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部报告(精选8篇)
综合管理部报告 篇1
综合管理部管理评审部门工作报告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综述
综合管理部的职责主要工作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改善,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
从体系运行的七个月时间来看,主要是一下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原有的工作场地、环境得到改善,如基础设施的改善,设备的维修保养得到很大提高,电脑的增加,网络的扩大,也给以后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带来了很便宜的渠道。
(2)人力资源工作也比以前更加的完善,根据计划里面培训要求,对每个公司新入职的员工都进行了岗位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加强了每个员工对自己工作范围的明确。由于公司组织机构从组不久,为了能使每个员工能更好的操作规范,综合管理部正在加紧完善公司考核管理办法管理的修订。
二、过程业绩(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员工培训及时率100%。
2、员工培训完成率100%。
3、员工上岗合格率100%。
4、合同备案率100%。
5、全年人身重大事故0起。
以上指标、目标全部达到公司要求,质量任务完成率100%。
三、资源提供状况
1、人力资源
培训:计划的实际履行率均达目标。
招聘:从体系运行到现在,招聘新员工均能及时到位。新员工招聘效果、新进人员的素质整体好于以前。
考核:本公司员工均经过岗位培训,能都合格上岗。
2、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
办公区、办公室宽敞明亮,各部门标识清楚,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四、意见或建议
本公司推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是全体人员之共同意愿;在全员参与中最高领导层应发挥其重要性;与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实现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使其有效、合理、充分的在我公司运行。
综合管理部报告 篇2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使传染病疫情报告还存在迟报甚至漏报, 报告不准确或报告卡填写不全、字迹不清等现象, 使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未能真正做到及时、敏感和准确地监测疫情。
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疫情报告的条款?[1], 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 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 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和迟报及报卡质量不高情况的发生。但是, 从我院2006年5月到2008年8月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 (以下简称“报卡”) 中, 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就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讨论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表现为发现传染病不及时登记报告, 没能认真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 也没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传染病报卡意识不够强, 对首诊填写报告意识差, 因此, 传染病迟报和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1.1 开出有关传染病项目化验单后, 不能及时与化验室联系并查阅化验结果。
1.1.2 诊断确诊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规定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1.1.3 对转院和死亡病人存在迟报和漏报现象。
1.1.4 对入院诊断为传染病已报卡的病人, 在进一步确诊否定后, 未及时订正或未订正。
1.1.5 在法定传染病中, 对疑似传染病报告有迟报和漏报现象。
1.1.6 不熟悉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1.2 填写地址不清楚或填写错误或未填
报告卡中问题表现最多的是地址填写不详, 省、市区、街道 (巷) 小区、门牌号、楼号、单元号等填写不全或错字、别字, 填写的文字表述比较笼统或漏填;而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址更是五花八门;对于学生, 很多在工作单位一栏无详细的学校、年级、班级。由于地址不详, 给诸如访视、消毒、流行病学调查带来困难。
1.3 缺项、漏项或空项
如肝炎的分型、性病的种类、梅毒、结核等情况, 多见缺项和记录不全;性病报告卡的传染来源、诊断依据经常空项或不填。
1.4 假名与假地址
这一现象多见性病及结核病卡, 给结核病访视、转诊带来不便。
1.5 发病日期和初诊日期填写不准确
多见于首诊未确诊或填报粗心。
1.6 报卡责任不明确
个别病人曾入住多个科室, 期间发现有传染病再转往相关科室继续治疗时未交接好, 直至病人出院后查漏才发现未报疫情卡或初诊医生开检验单, 待试验结果呈阳性时, 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 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
2 对策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 由于现行卫生体制改革、内部结构调整和受医疗保险业的限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防病、预防保健科工作必须根据医院工作的基本条件,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基本特点, 探索一种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疫情管理模式[2]。
2.1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措施得力
医院传染病漏报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者对传染病的重视程度。我院制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奖惩制度, 明确各科室的职责, 使传染病管理工作具有充分的组织保证。并设立预防传染病管理专项经费, 用于奖励传染病报告做得好的科室和个人, 在统一的指挥系统下, 达到分级清楚, 责任明确, 反应快捷, 处置及时准确, 保障有力到位, 确保了来院就诊的传染病例“诊断及时、报卡及时、低传染、零漏报”。
2.2 为加大管理的力度
2007年5月份, 我院下发了《关于传染病例、院感病例管理奖惩办法》文件。在文件中详细制定了对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或报卡不完整等的处罚办法及报卡质量好的奖励办法, 并将这些奖惩结果按考核扣分, 月底报质控办, 与个人工资奖金挂钩。
2.3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可以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反复的学习, 使医务人员强化了法律意识, 提高了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登记工作的自觉性, 各科医务人员也能够依照法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基本上做到了专职人员每天对重点科室的门诊医师就诊登记本进行传染病漏报检查登记, 如门诊挂号数、门诊登记数、门诊登记符合率、传染病发病数、传染病报卡数、漏报数、迟报数等。做到每天一登记, 每月一小结, 每季度一汇总。
2.4 建立完善的双签制度
为了杜绝传染病漏报、迟报, 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要求各科室医师发现初诊病人是传染病者, 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必须在当天上报防保科;各科室建立传染病报告双签字本, 责任明确, 奖惩到人。
2.5 针对性训练, 提高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边工作边学习的方法。首先, 组织专职人员参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培训学习;其次, 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管理人员请来给全院医务人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4];第三, 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随时请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医院还对科室的责任疫情人员加强培训。第四、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下门诊、病房查看传染病情况。凡新上岗的工作人员都要在我科轮转两周, 使他们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知识, 如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性、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的上报程序、传染病的上报时限、传染病的报卡内容、如何填写传染病卡片等[5]。这样使责任疫情人在短期内不但熟悉了业务, 也摸索出一套查漏堵漏的工作方法。
2.6 预防保健科人员加强传染病的审核、订正、补报等工作[6]
审核:传染病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 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合核实。
订正:在我院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 应由报卡医师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 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 应及时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补报:发现有漏报的传染病病例, 应及时通知责任医生补报。
2.7 督查作用和信息反馈
加强监督管理, 检查报告网络, 列出具体规范, 并把它作为定期检查传染病报告奖惩的依据。如检验科的化验结果是发现、诊断传染病的重要依据, 也是检查传染病漏报易忽视的环节。门诊医生开出化验单后, 有的病人因已进食, 不能当天检验;有的检验结果当天不能出报告;还有的病人因隐私问题私自将检验结果拿走, 导致医生不知检验结果;也有个别的医生因不是自己开的化验单而漠不关心等, 导致了疫情漏报。为了减少漏报, 按规定要求, 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到检验科查化验结果登记, 发现疫情先与传染病登记本核对, 没有化验结果的立即通知开化验单的医生补报。这样不但杜绝了检验科的疫情漏报, 也加强了疫情报告的管理。另外, 还要注意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信息交流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疫情管理人员每次检查各种登记本都存在一些问题, 如传染病报告卡漏项、漏报、迟报, 字迹潦草, 结核病人不填转诊单, 性病病人的做假行为等, 通过为传染病病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沟通医患关系, 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主动配合医院, 逐步杜绝了做假行为。
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报告, 是《传染病防治法》所赋予我们每个医疗工作者的职责, 是否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发生情况, 不仅是关系到政府决策部门能否全面掌握本地疫情, 快速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 防止其蔓延或爆发流行, 而且还是衡量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医务工作人员法律和职业意识强弱的一种标志。
综上所述, 医院加强对从事非传染病诊治医生的《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疫情报告培训是减少医院传染病漏报的重要措施。而建立和完善医院内疫情报告的管理科室及报告制度, 加强传染病卫生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是减少传染病漏报、提高报卡质量的关键。
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传染病卡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从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06年5月到2008年9月的传染病报卡中, 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 在传染病报卡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而经院领导参与、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后, 报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的管理,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管理的能力, 同时, 提高院领导对传染病管理的重视程度, 是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关键。
关键词:传染病报卡,问题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吕军, 陈刚.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2) :454.
[2]洪涛, 王健伟.我国传染病防治现状与挑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 (12) :705-707.
[3]王陇德.对SARS流行的反思及近期的防治控制工作[J].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 (20) :1753-1756.
[4]潘森.综合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4 (1) :59.
[5]苗青, 刘元东, 付留杰.2003年某部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4, 9 (21) :832-833.
综合管理部报告 篇3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2.3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过程如下:测量→采集→分析→处理→发布→记录存档。对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下出结论,这是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的核心。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测量设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2.4证书报告。证书报告的流程应该如下:任务下达→任务分配→测量审批→打印→盖章(印)→发放领取。证书报告从收样任务下达开始一直到客户领取结束,一般测量过程比较严格。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效的设备,然后依据特定的标准规程进行测量,经过一层一层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产生具有特定类型格式的证书报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应该是:报价→(预付款/转账)→产值分配→费用单→(定期)结算→开票。作为产值的一种真实体现,账款还只是体现了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绩水平,而单位的实际收益最终还要靠收费产值才能得以体现。
2.6监控。监控是确保证书报告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测量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审单开始一直到完成证书报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长时间。监控的流程为:审单→任务下达→任务分配→进度限制→质量记录→审核→审批→(投诉)→抽查→质量评审。
3、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与市场,一般表现为监督(强检)业务或者是委托业务,这两种业务对校准检测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会使其在类别形式,证书报告类型以及某些栏目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在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种模型,即业务模型与系统模型。
3.1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整个业务链可以划分为客户、收发部室、专业检测部室、财务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网站、Call Center)等几个部分。首先,收发部室、证书报告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密切,工作也比较繁杂,比如签订委托协议、收取器具样品、退还器具样品、发布证书报告等等。委托单的来源也比较多元,有报价单、网上委托单、抽样单等,在收取器具样品时,还需要对器具样品进行赋码管理;其次,检测部室会把任务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给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由其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之后制作出证书报告,审核员会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由审批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审批;其三,财务部室专门负责处理检测部室送交的委托单,并收款销单。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转账、现场缴费、定期结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进行证书报告质量的定期抽查、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存档以及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以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符合各种要求。
3.2系統模型。系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语音查询、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等,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业务流程与进展,全天候的与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实时互动。该系统模型还支持分步退单操作,能够更加方便的解决客户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单需要。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的是三层的结构模式,即数据层、逻辑应用中间层、客户端。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这一系统模型划分为两种平台,即以证书报告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办公、CRM、ERP等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主要是通过接口套件或中间层来进行协同工作。
4、结语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工作中特别是检校准检测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和难题,实现自动化,对其中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解脱。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迫切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出发,探讨了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其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设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使证书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更好的协调发展。本文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可能还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希望会有更多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炳旺,李翔,朱崇全,华敏刚.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硕.用Word宏和VS.Net制作计量证书报告[J].中国计量,2010,9(4):102-103.
[3]马宁,赵华一.C#操作Word实现计量证书报告的网络传输[J].工业计量,2010,7(1):40-41.
综合管理述职报告 篇4
从我来公司已经1个多月时间了,在这期间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大力帮助,因此我才能从管理人员中迅速成长,我知道自己的业务还是会有漏洞出现,但是我一定会虚心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和踏实,现在我将我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作为综合管理部经理,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必须在思想上与公司保持一致。我始终认为,只有认真执行公司文件,服从公司领导,才能排除一切干扰,战胜一切困难,干好管理工作。正确理解和把握本部门的工作形势和任务,正确领会公司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二、履行职责情况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
综合管理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在执行公司各项决策中的服务中枢地位。为此,本人从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强化大家的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一、通过学习教育、健全制度等措施,使综合管理部每一个人员都能够自觉的认识到:服务是办公室的立身之本、谋事之道,离开了服务,办公室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实现日常事务服务向发展大局服务的转变。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走出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放在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上,放在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上,放在单位重大实现的督查落实上,有效的提升工作水平;三、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紧紧围绕公司领导的要求和部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超前思考,及早谋划,紧贴领导求主动,围绕大局谋主动,尊重规律赢主动,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励志做到人事变动及时请示,工资调整准确完整,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接待工作认真细致,逐步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二)服从大局,团结协作
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就必须依靠全体员工,形成合力,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在工作上,我努力支持其他各部门的工作,为其他员工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同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其他员工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的指出,并督促改正;对自己在工作上的失误也能主动承担责任,并努力纠正。有空就和一线员工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品味他们的辛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样,不仅把握了员工的思想脉络,也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三)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在实际工作中,员工看干部。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很多员工们的行为标尺,员工不会看干部说的有多好听,而会看你实际做的如何。为此,在行动上,我坚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和规定,绝不带头违反。
三、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沟通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有时只顾自己埋头做事,没有充分发挥部门人员的个人作用,部门人员分工不是太明确;领导能力有待加强,管理力度不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也希望全体同志对我今后的工作给予支持和监督。
四、20xx年的工作计划及目标
根据本部门20xx年的工作情况以及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综合管理部计划从以下人事、行政、文秘、后勤四个方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
(一)人事工作
1、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2、完成日常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及招聘与配置工作;
3、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4、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重大贡献奖励办法,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5、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6、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7、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8、做好日常的人力资源工作(五险一金等)。
(二)在行政工作上。做到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组织严密、处理得当,综合协调上,尽力化解企业内外部矛盾,积极为领导排忧解难。在督查上,对各项督查事项,做到专人负责、专程办理,加强有关事项的调查处理,及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能答复及时答复,可解决的予以解决,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对外宣传上,大力加强推广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宣传渠道,规范宣传程序。采取集中培训、专人负责的方法。20xx年行政主要工作如下:
1、负责贯彻公司领导指示。做好上下联络沟通工作,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反馈信息;
2、搞好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工作;
3、负责全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协助总经理处理日常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筹备公司重要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和经费预算;
5、逐步建立并完善督察督办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建设;
6、结合公司战略,做好羔羊胃关系营销统计规划及业务拓展工作;
(三)在文秘工作上。
做到站得高、想在前、跟得紧、谋得深,围绕公司重点工作的做法、成绩、经验,主动为领导谋划全局思路,统筹全局规划,提炼全局方针,总结全局经验。在信息反馈上,深入采集各部门工作情况、重点工作进度、整体工作水平等真实、可靠、准确的信息,做到情况明、措施实、数据准、反应快,进一步提高信息反馈的质量、效率,为领导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在深入调研上,深入了解公司职能职责、深入了解公司已开展的各项业务,为公司领导和全局工作出谋划策,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和智囊作用。在保密上,加强保密教育,严格保密制度,管好保密载体,严防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确保公司信息安全。20xx年文秘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公司发展情况,依照领导要求,制定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2、组织安排公司各类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
3、根据会议纪要和领导决定起草公司对内、对外文件;
4、负责公司来往信函的收发、登记、传阅、批示,做好公文的拟订、审核、传递和检查工作。
5、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公司印章和有关证照;
6、负责公司保密工作和法律事务以及重要文书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四)后勤工作
1、做好公司各领导、各部门申请的业务接待工作,严格执行公司业务接待有关规定;
2、负责公司公务车辆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
3、负责前台的排班工作,规范接待、客人来访迎送等工作的流程;
4、做好公司各类会议的前期准备和会务工作;
5、负责公司办公设施的管理。包括公司办公用品采购、发放、使用登记、保管、维护工作;
6、负责公司接待所需的香烟、酒水等接待物资的采购、登记、保管工作;
7、负责公司总务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主要是员工膳食、卫生保洁、水电费缴纳、网络电话维护、报刊杂志订阅等工作;
8、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组织安排各种文体活动和旅游活动;
9、办理公司各类证照的年审工作;
10、根据活动方案及经费预算,组织实施公司各类大型活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我们时刻以公司制度衡量我们的行为,做好领导的臂膀,员工的表率。以上为我部门20xx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如有不周之处,敬请领导斧正。
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报告 篇5
————(结合广州市某一商业住宅工程实例论述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而现浇楼板裂缝是目前最普遍也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有的裂缝对结构安全没有多大危害,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处理方法,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楼板裂缝;开裂原因;防治措施;处理办法
一、概况:
广州市某一住宅小区共建住宅楼4幢,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40~43层,多层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22.5m,高层为框-剪结构,建筑高度为63.5m,该建筑基础为旋挖桩;楼面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mm,本工程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室内正常环境0.3mm,露天环境及地下室0.2mm。该工程于经实地踏看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4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0.1mm-0.3mm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周阳角处,少数沿板跨间及板负筋边缘的裂缝。于是,根据业主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度进行复查,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为确认混凝土强度,现场取24个部位作了回弹实验,并用超声波和钻芯取样进行强度校正,实验结果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而从施工单位提供的各项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和现场原材料抽样分析的结果来看,可以排除各种原材料不合格的因素。再查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鉴于上述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确认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收缩裂缝由温度影响产生的另一种裂缝,是混凝土外约束引起的,大多发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和冷却收缩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外约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降温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裂缝较深,有时是贯通性的。
(二)现浇板上过早施工而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 N/ 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有时由于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三)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楼面工程施工中各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会使钢筋弯曲、变形,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
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使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标号设计强度不宜太高。
3、应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使其释放内应力。
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3L(L 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
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
(二)施工方面
1、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及水灰比,并根据现场砂含水量变化及原砂中含粒径5cm以上的砾石筛选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一致,防止因水及水泥用量过多而增加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及空气,从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占体积的70%左右,必须注意粗骨料的质量,宜用粒径15~20mm的石子进行合理级配,含泥量 <1%;砂子应用中、粗砂,含泥量 <3%,砂率控制为40%左右,坍落度控制为14~20mm;水泥应选用非早强度型、水化热低和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为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模板中线管铺设密集处的上部及下部铺放一层18号钢丝网,宽度每边应大于管区100mm为宜。
4、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在混凝土浇捣前,既要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又要防止浇水过多,造成模板或基层表面积水。
(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本楼层的结构是安全的,梁板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结构设计说明及参照《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规程》4.2.3条款之规定,小于0.3mm的裂缝无须修补。但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和业主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耐久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决定按照需要修补的规定进行修补。具体修补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个别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参考文献:
综合管理员述职报告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两年的轮训学习即将结束,在轮训期间,我分别在装卸作业区、解冻库作业区、调度室作业区、铁厂作业区轮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下面我将两年中的工作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理念,从新认识自我刚走出校门,我满怀信心的来到北营铁运公司工作,可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所学和实际工作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刚开始轮训的时候,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平时布置安排工作没有头绪,管理工作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刚到作业区的时候,和人说话都紧张,也不爱和别人打招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很差。这些都让我从新认识了自己,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提高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轮训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自己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我对于office等办公软件已经熟练掌握,并在装卸作业区制作了人员管理系统软件,针对装卸工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这个软件可以及时更新人员的信息和资料方便作业区对人员的管理。在解冻库作业区时我用office办公软件绘制了解冻库示意图,示意图上对线路和管道的位置名称都进行了标识,使我更准确的了解和识别解冻库煤气管线的布局。与此同时,我在工作之余也经常和老同志沟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不仅让我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也使我在布置安排工作时达到有章可循。
三、在实践中检查和验证自己
通过对安全知识材料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以及相关作业流程的了解和掌握,使我在从事作业区安全培训工作上有很大提高。在调度室和铁厂作业区工作时,安全工作重点在于行车安全,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就是员工标准化操作。针对如何提高员工标准化操作水平,抓好单兵教练和员工安全培训是两个比较有效的措施。于是我在工作期间,经常追踪检查班组开展的单兵教练,确保单兵教练落到实处,针对员工工作中的不足和习惯性作业,让他们及时改正,从而达到标准化操作。同时我在开展员工安全培训时以事故案例分析培训为主,并且把事故发生原因与标准化操作相结合,让员工吸取事故教训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最终达到自我防护、自我遵守的目标。
四、需要整改的问题
1、工作不够大胆,工作超前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于行车岗位还缺乏经验,对于调度、调车有些工作流程了解和掌握不透彻,厂内线路还不能达到熟记于心的程度。
五、今后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参与管理,勇于承担责任,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合理完善和推进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多熟悉现场和线路,进一步掌握调度、调车等岗位的工作流程。
《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内容概要 篇7
一、三个基本理念
整合思维基础上构建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特别关注组织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提高组织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沟通效率。在该框架中,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三个基本理念是:为组织和其他方创造价值、资本、价值创造过程。
1.为组织和其他方创造价值。
IIRC认为,组织持续创造价值表现为资本因组织的商业活动和产出而增加、减少或者转化。具体而言,此类价值由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构成:一是为组织自身创造的价值,其内涵是为组织的财务资本提供者带来经济回报;二是为除财务资本提供者之外的其他方创造的价值,如组织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财务资本提供者密切关注组织为自己带来的价值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同时,IIRC认为当组织为其他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影响到该组织为财务资本提供者创造价值时,财务资本提供者也会对组织为其他方创造的价值感兴趣。因此,组织为资本提供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与为其他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是相关的。
如图1所示,组织通过广泛的活动、互动和关系与其他方相联系。比如,客户对组织的商业活动和产出的满意度;供应商与组织交易的意愿及交易条件;业务伙伴同意与组织共同采取的计划;组织自身的声誉;对组织获得社会许可,开展经营活动所施加的条件;供应链条件或法律要求的约束等。当这些互动、活动和关系对组织为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至关重要时,应将其纳入综合报告范畴。为了突出利益相关者这一基本思想,《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将这一理念提升到三个基本理念的首要位置。
2.资本。
营利性组织的成功与各种形态的资本密不可分,《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将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本分为六种:财务、制造、智力、人力、社会与关系以及自然资本。
如果将营利性组织视为一个不断循环的实体,那么其资金池就是财务资本。财务资本可以通过融资(如举债、增发股票、申请政府补助等)手段获得,也可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中创造的可被用于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
相较于财务资本,以有形物体(如厂房、设备、建筑物等)出现的制造资本更易识别。需要注意的是,制造资本通常由其他组织生产,但也包括由本组织制造并用于销售或留作自用的资产。
智力资本是组织拥有或可控的、基于知识的无形资本,常见的如知识产权、隐性知识、系统、程序和协议等。
人力资本指组织中个体自身的才干和能力,以及个体的创新动力和组织经验。具体包括:组织中个体赞同并支持组织的治理框架、风险管理方法、道德价值观;员工理解、制定并执行组织的战略;员工的忠诚度和改善流程、产品和服务的动机等。
在开放系统观的视角下,无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均是根植于大环境下的不同利益参与者,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结盟活动。组织必须重视并有效协调自身与所处大环境下的其他有关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与关系资本具体涵盖:共同的规范及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与组织形成的品牌和声誉相关的无形资本;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已经形成或力图构建和保护的关键利益关系、信任关系等。
自然资本是组织在存续期内所必需的环境和资源,如矿产、树木、生物、大气、水资源,甚至生态系统。
并非所有资本对所有组织都具有同等重要性或适用性。尽管大多数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各类资本,但其重要程度不同,因此IIRC并不主张将全部资本纳入综合报告中。总体而言,关于资本的分类和界定IIRC基本上维持了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中的内容。但是,IIRC也表示,组织可以采用与框架不同的分类方式,但不论组织采用何种分类方式,都应当以框架中的类别作为指导,以确保组织不会忽略被使用的或有影响力的资本。
3.价值创造过程。
如图2 所示,价值创造过程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治理层如何优化商业模式,不断提高经营活动效益的永续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条件、技术变革、社会问题和环境挑战组成的外部环境构成了组织的经营环境。治理层一方面有责任创建合适的监督机构,支持组织的价值创造,另一方面要统筹经营活动。商业模式下,组织利用各种资本作为投入,并通过组织的经营活动将其转化为产品。组织的商业模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该组织的长期生存能力也越强。
二、指导原则
1.重视战略和着眼未来。
综合报告有必要阐明当前组织的战略以及战略如何与价值创造能力相结合以提升组织价值,同时还需要对战略和资本之间的相关情况加以描述。要做到既重视战略又着眼未来,综合报告编制者必须对核心问题予以披露,如关键资本能否持续获得,在战略实现过程中现有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否具有可承受性等。正式框架十分关注综合报告中披露的具有面向未来特征的非财务信息。尽管基于未来的信息的不确定性高于历史信息,但不能因此排除这类信息。在某些地区,存在法律或者监管部门要求营利性组织对某些面向未来的信息做出披露或声明,以强调在战略实现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2.信息连通性。
综合报告要显示对组织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相互关联性和依赖关系的全貌。营利性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整合思维的应用越深,信息连通性就越能够在管理报告、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得到体现,继而体现在综合报告中。信息连通性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信息之间的连通性:
(1)内容元素。综合报告将各内容元素融为一体,以从整体上反映动态的组织活动和系统的相互作用。比如对现有资源配置的分析,以及组织如何组合这些资源或做出进一步投资以实现其目标绩效;发现新的风险和机遇时,如何调整组织战略的信息;将组织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技术变革步伐的加快和放缓、社会期望的变化、因地球资源枯竭造成的资源短缺等。
(2)历史、现在和未来。组织对其从过去到现在的活动进行分析,可用于支持评估已报告的关于从现在到未来期间信息的合理性。此外,对组织从过去到现在这一期间的相关情况做出说明也有助于分析当前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质量。
(3)资本。主要表现为资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权衡关系,以及其可用性、质量和价格可承受性对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
(4)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主要表现为非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如:研发决策、技术、专业知识或人力资源投资对预期收益增长乃至目标市场份额的意义;环境政策、能源效率、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以及用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对成本消减和新商机的意义;长期客户关系、客户满意度或声誉对收益和利润增长的意义。
(5)定量和定性信息。为保证综合报告恰当地反应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定性和定量信息都十分必要,而且两者互为基础。主要业绩指标作为叙述性说明的一部分,可成为连通定量与定性信息的有效方式。信息使用者在利用信息进行评估时,会将组织提供的信息和其他来源信息结合考虑,而不是分开阅读。所以,《国际综合报告框架》要求组织的全部沟通文件保持一致,主要表现在综合报告的定量指标与治理层所使用的内部指标相一致。
(6)与管理相关的信息、董事会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信息及对外披露信息。
(7)综合报告中的信息、组织的其他沟通文件中的信息以及其他来源信息。IIRC认为,当综合报告的结构逻辑性强,列报规范,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并且运用有效的搜索工具时,信息连通性和整体实用性均会得到提高。因此,可通过运用信息和沟通技术,提高对信息的搜索、访问、合并、连接、自定义、重新使用或分析能力。
3.利益相关者关系。
组织生存环境中存在众多利益相关者,其中组织与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特别要关注这类关系的质量水平和性质属性。通过对关系的聚焦可以反映组织对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程度。正如图2所显示的,尽管价值创造在形式上通过组织体现,但组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是价值创造的本质。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支撑《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将利益相关者关系视作指导原则的理论基石。
4.重要性与简洁性。
重要性是指综合报告编制者应对与价值创造能力有实质性影响的事件予以披露。简洁性则要求综合报告在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避免冗余。
5.可靠性和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一份综合报告应涵盖所有重要事项(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事项),且要保证报告本身不存在重大差错。可靠性是由内部机制(如有效的内部报告系统)来增强的独立的外部保障。
三、内容要素
《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的内容要素由七部分组成,即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治理、机会与风险、商业模式、战略和资源配置、前景展望和绩效,以下就其中四要素做简单介绍。
1.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组织“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换言之,就是通过经营活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和成果的循环体系,其本质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问题。《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是向组织提供的一个编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所以框架的对象是每一个组织,而不是整个产业链,而商业模式则是每一个组织的核心要素,足见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2.战略和资源配置。
战略是组织的一系列选择,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是对组织整体性、长期性课题的规划。关于战略的披露至关重要,利益相关者可通过战略明晰组织现在、未来打算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与组织有关的其他组织希望通过综合报告了解该组织的内部资源配置与战略是否得到有效地结合,战略与组织各项内容元素之间的关联是否紧密。特别是当组织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时,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们更加关心自身在组织战略中的参与情况。与战略不同,策略是构成组织内部中层和底层的目标和措施。就战略与策略概念本身的宽度和广度而言,战略能更好地体现框架制定者将组织视为一个循环系统的整合观。
3.前景展望。
前景展望侧重于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在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挑战,以及这些风险和挑战对组织的业务模式和未来绩效的潜在影响。《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强调,组织陈述的期望和意图应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前景展望应与组织把握机遇的能力、对组织的竞争力状况、市场定位及其对风险所进行的符合实际的评估相称。
4.绩效。
简而言之,绩效是组织在报告期间经营成果的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总称。《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希望通过对绩效的披露,描述组织战略的完成程度和组织对资本的影响程度。绩效由定性和定量信息组成,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状态、组织对资本的影响、机构如何应对利益相关者的合法需求与利益等。
四、正式框架发布的意义及对我国的启示
自2010 年8 月IIRC成立到《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发布,其间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尽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应用该框架的条件仍不成熟,但该框架的发布不仅折射出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非财务信息的深度渴求,更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意义所在。继南非正式向上市公司授权使用综合报告之后,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交综合报告,否则,需就未提交的原因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此后,欧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上市公司纷纷采用综合报告,如微软、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大公司。
《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可持续理念更适应现今世界重要能源有限和商业环境复杂的形势。我国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尽管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尚未对大陆股民发布综合报告,但截至2014 年年底,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认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社会责任报告不能完全等同于综合报告,因为社会责任报告未能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合理整合,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综合报告有关问题的研究,做好框架应用的准备工作和前期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提高,为帮助利益相关者预测组织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创造能力,综合报告这种全新的报告形式浮出水面。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具体内容,认为该框架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综合报告,框架,基本理念,指导原则,内容要素
参考文献
尹蘅.整合报告的国际发展与经验借鉴[J].财会月刊,2014(9).
杨敏,刘光中,陆建桥等.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冬天及我国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2(9).
综合管理部报告 篇8
Lemmel综合征为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症,是指患十二指肠憩室并压迫胆总管,影响胆汁和胰液的排泄而发生梗阻性黄疸或胰腺炎病征。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Lemmel综合征16例,现进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54~71岁,平均62岁;病程1个月~3年,曾被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管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胆总管下端占位性病变等。16例患者均有黄疸,临床表现中5例以无痛性黄疸为首发症状;11例以右上腹胀痛伴黄疸为主,其中1例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为症状。
1.2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16例患者皆提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直径大于8mm),无胆囊结石,其中1例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张力大、胆汁淤积、胰腺外观形态正常。腹部CT检查16例,示胆管扩张,提示胆总管下端梗阻。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均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有憩室,所有病例均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皆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存在憩室,其中单发憩室10例、两个憩室4例、多发性憩室1例、憩室内乳头1例,最大憩室3cm×3cm,内有残存食物。16例患者乳头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移正常位置,乳头表面充血。除胆管扩张外,未发现结石、肿瘤征象,胰管正常显影。实验室检查中16例患者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及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3结果:全部病例均应用抗感染、保肝、抑酸、解痉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9例患者做乳头肌切开术(EST),术中见引流出金黄色、暗绿色胆汁;1例患者系憩室炎造成乳头的水肿,乳头开口受阻,而乳头功能良好,给予内镜下憩室冲洗治疗并置放鼻胆管;1例患者由于乳头旁憩室较大,且乳头下端明显狭窄行EST困难行毕罗Ⅱ式手术;1例患者合并慢性胰腺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4例诊断明确后不适合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者均给予保守治疗,经过治疗后全部病例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2讨论
Lemmel综合征由Lemmel与1934年提出,由于十二指肠憩室与胆胰管及十二指肠乳头在解剖学上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憩室并不能造成胆胰管下端的梗阻,但是如果并发憩室炎症、出血等病理改变时憩室不仅可能对胆胰管产生机械性压迫,而且伴发的憩室炎症水肿及瘢癫形成可直接影响乳头功能,使胆汁、胰液排泄受阻,引起反复发作的伴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一系列胆胰综合症状。据已报道Lemmel综合征患病率为1.16%~27%,发病年龄在40岁以前较少见,多发生在56~76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有学者提出其诊断标准是:(1)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虽有黄疸或胆总管扩张但胆总管内无结石;(3)伴由乳头炎所致的胰腺炎及胆管炎。Lemmel综合征诊断方法有: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胆胰管显像术(MRCP)等手段,近年来更多学者建议选择十二指肠镜检查提高对本疾病的诊断,通过对16例Lemmel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我们认为对可疑病例首选十二指肠镜检查不仅可以观察乳头开口和憩室的位置、形态以指导治疗,而且可以通过造影排除胰胆管的病理性疾病,一旦确定诊断后应常规行ERCP检查,观察胆管狭窄程度、造影剂排空情况等。有条件可以开展Oddi括约肌测压术,以充分了解乳头的功能指导治疗,如果确定乳头有变形、狭窄、僵硬等病理改变可以采取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EST),我们对其中的9例进行了EST,有效地解决了乳头的梗阻。但是由于属于憩室旁、憩室内乳头,情况复杂,所以切开时需要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操作以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国外学者也支持Lemmel综合征的EST治疗,并认为Lemmel综合征的存在并不影响括约肌切开的成功率,但出血的并发症还是比较多见。对于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患者,应避免进行乳头切开术而破坏乳头功能,本组中1例患者系憩室炎造成乳头的水肿、乳头开口受阻,而乳头功能良好,给予内镜下憩室冲洗并置放鼻胆管,并通过抗炎、抑酸等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后未再复发;对于憩室造成乳头切开困难者,保守治疗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即毕罗Ⅱ式手术,通过旷置十二指肠,防止食物进入憩室内滞留,有利于憩室炎的治疗和防止胆道感染,是处理Lemmel综合征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综合管理部报告】推荐阅读:
述职报告综合管理部01-13
综合管理部2012财年述职报告11-29
农业综合开发施工管理报告11-14
管理综合实训实验报告01-17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报告01-16
县教育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述职报告11-24
综合管理中心综合管理工作职责08-23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10-13
综合管理部总监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