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24-10-13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通用12篇)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1

目前各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就业优势浅析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按理说环境类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应该相当乐观,但因为我国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环保体系还不成熟,所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再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就业更加困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人怀疑环境科学专业开设在医学院校是否合理,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理学类专业,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化规律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科学,而医学院主打专业是医学类。在看似如此矛盾的情况下,很多人怀疑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是否有就业前景。但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在注重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健康,关于环境的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类专业在未来势必大有作为。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将超过日美,达到3.1万亿元,这必将增加环境学生的就业机会,缓解其就业压力。虽然环境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并非主力专业,但其具有其他理工科类学校不能及的优势,下面以温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学生就业优势所在。

一、医学院校师资特点

环境科学属于理学类,温州医学院是医科类大学,但其师资力量并不亚于其他理工科类大学。阅历丰富的老师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我院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5.29%,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研究生学历(位)占86.27%,博士26人(其中“海归”博士8人),硕士18人。学院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创新人才为宗旨,重视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建设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目前还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开展环境科学专业“2+2”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更好地拓展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二、环境科学与医学相整理结合,培养交叉型人才

我院在专业建设上十分重视多学科交叉渗透,在学科交叉中,寻找新的发展点。其实环境科学与医学有相似点:医学生是治病救人,环境科学学生是医治自然为人,两学科可以相互渗透,从而拓宽环境科学的应用领域。所以,我院利用身为医学院校的特性,结合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医用有机化学、实用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环境医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等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内涵,相比同类理工科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类学生而言,更增加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发展动手能力

新的历史时代下,某些高等学校以成绩为第一要义,只抓成绩而不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定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终究不能得到很好的动手能力,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招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本科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胜任力不足。所以,我院在建设环境科学专业相关课程时理论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开设了多门动手操作的实验课,如水质指标的测定,混凝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的实际操作控制,还开设了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垃圾发电厂等实地教学课,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流程的认识水平。当今社会,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只有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施展自身才能,让学生们在就业前就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

高动手能力,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难以学以致用、胜任力差的问题。

四、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图书资源

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很多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相较其他专业要大得多,要学要记要背的课目也比一般专业多,因为这毕竟是关乎身体及生命的学科,不能有一丝马虎,所以我院学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学院教室和图书馆总是有很多人在勤奋看书学习,稍微迟点去就没位子了。受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都勤奋学习。而且,我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丰富,也有多类文献资源检索库,再加上与温大校区地理位置相近,学生交流较多,也可以去温大图书馆查找更丰富的资源,更加增加了其优势。

五、结语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必将得到更加整理广阔的发展,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一定会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综合考虑,医学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是有优势的,其相较于同等学历的其他理工科类学校环境科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根据特色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如果学生能用心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为前行的路途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力拼搏,就业前途就将更加光明。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2

关键词:法医学,招生,就业,教育,择业

近年来,一系列反映法医工作者影视节目的热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法医”热,使得不少有志学子将法医学作为将来的奋斗目标和事业方向,更有不少家长认为法医行业就业有保障,工作稳定,收入也高,结果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纷纷选择报考法医学本科专业。那么我国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究竟如何?本文试从目前我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的现状及从业情况方面来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浅见。

1 法医学教育现状

1.1 我国独特的现代法医学专业教育模式

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标志了我国古代法医学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然而由于传统儒家文化和鬼神世界观的影响,我国的法医学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而西方世界经过文艺复兴及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后,在近代时已经远远超过中国。我国现代法医学直至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解剖规则》时才正式宣告形成,较西方晚了上百年。

法医学发展至今,形成多个分支学科,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及毒理学、法医人类学、法医齿科学等。社会上普遍认为法医学就是“解剖尸体”,实际上它并不等同于解剖学或病理学,法医工作者主要解决涉及与人身伤、病、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状况等有关的医学问题,从而提供相关的线索或法律证据等,后二者主要是研究人体结构或发现人体组织的病变而为治疗提供依据。由于不同的国家司法体制存在差异,故在提到“法医”时所指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法医是法医病理学工作者,主要解决与法律相关的涉及死亡的案件,明确死因、死亡时间和方式等;而中国的法医则更像一个“杂家”,从现场勘查照相到检查伤者,从检验血痕到化验毒物,从解剖尸体到检查骨骸,几乎无所不为。工作内容的差异源于截然不同的培养模式,仍以美国为例,从事法医学工作者首先需经过4年的理工科大学学习,再接受4年医学院的教育,毕业后首先取得病理医师资格,才能取得法医病理医师资格,病理医师资格的取得须通过进修病理解剖学或临床病理学(3年)或二者兼修(4年),考试合格者可得到一资格证书 (Primary certification),具备这一条件再进修法医病理学(1年),通过考试才能获得法医病理医师资格。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时间就要短得多,高中毕业后进入医科大学的法医学专业,进行5年的本科学习就可以了。

新中国的法医学工作者的培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和两种模式:第一阶段是法医高级师资人才及司法系统法医工作者的培养。1951-1956年间,卫生部分别委托南京大学医学院、沈阳医学院,由法医学家林几(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及陈东启等主持开办第一、二届全国法医学高师班,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必修课培养了法医高级师资人才。1952-1956年上海法医研究所先后办班三期,培养法医300多名,分配至全国各地公、检、法系统。文革期间我国的法医学事业处于停顿阶段。第二阶段是法医学本科专业确立,这在世界上首创了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医学教育模式。1983年,教育部联合公、检、法、司、卫等部门在太原晋祠召开“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加强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初步意见》,确定中山、华西、西安、上海、 沈阳、同济六所部属医学院设立法医学专业,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两种模式:一是直接录取高考学生为法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二是从临床医学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中抽调,进行短期进修学习后(甚至没有进行任何系统的法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事法医学工作。

1.2 我国法医学本科专业招生大幅增加

目前国家开设法医学类法医学本科专业的院校由最早的6所增加到10所,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复旦大学,皖南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学制为5年(最初几届为6年)。上述各高校于1985年以后陆续开始招生,每届40人左右,故每年约培养法医专业本科生400人,截至2008年底的24年来共招生约9,600人,其中2,000人尚在校,毕业约7,600人。然而我国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招收实际上已经失控,高等教育改革后,自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有些省属医学院校不具备招生条件也在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93家医学院校中,约有23所在招生。如仍以每年招生40人计,这多出来的13所院校在1999-2008年10年间至少招生5,200人,而校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实际招生人数远超过40人,不少学校甚至一年就招100人以上。由于缺乏公开的数据来源,目前对这些学校的招生人数已经难以统计。招生规模的盲目扩大,使得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高校的师资和物资配置都难以达到要求,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埋下隐患。

2 法医学工作者从业现状

2.1 基层法医学专业人员需求量较大

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公安部门对法医学专业人员的需求历年来一直较大,许多基层公安局都没有法医或者法医人员紧缺,但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很多法医本科毕业生宁可选择失业也不愿意到基层去。教改及扩招以来,每个学生家庭投入的学费及杂费等约1-2万元/年,5年的学习共5-10万元,到基层的收入却低至600-1,200元/月,好一点的也不过约2,000元/月,而其它仅学习3-4年的理科专业学生,或是同样学习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后不少可以轻松达到2,500-3,500元/月,甚至更高。更不要说国外的法医是绝对的中产阶级了。投入大与收益少的无情对比,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不能说不是基层法医人手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近期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生们的求职预期,但到基层工作仍然是在最不得已时的一个选择而已。

2.2 法医学本科生就业面窄,择业意愿的地域差异明显,就业竞争激烈

2005年以前的法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保险公司等,其中大部分进入司法系统从事法医工作,极少数进入保险业和医疗相关行业,个别考研转换到其它专业方向。在选择就业的地域时,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到沿海或是经济发达地区去,因为这些地方的待遇相对内地而言要明显好得多。2005年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2005年10月1日以后“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自此除公安机关外的司法行政机构基本停止录用法医专业学生,使得学生的就业面严重受限,主要就业单位变为公安局、社会鉴定机构、公司企业等。另外,由于择业时的选择面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扩招造成毕业生成倍增加,这都使得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量学生不得不继续读研以暂时避免就业压力,对相当多的学生而言“毕业即失业”。

2.3 就业前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

就业基本面的变化使得法医学专业就业不再有保障,收入也不再稳定。由于进入司法行政机构成为公务员的竞争激烈,大量毕业生转向社会企业。自2005年10月1日《决定》实施以来,新的法医学鉴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统计,2005年,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审核登记的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含计算机司法鉴定、电子物证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共1,385个,至2006年底增至1,772个,增长率为27.9%;执业司法鉴定人共17,692人,至2006年底增至22,601人,增长率为27.7%。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的社会中介司法鉴定机构在4,000个以上,从事法医学鉴定的人员在12,000人以上。这些机构的出现为法医本科专业学生提供了一部分工作岗位,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机构的收入情况差异相当大,不稳定性明显,有的机构甚至很快倒闭。

2.4 法医学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独特的法医学教育发展史是法医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很多法医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法医专业教育,同时由于基层法医工作者严重不足,至今仍有不少由临床医生经过短期法医学培训即转而从事法医工作,更有非专业人员滥竽充数现象,部分地区部分法医甚至连医学背景都没有。这种没有接受过法医学专业系统和正规教育的法医从业者,大多缺少法医学的专业理念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我国的法医学教育模式与国外的差异又决定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明显差距,如缺乏实践经验就直接上岗执业。专业素养的不足为工作的失误埋下了不可忽视的隐患,近来许多的社会矛盾皆以法医工作者的不慎或失误为导火线。

3 对策浅议

3.1 普及择业教育,加强政策指导

与其事后调控,不如在高中阶段就普及学生们的择业教育,使其了解各个专业的行业概况,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等,而在高考仍作为指挥棒的今天,择业教育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直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后悔莫及。政策的指导需要多个部门的横向合作,比如高校制定招生计划时应考虑社会需求,对社会需求做出评估又需要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招生就业信息的良好沟通。

3.2 限制招生规模,严把招生关

法医学属于国家布控专业,人才需求有限。实践证明完全的市场化调控是行不通的,院校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存在短视行为的冲动,需要对其进行指导和调控。根据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精神,在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面前,应该限制法医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并重点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院校在招生时应严格把关,对学生的身高、视力条件等身体素质都应有相当要求,同时针对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现状,法医专业学生的性别比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男生为主,从而避免对学生将来就业时产生不利影响。

3.3 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开展法医学继续教育

新时代需要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法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不能只重专业,而忽视人文、社科方面素养的教育,只有努力将其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具备自我学习、不断进取,并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人才,使其德才兼备,才有望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国外多数国家很重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并有相关的规定,如每年要有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或参加短训班等。反观国内的法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或根本就不愿再学习。故而树立终身教育观,开展并在制度上保证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也尤为重要。

3.4 提高基层法医待遇,鼓励就业

经济手段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让学校降低学费不切实际,只有切实提高基层法医的待遇,保证他们的经济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基层工作,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力量,也可以更好地防止腐败的滋生。

参考文献

[1]王倩.人文学科发展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4-5.

[2]黄瑞亭,陈新山.百年中国法医学[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5):318-319.

[3]赵子琴.医学和法律的完美结合扫描法医学专业[J].专业大观,2004(4):53.

[4]佚名.开设法医学类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名单[EB/OL].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article/20020604/3057806.shtm l.

[5]拜荣静.中外法医学教育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6(6):65-68.

[6]任思伟.八个司法问题亟待解决[N].人民日报,2003-02-12(16).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护理毕业生 社区护士 就业意向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也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外的社区护理定位较高,社区护士的学历普遍为本科和硕士以上,而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护士学历水平较低,主要由正在从业的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远不能达到卫生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怎样就高级护理学生毕业后能面向社会基层下的去、留得住和用的上。笔者通过对本校的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有关选择社区护士岗位就业意向的调查。以探讨我校护理专业各层次毕业生对社区护士工作的认识和就业意愿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采用問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本科122人、专科112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34人,其中男16人,女218人。调查内容为“知道什么是社区护士吗?、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你认为现如今的社区护理工作如何?、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工资多少?、何种情况下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结果有96.1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达98.36%,专科毕业生达93.75% )学生认为工资水平提高可以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以及迫于就业压力也会暂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社区护士工作有其特殊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社区护士的培养。

1、增设社区护理专业,提高护士学历层次是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长远之计。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是社区护理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与经济是否发达、社会观念、政府支持度等有关以外,还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为社区护理的开展作好相应的铺垫工作目前的医护比为1:0.78,提示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求量较大。近几年一些高校开始培养社区护理研究生,但将来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因而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护理教育布局,适当限制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并尽快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在培养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时在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方面要加以区别,社区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种多样,且以慢性病为主,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掌握全科护理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建立实用型课程体系,突出社区护理工作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教育部提出护理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重视与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掌握个体及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护理及其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很少,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比例则较高。在美国,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而我国目前社区护士主要由临床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且学历较低,难以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社区护理工作落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而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表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比例仅为3.85% ,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是个严峻考验。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包括工资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同度的提高,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社区护理难以吸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性方面也注意政策引导,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社区护理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要一方面注意政策引导,使护理工作受到关注和敬重,也鼓励和促使有志之士献身于社区护理事业;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护士自身的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发挥护理作用,让社区群众接受更好的服务。还要注意解决实际存在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江茜,段华庆.高校校园文化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

[2]段华庆,江茜.试论辅导员对护理毕业生情商的培养[J].中国商界.

[3]陈贤梓,何金爱.社区护理需求与社区护士培养方向的分析[J].现代护理 .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4

舞蹈学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舞蹈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19%,36%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54,与其他大学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舞蹈学专业毕业薪酬指数

舞蹈学专业毕业1年薪酬指数

71%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舞蹈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2,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舞蹈学专业毕业2年薪酬指数

57%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0%。按照十分制计算,舞蹈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舞蹈学专业毕业3年薪酬指数

46%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3%。按照十分制计算,舞蹈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74,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舞蹈学专业毕业生的毕业三年薪酬指数、职位级别指数、创业指数高于各专业平均值,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毕业一年薪酬指数、毕业两年薪酬指数、应届就业率指数、毕业深造指数、发展前景指数、舒适度指数、全球化指数、学习压力指数低于平均值。

医学技术系各专业介绍 篇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简介(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工作以及与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形态学、医学电子学、医用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用统计学、仪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仪器学、临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血液学及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就业方向:面向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保健机构、商检所、技术监督局以及检验仪器和试剂生产与营销机构等。

眼视光技术专业简介(学制二年)

培养目标:具有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与老视的诊治及验配技能;对角膜接触镜验配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力;对儿童斜视、弱视的诊断及处理能力;具备眼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初步处理能力;能按照国家标准熟练进行眼镜装配、维修及整形。

主干课程:眼应用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屈光学、验光学、斜弱视学)、眼科学、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眼镜技术(眼镜材料与工艺、配镜学、眼镜质量检测)。

就业方向:眼视光验配机构、眼镜行业、眼保健单位以及医疗机构开设的眼视光验配机构。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诊断能力,具备医学影像操作技术和相关质量管理能力。成为临床医学影像、超声、放射线辐射安全防护诊疗操作技术领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人体解剖学(包括断层解剖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基础、影像设备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

就业方向:面向省、地(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从事普通放射、CT、超声、磁共振(MRI)影像技术工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备科从事医疗设备管理以及在医学影像设备生产企业、经营部门从事相关技术、营销工作等。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简介(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的毕业生能对常用医用电子仪器进行正确的检测、维护和保养,能掌握常用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具备管理医用电子仪器及解决医用电子仪器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主要从事医用电子仪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医用传感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显示器原理与维护、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医用检验仪器原理与维护。

就业方向:面向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器械维护部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检测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简介(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的毕业生能对常用医用影像设备进行正确的检测、维护和保养,能掌握常用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具备管理影像设备及解决影像设备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检测、经营、技术操作、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医用传感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显示器原理与维护、市场

营销、影像设备学、医用影像设备原理与维护、医用超声仪器原理与维护。

就业方向:面向医疗卫生单位的维护部门、医疗影像设备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检测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医学营养专业简介(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医学和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医院临床营养治疗和社区营养咨询、宣教、指导管理,以及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从事食品营养评价、卫生监督、生产和销售工作的公共营养人才。

主干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营养学基础、临床营养学、社区营养、流行病学、免疫学、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卫生与毒理、中医药膳学等。

美术类各专业就业前景1 篇6

绘 画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专业技法、创作、中外美术史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雕塑、美术学。

就业前景:主要到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开大学、贵州大学

雕 塑

主要课程:泥塑人物写生与创作、硬质材料基础与创作实践、中外美术史等。

学制:5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

就业前景:主要到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及室内架上雕塑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创作设计、放大制作,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

美 术 学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古文字学与古代汉语、美术考古学基础、书面鉴定概论、美术与摄影基础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绘画、雕塑。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大学

艺术设计学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美术学。

就业前景:主要到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案、构成、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学制:4年或5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学、美术学、建筑学。

就业前景:主要到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主要课程:舞台影视美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道具设计、化妆设计、绘画、绘景、计算机辅助设计、特技美术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美术学。

就业前景:主要到剧院团、电影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美术设计的工作。

摄 影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美术欣赏、照明技术、摄影技术与技巧、摄影构图、特技摄影、非线性编辑、摄影造型、广告摄影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绘画、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

就业前景:主要到电影厂、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广播学院、重庆师范大学

动 画

主要课程: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等。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绘画、艺术设计、导演。

就业前景:主要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34个就业单位及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11—2015届本科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 分析近几年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检验科现状等情况。回收数据运用Excel工作表进行分析比对。

2 结果

就业单位调查发放问卷102份, 收回73份, 回收率为71.6%;本科毕业生调查发放问卷102份, 收回83份, 回收率为81.4%。

2.1 学生专业认知和自我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 学生专业兴趣较浓, 有16.9%的学生自认在校表现优秀, 71.4%的学生认为在校表现良好, 自评一般或欠佳的学生占11.7%。问卷从9个方面调查学生综合能力主观评价 (见图1) , 结果显示, 学生对独立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评价较高, 认为自身职业发展潜力较大;普遍认为实践操作、组织管理能力, 尤其是科研意识与能力急需提高;认为自己与单位其他检验工作人员相比具有优势的学生有53人 (占63.9%) 。

2.2 就业单位对我院本科毕业生的评价

就业单位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我院2011—2015年毕业生整体质量与之前相比基本持平的人数占18.7%, 有所提高的占71.3%;认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以满足现任岗位需求的为97.2%。说明我院培养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 符合工作岗位需求。

图2显示, 我院学生在发展潜力、诚实守信、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了就业单位的认可, 但各单位也普遍认为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计算机及外语水平有待加强。就业单位的评价与学生自评结果基本一致, 充分说明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应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予以重视。

2.3 江苏地区医院检验科现状及就业需求分析

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各级医院均有我院检验专业毕业生, 根据就业生分布情况在各市随机抽取三级综合医院作为调查对象, 可说明江苏地区医院检验科的现况。接受调查的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年龄20~30岁的占34.4%, 31~40岁占25.1%, 41~50岁占27.4%, >50岁占13.1%, 说明检验科老、中、青年龄梯队尚属合理。检验科工作人员学历硕士及以上占21.1%, 本科占60.8%, 专科占18.1%, 说明人才以本科学历为主, 高层次人才缺乏。从职称上看, 初级职称占40.3%, 中级职称占38.5%, 高级职称占21.2%, 说明检验科工作人员职称比例较合理。

对医院2012—2014年和2015—2017年拟招聘人员数量分析可知, 医院检验科人员基本饱和, 招聘人数逐年减少, 2012—2015年学历要求以本科为主, 2016年后提高至硕士及以上;有94.5%的就业单位要求毕业生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72.3%的单位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以上数据说明, 学生进入三级综合医院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医院在招聘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见图3) 。

2.4 就业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的能力需求

调查问卷从个性品格、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会技能这3个方面共13项指标了解就业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的能力需求情况。需求程度分为非常需要、需要、一般需要和不需要4个等级。图4显示, 就业单位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依次是:专业基础知识、敬业精神与责任心、实验操作技能等。

2.5 就业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建议

就业单位根据我院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 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及时向学生介绍医学检验领域最新动态, 注重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习专业知识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人际沟通以及综合评判能力等。

3 讨论

3.1 提高专业素质,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 注重检验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渗透, 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就业仍以医院检验科、血站和疾控中心为主, 课程设置应妥善处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与检验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 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3]。我院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 学制短但任务重, 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课程,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培养宽口径的综合检验人才。

(2) 优化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提倡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鼓励教师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 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进入角色。以能力为导向, 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

3.2 加强职业规划, 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

(1) 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出发, 关注职业发展,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按学校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制度,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邀请行业专家、教授、博士等针对就业形势、就业选择、就业心理等开展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尽快找到职业定位。

(2) 转变就业观念, 加强校企合作, 拓宽就业渠道。医院检验科、血站、疾控中心、独立医学实验室、试剂生产、生物技术公司等医学检验相关单位均是学生就业的选择。我们应学习兄弟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 积极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探索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培养模式, 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3.3 注重多维综合素质培养, 强化学生职业发展力

(1) 注重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单一的专业素质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4]。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意志, 提高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增强合作精神与凝聚力。

(2) 培养科研意识, 增强创新能力。学校要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 注重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举办科研讲座、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方式, 鼓励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提早参与科研, 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

摘要:对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11—2015届本科毕业生及34个就业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客观分析近年来我院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江苏地区医学检验人才需求状况, 基于就业视角并结合研究结果, 对我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就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冬霞.新疆伊犁地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现状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5) :34-35.

[2]秦茂森, 张凯.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5 (21) :870-872.

[3]郭素红, 李正炜.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初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5, 36 (1) :71-72.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8

关键词:医学类大专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医学作为一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要学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相应的迎来了大众化教育的到来。再者说来,医生这个职业一直都是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存在,民众都对它存在着敬畏。所以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医学类专业,不管从就业前景还是社会发展趋势,选择医学类专业成为可不二选择。但是随着医学类人才的迅猛增长,相应的带来了一系列就业问题,在国家和部分地区发布的医学就业率来看,医学类应届毕业生相对于教师、会计、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其就业率都是在其之后,这也是社会对医学类专业就业难方面给予高度关注的原因所在。

1.设置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山东省某医学院2002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近36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将其中医学类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资料完整者有3788人,有效率达到99%以上,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1.2 调查方法

毕业生就业信息从毕业生自身获得,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有相关单位进行证明,每年医学类毕业生的信息都会收入到校信息系统里面,并进行有效整理,下述表中数据皆为每年的最后一天所收录的信息,

1.3 数据整理分析

在进行数据整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性,利用专业性软件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采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之后也由人工进行抽样检查。

2.调查结果

2.1、山东省某医学院2002年至2010年医学类专业构成及变化情况,详情见图一,从表中也不难看出,医学类里面包含多个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等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占据总人数的比例最高,毕业人数近2376人,约占66.5%,位列第二的则是护理专业,毕业人数为611人,约占17.2%。2002年至2010年医学类大专生总人数是3578人,2005年相对于其它年份,其毕业生人数最多。立足整体九年毕业生总的毕业率约为90.5%,其中在2002年、2003年其就业率均为100%。2004年形势相对严峻,失业率高达33%以上,但是从2004年以后也就不难看出,医学类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相应的回升,至2007以后,就业率高达90%以上。

在医学类四个专业中,依据表中情况也就不难看出,2002年至2010年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较,其所占据的比例最高,约占66.4%,位列第二的则是护理专业,约占17.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4年是临床医学专科毕业,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其就业形势严峻,这是导致2004年就业率低的根本原因,再者来说,在2004年至2006年这一个阶段,由于受本科医学毕业生的冲击直接影响专业就业率。从本质内容上来说,之前几年医学类专科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医院所需要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加上学校或者学生等其它因素,因而导致就业率低下。

图一2002-2010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2、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2002年至2010年选择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毕业生有2634人,约占毕业总人数的73.7%以上,无形之中也就证明了该学校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其就业主渠道是医疗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继续深造的有250人,也就是说专接本成功而后考研,自2006年以后就业形势越加严峻,更多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努力继续深造,自主创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有258人之多,约占总人数的7.4%,充分考虑到自2007年以后有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毕业,相应的考研的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也在上升,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但是变化不太明显。

从数据中分析后得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毕业的专科生有近80%的学生在医疗机构工作,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形势相对于其它专业还是占据一定优势,倘若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需要掌握诸多方面的知识,再者来说其入学率也较低,中医学就业比较严峻,受西医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其就业形势很大把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去企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相对较多,占总人数比例的39.1%和20.7%。

3.依据调查结果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类专科毕业生有近75%的学生会选择在医疗机构工作,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2002年至2010年,近10年的发展,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当然也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如:医学本科、研究生的冲击、供需关系变化、医学类人才日渐增多。在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再者,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着不良现象,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充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对人才的要求放置在研究生、博士等,再有部分单位用名牌大学生来宣传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渠道招收医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能力。从另外一方面进行考虑,学生学习医学专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往往在就业时会考虑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未来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考虑到自身因素,对从事单位期望值过高,不能够充分自身欲求,而选择另谋出路,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升失业率,这些都是造成“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的根本原因。

3.1、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提出高层次要求,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定位,甘于奉献的人越来越少。

3.2、不同专业就业形势不一。结构性矛盾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是比较突出,例如: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期就业前景好,但是毕业生相对较少,而临床医学方面,已经呈现出一个相对饱和状态,但是需求不旺盛。从这次调查结果中也就不难发现,该校有近乎75%的专业毕业生在医疗机构工作,无形之中也就透露出该校就业主渠道还是在医疗机构上。

3.3、性别差异。在调查研究时发现,该校女生不管在考研机率还是学习医学专业的总人数来看,女生都几倍多于男生,且女生的“用工成本”远远大于男生,不考虑其它因素,在相同条件下会偏向于男生,而这也是女生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考研的根本原因所在,相应的女生考研率自然高于男生。

4.建议和措施探讨

4.1、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应当从国家战略方面对毕业生就业予以高度重视,要全面考虑,解决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多方面因素,为高等院校学生更好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的同时,加大对人才储备,使得人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才能,更好的贡献于社会。

4.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对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改正错误的价值观,而就业指导从当从学生开学之初就进行,也就是贯彻整个大学课程,并将其列入到学校发展的范畴之内,使之职业化和专业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未来更好就业创造条件。

5.结语

依据调查结果也就不难发现,在社会如此激烈的今天,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温平.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调查与干预策略研究——以某职业学院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2]杜天骄,于娜. 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

展望各专业就业情况 篇9

・20供不应求:农、医、经、理、教育学

6月18日,山东社科院、山东经济学院联合发布《(春季)山东省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预测报告》,至年,农学类专业将会处于供不应求状况;经济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类专业将会由供大于求转向供不应求。

法学、文学、历史学

供大于求

报告显示,至,法学、文学和历史学类专业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比如法学,在20至20各学科毕业生中,属人才供给优势指数较高的专业,同期却是人才就业优势指数较低的专业之一。

发布方预测: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现象已在显现,但后供给有所回调,今后几年供大于求的现象会有所缓解;法学类专业(含社会学/政治学)人才供给未来几年将逐年降低,需求较平稳,至2010年累积的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历史学类专业人才供给将呈逐年缓降趋势,需求变化不大,至2010年累积的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另外,哲学类专业人才供给呈上升趋势,需求未增,未来几年供大于求的现象将逐年凸显。

工学、管理学、医学

目前就业压力轻

从年到现在,工学、管理学、医学的需求优势指数明显高于供给优势指数,成为扩招以来就业压力相对较轻的3个学科,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医学类专业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供给将出现下滑趋势,亦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工学类专业人才需求也较平稳,但供给逐年上升的势头较强,近年将呈供大于求的趋势;管理学类人才需求呈明显下滑,但人才供给的增长势头未能有效减缓,近年将呈供大于求且不断加大的趋势。

农学、经济学、教育学

目前供需较合理

从2002年到现在,供需匹配比较合理的是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匹配最好的专业是经济学。

从今年起到2010年,报告对人才供需基本走势的预测结果是:农学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状况未能有效改变,且差距愈来愈大;经济学类专业人才需求较平稳,但供给呈下滑趋势,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教育学类专业人才需求较平稳,但供给将逐年下滑,2010年前后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另外,理学类专业人才需求也较平稳,供给将出现下滑趋势,亦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

计算机、信息系统

就业率较低

有关数据表明,年我省非师范类理工科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等。

专家说,这表明高校理工科专业设置中紧密配合技术创新的专业不相匹配,理工科的发展不仅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而且要“粗中有细”;不仅要“有的放矢”,而且要“精准放矢”。

文学类专业

应重点缩减

报告显示,我省高校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突出且较长一段时期难以调整到位的专业是文学类专业。文学类专业无论是从人才培养优势指数与人才就业优势指数拟合的趋势分析,还是从20至2010年人才供给与需求绝对量的差额看,均应是重点缩减的学科。

报告给艺考热

“泼冷水”

各高校电力专业就业情况真实揭秘 篇10

电力专业在中国高校出现以来,一直就是香饽饽专业,只是由于其影响面小,所以很多人对其不太了解,往往以“电老虎”或“供电局”“电厂”等简单概念理解之。电力专业比较强势的高校不是很多,按地区大概罗列如下,肯定有所疏漏,欢迎指正:

东北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柳老师等)、东北电力大学(穆老师)、大连理工大学(李老师);

华北地区:清华大学(卢院士、韩院士等)、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院士、杨以涵老师等)、天津大学(余老师等)

华东地区:浙江大学(韩院士等)、上海交通大学(陈老师等)、东南大学、合肥工大

华中地区:华中科技大学(潘院士等)、武水(合并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 西北地区:西安交通大学(夏老师等)

华南地区:华南理工大学

港澳台:香港理工大学(A.K.David)、香港大学(吴老师、倪老师)(台湾不祥)

按照学术梯队,个人认为(港澳台除外):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梯队: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那么,毕业学校的知名度或者学术水平是否会决定学生的择业呢?

电力系统行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电力专业往往不一定能够进入系统内部,比如省电力公司、市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等等,决定于学生能否进系统的往往是一些隐形条件。如果在系统内呆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一些端倪,比如,某学校的硕士博士经常能进国家级别的系统,某学校的毕业生往往能够在东北系统内游刃有余,某些学校的电力专业虽然实力雄厚,其毕业生却往往很难进系统,只能进相关的研发公司,比如南瑞或者西门子等等。

这往往和这些高校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和毕业生脉络关系有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江苏省,东南大学的电力可以称雄,但是其毕业生进系统的难度却远大于一个两年前刚刚升为本科的大学南京工程学院,这么说吧,江苏省局的领导大多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各地县的电力公司毕业于该校的更是比比皆是,原因在于,南京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南京电力专科学校。北京供电公司的中层干部很大部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电力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电力学院的学生有福了:)

因此,如果想进入系统,最好能够选择在你想去的地区系统内有强大人脉的名校,肯定事半功倍。在某些省局开会的时候,甚至会出现50%的到会者是一个学校毕业生的场面:)

电力系统专业一直以来就是高薪专业,并且相对而言比较稳定,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实行,原本不需要太多技术人员的电力行业目前需要大量的电力技术人才,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供应紧张,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存在相应的电力缺乏现象,伴随而来的就是电力人才的行情看涨。

电力系统专业的同学基本上在以下几类单位工作:

1、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此类公司在福利待遇和工资奖金方面都可以保证让你满意,甚至让局外人瞠目结舌。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学有所用。上上之选。

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南方电网、各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其中,各省份电力公司中,尤以华东、华南地区最好。上次一个四川省局的兄弟(硕士)告诉我,他一个月4000多元,差点没哭死,呵呵。而江苏电力或者浙江电力,10w年薪估计都是白色收入。:)

另外,各县市的电力公司也是当地的佼佼者,苏州为例,据那儿的哥们说,转正以后白色收入也在月入1w左右。差点的地区,既是收入不及,但在当地肯定是高收入者。

2、设计院

每个省都有电力设计院,具体情况相差很多,因为黑龙江电力过剩,所以据说设计院没有活干,收入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的电力设计院收入也是比较可观,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一个mm说,硕士年最少12w,不过有点浪费人才。不知道她说的浪费人才什么意思,呵呵。

3、科技研发性公司

这类公司分为外企背景和本土背景两类:

西门子、通用、法国电力、ABB、艾默生(原华为电气)等,这类公司收入优厚,但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工作压力比较大,属于出一分力拿一分钱。

本土背景的研发公司比较多,并且鱼龙混杂,弄不好就哭不出来,呵呵。其中,南瑞、中兴、国电南自、四方、山东鲁能、东方电子、许继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但是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很复杂,东方电子大家都比较了解,估计现在想去的兄弟不会太多,许继地方太一般(分公司还行),南瑞的工资奖金都是其中最好之一,国电南自略微次之,但是具体要看你到什么部门,比如到南瑞继保,你每年年关的时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你老婆躺在床上数钱,还要轮流数,否则手太累,呵呵,到了南瑞农网或者电网所,估计你一个人数也就够了:)另外,你如果是工作狂,强烈建议你去中兴华为,肯定能够满足你变态的工作欲望,如果你想经常偷懒上网泡妹妹,南瑞、南自、许继都是你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种本土的公司,就是小型的研发性公司,比如北海银河、南京力导等等,这类公司很难说好不好,具体情况建议看“电力系统自动化”这本杂志上的广告,上面很多类似的公司,这类公司的特点是:待遇也不错,可能会比较忙,一般都是进入大公司的免费培训单位:)

4、其他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11

【关键词】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84-01

引言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从1982年发轫,至今已有30年历史, 在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员培养、服务开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水平,有自己的特色[]。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慢性代谢性疾病增加、社会老龄化加剧,加之观念落后、认识局限、经验不足,我国的康复医学工作发展不甚理想,尤其在康复人才培养方面重视不够。鉴于上述情况,为了解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做一综述,以期找出存在问题,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对策。

1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状况

1.1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优势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标志着康复医学规范化教育的正式开始。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国残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使得康复医学的发展迈开了坚实的步伐。2010 年9月,卫生部等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卫农卫发[2010]80 号),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2011年4 月, 卫生部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2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瓶颈

1.2.1 康复医学培养体系不完善

康复医师、治疗师培养体系处于探索和改革阶段,培养教育存在着缺乏规范化、与国际标准要求不接轨等问题,影响质量[]。目前,国外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康复医学培养体系,培养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在内的多种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尤其是在美国,已形成了一张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临床康复医疗网[];欧洲更呈现出“一体化” 的趋势, 先后有20 多个国家加入欧洲医学会联盟中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部”[]。

1.2.2 康复医疗服务分布不均

康复医疗机构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镇,尤其农村基层和社区一般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 ;还有着2亿多的慢性病患者[]。同时,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 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1.67亿[], 其中约有7000多万老年人有康复需求。天津市常住人口已达1293 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52%;天津市现有残疾人已达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7%。

1.2.3 医保覆盖有限

在多数地区,相当多的康复医疗项目费用尚未得到医保覆盖,使群众未能充分享用康复医疗,也限制了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

2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现状与分析

2.1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 人/ 10 万人口,而我国只有0.4 人/ 10 万人口[5]。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0 余万人,其中物理治疗师( PT ) 18 万人,作业治疗师( OT) 9 万人,言语治疗师( ST)1.5万人,假肢与矫形器师(PO)3.5万人。但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而各高等院校每年只能培养2000多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我国政府决定,到2015年,我国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未来5年加速普及康复医疗,培养康复医学治疗人才。比如: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分别设置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治疗(OT)专业;逐步创造条件在一些院校正式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PT、OT 教育的課程设置、教学大纲规范化。③建立开设PT、OT、教育专业的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加快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PT、OT 专业教学的、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1]。

2.2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与分析

康复人员的来源组成有以下3 类[]: ①受过规范的康复医学教育,有各类文凭及学历;②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体育学院相关专业等毕业生,有文凭及学历,但与国际公认的康复专业尚有距离;③来自临床各科如神经科、骨科、中医科、儿科等医护人员。东部沿海地区一、二级医院康复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医学专业的仅占5.8%,三级医院中仅占12.2%,其他均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中医等专业[];西部地区康复专业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专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2.4%[]。

面对人员组成复杂、专业性不强的康复队伍, 应该通过多种途径, 积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改变目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

2.3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分析

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康复治疗师学历以中专为主,这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国外的康复专业工作者一般都具有较高学历,例如美国的康复医师大多来源于各临床专业的高年资医师,一般8年以上的临床医师才可有申请担任康复医师的资格[];国外的康复治疗师也多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并有硕士和博士治疗师,专业素质高,研究能力强。我国要按照全球职业医师最高五星级的标准进行康复医学教育和提高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康复医师的学历层次应鼓励达到硕士及硕士以上,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层次的治疗师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 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1)1-3.

[2] 卓大宏. 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9(6): 406—410.

[3] 何成奇. 美国康复医学的现状与趋势[J]. 现代康复, 2000, 4(12): 1884.

[4]李宁, 丁晶宏, 孙启良. 欧洲康复医学的发展对我国健康保健工作的启示[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12): 1124-1125.

[5] 李建军. 严重缺乏康复人才, 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C].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2007, 08.

[6] 李建军. 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战略[C]. 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 2006,08: 1- 5.

[7]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 民政部, 2010, 06, 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 号)[R]. 2011, 4.

[9]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 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岗位任务分析及人才需求预测[R].

[10] 吴弦光. 康复医学导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1- 50.

[11] 窦祖林. 中国国内康复医疗机构[Z].

[12] 王小燕, 谢涛, 倪捷, 等. 福建省康复机构及人员现状调查与思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l9): 46-47.

[13] 贺庆军, 韩梅 ,何成奇. 四川省康复医学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 361.

[14] 付国鑫, 赵立平, 向珩等. 天津市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现状及需求调查[J]. 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 Apr. 2012, Vol. 18, No.4.

[15] 贝文, 李力达, 胡善聯. 专业医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7): 609-611.

医学类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12

关键词:本科生,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就业情况

本文对近6年吉林医药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本科生进行就业情况分析,以便为促进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与设想。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9-2014届预防医学(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毕业生总人数344 人,按照误差界限0.05,置信度95%,P=0.5,容许误差±10%的标准估计所需样本容量。根据公式计算出最保守的初始样本量,然后将总体的大小这一影响样本量确定的因素也考虑进来,根据公式计算出调整初始样本量

人,最后根据无问答情况(65%回答率)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样本量人。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60 份,回收156份,问卷回收率为97.5%,删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26份,有效问卷为130份,合格率为83.3%。其中男生47人(36.2%),女生83人(63.8%)。

1.2 调查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并收集样本中个体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包括就业、是否再读、就业是否与专业有关、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等)、能力培养(包括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

1.3 质量控制

严格遵循抽样的随机性和同质性,选取研究对象。所有固定的调查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在同一时间以发邮件方式开展调查,同时对各调查点的调查资料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数据收集及时,真实,可靠。在资料统计分析阶段,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同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概率P<0.05作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2009-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

本次调查对象共计130 人,总体就业率高达99.2%,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就业率为79.2%(103/130),未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就业率为20.8%(27/1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5)。

2.2 2009-2014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省外就业率远远高于省内就业率,省外就业率分别为2009 年(54.5%)、2010 年(55.6%)、2011 年(88.9%)、2012 年(78.3%)、2013年(40.0%)、2014年(60.0%),省内就业率为2009年(45.5%)、2010 年(44.4%)、2011 年(11.1%)、2012年(21.7%)、2013年(60.0%)、2014年(4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19,P=0.075)。不同性别方面,男生省外就业率(83.0%)高于女生(56.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2009-2014届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分布

不同性别毕业生找工作是否有困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在不同届别方面,将很容易和还好合并为容易,比较困难和很困难合并为困难得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总体上看预防医学毕业生目前找工作并不是特别困难。

2.4 2009-2014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程度的比较

10.8%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50.8%的毕业生为“比较满意”,34.6%的毕业生为“一般”,3.1%的毕业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有0.8%的专业毕业生为 “很不满意”。按照性别分类,57.4%的男生对工作较满意,47.0%的女生对工作较满意。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5 2009-2014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评价

在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评价中,薪水所占比重最大,占总人次48.1%;其次是个人发展,占总人次31.8%;而住房问题所占比例最少,只占总人次9.7%。见表4。

3 讨论与建议

本次2009-2014 届预防医学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结果比郑雪兰[1]对广西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研究结果高,但低于孔刚等[2]对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5-2009 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所得结果。所以学校还应继续探索促进就业的新方法,可以按照调查得出的就业影响因素重要性顺序和毕业生希望得到的学校就业指导逐步改善,并不断改进就业市场开拓、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等,以更加完善吉林医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以建立全程就业教育的指导体系,让毕业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

在找工作是否有困难方面,调查结果比符逸[3]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要好,这也能进一步说明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情况。但是不同性别毕业生找工作是否有困难存在差异,女生认为找工作存在困难的比例高于男生。至于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有关政策,可能存在一些不公平竞争因素,其次是大多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所以应多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再次是大家都挤向大城市,就业竞争大,僧多粥少。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比朱熠等[4]对新疆预防医学专业民、汉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的调查结果好,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薪水问题,这可能与大学毕业生对自己价值期望过高造成的。从收回的问卷中了解到预防医学专业几乎全部毕业生的月薪都低于就业地方平均房价,所以毕业生薪水确实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的原因还有可能与工作压力较大和工作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关,毕业生对工作压力大都表示较大和一般,而且有接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并且在不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与卢谢峰[5]、董增云[6]的调查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郑雪兰.广西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学院,2009.

[2]孔刚,孟莉,周纯先,等.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5-200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0):1056-1058.

[3]符逸.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朱熠,刘金宝.新疆预防医学专业民、汉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4):400-402.

[5]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上一篇:小学放假通知下一篇:到期村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