国列强的攻击,为了苏维埃的将来,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短时间内这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战场利益。但是在战争结束后,这政策就遭受人民的反抗。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不情愿将自己的粮食按照统治者的命令交给政府!最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灭。
《理想国》中那各安其位思想是理想的,但是把理论付诸于行动就相当难!人民在社会中乖乖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样的社会是十分完美的。但是这样的社会也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活力的!但是这种理想理念将会影响着每一代的社会!这又是《理想国》的魅力!
端正入党动机,做好本分工作 篇6
我通过参加了“江西财经大学第44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有了较大的收获。特别是对入党的动机,更加明确。
老师向我们分析了各种入党动机,有些同学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学都提出了申请,自己随大流而要求入党的;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分配个好工作;也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等等。这些想法,是一种客观大量的存在。要求入党的同学,都应当认真解剖一下自己的思想,分析自己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的。
“当一名共产党员的确是光荣的,尤其是一名学生党员,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上党校之前,我都是坚信这个名言。但是却会错了意思。上完这节课的我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们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光荣的与责任、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祖国和人民艰苦工作,那是同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相称的。以我原来的动机,是绝对不能入党的,绝对没有资格当一名中国共产党。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与我们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任务相一致的。我们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所以只有树立共产党主义理想,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入党。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争取入党的行动。在学习中,生活中,就能自觉地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端正入党的动机,才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学校的党课,使我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周围的同学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当接受考验的时间较长时,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找出不足,迎头赶上;当自己要求入党的行动没有被正确理解,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曲解、误会时,也能正确对待;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我要主动靠拢党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经常反思自己,不断省视自己的入党动机。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认真地进行自我修养。端正入党动机,是最终检验标准,就是实现从思想上入党,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党员。在思想上真正达到共产党员的标准。那么,我在思想上,就要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入党的我来说,离正确的入党动机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端正入党动机,这一目标虽大,但是,我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我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使他们和我一样快乐!我要做好自己在院学生会数码部的工作,更好地为学院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向学院要荣誉。牺牲了个人利益也不能抱怨。无条件为学院服务。我还要自觉坚持以党员为标准,努力实现思想上入党。在思想上,行为上,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的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成党的各项活动任务。院党校的学习,使我真正认识到正确的入党动机对决定自己的人生目的以及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的重要意义。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生目的像轮船航行的灯塔,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变化和发展方向。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生目的,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作为学生,我们要树立起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目的,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掌握专业技能,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只有这样,在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才会正确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商业的本分不是借口 篇7
失落,是因为商业不是生活的全部;失落,更因为商业的本分,其实包裹着太多华丽的谎言。
这边地道的国产货不断地挂上进口铭牌,那边浓浓的骨汤面突然变成了浓缩液兑制,可口的纯豆浆转身成了豆浆粉冲制;我们还迷惑于该不该坐动车,该坐哪种电梯的时候,中国式牛奶又用闻所未闻的合成配方再一次冲刷着我们的心灵秩序。
史玉柱自嘲:大多数企业家都是坏人。史玉柱又说,企业盈利就是最大的道德。
是的,商业的本分就是利润,就是增值。于是商业不分高低贵贱。我们崇敬资本大师的智慧,也赞叹草根商人的崛起;我们醉心于亿万财富的奔涌,也中意于精打细算的巧妙。
似乎只要能赚钱的生意,就是好生意。成本是依据,商业环境是理由。以次充好是必要手段,制假贩假是无奈之举,破坏环境是必由之路。甚至一次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损害,也只是一种误伤。因为,这都是商业的本分。
33年前,一代伟人挥手轻轻说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33年后,人们沸腾着把全部生命投入到寻找物质富裕的生活中去,把商业的理念升华为生命的理念,把商业的规则膜拜为生命的规则,把商业的创新移植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我们看到了以GDP为纲的政绩考核体系;以资本意志为核心的企业行为;以铺张奢侈为荣的消费主义。商人会为追求利润铤而走险不惜触犯刑律;会因为商业上的失败而匆匆终结自己并不失败的生命。
似乎凡是与财富利润相关的谎言与罪过,都那么容易被人理解和原谅。因为,这都是商业的本分。因为商业的本分,已经升腾成了整个社会的本分。
一再地原谅,不断地遗忘,我们因此忽略了商人只是一种职业。商人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应该用大写的人笼罩商业,而不是把小写的商业本分抬升为生命的本分,社会的本分。
——如是,我们的生命秩序将被一次次颠覆。房子车子与爱情联姻,社会地位与排行榜挂钩,慈善不再是道德行为而是为利益所驱策……财富成为生命的全部标准,商业本分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理想和责任不再是生活的目标,人也彻底沦为商业本分的奴隶。
商业的生命在于利润增值,人的价值却与利润无关。商业叠加上理想、道德、秩序,才能构成完整的商业生命。对那些商业的华丽与败絮,我们无须仰望,也不能俯视。而商业的规则与秩序,我们只能借鉴,不能抄袭。因为生活终将归于生活,商业终将归于商业。
本分的作文 篇8
作者/ 李景林
(编者按:本文是获得“师德先进个人”的李景林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建校110周年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先生对教师本分的深刻理解和生动解读,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学习和思考。)
我被安排在这次会上代表教师作一个发言。我可能无法代表别人说话,我说的只能是我自己的想法。不过,教师之为教师,有他的共性,所以我的话可能会引发其他老师的共鸣,因此也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想谈一个话题,叫做“守住教师的本分”。我自己不见得能做得好,但想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与各位共勉。
我个人自1973年从教以来,算起来差不多40年,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教过了,只差幼儿园还没教过,我考虑能否在退休以后再来过把瘾。
孟子讲,“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乐,是人生最高的乐或幸福,甚至“王天下”都不在其中。用今天的话说,给我当总统都不换。第一乐讲家庭生活,第二乐讲做人的原则,第三乐讲人生的事业。这三乐,第一条是“命”,不能选择;第二条是做人的本分,用康德的话讲,可以说它是一个绝对的命令,做任何事都须以它作根据,是人之作为人的一种必然选择;第三条作为人生的一项事业,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对这第三条,我与孟夫子心有戚戚焉,也在其中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会选择做教师。
就自己这几十年做教师的体会来讲,我觉得孟子讲的这“三乐”中第二条最重要,它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有它作为根据,人生才能真正具有内在的“乐”或真正的幸福。包括做教师在内的人的所有事业成就,均须以第二条作为根本。
先儒讲“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重正名,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学》讲人要有所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等,都是说人在社会生活中,各有分位,应守住自己的本分。君要做得像君的样子,臣要做得像臣的样子,为父、为子、为国民、为老师、为学生,都应如此,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事物要符合自身的概念,才是好、是善。
在我们现在所处身的这个高度物化的社会环境里,人要想守住本分,合乎自身的概念,很不容易。(发言稿 )为官,经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当教师的处境要好一点,但外面也有诱惑,怎样守住自己的本分,对得起“师”这个名,就很重要。
“师”的本分是什么?韩愈《师说》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传道”一条最重要。韩愈解释说,我们尊之为“师”的,不论少长,能“闻道”即可为吾“师”。所以说“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是说我有了一个教师的职位,就可以是“师”。闻道、得道,是“师”之所以为师的标准,它也规定了教师的本分之所在。
首先,这个师“道”,是一种人格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是一种负责传授知识的职业化的工作,与古时的“师”有所区别。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古学是一种通人通儒之学。金岳霖先生也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学问就是他的传记。梁漱溟先生亦因终生笃守其信念而行,而被称作“最后的儒家”。故古来言师道,为人与为学是一体的。我觉得,现代学校教师虽然已成职业,但先儒有关师“道”的教训,仍然有效,它的精神还应该继承。职业虽然分途,但在教师个体身上,做个好人与好的专家、学者应该是一体的。
其次,这个师“道”,对学问也有一种要求,这就是学问要有内在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子的特点是博学多闻,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学无常师,他的学问虽博却不驳杂,就是因为有一贯之道贯通其中。今天知识爆炸,学生了解的东西我们教师可能都跟不上。在学问上有一贯之道,面对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才能应对裕如,具有一种转世而不为世转的能力。
我们教师现在压力很大,有很多任务,发表论文有数量、级别要求。这促使很多人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今天的文字与昨天的文字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打架,这就不行。我们呼吁官方学术评价的体系要逐渐改变,提供一个使学者真正可以做到真积力久,厚积薄发的学术环境,这样我们的学术才能是真实的,才能有扎扎实实的进步。但我们自己亦应首先对自己有这个要求。
我自己是一个笨人,写东西慢而且少。有两个字,叫做“不敢”。不考虑成熟的话不敢说,不敢发表。不过,这里面也有爱惜自己羽毛的意思。从效果来考虑,应景的文字发出来,对自己不是加分,而是减分;从长远看,做这样的事其实很傻的。我自己平时看书,注意积累一些问题。对有些问题,从有想法到能够贯通,再把它写成文字发表,有的要间隔二三年,甚至十年。这当然是因为自己资质愚钝,只能做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事。我不否认人的资质差异,有人就是又好又快,那是天才。一般人还是需要下点“慢”的功夫,才能做成像点样的东西。我对自己的学生也提到这样的要求。我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第一讲绪论,就题为“形成属于你自己的方法”。
其三,从这个师“道”对人格的要求延伸到教学或韩愈所说“授业、解惑”,传统的教育所倡“成德之教”,在今天仍有意义。
古代教育以成德为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代教育则不同。现代大学基本上成了教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而缺乏教化的职能。我研究儒学,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以来政教分途,西方在学校知识技能性的教育之外,还有宗教等作为人的精神人格教养的体制保障。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完全西方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德性人格教化体系的缺失。我们的人文学科是否可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
近年,民间自由讲学的传统在慢慢恢复,很多书院、学堂、读书会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的民间学术回归。校园人文学术环境对此也有相应的反映。
我自己和我们的教学科研团队,都较注重这个方面。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加大这方面的分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以直观的方式使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一类的社会活动。2007年底,我们组织成立了“辅仁国学讲坛”,每年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专家莅临演讲,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与专家进行交流。2010年9月,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织发起以研读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辅仁读书会”,本学科老师轮流作指导老师。辅仁读书会遵循“传习经典,修养身心;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宗旨,组织读书会,并开拓《木铎新声》会刊、读书博客等多个学术平台。读书会依托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研读经典的文化平台,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凸显出校园文化自身超越专业阈限的人文教养、德行教化这一方面的作用,对弥补大学偏于知识技能化的缺失,是有很有意义的。它反过来也促进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二者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这当然只是一种探索。但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中国社会要逐渐形成自身体制化的人文素养教育机制,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人文学科对此似应有一份责任。
以上是自己有关教师职责、本分的一点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谢谢!
做本分而不朽的企业 篇9
一个历经数十年思考形成的企业观。
做投资而不是投机
很长时间以来,我总在问自己: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企业的价值?什么东西是对人生最有意义的,什么又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
晨拓自1993年创办以来,做过联想、IBM的代理,2000年的营业额曾高达5亿元,后来又转型做系统集成,同时发展自有品牌产品,可谓经历丰富。但是,这么多年来,无论搬箱子做代理,还是做客户,我都觉得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一个又一个员工离开晨拓创业,公司总也长不大……
应该是一种精神,才使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存在的价值,企业也才能真正具备超强的吸引力,这种精神也许并不能使我们成为庞大的组织,但一定会使我们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社会亲和力强的组织。
因此,尽管IT压力很大,我们却一直坚持做IT,坚持要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双手获得增值,就一定会有机会,一定会在IT行业站住脚。因为我们不是靠投机,而是靠我们的双手在创造。
坦克和导弹在造出之前都来自于矿石,矿石并不贵,但变成坦克和导弹就非常昂贵;沙石并不贵,如果将沙石变为我们的城堡,就非常昂贵;同样,一棵树木经过我们的努力雕刻成佛龛,也就拥有了另外一种价值。沙石和城堡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是由我们创造的,所以说做增值是创造价值。做投机也可以赚到利润,但这些钱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别人口袋里的钱,是在自己金钱可能损失的前提下得到的利润。
稳就是大
团中央书记赵勇曾说:做企业一定要稳住,稳住就是大,稳住就是发展!
我曾经遇到的一件事能够体会到这一点。1994年左右发生金融波动,那时候存款是19%~20%的保值率,再加上普通利息至少也有百分之二十几。我当时借了20万元人民币,每个月2%的利息,当时没觉得这个利率很高,而且很幸运这笔贷款很快就还清了,但后来我想算一算如果50年之后还,会还多少?一个惊人的发现:200多个亿!
还有一个计算:中国每年增长8%,100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应该是2000多倍,200年会怎样?300年会怎样?大家去算,会是非常惊人的数字。所以稳就是大。
除了稳,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一种平衡。
晨拓曾经和美国证券界合作过,科技股上扬时,合作的证券界人士曾经提出一个方案,在北京投资200()万美金,占我们75%~80%的股份。晨拓于是有讨论:如果1亿多人民币真的拿到北京,我们该怎么用?的确,有了这笔钱,我们的胳膊一下子就粗了,但是一个人光胳膊粗还不行。如果脖子只能承受50磅的力量,有可能胳膊上300磅的力量还没有打出去,脖子已经断了,是不是胳膊粗带来的反倒是灾难?
木桶理论让我们反思公司发展需要有多个木板,其中包括管理、公司策略、产品等,我记得许多公司没有贷款没有问题,一有贷款反倒从事很多新的行业,由于根本就不懂这些行业,之后真是赔得一塌糊涂。不是钱的问题,是各方各面的问题,是需要提升短板、均衡成长的问题。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风气管理
在公司的管理中,我们一直认为风气管理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做不到把消极心态保持到有限的数量,它将会影响公司的根本。
在一个企业和团队中,可以把心态简单分为两种:积极和消极。在美国针对这些心态有过一些调查和研究,发现如果要说有90个人是积极心态,10个人是消极心态,慢慢这个组织会变成10个消极心态向90个积极心态靠拢,但同样如果有90个人是消极心态,有10位是积极心态,最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可能那100个人全部都要变成消极心态了。这两种心态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均衡?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数据,是21点比79点,就是如果一个团队中的5个人中做到有4个人积极,它基本上会达到一种均衡。但如果破坏了这个均衡,78个对22个过两天变成了77个对23个,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这23个人的团体将会扩大,变成24个、26个甚至更多。这种效应将会使一个团队中积极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存在这样情况的队伍将会烂掉。
立大功才能基业长青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初做企业靠的是胆大,之后靠权大,现在大家都说要靠眼大。只有真正看到长远,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未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才会有做强企业的机会和未来。在韩国,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是把企业家叫做小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靠胆大、权大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现在韩国社会给予了他们那些能够为社会创造效益的企业家应有的尊重,和我们中国一样,越来越走向企业和国家的正规化。
从宏观的角度,最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企业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按经济学教材的说法:企业的目标是赚取最大的利润。这句话对吗?
现在很多地方工厂污染非常严重,有些污染已经深入了地下。照微观经济学以前的观点,这些工厂赚取了数千万元的利润,他们企业的目标应该是达到了,但是谁应该去为那巨大的负效应来负责呢?这几千万元的利润,可能要花十个亿、十五个亿来消除其社会危害,因为地下水的污染非常难以治理。这样的企业有意义吗?它的存在只会给社会带来破坏。
追求基业长青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企业的不变梦想。《左传》中早已提到如何不朽,人有三不朽: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从企业来讲,企业并不是一个立德、立言的单位,它一定是立大功才能长青。为什么很多企业都是一代半型,而很多大学却能够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大学在不断地为社会立功,在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日本的三菱重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至今还在继续为重工、国防提供支持。如果我们的企业也能为自己的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需要的产品的话,这个企业就会有机会基业长青!
企业的强在于每个人的本分
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一直碰到一个问题:如何把企业做强。强是大吗?我们都知道:强不是大。强是富吗?强不是富。康熙末年到雍正执政的短短几年时间,国库就可以从1000万两白银增加至5000万两,是以前的五倍,我们国人制造金钱创造财富很厉害,但那是强大的时代吗?
一个集体的强是强在每个人的本分,每个人的忘我努力。
北洋水师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巨大的启发。李鸿章在那个时代,淮军和北洋水师几乎成为他的私产。有人说: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是朝廷不给北洋水师增船加炮,但为什么会这样?是没有钱吗?肯定不是,整个海军军费只占政府开支百分之几。朝廷曾经因为考虑再建一个南洋水师,结果,没有几天,李鸿章就以统一训练为名,将其统一调拨指挥。不加强海军只有一个原因:李鸿章不是曾国藩,朝廷担心李鸿章不守本分,无法控制而成为窃国大盗。
国家要强,每个人应当尽好自己的本分;公司要强,每个人也都要尽职尽责,安分守己。
很多人都说做公司需要的是机制,他们说现在企业不行是因为机制不好,所以我们要改变机制。
真的是机制问题吗?我认为所谓改变机制,就是改变给钱的方式,用更多的钱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但奖励机制只有在欲望层次才可以起到作用,只对有物质欲望的人有用,对于物质很多的人不会大有用,更不会提高人的道德境界。机制不会造就本分,倒会给不本分制造借口。
要形成企业的“本分”机制,德行教育不可或缺。
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能够那么强大?答案是共产党的本分和德行教育。共产党员的党性体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体现在每个人发自心底的反省。正是由于反省,才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党和军队指战员整体的道德觉悟及作战能力。
同样,在公司内部也要进行本分、德行教育,只有把这点做好,才是把我们公司做强、做出未来的根本。
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篇10
1994年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的20年中,中国网民的人数飞速增加,网民生活逐渐“网络化”。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47.9%,中国网民已达6.49亿,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程度更为深入,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为78.7%。
与之相适应,继台湾的蔡智恒(痞子蔡)在1998年以《第一次亲密接触》启动网络文学之门后,以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不过,他们成名于网络,却很快与网络告别,并开始在传统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进入知名作家行列。2002年,包括起点中文网在内的一批大型阅读与创作网站的建立,彻底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命运,并使之成为了新兴的独立行业。商业化的写作模式,使故事和形象更加精彩的同时,也使网络作家们盆满钵盈;更低的准入门槛,使网络文学阵营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写手充斥着这个虚拟文坛。这构成并促进了网络文学作品的“井喷”式发展。
网络文学的海量与芜杂——李教授称之为“灌木丛生式”的存在状态——文学学术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对待?几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指出“我们没有资格谈这种小说。”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网络文学是另一种文明,那是另一代人的事情。”作家莫言也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我也不想谈这些莫名其妙的网上文学。”李教授没有如此避而不谈,他选择了面对。他认为,一个研究者,如果站在精英文学的审美立场去否定它,进而将其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便失去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学术良知和学理的公正性,不免有武断和狭隘之嫌。这种面对,就是试图担当起对网络文学写作与阅读的规范与引导之责的表现,显现着一个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直面网络文学的存在以后,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在李教授身上表现为,他的研究是建立在对网络小说文本的广泛阅读之上的。李教授在读硕士的时候,曾经有过没有阅读任何网络作品却进行理论探索的经历,这使他在真正接触网络小说以后对有关许多网络文学的理论性文章产生了很大怀疑,怀疑他们的研究是不是也是建立在没有阅读作品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不接触文本也可以进行研究,但无法弥合理论和文本之间存在的抽象与具体、同质性与差异性、简单与繁复之间的矛盾,其结果自然有空疏和宽泛之嫌。在笔者看来,一个忽略文本阅读的人,文学审美性和艺术判断力会逐渐消褪,根本不配去做文学研究者。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本阅读的网络文学研究,没有丝毫的意义。因为,这样的研究只能把重心放在技术手段和媒介变异上,从而造成网络数字技术的专用名词和后现代概念的泛滥,显得僵硬、空洞和玄乎,进而导致技术分析冲淡美学阐释,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或者隔岸观火、南辕北辙,不能进入文学中人性、情感等柔软的一面。
当然,在李教授看来,研究者的阅读不仅仅是品味,更是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筛选与鉴别。他说:“面对原生态的网络文学,既是我们的大幸,又是我们的大不幸。大幸的是我们和它共时代地处于历史大发展之中,见证着它的发展、繁荣和芜杂;不幸的是我们必须对它作出理论的回应,而这又是何其艰难!” 这难,首先就难在网络小说的生产已经远远超出了研究者的掌控能力,对网络小说的理论性阅读和遴选工作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始终坚持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并为此深感荣幸:面对处于文学史之前的原生态的网络小说,自己的每一次阅读、参与,哪怕一次跟帖或一次点击,都可能成为以后网络文学史的构成性因素。从事本课题研究以来的四年间,他的午饭和晚饭很多都是在电脑前吃的。他到底阅读了多少网络小说,笔者无从知晓。粗略统计,《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中所涉及的网络小说,包括穿越、玄幻、武侠、生存、爱情五个文类共56部,每部动辄百万,甚至几百万字,短的也有几十万。先不说他是浏览了多少部之后才选定了这56部作为研究对象,单就作为研究对象这56部,就有上亿的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毕竟,网络阅读不像传统纸质阅读那样轻松写意。有段时间,他的手甚至成了鼠标手,一摸鼠标就酸麻。但他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一种慷慨而悲壮的情感。快乐来自于文本,慷慨而悲壮的情感则来自于“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责任承担——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李教授的文学知识分子本分还体现在他始终是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网络小说。他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文学,但事实上,什么是网络文学到现在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欧阳友权先生就认为,网络文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通过网络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李教授是从中观的意义上来指认网络文学的。他并不把网络文学看做凭空产生的、全新的事物,也不放大网络文学中的某些新现象新因素,将之与传统文学完全对立起来。他认为,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文学,放弃文学性的追求无异于扼杀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他所研究或者说推荐给读者去阅读的56部作品,都是基于人情、人性、人文,文学性很强的文本。以此为基础,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如《鬼吹灯》是中国第一流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是“网络爱情”题材小说之翘楚,《驻京办主任》体现了王晓方官场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诛仙》《搜神记》《星辰变》是网络玄幻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寻秦记》《木槿花西月绣楼》等是网络穿越小说经典,等等。这些作品是否真如斯言,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对于人文研究来说,服膺的只能是文学的最高法则,尊重的只能是自己独到的眼光。
直面网络文学,以文学的标准筛选研究对象,是李教授社会关怀意识和审美判断力的体现;从生态学视野来研究网络文学,则彰显了他卓越的专业素养——文学学术知识分子最本分的方面。生态学理论的理想化、有序化和网络小说的实践性、无序化之间似乎隔着万水千山,甚至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但李教授别具慧眼,发现了方法论意义上的生态学与网络小说之间的关联性:一是网络小说发展状态的生态性;二是生态学的建设性文化立场与新世纪对网络小说的理论期待视野相契合。就这样,为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和存在格局做出有益的建构,为给芜杂多样的网络小说提出一种建设性的理论视角,李教授将两者似乎很不可思议地结合了起来,并产生了诸多灵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如从主题上将网络玄幻小说归结为成长小说,如《鬼吹灯》激活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如《蜗居》近距离批判现实的力度和勇气极具“五四”文学的风骨,如《武林外传》以最经典的后现代面孔诠释着武侠小说这一传统小说文类在当今网络环境中对当代文化精神的臣服与悦纳,等等。如前所说,这些识见,也许只是“片面的深刻”,得不到其它学者的认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李教授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对网络小说的独特言说,这就够了。
最后我想的是,李教授恪守文学学术知识分子本分的难能可贵。我们当下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也许用狄更斯《双城记》开头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来描绘最合适。经济浪潮汹涌,严肃文学退避三舍,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泛滥,人文精神进一步被漠视和贬值。于是,纯娱乐性节目“星光大道”“开心词典”成了最主流的中央电视台的精品王牌,“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地方台的选秀、恶搞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学学术的主要阵地的大学校园,也日渐行政化、专业化和制度化起来,这越来越束缚着文学学术的自由发展。众所周知,文学学术来源于研究者对世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力,其话语应该是情感性的,人性化的。但目前,高校教学、科研对标准和规范的过分强调,背离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则,已经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人文学术本该拥有的灵活性和互融性。难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在博客中说:中国大学,只是貌似大学;中国大学的学术,也只是貌似学术。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李教授能够秉持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找到与现实的对接口,是很令人欣喜的。这来自知识分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来自李教授对文学的执着:他相信有一种力量来自文字,有一种快乐来自文本。他很痴迷地爱着文学,视自己的研究对象——网络文学是自己的土地。他自己,则像一个城市中的农夫,披星戴月地劳作着,心怀着敬畏和膜拜:“我是一株生长在都市里的野草,仰望星空,怀念土地。我以生命的形式,感谢土地。”
参考文献:
[1]李盛涛.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为了一盘本分的爆肚儿 篇11
一盘爆肚,一百年
冯梦涛,金生隆爆肚第四代传人。从1998年开始,他从叔叔手里接过自家的店之后,将近20年的时间,坚持用从祖辈传下来的做法料理一盘爆肚。他说,现在很多老字号都没有了,并不是手艺失传了。“手艺一直都在,味道也一直留在人的记忆里,唯一失传的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把它再重新办起来。现在缺的就是这个。”
说起金生隆一百多年的历史,像是从一个微小细部切入一段历史大背景,一盘爆肚儿经历了时代的跌宕起伏。还是清朝末年的时候,冯梦涛的曾祖父冯天杰从老家山东闯关东,一路北上到了北京,就决定在此落脚,在当时还叫东安门的东华门摆摊做爆肚儿。那时,清朝大臣每天要从东安门上早朝,随从们就聚在这里等候自家的主子下朝。久而久之,小商小贩在此聚集,形成了一条商业街。那时候的冯家爆肚儿还没有今天这么讲究,不同部分混成一盘,水爆之后再浇上点儿麻酱调料,几个铜板一份,穷人做穷人吃。
清朝覆灭之后,没有了大臣的早朝,不过东华门的市场还在。当时的政府整顿市容,就把这条街的摊位都搬进了原来金鱼胡同的八旗练兵场,也就是后来的东安市场。自此,冯家爆肚儿有了自己的店面,从游贩到坐贩,做生意的方式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你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客人从这么一排一排的餐馆里一下子找到你”。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和积累,爆肚儿店走上精品店的形式,正式叫作“金生隆”,一盘爆肚儿也越做越讲究。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的《爆双脆》中道:“羊胃有好几个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儿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讲究的吃法是羊肚一分13种,牛肚分为4种。每种部位不同、刀工不同、水爆的时间长短和火候都不同。以嫩白色的肚仁口感最细嫩,是爆肚儿中最名贵的部分;蜂窝胃的“葫芦”最难嚼烂,吃得就是这种咬劲儿。
现在金生隆的店里贴着一张大照片,赫然印着一个羊肚儿,箭头拉出了几个方向,都是肚儿的不同位置和叫法。一个肚子,细分成这样,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深度开发”。冯梦涛说,那真是当年的食客挑剔,逼得店家做得精细。原来东安市场挨着金鱼胡同的吉祥戏院,在当时是名角汇集的地方,谭鑫培、杨小楼、金少山、谭富英、梅兰芳、马连良都曾在此登台唱戏。这些老板到了八九点散场以后,点名要吃金生隆的爆肚,而且对吃是挑剔讲究,店家也就随着客人的要求做得越来越精细。从冯梦涛的爷爷开始,把这个本是不入流的小吃变成了能够代表北京风味的美食。再后来,1956年公私合营,金生隆和东安市场里的另外4家北京小吃的老字号合并,成了“金生隆”专营小吃店,冯金生也成了国营职工。直到1996年老东安市场拆除后,冯家继续经营金生隆这块招牌。一路坎坷,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死犟到底,为了记忆中的味道
在冯梦涛的人生规划里,本来没有打算经营自家的爆肚儿店。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冯梦涛,和他的弟弟冯梦波从小一起学画画,大学学习阿拉伯语,1989年去了日本读比较文学,一待就是七八年。回来之后,又在广州和朋友一起开设广告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越做越大。他玩心重,而且玩什么像什么。重型机车、登山、雪茄、威士忌……好像怎么看和爆肚儿都不太能搭上线。
1998年,上了年纪的叔叔还是希望冯梦涛能回家一起操持家族的生意。当时金生隆只是东安市场里的一个小店面,和一个稀松平常的早点铺并无二致,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眼前的场景和冯梦涛的兴趣相差太远,“这和我心里想的、从小耳濡目染从我爷爷那里听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最后,还是不忍心看着上了年纪的叔叔独自操持家业,他当时决定:“得了,大不了干几年,干好了我再走。”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做,竟然是十几年。
冯梦涛和叔叔一起操持金生隆之后,北京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市政项目、地产项目层出不穷。从1998年到现在,店面不得已换了8次,从健德门到安外小关,从簋街到青蓝大厦,每次都要重新选址,一切重来。终于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到现在,金生隆一直在六铺炕安德路的一个居民区里,算是稳定下来。冯老板说,要不是那些食客一直惦记着金生隆这块老招牌、这个老味道,他没准就真的不做了。
冯梦涛说话的时候泾渭分明,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得清楚。他选店址不选游客人来人往的地方,喜欢胡同巷子的深处。“我们希望能安安静静地,把客人从四九城远远的地方吸引过来,而不是他路过。”“因为旅游区、美食街是以游客为主,他们对质量、东西没什么要求,只是来尝鲜而已。这样,店家对自己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低。”
现在金生隆的店面外是“金生隆爆肚”五个字。一进店门的墙上摆着四张大照片,从左往右依次是四代掌柜的肖像。店里是黄褐色四人座的桌椅,细看就会发现,每把椅子的椅背上都刻着“金生隆”三个字。天顶上漆成红色的钢架让一个传统的爆肚点儿颇有几分工业感。冯梦涛并没有刻意地要恢复祖辈的辉煌。在他看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性,爷爷那时候雕梁画栋的金生隆,在今天没有了相应的土壤。他坚持的,味道还得是那个味道。
每天早上五六点,前一天屠宰好的分割羊从河北大厂运到店里。负责切肉的师傅会把羊肉按照羊的肌肉结构切好,大三叉、羊筋肉、羊上脑、羊磨裆、羊里脊、羊腱子肉、一头沉和黄瓜条……每天的量都是冯梦涛头一天下好的订单,基本上到了晚上8点就卖完了,没有存货。
给羊肉“排酸”在现在是挺常见的事儿。排酸是因为在羊被宰杀的时候,非常惊恐,瞬间血液倒流、身体产生大量毒素。身体里有瘀血的羊肉,在涮肉的时候,肉色是深褐色的。冯梦涛说,金生隆的羊肉从来不需要排酸,因为作为清真饭馆,羊肉是采用清真方式宰杀—阿訇在暮礼的时候,给羊祷告过之后才宰杀的,羊在安静中流尽最后一滴血死去。这样的羊,身上没有瘀血、没有毒素,也就不需要排酸。在这里吃铜锅涮肉的时候,软软的两盘手切羊肉下肚,汤锅里还是清清爽爽,看不见任何杂质。秘诀就是肉好!
在人们喜欢追求“新、奇、特”的今天,冯梦涛在爆肚儿和涮肉这件事上,属于保守派。他更在乎的是有所坚持。比如绝不会用冷冻羊肉,因为没有好品质的黄油就不再做奶油炸糕,涮羊肉就是涮羊肉,绝不会在菜单上添上鱼丸、蟹棒一类的配菜,“那就成火锅了”。
“有些做不出来的东西就不做了,保留记忆就特别好。有些东西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到我这里是第四代了,我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再改进的地方了,就原封不动地保留它。因为在第二代的时候,分割、调料已经定型了。到了第三代的时候,这些东西已经标准化了。到我这里是进一步标准化。”冯梦涛说自己的家人,几辈子都是有所坚持。认定是对的,就坚持做。“我们平时都客客气气的,如果是碰触了底线的事,就死犟到底。”
专业玩家与职人精神
初见冯梦涛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有范儿”。干净利落的寸头,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藏蓝色西服里面套着咖啡色马甲,上面配着马甲链。下身是丹宁裤、机车靴。手上戴着的老银戒指,是日本工艺大师高桥的作品。分明就是一个摇滚乐队主唱的架势。后来一聊发现,他在大学的时候果然组过乐队当主唱。
冯梦涛说他们冯家的人都喜欢把什么事儿琢磨透了。在他的记忆中,爷爷除了爆肚儿店,平时的爱好就是听折子戏、捣鼓自行车和各种表。家里的每一辆自行车的链条和轮圈他都和爷爷一起亲手清洗过,家里的每一块表他也都打开研究过。“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
到了他这里,依旧如此。在日本玩重型机车,每月打工攒钱为了登山训练、买装备。“那时候,车一辆一辆地换。现在虽然不玩了,但一想起在公路上飞驰的感觉,还觉得热血沸腾。”
20多年往来于日本,让冯梦涛对“职人”精神有着切身的体会。当初在东京最有名的咖啡店打工的时候,怎么做拉花、奶油要多厚,都有着精准的要求。在手工艺大师高桥吾郎的店里,大师不会把好的作品卖给他认为不懂得欣赏的人。这股子倔强劲让人佩服。“真正的匠人,根本不跟你讨论任何东西。”
爱玩会玩的人,难免惺惺相惜。有时候他登山回来直接到店里,恰好遇到同样喜欢登山的客人,免不了聊上几句。在店里拿着烟斗或者抽雪茄的时候,也会有人问起。一来二去,金生隆的这家店,聚集了不同圈子的人,谈摩托车、聊咖啡、说雪茄……他和很多客人已经超出了食客和店家的关系。他从这些客人身上看到“专业”二字。店里往来的人,会一起谈论去南美旅行的见闻,分享一杯咖啡的妙处。“知道很多东西后,让自己更职业化。”
让冯梦涛觉得欣慰的是,今天的金生隆和20年前的老店已经截然不同。老食客的后代也成了这里的拥趸。“我们的客人里有特别年轻时尚的。在这里吃着涮肉爆肚儿,毫无违和感。”
【本分的作文】推荐阅读:
短笛悦耳,咏叹本分人生的生活小浪花美文06-17
守本分、守规矩,势在必行07-11
成功的作文叙事作文600字作文07-09
成长的足迹作文精选作文初中作文08-18
厦门作文风景的作文05-16
作文描写蝴蝶的作文12-04
梦想的作文800字 梦想的作文08-24
[实用作文]作文:一次有趣的活动作文06-21
关于感恩的叙事作文500左右的作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