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024-08-2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用12篇)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篇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安全有序。做好国家机关消防安全工作, 杜绝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避免因火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是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做好国家机关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 消防结合”的方针。实行单位全面负责的原则,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并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机关是国家行政权力部门, 由于它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毫无疑问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作为负责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国家行政机关, 搞好自身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 按照北京市关于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统一部署, 务必做到“三无” (社会防控无盲区、隐患整改无遗漏、消防宣传无空白) “三确保” (确保点上不发生起火冒烟事故、确保线上不发生火灾事故、确保面上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 为十八大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 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国家机关的办公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现代化的智能办公大楼逐渐取代了老旧的办公楼, 安全系数明显提高, 但对于消防安全工作而言, 虽然硬件设施、设备有了改善, 但仍有一些机关单位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和安全隐患, 还需要做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1.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消防工作已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纲要, 多数机关单位也已将消防安全列入经常性的管理之中, 但仍有一些单位在消防安全制度建设上存在差距, 如:有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没有建立日常防火制度、没有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没有处置突发火灾的应急预案等。

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单位对重点岗位, 如机关食堂、机房、变电室、文印室、档案馆、职工宿舍等没有实施上岗安全培训和定期检查, 有的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排除, 有的单位由于场地狭窄, 车辆多等原因, 消防通道不能保持畅通等。

3.消防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许多机关单位抓消防安全工作的同志是由行政人员兼职, 而现代消防工作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复杂知识和技能, 没有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对整个消防系统及设备设施似懂非懂, 很难胜任消防安全工作。

4.干部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单位的干部职工, 特别是有些刚离开校门, 进入机关的“学生”公务员, 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缺乏消防安全常识。

采取的措施

根据几年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的实践及其他机关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 围绕认真贯彻落实“社会防控无盲区、隐患整改无遗漏、消防宣传无空白”的“三无”要求, 努力实现“点上绝对安全, 线上万无一失, 面上安定有序”的工作目标, 笔者认为做好国家机关消防安全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 部门依法监督, 单位全面负责, 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要健全消防安全组织, 层层签订责任书, 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人员。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要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教育培训制度、巡查检查制度、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义务消防队管理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 形成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长效机制, 使消防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3.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普及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 (板报、图画展、播放火灾案例影像资料、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培训、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 使机关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防范火灾隐患的产生, 掌握基本应对火灾的技能, 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灭初起火灾。对重点部门和岗位的人员要进行入职前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专职消防员还可上门进行辅导, 确保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4.设立专职消防人员,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现代化智能办公大楼中, 消防安全的设备设施同样科技含量很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控制室设施等, 必须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如果他们不能掌握这些复杂设施的使用方法, 一旦发生火灾, 这些设施也会由于操作失当, 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设立专职消防人员,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至关重要。

据相关资料统计, 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最频繁, 且最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 它既是自然现象, 更是社会现象。由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机关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消防工作,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四个能力”建设, 多年来从未发生火灾事故。许多单位的经验也同样表明, 只要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法规, 牢固树立火灾防范意识, 健全制度, 强化管理, 把各项预防工作做在前头, 可怕的火灾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篇2

1.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中包括:正在履行职权期间的各级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常设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各级人大办事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及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在各级司法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正在履行职务期间的人民陪审员;

4.在各级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中包括:在各级军事指挥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军队的各级军官,正在执行公务期间的士兵。

二、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机构设置的现实情况,在我国,还有一些机关与上述国家机关一样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机构实际行使或者部分行使着国家机关的职权,这些机关和机构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但也应将其视为国家机关,对在其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适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1.根据国家政治制度,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在乡级以上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正在履行职务期间的各级政协委员以及在各级政协常设机构和办事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虽然所在机构设置在非国家机关内,但因其机构本身性质属于国家机关,而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在铁路、林业、农垦、油田等国有企业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察部门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虽然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但因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国家机关委托行使国家管理职能,而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的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篇3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宝荣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我国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对政府采购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要重点加强规范化建设,将规范采购活动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政府采购在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廉洁政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充分认识规范采购的重要意义,规范有益于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节约财政资金;二是要正确处理规范和规模、规范和服务、规范和效率、规范和效果的关系;三是要扎扎实实抓规范,坚持依法实施采购,实现规范采购目标。提高采购活动透明度,实现阳光采购。各方面共同遵守法律规则合作采购,大力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以科技促采购,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以监督保采购。

《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年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采购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采购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采购规模稳步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法采购意识日益增强。各部门对政府集中采购的认识不断提高,依法采购的观念逐步确立,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政府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规模稳步增长。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家机关各级预算单位,年采购额从2003年的7.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7.5亿元,累计采购金额291.4亿元,节约财政资金62.5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为17%左右,体现了政府集中采购的制度优势。

采购工作机制逐步完善。2002年,国务院决定设置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随着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推进,逐步形成了规章制度完备、采购流程科学、组织方式合理、运行协调有序的公开、透明政府采购工作机制。监管部门、采购人与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既相互协同又相互制衡,较好地发挥了从源头上抑制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屏障作用。

政策导向功能有效发挥。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扶持自主创新、推行节能环保、维护信息安全等战略部署,在汽车、空调、建筑材料、信息类产品等项目采购中,通过优化采购文件与评分细则,对国内相关企业和产品给予积极支持,较好地发挥了政府集中采购的政策导向功能。

组织实施方式不断创新。积极推行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制度并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初步建立了价格、质量和服务控制机制。大力推进政府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建成并不断优化“中央政府采购网”电子化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目录内80%的项目实现了网上采购。

会议指出,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要坚持国家利益为上、制度规范为准、优质服务为本的理念,不断强化依法采购意识,坚持开拓创新,积极发挥政策功能,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稳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不断开创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新局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篇4

1、强化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法人、个体经营者需要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取得经营资格后才能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对上述经营活动进行市场监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督经营者依法纳税, 依法履行合同, 对违法经营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并依法进行矛盾调解和解决法律纠纷。政府不仅要进行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还要通过依法行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强化依法行政是保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得以实现的需要。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必须予以保障。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 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 人民民主权利也无法实现。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党的安排和人民的嘱托, 必须严格依法行政, 牢记党的宗旨, 把忠于党和人民体现在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上, 保证人民民主的实现。

3、强化依法行政是政府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法治化程度是衡量政府是否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对政府的法治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政府必然是法治的政府。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和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是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因此, 政府必须服从人民的法制, 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法律, 严格依法办事, 通过提高国家法治化程度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4、强化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行政决策是否正确和行政权的行使是否合法, 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最大程度实现, 只有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 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法定程序行使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才能使“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基本保证, 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减少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如何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1、加快机构改革, 明确权力清单, 规范权力运行。各级机关要重视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克服一切困难, 科学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置等, 强化权力清单建设, 彻底消除权寻租空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执行简政放权规定, 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组织和社会的权责, 做到放管结合, 加强后续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必须带头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社会经济运行管理中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 以此来激发市场活力, 维护市场繁荣。

2、加强决策管理, 遵守决策程序, 提升决策水平。强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带头学法、懂法、用法, 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去看问题、谋发展、做决定、抓落实。必须严格制定并坚决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法定程序, 保证做到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集体讨论、公众参与, 确保决策科学合法、过程合法、责任明确。建立重大决策跟踪问效和责任追求制度, 对不严格执行决策程序的追求相关领导责任。

3、强调政务公开, 推行阳光政务, 保证公众参与。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保证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 因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要按照全面、具体、真实的原则, 做到工作职责、行政依据、办事条件、决策依据、行政程序、行政过程、工作纪律、行政结果的全公开, 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评议, 特别是涉及民生、群众关注的事项, 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

4、强调执法监督, 加强过程监管, 规范执法行为。行政权力的行使一旦缺乏监管, 势必会导致行政腐败的发生, 影响到党的权威和政府的公信度, 因此, 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执法过程和行政结果的监管, 通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全方位的监督, 使行政行为的行使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在执行罚缴分离、收支分离的基础上, 要着重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监管, 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5、狠抓制度建设, 增强刚性约束, 保证公正执法。制度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推进行政制度建设要突出重点, 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围绕制约政府自身运行的问题去制定, 制度的提出、制定和审查都要做到有法可依, 程序规范, 保证制度的合理合法性, 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把权力装进制度这一笼子里, 增强刚性约束, 保证执法的公平与公正。

6、强化队伍建设, 增强为民意识, 提高执法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使行政执法面临的新领域不断增多,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对行政监管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挑战, 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通过严把准入关、加强培训管理等方式,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的执法队伍迫在眉睫。要强化执法队伍的群众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 能够依法高效的行使行政职责。

7、加强立法管理, 完善法律体系, 保证有法可依。要实现依法行政, 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要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必须慎重运用立法权力, 规范立法管理, 细化立法内容, 提高立法质量, 保证所立行政法规的时效性、科学性、协调性、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要重视行政程序立法, 将行政主体纳入行政法律, 内容要涉及到立法、决策、执法、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执法监督等方方面面, 确保对行政主体的监管。

8、完善考核体系, 优化考核指标, 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政府行政单位及其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依法行政的考核, 考核细则要具体、细化, 具有可操作性。对行政单位的考核要涵盖组织领导、决策机制建立执行情况、政务公开执行情况、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要涵盖政治思想建设、业务学习与提高、行政文书的建立归档、依法行政情况等, 适当增加执法对象的评价比重, 保证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李力建.浅谈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问题[J].法制博览, 2015 (26) .

[2]马兴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人社事业转型发展[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5 (09) .

[3]周向宇.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J].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 , 2015 (04)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5

资料提纲

一、公务员行为规范

(一)公务员政治行为规范

(二)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

(三)公务员业务行为规范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描述

(二)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三)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四)职业道德的境界

(五)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及价值取向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

(二)公务员的职业荣辱观

(三)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

(二)健全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相关的各项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

(四)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五)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六、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良心的统一

(二)公务员在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中行政行为的选择能力

(三)培育和完善公务员职业道德人格的自觉性

七、法治与德治

(一)道德与法律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

(五)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八、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政治理论修养

(二)思想道德修养

(三)业务技能修养

(四)科学文化修养

一、公务员行为规范

(一)公务员政治行为规范

1、公务员的政治行为主要是指公务员任职期间,在涉及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中的表现。例如,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信仰、政治道德以及对某一政治问题或某一政治事件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

2、我国公务员的政治行为基本规范——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忠于国家、维护政府;遵守法纪、执行政策;服从组织、服从领导。

(二)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

1、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是关于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命令、政策、纪律的总和。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是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必须遵循或遵守的廉洁从政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公务员廉洁从政的核心要求,是不利用职权和职务或公务之便谋求不正当的私利。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公务员的职业性质、工作特点和社会责任所决定的。甚至可以说,廉洁从政是公务员的立足之道,立身之本,立业之基。

2、我国公务员廉政行为基本规范——遵法守纪、廉洁奉公,崇俭避奢、节俭朴素,束身自律、戒贪防腐。

(三)公务员业务行为规范

1、公务员的业务通常是指其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以及与职责有关的事务。行政机关公务员的业务是行政职能的具体体现,涉及政府开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对行政效能、政府形象和声誉,对社会生活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业务行为必须进行必要的规范。

2、公务员的业务行为基本规范——忠于职守、履职尽责;依法行政、公正文明;勤勉高效、务实创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描述

1、道德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善恶、好坏等行为,调整个人与 2

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本质与特点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是人的精神价值基础,是人们的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道德能调节人与人、人与我、人与环境的伦理的关系。

道德所依靠的手段是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通过外界施加给每个人的社会道德规范,其次通过个体的修养,通过教育和舆论等影响,把外部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觉的准则。

道德的特点体现为:把握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形成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产生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发挥道德作用的稳定性。

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今天,不仅要用法律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和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惩戒以维护社会公正,而且需要建立一些公共约定规范人们的生活交往。

3、社会主义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首要的道德要求,实际上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守法——必要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的底线,是公民的立身之本,处世之本。明礼——做人的起点。

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团结——高尚的道德品格。友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

勤俭——传统的美德,物质上克勤克俭,意味着自律,体现了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

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

敬业——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道德是人们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包括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肯定和赞许。如果说经济成就是国家稳定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公民普遍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实践的积极倾向将是国家的精神基础、思想基础,并最终与物质基础一起构成坚固的社会基础。

(二)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等方面经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所达到的一定的道德水平和在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而且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素质。

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1)见贤思齐:向道德高尚的人看齐,学习他们的可贵品行。(2)省察克治:对照良知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不善的念头和言行。(3)慎于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慎独:在无人看见无人监督时,更要警觉,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5)公正廉洁:公正:从政无私,秉公办事,按法律办事,不感情用事。廉:廉明、廉忠、廉高、廉敬、廉耻、廉而有化。廉洁:“不受谓之廉,不污谓之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明朝理学家薛碹将世界上廉洁之人分为三种类型:

上品:“见明理而不妄取者”是顺应明理,真正道德意义上的廉洁。中品:“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是有所顾虑而不取。下品:“畏法律、保禄位而不取者”,是勉强而为。

道德的修养应该以诚为本,修己以敬,诚敬之行,以坦荡无私的境界对待工作和他人。

(三)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1、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一方面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者劳动中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另一方面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道德理想、意志、情感培训所达到的表现在职业工作上的道德品质状况。

职业道德作为“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反映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的道德要求,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 4

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具体体现。

职业道德的形成有一个由外在向内化的发展过程——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化的过程。它是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复合体,是主体超越特定价值系统的自我选择,是主体对普遍性道德原则的选择和追求。

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2、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行为规范是指约束、限制人们行为的力量和准则,行为规范主要是一种他律,是“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外部要求。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3、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强调奉献社会,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四)职业道德的境界

(1)极端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2)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常人之德)。

(3)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道德境界(美德)。(4)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圣人之德)。

(五)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也就是加强其个人的道德修养;二是指其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 5

所出现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这两个层面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但是区别主要是理论上的,在实践中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两个层面基本上是交叉的、相互影响的。

在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等。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二是遵循集体主义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工作首位,体现了国家公务员基本的职业道德。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维护上级的威信,如实向上级报告和请示工作(尊重上级意味着对组织原则的尊重)并正确对待上级的批评。关心下级是团结协作的具体内容,尊重下级的人格,尊重下级的意见,尊重下级的自主权并做到奖惩分明。三是爱岗敬业,勤政为民。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精通业务,积极创新。四是加强自身修养。包括文化修养、语言修养、仪表举止修养。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点:一是明显的政治性。忠于国家,拥护政府,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义务和天职。二是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三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体现在:先进性和时代性并存;政治性和政策性兼有;稳定性和发展性相依;多样性和共同性兼具;服务性和权威性共存。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法制原则;责任效率原则;服务原则;国家利益原则;清廉原则。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的关系是二者不可或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对“德”的要求。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党、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风”和“官德”,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也在于“官德”。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公务员的职业性质、地位、对象、活动条件的特征和要求。用道德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行为加以约束,虽然不如法律约束那样直接有力,但它却是一种持久地、广泛地发生调控作用的力量,也是唯一的一种内在的、自律的调控力量。

公务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从法律意义上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公务员的职业特点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他们除了严格依法行政,遵 6

守公众的道德以外,还应遵循特殊的职业道德。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及价值取向

一定社会中的具体职业的特殊性,职业本身的价值取向,规定了该职业的道德内容。由于国家机关在社会分工中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公务员与一般职业从业人员不同的职业道德。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

1、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职业道德不是豪言壮语或知识体系,是对人对事的态度,是对职业的认同和追求。

3、规范、引导功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4、调节监督功能:道德义务、道德良心、道德荣誉感和幸福感共同组成个体职业道德,道德良心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1、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不同,使得国家行政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被赋予特殊的、内在的价值取向,就是真正“为人民服务”,谋求最大化的公共利益。“行政”与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行政是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管理”是对一定的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其基本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加强国家行政机关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抑制行政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努力为人民服务。

2、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

政府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责任,对宪法和法律负责,对人大和公民负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提是,他们在使用权力履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强烈呼唤政府树立“三种意识”:权责平衡意识、为纳税人服务意识、成本—收益责任意识。所以,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内部责任控制机制,实质上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自律机制,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强调权责并重。

3、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是公正的化身及楷模,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己任。基本的“公正”包括:交换公正、分配公正、规则公正、权力与义务对等。国家机关工 7

作人员以维护社会公正为价值取向,提高行政能力及效率,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的优化整合,实现社会公正。

4、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

实现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良心的统一,提高在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中行政行为的选择能力。行政良心是存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心深处的、对自己的行为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意识中各种行政道德观念、心理因素的有机整合。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行政道德责任与行政良心是相辅相成的,他们能够而且应该是统一的。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是行政行为选择中所面临的动机性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是“双避冲突”,可能是“双向冲突”,也可能是“趋避冲突”。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

1、崇高的职业道德追求:职业道德是基础,职业精神是追求,在职业活动中提升人生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加强道德修养,个人服从组织需要。

2、明确的职业道德目标:思想道德目标,工作道德目标,法制道德目标,心理道德目标。

3、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德端正。

忠诚国家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对政府指令的执行,对上级指令的执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公正公平的职业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规范。

4、理想的职业道德人格。

(二)公务员的职业荣辱观

知荣誉明耻辱,可以反映人的道德价值,体现特殊的道德情感。

求荣:道德精神的激励。知耻:行善改过的动力。正确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精神荣誉、索取与奉献、个人荣辱与集体荣辱之间的关系是知荣誉明耻辱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从而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八荣八耻”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理想的全新认识,荣辱观的确立完善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评价尺度,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要求。

(三)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做支撑,但这种支撑如果缺乏精神文明的根基,则是脆弱的,难以长久的。因此,要清醒的认识到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一道构成公民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创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形成的关键环节,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行使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样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国民素质的基本体现,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以德治国的“德”首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提升官德,端正官风,才能以德治党,以德治国。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风”和“官德”,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官德”。

3、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我们进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社会的稳定,始终要把稳定问题当作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公务员作为实现稳定的重要力量,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地、科学地行使人民赋予的各种权力,自觉地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严于律己,杜绝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消弭人民群众因此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状况。

4、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实现依法行政,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民主和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一根本目标,要求国家公务员必须依法行政,要正确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同时,9

国家权力能否依法有效行使,还取决于各级公务员是否具有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讲有两条:一是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二是强化公务员的内在自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把清正廉洁的要求内化为公务员的道德自觉,不仅有助于增强公务员自身抗腐能力,也有助于真正有效地发挥监督与制约的效能,从而在双重意义上有助于廉政建设。建立一支廉洁奉公、精干高效、忠于职守的公务员队伍,需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需要严格的“规矩”——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约束,又有行政原则和行政操守认真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制化、道德化是当代政治文明的要求,也是反腐倡廉的需要。公正有序的道德经济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前提。

五、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

1、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

(1)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借鉴和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的道德文明,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充分反映行政管理职业时代特征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

(2)要努力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特点和规律,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时操作性。其一,要突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公务员道德不同于一般社会道德,也不同于其它职业道德。从道德标准上来讲,应高于一般性的社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道德主要有以下规定:维护政府形象和国家利益;忠于政府,勤奋工作;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异化;遵守社会公德等等。其二,要体现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时代性,要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其三,要反映公务员道德的层次性。公务员道德应根据公务员所承担的职务层次、级别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笼而统之。

2、思想建设是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公务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赖于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确立。

(1)要加大道德建设思想宣传的力度,提高对公务员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每个公务员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乃为政之本。

(2)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其一,要教育公务员切实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二,要教育公务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0

是人们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也是树立正确的道德的基础,只有牢固地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务员才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其三,要教育公务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努力完成现阶段党的历史性任务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3)要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而自律更是道德的基本精神。只有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自律意识,才能将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健全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相关的各项制度

公务员职业道德既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善恶评价,又是行政主体的行为标准。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对行政管理的特殊要求,是实施行政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如果公务员职业道德完全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榜样感化和思想教育等手段,使行政工作人员形成内心的善恶观念,用情感和信念去发挥作用,那么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贯彻则会出现随意性,对于个别职业道德素质差的公务员难以规范其行为。没有强制力,公务员职业道德很难平等普遍的遵守。最终危害政府的形象,破坏了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因此必须健全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1、要切实把道德品质作为公务员任职、升降、奖惩的必要条件,奖优罚劣,品优者优用,对那些品行不端,道德不良者,决不能提拔重用,已经提拔重用的应坚决撤下来,形成用人上的正确道德导向。

2、应把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作为公务员培训和教育的必修课,形成有效的公务员道德教育机制。

3、要建立和健全公务员监控制度。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也容易产生不道德现象。在权力运行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回避制度、交流制度、礼品登记制度、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重大财务报告制度等各项制度,强化对公务员权力使用过程的监控。在权力运行后果方面,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辞职辞退制度、职务升降制度、举报制度、申诉控告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

4、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其目的和核心就是要建立起道德建设的效益机制,包括道德褒抑机制、利益保障机制、道德评价机制、道德奖惩机制,真正做到道德践行好的人得到“好报”,老实人不致“吃亏”,最终形成强大的道德驱动力量。

(三)建立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

公务人员正确的行政行为,不仅要靠法律规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道德觉悟,特别是正确的行政道德和规范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善恶的标准。目前必须重视行 11

政道德规范建设,各级政府对公务人员的各个职位均应制订切实可行,内容具体,易于操作的行为道德规范,为公务人员提供科学的行为标准。只有尽快建立起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才可使公务员有“德”可依,有可以参照并具体指导自己言行的道德准则。

(四)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为了构建公务员职业道德,必须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当前,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反对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增进社会和谐为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和民众的互动,利用民众的力量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五)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使公务员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行政职业道德要求,陶冶公务员职业道德情感,培养公务员具有与权力相关的高度责任感和履行职责应有的高度正义感,造就坚定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意志。

六、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良心的统一。

行政道德义务是由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任务、法律以及公务员职业道德原则等决定的,是一种间接的他律性规范。行政良心是存在于公务员内心深处的、对自己行为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对行政责任的自觉意识,具有自律性的本质特征。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行政道德责任与行政良心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

(二)公务员在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中行政行为的选择能力

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是行政行为选择中所面临的动机性冲突。具体来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公务员所选择的行政行为,虽符合某种行政要求,但同时却违背了有某些道德价值的另一种行政要求。在这种道德选择的两难之中,要求国家公务员具有分清行政道德价值的等级次序的能力及承认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基本素质。

(三)培育和完善公务员职业道德人格的自觉性

国家公务员自觉的道德修养包括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这些是形成高尚、完美的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人格的根本保证。通过行政行为准则规范系统的构建,唤醒国家公务员的道德责任与道德良心,满足民众的基本利益需求,实现政府廉洁、管理高效、社会公正,以保证国家持续稳定发展。

七、法治与德治

(一)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 12

分。在一定意义上许多法律义务就是道德义务。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善恶、好坏等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规范是隐性的、柔性的,以人们的自觉意识水平为依据。

法律是制度化的,是显性的、是刚性的,是阶级矛盾激化和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

法律是外部的社会规范,道德是社会规范的内在自律。

道德在调整人的相互关系上宽泛得多,法律主要调整和维持国家的社会秩序,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正当合法权益,维持社会关系平衡。

法律强调的是法规和强制,是通过必要的强制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和警戒。

道德是强调教育感化作用,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并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自律。

社会既需要法律规范,也需要道德自律。“德治”与“法治”并列,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德治国的真正内涵是以德治人,即通过教育造就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公民。道德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关系起调节作用,有赖于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和公民的道德标准。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经过 10 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

1、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权责统一要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

1、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其道德取向直接昭示着社会的道德导向。公务员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行政管理者,职业道德势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总是从他们的道德言行中感悟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以此来认定并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人们虽然不应简单地把某些公务员的道德言行等同于社会的道德导向,但作为整体意义而出现的公务员道德,无疑表明了社会所推崇、倡导的道德准则。也正因为此,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社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切入点。

2、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成效。第一,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公务员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五)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公务员能否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高效地履行国家公务,更关系着我们政府的形象问题。所以,作为公务员必须处理好公共权力和公务员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

1、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形象与公共权力行使的好坏密切相关。公务员是公共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公共权力的行使的好坏程度。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好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因为公务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的性质是公共的,权力是指向公共利益的;这一切决定着公务员职业不仅仅是公务员个人安身立命之所,更是我们整个党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加强公务员的人格塑造,不仅关系到我党履行职能的水平、质量,更关系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发育和发展。

2、公务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是人们把公共权力放心赋予他的前提条件。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会取得公众的信任,也不可能成为公共权力的良好执行者。公务员是政府和群众联结的纽带。他具有指挥、传递、实施、控制、协调等执行作用,只有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群众才能放心的把权利交给公务员。

因此,公共权力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承的。作为公务员必须权衡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3、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公务员有效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条件。公务员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也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公务员如果没有明确的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没有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的道德品质,就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如果没有忠于职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道德素养,就不能充 14

分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作集体,因而也就不能高效能地开展工作。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的重要途径。

八、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包括政治理论、道德品质、业务技能和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修养,既是公务员依法从政的基本要求,又是公务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自觉形成廉洁从政风尚、提高廉洁从政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政治理论修养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始终是公务员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才能宽广眼界,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判断、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形成良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树立起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才能严格要求公务员拒腐防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二)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公务员道德修养是贯彻“以德治国”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基础。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内在驱动力,是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关键举措,是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有效抗体。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提高公务员对职业道德认识,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公务员能否准确、深刻地认识其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务员能否产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能否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正如古人所说,只有知之深、爱之切,才能行之坚。增强公务员职业道德认识的关键是正确定位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本质内涵。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本位,作为权力主体的公务员只是代行权力职能,任何人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更不能把权力当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权力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主体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自己的意愿,以人民群众的舆论为自我权力行为的评价标准,才是真正理解了社会主义权力的本质,也才是具备了良好职业道德的用权者。

(三)业务技能修养

公务员业务技能是指公务员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所具备的业务水平,主要表现为实施决策、执行公务、处理事务、协调关系等方面的业务能力。提高公务员的专业水平,就是要提高公务员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执行、监督、沟通、协调等管理能力。对公务员来说,加强业务技能修养,提高专业水平,既是提高公务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又是公务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严格执行各项法规、政策和制度。公务员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公务员要培养和确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真正认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明确严格守法、秉公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为了适应公务员任职需要,公务员应具备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形成以公共行政知识和专业行政知识构成的知识结构。

(四)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学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一切先进文化,包括科学、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伦理等知识,特别是要学习市场经济、领导科学、现代管理、现代科技、专业知识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公务员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树立现代科学人文精神。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树立现代科学人文精神:一要树立科学理性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二要树立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精神,注重强化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律意识,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文化环境。

健全知识智能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要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和修养,需要把广博的基础知识与精深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结合起来,协调发展知识和智力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应该落到实处,应该贯彻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具体环节中,每个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该坚持从自我做 16

论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篇6

关键词:国家工作人员;立法沿革;国家机关;从事公务

修订后的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作了较为明确而不同以往的规定,对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准确定罪量刑以及严厉打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新刑法的规定,就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特征及范围,略陈己见,以收抛砖引玉之效。

一、国家工作人员概念和范围的立法变迁

刑事立法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在刑法修正前,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刑事立法对国家工作人员概念、特征、范围的不同界定,都反映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特点,以及国家对职务犯罪的刑事政策试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是1979年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不仅没有准确地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和特征,而且将受贿行为也视为贪污,导致界限不明。

第二阶段是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这个概念弥补了刑法规定的不足,将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了具体分类,尤其是将企业、事业单位明确限定为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把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国家工作人员中排除出去,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表明党和国家拟集中力量对初露端倪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从严打击的决心。

第三阶段是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中对贪污罪、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规定。

第四阶段是最高检1995年出台了一个名为《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的司法解释,最高法也出台了一个司法解释,《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则突出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特征。因此,要确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必须将“身份”和“从事公务”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国家工作人员范围之梳理

就上述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进行剖析之后,笔者认为刑法第93条中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应该概括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准国家工作人员两大类。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根据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当前,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机关的划分标准,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1)纯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纯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是宪法所规定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具体表现为行为人在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

(2)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前文对国家机关所进行的分析,行为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则认定为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人在盐业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就其本质属性来看,应将其划入到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

2.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种类,主要是依据刑法第93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具体包括:

(1)行为人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由于行为人在该单位的职能所体现的都是国家性质,因此,只要行为人在这些单位中从事公务,都应当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行为人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行为人在该单位中从事公务时,对其委派前是何种身份将不受限制,只要具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并且能够证明行为人是被委派到该单位中从事公务的,就必须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3)行为人依照法律从事公务。在这里应包括行为人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依照法律从事公务和行为人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应当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三、实践中的认定疑难及解决

“准国家工作人员”,即《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类“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虽然本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先后对“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但是囿于法律文件表述的概括性、规范性,不能对各方面的内容都一一列明;加之涉及单位性质多样、员工任职方式复杂,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在实践中产生了如下认定疑难:

1.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阐明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七类特定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但《解释》并未对于“村基层组织”的范围进行释明,这就进一步引发了争议。

笔者认为,判断的标准在于自治组织是否协助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从事公务”。村民小组、村安全协防队等自治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其工作人员在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时理应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情况。其次,“村基层组织”并非限定农村基层组织最低为村一级,而是强调此类组织具备“农村”和“基层”两个特征。只要是存在于农村,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组织,都应认定为“村基层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即“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所以村民小组、村安全协防队等组织成员在依法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时就应当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实施贪污、贿赂等行为数额较大的,应当由刑法予以调整。

2.城镇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些乡镇被所属城市吞并,并设立了类似于城市街道办事处①性质的办事处,其下辖的村民委员会则相应地变成了居民委员会。因城镇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缺乏法律规定,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

笔者认为,既然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及城市街道办事处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那么城镇居民委员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应当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首先,城镇居民委员会行使着基本等同于村民委员会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职能。其次,我国即将结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因而村民委员会、城市街道办事处与城镇居民委员会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管理组织,性质终将归于一致。最后,根据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城镇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与村基层组织人员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若实施犯罪理应与村基层组织人员一样由刑法规制。

3.股份制公司中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

因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制公司性质特殊,各界对此类企业中工会工作人员身份的认定争议不断。有观点认为,“各级、各类工会组织都是人民团体,其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应当认定为准国家工作人员”。也有观点强调,“人民团体是‘由国家成立,财产归国有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股份制公司的工会组织不具备这一特征,不属于人民团体,其工作人员应当认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本质上是群众建立的社会组织,第二种观点的合理l生有待探讨。

争做服务型机关工作人员 篇7

在一个企业中, 机关作为公司的日常办事机构, 机关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应有的管理技能外, 机关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摒弃以管理者自居的思想, 提高对事讲服务的服务理念认识, 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视为他人提供一种服务, 争做服务型机关工作人员。

二、服务意识的定位

(一) 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做一名职业化的服务人员, 将实现服务理念和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

我们在机关工作岗位上, 这个工作岗位就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由于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岗位是面向全公司范围的办事窗口, 全公司的领导和同事都关注着我们。这些领导和同事就是我们机关工作人员的客户, 我们的职业就是为他们提供服务, 正是他们肯享用我们的服务, 从而为我们在机关所从事的这个岗位提供了市场空间, 从而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得到公司的承认提供了机会;如果我们做的不好就是不称职, 不称职是要被淘汰的, 是要被赶下这个舞台的, 所以我们必须珍惜这个岗位, 做一名职业化的服务人员。

这种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理念统一的定位, 这种从心灵出发的服务理念才是我们从思想上提高服务认识的源泉。

(二) 机关工作人员应该认清“小服

务、大服务”的相互关系, 摆正自身位置, 着眼大局提升服务水平

“大服务”指一线分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 这是我们公司一切活动的主体, 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这个“大服务”展开;

“小服务”指公司机关人员为一线分公司或者作业部门提供的管理支持、对外联络、上传下达等保障性工作。

“大服务”创造着公司的价值和未来, 为“小服务”提供着生存空间, “小服务”是从属于大服务而生的。所以在任何工作中“小服务”必须坚决服从“大服务”, 创造一切条件和便利保证“大服务”正常运行, 公司机关人员应该投入百倍精力为一线分公司及上级领导管好一线公司做好管理保障, 解除“大服务”后顾之忧。

(三) 认清做好管理与做好服务关系

机关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是统一的, 只讲管理或者只讲服务都是片面的。做好管理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管理是我们实现服务的工具和手段, 让客户尤其是下级客户感到我们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同时我们的服务又是管理性服务, 服务必须讲原则, 一切服务要在服从管理制度约束下展开。

三、服务的重点

机关工作人员还要找准把握自身服务特点与重点, 有针对性的去提高, 我们的服务有我们服务的侧重方向。我们自身服务重点是什么?

(一) 对下讲服务

一要提高我们的服务效率, 充分认识到提高办事速度的重要性, 对各分公司提交事务限时解决, 不因为自己一人办事速度耽误群体工作或者影响一个分公司生产经营整体速度;二是提高服务质量, 对下级管理部门提交事务不可敷衍了事, 要圆满确实解决问题, 避免因自己工作和责任造成的下级管理部门二次返工;三是加强宣贯服务, 机关工作人员要成为公司政策的主动宣传者, 把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讲清楚、解惑释疑。

指部门内人员工作相互配合紧密团结, 部门间工作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办好自己事务同时, 做好工作承前启后、承上启下, 为他人工作提供便利。

(二) 对上讲服务

指提高上级或甲方交办工作任务执行力, 对接手工作和任务有条件的马上执行, 条件不足难度大的创造条件解决, 切实构架好上级命令或甲方要求下达的桥梁和通道。

(三) 同级讲服务

四、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 着眼于专业能力提升做到服务岗位达标

传统想法认为机关工作很简单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我不认同。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注重专业能力的加强。专业能力是服务的根本。比如, 我们下一步即将进行的机关岗位达标活动, 就是对我们专业知识的强化和提高, 因为只有我们的岗位达标了, 才能更熟练而快捷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和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我们的服务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二) 机关工作人员还应着力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使自己更胜任服务岗位

综合能力是服务的基础, 机关工作除了需要专业技术外, 还需要在专业技术含量这个层次以上的很多能力。会想、会说、会写、会做简单的8个字蕴涵了各方面素养, 将自身工作进行量化表达和衡量真正做起来发现困难重重, 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从事机关服务工作必须的, 我们发现自己有太多东西要去学习和完善。

我们经常感叹领导要求高, 感叹又被下边压来一堆业务, 感到了上有压力下有阻力。这说明了我们的服务能力还有问题, 我们做的不够好, 或者说还不能完全胜任这个服务岗位。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事情, 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和长时间磨练。我们要针对自身特点, 首要的是找出制约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最大的能力缺陷, 抓住最需要改进的方面优先解决和克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胜任这个岗位。

(三) 软素质修养和服务技巧改进

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服务的基础和根本, 除此之外服务技巧等软性素质也一样重要。两个具备同样能力人做同样服务, 效果可能就有差别, 服务技巧或方式更适合客户的, 人格魅力更让客户欣赏的必然得到更好的评价和支持。这些软性素质从教科书上是无法得到的, 必须根据客户特点总结改进, 根据客户习惯去总结提高, 这对提高我们的服务必能锦上添花。

五、结论

面对着企业发展改制提升等一系列变化, 机关人员服务也必须跟着转变, 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做好迎接改制挑战的准备。提高服务水平, 赢得服务对象认可, 在未来发展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是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借着企业文化建设和班组建设的机会, 认真梳理自己思想, 查找不足, 让我们共同提高, 实现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代飚.服务型高校机关管理模式的转换.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4) .

机关工作人员如何提高能力素质 篇8

1 勤于学习, 在强化内功上下功夫

能力素质的基础在学习。机关工作政策性强、责任重、要求高, 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 看问题才会有广度, 想问题才会有深度。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培养学习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机关工作人员不能只满足于上情下达, 要有一颗学习之心,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时刻不忘给自已“充电”。

1.1 真心向导师学

加强在职学习深造, 投名校、拜名师,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 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刻苦学习, 不断更新思维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做到基础知识扎实, 专业知识精通, 前沿知识丰富, 相关知识广博。

1.2 专心向书本学

好读书、读好书、勤读书, 紧扣时代特征和本职工作,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技知识,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扩大视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不断汲取书籍中的有益营养,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1.3 用心向实践学

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以致用, 才能事半功倍, 能力素质才能提高。只有以争着上、抢着干的勇气, 才能在实践的摔打磨练中, 熟悉本部门和上下左右的工作情况, 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作用。

1.4 虚心向他人学

“三人行, 必有我师”。上下级领导机关和身边优秀的同事, 都是学习的对象。在具体工作中, 要多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真诚交流, 不能仅限于请教领导和老同志, 还应真诚地请教下级和新同志, 以能者为师, 善于借鉴他山之石, 取其所长, 为我所用。

2 重于调研, 在掌握情况上下功夫

对机关工作人员而言, 要懂调研、会调研、勤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忽视调查研究, 对上汇报就会情况不清, 对下指导就会出现盲目性, 做好自身业务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深入调查研究, 全面真实了解基层情况, 提供的材料才可能全面、具体、准确;只有吃透上情、了解下情, 才能“参”到点子上, “谋”到关键处。

2.1 紧扣中心

中心工作事关全局、大局, 是领导关注的焦点, 调查研究只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 围绕领导意图展开, 才能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 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2 摸准情况

情况不明, 寸步难行。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 全身心投入, 与基层干群面对面交流, 广泛听取正反两方面意见, 大量收集各种信息, 把情况摸准。

2.3 抓住重点

重点往往也是热点、难点, 重点不突出, 整体就会杂乱无章, 顾此失彼。要对重大事件和重要情况全面细致了解, “沙里淘金”,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个性中挖掘共性, 找准症结, 为领导提供第一手资料。

2.4 讲求方法

一方面坚持正常的面上的调查, 另一方面可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方法措施, 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座谈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掌握实情, 注重实效, 取得效果。

3 敢于思考, 在提高水平上下功夫

“学而不思则罔”, 只有多思考、勤动脑、爱琢磨, 才能出思想、出好点子, 才能跟得上领导意图。机关工作人员要善于分析问题, 由此知彼, 由表及里, 善于在认识向对策转化上思考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思维层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愿想, 做处处用心的人

机关工作的性质要求必须做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勤于思考, 心里经常装着事, 脑子里经常思考问题。特别是对新事物、新问题, 思维要敏感, 要积极主动、超前地去分析问题、钻研问题, 不能只满足于会“跑腿”、能“打杂”、可完成一般性事务, 要做一名有见解、有主意的谋略型机关工作人员。

3.2 会想, 做头脑清醒的人

机关工作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导向性, 事关党和政府形象, 必须以严格的政治纪律来保证。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政治敏锐、头脑清醒, 确保做每一项工作都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 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能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3.3 敢想, 做勇于创新的人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新形势下机关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要摒弃长期机关工作形成的墨守成规、刻板教条、人云亦云、按部就班的性格, 敢于从常规思维和方法中走出来, 对所遇到的各种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 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4 勇于实践, 在增长才干上下功夫

能力素质的提高, 不仅要靠理论上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锻炼, 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不断总结提高, 通过实践的日积月累增长才干。

4.1 多参加大项活动

大项活动通常带有全局性, 涉及面广、要求高。多参加大项活动, 不仅可以开阔眼界, 而且对于提高宏观把握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多参加大项活动, 有利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把个人的想法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 推动单位建设向前发展。

4.2 多锻炼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选拔、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更是个人观察、分析、思维和概括提炼能力的综合, 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要敢说、会说、能说, 汇报问题、检查指导, 要言简意赅、直击要害;要想写、会写、善写, 把完成日常业务文书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 把每日思考的零星所得及时归纳, 变成系统性的东西写出来;尤其要抓住写大材料的机会, 通过与写作班子的接触、学习和探讨, 拓宽写作思路、学会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巧。

4.3 多勤奋业务工作

“业精于勤荒于嬉”。业务工作是机关工作人员施展才华的平台, 也是取得领导、同事信任与欣赏的主要渠道。要把岗位当作增长才干的“磨刀石”, 培养雷厉风行的果敢作风, 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严谨细致、形成回路, 力求当日事当日毕, 事不过夜, 案无积卷,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力争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

5 善于总结, 在积累经验上下功夫

总结可以知功过、明得失, 其目的就是为了积累经验, 少走弯路。“打一仗, 进一步”即是这个道理。任何一项工作或任务完成以后, 只有回过头来总结一下, 把成绩与问题理出来, 把经验教训找出来, 坚持正确的, 纠正错误的, 下一仗才会有进步。如果只知埋头苦干, 不懂回头看, 工作做了不少, 自身却提高不快。

5.1 勤于积累

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积累材料, “滴水穿石”说的就是平时日积月累的功效。要养成收集材料的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个人脑子里装的东西毕竟有限, 也难以长久, 在平时读书、看报、交流、工作中, 应多一份心眼, 将有用的材料收集、摘抄下来, 将零碎的“思想火花”及时记下来, 什么时候用的上就可以拿出来, 既容易保存, 又方便使用。

5.2 善于总结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集中起来,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得出经验、找出教

简讯

训、摸索规律, 这也是衡量、总结优劣的最高要求和标准。在日常工作中, 要加强跟踪研究重点难点问题, 汇总串联, 连贯分析, 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5.3 巧于借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别人失败的教训, 同样有利于我们的实践, 至少不要重蹈覆辙。借鉴别人经验教训, 指导自己的实践, 可以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多走可行的捷径, 少走弯路、错路。

摘要:良好的能力素质是机关工作人员的立身之本, 也是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 国家和社会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 机关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 着眼机关工作人员这一特殊岗位的内在要求, 培养与其职责、任务相适应的能力素质, 是加强国家公务人员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家工作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研究 篇9

一、职务犯罪的相关理论概述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 并没有针对职务犯罪进行相关定义, 而职务犯罪属于在理论上的统称, 也就是有相关章程、合同和法律保障的条件下产生的犯罪属于职务犯罪, 并非所有行业和职位的犯罪都属于职务犯罪的类别。本文提到的职务犯罪, 具体指利用自身职务方便而进行的一些非法活动和行为, 在职务中不履行职责, 或故意错误执行职责, 做出有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职务犯罪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 从犯罪主体中来看, 能够构成职务犯罪的人群大多数国家公务人员, 只有国家公务人员才有相关职务, 有滥用职责的机会。第二, 从犯罪客体来看, 职务犯罪损害的是该职务中应有的行为活动, 也可以看作为职务中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受到了职务犯罪的损害, 这也是职务犯罪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

(一) 政治体制欠缺

当前我国正在走向民主政治化, 虽然前景一片大好, 人民对民主政治的向往也比较积极, 但是可能由于我国提出民主政治时间较短, 在针对民主政治管理方面, 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政治体制的连环改革也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责、收入、权利等进行相关调整, 所以便激发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向来都是集权管理, 而集权管理方式便缺乏了真正的监督、制约, 不少企、事业单位都存在长官意志, 机关单位还存在以人制法的现象。不仅是职务犯罪的“土壤”, 更是增加了职务犯罪的“机会”[1]。

(二) 职务内因变化

我国官场、商场的职务范围使很多人认为“人情好办事”, 而真正能够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国家公务人员在工作中相比经不住诱惑、利用职权违法犯罪的工作要辛苦的多, 法律的不严格执行就是在逼迫人们违法。国家公务人员的道德价值观的丧失, 最初走上岗位时的那种崇拜道德、追求理想、身负抱负的信仰几乎完全破灭,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消极的人生观, 然而金钱的诱惑使更多的国家公务人员走上犯罪道路。

三、预防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相关对策

(一) 提高自身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支柱, 没有理想信念, 或者自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便会产生精神缺口, 从而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而精神健康受到影响后, 在其政治上就会产生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2]。在现如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 国家公务人员一旦缺少自身理想信念, 则会一边吃“官粮”, 一边受贿敛财。所以, 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自身理想信念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国家公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见贤思齐,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鉴定的理想信念, 避免不正之风。

(二) 强化法律治理

法律是社会稳定的基线, 人人畏惧法律、敬重法律, 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但凡敬畏法律的公务人员, 定会做遵纪守法的人, 不会做出违反法律、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法律的治理需要得到强化, 我国自古以来对“贪官”的处理方式比较纵容, 然而, 就是这种宠溺之风降低了法律的尊严。从以往的职务犯罪案例中发现这些国家公务人员有一个共性, 他们会忏悔自己的不尊重法律, 而法律治理不严格是导致他们走上职务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三) 明确道德底线

作为国家公务人员, 身负国家重任, 在履行公务时, 要明确自身的道德底线, 明廉耻、知荣辱。近年来国家公务人员的道德底线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以往向领导提意见都会思索再三, 现在“买官、捐官”事件屡见不鲜,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 感觉占国家便宜十分丢脸, 而现在人们经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在日后, 还需要在公务人员身上明确道德底线, 公务人员自身也需要有一定的清楚认知, 让道德廉耻陪伴自身的官场成长, 所以, 国家公务人员需要常修为政之德, 要感恩知足, 并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来做出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事。

四、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 可以看出现如今国家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事件需要得到很好的处理, 近年来频发的职务犯罪案件给人们敲了警钟, 在面对职务犯罪的处理上, 预防显然要比治理主动许多, 所以更应该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要研究方向, 明确职务犯罪的范围, 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制度与治理方法, 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使社会中不正之风彻底消失在萌芽中。

摘要: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职务犯罪、提高官民信任, 这对我国日后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文中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进行研究, 在阐述相关理论后, 分析了职务犯罪的成因, 并针对成因提出了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相关方法与手段, 从自身、社会、法律等方面入手, 全面提高预防我国国家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国家公务人员,职务犯罪,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

[1]吴建雄, 邓联繁.法治思维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以湖南省检察机关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 2014, 03 (01) :59-62.

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调查分析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市区机关单位为测试人群, 共测试人数460人, 男性241人, 女性219人。年龄最小的20岁, 最大的60岁, 平均年龄41.8±9.89岁。

1.2 研究方法及判别标准

连云港市国民体质监测上自带的骨密度测试仪, 韩国产BMT Osteo Pro超声骨密度仪, 测量跟骨骨质状态。测试指标包括T值、Z值、骨质疏松指数等。T值是指人体骨密度最高值年龄段的骨密度平均值与被测试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较值, Z值是指被测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比较值, T值和Z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均在-1~+1。T值在-1以上骨质正常, -1和-2.5之间为骨密度降低, -2.5以下为骨质疏松。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0.05, 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骨质情况

2.1.1 骨质情况分布图

如图1所见, 在测试的460人:41.3%的人骨质正常, 37.4%的人骨质少孔, 21.3%的人骨质疏松。

2.1.2 不同性别间的骨质情况调查

卡方检验发现, 不同性别间骨密度情况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女性的骨质情况好于男性。

注:P<0.01

2.1.3 不同年龄组的骨质情况调查

从表2可知, 不同年龄组间的骨质情况差异显著 (p<0.01) 。骨质正常比例最高的是20-30岁组, 最低的51-60岁组。骨质疏松比最高是51-60岁组, 最低的是20-30岁组。

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质逐渐下降。

3 分析与讨论

研究证明:人类骨量随年龄的增长大体可分为6个时期[1,2]: (1) 骨量增长期:从出生至20岁, 随年龄增长骨量持续增加。 (2) 骨量缓慢增长期:从20~30岁, 骨量仍在缓慢增加, 年增长率为0.5%~1%。 (3) 骨量峰值相对稳定期:从30~40岁, 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峰值期, 女性骨峰值低于男性, 该期约维持5~10年。 (4) 骨量丢失前期:女性从40~49岁、男性40~64岁, 骨量呈轻微丢失;女性年丢失率为0.4%~0.6%, 男性为0.3%~0.5%。 (5) 骨量快速丢失期:主要见于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1~10年, 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 年丢失率为1.5%~2.5%, 该期约维持5~10年;男性不存在快速丢失期。 (6) 骨量缓慢丢失期:65岁以后, 女性骨量丢失速率降低到绝经前水平, 男性亦较以前出现一些轻微的骨量快速丢失。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 我市机关工作人员的骨密度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测试的460人中, 41.3%的人骨质正常, 不到测试人数的一半, 37.4%的人骨质少孔, 高达21.3%的人骨质疏松, 在已经骨质疏松的人群中, 男性占到了70.4%。从上表2中也可以发现, 男性的骨质正常率为30.3%, 女性的骨质正常率为53.5%, 可见男性的骨质非正常率远远高于女性的骨质非正常率, 表明机关男性的骨质状况低于机关女性骨质。

机关人员骨质情况不理想,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机关工作人员以静坐的工作方式为主。静坐的生活方式、机械化的交通方式等导致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活动不足。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身体活动不足流行率相对减少10%”作为一项2020前全球目标的第三个目标[3]。

2.户外活动不足, 阳光照射偏少, 影响了维生素D的吸收。在与受测人员的沟通中了解到, 虽然部分人有锻炼的习惯, 但以室外体育锻炼为主, 如健身房、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 室外锻炼少。3.男性由于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导致机关男性的骨质强度低于机关女性, 再次提醒男性应当戒烟控酒。

4结论与建议

1.我市机关工作人员的骨质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人有骨质疏松的现象发生, 有较大比例的工作人员均有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

2.男性工作人员的骨质状况较为严重, 多数人有骨质疏松潜在危险。应戒烟控酒, 少熬夜, 生活规律化。

3.机关人员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偏少, 体力活动不多, 应加强自主体育锻炼意识, 特别是应多进行对骨骼有刺激的负重应力性锻炼, 如跑步、爬山、跳绳等。

4. 营养均衡化摄入, 增加高钙食品的摄入, 如奶和奶制品、豆类、鱼虾类等。骨质疏松严重的应到医院接受医生的建议。

摘要:对连云港市政府机关460名工作人员进行骨密度测试, 结果发现:37.4%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 21.3%的人已经患有骨质疏松, 并且男性有潜在骨质疏松危险的远远高于女性。

关键词:连云港,机关工作人员,骨质疏松,骨密度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10.

[2]张林, 杨锡让.人体骨量变化研究发展[J].体育与科学, 1999, 20 (117) :7-2 2.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篇11

通知明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2.00元/kg,吉林1.98元/kg,黑龙江1.96元/kg,相邻等级之间差价为每千克0.04元;收购期限为2011年12月14日至2012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玉米为2011年国产新玉米,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

通知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要严格执行玉米收购质价政策。各指定库点要按照规定价格公开挂牌收购,对农民交售的玉米做到应收尽收,不限收、不拒收,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同时,各指定库点要积极向农民提供“代烘干”服务,引导农民出售符合安全水分的粮食,增加售粮收入。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要合理布设收购库点,对售粮较为集中、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农民反映问题较多的地区要增设收购库点,扩大布点范围,方便农民售粮。要合理调度使用烘干设施,引导农民均衡有序售粮,避免出现农民集中售粮、排长队的现象。地方各级粮食部门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加强对有关企业收购资格的审查和复查,加强对粮食收购活动、临时收储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农民售粮动态。对于农民反映存在“卖粮难”的地区,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要及时增加指定收购库点,满足方便农民售粮的需要。

通知强调,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政策执行情况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篇12

本次试点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 以强化标准实施补齐标准化全过程管理短板为目标, 在儿童家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选择已发布实施3年以上的11项国家标准开展实施效果评价试点。通过试点, 一方面对具体标准的整体执行情况、技术内容、实施效果开展评价, 另一方面为研究建立评价方法、评价机制, 全面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积累经验。

根据工作安排, 试点工作在国家标准委的统一部署下, 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承担具体组织工作。

上一篇:法治与人治下一篇:统筹城乡农民工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