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2024-09-21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精选9篇)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1

行内人士经验之谈:如何提高文字写作能力 相关搜索: 经验之谈, 文字, 能力, 写作

一、要善于积累和运用资料。巴甫洛夫曾说过:“不管鸟的翅膀怎么完善,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天空。事实和资料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它,你任何时候也不可能起飞;没有它,你的理论就是无用的挣扎。”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想做好本职工作,把材料写好,手中没有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供自己参考借鉴是不行的。要想实现自我的提高和超越,尽管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学习运用他人的经验,也可叫做“借梯上楼”。实践证明,有些同志虽然同时调进机关,一开始的基础和条件都差不多,但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善于学习和借鉴“它山之石”。法国著名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部科学幻想小说,内容几乎遍涉当时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然而,比他的创作本身,似乎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死后,人们从他的书房里发现,他亲手整理摘录的各种资料有25000多本。60年代,批判赫鲁晓夫时,新华社发表了九篇评论,在写每一篇评论的过程中,都邀请《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两个老资料员出谋划策,提供资料,由于他们的参与合作,对评论的起草形成起到了“绝对”效果。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者,无不与大量积累和运用资料有关。事实上,机关里许多优秀的同志,大都是在善于积累和运用各种资料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无非是自我积累,单位、部门、组织提供、调查研究、查阅文电和个别了解等,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把你所需要的资料搜集到手,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搜集资料要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发生失泄密问题。

积累资料是为了利用资料,如何用好资料大有学问。一是要认真学习资料。在剪贴资料时,要自己动手,不要让别人代劳,做到边剪贴边过目;对搜集到的资料,要经常熟悉,仔细翻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理解、消化;对重要的思想、观点、事例做上记号,有启发意义或直接能用的还要记在脑子里,认真思考,反复领会。这样做的目的是消化资料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消化吸收,一方面可以将资料真正变成一种有用的信息,记忆在头脑中的一定位置,需要的时候就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中的思想观点,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体会其中的思想境界,从中汲取营养。二是要精心选择资料。要根据公文内容的需要选择资料,选出最有典型意义、最能说明问题资料。为便于使用,筛选出来的资料还要加以分类,把入选的资料按照公文内容表述要求,分门别类梳理排队。同时,对一些有联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要进行粗加工;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表述和名人名言等,要认真查找出处;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和数字,要加以核实整理,确保准确无误。三是要用活用好资料。常见到这种现象,有的人没有资料写不了材料,有了资料又跳不出资料,这抄抄,那贴贴,搞出来的东西千孔一面,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实际上是没有用好资料。任何资料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只能用于开启思想的门,一般不要搞“拿来主义”。用资料既要广纳博采,又要超越常规。写材料时,要敢于丢掉资料,站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去写;或者把资料作为比较、鉴别的参照系,取其当中的成功和高明之处;还可以选择资料中的弱点甚至败笔作为“反面镜子”进行对照,看看差在如里,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不到位,由此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比原资料更新的思想飞跃,才会写出超越资料本身的高质量材料。如果起草的文字材料,能够源于资料,而又高于资料,就达到了积累和运用资料的新境界。

二、要切实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见闻,也不是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而拟制的。起草人的职责就是通过文字表述,充分体现领导意图,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完整表述出来,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深刻,写起来也就越顺利,领导也就越满意。

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同志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要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领会领导意图,切实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只出个大题目,至于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涉及不多。碰到这类情况,起草人首先应主动和领导同志商量研究,争取领导的指导,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挖掘领导意图时,起草人还要善于将主管领导的意图与其他领导的意图结合起来领会,集思广益,体现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

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公文写作过程中,有的领导深思熟虑不够,讲得意见不甚明了、比较杂乱;有的一时未想清楚、说明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对此,起草人要与领导多交流,善于提炼概括、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补充,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质量。

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机关干部有经常接触领导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条件,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从积零为整中综合。尤其是与领导在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研究材料,一块就餐、散步、闲聊时,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最新闪光点,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因为这个闪光点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思考的突破。

三、要努力体现和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思想是一切文字材料的骨干和核心,是人们对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决办法的深刻见解。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等于没有“灵魂”。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善于借助唯物辩证法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独具慧眼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统一、完整和辩证的逻辑思路,引起大家的共鸣,给人以深刻启示。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通存在的问题去写的。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影响就大,相反影响就小。因此,必须注意抓问题,抓“一碰就响”的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主要问题,确立文字材料的主题思想。

二是要有概括性。要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总结出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有一个材料,关于增进班子成员感情的概括就比较好:“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事会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非常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而有的材料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很凝练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三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分析问题要有深度,不满足于抓住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

四是要有独创性。现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空洞无物,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上级文件的翻版,报刊文章的剪辑。要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就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不依赖别人,不抄袭别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话去表达,不能人云亦云,趋奉迎合,确实能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是要有说理性。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既要使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又要便于大家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这就决定了文字材料必须能够透彻地讲清道理,做到了这一点,思想性也就在其中了。要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通常是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贴近单位实际;既要有对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中肯评价和深刻理解,又要有变虚为实、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本事;既要全面辩证,不顾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又要准确生动,不离腔走板甚至脱离上级和党委意图另搞一套,使人不得要领,感到莫名其妙。有经验的同志,还常常寓事于理,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把深刻埋在浅显中,常常会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2

1、强化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法人、个体经营者需要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取得经营资格后才能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对上述经营活动进行市场监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督经营者依法纳税, 依法履行合同, 对违法经营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并依法进行矛盾调解和解决法律纠纷。政府不仅要进行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还要通过依法行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强化依法行政是保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得以实现的需要。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必须予以保障。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 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 人民民主权利也无法实现。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党的安排和人民的嘱托, 必须严格依法行政, 牢记党的宗旨, 把忠于党和人民体现在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上, 保证人民民主的实现。

3、强化依法行政是政府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法治化程度是衡量政府是否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对政府的法治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政府必然是法治的政府。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和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是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因此, 政府必须服从人民的法制, 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法律, 严格依法办事, 通过提高国家法治化程度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4、强化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行政决策是否正确和行政权的行使是否合法, 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最大程度实现, 只有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 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法定程序行使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才能使“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基本保证, 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减少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如何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1、加快机构改革, 明确权力清单, 规范权力运行。各级机关要重视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克服一切困难, 科学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置等, 强化权力清单建设, 彻底消除权寻租空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执行简政放权规定, 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组织和社会的权责, 做到放管结合, 加强后续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必须带头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社会经济运行管理中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 以此来激发市场活力, 维护市场繁荣。

2、加强决策管理, 遵守决策程序, 提升决策水平。强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带头学法、懂法、用法, 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去看问题、谋发展、做决定、抓落实。必须严格制定并坚决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法定程序, 保证做到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集体讨论、公众参与, 确保决策科学合法、过程合法、责任明确。建立重大决策跟踪问效和责任追求制度, 对不严格执行决策程序的追求相关领导责任。

3、强调政务公开, 推行阳光政务, 保证公众参与。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保证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 因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要按照全面、具体、真实的原则, 做到工作职责、行政依据、办事条件、决策依据、行政程序、行政过程、工作纪律、行政结果的全公开, 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评议, 特别是涉及民生、群众关注的事项, 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

4、强调执法监督, 加强过程监管, 规范执法行为。行政权力的行使一旦缺乏监管, 势必会导致行政腐败的发生, 影响到党的权威和政府的公信度, 因此, 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执法过程和行政结果的监管, 通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全方位的监督, 使行政行为的行使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在执行罚缴分离、收支分离的基础上, 要着重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监管, 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5、狠抓制度建设, 增强刚性约束, 保证公正执法。制度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推进行政制度建设要突出重点, 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围绕制约政府自身运行的问题去制定, 制度的提出、制定和审查都要做到有法可依, 程序规范, 保证制度的合理合法性, 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把权力装进制度这一笼子里, 增强刚性约束, 保证执法的公平与公正。

6、强化队伍建设, 增强为民意识, 提高执法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使行政执法面临的新领域不断增多,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对行政监管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挑战, 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通过严把准入关、加强培训管理等方式,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的执法队伍迫在眉睫。要强化执法队伍的群众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 能够依法高效的行使行政职责。

7、加强立法管理, 完善法律体系, 保证有法可依。要实现依法行政, 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要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必须慎重运用立法权力, 规范立法管理, 细化立法内容, 提高立法质量, 保证所立行政法规的时效性、科学性、协调性、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要重视行政程序立法, 将行政主体纳入行政法律, 内容要涉及到立法、决策、执法、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执法监督等方方面面, 确保对行政主体的监管。

8、完善考核体系, 优化考核指标, 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政府行政单位及其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依法行政的考核, 考核细则要具体、细化, 具有可操作性。对行政单位的考核要涵盖组织领导、决策机制建立执行情况、政务公开执行情况、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要涵盖政治思想建设、业务学习与提高、行政文书的建立归档、依法行政情况等, 适当增加执法对象的评价比重, 保证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李力建.浅谈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问题[J].法制博览, 2015 (26) .

[2]马兴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人社事业转型发展[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5 (09) .

[3]周向宇.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J].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 , 2015 (04) .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3

【关键词】 表现和问题 依法行政的精髓 建议和意见 增强行政执法监督

1. 法律落实和执行中的表现和问题

1.1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不作为、乱作为和不到位现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行政基本要求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尚不健全,许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履有发生,履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比如:某些行政机关违反规定加码收费;有些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有一定职权的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乱检查、乱罚款,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遇事看关系,看地位,看前途,看权势,位高权重的轻处,没有地位,没有关系的重责,完全不考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精神;有的行政机关不能依法办事,不能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有的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工作不到位,影响社会稳定,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造成损害,这一切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法律的实施,影响了法律的尊严。

1.2存在暗箱操作,地下办公,黑暗执法的现象。某些机关没有把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职责公布于众,特别是一些对行政相对人有利的法律法规不进行公示,暗地剥夺了行政相对人应有的权利;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将应告知行政相对人的事项不予以告知,使得一些法律知识欠缺的人,不得不任由执法人员随意摆布.这些不进行公开的行政执法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 “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

1.3存在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的现象。现在社会上对行政执法工作有一普遍的认识就是案件如何处理是某个人说了算,某件事某个部门说了算,只要能过得了“此人”这一关,事情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事情就好办。之所以社会上会产生这样的看法,究其原因就是: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随意性过大,对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不健全。给那些执行人员创造了滥用职权的空间。

2. 依法行政的精髓

2.1何为依法行政。

“就是各级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不仅如此,依法行政对法律意识还具有反作用,即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树立与增强正确的法律意识,而且还影响着国家及其所颁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影响整个社会正确法律意识的建立、普及与提高。因此说,增强法律意识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关键。

2.2分析“五五普法”与“六五普法”的效能。

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坚持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只有这样,才会出成效、见效果;否则,如果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认真落实,那么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3.1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要在五年的普法规划中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作为重中之中来抓,针对这一群体出台专门的具体实施意见,在每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中都要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同时,要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制定详细的法制教育计划,并就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定期听取有关责任单位的工作汇报,确保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3.2人事及党委组织部門要充分发挥好具体实施的职能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每年在行政机关公务员中开展依法行政教育活动,表彰一批学法用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举办的各类公务员培训班都要将法律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必学内容。对拟提拔的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测试和考察结果作为是否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注重对从事法制工作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选拔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进入政府和部门领导班子。

3.3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和舆论引导的职能作用。要全面落实好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在每年下发的工作计划中都要明确规定法律和依法行政的内容,采取督促检查等方式,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组织协调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开辟法制专栏、专题节目和法制系列讲座,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

3.4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监察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促进领导干部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以此促进广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3.5政府法制机构要充分发挥好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等职能作用。定期举办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业务培训班。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的授予其行政执法资格、上岗行政执法。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3.6通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理行政复议和执法投诉案件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行政执法过错追究,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同时,政府法制机构作为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要切实把好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关,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3.7各级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好加强本系统、本部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的职能作用。作为各部门具体承担这一工作任务的人事、法制等机构,针对每年的立法和法律修订,进行学习,并认真组织实施。采取集中学法与个人工作实践相结合、撰写学法论文、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组织依法行政法治论坛。全面提高本系统、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增强法律意识以外,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对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4. 增强行政执法监督

行政执法监督是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监察、督促行为。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可以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行为中的违法和不当,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4.1充分发挥三个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促进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法。三个监督主体就是权力机关监督、行政内部监督、司法监督

4.1.1权力机关监督。我国的权力机关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根据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4.1.2政府内部监督。它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两种方式进行。

4.1.3司法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是最为有力的,可以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

4.2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监督

行政执法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并依照有关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所实施的、能对管理对象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对特定和对象采取措施,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因此,具有行政执法监督权的主体必须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所做出的这种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以保证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3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进行监督

国家机关的行政行为全部是通过各级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来作出的。执法人员本身的素质,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能否搞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玩忽职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收受贿赂,以权谋私,以法律为本钱,搞关系,送人情,搞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必然会使社会秩序混乱,法律尊严消失。因此应当把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提高到这些人是否认真执行有关国家公务人员行政法律规范这个高度来认识,将这方面纳入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提高执法水平,就必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行政执法水平才能提高。

孟德斯鸠在其著名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个界限现在就是由法律规范来设定的。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发展,对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权力,特别是其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行政权力,实施有效的法制监督,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他的重要性。

行政执法活动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地各个层面。能否是法律正确有效的實施,实现立法宗旨和行政管管的目的,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生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只有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不断提升执法水平,提高执法工作的实效性,才能保证国家法律得以正确、有效的施行,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4

(衡政发[2005]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衡阳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衡阳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公正、廉洁、高效履行职责,防止行政过错行为发生,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管理职责的组织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不履行和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拖拉、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无合法依据以及不按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违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策和规定,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其他妨碍和影响我市经济建设的违法违纪违规等行为。

第三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四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受理、许可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二)受理不开具受理回执的;

(三)申请资料不齐全,未一次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首问责任人未能清楚告知申请具体要求的;

(四)非法设立有偿咨询程序的;

(五)不予受理、许可不告知理由的;

(六)无规定依据实施许可的;

(七)不依照规定程序,或者非法设立许可程序实施许可的;

(八)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许可的;

(九)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完成许可事项或者告知办文结果并发文的;

(十)违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和许可费用的;

(十一)违法委托中介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代行许可管理权的;

(十二)依据规定应该公开而不公开许可结果的;

(十三)对法律法规设置的许可前置条件,需经多个部门审查的,受理机关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或者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给其他部门的;

(十四)其他违反许可工作规定,贻误许可工作或者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前款所称许可,是指依法规定应予批准、核准、审核及其他性质相同或者近似的行政行为。

第五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征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征收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征收的;

(二)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增加或设立征收项目,擅自改变征收标准的;

(三)未按法定范围、时限实施征收的;

(四)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五)实施征收不开具合法收据或不使用有关部门法定专用票据的;

(六)不出示有效征收资格、许可证件实施征收的;

(七)只收费不服务或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的;

(八)被征收单位或个人对征收有异议时,不告知法定权利和救济途径的;

(九)其他违反征收规定的行为。前款所称行政征收,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等事项。

第六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检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检查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无具体理由、事项、内容、对象实施检查的;

(三)不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

(四)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检查的;

(五)不按规定权限或超越规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六)对同一事项进行重复检查和交叉检查的;

(七)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八)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九)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人员及有关领导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五)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七)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的;

(八)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纪律责任而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或纪律处分的;

(九)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十)未依法告知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申诉途径的;

(十一)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八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滞留等强制措施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法定时限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超出职责范围或管辖区域、场所,或未经执法主体机关依法移交而直接进行查处或采取强制措施的;

(六)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

第九条 行政机关复议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二)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

(三)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

(四)在行政复议活动中有收受好处、徇私舞弊、偏听偏信等行为的;

(五)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

第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内部事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来文、来电、来函,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办的;

(二)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能完成交办工作的;

(三)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的;

(四)对不属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移送,置之不理的;

(五)公文、公务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协商或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未报请上级领导或机关裁决,擅作决定的;

(六)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

(七)对外发文,未严格核对、审核、签发,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

(八)其他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贻误工作的。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划分

第十一条 行政过错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负直接责任。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两人以上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责任。第十三条 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四条 承办人提出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六条 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七条 领导写条子、打招呼进行干预,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应当追究领导的直接责任。

第十八条 集体研究、认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决策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持错误意见的人负重要领导责任,持正确意见的人不承担责任。第十九条 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上级机关负责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二十条 经过听证作出的决定,批准人同意听证主持人的错误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听证主持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不采纳听证主持人的正确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一条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复议机关负责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扣发当年岗位津贴和奖金;

(五)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

(六)责令辞职或辞退;

(七)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二十三条 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行政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和特别严重过错。

(一)情节轻微,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

(二)情节严重,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

(三)情节特别严重,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属特别严重过错。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一般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二)、(三)、(四)项行政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于严重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下行政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四)、(五)项行政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下行政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

(三)、(四)、(五)项行政处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警告或者行政记过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四)、(五)项行政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于特别严重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撤职或者行政开除纪律处分,给予行政撤职纪律处分的,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

(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上纪律处分,未给行政开除纪律处分的,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上纪律处分,未给予行政开除纪律处分的,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

第二十七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第二十八条 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过错责任人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的行政过错情形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及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娱乐活动等行为的。

第三十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理解错误的;

(三)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情形发生的。第五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和程序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设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纪检、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是否对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

(二)审议调查或审理报告;

(三)作出并落实处理决定。

第三十三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的办事机构应当由纪检、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办事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投诉、检举和控告;

(二)调查行政过错行为;

(三)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四)协助落实处理决定。

第三十四条 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成员及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三十五条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调查,以确定具体行政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过错责任:

(一)发布文件和制定措施有违法情形被上级机关或者主管机关依法撤销的;

(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发回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上级机关变更原处理决定,或撤销发回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六)上级机关要求调查追究的。

第三十六条 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诉、检举、控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应当在7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理由。

第三十七条 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工作日。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对不受理决定不服,或认为不便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提出投诉、检举、控告的,可向监察机关提出。监察机关收到投诉、检举、控告后,应当责成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及时处理或者直接受理。对行政首长的投诉、检举、控告,应当由同级监察机关办理。监察机关直接办理的案件,涉及行政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的处理结果,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的,应当告知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

第四十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申诉处理决定应当在30日内作出。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有关规定办理。第四十一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应当报送同级监察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批准人,一般指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及其副职人员;审核人,一般指行政机关内设部门领导及其副职人员;承办人,一般指具体承办行政管理事项的工作人员。但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具体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人员为批准人、审核人。

第四十四条 各县市区和市直各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5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掌握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以及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特别关注一下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的区别。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

(二)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例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B.国务院的办事机构

C.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D.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主体资格的判断。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都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国务院的办事机构是总理的附属机构,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原则上属于内部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例题·单选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街道办事处属于()。

A.行政主体

B.宪法、法律规定的一级人民政府

C.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构

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派出机关的分类以及法律性质。我国的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所以,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它是行政主体。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国务院的直属机构都有规章的制定权

C.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仅受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

D.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实际上履行着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

E.自治州人民政府除了行使地方人民政府的职权外,还可以依法行使自治权『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职权。

选项A正确。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选项B正确。国务院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都有规章的制定权。

选项C错误。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除实行垂直领导的以外,均实行“双重领导”,即除了受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以外,还受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选项D正确。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实际上却履行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在一定区域内依法行使对所有行政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权。选项E正确。自治州人民政府属于一级地方人民政府,与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政府一样,除了行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以外,还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和我国法律,行政机关中国家公务员()。(2006年)

A.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授权行政主体

B.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就行政侵权行为承担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

C.在行政诉讼中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D.是与国家形成职务关系、享有行政职位并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E.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权的职权行政主体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

选项A、E错误。行政主体是社会组织,不是个人,公务员是自然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选项B错误。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因此也不是承担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体现在()。(2008年)

A.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B.对重大、复杂的案件所作的处理决定免责

C.行政诉讼中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D.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职责和法律地位。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6

全区行政机关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参考人员信息表 序号 单位 姓 名 出生日期 身 份 证 号呼中公安局 姜旭满 1970-05-03 ***358 2 呼中公安局 于景礼 1958-02-***5802157313 3 呼中公安局 陈海彬 1962-05-10 ***07x 4 呼中公安局 石芳 1975-08-21 ***326 5 呼中公安局 高云峰 1963-02-05 ***334 6 呼中公安局 董立纯 1964-01-10 ***31x 7 呼中公安局 李明贤 1965-09-20 ***31x 8 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

22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呼中公安局

孙臣 1964-04-06 吴军 1964-04-21 赵威 1957-05-19 张洪钢 1976-05-18 方雷 1974-03-27 刘晓玲 1971-11-29 张群 1966-03-06 于新江 1972-01-03 刘兴波 1976-05-24 高忠义 1964-05-25 赵建民 1962-06-23 王立斌 1971-06-17 张强 1977-09-08 井方友 1964-10-25 刘克成 1969-07-02 刘德山 1968-07-11 舒凤海 1966-9-26 徐大广 1971-04-21 张金成 1965-05-11 ***314 ***311 ***313 ***018 ***314 ***348 ***317 ***137 ***332 ***3***6206236319 ***317 ***011 ***317 ***816 ***339 ***352 ***016 ***317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7

培训班上,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朱晓峰作了《法治体系与依法行政》的专题辅导, 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及特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 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时代意义和价值追求。培训班还专门设置了《行政诉讼法》和《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课程, 并邀请省高院行政审判庭有关专家进行授课, 采取了“以案说法”这一更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7月25日, 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省直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在济南大学进行了公共法律知识网上考试, 省散办首批参加考试的5名职工全部通过了4年年审考试。

本次考试首次采用无纸化上机操作模式, 参加考试的行政执法人员凭刷二代身份证进入考场, 输入个人身份证号后进入考试系统开始答题, 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自动生成试卷并自动计时, 且同一考场的每个人的考试试题均不相同, 考试时间为一个小时, 考试结束后当场显示考试成绩。本次考试的试题内容涉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相关内容。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8

行政许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管 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 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确立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 。可见,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行政权力,能否正当行使关系到公民、法人及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关系到行政机关自身的廉洁与效率。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将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一是行 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设定权的从严规定,将扭转由于设定权主体不明确、设定事项不规 范而造成的乡、县政府都可以随意设定许可的混乱局面;二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许可程序的 科学设计,可以达到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减少环节,防止“暗箱操作”和滥用权力,保证正 确行使权力的目的;三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与监管,将改变行政机关重 许可轻监管或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将改变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监督机制的现 状。

加入世贸织以后,按照世贸组织规定和我国的对外承诺,行政许可应当以透明和规范的 方式实施,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对贸易的限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世贸中国工作组报告书 并对服务贸易的行政许可程序提出了9条明确要求。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于履行我国对外 承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目标。”法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又是法制文明的核心内 容之一。许可、处罚、收费是行政机关管理社会事务最常用的三种方式,行政机关能否在这 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衡量行政机关能否切实保护公民 、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正当合法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准。我国早已颁行了行政诉讼法 ,解决了行政权的监督与救济问题,我们也已施行了行政处罚法,解决了行政处罚的法制化 、规范化问题,依法行政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行政许可从主体、内容 到程序都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不仅使行政许可行为有法可依,也将推动我国行政机关依法 行政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机关人员如何依法行政 篇9

【发文单位】 蚌埠市人社局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印发《蚌埠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工作,贯彻公务员交流制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六号令)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蚌埠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蚌埠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调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规范我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工作,贯彻公务员交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六号令)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调动,是指行政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转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调动。

第三条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应坚持德才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从严掌握。

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应坚持顺向调动和平行调动的原则,企事业单位人员一律不得以调动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非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不得以调动方式进入财政供给事业单位;非财政全额供给单位人员,不得以调动方式进入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

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调动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必须在规定的编制、职数和岗位限额内进行,应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二章调动的资格条件

第五条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下同)转任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

(二)具有与拟转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格;

(三)转入市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转入县(区)级及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四)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并在公务员岗位上履职;

(五)市直部门、市辖区间转任,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不超过45周岁;担任科级及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不超过40周岁。

第六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调动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强;

(二)具有与拟调入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具备行业资格准入条件;

(三)管理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应符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

(五)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身体健康;

(六)调任科级领导职务人员,按照《蚌埠市事业单位调任科级领导职务人员试行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工勤人员调动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不良行为记录,爱岗敬业,事业心强;

(二)具有与拟调入职位要求相符的专业技术工种、级别;

(三)调入人员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身体健康;

(四)外市调入的工勤人员经有关部门鉴定确有本市急需的专业技能,并具有高级以上技术等级。

第八条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一般应为三年以上),且一方在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另一方要求调入的,可以优先照顾解决。

第九条符合紧缺人才调入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调入: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辞退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六)试用期、合同协议期限、最低服务年限未满的;

(七)近三年考核有基本称职、不称职或不定等次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办理程序

第十一条顺向和平行调动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受理。用人单位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以下材料:

1、单位编制及职位、岗位空缺情况、编制部门出具的《编制使用计划通知单》、调入理由、选调方案、拟任职位所需资格条件;

2、拟调人员档案、《工作人员调动审批表》(附件1)、调出单位的鉴定材料、调入单位的考核意见;

3、县级以上医院的体检材料、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审计结论、需要查验的证书、证明等其他材料。

4、因夫妻分居、随军家属办理调动的,除需提供以上材料外,还需要分别提供单位出具的夫妻分居证明、户口簿、结婚证或干部家属随军审批表。

(二)办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能科室审核拟调入人员有关材料。经初审,基本符合调动条件的,提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同意后,办理相关调动手续,移交调入人员的档案。

第十二条逆向调动一般采取考试选调的形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计划申报。每年第二季度,各用人单位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工作实际需要,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送《选调工作人员计划申报表》(附件2)和编制部门出具的编制

通知单。除特殊职位或特殊需要并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外,选调职位原则上不得设置与职位无关的限制性资格条件。

(二)组织实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用人单位计划汇总,并商有关部门审核后,于每年第三季度统一组织实施。

1、发布选调公告,明确招考范围、对象、资格条件和工作程序;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用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3、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拟调动人员;

4、用人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进行组织考察,做出任用决定;

5、调动人员确定后,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具介绍信办理相关调动手续。第十三条涉及市直部门、市辖区间工作人员调动须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县域内及各县、县区之间的人员调动情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季度须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备案表见附件3)。

第十四条调动人员的有关待遇,由调入单位持编制通知单、行政介绍信、工资转移证明信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定。

第四章纪律与监督

第十五条各级机关在办理工作人员调动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公开透明,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

第十六条调动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对违反规定的调动事项,呈报的不予批准;已经作出决定的宣布无效,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下文之日起施行,以前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相符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上级部门有其它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

1、工作人员调动审批表

2、选调工作人员计划申报表

上一篇:浅谈机场运营管理下一篇:生活的灵感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