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2024-12-04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精选8篇)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1

一、口算题(16分)

13-6=12-8=13-7=5+8=

14-9=9+9=12+5=13-3=

0+10=20-5=18-6=14+6=

11-5=17-9=6+13=15-7=

二、下面的□里分别填几?(6分)

5+=914-=119+=1

3+7=1512-=64+8=5+

三、从8、12、7、15中选三个数写出4个算式(4分)

+=+=

-=-=

四、在○里填上“>”“<”或“=”。(6分)

18-9○17-816-8○5+015-6○18-9

12-5○13-614-6○15-716-7○15-8

五、按要求画一画(4分)

⑴画△比○多5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画□比☆少3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图列式(24分)

七、下面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20分)

(1)

八、小小数学家(20分)

1、(1)丽丽比明明多跳了()下。

(下)

(2)军军和明明一共跳了()下。

(3)军军比明明少跳了()下。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园里有桃树16棵,梨树7棵,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少几棵?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2

一、四个版本识字写字要求概况

笔者统计了四个版本识字总量及学期分布情况, 如表1。

本文对识字总量差异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识字总量差异指数=

其中, 同一学期四个版本识字量最大的版本识字总量记为X, 最小识字总量记为Y。当四个版本的识字总量均相等时, 识字总量差异指数为0;当某一版本中的识字总量为0, 其余版本的识字总量均大于0时, 识字总量差异指数取得最大值1。该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 1]。写字总量差异指数的计算方法同上。

教育部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四个版本四个学期识字总量要求在1525~1800之间, 均在2001年版课程标准范围之内, 但总量要求差异指数达15.3%;写字总量要求在808~1000字之间, 也在2001年版课程标准范围之内, 但差异指数达19.2%。从学期分布来看, 同一学期识字量安排的差异指数在10.9%~36.3%之间, 最大差异出现在一上 (即一年级第一学期, 余类推) , 最小差异出现在二上, 基本呈现出前大后小的趋势;写字量安排的差异指数在23.3%~53.5%之间, 最大差异出现在一上, 最小差异出现在二下, 基本呈现出同年级上学期大于下学期的特点。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量、写字量的安排差异最明显。

四个版本识字写字字种选择情况如何呢?以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表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 (2500) ”“字表二 (1000) ”为参照进行了统计, 四个版本识字、写字字种选择情况如表2。

四个版本识字字种选自“字表一”的比例在92.5%~95.7%之间, 写字字种选自“字表一”的比例在93.8%~99.6%之间。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识字属“字表二”选字比例在4.3%~6.4%之间, 写字比例在0.4%~1.8%之间, 比较好地考虑到了识字、写字的差异, 在写字字种的选择方面比较严谨。上教版识字在“字表二”选字比例为5.2%, 写字比例为5.2%, 没有考虑到识字、写字的差异。

二、四个版本识字写字要求同步性分析

考虑到语文识字暂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序列安排, 笔者将四个版本安排在同一个学期作为识字要求视为同步。应该说, 这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同步性界定。下面以四个版本在“字表一”范围的2036个字 (识字) 和1553个字 (写字) 为研究对象, 以赋值方式统计识字写字要求的同步指数。赋值采用如下方法:

仅一个版本作为识字 (写字) 要求 (简称一用) , 赋值0。两个版本同时作为识字 (写字) 要求 (简称二用) , 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05,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1, 相邻学期赋值0.15, 在同一个学期赋值0.2。三个版本 (写字) 作为识字要求 (简称三用) ,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25, 相邻三个学期赋值0.3;两个学期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35, 两个学期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4, 两个学期不间隔赋值0.45;在同一个学期赋值0.6。四个版本作为识字 (写字) 要求 (简称四用) , 分散在四个学期赋值0.5;三个学期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55, 相邻三个学期赋值0.65;两个学期 (两同两同) 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7, 两个学期 (两同两同)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75, 两个学期 (两同两同) 不间隔赋值0.8;两个学期 (三同一异) 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85, 两个学期 (三同一异)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9, 两个学期 (三同一异) 不间隔赋值0.95;在同一个学期赋值1。根据字用和学期安排的同步程度, 赋值基本上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布, 仅三用中同时出现在一个学期的情况赋值高于四用中的两种情况, 这既是一线语文教师的经验判断, 也是基于同步指数的统计学意义的考虑。

识字 (写字) 要求同步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xi表示识字 (写字) 的第i种赋值, yi表示赋值为xi的识字 (写字) 数, xi=0, 0.05, ……, 1。

当要求识或写的某个字仅出现在某一版本的某一学期时, 识字或写字要求同步指数取得最小值0, 当要求认识或写的某个字出现在四个版本的同一学期时, 识字或写字要求同步指数取得最大值1, 该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 1]。

根据该赋值方法, 统计四个版本一二年级识字字种学期分布, 如表3。

统计得出四个版本识字要求同步指数为:

同理, 统计四个版本一二年级写字字种的学期分布, 如表4。

统计得出四个版本写字要求同步指数为:

根据上述识字写字同步指数统计情况, 得出如下三点看法。

1.现行教材对识字写字的字种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究竟安排哪1600个字作为一二年级的识字要求, 哪800个字作为一二年级的写字要求呢?教育部2011年版课标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有一个说明:本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 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 又分成两个字表。提供这样的字表, 便于在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设计, 也便于开展对汉字教学的评估。该说明还明确:“字表一”可作为第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看来, 第一学段学生识字、写字范围控制在“字表一”是比较合理的, 确实根据需要或者地区特点, 个别字选自“字表二”也未尝不可。目前四个版本第一学段识字要求总字种数为2315个, 其中2036个在“字表一”中, 233个在“字表二”中, 还有42个字超出了以上两个表的收字范围。这42个字是:笆陛呗姹嫦凋踮碉炖呱囫囵婀荚毽铠纶鹂鹭阑喽莓喵袅喃噢怦邵忐忑娲嬉曦舷瑕恙俞蚜辕粽蘸攒2。这42个字, 苏教版1个, 北师大版9个, 上教版17个, 人教版19个。其中“嬉”字出现在苏教版、人教版, “笆呱莓”出现在北师大版、人教版, 其它字均为四个版本中某一版本单用。

写字方面, 四个版本第一学段写字要求总字种数1553个, 其中1471个在“字表一”中, 69个在“字表二”中, 还有11个字超出了以上两个表的收字范围。69个“字表二”的选字, 除个别选字确有一定道理 (如“禾”字) 外, 其它选字值得商榷。11个超出“字表一”“字表二”的选字是:姹婀荚袅怦邵忐忑舷瑕俞。这11个字, 除“怦”是人教版的要求外, 其余10个字是上教版的写字要求。

2.四个版本识字写字要求同步性较低

以学期安排为统计单位, 是非常宽松的同步性统计方法。采用该统计方法, 识字要求同步率47.3%, 写字要求同步率30.6%。在四个版本2036个识字字种中, 有368个字仅作为一个版本的识字要求, 占比达18.1%;四个版本同时采用且同步安排在同一个学期的字145个, 占比7.1%。写字方面, 在1553个写字字种中, 有488个字仅作为一个版本的写字要求, 占比达31.4%;四个版本同时采用且同步安排在同一个学期的字41个, 占比仅2.6%。有13个字四个版本均作为识字要求, 但四个版本安排的学期完全不同, 这13个字是:报病父弓关楼烧鼠滩霞烟舟紫;有10个字四个版本均作为写字要求, 四个版本安排的学期完全不同, 这10个字是:父关户角泪路意舟捉作。

3.第一学段识字写字应优先安排300个基本字

教育部2011年版课标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收字300个, 这些字构形简单, 重现率高, 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该课标认为: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四个版本同步安排的识字145个和写字41个的情况看来, 先识写基本字应该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共识。

三、提高识字写字同步性的建议

教育部2011年版课程标准颁布以后, 各地进入了教材修订的高峰期, 为了使教材修订在识字写字安排方面更加合理,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小学低年段的识字写字字种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教育部2011年版课程标准所附录的教学用字表是很好的参照, 一二年级的识字写字应尽量在“字表一 (2500) ”范围内选字, 如果要选用其它字, 应该有充分而适当的理由。2500个字中, 究竟哪1600个字先识, 哪800个字先写, 也不可率性而为。在充分重视学生识字语境的同时, 要适当考虑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及汉字之间的依联关系。

2.编制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序列表乃当务之急

确定了1600个识字字种, 800个写字字种, 还有一个先识哪个字、先写哪个字的问题, 是谓字序。我们现行教材对字序的考虑是不够的。如上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跑”作为写字要求, 一年级下学期“包”作为识字要求;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要求识“洞桐”, 而“同”则放在一年级下学期;在此不一一赘述。

目前, 不同版本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 上教版、苏教版采用的是识写同步策略, 即要求写的字基本上是在同期 (指一篇课文) 识字范围内;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采用的是识写分开的策略, 虽然所有要求写的字都是识过的, 但并不同步, 如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400个, 其中有362个是作为一二年级写字要求的, 安排的时间贯穿一二年级四个学期, 分别为:100、146、92、24。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334个, 其中296个作为一二年级写字要求, 一二年级四个学期的安排分别为:138、86、48、24。学生识字、写字的心理机制是有差异的, 识字、写字的教学策略不同, 识字、写字序列的编制依据、策略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大同步 (所写的字均已识过) 的基础上, 识字和写字应该是两个序列。识写分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结构特征。

3.合理安排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写字字种非常关键

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生正式接触汉字书面学习的发端, 对培养学生识字、写字习惯, 学习汉字的兴趣非常关键, 是培养学生对汉字感情的关键期,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数量安排方面, 识字量以300个左右为宜, 写字量以100个左右为宜。字种选择方面, 在考虑2011年版教育部课标所附的300个基本字的同时, 选取一些理据度高、使用频率高的汉字, 通过适度的字理分析, 在学生心理埋下汉字文化的种子, 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汉字的亲近感。如“安”字, 有的老师将其解读为“妈妈 (女) 在家里 (宀字头) 我们就心安了”, 学生不仅了解了宝盖头 (宀) 的本义 (房屋) , 而且为今后学习“家宝寒牢宋宿灾字”等会意字扎了根, 所以, 初学汉字不要求多而要激趣, 以慢求快, 注重后效。

4.教材编排要优化组合多种识字方法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教材的编排围绕这一重点来选材应是题中之义。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在教材中适当安排了集中识字教学, 上教版基本没有涉及。目前成熟的、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识字方法有二十余种,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在随文识字的同时, 教材中如果巧妙安排一些有趣、有效的识字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识字量, 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

注释

11 本文涉及的一二年级语文教材版本如下, 人教版:一上2001年6月第一版, 一下2001年12月第一版, 二上2001年12月第一版, 二下2002年12月第一版。北师大版:一上2006年5月第四版, 一下2007年11月第六版, 二上2008年5月第五版, 二下2008年11 月第五版。苏教版:一上2012年6月第十一版, 一下2012年11月第十二版, 二上2012年6月第十版, 二下2012年11月第十一版。上教版:一上2007年8月第四版, 一下2008年1月第四版, 二上2008年7月第四版, 二下2008年12月第四版。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3

[学情分析]1.学生是处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秋天来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时,他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去寻找秋天、发现秋天、用各种方式赞美秋天。加上通过对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对春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获得并积累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2.一年级学生的直观性较强,好奇,爱幻想。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童话情景,及设计各种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体验春天,引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2.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初步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示对整个单元主题探究的成果。

[活动过程]课前活动:(课件出示列车图并发出鸣笛声。)播放律动音乐,师带生随着音乐律动入场,生有序就坐。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能够激发人的兴致,在上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把孩子们带到了热闹非凡的春天,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在玩中学,因此,本环节学生以乘坐列车的方式,随着音乐的律动进入教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童话情境,为活动增添一分神秘,抓住孩子的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找春天

1.播放找春天剪影及背景音乐,学生回顾欣赏。生边欣赏师边描述。2.播放《和春风一起玩》的录像。生边观看师边描述。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的革命家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配以老师写意的描述欣赏一幅幅自己在田野里,在校园里,在家里寻找春天的情景,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为下一阶段汇报自己春天的发现做好准备。】

二、说春天

过渡:春天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了,现在我们在这里举行春天的盛会吧!出示课题(课题的周边围着鲜花、燕子等图案)小朋友们,你们听,春姑娘向你们发出邀请了。(显示盛会场景,并响起春姑娘的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参加春天的盛会!”)

1.说说“春天里的新发现”。师:春姑娘最喜欢细心的小朋友了,她想知道你们在寻找春天时发现了什么?师:谁来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大家?春姑娘还准备了很多礼物呢!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以春姑娘的名义给那些细心的小朋友送上礼物,表扬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仔细观察,并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相机进行相关的品德教育。(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先通过课前让孩子动手收集一些与春天相关的事物,引导孩子由点到面,去发现春天,体会不同的春天,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平台,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自己所收集的东西展示出来。在听、说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并且激发更多的创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相机地渗透了相关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有责任心,有爱心地生活,体现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三、画春天

过渡:春天是个魔术师,她让冰雪融化,让小草破土而出;春天是只快乐的小鸟,她四处歌唱,让世界充满欢乐;春天是个爱美的姑娘,她细细妆扮,让世界诧紫嫣红。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拿起手中画笔把这神奇而美丽的春天画下来吧!在画画之前,老师送给你们一个温馨提示,(课件出示儿歌)请看大屏幕,小朋友们读一读。1.指导行为,齐读儿歌:小朋友们,懂礼貌;团结合作,受欢迎。2.现在用你们的巧手来画一画春天吧!生画画,师巡视指导。3.生展示作品,师点评,随机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创作的空间,能更好表达出自己对春天喜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扩散他们的思维,寻找展现春天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的春天下进行有益的活动。】

四、赞春天

过渡 :(站在展板前)小朋友们,你们的画春意浓浓,充满欢声笑语,真是多姿多彩!春天多美呀!老师听说你们还准备了许多节目来参加春天的盛会,都有哪些节目呀?生表演汇报。师点评,随机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点,主要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合作,引发孩子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赞美春天。力求既体现小组协作意识,又使不同爱好的孩子在不同的活动小组中展现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对各种学科进行整合和相对的提升的同时,注意突出本学科的重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能体验到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寄语春天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赞春天,老师你们希望在这美丽的春光里,抓紧时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做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课件出示列车图,鸣笛)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要乘着春风回去了。播放音乐,师带着生边随着音乐律动边走出教室,说再见。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以激励的语言,引导孩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健康快乐地成长。师带着学生再以乘车列车的方式,和快乐的音乐中律动地走出教室,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童话情境,体验春天带来的快乐,与课前相呼应。】

【板书设计】春天的盛会(课题的周边围着鲜花、燕子等图案)

六幅学生作品展示区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古诗大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之美。

2、学习看拼音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白、水”的笔顺。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复习六个单韵母

2、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3、读题,释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Ppt出示要求)

2、读准词语

3、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句,指导朗读,会写4个生字

1、指导朗读第一行“鹅鹅鹅”

(1)当小诗人看见这只美丽的白鹅,赶紧告诉他的小伙伴“鹅、鹅、鹅”,他为什么要连说三次呢?说明他看这样可爱的白鹅,心里怎么样?(高兴、激动、惊喜)

(2)那么谁能把这种高兴、惊喜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3)我们一起来试一次。(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行,学会写“向”字 那么这只鹅在干什么呢?出示:“曲项向天歌”一起读第二行。

(1)“项”指鹅的哪儿?脖子怎么样?那么“曲项”什么意思?

(2)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呢?

(3)师指导朗读:把白鹅昂首高唱、得意洋洋的样子读出来?全班读。再把前两行连起来读。

(4)学习写“向”字

Ppt出示,先观察,师板书,生描红并在拼音本上写,展示书写好的,再写一个。

3、指导朗读第三、四句,学会写“白、毛、水”,并掌握“白、水”的笔顺。(1)请女同学读第三行,男同学读第四行。

(2)“浮绿水”是说鹅在干什么?

(3)谁能连起来说“白毛浮绿水”什么意思?(雪白的鹅在绿色的水面游动)

学习写“白、毛、水“三个字

(4)那么鹅怎样游水呢,读第四行。(红色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

(5)师指导读

四、指导朗诵,感受节奏美

1、小结古诗大意,形态美、声音美、动作美。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1)老师范读。

(2)学生读。(3)指名读。

(4)背诵。

(5)全体起立,现在,你就是小诗人骆宾王,我们一起再来一遍。

五、拓展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5

河畔镇中心小学 郭建军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掌握100以内家将混合运算的方法。

2、继续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水平。

3、学会看懂图意,能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看懂图意,用书上的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和提高估算意识与水平,并通过多次对图意的理解,学会看懂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陈述性知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程序性知识:看懂图意,开展估算活动,列出相应是算式,解决问题

元认知知识: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

教学资源

印刷材料:教科书第80页“乘车”情境图,试一试,练一练。

多媒体资源:

模型/实物:教学主题挂图,小黑板。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领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上下车的生活情境来理解图意,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下面,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去看看2路公共汽车的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看图)

二、新科探讨

1、了解图意,初步估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乘车”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上车19人,下车27人。

师;根据图中了解到的数字信息,大家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比56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

生:我认为现在车上的人比56少。因为下车的人有27人,而上车的人只有19人。

生: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所以人数就变少了。

师小结:同学们肯动脑筋,从上下车人数的比较中可以估算出现在的人数比56少。这也是估算的一种方法。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车上原有56人,上车19人,下车2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师:问题提得很好,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生:用56先减去下车的27人,再加上上车的19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6-27+19)生:我想先加上上车的19人,再减去下车的27人。

(教师板书:56+19-27)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它们的特点。

生:算式中有加也有减。

师:对,像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这样的算式时,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下面,每个同学都动手算一算现在车上有几人。(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请学生展示计算的过程,并利用这个机会强调减法中的退位和加法中的进位。学生在计算时有的是分成两个竖式,有的是两成一个竖式写,两种写法都可以。教师不做统一要求)

师小结:在解决乘车问题的时候,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也可以先减去下车的人。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给学生一个再次思考的空间,有可能会出现27-19=8人,56-8=48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试一试”

师:刚才从乘车的问题解决中,我们学会了加减混合运算,接下来,大家用试一试的两道题考考自己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反馈时教师可以展示书写较好的学生作业,以此强调要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1﹚弄懂图意

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图中告诉我们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了15人。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在计算之前先估算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生:我们认为现在人数变多了,因为新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数多6人。

师:大家都掌握了估算方法。下面每个同学动笔算一算合唱队现在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留意个别学生的计算情况)

﹙2﹚集体反馈

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解答方法,在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算式表示的意思。

2、“练一练”第2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计算这样的题目时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同桌两个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出练一练的这两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

四、课时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加减混合计算。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线和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介绍风筝比赛规则:(多媒体显示)

风筝比赛常规定使用30米长的线,比风筝放飞的高度,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必须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固定在地上,这时风筝线和地平面就形成了一个角,测出这个角的大小就可以比出风筝放飞的高度。

从刚才介绍风筝比赛规则的示意图中,你想到了哪些几何知识?(角、线)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近平面图形中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二、确定目标

谁能用线组词?要求:与数学知识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和垂线。)你能将这些线分成两类吗?(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

师: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角是我们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三方面的知识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应弄清哪些问题?达到哪些要求?

把复习的要点整理成: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3.什么叫做角?我们已经学过的角有哪几类?

三、小组探究

1、围绕问题,组长负责,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 小组交流: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

②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清楚。谁能把这张表格填完整?

师:列表是整理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问题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①小组交流。

②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③知识梳理并板书(见上图)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如果不相交,那它们互相平行;如果相交成直角,那它们互相垂直,相交不成直角那是相交的一般情况。

师:这也是整理知识的一种好方法:画网络图。

④练习:过直线上的B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再过直线外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问题3.什么叫做角?我们已经学过的角有哪几类?

①小组交流。追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② 小组合作,把这部分知识整理清楚,可以列表、画网络图,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清楚,有特色。

0<锐角<90

直角=90

射线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角90<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360

③小组展示:按顺序排列、画示意图、表格、网络图等。

④练习:画一个135°的角,看谁的方法多。

四、全课小结

师: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直线我们想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射线我们想到角,由线段我们又可以想到它围成的平面图形。这节课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整理复习了有关线和角的知识,理清了知识的脉络,还想出了许多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条射线长5米。

(2)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3)角的两条边是射线。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那么其它三个角也是直角。

2.综合应用。

应用复习的知识,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街区图。

以中心广场为观测点,根据下面信息完成街区图:(每厘米代表1千米)

(1)电影院在正北3000米处;

(2)图书馆在东北,与正北成60°夹角,离中心广场3500米处;

(3)新华书店在西南,与正北成135°夹角,离中心广场米处;

(4)步行街经过新华书店,与人民路平行。

六、探索研究

为什么风筝比赛可以根据风筝线与地平面形成的角的大小决定风筝放飞的高度?请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规律?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根据测出的角度算出风筝的高度,这个知识有待于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去探索,去研究。

一、 布置作业:《作业本》

平面图形的特征与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特征与面积计算(P122~12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

1.运用交流。

这是一扇门的平面设计图(出示下图)。

现在要沿着这些边框(师用手指划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边框)钉上实木条,如果你是木工师傅的话,你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实木条呢?拿出材料纸(事先将此图印好),看哪一小组计算得最快!老师建议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分工合作。

(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计算,先算好的将材料交给老师。)

师:请这一小组(最快的)派一位代表上来谈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代表交流,师组织学生讨论其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2.反思回忆。

师:请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生回答,师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关于平面图形的周长,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呢?(生说,师根据学生的回忆,逐一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硬纸片,并写上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关于这些知识,谁能完整地复述一遍。

3.答辩深化。

师:关于这些知识,谁敢站起来说:“随便你们问什么,我都能答出来”。谁又能提出问题?争取能问倒他!(让学生自由答辩,教师适当鼓励和帮助。)

二、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门做好了,除了玻璃部分、门锁部分以及下面的三个图案部分外,其余部分均要涂上米黄色的油漆,涂米黄色油漆部分的面积该是多大呢?(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计算,先算好的将材料交给老师。)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交流一下你们的过程和结果?(代表上来运用实物投影仪,边指算式边说思路和结果。)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好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比如说,长方形面积等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贴上其它平面图形并写上面积公式。)谁能一口气把这些面积公式全背出来?(鼓励2~3个学生起来背诵。)

2.构建网络,渗透方法。

师:谁能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说)

师: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说)

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每个平面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根据其推导过程,将这几个平面图形连接成合理的网络结构。(小组制作网络图)

请各小组交流一下网络图制作过程以及原因。(表扬独出心裁者)

师小结: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综合运用

P123,3~4。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P124~12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合理地把平面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再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揭题)

2、出示:P124,1

(1) 用多种方法独立解答。

(2) 反馈交流,小结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解法一:把组合图形分拆成几个简单图形的相加组合;

解法二:把组合图形分拆成几个简单图形的相减组合;

有的直接分拆,有的需利用割补法及添辅助线的方法来分拆。

二、基本练习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单位:厘米)

P124第一题部分

2、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P125第2题部分

三、布置作业:《作业本》及P125第3.4题部分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P125~12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有关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出示下表,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关系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关系

2、填表: P127,3。练后看表回答:

(1) 四种立体图形中,什么图形最基本?体积计算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 如果长方体、正方体与圆锥也是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也有13与3倍的关系吗?

3、方法讨论:

(1) 练习P127,4;

(2) 讨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一般的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完全一样,此时剩下的两个面是()。正方体6个面都是()。

(2)长方体()时,就变成了正方体。

(3)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2、10和8厘米,则它的棱长总和是()。

(4)圆柱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用72厘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体,则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P128,5。

3、填表:(单位:厘米)

(1)

长 宽 高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16 12 4

24 5 720

正方体 边长512

(2)

底面半径 底面周长 底面积 高 体积

圆柱

6 10

25.12 12

9.42 141.3

圆锥 8 21

12.56 18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课后记载:

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

教学内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P129~130)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各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常见数量关系的复习。

(1) 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部分构成?(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请从你身边任选一事编一道应用题。

(2) 自由编题;

(3) 交流并指名说出该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师整理板书如下:

部总关系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份总关系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相差关系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

倍数关系标准量×倍数=比较量

比较量÷倍数=标准量

(4)填表:

2、数量关系的应用。

(1)补充问题或条件,再解答出来。(P1292)

(2)将上题改变成相关的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P129,3。

(1) 列式计算;

(2) 说出数量关系;

(3) 把它改变成相关的两道应用题。

2、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解答。

,。爱山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组合

教学内容: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组合(P130~13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2) 使学生学会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解答下面各题,找出各题之间的联系。

(1) 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是去年修的2倍。去年修水渠多少千米?

(2) 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比去年修的2倍还多0.14千米。去年修水渠多少千米?

(3) 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比去年修的2倍还多0.14千米。两年共修水渠多少千米?

独立解答后说说各题之间的联系。

2、教师小结:复合应用题是由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解答时先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把它分拆成几个简单应用题,找出相关的条件(有的条件是间接的)和问题,逐步进行解答。

二、综合练习

1、 P130,1。

2、 P131,2。

3、 只列式不计算:

(1) 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加工60个零件,8小时完成一批加工任务。现要求用6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2) 水果店运来苹果450千克,卖出15筐后,还剩112.5千克。如果每筐重量相等,水果店共运来苹果多少筐?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P131,3~4;

2、《作业本》

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教学内容:应用题的解答步骤(P132~13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步骤。

(1) 审题。把题目中所讲的事实(情节)弄清楚,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

(3) 列式计算。

(4) 检验并写出答案。

2、例: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0只手表,实际生产的比原计划多50只。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只?

(1) 审题。

(2) 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还可以作图帮助理清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只数

实际每天生产的只数-计划每天生产的只数

实际生产的只数÷天数计划生产的只数÷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多生产的只数2510000÷25

10000+50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

计划生产的只数+多生产的只数

实际生产的只数÷天数计划生产的只数÷天数

实际每天生产的只数-计划每天生产的只数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只数

(3) 列式计算。

(4) 检验。主要检查:

① 题目的分析过程是否符合逻辑;

② 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③ 得数是否符合实际。

二、综合练习

1、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青年农场收割稻子,前3天每天收割96公顷,后4天收割426公顷。平均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3、化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肥185吨,比去年同期产量的2倍多5吨。化肥厂去年一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4、一筐苹果,连筐重38千克,取出一半苹果后,连筐还重20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P133~134,1~6;

2、《作业本》

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P135~13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明确解答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求下列问题应知哪两个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王师傅5小时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2) 每支钢笔价格多少元?

(3) 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4) 五(1)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5) 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2、回答数量关系、算式和结果。

(1) 汽车4.5小时行180千米,每小时行几千米?

(2) 一批小零件540千克,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共能加工18千克,完成这批零件共要几小时?

(3) 每支钢笔8.5元,8支钢笔多少元?

(4) 一批煤,每天烧0.3吨,15天烧完,共有多少吨?

(5) 王师傅8小时加工零件数比3小时加工的多125个,他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3、小结;刚才练习的基本上是简单应用题,一般每道题目只用到一个数量关系。当一道题目中需要用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就把这道应用题称为复合应用题。

二、方法复习

1、例: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54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6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1)根据问题,说出基本数量关系。(生答,师板: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独立解答。

(3) 反馈说解题思路。

(4) 小结:解答复合应用题应该从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入手。

2、练习:

(1) 篮球每只48.5元,比排球贵16.8元,买12只排球要多少元?

(2) 有150.4吨货物,汽车运走了112.9吨后,剩下的用大车运。每辆大车可装1.5吨,共要大车多少辆?

三、综合练习

1、 P135,2~3;

2、 商店上午卖出电饭锅7只,下午卖出电饭锅13只,卖电饭锅的货款上午比下午少984元,问下午卖了多少元?

3、 学校食堂运来煤5.4吨,计划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0.03吨,实际烧了多少天?

4、 甲、乙两地相距37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5小时后,还相距5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1、P136,5-----8;

2、《作业本》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P137~13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先列式,再讨论。

(1)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截去多少米?

(2)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还剩多少米?

(3)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米,还剩多少米?

(4) 一根钢管长20米,第一次截去15米,截去几分之几?

(5) 一根钢管截去它的1100正好是15米,这根钢管长多少米?

学生列式后反馈:

① 如果要把上述5道题分类,你怎么分?说说分类的依据。

② 这两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讨论明确:第3题是分数减法应用题,解答方法与整数加、减法应用题完全相同;第1、2、4、5题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解答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做?

④ 学生自学课本P137。

⑤ 反馈师整理板书:

2、方法讨论:P138第3题表格。

(1) 说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为什么?确定单位“1”的量应抓住题目中的什么条件?

(2) 独立列式;

(3) 反馈,说说解题思路;

(4) 对本题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

二、基本练习

1、 P138,6~7;

2、 先填出一个用分数表示两种书之间关系的条件,再列式。

科技书有72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三、深化练习

1、 甲仓有粮320吨,比乙仓多17,乙仓有多少吨?

2、 一本书,看了125页,比剩下的少16,还剩下多少页?

3、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和是62.8立方厘米,则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1、P138;45

2、《作业本》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P139~14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 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复习

(一)基本练习

1、根据条件补充一步计算的问题。

(1)一本《趣味数学》共120页,小强第一天看全书的38。?

(2)一本《趣味数学》,小强第一天看了45页,正好占全书的38。?

2、将上两题改编成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 小组交流;

(2) 指名汇报,其余学生列式。

3、说说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1) 要确定单位“1”的量;

(2) 把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 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

(4) 找准具体的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

(二)综合练习

1、题组练习

(1) 某工厂第一车间四月份计划生产350件产品,结果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6%,下半月生产的与上半月同样多。这个月可以比计划增产多少件?

(2) 某工厂第一车间四月份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7%,下半月完成61%,结果比计划超产1260件。四月份计划生产多少件?

(3) 某工厂第一车间计划一月份生产150件产品,实际上半月完成82件,下半月完成86件,一月份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2、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卖出这批书的16少15本,这时还剩78没卖出。这批故事书共有多少本?

二、工程问题

(一)方法复习

1、出示:一批零件共1200个,师傅独做20天完成,徒弟独做30天完成。两人合作共需多少天完成?

(1) 用两种方法解答;

(2) 反馈说解题思路。

2、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类应用题解答时有什么特点?(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1”)÷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二)练习

1、 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若甲先做4天,乙接着做,还需多少天完成?

2、 一个蓄水池安装了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出水管,8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完;单开进水管2小时可注入13池清水。现两管齐开,多少小时可将空池注满?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P140,1~6;

2、《作业本》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简易方程(P141~14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含义,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以及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的复习。

P141,2、并补充:

① 钢笔每支12.4元,比签字水笔贵x元。一支钢笔和一支水笔共()元;

② 甲车每小时行x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丙车速度是甲乙速度和的35,丙车每小时行()千米。

2、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复习。

(1)方程的意义。

① 上面的38+a、55t、35(x+48)这些是方程吗?为什么?

② 说说什么叫方程?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

A..2x+5B.3-2x<5C.0.3x=2.2D.10.4-2.6=7.8

E.x+3.5F.2.4x=4.8G.4x=6y

(2)解方程:3x+9=240.72×3-7x=0.06

① 什么叫解方程?

② 独立解答后校对。

③ 提问:A、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B、 求得的x=0.3叫什么?板书:

0.72×3-7x=0.06方程

2.16-7x=0.06

解方程7x=2.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x=0.3方程的解

(3)P141,4----8

3、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复习。

(1) 独立完成P142,9;

(2) 反馈并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其中哪一步是关键?

二、综合练习

1、 解方程。(P142,10)

2、 用方程解应用题。同步练习本。

(1) 独立解答;

(2) 反馈交流:说说你所列的方程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作业本》

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统计图表(P146---147)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简单知识、统计图表的格式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绘制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说说怎样整理调查得来的数据?

(1) 搜集资料:搜集原始记录单。如:五年级第二小组期末考试成绩。

(2) 确定范围: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如:最高100分,最低53分。

(3) 适当分段:决定组数与组距。如:分为6组。

(4) 按段计数:用划“正”法按段统计人数。

(5) 分段统计:写出各段数据如:90~99:4人、80~89:3人等。

(6) 核对:与原始数据核对是否正确。]

(7) 计算:按统计需要计算总数、平均数或百分比等。

2、常用的统计表有哪些?(单式、复式)统计表有哪些部分组成?

3、各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1) 条形统计图: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有时可标出箭头表示发展趋势。

(3) 扇形统计图:可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练习

1、 P146,1~2。(填后说说获得的信息。)

2、 一个工厂三个车间,四月分各车间完成产值计划情况如下:甲车间计划产值是25万元,实际产值是28.5万元;乙车间计划产值是20万元,实际产值是20.7万元;丙车间计划产值是16万元,实际产值是17.5万元。求出超额完成的百分数。

三、总结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18、19页。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吗?它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它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它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1)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2)比较。把图上的人和物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3)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2、直接比较。

第17页的第1~3题、第18页第1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长短、厚薄、曲直、高矮。

3、游戏。

①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

(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 ②为什么不公平? 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③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蚂蚁图)

①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

②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三、练习巩固。(1)长颈鹿大象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2)钉子图

①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 ②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3)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4)汽车过桥图

①观察,汽车能通过吗? ②分小组讨论。

③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5)兔子图

①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②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6)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5、总结全课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教案 篇8

这首儿歌,通过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廛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那么富于诗情画意!要引导学生思考水田还能映照什么?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教师用生字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课件)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游戏好不好?

2.这个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

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认识的字,组内同学想办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第二件:组长带领组员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小结合作情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

4.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不信,你们也试试。

5.齐读课文。

6.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7.发散思维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

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民在插秧,插在上。(你照镜子,镜子里就会出现你,镜子里出现蓝天,农民就会在哪儿插秧呢?)

齐读,这句话写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还映照着什么吗?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农民在插秧,插在()上。

现在,让我们也做个小诗人,自己做几句诗。

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

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

水田是(),()。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也成了小诗人了。据老师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农民伯伯也非常聪明,他们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们想和农民伯伯比一比,种出咱们的多彩水稻吗?教师出示水田图:上面标上小组号,每个小组发五棵稻秧,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的,教师奖励一棵稻秧。

三、学习生字,游戏:多彩水稻我来插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镜、映、农、民。

组长带领组员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2.讨论:你们是怎样记字的?

说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往黑板上粘哪个字,说完后带领学生齐读。

将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稻田,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就可在自己小组的稻田里插一棵稻秧,哪个小组插的稻秧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游戏:照镜子

方法: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读出来并举出生字卡片。

4.同学们,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插上了多彩稻秧,虽然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但这都是我们积极学习换来的,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写字

1.出示“农”。

2.描描书上“农“的笔顺,边说边描。

3.自己描描书上的“农”,说一说怎么写才好看。

4.教师指导写。

5.大家评议。

6.自己写“民“的笔顺,描红,写字,同桌评议。

7.在生字本上写字。

附:板书设计

插秧

插 秧 镜 映 农 民

上一篇:我喜欢桃花学生作文下一篇:卫生院妇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