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载体

2024-08-10

创新服务载体(精选12篇)

创新服务载体 篇1

为深化优质服务, 惠及广大电力客户, 衡阳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提出了“科学发展, 实现双赢”的目标。一项项改善服务流程、便民惠民的举措接连实施, 一系列提升员工素质、品牌形象的活动竞相开展。重点推出了争当“金耳麦”活动, 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 向衡阳市广大电力客户亮出了全新的城市名片。

1“金耳麦”在闪光

为更好地服务客户, 真正履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树立良好的文明行业形象, 客户服务中心以“始于客户所需, 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为契机, 在全省同行业班组中率先推出了95598“金耳麦”竞赛与评选活动。“人人争当金耳麦, 个个都是多面手”, 以此提升95598服务热线的品牌效应, 进一步激发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标杆班组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更好地服务客户。

为了让“金耳麦”竞赛与评选活动推进客户服务水平提升, 在客服中心主任刘光良、支部书记成义生的领导下, 该中心推行了“3+9”的管理模式, 从服务质量、员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3个方面入手, 按工作年限、业务技能、贡献大小分别确定95598关键绩效指标, 将“95598员工评价细则”中“服务水平、小时电话量、准确率、平均处理时间、咨询满意度、中文录入速度、业务考核成绩、服务投诉件次、出勤率”9个指标细分考核标准, 确定不同星级。为充分体现“金耳麦”评选活动的公平性, 班组制定了详细的评选细则, 力求从“服务、效率、口碑、业绩”等方面对坐席进行全面的考核, 同时结合月度民主测评, 在班组树立先进典型, 在中心给予表彰, 评选“金耳麦”促使员工思想观念发生较大变化, 激发了员工“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学习意识, 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为了充分体现“金耳麦”的“先进性”和“高水准”, 客户服务中心还在细则中明确指出对出现工作差错、客户投诉等状况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 以此保证选举结果的公信力。活动以“小、实、活、新”的特色, 拓展了员工的发展空间, 打造了一线班组员工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2“金耳麦”在行动

(1) 以人为本, 转变服务理念。95598的姑娘们都是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招聘而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坐席代表, 光靠微笑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同时具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 不但“想”为客户服好务, 也“能”为客户服好务。客户服务中心为提升95598整体优质服务水平, 持续改善客户服务工作, 切实履行营销调度职能,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 对95598坐席加强了全面培训。让她们充分了解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范围, 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流程、配网地理信息, 提高快速判断故障能力, 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迅速、准确、合理地进行服务指挥。对受理业务进行跟踪、督办, 对于棘手问题尽快多方求证, 关注事态发展;对客户反映的各种问题、需求每月进行规范标准的统计和分析, 积极与营销、生产等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通过《客户信息快报》及时上传营销部等相关部门, 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及时反馈、及时上报。从全局“大营销”的角度看, 既能及时了解到客户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又能促进各相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了对内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 对外更好地提供“一口对外”闭环供电管理服务。为了营销体制改革顺利过渡, 肖利琼、贺琳等主动承接了欠费停电实时复电业务, 指导95598班、营业一班这两个中心服务窗口开展复电服务, 大大提高了欠费复电工作效率, 缩短了欠费复电时间。

(2) 科技搭台, 架通服务高速路。为提高95598服务效率、提高中心服务水平, 需要注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客户服务中心与生产部门、软件公司配合, 继续完善GPS和GIS系统, 在实现在线调度、监控抢修车辆等基本功能的同时, 实现结合电力行业的图层控制功能, 切实实现GPS与GIS系统有效结合, 将电子地图与电力设备、重要客户等图层的便捷叠加或屏蔽, 让坐席能直观判断10千伏线路、电力设备、重要客户、接线方式、变压器型号、变压器容量以及停电范围等不同服务信息, 充分满足95598坐席指挥调度电力抢修时的信息获取。同时, 全面推广移动短信服务, 前台客服人员与台区营销人员共同收集需要短信服务的客户号码。同时对停电区域的描述尝试进行改进, 细化到街头巷尾。今年, 客户服务中心要打造省内领先、政府放心、客户满意的业扩“衡阳速度”与“衡阳品牌”, 最大限度实现业扩时限短、效率高、客户免上门的目标。业扩创新服务的重点是加快“e电通”网上营业厅建设。SG186是一个基于内部管理的非开放系统, 95598对客户的网上报装功能又远未达到实用化的程度。该中心及时瞄准两个系统的“空隙”, 大胆设想, 超前谋划, 客服中心副主任姜进及时推出“e电通”网上营业厅, 一是实现客户网上报装, 通过视频实现客户与服务人员面对面的在线交流, 实现网上报装咨询受理、报装资料传递、工作预约、工单送达、供用电合同谈判, 并通过网上支付, 缴纳各种业扩费用。也就是说, 只要再加上上门服务, 客户可以实现“免出门”。从技术上保证湖南省电力公司“高压客户上门不超过三次”的目标。二是解决业扩协调难、缺乏计划性的问题, 减轻项目经理劳动强度, 采取一切有力措施, 以内部管理的优化、简化、信息化让“金耳麦”变成真正的电力“客服通”, 时刻围着客户转, 让客户受益,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

(3) 以点带面, 由单一变联动。中心各班组积极行动, 率先与移动公司联合推出了手机绑定缴费, 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缴纳电费, 成效十分显著。营业柜台增加了POS机, 城北、城南两个城区营业厅设置了自助缴费区域, 在营业厅显眼位置摆放使用说明宣传板, 导服人员负责自助缴费终端的演示, 引导客户刷卡或选择银行划帐。为推广“无现金”缴费, 电业局还为活动开展送礼品活动和抽奖活动。许奇才局长亲临衡阳电视台推荐新型缴费方式, 亲自为活动抽奖。该项活动一经推出, 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9年8月推广这项活动以来, 无现金缴费达到883274笔。电力客户足不出户可以打手机缴电费, 上个网冲浪顺便缴电费, 营业厅打烊了照样可以缴电费, 现在有7种电费缴纳方式可任由客户选择。在客户满意度调查过程中, 了解到客户认为现在缴电费真是越来越方便, 供电企业花费了不少心思, 使得电力服务更加贴近客户, 积极赶超移动等服务行业, 让人刮目相看。中心领导深深扎根一线, 进行服务跟踪, 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 缩短了客户供电方案的答复考核时限, 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金耳麦”暖人心

“窗口靓, 素质好, 服务周到, 变化大。”广大电力客户深切感受到了衡阳电力客户服务的巨大变化。今年, 中心就收获了数面客户送来的锦旗, 客户不约而同地亲切称赞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挚友”。

肖春日书记激励广大党员、团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通过思想‘大突围’掌握服务主动权, 积极投身‘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优质服务提升工程更是电力青工的首要任务”。中心通过频繁走访、95598回访进行充分调研和积极探索, 向客户发放《电力节能减排客户手册》、《国家电价政策》、《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安全用电DM单》、《业扩报装流程》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 发放了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和意见征集表2000余份, 了解客户的需求, 听取客户意见与建议, 对客户的疑问给予解答, 充分预想并替客户解决用电难题, 将衡电人的真诚微笑和专业高效的服务送入千家万户, 零距离服务广大电力客户。

“金耳麦”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以其独特的内容与方式, 有效促进了客户服务中心营销服务工作。2009年底, 衡阳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被国家电网公司推荐评为唯一一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中心员工胡艳被评为湖南省电力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电网公司高度评价“衡阳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展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广大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

创新服务载体 篇2

右安门街道玉东二社区位于右外二环路以南,凉水河以北,辖区面积0.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8户,4287人。所辖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202人。自2002年社区党委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群众、建设和谐社区为核心,以强化党组织领导、协调整合功能为手段,不断丰富和拓展社区党建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全体党员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共同体系,取得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一、筑牢思想基础,为社区党建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民主作风。坚强有力的社区“两委”班子是做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2009年社区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新一届班子中,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年龄 46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 80 %,实现了班子结构的优化。在工作中,社区党委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循社区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集体决策社区建设事宜。

2.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制度保障。09年初,社区对党委和居委会的工作职责、“三会一课”内容及社区班子成员职责等做了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右安门街道玉东二社区“三重一大”制度》、《社区党支部议事学习制度》,《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党建工作有章

可循,有制可依。

3.创新学习方式,筑牢群众基础。09年10月,在区委和街道工委的安排部署下,社区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成立了一组五队的学习机构,即:信息报道组、理论知识辅导队、社区建设调研队、优秀事迹宣讲队、学习活动督导队。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党员的实际情况,创新学习方式,采取“五结合”学习法,即: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集体讨论与个人体会相结合;人文关怀与学习要求相结合;走访入户与电话拜访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组织党员开展分类施教的理论学习、“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的引导学习。强化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了社区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社区党委分别接受了中央和市委巡回检查组织的指导,受到

上级领导好评。

二、突出特色创新,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认真总结党内民主带动社区民主,促进居民自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党建创新。

一是探索党内民主带动社区居民自治、促进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创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社区事务自管会”。通过自治手段,解决了居民关注的小区治安、车辆停放、路灯建设等实际问题。此项工作被市委组织部以专刊的形

式向全市推广。

二是在普遍开展党员设岗定责的基础上,研究破解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成立了“社区建设八大员”队伍(文明礼仪宣传员、科学知识普及员、平安社区安全员、环境卫生保洁员、化解矛盾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邻里和睦倡导员和社区秩序督导员)。通过建立党员公开认领的承诺制、横向互动的公示机制、上下联动的督导机制和党群参与考评机制等,坚持深入开展“我当社区八大员”主题实践活动,在奥运、国庆等重大活动中彰显了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此做法得到了北京市委组织部的认可,被编入市委组织部出版的《创新强基》一本,并在《全国

社区党建》刊物上登载。

三是强化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增强社区党委的服务功能,建立了党代表、居民代表“牵手服务社区工作站”。有效发挥了党代表、居民代表在闭会期间参与社区建设、监督社区管理的作用,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通过上述机制的建立、载体作用的发挥,搭建了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平台,提高了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成就感,树立了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和核心作用,推动了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目前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健全、诉求渠道畅通、民主意识增强、组织功能完

善。

创新服务载体 篇3

一、基本情况

(一)功能齐备,服务“三农”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惠农卡是农行面向农户发行的银联标准借记卡产品,它除具有金穗借记卡存取现金、转帐结算、消费、理财等各项金融功能外,还向持卡人提供交易明细折、农户小额贷款贷载体、农村社保医保身份识别及费用代缴代付、农村公用事业代收付、财政补贴代理等多种特色服务功能,并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收费减免优惠。

(二)服务便利,农户办理小额贷款基本上实现了直通车

惠农卡的办理很方便,农行的网点人员到申请农户所在村屯进行集中办理,申请农户也可以到已经开办此项业务的农行网点柜台单独办理,打破了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必须到银行机构和网点的局限性,极大方便了客户。以惠农卡为载体农户小额贷款方便灵活,农户可采用抵押、质押、保证、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部分诚实守信的农户还可以申请不高于5000元的信用贷款。一次授信,三年之内循环使用,农户可以借助自助金融机具,随借随还,自助放款还款。

(三)环境优化,现代支付手段基本上实现了全配套

试点以来,四平农行共投资2454万元,改善了60个经营网点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投入814万元,布放了50台ATM,开通1133台转帐电话,15台POS机,共享他行181台POS机,ATM达到了每个农村网点一台。随着用卡环境的改善,惠农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贷款功能和综合理财、消费功能也越来越被更多的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民的金融意识较以前得到空前提高。

二、取得成效

(一)多种服务功能集于一身,惠农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惠农卡是农业银行根据“三农”经济特点,为广大农民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具体措施。该卡一投放“三农”市场就立刻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并且越来越被农民接受和认可,目前已经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一方面是因为该卡集贷款、储蓄、理财、结算、消费等多种功能为一身,并且还可作为财政补贴的直拨通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的参保凭证、以及代理农村公用事业收付的载体,同时免收小额账户服务费、免收卡及账簿工本费、减半收取卡年费(每年仅收5元),消费业务免收交易手续费等优惠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卡还具备贷款自助功能。农户小额贷款以“惠农卡”为载体,采取自助可循环方式,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借款人随借随还,自助放款还款。农民一卡在手,就等于拥有了一个自助银行,除首笔贷款需到农行网点的柜台办理以外,其他贷款还款均可在布放自助银行机具的任何地方自行办理,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降低了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农行成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后盾。

(二)创新模式体现了“三农”发展新要求,惠农卡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服务模式上,四平农行从需求出发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农行+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主要是由公司提供担保,为公司下属農户解决贷款问题,累计发放贷款235户,金额970万元;二是农行+专业合作社+社员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主要是由农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为专业合作社下属社员解决贷款问题,累计发放贷款1107户,金额4561万元;三是农行+多种经营户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农行直接将贷款发放给多种经营户,解决其经营资金紧张问题,累计发放贷款1285户,金额3058万元;四是农行+担保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为农户解决贷款问题,累计发放贷款764户,金额3328万元;五是农行+信用村+农户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选择经济基础和村民信用良好的村,实行整村推进发行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2085户,金额29856万元。

(三)利率浮动控制在低水平,惠农卡使农民在贷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贷款定价上,四平农行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农户贷款的基准利率一般上浮30%到50%,而同业最高要上浮到130%,所以农行贷款利率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农行重回农村市场,对平抑农村金融市场贷款价格、推动金融同业有序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以10万元农户贷款为例,在现行利率水平下,与同业最高上浮标准对比,农行农户贷款可以让农民减少利息支出4779元,四平农行2009年计划发放10亿元农户贷款,农民可以因此减少利息支出4779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创新服务载体 篇4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 结合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变化特征, 以育人为核心, 以思想为主导, 以组织为保障, 以党员培养教育为工作重点, 有的放矢的开展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使这一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自觉实践, 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群体意识中去, 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 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一、发扬创新精神,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创建服务型型基层党组织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 如何建设好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首先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思想决定行动,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通过学习载体, 注入学习理念, 创造出一个学习的大环境, 为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成立学习小组, 开展学习党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十八大报告活动.党章是党的总章程, 是党的根本大法, 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认真学习党章, 使教工党员、学生党员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学习党章, 领会十八大精神, 使教工党员、学生党员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 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 进一步内化十八大赋予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新颖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容, 使其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 使教工党员、学生党员认识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才能心明眼亮, 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才能真正理解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真正内涵。

通过学习, 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明确, 使大学生党员深切的感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事业息息相关, 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要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大学生踏踏实实的努力, 内涵于举手投足、一点一滴之中才能绘就大学生的美好人生。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 使党员从人性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遍倡导的价值功德;从社会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社会风尚;从国家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从政治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并宣扬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与执政纲领;通过对《党章》的学习, 使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了党章意识, 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 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提升了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素养, 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观念和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十八大报告的学习, 使大学生党员深刻感受到党对广大青年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青年强, 则国家强,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 应当积极向上,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做好党的后备军, 永远跟党走, 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的重任,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为青年。

二、注重知行合一, 搭建学习实践平台

在党员的教育中, 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结合在校学生党员的特点, 与日常学习密切联系, 在二级学院党总支领导下, 积极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设计实践主题, 选派指导老师, 完成团队组建, 多年来参加由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办, 全国“用友杯”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辽宁赛区决赛, 经过奋力拼搏, 齐心合力, 荣获本届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 并同时取得代表辽宁省大学生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专科代表队将于2012年10月份参加在江苏举办的高职组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总决赛。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 给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搭建了社会实践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展示了过硬的业务本领, 给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学习, 积极向上, 起到了良好的榜样效果。

三、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我爱家乡、我爱学校”摄影展活动。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用眼睛、用心灵、用思想拍下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学校美丽的图像。通过这项活动,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内涵通过活动载体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爱国、爱校、爱家乡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拍摄的过程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通过照片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前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五部爱国主义影片, 这些影片是《建党伟业》、《建国伟业》、《风声》、《永远的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 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激发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牢记苦难的昨天, 珍惜幸福的今天, 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提升。

在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畅谈理想、信念和中国梦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 使大学生党员更好的理解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大学生, 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只要我们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四、薪火相传甘于奉献, 积极开展志愿者学雷锋活动

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义务服务福利院是坚持八年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基层党组织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前往丹东市福利院进行公益服务活动, 同学们将爱心水果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们, 并与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交流、玩耍, 或者帮助福利院打扫卫生。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走进丹东福利院, 了解残孤儿童的生活, 大学生党员每去福利院一次, 就受到一次心灵和思想的震撼和洗涤, 使大学生党员亲身体验到党对残孤儿童的殷切关怀和福利院员工对孤残儿童无私的奉献, 增强了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激发了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表示要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也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识到, 实践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

大学生党员从2008年开始义务保洁二级学院的教学实验室, 至今已经八年, 每周五中午, 学生党员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到实验室义务劳动已经成为大学生自觉的奉献活动。在这项活动中, “薪火相传, 甘于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党员, 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这项公益活动的开展至今已有八个年头, 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在活动的过程中, 体会了责任、体会了感恩、体会了奉献所带来的快乐和使命感的同时, 净化心灵, 驱除杂念, 坚定信仰, 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 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通过这项公益服务活动把立足岗位学雷锋持之以恒做贡献的奉献服务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开展关爱老人, 走进敬老院活动, 这是一次“心灵之旅”, 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来到珍珠老年公寓。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擦玻璃、洗衣服、陪他们唠嗑、陪老人们下棋, 大学生们的到来使敬老院里欢声笑语不断。通过本次活动, 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表示以后会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 给老人们以关爱和温暖, 开心和快乐。

基层党组织举办“爱之光”图书捐赠活动, 举办了以“爱之光”为主题的爱心捐赠图书活动。本次活动共捐赠153本图书, 已送往丹东偏远地区的贫困小学.

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 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领导, 发挥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辨是非, 驱除杂念, 坚定信仰, 使大学生党员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丰富了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 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文化自觉, 增强了文化自信, 也使广大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提高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巩固了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摘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如何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型党组织, 就是在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内涵, 发挥执政功能, 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师生满意的活动载体, 服务师生, 凝聚人心, 促进校园和谐为目标, 肩负起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职能, 更好的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载体

参考文献

[1]殷倩.把创先争优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N].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钟龙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长白学刊, 2013 (2) .

[3]李春立, 陈彦彦.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党组织建设[J].学术交流, 2013 (3) .

[4]杨翔.以公益活动为导向加强高校基层特色党组织建设—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J].科教文化 (下旬刊) , 2013 (07) .

创新服务载体 篇5

——分水乡党委

2008年以来,分水乡严格按照市、县关于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三项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搭建“三级服务网络”(乡、村、组),创新“三个服务中心”(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土地代耕服务中心、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实现“五个提升”(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和满意程度),全面展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一、选准载体,突出“三个服务中心”运行质量

以“三个服务中心”为载体,是乡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有力抓手,深化拓展为民服务的平台。

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建立9个,村覆盖率达100%。较好地使离退休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乡土人才等四大群体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同时建立完善了工作例会、工作台账、公开办事、情况通报、办理回复等制度,从2007年3月建立以来,9个服务中心先后召开群众会525次,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800来次,服务群众2000来次。

土地代耕服务中心建立8个,村覆盖率达100%。整合撂荒土地资源,遏制土地撂荒闲置,搜集和发布土地代耕供求信息,采取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植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代耕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健康、有序流转。该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组织烤烟基地

53个,16000亩,茶叶基地11个,2000亩,金银花基地1个,500亩,因农民外出务工撂荒土地,恢复种植达30000来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立5个,村覆盖率达70%。经统计,我乡每年固定的留守儿童达250人—300人,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管理成了很大的难题,托管中心为其提供了学习、食宿和活动场所,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弥补亲情缺失,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到目前为止,进入托管中心的留守儿童92人,达30%—40%,离工作目标有一定差距,但得到了社会好评。

二、完善功能,突出“三级网络平台”开辟服务通道

为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我乡按照县统一安排,建立乡、村、组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开展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依托,组建乡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民组党员便民服务点,搭建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集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乡建立了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个,8个村建立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8个村共建立了15个便民服务点。我乡整个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已经全面推开,乡、村、组三级网络机构累计为党员群众代办事项3000多件,解决纠纷95件,开展政策、法律、实用技术咨询8000人次,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网络平台”,从而开辟了服务通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型党组织基石

为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如何稳固基石,建立长效机制来夯实基础是关键。我乡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乡、村都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

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责任,强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建立了干部每季度一次的业务培训机制,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如:工作季度督查制度、工作推进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工作定期研究制度、工作定期调度制度、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工作经费保障等制度,使该项工作向良性循环的发展。

四、搞好结合,突出创新工作成效

通过创先争优、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在“转变执政理念、对接群众需求、激发党员活力、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建科学化”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两年来工作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二是粮食稳定增收,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94公斤,确保了粮食安全;三是烤烟连续创佳绩,均完成目标任务,年实现产值1650万元,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四是畜牧后续产业长足发展,新建示范小区2个,扶持养猪大户20户,养牛大户3户,禽大户2户,切实加强品改和防疫工作,全面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品质,全乡年畜牧产值实现1200万元;五是茶叶主导产业扎实推进,切实加强茶园管护6000亩,今年新建茶园4000亩;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4年全县第一;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等工作得到了全面开展。这些都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结果。

创新服务载体 篇6

【关键词】学术创新竞赛  实践教学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03-01

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拔尖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新的目标。近几年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将学术创新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重要内容,并重点资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和参与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学生学术创新竞赛,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学术创新竞赛面向各学科领域广泛兴起。

一、学术创新竞赛是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创新竞赛是在课堂理论建学基础上,紧密结合课堂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通过参加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优化团队合作能力。而高校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而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践课程改革,学术创新竞赛是课程改革中开放部分,给学生更多自主研究空间,使学生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同时也扩宽了实践教学内容,达到教与学相结合的目的。学术创新竞赛种类丰富,按照组织机构划分大致分为五大类(详见表1)。

二、 学术创新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学术创新竞赛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实践环节的意义在于融汇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走出校园后,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一种思维品质和习惯。学术创新竞赛整个流程完整,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竞赛从组建团队开始就是学生的主动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大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组合与判断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当中,在不断遇到问题,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的相关学科,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学术创新竞赛加强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学术创新竞赛立足于理论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进行一定拔高,竞赛题目一般涵盖多个知识点甚至跨越多个学科,面对多个难题,参加学术创新竞赛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往往要组队参加比赛。从组建团队进行整体解决方案制定,到分工协作完成最后集成工作,由于竞赛本身的特殊性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为了取得更高的荣誉,每个队员都变得更加有大局意识,不仅仅考虑到自身任务部分,还要考虑各个环节的兼容性,队员之间增进沟通交流,一同参与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使队员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团结奋进。通过组队参加学术创新竞赛,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

3.学术创新竞赛提高教学水平

学术创新竞赛与课堂学习关系紧密,而竞赛的形式又能够在学生周围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学术创新竞赛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在学习中融入更多竞争性,不断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使学生不局限于校园学习,紧跟行业新动态。同时也将促进高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实践环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高校设计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学术创新竞赛也是检测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平台。

三、 基于学术创新竞赛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组合全程式的学术创新竞赛体系

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学术创新竞赛体系,必须充分考虑高校专业建设、学科结构,以及实验室承载能力,在众多学术创新竞赛中,选择覆盖本专业知识点并且辐射相关学科,引导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扩宽知识面并形成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学科建设中重视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性,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本科生培养上以光学为主,注重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等与光学相关领域知识的延伸,力求培养出具备新技术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因此该专业课程体系覆盖多门学科,如何在学习单门课程基础上将各个学科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本科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选择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学术创新竞赛并进行合理组合,将公共基础类、实操类创新竞赛向一、二年级学生开放,打好基础;将专业基础类创新竞赛向二、三年级开放,引导大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将综合应用类创新竞赛向三、四年级学生开放,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好课程间衔接,锻炼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使大学生从一年级入校开始,就能够在指导教师和师哥师姐的引导下,参与多个学术创新竞赛项目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并使各项学术创新竞赛活动科学、系统、有序地进行,真正达到“全程参与”的目标和效果。

2.加强学术创新竞赛保障体系建设

要想发挥学术创新竞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能仅仅靠报名参加几项有影响力的竞赛,将学术创新竞赛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学术创新竞赛体系首先要完善学术创新竞赛保障体系。高校应优化学术创新竞赛管理体系,高校应评估现有实验室能力,整合实验室资源,为学术创新竞赛提供场地保障。加大学生竞赛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各项制度和指导教师激励奖励政策,通过选派相关指导教师下企业培训、挂职锻炼、短期进修等形式增加教师实践经历,积极联系企业,聘用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专业人才,组建专业竞赛指导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席新铭,胡刚刚,杨志平.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

[2] 陈天虹,葛龙威,吴建华,李家康. 从大学生结构竞赛看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04).

创新活动载体深化艺术教育 篇7

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就是要全面贯彻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使学生做到基础知识扎实, 体魄健全, 心理健康, 情感丰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今天对他们的教育, 必须有助于促进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而艺术教育对他们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 是其他任何教育所难以达到的, 更是无法替代的。那么, 如何有效开展艺术教育呢?

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艺术教育

艺术点燃火花, 艺术点燃激情。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靠单纯的书本、课堂、校园封闭的环境已难以完全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扮演好艺术实践者的角色, 给他们提供一些展露才华、表现自我的实践机会。

比如, 我校经常性地组织以“感受家乡自然美”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游览观赏活动, 使学生通过“游览”感知美, 到大自然中去感知自然景物的和谐与美;通过“观赏”等形式寻找美、发现美。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美和收集创造美的资料, 通过“操作”创造美, 即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通过写作、绘画、剪纸、摄影等多种形式表现美;通过“评论”欣赏美, 即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相互间的点评, 以评论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通过感知美, 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通过表现美,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通过欣赏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二、在创建班队特色活动中激发学生艺术情趣

艺术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在学校的最小单位班队进行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到娱乐的感觉, 能自觉地、快乐地融入活动中。学生通过活动前的勾画, 活动时的协调合作, 活动中尽情展示的过程去感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这种活动方式更易于学生特长和创造力的培养。

比如, 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现场设计”、“电脑设计图画”等大赛, 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协调配合, 共同发展。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还让学生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明暗等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从主题、色彩、设计、书写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而且还体现了一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同时学生通过书法、绘画等竞赛或展示活动, 在竞赛中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激发了兴趣, 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 提高了才艺水平。

再如, 每当少先队队日活动来临之际, 我校少先大队都要求各中队组织开展“才艺展示”为主题的队日系列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们非常踊跃, 有小品、舞蹈, 还有诗朗诵和表演唱等节目, 学生在活动中充满了自信, 展现了自己的特长。

三、在有效落实学校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艺术才能

把课外活动上升到学校课程的管理层面, 大大提高了课外活动的实效性, 使学校艺术教育形成了一个新的保障机制, 是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的一块新沃土。学校课程弥补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能为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因此, 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发展及能力与特长的培养。

创新服务载体 篇8

1 青年文明号含义和发展

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以基层青年集体为基本单位, 在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 以弘扬职业文明、创造一流业绩为基本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旨在动员广大青年爱岗敬业、优质服务, 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1994年4月1日, 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青年文明号”。17年来, 青年文明号活动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 以现代科学管理为手段,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建设有形载体、加强监督管理等切实举措, 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参与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开辟了提高服务水平的新途径, 成为当代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形式, 取得了全社会广泛认同和明显成效。

2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概况

2.1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背景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42年, 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院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刚顺利通过了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评审。在医院的914名职工中, 中青年职工占了58%, 成为了医院发展和建设的中坚。为此, 医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青年文明号工作, 始终将团工作放在医院全方位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在财力、人力和政策上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医院一直努力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来引导青年医务人员文明从业, 坚持“主动热情、优质高效、博爱为善”的服务理念, 坚持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成才为重点, 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实践, 使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真正成为医院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医院现有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 嘉兴市级3个, 桐乡市级4个, 其中“桐乡市十佳青年文明号”2个, 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创建梯队。青年文明号活动已经成为了桐乡一院的一项群众性服务竞赛活动, 正为医院提升服务水平, 实践医院价值观,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的思路

2.2.1 加强领导, 制定规划

医院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 团委干部为成员的全院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有机地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纳入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制发了《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切实保证了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严肃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2.2.2 抓活动, 选载体

长期以来, 医院充分依托各个载体, 在全院各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内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一方面, 将以往开展的类似活动与“号”、“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实际, 扎扎实实地开展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争创活动;要求各团支部积极主动取得党支部、科室的支持和配合, 广泛发动青年团员们积极参加;要求严格把关塑造典型, 确保“号”、“手”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导向性。

2.2.3 抓基础, 促互动

在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过程中, 注重发挥团员青年的核心基础作用。团员青年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生力军, 要通过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既提高团员青年的整体素质, 又发挥团员青年的潜力, 既增强医院的内涵建设, 又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 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2.2.4 抓机制, 重管理

在全面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过程中, 着眼青年文明号创建的长效机制建设, 在着力抓好创建工作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的同时, 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活动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推进机制等四种机制建设作一定的探索。 (1) 做到“四定”“四有”。“四定”即:定领导机构、定创建规划、定评价标准、定奖惩办法。“四有”即创建有标识、活动有成效、效益有提高、社会有好评, 从而保证了创建活动的规范开展。 (2)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青年文明号监督电话和投诉箱等把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有效的监督, 动态的管理, 使全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更加保持了先进性和导向性, 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激励机制。对创建命名的青年文明号集体, 医院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 还在院报上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大张旗鼓的报道宣传, 从而鼓舞全院各科室创建青年文明号的积极性。 (4)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推进机制。制定三个阶段的发展计划。第一阶段重在全面动员, 集中力量, 精心试点, 扩大影响;第二阶段重在规范创建和社会监督, 做好争创集体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第三阶段重在点上示范, 面上辐射, 使创建环环相接, 层层落实, 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整体推动和广泛深入开展。

2.3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成效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位一体”的创建体系密切配合, 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围绕“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 不断加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力度, 取得了显著成效。

2.3.1 创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桐乡一院“青年文明号”创建岗位不仅涉及重要窗口科室, 而且也涉及临床、检验等众多领域, 创建范围不断扩大, 创建成效不断显现。在已经开展创建活动的10个岗位中, 创建热情高、主动参与的科室日益增多, 青年的参与面不断扩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作为一种优化管理的有效载体, 扩大了活动覆盖面。桐乡一院青年文明号逐步向社会延伸。“青年文明号”集体率先行动, 主动服务, 通过“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把优质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同时在帮困助学、结对帮扶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实现了岗位文明向社会延伸。

2.3.2 创建内容不断充实

在桐乡团市委的指导下, 在局团委的组织协调下, 医院各“青年文明号”岗位以及争创集体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立足本职, 面向社会, 丰富活动内涵, 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1) 突出职业道德建设, 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风尚。各级“青年文明号”和争创集体广泛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 广大团员青年文明从业, 勇于创新, 积极创效, 以优质服务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2) 注重技术比武、业务学习。青年文明号要求岗位注重业务技术, 全院“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 (3) 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各级“青年文明号”把志愿者活动作为特色之一, 并以此作为岗位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院各级“青年文明号”中都有注册青年志愿者, 组成了全市首支“志愿服务在医院”队伍, 他们在倡导社会新风, 促进社会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推进“号户”结对活动。每一个“青年文明号”集体结对一个贫困学生和一户困难家庭, 积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 “青年文明号”“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已经成为一项传统活动。

2.3.3 活动机制日趋完善

医院在制定、完善《桐乡一院“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文明号”的动态监督管理, 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提高创建质量, 确保“青年文明号”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医院坚持从严考核, 差额评比, 集体评选, 年度复核, 实施双重监督, 命名前公示制, 使“青年文明号”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监督有力, 创建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这一系列的规范管理措施, “青年文明号”创建岗位的考核、评定、复查更透明、更规范, 初步形成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

3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对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作用

3.1“青年文明号”通过科学管理形成服务规范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 使服务工作在规范的基础上达到优质, 是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 青年文明号活动着眼于加强和完善管理方法和模式, 积极推动岗位全面创新, 使这项活动不仅成为职业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成为优化基层管理单元的科学模式。医院各科室以军事化上岗和标准化作业为基本要求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 通过制定创建标准, 细化行业规范, 分解管理目标, 完善岗位工作责任制, 引导青年文明号集体积极探索适应医院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实现管理具体化和人格化, 使青年文明号成为管理创新的一种模式。桐乡一院急诊科是桐乡市十佳青年文明号及嘉兴市级青年文明号, 岗位注重创新管理模式, 专门设置了一位优秀的35周岁以下中层干部作为岗位负责人;制定了《医院急诊室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并不断完善;业务工作实行分组分层级管理, 医疗组设立二线, 实行主任 (三线) -二线和值备班——值班医生层级管理;护理组实行弹性、按需排班, 备班人员24h有呼必应, 充分满足病人需要, 工作人员按能力阶梯搭配, 保证每班力量均衡, 尽可能发挥“传、帮、带”作用;制定《五心五化服务标准》, 即:热心接诊、细心治疗、精心护理、耐心解释、诚心待人;管理工作制度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工作规范化、质量控制数据化、整体护理程序化。通过该标准抓好服务示范、倡导服务自律、深化服务实践、强化服务监督、实施服务惩戒等五个关键环节来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 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职工弘扬职业道德, 规范服务行为。

3.2“青年文明号”通过人才培养扎实服务基础

“青年文明号”倡导五个一流, 即: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文化一流, 这是一种价值的倡导, 也是一种文化的推广, 它对于创建集体的要求是全方位的, 除了拥有严格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活动氛围外, 还要求创建团体的每一位青年成员都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桐乡一院重症监护室从成立以来就确立了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的宏伟目标, 因此认真践行青年文明号“一流的人才”的要求, 高度重视员工素质教育和青年人才培养。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操作技能竞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和丰富多彩的文体、公益活动, 营造有利于青年成长的环境, 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选送参加交流培训和上级医院的进修深造, 使广大青年员工得到了很好的锤炼、熏陶和培养, 人才结构也逐年提升。5年年来已有10位青年医务人员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能手, 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科室整体的业务能力、科研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平均每年完成论文10篇, 上报科研项目7项, 多次在院内及周边地区开展的危、急、重症示范培训, 确立了全市危重症治疗龙头地位, 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能力。

3.3“青年文明号”通过技术革新提高服务能力。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也是对服务质量创优的重要保证。青年文明号活动要求岗位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攻关活动, 加大科技含量, 发挥青年人肯吃苦、善钻研的特点, 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 攻克了技术难题, 在科研工作中起到排头兵的示范作用。使青年文明号活动真正具备说服力和竞争力。ICU青年文明号改良技术的步伐永不停止, 如管道标识的使用、便利式消毒设备的使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的创新设计等。科室在全市率先开展PICCO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漂浮导管、PICC操作、CRRT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床旁B超对血气胸诊断等新技术, 给患者带来福音。

3.4“青年文明号”通过特色项目丰富服务载体

“青年文明号”作为优秀青年集体的航标, 带领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 倡导文明行医、创优质服务的重要载体, 正日益成为当代青年职工倡导职业文明、创优质服务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同时, 不断推出特色服务是创建“青年文明号”的重要举措。桐乡一院各个青年文明号都不约而同推出特色服务, 把他作为岗位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如:ICU制作“优化服务金点子”专栏、为危重病人表达需求而设置的指明卡、缓解病人紧张情绪的音乐疗法、为注重语言交流而设置的清醒标识、防幅射屏风等;儿科病区的卡通世界, 六病区的中风病友俱乐部, 门诊西药房推出了“药事咨询”服务。同时, 全院青年文明号岗位还统一开展了如:公开个人优质服务承诺、查找服务中的荣辱言行等, 提升服务质量, 发挥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3.5“青年文明号”通过环境文化营造服务氛围

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中,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上的变化,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视觉上的冲击。为此, 桐乡一院儿科-嘉兴市级青年文明号, 从倡导服务氛围的高度出发, 专门对科室走廊和病房进行了软装饰的设计, 色彩绚丽的卡通人物和美丽的花朵、云彩把病区打扮成童话的世界, 童话故事会教小朋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不怕打针吃药, 小朋友觉得看病并不可怕, 就像到了自己的幼儿园, 带来生动、真实的感官共鸣, 治疗的时候也变得安静、配合。ICU在环境设计时倡导服务病人零距离, 病床围绕环岛设计的护士台, 病人的一切变化了如指掌;设备随手可及, 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便捷;家属、患者、医务人员通道分开设置, 降低风险;每个床上设U形帷幕, 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家属休息室设有各种便民措施, 如ICU床位分布图、医院周边生活设施指引平面图、报刊架、储物柜、电视机、宣传栏等, 给予家属便民服务指引, 充分营造服务氛围, 让病人和家属有家的感觉。

4 结语

青年文明号自1994年开展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 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发挥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于服务有着高要求的公益医疗事业而言, 青年文明号更是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青年文明号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 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深入的挖掘, 通过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作用, 促进医院服务的进一步提高, 从而推动医院的发展。同时, 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质量探索工作在基于青年文明号的建设上, 也应该积极拓展其他承载阵地, 全方位完善医院服务, 使其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要:争创“青年文明号”是团中央提出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 由于全球化局势,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某些环境因素对医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分析了桐乡一院青年文明号创建的现状, 该院通过运用管理、扎实基础、丰富内涵等科学方法, 使青年文明号在创建过程中成为服务规范、服务基础、服务能力、服务载体、服务氛围, 进一步加快了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桐乡一院,青年文明号,服务质量,问题,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光超.从青年文明号谈医院文化建设[J].现代医院, 2009, 8 (9) .

[2]陈岚, 张丽莎.新形势下医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把握的重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A.

师德建设内涵和载体创新研究 篇9

1 师德的科学内涵

所谓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它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念、情操和品质, 是调节教师与学生、与同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行为作风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师德作为一种的职业道德, 有很强的社会性、他律性和规范性。但通过不断的强化, 也可以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需求, 成为教师个人品德的一部分, 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由于教师职业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共同性, 不同时代的教师都负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后代的责任, 因此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职业道德, 也有其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2 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 大多数高校教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继续传承师德, 应对挑战, 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敬重, 但是不可否认,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所以在肯定高校师德建设所取得成绩之时, 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 个别教师身上还存在着一些“师德失范”现象。

2.1 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高效一少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着问题, 表现为平时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不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疾苦, 缺少对时事政治和国际形势的了解, 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信心等。还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专业教育、学术科研, 又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 与政治没有关系。

2.2 职业价值观模糊

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职业理想, 是人民教师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多种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决定人们的利益多元化, 价值多元化, 高新教师曾经追求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有些教师放松或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敬业乐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淡漠了。部分教师把从事教师职业只是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 而不是当作承担着传承人类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 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义的浮躁。

2.3 育人意识淡薄

教书和育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单靠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耐心细致的教学工作是不够的,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求实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上的熏陶。然而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 忽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4 突显学术功利倾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 学校对成果与人才过度量化, 在管理上, 重数量、轻质量, 不恰当的制定了将项目、论文等与物质利益直接、密切挂钩的分配制度, 导致了学术价值和科学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失衡。有些教师认为学术成果是教师获得名利双收的重要途径, 所以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 轻理论, 重科研成果, 轻学术道德等倾向。

2.5 敬业精神不强

敬业, 是衡量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最基本标准。在教学实践中, 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热爱不够, 不认真备课, 教案老一套, 不更新授课内容。个别教师甚至没有教案, 教学纪律观念淡薄, 误课、缺课、随意调课现象严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 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 一些教师淡忘了自身的本职要求, 缺乏事业心、责任感。他们事业心、责任感较差, 纪律松散, 对教学工作不投入, 抱应付态度, 对教学内容不认真钻研, 对教学方法不认真研究。

2.6 合作精神欠缺

大科学时代,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绝非某一位教师可以单独完成的, 需要教师群体的协作配合、共同努力, 才能完成。但是一些教师被功利主义占据了头脑, 热衷于单打独拼,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科研工作中, 不能正确的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不能做到互相尊重, 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3 师德内涵建设载体创新的主要途径

师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与教师职业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师德体系, 使教师明确师德的方向、师德的核心及师德所具有的责任性、知识性、先进性、创造性、典范性、民主性、自律性。加强师德修养, 就是把他律的道德原则及规范转变为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 激发高校教师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

3.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教育是提高教师思想品质素质的有力手段, 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主要应通过大力宣传教育, 加强对师德修养理论和有关师德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无论是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复兴都要求广大教师牢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形成知荣辱、立师德、铸师魂的良好师德局面。

3.2 制定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学习,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制定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教师行为。依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 制定出以依法治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为主要内容的, 适合各自高校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评机制

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长期性工作。建立符合校情的师德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聘任制度、监督机制等一整套管理办法, 对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

3.4 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

师德评价是教师评价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的开展高校师德评价活动, 能够推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全面促进校风和学风以有及校园文化建设。

3.5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提升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是通过激发与鼓励, 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其自觉遵循职业道德, 而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并在些基础之上积极推进师德建设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改善高校师德建设, 还有许多的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需要理论工作者与高等学校管理工作者以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才可能将这一问题逐步推进。

摘要:对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等7个加强师德内涵建设的创新载体途径, 对高校师德内涵建设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

创新网络党建载体的实践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创新载体

高校是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 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富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战斗堡垒, 有力地促进高校教育改革, 创建和谐校园, 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

互联网作为继传统的图书、报刊、广播、影视之后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 它可以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 拓展党建工作领域、超越时空界限, 成为促进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 促使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党建工作在创新过程中应积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和组织发展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快、效率高的优势, 不断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 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 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1 研究网络传播规律, 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

要利用网络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创新力度, 就要加强对网络的研究, 探索其传播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建工作要适应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 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对策, 充分利用和发掘信息网络对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丰富党建教育内容和形式, 改进党建教育手段, 增强党建教育效果。

1.1 网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广泛的空间

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 通过因特网涉足网络文化, 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2010年7月 15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北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6 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截至2009年12月, 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 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 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人。这表明, 在网络应用的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 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不仅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 普及率也最高。在学历结构方面, 中国网民仍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可见, 大学生仍然是上网用户的主流, 这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不同地域、高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 家庭、学校、社会联为一体, 使原来的相对狭隘的思想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开放式的空间, 给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能有效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1.2 网络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全新的宣传教育平台

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 能够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有利于抢占网络宣传的主阵地, 开辟学生党建网络新领域。同时, 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可选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 使其成为极具感染力的传播工具, 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核心是要让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网络突破了传统党建教育时空的限制, 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 增强了党内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网络上的党建工作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天地, 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2 强化网络阵地建设, 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课余活动, 信息传播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面对网络大潮, 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宣传党组织的先进性,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让党建工作占领网络阵地已刻不容缓。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对先进文化和先进组织进行宣传,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率先在学生组织中设立“网络文化与管理部”, 在各班设立“网络委员”。网络委员成为班级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标兵, 重点负责班级的网络文化建设, 协助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 根据学生的专业优势, 引导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网站制作、管理与维护, 建立一支学生自助、助管队伍, 使学生既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锻炼能力, 又达到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目的, 将单向的被动教育转变为互动的自我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党建工作进网络的重要体现。

网络是教育的信息源, 同时又是传播工具和通信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自我教育”, 已成为思想教育的一种崭新途径。由于党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部分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承担, 他们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提高运用网络知识的能力与水平的同时, 也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塑造的自主性, 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

新时期高校党建网络阵地, 应当是生动、丰富、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的网络阵地, 要精心策划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活动, 努力将教育方式由一般号召型向真理感召型、由“灌输”式向“渗透”式转变, 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3 创新组织活动载体, 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3.1 创新支部活动方式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能丰富教育形式, 交互及时, 是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载体、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新领域的需要。传统的支部活动和党员教育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内容容易流于单调陈旧, 方法往往单一枯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信息交流的多元性、交互性、即时性可以让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一种新的教育载体, 提升支部活动和党员教育的预期效果。

我校信息技术学院多媒体专业忻晴静同学由于意外导致了高位截瘫, 受伤期间, 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支部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 多次安排师生党员和班级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宁波探望她, 并通过QQ和手机短信经常鼓励她积极振作, 勇敢面对挫折。躺在病床上的她, 在组织的关心帮助下, 更加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以顽强的毅力积极配合治疗和锻炼, 她的病情逐步有了好转, 也使她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为了让忻晴静同学跟上学习, 信息技术学院党支部不仅在生活上关心、鼓励她, 还安排同专业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网络不间断地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她。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各课程的学习资料, 通过QQ等网络通信工具与忻晴静同学共同分享。多媒体专业的老师也开设了相关的网络课程, 并采用了相应的网络方式对她进行考核。有了他们的帮助, 忻晴静同学通过网络圆满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 在宁波医院以第二现场的形式全程参加了毕业典礼, 成为一名多媒体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通过网络开展相关主题的党员教育活动不仅能以活动潜化教育功能, 增强教育活动的亲和力, 增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 增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活动中, 由于互动及时, 提高了党员的主体参与性和能动性, 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活力。

3.2 创新组织发展载体

党建工作进网络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 树立了党建工作新形象。除开展党员的网络思想教育外, 我们还实践了网络党建发展工作。运用网络化党员发展手段, 开展网络党建发展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使传统党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忻晴静同学自入学以来, 一直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向党组织靠拢, 是组织培养考察的重点对象。在她卧病在床期间, 有了支部党员的关心和鼓励, 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入党志愿, 仍然坚持不懈地趴在病床上写下自己的思想、生活、学习和战胜病痛情况。组织上全面考察了忻晴静同学的入党动机、思想觉悟及学习方面的情况, 支部讨论一致同意将忻晴静同学列为发展对象。

在组织发展进程中, 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创新组织发展方式, 忻晴静同学通过网络视频在线同步参加了党支部大会的所有流程, 她趴在病床上一字一句地向组织表明了自己的入党志愿, 并全票通过了表决, 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校党委组织部、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学生支部的老师和学生党员代表专程赶赴宁波忻晴静的家中, 为卧床的她举行了一个人的入党宣誓仪式。

通过组织发展载体的创新, 突破了传统组织发展形式, 创新了支部活动和组织发展的载体, 帮助特殊学生, 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和谐与温馨, 凸显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氛围。同时, 创新载体形成了“多渠道、全覆盖”的新模式, 突破了传统组织发展的形式, 丰富了党员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并且在创新过程中注重培养、宣传和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活力。

在创新网络党建载体的实践中,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党建工作进网络不仅仅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党建新领域、构建了党建新格局, 进而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党建工作进网络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为指导, 以支部创新活动为契机, 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重点,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着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努力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彰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效应。

参考文献

[1]焦涛.拓展网络党建的“六个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6) :17-19.

[2]林江梅, 农贵.广西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16) :290-292.

创新服务载体 篇11

一、围绕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近年来,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了桑蚕丝、汽车制造等八大科技重大专项和特色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过程中,我们按照“出产业、出人才、出专利、出标准、出能力”的目标,以科技项目为纽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在科技专项中挑大梁、唱主角,支持他们创新发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依托重大科技专项,我区在桥梁建筑、工程机械、微车制造、有色金属、水牛胚胎生物技术、精密数控机床、水稻育种、蔗糖产业、亚热带水果种植、环境与资源保护等领域,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前沿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极大提升了我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二、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立足于我区产业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全区7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采取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力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组建研发团队,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利用重点实验室,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我们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集聚人才的“洼地”效应,通过完备基础设施、扶持科技项目等措施,吸引了大批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向重点实验室汇聚。重点实验室通过整合科研力量,形成了广西师范大学药物化学分子工程、广西大学有色金属材料等10个创新团队。基本构建起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较合理、创新能力强、学科特色明显、能够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团队。

四、依靠各类科技园区,打造创新型人才创业基地

我区有南宁、桂林、柳州、北海4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40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园区和基地的科技孵化、示范带动和辐射影响功能,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支撑,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创业基地。如广西软件研发人才小高地从2004年成立至今,人才总量增长了27%,经济总量增长了145%,园区软件企业技工贸总产值突破了20亿元,对区内外软件企业产生了较强的“磁场”效应。

五、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2002年,我厅开始组织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2009年联合自治区经委、教育厅、人事厅、国资委、广西科学院和自治区科协,共同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通过选派科技人才深入农村、深入企业,运用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帮助企业、农民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發挥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打造创业创新平台,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帮助广大科技人员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六、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产业创新团队创业能力

创新服务载体 篇12

1 读者志愿服务是图书馆德育工作的创新载体

对于新时期的图书馆德育建设来说, 读者志愿服务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 它充实创新着图书馆德育建设的内容。

1.1 参与采购优质文献

自2000年高校扩招以来, 多样化的学科与专业设置、多层次的读者需求, 对文献采访的内容、范围、质量要求愈加广泛严格。要求只具备一两门学科背景的专职几名采访员掌握全校所有专业学科设置知识, 满足千万读者的文献需求是不现实的, 采访质量是难以保证的。选拔高素质的志愿者参与到图书馆文献采访中不失一项很好的举措。志愿者一般来自不同学院, 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 了解各年级、各专业、各类型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的采购图书, 降低图书采访失误率, 提高图书馆藏书利用率, 确保能够采购到师生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 鼓励思想性强、文化品位高的文献资料的大量采购, 重视收藏与补充德育类书籍。

1.2 促进导读工作, 提高文献利用率

优化馆藏、整合文献是为了激活文献更好地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然而, 面对浩瀚的书海, 大学生的阅读往往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身为知识育人、服务育人的图书馆有必要在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读者相应的帮助和指导。针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 志愿者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图书上架、整架、值班、咨询等岗位配合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时随地教给学生如何查找选择图书, 如何上网检索获取信息, 培养志愿者本人及其广大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 由志愿者广泛宣传积极策划、图书馆组织开展的诸如世界读书日、优质服务月、数字资源宣传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导读活动, 通过优秀书目推介、书评、征文、演讲、朗诵等方式, 引导志愿者及其读者阅读一些领袖著作、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世界名著和一些高品位的文化经典。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浸染, 不断拓展知识结构, 充实心灵家园, 规范道德行为,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达到教育自我和完善自我的目的。

1.3 优化环境建设, 提高道德品质的熏陶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信息环境等。读者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清洁卫生、整理书架、文明巡视等工作, 使得原本就朴素、美观、优雅、舒适的图书馆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舒适。奉献在图书馆一线岗位上的志愿者以大公无私的精神优化着图书馆的人文阅览环境, 无声地影响着一拨又一拨的大学生, 使更多的读者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 自觉维护图书馆的阅览环境, 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行列, 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 也是任何显性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在这里, 他们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 呼吸现代文明的清新气息, 在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修炼品行、提升精神, 给人以启迪、激励, 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1.4 架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提高读者工作的服务育人功能

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广泛开展及其执行效果, 始终离不开读者的紧密参与。读者志愿者是学生读者中的一分子, 他们的阅读需求、阅读取向、阅读规律、阅读心理等同于广大读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会经常地与图书馆员交流, 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很是贴近读者的心声, 代表着广大读者的利益, 能够很好地把读者的需求和期望传达给图书馆, 促使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馆藏资源、美化环境, 更好地服务与读者。志愿者与读者之间几乎都是同辈关系, 更易于交流。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 把自己所了解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工作技术含量、馆员工作的不易, 通过同辈间的交谈、口头宣传, 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工作, 理解馆员的辛苦, 尊重馆员, 认可馆员的劳动成果。志愿者作为馆员与读者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 也使馆员能从读者的角度发现图书馆工作弊端, 从而改进工作, 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让读者感到非常满意、非常愉悦, 在心灵深处受到德和美的感染和教育。

2 读者志愿服务存在问题

2.1 活动参与的随意性

大学生读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选择服务领域, 而何时参与、以何种方式参与往往根据个人需求而有所不同, 随意性较强、流动性较大。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组成以低年级的学生为主, 高年级的同学仅仅是一部分志愿者干部。大学生参加图书馆志愿活动比较“普及”, 但还不“深入”。许多同学参加过图书馆的志愿活动, 但是注册并坚持参加的同学却并不多。很多同学进入高年级自动退出, 志愿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随入校时间的增加而锐减, 使工作出现断层。

2.2 岗位设置不够合理、不够人性化

目前图书馆志愿者的岗位大都是清洁卫生、整架、文明巡视、贴标签、自修室值班等, 岗位技术含量较低, 图书馆片面地强调简单易操作性, 较少地考虑到志愿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意向以及提升志愿者多方面的能力。志愿者从事低难度的工作, 时间稍久就容易产生单调、枯燥感。在志愿者无偿服务的过程中, 个别工作人员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也极大地影响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力。

2.3 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志愿者很多时候是由各院志愿者协会为了开展一些活动自己找上门来的, 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出于爱心、锻炼自己到图书馆的。图书馆往往处于被动的接纳, 对志愿者很少进行登记、注册和分类管理, 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价激励措施, 志愿者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以至于, 如有特殊任务急需志愿者的时候找不到人, 在志愿者活动日里, 志愿者扎堆。图书馆志愿者到底由谁负责、如何管理志愿者等问题不明确。

以上诸因素直接产生的负面影响即是少数志愿者工作马虎不认真, 志愿者的教化示范功能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也影响了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的发挥。

3 优化读者志愿服务, 提升图书馆德育功能实效性

3.1 构建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

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是志愿者个体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志愿者个体之间的信息发布与获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 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图书馆网站、平面媒体、QQ群、中国移动短信及飞信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负责志愿者个人信息的核对、保存、调整、删除等处理, 服务热线的接待, 服务岗位、阵地、服务队的联系、协调、培训等工作, 实现志愿者招募、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个性化培训系统化。

3.2 建立读者志愿服务联盟

随着图书馆的飞速发展, 读者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各种形式的读者志愿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读者必能更为便捷、更为全面的获取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当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到更高阶段时, 为了便于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图书馆知识最大限度的传播, 积极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探讨志愿服务联盟势在必行。志愿联盟分为校内志愿联盟和校外志愿联盟两种形式。校内志愿联盟是指在校团委统一指挥下, 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与各院志愿者协会、校爱心社团之间的联合;校外志愿联盟是指本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与周边地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组织之间的联合。图书馆志愿服务联盟的主要任务是: (1) 根据社会热点或实际需要, 定期或不定期的策划丰富多彩的志愿实践活动, 统一宣传统一实施。 (2) 联盟内的成员单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汇集多方信息, 共享志愿资源。建立这样的组织, 对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传扬志愿服务文化, 不失一项很好的举措。笔者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先前也举办过德育文献导读、专题读书会、入学教育、优秀图书宣传等各类活动。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服务层次不够深入, 大学生对于图书馆开展的一些德育活动不甚了解, 德育工作开展的力度还不够, 实效性欠佳。自从建立读者志愿者协会及志愿者联盟之后, 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新生导读、读书节等活动的开展涉及每个学院, 参与人数之多、活动认可度之高是史无前例的。

3.3 积极开展志愿者交流活动

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 也期望自身的能力有所提高、交际面有所延展, 业余生活异彩纷呈。图书馆志愿者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志愿者群体, 依据实际情况, 可通过图书馆微博、BBS、QQ群等网络开辟交流园地、提供书面沟通的机会。也可以举办技能培训、读书沙龙、志愿者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茶话会、卡拉OK、小品等活动, 为志愿者创设面对面的交流情景。以文字图片、DV等记录活动内容并及时发布到图书馆志愿者网页上, 必然吸引一大批大学生前往观看、讨论, 就会深一步的认识了解图书馆志愿者, 对志愿者不自觉得产生崇拜敬仰之情, 使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同时也有效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加强了志愿者的归属感, 提高了志愿团队凝聚力。

3.4 提升读者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唯有专业化, 而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需要涉及英语、计算机、图书情报、心理学、学校设置的学科专业背景等。为此高校图书馆在岗位设置上应多从专业、技能、知识等方面考虑, 合理安排具有学科背景的专业志愿者, 加强志愿者其他专业知识的培训, 激发志愿者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在图书馆诸如学科馆员、图书采访、计算机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使志愿服务实践成为锻炼和检验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载体, 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同时, 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愈加增强, 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学校、图书馆、学生三者的共赢。

读者志愿活动的积极开展, 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德育教育功能, 使得图书馆德育教育活动有规模、有成效、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也实现了读者志愿者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者形成合力必然大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而大学图书馆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德育教育优势。为了增强图书馆德育实效性, 以读者志愿服务为载体, 在图书馆积极开展读者志愿服务活动, 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融入图书馆德育功能中, 二者形成合力必然大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读者志愿者,志愿服务,图书馆德育

参考文献

[1]唐华林.发挥大学图书馆优势强化德育教育功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5) .

[2]马青山.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激励机制探析[J].理论探新, 2009, (8) .

[3]金丽华.大学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的思考[晋图学刊], 2006, (5) .

[4]张莉, 王政军.积极发挥高校图书馆德育基地的职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8) .

上一篇:《熔炉》论文下一篇:专业辅助教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