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2024-09-07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精选10篇)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1

卫生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三、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五、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六、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七、定期向院职工大会进行工作汇报。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2

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随着医疗器械使用寿命的临近、使用人员操作不当、维修工程师维修保养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如何加强临床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尤为突出。

1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体系

传统的医疗器械风险控制与管理只局限于医院设备管理部门,且只注重维修结果,认为只要解决故障能继续使用即可,往往疏于填写维修记录、忽略故障产生的原因、缺乏使用安全风险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医院管理层没有足够重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管理,而设备管理部门因人员紧张而疏于管理,临床又缺少相关组织人员监管,导致很多医疗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医疗设备故障和使用不当有关。所以医院建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其体系成员应包括医院领导层管理人员、质控办、院感办、医务部、护理部、临床使用医护人员以及设备管理部门医学工程人员等,同时建立相关机构、制度,负责对重点在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控制、定期监测[1,2,3],以保证医疗设备安全、有效地应用。

2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来源

医院常见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来源:①医疗设备在使用前未自检,致设备出现故障;②使用前培训不到位;③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使用流程操作;④带有放射源或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的医疗设备造成的使用安全风险;⑤各设备的组合相互之间产生影响造成的病人或操作人员的使用安全风险;⑥不重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⑦医疗设备清洁、保管不善;⑧未经用电部门批准擅自领取、使用电源插座,而引起的医疗设备超负荷用电事故;⑨使用前未检查医疗设备电源线有破损、接头处有电线外露;10将液体放置在有源医疗设备的上方,致漏液损坏设备;11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上岗证或上岗证已过期;12操作人员把110 V或24 V的低电压用医疗器械接到220 V的电压线路上;13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14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15设备出现故障时停机检查修理,但未挂上“正在检修、请勿使用”的标牌,而造成再次使用;16碰到设备起火,一时无法判明原因,未切断电源再灭火;17使用医疗器械时,未先插电源插头,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未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在插、拔插头时,手未握住插头绝缘体,并使劲拔电源线。以上例举的17项均可造成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

3避免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的措施

(1)加强医疗设备在使用前的技术验收。对所购设备的品牌、型号、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记录。主要分2部分:①资料验收。根据医院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货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将设备的商检报告、进口许可证、进关材料、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合格证等资料收齐,并根据设备配置清单逐一清点;②设备验收。设备对地漏电流测试,通电试机,对医疗设备所要完成的医疗目的进行检测,功能参数是否能设定完成、报警设置是否灵敏、日常维护内容等[4]。验收完成后,填写验收报告,对设备登记编号,资料入档。

(2)加强设备使用前、中、后期的相关培训。对所购设备验收完成后通知厂家资深T.程师到现场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管理部门工程师、护理部相关人员、临床日常清洁保养保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参数设置、使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常规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计量要求、消毒清洁等,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关培训记录。每年按照临床实际需求,邀请厂家对一些重要的设备(如急救设备、生命支持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开展全院培训课程,并实施考核。

(3)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根据培训内容及设备说明书制定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关注意事项[4]。制作完成后挂于设备醒目处,供操作人员和保管清洁人员参考。

(4)制定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PM)计划,进行PM保养。对现有的医疗器械制定维护保养计划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流程图,见图1。预防性维修保养能主动发现、排除设备故障隐患,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危害,进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安全风险[5,6]。

本文结合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实际情况,提出以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系统为基础的PM方式,根据医疗器械评估风险系统对设备在临床的功能、故障风险、预防性维护作用等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标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7,8]。监护仪风险评估表,见表1。

注:建议PM保养频率:每年半1次。总分在10分以上(含10分)的设备每半年进行1次PM。总分在10分以下的设备定每年进行1次PM。

(5)制定安全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专人监测。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分类,把急救设备、生命支持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列为重点监测对象,设计安全监测记录表,每月记录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来源次数,供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小组进行分析。安全监测纪录表(以电子监护仪为例),见表2。

4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实践

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小组每半年收集各临床监测记录表格,连同监测人员共同分析不同医疗设备在半年内主要的使用风险来源及发生的次数,分析发生的相关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我院2011年电子监护仪为例,上半年使用安全风险来源主要体现在①、③、⑥、⑦、⑨、15、17项。通过分析发现造成风险来源的主要原因有:①有些医疗器械自检通过,但有一些小的报警,不影响使用,操作人员忽视此类报警;②设备故障报修后,忘记挂标示,引起故障设备再次被误用;③清保管洁人员未按照规定消毒清洁,导致导联线绝缘层脱落,出现干扰波形;④临床护士流动性及使用随意性比较大等。下半年通过一系列持续改进措施,电子监护仪使用安全风险次数明显下降,甚至大部分发生次数为零。

5总结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问题一直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医疗设备的上市都要经过国家相关机构的安全验证和严格审批,但是多种因素使得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曾预料到的风险和后果,从而影响病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医疗设备使用安全风险来源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确保病人与操作人员的安全。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疗器械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来源,提出了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医疗器械管理,使用安全风险,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顾成雄.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2(3):222-224.

[2]李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6):26-28.

[3]张素敏.国内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6):442-447.

[4]刘剑.医疗设备全程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80-81.

[5]晁勇.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预防性维修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73-74.

[6]6李怡勇,米永巍,郭赤.建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和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8):126-127,129.

[7]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31-33.

海外医疗旅游:诱惑与风险并存 篇3

并不奇怪。

提到出国看病,许多人首先就想到美国,但是美国高昂的费用和遥远距离,也难免让人望而却步。

近日,据韩联社报道,随着赴日本、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剧增,赴两国接受医疗服务的中国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另据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到韩国接受医疗服务的外

国患者达159464人次,比2012年增加了30.4%。其中,中国患者人数同比增加了69.1%,达到32503人次,占总人数的20.4%。

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国人对海外医疗旅游的关注。那么,目前海外医疗旅游到底都有哪些产品?费用是多少?医疗纠纷为何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海外医疗旅游兴起

医疗旅游是指以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康复、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赴海外进行体检、整形、康复的人数也不断上涨。

据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理事长贾笑芳介绍,未来10年是我国公民赴海外医疗旅游的增长期。10年后,医疗旅游市场或许会像今天的留学市场一样发达。记者从医疗旅游网了解到,在海外医疗旅游产品

中,整形、抗衰老项目占比较大,占到60%,其次是静修、调养项目,占比约为20%。这些产品的费用往往较高,如赴瑞士的抗衰老治疗产品,价格便宜的也要二三十万元/人,贵的则可达百万元/人。

武汉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中国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日本和韩国。比如,近几年开始兴起的韩国医疗整形美容项目和日本的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和癌症基因检测就很受大众欢

迎。每逢长假,这种海外医疗旅游线路的发团频率都很高。

该工作人员称,若论医疗水平,日本、韩国与美国不相上下。以日本为例,该国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和技术上算得上是世界一流。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和癌症基因检测由于技术欠缺,

发展很不完善,许多人选择了去日本。此外,日本人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儿童肿瘤方面也很擅长。

上述工作人员补充道,日本这方面的发展已经很完善了,收费也很合理。日本免疫细胞治疗比美国和欧洲价格低一半,和中国基本持平,但核心技术仍然由日本人掌握。目前免疫细胞治疗还是一个辅助

治疗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手术,但前景看好。而癌症基因检测方面,日本发展得很完善、细致,服务很周到。

服务精细日本最受亲睐

在武汉一家大型企业任高管的高岚有这样的体会,“日本人的走流程一流,一般的体检也要预约,体检每个项目都计划好时间,一个接着一个单向流动,效率很快,如在中国得在拥挤人群中奔波一个上

午。”高岚认为日本人的服务不是简单的微笑服务,而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医疗体系精细化管理,都站在患者角度考虑。

单膝跪地给患者注射,岚若说这个动作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护士们会服务得无微不至,面带微笑、不断鞠躬、不厌其烦。

据悉,随着去日本看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日本一些大医院开始设立专门针对国外病人的管理部门,日本政府2011年还设立了“医疗居留签证”,患者可以3年内多次往返,一次停留90天,而且陪同

者(非亲属也可以)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签证。

此外,日本在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疗水平评比中排名第一,与美国的医疗水平不相上下。许多高端医疗设备都是由日本首发,之后才在世界各地推广。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日本全球领先,而

且日本政府卫生部门对于免疫细胞治疗的监管也在逐步放开,临床上出现了大量成功的案例。

武汉商人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案子。今年47岁的王先生,在2012年检查发现自己得了喉癌。今年年初开始,他每个月都要去日本打针,治疗后6月份检查未发现癌细胞踪迹。

此前,王先生每次去上海看病都会花200块钱买“黄牛号”,在上海著名的一家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后,须接受20多次放疗。由于医院只有4~6个放疗室,放疗得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一次,朋友建议他

到日本试试免疫细胞治疗,这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今年初,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了出国就医之路。

王先生说,日本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流程简单,医疗价格便宜,有些相同的治疗,比美国便宜一半。更重要的是日本与中国临近,来回可减少旅途的奔波和倒时差的痛苦,饮食习惯也与中国类似。

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尽管海外医疗旅游给不少患者带来了便利,但作为旅游业的细分领域,旅游项目的覆盖范围小到美容整形,大到重症手术,其中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不久前,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美丽情系中国——中国医疗美容大型公益救助365”启动仪式上,一位36岁的李女士作为被救助对象的代表,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整形路上的不幸遭遇。

据她介绍,几年前她通过中介机构到韩国一家美容机构进行整形手术,没想到术后出现疼痛、吞咽困难、面部表情僵硬等问题。李女士就此多次与该美容机构进行沟通,但均未成功。“我一直试图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真的很艰难。我本来是想去美容,结果却导致容貌受损,我为韩国这家美容机构不负责任的态度感到气愤,也为自己的愚蠢和草率感到懊恼。”李女士哭诉道。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曹伟此前对媒体表示:“近年来,出国美容手术失败的案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不少是整形时发生的意外。目前,我们正在酝酿组织出国美容的受害者赴海外

维权。”

nlc202309042054

“出国做美容手术的消费者大多找不着投诉途径,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一方面他们在当地语言不通,造成了手术前后的交流障碍;另一方面他们很难知晓外国医生是否有整形外科的临床经验。”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李滨认为,一些国内美容院充当了出国美容中介的角色,忽悠消费者到国外接受整形手术,其对海外医疗旅游市场乱象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赵振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生这一乱象的原因除了监管问题外,还有国人的认识误区。一些人认为,韩国的漂亮女孩都是经过整容手术打造出来的,从而

误认为国外的整容技术和设备比国内先进,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亟待设置准入门槛

就海外医疗旅游的一些情况,记者分别咨询了武汉市卫生局和武汉市旅游局。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海外医疗旅游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武汉一家医疗咨询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在海外医

疗旅游领域,旅行社常充当第三方医疗中介的角色,但对此国内有关部门并没有严格定论,所以无论是旅行社本身的运营还是相关部门的监管都显得十分困难。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虽然很多从事国际医疗旅游的机构都表示自己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是和当地中介进行合作运营,而后者并非那么靠谱。这就对从事该行业的

企业提出了要求,比如企业是否能够提供高效、快速、优质的服务,能否准确判断患者的需求并控制成本。在很多时候,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资金,而是资源。”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从事海外医疗旅游的机构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海外医疗旅游市场尚不成熟,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前往瑞士静港中心医院进行羊胚胎素抗衰老治疗的产品一直备受关

注,一些机构便盗用静港的名义混淆视听,忽悠消费者。

有专业人士表示,海外医疗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因此应为这一领域设置准入门槛,只有那些具备资质的企业,如拥有广泛的海外医疗资源、已建立必要的跟踪随访制

度等,才有资格从事这一行业。

此外,有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海外医疗旅行时,一定要对当地的医疗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与当地的医疗团队和医疗中介建立良好的沟通,理性看待整形效果。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4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学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2017年《昭苏县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月活动》要求,针对督查阶段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已完成的整改

(一)、落实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合理检查、合理诊疗;规范诊疗行为。

1.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十三项核心制度及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落实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每月定期进行病历点评,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强化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3.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文件要求,加强急诊工作、各科做到设备完好,人员做到及时处置应激事件。

4.据我院实际情况,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养护及及时更换。针对我院电路老化,有发生火灾隐患风险,已要求后勤及时更换。

(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1.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三)、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1.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加强管理。2.贯彻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及置管前、中、后的各项操作技术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3.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隔离、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做好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四)、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3.医院各临床科室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4.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和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二、正在解决的:

1、由于我院目前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较多,要求各科室及医教科、护理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并进行考评以便顺利取得相应资质。

2、针对我院信息系统落后情况,我院正在筹备资金更换新系统,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预计年底完成。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医院力争实现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常态管理轨道,逐步形成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活动向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纵深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昭苏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5

中医科主任 葛群

中医科根据总医院2013-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并对照两个体系文件和“五想五不干”内容,全面检查分析中医科各岗位存在医疗风险、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自查分析并且制定防范措施。一.门诊医疗、治疗危险因素:

1.患者应诊时或治疗时,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缺乏抢救条件。2.病房住院患者到门诊做治疗,途中出现意外。3.门诊病重患者拒绝检查、拒绝住院、不配合。4.针灸治疗出现晕针、或严重不适。

5.治疗室条件有限,针灸患者采取体位受到限制。6.微波治疗时间超过规定,造成伤害。

7.颈、腰椎牵引治疗体重计算不准确,造成伤害。8.拔罐时间过长造成皮肤伤害。9.拔罐时棉球酒精太多,造成烫伤。10.针灸针重复使用,交叉感染。11.神灯不能及时关闭,引发火灾。12.磁振热、超短波烫伤、电击伤。13.抄外院处方,病人服后出现不良反应。14.办公室、诊室电脑不能及时关闭。15.治疗室电源管理不当,发生火灾。16.诊室、办公室门窗关闭不严,被盗。17.电源线三相插座,地线是否连接可靠。触电危险。二.整改措施

1.中医门诊没有护士,妇产科门诊有护士并准备急救药品,可以随时应用。

2.严格执行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工作制度、各级医务人员岗位职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3.严格执行国家、医院、中医科医疗规范和各种治疗操作规程。

4.严格执行医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各项管理规定。

5.特殊检查实行医护人员陪护。

6.拒绝检查、治疗、住院患者,病历详细记录,并且签字。

7.下班前关闭所有电源开关。

8.锁好门窗做好防盗工作。

中医科

葛群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6

1.组织工厂有关科室、车间健全完善工厂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规范公司安全风险管理。

2.组织有关科室、车间对工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研判,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系统安全风险控制表。

3.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汇总梳理各单位排查的安全风险,完善工厂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

4.指导、帮助各科室、车间健全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督促各单位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5.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单位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6.组织对工厂安全风险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进度滞后、效果不佳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

7.督导各单位把安全风险管理融入“三标”建设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不断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安全稳定有序可控。

8.负责对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各科室、车间指导。

9.认真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履行本科室职责。

(二)安全质量科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铁路局、多元集团及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对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准确、适用、有效。

2.按照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开展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突出的普遍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工厂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不断更新优化,实现风险动态化管理。

3.强化安全风险日常分析,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识别重大安全风险,组织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

4.经常性的对工厂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按月、季、年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向工厂安全委会提供安全风险工作决策材料。

5.按照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组织深入分析,找出成因、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追踪整改情况;

6.按照路局、多元集团及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建立健全事故故障管理档案,防范事故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7.检查全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将发行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督促其整改。

8.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

十五、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管理职责及风险控制措施(一)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管理职责

1.组织有关科室、车间健全完善路工厂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2.组织开展和参加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汇总梳理各系统排查的安全风险,完善公司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

3.组织工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检查指导各科室、车间健全完善本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督促各单位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4.组织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单位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5.按照路局、多元集团及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和督促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建立健全事故故障管理档案,防范事故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6.督促安全风险日常分析,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识别重大安全风险,组织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

7.组织对工厂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按月、季、年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有效为工厂领导安全风险工作决策提供参谋。

8.组织对工厂安全风险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进度滞后、效果不佳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路局、多元集团及总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组织对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准确、适用、有效。

2.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突出的普遍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工厂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不断更新优化,实现风险动态化管理。

3.按照路局、多元集团以及公司的相关要求,督促工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加强检查,督促各有关科室、车间及班组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4.组织开展工厂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组织深入分析,找出成因、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追踪整改情况。

6.亲自上手对重要安全信息进行梳理,对突出的“三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部门进行分析,认真分析当前工厂安全形式,及时向厂领导提供安全工作意见和建议。

7.亲自上手抓部门内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教育培训,提高全体监察的安全风险管理专业技能,使监察人员理解风险管理的实质内容和熟悉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

8.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

(三)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责任追究

因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不履行或责任落实不到位,将依据《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各项计酬分配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十六、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管理职责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管理职责

1.协助科长组织有关科室、车间健全完善工厂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2.协助科长组织工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检查指导各科室、车间健全完善本部门的安全风险管理,督促各科室、车间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3.参加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汇总梳理各单位排查的安全风险。

4.协助科长长组织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科室、车间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5.负责建立完善工厂安全风险控制表,及时进行更新,实现安全风险常态化管理。

6.负责本科室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对安全风险信息的进行收集、整理、报送。7.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车间、班组及个人严格按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建议、意见。

(二)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路局、多元集团以及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2.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强化对各科室、车间的安全风险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各科室、车间落实各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对工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研判,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督促、检查各科室、车间及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并抓好安全风险基础建设和应急处置。

4.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

(三)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责任追究

因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不履行或责任落实不到位,将依据《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各项计酬分配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十七、安全监察风险管理职责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安全监察风险管理职责

1.参与制定、修订、完善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指导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2.参与工厂安全风险排查,将排查出的安全风险录入工厂安全风险数据库。3.参与工厂安全风险的研判、分析,对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意见。

4.对各科室、车间及班组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监察,重点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5.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车间、班组及个人严格按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建议、意见。

(二)安全监察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路局、多元集团以及总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指导各科室、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加强对工厂各科室、车间及班组的安全风险日常监督检查。

3.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对工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研判,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督促、检查各科室、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并抓好安全风险基础建设和应急处置。

植入性医疗耗材的安全风险管理 篇7

植入性医疗耗材一般包括骨科植入材料、心内植入/介入材料、其他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等。手术室高值医用材料具有种类规格多、价值高、风险大、流通使用环节特殊等特点,其质量是否可靠、功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康复和生命安全,容易产生不良事件。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植入性医疗耗材的安全风险成为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重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就医用耗材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监管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法规和标准,然而,植入性医疗耗材的监管还缺乏有效的安全机制。本文旨在分析植入性医疗耗材各个环节(包括医疗风险意识、招标采购、产品的流通和存储、产品使用用量的合理性、收费结算等方面)的安全风险,有助于减少管理漏洞,避免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1,2]。

1 植入性医疗耗材安全风险环节

1.1 植入性医疗耗材采购安全风险

植入性医疗耗材采购一般包括申购、审核、批准、资质证书审核、招标议价采购等过程。现状是很多医院植入性医疗耗材采购比较混乱,存在个性化采购,往往临床科室或者医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产品,导致产品品种多,价格虚高、混乱[3]。相关管理部门监管的缺失又使得很多产品资质审核缺失,导致部分证件过期和无证产品使用于患者身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植入性医疗耗材流通领域安全风险

植入性医疗耗材价值高,流通环节多,涉及面广,易产生安全风险。由于货物采用直送或备货于使用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对这部分备货材料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着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同时由于流通过程中的管理不到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产品是否按要求验收;产品是否在效期等。流通存储中的漏洞给违规及安全风险留下了空隙,特别是验收环节,把关不严甚至不验收均会导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容易产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医用耗材的物流配送方式对安全风险的影响非常大,如何把物流方式进行优化和更改,使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消除不安全隐患是管理的关键。

1.3 植入性医疗耗材使用安全风险

虽然医用耗材在医院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植入性医疗耗材的比例逐年上升,但许多临床使用部门仍然有“重药轻械”的思想,对医用耗材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植入性医疗耗材使用的风险意识不强。植入性医疗耗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程度不是很高,部分临床使用部门有时甚至对物资管理部门的一些管理规范不够理解,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进行科学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使用中若出现了安全问题,轻者造成不良影响,重者影响病人康复,出现医患纠纷,危及人身安全,所带来直接的后果将会使医患双方受到损害。

1.4 植入性医疗耗材收费安全风险

随着医院耗材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医院植入性医疗耗材物资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但很多植入性医疗耗材管理系统与HIS的衔接还不够紧密,特别是没有与医院收费系统有效衔接,系统间操作往往通过手工完成各种手术室高值材料单据,信息传递滞后,传递误差风险较大。通常植入性医疗耗材的收费结算往往采用先使用后付款的方式,物资管理部门根据临床科室提交的植入物登记表结合公司提供的发票进行入出库操作,临床科室漏填漏交或者植入物登记表与发票不符都容易出现差错,很多人为的因素往往引起费用漏收或重复收,给医院带来损失,也给材料的跟踪追溯带来困难[4]。

2 植入性医疗耗材安全风险管理

(1)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综合分析并客观地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评定,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等级风险环节制订有效的监管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进相关内容,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2)为防范采购环节的安全风险,医院必须对植入性医疗耗材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定一系列包括申购、审核、批准、资质证书审核、招标议价采购等制度和流程。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应严格把控新产品的引进。厂商新产品的临床推广和试用应到管理部门备案,提交所有相关产品证件和公司资质,由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其产品进行综合考察和调研[5]。

(3)植入性医疗耗材流通中存在多种风险,作为医院耗材管理部门,除了着重在采购环节制定合理的流程,还需要在验收环节中理清程序,完善验收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有效措施,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物流方式,从运营机制上彻底堵塞安全风险的漏洞,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机率,真正使流通和管理环节减少风险并成为抵御风险、规避风险的屏障。

(4)医院在植入性医疗耗材临床使用上应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国家药监局就医疗器械在使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监管早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法规、标准。医院对手术室高值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除了对产品和使用者情况等按照要求详细记录登记外,还应对其使用技术人员加强安全风险教育,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其在产品使用上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争取到临床对管理部门监管工作更多的理解与支持[6]。

(5)应该实现财务收费的规范化、信息化,建立有效的植入性医疗耗材追溯管理系统。医院HIS系统、耗材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应一体化,实现数据库信息、扫描记录数据和计费的同步,使得植入性医疗耗材在收费上克服人为操作,杜绝少收费、漏收费现象,提高收费透明度,有效地减少安全风险[7]。

3 结论

植入性医疗耗材安全风险管理对于规范植入性医疗耗材的管理流程,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行手术室高值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估、采购管理、流通管理,使用追踪管理,收费管理能有效地保证植入性医疗耗材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防范各种风险,有效地维护病人利益。

参考文献

[1]冯秋菊.植入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5):73.

[2]陈绍辉,何春生,黄淑方.医疗职业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21.

[3]杨国华,杨玲.医用耗材采购与验收安全风险控制要点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2):61-63.

[4]张超群,杭建金,李亚东,等.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107-108.

[5]于雪,田增民,尹丰.医院临床科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体会[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48-49.

[6]邓雅娟.医院植入物管理与不良事件监测[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2):74-76.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8

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自查自纠报告

市卫计局中医药管理科: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陕中医药函〔2017〕3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对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构建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1、我院为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质控科作为院级质控部门,依法按规遵循标准监督、指导、培训医疗、医技科室质控小组开展医疗活动。各医疗、医技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科室主任担任组长,作为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业务骨干作为质控员由组长领导,负责日常具体工作;护士长负责科室护理质控。施行以来,质控体系运行基本正常,且符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发现,我院缺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于近期成立并开展工作。

2、持续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为保证医技科室质量,将医技科室检查、检验质量纳入科主任绩效考核,对准确率、阳性率进行控制,以期降低漏诊、误诊率。科室每月向质控科上报《科室质量管理指标月报表》。质控科对出具报告不及时、不规范、漏诊、误诊情况考核打分,及时将考核情况通报各科室。医技科室建立了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医院支持、鼓励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实行医联体内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3、我院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高度重视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我院病历点评工作已常态化开展:每月抽查每科一份病案,召集各科室质控小组参加集体点评;随时抽查运行病历书写和打印情况,对不及时书写打印的人员通报惩处;每季度抽取每人一份运行病历和一份病案,抽调院学术委员会病历审阅专家审阅、点评、打分,按院内规定给予相应奖惩;每年末在临床科室中开展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评比,对前三名科室给予表彰奖励;严格规范临床科室检查、检验申请单的开具,要求申请单字迹清楚、填写完整,授权医技科室监督,对规范率不达标的科室和个人要求整改,并纳入科主任绩效考核。

4、严格科主任绩效考核,从严监管医疗质量。每月对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查阅科室质量管理相关工作记录本,对不按规定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情况记录在案并全院通报,检查结果为科主任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每周四下午召开医务、质控例会,召集科室质控小组参会。例会主要开展病历、处方点评,对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专业技术规范

严格控制,医合办对次均费用、药占比超标的个人按照超标金额高比例处罚。诊疗活动中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对将进行的诊疗活动充分解释说明,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3、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医院虽然现在建立了报告制度,但是临床一线对于该制度认识不足,对报告不良事件心存顾虑,报告率极低。今年将对报告率提出要求,如发生不良事件未按规定上报,将在科主任绩效考核中追究责任。今后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并作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

4、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严格依法执业。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对新进人员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学习,在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后,经医院考核达标方可执证上岗。强化“三基”培训考核,加强“三严”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医院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三、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1、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了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实行门诊医师每月轮换制度。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2、建立了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能够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质控组织发布的质控指标和标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功能缺失,还未形成本院医疗质量基础数据,暂不能熟练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

3、重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为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医院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重视人才培养、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专科临床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省市县各级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

4、医院严格按照县社保局、合疗办执行相关病种单病种管理,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了单病种管理的指标体系,制订单病种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5、医院有满意度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患者和员工满意度监测,努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员工执业感受。

(1)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并落实。

(2)组织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相关知识。(3)专职人员省级培训记录。

3、医院感染监测。

(1)开展全院性检测2年以上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检测,并每年至少开展现患率调查一次。

(2)按暴发检测程序及报告。(3)有消毒灭菌效果检测。(4)有相关检测信息及宣传资料。

4、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有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及培训记录。(2)百张处方抗生素使用率<50%。(3)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实施。

5、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的感染控制。(1)手术室、供应室验收达标。

(2)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产房、检验科等部门的器械及环境消毒设施和方法符合要求。

(3)有下呼吸道、泌尿系统、手术感染部位、血液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4)严格做好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检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6、手卫生。大部分科室手卫生设施符合手卫生要求、有培训、有制度、有落实,重点部门设施符合要求。

五、护理工作自查自纠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一年来共组织科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交叉考核检查4次,组织专病护理大查房4次,坚持每季度对护理病历质量进行检查评比,对检查中获得优秀的护理团队进行奖励,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全年共抽查上架病历320份,发出通报4次,累计罚款1460 元。二是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坚持从细节抓起,严格要求对住院病人填写床头卡及腕带,护理操作时三查八对,医嘱每天查对。认真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坚持每周护理查房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定期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三是重视人才培养,优化护理队伍。要求各科室每周安排护士学习一次护理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知识。护士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自备教案,全年在院内讲课4次。通过笔试及面试考核,共招聘新护士13名。对实习护士安排了科室轮转计划,要求带教老师按实习大纲要求带教,记录护理实践和实习情况,并进行出科考核,确保实习护士学有所教,学有所获。全年共接收实习护士9名,见习护士5名。四是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落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倡“微笑服务”,弹性排班。一年来共发放服务满意度调查表320份,经统计显示,满意度达94%以上。五是创新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病区推行实施了17个中医护理方案,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常见症状施护中得到切实

医疗安全与风险职责 篇9

医院医疗设备科人员岗位分工与职责

医疗设备科科长职责:

在院长和主管付院长的领导下,主持设备科的全面工作。1、根据**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做好总结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院医疗设备、医用卫生材料、器械、试剂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维修、索赔等工作,保证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审查各科室提出的医疗设备、医用卫生材料的请购计划以及仓库月采购计划,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编、制定,报请主管院长审批后实施。、了解、检查各科室提出的医疗设备、器械的需要和使用、管理情况。做好合理供应和调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医疗设备的功能宣传及应用推广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规定,负责组织编制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计划,按照批准的计划配合各使用部门和市政府采购中心做好采购工作。、组织安排医疗设备的提运、验收安装、索赔等工作。、负责组织医疗设备、医用物资的计算机管理,按要求完成统计报表工作。、负责全科范围内的“四防”安全及卫生工作。

浅析医疗损害纠纷与商业风险保障 篇10

一、医疗纠纷日常存在形态与保险公司的商业补偿

(一) 医疗体制的欠缺。在当前医疗体制下,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 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导致部分医生多开药、滥用药、过度使用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等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实施全身检查, 能使用CT检查的, 却要使用核磁共振检查等, 使得医疗费用大幅提高。此类行为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不得实施不必要的检查”风险。即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定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如医务人员违反上述规章制度所引起的对患者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进行补偿。

(二)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发挥的缺陷。技术水平问题已成为医患纠纷的重要根源, 据统计, 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缺陷造成误诊、误治的案例高达64%。如:结肠炎误诊为胆囊炎, 患者多项并发症诊断不全、漏诊等。此类行为引起的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诊疗义务”风险。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当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 由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承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三) 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存在死角。由于执行操作规程失误或违反章程办事引发医疗、护理差错导致的纠纷教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患者手术时遗落纱布在体内;错误切除患者器官附件;查对不严导致输液张冠李戴;由于交接班不仔细漏服药物等。此类常见的违反临床检查制度、手续操作制度造成的损害后果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此类行为引发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过错责任”风险。即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伤害,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保险公司在保单约定内承担医院或医生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四) 医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医方自持高深的专业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而轻视了患者病情。另一方面是患方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 造成彼此之间沟通不畅和不理解。一旦医生没有做好告之义务, 而治疗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 患者便会产生敌对情绪。此类行为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说明、告知”风险。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并取得书面同意, 如果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 保险公司在保单约定范围内承担医院或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此外, 为了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风险, 保险公司还提供了附加医务人员遭受伤害保险、附加外请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附加进修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及附加医疗机构场所责任保险等多项保险责任。

二、保险公司在医患纠纷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和公共服务功能

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是一项综合、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不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而且还需要社会建立正确的舆论引导, 形成救死扶伤和尊重医学、爱护医者的良好氛围。其中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商业保险积极发挥公共服务功能,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作用。

(一) 何谓“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是指医患发生医疗纠纷后, 确认由医院或医务人员承担患者赔偿责任的, 将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医疗责任保险的开办将医疗纠纷处理从医疗机构内部转移到医疗机构外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消除了医务人员的焦虑, 让医生能够专注看病, 不被医患纠纷所骚扰。保险公司对受害者及时补偿的保障, 能够迅速弥补患者的身心损失, 提高了医患矛盾解决效率, 降低医院经营风险。医院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有利于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大数据的分类和统计, 做到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 保险公司及时反馈医院对做好疾病防控, 保险公司完善优化险种种类, 起到互补作用。

(二) “医疗责任险”的由来。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经历了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到《侵权责任法》的演变。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 为棘手的医疗事故处理开辟了一条法律途径, 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险也应运而生, 保险公司对执业医生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因执业过失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 保险公司将根据保单约定进行经济赔偿。通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通过诉讼进行判决或调解达到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在实际理赔操作过程中, 医患双方多数不愿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和诉讼判决, 随着事故处理方式的改进, 出现了协商、诉讼、裁决、调解等更多灵活方式。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 使医损伤害事故中受害方的补偿金额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司法环境下患者人身权益得到了最大保障, 医疗领域的人身损害赔偿开始与其他领域一样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按照侵权标准核定的赔偿金额比按照条例标准核定的赔偿金额高出100%及以上。

(三) 医患纠纷调节机制。随着法律环境的日趋完善, 医患纠纷赔偿处理方式开启了医患纠纷调节机制创新模式。该机制是指医患纠纷引入第三方调节机制, 该调节机构简称医调委。医调委小组成员有法院、卫生局、医院、保险公司等专家共同组成。医调委的成立, 充分保证了调解的中立性及公平性, 避免了传统医疗责任保险模式医患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被动局面。一方面, 通过医疗纠纷调节机制的建立, 实现了医疗纠纷的及时转移和快速处理, 避免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保险公司通过积极介入医疗责任事故处理, 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医疗损害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处理工作, 实现医疗责任险理赔处理的全面跟踪和管理。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通过保本微利的运作模式, 希望通过参与第三方调节机制, 来降低保险公司的查勘和理赔成本, 确保患者获益, 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但是随着法律制度的更新完善和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变化, 医疗纠纷处理模式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保险公司还是面临种种被动局面。

三、医疗责任险理赔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 保险公司医疗责任险发展困境的形象总结是:有好始, 无好终。保险公司一肚子委屈, 医疗机构并不买账, 公司经营亏损, 难以为继。分析目前医调委处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 各地市医调委处理模式不统一, 形式不一, 标准不一。有的医调委在医患纠纷调解处理阶段不让保险公司参与, 保险公司置身于整个调节之外, 只是起到了替医院付账的功能。在整个调节处理过程中医调委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既做医疗事故的鉴定, 又进行调解处理, 缺少医疗纠纷处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险公司在实际理赔处理过程中对不做事故鉴定的案件很头疼, 医疗事故鉴定需要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做, 不是医调委和保险公司能力范围内处理的事情。患者和医院从宽从快的赔付要求和保险公司专业局限性形成矛盾, 此类业务的后续宽松处理造成保险公司医疗责任险赔付率居高不下, 甚至出现利润倒挂现象。

(二) 医调委管理模式存在欠缺。保险公司在理赔核实阶段中发现, 一是有些地市医调委调解处理案件并未进行患者和执业医生的事故责任划分, 且患者理赔清单中无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项目, 仅仅有一个总的赔偿金额。二是事故处理中套用的法律依据和对应赔偿项目出现混淆使用现象。如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调解处理案件, 赔偿项目里出现了死亡补偿费项目, 实际上死亡补偿费项目是隶属于《侵权责任法》范畴。

四、医疗责任险后续发展中保险公司的改进措施

(一) 跟政府合作实现行业统保。医疗责任保险实现省、市、区统保, 扩大保险资源规模, 形成保险的“大数法则”效应。

(二) 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专业鉴定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必要程序, 先鉴定后调节使调解工作更有依据, 将专业鉴定纳入保险理赔环节, 使得保险理赔更有依据。

(三) 简化案件处理方式。区分理赔金额大小, 进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保险单中对事故免赔额进行区分处理。比如统保项目在保单约定时可与政府相关文件充分衔接, 对于1万元以下医疗纠纷由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属协商解决, 可聘请保险公司参与;1万元以上案件, 事故性质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由医调委调解。在保单里约定1万元的免赔额;在保单约定里设定在一定金额之下几次不免赔的情形。

(四) 积极参与医调委事故处理过程。在案件中充分体现过失性行为的责任程度, 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及轻微责任 (参与度及赔付比例) 。

(五) 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医疗纠纷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及提起医调委处理的案件, 保险公司依法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偿。对经调解案件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的, 可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来, 保险公司将运用自身保险专业知识, 更加规范理赔服务。力争做到兼顾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和诉求, 为客户提供风险防范、保险索赔等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 将社会保险工作真正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有效提升保险行业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责任保险[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4

上一篇:谈谈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下一篇:[PK]赛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