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

2024-10-18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精选12篇)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 篇1

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操作化”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实验总目标

1.学生学会阅读,背诵、摘抄一定数目的名篇佳作、格言警句等。

2.学生学会观察,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运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3.学生学会围绕专题搜集材料,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写作,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会交流评价,促进提高,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具体措施

(一)指导读书,积累语言

1.课内以读为主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朗读训练,低年级念好“识字、写字、读书、背书”八字经;中高年级采取“初读—感知,精读—读懂,赏读-读透,熟读—背诵(优美的篇、段、句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摘抄优美句段,写小练笔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优美规范的语言。

2.课外广泛阅读

(1)阅读时间上有保证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首先减少课外繁重而机械的抄写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其次,规定每天早读课专门读书,每周增设一节读书指导课(在活动课中安排)。

(2)阅读量上有保证

①读与教材相配套的读物。如《自读课本》、《诗文诵读》等。

②读古今中外名人名著,有关天文、地理、历史等百科全书,以及有关时事的各类报刊杂志。

③读自己感兴趣的儿童读物,如寓言、童话、故事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提倡低年级学生阅读浅显的儿歌、童谣、故事等;中年级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名人成长故事、科普读物等;高年级阅读中外名人名著、百科全书等。

(3)阅读质量上有保证

①分类摘录,做好摘录卡,建立“资料库”。

从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动物、景物等几大类,再把几大类分为若干小类。例如:人物分成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动物分成家禽、飞鸟、昆虫等。②定期翻阅,回味记忆。

积累知识常看常读,熟记于心,写作时随手拈来。

③做好索引,便于查找。

资料有了索引,写作需要查寻时,打开资料“仓库”,历历在目,任意组合,巧妙引用。

(二)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然而这些精彩的一幕幕却从学生的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时无话可写。可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尤为很重要。

1.找准立足点,从多角度观察

(1)把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

①观察自家的物质环境,如:住宅外观,室内的装饰,厅室的格局,以及家俱的陈设等。

②观察家人的个性特征,如:家人的工作生活情况、精神风貌等。③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情趣,写下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把观察点引向校园生活

①留心观察同学们的课内、课间活动。

②留心观察师生、同学之间交往。

(3)把观察点引向社会生活

①描写凡人小事。

②观察民情风俗。如除夕夜、春节拜年、中秋赏月等。

③观察周围的大事。如重要会议召开、开业庆典等。

(4)把观察点引向田园景象

①描写田园庄稼生长过程;

②描写鸟、兽、鱼、虫活动情景;

③描写农民农忙时的景象。

2.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有序地描述

如写一个人时,先看人的外貌(个子、服饰、面部等),再写人的生活爱好、工作情况等。写小动物时,先看小动物外形(能代表它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再写生活习性等;写参观 ╳ ╳ 时,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象,印象深的或精彩的地方详细写。写某处景物时,可以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写。

3、采取多种形式表现内容

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采取写日记、琐事评述、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来巩固观察结果。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借助读、说,积累写法

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教材特点,开展“小练笔”。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①批注于“感动处”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边读边圈画,“以笔代口”在精彩处、疑问处,写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闪现智慧火花。②寓写于“空白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有很多“不确定”和“空白”的地方,对于“空白”处进行补写。

③仿写于“典型”处

如《庐山的云雾》第2、3段运用总分写法写出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在读懂读熟的基础上,以“校园的早晨真美!”或“今天的天气真好”为开头写一段话。

④扩写于“概括”处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的“概括”处进行扩写训练。如:学习《草原》这课时,借助“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引导学生扩写出蒙汉人民依依话别的场面。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补写、改写、缩写等形式进行练笔,运用语言,积累写法,形成技能。

2.由说到写,以说促写

学生的口语表达具有一定的水平,能说出心中想说的话。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再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把口语转变为书面语。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说。

②开展多种形式练说活动。如:看图说话、讲故事、讲自己看到、听到、做过的事等,让学生有话说。

③指导学生想着说、连续说、有条理地说。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开始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后来怎么样?最后结果如何?

④说后就写,边说边写。

(四)注重交流,积累经验

1.交流评价的内容多样化

(1)交流摘录卡,弥补不足。

(2)交流观察日记,丰富阅历。

(3)交流作文,互批互改,促进提高。

2.交流的范围层次化

(1)自读自评。将写完的文章多读几遍,进一步修改错字和用词不当的地方。

(2)小组互评。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指出各人的文章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点评。在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老师给予评价,指出闪光点。

(4)二次习作。在同学与老师修改的基础上,借鉴他人优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使文章更优化。

3.交流的形式多样化

(1)写经验总结。谈体会、谈收获等(每学期一次)。

(2)开交流会。谈经验、谈不足等(每半学期一次)。

(3)办手抄报。将读书心得、生活见闻、习作练习等作为内容制作手抄报,在班级或学校橱窗里展示。

(4)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选。将每次习作的优秀文章集中起来,汇编成册,在学生中间传阅,便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课题组创办《洒金桥》文学社。继续创办校刊《第一山》,开辟“新人新作”、“文海拾贝”、“校园新事”“名师指点”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每月一期)

(6)发挥网络优势,学生网上发表作文,网上跟帖,建立博客,打破时空局限,提高互动效率。

(五)参与实践,多方积累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古诗词比赛、辩论赛、走进经典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历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2.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情感。

(1)自己动手做一做,让学生把如何做的过程写具体,写出自己内心真实感受。

(2)组织参与学校活动。让学生感受活动氛围,观察人物表情动作、参与的心情。

(3)走进社区,了解社区、为社区建设服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风土人情,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六)确立专题,全面积累,1.精心准备,写好单元习作。对于每单元的专题作文,教师提前安排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积累材料,让学生打有准备的“仗”。

(1)收集资料,集足再写。如写《可爱的大熊猫》,因为很多学生对写作对象了解较少,作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有关大熊猫的形态、产地、生活习性、历史价值以及关于大熊猫的故事等尤为重要。内容查细了,查全了,写文章就容易了。

(2)实地察看,看后再写。如写《参观》,带学生去看看、访访,然后再写,学生就有话写,把文章具体。

2.倡导研究性写作。

第一学段要求:对周围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与他人共同讨论。能用简短的文字或图画表现研究情况或结果。

第二学段要求:能提出学生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与他人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三学段要求: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社会中相关的问题,走进社区调查、采访,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较详细的资料,能写出较具体的研究报告。

(七)营造氛围,促进积累

和谐宽松的阅读环境,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为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必须注意营造并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随着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我校学生的社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我校书香校园的创建,为学生课外读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创建书香校园,优化育人环境。要求学生轻轻地走进校园、轻轻地走进教室、轻轻地放下书包;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静静地书写。

2.创建书香人家,丰富第二课堂。我校继续开展“1160”书香人家创建活动,即1间书房或1只书橱、1张书桌、60本少儿读物。

3.创建书香班级。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图书角陈列大量儿童读物,让学生在书海中漫游;板报展示学生读书与写作成果,让学生享受读写的快乐;讲台是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展示才华;

(八)多元评价,强化积累

1.注重写作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作文不采用一刀切,为学生建立作文档案,记录学生写作成长历程。

2.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1)开展“五星小读者”,“五星小作家”评选活动。

(2)口语与书面考试相结合,两方面考查各占50℅,计入总分。

第一学段口语主要考查:朗读、背诵诗词、说话等。

第二学段口语主要考查:背诵名篇名段、复述、讲故事、演讲等。

第三学段口语主要考查:背诵名篇名段、复述、名篇赏析、答辩、即兴演讲等。

三、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

四、组织形式

本实验采用实验班、对照班对比,分期进行实验,比较效果。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

采用等组实验。根据实验的组织形式,在我校低、中、高年级随机各选—个实验班、对照班。

六、实验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制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前期问卷调查、聘请课题组顾问、开题论证、编排实验班、对照班。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按照实验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开展实验。对比分析,写好阶段报告。编写《习作导练》系列教辅材料。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整理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习作导练》系列教辅材料,编写《实验老师作文教学论文集》、《实验班学生优秀作文选》。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 篇2

一、语言就像文章的外衣

俗话说:“人靠衣衫, 马靠鞍。”文章也是如此。一篇生动的文章也需要优美的语言来装扮。朱自清的《春》在遣词造句方面就很有表现力, 是学习和借鉴的范文。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其中“繁花嫩叶”“清脆”“宛转”“轻风流水”一些形象词语的运用, 既真切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 又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 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早春图;“呼朋引伴”“卖弄”“应和”拟人修辞的运用, 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们的欢快、忙碌, 一幅百鸟闹春的图画跃然纸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以拟人手法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温馨意境, 一个“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山的肌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体那美丽的风姿;“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多么飘逸而令人神往的画面;“害了羞”的情态, 以及“粉色”容颜, 恰似温柔多情的少女, 进一步突出“妙”的特点。当然, 教科书里不乏用词生动、语句精美的文章, 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 学生将受益匪浅。

二、细节描写犹如文章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节描写犹如文章的眼睛, 一双明亮的眼睛会为文章增添不少神韵。细节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要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选取不同的描写手法。如鲁迅的《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圆脸”说明孩子健康结实;“头戴一顶小毡帽”表现他装扮可爱;“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可见他得到家人的疼爱。老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灰黄”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很深的皱纹”凸显老态;“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都表明了他生活的穷困艰难;手“像是松树皮了”说明他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准确形象是外貌描写的要领。“准确”即不失真, 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生活环境等条件;不准确的描写犹如龙头画上鼠眼。“形象”即具有表现力, 在准确的基础上绘之以神韵。恰当的细节描写会为文章增光添色,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要领, 加强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练习。久而久之, 学生的作文也会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材料好似文章的血肉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 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主题, 服务于主题。平时, 在作文的选材上要做到恰当、真实、典型、新颖。所谓“恰当”, 就是选材要依据主题的需要准确表达中心, 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有些学生在作文时, 只顾着写自己熟悉或擅长的事件, 结果是主题与材料牛头不对马嘴, 导致作文跑题。所谓“真实”, 并不一定非得把自己亲身经历、亲耳所闻的事情, 一成不变地写出来, 而是要求对所选择和运用的材料加工整理, 使其符合客观实际, 能够正确反映生活和事物的本质。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 许多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枯燥单调, 没什么可写, 他们要么胡乱编造, 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 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 以此来应付作文。所谓“典型”, 就是所选的材料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 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所谓“新颖”, 就是材料不落俗套, 寻幽探微, 巧出新意, 或是材料紧跟时代步伐, 或是老材料新角度, 这样的文章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这是人间至真的亲情, 这种真挚深厚的亲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材料选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 写的是很普通的事情, 用的是寻常的字眼, 这体现了选材的真实性。一般的人物描写, 大多会从正面着笔来进行外貌描写, 而《背影》却另辟蹊径, 选择了背面的特定角度, 以饱含深情的笔触, 用心抒写父亲的背影, 独特新颖, 令人拍案叫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表现儿童的快乐生活, 作者选取了百草园 (童年的乐园) 和三味书屋 (少年时的私塾) 的生活来写。再围绕“百草园那时是我的乐园”选取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美丽的景致, 拔何首乌、按斑蝥等有趣的游戏, 品尝美味的覆盆子和桑椹, 回忆动人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 以及听油蛉们低唱、蟋蟀们弹琴等,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景物来描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三味书屋部分, 写了让幼年的“我”感到新奇的陈设、后园的游戏、先生和学生读书的情景, 以及趁先生读书入迷时游戏的趣事, 师生各得其乐。全文从多个角度选取了儿童眼中的许多乐事, 使文章内容充实, 主题突出。真实的经历, 真切的感受, 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真切地突出了主题———童趣和欢乐。选材既恰当又真实典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所以选材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学生如果通过课内阅读学习选材的方法, 再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一定的材料数量, 一定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四、谋篇布局就是文章的骨架

唯有结实匀称才能让语言、细节和材料有所依附。如何开头, 如何结尾, 如何过渡, 如何安排顺序, 如何安排详略, 这都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来决定。如《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 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既点了题, 又引起了下文, 简单明了。《羚羊木雕》:“‘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从问话写起, 气氛紧张, 吸引读者。《我的早年生活》:“每个人都是昆虫, 但我确信, 我是一个萤火虫。”比喻新奇, 新颖独特。《我的叔叔于勒》按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顺叙组织结构;《背影》采取“开篇点题—回忆往事—别后思念”的倒叙结构;《故乡》中, “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 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 运用了插叙。教科书中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地为学生做出了谋篇布局的范例。只要学生多读、多感、多悟, 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 他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作文前思路清晰了, 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让有效阅读引领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篇3

一、语言就像文章的外衣

俗话说:“人靠衣衫,马靠鞍。”文章也是如此。一篇生动的文章也需要优美的语言来装扮。朱自清的《春》在遣词造句方面就很有表现力,是学习和借鉴的范文。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其中“繁花嫩叶”“清脆”“宛转”“轻风流水”一些形象词语的运用,既真切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又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早春图;“呼朋引伴”“卖弄”“应和”拟人修辞的运用,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们的欢快、忙碌,一幅百鸟闹春的图画跃然纸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以拟人手法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温馨意境,一个“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山的肌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体那美丽的风姿;“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多么飘逸而令人神往的画面;“害了羞”的情态,以及“粉色”容颜,恰似温柔多情的少女,进一步突出“妙”的特点。当然,教科书里不乏用词生动、语句精美的文章,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学生将受益匪浅。

二、细节描写犹如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节描写犹如文章的眼睛,一双明亮的眼睛会为文章增添不少神韵。细节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要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选取不同的描写手法。如鲁迅的《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圆脸”说明孩子健康结实;“头戴一顶小毡帽”表现他装扮可爱;“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他得到家人的疼爱。老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灰黄”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很深的皱纹”凸显老态;“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都表明了他生活的穷困艰难;手“像是松树皮了”说明他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准确形象是外貌描写的要领。“准确”即不失真,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生活环境等条件;不准确的描写犹如龙头画上鼠眼。“形象”即具有表现力,在准确的基础上绘之以神韵。恰当的细节描写会为文章增光添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要领,加强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也会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材料好似文章的血肉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服务于主题。平时,在作文的选材上要做到恰当、真实、典型、新颖。所谓“恰当”,就是选材要依据主题的需要准确表达中心,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有些学生在作文时,只顾着写自己熟悉或擅长的事件,结果是主题与材料牛头不对马嘴,导致作文跑题。所谓“真实”,并不一定非得把自己亲身经历、亲耳所闻的事情,一成不变地写出来,而是要求对所选择和运用的材料加工整理,使其符合客观实际,能够正确反映生活和事物的本质。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枯燥单调,没什么可写,他们要么胡乱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以此来应付作文。所谓“典型”,就是所选的材料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所谓“新颖”,就是材料不落俗套,寻幽探微,巧出新意,或是材料紧跟时代步伐,或是老材料新角度,这样的文章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这是人间至真的亲情,这种真挚深厚的亲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材料选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写的是很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寻常的字眼,这体现了选材的真实性。一般的人物描写,大多会从正面着笔来进行外貌描写,而《背影》却另辟蹊径,选择了背面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用心抒写父亲的背影,独特新颖,令人拍案叫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表现儿童的快乐生活,作者选取了百草园(童年的乐园)和三味书屋(少年时的私塾)的生活来写。再围绕“百草园那时是我的乐园”选取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美丽的景致,拔何首乌、按斑蝥等有趣的游戏,品尝美味的覆盆子和桑椹,回忆动人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以及听油蛉们低唱、蟋蟀们弹琴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景物来描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三味书屋部分,写了让幼年的“我”感到新奇的陈设、后园的游戏、先生和学生读书的情景,以及趁先生读书入迷时游戏的趣事,师生各得其乐。全文从多个角度选取了儿童眼中的许多乐事,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真实的经历,真切的感受,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真切地突出了主题——童趣和欢乐。选材既恰当又真实典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所以选材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学生如果通过课内阅读学习选材的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一定的材料数量,一定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四、谋篇布局就是文章的骨架

唯有结实匀称才能让语言、细节和材料有所依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安排顺序,如何安排详略,这都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来决定。如《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既点了题,又引起了下文,简单明了。《羚羊木雕》:“‘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从问话写起,气氛紧张,吸引读者。《我的早年生活》:“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比喻新奇,新颖独特。《我的叔叔于勒》按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顺叙组织结构;《背影》采取“开篇点题—回忆往事—别后思念”的倒叙结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运用了插叙。教科书中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地为学生做出了谋篇布局的范例。只要学生多读、多感、多悟,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他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作文前思路清晰了,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学以致用,“学”是“用”的基础。教科书中的范文就是基础的基础,是写作素材的典范。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把这些都理解、消化并掌握,再把积累素材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把盲目、零散、自由的阅读变为真正有效的阅读,就会从中汲取更多写作的养料,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也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充实、结构精巧,自然能写出有血有肉有骨的文章。

小学生作文练习素材积累 篇4

在公园里,我发现,天气很晴朗,没有一片乌云,正是秋游的好日子。在“鬼屋”里转了一圈以后,我还惊魂未定,后来,我们又玩了“激流勇进”这个刺激的项目。

在排队时,我已经跳来跳去,坐在船上,我更是快把船掀翻了。“啊!”突然间,我听到前面有人尖叫,我循声望去,只见一艘船已经被浪花覆盖了。不知不觉中,船已经上升到一半了,它正在一点一点地往高处上升,终于到了最顶端,而大家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很快,船开始往下倾斜,这时,我们知道,最为惊险的一刹那就要来了。我紧紧地抓住靠门的扶手,“啊!”船已经开始加速了,我这个人都已经失重了,脑子一片空白,只顾着放肆的尖叫。我们的身子向前倾斜,巨大的惯性让我们重重的往前撞了一下,幸好柔性的水缓解了着巨大的冲击力。但是,巨大的浪花把我们淋成了“落汤鸡” !

接着我们又玩了了“海盗船”,在船上,我有点害怕,渐渐地,我打胆睁开双眼,看着风景,感到无比的惬意。之后我们还玩了其他项目。

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篇5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俩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义。

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群交谈的收集、影视欣赏的采撷、新闻信息的聆听、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 中,去广泛积累储存,使自己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科技、财经、文体的大文化、大文学、大艺术中快速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 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对音乐素材的人文积淀

欣赏音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紧张学习的空闲时间里,细心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弗朗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美妙音乐,阅读有关他们的人物传记及乐曲介绍,加以充实自己。

对口头表述进行训练

前苏联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论戏剧创作·剧本》中有这样一句精彩的话:“让你珍惜语言,让每一个字都像利箭一样,一直射到观众的心坎上!”笔者理解为:每个人要学会说话,并且要说出精彩的话。

当今社会对“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不会说或说不好”的人,应该是“学能的畸型儿、人才的偏颇者”。

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抓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 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社内外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开口说话,让自己在问题的探究、群体的辩论、活动的演讲、课间的谈说、师生的对话、双亲的交流、外人 的接触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口才,让大家慢慢对你的口头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

比如在语文课前的“演讲”活动中,自 己要充分把握这一表现机遇,从素材、立论、语言、感情、评说、典例、层次等方面做好切实准备,把个人的演讲作为一次口头作文训练的最佳途径,作为逻辑思维 严格外显的重要形式之一。

倘若在任何场合的说话,都能采取类似“演讲”活动这样的态度的话,这对转化为文字的精彩撰写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有云:“为文章”要“陶冶万物”,“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其言之意蕴是希望我们撰文要“去陈言”,务必创新。

同学们在高三语文学习阶段,应更加注重动手动笔,要经常运用简洁明快的点评、阐述、补叙、概括、解说、描绘、赏析等技巧手段,对生活中的事、人、物、 景、状、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记叙、说明、议论、描述、抒情。

当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不论是遣字造句,还是表情达意,均该坚持求质不求量、求好不求 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

比如例举对李白《赠汪伦》七绝诗的赏析表达,应该细细品味诗情真感、文字内意,力求写出精炼雅致的鉴赏简 评。

笔者试涂拙文如下:《赠汪伦》这首“离别诗”,有二大艺术特色:其一,将真挚情谊化无形为有形,寓意深厚浓烈;其二,巧妙设置送别场景,并只闻其声不 见其人,更显炽热眷恋!写好之后,反复默读,反复思索,反复修改。

小学生作文名言警句素材积累 篇6

2. 人生中最重要的行动往往就从盛怒中萌芽、产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3.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高尔基

4.习惯性的愤怒必定会导致自我怜悯,那又是人所养成的最坏习惯。——(美国作家)马尔兹

5. 愤怒,就精神的配置序列而论,属于野兽一般的激情。它能经常反复,是一种残忍而百折不挠的力量,从而成为凶杀的根源,不幸的盟友,伤害和耻辱的帮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6. 屈从于愤怒,常常就是为他人的罪过向自己复仇。——(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7. 愤怒不能同公道和平共处,正如鹰不能同鸽子和平共处一样。——(法国作家)普鲁斯特

8.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9. 当你被激怒时,应努力在愤怒的同时给对手以蔑视,但不可在愤怒中表现出畏惧。——(英国哲学家)培根

10. 愤怒中仍保持温和的人,确实更有头脑。——(古罗马剧作家)普拉图斯

11. 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

12. 愤怒和悲哀一样,也是一种软弱。——(古希腊哲学家)马可·奥勒利乌斯

13. 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4. 如果你们,年轻的人们,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携手去工作吧。——高尔基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 篇7

一、关注故事诵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古诗诵读的指导

学生对古诗诵读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方法, 学生没有真正深层次挖掘古诗文的内涵, 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魅力, 所以就会对古诗诵读丧失兴趣。通过长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经验积累发现, 小学古诗诵读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古诗诵读兴趣和热情, 教师必须关注古诗诵读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要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为古诗诵读目标的实现形成充分的保障。

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悯农》为例, 诗词内容为“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某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 采用了想象入境法, 即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想象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想象出一幅烈日炎炎下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画面, 再联想到自己吃的食物。经过教师的剖析, 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意识到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学生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逐渐形成, 就可以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供充分的保障。在学习杜甫《绝句》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同样使用了想象入境的方法, 根据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引导学生在脑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两只黄鹂鸟站在青翠的柳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 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飞过, 这样充满趣味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景,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小学生诗词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 缺乏科学、合适的古诗诵读方法, 学生的古诗诵读效果难以体现出来, 诵读古诗变成学生的‘催眠曲’, 这会对古诗诵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不利影响。所以,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中, 必须根据长期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古诗诵读经验进行提炼, 选择合适小学生的古诗诵读方法, 让小学生真正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 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诵读热情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小学生对古诗诵读兴趣不大的问题, 在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 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将轻松的活动融入到古诗诵读教学中,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

某教师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心理特征,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 开展了故事背诵比赛活动, 要求学生背出迄今为止学习过的古诗, 对比赛活动的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 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有相应的奖励, 在游戏活动奖励的刺激下, 小学生积极背诵古诗。 统计背诵结果发现, 学生背诵情况非常好, 背诵古诗效率非常高。而且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 学生真正享受到背诵比赛活动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背诵古诗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有学生背诵不低于10首古诗, 学生背诵低于5首古诗的情况非常少。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 创新教学方式, 将轻松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创造轻松、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 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 充分展现游戏活动的优势, 对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 要掌握古诗诵读与积累方法, 课堂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到古诗诵读教学中, 由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诵读经验, 逐步提高学生经典诗文欣赏水平。而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中如何立足课堂呢?

现以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将古诗诵读分解为“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三个部分, 要求学生从三个部分诵读古诗。首先, 在诵读古诗前, 需要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创作心情和创造目的;然后边诵读边思考, 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诵读剖析, 对古诗蕴含的感情进行剖析, 通过深入剖析古诗的内涵, 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要开展高效的古诗诵读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 就需要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从诵读和剖析古诗中, 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古典诗文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 且短小精悍、语句优美、节奏性强, 适宜小学生诵读。教师要关注故事诵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古诗诵读的指导, 创新教学方式, 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诵读热情, 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积累

参考文献

[1]王向阳, 张增荣.指导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实践与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 (上) 2014年12期

[2]刘小红.小学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0年02期

[3]王朝玲.经典诗文背诵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 (小学) 2014年03期

[4]王月华.试论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 (教研版) 2009年01期

[5]仲海燕.巧用游戏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2013年20期

[6]李双群.经典诗文, 语文学习的魅力之花[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2014年09期

[7]张昕颖.吟诵经典诗文秉承传统文化[J].散文百家 (新语文活页) 2011年06期

小学语文词语有效积累教学法 篇8

[关键词]词语积累;课前预习;贯彻学法;学用结合;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著名的教育家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重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并且切实地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最终使语文教学重新回到最本真的状态中去。然而,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课件内容纷繁杂乱和教学方法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常见,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分析文本内容、行文技巧和文章思想情感,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基础,即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词语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更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学会正确运用词语,积累优词美句,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前预习加强初步积累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对其今后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极大益处。尤其对于已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例如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标出生僻的字词;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拼音,理解新词在字典中的释义;勾划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等。通过课堂仅有的40分钟,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学习知识,因此,课前预习就极为关键。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提前知道一些生词的大致解释,还使他们累积很多美词美句,同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词语的理解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要求,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而这一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阶段就可以达到。通过课前预习,不仅会使学生养成主动翻阅字典、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更激发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优美词句的初步积累。

二、以贯彻学法深化积累内容

要想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述,就必须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

1.替换法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将其替换为其他词语来帮助理解。比如特级教师李卫东在讲授《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指引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不幸”时,他是这样问学生的:“何为“不幸”?可以给“不幸”换个词吗?”学生换成了“倒霉、灾祸、祸患、灾难、厄运”等词语。接着他又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带入文章,重新阅读,体会换词之后的改变。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领会了文中“不幸”的意思,更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桑兰的悲痛与坚毅勇敢,由此更加深入地领悟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替换词语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及时地复习旧知识,同时体会到作者对于词语运用的独到之处,更可以启蒙新知识。

2.表演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国家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授《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就通过师生共同表演来让学生对“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词语加以理解。由学生饰演杂草,教师饰演稻秧,师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这几个词的涵义。表演法,既可以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新的词语,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领悟。

3.结合文章理解

结合词语所在的前后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程标准》第二阶段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些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前后文就可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也就不需要进行查字典等繁琐的步骤了。

4.结合实际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内涵也是词语学习的常见手段。有位教师在教授《学棋》一文中“能手”这个词时,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划出含有“能手”一词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想一下实际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能手”。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给出了多个答案,如:捕鱼能手、教书能手、电脑能手等。由此,学生快速地理解到“能手”一词的涵义在本文中表示棋艺高超,对于下围棋十分精通。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要一心一意地学习,才能在将来成为“能手”,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外,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想象法、分解组合法、电教演示法、以旧带新法、联系插图法等。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授予学生,使学生理解词语,强化对词语的积累。

三、以学用结合夯实积累

读书不能仅限于读,还要学以致用。谢觉哉先生曾说:“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找准学、用的结合点,让学生能够用积累的词语说话、写作,将学习的词语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夯实积累的效果。学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感受作者在描述“原野热闹非凡”这一场景时所运用的技巧,并试着自己描写一段景物;学完描写人物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夯实积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学活用课文中的知识。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说:“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教师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时常用已经积累的优美词句仿写段落,学用结合,达到积累的最佳效果。

四、以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教师在实际词语教学中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理解课内的词语,更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积累常用的名言警句、歇后语以及电视广告的广告词等,并且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词句、表意深刻的诗歌等。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使学生养成随时阅读、随时标记、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他们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写文章的时候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在写文章时更加游刃有余。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丁时辉说:“大浪淘沙,沙尽之时方显真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洗尽浮华,回归语文本质。因此,教师要继续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踏踏实实搞好词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文静.小学语文课堂词语理解重要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02).

[2]陈 波.引领学生走进词语教学的新天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例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6,(04):115-116.

[3]陆新宏.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词语句子结合教学[J].吉林教育,2012.17.

[4]陈永莲.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江西教育,2012,11,(36):111-112.

小学作文名言警句素材积累 篇9

2. 没有不冒风险就能克服的风险。——皮布里吕斯让·诺安

3.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拿破仑

4. 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契诃夫

5. 在别人藐视的事中获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它证明不但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 蒙特兰

6. 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7. 向前跨一步,可能会发现一条意外的小路。生活如山路,向前跨一步,便可发现一条更好的路,使生活更充实,更有乐趣。——松下幸之助

8. 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罗曼?罗兰

9.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10. 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拉罗什富科

11. 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能被人剥夺。——雨果

12. 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 ——伯利克里

13. 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心理将会为勇猛果敢所取代。——丘吉尔

14. 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

小学生五年级暑假作文素材积累 篇10

是她,带我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是她,让我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凄美;是她,让我感受到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景色;是她,带我走进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古战场;是她,让我在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感受鲁迅的无私与伟大。

在我失败而垂头丧气的时候,是她,用一句“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把我的信心呼唤回来;在我因做一件很麻烦的事而放弃时,是她告诉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

我们曾在一起快乐玩耍,她让我的知识储备更多了,她还让我领略了三峡风光、世外桃源、诸葛亮的雄心壮志和毛泽东的豪情。

我爱她,我更爱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泉水叮咚;爱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树苍翠;爱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秋风萧萧;爱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白雪皑皑。

清晨,我漫步在林间,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木,遮住了天空,挡住了太阳,这不由得想起她的美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景色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夜晚,我坐在山坡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美丽的月光洒落在我的身上,柔柔的。低头沉思,我的脑袋里浮现出家乡的美好景物和人们,这时,她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出我的情感。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 篇11

[关键词]有效 积累 习作素材 农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87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作文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学生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均来自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学生不像城市学生那样住在“鸽子笼”式的高楼里,只见“四角的天空”。农村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生活,农家生活有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要想让农村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教会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广泛挖掘和积累习作素材。

一、从日常生活和嬉玩中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农村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没啥可写。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实,农村学生有着令人惊奇和羡慕的生活。如上山摘果、放牛羊;下田割稻、抛秧;下河摸鱼虾、捡田螺;闲时烤红薯、玉米,在树下玩游戏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利用好这些素材,就能写出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要求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再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写下来。由于学生本就有乡村生活的经验,很容易就写出了《池塘赶鸭》《捉螃蟹》《打泥巴仗》等有趣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充满了乡土气息,言语中透露出农村孩子的淘气和富有生机的生活情趣。如有个学生写的《捉螃蟹》的片段:“在水渠里,靠近岸边有很多水筛孔,这便是螃蟹的洞。用手挖开稀泥,就看见一只螃蟹的大钳,大钳上长着泥团似的手,轻轻一拉,螃蟹便出来了。放它在地上,发现它是横着走的,那样子真可爱……”这字里行间不仅体现了农村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而且透露出农村生活的乐趣,这是城市学生所不能体会的。

二、从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不像城市里的学生那样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较强,家务劳动、一些简单的农活都会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劳动中去寻找写作素材。如假期时让他们跟父母到田里干活,感受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同时注意观察农民们劳动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体会父母的辛劳,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我教五年级上册壮文第八单元场面描写的作文时,很多学生一看题目就喊着:“这么难,谁会写!”接着一个个无精打采起来。我说:“你们见过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见过。”然后我告诉他们那劳动情景就是一个场面,场面包括很多,有劳动场面、竞赛场面等,而写好场面的关键是学会仔细观察,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经过我的点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大家都找到了写作的素材。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人物的动作描写得非常仔细。如习作《抛秧》中的动作描写:“爸爸左手托着秧盘,右手拿着秧苗,轻轻地向田里一撒,那一棵棵秧苗便稳稳当当地插进水田里,他的动作那么轻盈,好像仙女散花似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能自然、轻松地描绘出人物动作。这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还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三、从农村的传统节庆、风俗民情中积累素材

农村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灯酒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不同的村庄还有不同的风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此外,农村还有婚嫁丧葬等习俗活动。我经常指导学生寻找积极向上的节日活动,对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人事变迁以及人物思想的变化,农村的新风尚、新风俗等进行观察,积累素材,用于写作。

在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求描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作文不少,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单元作文都有写这一类内容的作文,只是要求不同罢了。由于有了平时的积累,学生写起这一类作文来很是得心应手。如清明节放假时,我布置学生回家写日记。学生有的写回家扫墓的事,有的写与亲人吃团圆饭的快乐情景,还有的描写了家里做的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学生交来的日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写传统节日的作文,学生兴趣盎然,情趣高涨,他们在描写传统节日的同时,也培养了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学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写作素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善于挖掘,再加上教师有效的指导,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农村学生的作文也能写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妙笔生花。

小学生作文有效积累 篇12

一、为获取感性经验,设计操作活动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积累感性经验。 在教学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 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这样的积木块上面的面是什么样子,并“ 摸一摸”,初步感知相应图形的特点,为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做好准备;“ 画一画”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获得平面图形,感受体和面的联系,初步经历由具体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分一分 ”着重让学生通过分类 、交流 ,说明分类的理由及图形的不同点,直观感知各类图形的特点,形成各类图形的表象,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是认识各类图形名称、形成不同图形概念的直接基础。

二、为获得认识或验证数学知识的经验,设计探究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不是靠老师直接传递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参与活动就能立即达到的,而是在数学思维活动中不断形成。 学习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 百数表”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安排学生自己整理:横着看,竖着看,引导学生读数感知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这是从学习目标的全面实现来安排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发现新知识,感受规律发现的方法与过程,积累相应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的意识,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三、为提升策略性经验,设计反思活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 只要学生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 一个数学活动经验相对丰富并且善于反思的学生,他的数学直觉、数学感受力必然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增强。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 原初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 获得了哪些数学思考方法? 有什么好的经验?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将低层次的活动经验进行提升,实现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并逐步生成新的经验。 比如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四个球队踢足球, 每两个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需要比赛多少场? ”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结果我观察到这样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1.小组中4个人分别代表4支球队 ,两支球队比赛一场就用两个人握一下手的方式表示,记下握手的总次数,这就是比赛的场数。

2. 用4个点表示4支球队 , 两个队之间比赛一场,就在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数出右图中线段的条数,就是比赛的场数。

3.3+2+1=6( 场)

4.4×( 4-1) ÷2=6( 场)

应该说,第2、3、4种方法都将比赛的场数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反思,学生都认为第4种最简化, 并由第4种方法归纳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设有N支球队进行循环赛,则比赛的场数=N×( N-1) ÷2。 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得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策略性经验。

上一篇:制样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谈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