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系与方法

2024-05-15

评价体系与方法(通用8篇)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1

摘要:运用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深入开展电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始终保持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积极开展有效的廉政风险评价工作,有利于增强电力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水平。旨在通过引入廉政风险评价模型,系统阐述电力企业廉政风险评价的组织、程序、评价方法等,为电力企业深入开展廉政风险评价工作探索可行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廉政风险评价

作者简介:梁国栋(1977-),男,河南新乡人,北京英大长安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济师,国家注册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北京 100052)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96-03

近年来,电力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在开展电力企业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实践表明,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电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构建电力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2011年12月21日,中纪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了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意见》要求“企业应坚持动态管理,即以为周期或依托项目管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行政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新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调整、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有关职责权限的变更、防控措施落实的效果以及反腐倡廉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廉政风险内容、等级和防控措施,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坚持廉政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必然涉及对已有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效果与效率的评价,只有基于上述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实现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动态管理。

一、廉政风险评价概述

1.廉政风险评价概念

廉政风险评价是分析、比较电力企业已实施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及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廉政风险防控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由于风险性质的可变性和对风险认识的阶段性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需要对廉政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进行定期评价、修正,以保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2.廉政风险评价原则

电力企业实施廉政风险评价工作至少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廉政风险防控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重要业务和事项。

二是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是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廉政风险防控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3.廉政风险评价系统

廉政风险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它涉及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这些评价要素彼此作用、相互关联,如图1所示。

在这些要素中,评价主体的需要决定了评价的目标,而评价体系的确立都是围绕着评价目标进行的,同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选择又会对评价客体的行为发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比较的结果,这个结果最终又将影响到评价主体的判断和决策。一方面审视评价客体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得出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廉政建设方面的绩效考核结果。

二、廉政风险评价体系构成1.廉政风险评价模型

在上述评价要素的基础上开展电力企业廉政风险评价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评价方式、评价重点和责任主体,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构建了“廉政风险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这一模型直观展示了电力企业开展廉政风险评价工作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评价方式上,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的逐级评价,即电力企业廉政风险评价可以从不同级别开展,主要分为部门内部评价、单位自我评价和上级外部评价三种,前两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廉政风险管理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后一种评价主要以监督检查为主。

在评价重点上,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分类评价,即通过对重大决策风险、业务廉政风险、岗位廉政风险、行风形象风险和违纪违法风险五类不同风险进行评价,实现了廉政风险评价的全面性,体现了不同类型风险的差异性。

在责任主体上,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的责任归属,即廉政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或首要责任应放在各业务部门,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第二、第三道防线的主要责任应是健全体系、推动运行和效果评价。

2.廉政风险评价内容

电力企业廉政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涉及三个部分,分别是电力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有效性评价、廉政风险防控设计有效性评价和廉政风险防控执行有效性评价,具体见图3。上

述三个部分的评价内容,完整涵盖了电力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全面工作事项。

(1)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情况;二是防控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情况;三是防控预案、防控手册编制情况;四是预警指标设置、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风险预警情况;五是沟通渠道和报告情况等。

(2)廉政风险防控设计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廉政风险防控设计是否做到以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前提;二是廉政风险防控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的业务与环节,对电力企业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三是廉政风险防控设计是否与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业务模式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

(3)廉政风险防控执行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相关廉政风险防控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二是相关廉政风险防控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三是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3.廉政风险评价程序

廉政风险评价程序是对评价部门如何开展具体评价的工作规范,是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评价程序见图4。

工作程序对评价工作前期计划、具体执行、工作底稿、缺陷认定和报告编制做了统一的规定,有利于评价部门总体把控评价工作进程和工作成果,保证评价工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整、高效地执行完成。

4.廉政风险评价方法

适用于电力企业开展廉政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调查问卷法。主要用于电力企业整体层面评价。调查问卷应尽量扩大对象范围,包括电力企业各个层级员工,应注意事先保密性,题目应尽量简单易答。

(2)穿行测试法。廉政风险防控流程中任意选取一项活动作为样本,追踪该活动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经营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即该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

(3)控制测试法。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抽取足够数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对多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

(4)抽样法。按随机原则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其他抽样是指人工任意选取或按某一特定标准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

(5)比较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评价关注点的方法。数据分析可以与历史数据、行业标准数据或行业最优数据等进行比较。

(6)专题讨论法。集合有关专业人员就廉政风险防控执行情况或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既可以是控制评价的手段,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途径。

(7)个别访谈法。了解本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现状,在整体层面评价及业务层面评价的了解阶段经常使用。访谈前应根据廉政风险防控评价需求形成访谈提纲,撰写访谈纪要,记录访谈内容。

针对电力企业廉政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评价方法不仅仅限于单一的方法使用,而最有可能的是综合上述方法进行组合使用,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在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评价时,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形式,多手段、多维度进行定性评价,有利于综合掌握电力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情况,但在具体组合使用时应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

当具体评价廉政风险防控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时,则要采取抽样的方式予以检查。在了解廉政风险防控设计有效性时,评价人员需通过穿行测试方法,抽取少量的样本进行检查或观察某几个时点;在测试廉政风险防控执行有效性时,评价人员需通过控制测试方法,抽取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或对多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

5.廉政风险评价应用

通过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评价人员能够得出影响评价内容的缺陷情况,主要分为两类缺陷:一是廉政风险防控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有廉政风险防控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目标。二是廉政风险防控执行缺陷,是指现有设计完好的廉政风险防控没有按设计意图执行,或执行人员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防控。

对于缺陷的等级,借鉴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理论,根据缺陷影响廉政风险防控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廉政风险防控缺陷分为三类,即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进而导致电力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廉政风险的情形。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廉政风险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须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

电力企业根据廉政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防控缺陷,可以督促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核查和确认。每年末,结合年末廉政风险防控缺陷的整改结果,编制廉政风险评价报告。

三、结束语

廉政风险评价是电力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掌握了解廉政风险防控水平,提升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

廉政风险评价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按照廉政风险防控评价的目标、原则、程序、方法扎扎实实、稳步推进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谢福泉.廉政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设计[J].当代经济管理,2010,(2).[2]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而风险管理指引[Z].2006.(责任编辑:孙晴)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2

1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组成的科学的总体。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核心, 而只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 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一些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或者偏重于物流经济效益, 或者偏重于物流成本, 有些则侧重于物流运作质量或顾客服务, 有些甚至对于物流风险亦有涉及, 但很少将这些方面统一起来进行考虑, 而像物流经济效益、物流成本, 物流运作质量以及顾客服务却都是评价企业物流绩效不可或缺的方面[3]。

在进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时, 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从企业的空间环境系统出发,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分为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系统与外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系统;其次, 从企业的时间历程系统出发,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应分为短期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系统与长期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系统;再次, 从绩效评价指标本身的性质系统出发,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应分为定性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系统与定量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系统。因此, 要从外部绩效指标与内部绩效指标相结合、短期绩效指标与长期绩效指标相结合、定性绩效指标与定量绩效指标相结合三个层面进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依据这样的思路, 本文将整体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子系统, 即经济绩效指标子系统、运营绩效指标子系统、服务绩效指标子系统与发展绩效指标子系统, 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 经济绩效指标、运营绩效指标与发展绩效指标属于企业的内部绩效指标系统, 而服务绩效指标属于外部绩效指标系统, 从而实现了外部绩效指标与内部绩效指标的结合;另一方面, 经济绩效指标、运营绩效指标与服务绩效指标属于短期绩效指标系统, 而发展绩效指标则属于长期绩效指标系统, 从而实现了短期绩效指标与长期绩效指标的结合;此外, 各子系统中既包含了定量的财务性指标, 又包含了定性的非财务性指标, 从而实现了,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结合。

将各子系统具体细化, 则得到了28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包括:净资产收益率 (I1) 、营业收入利润率 (I2) 、总资产周转率 (I3) 、应收帐款周转率 (I4) 、资产负债率 (I5) 、流动比率 (I6) 、营业收入增长率 (I7) 、资本积累率 (I8) 、运输设备利用率 (I9) 、准时运输率 (I10) 、运输事故发生率 (I11) 、运输成本指标 (I12) 、仓库容积利用率 (I13) 、仓储设备利用率 (I14) 、仓储货物周转率 (I15) 、货物损耗率 (I16) 、收发货准确率 (I17) 、仓储成本指标 (I18) 、客户订单完成率 (I19) 、客户取消订单率 (I20) 、客户投诉率 (I21) 、误差处理及时率 (I22) 、市场拓展能力指标 (I23) 、市场应变能力 (I24) 、物流信息化水平 (I25) 、企业文化认同度 (I26) 、员工能力 (I27) 、员工忠诚度 (I28) 。

2 多属性组合评价方法的提出

企业物流绩效的评价是要将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汇总, 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其属于多属性决策的范畴。在进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时, 众多研究均以加性加权法为基础构建各自的综合评价方法, 这是因为加性加权法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单的优点, 是多属性决策的常用方法。在这种方法体系下, 如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采用的许多物流绩效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在围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展开的不同研究, 从而得到了各自不同的指标赋权方法[4]。依据确定指标权重的方式, 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例如数理统计方法就属于客观赋权法, 而专家评分法则属于典型的主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原理各部相同, 而赋权效果也各有优缺点。因此, 在这些综合评价方法中, 很难确定哪一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权重和分析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反过来, 也很难说哪一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权重和分析结果是完全错误的。因此, 当评价者在选取某一种评价方法进行企业物流绩效的综合评价时, 在方法的选择上就已经带有了一定的主观性。而由于不同的权重所得到的决策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从而在进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时, 希望能够尽量消除在方法选择上的主观性。

针对于此, 本文认为在在进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时, 不应偏重于某一中评价方法, 而应当能够构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将现有的常用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地进行融合, 从而能够尽量消除在评价方法选择上的主观性, 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本文在此利用相对熵原理构建出物流企业评价的多数性组合评价方法, 其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p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对第2节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 得到权向量= (xk1, xk2, …, xkm) , (k=1, 2, …, p) ;

第二步:利用式 (1) 求出相对熵集结权重向量;;

第三步:利用式 (2) 计算每一种评价方法的赋权结果与相对熵集结权重向量的相对熵;

第四步:根据相对熵确定各种评价方法对于最终赋权结果的权重, 越大, 则说明该种评价方法在组合评价方法中的作用越大。由此可按式 (3) 计算:

第五步:利用式 (4) 确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进而由式 (5) 确定企业的综合绩效, 由此完成企业物流绩效的综合评价。

3 实例分析

设对于两个企业对象A和B, 分别采取主观评价法中的模糊AHP分析法和客观评价法中的熵权法对这两个企业进行绩效评价, 现在想把两种评价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 即采用本文的多属性组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企业对象的预处理后的各项评价指标值以及两种评价分析方法的赋权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2求出的相对熵结果, 可求出:

由此可确定各评价方法的权重::

然后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并利用式 (5) 就可计算出企业的综合绩效值, 可得:

因此, EB>EA, 表明企业B的物流综合绩效优于企业A的的物流综合绩效。由实例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到, 本文的企业物流绩效多属性组合评价方法, 是建立在已有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能够充分避免方法选择的主观性, 将各种主观评价方法与客观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其实现方法简单、易操作, 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鲍新中, 程国全.物流运营管理体系规划[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凌嫦娥.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 2008, (6) .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3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

一、 相关文献综述

Keun Lee & Chaisung Lim(2001)认为产业的技术能力是可用的R&D资源和研发努力多少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邹鲜红,罗承友(200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我国医药制造业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R&D投入前二十位的省份(自辖市)进行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邹鲜红和黄健柏(2009)在界定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潜在的创新资源存量、科技机构对创新的贡献度和创新的产出能力四个角度够建立了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评价。李晓梅、王伟光和考燕鸣(2009)从市场容量、创新独占性、技术知识累积性和社会动力四个角度构建了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

这些研究大多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创新的效率问题。因此,本文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建立了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 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考虑评价的充分性、科学性和评价指标的可获性,我国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有两个,一是投入,另一个是产出。低投入而高产出的产业的创新绩效相应的越好,因此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包含创新投入指标和创新产出指标两个一级指标。

2. 可操作性原则。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在必须有明确含义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统计核算基础,以便于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数据的迅速取得及评价结果的分析。

3. 客观性原则。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要能够反映医药制造业创新系统的实际情况。

三、 医药制造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描述的是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如果较低的创新投入而能够获得较

高的创新产出,则说明绩效好;反之,若高创新投入而低创新产出则说明评价对象的创新绩效差。基于以上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的三个基本原则,本文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指标如下:

1. 创新投入指标X1。创新投入指的是投入到创新活动中的资源,包括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具体指标有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R&D经费内部支出额、技术改造经费支出额、固定资产投资额。

(1)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X11。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指标指的是当年参加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人员的数量,由直接参加研发项目人员、应分摊到研发项目的管理人员及为研发项目提供服务的人员三部分构成。

(2)科技活动人员数量X12。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科技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活动,科技活动分三类,即研究与发展(R&D)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科技服务活动。科技活动人员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和累计从事科技活动的实际工作时间占全年制度工作时间10%以上的人员。

(3)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X13。该指标用来反映高科技人才在从事科技活动的全部人员中的比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相同的条件下,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越大,科技人才的投入也就越大,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上式中C1表示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

(4)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X14。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指医药制造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计划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的数额。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资金按来源可分为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

(5)R&D经费内部支出额X15。R&D经费内部支出额指的是医药制造业自身投入到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资金的数额。

(6)技术改造经费支出额X16。技术改造经费支出额指的是在报告年度医药制造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资金不仅包括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还包括研究和实验阶段发生的费用。

(7)固定资产投资额X17。固定资产投资指的是固定资产的局部或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的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以经济再生产为对象,包括建设准备、设备安装等建成投产前的全过程。

2. 创新产出指标X2。创新产出反映了创新活动的成果,包括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和专利申请数。

(1)新产品产值X21。医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指的是以货币表示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等研制的药品的价值量。

(2)新产品销售收入X22。新产品销售收入指的是报告期内销售新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X23。该指标表达了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业的影响力,该指标的值越大表示技术创新对被评价对象发展的影响作用越大,其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4)专利申请数X24。该指标指的是医药制造企业在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的数量。

四、 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

1. 利用因子分析法消除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各指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对具体的对象进行评价时还要进一步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多指标评价相关性消除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与主成分分析相比,因子分析可以进行因子旋转,找出潜在的因子,并有助于解释。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一种主要用于数据简化和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简单明了,能够避免重复信息引起分析结果的虚假。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前提条件鉴定。考察指标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若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则适合做因子分析。分析方法有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反映象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一般采用KMO检验。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若KMO检验值大于0.6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2)因子的提取。因子提取的目的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找出公共因子。①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间在数量级和量纲上的不同;②计算标准化后的相关系数矩阵;③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④计算方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3)因子旋转。通过正交旋转或斜交旋转使提取出的公共因子更具有解释性。

(4)因子得分。当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建立起来之后,我们想要知道哪些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较好,哪些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较差,哪些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一般,这就需要计算因子得分,即计算公共因子在每个样本点上的得分。因子得分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Bartlett和Anderson-Rubin三种方法

2. 因子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虽然我国各省市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存在着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它们也有着相似之处。根据各省市的特点划分为几个区域,属于同一类型的地区可以采用相同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聚类分析就是采用定量的数学方法,根据一批样品的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把相似程度较大的聚为一类,关系疏远的聚和到一个大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聚合完毕的一种方法。聚类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将有较大相似性的个体归为同一类,而将差异较大的个体归为不同的类。

各省市医药制造业因子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是对各公共因子进行聚类,属于对指标聚类,应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敬.从医药技术创新的历史发展看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上海医药,2002,3(23):121-125.

2. 邹鲜红,罗承友.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9):252-254.

3. 邹鲜红,黄健柏.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系统工程,2009,(12):67-72.

4. 李晓梅,王伟光,考燕鸣.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11):39-42.

5.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8),192.

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课题(Z192007B002)。

作者简介:梁静国,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丽,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4

以德树人,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贴近学生实际,充实德育评价内容;大胆探索,改进德育评价方式;拓展空间,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是推动中学德育现代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就是指通过教育把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等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从中体现出中学生的德性、精神面貌和健全人格。只有实行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更加注重体现对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检验,德育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用。

二、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设计构想

设计制订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既要遵循德育规律,依据教育理论,保证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又要考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构建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

(一)中学生发展性德育评价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自省性原则。③现实性原则。④ 发展性原则。⑤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指标的要素构建

1.指标要素的确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1有关精神确立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再把诸指标所涵盖的内容逐步实现内容的具体化和评价的可操化。

2.评价标准的确立。为了保证评价 操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将标准的内涵再作具体细化。

3.权重和等级的确立。以百分制设计为评价的基本分,即100分为满分,再根据组成评价体系的诸要素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设定各项指标的分值

4.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思想品质:家庭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具有一定理想和追求、善于思考,崇尚科学。

道德行为:文明习惯,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热爱劳动,节俭朴素、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团队精神。

个性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评价和反思自己,自信心、毅力与承受能力,善于与人合作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心理健康、活泼开朗。

不同年级根据以上三级指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完成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结构。

三、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运用

在构建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体现“目标可导向、行为可选择、过程可调控、效果可测试”的目标,努力实现指标内容、评价标准、操作方式的创新。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必须掌握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一是定量评价与定性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德育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对照德育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日常德为表现进行评价与鉴定,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目的,实现对德育品质的自我内化。

2.必须拓宽丰富多样的评价途径。一是开展家长、教师、学生的多元主体评价。通过自评、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学习、生活中,变他律为自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家长参与评价,就是要在家庭生活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行,特别是要把握学生某种一贯的和综合的品德行为方式,从而对学生进行真实性的评价。教师评价是德育评价体系的主体。

3.必须使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一是注重开展模糊评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5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童泽 王燕燕 王艳丽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能力 评价体系 改革

论文摘 要:本文针对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的教学改革中,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摸索,并利用2009级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为试点,形成了从一门课程到一个专业的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效果。在教学改革中,如用旧的评价来衡量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必定产生矛盾。只有发展与之配套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法,使之成为教学改革的补充和扩展,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要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对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什么是学习能力呢?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通过其职业能力来体现的。即通过职业学院的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在这四个方面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因此对高职教育来说,随着项目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来的学科教育评价体系已不适应现有的教育,因此建立一套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迫在眉睫。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量化,并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运用最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如何衡量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关键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国外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建立了一套职业教育的模式。如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GNVQ模式。此外,像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职业教育都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德国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开发的课程在实施教学时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旨在培养企业所关注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许多国家都在学习、借鉴并进行本土化应用。

针对学习能力的内涵,国外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当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提出“掌握学习”的模式。该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教学条件,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习[1]”。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比格斯(J.B.Bigg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元学习理论”[2]。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元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有效的选择能力;第三,独特的创造能力;

第四,自制能力;第五,合作学习能力。

在国内,许多机构、院校、学者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姜大源教授主编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院校的学习完成一个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能力的过程,每一过程都应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马树超和郭扬在《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一文中指出:质量保障和监控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是对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有力促进。山西煤炭职院的马保仙在《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文中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陈利荣、黄道平、许宪国等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监控的方法以及职业素质教育的加强等进行了探讨。实践探索层面,如上海商业职院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总结报告中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采取多层能力结构的观点。这些理论与探索对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与参考价值。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和实践都未能从根本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对于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标准。

2.研究意义及价值

2.1选题意义

①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推行高职高专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室里面进行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由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系统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使高职院校能更全面的监控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

②有助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从注重内容教学转向注重过程的教学,使广大高职院校更有信心开展教学改革。

③有助于我国高职高专的横向交流。在建立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探索中,高职高专学校不但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需要相互之间展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2.2研究价值

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研究为切入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为载体,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并逐步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培养质量服务。本课题还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主要是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效果提供标尺,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以此来衡量改革的可行性。

3.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设

3.1研究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在调查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模式构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3.2研究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补充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完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3)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

3.3研究假设

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学生学习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职业能力来反映,如何提高职业能力是现在高职院校正在深入的教学改革,但没有相应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职业能力的提高无法量化,也不成体系。

(2)标准性

完善考核标准,实施科学化考核。建立起适应高职学生提高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资格考核教学评价体系

(3)发展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介于“白领”与“蓝领”之间的“灰领”,应针对行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考虑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趋势,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相配套的考核大纲、题库及教材等,使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齐头并进,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一体化。

4.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4.1研究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在电气工程系的电机与电器专业推广已有二年多,特别是在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按六步法来实施,同学们这样的学习能充分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良好。但我们的评价只是针对这某一个学习领域具体的评价。并不成体系。如何使一个专业的评价标准形成体系,服务于项目教学,促进和发展同学们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让他们在社会中有一技傍身,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

4.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件、文献、专著,寻求课题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使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调查省内外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3)行动研究法:以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在课程考核中进行学习能力全面评价,并不断总结完善,提供一个较为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案例。

(4)跟踪法:对毕业回访,根据他们在工作后的体会,让他们来对教学提出建议。特别是教学以及评价与现实企业的要求的差距,以便完善教学和评价体系。

4.3技术路线

以“一线双轨三段”为技术路线。即以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为主线,实行实践行为探讨和理论建设研究双轨并进的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实施,第一阶段,调查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构建框架;第二阶段,以2009级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为试点,将理论和框架用于实践;第三阶段,推广成果,归纳、总结、提炼。

4.4实施步骤

(1)起步阶段

成立课题组,收集国内外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查阅各种文献,整理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2)构建体系和实施阶段

课题立项,召开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分工、确立课题研究内容,逐步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到电机与电器专业的教学中。

(3)验收成果阶段

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施,对所建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做好课题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完成研究报告。

5.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中,笔者通过建立与之配套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以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方法,填补这类研究领域的空缺,为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专业课程提供理论依据或借鉴、参考。

(2)提出根据专业方向的先进性和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特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3)为构建在当前高职教育中比较完善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序 篇6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是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的根本职责和永恒主题。长期以来,围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作了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卫生部、卫生厅在全国、全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三优一满意活动”、“十大指标监管”等一系列活动中,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此,我院亦通过各项活动使医疗各方面的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取得了河南省卫生厅、许昌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活动、质量万里行活动、三优一满意活动等先进单位。今年卫生部、卫生厅又再次推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无疑对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又是一次强有力的推动。为此我院全体干部职工高度重视,全体动员,精心组织,以此为契机,使我院医疗质量、医疗行为、医疗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的制定:

(一)主要依据卫生部、卫生厅《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细则》结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我院的有关管理制度,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要求、规范,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出了各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二)牢固树立临床以病人为中心,行政、后勤以临床为中心,建立有序、协调的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业发展,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三)涉及所有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全体职工,涉及面广,具有可操作性。(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责任到人,目标明确。

市人民医院院长: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7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在册大学生人数已近两千万入。伴随而来的是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和高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优化和转变现有的模式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解决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尤为重要。有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了的大量的研究,但仍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二、离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研究过程与方法

集中了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组成小组,讨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第一层指标为总的评价,第二层指标:教学思想和态度、教学方法和表达效果、教学业务水平、教学效果,每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了十个左右共38项第三层指标。并在辽东学院抽取部分学生及督学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有问题的问卷,得到80%的有效问卷。

2、数学模型确立指标体系

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学生对课堂教学总的评价为因变量,将反应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考虑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常常会发现有很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毫无意义,影响到回归方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立回归方程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挑选出若干个与因变量作用较大的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采用CHISS统计软件中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三、评价方法与模型

由于评价指标中很多指标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评价模型采用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1、评价模型介绍

1.1设U为因素集=U{U1,U2,U3,U4},(即第一层指标)

其中U1={X11,X12,X13};U2;{X21,X22,X23,X24};U3={X31,X32,X33,X34};

U4={X41,X42,X43,X44};(即第二层指标)

V为评语集,V={Y1,Y2,Y3,Y4,Y5},Y1为优秀,Y2为良好,Y3为平均,Y4为较低,Y5为较差。

1.2对每个指标U1(i=1,2,3,4)分别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一些指标的模糊性,不能得出其具体数值,可通过评估专家打分得到xij隶属于s个评语的程度nijs,由此构造判断矩阵Ri

采用AHP法得到X层对U层的权重Ni(i=1,2,3,4)

其中N1={N11,N12,N13};N2={N21,N22,N23,N21;N3={N31,N32,N33,N34};

N4={N41,N42,N43,N44}

令Ui的一级评判向量为,则

在运用多级模糊评价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评判时,应考虑运用不同的算子,我们选用加权平均算子,既M(⊕),因为这种算子对所有因素依权重大小均衡兼顾,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这里“。”表示普通实数乘法,a⊕b=min{1,a+b},将M(,⊕)代入(1)式得

bij1.3进行二级评判

将每个U1,2,3,4)看成一个因素=U{U1,U2,U3,U4},这样U又是一个因素集,U的单因素矩阵R

根据AHP法得出U层对A层的权重A={a1,a1,a3,a4},并可以得到二级评判向置

其中b1=a1b1t⊕a2b2t⊕a3b3t⊕a4b4t;将B=(b1 b2 b3 b4bs)作归一化处理,然后将b1与b2相加,如果两者之和大于0.5,则说明被评判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较高。

2、实例

以辽东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的数据分析,通过AHP法得X层对U层的权重

U层对A层的权重A=(0.25,0.21,0.26,0.28),通过评估专家小组评分建立评价矩阵(单因素Xij对评语V的隶属程度)

归一化处理得B'(0.304,0.358,0.194,0.111,0.033),由于前两项之和为0.662大于0.5说明辽东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总的评价较高。

四、结论

研究表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直接指向教学效果,因为“好的教学”是能导致预定教学结果的教学,既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进展的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是好是坏,主要应视结果而定。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的施教行为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教”与“学”的互动及教学成果评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评价。本研究仅从数学教学模型的角度,给出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与方法,数学模型的选择尚有不足;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质量问题随着数量的膨胀而成为焦点。怎样有效评价高校的教学质量亟待解决,通过数学模型,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是个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评价,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宝洁.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评价体系与方法 篇8

关键词:基金业绩评价 修正Sharpe指数 VaR风险度量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096-02

运用科学、有效的指标评价基金业绩,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可以形成公正、客观的外部约束力量,对投资者来说则提供了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参照指标。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一直也是金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以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陆续提出几种用以评估基金管理人业绩的单一指数,包括夏普值、特雷诺比率、詹森α值,其基本思路都是将风险测度对收益进行一定调整。此后,虽然不断受到质疑,但由于含义清晰、计算简便,这些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夏普值,在基金的整体业绩评测中仍是运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机构参与者之一,在市场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将资金汇集后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从而能够进行分散化投资,并且基金经理“专家式”的投资特点使得其投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理性”的,从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有可能处于马柯维茨有效前沿上,并成为证券市场上其他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投资基金本身也是证券市场上一项重要的交易品种,其价格波动的特点有别于其他证券交易品种,这为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因此合理的评价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能更好地指导投资者选择基金交易品种以及更理性地看待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此外,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往往同时管理若干基金产品,也非常有必要对其管理的基金的相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便对投资策略、管理人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我国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现状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实际情况的业绩评价体系,目前的业绩评价方法又存在着许多不切实际和不合理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报刊上经常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作为其业绩的衡量指标,这既没有考虑其所对应的风险,也过于片面。净值增长率仅仅是基金业绩表现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基金业绩的全貌。

2.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处于初步规范发展阶段,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完全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的评价方法,对其在我国市场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3.现有评价没有对基金资产的流动性、证券买卖的效率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评价,对基金业绩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完整。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鉴于以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必须在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方法并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体系。

1.建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所应遵循的原则。(1)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借鉴国外基金业绩评价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的重要性。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国外的作法必须结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有所改造和创新。(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台的原则。选取指标要尽量全面,但也要重点突出。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反映收益的指标,也要有与风险相结合的指标,同时还要有反映成本效益的指标;既要有反映暴露在外的风险指标,也要有反映潜在风险的指标,但要尽量避免指标间的重叠,要有选择有重点。(3)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在一定时期内既要保持稳定性,以便于纵向的比较,但同时也要适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修正,以保持其结果的客观性。

2.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鉴于以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应遵循的原则,初步设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由如下指标构成:(1)定量指标:基金净值增长率、总报酬率、费用率、修正Sharpe指数和基金收益率。(2)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基金公司的评价可分解为公司管理水平、规模以及绩效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评价。基金经理的评价可分解为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人气指数以及投资能力与择时能力的评价。

3.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1)费用率:费用总额除以平均净资产值,评价基金的运作效率与成本效果,显然这个指标越低趣好,这里的费用不包括佣金。(2)总报酬率=(净值变动值+各项分配)/期初净值,它是对基金收益的全面反映,综台了基金资产市价的变动,基金的股息收人及其它创造的收益。(3)修正指数——基于VaR的Sharpe比率: Sharpe比率将标准差视为总风险,但现实中投资者可能更关心低于基准部分的收益下跌风险,即下方风险(Downside Risk)。为了更客观地衡量风险,研究中开始考虑投资组合的下方风险以及对损失限制。损失下限(Shortfall Constraint),指投资组合损益会落在特定损失金额以下的概率,且固定在一个特定的百分比内的损失额度。近来风险管理领域中较为广泛使用的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对损失风险给出了一个恰当的定义及应用。VaR指在某一既定的概率下,将投资组合的风险以一个金额表示,而该金额就是投资组合损失的最大可能值,投资组合损失金额大于此金额的概率低于既定的概率值。VaR对应的是特定期间内已知置信水平下最大可能的期望损失,所以它表示了潜在下方风险中投资组合的损失。这个指标除了可以评估基金投资组合的损益,还可以帮助基金经理进行资产配置。设P0为投资组合在初始时刻的价格,Pτ为在τ时刻的价格,则经过τ时间后在α置信水平下最大可能的损失VaR定义为:其中P表示概率。

如果假设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为正态分布,那么VaR的计算较为简单:

其中Φ(·)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函数,α为置信水平,μ和σ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对应于一定的显著水平,参数μ和σ可由极大似然估计得到,得到μ和σ的估计值后,就可以根据(2)式求出VaR值。当以风险价值VaR代替投资组合标准差时得到基于VaR的Sharpe指标:

文中我们将称这个指标为修正条件Sharpe值。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综合评价方法

以上指标体系是从各个方面不同侧面来分析和描述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情况的,这些单项指标在评价过程中有着各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每一个指标只能反映一个方面,要综合反映基金的业绩水平。还必须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来全面反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体的业绩水平。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综合评价,笔者建议用TOPSIS多目标多属性决策分析法比较合适,TOPSIS法是一种距离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借助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方案排序。“理想解”与“负理想解”是基于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中设想的一个最优或最劣的方案,然后获得某一方案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从而得出该方案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依据相对接近度的大小对评价结果排序。其中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分别由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和最劣值构成。TOPSIS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排序结果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并且直观、可靠。相对接近度取值在0与1之间,该值越接近1,说明所评价单元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越高;反之,该值越接近0,所评价单元越接近最劣水平。该法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实用性,灵活方便,而且对数据分布及样本量、指标多少无严格限制,数学计算也不复杂,既适用于小样本资料,也适用于多评价单元、多指标的大系统;既可用于横向反映各评价单元的优劣情况,也可用于动态反映各评价单元的优劣情况,这种方法能通过定量分析提高综台评价结果的区分效度,并能使用全部信息,且不受数据分布特征的限制,数据要求少,操作简单,比较实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产物,在国外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最近的20多年里,美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可谓蓬勃向上。对基金业绩的评价自然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投资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是l998年在证券市场上开始兴起的,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基金业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极为迅速的成长,但是毕竟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较短,目前还处在一个探索和逐步稳定成型的发展阶段,对基金绩效的评估还依然停留在以基金的“净资产”作为对各基金运作业绩的评价标准。这一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当今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对基金绩效的评估水平。基金绩效评估的核心应该是如何对基金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准确的测量。从而得出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各基金收益的排名。本文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中,这种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价方法能更全面、准确的描述基金的真实收益,可以对连续时间内基金调控风险和实现收益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估算未来的修正指数。这改变了该指标传统的事后评价的单一功能,对基金经理和投资者预测基金未来收益波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 ·马库斯.投资学(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弗里·V·贝利.投资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胡猛,向嘉华.证券投资基金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 James L Farrell ,Walter J Reinhart.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 高海红.投资组合业绩评价理论综述.世界经济,2003(3)

7. 小詹姆斯L·法雷尔,沃尔特J ·雷哈特.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弗兰克·J ·法博齐,弗朗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 Gaivoronski A, Pflug G. Finding Optimal Portfolio with Constraints on Value at Risk: [working paper].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10. Zenios, S.A. (Ed) (1996). Financial Optimization. Cambridge Univ. Pr.

11. Duffie, D. and Pan, J. (1997). An Overview of Value-at-Risk. Journal of Derivatives. 4, 7-49.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0,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022)

(责编:小青)

上一篇: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下一篇:教师专业成长年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