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量管理

2024-05-27

综合能量管理(精选10篇)

综合能量管理 篇1

1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相应的节能法规,并寻找、推进各种有效的节能措施。实施能量节约的首要任务,是需要分析能量消耗状况,找出多余能量消耗点及其能量消耗原因[1]。

检测单个设备的能耗,并进行统计分析,是目前常用的能量分析手段。但是对于大型楼宇建筑、广域范围的能量分析来说,单个节点的能量分析方法显得力不从心。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广域互联网的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它将高效地监视广域范围内的各种不同设备的能量消耗状况,并提供多种有效的能量分析对比手段,来帮助管理者实施对局部及整体能量的分析管理,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2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通过网络(广域网络或局域网络)将各个不同功能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具有分布式监视、集中式管理的特点[2]。

处于系统最底层的是用于计测电压、电流等电力量的电力计设备。通过RS485接口,计量单元(嵌入式服务器)可以同时将32台电力计连接在一起,进行统一数据收集及监视管理。

计量单元由嵌入式芯片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组成。它具有功耗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同时,嵌入式服务器还提供各种网络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计量单元提供的WEB访问功能,来对小区域内的32台(最大)电力计进行统一的监视管理。

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对于更大的区域范围,通过更上一层的区域单元,将不同的计量单元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不同小区域的统合。不同的区域单元也可以通过广域网络进一步连接在一起,通过最上层的中心控制服务器,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统一数据收集及监视管理。

与传统的现场、单点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相比,本系统提供了远程、统一的电力计量监视管理功能。

3 通信功能

计量单元通过异步RS485协议连接最大32台电力计,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及传输距离。为了防止因为通信线两端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电波反射干扰,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在RS485通信线的两端并接120Ω终端电阻。

区域单元与计量单元之间采用BACnet-IP协议进行通信。利用BACnet的生存确认机制,区域单元可以实时获取计量单元的生存状态。如表1所示,多种BACnet服务被用于完成不同的通信任务[3]。

计量单元及区域单元都提供WEB访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PC机),登录到计量单元或区域单元,来完成对数据的监视及分析管理。同时其他的网络服务功能,如FTP功能、Telnet功能等,又可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方便的设备维护手段。

4 数据管理

要实施节能,首先就必须分析能量的消耗情况。在掌握了能量消耗分布,并分析其原因后,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节能措施。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管理、分析功能,方便用户掌握各种电力量信息。

4.1数据监视功能

表2列举了系统提供的各种监视数据。

如图2所示,从瞬时值监视画面中,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每个被测回路的电压、电流、瞬时功率、平均功率以及回路的功率因数等。

为方便用户进行能量消耗分析,本系统以列表及图表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日报、月报、季报以及及年年报报的的监监视视管管理理。。图图33((aa))显显示示的的是是日日报报列列表表画画面面,,,以时为单位显示各个被测回路的每小时用电量以及累积用电量。图3(b)则是以图表的形式为用户形象地展示能量消耗情况。

4.2数据分析功能

除了上述的直观数据监视功能之外,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以方便用户对同一回路的不同时期的用电量;或是不同回路的相同、或不同时间的用电量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相应的节能手段。

表3列举了系统提供的多种数据分析功能。

在使用专用报表对比功能之前,首先要先选择比比较较点点,,然然后后再再从从列列表表及及图图表表画画面面中中查查看看比比较较结结果果。。。

图4显示了专业日报报表的设定、列表显示及图表显示功能。

4.3数据分析及节能实施

进行完各种数据监视及比较后,需要对各个回路的能量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寻找合理的节能手段。例如,通过对某办公场所的全天照明点灯用电量进行分析,从日报图表中清晰地发现,在中午午休时间,办公室内的照明用电量与工作时段相同。通过这样的直观分析,管事员可以方便地通过控制中午午休时段的照明用电量,来达到有效的节能控制。

5 结束语

作为节能措施的首要步骤,监视和分析能量消耗状况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本广域网络的远程能量监视管理系统。通过多种丰富的数据监视、分析比较功能,以及利用多层次的系统结构特点,用户可以同时方便地对多个回路的用电量进行远程监视管理。为节能工作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常力,罗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设计与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ANSI/ASHRAE135-1995以及BAS标准接口仕样(IEIEJ-P-0003:2000).

综合能量管理 篇2

命题意图

检测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系统的动量和能量守恒等的理解程度,是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错解 因B受到向右的瞬时冲量I后,获得如下:

解法1 速度分解法

向右的瞬时速度vB=Im,之后,A、B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设A、B达到的共同速度为v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则vAB=12vB=I2m此即为A的最大速度。

错解分析 以上求解错在误将A、B的共同速度当作A的最大速度。其实,AB达共同速度时,弹簧处于伸长量最大的状态,即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速度还不算最大。此时弹簧的弹力对A来说还是动力,A继续加速,当弹簧的弹力与轻杆垂直,即弹簧恢复原长时,A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才达最大。

A、B通过弹簧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过程,类似于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而交换速度的过程,当B与A交换速度时,B的速度为零,而A的速度为作用前B的速度,即为最大值。

正解 弹簧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达最大,设为vm,设此时B的速度为v′B。由系统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同类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右端用细绳拴在墙上,左端上部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铁球以某一初速度(未知)在木板光滑的上表面上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当铁球速度减小到初速度的一半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E。此时细绳恰好被拉断,从而木板向左运动。

(1)铁球的初速度多大?

(2)为使木板获得的动能最大,木板质量应多大?(v0=8E/3m M=m/4)

提示 绳拉断前球与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球的初速度。绳拉断后球的速度为零时,木板动能最大(而不是两者共速时),由系统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拓展题1

(93全国卷24题)如图所示,A、B是位于水平桌面上的两个质量相等的小木块,离墙壁的距离分别为L和l,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A 和μB。今给A以某一初速度,使之从桌面的右端向左运动。假定A、B之间,B与墙之间的碰撞时间都很短,且碰撞中总动能无损失。若要使木块A最后不从桌面上掉下来,则A的初速度最大不能超过____________。

(4g[μA(L-l)+μBl])

提示 由于A、B之间,B与墙之间的碰撞时间都很短,且碰撞中总动能无损失,故A与B 相撞将交换速度,B撞墙后原速返回。若B撞A后停下,而A以B的速度滑到桌子右边刚好停下则A的初速度为最小值。对全过程分析,只有摩擦力做功,由动能定律得A的最小初速度。

拓展题2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 m 的小物块A相连,原来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没有形变,质量为m的物块B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C处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在O点与物块A相碰并一起向右运动(设碰撞时间极短)。运动到D点时,将外力F撤去,已知CO=4S,OD=S,则撤去外力后,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得哪些物理量(弹簧的弹性势能等)的最大值?并求出定量的结果。

(Epm=3FS,vAm=vBm=3FSm )

提示 物块B在F的作用下,从C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设B到达O点的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得:

对于A与B在O点的碰撞动量守恒,设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当A、B一起向右运动停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pm,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撤去外力后,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A、B的最大速度为:

vAm=vBm= 3FSm

解这类问题时,应根据试题所给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明确题中的物理量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极值,或在出现极值时有何物理特征。对系统来说,必须分析清楚一物体的某个量取极值时,相互作用另外物体相应的量取何值,才可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等解题,否则会引起错误。

综合能量管理 篇3

能量全过程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SG-ERP建设规划中一条重要主线。近些年,围绕电能量管理,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并建设了一系列电能量相关系统,如EMS/SCADA(省、地、配)、变电站电量采集(省、地)、营销管理应用、负荷管理、台区监测以及农电业务应用等系统,但涉及的电能量应用仅仅服务于各自专业领域,系统之间缺乏互联互通,电网模型缺乏统一标准,数据资源基本没有共享。在生产运行辅助决策方面,由于计算、监测、分析生产经营核心指标的基础数据分散于上述各系统中,高级辅助决策分析应用难以获得完备的数据支撑。因此,实现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个环节全过程电能量数据的集成整合,推动能量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已迫在眉睫。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全面推进和实施,ERP、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交换平台的不断完善,目前已具备了实施电能量相关系统数据集成和研究实时电量、线损业务应用的基本条件。

1 技术架构

1.1 总体部署架构

系统采用地市前置采集、本部集中部署,数据采集、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的3层结构。数据采集以数据集成总线为基础,采集各级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电能量数据,经过清洗和校核送入数据中心,在主数据管理中建立一体化电网模型,在数据中心中集成所有电能量数据,并生成业务层统计模型以形成完整的电能量主题,同时通过企业总线从数据中心中获取电能量数据以支撑电量、线损两大业务应用。总体部署架构如图1所示。

1.2 总体技术架构

系统完全依托SG186整体架构,以一体化企业级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为基础,符合SG-ERP总体架构中应用集成的要求,以IEC 61970 CIM为标准,适应企业服务总线(ESB),充分进行混合式部署、安全隔离传输、海量数据存储、实时数据交换、面向服务设计、智能分析、动态图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具有前瞻性、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系统架构并完成数据集成和业务应用的功能实现。总体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1.3 业务数据架构

系统从涉及到的电能量数据的相关业务应用采集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在综合数据平台进行电网模型及电量数据的集成后,将业务数据提供给高级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完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整个电量流转过程中的各环节。业务数据架构如图3所示。

2 平台设计思路

综合数据平台主要集成电量流转环节的电量数据,系统将各个流转环节的电量设计分为4个阶段、12个环节。数据应用流程如图4所示。

综合数据平台作为整个系统承上启下的枢纽部分,将12个数据处理步骤串接起来,主要设计3层结构,以实现将分散的电网运行数据提供给管理和决策应用的目标。

2.1 一体化电网模型

拼接调度运行、生产管理、营销应用3部分电网模型数据,充分利用在运系统中的设备连接关系,构建一体化电网设备模型。

2.2 一体化数据平台

集成调度自动化、电量计量、营销、农电、负控、台区监测等分系统数据,构建覆盖全省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6个环节的电网运行数据和电量数据的集合。

2.3 一体化统计平台

按照发电、供电、售电、用电不同专业领域及管理层级的需求,建立电能量数据的分层、分级、分类、分领域统计关系。从表计电量到统计电量自动进行统计计算,为高级应用提供完整、准确的整合数据。

3 系统功能

综合数据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型管理、匹配管理、统计模型、数据处理、图形服务、数据查询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将电量计量系统、营销系统、统计系统、负控系统和台区监测系统等几个系统在数据中心中汇总存储的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查询分析,为辅助决策提供较全面的数据支撑。

3.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服务通过ESB技术接入电能量相关应用的模型数据、通过ETL数据抽取工具,抽取电量实时数据,抽取的电量数据根据相关主题域进行分类,存入数据仓库。

1)采集运行的不同电量业务系统的模型数据,采集后根据匹配关系、电网拓扑链接、供售链接关系,自动更新一体化电网模型。

2)采集运行的不同电量业务系统的实时电量数据。

3)进行采集数据的清洗、加工,匹配一体化电网模型,形成一体化业务应用数据。

4)当由于网络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不能采集时,系统具备自动采集功能。

5)自动建立采集日志,在日志中记录采集程序运行信息,以便管理及发现问题。

6)个别被采集的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不影响采集程序正常运行。

7)支持自动统计计算功能,可以自动计算电量,并与原系统进行核对。

3.2 模型管理

基于扩展的IEC 61970公共信息模型,通过统一的业务架构、模型规范、信息编码和通用接口,集成现有系统电网模型数据,并在集成的一体化电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定义、维护和扩展。

3.3 匹配管理

综合数据平台在接入数据时,首先根据已接入设备的名称、厂站、电压等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对于系统不能自动匹配的设置信息,需要业务人员进行手工匹配,以便保证接入的数据能够集成到一体化数据平台中。

3.4 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是在一体化电网模型和一体化集成数据的基础上,按照分层级管理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建立智能的统计分析规则,形成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的分层、分级、分类、分领域统计模型,并动态生成可视化、可迭代的统计分析数据,为生产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营销与市场交易“三大领域”业务与信息化融合提供数据支撑。

3.5 数据处理

1)数据补采功能。可以手工采集指定厂站、指定日期的电量数据,以保证整个数据的完整性。

2)统计计算功能。主要根据定义好的统计关系进行统计计算,生成相应的统计计算结果和统计日志。

3)数据校核功能。可根据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关系,验证各系统的数据,也可根据电量的平衡关系校验数据准确性。

3.6 图形管理

主要进行整个电网以及变电站内运行设计遥测及遥信信息的图形化显示,并可以设计显示的数据断面以及数据显示的频率。

3.7 数据查询

可对接入的电量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包括供电量数据、售电量数据、大用户实时电量按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分析,并且支持图形化的显示方式,方便用户快速查找。

1)可以按照月、季、半年、年等不同时间段进行数据纵向分析查询,供电量和发电量情况更能进行日、旬查询。

2)提供图形分析功能,可以将每个模块的实时数据、累计数据通过柱线图、饼图等多种图形进行对比分析,简捷直观,并支持对分层次数据钻取显示,操作方式灵活。

3)针对发电量和供电量数据构成情况较复杂的特点,提供发电量、供电量当前及累计电量构成钻取分析功能,数据来源清晰直观。

4 系统应用效果

电能量集成和生产运营自动化系统项目于2009年2月正式启动,2010年1月开展试运行工作,2010年11月通过陕西省电力公司验收。通过该系统建设以及在陕西各试点的应用,取得了如下成果。

1)实现了电能量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电能量综合数据平台作为公司电量数据的集成枢纽,提高了电量数据的准确性,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各业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实时、稳定、高效的电量数据支持。

2)为监测实时化和管理精益化提供数据支撑。系统集成了330 kV电厂发电、上网,省际间交换、地区局关口、县(区)局关口等实时电量数据,覆盖0.4~750 kV厂站、大用户、馈路、台区,实现了电力传输“六大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为监察实时化和管理精益化提供支撑。

3)有效地提高了各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各采集系统结合综合数据平台数据核对结果,对各自系统参数、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整改,并逐步形成定期核查、消缺机制,有效提高实用化水平。

5 结语

通过电能量集成和生产运营自动化系统综合数据平台的应用,实现了陕西全省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个环节全过程电能量数据的集成整合,达到了电能量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为检测实时化和管理精益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提高了相关系统的实用化水平,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电能量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浩,蒋伟强.电能量全过程管理中电量分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A].2010电力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北京: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2010.

为进程管理传递正能量 篇4

找出危险进程

不少狡猾的恶意程序经常会精心伪装,将有威胁的进程假冒成普通的系统进程,来躲开杀毒软件或用户的全面“围剿”。所以,要让系统进程安全高效运行,首先要做的工作,自然就是判断陌生进程是否安全,并将真正有安全威胁的进程及时从系统中揪出来。

识别危险等级

病毒木马进程不同,它们对Windows系统造成的安全威胁等级也会不同,要是发现计算机中存在陌生进程“身影”时,相信用户肯定很想了解它们的危险等级究竟有多大。使用TaskPatrol工具,就能帮助用户直观地识别出陌生进程的来龙去脉,准确判断进程的危险等级;当确认陌生进程危险等级很高时,可以及时将十分危险的陌生进程删除掉,以保证其不会继续干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Internet网络中下载安装好TaskPatrol程序,开启它的运行状态,进入对应程序主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检查“security rating”列信息,用户能发现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进程的安全危险等级,已经以进度条方式被直观表达出来,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不难看出每个进度条颜色由绿色渐渐变成红色,而且在进程的进度条左侧区域,还能看到所有程序进程的危险威胁系数,通过比较这些系数的大小,用户更能直接地识别出哪些进程是安全的,哪些进程是危险的。正常情况下,某个进程的安全威胁系数越小时,那就表明对应进程的安全等级程度越高,Windows系统的所有核心进程,其安全威胁系数应该都为“0”才对。当看到某个陌生进程的安全威胁系数数值十分高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认定它对系统的安全威胁十分巨大,为了不让它继续攻击系统,不妨用鼠标右键单击它,选择快捷菜单中的“terminate process”选项,这样TaskPatrol工具就能自动禁止它的启动运行。

要想搞明白危险进程的破坏力在何处时,可以选中目标危险进程,并用鼠标右击之,从弹出快捷菜单中执行“reanalyze”命令,那么TaskPatrol工具就会对特定进程的危险性进行自动分析。除了通过右键菜单命令,分析危险进程的攻击性外,也能在选中特定进程的情况下,选中主操作界面底部分析栏位置处的“security analysis”选项,得到相关进程的安全分析结果。一般来说,危险程序的进程类型不同,它们对系统的破坏性也会不同,利用“process function”选项功能,可以判断出危险进程是否有自动运行、分析、操作其他系统进程的本领,从而识别出它对Windows系统正常进程的控制力有多强。利用“monitoring functions”选项功能,用户能了解到危险进程有没有偷偷监视本领,比方说有的恶意进程可以悄悄将键盘输入内容拦截下来,通过这里的分析结果,用户可以知道陌生进程对系统底层有没有一定的控制力。利用“registry function”功能选项,用户可以洞察出危险进程能否操纵控制系统注册表,比方说能否对注册表分支或键值内容进行编辑、查询、访问、删除等。利用“file function”功能选项,用户可以查明陌生进程是否对计算机文件有控制力,比方说对重要文件偷偷执行重命名、搜索、删除、定位、复制、移动、修改等操作。利用“internet function”功能选项,可以判定危险进程能否影响计算机网络连接功能等。

判断安全类型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危险进程的安全性分成未知安全、不安全、一般安全、非常安全等类型,Windows系统的核心进程应该划归为非常安全类型,安装在计算机中的所有应用程序进程默认会被划分为一般安全类型,病毒木马进程应该划归为不安全类型,那些没有经过微软数字签名认证或存在BUG的设备驱动程序,常常被划归为未知安全类型。那么面对Windows系统中的众多进程,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判断出本地计算机中的每一个进程,究竟属于什么安全类型呢?Security Process Explorer这款专业工具就能帮助我们识别出进程的安全类型,它通过不同的颜色色块,标识每个进程的不同安全类型,日后只要观察颜色色块,就能直观识别出各个进程属于哪种安全类型了。比方说,该工具利用空白色块标识未知安全进程类型,用绿中带红色块标识一般安全进程类型,用纯绿色色块标识安全进程类型,用纯红色色块标识不安全进程类型。

开启Security Process Explorer工具的运行状态后,计算机中的所有程序进程都会被自动列写出来,如图2所示。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安全类型的进程,使用了不同的颜色色块,通过观察颜色色块,就能十分轻松地揪出潜藏在本地计算机中可能有安全风险的陌生进程。比方说,要是看到计算机中潜藏有若干个标识为红色色块的进程时,那就意味着本地计算机或许已受到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为了查看这类不安全类型进程的详细信息,只要用鼠标右键单击红色色块进程选项,点击快捷菜单中的“详细信息”命令,弹出不安全进程的详细信息查看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用户能查看到危险进程的许多状态信息,包括具体的进程名称、进程开发公司名称、进程标识ID以及进程运行优先级等信息。选择“用到的模块”标签,我们可以在目标标签设置页面中,发现到危险进程究竟访问了本地计算机中的哪些动态链接库文件,通过这些内容,我们能够准确识别出危险进程到底是不是病毒木马进程了。当确认某个进程是不安全进程时,只要用鼠标选中它,点击“屏蔽进程”按钮,将选中进程的运行状态立即禁止掉,同时将其添加到进程运行屏蔽列表中,保证这些危险进程日后不能自动开启运行。

当利用Security Process Explorer工具自身的力量,还无法准确识别出危险进程是否为病毒木马程序时,不妨上网搜索危险进程名称,来获取它的更详细信息,以便进一步判断出危险进程的危害性在什么地方,同时查询出彻底禁止危险进程运行的解决办法。将列写在主界面中的危险进程选中,点击“更多信息”按钮,打开新的网页窗口,该窗口会将危险进程的所有详细信息查找显示出来,包括其他用户使用该进程后的评价内容等,当然这些内容基本都以英文方式显示,英文水平不高的用户访问起来,或许有一定的困难。

截杀危险进程

当确认Windows系统中的确存在病毒进程时,很多人会用任务管理器中的“结束进程”命令,尝试截杀这些病毒进程,然而有的时候,系统却提示我们不能结束指定进程。遭遇这类问题时,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毒进程肆意发作,而无可奈何吗?

手工截杀进程

在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利用系统自带的taskkill命令,就能查杀一些狡猾的病毒进程。在手工查杀进程之前,首先要打开系统的任务管理器窗口,切换到进程列表页面,将病毒进程的具体名称记忆下来,假设该名称为“conime.exe”。其次逐一点击“开始”|“运行”选项,切换到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cmd”命令并回车,弹出MS-DOS工作窗口。在该窗口命令行中,输入“taskkill /im conime.exe”命令,单击回车键,当Windows系统返回如图3所示的结果信息时,那就表示指定进程已被成功截杀了。

如果遇到更顽固不化的病毒进程时,还能利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ntsd”命令,强制截杀所有病毒进程,该命令除了不能截杀少数几个系统核心进程外,例如System、SMSS、CSRSS等进程,其他一切进程它都能搞定。在使用该命令截杀顽固病毒进程时,首先要进入系统任务管理器窗口,依次选择“查看”|“选择列”命令,切换到如图4所示的设置对话框,选中“PID(进程标识符)”选项,确认后返回系统进程标签页面,在这里将无法直接查杀的顽固病毒进程PID记忆下来。

之后再次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cmd”命令并回车,弹出MS-DOS工作窗口,输入“ntsd -c q -p PID”命令,就能将特定PID的顽固病毒进程杀死了。比方说,某病毒进程PID为“1234”时,那么只要执行“ntsd -c q -p 1234”命令,就能将顽固病毒进程截杀掉了。

批量截杀进程

很多狡猾的病毒木马程序发作运行时,有时会在Windows系统的不同文件夹中,自动创建多个关联进程文件,利用任务管理器单打独斗地管理进程时,既很难将关联进程删除干净,又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借助KillProcess这款外力专杀工具,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若干个分散在不同位置的病毒进程高效截杀干净。

打开KillProcess程序的主操作界面后,我们能在这里看到系统中所有的进程选项,使用Ctrl功能键,将那些占用系统资源十分高的可疑进程和病毒进程全部选中,如图5所示,用鼠标右击所有已被选中的进程,执行快捷菜单中的“Kill Process”命令,这时分散在不同位置处的关联病毒进程,就会被KillProcess程序自动截杀干净了。当然,将待截杀的若干个病毒进程选中后,我们也能在主程序界面中直接点击工具栏中的“Kill the selected Process”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Kill selected Process”命令,再按“是”按钮,将所有选中的散乱病毒进程在转瞬之间截杀干净。

一键截杀进程

如果需要截杀的病毒进程数量太多,例如同时要查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毒进程时,采用依次选中再杀死的方法,显然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能不能找到一种合适办法,只要通过一键就能将Windows系统中所有无关的进程截杀干净呢?利用“进程截杀器”工具,就能收获这样的截杀效果。

开启“进程截杀器”工具的运行状态,在弹出的结束程序列表中(如图6所示),我们会看到所有可能对系统运行速度有影响的进程,都已经被“进程截杀器”智能分析选中,而不需要用户手工选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照实际需求,将一些没有必要删除的进程取消选中,再点击程序界面中的“开始优化”按钮,等到优化操作结束后,所有被选中的进程都被“进程截杀器”工具一键截杀了,这时我们能感觉到系统运行速度明显快多了。

当“进程截杀器”工具处于智能分析状态时,它会自动将QQ之类的可信进程保留下来,要想为其他可信进程授予免杀权限时,不妨逐一点击“功能”、“手动添加必备进程”选项,在其后弹出的进程列表中选择性地添加,这些手工添加的进程选项,在日后的智能分析过程中,是不会被工具自动选中的。

倘若感觉到智能分析模式还不够实用时,不妨选中主界面底部区域的“极限模式”选项,并按下“开始优化”按钮,这样“进程截杀器”工具会自动将计算机中的所有非系统进程选中。当然,在执行截杀操作时,该工具还会依次弹出提示对话框,询问我们是否真的要删除目标进程选项,以避免出现误杀现象。

自动截杀进程

有些危险进程被截杀之后,还可能会“卷土重来”,这些顽固病毒进程,除了会抢用宝贵的系统资源,还会强行跟随系统自动启动运行。为了高效截杀这种类型进程,我们可以使用KillProcess工具记录下它们的进程名称,然后将这些“无耻之徒”全部请进顽固进程黑名单,日后只要一键就能自动截杀所有特定的顽固进程,以达到阻止他们反复发作运行的目的。

KillProcess工具启动运行后,在其主界面中会显示所有的进程名称,从列表中找到会反复发作运行的病毒进程,用鼠标右键单击它们,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Add to List”命令,这样KillProcess工具会自动创建好进程黑名单列表,并在默认状态下会将黑名单列表取名为“killlist.lst”,先前处于选中状态的顽固病毒进程将会自动出现在黑名单中。

对于那些没有显示在KillProcess进程列表中的病毒进程,只要按下主程序界面中的“Edit the Kill List”按钮,进入如图7所示的黑名单进程编辑界面,在“Add Process to Kill List”位置处输入待截杀的顽固病毒进程名称,点击“Add”按钮,将其添加到到黑名单进程列表中。按照相同的操作,将其他容易反复发作运行的进程逐一加入到黑名单进程列表中,最后按“OK”按钮执行设置保存操作。

日后,当位于黑名单中的顽固病毒进程尝试发作运行时,它们会受到KillProcess工具的制约,只要按下对应程序界面中的“Terminate Process in the Kill List”按钮,确认后就能自动将它们快速截杀干净了。

有效管理进程

1. 保留关键进程

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一些特殊操作时,可能需要消耗很多系统资源,这时如果能够将系统中许多无关的进程临时关闭掉,或许会节省一些系统资源,那么系统运行起来自然就会更加流畅。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如果采用手工方法依次暂停众多无关进程选项时,一次两次还是可以的,如果次数多了显然就不合适了。而使用KillProcess工具,可以轻松化解上述难题,通过该工具独特的保留关键进程功能,我们能十分方便地为一些消耗系统资源很大的操作,提供相对“干净”的进程工作环境,以便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例如,要是本地计算机安装使用的是Windows XP系统,要将该系统中一些无关进程快速暂停运行时,只要在KillProcess主程序界面中,打开“Current List”下拉列表,从中选择Windows XP系统,这时对应该系统的所有关键进程会被列写出来,同时会被自动选中,按下“Terminate Process in the Kill List”按钮,再不停点击“是”按钮,那么KillProcess工具就会自动将Windows XP系统的几个核心进程保留下来,其他的进程选项全部会被强行暂停运行。此时,一个相对“干净”的进程环境就被营造出来了,在该环境下进行特殊操作,效率可能会高一些。

2. 智能调整进程

大家知道,如果若干系统进程同时启动运行,势必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严重时能造成有限的系统资源不够分配,从而引起系统假死或进程停止响应故障。在系统资源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众多进程的运行优先级进行合理控制,让它们有序错开运行,以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平稳。要做到这一点,不妨“请”Process Lasso工具帮忙,它能对所有系统进程的运行优先级进行智能调整,确保为系统运行减负。

综合能量管理 篇5

动量和能量的知识贯穿整个物理学, 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 从动量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也是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这类题目综合性强, 灵活性大, 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焦点, 本文通过对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动量和能量综合题分类解析, 并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碰撞模型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 碰撞就是相互作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型, 它能将力学的两大主干知识动量和能量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因此, 碰撞类试题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 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1 (广东19) 如图1 (a) 所示, 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AB区域内存在水平向右的电场, 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 (b) 所示.不带电的绝缘小球P2静止在O点.t=0时, 带正电的小球P1以速度 v0 从A点进入AB区域, 随后与P2发生正碰后反弹, 反弹速度大小是碰前的23倍, P1的质量为 m1, 带电量为 q, P2的质量 m2=5m1, AO间距为L0, OB间距L=4L03.已知qE0m1=2v023L0Τ=L0v0.

(1) 求碰撞后小球P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及所需时间.

(2) 讨论两球能否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解析: (1) P1经 t1 时间与P2碰撞, 则t1=L0v0.

P1、P2碰撞, 设碰后P2速度为 v2, 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0=m1 (-23v0) +m2v2,

解得:v2=v0/3 (方向水平向右)

碰撞后小球P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Sm=v122a1.

a1=qE0m1=2v023L0v1=2v0/3,

解得:Sm=L0/3.

所需时间:t2=v1a1=L0v0.

(2) 设P1、P2碰撞后又经Δt 时间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且P1受电场力不变, 由运动学公式, 以水平向右为正, 有:

S1=S2,

即:-v1Δt+12a1Δt2=v2Δt,

解得:Δt=3L0v0=3Τ (故P1受电场力不变)

P2分析:

S2=v2Δt=13v03L0v0=L0L=4L03.

所以假设成立, 两球能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点评:本题为一道力电综合题, 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 这是当前高考加强考生能力考查采用的题型之一.在解题中要注意位移公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例2 (重庆24) 如图2所示, 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 筒中有一劲度为 k 的轻弹簧, 其下端固定, 上端连接一质量为 m 的薄滑块, 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 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起初, 滑块静止, ER流体对其阻力为0, 弹簧的长度为L, 现有一质量也为 m 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 与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为保证滑块做匀减速运动, 且下移距离为2mgk时速度减为0, 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须随滑块下移而变.试求 (忽略空气阻力) :

(1) 下落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滑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 滑块下移距离 dER流体对滑块阻力的大小.

解析: (1) 设物体下落末速度为 v0,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mgL=12mv02,

v0=2gL.

设碰后共同速度为 v1, 由动量守恒定律

2mv1=mv0,

v1=122gL.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12mv02-122mv12=12mgL.

(2) 设加速度大小为 a, 有 2as=v12,

a=kL8m.

(3) 设弹簧弹力为FN, 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为FER, 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FS+FER-2mg=2ma,

FS=kx,

x=d+mg/k,

FER=mg+kL4-kd.

点评: (1) 本题将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功能关系融为一体, 考查考生分析和综合能力, 题目涉及的物理过程并不复杂, 但要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把握以及碰撞瞬间机械能的损失.

(2) 在综合运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解题时, 要注意适当地选择过程, 分析符合何种守恒条件, 确定能否应用守恒定律.本题中物体与滑块碰撞后系统的机械能才守恒, 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 动量守恒, 但机械能不守恒, 因为物体与滑块是完全非弹性碰撞.

二、子弹打木块模型

“子弹打木块”模型作为物理问题中的最常见、最重要的模型之一, 往往会和其他知识进行整合, 形成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和知识迁移能力, 因而成为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其特点是内力远大于外力, 系统有机械能损失, 所以遵循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

例3 (全国卷Ⅱ23) 如图4, 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 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h.一质量为 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 v0 射入物块后, 以水平速度 v0/2射出.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 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解析: (1) 设子弹穿过物块后物块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

mv0=mv02+ΜV

解得V=m2Μv0.

系统的机械能损失为

ΔE=12mv02-[12m (v02) 2+12ΜV2]

由②③式得ΔE=18 (3-mΜ) mv02.

(2) 设物块下落到地面所面时间为 t, 落地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 s, 则

h=12gt2s=Vt.

由②⑤⑥得S=mv0Μh2g.

点评:本题涉及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平抛运动等知识和规律, 重在考查学生对所遇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 能够灵活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滑块模型

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相对滑动类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这类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 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综合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有时还需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或动量定理求解.

例4 (广东20) 如图5所示, 固定的凹槽水平表面光滑, 其内放置U形滑板N, 滑板两端为半径R=0.45 m 的1/4圆弧面, AD分别是圆弧的端点, BC段表面粗糙, 其余段表面光滑, 小滑块P1和P2的质量均为 m, 滑板的质量M=4m.P1和P2与BC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10和μ2=0.40,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开始时滑板紧靠槽的左端, P2静止在粗糙面的B点, P1以 v0=4.0 m/s 的初速度从A点沿弧面自由滑下, 与P2发生弹性碰撞后, P1处在粗糙面B点上, 当P2滑到C点时, 滑板恰好与槽的右端碰撞并与槽牢固粘连, P2继续滑动, 到达D点时速度为零, P1与P2视为质点, 取 g=10 m/s2.问:

(1) P2在BC段向右滑动时, 滑板的加速度为多大?

(2) BC长度为多少?NP1和P2最终静止后, P1与P2间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 (1) P1滑到最低点速度为 v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mv02+mgR=12mv12,

解得:v1=5 m/s.

P1、P2碰撞, 满足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设碰后速度分别为 v1′、v2′, 则

mv1=mv1+mv212mv12=12mv12+12mv22

解得:v1′=0, v2′=5 m/s.

P2向右滑动时, 假设P1保持不动, 对P2有:f2=μ2mg=4m (向左)

P1、M有:f= (m+M) a2,

解得:a2=fm+Μ=4m5m=0.8m/s2.

此时对P2有:f1=ma=0.80m<fm=1.0m, 所以假设成立.

(2) 设P2滑到C点速度为 v2′, 由mgR=12mv22得:v2′=3 m/s.

P1、P2碰撞到P2滑到C点时, 设P1、M速度为 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2= (m+M) v+mv′2,

解得:v=0.40 m/s.

P1、P2、M组成的系统, 由功能关系可得:

f2L=12mv22-12mv22+12 (m+Μ) v2,

代入数值解得:L=1.9 m.

滑板碰后, P1向右减速滑行,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度

a1=μ1mg/m=μ1g=1 m/s2.

P1向右滑行距离:S1=v22a1=0.08m.

P2由C点向右滑行然后滑到D点再返回C点, 速率不变, 滑上CB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μ2mg/m=μ2g=4 m/s2.

P2向左滑行距离:S2=v222a2=1.125m.

所以P1、P2静止后距离:

ΔS=L-S1-S2=0.695 m.

点评: (1) 本题中内能的增加量等于P2与滑板构成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 而不是等于P2的动能减少量.

(2) 将动量守恒定律与结论ΔE内=fs相对=ΔE机减结合的问题比较常见, 但运用结论时, 要注意它的来龙去脉.其实它就是由动能定理推导而来, 而且在往复运动里, s相对表示相对路程.

(3) 对于研究多个物体问题, 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顺利求解的关键.一般来说, 研究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多个运动状态相同的物体组成的系统时, 宜采用整体法;研究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 宜采用隔离法.

四、连接体模型

若干个物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就构成了连接体, 其连接方式一般是通过细绳、轻杆、轻弹簧等物体来实现的.连接体常会通过力和能建立联系, 解题的关键是寻找连接体之间的联系.连接体问题因其涉及多个物体,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是力学中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2009年高考中还会出现.

例5 (全国Ⅰ24) 图6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 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 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轻绳长为 l.开始时, 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 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 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1) 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解析: (1) 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v1、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12+12mv22=mgl.

由于固定导轨光滑, 小球和滑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有

mv1-mv2=0, ②

联立①②式得:v1=v2=gl.

设所求的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为I, 规定动量方向向右为正, 有

I=0-mv1,

解得:Ι=-mgl.

(2) 小球从开始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设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

12mv22=mgl+W.

联立③④式得:W=-12mgl.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为12mgl.

点评: (1) 本题涉及三个过程:①小球下摆至最低点, 滑块右移至挡板处 (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②滑块与挡板做完全非弹性碰撞被粘住 (系统机械能有损失) .③小球左摆至最高点, 滑块静止 (小球机械能守恒) .在分析时要根据不同过程的受力特点和运动情况, 灵活选择相应规律.

(2) 对连接体模型, 要从守恒定律的条件入手, 通过分析连接体受力情况和功能关系, 挖掘出守恒量从而列式求解.

例6 (天津24) 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 mA=1 kg 的物块A与质量 mB=2 kg 的物块B, AB均可视为质点, A靠在竖直墙壁上, 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 (弹簧与AB均不拴接) , 用手挡住B不动, 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 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 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 如图7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 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 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 其半径R=0.5 m, 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 g=10 m/s2, 求:

(1) 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 vB 的大小;

(2) 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 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

解析: (1) 设B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 vB, 到达C时的速度为 vC, 有

mBg=mBvC2R12mBvB2=12mBvC2+2mBgR.

代入数据得 vB=5 m/s.

(2) 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的速度为 v1,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有

Ep=12mBv12Ι=mBvB-mBv1.

代入数据得, I=-4N·s, 其大小为4N·s.

(3) 设绳断后A的速度为 vA,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有

mBv1=mBvB+mAvAW=12mAvA2

代入数据得W=8J.

点评: (1) 本题涉及的过程较多, 有的过程持续时间很短 (如弹簧从压缩到恢复原长和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到绳被拉断) , 有的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如绳断后B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 , 解题中必须对每一过程仔细分析, 明确连接体间动量和能量的转移与交换, 根据所适用的条件和研究问题的方便, 灵活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2) 本题极易忽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到绳被拉断这一过程而误认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B的动能.还要挖掘出“B恰能到达最高点C”中隐含的条件.

从上述高考题可以看出,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研究对象的多体性

在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中, 由于物体间发生动量和能量的转移与交换, 必然涉及到多个研究对象, 需要根据所适用的条件和研究问题的方便, 灵活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从而为正确运用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2.物理过程的复杂性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 通常都具有多个物理过程, 分析时需要根据整个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受力特点和运动情况, 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子过程, 从而为运用动量和能量关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这种将复杂过程分段处理的方法, 体现了物理学科处理复杂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已知条件的隐蔽性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 往往将重要的已知条件隐含在某个结论或结果中, 使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须仔细审题挖掘才能显现出来.由于这种隐含条件通常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而挖掘隐含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

解题中要针对这些特点, 用物理学的观点和物理学的语言分析清楚复杂的物理过程的性质, 并准确地用与之相关的物理规律进行推论, 得出结果, 这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复习中首先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到理论上融会贯通, 思维方式上将物理观点、语言与物理模型相结合, 分析问题力求科学与准确.

综合能量管理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负荷需求不断地增加,负荷种类也愈来愈复杂,而且负荷不断地远离电网的电源中心,这使得电网越来越面临电压失稳问题的威胁,由此使电压稳定成为电网运行决策的关键问题[1,2]。

电压稳定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判断电网在某一运行状态下,经历一个可信扰动后电压是否稳定;二是寻求电网中电压稳定性能的薄弱点或薄弱支路,即电压稳定性能的评估问题。传统电压稳定性分析主要是利用稳态代数方程的理论,如戴维南等值法[3,4,5]、连续潮流法[6,7]、灵敏度分析法[8]和模态分析法[9]等。传统分析方法由于未涉及电网的动态变化过程,尤其是负荷的动态特性,因此有必要考虑电网的动态特性进行电压稳定性能的分析[10]。近年来,随着信号能量法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信号能量法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视。文献[11]在暂态功能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暂态电压响应的信号能量与稳定极限的关系,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文献[12]针对信号能量法的应用范围问题,提出了两种新的解析信号能量表达式,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文献应用小波变换[13,14]和经验模态分解[15]的信号能量法应用于电力系统分析,但大都针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和功角稳定等问题,如稳定极限的估计等。信号能量法应用于确定地区电网电压稳定薄弱节点的研究中还较少提及。

本文针对信号能量法的特点,利用PSSE本身的功能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能量的电网稳定性能评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PSSE的动态仿真功能得到电网各节点电压幅值的信息,再利用分时段的信号能量谱计算出各个时段的信号能量信息。在此基础上构造信号能量综合指数判据,来确定电网中电压稳定的薄弱节点。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可信性,利用传统电压分析理论中的连续潮流法、戴维南等效法[4,16]和本文方法,对山东电网2010年冬的系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信性。

1 信号能量法基础

1.1 信号能量定义

文献[12]指出,从系统的时域仿真结果可以提取出在选定母线下的暂态电压响应信号。定义信号能量为电压信号暂态分量的平方对仿真时间的积分。既然从时域仿真可以得到电压的数值解,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所定义信号能量的数值解。

式(1)中,vi(i=1,…,n)为暂态仿真选定母线下电压幅值。信号能量法由于具有计算快捷等特点,所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信号能量法能用于处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分析,但是这种传统的基于能量谱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各个负荷节点电压信号能量随时间分布变化的特点,有可能导致提取的特征参数不能准确反映暂态信号的特征,所以有必要研究分时段的能量谱理论,分时段能量谱可定义为

式(2)中:Ei(t1)为第i条母线t1时段的信号能量;vij(i=1,…,n,j=1,…,k)为暂态仿真选定第i母线第j时段的电压幅值。为此本文引入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该指数利用分时段的信号能量谱概念以及稳定性理论的超调量的思想,超调量越小,即系统各个负荷节点接受相同的扰动后能恢复稳态的过程中波动越小,那么这个负荷节点也越容易稳定,即此负荷节点稳定性能越好,属于强节点,反之为弱节点。因此上述定义的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给出一个在整体上衡量信号稳定程度的指标。下面以经典二阶系统稳定理论为例说明SEAI方法的有效性。

1.2 经典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信号分析

由经典稳定性理论知,系统的稳定性主要由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决定,若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为正,则系统不稳定;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为负,则系统稳定,而且特征根的实部离虚轴越远,则所代表的系统更稳定。而且系统的各种性能就越好。本文以两个典型的二阶系统受到单位阶跃响应为例,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其中x,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为系统1的阶跃响应;y,图1中用虚线表示,为系统2的阶跃响应。易见系统2比系统1稳定。因为系统1特征根的实部为-3,而系统2的特征根实部为-6,系统2闭环极点比系统1闭环极点离虚轴更远,所以系统2更稳定。通过系统的超调量等性能指标,显然系统1的超调量都大于系统2,由此证明系统1比系统2稳定。

2 信号能量综合指数

本文在信号能量法的基础上,采用分时段能量谱概念,给出信号能量综合指数的概念,定义SEAI为

式(4)中:t为仿真的时段;E(t)为第t时间段的信号能量;E(∞)为受扰信号平稳后的时段信号能量;E'(∞)为受扰信号未经处理前稳态信号能量,如果不经处理,E'(∞)等于E(∞)。由于本文是仿真信号,为了计算方便,统一用第10个时段的信号能量表示,并且认为第10个时段信号能量E(10)达到稳态,近似等于E(∞)。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体现了系统超调量性能指标的特点,系统在恢复稳态过程中超调量越大,则系统稳定性较差,SEAI也越大。反之,SEAI就越小。式(4)不但体现信号的局部特征,而且也体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以系统1和系统2用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分析如下:从表1可以看出,在第1时段,系统的超调量越大,所对应时段的信号能量也越大,而且用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计算得出的数值-0.001 175 9明显大于-0.137 57,即SEAI1>SEAI2。这里SEAI出现了负值,是因为从表1可以看出,第1时段与最后时段的信号能量相比比较小,所以出现了负值,但是并不影响SEAI法的成立。但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SEAI很少能出现负值,这是因为随着扰动过程的持续,系统中各种调节装置包括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以及各种补偿装置等共同的作用下,接近平稳时段的信号能量明显小于开始受扰瞬间的信号能量,因此可以从后续分析中看出电力系统中基本不会出现SEAI非负的情况。所以系统1比系统2稳定性能差,也验证了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能很好地区分系统的稳定性能的强弱。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通常需要研究确定电网中的薄弱节点,节点薄弱说明此节点的电压稳定性较其他节点差。一般来讲,大部分实际电力系统稳定程度即稳定裕度都是很大的,所以在受到小的冲击负荷扰动的时候,系统基本不会失稳。鉴于此,把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引入确定电网薄弱节点的分析中,通过信号能量的方法,计算电网中各个节点的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的大小,SEAI越小,说明此节点的稳定性能越好,SEAI越大,说明此节点的稳定性能较差,所以SEAI能用于评估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稳定性能的强弱。

3 算例分析

本文以山东电网2010年冬季孤网运行方式为例验证了SEAI法的有效性。2010年冬季,山东电网由河北辛安站以及廉州站,受电4 000 MW。当网内功率有较大扰动时,联络线功率随即波动,全网AGC机组按各自分配因子调节出力,平衡联络线功率差值。

在山东电网2010年冬季孤网运行方式下,为了节约篇幅,以山东日照受电区域显示为例,说明运用信号能量综合指数法确定系统薄弱节点。日照受电区域共有220 kV以上10个负荷节点,受电区域图如图2所示。

山东全网统调电厂共60座、机组202台,共有变电站500 kV有25座,220 kV及以上266座。图2中日照地区10个负荷节点都用三绕组变压器与输电系统关联,其中三绕变模型的220 kV侧接输电线路,110 kV侧接等效负荷,35 kV侧接补偿装置。以原山东电网全网各负荷节点的功率因数增负荷5%,在PSSE中仿真了日照受电区域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幅值变化情况。本文首先利用PSSE[16]的潮流计算模块FNSL计算了山东电网的各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并以此为基础利用PSSE的STRT,RUN等模块仿真了山东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变化情况。发电机采用的是PSSE的经典5阶模型GENSAL,励磁模型采用的是自定义模型,调速系统采用了PSSE的IEEEG1模型,负荷模型采用的是PSSE的综合负荷CLOD模型,直流输电部分采用CDC6T模型。仿真的具体情况是从0 s开始仿真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幅值,运行到1 s时,突然全网按照各节点的功率因数增5%的冲击有功和无功负荷,仿真到第11 s结束。日照地区的部分220 kV负荷节点的电压幅值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利用暂态信号确定电网各节点的电压稳定性能的强弱,常规的方法是利用各负荷节点的电压初值以及受扰过程中电压跌落的最小值来确定节点稳定性能的强弱。但这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首先,该方法没有考虑受扰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信号的变化情况;其次,没有考虑各个负荷节点受扰系统恢复之后的电压变化情况;最后,用电压跌落的最小值这个指标只能体现各节点受扰的电压安全性指标,并不能说此就是稳定性能指标,而本文提到的SEAI法综合考虑了上述三种情况,所以结果更可信。

为了应用信号能量法,本文进行了如下的处理。由于各个负荷节点初始电压各不相同,而且受扰之后达到稳态时电压幅值也不相同,为了能用SEAI法进行处理,本文将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初始情况统一归算到相同的电压初始值,即对每一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幅值向量都减去他们的初始值电压幅值组成的向量,并且第一个时段就是从受扰开始时刻即仿真的第1 s开始的,其后以此类推,其中式(4)中分母的稳态时刻能量仍采用归算前表示形式并除以1 000,这样可以保证如果某一节点发生电压失稳,稳态能量为零,SEAI为无穷大表明系统失稳。各个负荷节点的在各时段的信号能量如表2所示。

各负荷节点的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如表3所示。

从表3可见,日照地区鲁莒州110 kV站SEAI最大,所以此负荷节点电压稳定性能较差,为此区域的薄弱节点,而日照地区的鲁后村110站SEAI最小,所以此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能较好,为此受电区域的强节点。本文还仿真了山东电网全网增负荷3%时,日照地区所有的110 kV负荷节点的信号能量如表4所示。

各个负荷节点的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数值如表5所示。通过表5可见,薄弱节点仍是莒州站、招贤站和五莲站,SEAI数值相对较大,而强节点仍是稍坡110站和后村110站,SEAI数值相对较小。而且表5的排列顺序与表3完全一致,说明由信号能量综合指数确定的节点电压稳定性能评估能不随扰动的大小而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4 传统分析方法验证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信性,鉴于传统分析方法应用在电压稳定分析中已经很多,在此利用传统分析方法中的P-V曲线法[6,7,10]和戴维南等效法[17,18,19]来验证日照地区的薄弱节点。

4.1 连续潮流(P-V曲线)法

本文在对受电地区负荷保持功率因数同比增长的同时,通过考察本地区各发电机组有功出力方式或者考察容量较大的华德厂与邹县厂机组供电方式或者考察虚拟平衡机(华北电网联络线)出力这三种方式考察临界电压跌落情况,并对三种临界电压跌落结果取平均值,且临界电压跌落越小,节点电压稳定性越强。连续潮流预测步长为0.01,结果如表6所示。

4.2 戴维南等效法

具体实现方法是,将辛安站和廉州站统一等值为华北平衡机,当作平衡节点处理。并将直流部分等值为一台定出力发电机,以PQ节点处理。山东电网冬季大方式下,在全网发电和负荷初始值基础上,以各自功率因数递增一小的量(类似平衡点线性化处理),可得到两个潮流数据断面,进而求得各节点戴维南等效参数,具体见文献[18]。本文用到的三个指标:阻抗指标、功率指标以及角度指标,具体见文献[5,16,20]。对每一个负荷节点通过求三个指标之和的平均值得到的平均指标的概念去确定山东日照受电区域节点电压稳定强弱的排列顺序,结果如表7所示。

对比表3、表6和表7可知,连续潮流法分析结果表明莒州站、招贤站和岚山站都是相对弱节点,而SEAI法结果表明莒州站、招贤站和五莲站为弱节点,而戴维南等效法分析结果也表明五莲站为较弱节点,可见传统分析方法与SEAI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薄弱节点五莲站和岚山站在SEAI计算方式下,岚山站比五莲站更稳定,而在传统连续潮流法电压分析指标下五莲站比岚山站更稳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本文考虑了各种元件包括发电机、负荷等动态模型得出的结论,而传统电压分析没有考虑各种元件的详细模型,且其主要基于稳态的代数方程理论,所以两种计算有偏差,但是大体趋势一致,就是戴维南等效法结果东港站和后村站的平均指标明显大于本文SEAI计算出来薄弱节点莒州站和招贤站的平均指标。所以用传统分析方法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信性。

5 结论

针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能分析中如何确定电网中电压稳定薄弱节点这一问题,借鉴系统的超调量性能指标,在信号能量法的基础上结合分时段信号能量谱提出了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EAI法。在山东电网2010年冬典型运行方式下用PSSE仿真了系统受3%和5%的冲击负荷扰动后日照受电区域各负荷节点的电压幅值变化情况,并用SEAI法确定了日照地区的薄弱节点。而且系统受不同程度的扰动,信号能量谱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最后用传统电压分析法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信性,本方法适用于离线静态电压稳定评估,而且计算迅速,可为电网的运行与规划提供参考,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摘要:针对传统电压稳定分析主要依据稳态代数方程理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能量综合指数(Signal Energy Aggregate Index,SEAI)的电压稳定分析方法。它首先利用PSSE的动态仿真功能得到电网电压幅值的信息,在信号能量法的基础上再利用分时段的信号能量谱计算出了各时段的信号能量信息,以此构造了一种信号能量综合指数判据确定电网中电压稳定薄弱节点。最后利用传统电压分析理论如戴维南等值法以及山东电网2010年冬的运行方式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它为电网的运行与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综合能量管理 篇7

电力系统在遭受外部扰动时,母线电压会呈现下降趋势,并逐步趋于崩溃点[1,2]。 为防止系统出现大面积电压崩溃,需要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对当前安全水平以及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脆弱性分析旨在快速准确定位系统中的脆弱环节,提前预防控制,防患于未然。 可见,电力系统脆弱性理论研究意义深远。

传统的脆弱性定义为:在扰动或者故障影响下电网的节点电压水平或支路传输能力不断弱化的特性[3,4]。

随着区域电网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电网的安全与稳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基于安全性及稳定性分析发展而来的脆弱性研究理论在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国内外脆弱性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2 类[5,6]:基于运行状态的能量函数法及风险概率评估方法等;基于拓扑结构的复杂网络理论及人工智能法等。 文献[7]提出了基于无尺度图模型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将系统所有状态变量处理为有向图中的节点,应用于复杂大网络脆弱性的分析。 文献[8]提出基于局部参数法的连续潮流计算,通过对输电线路的过负荷分析和级联故障的发生概率来进行电力系统的脆弱性综合评估。 文献[9]在电气介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流介数指标,结合最大传输能力分析得出了新的脆弱性评估方法。 文献[10]通过构造电网元件模型,将电网母线等效为复杂网络节点,将电网转变为一等效权重图,选取大电网中的薄弱环节。 文献[11]从暂态失稳的方面,考虑了天气条件与负荷水平等不确定因素对电网脆弱性的影响,建立故障的概率模型,突出了事故脆弱性和系统脆弱性指标;文献[12]从支路势能角度出发,构建电网支路势能函数模型,以不同支路最大势能作为依据,来评估当前状态与稳定边界状态距离。

然而电力系统元件的脆弱性不仅仅与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网络约束条件等密切相关,而且与元件自身的固有脆弱性紧密联系[13,14,15]。 同时状态脆弱性的分析中应兼顾元件运行水平与临界状态的距离及其脆弱趋势的变化快慢。 并且,依据节点的不同电压水平,将状态与结构两方面对综合脆弱性的影响偏重进一步量化。

故本文定义元件综合脆弱性如下:兼具扰动对节点电压水平及支路传输能力的影响和节点/ 支路退出运行对网络拓扑结构完整性及正常运行状态影响的双重特性。 可见,本文对应的状态脆弱指标不仅考虑传统指标中的脆弱趋势变化快慢,而且有效结合了脆弱裕度对元件状态的影响。 同时,状态与结构两方面对综合脆弱性的影响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相乘处理,而是基于节点电压水平,采用权重因子统筹兼顾。

本文基于元件与系统相互影响作用的客观事实,运用启发式能量函数及节点功率平衡等式建立改进后的静态能量函数模型。 将节点能量相对电压幅值的变化率与能量裕度相结合,提出更贴近实际工程应用的节点状态因子指标;基于电力系统小世界特性识别方法,依据“发电-负荷”节点对间功率对线路占用比重,综合不同节点发电容量和负荷水平影响,应用电气介数进行结构脆弱性的分析。 根据状态和结构两者脆弱性分析方法在不同节点电压水平下对节点综合脆弱性的影响差异,提出相应的权重因子进行更有效的脆弱模型构建,根据所提综合脆弱评估指标辨识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补偿改进。 通过IEEE 30 节点系统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指标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1 脆弱性模型构建

1.1 节点能量函数模型修正

传统的电力系统能量函数综合考虑与有功功率平衡有关的电压相角及与无功功率有关的电压幅值,建立静态能量函数模型[16]。

节点能量函数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δ、U和 δs、Us分别为系统的初始状态和当前运行状态的值。

分别将有功功率部分对电压相角积分,无功功率部分对电压幅值积分,可得到在当前状态下的静态能量函数:

其中,Gij、Bij分别为节点i、 j之间的电导和电纳;Ui、Uj分别为节点i、 j的电压幅值;δi、δj分别为节点i、 j的相角;PLi、QL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无功负荷;n为系统节点数。

事实上,特别在节点状态脆弱性评估中,无功水平即电压水平对节点运行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式(1)中节点能量同时受到无功水平及有功出力波动的双重影响,故易造成能量增幅较大的节点受到有功出力的误导。 实际系统中,致使自身电压水平较高的节点(特别是发电机节点)也被误判为较脆弱的节点,会导致该指标的误分类,与客观运行状况不符。 基于此,在能量函数式(1)中剥离有功及相角的影响可以使结果更贴近实际,避免出现误分类。 由此将式(1)改进如下:

得到更适用于状态脆弱性指标评估的节点静态能量函数:

1.2 电气介数模型

本文采用的电气介数指标通过求解电路方程来计算各“发电-负荷”节点对间电流元对各节点的占用情况,量化了各节点在全网潮流传输中的贡献值大小,更符合电力系统的实际物理意义[17]。

根据节点电气介数原理,节点电气介数定义如下:

其中,Wa为发电机节点a的权重,取发电机额定容量或实际出力;Wb为负荷节点b的权重,取实际或峰值负荷;G和L分别为发电机节点、负荷节点集合;I(a,b)(i,j)为节点a、b之间注入单位电流源后在支路i-j上产生的电流。

2 脆弱性指标构建

2.1 状态脆弱性指标

根据本文脆弱性指标的新定义,节点的状态脆弱性不仅考虑能量相对于电压幅值的变化趋势,也应将其与节点状态的水平即裕度指标相结合。 将当前运行状态下的节点静态能量E0与电压稳定临界点(PV曲线中的鞍结分岔点定义为电压稳定临界点)对应的能量Ecr的差值绝对值作为节点状态裕度指标:

节点能量与电压和无功注入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节点自身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 由式(4),将节点i的能量Ei对电压幅值Ui的一阶偏导作为趋势指标:

当Sn(i) ≥0 时,说明当前电压水平尚能承担此时的传输任务,节点鲁棒性较强;当Sn(i)< 0 时,则节点能量随节点电压降低上升,脆弱趋势较为明显。 当Sn(i)值越小时,说明节点对负荷增长的耐受能力越弱,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脆弱趋势。 因此Sn(i)可以借此找出对系统扰动反映灵敏的节点,物理意义明确。

由上述,状态脆弱性应综合考量灵敏度与裕度2 个指标,于是定义以下状态脆弱性指标因子:

修正后的状态脆弱性指标值越小,表明相对而言更易受外界扰动的影响,鲁棒性较弱,节点电压更容易接近其极限崩溃点,表现出更强的脆弱性,若不采取及时的措施,可能达到电压临界值而导致系统崩溃;反之状态脆弱性指标越大,表明相对而言其更能抵御外界的干扰影响,表现出了较强的鲁棒性,脆弱性表现较弱。

2.2 结构脆弱性指标

由上述电气介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将式(5)中βi定义为节点的结构脆弱性评估指标。

该值反映出了全网不同节点间潮流传输对节点的占用情况,量化了节点在全网中的潮流传输。 该指标越大,表明其在全网潮流传输中越活跃,在拓扑结构上的重要程度更高。

2.3 改进后节点综合脆弱性评估指标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发展成果往往没能准确有效地兼顾实时状态参数与自身结构固有特性。 传统的综合脆弱性指标如下:

采用上述指标对各标准系统及实际系统的仿真分析表明,所提节点综合脆弱性评估指标存在各因子对综合脆弱性的影响效应及比重考量中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问题。 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情况大部分是由于外界的扰动造成的短时过电压、过电流现象,主要受到状态作用影响。 然而当系统绝大部分系统节点固有电压水平较高时,元件的综合脆弱度更应与其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联系起来考量。 单纯地将状态与结构两方面线性计算与实际系统运行情况不符。

因此在综合脆弱性指标中,状态与结构指标应该采取不同的权重因子进行评估,但式(10)未能考虑权重的影响。

针对上述指标的不合理性,在对状态与结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提出改进后的基于节点电压水平的综合脆弱性评估指标:

其中,Tn(i)、 βi分别为节点状态脆弱因子和结构脆弱因子;wn为节点在不同电压水平下对应的不同权重因子。

对IEEE 30、IEEE 57、IEEE 118 节点标准系统及实际系统仿真分析,基于改进后的综合脆弱性评估方法,采用逐步减小区间差值的逼近方法,对得到的脆弱性指标曲线进行最优选取,并进行分析验证,定义了节点在不同电压水平下的权重因子wn如表1所示,其中Um是实际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的比值。

新的综合脆弱性指标将系统的潮流分布及电压幅值统一到能量框架下,科学地结合灵敏度与裕度两方面,将元件自身运行状态、固有拓扑结构以及预想扰动与故障冲击影响量化。 其不再是仅仅将状态与结构两者简单线性考虑,而是兼顾元件自身与系统其他部分的相互影响,多角度考察特定电气参数或拓扑参数对系统整体运行的作用,使综合脆弱性评估结果进一步贴近工程实际。

3 算法仿真

3.1 算法流程

a. 根据式(4)建立节点静态能量函数模型;

b. 利用牛顿-拉夫逊潮流算法计算初始负荷下的系统潮流分布;

c. 由式(4)、(7)、(8),运用连续潮流法CPF(Continuation Power Flow method)计算不同负荷增长率情况下的节点状态脆弱性指标;

d. 根据式(5),基于IEEE 30 节点系统自身固有拓扑结构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结构脆弱性指标;

e. 根据式(11)计算各节点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综合脆弱性指标;

f. 对综合脆弱性指标大小进行排序;

g. 进一步将本文综合脆弱性指标与传统线性相乘方法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2 状态脆弱性指标分析

分析基于IEEE 30 节点系统结构与运行数据。考虑到实际电网中的负荷增长情况,分别选取负荷水平为 λ = 0、λ = 0.1、λ = 0.2 这3 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代表负荷为基态水平、负荷增加10 %、负荷增加20% 这3 种负荷模式。 除了基态外,另取2 种负荷增长模式的目的是分析电网中可能的负荷变化对系统运行状态变化趋势的影响。

从整体分析,随着负荷水平的增大,节点状态脆弱因子数值整体呈现减小趋势,由以上理论分析可知其状态脆弱性程度也有一定的加深,脆弱节点范围扩大。 因为伴随着负荷的增长系统能量变化灵敏度相对增加,而节点能量裕度也进一步减小,系统鲁棒性减弱,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下降,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脆弱性。

具体分析可知,节点2、3、4 在不同的负荷水平下均表现出了较其他节点更为明显的脆弱性,由IEEE 30 节点系统分析,这几个节点是系统中主要的几个等效发电机及附近变压器,承担着向整个电网注入电能的任务,当负荷发生变化时,这些节点需立即增加出力和传输以维持系统潮流平衡,因此能量变化较大,对系统扰动反应灵敏,在整体电压水平均较正常的情况下表现出比其他节点更明显的脆弱趋势;节点6 在负荷增长时脆弱程度明显加深,体现了其状态脆弱性受负荷增长的影响也较其他节点更为敏感。

为更清晰表现出各节点状态脆弱性指标及其受负荷增长影响,绘制节点状态脆弱因子分布曲线如图1—3 所示。

3.3 结构脆弱性指标分析

根据系统固有元件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将30节点的电气介数数据作图如图4 所示。 结构脆弱因子综合考虑所有发电和负荷节点的权重,将节点在全网潮流传输中的贡献量化,有效反映了节点的承载能力及其在网络中的活跃程度。

由图4 所示节点结构脆弱因子曲线图可得出,节点6 表现了较为突出的重要性。 分析IEEE 30 节点系统图,节点6 靠近2 个变压器支路,为主干变压器支路节点,若发生故障或退出运行,将导致发电机节点5、8 功率无法向中部负荷传输,此时若系统不采取切负荷措施,将造成全网潮流大幅转移,给其他部分的节点和支路迅速、大幅加重负担,大量支路将因过载而退出运行,最终将导致灾难性电网事故的发生,因此它们的结构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脆弱性;节点2 则是重要的发电机节点,直接担负功率注入的任务,若此节点退出运行,全网负荷供应将受到较大影响,并将导致系统内潮流无法平衡而出现崩溃现象。

3.4 综合脆弱性指标分析

由上述综合脆弱性计算改进方法得出更为贴近实际的综合脆弱度指标,如图5 — 7 所示。

综合脆弱因子指标值越小,表征该节点不仅在运行状态上比其他节点对电网扰动的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其在网络拓扑结构中的重要程度也很高,若该节点受到扰动或发生故障退出运行,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更大,节点综合脆弱性更显著。

节点6 综合脆弱性表现较强。 其电气介数数值上较大,而状态脆弱性表现在基态负荷下虽然没有那么强烈,但其受负荷增长影响较大,当负荷增长到20 % 时,其脆弱性表现达到最强,变化较为明显,也体现了状态因子对综合脆弱度的修正作用;节点4在不同负荷水平下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综合脆弱性,是整个电网的主要功率来源,当负荷发生变化时,这些节点需立即增加出力和传输以维持系统潮流平衡,因此比其他节点更容易受系统扰动影响;结构上,节点4 是发电机节点2 的唯一直接相连的负荷节点,承担着区域间的电能传输的关键职能,表现出较高的重要度;节点26 随着负荷的增长,综合脆弱性数值居高不下,表现出了较强的鲁棒性,分析IEEE 30 节点系统图可知其位于系统末端节点, 且有无功补偿装置,受外界扰动影响较小,退出运行对潮流分布的负面作用较弱。

3.5 对比论证

将本文的权重因子改进方法与文献[18]中传统的线性综合性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论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以IEEE 30 节点系统在基态负荷水平为例进行对比,2 种方法脆弱节点排序如表2 所示。

对比2 种方法的结果并结合IEEE 30 节点系统图分析可知,本文方法所评估出的脆弱节点大多是发电机节点或承担重要传输任务的联络节点,此类节点受网络潮流变动影响较大,同时对负荷变化也更为敏感,且在潮流传输中贡献值更大,故易表现出强于其他节点的脆弱性。 而传统方法评估的脆弱节点大多只是单纯状态脆弱性排序靠前,而未与结构重要度有效地结合[19,20]。 可见,未考虑权重因子的综合脆弱性评估更易受运行状态主导影响,造成了脆弱节点一定程度上的误分类,与实际情况不符。

4 结论

本文改进了静态能量函数在状态脆弱性指标计算中的应用,并将变化率与裕度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电力系统运行规律。 在综合脆弱性指标的构建中,引入权重因子,既兼顾了状态与结构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又使其有所侧重与突出,结果更贴近生产实际。 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a. 对状态脆弱性的分析综合考量变化率与裕度2 个因素的作用,并剥离了对系统影响相对较弱且对分析有负面效应的有功及相角,使状态脆弱性指标更为完善。

b. 本文所采用的综合脆弱度指标不仅考虑运行状态与系统固有结构之间的互补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量化了两者对综合脆弱性的贡献值,使指标结果更贴近实际。

c. 较之于其他脆弱性评估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更为全面,物理意义上更为清晰,综合考虑了多个量对结构的共同影响作用,更为准确地反映了系统中的脆弱节点。

d. 本文所提指标基于基本的静态潮流,可在实际系统潮流计算中得到,方法便捷,思路清晰,静态能量函数模型计算速度较快,有望应用于工程生产实践中。 所得的脆弱性指标可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工作人员高效地筛选出系统脆弱环节并判断脆弱程度。

摘要:从静态能量函数模型角度出发,考虑节点当前运行状态下能量相对于电压的变化率及其运行水平与临界运行状态的距离,提出一种改进的状态脆弱性指标。基于节点的固有网络参数,应用电气介数模型构建结构脆弱性评估指标。依据节点受外界不同因素影响而表现出的节点电压水平高低程度,提出综合状态和结构且考虑两者权重因子影响的综合脆弱性评估指标,使之能更全面准确地定位系统中的薄弱环节。IEEE 30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指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综合能量管理 篇8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症状,超声表现为卵巢多囊改变,生化激素测定表现为高雄激素,如睾酮升高,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2等。本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CDE)分级方法研究PCOS超声显示的卵巢血流的改变,探讨PCOS超声表现的卵巢血流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分级在PCOS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PCOS患者100例。患者均因月经延期、闭经、不孕等病症来院就诊。年龄17~33岁,平均(25±5)岁;青春期(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0~19岁为标准)9例;部分病例伴肥胖、多毛、痤疮等症状。100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其中经腹部检查34例,经阴道检查66例。

1.2 仪器和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

应用Phi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经腹探头C5-2,频率(2.0~4.0)MHz和经阴道探头C9-5ec,频率(5.0~9.0)MHz。经腹检查时,患者平卧位,膀胱适度充盈,探头在下腹部行纵、横等连续多方位扫查;经阴道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顶端涂以耦合剂并套上避孕套后插入阴道,做纵、横等连续多方位扫查;常规检查并记录子宫及双侧卵巢的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尤其检测多囊卵巢的卵泡数量、最大卵泡。按照自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信号分级方法,一般正常卵巢显示的星点状的彩色血流信号为0级,稀疏的枝状彩色血流信号为Ⅰ级,较密集的树枝状彩色血流信号为Ⅱ级(图1),满布整个卵巢间质的彩色血流信号为Ⅲ级。将多囊卵巢间质显示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应用脉冲多普勒(PW)检测血流的速度和阻力指数(RI)。

1.2.2 生化检测方法:

应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免疫化学发光设备Access,测定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HFSH)、促黄体生成素(H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ROG)、睾酮(TESTO)。

1.3 超声诊断标准

按2003年鹿特丹会议提出的超声诊断标准[1],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卵巢内可见≥12个卵泡,直径在2~9 mm。(2)卵巢体积>10 m L。(3)单侧卵巢的上述改变足以诊断。卵巢体积计算的简化公式为0.5×长×宽×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根据不同资料的性质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earson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卵巢增大病例52例,增大卵巢76只,其中左侧增大32只,最大25.9 m L;右侧增大44只,最大35.9 m L;双侧均增大24例。肥胖患者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卵巢增大。

52例卵巢增大患者,经腹检查8例,经阴道检查44例,其中1例经腹检查患者因过度肥胖,腹部脂肪较厚,卵巢未能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考虑肥胖原因致彩色血流信号未能显示,未计入。余51例中,去除1病例右侧卵巢显示大的囊肿未计入,共计101只卵巢,CDE均显示血流丰富,按本组的血流分级方法进行分级,Ⅰ级血流25只,Ⅱ级血流42只,Ⅲ级血流34只。就卵巢增大程度与血流分级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双侧卵巢大小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 4,P=0.012 8),说明左右两侧卵巢增大程度有差异。左侧卵巢增大程度与血流分级的相关性:r=0.740 4,P<0.01;右侧卵巢增大程度与血流分级的相关性:r=0.639 2,P<0.01,说明双侧卵巢增大程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呈正相关,卵巢越大,彩色血流信号越丰富,分级级别越高。

100例中,生化检测激素水平正常13例,异常87例;其中睾酮增高82例,同时L/F>2者,19例;T正常,L/F>2者,5例。9例青春期病例,睾酮均增高。

统计学处理51例卵巢增大病例中睾酮TESTO、L/F比值与卵巢增大程度、卵巢CDE血流分级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双侧卵巢增大程度、血流分级与睾酮无相关关系,右侧血流分级与L/F存在相关性(r=0.338 7,P=0.018 5)。

3 讨论

PCOS的诊断标准一直备受争议,虽然2003年的鹿特丹会议提出的标准将PCOS的超声表现作了具体界定,但对此探讨的学者较多。

从本组病例看,鹿特丹标准的条件之一,卵泡个数≥12个及大小都能满足,一般卵泡排列在卵巢的周边或弥散的分布在卵巢内;其直径均在2~9 mm;而条件之二,卵巢体积(Velome软件)增大>10 m L者,卵巢增大52例,占52%,双侧均增大24例,占24%。所以认为多囊卵巢改变在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卵泡个数及卵巢大小的变化。

卵巢血液供应取决于卵巢的功能状态,并随月经周期性变化,正常卵巢仅显示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血流RI较高。有研究证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出卵巢间质内丰富的高速低阻血流,改良了PCOS的诊断[2]。本组选择了血流信号灵敏度更高,不受流速、方向、探测角度影响的CDE模式,以获得更丰富的卵巢血流信息,有利于对PCOS卵巢微血管分布情况的深入研究和诊断[3]。经阴道超声检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血流信号较正常卵巢明显丰富,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而经腹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较低,受腹壁脂肪层、腹腔肠管气体等影响,加之PCOS常伴发肥胖等,对检查者操作手法要求较高,诸多因素限制了超声的分辨力,使卵巢内部结构显示欠清,也影响彩色血流信号显现。本组中经腹检查多为青春期、未婚妇女,肥胖而影响图像质量未入选,所以经腹部检查中漏诊、误诊难免。经阴道超声因其分辨力高、无需充盈膀胱、不受腹壁脂肪、气体影响等特点,且经阴道探头的频率更高,距卵巢更近,使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显示率;但远场图像如位于子宫底后方的高位卵巢,彩色血流显示不满意。所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PCOS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增高,必要时结合经腹部超声检查,更有意义。

本组经阴道检查多囊卵巢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改变非常显著,尤其是体积增大的多囊卵巢,彩色血流信号明显丰富,均显示Ⅱ、Ⅲ级血流。统计学表明卵巢增大程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呈正相关,卵巢越大,彩色血流信号越丰富,血流分级级别越高。这一结果提示了多囊卵巢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血流分级是研究多囊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方式,为多囊卵巢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本组临床表现为排卵障碍的患者,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改变,有13%血液激素水平正常。与鹿特丹会议所提出的新增表型相似。51例卵巢增大病例中卵巢CDE血流分级与睾酮无相关性,仅右侧血流分级与L/F存在相关性;前期研究提示,彩色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RI与睾酮、LF/HSH的比值间存在相关性[4],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表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PCOS更具有意义,其显示多囊卵巢的卵巢增大程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呈正相关,多囊卵巢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能量图分级是研究多囊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方式,为多囊卵巢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FertilSteril,2004,81(1):19-25.

[2]高磊,姚晶萍.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超声评价.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6,24(3):200-204.

[3]朱培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644.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正能量的魔力 篇9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 正能量 班级管理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马丁塞利格曼教授通过一种名为“ABC法则”的训练,帮助孩子们培养出乐观的精神。实验得出要改变C,就要改变B:将悲观的想法、解释转变为乐观的信念。此结论成了班主任工作的指南针。我立足于对学生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教会他们从日常细节入手培养乐观的性格。所以要用传统文化熏陶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具有大爱的精神。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形成正能量。

一、通过测量,重新认识自我

1.性格测量:开学的时候,当学生进入职教中心的第一天,每一位男孩首先拿到的是《性格色彩》测试,他们认真作答这份测量。我花一周时间观察,并结合量表作答情况,在每一份量表上写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性格里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组建班委会,利用每种性格里的最大优点改变性格里的最大缺点。

2.性格分析:我班很少有黄色性格的学生,也就是说缺少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我将重点介绍针对蓝、红、绿三种颜色性格学生的教育过程。(1)蓝色性格,成熟稳重、一诺千金、坚持到底的蓝色成为班长的最大候选人。我班班长由蓝、绿性格的程浩担任,绿色,平和且不喜欢得罪人,蓝色的忧郁及持久的耐力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安排他做班长时,他推着、躲着不做,在担任班长期间还几次推脱,在我每一次的拒绝下他都坚持了下来。(2)绿色性格,典型的老好人,稳定低调、胆小怕事、拒绝改变,与世无争。与程浩的性格有相同成分的张锋雷,在开学之初,我给他文娱委员的职务,他断然拒绝,我随着他意愿,到这学期开学初,他仍然那样默默无语,依然躲在一个角落。(3)红色性格,热情开朗、童心未泯、真诚信任、情绪波动、鲁莽冲动、拒绝长大。这种性格在学生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很多男孩是纯红色的性格,非常张扬。在开学之初,我便发现很多红色性格的男孩子佩戴项链、戒指,更有很多人喜欢留着怪异的发型。我班有个男孩,叫庄磊,他在开学之初便因为发型与领导人发生冲撞,并哭着转头就跑。红色的冲动鲁莽、情绪波动、缺少分寸这些缺点一齐爆发。我一把抓住他,告诉他:“我理解你,就是这样性格,但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的性格,你要学会换位思考……”

二、行为实验,形成正能量

1.帮助积聚正能量,让他们快乐。首先,因为中职生行为习惯不好,所以班级管理应该着眼于日常行为的细节。我把学到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我也要求他们每天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早晨对着镜子,正视自己,对自己笑,笑到看见皱纹,保持20秒;(2)每天走路时,大踏步地走、摆动胳膊、昂首挺胸,如果可能的话,随着音乐摆动身体;(3)每天说或者朗读一些积极向上的语句,或者多说一些美丽、开心的内容。

2.对抗负面情绪,获得心理健康。弗洛伊德认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在那些压抑的想法爆发之前将它们释放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抗负面情绪,获得内心的宁静。我通过一些行为实验,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1)感到畏惧时,抬起下巴,让自己鼓起勇气;(2)感到愤怒时,深呼吸一下,然后假装彬彬有礼,举止平和,而非咄咄逼人(艾奥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布拉德布希曼通过实验证明,祈祷具有能令人平静下来的力量);(3)感到抑郁时,想象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坐直了,微笑起来,让你的大脑充分回忆那些好时光,这样发出的能量便是正面的。

3.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自己。“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通过改变行为改变性格,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迅速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有攻击性,变得更亲切、自信,散发正向的能量。日常生活中,我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行为实验。姿势对人有极大的影响,我们的行为能够引发不同的能量模式,只要绷紧肌肉,人会更有自制力;如果站直了,人会更自信,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背对墙壁,让头、臀、脚后跟成一条直线,尽力拉伸自己的身体。由于穿衣方式直接影响对自己的判断,我要求学生对自身的穿着严加打理,不随意,不穿乞丐服,通过着装引发正能量。

三、学习经典文化,提升素质

1.观看《弟子规》视频:胡斌和牛文荣教授的演讲使学生感动得流泪,提高了多数学生的认识。他们学到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通过观看《弟子规》视频,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升他们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2.学习《弟子规》的意义:学习《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我努力烘托与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满足、乐观与希望;注重学生积极心理的体验,真正做到把学生当做心理健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丁惜.中职生心理卫生发展和心理健康[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2).

[2]韩江.中职教育中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调查报告[J].教育导刊,2013(06).

奥迪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篇10

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也称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是指相关的控制单元根据蓄电池的实际电量、车辆的用电设备使用状况等信息, 计算得出需要的控制值, 从而完成对汽车能量的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与调配。

1 能量管理系统作用

能量管理系统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单元检测蓄电池的充电状态, 在极端用电情况下, 通过车载网络CAN控制和切断用电设备, 调整发电机的最理想充电电压、减少负荷 (减少用电设备) 、提高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优化和保障起动性能, 以便改善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2 能量管理系统的组成

能量管理系统由蓄电池诊断、休眠电流管理和动态能量管理三个功能单元组成, 这些功能单元在不同的车辆状态下开始工作。

1) 蓄电池诊断由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的蓄电池管理单元负责。

蓄电池诊断单元持续监测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蓄电池监控单元里的传感器随时测得蓄电池的温度、电压、电流。由此来判定蓄电池当前的充电状态和功率。

2) 休眠电流管理由驻车后才开始工作的静态电流管理单元负责。

汽车停放期间降低电流的消耗由休眠电流管理。点火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 参考着蓄电池诊断给出的数据, 根据蓄电池的实际电压, 它自动控制对各种不同电器的电流供给, 逐步关闭一些用电设备, 以免蓄电池过度放电, 从而使汽车的汽车的起动性能始终得到保证。

用电器关闭分为六个等级。断电等级1:舒适CAN的部分用电设备关闭。断电等级2:舒适CAN的更多用电设备关闭, 并对部分信息娱乐系统功能进行限制。断电等级3:降低静电的操作。断电等级4:运输模式, 由控制单元主动实现, 能量管理系统不能自发实现。断电等级5:暂停静态加热。断电等级6:减少总线系统的唤醒次数, 只能通过打开点火开关激活。

3) 动态能量管理单元负责监控电气系统负载情况, 发动机运转时工作。

通过测量电气系统电压、蓄电池电流和发电机的负载情况, 来监控电气系统的负载情况。将发电机产生的直流电流按实需分配给不同的用电设备。当发电机产生的直流电流超过用电设备消耗所需, 它会主动处理和调节, 从而对蓄电池进行最佳充电。若监控到蓄电池电压降低, 则减少负载、大功率加热系统调节、怠速转速提升、发电机启动、发电机动态调节等。

3 测量原理

蓄电池监控控制单元J367是该系统一个重要的部件, 其安装在汽车蓄电池的负极上, 负责测量测量汽车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电流、电压、温度。

电流测量, 在蓄电池负极上进行。流入负极的总电流会流经蓄电池监控单元内一个阻值是毫欧级的并联分流电阻, 这个并联电阻上的压降大小与流过的电流成正比关系, CPU可以测量电压降, 从而计算出流入或流出蓄电池的电流大小。

电压测量, 在蓄电池正极上进行, 有一根测量导线从蓄电池正极接到蓄电池监控控制单元上。

温度测量, 在蓄电池监控单元单元的负温度系数的NTC传感器内进行。测得的蓄电池温度由软件进行处理。蓄电池温度是根据特性曲线和环境温度计算出来的。

4 诊断与检测

使用奥迪专用诊断仪可以从数据总线诊断控制单元下的引导性功能查询里进入, 可以读取故障记录、读取测量值块、也可以读取到历史数据值:静态电压历史数据、静态电流历史数据、空载电流欠范围、空载电流过范围、切断级历史、蓄电池更新历史、车辆能量急缺状态时的数据、发电机偶发故障历史数据、自动起停历史数据等。历史数据将记录发生时间、发生频次、发生原因等等。在此列举几项历史数据予以说明。

4.1 静态电压历史数据

从静态电压历史数据中可以读到低于蓄电池的电压:12.5V、12.2V、11.5V。

当满足以下测量条件后, 数据开始记录:舒适CAN系统休眠、点火开关15号接线柱已切断至少两小时、车上电流消耗小于100m A。

当满足以下测量条件后, 数据结束记录:电流升高、电压升高、控制单元停止休眠、控制单元识别到新蓄电池。

这些历史数据上按以下格式存储:YYYY-MM-DD-hhmm*DD.D*LL*GGGGG***。YYYY-MM-DD=日期;hh-mm=时间;DD.D=空载电压欠范围的时间 (以小时计) ;LL=蓄电池序列号;GGGGG=空载电压欠范围事件的总次数。需要注意长时间低于12.2V和11.5 V电压值, 说明蓄电池处在耗电状态将会导致蓄电池损坏, 必须对蓄电池进行检测。

超过50m A的静电流是临界值, 因此历史数据中会记录并能读出最后十条超过50m A的数据。

出现以下情况时, 开始测量电流:CAN舒适系统休眠、15号接线柱至少已切断两小时了、车上电流消耗大于50m A、出现以下情况时, 结束电流测量:电流下降、控制单元停止休眠模式。

4.2 切断级历史数据

在切断级历史数据内记录了最后15条切断等级。在故障存储器内也会记录切断等级。这些历史数据按以下格式存储:

JJJJ-MM-TT-hh-mm*A*Q*SSS*BBB*+EE.ee*1-2-3-4-5-6*G*K*OO.o*PP.p**

YYYY-MM-DD=设置切断级的日期;hh-mm=设置切断级的时间;A=切断级;Q=不相关;SSS=蓄电池充电状态 (SOC) (%) ;BBB=不相关;+EE.ee=蓄电池电流;1=危险警告闪烁 (0=关闭, 1=打开) ;2=停车灯 (0=关闭, 1=打开) ;3=侧灯 (0=关闭, 1=打开) ;4=近光灯 (0=关闭, 1=打开) ;5=雾灯 (0=关闭, 1=打开) ;6=远光灯 (0=关闭, 1=打开) ;G=变速箱档位;K=驻车加热 (1=打开, 0=关闭) ;OO.o=端子15接通的持续时间 (以小时计) ;PP.p=总线唤醒的持续时间 (以小时计) 。

切断级历史数据触发原因:0=电流的原因;1=蓄电池内部电阻太高、充电状态太低、损失电容太高;2=此刻放电电流下的蓄电池起动临界电压;3=1和2同时出现;4=充电状态小于30%;5=1和4同时出现;6=2和4同时出现;7=1、2和4同时出现。

5 使用注意事项

在充电和跨接起动时, 要把充电电缆先接到正极接线柱上, 然后再接到车身搭铁上。如果直接在负极接线柱上给蓄电池充电的话, 就会绕开蓄电池传感器。则在充电过程中, 传感器就无法获得蓄电池数据, 数据总线诊断接口内存储的关于蓄电池状态的数值与充过电的蓄电池数值将不一致。另外为了保证在检测发电机时不会发生“能量回收”, 检测时需要打开近光灯。

奥迪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目前在奥迪所有车型是标准配置, 通过能量管理系统的工作, 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车辆上的电能, 大大延长了蓄电池和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

摘要:由于奥迪车的车载网络的大量运用,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汽车电气部件和控制单元, 因此奥迪车较早采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技术。通过能量管理系统的工作, 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车辆上的电能, 大大延长了蓄电池和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

关键词:能量管理,蓄电池,监控单元,功能单元

参考文献

[1]Horst Gering.现代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J].汽车与配件, 2008 (44) :24-25.

[2]Wilfried Staudt.汽车机电技术 (一) 学习领域1—4[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理财背景下一篇:广播卫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