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精选7篇)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作者:丛玉红 张菲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妇女工作上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尤其在城市发展中,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女性成为了“半边天”。但是以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男轻女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妇女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和社会不利因素。农村妇女权益现状非常严峻,其产生的原因诸多,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若想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转变封建思想,增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本文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北京;新农村; 妇女权益; 侵害; 保护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在“以人为本”原则基础上,将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重点位置;对于农村发展来说,妇女问题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践行“三农”政策的重点与薄弱之处,只有农村妇女提高了地位、获得了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成为新一代的农村公民,确保和谐社会发展目标顺利落实到位。
客观来讲,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地区非常重视农村妇女工作,与其他省份或地区相比,北京农村妇女的发展状况相对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与当前现代化、全面化、和谐化、小康化的社会需求相比,北京新农村妇女的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尤其妇女权益保护问题尚未从根本得以解决[1]。本文结合北京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治、劳动、人身、教育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妇女的权益保护现状,提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做好农村妇女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侵害现状
(一)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虽然一部分农村妇女已经步入社会,开始关心国家时事、社会热点话题等,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初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从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民主状况来看,与男子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参与民主选举时,妇女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大多抱着应付、完成任务的心态,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思想控制。例如,当前在北京地区农村两委班子的女性比例较少,且大多妇女从事的职位轻微,很少有妇女参与竞选村主任或村支书,而是以计划生育工作、妇女工作、会计工作等配角为主。
(二)土地承包权与继承权受到侵害
一方面,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大多由于妇女出嫁而造成土地承包权、相关经济权益等无法保障,如农嫁农、农嫁非、上门女婿或者离婚丧偶妇女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都反映了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权问题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农村妇女的继承权益受到侵害。农村地区流传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因此赡养老人的负担主要落在儿子身上,但是这并不代表女儿就不管不问,甚至一些女儿对老人的照顾超过了儿子。但是老人去世之后,由于女儿所处的地位不同,大多不能平等地获得遗产或者房产。
(三)人身权益难以保障
在农村地区的婚姻家庭中,妇女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在不同程度受到人身权益的侵害;一些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应享受的权利无法保障,如家庭事务处理权、婚姻自主权等;还有一些老人私自干涉儿女的婚姻,离婚妇女不能获得应有财产或者剥夺抚养孩子的权利等,更有甚者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进入了农村,如未婚同居、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都对妇女人身权益造成威胁[2]。
(四)受教育权利被剥夺
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相关规定,所有未成年人都应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一些家庭的经济困难,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观念影响,很多女孩子不能接受学校教育,即使上学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因此很多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不高,进城务工只能从事低微的职业,劳动权利无法保障,给自身留下诸多不良隐患。
二、存在农村妇女权益侵害问题的原因分析
关于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既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有现实原因的制约,同时也包括了一系列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针对北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我国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过去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注重两大特征:其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贬低了女性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认为女性应该是男性的附庸,如“三从四德”、“夫者妻之天”等;其二,将妇女的地位排除于社会发展之外,认为“女子受命于夫”、“女子无才便是德”,将妇女定位于“主内”的角色。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造成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位难以提升,她们的各项权益都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经历了长久的民主革命斗争及改革开放大潮,对传统观念受到强烈抨击,但是并没有连根拔除,封建思想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农村更为严重[3]。
近年来,北京新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农村妇女逐渐走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已经侵入民众思想的深处,仍然发挥一定作用。北京属
于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已经帮助女性摆脱了传统的观念束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氛围,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农村妇女在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二)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
截止到2010年12月1日,全国妇联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从北京地区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当前妇女受教育的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农村妇女与城市妇女无法相提并论,即使与农村男子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妇女文盲率仍然较高。从文化程度的分布来看,以小学和高中为主,中专、大专以上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由于受到文化水平不高的影响,在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诸多麻烦和不便,如:其一,妇女的政治认知水平有限,没能充分理解选举制度、政治法典以及相关选举程序等,在民主选举中的投票积极性不高,经常随便选择,有失公允;其二,由于受到文化水平限制,农村妇女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源、途径十分有限,造成她们目光狭隘,难以接受新事物,而对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民主自治”缺乏接受与理解,再加上她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不足,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常常表现出自卑心理,过于依赖男子及社会,缺乏自身对政治的判别能力,政治态度冷漠、敏感性不强;其三,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低下,在参与选举时认为自己的选票可有可无,甚至对候选人没有一点了解,随着丈夫或者一家之主的意愿,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加上她们缺乏必要的政治义务感和效能感,没有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农村妇女,而无法决定社会与国家环境,同时大环境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家庭。其四,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其权利的保障[4-5]。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妇女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自我觉醒意识越强,就有强烈的“男女平等”思想,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无论是婚姻家庭的地位、家中大小事的决定权,还是分担家务活、照顾孩子等,都能体现“男女平等”的期待,同时也可增强反抗家庭暴力的意识,能够采取和谐的方法来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三)法律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
农村妇女处于弱势地位,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政策上都应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倾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虽然当前关于农村妇女参政问题已经提出了多项法律法规,如《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而北京地区也提出了《北京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事业发展规划等,进一步规定了妇女的权益和地位,但是这些规定或办法相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6]。大多政策、法规或条款仍处于宣传和倡导阶段,没有明确的惩戒内容,落实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委会根本没有女性成员,也被视为合法、合规现象。在各项保护政策、保护方法中过于强调结果,而没有可操作的程序与制度,缺乏完善的政策配套设施,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一拖再拖,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7]。
(四)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影响
从客观、整体角度来看,影响农村妇女权益落实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妇女地位差距等。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一些掩藏在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利益格局做出了调整,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和制约,造成农村妇女弱势地位没有发生改变,而在个别方面反而加大了男性与女性、不同层次女性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承保对象和法律关系之间的矛盾、村民资格确定和户籍限制开放的矛盾、妇女婚嫁流动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性的矛盾等。如果不能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而解决矛盾与问题,不仅不利于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也将制约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
三、强化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文化观念
观念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农村地区必须转变“重男轻女”的观念,不断提高妇女在农村的地位。首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学校、村部为媒介,组织农村妇女集中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改变她们的观念与意识,充分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当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其次,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如出动普法宣传车、张贴海报、举办电视专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人人尊重妇女”、“人人保护妇女”氛围。
(二)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的程度
只有农村妇女自身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权益。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北京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妇联应加强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保护力度,避免在教育中发生性别歧视问题,尤其强化女性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给有困难的家庭适当补助,推广“春蕾计划”,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争取更多学习的机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另外,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教育等;各级政府部门在重视农村妇女教育问题的同时,还应注重其文化素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举办文化提高班、扫盲班等,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妇女文化知识素养[8]。
(三)构建完善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
首先,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加强对劳动保障的监察,实现妇女的平等就业,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劳动观权益;强化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管理力度,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解决以往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重视不足的问题,采取专项治理措施,妥善解决土地纠纷。其次,构建社会女性救助机制,尤其加强对农村被拐卖妇女、贫困妇女及遭受家庭暴力妇女的救助与保护。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问题,以农村妇女最关心、最敏感、最现实的热点问题,整合社会各部门的强大力量,实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社会化。根据当前农村基层的妇女组织没能发挥实际作用的现象,应出台相关解决与处理策略,确保农村妇女维
权工作的积极进行;最后,妇联作为农村妇女工作最重要的主体,也要作出一定改变和创新。转变以往“说服教育”、“上协下调”为主的模式,借助法律维权工具,帮助农村妇女主动维权,同时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经常性地与农村妇女谈心,了解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各级地区的妇联组织也要配合开展农村基层工作,分配专业的律师、设置农村妇女救助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妇女权益案件的法律援助[9-10]。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体系,让法律维权意识深入人心。
(四)营造良好的农村妇女维权环境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法律界,都应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尊重与重视,凭借自身力量介入农村妇女的侵权案件中,并从中挖掘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通过专业性的分析与研究,为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在政策、法规中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做到宏观维权与个例案件相结合。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媒介力量,开办专题访谈、讲座、热线咨询等栏目,改善农村妇女维权难的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维权氛围。
(五)强化“村规民约”的审查监督
奠定在落实“民主自治”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法律与条文,规范政府的监督力度,强化对“村规民约”的落实,保护妇女在其中的地位及作用,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应有的自治权利;在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主要由政府部门把关,而妇女也要参与到投票、决策中,杜绝在村规民约中出现不利于维护妇女权益、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的内容,解决农村本地对妇女不重视、不尊重的问题;在执行村规民约过程中,如果政府发现存在侵犯妇女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民主权益等现象,则有权责令修正;另外,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制度的实施状况,也要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与整顿,清除并废止与维护妇女权益法律背道而驰或者有所冲突的内容,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调解与整改。
(六)加大政策与法律支持力度
只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才能为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坚强后盾。由于北京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因此在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也起到带头作用。在国家提倡的法律、法规中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实施地方法规,发挥政府支持作用。例如,在保障妇女人身权益方面,可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台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充分运用北京市的经济优势,增强对农村妇女的生活保障;在保障土地权益方面,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联手解决各种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在保障劳动权益方面,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制度、法规等,避免发生侵害妇女的不正当行为。
另外,有关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问题,虽然表面上政府已经给农村妇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提供了政策、法规支持,但是由于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发挥应有作用。那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提出政策命令的具体实施办法。例如,可以在候选人中划分男女比例,要
求女性选民应达到一定数量;对积极参与竞选的妇女给予肯定和奖励,转变农村妇女的观念。为了提高妇女的参选积极性,还应划分“两委”成员与妇代会主任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妇女由于存在保底心理而只参与妇代会主任的职位竞选。另外,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渗透到整个妇女参政的过程中,包括政策的制定、评估、实时等,都应有妇女的参与,切实落实妇女参与民主的权益保障。
总之,在当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近年来,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农村妇女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是一个不争的实施,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村妇女权益,推动北京新农村建设,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话题。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设,强化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力度,确保妇女权益切实得以保护,更好地实现我国可持续性、全面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辉.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保障问题与执法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0(4).[2]陈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妇女权益受损问题研究[J].前沿,2006(8).[3]罗虹,钟宏武.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6
(1).[4]李若楠.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妇女维权状况实证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
(7).[5]周应江.完善相关立法,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及相关权益[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4).[6]赵敏.土地流转对妇女权益的影响——基于农业女性化引发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7]刘艳杰.农村妇女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0).[8]刘晓灵,王莎莎.关于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
(4).[9]郭春华,范露.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责任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0]商春荣,黄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与农村基本经济制度[J].南方经济,2005.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篇2
客观来讲,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北京地区非常重视农村妇女工作, 与其他省份或地区相比, 北京农村妇女的发展状况相对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与当前现代化、全面化、和谐化、小康化的社会需求相比, 北京新农村妇女的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尤其妇女权益保护问题尚未从根本得以解决[1] 。本文结合北京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政治、劳动、人身、教育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妇女的权益保护现状, 提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做好农村妇女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侵害现状
(一) 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 虽然一部分农村妇女已经步入社会, 开始关心国家时事、社会热点话题等, 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 初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但是从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民主状况来看, 与男子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参与民主选举时, 妇女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大多抱着应付、完成任务的心态, 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思想控制。例如, 当前在北京地区农村两委班子的女性比例较少, 且大多妇女从事的职位轻微, 很少有妇女参与竞选村主任或村支书, 而是以计划生育工作、妇女工作、会计工作等配角为主。
(二) 土地承包权与继承权受到侵害
一方面, 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大多由于妇女出嫁而造成土地承包权、相关经济权益等无法保障, 如农嫁农、农嫁非、上门女婿或者离婚丧偶妇女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 都反映了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权问题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 农村妇女的继承权益受到侵害。农村地区流传着“养儿防老”的观念, 因此赡养老人的负担主要落在儿子身上, 但是这并不代表女儿就不管不问, 甚至一些女儿对老人的照顾超过了儿子。但是老人去世之后, 由于女儿所处的地位不同, 大多不能平等地获得遗产或者房产。
(三) 人身权益难以保障
在农村地区的婚姻家庭中, 妇女大多处于弱势地位, 她们在不同程度受到人身权益的侵害;一些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应享受的权利无法保障, 如家庭事务处理权、婚姻自主权等;还有一些老人私自干涉儿女的婚姻, 离婚妇女不能获得应有财产或者剥夺抚养孩子的权利等, 更有甚者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进入了农村, 如未婚同居、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 都对妇女人身权益造成威胁[2] 。
(四) 受教育权利被剥夺
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相关规定, 所有未成年人都应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地区, 由于一些家庭的经济困难, 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观念影响, 很多女孩子不能接受学校教育, 即使上学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因此很多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不高, 进城务工只能从事低微的职业, 劳动权利无法保障, 给自身留下诸多不良隐患。
二、存在农村妇女权益侵害问题的原因分析
关于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既有传统观念的束缚, 也有现实原因的制约, 同时也包括了一系列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针对北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 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我国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 过去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注重两大特征:其一, 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贬低了女性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 认为女性应该是男性的附庸, 如“三从四德”、“夫者妻之天”等;其二, 将妇女的地位排除于社会发展之外, 认为“女子受命于夫”、“女子无才便是德”, 将妇女定位于“主内”的角色。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 造成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位难以提升, 她们的各项权益都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经历了长久的民主革命斗争及改革开放大潮, 对传统观念受到强烈抨击, 但是并没有连根拔除, 封建思想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农村更为严重[3] 。
近年来, 北京新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 农村妇女逐渐走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甚至已经侵入民众思想的深处, 仍然发挥一定作用。北京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虽然已经帮助女性摆脱了传统的观念束缚,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氛围, 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农村妇女在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二) 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
截止到2010年12月1日, 全国妇联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 从北京地区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 虽然当前妇女受教育的水平稳步提升, 但是农村妇女与城市妇女无法相提并论, 即使与农村男子相比, 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妇女文盲率仍然较高。从文化程度的分布来看, 以小学和高中为主, 中专、大专以上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由于受到文化水平不高的影响, 在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诸多麻烦和不便, 如:其一, 妇女的政治认知水平有限, 没能充分理解选举制度、政治法典以及相关选举程序等, 在民主选举中的投票积极性不高, 经常随便选择, 有失公允;其二, 由于受到文化水平限制, 农村妇女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源、途径十分有限, 造成她们目光狭隘, 难以接受新事物, 而对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民主自治”缺乏接受与理解, 再加上她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不足, 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 常常表现出自卑心理, 过于依赖男子及社会, 缺乏自身对政治的判别能力, 政治态度冷漠、敏感性不强;其三, 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低下, 在参与选举时认为自己的选票可有可无, 甚至对候选人没有一点了解, 随着丈夫或者一家之主的意愿, 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加上她们缺乏必要的政治义务感和效能感, 没有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农村妇女, 而无法决定社会与国家环境, 同时大环境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家庭。其四, 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其权利的保障[4,5]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妇女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自我觉醒意识越强, 就有强烈的“男女平等”思想, 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无论是婚姻家庭的地位、家中大小事的决定权, 还是分担家务活、照顾孩子等, 都能体现“男女平等”的期待, 同时也可增强反抗家庭暴力的意识, 能够采取和谐的方法来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三) 法律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
农村妇女处于弱势地位, 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政策上都应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倾斜,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虽然当前关于农村妇女参政问题已经提出了多项法律法规, 如《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 而北京地区也提出了《北京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事业发展规划等, 进一步规定了妇女的权益和地位, 但是这些规定或办法相对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6] 。大多政策、法规或条款仍处于宣传和倡导阶段, 没有明确的惩戒内容, 落实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委会根本没有女性成员, 也被视为合法、合规现象。在各项保护政策、保护方法中过于强调结果, 而没有可操作的程序与制度, 缺乏完善的政策配套设施, 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一拖再拖, 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7] 。
(四) 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影响
从客观、整体角度来看, 影响农村妇女权益落实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乡妇女地位差距等。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 一些掩藏在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利益格局做出了调整, 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和制约, 造成农村妇女弱势地位没有发生改变, 而在个别方面反而加大了男性与女性、不同层次女性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 承保对象和法律关系之间的矛盾、村民资格确定和户籍限制开放的矛盾、妇女婚嫁流动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性的矛盾等。如果不能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而解决矛盾与问题, 不仅不利于维护农村妇女权益, 也将制约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
三、强化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 转变传统的文化观念
观念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因此农村地区必须转变“重男轻女”的观念, 不断提高妇女在农村的地位。首先,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以学校、村部为媒介, 组织农村妇女集中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 改变她们的观念与意识, 充分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当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应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其次, 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 如出动普法宣传车、张贴海报、举办电视专栏等, 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人人尊重妇女”、“人人保护妇女”氛围。
(二) 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的程度
只有农村妇女自身得到良好的教育, 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权益。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 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 北京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妇联应加强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保护力度, 避免在教育中发生性别歧视问题, 尤其强化女性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给有困难的家庭适当补助, 推广“春蕾计划”, 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争取更多学习的机会, 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另外, 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教育等;各级政府部门在重视农村妇女教育问题的同时, 还应注重其文化素养、综合素养的提升, 举办文化提高班、扫盲班等,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妇女文化知识素养[8] 。
(三) 构建完善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
首先, 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 加强对劳动保障的监察, 实现妇女的平等就业, 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劳动观权益;强化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管理力度, 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 解决以往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重视不足的问题, 采取专项治理措施, 妥善解决土地纠纷。其次, 构建社会女性救助机制, 尤其加强对农村被拐卖妇女、贫困妇女及遭受家庭暴力妇女的救助与保护。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问题, 以农村妇女最关心、最敏感、最现实的热点问题, 整合社会各部门的强大力量, 实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社会化。根据当前农村基层的妇女组织没能发挥实际作用的现象, 应出台相关解决与处理策略, 确保农村妇女维权工作的积极进行;最后, 妇联作为农村妇女工作最重要的主体, 也要作出一定改变和创新。转变以往“说服教育”、“上协下调”为主的模式, 借助法律维权工具, 帮助农村妇女主动维权, 同时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 经常性地与农村妇女谈心, 了解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 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 各级地区的妇联组织也要配合开展农村基层工作, 分配专业的律师、设置农村妇女救助专项资金, 用于农村妇女权益案件的法律援助[9,10] 。同时, 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体系, 让法律维权意识深入人心。
(四) 营造良好的农村妇女维权环境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法律界, 都应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尊重与重视, 凭借自身力量介入农村妇女的侵权案件中, 并从中挖掘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 通过专业性的分析与研究, 为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在政策、法规中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做到宏观维权与个例案件相结合。同时, 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宣传力度, 通过媒介力量, 开办专题访谈、讲座、热线咨询等栏目, 改善农村妇女维权难的实际情况,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维权氛围。
(五) 强化“村规民约”的审查监督
奠定在落实“民主自治”的基础上, 出台相关的法律与条文, 规范政府的监督力度, 强化对“村规民约”的落实, 保护妇女在其中的地位及作用, 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应有的自治权利;在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 主要由政府部门把关, 而妇女也要参与到投票、决策中, 杜绝在村规民约中出现不利于维护妇女权益、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的内容, 解决农村本地对妇女不重视、不尊重的问题;在执行村规民约过程中, 如果政府发现存在侵犯妇女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民主权益等现象, 则有权责令修正;另外, 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制度的实施状况, 也要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与整顿, 清除并废止与维护妇女权益法律背道而驰或者有所冲突的内容, 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调解与整改。
(六) 加大政策与法律支持力度
只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 才能为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坚强后盾。由于北京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因此在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也起到带头作用。在国家提倡的法律、法规中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尝试性地实施地方法规, 发挥政府支持作用。例如, 在保障妇女人身权益方面, 可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 出台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 充分运用北京市的经济优势, 增强对农村妇女的生活保障;在保障土地权益方面, 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联手解决各种突出的矛盾与问题, 尤其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在保障劳动权益方面,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完善制度、法规等, 避免发生侵害妇女的不正当行为。
另外, 有关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问题, 虽然表面上政府已经给农村妇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提供了政策、法规支持, 但是由于过于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 无法发挥应有作用。那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应提出政策命令的具体实施办法。例如, 可以在候选人中划分男女比例, 要求女性选民应达到一定数量;对积极参与竞选的妇女给予肯定和奖励, 转变农村妇女的观念。为了提高妇女的参选积极性, 还应划分“两委”成员与妇代会主任之间的收入差距, 避免妇女由于存在保底心理而只参与妇代会主任的职位竞选。另外,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并渗透到整个妇女参政的过程中, 包括政策的制定、评估、实时等, 都应有妇女的参与, 切实落实妇女参与民主的权益保障。
总之, 在当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 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近年来, 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但是农村妇女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是一个不争的实施, 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村妇女权益, 推动北京新农村建设, 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话题。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设, 强化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力度, 确保妇女权益切实得以保护, 更好地实现我国可持续性、全面性发展目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妇女工作上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尤其在城市发展中, 女性地位越来越高, 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 女性成为了“半边天”。但是以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 重男轻女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农村妇女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和社会不利因素。农村妇女权益现状非常严峻, 其产生的原因诸多, 既有自身原因, 也有社会原因。若想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 转变封建思想, 增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本文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 对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侵害,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秀辉.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保障问题与执法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4) .
[2]陈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妇女权益受损问题研究[J].前沿, 2006 (8) .
[3]罗虹, 钟宏武.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1) .
[4]李若楠.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妇女维权状况实证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2 (7) .
[5]周应江.完善相关立法, 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及相关权益[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 (4) .
[6]赵敏.土地流转对妇女权益的影响——基于农业女性化引发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 2011 (21) .
[7]刘艳杰.农村妇女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1 (10) .
[8]刘晓灵, 王莎莎.关于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 (4) .
[9]郭春华, 范露.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责任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7) .
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篇3
关键词:农村妇女 权益保护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近几年来我国妇女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农村妇女仍然是弱势群体,如何更好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仍然是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农村妇女权益受到侵害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现状令人堪忧,原因众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不足之处
(一)教育权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它对每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至关重要。在农村中,养儿防老和“嫁出去的女兒泼出去的水”的传统观念导致大多数家庭把希望寄托在男孩身上。因此女孩的入学率低于男孩,失学率高于男孩,个别贫困家庭的女孩还被迫过早的“相亲”、“结婚”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影响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阻碍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人身安全权问题
农村妇女的人身安全权利不同程度的受到各种方式侵害,少数农村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包括婚姻自主权、家庭事务的处理权、家务劳动的合理分摊权等,并没有得到充分保护:部分老年人再婚被儿女干涉,丧偶和离婚妇女再婚,被限制不准带走其财产或者小孩,甚至限制其改嫁等。家庭暴力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家庭暴力中,妇女往往是受害者,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遭受家庭暴力后,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很少有妇女选择报警,尤其是农村妇女,自身维权能力有限,不能及时收集证据,导致事后难以维权,而且街坊四邻也往往认为这是人家的家务事,难以插手。因此家庭暴力仍是农村妇女权益受损害的一个重点领域,需重点关注。
(三)财产权问题
农村妇女在财产权利上,由于数千年“夫权”“父权”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婚没有独立财产权,导致其财产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首先,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问题,农村土地政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导致农村妇女在结婚或者离婚后,不能及时取得土地承包权;其次,农村妇女的婚前财产权,应该包括农村妇女在婚前与父母兄长共同创造的家庭财产中应该享有的份额,而不仅仅指婚前嫁妆。如果农村妇女需要主张这部分财产权利,法律应该予以保护;最后是农村妇女的家庭财产地位问题,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进行土地承包,农村妇女即使出嫁或者离婚也几乎不可能有独立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导致农村妇女出嫁或者离婚后到未取得新的土地承包权期间的土地承包权实现很困难,农村妇女对自己的权益维护问题,有时候根本无能为力。
二、完善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对策
怎样做才能更好的确认和强调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呢?应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加强和确保农村妇女权益:
(一)通过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不同于法律的另一种具有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行为。基于政府行为不可替代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制力,对于打破愚昧封建思想的影响,确立新时代农村妇女地位和权益的正确观点,对农村妇女实施特殊政策的保护都必须通过它得以实现。
(二)转变文化观念
加强平等受教育权的保护,反对受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强化保障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强调了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农村妇女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各级政府及部门在重视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她们基本文化素质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学校、村部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她们的学法用法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她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是要通过举办电视专栏、普法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这些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水平,增强维护妇女权益意识,使全社会形成人人保护妇女、人人尊重妇女的良好局面。只有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劳动技能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她们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三)健全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机制
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促进女性平等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落实和维护好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将解决侵害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问题纳入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探索出台一些处理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纠纷的行政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纠纷。要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对遭受暴力、农村贫困妇女的救助保护力度。总之,要以农村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协调整合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农村妇女维权工作社会化。
(四)加强妇联组织的支持和援助
妇联组织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切实急妇女群众之所急,想妇女群众这所想,脚踏实地为妇女群众谋福祉。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提出在2012年,争取实现每年对1000万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免费检查、对120万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免费检查。实施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使救助资金真正落实到患病妇女身上。
总之,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妇女法》,拓宽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领域,使之真正成为保障妇农村女权益的主体法律。
参考文献:
[1]康均心.妇女权益保护及救济理论与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妇女权益受损问题研究”[J].前沿,2006,(8)
[3]陈苇,倪丹.“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实证研究一防治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J].家事法研究,2008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篇4
----离婚纠纷案例
[案情简介]
原告李××诉称:2002年3月28日,李××与陈××登记结婚,生育有一女儿。在共同生活中,陈××性格暴躁多疑,常无故打骂李××。2007年5月28日,在陈××的威胁下,双方到民政局登记离婚,李××被迫在陈××早已打印好的离婚协议上签字。离婚时,李××没有分到任何夫妻共同财产。在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取得房产A和房产B,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中房产A由陈××非法赠与陈小×;房产B也是陈××以陈小×的名义办理产权证,陈小×当时还在上学,不可能有经济能力购房。陈××欺诈、胁迫李××签订离婚协议书,对其中关于房产分割的约定,应予撤销。李××起诉请求判令:
1、撤销离婚协议书;
2、依法平均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即房产A和房产B。
3、拥有女儿的监护权。
被告陈××辩称:双方当事人系自愿离婚,对于共同财产的分割也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李××分得二所幼儿园的经营权,并非一无所获。李××主张撤销离婚协议中关于房产的约定没有依据。即使李××有撤销权,由于李××将分得的幼儿园转让给他人,以自己的行为履行了离婚协议书中的财产约定,故撤销权已依法消灭。房产A和房产B系陈小×的合法财产,李××无权分割。请求法院驳回李××的全部诉讼请求。
第三人陈述称:房产A和房产B系陈小×的合法财产,李××无权分割。请求法院驳回李××的全部诉讼请求。[争议焦点]
1、原告主张撤销离婚协议书的理由是否成立?
2、原告是否有权分割房产A和房产B? [审理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双方所争议的离婚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在婚姻登记机关留存,根据一般习惯,应当推定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告以 “被欺诈、胁迫”为由主张撤销离婚协议书,应提供证据证明其“被欺诈、胁迫”,但其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原告主张平均分割的房产A和房产B,此二处房产登记在陈小×名下。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6条和第17条的规定,陈小×系本案争议财产的产权人。在争议不动产被确认为甲、陈××共同财产之前,原告直接主张分割该争议不动产,程序上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不予支持。根据《民法通则》第5条及《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法院当庭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上诉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律师评析]
作为被告的代理人,代理律师主要抓住以下两个要害问题进行“防守”,以下两个法律问题也是原告最大的“弱点”,在开庭辩论阶段得到充分的阐述后得到了法庭的重视并当庭宣判,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一、夫妻离婚后,一方发现离婚时对方有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或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本案,原、被告双方是自愿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所签订的《离婚协议》经民政部门备案,原、被告在《离婚协议》中已就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做了明确的约定。原告主张《离婚协议》是基于欺诈、胁迫而签订的,必须举证被告陈××有不法的欺诈、胁迫行为,由于原告没有相关的证据证实,故其主张的“被欺诈、胁迫”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原、被告签订的《离婚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本案原告先是按《离婚协议》拿到了巨额财产,后为了多分财产又想去否定这个协议的效力,这其实是一种出尔反尔反悔行为,违背了民法学的禁止反悔原则,也违背了民事行为中最主要的诚实信用原则。
二、不动产的归属以登记为准。本案争议的两处房产,其登记的所有权人均为第三人,而非原告或者被告。对于房产A,系被告把个人财产经公证合法地赠与给了第三人。在程序上,如果原告想分割该套房子,必须先进行确认该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的确认之诉,然后再申请公证机关或司法机关撤销赠与公证后才能提起财产分割之诉。原告直接提出分割第三人的房产在程序上是错
误的。对于房产B,原告如认为自己或被告有出资,那也是一种债的关系,应当在返还欠款的诉讼中解决,而不能直接提起不动产的分割之诉。
[启示及建议]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也是《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就实践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有以下的启示和建议:
(一)完善立法,建立健全农村妇女维权体系。在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时,不得侵害妇女应该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权益,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监督。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切实承担起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随时关注农村妇女维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出对策,因势利导,建立健全农村妇女维权体系。
(二)审判人性化。首先,法官在处理离婚案件中,可由法官根据案情行使自由裁量权,妥善解决离婚案件中的财产侵害问题。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在小城镇及农村的家庭中仍占主导地位。女方几乎未形成经济独立的模式,没有显性的收入,家庭共有财产在离婚前由男方掌握,这种状况使一方隐匿、转移财产较为容易,离婚时分割财产就像捉迷藏,男方
藏,女方找。当处于弱势的女方要求分割财产时,法院很难认定某人的财产就是男方所转移的夫妻财产。当缺少财产保护意识的妇女意识到为了离婚需要搜集证据时,男方已把有关的证据毁灭或隐藏起来,已把财产转移了。甚至找人作伪证,写假借条,致使在分割夫妻财产时,财产没多少,“共同债务”倒是越来越多。因女当事人举不出共同财产的证据,其主张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导致的结果是不公正的家庭财产分割。要充分考虑妇女对家庭的隐形贡献,男方给予妇女适当的补偿。其次,加强对离婚案件的调解,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要正确把握离与不离的标准,创新调解机制,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量让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重归于好。再次,加强对涉及家庭暴力类自诉案件的审理,切实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对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人员起到震慑作用。
(三)保护绝育妇女对子女的优先选择权。笔者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凡已行绝育手术妇女,对小孩抚养享有优先选择权。妇女为响应党的计划生育政策行绝育手术,既承受了肉体上的莫大痛苦,也意味着将来失去生育能力,鉴于此,法院在确立小孩抚养权时,应侧重照顾女方。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若男女双方已生育二胎,则女方优先选择一胎抚养;若生育一胎,则由女方优先选择抚养或不抚养,并在负担的抚养费数额上予以适度照顾。对被法院判决归由女方抚养而男方强行抚养的小孩,其抚 5
养费由男方自行负担;男方就该小孩抚养费问题向法院提出追索诉请,一般应作出不利于男方的判决。
(四)完善女方探视权的判决内容。在离婚判决书中应规定女方行使探视权的内容及男方应履行的相关义务。《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这仅是对探视权进行的原则性规范,但针对个案来说要具体化,要将女方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以及男方应履行相关义务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写入判决主文之中,为将来男女双方可能产生的探视权纠纷提供法律上的执行依据。
(五)合理支付土地使用补偿费。女方离婚后绝大多数将离开原居住地,原与男方共同承包的责任田无法继续耕种,从客观上讲,需要将自身及被抚养小孩份内土地使用权转与男方,男方于是从中收益;另外,考虑到女方及所抚养小孩在落户新籍后,在短期内难于获取新的耕地。因此,男女双方离婚后,男方应当给予女方适当的土地使用补偿费。
(六)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要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她们学法用法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要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水平,提高诉讼能力。并大力倡导健康的、积极向上生活,促进广大农村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乡镇机关和村委会要充分利用自
身的优势向农民群众宣传各类法律,特别是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知识。
(七)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相关权益司法救济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并运用到审判实践当中。对于诉讼能力差,又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农村妇女,法院在考虑减免其诉讼费的同时。可主动与当地法律援助中心联系,为其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加强诉讼指导,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各个阶段,充分给予法律帮助,告知和协助妇女当事人参与诉讼。
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 篇5
1.国家鼓励妇女树立的“四自”精神是什么? 答: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国家保障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有哪些
答: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财产权益、人身权 利
3.妇女在哪些时期受到特殊保护? 答: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
4.男方在什么情况下不得提出离婚?
答:《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5.妇女在婚姻、家庭中财产权利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2)继承遗产的权利。6.单位在妇女工作和劳动时承担什么职责?
答:《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的劳动
7.妇女权益保障法确认和保障的妇女享有的六大权益是。
答:1政治权利、2文化教育权益、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4财产权益、5人身权利、6婚姻家庭权益
8.对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 职工晚婚的有哪些奖励?
答: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 职工晚育的,婚假增加七日(共10天)。
9.《条例》对晚婚晚育是如何规定的?
答: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男女双方按照法定结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10.我国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
答: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11.什么是“家庭暴力”?
答:所谓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12.“包二奶”构成重婚罪吗?
答: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不构成重婚罪;如果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构成重婚罪。13.什么是“性骚扰”?
答:所谓“性骚扰”,一般是指在工作场所或是其他场所,一方向另一方作出不受欢迎、与性有关的言语或举动,包括不情愿的身体接触、提出与性相关的行为作为给予某种利益的条件、不涉及身体接触但与性相关的言语、图文展示及姿势或者其他手段,给另一方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和痛苦的行为。
14..婚前体检的顺序以及内容?
答:需要双方身份证
一寸照片
以及三病检测 15..叶酸的作用?
答:叶酸是胎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备孕妈妈提前补充叶酸,能起到预防孕妇贫血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孕晚期患先兆子痫的发生。另外,服用叶酸能降低宝宝发生先天性疾病的概率。16..产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有哪些内容?
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孕产妇在财政补助之外的住院分娩费用,可按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定给予补偿。17.年农村妇女免费检查宫颈癌和乳腺癌是不是免费的? 答:是
18.什么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
主要对患有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进行检测,并进行免费的药物阻断治疗,减少其所生婴儿感染风险。19.婚前检测的三病是指那三病? 答:艾滋病 梅毒 乙肝
一、填空题
1、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05年12月1日)开始施行。
2、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9)章,(61)条。
3、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对性骚扰说“不”。
4、《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宗旨是(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5、《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7、(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妇女纲要》的组织实施。
9、《妇女纲要》总目标提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
10、《妇女纲要》提出,要鼓励妇女成为“四有”、“四自”的新女性。
“四有”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自”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11、《妇女纲要》在“妇女与健康”领域提出: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
12、“妇女与环境”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建立(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
13、加强环境教育,要提高妇女环保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
14、保障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是“妇女与经济”领域的一项主要目标。
15、《妇女纲要》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16、当前,我国妇女就业的特点是(劳动参与率较高,就业质量相对较低)。
17、各单位在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18、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19、女职工劳动保护的重点主要是根据妇女的特殊生理特点,做好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四期”保护工作。
20、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
21、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权利,其权利内容是(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
22、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3、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24、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
25、儿童的权利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应享有的与成年人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价值,由法律认可并保障的基本权利)。【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主要有(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26、拐卖妇女儿童活动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27、妇女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主要包括(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28、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遇到(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29、《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0、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
31、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32、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身体暴力、语言暴力、性暴力)三种。
33、无效婚姻的情形有:(重婚、亲属关系、医学上认定疾病婚后尚未治好的、未到法定年龄的)。
34、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受害妇女有权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35、离婚后,(男方)不得侵犯女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干扰)女方及其亲属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6、任何人不得以生育(女婴或者不生育)为由,歧视、虐待妇女或者迫使妇女离婚。因生育女婴或者不生育,女方受虐待导致离婚的,在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时,应当照顾(女方和子女)的利益。
37、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8、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39、中国妇女十一大于(2013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沈跃跃)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
40、总书记在中国妇女十一大讲话中指出,(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是妇联组织的根本任务。
41、总书记在中国妇女十一大讲话中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这是妇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遵循。
42、中国妇女十一大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发出了(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的号召。
43、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指出,妇联组织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主线,推进各项工作突出了跨越发展。
44、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重点实施“四项行动”,即(巾帼建功行动)、(巾帼维权行动)、(巾帼关爱行动)和(巾帼成才行动)。
45、今年四月,区(市)妇联与市精神文明办在全区(市)开展了(幸福生活 美在家庭)活动,全力打造一批(庭院整洁环境美)、(邻里团结和谐美)、(孝亲重德身心美)、(增收致富创业美)、(志愿服务奉献美)的五美家庭。
46、我区(市)妇联网站的网址是:(/)
47、妇女成才支持行动是以促进女性(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大(女性人才教育培训)、(加强女性成才规律研究)、(完善女性成才培养)工作机制,在推动完善全市人才体系建设中积极促进女性成才和成长。
48、大连母亲健康服务站在我市有五个分站,分别建立在我市的(乐甲乡、莲山榆树房村、丰荣朝阳村、铁西二道岭社区、城子坦金山村)。
二、判断题
1、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将男女平等新增为一条基本国策。(√)
2、未经本人同意,可以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
3、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4、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6、有些单位可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7、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不得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
8、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9、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女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0、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应在有利子女权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
11、妇女联合会或者相关妇女组织对侵害特定妇女群体利益的行为,不能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揭露、批评,并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12、对有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妇女,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13、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14、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15、因为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所以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
16、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17、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18、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
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19、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20、违反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1、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2、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23、女职工产假期满,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24、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25、禁止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
三、问答题
1、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主要职责: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什么是性别意识?
答:是指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协调发展的模式和举措,实现男女平等。
3、当代我国妇女运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
4、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涵是什么?
答:①要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②要将保障妇女实现发展的权利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让妇女拥有了更充分的发展权利、机会和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③要给予妇女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阶层妇女的发展要求。④要重视妇女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挖掘妇女的人力资源,使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⑤要鼓励妇女在与男性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中实现平等。⑥要从社会协调
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妇女发展与男女平等问题。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不等于妇女发展,不能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来代替妇女发展。【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http://。必须通过法律、政策、教育、舆论等手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解决妇女平等发展问题。
5、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①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发展;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③是适应我国国情,充分发挥妇女伟大作用的英明之举;④是解决各种妇女问题的治本之策;⑤是中国党和政府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历史贡献。
6、《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①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②促进男女平等;③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7、什么是家庭暴力?
答: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它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8、什么是婚姻家庭权利?
答:是指当事人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方面的内容。
9、夫妻在家庭中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
答: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包括:①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②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自由;③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④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义务包括:①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10、“巾帼示范村”创建行动中提到的“十个百分百”指的是什么?
答:“巾帼示范村”“十个百分百”具体包括:妇女劳动力参与科技文化知识培训率达到100%;掌握两门以上技能或农业实用技术达到100%;家庭增收致富项目达到100%;参与“三八”绿色工程和六化工程(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气化)达到100%;接受现代家庭教育培训达100%;“十星级文明家庭户”达到100%;六无家庭(无涉毒、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无纠纷、无家庭安全事故)达到100%;妇女妇科病普查率达到100%;法律知识宣传覆盖面达到100%;妇代会主任进村党支部或村委会达到100%。
11、什么是妇女之家?
答: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依托村级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建立的工作载体和活动阵地,主要职能是开展宣传教育、维权服务、文体活动等,旨在打造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
12、我区(市)妇联网站包括哪些内容? 答:
我区(市)妇联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走进妇联、妇联动态、主体工作、党政寄语、莲城女性、家长园地、资料中心、女人课堂、机关党建、两个规划、女性论坛。
13、母亲关爱工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母亲救助”、“母亲安居”、“母亲素质”等项目,为广大母亲特别是贫困母亲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温暖,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
14、乡镇(街道、园区)妇联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贯彻执行上级妇联组织及妇女代表大会决议;指导所辖村(社区)妇联开展工作;加强与街道(乡镇、园区)内单位及妇女组织联系与合作,推进街道(乡镇、园区)妇女工作的社会化;加强街道妇联自身建设,提高能力。
15、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决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加牢固地把握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主线,更加自觉地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更加尽责地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职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6、什么是两新组织?
答:“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17、什么是“巾帼示范村”创建行动?
围绕“十个有”、“十个百分百”及“生活富足安康、村风文明向上、村容整洁美观、家庭和谐幸福、妇女素养提高”的创建目标,深入开展“项目进家”、“科技进家”、“城乡联动”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8、什么是和谐家庭创建行动?
通过开展和谐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举办家庭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等,优化家庭小细胞,构筑城市大文明。
19、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保障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 篇6
(一)通过宣传及法律教育工作,避免政策歧视现象。我区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督促村(社)制定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分配政策,严禁各村(社)制定或做出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村规民约或其他决定,特别纠正男女不平等的村规民约,从而在具体的政策制定环节保障农村妇女与其他村民平等享受集体经济分配权,避免和消除歧视妇女和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出现。
(二)通过制定制度,保障和维护农村妇女权益。2009年,我区农办制定了《关于撤村建居社区原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政策界定的指导意见(暂行)》(滨农办[2009]6号),明确了股份制改革截止日时的在册农业人口、征地农转非人员为人口股的享受对象,要求各改制单位在制定改革方案时要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切实维护婚嫁女(特别是农嫁居妇女、离婚妇女)相应的经济权益。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篇7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之规定, 赋予他们五项基本权益:
(一) 生存权———每一个未成年都拥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以及获得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
(二) 受保护权———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
(三) 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
(四) 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五) 受教育权———享有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并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二、国内外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受经济条件的吸引, 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向城市转移, 他们离开农村的方式与我国农民不同, 他们彻底从农民变成了工人, 他们断绝和土地的联系, 在此过程中父母与子女是一起流动的, 不受户籍制度的约束, 绝大多数为整户迁徙, 自然也就不存在留守少年现象。我国于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成为了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基石。于1991年9月4日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规定留守儿童的权益由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途径予以特别关怀。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好地得到权益保障,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 受教育权难以得到保障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留守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习成绩都处在班级下游, 极个别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 也是用他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换来的。据教育部门的一项统计显示, 近年来, 农村青少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已由1985年的22.3%下降至目前的18.6%,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则在初中毕业后, 未经过任何职业培训就外出务工, 每年更有近200万的留守儿童小学毕业后沦为廉价劳动力。
(二) 受保护权时常受到侵害
留守儿童过早失去双亲关怀和庇护, 受保护权长期遭受侵害。孤独与迷茫使他们有的表现为暴躁、小偷小摸、欺负同学;有的孩子则经常处于自卑、忧郁状态, 对未来缺乏理想, 对家人、伙伴、同学漠不关心, 公德心缺失。还有的儿童虽然性格开朗、积极乐观, 但比较偏执、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由于留守儿童受保护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缺少父母关爱、家庭温暖和社会关怀, 使他们极易走到一起, 形成一个个小团体, 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人群。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2013年数据显示, 截至当年, 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总数的70%, 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 生存权和发展权落实不到位
使留守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受侵害是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底线, 生存权和发展权被提高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 时至今日, 留守儿童的这两项权利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不足, 留守儿童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威胁。据有关报道显示, 农村孩子的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普遍比城市高。加之, 孩子没有父母的监护,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饮食安全、饮水安全、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监管, 极易引起各类儿童安全事故, 留守儿童受伤、死亡事件频频发生。
(四) 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留守儿童的关怀有所欠缺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年龄逐年降低, 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增加, 案件恶性强、手段凶残、影响广泛。
有数据显示, 在近20年内, 我国青少年的发育年龄提前了2-3年, 心理和生理成熟度较过去有大幅提高。继续依照年满14周岁作为青少年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不仅间接上成为了未成年惯犯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同时也无形中伤害了那些本性善良因一时冲动犯下罪行的孩子。举例来说, 留守儿童甲一直在与同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在甲年满14 (或16) 周岁的前一天, 暨甲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完全能力行为人的节点。当天甲与小伙伴们一起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甲还是无行为能力人 (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 即使犯罪也可以免于刑罚, 但是当甲第二天早上 (达到时间节点) 醒来, 未得到社会、学校、家庭任何提示的情况下, 做相同的事情, 就会以他生日为界限, 为他生日之后的行为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在成年人的世界中, 这是再公平不过的事, 但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法律去要求未成年人, 对未成年人而言显然是不够妥善, 缺乏关怀的。当前, 未成年人无法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 也无法在他到达行为能力变化时间节点的那一刻就突然具备对犯罪行为所造成后果的认知能力。这种情况的发生, 违背了立法者保护青少年权益的初衷, 这是站在成年人视角审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的结果, 显然没能更好的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保护和关爱。
四、完善我国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见
(一) 延伸法律与道德在权益保护层面的边界, 编织起温暖的关怀平台, 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司法五位一体的权益保护网络。
尽快建成中国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 修改完善义务教育法, 建立留守儿童普法考试制度, 保障留守儿童接受普法教育的权利, 在留守儿童成长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普法教育, 推行留守儿童法律基础知识考试制度, 将考试成绩与升学、择校的优惠政策挂钩。对于法律知识考试不合格的留守儿童, 进行单独辅导, 务必使他们在对应的时间节点达到限制行为能力人或完全行为能力人所应具备的法律知识标准。
(二) 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将目前的9 年义务教育提高至13年义务教育, 实现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 提高适龄青少年覆盖率。每名留守儿童由一名教职员工点对点关怀, 关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思想波动, 有效减少校园安全、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全面创新寄宿制学校及工读学校, 在提升现有两种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探索学工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广认证家庭寄宿制度, 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基金用于补贴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开支。
(三)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实行青少年柔性刑罚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 因未成年人毕竟还处于发育阶段, 认知能力、自控能力还存在欠缺, 应当建立区别于成年人的青少年弹性刑罚制度。注重以教育挽救为主, 惩戒处罚为辅, 综合在各案中青少年对犯罪行为的认知程度、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弹性考量量刑幅度。通过教育、改造和挽救有罪错行为的未成年人, 震慑有犯罪可能的未成年人, 有效的遏制破解“宽容即纵容”难题, 对未成年人来说, 这是惩戒, 也是保护。
摘要: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 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边城里的未成年人。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 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城市、农村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权益概念、国内外保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法律、制度、政府行政等多个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网络,刑事责任年龄
参考文献
[1]曹诗权著.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姚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与对策[D].山西大学, 2012.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推荐阅读:
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07-09
维护农村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10-28
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招聘-北京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招考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06-27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之空巢农村07-06
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情况调研08-02
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10-22
如何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07-14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现实与理论的差距06-19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05-11
农村土地权益问题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