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主题报告

2024-09-22

西部计划主题报告(共6篇)

西部计划主题报告 篇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成果

成果形式: 西部计划主题报告 成果名称: 美好西部,美好生活

小组序号: 01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 级: 市场营销1101

完成时间: 2014 年 5 月 18 日

关于西部计划的主题报告

一.西部计划的背景

多年来东西部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多数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甚至在部分行业出现人才绝对饱和的现象,加上每年毕业的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而与之相对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难以留住人才的窘境日益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团中央牵头,国家几部委联合出台了西部计划,一方面吸引当年毕业的大学生赴西部贫困地区进行为期一至两年的志愿服务,改善西部地区发展的人才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年就业压力,更值得期待的是从事志愿服务的东部人才们愿意留在西部发展,这就在事实上缓解了西部人才大量流失的困境。

二.西部计划概述

西部计划 简介

1、总述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称“西部计划”。它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于200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基层社会管理和基层青年中心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4大基层就业项目之一。

2、组织单位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

3、主要服务地

西部计划的服务地主要是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12个省(区、市)加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湖南湘西州、湖北恩施州、吉林延边州部分地区贫困县的乡镇。

4、服务内容(1)、支教

志愿者主要在西部地区贫困县的乡镇中小学校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2)、支医

志愿者主要在西部地区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以及部分县级医院、防疫站从事为期1-2年的医疗卫生工作。(3)、支农

志愿者主要在西部地区贫困县的乡镇农业(林业、水利)技术站从事为期1-2年的农业科技、扶贫工作。(4)、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 志愿者主要在西部地区贫困县乡镇的团委开展1-2年志愿服务,一般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兼任一个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联系村的团委书记。(5)、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志愿服务

志愿者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及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农村中小学,开展为期1年的技术指导和巡回培训工作。(6)、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

志愿者主要在西部计划服务县检察院从事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等等,不予一一列举。

5、实施西部计划的目标(1)、在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2)、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3)、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6、选拔过程

笔试、面试、统一体检、公示、录取志愿者、审定确认。

7、选拔标准

(1)具有志愿精神;

(2)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3)通过毕业体检和西部计划体检;

(4)获得毕业证书并具有真实有效居民身份证;(5)大专以上学历优先;

(6)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7)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8)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9)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10)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1个月以上的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

(11)鼓励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现状

西部计划现状

一、2003—2013年总体现状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组织实施的201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工作于2013年6月3日结束,全国共有来自1725所高校的近6.5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报名参加。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报名人数约4.3万人,占报名总数的67.3%,研究生1327人;中共党员1.9万多人,占报名总数29.9%。申请服务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人数再创新高,申请服务西藏的达8777人,申请服务新疆的有9770人,申请服务兵团的有8498人。17所高校的报名人数超过500人,63所高校的报名人数超过200人。

2013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根据团中央“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指导各级项目办深入高校和服务县组织开展“中国梦·西部情”西部计划十周年巡回报告会共300多场,宣传相关政策措施和优秀典型,推介西部基层的发展机遇。同时,出台新的招募选拔政策措施,实现了服务省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招募工作,报名学生可以选择3个意向服务省,进一步树立西部计划以人为本、尊重毕业生自主选择的招募理念,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实施基本状况

(一)志愿者工作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志愿者的住房,有95.8%由单位免费提供。绝大多数的受援单位和项目办都落实保障了志愿者的居住条件。而且大多数志愿者都表示,受援单位会把最好的房子分配给他们,日常生活用品配备也比较齐全。地处干旱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志愿者的日常生活用水还会出经费购买新的打水机器和锅炉。由于志愿者的生活条件有了保障,53.5%的志愿者表示能安心目前的工作,心态基本平稳。志愿者大多具有学生、工作和志愿者三个角色并存的特点。他们生活和工作经常会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落实不到位(23.5%)、补贴较低(45.5%)、语言不通(32.6%)、业务不熟悉(60.3%)、工作责任和压力较大(40.6%)。二)各级项目办、受援单位的工作状况。

志愿者到达服务地方之后,按照全国项目办的意思,都应为志愿者办理相关手续。在“组织隆重热烈的出征仪式”、“办理进行志愿者注册”、“生活补助及时足额存入补助卡” 以及“签订服务协议”等方面,志愿者的满意率普遍较高。但是对于“办理住院医疗保险”、“办理人生意外伤害保险”等两个方面的满意率都在 70%以下,不太理想。

(三)“西部计划”运行现状

2003年6月,国家开始实施“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全国共招募了 6000 名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作为服务西部的志愿者。2004 年,在 2003 年的基础上,国家又继续招募了 6000名志愿者。在此期间,有 18 个省、市、自治区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纷纷推出和实施了省级的“西部计划”项目,从中受益的贫困县达到 164 个。2005 年,西部计划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17132 名,其中 10193 为国家级项目所招募,6939 名为地方级项目所招募。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问题

1、政府政策制定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虽然针对“西部计划”,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保证志愿者权益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补贴较低导致满意率不高。

(2)是行政奖励范围窄小。对于政府给予的“服务期为 1 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 2 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的评选。”这些行政奖励,其评选条件模糊,受奖范围窄小。参加志愿服务的高校青年人次数以百万计,但真正能受奖的却是凤毛麟角。(3)是优惠政策虚而不实。

根据政府政策规定,志愿者服务满一年且考核合格者报考研究生时,总成绩加10 分。大家都知道,考研需要上国家线的不仅仅只有总分,单科成绩也必须上国家线,因此只在总成绩上加分并不一定能给考研的志愿者带来实际性的保障。而且现在所有院校都取消公费生,全部自费。

2、宣传力度不足、支持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不知道西部计划的具体内容、实施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该计划的宣传力度不足。二是支持程度不够。

3、志愿者服务作用未得充分发挥。

志愿者到西部去,都是怀着满腔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都是希望能在西部有所作为,尽自己的力量去为西部做出应有的贡献。造成这种人力资源浪费,志愿者服务作用并未充分发挥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选择志愿集中扎堆。二是志愿服务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一是缺乏工作经验,二是岗位技能欠缺,三是短时间难以适应不同的生活习惯。)

4、志愿者就业矛盾仍然突出

政策出台几年了,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志愿者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志愿者职业发展观念未改变。大多数人选择继续读书或出国深造,而选择留在西部的人远远少于此;对学习工作的地点选择也主要集中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对于职业选择方面,他们主要希望从事公务员,中小学教师,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等工作,比例分别占到 29.1%,9.4%,11.9%,9.2%。

二是志愿者就业存在潜在风险。这主要来自于2个方面。

(1)从 2003 年,西部计划实施之前起,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都是成递增趋势。

(2)对于想继续考研或者出国读书的志愿者,他们只能抽出志愿服务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备考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就是风险大大增加。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1、完善落实政府保障政策

只有充分完善和落实政府的各种政策,才能更好地保障志愿者的切身利益。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当提高补贴

(2)明确量化加分政策

(3)扩大行政奖励的范围,并辅助以物质奖励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对高校而言,项目办应拓宽宣传途径,增加宣传方式,如广播站、校园网、公告栏、设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等,在本校中发布招募信息。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大学生预备志愿者组织等部门在宣传发动力方面的作用,开展多种展现西部建设与西部风情的宣传活动,如宣传画、图片展、电影展、舞会、体育比赛等。

3、完善实施过程,发挥服务作用(1)加强岗前的培训工作

(2)建立良好的心理疏导机制

(3)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4、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1)健全就业宣传教育机制

(2)健全就业培训机制

(3)积极支持自主创业

5、坚持思路和主题创新(1)思路创新(2)主题创新

6、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但能帮助解决“西部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更是保证计划长久实施的动力。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

政策支持:财政部、人事部对志愿者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2003年五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 国家支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央财政对该计划给予适当支持。提高志愿者综合保障险保费标准,增加志愿者基础生活补贴,研究解决为志愿者办理养老保险。例如: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1000元,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在其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志愿者服务期至少满1年且考核合格的,可以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报考公务员。报考中央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

四.西部计划之我见

关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生活及工作状况的几点看法

首先,就志愿者自身而言,对于西部地区的艰苦状况认识不足。参加西部计划之前,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到过西部,关于这片土地所有的印象几乎都来自影视作品或者传媒。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人是抱着旅行者而不是定居者的心态来到西部的,于是在最初的几个月过去之后,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

其次,志愿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生活条件相比要大得多。不少志愿者在服务一两年之后依然未能融入当地社会,工作成效自然可想而知。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志愿者,并不是每个人参加志愿服务都是因为激情,我想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看中的是考试加分、保送读研、照顾就业等等的优惠条件,这些想法都是很功利的。

再次,志愿者之外的问题。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西部计划项目办,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部委开出了不少听上去甚是诱人的优惠条件,可惜的是,几年以来,这些所谓的优惠不是几乎都无法实施。西部计划每年计划招募6000左右,而报名人数每年以近万人的规模递增,可见希望参与志愿服务的大有人在,完全不必为招不到人而发愁,更何况指望那些单纯被利益吸引来的所谓志愿者在西部无私服务恐怕不太现实。

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从2003年至今,已经开展了七年了。越来越多的积极分子投身西部计划之中,将自己的科学理论投身实践当中,在我们看来,需要以下多方面的继续努力!

一、政府

政府一定要更加充分、全面地落实政策,保障志愿者的权益,让西部计划有了好的开端,还要有良好和持续的信誉,只有这样,志愿者们才能前赴后继,积极性、进取心不断。志愿服务西部的团队才能不断壮大、完善。成为一种骄傲一种选择一种趋势甚至是一种潮流

二、社会各界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对西部计划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很有限,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计划的宣传,实施以及后期的修订、完善。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西部计划不仅是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也是全社会全国人民的。

国家的政策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志愿者关系到西部也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发展,甚至是社会主义建设。实施西部计划更是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宗旨和本质的体现。社会各界全国人民应该齐心协力直接或间接地共同参与积极支持。

三、志愿者本身

准备参加或已参加该计划的大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出发点,不可太功利或者理想脱离现实。从基层做起,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真正志愿者精神的体现,才能真正积极投身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主题报告 篇2

然而,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长时期以行政手段推动为主、利益导向为辅, 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迫命令的性质,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建立, 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改革要求, 因而需要一个整合、转变的过程。同时, 不同形式的人口控制手段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已经从试点到推广进行了三年, 对人口发展, 对人们的生育观念, 对计划生育工作德才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以及存在的问题, 来探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行 对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

先后查阅了近百份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论著、文件、报道、工作汇报、经验总结等资料, 从而对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背景、依据、目标、要求等方面有了较深的了解。

2.现场调查与访谈:

根据研究需要, 课题组先后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市、博爱县, 甘肃省武威市的凉州区、天祝县, 山西省朔州市的朔城区、应县, 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和运城市的绛县、新绛县等三省十县进行了现场调查。先后召开了基层干部、农村普通群众、奖扶对象以及计划外生育对象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17次, 走访群众60余人, 查阅了被调研县市区的农村计生奖扶工作档案资料, 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

采用整群非随机抽样方法, 在三省十县发放调查问卷10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县乡村干部 (249人) 、包括计划外生育群众在内的普通群众 (545人) 、奖扶对象 (238人) 。

4.典型案例分析:

调查中对多种情况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案例包括再婚、抱养、计划外生育、退二孩指标等方面, 对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自1978年改革以来, 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 开始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转移过程。它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二是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 至今这一过程并未结束, 政策和体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影响下, 人们原有的迁移和流动意愿是否因此而改变。调查表明, 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只是针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家庭, 因此, 一般而言城市居民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但是, 在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 就会有许多种情况的人群出现。如, 城中村人口, 郊区人口, 他们正在大批大批地失去土地, 也正在逐步地、大批地转为城市人口。但是, 他们却不能象多数城市居民那样, 很快能够得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没有了生活所依赖的土地, 只能自己想办法, 找出路。据当地干部讲, 这部分人比农村人口还惨。而他们由于成为了城市人口, 也就不能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其它优待优惠政策。这样, 许多转为城市居民的人口就不愿转为城市人口, 从而影响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北关村、窑上村、安宁村在1997年时就转了第一批户口, 2002年、2003年又分别转了第二批和第三批, 三个村12000口人全部转为城市户口, 由于转户后除孩子上学少了择校费外没有别的优惠, 而且国家、省的多种农村奖励优惠政策还不能享受, 原来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准备退指标受奖励的, 转户后也因按城市的计划生育规定对待, 不存在了退二孩指标的问题, 也就不能享受这类奖励了。因此多数人都不愿转户。

在这类情况中, 农民也并非全都不愿农转非, 愿不愿意, 主要取决于对利益的权衡, 农转非后利益大, 则倾向于转, 否则倾向于不转。与上述相反的情况, 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小平易乡的木寨村, 全村人口超过4000人, 2005年10月20日整体划归市里的开发区, 开发区与村里签了协议, 有不少的优惠条件, 要比在没转前有很大利益。因此, 村民都愿转为城市户口。我们走访的六位村民, 均表示对转户极力支持。

问卷调查显示, 在“如果你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而又有机会转为城市户口"的选择问题中, 538名回答者中, 80%选择“继续留在农村, 享受奖扶待遇", 只有18.72%的人选择“放弃奖扶待遇, 转为城市户口"。说明在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对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 上述的影响情况, 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 而对于大部分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 这种影响还是很小的。对干部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 认为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实施后有因此不愿转为城市人口的为144人, 占被调研干部的57.83%, 认为没有的为54人, 占21.69%, 还有41人, 占16.47%的人不知道, 实际上就是没有听说。

另外,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于农村人口的非迁移性流动的影响很小。因为一般对于流动在外的人口, 只要户口在还在农村, 当地就会将其列入奖扶政策范围, 只要符合条件, 同样可以享受奖扶待遇。例如,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深沟村的马秀云、毛伯秀夫妇, 近几年一直居住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 经核实确认为2005年的奖扶对象。当地人口计生部门通知他们回来办理手续, 手续办理齐全后又返回, 由打柴沟镇计生办将奖励扶助金电汇到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因此, 农村计生奖扶制度对人口流动的直接影响范围还是有限的。

三、结论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中只是其中的一个, 而且也是诸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中的一部分。因此, 对于正在转为城市居民, 且为奖励扶助对象的家庭会有直接的影响, 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的流向选择来说, 作用是很小的。

参考文献

[1].王建民, 胡琪著.中国人口流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西部计划志愿者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篇3

早在2007年7月,5名川大学生组成的“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课题组走进贵州、新疆等地,访问了近25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当“逃兵”的有10人。

调查显示,预设的“西部目标”未能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大学生志愿者遭遇的第一个困惑。志愿者遭受挫折,和大学生初次就业遭受挫折是一个道理,只是志愿者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失落感更强。

近一半接受调查的志愿者都有消极工作的情绪。数据显示,59.6%的人认为其从事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乏味;认为领导不重视的为49.1%;认为工作生活条件差的为42.1%;认为专业不对口的为31.6%。

志愿者们在服务地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比较简单、很难发挥他们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部分领导认为志愿者只是个“临时工”,所以也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再加上专业不对口等因素,很容易造成消极怠工的现象。课题组对40名服务期满志愿者的研究显示,其中有1/3处于待业状态。虽然“西部计划”的本意是希望志愿者们能扎根西部,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政策限制或行政编制有限,愿意留、最终也能留在当地的志愿者比例很小,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一年或两年之后,将重返东部和师弟师妹们一起加入就业大军。

——《东方今报》(2011年4月21日,A2版,《河南大学生西部燃烧激情》)

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报告

2007年10月25日16:33 南风窗 ——基于对200名西部志愿者的调查分析

团队名称:四川大学课题组

队 长:李鸿建

团队成员:张栓红、范曙光、黄 晓、陈 璟

指导老师:周敬伟(教授)

“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报告

——基于对200名西部志愿者的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 课题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1、为何选择研究“西部计划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和教育部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长远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能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因此,从总体上,我们认为该计划是成功的、有效的。但是,从实践中来看,经过我们与四川和贵州两省部分志愿者的交流,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物质方面,如生活补助额度不高,也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感到失落等。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术的角度。课题的选题非常新颖。目前国内学术界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还未曾见到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可以查阅中国期刊网和超星数据库)。因此,这次调研有利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2)现实性(微观)角度。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3)宏观的角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善和改进该计划,将使这项庞大的计划在实践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内容

(1)生活方面,包括住宿条件、生活补助额度、饮食。

(2)工作方面,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难易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上级部门的态度,与基层群众的关系。

(3)精神方面,包括参加志愿者的动机,自我实现度、是否受尊重,是否失落。

(4)就业方面包括是否顺利就业,有无优势,能力是否得到提到,人际关系是否融洽。

(5)政策方面,包括对目前政策是否满意,是否需改进,改进建议等。

(6)社会认可度,包括家庭、朋友、同学认可度,群众的认可度、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度。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新志愿者,即还没有正式开始服务的志愿者,120名(2)正在服务期间的志愿者,120名(3)已经结束服务期的志愿者,40名 第二部分 西部志愿者的生存状况

(一)物质方面

1、生活补助满意度较高,但与期望生活补助额差距较大,提高生活补助额的呼声高

2、住宿条件满意度较高,但有少部分志愿者住宿条件较差

3、对当地伙食满意度较高,但有少部分志愿者伙食条件较差

4、劳动、医疗保险等配套措施不完善

(二)精神方面

1、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动机复杂,并呈现出多样性

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自于全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所以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此次调查中,64.4%的志愿者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有59.4%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实现;47.5%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38.6%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体验农村生活,丰富阅历;而只有23.8%的志愿者认为选择西部计划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其中大多数认为参 加西部计划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自我发展和实现以及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这反映了大部分志愿者不是为了逃避社会压力和缓解就业压力而做出的选择,但是他们也希望能通过西部计划这个平台来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从而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就业和发展。

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志愿者是是为了以后能享受到 公务员加分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志愿者动机的复杂性,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能予以清醒认识。

2、志愿者有继续学习机会较多,但学习资源少

3、社会(当地群众、单位同事、用人单位)认可度较低

对于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有34.8%的选择社会认可度比较低。调查发现,认可度低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志愿者多数在机关工作,直接与当地群众接触的机会少,所以当地老百姓对志愿者缺乏直接的印象,很多群众并不知道西部计划和志愿者;二是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志愿者是来打杂的,是一种“替代劳动力”;三是部分志愿者服务单位的领导对志愿者的不重视,没有把重要的任务交给志愿者去做。

4、容易产生消极和失落情绪

(三)工作方面

1、工作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工作对能力有提高

2、大材小用,发展空间受限,信心受挫

调查发现;有17.6%的志愿者认为领导会经常交付重要 工作给自己,有58.8%的人认为领导只是偶尔会把重要工作交给自己;而认为领导从来没有把重要工作交给自己的人数为24人,所占人数比例为23.5%。

3、专业不对口,岗位安排不合理

4、考核机制不健全,形式化、缺乏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5、部分志愿者(特别是女性)被安排从事与工作不相关的事情

在“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中,有30.4%的人认为是“有时从事与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在“消极对待工作的原因”中,有35.6%的人认为所做事情与自己意愿相违背。

“不相关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时为了迎接各种评估、检查,会从很多部门抽调志愿者,充当“救兵”。第二类事情是很令志愿者反感的事情,如陪酒、跳舞。这一点在调研中反映很强烈。特别是女性志愿者,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很难应对这种情况。

6、志愿者节假日休息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就业方面

1、优惠政策条件少,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配套制度不完善,部分政策成为“空中楼阁”

2、就业渠道狭窄,地方政府及团委、项目办提供的就业信息少

3、缺乏相应的留人机制和政策

4、接受地政府设置苛刻的条件和门槛,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失业率较高

对于正在服务期内的志愿者调查发现,服务期满后,选择考虑考公务员的为59.8%,这说明很多在机关服务的志愿者还是很想能进如公务员系统;其次有45.4%的选择进事业单位;接下来有37.1%会考虑选择自己创业;选择进学校和企业的分别为34%和33%,;而选择考研究生的百分比最少,为26.8%。

第三部分 生存状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志愿者层面

1、志愿者自利性、功利性动机强烈,与志愿者精神相违背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计划最大的动机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和自我实现与发展,而团中央所提倡的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服务西部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落实。志愿者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考虑,而并非留在西部、扎跟西部和服务西部。

2、部分志愿者素质较差,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不够

部分志愿者由于当初报名参加志愿者时动机不纯,再加上部分高校把关不严,让部分不符合志愿者要求的人进入了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在服务地由于工作上散漫、生活上 糜烂,在当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同时部分志愿者刚走出校园,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经不起在工作和社会上遇到的各种诱惑,从而走向了犯罪道路。

3、志愿者与主管部门及服务单位沟通不够

4、志愿者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缺乏团队配合 第四部分 解决志愿者生存困境的出路

(四)就业方面

就业问题无疑是志愿者生存状况中很严峻的问题。有的志愿者反映,“许多志愿者失业在家,让志愿者心寒。”比较形象的说法是,“服务期结束那天一起失业”。从表4-19中可以看出,有33.3%的人处于待业状态,其次是进入私营企业,为22.2%。另外在“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对策”中,有59.3%的人认为是“协助解决志愿者的就业”,高于其他所有选项。

在解决志愿者的就业方面,有如下对策和建议。

1、制定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报考东部地区的公务员应该享受加分优惠

政策制定上,团中央和团省委应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坚持政策的长远性、可行性。在“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中。有39.2%的人认为是政策优惠条件少,与此相对应,在“应该采取的措施”中,有36.32%的人认为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有59.3%的人认为协助解决志愿者就业问题。

2、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对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部门予以告诫和处罚;纠正不合理的、与国家政策相冲突的政策

云南地区的志愿者反映,当地的志愿者报考当地的公务员和特岗教师,还受到四大限制。第一是户籍限制,需当地户籍。第二是语言限制,需掌握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第三是学历限制,有些岗位专科生不能报考。第四是时间限制。报考特岗教师需要应届生,由于志愿者已经毕业,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结束服务期的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但实际仍属于往届生,从而没有报考资格。学历要求对某些岗位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合理行,除此之外,这些限制都很苛刻,对从事一两年的志愿者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因此,团中央和团省委应该加强与各地的沟通与协调,一旦与国家西部计划有明显冲突的政策,应该协调解决。否则,会打击志愿者服务当地的积极性和热情。

3、各级部门应拓展志愿者的就业渠道,特别是接受地部门应制定出合理的留人政策,让志愿者在所在地长期工作

基于上面对服务地当地部门设置的几大障碍,我们认为,对于愿意在西部基层工作的志愿者,在招聘的政策和措施上要灵活,打破户籍、语言限制的“瓶颈”,积极吸引志愿者在西部基层就业;

同时,地方人事部门、团委应该免费地为志愿者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志愿者就业。由于志愿者的信息来源 是有限的,因此当地部门应该注重和政府、企业、学校等单位加强联系,把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予以汇总,再传达给志愿者。省级部门,如人事厅、团省委可以组织专场招聘会。但是已经要注重效果,保证用人单位的数量、质量。

4、团中央、团省委和各高校出台政策,把志愿者视为真正的“应届生”

目前志愿者反映很强烈的问题就是服务期结束后,由于志愿者已经毕业,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并不认可。“因为毕业证上就写的2005年毕业的,怎么能说我们是应届生呢!企业一看就露馅了”,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

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政策是无力的。唯一出路是让志愿者成为事实上的应届生。我们的建议是,教育部和各高校可考虑对西部志愿者“开绿灯”。对志愿者来说,可根据其服务期限,推迟1—2年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可行,由于志愿者名单在5月份就确定下来了,而志愿者在7月初才毕业。这样的结果就是志愿者能享受到真正应届生的待遇,第一,志愿者结束服务期后可以参加其所在高校的双选会和其他招聘会。第二,可以参加选调生计划和报考公务员。

5、完善就业相关配套政策

(1)解决财政编制

在就业方面,目前志愿者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志愿者希望留在当地,但是却因为缺乏编制,无法实现愿望。

第一,志愿者所在单位如果确实由于工作量的原因需要增加新的人员,应该尽量向上级部门争取编制。第二,当地的政府和事业单位招考人员时,应该设定一定的比例专门面向志愿者,比例可设定在20%左右。在这点上,可以借鉴“三支一扶”计划的做法。

(2)为志愿者就地创业创造条件

第一,给于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条件,比如税收减免、简化手续,等等。这些条件也应该给于西部志愿者,为其创业做好政策铺垫。第二,经费支持。各团省委应该建立专门的 创业基金,支持志愿者创业。对于志愿者提出的项目,如果进行评估,非常有价值和可行性的,予以经费支持。经费有一定限额,可根据创业基金的规模来决定。基金的来源,可以接纳社会的捐赠,特别是企业的捐助。

6、志愿者加强自身建设和修养,注重在服务期间的再学习,为以后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服务期结束后,你有什么收获中,83.3%的人认为积累了工作经验,80%的人认为增加了自己的阅历,58.9%的人认为加深了对西部的了解。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志愿者的 此行经历收获是很多的。特别是前两部分,对志愿者以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目前的就业问题如此严峻,只有经验和阅历也不够,志愿者必须还要继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自己以后想从事工作相关的知识。否则1、2年后,荒废了学习,在以后的再就业中就会陷入被动。当然,我们认为这种学习不应该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物质方面

(1)志愿者们对现有的志愿者国家生活补助及地方补助基本上都表现出满意,毕竟他们对这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地方不同,志愿者每月的收入也并不均等。相对较而言,支教志愿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2)在住宿和饮食方面,满意度也较高,但是部分志愿者由于所住的地方条件确实差,房屋漏水、基本的生活设施缺少、饭菜单

一、而且质量差,这些情况也确实存在于在基层服务的志愿者的生活中,尤其对于支教的志愿者,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更艰苦;

(3)对志愿者配套设施不健全。工伤、医疗保险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对于在西部乡镇和学校的服务的志愿者来说问题更为突出。

(二)精神方面

(1)由于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一般高校参加志愿者的人数日益增多,而重点大学每年参加志愿者的热情并不高。同时,志愿者的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呈现出多项性;

(2)团委和学校对于西部计划在高校的宣传情况良好,但是、接受地单位、社会群众对志愿者的接受、认可程度需要提高;

(3)志愿者家人、同学和朋友对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的支持度较高,但是部分家长、同学和朋友还是反对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

(4)志愿者有较多的学习机会,但缺乏相应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5)大部分志愿者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工作,但是仍有少部分志愿者曾感到失落并消极对待工作。

(三)工作方面

(1)志愿者不能按专业和意愿分配工作的现象严重,导致从事机关工作人员比例急剧增加,而支教人员比例大幅度减少;领导在对志愿者的工作安排上缺乏合理性,不能委以重任。部分志愿者加班问题比较突出;

(2)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考核出现形式化,随意性比较大,领导的个人主观意见影响志愿者的表现水平;

(3)志愿者参加单位培训的机会较少,志愿者的发展空间受限。

(4)志愿者有时被安排从事与工作毫无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女性志愿者,如陪酒、跳舞。

(四)就业方面

(1)西部计划志愿者报考公务员的加分优惠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希望享受报考东部地区公务员也能享受加分政策的愿望强烈。

(2)团中央、教育部及其他部委缺乏出台系统、科学、合理的促进西部志愿者扎根西部的具体措施、政策;

(3)西部地方各级政府也没有出台吸引志愿者在当地工作,为当地服务的就业优惠政策和措施;部分基层组织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西部计划主题报告 篇4

一、某某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工作基本概况 我县自2007年启动实施西部计划项目。每年7月统一由省项目办负责招募补充,共引进志愿者5批共86人,统一由县西部计划项目办负责组织管理。截止目前,全县在岗志愿者达到30人,其中本地籍贯志愿者13人,外地籍贯志愿者17人(含省外籍贯志愿者2人),分配服务于县级部门14人,乡镇机关8人,中小学校7人,借调市级部门1人,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5人,担任乡镇团委委员1人。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管理。

2012年苏北计划与西部计划 篇5

各市、县(市、区)项目管理办公室、各高校项目管理办公室: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地方项目。今年是2010年实施“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第二个五年期项目承上启下的一年。经省委组织 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团省委联合召开的2012年江苏大 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联席会审定,现将《2012年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实施方案》予以下 发,请各地、各高校结合《关于实施2010年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的意见》(团苏委联[2010]20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方案》的要 求,做好宣传动员、招募选拔、培训派遣、管理服务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2年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各项任务。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

省项目管理办公室 2012年3月15日

2012年江苏 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实施方案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以下简称“苏北计划”)是由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和团省委共同组织实施,引导当代大学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基层去建功成才的一项长期项目。今年是2010年实施“苏北计划”第二个五年期项目承上启下的一年。经研究,2012年 “苏北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推荐、选拔面试、体检培训和集中派遣等程序从 我省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募700名志愿者,到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所辖县(市、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从事为期1-2年的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础青年 工作、基层社会管理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沿海开发战略、苏北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工业、经济、法律、外贸等方面的志愿服 务。

二、宣传口号

1、到基层去,到祖 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因为这个选择,江苏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

3、用一年不长的时 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情;用一段无悔的青春岁月换一辈子难忘回忆。

三、工作步骤

(一)申报审核服务岗位。3月中旬,由各服务县(市、区)项目办申报服务岗位。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岗位信息和数量由省项目办审核并录入“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

(二)宣传动员。从4月起,运用当代青年所接受和喜爱的网络、移动传媒等新媒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手机报、个人邮 箱、微博等,以新闻、专题、公益广告、招贴画等多种形式,全面、准确、及时发布苏北计划相关政策和动态信息。要增强新闻敏锐性,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新 闻单位的支持,坚持重在策划、重在基层,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招募录取

1、报名审核

西部计划主题报告 篇6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背景

1、西部大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明显拉大, 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无疑对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 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最急需的就是技术、资金、人才, 而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人才。

2、西部人才紧缺

目前西部人才紧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 高层次人才紧缺, 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5%, 高级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 西部为3.5%, 全国平均5.5%, 东部地区为5%。二是整体素质不高, 西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为3.1%, 而东部地区平均为6%。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 年龄趋于老化, 青年人才极度缺乏, 教育卫生人才相对较多, 而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管理类人才缺乏。四是人才分布不均衡, 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80%左右, 而全国平均只有59.5%, 在事业单位中, 人才又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西部地区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3.3%, 而农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只占18.2%, 并且人才又集中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非国有企业人才只占总量的15%。五是经济基础薄弱, 人才流失严重。六是人才观念相对落后, 人才机制不健全。

3、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发展, 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地区的发展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成长、成才、成功的要求结合起来, 同时, 通过在基层实践中锻炼, 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增强大学生就业和创新的能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二、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后的职业发展困境

1、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的观念未转变

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中心组织的邓希泉等人近几年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调查显示, 服务期满后, 志愿者选择继续读书的最多占34.8%;留在西部就业和发展的只占21.7%;有15.1%的人选择离开西部到发达地区去寻求发展;考虑尚未成熟的占28.3%;选择在西部创业的基本上没有。对学习地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京、沪、穗等大城市。选择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就业的分别占29.3%和26.5%。在职业选择方面, 他们主要希望从事公务员, 占29.1%;企业领导和管理者, 占11.9%;中小学教师, 占9.4%;工程技术人员, 占9.2%。另外, 从我们对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咨询中发现, 志愿者对读书深造和进入公务员队伍情有独钟, 相当多数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志愿计划的理念;还不是很吃苦、很耐劳;还没有真正树立扎根西部、献身西部、发展西部的精神;还不是很愿意到最基层、不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愿意在西部创业。这样, 无疑会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的效果, 无疑会影响西部的经济社会尽快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

2、国家政策还不够完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或者一些优惠政策对志愿者来说, 根本没有惠及到。从生活补贴来看, 每月六百元, 还是偏低, 他们的生活还是很紧张的;在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中所加的分数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大多不能弥补在服务期间所造成的知识上的损失, 上述这些是造成许多志愿者不满的最重要原因。另外, 对志愿者的考核机制不建全、对志愿者的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 影响了志愿者扎根西部的愿望、影响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效果。再就是立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规定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缺失, 导致志愿者及用人单位的短期效应。

3、受援单位工作不到位

在志愿者西部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 相当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真正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而是被分配到县城各大小政府机关。经过调查了解到, 他们中有不少人成了各级机关办公室的“勤务员”或“勤杂工”。另根据邓希泉等人的调查表明, 志愿者对成长环境, 尤其是对自己的发展环境的满意率为42%, 而不满意率却为45.2%。同时由于受援单位出于安全考虑, 本着“就近、就便、安全”的原则, 不是将他们分配到最基层、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而且受援单位也缺乏对志愿者的工作技能培训, 使志愿者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和完成工作任务。这些原因使志愿者的资源浪费较大, 无法在两年的服务期内形成初步的职业锚。同时志愿者对西部、对基层没有做出预期的贡献, 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

4、志愿者面临第二次就业

由于服务期间与受援单位也是一种临时关系, 就是扎根西部、扎根基层也得重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招聘, 这就为志愿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次就业。原本有的志愿者在大学毕业时就已经找到了工作, 经过两年的志愿服务后反倒失业了, 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给他们心灵上带来阴影, 也影响了以后的志愿者服务西部的计划。

三、构建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后的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议

1、转变观念, 扎根西部

大学生志愿者应该转变就业择业观, 面对当代大学生由“天之骄子”转变成“普通劳动者”的大趋势, 要充分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己, 并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 扎根到西部去、扎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个人的利益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统一起来, 把自己的发展同西部大开发、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

2、国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服务立法经验, 使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法制化、常态化。制定包括有宣传、教育等内容的相应法律法规, 使这一系列行动有法可依, 使这项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对志愿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特别是对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大学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或法律法规, 让他们安心、全心、真心地投入到西部、让他们有安全感、受人尊重感、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而让他们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 社会也应该对他们做出回报。对自愿者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考核, 以作为各单位录用志愿者、志愿者升学、志愿者获取创业支持等奖励的重要依据。

3、受援单位创建平台

要坚持“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 大胆地使用志愿者, 让他们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工作岗位,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志愿者必须安排在乡镇及以下的单位工作, 并担任一定的职务。受援单位在接受大学生志愿者后, 要进行岗前培训。要针对性地开展对志愿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指明他们的发展方向, 明确他们的发展路径, 增强他们服务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定和信心。

4、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的典型通道

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通道是指有关组织和受援单位与大学生志愿者互动, 为大学生志愿者设计的在职业领域自我认知、成长、发展和晋升的道路。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 既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 胜任工作, 服务西部, 并通过依据或建立有关的考核、录用条件和程序, 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发展施加影响, 使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目标与设计有利于满足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后的职业发展通道, 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

通道一: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逐步走上各级领导和管理岗位。这些志愿者经过两年的服务后, 如果愿意留在服务单位的, 经过用人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或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并按规定享受加分和优先录取后, 在原服务单位继续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 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的潜质,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锻炼和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考核、考查, 逐级向更高级的领导管理岗位推荐, 为国家培养领导和管理人才。

通道二: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专业技术发展之路。对于那些适合专心业务工作的人, 引导鼓励他们向技术业务方向发展, 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 成为西部地区的建设性的技术人才。

通道三: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技术和管理同时并举的双通道发展之路。对那些既有组织和领导能力, 又有较强的业务的双优型人才提供领导和技术发展的双通道。

通道四: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企业管理和职业经理人之路。鼓励愿意留在西部和基层的志愿者到国有企业、集体 (乡镇) 企业、民营企业就业, 从事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最终走上职业经理人的岗位, 或者成为企业家。

通道五: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自主创业之路。对于不愿意留在原单位, 又不愿意考研和到其他地区工作的志愿者, 要鼓励他们在西部、在基层创业。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应该为他们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舞台。

通道六:飞出西部、离开基层, 继续学业深造或在经济发达地区去发展, 待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之后, 走反哺西部之路。

四、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辟了大学生就业新渠道, 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近五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表明这一措施对于磨练大学生的意志、锻炼大学生的能力、缓解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的现状, 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 各级组织、各个受援单位本着把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发展同西部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构筑施展才能的平台, 与他们一起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多方位、多渠道地构建职业发展通道, 让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在基层扎根, 实现他们的人身价值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西部、在基层开花结果。

摘要: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 如何择业, 如何发展, 是一个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并结合对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者的职业咨询实践, 提出了构建志愿者的职业发展通道的一些建议, 以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组织者及志愿者本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卜欣欣, 陆爱平著.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1.

[2]、汪昊, 梁功平.这样找工作——名牌高校毕业生求职心路历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

[3]、史广政.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3

[4]、马士斌.生涯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1.9.

[5]、易玉梅.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理论与实践, 2005.6.

[6]、尹书魁, 李萍.大学生西部开发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5.

[7]、邓希泉, 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查报告, 2005.8.

[8]、龚青.今年“西部计划”即将启动.中国青年报, 2006.4.12.

[9]、张春朗.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去—新形势下的人才引进战略.人民论坛, 2003.7.

上一篇:多级轴流压气机全工况特性数值模拟下一篇:民主生活会意见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