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共7篇)
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 篇1
常见的8种作文写作方法
1、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动态速写法
【特点】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3、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4、展开想象法
【特点】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5、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6、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7、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 篇2
这篇文章来自于重庆晨报一次内部培训的讲稿, 培训的主题为“新闻写作”。文章中, 结合近几个月来重庆晨报的部分见报稿件, 梳理出13种常见的写作问题, 并深入分析了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 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目前我们的新闻一线, 大多为80后记者, 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但深读的机会比较少, 缺少慢下来的功夫和机会, 沉淀下来的写作是罕见的, 写作多半比较焦虑、功利和紧张, 这种背景下孕育出来的文本, 往往先天不足, 它不是可以流传的新闻作品, 而是应付了事的新闻作业。
二、新闻写作中经常出现的13种问题
(1) 语焉不详, 所指不明。案例:“心情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Shopping, 剩下的九十分就要看银行卡余额了……”今日, 重庆网友“墨狸”在朋友圈晒出“月光账单”, 针对这种状况, 理财专家支招:学会记账, 避免不必要的花销。 (重庆晨报4月15日24版《工资都去哪儿了?重庆白领晒月光账单》) 分析:“这种状况”究竟是指哪种状况?是白领月光还是网友晒月光账单?指向不明确。
(2) 用词欠准, 表述不当。案例:这些门窗, 原本是同兴一家建材门市为该楼一位业主装修新房所提供的。不料, 在安装之前出了意外———建材老板马老幺违规攀爬外墙失足跌落, 当场不治身亡。 (4月15日重庆晨报24版《业主不在家, 他竟徒手爬三楼想要安装防盗窗, 结果……》) 分析:不治身亡是指经过治疗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死亡, 这里应为“当场身亡”。
(3) 连词误用, 语流欠畅。案例:而人和、国安只能赢球才能延续小组出线的希望, 输球则有可能提前被淘汰。 (4月15日重庆晨报31版《中超四旅生死一场间》。分析:“只能……才能”连词搭配不当, 应改为“只有……才能”。
(4) 晦涩难懂, 含义不明。案例:年过40的老周, 开出租车已近十年了。跟风安装打车软件还没到一个月, 他就将这款软件卸载了。“这东西是年轻人的专利, 我就踏踏实实扫街。”在老周看来, 打车软件操作很简单, 但拿不拿得到单却掌握在自己手里。 (3月18日重庆晨报12版《嘀嘀打车后久等不来悔了单, 美女被的哥多次电话辱骂》) 分析:大龄出租车司机反应不如年轻司机快, 经常抢不到单, 因此, 拿不拿得到单到底是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记者表述让人难以明白。
(5) 句子杂糅, 令人费解。案例:北部新区初步摸底的46户高档小区违章建筑钉子户, 几乎都位于高端住宅小区, 这些违法建筑是怎么搭建的?邻居们对此怎么看?物业为啥不管? (4月11日重庆晨报31版《46家别墅违建钉子户, 你们赶紧自己拆了吧》) 分析:“高档小区”与“高端住宅小区”重复, 邻居们对什么怎么看?是对违法建筑怎么搭建怎么看, 还是对违法建筑都位于高端住宅小区怎么看, 还是对自己所住小区内有违法建筑怎么看?
(6) 成分残缺, 语句生涩。案例:渝北花卉园的上万株郁金香、欧洲水仙、风信子等众多花卉的盛开, 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2014年3月17日重庆晨报9版《白天暖阳依旧, 夜雨或将来袭》) 分析:缺少谓语, 应为“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7) 语句啰唆, 表述复杂。案例:完全可以说, 只要进了演播厅, 只要不做诸如在镜头对着观众席时突然起立、走动、高声喧哗等影响现场正常演出的事, 基本不会有人来管你。这也使得包括记者和同行在内的大多数观众, 开场前都在东张西望。就连总导演冯小刚出现在舞台一角用对讲机指挥现场, 都惹得记者旁边的一位妈妈专门叫儿子看。 (2014年1月22日重庆晨报19版《装摄像头, 缴手机, 关小黑屋晨报记者亲历春晚安保》)
(8) 逻辑混乱, 难经推敲。案例:拍得最难最痛苦的戏份, 一场被减掉了, 而另一场则还没拍就被直接砍掉了。 (2013年11月26日重庆晨报24版《妈妈和老婆同时落水, 先救谁?》) 分析:还没拍就直接被砍掉的戏份, 怎么会拍得最难最痛苦?
(9) 标题重复, 信息量小。案例:周杰伦唱完走了, 歌迷留下10吨垃圾。 (主) 听完演唱会, 歌迷出高价打黑的回家, 留下10多吨垃圾, 20多位清洁工深夜冒雨打扫清洁。 (副) 演唱会结束, 周杰伦赚得盆满钵满地走了。但他也许想不到, 他的这场演唱会会给重庆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歌迷打车难, 20多个清洁工深夜冒雨清扫10吨垃圾。 (导语) 垃圾成堆清洁工冒雨清扫10吨垃圾 (小) (2013年11月4日重庆晨报11版《周杰伦唱完走了, 歌迷留下10吨垃圾》) 分析:主标题、副标题、导语、小标题都在简单地重复周杰伦演唱会后, 歌迷留下10吨垃圾。
(10) 羊头狗肉, 文题不一。案例:帮女儿张罗开饭馆八旬老太上灶炒菜 (2014年3月18日重庆晨报9版《帮女儿张罗开饭馆八旬老太上灶炒菜》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姜大侠豆花饭庄”比附近的餐馆便宜不少。标题却选择了老板八旬母亲上灶炒菜的点, 而且文中对母亲帮女儿开店也着墨不多。主题不集中, 文题不统一。
(11) 粗心大意, 缺少核对。案例:昨日下午, 四艺节名家讲座第三场《中国文化思想的生命模式》在重庆图书馆举行, 著名美术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成复旺先生, 为观众举行讲座。 (2013年11月4日重庆晨报9版《国学热不应该只是凑热闹》分析:成复旺应是著名美学家而不是美术家。
(12) 疑惑未解, 留有遗憾。案例:该小区10楼以上的住户, 几乎都没有在窗户边安装护栏。反而10楼以下的住户, 装上了护栏。 (2013年11月6日重庆晨报28版《窗户没装防护栏, 1岁男童从31楼坠下》) 分析:10楼住户究竟装没装防护栏?记者交代不清, 留有疑惑。
(13) 抄袭自己, 重复别人。案例:还是前面的周杰伦演唱会的案例, 百度一下, 2010年10月19日, 《武汉晨报》报道, 周杰伦演唱会, 留下一地垃圾。两篇报道选取的新闻角度完全一样。案例:2014年3月21日重庆晨报4版《他们是经济英雄, 他们是重庆榜样》一文, 报道了2013年重庆十大经济人物评选颁奖典礼, 而此前的2012年颁奖典礼, 稿件见报于2013年2月28日重庆4版, 标题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经济英雄》。
三、观点
新闻写作绝对不是单向的, 是作者与读者、媒体、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 一次合谋, 是在诸多因素的博弈中寻求一种恰当的写作之道, 并最终产生出一种合理的叙事文本。以天气新闻为例。“房间里的冬天听着, 你已经被春天包围了。再给你最后一天的缓冲时间, 然后就放下羽绒服、围巾、帽子等武器, 升温从宽, 春寒从严!不要负隅顽抗, 你的地盘将被阳光、蓝天接管。如果改造良好, 8个月后允许你重返社会。” (摘录自2014年3月17日重庆晨报《今天起重庆白天暖阳依旧夜雨或将来袭》) 这段话有戏剧般的对话场景, 将渴望春天的意愿表达得历历在目。但是, 各地的气温到底如何?缺乏具体的信息, 太软。
比较:“从前天到昨天, 全市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了15℃。东北部地区气温较高, 其中巫溪、巫山、奉节、开县、云阳、万州6个区县最高气温超过了20℃。主城区最高温达到了23℃, 迎来了今年以来最暖的一天。” (摘录自2014年3月17日重庆晨报《今天起重庆白天暖阳依旧夜雨或将来袭》) 这段文字只有单一的信息传递, 具体信息清楚, 但太硬。
再比较:“这是一场温暖和寒冷之间的战斗。昨天, 全市大部地区都以15℃的最高气温向冬天宣战, 巫溪、巫山、奉节、开县、云阳、万州6个区县选择了20℃的火力, 主城区甚至以23℃的最高气温将寒冷逼向死角。捷报频传, 市区将以26℃的最高气温书写春天的胜利。现在, 重庆大部分地盘被阳光、蓝天和鲜花接管。人们脱下厚重冬衣换上春装, 年轻人更是穿着T恤, 架起墨镜向冬日示威;渝北花卉园的上万株郁金香、欧洲水仙、风信子则竞相开放, 迎接春天的凯旋。不过从今天夜间开始, 冬天派出的阴雨天气将入侵我市部分地区, 届时气温将有所回落。”这样的写法, 把枯燥的数字演绎为事件、场面、情景, 既告知信息, 又生动形象, 抹一笔人文色彩。
新闻写作之前, 要充分打量你的阅读对象, 你生活的环境, 你周围发生的事件, 基于普通读者的思维习惯梳理材料, 在与大众、媒体、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共谋中, 以最令读者会心的方式, 分娩出属于你的优秀的新闻作品。
四、新闻写作技术路线
(一) 技术路线一:确定焦点
2014年3月17日重庆晨报23版《英领馆官员组了一个长跑团要穿奇装异服跑重庆马拉松》一文, 全文的小标题有以下几个:他们为留守儿童筹善款;奇装异服鼓励大家来运动;带上老婆娃儿全家比赛;壁球高手助力慈善活动
这篇新闻的焦点是什么?重庆国际马拉松的影响力?奇装异服参加比赛?运动充满乐趣, 还是英领馆的爱心善举?焦点不明确, 新闻就容易被写成收破烂的麻袋, 什么信息都往里装。为了找到报道的焦点, 记者在写稿前应该问自己:这篇报道是关于什么的?报道的重点是什么?最打动你、最有趣的是什么?读者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根据新闻的不同内容, 分别提出这些问题, 然后用一句话作答, 这就是对焦点的陈述。
(二) 技术路线二:选择角度
新闻的新不仅仅在于事件发生的时间, 还在于记者呈现它的角度。拆除嘉陵江索道这个事件, 表达起来有多个角度。通常新闻报道选择的是事件概述法, 5个w一一交代, 呈现事件轮廓。有时我们也用人物记录法, 通过人的眼睛展现事件的过程, 如嘉陵江索道的修建者, 工作者, 乘客, 或者索道旁边的一位住户, 都可成为事件的见证人。如以下三篇报道。
(1) 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重庆嘉陵江索道拆除:央广网重庆12月24日消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重庆嘉陵江索道昨天开始拆除。嘉陵江索道1982年1月1日建成试通行, 全长740米, 车厢最大容量46人。在当时缺少跨江大桥的情况下, 嘉陵江索道连接了渝中区和江北嘴交通出行, 最高峰时索道日客流量达到2万余人次。记者从市索道公司获悉, 因为索道站台位置与东水门、千厮门大桥以及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布局规划撞车, 从2011年3月1日起, 嘉陵江索道停运, 并着手准备拆除。
(2) 重庆拆除嘉陵江索道引集体怀旧:中新社重庆12月27日电“挤在轿厢的窗边, 晃晃悠悠的过江, 到了江心, 四面都是空荡荡的, 远离房屋、人群, 脚下是滔滔江水, 这种感觉确实很特别。”得知嘉陵江索道开始拆除的消息, 39岁的重庆市民夏薇十分惋惜。夏薇告诉记者, 小时候家住江北城的她经常跟着妈妈坐索道, 那时候重庆灰蒙蒙的, 没有太多的高楼, 但那种慢悠悠、晃悠悠的感觉却是她现在最怀念的。“现在城市发展太快, 一个东西能有30年历史肯定就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了, 以后我们恐怕也很难再有这样的记忆了。”她说。
(3) 别了, 嘉陵江索道 (文/重庆晨报记者凃源) :每一根绳索, 都有它的终点, 比如, 嘉陵江索道。遗忘比消失更可怕, 这根存在了33年的绳索, 已经有两年零十个月没有动过。这样的安静, 是在前年春那个最后的热闹日子之后开始的, 就像春节一家团圆后的空巢老人, 团圆的日子越是温暖, 遗忘的日子越是孤独。在过去的这两年零十个月里, 它看到千厮门大桥从江水中的围堰开始拔地而起, 它听到自己的小弟———长江索道即将在几天后重新开放的消息。那些消息, 对它来说, 已经无关悲喜。在31年的忙碌之后, 嘉陵江索道唯一能做的, 只是等待自己从遗忘走向消失。这是它的墓志铭: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索道, 1980年12月15日, 生;1982年1月1日, 通车;2011年2月28日, 停运;2013年12月23日, 卒。
第三篇独辟蹊径选择了物的视角, 以拟人的手法抒发了人的怀念, 从一件事变成了一段令人感怀的历史。
(三) 技术路线三: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案例一:“昨晚11点发生了一起特大车祸, 25个人在睡梦中当场死亡, 一个三月大的婴儿奇迹般毫发未损。”案例二:2月7日, 乌鲁木齐阵雪。据气象预报显示, 未来几天, 还将继续迎来下雪天气。如果没有遭遇车祸, 河南籍环卫工马月芹应该和她的近两万名同伴一起, 坚守在乌鲁木齐各街道的清雪现场, 顶着簌簌而下的雪花, 为城市交通的顺畅付出自己的劳动。大儿子今年20岁, 二儿子18岁, 小儿子15岁, 这都需要马月芹和丈夫挨个扶持。丈夫患有慢性胃病, 出不了重力, 帮儿子攒钱娶媳妇的重担就落在马月芹身上。对于马月芹来说, 日子虽然艰苦, 但正朝她的理想和预计迈进。“干了两年环卫工, 已经存了两三万, 儿子娶媳妇就有了着落。”但1月21日的一场车祸让马月芹的梦想化为泡影。都是车祸新闻, 前者是告知信息, 后者是讲述故事。它复制一个完整的过程, 具有时间的动感, 有场景, 有人物, 有细节描写。故事不仅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甚至具有更强的信息传播能力。
(四) 技术路线四:寻找有意味的细节
例如, 3月15日, 走进王义昭的办公室, 他的桌上摆着一份自己打印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翻开的报告上面有多处标记, “改革, 是今年的主题, 农投集团在今年也将继续推进一系列改革。” (2014年3月20日重庆晨报34版《让天友乳业成全国5强》) 细节:“自己打印的工作报告, 而且还有多处标记”, 这样的细节能带来追问和思考, 能创造意义的空间:不是总理, 为什么要打印这样的报告?而且还有多处标记, 表明看得很仔细, 为什么?他要干什么?细节是有力量的, 而意义生活是通过细节来显现的, 它通过具体的描绘和再现, 传递画外音。
(五) 技术路线五:让文字呼吸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常见方法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 通过加强阅读训练来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高者其阅读能力肯定强,而阅读能力不强者其写作水平也一定不会好,要想写好英语作文,那就必须要有好的阅读能力。正如王明初所说“读得好不一定写得好,但要写得好必须读得懂、读得多”。因此,“读写循环教学法”就被英语教学工作者广泛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实践,“读”与“写”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需要对读写关系进行辩证思考,因为“阅读阶段是写作阶段的基础,写作阶段是阅读阶段的深化”。阅读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还可使学生了解地道的外语书面语特点,避免在写作中将书面语和口语体混淆。
教育者在为提高写作水平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时,首先要选好阅读材料。难易要达到或稍高于学生现有英语水平。材料要选择正规的、权威的英文书籍和报刊中的文章,而不是仅仅从一些应试资料中找一些阅读理解材料。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时,教育者最好可以找到内容相同但出自不同材料或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材料、不同作者对相同意思是如何表达的,哪一种表达更好且各自的句型和语法结构有何不同。比如,就中国钓鱼岛事件,China Daily和21century各自是如何写的[2]。更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就同一主题的两篇不同文章的句法结构和用词等进行书面评论,如写读后报告、阅读札记和文评或写出所阅读文章的提纲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博采众长,写作与所阅读文章题材类似的文章,做到边阅读、边写作。这样的写作教学设计会使学生对文章结构印象深刻,从而借鉴、积累写作技巧和写作经验,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
2 任务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任务前阶段(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的话题和任务的要求。选择的话题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熟悉,因而喜欢说、有话说。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说出一些与任务有关的单词、短语、术语以及句型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后面的任务中阶段可能要使用的一些语言材料,目的是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为顺利完成后面的任务做好准备。
2.2 任务中阶段(30分钟)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和语言储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初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要能把自己的真实意思表达出来即可,不必过分苛求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监控学生的情况,同时对于有表达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或帮助,还要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和时间(20分钟)。然后把学生分组,小组内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学生交叉批阅初稿,并把初稿退给“作者”,修改语言错误(10分钟)[1]。
2.3 任务后阶段(10分钟)
教师从每个小组随机抽取初步修改过的作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重要的语言错误进行评讲,补充有关的语言材料。此阶段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的形式及准确性上。通过评讲,给学生及时反馈信息,学生课后可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次修改。
3 通过互评和纠错来提高写作效果
大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词汇错误、句型和语法错误。当然,这些错误学生自己根本没有认识到,那么就需要帮助他们指出错误并纠错。但是,这次不是由教师做,而是由同桌或同伴来做,即学生模仿老师把识别出来的错误划出并在错误的地方写出正确的词句,同时由学生之间当面交流、互相讨论。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会由于水平、能力、竞争和面子等问题而更加关心和注意处于平等地位的同班同学给自己指出的错误,学生双方都能各取所长、共同进步,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桌在错误的单词、标点和句子下面划线,指出错误并在旁边写出正确表达。写作文的学生处于面子、水平等原因而对同桌给指出的错误格外在意,因而对错误和修改后的正确词句的印象也格外深刻,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此反复,改进越来越多,学生所犯的错误越来越少,写作质量越来越高,写作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4 通过教师的批改和反馈改进大学生写作水平
大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词汇、句法、拼写和标点等一些零星的语法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首先需要把学生统一上交的作文从书面上指出这些语法错误,然后发下去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再统一交上来。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二稿进行二次批改,指出其句法语法以及更高一级的文章结构、逻辑性甚至文学艺术性和思想性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课前教师集中书面批改、课上教师集中点评的方法针对性不强。如果能分批次对每个学生就本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当面批改,学生就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中的问题并对之及时修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提高写作水平。另外,在课堂上教师集中点评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时,可以把语法知识与写作技能结合,有效地贯穿于写作教学中,因为语法知识不足也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3]。
5 总结
写作是大部分人都会用到的语言技能,虽然在学校会学习一些写作课程,很多人(甚至本族语人)也掌握不好。本文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班级比常规教学的班级写作质量高。本文中这些方法的提出仅是外语教师实验和探索的参考,真正解决问题,还要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现实状况、教学条件和教师的特长来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郜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思考——基于任务教学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2 贺莉.大学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新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
3 邵贵君,胡多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文化与思维转向[J].价值工程,2013(15)
雅思写作方法常见的误区 篇4
雅思写作方法常见误区
一、“第三人称单数”:由于中文是没有第三人称加动词时,动词需要变化,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在写作中很容易忽视动词加”s”,错误句子充斥全篇文章,即使观点非常鲜明深刻,也很难拿到高分,此种错误稍加注意即可避免。
雅思写作方法常见误区
二、“残句”:很多学生受中文影响,只要一下笔,就是 “中式英语”,具体表现为:
一、逻辑混乱;
二、缺少主语;
三、缺少谓语。例如:”Putting crimails in prison which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雅思写作方法常见误区
三、“被动语态”: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被动句,也可能是不经常使用被动句,以至于经常出现缺少“be”动词的情况,造成很多句子都是像这样的“The glass should cleaned.”雅思写作方法常见误区
四、“连动”:由于中文与英文的句法差异,学生很容易理所当然地在一个句子中连续使用两个甚至三个动词,当然这是由于学生受中文语法的影响较深,在写作考试的短时间内,便不假思索地写出错误的句子,如:“„is increase sharply”。而这个错误,恰恰是母语为英语的考官们所深恶痛绝的。
雅思写作方法常见误区
专四写作常见开篇方法 篇5
四、专八英语作文的几种有效开篇段写法
漂亮的开篇是获取作文的高质量,同时也是高分数的重要部分,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有效的开篇手法,我在此重点介绍6种常见的、也是有效的作文开篇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至少每周开篇方法要练习使用3-4次,形成较深刻印象。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开篇方法要重点练习使用,直到熟练掌握。
1.使用数字
数字能够使人感到我们不是在空谈,能给人一种真实地感受。人们通常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也容易受数字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Every day millions of job-hunters in the world write letters of applications, wishing that they would be given a chance of interview.2.用问题
在文章开始我们可以向读者提出问题,让读者跟着我们一起思考。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提的问题不能简单,也不能太多,一般绝对不可以超过两个。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问题都会是设问句,答案就是文章的话题。
Now in our society what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want to find a job? What lies between you and an ideal job?(That is interview.)或者
Do you know any university graduate who does not want to succeed in the society? What does it take for a university graduate to succeed in the modern society? 3.用引语
我们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者某一领域里的专家的话。这种引言既可以是与我们的中心思想相一致的,也可以是有争议的,这样都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比如:“Success comes not only from pers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but also from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 interviews,” commented Dr.Kenly in his book.或者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s, a talent must be excellent at ability and morality.
4.直奔主题式或开门见山式(Direct opening)引言段可以直接表明文章的主题。以2005年题目为例,“Interview is frequently used by employers as a means to recruit prospective employees.As a result,there have been many arguments for or against the interview as a selection procedure.What is your opinion? Write an essay of about 400 words to state your view.”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开始: Nowadays interview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recruitment或者 In the modern society,almost all university students look forward to success in employment.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种单刀直入的方法容易显得过于唐突,读者心理上不易接受。另外,它还可能会使人觉得文章内容单薄,给人以作者思想贫乏之感。所以我们并不推荐这种方法。5.收网式(Narrowing—down)
这种方法通常由一个宽泛的、读者非常认同的事实开始,然后逐步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要讨论的话题。前面的开头相当于一个铺垫,给读者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比如2005年的题目,我们还可以说: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come into being.When they need to take up more people,employers usually select through interviews.Similarly,when people need to find a job,they also need to perform well in interviews.Therefore,interview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modern society. 而对于2002年的题目,“All of us would agree that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present-day society,we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to possess certain personal qualities that can enable us to realize our aims.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al quality of a university student?” 我们可以说:One feature of the modern society is the more respect given to individual values.When fighting for personal values and success,students need to catch good opportunities,but they also need to possess some essential personal qualities.
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我们的网要撒得很开,但是收网时既不要太快,又不能过慢。如果在开始那个宽泛的话题上停留过久,就可能会使文章有跑题的危险。我们建议大家最多用三句话,就把网收起来。6.驳论式(Refutation)
这种方法是先说出一种与本文观点相反但读者可能会同意的观点,然后话锋一转,指出这一观点是错误,并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写2005年的题目,就可能是这样:
Many of us may agree that China is a society relying heavily on guanxi, or relationship.We may all have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to resort to certain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get something done, to find a good job, for example.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recruitment is conducted more and more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 rather than on various personal connections.而2002年的题目,可以是这样:
As the modern society puts more emphasis on personal difference and personal values,it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seek success.However,the fact is that not everyone can succeed.Success calls for certain opportunities,but more importantly,it calls for many personal qualities.
在这种方式的开头中,转折词but或者however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读者脑海中造成一次撞击和冲突,所以比较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而如果我们能在阅卷老师业已疲惫不堪的脑海中形成这样一次撞击,就有可能给他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当然,有些写作课可能还会介绍其他的开头方式,如讲故事(anecdote)等,但是对于考试来说,我们认为以上6种是最简洁、最高效的。
另外还要指出,有些同学可能认为直接引用题目中提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保证不跑题的方法,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这样:
Nowadays interview is frequently used by employers as a means to recruit prospective employees.As a result,there have been many arguments for or against it as a selection procedure.Some people regard it as a good way to select employees within a short time while others think it is not proper to decide oil a person just by interview.But, all of them have some truth.
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 篇6
【训练目的】
学习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的布局方法。【写作指导】
一、概念
并列式结构,即用几个并列平行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它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分论点并列式。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例如:
2006年湖南满分作文《谈意气》中,作者首先通过一组排比巧妙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然后在本论部分设置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并通过大量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并用号召式结束全篇。这种结构,便于读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二种是论据并列式。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例如:
在吴晗的文章《谈骨气》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在本论部分依次平行列举了“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这样三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重点学习分论点并列式(04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
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作文评分】60分
专家点评:本文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
三、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列出几个平行的分论点,分别予以论证。
3、做出结论。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且分类标准要清晰一致。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不可矛盾,其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
3、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中心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证,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4、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5、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要害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7、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8、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四、模式举例
1、中心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分论点:
①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②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③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
2、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分论点: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3、中心论点: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分论点:
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
4、中心论点: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分论点:
①要有挑战时代的理想。②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辨析:你认为下列分论点设置有没有问题?请说说原因。
1、中心论点:做学问应当勤学好问
分论点一:做学问应当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分论点二:做学问应当有发问精神。
分论点三:做学问应当勇于探索、大胆怀疑。
(有问题:分论点重复,也并未提及“勤学”。)
2、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一: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分论点二:有利于繁荣市场,吸引外资。
分论点三: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问题:分论点二不能支撑中心论点。)
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必须跨过这道坎
野草从狭缝中冲出,于是迎来生机;流水从山谷中冲出,于是江入火海。生命中,隐型的关卡不时地横在我们的面前,无法逾跃,便无法流光溢彩,因此时时不忘:必须跨过这道坎!
必须跨过青春这道坎。“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干硎”,青春是明丽、希望的象征。然而,正如欢快的流水下涌动的暗流,青春地夹杂着叛逆、浮躁与冲动。乒乓球国手陈,年少气盛,前途光明,却在输球后大摔球拍,做出了极为失态的表现。这不能不让我们扼腕叹息,他的年轻心志未曾伴随功成名就生长,而是在尚未拥有从容,淡定心态的时期获得了过早的名誉和负担。青春是一部太仓促的书,如果没有在正确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那不仅有碍于个体的发展,更有碍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相反,让我们拿刘翔的成功作对比。他的自信与张扬让他赢在起跑线上,在跨过一道道赛道之坎的同时,他用那蓬勃风发的意气跨过了年轻而浮躁的秋,于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份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必须跨过挫折这道坎。“真正的勇士,也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遭遇挫折,唯唯诺诺,便永远被挫折湮没;鲁莽硬闯,也不免头破血
流;于是,正确地审视自我和乐观昂扬的态度才是逾越这道门坎的由内而外的力量。雅典的古代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正是用不灭的信念方才克服口吃,成就了事业。跨过挫折这道坎,需要有韬略家一般的自我评析,哲学家一般的处事智慧,诚然,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冒险家般冲出险阻的勇气。心志不灭,面对挫折的坎,我心无畏!
必须跨过思维界限这道坎。思维的狭隘会伤害真理。迈耳发现原子守恒,王·鲍耶创立非欧几何学定论,却因思想太过超前,不为当世所接受。
无法打破思维的定式,社会的发展将受到阻隔。因此,思维这道坎,用宽容去跨越。一味否定超前的思维将之看作异端,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仅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包容,更应该推崇社会的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多元化的发展与和谐。比起那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年代,如今的学术精英化面向草根化着实是令人乍喜的转变。必须跨过思维这道坎,国家的繁荣才有不竭的推动力!
青春的门坎,用成长去跨; 挫折的门坎,用信念去跨; 思维的门坎,用宽容去跨。
在那些已经跨越和即将到来的隐型关卡面前,对自己默念:我们定能跨越!【点评】无人能够否定这篇作文所透露出来的作者的才气。但细看,仍然是应试作文的典范:三段式的议论,古今中外广征博引,语言老练而富有哲理。
然而,如果再进一步细看,却发现,作者所提出的“青春”“挫折”“思维”三道坎似乎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对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就造成伤害。如果能够把“青春”改为跨过“浮躁”,也许文意会顺畅一些。
【实战演练】
请以“?的联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采用并列式的布局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教师参考)
“?”的联想
“?”像那科学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身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对地心说大胆地提出了怀疑,终于成为日心地动学说的创始人,沉重地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提出疑问,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传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爱因斯坦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正是这样大胆质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长足发展。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一个小女孩面对“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开始了对生命对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马斯·莫尔面对羊吃人的社会现象,思量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乌托邦》。马克思更是无数次地问自己:“资本主义制度怎样才能灭亡?”通过对大量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他终于使“一个幽灵在欧洲上
空盘旋”。正是一个又一个问号盘旋在哲学家的心中,使人类智慧的花园里百花竞放,争奇斗妍。
“?”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到称霸中原成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到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古今中外的人们通过小小的“?”表达了无限的意念、无穷的思绪。
“?”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无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它,它又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对于“?”的无穷魅力,您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问号呢?
【素材积累】
孔子“每事问”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他的许多学问是他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得来的。他问过有名的学者,也问过普通的农夫;他问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问过梳者小辫的孩童;他还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能够“不耻下问”。从这当中,他体会到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毛主席说过: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因为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是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著名的“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根纳提出的。他在地图上发现大西泣西岸的南美洲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正好能够对起来,而且巴西沿岸每一凸凹处,与非洲沿岸每一凹凸处几乎都相对应。他思索着:如果移动这两块大陆,使他们靠拢,那么这两个部分正好吻合。他想到这里,心里一亮:“这两个大陆原来可能是一个。”
后来他又经过长期研究,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及古气候多方论证,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大陆原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以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后来科学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学说。
维勒的后悔
德国19世纪化学家维勒,是一位在科学上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曾先后发现了铝和铍两种元素。但他也有遗憾。有一次,他在研究矿石时,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他没有深入思考,武断地断定它是金属铬。不久,瑞典物理学家、化学家肖夫斯特姆也遇到了这种化合物,他没有轻易放过,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终于发现这种金属是钒。
维勒得知后,后悔莫及。由于自己的草率,没有认真思考,失去了一种科学发现的良机。
格言警句
欲任天下之重任,必自其勤问访始。——清·魏源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者,相以说解。——《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夏衍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粹言·论学》 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混浊,久自明快。——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河南程氏遗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清·张伯行《学规类编》
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汉·刘向《说苑·建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宋·程颢、程颐《二程集·畅潜道录》 学非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德]普朗克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美]爱默生
一个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爱迪生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英]达尔文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英]牛顿 思索使人伟大。——[法]巴斯卡 通过空间,宇宙将我像一粒微尘那样攫住并吞没,而我则通过思想把宇宙攫住。——[法]巴斯卡
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老舍 思索吧,思索能引人入胜。——[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宋·晁说之 一颗好脑袋,强于一千只有力的手。——英国谚语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华罗庚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高尔基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迪生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 疑惑随着知识而增长。——歌德
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夫 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利特
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布莱克
科幻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7
科幻作文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来读一篇例文。
未来的汽车
到了22世纪,将会有一种新型汽车出现在地球上。这种全自动汽车与众不同,技术格外先进。这就是我发明的陆海空三用新型汽车。
这种豪华的汽车采用22世纪的新型卜—ADEC型发动机,车体是由高强度的钢板、防弹玻璃、塑料和轻金属制成的。它的弹性极强,用铁锤在上面敲打,也不会留下一点儿痕迹。
汽车是全自动无人驾驶,它的司机是一台超级电脑,这台电脑控制着车内的一切系统。只要你往这种豪华小汽车里一坐,就会有一种奇特的感觉。车内是用22世纪的塑料装饰的。这种塑料非常柔软,躺在上面格外舒服,车上装着隔音玻璃、空调、电视、录音机等。这些都是遥控的,如果你想看电视,随手按一下电钮,玻璃上就会立即出现图像。
晚上人们休息的时候,它可以自动调节。它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以在一小时内环绕地球一圈。即使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它都是那么平稳,安全性极强。
如果你想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行,只要按一下全自动起飞电钮,它就会自动起飞,自由翱翔。如果你想到大海畅游,一按电钮,它一下子就钻入水下,像潜水艇一样,你可以在海洋中观赏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
将来,我一定要用自己发明的汽车载着我的老师和同学去世界各地旅游。
这篇科幻作文写得很有创意,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科幻作文的特点:
要有美好的幻想
科幻作文自然要有幻想,要有美好的愿望。小作者盼望着汽车能够实现无人驾驶,能在陆海空自由行驶,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因而小作者在写作文时就有了方向。
具有科学的设想
科幻与幻想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科学的设想,设计科学的未来。例文中设想22世纪的汽车采用新型发动机,内有超级电脑、多功能电钮,能上天入地,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要有具体的情景
【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推荐阅读:
写作的常见方法12-18
高考语文写作的常见方法09-23
常见写作方法下部01-29
作文常见的错误10-06
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10-23
常见的高中英语作文01-29
求职信常见的毛病和写作建议01-30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09-10
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12-14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