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2024-07-24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共10篇)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1

围绕群众满意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XXX人民政府政务大厅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截止目前,XXX政务大厅共有30个部门单位、481项许可服务事项进驻;……

(一)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不断强化政务服务能力。我市政务大厅现有《XXX政务大厅管理办法(试行)》、《行政审批违规审批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服务和管理制度26项,……按照“法定时限减半”的规定,合理压缩进驻事项承诺时限,先后对248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压缩1939个工作日,并新增即办件115项,使即办件率由最初的4.66%提高到现在的26.82%。……依据《行政许可法》中“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规定,支持地震局、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窗口对“两个集中”(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许可处室向政务大厅整建制集中)进行了探索实践。

(二)以流程再造为关键点,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编制了《XXX项目审批流程汇编》,对所有进驻事项的名称、适用范围、主办处室、法律依据、申报资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并配制了具体流程。……以“串联变并联、并串相结合”为方法,先后编制了

涉及5各部门的《新建锅炉房项目审批流程》、涉及6各部门的《XXX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流程》、涉及4个部门的《XXX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流程》、涉及7各部门的《XXX互联网服务场所设立登记审批流程》、涉及5各部门的《XXX文化类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流程》、涉及7各部门的《XXX卫生类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流程》和涉及15个部门的《XXX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将网上政务大厅和“一键式”服务作为该系统的重要功能,从两个层面探索“一键式”服务,即对申请内容简单、审批环节简单、申报材料简单、手续较为齐备的一般性审批事项,做到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批复;对申请内容复杂、审批环节较多、审批时限较长、申报材料涉及较多部门的事项,研究试行行政相对人网上向牵头部门申请、大厅管理办协调、相关部门参与、联席会议审批的模式,做到依托网络方便行政相对人办事。

(四)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不断巩固政务服务本领。……在运行管理中,注重突出“严”字,做到了考勤严格、考评严肃、考核严谨,就是以每天四次指纹打卡提高了出勤率,以每周工作点评、季度优秀评比促进了服务行为标准化,以年终目标考核推动了窗口工作常态化。

二、对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该以“四扩四增”为目标。一是扩容增项,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二是扩权增效,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以“两集中,两到位”(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服务处室向政务大厅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到位,部门对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为重点,进一步强化部门窗口办事权限,为实现联合办理和并联审批提供机制保障。三是扩点增面,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立足构建数字虚拟政务大厅……通过网络开展便民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四是扩编增员,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立足综合管理政务服务资源和提高服务中心运行水平,……对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人员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使中心管理机构在构建政务服务体系中具备牵头抓总的能力。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2

一、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国家、省(区)、地(市)、县(市)和乡(镇)五级之间上下要相互紧密衔接成为一个完整体系,而且必须具备以下性质:权威性,整体性和选择性,协调和折衷性,动态与修编性。为此,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笔者认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任务,主要就是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具体工作中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现行的五级规划,其中全国和省(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纲要性规划,主要解决辖区范围内各部门之间的用地比例。县(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根据上级下达的各业用地指标要求,对土地资源利用提出具体的执行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偏重在各业用地数量平衡的基础上,落实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之前,必须在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地修编出一个符合新农村建设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既要做到与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密切衔接,又要针对各村的具体情况,提出各业用地指标及空间布局,以保证各业用地的指标,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用地保障,保护耕地指标要科学合理。

2.建设用地要尽可能避开优良耕地。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地区上项目铺摊子,占用耕地甚至优良耕地现象大量存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不够。

3.建设用地要与预防灾害、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首先,是要在选择建设用地时,尽可能避开洪水以及各种地质灾害等。其次,是要处理好人地关系。搞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促使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

4.要切实做好以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根据村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区位等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地做好以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或叫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有限的不要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取得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与保护。

二、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如何做好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提高农业的规模、集约经营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建设新农村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国土资源工作人员,笔者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掌握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通过调查,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转包,主要是一些外出打工或务工经商,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承包农户,私人相互协商,将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委托亲朋好友代耕。这类情况主要是以种植地方特产作物和玉米等为主,占土地流转面积的60%。二是转让,主要是有经济收入或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自愿将部分或全部承包地放弃并交给发包方,终止承包合同关系,自己不再耕种承包地,转让较多是劳动力外出集中的村组,占土地流转面积的20%~30%。三是出租,主要是承包户将承包地租给农业大户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搞开发性农业,并签订书面合同,时间一般在第二承包期限内,实行租赁方一次性或分期付给承包租金,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0%~20%。

2.全面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及危害。通过对上述情况分析来看,主要问题及危害,一是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从土地上获得地收益已远远满足不了生活需要,背井离乡谋求更多的生产生活收益,致使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触犯法律。三是土地流转的纠纷大幅增加,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3.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的主要措施。一是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的改革,核心问题就是要保障集体所有者或者农民的最大权益。二是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因此,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定要维护农民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3

今后,昌平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将紧密围绕北京市科委提出的“引擎行动”、“涌泉行动”、“科技奥运行动”,结合昌平“科教文”主导战略,搭建科技资源溢出平台,实施涌泉行动;凭借首都科技资源向郊区涌流,打造昌平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抓住2008北京奥运的历史契机,打造昌平区的品牌产品。

发展目标

预计利用5年时间,沿着昌平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思路,整合昌平的科技资源,打造三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9个科技港和10个科技活动中心,凭借首都科技涌泉打造昌平经济发展的十大引擎。

三大科技服务平台:

搭建科技资源“溢出”的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城区创新要素和成果向郊区强力辐射,力促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重点建设三个工业科技港,包括生物医药科技港、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港和现代制造业科技港。

打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集成技术资源,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科技需求,培育产业链,发展特色产品。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业龙头企业,使之起到带动农户的作用。重点建设3个农业服务科技港,包括专业科技港、综合科技港、镇域科技港。

搭建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撑平台。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昌平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三个社会综合发展科技港,包括旅游发展科技港、应用技术推广科技港和城镇建设科技港。

十大发展引擎:

为了挖掘昌平区的产业创新资源,力促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带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昌平区制定了十大引擎的发展方向,即:以CEC集团为引擎,发展电子产业;以北汽福田为引擎,发展汽车工业;以光机电产业为引擎,发展现代制造业;以百仁思公司为引擎,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以生物医药产业化为引擎,发展中西制药业;以肉羊产业化为引擎,发展现代畜牧业;以牧草种植产业化为引擎,发展现代种植业;以富士苹果产业化为引擎,发展优质果品业;以十三陵文化遗产为引擎,发展现代旅游业;以263集团为引擎,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

建设重点

按照“涌泉行动”的具体思想,为承接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城区创新要素和成果向郊区县涌流,搭建符合昌平实际的科技资源“溢出”的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是在城镇设立科技活动中心,使城乡经济发展向镇域延伸,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源头创新作用,增强区域创新活力,不断完善昌平区域创新体系,提升镇级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镇级建设的技术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技活动中心的操作原则

全区5年内要在17个镇建设10个科技活动中心,既有政策引导又有实际可操作性。科技活动中心是为落实市科委提出的“涌泉行动”,实施现代农业的“211行动计划”所提出的。发挥驻昌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以一校带一镇的方式,建立区政府资助、高校主办、镇科委辅助的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形成校地共建型的镇域服务科技港。

科技活动中心的四大功能:

孵化龙头企业的功能:科技活动中心的60%场地,要用于孵化企业。同时为企业兴办、物业管理、信息服务等提供支持。

培训技术的功能:科技活动中心设培训教室,对当地农民及乡镇企业员工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培训。

传播科技信息的功能:科技活动中心设农业信息化终端,为当地农民、技术人员、企业提供网络信息和远程培训服务。

服务科技人员的功能:科技活动中心设有专家工作室、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为科技人员提供活动空间,方便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等。

科技活动中心的管理模式

科技活动中心,采取由驻昌高校派专人负责,镇科委协助的管理模式。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4

——***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承诺表态发言

中共***乡委书记 ***

(2010年6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乡委、***乡人民政府,就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郑重作出以下承诺:

一、加强宗旨教育,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目的,进一步增强 “公仆”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强化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大力提倡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敢于负责的作风。

二、加强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严格依法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责,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接受法律监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杜绝违法失职行为。

三、加强便民服务,提升执行能力

进一步规范乡、村便民服务代办站建设,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做到了民情、办民事、解民忧、增民利、化民怨、顺民-1-

心。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执行力建设的根本内容,切实解决“不执行、乱执行、慢执行”和“谁去落实、何时落实、怎样落实”的问题。坚决杜绝“三难”、“三乱”现象,严禁“吃、拿、卡、要”行为。

四、加强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以服务职能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将干部身份、岗位职责以及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结果、办事承诺一律予以公开。着力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五、加强廉政建设,筑牢反腐防线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等制度,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风气,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纪检、信访工作,严格查处违纪行为,全力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体系。

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追究

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干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干部“庸、瘫、懒、散”问题,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落实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相关制度,保障工作措施的落实和服务承诺的兑现,对违反服务承诺的,严格按照有关问责规定追究责任。监督电话:0858-6720939、6720007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5

关于开展“提效能、强服务、创一流、促发展”

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根据《井陉县卫生局关于开展“提效能、强服务、创一流、促发展”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井卫字〔2012〕24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精神,进一步优化卫生系统发展环境,医院决定在深入开展“提效能、强服务、创一流、促发展”主题教育。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构筑生态屏障、建设经济强县”这一总目标、总任务,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危机意识,真正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真正把抓发展环境落到实处,着力使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新转变,工作效能有新提升,服务有新改善,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主要任务

1、开展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及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特别是孙瑞彬同志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田耀筠书记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

树立发展环境是“命门之穴”的思想,切实增强优化发展环境,各处室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懂规矩、守纪律”教育,组织“我是谁,为了谁”专题讨论,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制定工作措施。在教育活动中,各处室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优化发展环境关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的要求,认真清理制约环境建设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制度、推行提高工作效率的“核心制度”为重点,制定“提质、提速、提效”工作标准,并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

3、解决实际问题。各处室要认真谋划今年优化发展环境所要抓好的各项工作,把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与实际工作及如何做好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好群众及服务对象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4、建立长效机制。各处室要认真总结主题教育成效,把活动中的成果经验通过制定措施的方式固定下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与机制,着力增强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教育。3月15日前,各处室要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干部群众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学习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等文件精神,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开展“懂规矩、守纪律”教育,组织“我是谁,为了谁”专题讨论,对照发展环境建设“四个方面”问题,认真查找思想观念、工作标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总结分析。第二阶段:制定措施。4月lO日前,各处室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每个环节和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出“提质、提速、提效”工作标准,并根据便民、利民、惠民的要求,提出今年优化发展环境所要抓好的重点事项,并报院办室。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4月底,各处室要对主题教育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总结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形成长效机制,把各项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四、保障措施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6

日期:2010-3-18 16:11:48 来源:中国企业报 撰稿:佚名 浏览:10 文章挑错 我要投稿 2004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刚成立不久,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到湖南检查工作时,提出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来抓,希望湖南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为全国创造经验。

2004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刚成立不久,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到湖南检查工作时,提出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来抓,希望湖南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为全国创造经验。4年来,湖南在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中实施了哪些举措,积累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困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宏。

王宏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湖南省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的指示精神,结合全省监管工作实际,适时提出了实现“四个监管”工作目标,即:“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效能监管、廉洁监管”,将“依法监管”作为推进全省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将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列为省国资委每个工作重点之一,促使全委机关干部和监管企业牢固树立依法监管、依法治企观念,实现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制度手段管理的转变。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要求企业法律顾问全过程参与企业改革改制,确保改革改制工作按照法律程序操作,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避免留下法律风险隐患。二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通过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之一,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三是与企业业绩考核、奖罚机制相结合。通过将总法律顾问作为企业高管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四是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相结合。在推进企业法制建设中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作出硬性要求,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4年的努力实践,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两大块。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班子。为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了由莫德旺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湖南省国资委推进企业法律顾问之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由政策法规处处长担任主任,改革处、产权处、企干处、业考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内部协调联动机制。企业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企业都是一把手亲自抓。

(二)认真调查研究,明确工作方案。在2004年对监管企业法制建设情况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前后两位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跑遍了所有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企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初,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国资委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试点企业实现“五个一工程”的工作目标,即:树立“一种价值理念”(依法治企理念),培养“一位领军人物”(总法律顾问为高管人员之一),建设“一支法律专业队伍”,形成“一套法律审查工作机制”,制定“一套法律事务工作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要求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30户重点企业(2005年第一批15户、2007年第二批15户)应设置总法律顾问岗位并保证机构、人员、职责到位;其他大型企业要有领导分管、有专门机构、有不少于2人的专职法律人员,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其余监管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也要有法律机构和配备法律人员,以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企业法律管理体系。

(三)注重制度建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法规处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业绩考核处等有关处室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中,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拓展政策空间:一是在《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名称表》中,明确将企业总法律顾问与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一样列入企业领导人员备案管理范围;二是在《湖南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将企业总法律顾问列为考核对象;三是在《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中,将企业总法律顾问列为薪酬管理对象;四是在《湖南省省属监管企业法律事务及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企业法律事务管理进行专门规定;五是在《湖南省省属国有独资公司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中,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否健全作为授权经营和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之一;六是在《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指南》和《关于规范和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法律审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作为省国企改革办或省国资委审批企业改制方案时的必备文件,为企业法律顾

问制度建设的落实搭建平台;七是在《关于全面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企业要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优秀法律人才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不流失”。这些政策措施“组合拳”,对试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企业法律顾问普遍反映,现在企业领导比以前更加重视这项工作了,企业法律顾问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工作开展。

(四)组织专题培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一是为帮助企业提高全面风险管理和依法管理的业务能力,2005年11月省国资委专题举办“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训班”,各监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及总法律顾问、省国资委机关处室160多人参加了培训,由莫德旺主任及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风险管理专家进行授课。二是2006年10月,专题举办法律顾问培训班,监管企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机构主要负责人、法律专干和市州国资委法规科科长等100多人参加,就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合同管理、国企改制中的民事责任、案件调处等法律事务工作实务,由省高院领导及法律资深专家进行授课。三是与湖南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联合举办了一期企业知识产权法律讲座,监管企业法律事务机构负责人及法律专干参加了讲座。四是按照2007年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推进监管企业“五五”普法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法律顾问每年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并着手研究新任命的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五)全面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实。为使试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一是2006年上半年由分管委领导带队到首批15户试点企业进行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二是2007年5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对首批15户试点企业相关情况进行通报的同时,确定了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等15户企业为第二批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至此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已全部列入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名单,并逐企业进行了督促指导。三是针对部分企业高素质法律人才不足的现状,组织长丰集团、兴湘资产公司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总法律顾问,效果很好。

二、成效实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初步建立

(一)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

,目前30户试点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有23家上报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方案,12家企业总法律顾问人选已报企干处任前备案。30家企业集团本部共有专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107人,其中具有律师(法律职业)资格的有48人,占44.9%;具有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有45人,占42.1%,较试点前有大幅度提高。大部分试点企业建立了做出重大决策前听取总法律顾问意见的制度。

(二)规范了企业改制行为,保障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目前,监管企业已基本树立依法依规进行改革改制的观念,法律顾问在推进和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兼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白沙煤电集团公司的法律顾问,直接参与了公司企业改制和政策性破产方案、相关章程、条例和办法的起草;参与了公司制企业创立之初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召开,并提出咨询建议;参与了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3.6亿债转股及2.1亿债权处置协议的谈判和签约,使之依法规范运作。二十三冶集团公司根据多数公司全面改制及所属一、二、三工程公司局部破产的实际需要,重点参与企业股份制改制工作,在方案的制定,审核资产、股权和利润的合法性等方面提供了规范的法律服务,并全面参与了破产公司的重组方案、破产预案和申报等事务及法律咨询工作。

(三)实现了法律服务方式的转变,增强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一是实现了由被动应诉了难向主动超前防范的转变。试点企业通过建立总法律顾问审核把关机制,企业重要文件的签发、重大合同的签订必须由企业总法律顾问审核签字,使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一改以往“救火队员”角色和被动应付局面。据对首批15户试点企业调查统计,企业所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同比下降了57%,避免和挽回企业经济损失2亿多元。二是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整合资源的转变。目前,试点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基本实现了集团总部法律资源与各分子公司之间的法律资源共享,公司内部法律资源与公司外聘律师法律资源共享。三是实现了由零打碎敲的工作安排向整体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转变。随着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总法律顾问的工作范围已渗透企业的方方面面。最早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涟源钢铁集团,经过3年的实践,在规范企业内部法律事务管理流程和律师事务业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防御法律风险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轨道。

(四)企业运用法律手段服务保障的作用显著增强。不少企业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管理流程再造,将法律事务机构的参与纳入

整个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法律顾问负责对企业文件、合同和章程等把好法律关,进行法律分析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建议书,实现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如兴湘资产管理公司总法律顾问参与公司多项重大事项谈判,提供口头、书面法律咨询服务近千次,草拟合同文本100多件次。湘潭电机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在不断完善公司法律事务、合同印章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公司管理法律建议书》、《公司业务法律意见书》、《公司营运法律风险提示书》等法律文书,为企业领导层决策出谋划策、提示风险。

(五)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创造了新的经验。在试点中不搞一刀切,鼓励企业大胆探索。试点企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基础、不同规模,在“夯实基础,加强防范,规避风险,促进发展”的总目标下,形成了自己的法律顾问管理模式。泰格林纸集团公司围绕“规划、投资、指导、服务、协调、监控”的方针,对法律顾问实行派驻制,由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对下属子公司的法律顾问进行统一派驻和管理。湘投控股公司除设立总法律顾问外,还设立了副总法律顾问岗位,采取内部专职法律顾问与外聘职业律师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中联重科形成了“法定代表人———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室———法律事务机构或法律专干”的法律工作体系。同时根据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特点,公司成立资产保全部,配备相应的法律外派员,对不良应收款进行催收,降低了货款回笼风险。

(六)一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得到有效解决。总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后,企业普遍感觉总法律顾问制度在处理企业历史积案、防范新发案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国资委成立4年多来,共帮助、指导企业处理重大法律纠纷案件46件,直接涉案金额11.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总法律顾问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和制度优势,在国资委委大力支持下,一批标的较大(涉案金额上亿元)、涉案人员众多、时间较长的疑难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5亿元。

当记者问及在试点工作中是否存在相关问题时,王宏毫不隐讳地说: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企业层面,部分监管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的核心理念还未完全确定,崇尚法治的企业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法律风险防范还未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法律事务工作仍停留在事后补救的层面上,离“走向市场,法律先行”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法律事务机构和法律顾

问人才队伍还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缺乏金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法律人才,等等。

在国资委层面,监管法规体系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监管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全面链接

如何按照新《公司法》理顺出资人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面的关系?重点企业整体上市之后,国资委作为直接持股人,如何按《证券法》操作,将带来哪些法律问题?《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重大法律出台后,对国资监管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我们还缺乏系统性研究。

(二)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责权对接

实践中,感到有几个难以划分权责的问题:即干部管理权限、投资决策权限、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层的分配调控和职务消费管控、内部监事的职责履行等若干环节还存在盲点、弱点和空白点。如何界定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责权、事权都有待深入探讨。

(三)监管制度与政府规章的级别衔接

湖南国资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大多由委内制度构成,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较少,因而其级别的权威性不够。如何形成地方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委内制度科学合理的综合配套体系,切实提高法规制度的管控能力,都有待深入思考和研究。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7

胡衍华熊云林朱 玲黄雪荣

(江西省修水县农业局江西修水332400)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2010年开始,我县紧紧抓住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的大好机遇,全面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雷厉风行抓改革,不遗余力搞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农服务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1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辖36个乡镇,农业人口69万,耕地面积56万亩。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前,全县分设有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蚕桑局、茶叶办和隶属县农工部的农村经营管理科,36个乡镇分设有农技站、畜牧水产站、蚕桑站、农机站、经管站五大站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编制336人,在编人员239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技的新要求。从当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落后。36个乡镇均建有五站,建站成本高,农技人员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投入经费没有保障,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呈现出“一间旧房子,挂块大牌子,两张破桌子,几个老头子”的状况,整体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困境。三是队伍建设滞后。现有农技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较低,观念不新,专业知识不足。四是运行机制缺失。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没有彻底分开,普遍重经营轻推广,工作错位、缺位,科技推广难以深入。

2推进改革建设的主要举措

为加快改变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落后的局面,切实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县全面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1加强领导强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快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召开会议进行调度,并到部分乡镇检查督查。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改革工作。做到“五个一”,即一把手负总责,每星期一调度,半月一通报,涉农会议必讲内容之一和领导下乡必看内容之一。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很快形成了上下齐心,群策群力的改革氛围,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动力,确保了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2多方联动聚合力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涉及面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我县建立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同心共举,齐力合为的工作局面。将全县36个乡镇分为三个工作组,分别由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蚕桑局局长担任工作组组长,分管副局长及相关人员分别交叉参与三个工作组。工作组对所分工乡镇综合站建设全程负责,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而各乡镇各自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财政上确保了“三个保障”,即保障农技人员工资全额发放,保障每年每个乡镇2万元工作经费和保障一次性60万元建站经费。

2.3把握重点抓推进

为确保改革和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县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了五个关键环节。一是清产核资,夯实基础。成立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为推动改革与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三个工作组分别牵头完成太阳升、黄沙、西港三个乡镇综合站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为全面推进打下基础。三是全面铺开,规范建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改革与建设,推进建站工作。对综合站建设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采购办公桌椅、统一人员调配机制、统一建站时间节点。四是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切实加大综合站内部管理力度,做到“三个一”:挑选一名好站长,打造一支好的队伍,强化一项服务职能。五是科学考核,强化管理。制定了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的三方考核制度,并将农技人员的全年工资的20%作为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发放,大大增强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发展为本增实效

农业技术推广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改革和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无疑都在“发展”二字上。为此我县紧扣发展抓改革,着力借改革之力破解农村发展中的难点。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促进产业发展。根据产业结构特点,重点抓好10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每个农技人员对接和培育10户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二是加强科技指导服务,促进农民致富。规定每个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指导每年不得少于150天,帮助制定生产计划、指导科学种养、解决生产难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切实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

3取得的初步成效

自全面启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以来,通过一年来的改革与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了“有地方办事,有钱做事,有人管事”。全市基层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场现会在我县召开,对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综合建站全面到位。全县36个乡镇已全部将原农技、畜牧、蚕桑、经管、农机五站整合为一个农技推广综合站,均设有“三室一厅”,即办公室、培训室、设备仪器室和咨询服务大厅。全县统一购置了办公桌椅263套、报刊资料架36个等,统一制作了综合站站牌及各项制度牌,统一制作了门头和背景标志,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原有站房进行了适度的维修和装修,部分综合站还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全县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已面貌一新。二是人员管理落实到位。36个综合站站长按照乡镇政府和民主推荐,由县农业局、蚕桑局、畜牧水产局和经管科联合考察和联合发文任命;全体农技人员实行统一办公,到岗到位;在站长负责制下,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并建立和健全包村联户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工资经费保障到位。全县140名基层农技聘用人员基本工资和补贴工资已按全额标准补发到位,下拨工作经费72万元,平均每个综合站2万元。四是服务能力有力提升。通过综合建站增强了农技人员的整体力量,促进了工作的有利开展。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改革成效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农技队伍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增强。4有关建议和思考

虽然我县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较快,成效明显,但是同样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必须进一步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效。一是农技队伍力量薄弱。我县基层综合站总编制数为336个,缺编97人,且五年内退休48人,必须按逐年补充的原则,补充基层农技人员。二是科技素质有待提高。现有基层农技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35岁以下占10%,50岁以上占43%;高中和中专学历占72%,初级职称及以下的占85%。由于经费不足,农技人员难以继续深造,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思路不宽,缺少具有特色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示范推广的科技人员,缺乏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复合型、综合性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多基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8

近年来,淮安市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和执行作为惩防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创新思路和方法,着力破解制度设计科学性不强、执行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制度考核评价不力等难题,提升了制度的执行力,确保了惩防体系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一、创新落实载体,严格实施“一评三书”制度

淮安市纪委、监察局紧扣保障制度执行的审核、问责和评价等关键环节,制定《关于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的意见》,创新制度执行“一评三书”。“一评”,即每年底对重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三书”,即对各地各部门拟制定出台的反腐倡廉重点制度,由市纪委审核把关,下发《重点制度审核书》;对发生重大案件的部门,下发《制度整改通知书》;对制度执行群众测评满意度较低的,下发《制度执行不力问责书》。淮安市纪委连续两年对89个县(处)级单位600余名领导干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了测评,对市农委、体校等6个发生重大案件的单位下发了制度整改通知书,对群众测评满意度低于75%的7个部门发出问责书,对2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责成有关部门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查找制度漏洞,强化制度落实。

二、创新督查方法,扎实开展制度巡查和“反违章”专项行动

淮安市纪委通过调研发现,广大群众十分关注财政、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制度执行情况。为此,市纪委在全市部署开展“惩防体系制度执行年”活动,组织开展了反腐倡廉10项重点制度执行情况巡查,先后抽取市财政局、国资委等9个单位,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民主测评等方式,对领导班子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务用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招投标、津补贴发放等10项重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巡查,巡查结果向每个部门进行反馈,指出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其整改,并将巡查的总体情况面向全市进行通报。同时选取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征地拆迁、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财政管理、规划调整、行政审批和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督促主管部门牵头,开展重点领域廉政制度“反违章”专项行动,使其守土有责。通过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淮安市纪委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予以查处纠正,推动重点领域各项廉政制度落实。

三、创新考核方式,着力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量化评价

奖惩是促进制度执行的有力手段。淮安市纪委制定了惩防体系建设百分制检查考核办法,并在每年初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检查考核内容。每季度,由市惩防办进行表式督查,每半年由市纪委牵头开展专项督查、下发文字通报。年底,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集中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检查考核中,市纪委将惩防体系重要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将县(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惩防体系重点制度执行情况群众好评率等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按比率折算成相应分值,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考核评价强化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四、创新设计理念,探索开展制度设计“外包”工作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提高行政效能作为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围绕经济抓效能,抓好效能促发展”的思路,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权力、优化服务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权力高效运行。从优化服务入手,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行首问责任、联合审批、限时办结,方便群众办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全县上下呈现出作风转变、效能提升、环境优化、群众满意、发展加速的良好局面。现我就全县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 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全县效能风暴行动动员会议之后,我县按照省、州的统 一部署,立即行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目前前两阶段的 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一、加强领导全面动员 认真贯彻落实动员会议精神 我县在省、州动员会议精神的贯彻上,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临潭县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办公室同志开展经常性工作;各乡镇、各单位迅速行动,也成立了相应的效能风暴行动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详实、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党委书记为本次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的八个督查组,具体负责效能风暴行动督查工作。二是全面动员。在省、州召开动员会议后,于 6 月 15 日立即召开了全县效能风暴行动动员大会,及时传达了省、州动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具体工作。随后,各乡镇、各单位立即召开动员会议,新城、城关、冶力关三镇参加动员大会的人员都在100人以上,其它大些的部门如农林、畜牧、教育、卫生等召开了系统内干部职工的动员大会。通过会议,使全县干部职工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加快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需要,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广泛宣传。通过在临潭信息网发布信息,办效能风暴行动专栏、厨窗、在有线电视台设置专栏、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短信平台等形式,及时反映活动 开展情况,营造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办专栏厨窗40多期,在县电视台上转播了县动员大会精神和《实施方案》,开设了“效能风暴行动”活动专栏,精选了30余条宣传标语滚动播出。利用临潭县宣传网进行了网页宣传报道12条,县效能风暴行动办公室采编专题简报21期,其中甘南日报采编4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悬挂横幅56幅,报信息简报120余条。张贴标语1000多张,向领导干部发送信息600多条。

二、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制定出台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省、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征求各方意见,在县委常委会议上认真研讨研究,最后制定出台了《临潭县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以建设“勤政、高效、廉洁、务实”机关为目标,以“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增效率、优环境”为主要内容,紧盯全县机关单位及干部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增强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县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加强作风与机关效能建设,努力使全县的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良好氛围。

三、紧盯目标 狠抓落实 全力推进效能风暴行动有序开展自效能风暴行动开展以来,我县按照省、州安排,紧盯目标,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效能风暴行动,学习是关键。为了增强学习阶段的指导性、针对性,县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印发了《关于2012年开展效能风暴行动重点工作安排》。结合上半年开展的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组织根据要求制定了《学习计划》,细化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形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并于讨论相结合,做到学习有记录、有笔记、有体会、深化了学习效果。县委各常委及县委中心组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召开了县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政准则》等重点篇目,大家联系各自岗位的工作实际,谈体会、谈认识,认真记录学习笔记,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并在县委办公室制作了《学习园地》,张贴了个人心得体会,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做到了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带头,加强学习,转变作风,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学习了与业务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为了确保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单位利用双休日、晚上休息时间开展学习,做到了学习和工作“两不误”、“双促进”。据督查了解,在第一阶段大多 数乡镇和部门集中学习都在5天以上,大部分干部职工作了3000—5000字的学习笔记,结合岗位工作职责撰写了1—2篇学习心得体会。二是认真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在效能风暴行动第二阶段,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问卷调查等形式,广乏征求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上下级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对本部门、本单位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同时在机关内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岗位工作特点,采取自己找、领导点、大家提、互相帮的形式,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到目前为止,经过梳理、归类,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共上报征求意见共140条。同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县效能风暴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报的整改方案,归纳总结,制定了全县效能风暴行动整改方案,并向州效能风暴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上报。同时,各有关部门按照重点工作安排深入开展了“六大攻坚行动”,全面整治存在的相关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抓制度建设,加强干部管理。各乡镇、各单位制订并完善了工作、考勤考核、学习、环境卫生、车辆管理等制度,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股(室)、站,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并从严格考勤签到抓起,坚持每天签到,坚决杜绝代签,迟到、早退、脱岗、溜岗等现象发生。认真落实工作失误过失登记制度,目前有 2 个单位 2 名个人各记失误过失1 次。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四是抓卫生清理,改善工作环境。采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办法,加大对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对公共区域及办公室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达到窗明、桌亮、地净,东西摆放整齐,文档管理规范的效果,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五是强化督查。按照县上《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县效能风暴行动8个督查组在全县动员会结束后及时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就效能风暴行动全面进行督查,督查组通过翻阅各种文件、相关资料,听取汇报,肯定了在效能风暴行动中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严格要求。县上副县级以上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包乡镇和分管单位的督查,有机会就强调,有时间就落实,随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督查,促进了效能风暴行动的相关措施有效落实,增强了活动的效果,进一步把此项工作引向了深入。

四、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学习,更加注重整改,更加注重落实,按照要求,一是继续抓学习促深化。督促各乡镇、部门、单位学习领会好规定的学习篇目和内容,以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和个人修养,以学习推动单位效能建设,把学习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二是继续查找问题抓整改。通 过个人查找、单位查找、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切实查找出个人和单位在效能风暴行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好整改措施,强化效能建设。三是严格阶段要求,按照《效能风暴实施方案》和《效能风暴行动重点工作安排》,督促各相关单位全力完成“六大攻坚行动”任务,保证行动效果。四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继续采取分组督查、重点督查、听取汇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活动重视不够,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问责和谈话,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我县在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上,尽管做了一定工作,取得 了上述成绩,但无论是从思想认识,还是工作态度,无论是 工作进展、还是软件资料的整理等方面,都与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希望各位 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的批评和意见,今后,我们将以这次 督查汇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开展好效能风暴行动。

强化效能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体系 篇10

(四川省商务厅)

文章来源: 时间: 服贸司业务三处

2011-09-01 17:23

文章类型:

原创 内容分类:

其它

近年来,四川省商务厅以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整合现有家政服务资源,认真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大力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着力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狠抓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家政服务体系。通过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强化资金监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发挥出了最大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家政服务业较快发展。近两年,通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完成培训并实现就业20493人,在成都、攀枝花、遂宁、乐山、达州等5个城市建立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加盟企业达5751个,就业人数超过17万人,网站日均访问量达5000次以上,提供各类家庭服务27万余次,满足了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抓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家政服务供需无缝对接。长期以来,制约家政服务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我省把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紧紧抓住商务部推动各地开展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的契机,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质量,大力推动家政服务供需双方无缝对接。一是广泛宣传,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省商务厅就推进全省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向开展网络平台建设的5个城市印发了“宁波81890求助服务平台”经验介绍材料,并组织成都、遂宁、达州等市的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到宁波、杭州等实地考察学习,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突出主业,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为搞好网络平台企业市场化运作,突出主业、做强做大,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和市场资源,帮助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承办企业加强与当地家政服务企业的合作,整合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流程,在突出主业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提升平台服务功能。目前,5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涵盖了家庭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房屋租售、人才招聘、法律服务、生活百事、餐饮服务、旅游服务等十几大类100余个项目,省内大型家政企业均被整合到网络中心。

(二)抓龙头培育,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家政服务龙头企业是带动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在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省商务厅十分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会同成都市商务局选择了成都保得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川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都万家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以推进企业连锁门店建设、规范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升企业的经营服务管理水平,引导企业连锁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截止目前,三家企业按照统一店招、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功能、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标准已建成54个连锁门店。三家企业的培训基地、信息系统等建设已于3月正式投入运营。在企业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健全质量跟踪与理赔、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等管理制度、建设与企业经营规模相匹配的管理团队,全面打造新型家政服务企业。在提高企业服务效率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客户管理系统、业务受理系统、派工系统等。同时,我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四川齐家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96118”品牌、四川川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川妹子”品牌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抓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是壮大从业队伍、提高家政服务质量、做大做强家政企业的重要途径。在落实“家政服务工程”中,我们以家政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加强培训补贴资金监管,确保培训质量,为家政服务市场输入了一批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家政服务基本技能的服务人员。一是严格程序,科学确定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省商务厅以统计年鉴公布的各市州城区常住人口数据为主要分配依据,综合参考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家政市场发展情况,合理下达培训补助资金分配计划;省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通过专家评审方式,确定承办企业(机构),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下达承办企业(机构)名单,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二是精心实施,确保培训工作质量。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培训质量,积极指导和督促各培训承办企业(机构)严格按照商务部发布的《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开展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培训。德阳、广元、南充、雅安等地还组织经验丰富的家政相关专业师资力量,从拓宽培训知识面、突出实际操作出发,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家政服务培训教材》,他们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同时,各培训承办企业(机构)均建立了学员培训档案,注重严格教学管理、考勤、考核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四)抓配套建设,积极营造家政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在推动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中,注重研究制定推进家政服务业态发展相应的配套办法,努力营造供需各方相互信赖、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全省商务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当面介绍、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积极宣传家政服务培训政策精神,扩大社会知晓面,鼓励和引导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走进课堂,接受家政服务培训。如,南充市召开了“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开学典礼”,政府、人大、政协分管领导都到会并讲话;遂宁、达州、宜宾等地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家政服务培训项目,采取自主招生、校企联合、企企联合等方式,广泛招纳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接受家政服务培训。二是强化法规制度。根据商务部《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规范》要求,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制订了《四川省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验收标准》,会同省财政厅、省总工会制定了《四川省家政培训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操作暂行办法》、《培训承办企业(机构)应具备的资质条件及申报办法》等基本制度,为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政府支持。各市州纷纷出台政策,营造有利于家政服务培训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成都市采取项目服务外包形式,给予成都市家政行业协会制订《成都市家庭清洁服务合同书》等项目支持资金41万元,2010年给予成都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138万元配套资金支持。达州市大力支持家政平台建设,2010年下拨宣传费15万;对家政服务企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0万以上,且实际入库税金3万元以上,员工80人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出台了按入库税金的15%奖励企业领军人物,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扶持政策。他们还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2010给予协会工作经费2万元,规范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攀枝花市总工会对家政服务工程承办单位所培训的农民工,经验收合格,每人给予400元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家政服务培训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遂宁市政府部门通过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将各项方针政策、惠民措施、办事程序及时发布给居民群众,在推动阳光政务的同时提高了平台的知名度。

(五)抓质量监管,确保家政服务项目建设质量和效果。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我们十分注重加强跟踪检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培训项目监管和验收工作的紧急通知》;由分管厅长带队,先后到巴中、广安、德阳、南充、达州等地检查培训情况,实地检查学员培训档案、就业合同;会同财政、工会部门组成检查考核工作组,对各地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为确保培训实效,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积极指导承办企业(机构)帮助学员就业。通过多方协调,北京市总工会两次组织北京的家政服务企业,到南充、绵阳等地举办大型招聘会,并与我省部分家政服务培训企业(机构)达成委托培训协议;德阳、达州、遂宁等地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引导培训学校与学员在入学前签订就业安置协议;绵阳市利用培训学校的职业中介网络,积极为毕业学员就业牵线搭桥,提高学员就业率。同时,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优秀企业为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承办企业。加强对项目承办企业的指导和监督,聘请相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严格按照相关建设规范进行验收,使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软硬件符合要求,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目前,成都、攀枝花、遂宁等5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并正常运营。2010年,我省还开展了网络中心建设“回头看”,要求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升级技术服务系统,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加盟企业数量,扩大网络覆盖面,科学实施运营管理。

(六)抓项目成效,不断满足居民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通过着力构建便利惠民的生活服务业体系,四川家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惠民生,得到了市民认可。我省的家政服务业服务内容发展到包括保洁、维修、搬家、护理等百余项,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新兴服务进入家政服务范畴,月子护理、搬家、保洁、婚介等服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居民和企业之间搭建起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初步解决了以往居民找不到服务、不敢接受服务,而企业又不知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的难题,得到市民认可和肯定。二是促和谐,扩大了就业面。家政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是吸纳就业尤其是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近两年,我省家政服务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把促进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与带动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家政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保增长,受到企业的欢迎。网络平台为家政服务供需双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接服务,既顺应消费者对便捷、高效、放心、个性化服务消费的需求,也符合规范服务的家政企业的经营理念,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加盟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十分踊跃。预计到今年底,我省5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加盟企业将超过1万个。成都、达州等市还组织家政企业成立了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加强了政府部门、协会、家政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塑造行业品牌等,有效提高了家政企业的信誉,扩大了社会影响。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四川家政服务业之所以取得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是基础。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发展家政服务业,不仅是当前形势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之策。商务部门只有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一项长期的硬任务,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坚持不懈地真抓实干,抓出实效,才能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培育品牌是方向。品牌企业对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坚持“突出重点、树立典型”的原则,培育打造出了成都保得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川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都万家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这些品牌企业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对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省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发展树立了新标杆。三是政策支持是保障。近年来,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制定促进政策和措施,逐步加大了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家政服务行业不仅具有商业属性,而且带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且正处于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政府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有利于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家政服务行业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四是严格监管是关键。加强和规范家政服务专项资金的管理,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既关系到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的效果,也关系到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对家政服务业以及整个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既关系到整个商贸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监管十分必要。只有充分认识加强资金监管的重要性,确保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符合规定的最关键、最急需的环节,把专项资金用在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上,才能确保国家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虽然四川的家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省家政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进程缓慢,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家政服务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高层次的家政服务的开发还不足;在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员技能鉴定、服务监督等很多方面都缺乏标准,急需规范;家政服务的消费尚需引导等等。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强化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行业发展;加强标准建设,规范行业发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编制发展规划。配合省级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四川省家庭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家庭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发展规划的实施。

(二)制定服务标准。积极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开展我省家政服务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通过标准的制订,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三)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发挥其在行业发展中的带动示范作用。支持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整合服务资源,增加服务网点,建立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规模。

(四)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方针政策,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有哪些下一篇:我心目中最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