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共7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 篇1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
实施方案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有效防范医疗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根据山东省卫计委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医疗服务,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加强监管,改进管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弥补各类医疗安全管理漏洞,整治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成立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亲任组长,制定活动方案,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组织全院开展自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工作重点
1、依法执业。重审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许可证》等行医资格证书。严格对照执业范围界定医院科室设置和行医范围。保证校验遵期进行。2、18项核心制度落实。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十八项)的学习与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3、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修订《院感工作制度》、《院感与疾病控制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强化院感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力度。
4、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处置。设立院长接待日、医患沟通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等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疾苦,关注病人要求,并持续改善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条件,杜绝医疗纠纷。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防患未然。
5、合理用药、检查。加强我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并持续开展我院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大处方等不良现象。
6、药品、耗材采购和使用。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要求,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由院长主持的药事会,对药品质量管理、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调剂质量等进行督导。严禁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流入医院。
7、价格管理及收费。严格按照泰安市物价局 卫生局 人社局印发的《泰安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表》制定医院医疗项目价格,并执行。运用现代化的院管软件管控医院收费,杜绝不合理收费、私自收费等不良现象。
8、贯彻落实“九不准”。深入学习“九不准”规定,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院内医务人员一旦查出违反“九不准”规定,坚决辞退,绝不姑息。
9、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医院系统分为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部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和HIS系统的权限由专人负责。所有用户建立、开通需由院长审批。信息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实行监控、查询,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以防灾难性网络风暴发生。所有上机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严禁私自安装软件、插入临时储存介质、变更计算机硬件等不良行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17日):学习、认识。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18-19日):自查、整改。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20日):总结、提高。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各职能部门、科室管理者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医疗安全工作挑战,剖析医疗安全问题原因,深刻认识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制定目标任务计划,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肥城查庄矿医院 2018年10月20日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纠纷、投诉进行了记录, 经统计, 6年中共发生投诉37例、医疗纠纷8例。
1.2 干预措施
通过学习、培训, 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强化科室管理, 优化急诊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护合作;加强医护患沟通、正确处理纠风苗头。
1.3 方法
对每位患者投诉内容或纠纷只计为1例, 采取调阅相关文字记录, 对当事医生进行访谈、随机访问急诊就诊患者的方式收集资料, 并运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纠纷发生率
6年间共发生医疗投诉、纠纷45例, 各年度的投诉、纠纷发生率见表1。从2010年开始实施相应范防措施后, 其医疗投诉及纠纷发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2 纠纷类别
纠纷类别主要体现在患方因素、医方因素、管理因素等三大方面。每例投诉或纠纷则根据主要原因选择一项, 见表2。2010年后, 随着各项干预范防措施的落实, 各种原因导致的纠纷均明显下降。
3 讨论
3.1 产生纠纷及投诉的原因
3.1.1 患方因素
3.1.1. 1 缺乏心理准备。
由于急诊的抢救有轻、重、缓、急之分, 不可能满足一些非危重症患者立刻诊治的要求[2], 而急诊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突然加重而就诊, 患者及家属尚无心理准备, 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情绪, 出现过激语言及失礼行为等不理智表现。
3.1.1. 2 缺乏医学知识。
因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 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控制病情, 因而对严重疾病正常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缺乏了解, 一旦出现疗效不佳及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时, 会误认为是医生不努力, 工作有过失, 诊断、治疗有问题而发生医疗纠纷。
3.1.1. 3 不熟悉诊疗程序及环境。
患者及家属应诊时对急诊就医环境不了解, 如遇急诊科布局流程不合理、检查科室不集中、无熟人或导诊人员引导时, 则感觉就诊手续复杂、诊疗过程繁琐, 一旦对所接触的医务人员的服务感到不满意时, 易发生纠纷。
3.1.1. 4 酒后失控或故意滋事。
患者及家属酒后控制能力下降, 容易发生事端, 个别人则借酒装疯, 故意制造事端, 辱骂医务人员, 引发纠纷。
3.1.1. 5 患者家属中有从医人员。
作为医务人员的患者家属, 很容易发现急诊医疗护理服务中不足之处, 一旦发现诊疗过程中的一些瑕疵, 很容易引起纠纷。
3.1.1. 6 家属中有熟人。
当本院职工或熟人看病时, 为了省钱, 擅自简化医疗程序, 减少检查项目, 以致漏诊、误诊;而且因是熟人, 主管医生不做详细的交代, 未认真进行相关告知及签字工作, 因此留下了纠纷的隐患。
3.1.2 医方因素
3.1.2. 1 服务态度原因。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通过大量的调查认为:“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医疗纠纷占49%”[3], 急诊患者无论病情急重与否, 均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当患者多、工作忙或遇紧急抢救时, 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不能给予耐心解释, 或表现出不耐烦、言语生硬, 让患者及家属产生服务态度冷漠, 本人不被重视的感觉, 而导致医疗纠纷。
3.1.2. 2 急诊医护人员技术原因。
分诊护士需通过准确分诊, 让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并通过准确分诊将其他亚急性或常诊患者分流到专科诊室或专科门诊就诊, 如分诊护士业务不熟悉, 分诊不准确, 导致患者来回奔波甚至延误病情;其次如急诊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或急救技术操作不熟练, 未认真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工作中出现误诊、误治、误操作, 或病情观察不仔细, 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 这些均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3.1.2. 3 未将患者家属隔离在抢救现场之外。
抢救患者时, 如家属在抢救现场, 医疗护理操作就会完全暴露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之下, 一旦出现操作不熟练或操作失误, 很容易引起家属的不满;再如严重复杂多发伤, 病情危重, 多科会诊讨论时, 常常可能出现意见分歧, 如果家属目睹讨论、甚至是争执的过程, 很容易产生相互推诿、扯皮的感觉, 而引发医疗纠纷。
3.1.2. 4 文书书写不规范。
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记录与实际不符, 涂改、错填或漏填, 医生与护士所记录的内容不一致, 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危重患者交接班不认真, 病情变化、恶化记载不详, 出具的诊断建议书不严谨等均可导致医疗纠纷。
3.1.2. 5 医患沟通不够。
由于急诊工作量大, 患者多, 大多医院急诊人力资源不足, 导致医护人员疲于诊治而沟通不够。如交代病情不及时、不充分, 导致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充分, 病情变化后难以接受;而有时尽管与其进行过沟通, 但如果患者或家属片面地认为医护人员是故意夸大病情、推卸责任,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一些突发重病或严重创伤, 生命垂危的患者, 虽经抢救仍不幸死亡。这时, 家属因难以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 而把责任怪罪至医护人员身上, 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3.1.2. 6 医护协作不佳。
如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所描述的患者病情不一致;口头医嘱执行随意或执行不及时, 口头医嘱执行后医生补记不及时或漏记;下医嘱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不统一;护理级别执行不规范, 影响了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对医疗文件重要性认识不够, 不认真执行文书书写规范, 对重要的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 可能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 无法提供对医方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 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工作中医护配合不默契, 未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补台, 影响了抢救治疗的效果等。这些医护协作不佳现象, 既影响了对患者的救治, 又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
3.1.3 管理因素。
如医院绿色通道不畅通, 急危重患者就得不到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如因医疗费用不到位而影响抢救、检查及住院, 或因床位紧张, 导致急诊患者不能及时住院, 拖延或拒收住院;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不齐全、仪器故障, 药品过期失效等, 影响到患者抢救, 均可引发医患纠纷。
基层医学论坛2014年3月第18卷第8期
3.2 防范措施
3.2.1 优化就诊程序, 实行一站式急诊医疗服务。
急诊科增设导诊、导医人员, 陪同患者交费、检查、买药、住院, 为急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急诊医疗服务, 方便患者就诊。
3.2.2 加强法治教育, 强化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定期进行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学习, 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深刻认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 提高识别风险, 预见风险的能力;在有可能出现医护配合性差的情况下, 分歧、意见和对医生 (护士) 的评价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4];其次, 要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规范诊疗行为, 不能擅自简化医疗程序及告知签字手续;另外, 医护人员还要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故意闹事, 干扰正常诊疗秩序者, 要及时与法律部门联系。
3.2.3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奉献及敬业精神,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 尊重、理解、同情患者, 在就诊、抢救、检查及住院等各个环节上积极主动、想法设法为其提供方便;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 使其感觉到平等、尊重、关怀、温暖, 取得患者的信任, 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发医疗纠纷。
3.2.4 加强医患沟通, 落实告知制度。
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 急诊医护人员要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医患关系。要注重语言修养, 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心理特点, 采取不同的谈话技巧, 同时还要根据病情和病种实施不同的谈话方式[5], 在抢救患者时要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与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方语言、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将疾病的演变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及需要家属配合的注意事项进行及时、有效的告知, 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理解和配合, 使其对不良预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主动承担风险义务, 减少医患矛盾。
3.2.5 加强沟通, 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日常工作中, 要将医护良性互动贯穿于抢救治疗的各个环节中, 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检点, 抢救患者时默契配合、相互补台, 使抢救治疗工作规范实施;医护之间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各个层面的交流、沟通, 不断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 调整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 提高科室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旦发现纠纷苗头或安全隐患, 应及时与科主任、护士长或其他当班高年资医护人员沟通, 及早介入, 力争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避免事态扩大。
3.2.6 制定业务培训计划, 并认真落实, 不断提高急诊队伍业务水平。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培训, 逐渐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的识别能力, 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水平及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让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3.2.7 落实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规范文书书写行为。
要求急诊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要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避免不必要的或可能出现对医方不利的文字描述, 如酒后驾车致伤等;在抢救危重患者及进行各种有创操作时, 除需及时进行口头病危告知外, 还应认真履行书面告知义务, 落实有关签字制度, 减少由此而引起的纠纷。
3.2.8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加强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质控考核, 落实各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防止医疗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2.9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弹性排班, 增加高危时段的护理人力, 特别是节假日、中午和夜班的护理力量;排班时注意强弱搭配, 老中青结合, 使各个班次中技术力量均衡, 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减少护理风险。
3.2.1 0 加强物资管理, 保证急救仪器设备及药品的完好备用。
严格执行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做到“三定一专”, 保证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 在急诊工作中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德医风、规范管理、医护患沟通等各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急诊医疗服务, 其医疗纠纷完全是可以减少或避免。
参考文献
[1]董华, 程艳敏, 刘岩, 等.医疗事故与纠纷易发科室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17) :112-113.
[2]张龙妹.急诊护理纠纷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 2009, 10 (10) :19-20.
[3]彭娟.急诊科医疗纠纷的防范与控制策略[J].华西医学, 2011, 26 (4) :626-628.
[4]刘蔚萍.整体护理中与病人沟通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4) :73.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与风险防范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 存在问题 对策
我国的医疗保险自医疗制度改革以来已经实行了多年,并在医疗制度的改革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而作为与医疗保险关系最为密切的医疗保险金的管理方面,从一直以来都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工作任务的核心。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贯彻落实,医疗保险区域的不断扩大,对医疗保险金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但影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因素很多,在管理中,必须对影响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便实现有效的医疗保险资金风险管理控制工作[1]。
一、影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因素
(一)医疗保险基金环境风险因素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财政专户管理,达到医疗保险基金专款专用的目的,但地方资源的配置效率仍然较低,制度运行中出现了不能有效控制的很多环境影响因素,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医疗保险机构工作效率较低,保险目标不能够有效度量,不能对保险产品的物质形态、价值形态进行度量。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对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医疗保险受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企业微观经济效益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医疗保险水平的高低。经济环境影响因素中,就保险范围来说,城市的医疗保险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医疗保险水平。再者,国家的财政限制也会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再次,医疗保险基金还受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相应的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速率也会相应的加大,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也就是支出医疗保险基金速度比筹集医疗保险基金的速度快很多,也就加大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2]。
(二)医疗保险基金制度设计风险因素
政府在进行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和资金安排时,制度的设计、实施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会使得保险基金产生一定的风险影响,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核心是制度设计风险,而财务收支是否平衡是衡量制度设计风险的主要指标。当医疗保险基金收大于支时,医疗保险基金盈余,盈余适量可以应付风险,但盈余过大,就说明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征缴率过高,造成参保单位和个人过多的负担;当医疗保险基金收小于支时,医疗保险基金亏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降低医疗保险费用或是提高缴费率来进行收支调节。
(三)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实施风险因素
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实施风险主要是由医疗保险基金从收到支的一系列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在管理中,因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的风险是操作流程内生风险,该种风险能够使得基金制度设计风险财务收支不平衡,影响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再者是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风险,因为制度缺陷以及参保主体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使得医疗保险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加大,从而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医疗表现目标不能实现协调、稳定,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3]。
二、加快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水平以及抵御资金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健全相关管理政策
国家应充分了解医疗保险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在国家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充分配合来完成国家政策的实施,做好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医疗保险基金合理使用目标的实现。在工作工程中,明确各个部门对于保险基金管理的责任制约机制,建立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医疗保险基金的透明度管理,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过程中定期向广大社会民众公开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高保险基金使用的透明度[4]。
(二)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加大保险基金收支、增值的监督力度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主要是由国家机构来执行的,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起主要作用。投资人、委托人以及资产管理者形成一种三方制约、分立模式,以此来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和真实运作。国家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基金的预算管理,国家审计部门应加大对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再者,应建立健全年度医疗报表的公布制度,并及时反应基金的收支节余情况,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充分保证参保人员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促进医疗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实现更好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三)抵御资金风险的对策
首先应逐步完善保险基金的运行环境,通过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医疗立法保障等手段,逐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环境;其次应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通过构架完整的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方法、管理中心进行预算执行和调整等手段,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最后应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通过监理完善的信息透明公开机制、规范医保各方行为、建立可行性较强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制度等手段,逐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实现我国医疗保险有效资金管理和基金风险管理。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以及基金风险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从中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从源头上解决导致我国医疗制度管理发展缓慢的问题,才能使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使国家的医疗设备、医疗水平更上一个档次,才能使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健,郭文.我国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4:84-88.
[2]蔡丰兵.试析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2,08:92-93.
[3]步欣智.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155.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 篇4
同志们:
今天,市卫健委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防范会议”,这个会议是经过委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较长时间以来,酝酿和筹备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任务是分析我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在此说明今天分析只谈问题不谈成绩),对下一步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昨天全市的工作会议已召开,各地各单位也都要忙着贯彻落实市卫健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和谋划部署新一年工作了。加上新春佳节已近,大家开始忙着过节了,医院也正值病人高峰期,业务工作也都很忙,但是我们还是把大家在百忙中请来,召开这个专题会议,这充分说明这个时候召开这样一个专题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刚才,医调委的郑主任把近两年我市部分医院发生的部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严格制度管理,规范操作流程,遵守法律法规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可以说郑主任的分析基本代表了我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提出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特别郑主任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很是发人深思。我们经常讲,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但实际上一些医院对医疗质量管
理工作仍然不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够有力,相关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严格,法制意识不强、服务观念淡薄、作风纪律松驰、技术水平低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医疗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时常引发医患纠纷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依然存在。因此,在2019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召开这个专题会,再次就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强调,敲响医疗质量安全的警钟,期望唤起各卫健行政部门以及院长们的真正重视。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各级卫健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责任、医疗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把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考评,作为医疗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这根弦,把好每个环节质量关。一是要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各医疗机构都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例会制度,医院领导要经常调查研究,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勤查勤督,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经常性的医药护技工作检查,督促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要定期听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定期开展医疗纠纷与医疗质量缺陷讲评,及时研究和解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刻警示医务人员,不断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二是要建立院、科
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定期检查和讲评制度,督促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制定的有关工作条例、规章、制度、职责、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切实规范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三是要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各单位要实行严格的院、科两级责任制和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与责任。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负责,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医疗差错事故承担领导责任。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包括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时纠正各种医疗违规行为,定期检查报告执行情况,对本科室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承担直接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本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医疗工作的各项规章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本职工作范围内医疗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二、多措并举 扎实做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
关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医疗质量是各级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始于教育、又终于教育,抓好教育,强化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是搞好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基础质量,是保证整个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点,如果基础医疗质量滑坡,质量意识淡化,整个医疗质量不可能得到提高,医疗安全不可能得到保障。因此,必须从坚持不懈地抓好全员基础医疗质量的教育工作入手,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的教育。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举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学习会,定期通报全院医疗质量、院内医疗安全形势,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院内外发生的各种医疗事故、缺陷和医疗纠纷案件开展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通过全员质量教育,使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医疗质量的投入就没有医疗效益的产出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至上”的群体意识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做到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养成人人讲求质量、人人注重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自觉性。坚决纠正只强调医疗数量、不注重医疗质量,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以医疗质量的提高,促进医疗安全。
(二)抓培训,打好质量基础
人才素质是质量的基础,抓住人的素质,就抓住了质量建设的关键,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所以,人才培养是提高基础质量的关键。加强人才培养,要从基本素质入手,狠抓基础训练。一要强化三基的训练。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根据各级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
(比如入职时间长短,专业不同),采取指定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下达操作项目、实施重点辅导等形式,把疾病诊疗规范、病历书写、处方质量、手术操作、急诊急救、基础护理质量、诊断报告质量等作为重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设想,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不让医政和护理部门负责)。二可采取外出学习培训、邀请上级医师讲课、举办学术讲座、组织知识竞赛等途径和形式,更新知识,提高群体素质。三是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采取措施把继续医学教育抓实,使在职学习训练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四是规范临床带教。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临床带教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手术科室,理论再高,参观过的手术再多,待进入实战时,仍然是心中没底。如上级大夫能够主动带教,则低年资者则会进步很快。但是也有个别上级大夫,搞技术封锁(特别是手术科室),那将严重影响医院人才得成长和培养,我觉着医院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建立一套培养制度或机制,规定其每年应掌握的技能,规定上级大夫的带教职责。以此来强化上级医生的带教意识(举例北京妇产院),使人才成长周期尽可能缩短。五是严格考核。要对各种培训包括临床带教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并且严格标准、严厉管理,使其收到预期效果,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三)抓制度,强化质量措施
规章制度是医院一切活动的标准,是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就会造成工作混乱,如果有了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许多医疗缺陷都是与医疗制度执行不严或违反操作规程有关(举例)。所以抓制度管理,既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更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只有这样,医疗质量才有根本保证。一是完善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好各项质量标准,要本着权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系列、配套、具体、实用、稳定的原则,以国家和上级的相关规定为基本准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出具有本院特色、符合本院实际的包括各级人员职责、医疗、护理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工作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检查评定标准等各项制度和标准。这些制度
如18项核心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器材管理制度(定期查验有无过期失效、霉变、损坏举例)等以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医院主要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等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范,都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也是前人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被称之为医疗单位法宝,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掌握,使医务人员有章可循。二是落实制度。各项制度、规范制定的再好,如果只是挂在墙上,束之高阁,不认真执行,那就什么意义都没有。做好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不仅要制定好相关制度和规范,而且关键要抓好落实,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尤其要着重抓好岗位责任制、检诊、查房、病历和护理文件书写、交接班、消毒隔离、院内感染管理、病区管理、查对、会诊、临床病例讨论、急危重病员抢救等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章办事,严格规范操作,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各行其事的不良习气,真正把制
度落到实处,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实现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监督经常化,保证基础医疗质量。
(四)抓控制,促进质量提高
质量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有效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有效控制,才能督促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抓质量控制,必须完善质量控制手段,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从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质量的管理。一是要建立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起院科两级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加强对基础医疗质量的管理。二是落实责任,将质量控制内容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尤其要强化科室责任制,因为他们不仅业务熟而且对科室每个人员的业务能力、思想状态、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最清楚,管理最直接。所以要充分发挥科主任、护士长在科室质量控制中作用,突出科室自我控制。三是建立医院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系统。设立医疗质量监督箱和监督电话,实行挂牌服务,采取聘请院外医疗质量监督员,定期召开病员及家属座谈会,向出院病人发放“医疗质量调查表”等措施,接受社会及病人监督,及时收集、传递、反馈质量信息,使质量环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四是要加强关键点
控制,要针对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以及薄弱环节,对那些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如:病历、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检查操作、诊断报告质量及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控制。
三、突出重点,做好医疗风险防范工作
(一)严格依法执业
一是要坚决做到依法执业,坚决禁止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坚决杜绝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坚决禁止超范围执业。
必须明白,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使用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超范围执业,都属于非法执业,是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引发的医患纠纷都是要败诉的(举例瞿书铭)。因为非卫生技术人员、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所作的检查结论、诊疗措施都是无效的,不论所使用医疗设备如何先进、其医疗技术水平有多高、临床经验多么丰富、资历多么老练深厚、操作如何规范正确等,但在法律上都不予认可,所以必须坚决禁止。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只能在具备资格人员的指导和带教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所书写的一切医疗文书(包括病历、处方、检查结论等)都必须经具备资格的人员审核后亲笔签字方为有效。二是要规范服务,量力而为。不能随意向病人或其家属作治疗承诺,也不能自持医疗条件好而大揽病人,让医生、护士超负荷工作,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增多。三是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最新2018.1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和备案管理。比如髋关节置换术,按人工髋关节置技术管理规范,原则在三级医院或初次在二甲手术,属于违规行为。在这方面,有的二级医院的法律意识很淡薄,甚至明知故犯,这是在走钢丝,一旦有事,应该负全责。
(二)严格操作规程
临床各项操作,无论大小和复杂程度,都要严格按照国家制订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简化(血小板减少症),不得随意更改,不得疏忽大意,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医疗操作规程,按医疗程序开展诊疗活动,该告知的要履行好告知义务,病人隐私该保护的要注意保护,该签字的要要求病人或家属签字(病人在清醒状态、妇科手术必须由其签字)。还有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语言也应特别注意,防止一知半解的病人错误理解,或留下把柄,而引发纠纷。
(三)规范医疗文件书写
大家都十分地清楚,病案资料是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发生医患纠纷时,病历资料对于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具有其他证据难以替代的证明作用。无论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还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患纠纷,病案都是最为关键的,而在依据病案记录处理医疗纠纷或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时他们会逐字逐句、斟字酌句地推敲,任何疏漏、差错甚至语言含混都可能对医院或医护人员有某种程度不同的不利影响。我们许多医疗纠纷,从诊断到治疗的各个环节上看,医方无丝毫过错,但在接受处理时却显得理直而气不壮,其原因就在于医疗文书有缺陷,很容易让人从中挑出毛病来。例如,病史采集不全面,病历记录不完整,过于简单;对病情的分析不清楚,诊断不确切,实施的治疗与诊断大相径庭,缺乏医学科学性;语句不通顺或用词不妥当,让人产生歧义或造成理解偏差,写错字随意涂改让人产生是有意涂改病历的认识,怀疑病历的真实性;记录马虎,计算发生误差,漏记、错记、误记,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做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未严格履行告知和签字手续;都是我们要务必引起重视和注意的。
(四)盯紧重点科室和部位
关于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防范,要做到“七抓”,即:一是重点抓好容易发生医疗缺陷的人员,如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进修实习、经验不足等人员;二是抓好重大手术的安全防范;三是抓好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四是抓好新技术、新业务引进应用中的技术与操作规范(因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缺乏经验,易出差错);五是抓好节假日、中夜班、上下班交接班时段,因为此时是医疗力量相对减弱或思想容易放松的时候;六是抓好病历等医疗文件的规范化书写和应该履行的告知义务;七是抓好手术室、急诊科、产房、儿科等重点科室以及某一时期医疗安全事件高发科室的防范,明确其薄弱与短处,寻求对策,变被动为主动,以尽量减少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和缺陷,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目的。
(五)要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医疗机构通过购买医责险实现医疗风险分担,是国家、省、市卫健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要求,早在2007年原卫生部、保监局共同印发《关于推动医责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年省政府对各地市进行平安建设百分制考核,市政府很重视。其中平安医院占一分,平安医院建设要求三级医疗机构购买医责险率100%,二级医院达90%。基层医疗机构达80%。(可我市三家三级医院仅一家购买,二级医院23家,还有鄢陵县中心医院、**龙耀医院、**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医院,长葛市中医院都没购买,基层医疗机构更是很少购买)。也因此我市去年在全省平安医院考核中排名13,市政府直接函告了市卫计委印主任。昨天的卫健工作会上印主任再次就没购买医责险的医院提出了批评。希望未各县市区卫健委要积极动员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抓紧时间入保四、借力载体,全面推动医疗质量管理上台阶。
开展医院评审评价,主要是围绕质量和安全目标,进行自评和持续改进,以评促建评促改,最终达到评审标准的过程。通过开展医院评审,医院树立了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完善建立了切合本院实际的常规、制度、规范、流程等质量文件,从院长到职能科室,再到业务科室学会了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锻炼了一批懂业务会科学管理的干部。推动了医院质量管理得到全面提升。按照省医政工作会要求二级公立县级医院今年必须达二甲。长葛人民医院必须立即启动等级创建,这是硬任务。不讲条件。
五、讲究方法,妥善化解医疗纠纷
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要及时进行处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工作,加强医患沟通,防止因医疗纠纷衍变为公共事件。一要尽快报告市医调委,争取医调委尽快进入,及早开展调处;同时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要求,按时向所属卫健部门报告。二要妥善处理。发生医疗纠纷后,正确面对,主动应对。要组织院内相关专家分析自身有无过失,研究制订应对方案,同时加强与患方家属、亲属的沟通,积极化解。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属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对死亡患者,要及早地、主动地向家属、亲属提出尸检和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建议。若患方不同意,要求其写出书面意见保存到医院。三要落实医疗纠纷讲评分析(制度十大指标考核占分数,我们要提高分值)。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建立医疗纠纷分析讲评工作制度的通知》(予卫医)【2009】27号)《**市卫计委关于提高医疗质量
强化医疗风险管控》(2018)的要求,建立医疗纠纷分析讲评工作组织。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必要时可请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参与,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另外,对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在医患沟通方面,要注意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一个要求,就是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具有同情心和耐心;两个技巧,就是多倾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和检查等情况;三个掌握,就是全面掌握病人对医疗和相关服务的需求,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如实掌握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活动;四个留意,就是留意病人及其家属的基本人品、对疾病的认知度、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出现问题处理协调的接受度;五个避免,就是避免操之过急强求病人、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六种方式,就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形象比喻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
六、激励约束,加大监督考核和结果运用
各卫健委和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河南省医疗事故处理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制定适合本地、本单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各级卫健委要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机构及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以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医疗机构要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科室及医务人员的考核考评、职称职务晋升、评先评优、奖金分配挂钩。通过实施有效的正付激励措施,促使医疗机构管理层和医务人员自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同志们,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全部工作的核心,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任重道远。我们各医疗机构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导,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落实核心制度,明确工作思路,持续改进和全面提升我市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我市在全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健康保证,为健康**,平安**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 篇5
防范梳理台账
一、常见医疗风险梳理:
1.与医疗费用有关患
2.与病情交代有关隐患 3.与用药有关的隐患 4.与院感有关的隐患 5.与治疗效果有关的隐患 6.与传染病有关的隐患 7.与医护人员安全有关的隐患 8.与输血相关的隐患
9.于我科主要操作常见并发症相关的隐患 10.与护理工作相关的隐患
二、防范措施:加强对下列重点病人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自费患者。、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的隐
7、发生院内感染者。、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9、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0、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1、经他人介绍者。、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3、艾滋病患者。
三、常规要求
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所有“绿色通道”在开通的同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预计医疗费用,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由患者签字;意识障碍或病情危重者由家属签字认可。、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包括阳性结果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结果,应认真分析,所有资料需妥善保管。、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严禁滥用抗生素,三代头抱类杭生素不得预防性使用,只有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有权决定泰能与万古霉素的使用;禁止将奎诺酮类药物用于18 岁以下人群。5、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科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报卡,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乙肝系列、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七天后方可销毁。
四、病历书写
严格按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病历书写规范》 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一)住院病历、病历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及我院的实施细则进行填写。病历质控医师以及病历质控护士必须及时检查病历质量。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质量负责,病房主治医师对运行病历质量负责。3、病历书写者必须认真对待病案室签发的病历返修通知单,及时对病历进行完善。、住院病历必须在24 小时之内完成,首次病程必须在8 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必须在48 小时内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急诊病人入院3 天之内、门诊入院病人7 天之内必须有主任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住院病历的其他内容参照我院其他有关规定执行。8、主治医师对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病人出院的同时完成。9、科主任或主任医师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病历出院二周之内完成。、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手术后首次病程必须在手术后即时完成,手术记录在术后24 小时由术者亲自书写,特殊情况由第一助手书写,术者应审阅记录并签字。’、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须在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各种检验报告、图像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避免患者及亲属接触、翻阅病历,以免造成丢失和涂改以致责任不清。
(二)门诊病历
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保证“三次确诊率”,对于两次就诊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必须请专科专家会诊。、处方书写必须符合规定。、门诊病历及检查、图像资料由病人保管。、节假日(周末)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就诊及收治病人入院治疗。
五、收治病人 1、病人实行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病人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对于慢性病和危重病人,各科必须以病情和病人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各自借口拒收病人。、凡具备空床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病人。4、病人在办理住院手续时,须签署委托书者,由受托人负责代理病人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六、三级查房及会诊:、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于普通病人,住院医师每日查房两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一次。、对于重点(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对于危重病人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5、各科必须保证对急诊医师以上的技术支持。6、急会诊必须在10 分钟内到位。、涉及多科室的急诊抢救病人,在局部情况与全身情况治疗产生矛盾时,及时报告并积极抢救生命,服从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的协调。
七、病人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l、目前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并发症、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及出血等。门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等。2、检查治疗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3、医疗费用的情况。、危重病人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5、输血、造影、介人、气管切开、化疗等。
6、其它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均应有文字记以及患者或受权人签字。应急处理预案
7.主要治疗操作的并发症及常见意外等。
八、我科各项主要操作的医疗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体针
1.晕针: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晕针。应在治疗开始之前将针刺的程序和由此产生的感觉向病人认真解释。对于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最好选择卧位,并用轻手法。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脉搏以及早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尤其在针刺能引起低血压的穴位时应特别注意,如太冲穴。
晕针的先期症状包括感觉不适、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精神疲惫。可出现胸闷、心悸、恶心,有时呕吐,面色苍白,脉象虚弱。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冷汗、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这些反应通常是由于病人紧张、饥饿、疲劳、极度体虚,不适的体位以及过强的手法引起。一旦出现先兆症状,应立刻起针,让病人平卧,头低脚高,饮温糖水。由于症状是由于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引起,一般在短暂的休息后可缓解,严重者要给予急救措施,在病人病情稳定时,可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指压水沟穴或针刺水沟、中冲、素髎、内关和足三里;或者艾灸百会、气海、关元。采取以上措施后一般患者都能很快有所反应,但如果症状持续进行 则需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2.惊厥
对所有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都必须询问是否有惊厥病史。对确实有此病史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发生惊厥,立即将针全部取出,采取急救措施。若病情没有立即得到控制或持续惊厥,应将患者及时转送急救中心。3.疼痛
进针过程中产生的疼痛通常是由于操作者进针手法不熟练,或针尖钝、带钩,或针体过粗所致,有时也发生于过度敏感的患者。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熟练而快速的透皮进针是无痛的。正确的操作技能和适宜的进针力度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一些装置可使进针容易而快捷,例如管针套管(将针固定于穴位上,轻拍入穴),以及“轻弹”技巧(一种进针方法,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轻持针柄,另一手的中指或食指轻弹针柄上端,使针尖轻触皮肤)。酸、麻、重的“针感”表明得气,要与痛反应相区别。进针后针进入深部组织后发生的疼痛是由于触及了神经纤维的痛觉感受器,出现这种情况需将针提至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后重新进针。当针在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时产生疼痛,通常是由于纤维组织缠绕针身所致。应轻柔地前后捻转针使缠绕的纤维松解而缓解 疼痛。留针时产生的疼痛通常是由于病人移动体位造成弯针所导致,需恢复原先体位使之缓解。出针后的疼痛是由于行针手法不熟练当或过强的刺激所致。疼痛较轻时可按压局部;较重时除按压外可施以灸法。4.滞针
滞针是指进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或无法进行。产生滞针的原因是肌肉收缩、大幅度的捻转行针或向单一方向捻针,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也可发生于病人体位的改变。一旦发生滞针,要求病人放松。若因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即可消除滞针;若局部肌肉过度收缩造成滞针,可稍延长留针时间,然后捻转出针,或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由病人体位改变所致,应恢复原来体位,将针缓缓起出。5.断针
产生断针的原因是针具质量欠佳,针体与针柄间损伤剥蚀,肌肉强烈的收缩痉挛,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弯针、滞针时不正确的起针以及长时间的电刺激。如果在进针过程中发现弯针,应立即出针并重新换一根针。避免过强的行针,特别是在提插时。针柄与针体的结合部是比较容易断的部位,因此进针时应留1/4~1/3的针身在体外。一旦发生断针,嘱患者保持平静,切勿活动,以防断针向组织深部陷入。若残断部分针身仍显露于体外时,可用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时,可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 断针暴露体外,持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应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一般断端可暴露体外。若没有成功,则需外科手术取出。6.局部感染
忽视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导致局部感染的原因,特别在耳穴疗法中。一旦发现感染,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或指导病人进行药物治疗。淋巴水肿部位不宜针刺。二)、TDP医疗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1、辐射灯头不能直射眼部。
2、照射时,治疗头不要距离身体太近,以免因治疗位置不当造成灼伤。
3、不要触摸加热的治疗板,若出现治疗板的涂层物掉下烫伤皮肤,立即用麻油或消炎药物擦涂烫伤处。
4、必须使用带有保护接地线的三孔电源插座。
5、使用过程中,必须将固定治疗头的止动旋钮旋紧,防止治疗头突然下坠,造成烫伤。
6、治疗过程中,不要强行拉扯支臂或治疗头,防止治疗器倾倒造成其他事故。
7、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清醒,防止烤伤或烫伤。
8、更换保险管(熔断器)时,请拔掉电压UN插头后进行。
9、没有电器维修知识的人员不可拆卸和维修治疗器,以免触电或造成其他事故。三)、电针的医疗风险及防范措施:
电针治疗仪已经成为各中医院及诊所不可或缺的医疗仪器。1现有电针治疗仪的安全隐患电针的作用参数是电针仪输出脉冲的频率、强度、波形、刺激时间等的定性定量的数字描述,是影响针效和改变针效机制的重要因素。电针的不同刺激参数所包含的刺激因素引起的反应以及其反应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各种参数之间不同的组合也可能影响到针刺的效应比5〕。然而,临床上针刺治疗是在患者清醒有针感下进行的。如果电针产品设计有缺陷、没有可靠的保护措施、或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慎,都会直接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曾作为面瘫患者接受过长达1年的电针治疗,先后就医于多家权威中医机构,使用过高中低不同档次的电针治疗仪。众多的患者在享受电针治疗的同时也都曾受到过它的伤害。四)、隔物灸的医疗风险及防范措施: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期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搐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后。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此外,施灸时应防止艾火烧伤皮肤或衣物。用过的艾条、太乙针等,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筒内,以防复燃。五)、刺络拔罐的医疗风险 1.操作前检查罐口有无破损,以免损坏皮肤,引起感染; 2.拔火罐时应注意棉花浸酒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过长而致皮肤起水泡,小的无需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3.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小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4.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手指从罐口旁按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六)刺络:
1.对患者作好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2.严格消毒,防治感染。
3.点刺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 面过大,损伤其他组织。一般出血不宜过多,切勿伤及动脉。4.梅花针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毛钩,针面是否平齐。5.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
6.刺络拔罐的针具和火罐要严格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对医护人员:操作前严格消毒,双手皮肤破损处作好防护,若不慎针具刺伤,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院内感染。七)、康复治疗的医疗隐患:
医务人员导致的隐患:1.使命感意识和责任心不强。2.安全责任意识 差,执行力制度不严。3.钻研业务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4.以人为本的观念淡薄,医患沟通不到位。
康复医疗设备存在的隐患:1.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带来的隐患,2.维修保养不善带来的隐患。3.医疗器械安全指标不明确。八)、艾灸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1.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2.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2)、选择好的艾条,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
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2、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要紧张),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具体灸伤的处理,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创伤等级及其处理方式。
3、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4、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通常灸一段时间后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6、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宿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 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这种现象大多在第一次艾灸后比较多。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
7、灸后身体某个部位冒凉风,以脚心、腿上多见,也有头部的等,此为寒邪外排,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坚持灸即可,大都可以缓解。
8、灸后便秘,这也是上火的一种表现。按上火的处理方法即可,注意多喝水。同时可以加灸天枢、大肠俞来调理。
9、灸后经期延长或量少,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艾灸初期,可以适当减少火力和时间、多喝水,适应艾灸后,会逐步缓解。
10、灸后出现问题加重,腰腿有问题的越灸越感觉腰酸腿疼,或是妇科越灸肚子越疼等,此在中医范畴兼为排病反应,灸前人体正邪处于一个暂态的平衡,通过艾灸激发了人体的正气。正气和邪气,在人体这个战场上开始战斗,所以会有病态情况表现出来。此时需要坚持灸,不然会功亏一篑。
11、灸时有通窜的感觉,有的灸腰,会感觉到热气下行的腿上甚至脚心或腹部等,此为灸的通窜,针有针感灸宜有灸感,因人而异。灸感所到之处,就是病灶所在之地。比如说,我们治疗胃的,灸足三里,但灸感却到小腹处,到不了胃。这说明小腹处经络阻塞,要将小腹处的经络打通后,灸感才能直达胃。艾灸的重点,就是产生灸感。所以我们的艾灸时,专心一点。不宜边做杂事,边艾灸。
九)、蜡疗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1:过敏反应。病人蜡疗后,在治疗部位或者在全身出现皮疹,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瘙痒、发烧或周身不适等。若皮疹出现后,如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并且局部有明显的瘙痒、疼痛等症状,可以口服或注射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局部涂考的松软膏等,并马上停止蜡疗。若病人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时,只要停止蜡疗,皮疹很快可以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2:少数人在进行蜡疗以后,发现自己像夏日晒了太阳一样,皮肤变得黝黑。实际上这是黑色素沉积在皮肤中所致,是机体对蜂蜡高热防止深部组织受烫伤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防卫反应,并不是坏事,蜡疗的继续进行,更不需要任何处理,停止蜡疗后2~12个月可自行消退。3:烫伤:用手触摸蜡的温度,温度适宜再放蜡。十)、静脉输液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1.发热反应: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防范措施 :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2、静脉炎: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空气栓塞: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防范措施: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十一)中药热奄包的医疗风险:药物过敏,烫伤 若觉得出现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外敷并告知护士。防范措施:
1:热奄包温度不宜过高,50-60度为宜,应告知患者两次使用的间隔须大于5小时,以防止腹部敏感性下降而降低疗效。热敷时保持室内温暖无风,治疗部位也要注意保暖,治疗中适当补充水分。若用毛巾包裹,包裹的毛巾垫应平整,使热力能够均匀渗透。2:药物过敏:询问患者过敏史。十二)、中药外敷法医疗风险: 1.烫伤 2.过敏反应 防范措施:
1:调节理疗灯的热度,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对热不敏感,特别容易烫伤,要随时询问患者。2.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3.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5.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6.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7.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8.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9.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0.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医疗期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问题研讨 篇6
1、什么是医疗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2条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2、如何计算医疗期限?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4条规定。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如:享受三个月医疗期的职工,如果从1995年3月5日起第一次病休,那么该职工的医疗期应在3月5日至9月5日之间确定,在此期间累计病休三个月即视为医疗期满。其他依此类推。
3、什么是特殊医疗期限?
4、试用期员工,有医疗期吗?
5、如何计算工伤医疗期限?
6、如何支付病假工资?
7、如何支付工伤医疗期的工资?
8、申请病假,用人单位能否要求提供指定医疗单位的病假条?
9、如果员工提供虚假病历的,如何处理?
10、医疗期届满后,公司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吗?
11、劳动能力如何鉴定?
12、员工拒绝鉴定劳动能力的,如何处理?
13、医疗补助金的支付前提是什么?
14、医疗补助金的标准如何?
15、医疗补助金需缴个人所得税吗?
16、合同期限短于医疗期限的,合同一定要顺延吗?
17、合同顺延届满时,未治愈的,是否一定要给予医疗补助金?
18、怀孕女职工的病例超过了医疗期,如何处理?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 篇7
1 严抓四项缺陷管理
我院以“患者至上、质量第一”为办院宗旨, 以服务、质量、安全、效率为4项缺陷管理重点,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树立“零缺陷”管理目标。“零缺陷”管理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管理学专家菲力普.克劳斯贝 (Philip B. Crosby) 提出, 早期主要应用于企业, 主张要发挥个人能动性, 使产品没有缺陷[1]。而后此种观念被应用到医疗管理, 并非指任何缺陷都不发生, 而是指医疗管理应向着零缺陷目标迈进。
1.1 强化医疗服务意识
强化服务意识, 弥补服务缺陷, 是防止暴力事件、减少投诉纠纷的重要手段。部分调查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态度生硬导致的纠纷占60%, 而医疗质量引发的纠纷占30%[2], 因此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者首要关注的内容。医患之间不是简单买卖关系, 更不是敌我对立关系, 应该是亲密的战友合作关系。医患之间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双方缺少任何一方的信任和支持, 都不能取得胜利。服务患者是医护人员的天职,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急备千金要方》中提出, 作为医生要培养“大医精诚”的品质, 对患者要至真至诚, “皆如至亲”, “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 感同身受。作为医者不仅仅是治疗, 更多的是对病人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 正如著名医生特鲁多所说“有时, 去治愈;常常, 去帮助;总是, 去安慰”。作为管理者应努力倡导服务精神, 重视患者就医体验, 倡导微笑接待、心灵呵护、优质护理等服务理念, 增加医患沟通时间, 减少患者就医流程, 增进医患互信关系。患者满意原则是21世纪医院工作的最高原则, 也是医院追求的最终目标[3]。
1.2 提升医疗质量品质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质量, 《大医精诚》篇中明确指出作为医生首先要“精”, 要有精湛医术。为提升临床医疗质量, 提高医师诊疗水平, 我院实施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全程全面质量控制。
1.2.1基础质量方面。
(1) 强化三基培训。我院建立技能培训中心, 长期对临床医师进行分期培训, 对重点技术、新技术进行模拟培训。每年开展各项“三基三严”活动, 集体集中培训考核。 (2) 提升人才梯队。我院大力引进高质量人才, 从临床三级结构看, 住院医师已由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硕士为主力军, 其次是211工程院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作为规范化培训学员, 已成为医院新生的重要力量;主治医师是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博士、博士后为主力军, 是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部分科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代主治医师工作;三线医师承担临床医疗指导工作, 均为高年资主任医师, 负责学科建设和发展。 (3) 实施精品战略。我院开展精析病例、精品名读、中华名院等系列精品活动, 强化理论与临床结合, 锻炼临床思维及辨析能力。
1.2.2环节质量方面。
(1) 细化手术分级管理。经对近3年纠纷投诉统计, 因手术质量引发的投诉纠纷占30%以上, 手术质量是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我院开展手术分级管理, 实施四级手术管理, 对每位手术医师资质及手术分级进行细化, 从电子系统进行关联, 一旦越级手术申请即不能完成, 严把越级手术。 (2) 加强术前评估制度。我院从患者体质、医疗风险等方面对手术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术前评估制度, 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 加强重点环节检查。医院质量职能部门要对手术质量、危重患者管理、合理用药、院内感控、合理用血等进行定期抽查, 实施现场走动式管理。
1.2.3提升终末管理质量。
通过病案信息、质量指标等情况, 进行终末评价和反馈, 依托医护质量考核进行奖惩, 促进缺陷整改。
1.3 保障医疗安全秩序
作为医院管理者, 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积极构建医院公共安全防范体系、保障医患双方安全是其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1.3.1维护医护安全。
作为健康守护者, 在工作岗位受到伤害时, 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保护力度, 绝不允许医护人员的尊严受到无故践踏。慰问、关注受害医护人员只能宽慰人心, 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事前预防。我院门诊实行分时段挂号、叫号诊疗、助手协助等制度, 各科室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就诊秩序。保安实行定点定岗与动态巡逻相结合。住院病区实行门禁系统、呼叫系统保障医疗安全。一旦发现或发生伤医事件, 管理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缓和医患矛盾, 维护医护安全。
1.3.2保障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医院工作安全基础保障, 包括空间动线规划、水电管路等要经常检查和维修, 防患于未然, 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1.3.3强化安全预警体系。
许多暴力伤医事件与发生医患矛盾时患者无处投诉和宣泄密切相关。我院大力推行不良事件报告机制, 鼓励医护患三方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及时发现医疗缺陷, 弥补医疗短板。报告实施保密性、激励性、共享性等原则。在医院各种场所显著位置, 张贴不良事件报告标识及报告电话, 方便医护患三方随时报告或投诉。同时, 医疗不良事件处理小组与纠纷投诉办公室密切结合, 一旦确定性质严重及时转交纠纷办公室进行接待和处理。
1.3.4完善纠纷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和投诉是医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非常规事件, 与暴力伤医事件密切相关, 完善的纠纷处理机制是缓解暴力伤医重要手段和举措。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是医疗管理水平的体现, 也是医院管理者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的体现。一旦出现冲突, 管理者应第一时间劝导患者走纠纷投诉流程, 脱离事件发生的环境, 避免医患双方正面接触。对患方因势利导, 采取实事求是、强化沟通、换位思考等原则, 化解矛盾、处理问题, 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 避免暴力伤医事件发生。
1.4 重视正向效率评价
诊疗效率是医院工作的成效体现。我院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为管理目标, 加强三日确诊率、治愈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的管控, 采取指标引导、绩效考核政策, 加强医护质量考核体系正向引导作用, 调动医护工作积极性, 减少患者就医负担。
2 坚持三项核心原则
2.1 重点聚焦
聚焦原则, 要深入挖掘医院存在的最深刻问题, 寻找短板, 聚焦解决。如通过对医疗纠纷、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分析, 寻找最突出问题。2012年医院对全年突发院内死亡、严重不良事件及纠纷投诉进行专项分析, 发现深静脉血栓是导致突发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因其具有隐秘性、不典型性, 在一些手术科室很难发现, 所以我院对此类问题进行规范, 多科协作从诊疗指南到具体实施制定系统诊疗方案。进行全院多批次培训及经典案例讲评。同时对重点科室如妇产科、骨科、消化外科进行多次专项培训, 引起全院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对高危患者术前进行血栓常规筛查, 术后及卧床患者常规进行血栓预防, 取得显著成效。
2.2 激励引导
激励机制的正向引导是医院管理者重要工作和任务。对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给予荣誉鼓励和物质奖励, 充分肯定和承认工作成绩。
2.3 开拓创新
创新原则就是不能固步自封, 畏足不前, 要有探索和开拓精神, 积极研究医疗新方法、新思路。我院以建立研究型医院为目标, 秉承“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鼓励科技创新, 倡导学术研究。不断开拓新技术、新业务, 在消化道肿瘤、异体移植、机器人手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更多患者开辟了康复的新天地。
3 夯实两项思想建设
3.1 端正医德医风建设
导致暴力伤医事件的另一因素是医疗信誉普遍降低, 而少数一些医疗不端行为更为医疗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辱没和伤害, 如:拐卖新生儿、器官买卖、器械提成等案例, 突破了医德底线而不自知。我院实行军事化管理, 严打不正之风, 坚持十八大“求真务实”精神。树立医德医风楷模, 开展临床医师医德品质教育。
3.2 开展文化精神建设
医院发展有两个决定性因素:第一是思想, 第二是文化, 思想建设医院, 文化凝聚人心[4]。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集体, 有其救死扶伤的特殊使命。我院开展阳光医疗, 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注重团队精神, 强调医院凝聚力, 尤其在危重患者救治方面善于利用团队精神克难攻坚, 创造许多医学奇迹, 成为文化建设重要内容。
总之, 要彻底剜除暴力伤医土壤, 还医院安全就医环境, 需要医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需要社会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和认同, 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而当下作为医疗管理者, 最需要的是维护医院医护安全, 严讨暴力伤医事件, 坚决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大力推行缺陷管理, 和谐医患关系, 弘扬医学精神, 更多地展现大医风采,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者风范和精神。
摘要:暴力伤医事件导致医护人员惊愕和恐慌, 引起各界的强烈愤慨,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加强缺陷管理, 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范暴力伤医事件;从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效率四项重点全面提升, 始终坚持聚焦、激励、创新原则, 努力开展思想建设, 端正医德医风, 培养阳光医疗精神;弥补医疗短板, 和谐医患关系, 保障医患安全, 是实现“零缺陷”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Discussion on the medical defect management and ideology construction to prevent hospital violent incidents/LI Xiaokang, WANG Guanying, WANG Hongbin, ZHANG Shanhong//Chinese Hospitals.-2014, 18 (5) :62-63
关键词:暴力伤医,医患安全,医疗缺陷
参考文献
[1]郑尚维, 李正赤, 姜洁.浅谈医院缺陷管理[J].西部医学, 2007, 19 (5) :980-982.
[2]刘翔, 谷华, 查正科, 等.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领导艺术[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 14 (1) :59-60.
[3]李晓康.综合性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基本原则[J].医学信息, 2008, 21 (12) :2240-224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07-05
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专项整治工作总结09-10
如何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07-01
双阳区加强助产机构医疗质量管理05-18
全面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07-03
医疗风险预警防范制度06-12
医疗风险防范考试题09-13
医疗风险防范工作总结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