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精选10篇)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 篇1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窗口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中心”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为优化我市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行政服务中心紧扣“三服务”活动主题,以正在开展的 “强素质、塑形象、创示范”学习培训活动为载体,以“自我加压树标杆、专业有为勇争先”活动和“落实年、推进年”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无小事”和“环境比投资更重要”的理念,通过学标杆、找差距,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实现服务水平的新突破,在优化大环境中有了新作为。为把我市服务中心打造成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审批环节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示范性中心,本人结合近几年来在窗口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创新方式、完善机制,着力建构运作体系
行政服务中心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中心”工作的灵魂。几年来,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形成了较为先进的项目运作方式,有的走在周边地区前列。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办事环节,在建构运作体系上下功夫。
1、继续推进方式创新。为切实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江山市财政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从今年六月一日开始,由工商部门在个体工商户新办或变更营业执照的同时代办税务登记证。此举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良好成效,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这项制度有效克服了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的弊病,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在此基础上,“中心”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促进跨部门代办事项的创新,健全投资服务“绿色通道”,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完善项目运作机制。归纳、提炼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审批方式,形成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为投资者和老百姓服务。根据目前情况,按照项目属性,把“中心”受理的 1
事项分为企业注册登记、建设项目、各种证件办理和其它等四大类。在企业注册登记中,主要实行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制;在各种证件办理和其它类办件中,实行即办和承诺制。同时,对涉及省市县审批的事项实行三级联动制,对重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理代办制,对紧急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制。
3、强化项目实现手段。一是积极破解窗口授权难题。窗口要既受理又办理,属部门审批的事项,窗口负责人代表部门予以审批,确需部门负责人审批的事项,也要严格按承诺时限办理,严禁体外循环,强化责任追究。二是高起点实施信息化建设。当前着力在“一表制”、“并联办理”、“网上监督”等方面大力推进,逐步实行网上审批,顺利实施后,“中心”信息化水平要力争走在全省前列,重要的是为审批方式的实现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二、进一步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把机制优势转化为效率优势、环境优势,使投资者和老百姓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狠抓“落实”至关重要,重点是把“中心”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一是进一步提高即办率,缩短承诺时限。对所有进“中心”事项逐一摸排,合理界定,从源头上缩短承诺时限。凡属部门审批的项目,除需现场勘踏、专家论证、前置审批、上报上级和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一律实行即办,最长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实行目录管理,严格执行超时默认,争取今年即办率提高到70%以上,平均承诺时限在现有基础上缩短一半。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方便纳税人,减轻纳税人负担,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最近江山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和市工商局联合发文,决定从今年六月一日开始,由工商部门在个体工商户新办或变更营业执照的同时代办税务登记证。这种纳税人跨部门享受到的“一站式”服务,切实降低了纳税人的办事成本,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真正实现了行政效能最大化。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流程,争创“文明、高效、便民”的窗口。为了给纳税人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财政地税窗口通过
找差距学标杆,转变服务观念,拓宽工作思路,自我加压挖潜力,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简化办证手续,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办理时间也由原来的半小时左右缩短到近十分钟。改变过去由纳税人填写税务登记表的方式,由窗口工作人员从工商部门提供的共享信息中直接提取信息,并打印税务登记表,最后纳税人核对签字。这一举措让纳税人省力又省时,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
四是全面开通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一方面,加强与各窗口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各进驻部门更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上级“中心”和业务指导,形成覆盖全市的行政许可和审批快速通道,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服务。凡招商引资项目,只要投资者委托,“中心”将无偿全程代理代办;凡紧急事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窗口特事特办;凡涉及“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严格执行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中心”派专人全程领办。
三、强化管理和监督,营造“中心”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中心”管理、监督职能的作用,像“啄木鸟”和“交通警察”那样认真履行职责,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中心”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一是深入查摆问题。按照市领导要求,“中心”已对各窗口单位项目办理、窗口授权、办事效率尤其是即办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不回避矛盾,不隐藏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关键,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近期将积极与各窗口单位联系、协商,逐一加以解决,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是强化日常督查和考核。以效能建设考评为载体,进一步细化窗口工作考核内容,把效能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人。完善窗口工作台帐和值班长制度,建立投资者办事档案,对窗口工作实行一事一记,一日一报,全面跟踪,定期考评,奖优罚劣。对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不姑息,不迁就,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并树立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服务效果佳的文明服务标兵。
三是积极营造“中心”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广
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行窗口自主管理,完善值班长制度,调动窗口积极性,营造“中心”大家庭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多层次监督体系作用,广泛接受市纪检监察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投资者和广大群众以及媒体的监督,促进“中心”工作高效、规范运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市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全国办事效率最高的综合服务平台,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四、拓宽思路,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在如何增强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文章:
一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对各类办件的规范管理,全面提升窗口即办件率,力争即办件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高20%。承诺件要进一步缩短时间,将再缩短30%承诺时间,进一步强化联审联办制和“一单终结制”,开展“上门服务”;全面实行企业设立登记“一表制”和基建项目审批“一费制”;推行承诺件的“一审一核”制,建立告知承诺事项跟踪管理制,深化重大项目联审联办制,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实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同时,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开通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等新的服务内容。
二要拓展服务功能,健全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巩固“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成果,全面构建大服务网络、大服务平台,从而促进大发展。重点抓好工商注册登记、基建项目审批和交通运政许可“三个一条龙”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强化进中心的项目质量和骨干人员,重点项目按“应进必进”的要求,采取以项目带人员方式,涉及到的人员一律进中心。进一步强化乡镇便民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行经验做法,规范管理乡镇中心各项制度,便民服务中心的人员和项目数量要大大增加,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要积极做好各项业务的指导工作,为下一步在其他重点乡镇推开提高经验。选择有条件的村,开通网络,与县中心保持畅通,做好办件的上网登记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镇中心的基础作用,实施服务项目代理员制度,全面构建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平台。
三要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做优服务品牌,服务质量是根本,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新理念。为全面实现窗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中心”要在“接待服务标准化、办件质量标准化、窗口环境标准化”三个方面进行达标升级。
四要切实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效率的高低。首先,全面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严格执行《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规定。其次,提升行政审批过程中的难点环节,按照“能快则快”、“能简则简”、“能优则优”的原则,做到“急事急办、难事巧办、老事新办”。最后,要以人为本,为窗口工作人员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争取更优厚的待遇。
五要坚持便民利民,创优服务环境。利用启用新服务大厅的契机,将具有行政审批的单位一律纳入新大厅管理,并将部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也纳入中心,设立服务窗口。“中心”将在新的服务大厅配齐现代化、智能化软硬件设备。设立综合服务平台,方便客户全面了解相关办事信息,办理各项业务,创建发展软环境优质品牌。
财政地税窗口陈枝青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 篇2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当好参谋助手
一是提前谋划,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全局财政工作服务,为局党组决策和指导全局工作服务,是办公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重点。每年,我们都提前半年时间着手谋划下一年的财政工作思路,超前考虑涉及到全局的一些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确定我局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二是加强调研和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制定了《市财政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并把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局《蚌埠市财政局机关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中,按年度、季度和月度分阶段下发信息工作安排和近期财政信息报送要点,及时下达调研课题,牵头做好对调研材料的组织编发、修改工作,每年都有20多篇调研材料被上级领导批示。2007年,我局在各类媒体发表信息、文章770多篇,其中在《中国财经报》、《安徽日报》等省部级报刊发表信息32篇,在《农业经济问题》、《时代金融》、《会计之友》、《会计师》等全国性专业杂志发表文章近10篇。在财政部下设的91个地(市)级信息直报点中累计得分排名第35位,在我省5个地(市)级信息直报点中累计得分排名第一。三是着力提高财政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优化理财环境,扩大财政影响。我们结合财政重点工作的安排,分阶段对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宣传,结合改革的进展,在蚌埠广播电台开辟《财政之窗》宣传专栏,在蚌埠日报开辟《公共财政》宣传专刊等,向群众广泛宣传财政政策,增强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推动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财政机关高效规范运转提供保证
机关工作制度化是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认识到,办公室工作要从复杂的事务中跳出来,更好地参政议政,首先就必须依靠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运转效率,我们着力推进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化建设,研究制定并强力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办事限时制》、《办文限时制》、《一次性告知制》、《机关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机关经费管理制度》、《机关信访、来访制度》等等20多项制度、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如我们通过制定严格派车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油料、维修管理制度等,增强驾驶员的责任心,节约经费支出,连续几年安全行车无责任事故,机关车队连续几年被评为“市直机关交通安全先进集体”。我们还坚持机关财务收支分析汇报制度,每一季度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汇报财务收支情况。对机关财务推行电算化管理制度,对符合政府采购的办公用品一律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坚持每年请市审计局对机关财务进行审计,在提高机关财务的规范化、透明化水平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督查,主动协调,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促进落实是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督查和协调是办公室的两项重要职能,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把督查和协调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督查之中抓协调,协调之中促督查,进一步加大了对上级政令的落实力度,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办理“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在督查方面,一是围绕市政府下达我局的工作目标,年初进行任务分解,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季度跟踪督查,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围绕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的要求,及时按月对各科室下达月度工作计划,不断加强督查协调工作,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确保决策落实和政令畅通;三是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议案、提案,实行严格的登记、分办、限时催办和审核把关制度,努力提高办理结果满意率;对市委、市政府批办件、督办件,实行催办登记制度、督查报告制度和办文办事限时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了执行力。在协调方面,我们注重协调理顺三个关系:一是协调理顺机关内部关系。在日常公文处理中抓好协调。在公文特别是有关部门交办件办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为此办公室除了从政策上和文字上严格审核把关外,对提出的不同意见的有关科室,要主动联系,及时沟通。二是协调理顺与其他市直部门的关系。为了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我们主动做好服务,建立了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协调理顺与下级和基层关系。不断加强与外部的联系和沟通,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为全局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强化规范,提高效率,努力搞好综合服务
我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以确保机关高效运转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围绕运转抓规范,着力提高办公室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公文处理,实行无纸化网上办公。将收、发文(保密件、批办件、资金指标除外)、送阅材料、调查研究、财政收支分析、财政信息、各类简报、通知等在局内部传递的文件、资料,全部纳入办公自动化软件,不再传递纸质文件;并启用“表单应用”功能,对办公用品领用单、机关用车派车单、公务接待申请单等进行网上审批,提高了公文运转效率,实现了组织内部的高效协同,形成了组织内部高效的工作平台。二是规范机关财务管理。在实行机关财务“两公开一监督”的基础上,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机关车辆管理、公务接待等一系列财务管理,按季对机关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全面规范机关财务行为,有效地降低了行政成本。三是规范档案管理。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档案管理检查与交流,从强化档案基础建设入手,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四是规范事务服务。进一步规范会务管理、值班联络、安全保卫、保密等事务程序,为各业务科室和单位做好综合服务。五是扎实推进机关政风和效能建设。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建设,扎实推进机关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
五、加强团结,注重学习,努力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创新管理体制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篇3
创新执法管理体制,是我们结合新时期中央的要求与检验检疫工作特点,在强化内部科学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
检验检疫机构是涉外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进出口货物和入出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实施检验检疫,其主要职责一是防止传染病疫情、动植物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经由口岸传入传出;二是监管进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可以说,检验检疫执法工作既关系到国家外贸发展和经济安全也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公共利益乃至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创新管理成效斐然
今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去年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检验检疫部门都功不可没。这两项重要工作井然有序,主要就是得益于我们近年来创新执法管理体制,在内部管理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能级管理等方法。
灾情和疫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特亨特办程序,并从能级管理库中选派了经验丰富、素质全面的人员投入到救灾、防控工作中。执行部门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在强化查验、防控疫情、确保救灾物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抢时间、争速度,优先检疫、验放境外援助团队和物资。管理部门按照绩效管理要求,实施了专项考核和指导,确保进境援助人员与物资能够免费、便捷、高效通检。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忠于职守、严把国门,有效处置了“非典”、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苏丹红、孔雀石绿等重大突发疫情和食品安全事件;成功应对了日本、欧盟等国家或组织的技术贸易壁垒;出色完成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交流的不断扩大,除了工作量在不断增长外,我们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上疫病疫情正呈现高发态势,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的风险日益加大;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明显增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了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
与履行好越来越重要的职责相比,我们在自身建设方面却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以往我们对执法工作的要求不够细致,对部分执法岗位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因而容易出现盲目执法、随意执法的情况,甚至容易引发执“人情”法等廉政风险。因此,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既要采取坚决有力的综合措施加强监管,迎接工作挑战,更要勇于创新执法管理体制,解决自身那些不适应发展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依法施检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履行把关职责,不负国家重托和人民期望。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通过建立权责规范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教育培训机制、信息化平台等方式探索管理体制。通过管理创新,从执法事项管理角度讲,我们将以往“事后追究”的模式,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事前防范是从执法依据的梳理、质量管理文件的建立、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发挥执法管理的预防功能;事中控制是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执法流程,发挥执法管理的控制功能;事后监督是通过对绩效管理中发现的差错行为及时纠正,和对执法过错行为的有效问责,发挥执法管理的矫治功能。
从执法人员管理角度讲,我们将以往“分授权责”的模式,转变为“权、贵、能”统筹管理的模式。权责规范机制着眼点在于规范事项,划定职权范围,重点在“权”;责任落实机制着眼点在于对事项的评价和违法行政的惩处,重点在“贵”;教育培训机制着眼点在于提高事项的效能和人员的素质,重点在“能”。三者彼此联系,相互依托,可以使管权、问责、促能有机统一在一起。
北京检验检疫局推行新的执法管理体制成效比较显著。一方面,加强过程控制和结果验证,使我们能够及时查处执法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从而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和执法效率。目前,我们出境、入境执法证单内部流转时限符合率分别达到100%、98.6%,较2004年分别提高了0.03%和9.4%;出境、入境内部执法记录差错率分别为0.2%、1.5%,均远低于2004年两位百分数的差错率。对外执法证书一直保持无差错。近年来,我们的社会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另一方面,责权清晰与能力引导,激发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促进了单位内部的和谐。目前我们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56项、质检系统科研课题83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7项、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01项。2007年底,我们技术中心的检测能力已达到740项,比2005年翻了一番。执法人员对新管理体制的认可度达到了90%以上。
实践表明,创新的执法管理体制是行之有效的,能够实现执法要求到岗,执法责任到人、执法权力受控、责任可以追溯,促使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2004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内知名管理学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整合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能级管理等方法的要素,构建起“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2005年,我们又依托该体系,创新执法管理体制,以质量管理定规范、以绩效管理促落实、以能级管理抓素质,深入推行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了权责规范机制界定执法工作的权责是创新执法管理体制的前提。
在明晰执法人员的权力方面,我们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梳理执法依据和工作文件,系统地整理了我们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规范性文件,及时清理、修订、废止了一些不适宜的规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起分类清晰、检索便捷、动态维护的执法依据与工作文件清单。形象地说,这相当于对我们的“执法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盘点”,目的是划定执法人员的权力范围,解决“做什么”和“凭什么去做”的问题。
在明晰执法人员的责任方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流程图、岗位职责说明书等质量管理文件,规范了执法记录样式。质量手册界定了全局执法工作的类别,明确了责任部门;程序文件规定了每类执法工作的程序和实施要求;作业指导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规范了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环节的操作标准。
这样就为不同层级的执法人员分别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使执法工作要求能够逐级分解,一一落实到相关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其目的是规范执法程
序,明确执法责任,解决“谁来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
规范执法行为一靠制度建设,二靠有效监督。缺少监督检查措施,就会导致制度执行不力,甚至根本不执行。因此,在规范权责后,我们又建立了必要的责任落实机制。
一是建立了过错追究制度。我们把“擅自跨辖区执法”、“以收取检验费代替行政处罚”等34种行为定为行政执法过错,明确了过错责任人的界定范围和标准,明确了追究过错责任人的方式和程序,同时,也明确了执法人员在违法行政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过错追究的重点是关注执法工作中的用“权”过错,及时处置不规范行政的个案,如失职不作为、违规乱作为等情况。
二是以绩效考核来测量执法责任的落实情况。也就是对权责规范机制确定的执法责任,进行动态量化考核与定期阶段量化考核。
具体而言,我们建立了以工作目标督查、质量体系审核、基础工作检查、上级评定和同级评价等五项内容为主干的绩效指标体系,将责任要求量化成具体的指标和分值,分解到各级部门和人员,并将绩效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建立了教育培训机制
创新执法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队伍建设。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检验检疫机构的形象。为此,我们对全局执法人员开展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滚动式教育培训。
一是以权贵规范为主要内容,开展法制教育。使“有权必有责、用权必受控、滥权必追究”及“法无授权不得行”等执法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从思想源头杜绝滥用权力和随意执法等现象。
二是以质量管理文件为主要内容,开展针对性教育。使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其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规定的步骤、程序执法。
三是以能级管理教材为主要内容,开展继续教育。使执法人员能够不断学习新的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巩固已有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建立了信息化平台
创新执法管理体制必须采用科技手段,为此我们整合已有软件的数据,建立起执法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执法岗位信息、执法人员管理信息、监管对象信息、监管工作数据的互通互连,为执法管理提供便捷、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者不仅能够迅速掌握所辖部门、岗位的总体执法情况,还能够全面了解所辖各级人员分管工作的具体情况。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 篇4
一、基本情况
d两市隶属青岛市,是经济较为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的两个县级市,均为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近年来,两市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工作,营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胶州市的行政审批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建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莱西市的“为民服务代理制”荣获今年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范文网
二、胶州、莱西两市的主要做法
(三)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程为民服务。胶州、莱西两市不断延伸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在所属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在各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室,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使群众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办妥万家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在机构设置上,便民服务中心为镇政府(办事处)派出机构,对纳入中心的服务事项,部门单位及村(居)便民服务室有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业务上受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事项涉及建设、土地、环保、供电、房产、国税、地税、工商、财政、劳动、民政、计生、卫生、公安、交通、司法、信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包括镇级部门直接办理以及需要到市级部门办理的各类事项。在服务方式上,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便民服务直接办理或全程代理制,即对企业和群众申请办理的各类事项,实行“一站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变过去的“多门办、群众跑”为现在的“一站办、干部跑”。
(四)完善电子监督监察体系,实现业务流程全程监控。为确保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平台科学、有序、高效运行,胶州、莱西两市建立完善了以电子监察为主体的综合监督体系,实现了对业务办理流程的全部监控。电子监察系统与行政许可等系统无缝隙对接,主要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以及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各个办理环节进行即时、同步、全面监控,监督其程序、内容的合法性。同时,在大厅及厅外其他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设置了视频监控点,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监控,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电子监察系统预先设置了每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条件、程序、收费、时限等规范化要素,设置了违反行政许可规定的具体情形及处理办法。对各种违规行为,系统分别给予“黄牌”、“红牌”警告,通过网络自动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督促整改和调查处理。电子监察系统的运行,淡化了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力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改进了机关作风,优化了政务环境。
(五)完善管理考核办法,实现发展环境优质高效。胶州市为加强对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建立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考核工作机制,主要是采取“两个挂钩”、“两个结合”的方式进行。“两个挂钩”,即工作人员考核与窗口考核挂钩、窗口考核与派驻部门考核挂钩;“两个结合”,即日常考核与月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派驻部门审办工作的年度考核分值由3分增至10分,且规定对考核对象按30%、40%、30%的比例分成三档,每档至少要相差1分。考核结果的有效使用,形成了个人、窗口、部门通力协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胶州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处罚行为的规定》等文件,结合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年度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规范部门执法执收行为,优化了全市的发展软环境。对各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的管理考核,胶州、莱西两市在各镇(街道)便民大厅设立了局域网,实行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申请办理事项件件有记录,事事有答复;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超时等情况,中心随时进行处理。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对各便民服务大厅进行日常考核和检查,负责对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结果列入全市总体考核。
三、加快我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学习借鉴胶州、莱西两市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搭建新型服务平台,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大厅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软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投资兴业和便民利企的重要指标。为此,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建设好行政审批大厅至关重要。当前,由于受场地面积所限,我县行政审批大厅无法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的作用,企业和群众办事还存在“多头跑”的现象。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在开发区沿街位置,政务中心附近,协调一处办公场所,建设一个宽敞明亮、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审批大厅。原则上要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进厅,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进一步拓宽审批服务功能。
(二)整合有效资源,完善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为民服务工作,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根本需要。去年以来,县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为民服务职能和指导协调职能,在全县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县、镇、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各镇(街道)为民服务分中心还存在进驻部门不健全、工作人员不完善、办公设施不完备的情况。建议加大督导、监管力度,要求各镇(街道)加强为民服务大厅建设,把建设、土地、农财、劳动、民政、计生、司法、信访、农业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集中纳入大厅办理,在业务上接受中心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统一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促进我县为民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设立为民服务呼叫中心,落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交办件办理责任,完善接办、转办、督办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结果的惩戒和使用效果。
(三)建立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行政效能。胶州、莱西两市通过建立网上审批大厅,切实解决了审批事项“能进则进”、未进厅审批事项网上监督、网上审批的问题,方便了申办人,提高了行政效率。建议加大投入,在审批大厅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做好未进厅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有关部门进一步整合审批资源,组建成立一个综合审批科室,把未进厅审批事项纳入一个科室集中办理;安装视频监控和网上审批系统,实现电子即时监控和网上审批,从根本上做到所有审批事项纳入“审批大厅”办理,确保行政效率、督察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借鉴胶州经验,立足提高我县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水平,建设阳光政府,建议适时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改变目前由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部门分散,造成的监管不统一、标准不统一、运作欠规范、损害公共利益和交易主体利益的现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管办分离、规范流程、电子监察、依法监管”的原则,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五)加强管理考核,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按照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在加强综合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建议整合现有的党群口的协调服务评议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行风评议,建立机关效能考核评估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为民服务和基层站所的考核结果纳入效能考核评估的总结果,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确保以工作为前提、以考评为保障、以效能为目的的良性机制的形成,以便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理考核,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按照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在加强综合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建议整合现有的党群口的协调服务评议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行风评议,建立机关效能考核评估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为民服务和基层站所的考核结果纳入效能考核评估的总结果,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确保以工作为前提、以考评为保障、以效能为目的的良性机制的形成,以便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反馈渠道。通过召开党风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发放政务公开测评表等形收集吸纳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退休审批、失业金发放、社保补贴和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投诉箱和投诉电话的作用,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办理群众投诉,办复率100%。四是组织群众监督评价。我们坚持做到,在办理退休审批、失业金发放等事项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整个申报审批工作都请群众监督,防止出现厚此薄彼和群众误解。对劳动保障重点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在全局干部职工广泛深入酝酿,征求群众意见后形成。五是将公开的项目面对群众。我局通过文件简报等形式,将政务公开项目、方法、公开通过办事窗口宣传,让群众知道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办理及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
(二)强化措施,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们从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入手,努力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与政务公开有关的岗位《责任制》、《绩效考评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使政务公开工作逐步向规范运行的方向发展。二是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同时,通过成立督查小组,抓好督查,促进落实。三是责任追究,严肃纪律。我们对违反政务公开规定的人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从而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质量。
(三)注重实效,以政务公开为重点不断扩大效能建设的工作成果。在开展效能建设活动中,我局始终坚持以推行政务公开为重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走过场,确保效能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促进了行政管理过程的公正和规范。二是阻塞了干部以权谋私的渠道。一些过去群众关注的事公开办理,群众参与监督,干部不能再偏亲向友,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三是密切了劳动保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政务公开使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由了解到理解,由知道到支持,逐步消除了隔阂,密切了感情,群众对劳动保障部门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四是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政务公开,群众的上访量逐渐下降。
由于我局在抓机关效能建设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效能制度,精心组织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当然,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个别同志服务态度还比较生硬;深入基层调研少,为基层排忧解难做得不够;有关机关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的文件、资料档案有待于完善。
如何提高行政效能 篇5
行政效能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现其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的绩效,是功能、效率、效果、效益四大因素综合的有机统一体。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对新时期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行政效能的高低,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能否提高,关系着和谐小康社会能否构建,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影响行政效能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有:经济发展状况因素;党风、政风内部传统因素;公务人员和社会人员素质因素;行政组织结构、机制因素;行政管理方法因素等。提高行政效能既要综合考虑,通盘治理,更要抓住重点,切中要害。那么,如何提高行政效能呢?
一是坚持团队联动,加强协作,实现整体合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打造基层政府高效管理团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夯实基础离不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机关效能的提高表现在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每个机关人员都代表政府机关的形象。团结协作,从自己做起、从本部门做起,同志之
间讲团结,科室之间讲配合,部门之间讲协作,上下级之间多沟通,兄弟单位之间多联系,从而提升效能建设的整体合力。二是坚持改革拉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机关效能,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随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要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行政许可法》,对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审批环节、申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清理审查,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针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确定机构职能,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进出渠道,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确保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要深化政务公开,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规范、便捷的服务。
三是坚持制度推动,实现科学规范运作。提高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避免决策的随意性。要不断完善机关办事公开制度,加强阳光政务建设。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要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应坚持听取和吸纳专家意见制度,坚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效能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化评估,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能。
四是坚持人文促动,激发内动力。公务员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法制观念、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廉洁意识。同时,避免拖延寻租,克服传统“官本位”意识,消除本位主义和官僚作风,切实树立服务意识;二要诚信服务,促进发展。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诚坦荡,实事求是,“按说的做,按做的说,言行一致”,恪守信誉,热忱服务。
五是坚持监督并举,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督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一要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活动,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社会化评价机制。二要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三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对重大问题的深度报道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追踪报道。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干部依法、高效、廉洁从政的科学、规范化行政管理格局。五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效能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六是改善行政程序、方法,加强行政伦理文化建设。合理设置行政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烦琐步骤。
总之,提高行政效能,并非是一个短期的投机行为,它具有
提高行政效能心得体会 篇6
一、行政监察机关要自觉肩负起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任务。一是要根据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主动研究行政效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根据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将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任务按照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提出要求,组织落实;三是在行政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推进过程中,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要依靠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一是要建立受理群众监督的行政效能投诉制度,要设立投诉箱,投诉电话,网上投诉等畅通群众提意见的渠道;二是公开对群众投诉受理的规范程序,包括向社会公告哪些方面的问题可以投诉、怎样投诉、受理投诉的机关应该怎样办理投诉等内容;三是要建立受理投诉的专门机关或确定投诉的承办人员,按分级负责的原则,规定严格的办理时限,落实责任制,保证群众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取信于民。
三、要根据不同时期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确定具体的行政效能监察项目。一是要认真吃透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找准党委、政府与群众共同关注的结合点;二是认真研究该项目的难点,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使行政效能监察取得实际的效果;三是确定具体项目要长、短结合,长期项目作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日常窗口,坚持常抓不懈。短期项目则必须集中时间精力,与政府要求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步推进,促其如期按质完成。
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篇7
今年10月14日,全世界标准化工作者共同围绕“减损耗,增收益——标准提高效率”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显而易见,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损耗、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投入,生产或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且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提高效率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帮助各类机构取得成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砝码。
标准是利益相关方充分协商一致的产物,是最佳实践经验的体现。将这些最佳实践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向各方开放,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分享这些经验,同时使相关组织和人员避免重复性工作,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显著提高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效率,实现以更低的损耗快速地为更多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标准是提高效率、增进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标准化在政府效能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效能作为行政管理和现代政府能力的核心,对政府全面有效地履行职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效能建设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如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标准化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为政府效能建设提供创新优化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实现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提升效能的整体水平提供新思路。
2.1 标准化建设是规范政府运作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方式
通过梳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立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机制,建立全方位的政府标准化管理和操作机制,能够大大提升行政效率。一方面,标准化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其按照主观意志,过多自由裁量地履行政府职能,还能够改变通过命令和权力强力推行行政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标准化来固化科学的运作模式,能使最佳实践在整个政府服务体系内更容易复制推广、更容易达到相对一致的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2.2 标准化建设是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的有力保障
政府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程可控制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对每个环节与细节建立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对行政管理整个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并且,通过标准化建设,能够对行政权力的链条进行合理分解,形成权力合理分配、相互连接又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建立透明、公开、量化的公共服务规范,有助于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科学化、标准化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实现社会、公民和企业对公共权力部门的有效监督。
2.3 标准化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我国社会公共需求呈现全面快速增
李涵,杨朔: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长态势,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在拉大,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仍较低。标准化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流程、提供方式等进行规范,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同时,标准作为利益相关方协调一致的结果,通过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标准制定过程,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享有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目标与公众期望保持一致,提高服务质量。
3 标准化推动政府效能建设的典型案例
3.1 探索行政服务绩效评价标准化,推动行政服务研究纵深发展
2012年5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技术与标准预研》项目,力求对标准化支撑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的相关技术及机制进行研究。
课题组分赴东、中、西部多家行政服务中心调研,对国内行政服务机构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力求从中深挖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分析提炼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方法,切实开展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相关标准的预研工作,为形成科学可行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该项目将研制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方法,从而实现对行政服务机构绩效水平的量化考核,为未来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价工具开发和信息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研究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政府政务公开和透明化监督,从而巩固和提升政府的管理、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对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提升的期望。
3.2 研制网上行政服务重要标准,助推“镇江模式”
李涵,杨朔: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再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平台这些新型服务窗口的建设问题。如何用标准化的手段解决现有问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认真研究讨论、锁定重点,以网上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联合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012年5月,项目组分赴北京、上海、镇江、泉州、宁波、深圳、成都七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展开实地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和反馈信息起草了《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草案,并经多轮研讨现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办以及10多个省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专家代表对标准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该标准对网上行政服务概念的界定、网上行政服务事项种类、服务内容及质量、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成功地搭建了标准化的网上行政服务架构。以标准为依据,镇江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同步打造集地理导航、实景实时交互、无障碍技术等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数字大厅,力争在实践中应用标准,用标准指导实践。相信在标准化的带动下,曾经一度因“镇江模式”而享誉全国的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必将再次成为行政服务改革中的焦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行政服务能力、实现“镇江模式”再升级。
3.3 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小县城走上国际大舞台
近年来,山东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把标准化引入到行政服务领域成果显著。2010年8月,新泰市被国标委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程序严密、全面覆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体系下设三大支柱体系,由551项标准构成。其中,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了高效的行政服务流程,解决了服务过程中因人而异的问题;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服务工作标准体系明确了中心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作业要求。三大体系的建立实施,使政府行政行为有了明确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全程可控制的行政服务程序,引领了政府管理创新。
新泰市在行政服务标准化方面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浙江、广州等多个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纪检、监察、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先后来新泰考察学习。新泰市还应邀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和核心对话,在国内外行政服务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4 结语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 篇8
关键词:纠纷解决;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行政效能
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历史时期,既是经济的起飞期、发展的黄金期,同也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凸显期[1] (P.7)。2003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达1090美元,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完善我国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政府纠纷解决效能,对于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政府纠纷解决效能的现实需要和重大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换一个角度可以看成是一部纠纷解决方式的演化史。在国家、法律等还未出现的原始社会,也存在着其他社会资源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那时“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争端和纠纷,都有当事人的全体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2](P.92-93)国家和法律产生后,从极具东方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到方兴未艾的西方式的ADR,再到现代社会出现的行政复议等制度,各种各样的纠纷解决机制无一不是人们基于社会发展、解决纠纷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才逐步形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高度繁荣、法治高度昌盛,成员关系和睦。然而,这一切必须有完备的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保障。人类发展的历史早已表明,忽视社会矛盾、纠纷,轻视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是社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正视纠纷,重视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反而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举足轻重。
(二)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应当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纠纷解决需求
不同的纠纷对应的纠纷解决需求也不尽相同。有些纠纷数额较大、涉及的人数众多、范围较广,甚至还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社会影响重大,例如重大环境类纠纷;也有些纠纷或是争议的标的很小,或是要求解决的时间要短,或是由于纠纷时发生在亲友、邻里间,要求解决过程的对抗性不能太强。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理所当然应当为社会成员的权利救济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纠纷解决需求。在面对不同的纠纷时,我們决不能“抓大放小”,只注重大案,而忽视甚至失无视“小”纠纷。如果机械地运用一种解决方式,不及时、妥善地化解,引发这些纠纷的矛盾则很有可能不断地积累和扩大,进而转化成更恶劣的纠纷。
二、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现实困境
纠纷的解决,通常可以分为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诉讼作为现代法治社会最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程序严格、终局性强的特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成本较高、时间较长的弱点,并且受到司法资源投入的限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费用低廉、程序简单、社会供给丰富,能够最快最便捷地处理纠纷,防止纠纷的扩大与恶化,但终局性和拘束力较诉讼要弱。从实践来看,诉讼机制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都面临一定的现实困难。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宪法司法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不断拓展。在传统的法律关系领域出现了新型的诉讼。例如在人身关系领域,出现了有关女性贞操权与男性生育权的纠纷;在传统法律关系领域之外,许多“新型”的诉讼也开始涌入法院。例如以“齐玉苓案”为代表的,关于受教育权等由宪法规定的权利受到侵害引发的诉讼[3]、体育类诉讼,以及有关电子邮件、网络游戏装备、QQ号码及资源等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类的诉讼。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享有的司法资源比较有限。此外,我国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迷信诉讼万能的错误思潮。许多案件的出现,都表明部分社会成员的诉讼观念已由“厌讼”向“崇拜诉讼”发生了转变[4 ](P.29)。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致使诉讼的纠纷解决压力大大增加,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诉讼爆炸”的现象,导致法院不堪重负,甚至要借法官审案。
另一方面,来自民间社会资源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纠纷解决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些甚至还有所弱化。以仲裁和人民调解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已经施行已经十余年了。但作为世界民商事纠纷最通用的解决机制,在我国其受案数量远远落后于法院的民商事诉讼数量,其制度优势和纠纷解决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转展现;人民调解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人民调解制度的作用逐渐弱化,不但与法院收案数量的相对比率越来越小,收案的数量的绝对值也大为减少。
总体来说,在我国纠纷解决的大格局中,法院压力过重,仲裁、人民调解等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受到社会法律文化以及自身特点的限制,潜力尚待挖掘。在这种情势下,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扮演重要角色。
三、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独特优势
第一,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专家优势”。由于长年的行政管理经验,行政机关对于其主管行业、领域内产生的纠纷所争议事实的认定、损害结果的评估,具有法院以及民间纠纷解决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环境纠纷、医疗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特殊纠纷,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的时候,往往需要向行政机关需求帮助,因此建立专门性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愈发显得重要。例如,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诉讼,往往由于举证困难而旷日持久。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结果,法院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的制约,需要借助民间或者行政机关来确定。但是如果交由行政管理机关来裁决,反而更有效率。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可以预见,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环境类纠纷、环境类诉讼的数量还会不断增长;同时,我国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一些行业的改革尚未完成、管理体系还需继续完善等现实情况,都决定了医疗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还将大量涌现。这些矛盾通常涉及的范围比较大、造成的影响比较深,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就更为重大。
第二,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权威性比民间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要高,资源要比诉讼更为丰富,覆盖面更广。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比起民间机构,显然更新任行政机关。一方面与我国民间的纠纷解决机构总体还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独特的法律文化的影响。由于传统中国是一个“厌讼”的社会,社会成员一旦出现了纠纷,往往习惯于求助于有威信的个人或者单位进行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来自国外的法律思想和实践经验传入我国,我国建立起了一系列与国外接轨的法律制度,包括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譬如仲裁制度。但是其发展的缓慢恰恰表明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推进以仲裁委代表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使之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四、发展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注意的问题
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虽然具有许多特点和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向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它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强,法治化治理的水平要高。具体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应当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行政单位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否牢固,决定了行政单位在具体作为行政行为,特别是行事行政权力解决民间纠纷的时候,能否严格按照程序正义的要求来处理。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一项制度是否能够执行有力,并不完全决定于对违规行为的追究有多么严厉,内心理念的影响反而更为重大。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也是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机制,如果其适用的过程不能严格的遵守法律的规定,肆意地的行为,那么将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其权威性将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伤及政府的公信力,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在强调对责任追究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行政机关牢固树立的法治理念。
第二,完善纠纷的行政处理的程序制度。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是保证行政处理公正、客观、公平、合理、合法的前提,也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需要,更是维护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权威性与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在法制健全的发达过家,大都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程序法来对行政程序进行规范。我国目前尚未统一明确的行政程序法,不同的行政机关基于其行政管理工作不同的特点,或依一般的行政程序进行活动,或自行创立一套自用的处理程序,或借鉴司法程序,呈现出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直接影响了纠纷的处理效果。因此,探索建立较为完备的行政性纠纷解决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完善与诉讼的衔接制度。完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完善与诉讼的衔接。从仲裁和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到的经验来看,这是一个难点。问题的关键在于纠纷解决的结果容易由于处理结果对某一方当事人不利,该方当事人以处理结果违反法律、显失公平为由,再次到法院提起诉讼,导致行政处理的成果付之东流。这还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创新制度来予以弥补。
纠纷解决,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一个话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完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开拓纠纷解决的新资源,提高政府纠纷解决行政效能,有效发挥行政机关的基础作用是构筑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維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培林.高度重视人均GDP1000~3000美元关键阶段的稳定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5, (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张哲,张亦嵘.权利未受侵害不能进行违宪审查[N].光明日报,2006-1-18(8).
[4]例如四川省广汉市陶姓女子因交通肇事导致上唇裂伤,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讨要“接吻权”;北京市宣武区一起案件中,弟弟起诉哥哥,因父亲去世没有得到通知,而讨要“追悼权”.参见孙展.本土资源的重建[J].中国新闻周刊,2007,(14).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篇9
下步活动计划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教育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强大舆论氛围。使局机关及各基层单位工作人员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忠于职守,求真务实,秉公尽职,依法行政。
完善工作制度。教育局机关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责任追究、限时办结、投诉举报等六项制度,真正达到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的目的,并将各项制度逐步转变为机关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机关效能的长效问题。
解决突出问题。针对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和乱办班、乱订教辅资料、违反教师七条禁令以及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
规范办事流程。依照法律法规对教育局各股室的工作职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交叉重复和职责不清的进行集中清理,进一步明确各股室职能、权限和责任,理顺股室之间职责关系,切实解决工作中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通过规范,使教育局工作达到“四个一”标准,即有一套公开行政权力目录表、一张详细的办事流程图、一份具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文件、一份完整的电子文档。
强化机关纪律。严格检查各股室机关纪律作风情况,对检查出来的上班迟到早退、上网玩游戏炒股、工作日中午饮酒和办事拖拉、态度冷漠、敷衍推诿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试卷 篇10
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根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领导干部应报告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等事项,这里的移居国(境)外是指()或者()。
2、()应当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3、党员领导干部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不准有下列行为:()、()、()、()。
4、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是()。
5、《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由()和()加强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6、党员领导干部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不准有下列行为:()、()()、()。
7、单独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干部,()内不得重新担任()的领导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影响期较长的执行。
8、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从重问责:()、()()。
二、判断
1、问责过程中,对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领导干部可以从轻问责。()
2、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可以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3、党员领导干部不必上报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4、干部禁止违反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或者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能】推荐阅读:
提高行政效能 服务发展大局06-06
创新服务方式07-15
讲创新服务方式定稿07-05
创新纳税服务方式08-22
提高档案创新服务12-17
创新服务意识 提高机关工作水平10-18
艳山红社区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为民服务水平05-22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服务三农水平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