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

2024-09-22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共7篇)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 篇1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着广泛的盈余管理的现象,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根据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是影响财务信息客观性、公允性和可靠性的强力方式。本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采选2014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一系列实证研究。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质量;相关性;修正的Jones模型

一、引言

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让个人或者企业获取利益,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调整等一系列的手段对企业的盈余产生影响,使企业无法真实公允地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而独立的审计机制就是为了制约企业管理当局控制盈余和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而存在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并且,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制约力度,审计的质量越高,越容易发现并且限制企业管理层的会计错误以及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而更有效率地控制盈余管理。薄仙慧、吴联生(2011)对审计意见类型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发现企业当期盈余管理水平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审计师没有显著揭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偏低。本文通过新的数据,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试图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来检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查出重大错报、漏报问题时,会因为审计风险合理地做出审计意见报告。同时,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选择提升执业人员的执业水平,提升审计质量。由此看来,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类型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有着一定的关联,注册会计师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现象出具了恰当的审计意见,决定审计质量的高低。对此提出本文的假设(H1):注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对于过分盈余管理的企业,则不会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

(二)样本与数据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样本来自2014年至2015年的上市公司,在防止被不同股票类别影响时,也尽量确保足够的样本容量。其中,剔除了一些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以及盈余情况不稳定的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公司信息。由此得出2015年的473个上市公司的样本观测值。依据国泰安数据库中展示的审计报告,2015年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公司有459家,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公司共14家。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主要运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统计。在实证研究部分,则通过SPSSStatistic统计分析软件对筛选后的样本数据展开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三)构建模型

本文采用的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是修正的Jones模型,总应计利润包含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为更精准地测量盈余管理水平,还将应收账款的情况加入研究。并且,修正的Jones模型也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水平。构建模型:TDAt=NIt-CFOtT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N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DAt/At-1=TDAt/At-1-NDAt/At-1其中,TDAt表示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DAt表示第t年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At-1表示第t-1年的资产总额;NIt表示第t年的净利润;CFOt表示第t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REVt表示第t年的营业收入变动额,即第t年的营业收入额减去第t-1年的营业收入额;△RECt表示第t年的应收账款变动额,即第t年的应收账款减去第t-1年的应收账款额;PPEt表示第t年的固定资产总额;DAt表示第t年的可操控应计利润的绝对量;DAt/At-1表示经上一年资产总额调整过的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相对量,即盈余管理水平。

(四)多元回归模型

关于假设(H1),注册会计师对于过分盈余管理的被审计单位,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会很低。审计意见作为模型的因变量,用以表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类型用虚拟变量OP来表示,假设被审计单位获得的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OP=1;反之,OP=0。模型的自变量则是盈余管理水平,由此,建立模型:OP=β0+β1|DAt/At-1|+ζ。其中,OP表示审计意见;β0表示截距;β1表示系数;ζ为残值。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1中看出,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最小值为0.***65,几乎为零,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大值为2.009201445026,样本均值0.050***,最大值较样本均值极高,说明存在大量的上市公司有着程度不高的盈余管理,而有着极高盈余管理行为的只存在于极少数的上市公司,这与我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及理论分析相符合。另外,对比表2与表3分析发现,2015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为0.049517176,极小值为0.***65,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为0.07***8,极小值为0.0***,由此可以大致表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更为严重。并且,从极大值角度出发,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样本盈余管理水平的极大值为2.009201445026,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样本盈余管理水平极大值仅为0.***9,这里又表现出了审计的局限性,即存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但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出具适当审计意见。

(二)Logistic回归检验

将计算出的盈余管理水平代入公式OP=β0+β1|DAt/At-1|+ζ,并对OP应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水平的系数为-1.984,系数为负,注册会计师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可能与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越不容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由此可以验证假设(H1):注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对于过分盈余管理的企业,则越不会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

四、结论

本文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利用Excel以及SPSS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此得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出盈余管理,并对其做出适当的披露。对于越是过分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越不可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报告,而是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报告。

参考文献

[1]薄仙慧,吴联生.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1,(1):90-97.[2]BartovE.,GulF.A.,TsuiJ.S.L.Discretionaryaccrualsmodelsandauditqualification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0,30(3):421-452.[3]梁松江.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 篇2

何红渠、张志红 (2003) 选取2000年和2001年沪市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制造业公司作为样本, 以及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相同行业、相同期间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 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 并找到了2001年独立审计质量得到提高的证据。陈关亭、高晓明 (2005) 以2001年至2002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审计变通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夏立军 (2002) 以2000年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其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在我国证监会规定的“保牌”和“保配”区间, 即是否存在“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研究表明, 整体上, 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令人担忧。刘霄仑、李青阳 (2002) 通过对内地证券市场A股、B股会计报表对比和对20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上市公司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得出了我国内地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质量较低的结论。李仙、聂丽洁 (2006) 对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揭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 以及高品质的专业审计是否可以作为IPO实施过程中较少出现盈余管理的有效证据。通过非预期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我国IPO市场中经“十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 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专业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 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段宏 (2007) 以2004年至2005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审计意见变通行为及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发现注册会计师很可能存在利用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代替保留意见的审计变通行为, 并进一步指出上期审计意见表现了很强的连续性, 而前十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可能性更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审计意见变通的主要表现为用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代替保留意见或用保留意见代替否定意见。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否定意见的审计意见较少出现, 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用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代替保留意见而出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 说明段本身既不构成确定审计意见性质的因素, 也不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 此类审计意见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含义应是无保留意见。然而, 信息使用者看到的很可能是潜在保留意见的变通形式。故此假设:

H1: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上市公司通常运用的盈余管理行为是税收和费用的时间性差异, 也通过应收账款、非核心收益等进行盈余管理。基于盈余操纵手段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提出如下假设:

H2: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与上市公司反映盈余操纵的手段:非核心收益变化率NCRCR和税费变化率TECR正相关

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 很可能是潜在保留意见的变通形式。审计师可能因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运用说明段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规避风险, 因此提出:

H3: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与上市公司反映审计师特征变量事务所的类型Big10正相关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了排除不同上市地点的监管对公司行为的影响, 本文仅选取了上证A股上市公司, 并剔除个别数据不全或难以查询的企业, 共选择样本832家, 能够代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进一步代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同盈余管理关系。本文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2006年至2007的公开数据, 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真实, 还通过《中证网》 (http://www.cs.com.cn) 和《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 对数据进行了补充, 并对CSMAR数据的真实性进行了抽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和EViews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 模型设计和变量设置

本文利用逐步回归法, 经过多次回归分析和变量筛选, 进行了变量选取见 (表1) 。

(1) 被解释变量。Audit为被解释变量, 代表审计意见类型, 公司被出具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时为1, 出具其他意见时为0。采用如下模型进行计算:

模型1:Audit=b0+b1DA+b2NCRCR+b3TECR+b4Big10+b5Log (A) +ε。

(2) 解释变量DA。本文借鉴了国内学者蔡春、黄益建 (2005) 用于研究盈余管理的模型DAt=TAt/At-1-NDAt, 其中:DAt是第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 TAt是第t期总应计利润, NDAt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TAt=EBXIt-OCFt, EBXIt为第t年非经常性项目前利润, OCFt为第t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盈余管理采用由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用事件期 (即假设的盈余管理发生期) 数据估计, 其模型设计如:模型2:NDAt=a1 (1-At-1) +a2[ (ΔREVt-ΔRECt) /At-1]+a3 (PPEt/At-1) ;模型3:TAt/At-1=d1 (1/At-1) +d2 (ΔREVt/At-1) +d3 (PPEt/At-1) +ε。式中, Δ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ΔRECt是第t期的应收款项和第t-1期的应收款项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场、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d1、d2、d3是a1、a2、a3的OLS估计值。通过模型 (3) 对模型 (2) 进行回归计算, 得出a1=1.00E+08, a2=-1.095275, a3=0.231197, 所得结果n R2为18.6, 显示模型总的拟合效果还算理想。

(3) 其他解释变量。NCRCR和TECR为反映盈余操纵的手段。其中NCRCR为非核心收益变化率, 非核心收益变化率= (本年非核心收益率-上年非核心收益率) /上年非核心收益率, 其中非核心收益率=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总收入;TECR为税费变化率, 即税费变化率= (本年税费比率-上年税费比率) /上年税费比率, 税费比率= (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营业总收入。Big10为反映审计师特征变量, 代表事务所的类型, 当事务所处于前十位时, Big10为1, 反之为0。

(4) 控制变量Log (A) 。引入控制变量Log (A) , 其目的是消除不同企业规模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单变量回归分析

本文应用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 (表2) 。可以看出: (1) 模型的拟合优度为12.8%, 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10.3%。由于数据大都采用2006~2007的截面数据, 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2) 模型的整体F检验值为37.71, 在1%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接受, 因此认为模型的整体设计是可以通过检验的。 (3) T检验。结果表明:第一, 在一系列干扰因素得到控制后, 盈余管理水平DA的系数为正, t检验在所有变量中最为显著。说明盈余管理绝对水平对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 即盈余管理绝对水平越高, 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认为, 审计意见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假设。第二, Audit与NCRCR近似相关, p值为5.34%;Audit和TECR相关性不显著。第三, Big10与Audit的回归结果不显著, 但相关系数为负, 基本符合逻辑判断。第四, 控制变量Log (A) 的t检验显著, 能够起到控制干扰因素的作用。综上所述, 在该多元回归模型中, 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相关系数最大, 说明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最高。

(二) 残差项et的相关检验

本文进行了残差项et的相关检验。 (1) 异方差性检验。本文应用怀特检验法对样本进行了异方差检验, 部分结果如 (表3) 。结果显示, n R2的数值为89.90, 其p值为0.00, 说明模型确实存在异方差, 这可能与数据选取为截面数据有关, 亦与样本间行业差别大有关。 (2) 自相关性检验。根据一阶自相关检验DW值1.99可以看出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为防止出错, 进行高阶偏相关系数PAC检验, 共检验至7阶, 如 (表4) 所示。结果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 即残差项et是无序列相关的。因为自相关性往往出现在时间序列中, 而本文选取的数据为截面数据, 从而验证了截面数据是影响异方差性的主要原因。 (3) 残差的正态分布检验。本文应用雅克-贝拉的JB检验法对残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如 (表5) 所示。

(三) 多重共线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的方法是相关系数检验法, 其结果如 (表6) 。可以发现, 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1, 模型选取的变量是各自独立的, 能够揭示不同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一) 研究结论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 审计意见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DA是唯一在1%的水平下统计显著的变量, 说明在该多元回归模型中, 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最高。也就是说, 盈余管理绝对水平对出具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即盈余管理绝对水平越高, 公司被出具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表明,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盈余管理, 并将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可以认为, 审计意见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从而验证了假设1。 (2) 假设2和假设3的实证验证中, 只有非核心收益变化率与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近似相关。这说明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更容易出现在通过非核心收益而不是所得税费用显著变化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中。上市公司反映审计师特征的变量中Big10不显著, 可以得出无论是否为我国处于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 都有可能发生审计意见变通的行为而运用说明段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来规避风险。

(二) 研究局限

本文也存在如下局限性: (1) 鉴于数据收集的困难以及模型的要求, 本文仅对上证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 且只讨论了两年的截面数据, 这对本文的普遍性产生影响; (2) 受样本规模的限制, 也未能对保留意见与否定意见的审计意见变通产生的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3) 统计分析上可能存在一些欠缺, 可能影响到本文的严谨性。上述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造假的曝光, 资本市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投资人普遍认为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 而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存在缺失。本文选取沪市制造行业2006年、2007年的财务数据, 通过JONES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 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

关键词:审计质量,盈余管理,可操纵应计利润

参考文献

[1]何红渠、张志红:《有关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能力的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6期。

[2]陈关亭、高晓明:《审计意见及其变通行为分析——来自2001—2002年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3]夏立军:《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 《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4]刘霄仑、李青阳:《当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状况——部分省市主任会计师的问卷调查分析》, 《我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第11期。

[5]李仙、聂丽洁:《我国上市公司IPO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审计研究》2006年第6期。

[6]段宏:《审计意见变通行为实证分析——来自2004~2005的经验数据》, 《价值工程》2007年第7期。

[7]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8]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 《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篇3

摘 要 本文在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审计委员会和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我国的特殊性,对该话题的未来研究与意义提出展望。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盈余管理 影响因素 有效性

一、审计委员会和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审计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三名董事皆为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两类: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实现的。

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代表董事会承担有关财务报告过程、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监督等职能,因此从理论上讲,审计委员会在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防止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避免管理层利用其职权对公司利润进行操纵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出了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建议。目前国内正在进步一步规范公司治理机制,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建议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效应,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督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起作用。

第一,通过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第二,审计委员会还可以直接对财务报告的形成过程进行监督,直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如何?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和财务报告质量是否有影响;哪些因素会影响审计委员会的效率?

以下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国外情况

1.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和财务报告质量是否有影响,

近期国外研究学者认为审计委员会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得出审計委员会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的研究中,主要以McMullen、Chtourou等人为代表。

McMullen(1996)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能够加强对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督。设立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其财务报告出现错误的机率比较小、发生违规事项比较少,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更高。

Chtourou等(2001)以1996年Compustat数据库中3451家美国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效率与盈余管理(表现为调增、调减利润)的关系进行研究,证实了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

2.影响审计委员会的效率的因素

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审计委员会的几个特征,包括独立性、财务背景、兼职情况以及会议频率。

(1)独立性的影响

Peasnell、Pope和Young(2000)发现,经理层提高非正常损益项目以避免公司亏损或盈余下滑的可能性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负相关。

Xie et al.(2003)用修正Jones模型衡量盈余管理对美国282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尤其当独立董事是由财务方面的专家担任时。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Jean Bedard(2004)发现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的提高能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

Ryan et al.(2005)对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考察,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方面得到了与Klein(2002)相同的结论。

(2)财务背景因素的影响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提高,并不一定能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尽管所有的独立董事都有动机控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也只有那些拥有财务专长者才有能力这样去做。

Chtourou等(2001)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外部成员的比例越高,盈余操纵的可能性越小;审计委员会成员持有公司的短期股票会导致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中有至少一名财务方面的专家,负方向的盈余管理会降低。

Agrawal&Chadha(2003)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成员有财务背景,其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3)兼职情况因素的影响

Carcello和Neal(2003)研究发现,如果审计委员会中有兼职委员,则该公司因持续经营问题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Yang and Krishnan(2005)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担任其他外部董事职位的数量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任职年限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股份持有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4)会议频率因素的影响

Xie et al.(2003)等发现会议频率与异常应计利润负相关。

(二)国内情况

国内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夏文贤,陈汉文(2005)选取了2002—2004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未设立的公司;其规模与控制盈余管理的有效性负相关;而是否制定并公布章程对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影响。

谢永珍(2006)利用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的公开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等方面没有发挥显著作用,我国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更可能是一种制度遵循。

郑新源、刘国常(2008)以2002~2005年所有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深市A股公司和2005年所有深市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证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显著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陈小林,胡淑娟(2008)采用2002年至2004年3322个样本公司的截面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财务报告质量,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信息披露透明度。但同时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对配股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作用,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较为有限。

董颖(2008)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制度建立以后,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能够有效的防止管理层为个人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更好的服务于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防止为其个人目标而对会计利润进行操纵,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三、结语

虽然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国内尚不明确,但国外的很多知名文献都肯定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要性。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欧美发达国家尚不成熟,难免出现审计委员会失效的情况。虽然如此,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关政策并要求实施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机制,此举旨在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

相信在日漸成熟的环境下,国内对于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具有实践意义越来越有价值。理论与实践相互提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能够稳步、快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委员会效率研究:从盈余管理视角.中国第四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2005.

[2]谢永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

[3]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4]陈小林,胡淑娟.审计委员会、盈余管理与信息透明度.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5]董颖.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及治理效果研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财会通讯 综合(下),2009.

[6]McMullen,D.A..Audit Committee Performance: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Audit Committee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Fall,1996.

[7]Peasnell,K.V..Pope.P.F,and S.Young.Outside Directors,Board Effectivenes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

[8]Xie B,Davidson W,Dadalt P.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3.

[9]Carcello,Joseph V,Terry L Neal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auditor dismissals following “new” going-concern report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 篇4

证监会于 年提出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将那些影响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划为非经常性损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非经常性损益经历了多次修订。 年11 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列举了非经常性损益的21 项内容。然而,盈余的形成过程和结构主要是由利润表来呈现,2007 年之前,非经常性损益集中体现在利润表的“营业利润”下方,通常也称为“线下项目”,以区别于企业正常经营产生的利润。制度背景变迁之后,非经常性损益零散分布在利润表的5个项目之中,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下文将后两者统称为“营业外收支”)。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是完全意义上的非经常性损益,而“投资收益”既包含非经常性损益,也包含“经常性”损益,且“投资收益”由“线下项目”转为“线上项目”,变成“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因此,从列报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非经常性损益并没有被同等对待,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成为非经常性损益的隐蔽空间,这显然是由于监管规则与会计准则两者之间的错位造成的(樊行健,)[1]。随着投资收益构成的日趋复杂, 年1月证监会修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5 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列举了10 项投资收益的披露明细,为识别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提供了依据。但从利润表列报的角度来看,甄别“投资收益”中非经常性损益的难度依然高于其他三个报表项目。那么,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否偏好利用这一隐蔽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呢?国内学者蒋义宏和王丽琨、魏涛和陆正飞(2007)、王建新(2007)、谭燕(2008)、孟焰等(2008)均发现了上市公司在扭亏等动机下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2-6],但由于其研究数据主要集中在2007 年之前,尚没有文献对2007 年之后由规则错位形成隐蔽空间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系统性研究。近年来,“投资收益”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净利润的重要来源,甚至是某些公司扭亏的杀手锏。显然,这些公司有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之嫌。

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和“营业外收支”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当上市公司存在扭亏动机且所持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高时,其越偏好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且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也越高。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更好的盈余结构信息,突出“营业利润”的主体性,偏好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向上盈余管理,利用“营业外收支”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向下盈余管理,这与国外部分研究文献的结论一致。

1999 年12 月证监会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并列举了4 项非经常性损益:(1)资产处置损益;(2)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3)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4)合并价差摊入。其后,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经历了4 次修订,至2008 年非经常性损益内容被扩展至21 项之多。与此同时,我国利润表的列报方式在2007 年的会计准则改革中也进行了重大调整。2007 年之前,利润表的线下项目包括“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2007 年之后,“投资收益”成为线上项目,而线下项目仅保留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由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和利润表的列报方式发生了变化和调整,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表中的分布也在发生了变化。1999 年证监会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分布在利润表的线下项目中, 年证监会重新列举了6 项非经常性损益及4 项可能的非经常性损益,①这些内容也主要分布于利润表的线下项目中,以区别于线上的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损益。 年证监会再次列举了14 项非经常性损益,将因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等带来的损益也列入非经常性损益范围,故在计提部分资产如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时,其减值损失在会计处理上应记入“管理费用”,由此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自然也就列报于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由于“管理费用”属于线上项目,且主要反映企业正常管理活动所形成的耗费,所以,相对于线下项目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列报于“管理费用”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就较为隐蔽。

在2007 年利润表列报方式的重大调整中,“投资收益”成为线上项目,同时新出现了两个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报表项目“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者均在线上单独列示。“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但同为线上项目,而且都是利润表项目“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同一年,证监会列举了15 项非经常性损益,其中,计提“资产减值”所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按调整后的利润表列报方式列示于“资产减值损失”之中,②而其他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分布于线下项目。2008 年证监会将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为21 项,其中5 项与金融资产有关的非经常性损益按会计准则须列报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投资收益”项目之中。③因此,2008 年之后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表中主要分布在线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以及线下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中。“营业外收支”一直属于线下项目,且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明显无关,其非经常性损益的性质最容易甄别,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也为线上项目,且是“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由于是单独列示,报表使用者也较容易辨别其非经常性损益的`性质。然而,“投资收益”不但包括了上述几项非经常性损益,还包括正常投资活动中形成的“经常性”损益,如由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取得的股利分红,由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形成的投资收益等。也就是说,由于“投资收益”属于线上项目,且其内容具有混合性,报表使用者容易被其误导,难以形成对企业盈余质量的正确评价,这显然为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隐蔽空间。证监会于2010 年列举了10 项披露明细,对投资收益内容的披露进行了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 年开始执行。但由于该披露规范是关于利润表之外的规范,且上市公司在披露“投资收益”时未必严格遵循披露的要求,因此,“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依然具有隐蔽性,相对于“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部分,其甄别难度较高。那么,上市公司是否会巧妙地利用这一隐蔽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在最隐蔽的“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与最透明的“营业外收支”中的非经常性损益之间,企业会灵活地选择盈余管理方式吗?

国外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如杨志强()发现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盈余平滑的证据[7]。之后,非经常性损益中的盈余管理成为中外学者的重要研究领域。Beattie 等(1994)、Kinney 等()、McVay()、Fan(2010)的研究均表明,上市公司存在人为调节“非经常性损益”从而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进行平滑的行为,目的是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的盈余信息[8]。 年之后,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Haw In-Mu 等(2005)发现,上市公司管理者使用线下项目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以达到再融资的要求。徐磊等(2006)发现,微利公司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高收益以避免亏损的情况,亏损公司则在亏损年度出现非经常性损益显著为负的情况,以便在来年顺利实现盈利,即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向下盈余管理的行为。魏涛等(2007)发现,无论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的盈余管理,均相当倚重非经常性损益,亏损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扭亏和避免亏损,盈利公司则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蒋大富等()发现,ST 公司要比一般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前的盈利状况和风险警示显著影响了会计准则变更年度的盈余管理方向和大小,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和有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明显。

学者们除了从整体上考察管理者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还考察了企业利用个别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Chen 和Yuan(2004)考察了再融资动机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它们普遍使用营业外收入进行盈余管理。谭燕(2008)发现,在规避和迎合管制的动机下,上市公司偏好采用流动资产项目,并利用资产减值的其他转回“合规地”进行盈余管理。谢德仁()发现,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受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影响较大。吴战篪等(2009)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区分营业利润与证券投资收益,上市公司通过选择出售时机对已实现的证券投资收益进行管理。王珏(2012)发现,如果主营业务业绩下滑、成长性不足,亏损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持有较多的金融资产并有选择性地出售来实现扭亏,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有选择性地出售金融资产获取投资收益来平滑利润。周东华等()发现,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会处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实现扭亏。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扭亏和平滑利润。由于制度背景不同,国外主要关注利润平滑动机,而国内主要关注扭亏动机,仅个别文献关注了利润平滑动机。在利润平滑动机下,国外关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对“盈余结构”进行管理,从而向市场传递好的盈余结构信息;国内则关注上市公司对不同期间“净盈余”的管理,从而向市场传递持续稳定的盈余信息。那么,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对“盈余结构”的管理行为呢?具体来说,上市公司在扭亏动机下是否更偏好利用隐蔽空间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便在达到扭亏目标的同时向市场传递好的盈余结构信息?在利润平滑和避免利润下降的动机下,上市公司是否会巧妙地利用隐蔽空间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和其他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以便向资本市场突出“营业利润”的主体性?近年来,吴战篪等(2009)、王珏(2012)、周东华等(2014)发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处置金融资产以获取投资收益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但这些证据缺乏系统性,无法证明上市公司已经发现并充分利用隐蔽空间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前人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基础,而制度背景的变化则为本文提供了新的研究机会。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表的列报方式在2007 年发生了重大变化,“投资收益”成为线上项目,系“营业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2008 年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被扩展至21 项,其中5 项与“投资收益”有关。这就在利润表的列报中为非经常性损益构筑了隐蔽空间,即“投资收益”项目。本文利用2009~2013 年沪深A 股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灵活地利用了这一隐蔽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不但有对“净盈余”进行管理的盈余管理行为,还有对“盈余结构”进行管理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发现与Beattie等(1994)、Kinney 等(1997)、McVay(2006)、Fan(2010)的结论基本一致。具体来看,有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利用各种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有利润平滑与避免利润下降动机的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利用“营业外收支”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从而向资本市场传递了更好的突出“营业利润”主体性的盈余结构信息;有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中的模糊披露部分进行了盈余管理,当上市公司有扭亏动机且持有金融资产规模越大时,其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就越高。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篇5

【摘要】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盈余管理已经是会计学、经济学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若干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家上市公司案例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以及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达到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认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 篇6

作者

顾云龙 江浦街道审计站

摘 要:近年来,建设市场趋于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采取不易被觉察的方式,多算工程款;也有的施工方与建设方相互勾结,中饱私囊。从提高街道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审计质量,对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实践中,着力探讨各关键环节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以及用于约束机制保证工程审计质量管理模式。分别对政府投资小型建设项目的过程审计、结算审计等工程管理和投资控制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通过实践总结出小型基建的审计方法,对加强工程管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各项内控制度,节约政府投资资金。提高小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型工程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街道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内部审计,为政府财政节约了大笔资金。但怎样确保小型基建工程审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如何有效防范工程审计风险。对于基建工程审计,人们关注的较多;而对于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审计,其重视程度则往往不够。审计时我们发现,小型基建工程一般没有施工图纸和工程签证;对隐蔽工程核实、取费、等级认可等都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对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应着力于各关键环节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用约束机制保证工程审计质量。

一、影响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

1、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是指进入区招投标中心限额(工程造价100万元)以下,街道财政和集体经济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街道小型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用于道路修整、环境改造、社区用房改扩建等,多为广大群众眼皮底下的“百姓工程”,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更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发现,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以下问题:

一、项目前期规划缺乏周密性。一些工程项目因为设计、建筑标准、施工范围变更等原因,造成最终的工程造价远远高于中标价,使得招投标制度流于形式。

二、项目过程监管、资金监管不到位。一些项目存在工期拖拉、决算滞后、工程款支付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

2、建设市场趋于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采取更加不易被觉察的方式,多算工程款;也有的施工方与投资方相互勾结,中饱私囊。建筑项目结算审计是当前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对建筑工程结算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作用和效果,是建筑工程审计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3、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素质低

由于我国中介机构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运作。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结算审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业务不精,操作中不敬业、不公正。结算审计中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 系着审计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盈亏。因此,人员的素质对竣工审计来说是至关重要。当前,少数结算编制人员因业务水平不足导致对计算规则、定额换算、合同条款等有关内容吃不透,造成的计算失误, 建设方人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监督之中也存在松懈的心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有的单纯追求收入,不讲职业道德,对数百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认真负责,对数十万元或更小的项目敷衍马虎;有的为了降低成本,大量聘用临时审计人员或实习人员;有的工程造价员系施工单位技术员出身,在工程审计中有着太多的“施工队情结”。

二、加强街道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针对街道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内部审计存在以上这些现象,对此,我们通过工作实践,从规范管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着手,审计质量控制得到了加强,用约束机制保证小型工程内部审计质量。

1、争取领导重视,建立建 全审计机构,加快专业人员配备。

我自从2010年8月调任审计站工作,审计站只有一名临时聘用工程审计人员,对街属事业单位、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一般由财政所、经管办负责,项目均为领导临时交办。建设工程项目需要预审或审计的,人员只有一位返聘的 “老工程审计”,审计站没有公章非独立部门。审计人员是兼职审计工作,往往还有大量的本职工作需要处理,且独立性不强,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变成了“走马观花”。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 日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征地拆迁项目增多,村集体可支配的资金不断增大,个别村达到数千万元,审计工作逐渐成为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针对上述情况,审计站通过专题多次向街道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取得领导支持,现街道审计站在职共有6人:站长、副站长各1人,专职工程审计人员3人,专职财务审计人员1人,审计站为街道独立部门。

2、严格执行工程审计工作规范,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内部审计,我们严格按《2004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费用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材料价格严格按照南京《工程造价期刊》指导价执行。按照省、市有关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制定可行的审计工作规范和制度。全面落实审计站内部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每一名工程审计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审计工作纪律,明确工作目标。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从审,建立工程项目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对审计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和装订,做到案结卷成,并做好保密工作,使审计档案工作逐步规范化。强化审计服务职能,促进廉政建设,为适应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街道审计工作的实际,2011年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制定下发了江街委(201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内部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审计站积极按《通知》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实施审计,提高审计的力度。

3、严控工程建设项目预审环节。

为了进一步落实浦口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4 审计监督的意见》,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直接审计和招标前预审。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和行政村小型工程项目,按照审计管理权限(5万以上至100万元以下)规定的要求,统一扎口由街道审计站审计。审计站加强预算审计,通过预算审计可以掌握了解很多信息。例如:可以了解工程内容、工程类别和投资规模以及施工企业的取费等级等,为选择施工队伍、为领导掌握并控制拨款、竣工决算等提供资料和依据。若不进行预算审计,很多工程情况无法掌握,这对结算审计人员来说是比较被动的。在招标选择施工队伍时,在招标书中也应明确这个标准要求。为了加强预算审计,应制定相关标准制度:所有小型基建工程必须有预算,并经审计后方进入招标程序。预算不经审计的,决算不予审计,财务部门不予付款。同时我们还改进工作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上报的工程预审项目,超过5万元的必须进行预审,一是要有“工程建设项目申报表”,并且经街道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审批;二是要有“财政性资金投入工程项目确认单”,并经街道分管财政领导审批;三是建设单位要提供完整的预算书及图纸;四是审计站指定专人按照规定程序预审,并出具江浦街道建设项目预审单。五是经审计站领导审核并报纪工委审批,方可进入公开招标程序。2011年1-12月完成工程预审33项,核减工程造价约98.3万元。

4、严把工程竣工决(结)算审计关。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竣工决(结)算实施审计监督,按照浦口区人民政府浦政发(2005)13号关于《浦口区政府投资项 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和江街委(201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内部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对所属单位已竣工决算的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同时应及时报审计站审计;工程项目结算审计,送审前必须有合同、预算书、结算书、签证材料齐全,如有图纸的还须提供图纸,做到手续完备,不经审计,不得付清工程款。按照审计管理权限规定的要求,街道审计站统一扎口进行审计。具体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重视现场实地测量和察看,核对工程量,审计投资成本的真实性。工程结算审计中,一般是先通过建设或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结算书、工程量计算表、竣工图及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资料进行初步审查,分析重点和疑点。如果此时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调减工程量或项目当然好,但若不能发现问题或不能确定的话,则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现场进行测量和观察。工程量计算是核减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对工程量不足的,坚决按实际工程量计算,保证了审计质量和公正性。如:2011年2月审计江浦街道烈士塔居委会综合楼工程时,甲乙双方提供了竣工图和结算书,审计人员经审阅分析和初步计算后,认为可能会与实际有差异,未予采纳,而是会同双方代表共同到现场重新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基础数据不一致,造成各个项目多计重计工程量,共审减造价211577.70元,占送审价的20.9%。其他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因此必须亲自去工程现场核实其存在性,而且实地检查中还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未注意到的问题,审减额就是这样积少成多汇集而成的。2011年1-12月共审结107项工程结算项目,核减资金约297.4万元。

二是重点审查变更调整项目。前提是建设单位必须提供完整的变更资料及工程量计算书,以确定变更事项及造价的准确性。在招投标环节,施工单位中标后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若招投标活动及合同内容合法,则中标价受招投标法和合同法的保护,一般情况下不予变动。但因建设项目的复杂性,难免会有变更调整事项,此时施工单位根据相关合同条款编制的补充工程结算即变更造价就是审计人员审查的一项重点。在实践工作中,对隐蔽工程、不可恢复原状的变更项目的真实性审计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变更部分的审计不能独立进行,必须结合构成合同价的投标书内容进行核对,注意有无重复列项,多计工程量。对于单价承包合同尤其如此,不仅要对比分析投标书和工程结算的各项内容,审查有无加大工程量,还要结合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重点审计大额变更增加项目。如:去年江浦街道新世纪幼儿园维修工程,招标价22.18万元结算价59.95万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程结算比投标书增加了工程许多项目,通过审查原始资料、复算,调查建设、施工单位现场技术人员,并经现场实地察看和测量,审计调整了工程量和个别项目,审减造价13.72万元,占送审价的22.8%。

三是充分运用广联达、未来清单造价软件等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计算机审计,能够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尤其是在套定额、取费、调整材料差价和人工费调整及自动计算、生成表格等方面。而在工程结算审计中要想把好费用定额的套用与取费标准、取费程序关,关键就是运用好工程造价软件,选择适用的单位估价表、材料差价等模板,审计 7 费用标准是否准确。在响堂村排污工程审计中,通过重点审查变更增加及调整项目,结合现场察看及测量结果,运用造价软件确定合适的单价和费用标准,共计审减造价39.42万元,审减率达39.7%。

四是健全内部结算审计的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是内部控制审核的责任”,而内部控制也是规范内审行为、控制内审差错、防范内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内审机构,不能因为人手少就不进行内部控制。对工程内审人员除进行经常性的廉政教育和全面的业务培训外,应进行制度约束。我们主要采取主审复审制后,再由审计站分管业务领导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予以复核,从审计主体上防范风险的发生。江浦街道审计站 顾云龙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论文 篇7

分析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与公司价值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盈余走向,建立价值评估模型来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把评估价值和股票市值进行对比,向投资者提供买入、 卖出或者继续持有的建议。分析师预测水平主要由其自身能力以及预测时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决定的。 其中,会计信息取得成本较低且较真实地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因而成为分析师预测的主要依据。因此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盈余信息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分析师预测的结果。审计师执行的独立审计工作能够有效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代理理论认为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减轻代理问题,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审计师相比于分析师来说,更容易接触公司内部信息,更能够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因此在信息获取方面更具备优势。因此,分析师倾向于相信声誉好的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从而降低对公司盈余信息的依赖,最终削弱分析师预测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审计师和分析师结合起来,深入了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解释,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分析师预测误差,有助于增强市场的有效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盈余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分析师预测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盈余的预期,那么预测结果的好坏尤为重要。我国分析师进行盈余预测时,信息来源主要有公开信息、公司调研、间接来源和非正式信息四个方面。其中财务报告由于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并且受到证监会的监督管理,其可信度比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私有信息相对要高。 另外,由于财务报告属于公开信息,取得成本较低,并且其直接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因而成为分析师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在财务报表包含的所有内容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盈余信息。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从而降低分析师预测的难度,同时减少分析师对公司价值的异质信念,从而降低分析师之间的分歧度。这一分析与李丹、贾宁(200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她们通过研究2003年至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高,分歧度越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

H2: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低

(二)盈余质量、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独立审计是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通过独立性能改善公司披露报告的质 量 ,从而更容 易被市场 参与者信 任 。Watts and Zimmerman(1983)的早期研究就发现,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导致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大量委托代理关系,由此产生高昂的资本成本,为了获取信任公司自发聘用高声誉审计师。学术界对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的研究较少。Bruce K. Behn等(2008)发现分析师对经过五大审计或者由非五大中的专家审计过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预测的准确度更高, 而且分歧度低。储一均等(2011)考察了财务分析师如何看待审计质量。他们发现分析师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李刚(2013)研究了年报审计质量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审计质量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前文分析表明,分析师预测的特征会受到信息来源的影响,而公司盈余的真实情况会作为公司的内部资料被保密。同样,分析师也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具体的数据,因此很难详细分析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审计师有机会接触具体的账目和报表,并且能够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判断。审计师的判断也就成为了分析师的重要参考资料。独立审计通过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使会计信息与公司经济实质更趋于一致。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区分盈余管理的性质,并对此做出反应,出具非标准的意见或者导致事务所的更换。但由于审计结果是消除了错误的会计报告,并且其消除过程是保密无法对外披露,那么到底是消除了错误,还是并未消除错误而是和公司一起掩盖问题,难以被投资者直接判断, 所以审计质量本身是无法直接观测衡量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对于审计涉及的专业能力和审计师是否独立难以定量分析。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文献选用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较高的审计质量下,即使盈余质量较差,盈余管理程度较大,但审计师认可了其行为,那么这种状况可能是公司特殊环境或者特定时期的体现。分析师会倾向于利用经高质量审计的结果进行判断,盈余质量对于分析师分析结果的干扰程度也较低。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盈余质量对预测准确度的影响较少

H4: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盈余质量对预测分歧度的影响较少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金融、综合类、公用行业、2012年上市、数据缺失、值异常的公司。在研究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时,剔除参与预测分析师数目少于3人的公司。最终样本涉及八个行业的数据。本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本文选取如下变量:

(1)被解释变量:分析师预测准确度(Accuracyi,t),分析师预测分歧度(Divergencei,t)。准确性的内涵一般是取每股盈余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差的绝对值 (以每股价格标准化)。本文被解释变量Accuracyi,t表示的是分析师对公司i第t年的年度每股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为所有分析师对公司i第t年的年度每股盈余预测的平均值,REPSi,t为公司i第t年的年度每股盈余实际值,APSi,t为公司i第t年的每股总资产。由于有些分析师会利用第t-1年的会计信息预测第t+1年EPS,相比来说预测的准确性必然降低,因此,本文剔除这一部分数据,仅考虑分析师利用第t-1年的会计信息预测第t年EPS的情况。

分歧度指的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对某家公司同一季度或年度盈余所有分析师预测的标准差,反映了分析师之间意见的不一致性。本文被解释变量Divergencei,t为分析师对公司i第t年年度盈余预测的标准差除以公司i的每股总资产。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仅考虑参与预测的分析师数目三人及以上的公司。

(2)解释变量:盈余质量(Abnormal Accrualsi,t),审计质量(Audit Qualityi,t)。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中,本文主要参考了Dechow等(1995)中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首先, 基于行业的年度截面数据估计模型从而得到行业φ1,φ2及 φ3的估计值。其中,Total Accrucalsi,t表示的是总应计项目,等于当年营业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Assetsi,t-1为上一年年末总资产;△REVi,t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额,等于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ARi,t为应收账款变化额,等于当年应收账款减去上一年应收账款; PPEi,t为当年年末固定资产原值;i,t分别表示样本公司和年度。之后,对于每一个行业中每一家样本上市公司的每一个样本年,分别计算上列模型的残差,即可得到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由于正或负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都表明公司报告的盈余与其真实值的偏离,所以本文取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表示盈余质量,绝对值越大,盈余质量越差。本文选择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如果审计师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Audit Qualityi,t=1,否则为零。

(3)控制变量。表1列示了本文研究中的控制变量,以及计算公式。

(三)模型构建

模型一:

模型二:

模型三:

模型四:

模型五:

模型六: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列示了样本公司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师数目的均值为34.78,中位数为8,极大值为587,极小值为0,标准差为58.416,说明分析师对不同上市公司的关注度差异非常大,部分上市公司被过多关注,而大多数上市公司受关注度极低。另外,预测准确度方面,均值为0.02056,表示分析师预测每股收益的平均值与实际每股收益之间的差额大约是上一年度每股总资产的2.056%,预测分歧度方面,均值为0.012988,表示预测的分歧度大约是上一年度每股总资产的1.2988%。根据琼斯模型计算出来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盈余质量) 均值为0.1328,表示上市公司应计利润中可操纵部分大约是上一年度总资产的13.28%。盈余持续性的平均值为-0.72986。审计意见的均值为0.99,四分位数均为1,说明大多数上市公司被出具的都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回归分析本文进行了如下回归分析:

(1)盈余质量与分析师预测。表3列示了盈余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盈余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004,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的EPS越准确。因此,假设1验证成立。 另外,模型一回归检验中的多数变量都有显著结果,例如公司规模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降低,是否亏损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分析师对亏损公司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分析师数目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分析师数目的增多会降低预测的准确性。模型一的F值为19.26308,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整个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并且所有变量共线性统计量VIF均小于10,说明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表4列示了盈余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盈余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00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在预测EPS时分析师之间的分歧越小越。因此,假设2验证成立。模型二的F值为19.26308,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整个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并且所有变量的共线性统计量VIF均小于10,说明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2)盈余质量、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假设3和假设4研究的是审计质量对于盈余质量和分析师预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首先检验审计质量对分析师预测是否有直接影响,即不包含交叉项的模型三和模型四。表5列示了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与审计质量回归的结果。结果显示,审计质量的系数为-0.062,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审计质量越高, 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高,预测误差越小。并且F值为25.8812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整个模型拟合度较好。表6列示了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审计质量回归的结果。结果显示,审计意见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检验审计质量对盈余质量在分析师预测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模型五和模型六来进行分析。表7列示了包含交叉项的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与盈余质量、审计质量之间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交叉项的系数为负,在5%的水平下显著, 说明盈余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预测误差越小。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假设3验证成立。表8列示了包含交叉项的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盈余质量、审计质量之间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 审计意见、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交叉项的系数均不显著, 也就是说,审计质量无法影响盈余质量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假设4验证不成立。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最终假设1、假设2、假设3成立,假设4未通过检验。

五、结论

上一篇:史志委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化工厂实习报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