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2024-06-12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精选9篇)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1

**医院

医疗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制定我院的“医疗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为主题,围绕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各重点环节,通过查找、讨论、培训、考核等有效措施,强化安全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三、实施步骤

(一)完善资料阶段

各部门及科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参观、学习上级医院的资料,结合我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

(二)自查阶段 各部门及科室要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开展医疗安全自查活动,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对医疗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急诊科、手术室、药剂科、供应室、产房等重点部门。自查结束后各部门、科室书写自查报告,于3月13日(周一)统一开会讨论解决方案。

(三)集中检查阶段

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医疗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缺陷,我院将组织集中检查并改进完善。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实行负责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和督查。各科室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组织,做到组织、人员、责任、任务“四落实”,切实把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抓紧抓好抓实。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医疗安全是医疗的生命线,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诊治、规范操作、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深入开展医疗安全大检查,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

(三)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各职能部门要组织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自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

(四)整顿方案要求:

1、医务科、护理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风险防范相关知识。

2、健全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

3、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4、加强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危急值报告、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建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6、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加强对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臵工作。

6、加大对产房、手术室、门急诊、消毒供应室及实验室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力度。

7、重点加强对针刺、针灸等中医侵入性治疗操作,以 及针灸针具、拔罐器具、药浴容器等器具消毒灭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8、认真执行清洗、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规范临床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到质量控制过程有记录和可追溯,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9、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源性病原体的识别、监测与管控。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实施防护与隔离,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尤其对涉及操作范围大、过程较为复杂的有创操作,以及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的相关临床诊疗操作,要加大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医源性因素导致的疾病传播。

**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日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2

我们结合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根据在医疗设备运行维护中的经验, 运用备份软件, 探索出解决系统故障的方法, 针对不同医疗设备工作站选取不同的备份、恢复方案。

1 方案1

医疗设备工作站操作系统大多是Windows操作系统 (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7 等不同版本) , 对于这些医疗设备工作站的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的备份通常采用GHOST备份, 在操作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运行良好的时候, 将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利用GHOST软件备份至镜像包中。在用GHOST进行备份后, 将所产生扩展名为GHO的所有备份文件和GHOST.EXE执行文件放在本硬盘上, 也可放在别的硬盘上或移动硬盘、U盘, 甚至刻录成光盘, 且将刻录的光盘制作成启动盘, 并做好各个备份文件的信息标注, 为了便于备份文件的集中管理和实施故障快速修复, 良好的备份策略为故障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

如遇到医疗设备工作站操作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中部分文件由于意外原因造成损坏, 导致医疗设备工作站无法运行。可以利用GHOST镜像轻松快速恢复损坏的文件。这时候就可以采用Windows PE启动故障工作站, 启动完成后利用Symantec Ghost Explorer提取工具, 提取GHOST镜像中所需要的文件, 恢复到相应的位置后, 便可成功修复故障现象。或者由于医疗设备工作站因频繁使用、意外断电、非法操作等原因致使硬盘硬件损坏, 造成医疗设备工作站无法正常运行。对于这种情况, 也可以利用GHOST软件进行快速恢复。将医疗设备工作站的故障硬盘更换后, 可以利用光盘或者U盘的启动工具, 将更换的硬盘进行分区后, 利用GHOST软件将备份的镜像文件恢复到新硬盘的相应分区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设备工作站的故障修复工作, 大大缩短维修时间。

实际工作证明, 用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可以很好地解决医疗设备配套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 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 不需要求助厂家的工程师上门维修, 省钱省时。近年来, 凡是上述系统相关的软件故障, 特别是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设备, 找维修厂家或安装系统比较困难, 采用该方法修复, 都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2 方案2

目前很多医院引进了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 特别是CT、MRI、LA、PET等大型进口医疗设备, 在提高医院诊治质量和水平方面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这些医疗设备工作站有专门的操作系统平台, 其硬盘分区格式也比较少见, 工作站内置的操作系统大多是linux系统, 因Liunx是稳定、高效的操作系统, 熟悉linux系统的人相对较少, 如出现系统故障恢复较难, 无疑就成了维修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Windows系统备份可以用GHOST工具软件完成, Linux系统不能完全依赖于GHOST工具, GHOST软件不能很好支持reiserfs、xfs等比较高级的文件系统, 且GHOST本身并不备份MBR, 因此常造成恢复后的系统grub出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采用G4L备份软件, G4L软件给Linux操作系统, 以及Linux下业务软件故障恢复带来了福音。可以利用在医疗设备工作站运行正常的时候, 利用G4L软件对操作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进行备份。备份可以利用新硬盘进行对拷, 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备份, 备份文件直接备份至事先建好的FTP服务器上。这样也有利于医疗设备工作站备份数据集中管理。当医疗设备工作站操作系统或者业务应用软件出现故障时, 可以采用备份盘替换故障硬盘或者操作系统、业务应用软件的硬盘, 即可快速恢复系统故障。如果硬盘没有硬件故障, 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将其利用G4L做成备份盘。但需要注意的是源硬盘容量大小一定要小于目标硬盘容量大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局域网中的FTP服务器上的备份镜像文件进行故障恢复。利用G4L备份软件支持将备份文件备份至FTP服务器上, 恢复时可以将FTP服务器上的备份镜像恢复至故障系统上。FTP服务器的磁盘可以采用廉价磁盘冗余技术 (RAID) , 来保护备份镜像文件的安全。利用FTP来集中管理备份镜像文件, 利用网络技术和G4L软件可以对设备工作站的故障快速恢复。当然LINUX操作系统下也有很多优秀的备份软件, 如dd、bzip2 等。

3 小结

通过上述2 个备份方案, 我们可以将有关用GHOST软件、 G4L备份软件进行医疗设备系统修复总结如下。

医疗设备的辅助工作站主要硬件与普通计算机无异, 购买计算机硬件不需要找医疗设备供应商, 只需医院自己配置即可,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购买硬件的成本。对于医疗设备工作站配置软件加密狗, 主要是涉及厂家知识产权和经济效益, 厂家采用软件加密技术, 但是并不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识别, 在更换计算机硬件的情况下, 是不影响软件的使用的。

在医疗设备安装调试或者维修后对各种配置参数设置完毕, 设备正常运行, 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 我们就可以着手对系统及软件所在的硬盘分区分别进行数据备份, 并刻录光盘存档或放在专用存放备份数据的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在日后安装软件或者系统出现异常时导入相应参数, 既避免重新调试设置, 又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时间。在安装验收医疗设备时, 我们要尽可能的向厂家索取其系统及软件安装光盘, 这样再配合系统及应用软件备份, 两者互为补充, 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3

然而,医疗器械冷链管理的真正难点在于打通医疗器械流通的各个关键节点,使之共同致力于冷链各环节的温控管理。冷链管理不但对医疗器械生产端有高标准要求,对其包装、运输、储存、使用等重要环节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标准,并受相关质量审计和法规监管。

今年3月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中的问题疫苗就在于未经严格的冷链存储运输就直接流入市场,导致疫苗失效,引起全国热议。针对该阶段医药冷链管理事故、山东疫苗事件的持续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持续发酵,今年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频次的专项检查和企业自查自检。9月22日,CFDA正式发布《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公告(2016年第154号)(以下简称“冷链新规”),对医疗器械冷链管理所涉及的人员与设施设备、验证管理、出库与运输、应急管理等环节做出具体要求。

制药企业如何应对冷链新规?

冷链新规的发布为制药企业施加了巨大的执行压力,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职能压力,但冷链新规的合规执行也淘汰了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这其实也是给制药企业及代理商带来了新的发展及运营机遇。因此,制药企业需在温控技术合规达标的基础上,做好冷链物流的规划,实现相关物流的全程冷链管理。

1.企业必须做好温控设备、包装容器的设计与性能验证

冷链新规第九条再次强调了“未经验证的设施设备,不得应用于冷链管理医疗器械的运输和贮存过程。”温控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需要企业组建专业工程团队或与第三方专业温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

2.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货量以及配送模式选择合适的温控包装类型

目前,医疗器械的主流温控包装类型主要有无源温控包装与有源温控包装两种,有源温控冷链配送适合定点大规模配送,无源温控冷链适合分布式直达投递。按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行业的流通现状,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达到1000个包装大单元,可考虑采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但有源温控冷链配送是高值固定资产投入,企业需要拥有或租用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需要不菲的资产支出。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低于500个包装大单元,则可选择无源温控冷链投递方式。

3.企业需要建立全程冷链的物流配送渠道

全程冷链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家企业来讲,要想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通过企业自建配送渠道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企业必须借助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近两年,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取得较大进展,如国药、怡亚通等制药企业已经建立社会药品冷链物流业信息共享平台。

无源温控包装的优势

现阶段,医疗器械试剂生产企业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试剂分发量小,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二是试剂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存在冷链盲区。也就是说,目前试剂类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不均衡,国外巨头与国内领头企业占据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几千家中小企业的日均发货量不足50箱,而且终端用户分布不集中,企业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包装进行定点配送。另外,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在一线城市已经能够满足全程冷藏运输的要求,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冷藏运输中,还无法满足最后一公里运输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无源温控包装发挥了其应用优势。无源温控包装箱内的温度场分布经过验证合格,配合一套有效的温度监测、储存、查询、报警通知系统,可解决中小试剂公司的冷链性能达标合规。我公司所使用的ONEPAC无源温控技术,具有更高效的温度绝缘特性,其聚冷强度能最大化保持长效的温控效率和抵御严酷的运输、储存环境,并能循环使用,足以应对48~72小时的冷链运输业务,无源温控包装结构如图1所示。

无源温控包装设计

1.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温控时效设计

无源温控包装一般都会同客户一起来预算和评估满足温控要求的运输时效,从而帮助客户选择经济型的保温材料和长效型材料,甚至超长效型材料。目前可供无源温控包装应用的常用工程材料有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等,也有一些超隔温材料也在逐步进入工程应用,比如真空板与气凝胶。

根据无源温控包装的尺寸和温控时效设计蓄冷配置,定制100%匹配的蓄冷相变材料。无源温控包装需要多种温区与聚冷形态的蓄冷相变材料,以实现不同的温区要求。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常用的蓄冷温区为-30~22℃,根据产品特性,其包装载体形式大致有冰袋(如图2所示)、冰盒(如图3所示)和冰板等形式,可供设计选型。

无源温控包装时效设计应通过温控包装系统热阻及蓄冷剂热交换的定量计算,建立无源温控包装温控时效的设计与配置。为设计简化,一般在设计时以温控包装内蓄冷剂的相变潜热作为冷量耗散总源,并近似地认为能力交换在温控箱中的传递过程为稳态传热过程,温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热力学交换量可由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

Q=KAΔT/d (公式1)

nlc202309080850

其中,Q为热量;K为导热率;A为接触面积;d为热量传递距离;ΔT为温度差。

假定温控箱内外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到达另一端与外界环境维持能力交换。根据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计算公式如下:

R=AΔT/Q (公式2)

将公式1和公式2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相对于同一选定好的保温材料是不变的,由此可以得出热阻R值与材料厚度d成正比关系。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与材料厚度d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会出现非线性变化。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因此相关的热阻值还需由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

傅里叶导热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导热材料用于无源温控包装设计,理论上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更多的是依靠测试和数据分析,同时还要做好温控性能的验证。如果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最为合适的无源温控包装方案。建议贵重的温度敏感型药品试剂不要冒险使用温控性能不达标或者未经验证的温控包装方案。

2.案例分享

下面,以某公司委托我公司为其IVD试剂设计的无源温控包装解决方案来具体说明,其温控需求规格参数如下:蓄冷介质:UDA PCM材料;保温隔热材质:UDA-EPS;温控温区:箱内2~8℃;适用外部环境温度:30±2℃;温控时效:>48小时。

基于公式1和公式2,同时根据温控测试数据分析,为保持温控箱内2~8℃温控时效不低于48小时,将蓄冷源等量换算为标准UDA PCM冰盒6块。考虑内部冰盒的堆码方式,优选方案为4-2矩阵,同时为了热力学分布的需要,设计温控系统内部尺寸为480mm×350mm×260mm,其中内高260mm为可扩展高度,针对未来更长效的保温需求,为加高留有可置换储冰空间。

同时考虑运输过程中的缓冲与冲击,在保温系统外部设计防护结构,使用BC型瓦楞纸箱作为外部防护;考虑使用易用性,在两侧设置有提手孔,方便提用,设计效果如图4所示。

此外,按照温控设计技术要求预备包装材料,模拟运输环境下的温控方案验证,对照《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相关要求,参考ASTM D3103《运输包装件保温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和《药品冷链保温箱通用规范》相关标准进行标准温控性能验证,验证结果为标准温区内温控时效60小时,达到温控时效,预备12小时的超时效是为了应对物流配送中的签收延误。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4

一、整治范围

xx县辖区内的所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以下简称学校食堂)。

二、整治目标

通过对我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明确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意识,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提高食品安全设施配置水平,规范食堂加工制作行为,从源头上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整治内容及措施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制度建立情况。认真核查学校食堂组织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校长(负责人)负责制,是否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学校对托管食堂、承包食堂、供餐单位是否有准入制度,对食堂是否有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二)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情况。认真核查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超范围、超能力经营问题;对新开办的食堂,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办理许可,对设计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不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因许可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延续、补发或注销手续的,责令其及时办理;对未经许可从事餐饮经营的,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三)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认真核查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严格索证索票,货证票是否相符,是否建立进货验收台账,食品仓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过期食品,使用的食用油是否符合《xx市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管理规定》要求。大众食品采购是否相对定点,有无采购协议。重点检查有无来源不明的禽畜肉制品、火锅底料、散装调味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等。

(四)督促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点检查是否违规加工制作冷荤凉菜、违规加工制作豆角(四季豆);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五)加工场所及过程卫生情况。认真核查学校食堂内外环境是否定期整洁,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孽生条件的防护措施;通风和排气是否良好,食品加工过程能否做到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加工场所各功能间是否齐全;食品加工过程能否烧熟煮透,学生餐菜谱设置能否避免风险菜,是否按规定留样,是否具有留样设备,留样设备是否正常运转,能否保持冷藏设施定期清理;是否配备有效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卫生清扫工具是否有专用存放场所。

(六)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情况。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是否明白应知应会岗位卫生知识;工作时是否穿有洁净的工作衣帽;是否留有长指甲、戴首饰;是否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等。

(七)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五专”(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要求。

四、时间安排本次专项整治从2012年4月至6月底,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自查阶段(4月—4月底)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进行自查,要按照整治方案要求,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索证索票管理、加工制作卫生、健康证明、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六个方面进行自查,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认真进行整改。

(二)整改阶段(5月—5月底)教育局主管股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化所要对各类学校自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监督整改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存在发生过食品安全隐患的学校,要进行重点检查。

(三)检查阶段(6月—6月底)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将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有关学校整治情况进行抽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高度重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有机结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完善制度贯穿始终、落实责任贯穿始终、检查指导贯穿始终,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效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化所、教育局各有关股室要密切配合,要根据本次整治的要求,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年底前全部完成学校食堂量化等级评定工作,使学校食堂从采购、加工、个人卫生到食品销售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局主管股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化所,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识,督促学校切实落实餐饮服务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四)加强检查督导,严查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化所、教育局主管股室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学校食堂作为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的重点,采取措施,排查隐患,积极指导学校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防控水平及应对能力。严厉查处食堂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认真开展全面排查。各监督员要按照监管区域,组织对辖区各类学校食堂(尤其是农村学校食堂和承包食堂)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管理漏洞。要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落实市卫生计生委《市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方案》和我县卫生计生局《县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方案》精神,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认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整顿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强化整改,消除隐患,完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点操作医疗质量安全的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就医安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管理结构,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有效防范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成立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医务科牵头负责综合整治活动的组织及实施。

三、整队范围

医院各科室

四、整顿内容

(一)抓制度建设,促医疗安全

1.健全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细化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18项医疗治疗安全核心制度。在坚持上级医师查房制度的基础上,落实行政查房制度。

2.完善规章制度和措施,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分析、评价,查找医疗治疗安全隐患,针对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3.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制定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4.落实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措施和患者安全目标。

(二)加强风险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2.加强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3.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4.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工作。

(三)突出管理重点,保障患者安全。1.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点加强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产房、口腔科、血液透析科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2.认真执行清洗、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规范临床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3.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源性病原体的识别、监测与管控。

4.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医院感染工作,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5.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保障用药安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做到处方书写规范,药物使用合理,与临床诊断相符。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认真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规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四)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保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开展限制临床应用技术要符合相关规定,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确保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不使用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开展诊疗活动。

(五)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安全文化。

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治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整治活动的意义,营造人人知晓、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达到思想重视、排查彻底、整改有力;分级分层开展全员培训,利用院周会、医疗质量专题会、科室晨会等形式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同时,切实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管理意识及管理技能培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院内培训、全员“三基”“三严”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监管责任。本次专项整顿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各科室,各科室要切实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对专项整顿做出安排部署,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加强监管,切实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抓好落实。

(二)加强督导检查。各科室要围绕专项整顿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院部将组织整顿小组,对各科室进行督导和抽查,对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科室将追究责任。

(三)及时报送信息。2017年3月30日前,各科室要将专项整顿的总结电子版报医务科。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6

实施方案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有效防范医疗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根据山东省卫计委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医疗服务,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加强监管,改进管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弥补各类医疗安全管理漏洞,整治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成立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亲任组长,制定活动方案,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组织全院开展自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工作重点

1、依法执业。重审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许可证》等行医资格证书。严格对照执业范围界定医院科室设置和行医范围。保证校验遵期进行。2、18项核心制度落实。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十八项)的学习与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3、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修订《院感工作制度》、《院感与疾病控制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强化院感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力度。

4、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处置。设立院长接待日、医患沟通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等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疾苦,关注病人要求,并持续改善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条件,杜绝医疗纠纷。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防患未然。

5、合理用药、检查。加强我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并持续开展我院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大处方等不良现象。

6、药品、耗材采购和使用。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要求,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由院长主持的药事会,对药品质量管理、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调剂质量等进行督导。严禁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流入医院。

7、价格管理及收费。严格按照泰安市物价局 卫生局 人社局印发的《泰安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表》制定医院医疗项目价格,并执行。运用现代化的院管软件管控医院收费,杜绝不合理收费、私自收费等不良现象。

8、贯彻落实“九不准”。深入学习“九不准”规定,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院内医务人员一旦查出违反“九不准”规定,坚决辞退,绝不姑息。

9、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医院系统分为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部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和HIS系统的权限由专人负责。所有用户建立、开通需由院长审批。信息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实行监控、查询,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以防灾难性网络风暴发生。所有上机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严禁私自安装软件、插入临时储存介质、变更计算机硬件等不良行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17日):学习、认识。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18-19日):自查、整改。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20日):总结、提高。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各职能部门、科室管理者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医疗安全工作挑战,剖析医疗安全问题原因,深刻认识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制定目标任务计划,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7

1 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全院职工的责任感

建立了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成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组织, 由院长亲自挂帅, 相关科主任做组长, 每个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和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做成员, 责任到人, 层层把关, 并设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 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方便各成员将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第一时间报告上来。

医疗器械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也是我院创建和谐医院, 百姓放心医院的关键。我院是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门诊量和开放床位在当地为最多、规模最大, 医疗设备品种繁多, 因此出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机率就越高, 而医疗设备从生产到应用于临床, 环节多、链条长, 而目前我国的经济销售体制还不是很规范, 做为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 从设备的计划审批, 招标采购, 签订合同, 最后到设备的安装验收和安全使用, 我们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严把设备的进货关, 质量关, 即使是这样, 目前市场上的医疗器械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仅看产品的资质和技术参数也很难保证医疗设备的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因此, 成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组织势在必行。医疗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时刻绷紧医疗器械安全这根弦, 认识上再提高, 工作上再努力, 措施上再完善,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 扎扎实实抓好医疗器械的安全工作。

2 工作有重点, 有针对性, 提高我院安全工作水平

我们设备科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医疗仪器的工作原理, 使用性能, 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容易引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设备如放射线设备、热疗设备, 血液滤过设备, 人体植入物等, 该强检的按检定计划进行强检, 该维护的维护, 以预防为主, 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们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下发到各科室, 特别是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 他们每天都在和设备, 患者打交道, 如果医疗设备、患者、或设备操作员本人有什么异常, 他们了解的最直接, 针对以上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出现机率高的设备, 我们还重点的对这些操作员和技师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 举办知识讲座和学术活动,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警惕, 时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让这些工作人员和医疗器械不良监测办公室之间互联互通, 做到信息传输快捷、畅通。这样形成了纵横贯通、职责分明, 分别把关、协调有力、高效监管的工作体系和监管格局,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对发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都认真严格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表的内容主要有: (1) 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姓名, 年龄, 预期的治疗疾病等。 (2) 不良事件情况:包括事件主要表现, 事件发生日期, 事件后果, 事件陈述 (至少包括器械使用时间, 使用目的, 使用依据, 使用情况, 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 对受害者影响, 采取的治疗措施, 器械联合使用情况等) 。 (3) 医疗器械情况:包括医疗器械名称, 注册证号,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 产品规格型号, 编号, 批号, 操作人是谁, 产品有效期及停用日期, 若是植入物, 还要注明植入物日期, 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事件处理情况等。通过以上严格细致的观察, 我们确实发现并上报几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这些不良事件虽然没有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 但是我们对每一起事件的发生, 认真分析其原因, 和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医疗设备采购委员会等专家详细分析其原因, 做出整改措施,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防止同一类事件再次发生, 提高全院整体的医疗工作水平。

3加强监管力度, 狠抓落实, 开创我院医疗器械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日新月异、品种繁多的医疗仪器设备, 如何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 正常运转是全院职工的共同责任, 让全院职工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狠抓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 熟悉新职能、掌握新业务, 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设备管理部门做好协调服务, 切实发挥好对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监督作用。和药监局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努力打造一个安全、和谐、高效、诚信的医疗环境, 服务当地百姓。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们的工作虽然有一些进步,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后面临的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 没有一种医疗设备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因此, 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制度, 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 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我们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 为我们当地的百姓提供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

摘要: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监测事件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 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明确任务, 落实职责。

关键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惠培业.医疗机构器械不良事件风险成因及对策[J].天津: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6) :88-89.

[2]国务院令第276号.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S].2000.4.1实施.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8

总体目标:通过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计划”, 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全年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总体任务:实施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建立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

重点工作:

1.以农业标准化为主线,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

1.1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一是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修)定”工作步伐,计划新制(修)定50项农业标准。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吉林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执法依据。二是加快标准示范推广,结合我省“五百工程”,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基地、企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1.2建立与国际建设标准相接轨的检验检测体系结合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点,以“建设体系、完善设施、强化手段、提高素质”为目标,尽快完善检测功能、提高检测质量、提升检测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国家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要求,逐步建立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好国家投资的1个省级质检中心和36个县级质检站。

1.3建立与国际认证标准相符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的培育、认证、登记保护和开发;二是做好认证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三品一标”在规模上的扩张,质量上的提升;三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农产品;四是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GMP、种植业GAP和农产品加工业HACCP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配套的认证格局。

2.以全程监控为重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本着“突出重点,全程监管”的原则,重点抓好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三品”和蔬菜、水果的质量监管,对主要种植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测和抽查,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

2.1抓好源头治理,把好农产品生产头道关口 一是把好产地环境关,认真开展“三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和“三品”基地污染监控等产地安全管理工作;二是把好投入品质量关,以农药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和经营秩序,从源头把住农资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

2.2抓好产品监管,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关 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全程监管,探索产地准出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是引导基地、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档案;二是指导和培训生产者开展农药选型及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三是监督指导基地蔬菜开展质量安全准出性检验;四是鼓励生产者使用包装及标识,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2.3强化政府监督,把好生产与流通两大领域监测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基地监控”与“市场监督”的“双重”监管。一是将监测工作制度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二是将监测工作科学化。要按照国际风险评估的理念来确定监测目标,确保监测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三是将监测工作系统化。以蔬菜、水果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以人参、食用菌等特产品为切入点,开展专项抽查工作。以水稻、花生等优势粮经作物为初步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3.以完善监管制度为切入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3.1建立监管制度 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产地准出和例行监测、产品追溯”等质量安全十项监管制度,全面构建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2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各级农产品执法监管队伍的公正、廉洁、高效。

3.3建立监管模式 通过法及配套制度的全面实施,建立自上而下,由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到终端产品全链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3.4优化监管机制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长效化。

4.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为支撑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4.1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開展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产生环节。针对质量普查、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4.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切实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3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分析、评价和发布等工作程序 加强舆情监控,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

5.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建设

5.1完成《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世行贷款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工作。

5.2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项目》吉林省投资项目实施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构建提供基础保障。

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确保抓好省市县三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乡镇级监管队伍建设。

2.配套政策,保障运行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有关生产、经济主体开展农业标准化活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培训,强化队伍 加强对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技术、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尽快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备专业技术,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监测、推广、管理与执法队伍。

4.创新机制,标本兼治 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医疗机构安全工作方案 篇9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依据:

1、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

2、卫生厅《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3、卫生部《2008——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方案》

4、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

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1.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和质控网络,强化职能处室及医疗质量监管部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扩大院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能,设立医院管理评价办公室及专家督导检查组, 科室设质控员。

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建立执行部门与监管部门交叉协调管理机制。

3.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伦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和护理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

三、加强全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四、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医、护、药、技等全员培训计划,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病理、影像、检验、药剂、输血、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

六、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的管理。各质量安全执行及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急诊科、ICU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护理管理、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

十项工作重点,以及其他重点部门科室(门诊、输血科、感染疾病科、临检、药事、病案管理等)的管理,制定可行的质控、监管计划和措施,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查、有监控记录。

七、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遵守高危、敏感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并实施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疗效等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

八、充分学习、应用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循证医学等现代医学理论、科学管理手段,指导制定患者的医疗护理诊疗方案,规范临床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九、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十、切实加强临床一线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各科室依据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制度和相应职责,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

检查标准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临床科室所开展有创诊疗操作,要在设施、消毒、制度、流程等方面管理上符合手术管理水平,建立定期自查、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有创诊疗操作和人员资质的资格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检查标准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措施:分别制定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并发症少的单发病病种质量控制计划,实行一定时段内所有病例质量考

上一篇:社教类节目主持开头下一篇:高三毕业同学录深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