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课后反思

2024-06-29

月亮湾课后反思(共12篇)

月亮湾课后反思 篇1

一看到这么美丽的文章和这么美丽的课文插图,总是想起以前的教学方式,用导游的形式去游览祖国的美好河山,徜徉在祖国美妙的语言文字中,领略着美丽的风光的同时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但是,我们的孩子本来就生活在农村,我们自己的这里美丽的风景,就在学生的眼皮底下,学生能否有所感觉。于是课前我先带领孩子来到校外的田野里,村边,感受一下身边的美。田野里绿色的麦苗,在风婆婆的抚摸下,碧波荡漾。村边的桃树已经是含苞欲放,有的甚至已经撑开肚皮,露出点点红晕。河水是那么的清澈,岸边的柳树也是枝条柔软轻慢,随风飘荡。菜地里更是郁郁葱葱,什么青菜,韭菜,大蒜,连路边的马兰、荠菜现在也搬家到了农户的菜垄里,一切都充满了生机,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一路走,一路唧唧喳喳,无论发现了什么都忍不住及时地与同伴分享,一脸都是春天的颜色。这些都是孩子平时在生活中不曾留意的,今天特意去观察去欣赏,发现生活中美真是无处不在,无缝不钻,只是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里,还意犹未尽呢!

这个教学片段,让学生回归了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我们一直生活在美丽的画面中,而学生却从不曾留意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美,我们做老师的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而不把热爱家乡成为一种时尚的口号。

从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想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而在这篇课文中所写得景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却是不曾让我们心动的。也许学生天天看着,也无动于衷。而课文中写得那么美,却也都是我们身边的,常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景物。所以我在上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书中所写的是生活,是我们平常见到的事物。

仅仅挖掘课本资源也还是不够的,还得充分是挖掘生活中的资源,让一切可能成为教学的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

月亮湾课后反思 篇2

一、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要根据教学实践、学生实际,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 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 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反思课堂情景创设

课后, 应对教学情景的创设进行回顾总结, 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引导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从该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 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 并及时修正教案。

三、反思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的做法显然行不通,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教学是否依据课程标准, 注重联系社会的实际生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使教师、教材、学生成为课程的和谐统一体。

四、反思教法学法

课后应细心琢磨,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启发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对于本课中的得失, 及时总结, 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五、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是否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保持较长的注意, 学生是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中, 能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六、反思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 因人施教, 实现分层教学。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置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对接受能力较弱的, 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下功夫,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验成就感。一个成功的教学, 就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 跑得快”, 中等生“吃得好, 跑得动”, 让学习困难的“吃得了, 不掉队”。

七、反思教学中“闪光点”

“闪光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次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 比如:找准活动内容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课堂引入;师生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教学延伸活动等, 这些“得意”之作, 将他们记录下来, 以便于以后教学中参考使用。

八、反思自己的“败笔之处”

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 比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 某种原因造成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 草草的收场等。这些“败笔之处”, 要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

九、反思“教学偶得”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 更不可能100%的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 偶发性事件产生的灵感, 是课堂丰富的素材, 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 这些往往是突如其来, 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加以重组整合, 就会转瞬即逝, 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十、反思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要层次分明, 精选、精炼, 评价的主题是能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 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能否发展学生思维、引导探究、迁移拓展提高学生能力。

课后反思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反思;教师;信息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3-0021-02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课后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一、课后反思的切入点

一是反思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她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是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是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是反思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是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不断自我剖析

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

(二)以其他教师为镜

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该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而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四)以学生为镜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五)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即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六)加强反思指导

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诚然,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这种指导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导,即反思方法、途径、技巧等的指导;二是反思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应让教师明确反思的具体过程。奥斯特曼和可特凯普的反思过程理论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们认为反思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积累经验——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积累经验指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在此阶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很重要,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相关理论等都会起作用。教师一旦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就会感到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开始进入反思活动;观察和分析指教师广泛地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重新概括是在分析和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验证就是积极验证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总之,教师进行教育探索。要有新的视野。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学中有许多被人熟视无睹的问题,只要我们愿意做,能克服浮躁,摆脱急功近利的诱迫,那么,成功必然会青睐勤奋和有灵性的人。

月亮湾课后反思 篇4

江口中心校

沈荣端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1—92页的《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并初步建立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听一段美妙的音乐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在听、猜中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情境中引导、探究新知,情境延续、巩固新知,为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我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表扬,奖小帖纸、同学互相鼓励等,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会了认识整时,并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懂得要遵守时间以及从小要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钟表各部分名称比较简单,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钟表上的各个部分名称及特点。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你在哪里见过钟表和你在哪里见过用电子表示法来表示时间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练习的设计还应更加有层次,关注学生的差异应该更到位些,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认识钟表》的课后反思

江口中心校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5

孩子们有的说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有的说可以美美地背一背,有的说可以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有的说可以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月亮湾的美丽景色,也有的说可以写一首小诗来赞美月亮湾。对于这些提议,我都一一肯定,并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准备,可以走过去和好朋友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八分钟过后,我请孩子们来交流:

首次请的是用朗读来表达月亮湾美丽的孩子们,孩子们抑扬顿挫的朗读着实让人舒心,尤其是“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以及“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这两句更是读得如诗般美丽,充满情趣。接着我请了选择背诵的小朋友,人虽然不多,也没有朗读者那般充满感情,但也能很准确地背诵,受到了大家的肯定。此时画画的孩子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他们举起了手中的画纸,呵呵,来瞧瞧这幅:满山的绿色,大片的红花,一条如带的小河围绕在村子周围,只是村子里只有两座房子,未免可惜了点。再看那幅:河里的鱼儿好大哦,鳞片还五颜六色的,更有趣的是那座小小的石桥也躲到了大树底下!小作者还振振有辞: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嘛。再瞧瞧这幅:红花绿树、青山流水,有模有样的,还有那满纸的音符到处飘,只是这农田有点怪,完全一个正方形。孩子们的作品,赢来了孩子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小作者脸上的兴奋和骄傲早已不言而喻。掌声还没息,中间一只小手早已高高举起,那是咱们的小诗人在向我“抗议”,连忙隆重请出徐江成为大家赋诗一首: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村旁河水流,水中鱼儿游。山前桃花开,山后树成行,什么地方最美丽,要数家乡月亮湾。呵!还真有点诗的味道,难怪大伙儿又一次掌声响起。

课后反思: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如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喜欢说话写话,善于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空间智能较强的孩子喜爱涂涂画画,进行想象设计;交际智能较强的孩子爱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的意图比较明显……

教学反思—unit6课后反思 篇6

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unit6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unit6起始的听说课,我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精心设计,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后回忆体现整堂课较杂乱。

反思如下:

1.引申部分偏难,一没有多媒体的辅助,而是学生搜索信息及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只备好了教材,没备好学生和教具。

2.过分强调了信息搜索处理能力及文化内涵的培养,而忽略了课堂的基本本位。所以学生稍觉应付困难,课堂略显沉重。

需改进为:

1.板书书写为学生做好表率

2.小组积分应更加科学

《答谢中书书》课后反思 篇7

于是, 我就让学生去读这篇文言文, 虽说这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文, 可要让学生体会其间的味道却有点难, 那就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 就要教学生会思考问题, 因此, 我就让学生提出疑问。课前收集了学生的疑问, 并进行汇总分类。学生的问题如下:

1.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是什么?

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是一封应答谢中书的信, 为什么写的全是景物?

我用PPT的形式在上课前进行呈现, 并且指出前三个问题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那是老师对学生的提问, 而第四个才是自己看了文章后的疑问, 因此就确定第四个问题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整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还偷偷地观察了一下, 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 那表情是多么的愉悦, 其他学生是多么的羡慕。此时, 我确信了我的策略是对的。

首先, 我从文言文的角度确定其教学内容。文言, 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而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上, 因此, 学习文言文, 前提是学习文言。于是, 我就设计了两个教学步骤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一.读。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重点解决“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朗读节奏。我预测到前部分都是四字句, 两字一停顿, 学生是很容易掌握的, 而后两句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很难把握, 在课堂上我就反复要求学生朗读这两句, 在朗读中学生就较快地掌握了这两句的朗读节奏, 同时, 也很快地明白了这两句话的意思。所以, 我认为“生本”语文课堂就必须从学情出发, 这样的课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译。先让学生自由翻译, 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及句子的翻译。不懂的举手提问, 老师帮助解决。过了几分钟, 学生的声音渐渐停了下来。我就采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来翻译句子, 并要求指出重点字词的意思。这个环节很快就结束了。

这样学生对课文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可是表层的。学习文言文, 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文化的主要方面是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 即所言志, 所载道。那“所言志, 所载道”就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词处。所以, 我就决定在写景的文字中深入地挖掘, 把学生带入其间。

我提问:“陶弘景说:‘实是欲界之仙都’, 那是说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可听了大家的翻译, 你感觉到这是‘人间天堂’的美景了吗?”

学生默默地摇头。

我就顺势提问:“那陶弘景为什么说这里是‘人间天堂’呢?你能抓住景物来描述一下你从文字中看到的画面吗?”

不一会儿, 学生纷纷举起手来。

学生甲:“我从‘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看到了一种山水映衬之美。高高的山峰高插入云, 那是一种阳刚的美, 而流水清澈见底, 那是一种温柔的美, 山的刚和水的柔, 使陶弘景陶醉其间, 那不是‘人间天堂’吗?”

一个学生的回答点燃了全体学生, 学生的眼睛此时都清澈透亮了。

学生乙:“我看到了色彩搭配之美, 你看那石壁五色交辉, 色彩斑斓, 和着青色的高山、蓝天、白云、变化不断的清流 (那流水随着倒影的不同而变化着) , 那是纯净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 不得不让人感受到那江南山水的清新脱俗。那不是人间天堂吗?”

学生丙:“我感受到了一种动静生命之美, 你看那‘夕日’静静地躲在山头, 余辉染红了山头, 那浮躁的心此时就会变得宁静安详, 还有那清晨雾气散后, 猿猴、林鸟的此起彼伏的叫声, 那是一种生命的蓬勃。”

……

此时, 学生已经完全进入陶弘景所描述的意境中了, 我顺势告诉学生, 这是深入翻译法, 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中‘所言志, 所载道’处一定要展开自己的联想, 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意境。同时, 也就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第四个问题了。

我暗暗高兴, 我想我完全可以带学生去体会陶弘景在文中的“所言志, 所载道”了, 我就提问:“你在这里读出了陶弘景的什么了呢?”我多么期待着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沉醉于山水之乐。可事与愿违, 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读出了谢中书是请陶弘景出山做官的。”这个答非所问,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附和。这不是我的教学设计呀!再说关于谢中书给陶弘景写信的内容是没有记载的, 这从何考证呢?我就如实告诉学生, 这个问题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也想到过, 就查不到这方面的资料, 那我们怎么办呢?跟学生商量, 我们能不能从书中去找。这时, 所有学生的眼神都集中到书中去了。马上有一个男生举起了手, 说:“找到了, 课文注释里说‘谢中书曾任中书鸿胪 (掌朝廷机密文书) ’, 那就说明谢中书是梁武帝的左膀右臂, 梁武帝很信任他, 而你给我们的资料里讲到梁武帝曾请陶弘景出山为官, 那一定是受梁武帝所托请他出山了。”

那我就追问:“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沉默了几秒后, 有一女生站起来说:“老师, 你不是刚说过了吗, 古人喜欢‘写诗作文’来交流的吗?你看‘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说明谢中书肯定也是用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梁武帝请陶弘景出山的时候不是问‘岭上有何物’吗?”

学生的思维全打开了, 陶弘景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鲜活起来了。

我又追问:“陶弘景是怎样告诉谢中书不愿出山为官的呢?”

学生一:“陶弘景是委婉地告诉谢中书, 我是一个沉醉于山水之乐的人, 我是不愿为官的。”

我顺势把陶弘景沉迷山水的描述在PPT上呈现:

“他游遍了各个名山, 寻求仙药。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 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 吟咏诗文, 久久徘徊, 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一听到松涛响, 他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有时他一个人独自去山泉、岩石的地方游览, 远远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

这样, 把陶弘景对山水痴迷的形象进一步强化, 再读课文体会。

不一会, 学生又说:“老师, 我读出了陶弘景觉得自己能够和谢灵运一样感到得意, 他是不屑于做官的。”

又一学生说:“老师, 我读出了陶弘景对当时人沉迷名利的惋惜, 你看‘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爱莲说》里的‘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 陶弘景是不屑于官场的。”

这样, 陶弘景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存活了, 这节课上我只是在旁边轻轻地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不断地在文中寻求自己想需要的。

课后我不禁反思:

课堂的改革是必须, 我们曾经的语文课堂教学, 老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 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按自己的要求进行, 漠视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遏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 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表达、创新的欲望, 也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 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课堂道具。我想我们的每节语文课, 都应该是没有桎梏和约束的, 应是直率、坦诚地碰撞和争论, 是自我生命自然地绽放和自由精神淋漓地舒展。

如今我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课前给学生一份所谓的预习案,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然后在课内展示, 期待达到“自主、合作、探究”。试想, 教师一人编写的预习案, 能代表学生的想法吗?他们在完成你的预习案时, 不是桎梏了他们的思想了吗?这还是自主吗?在这个教辅材料满天飞的年代里, 学生还会有思考的习惯吗?有人说过:“当一个人进行思考时, 他因此而存在。”所以, 不会思考的人是悲哀的。但课前要预习这是必须的, 那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预习, 比如通过阅读, 提出自己在课堂上想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疑惑, 这样教师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根据教材内容正确地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思考的三个问题是:

(一) 学生的思考点在哪里?

(二) 我们要从哪里出发?

(三) 我们要去哪里?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8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与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剔除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案例描述:走上工作岗位也已经十几年了,可以说在教学方面还算顺利。教学内容中的例题,习题,也都很熟悉,足够课堂上用了。所以,认真备课、备学生似乎也成了一句空话,随意性也增强了。这种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向以前一样看了几遍教材和教案就去上课了,上的是全等三角形,新课内容上完后,我给学生增加了一道思考题,是全等中带折叠的问题。题目出好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看哪一组先能找到答案。同学们开始讨论,有的动手折纸,有的在画图,有的在计算数据。大家都在积极参与,我也下去巡视、指导。很快,讨论完毕,每一组都有一个代表说出他们组的结论。我在黑板上认真记录他们的解题过程,写完第三种情况的时候,我还很高兴表揚学生们考虑的很全面,以为这题就结束了,和我预设的答案也一样。不料,最后一组的代表王同学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同学说不可能,老师都说了只有这几种情况。我鼓励王同学说,既然你有不同的见解就不妨给大家解释一下吧。他听到我这话信心更足了。我按照他的思路把图像画出来,也是符合题意的,其他同学也都立刻集中精力思考第四种情况。可我怎样分析,计算,绕来绕去,也计算不出来答案。看到同学们正瞪着眼睛看着我,我有点慌了,额头上都有点出汗了,我真后悔当时为什么不仔细研究题目,把题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全面考虑呢,救命的下课铃声响了,我不好意思的对学生说:“这节课我准备的不充分,让大家失望了,找时间我会给大家补上一节课”。同学们宽容的答应了我的请求。我急忙逃回办公室向其他老师请教,一起分析了结果,我明白了本题变化的规律,并且把与本题类似的题目找到,重新整理,准备很充分的去上了一节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新课“,同学们的眼睛不再茫然,我也如释重负。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插曲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老师如何处理。通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再上的知识权威,不再是口若悬河的演讲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题。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仅是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方面,更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爱护和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质疑,敢于同教师教师展开思维对话。可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有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就像我这节课,我一开始仅仅是凭借着以前的经验,并没有细细去研究,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课后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通过反思,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必要的追踪和设计,并写出了“再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养成良好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通过反思,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课后反思 童海丽 篇9

交口县城关小学 童海丽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我在教学本课时力求通过反复读文,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多角度的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以情入手,展开课文最动人的场面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人之处。

课堂伊始,我就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让学生找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令你辛酸难过、看到希望和受到感动,此时主要把学生带入情感中。顺文本思路而教,让学生理解小钱的生命的危险,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及迫切。另一方面感受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陌生的小钱。从而,体会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二、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对本文重点段的学习时,我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静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理解得比较含糊。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这是一座用什么架设的生命桥?”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小钱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或者采用循环复沓式朗读,一步一步把情感升华,并达到高潮,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足球课后反思 篇10

第一、学生练习时间少,球感不佳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我安排了六节课来完成足球单元,从第一节球性练习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比较差,球感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利用精讲多练的手段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球感,虽然经过多节课的练习学生控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球性练习的时候球不再到处乱飞乱滚,但这仅限于简单的球性练习,对于脚内侧传接球学生捡球时间还是比较多的,紧靠课上的四十分钟远远不够,学生要想进一步的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就必须要利用课余时间。

第二、动作技术掌握错误

学生与学生间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对来说体育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后能基本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反之,体育素质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技术掌握也比较慢,而且技术动作也比较容易变形,从而导致传接球频频失误,捡球时间比练球时间长,另外由于学生技术动作错误,还可能造成伤害事故,以脚内侧传接球为例,正确的传球动作是脚内侧勾脚尖触球的后中部,而练习中则出现翻脚底、绷脚尖或者触球位置错误等问题,特别是触球位置错误后很可能造成球飞起来而砸到对面的学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所以说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是提高控球能力的前提。

第三、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新课标主张“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为主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太强,练习时学生会根据主体意识进行练习,而不接受教师的教授和引导,从而导致练习效果差,达不到教学目标。以脚内侧传接球为例,在教学中我强调用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并示范及指出触球部位,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随意,用脚尖捅球、触球的中下部,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耐心听讲、接受教学、努力创新的能力。

第四,教师的课前期望太高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要求学生,也不能对学生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目标,刚开始教授脚内侧传接球的时候,我从语言导入到讲解示范,马上就要求学生分散进行练习,经过巡回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动作变形、球到处乱飞,针对这一情况我迅速集合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原地踢固定球的练习,让学生正确的动作定型,经过这一练习再进行分散练习,我发现学生的动作明显改进不少,技术正确性也有所提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以下这些措施来解决: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练习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也就是说学生对之有兴趣了才能很好的去钻研和掌握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最简单的球性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利用百鸟归巢、溜猴、射门比赛等足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足球的习惯,足球脚内侧传接球这一课,学生为了更好的玩好溜猴这一游戏,练习认真,学习氛围好。

第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正确的动作是学好、学精的前提,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练习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我利用单独的一只鞋来与球进行示范,重点指出脚与球的触球位置,又利用踢固定球的方式来体验支撑腿的摆放与触球一瞬的感觉,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的形成。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主体意识强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学生一味的强调自己的主张,不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那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差,为了能让学生在接受引导后又能够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话,那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一定要坚持不懈让每个学生达到其该达到的要求,不能半途而废,铸就学生太过自我的性格。

第四、实事求是,以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能按照个别学生的要求去要求他们,而是应该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要求他们,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松鼠和松果》课后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后反思

G623.2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系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识记生字呢?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由从整体读文入手,由句到词,由词到字,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不断复现生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扎实地识字写字,尤其注重了识字方法的积累和运用,如利用熟字加减偏旁的办法,找到字与字之间的规律,以讲故事的方法,了解造字的本源,进而使学生的识字写字更有兴致,印象深刻。

本节课主要成功之处:

一、恰当利用媒体资源,有效整合学科课程,课堂学习生动有趣。

本课媒体资源的使用和整合定位在常态、必要、高效方面。因为我校内每间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因此电子白板就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工具之一。在使用上,我们必须让它发挥它特定范围之内的功能作用,不任意扩大,也要充分利用好优势功能。

在媒体与资源的应用上,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了适合本堂课的白板课件,同时搜集了大量的辅助多媒体资料,来丰富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刮奖环节,让学生以刮奖卡的形式明确学习任务,当时全班同学屏气凝神地盯着屏幕,想看看到底能刮出什么奖品来。这一环节在上课初期就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得课堂学习任务指向明确。

接下来的整体感知部分,我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先让学生观看课文卡通视频,再用自己的话讲松鼠和松果之间的故事。视频中卡通形象逼真可爱,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因为专注,所以复述课文大意时同学们都能讲的头头是道,很好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后面饶有兴致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识字写字部分是本堂课的重点。在多媒体的应用上我们采用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手段。

1.我会读,识记生字字音。

在词语朗读环节,我利用白板的特有功能——聚光灯,与学生们玩了个捉迷藏的游戏,聚光灯打到哪个词上就大声叫出这个词的名字。学生抢读,精神集中,兴致高涨。

加大难度,在出示单个生字环节,利用flash动画,同学们玩了一个击鼓识字的游戏。大屏幕上会滚动出现本课生字,学生亲自操作,击鼓和喊停,男女生互相抢读,在竞技性游戏中高密度复现要求掌握的字,学生印象深刻。

以上两个环节,利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生字,在游戏中记住字音。

2.我会认,牢记生字字形。

在“我会认”的环节中,先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了生字“聪”。想要做个聪明的人,必须具备灵敏的耳朵、敏锐的眼睛、善于表达的口和做事认真的心。应用上了白板字典的功能,让学生们直观地认识了“聪”的字形结构。之后通过熟字减偏旁的方法,带领大家由“聪”去掉“耳字旁”认识了生字“总”。后又让学生认真观察“活泼”二字的异同点,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有氵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学生总结“活”是熟字“舌”加上氵旁,“泼”字是熟字“发”加氵旁,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在字的不断复现和运用中强化了字的掌握。

3.我会写,注意比划书写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有两个字是需要学生会写的。分别是“主”和“意”。这两个字我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电子白板中有一个语文学科的“汉字笔画”功能,在这一环节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先学“主”。利用“汉字笔画”功能,学生自主標注比划顺序,同时学生们一起书空牢记比划顺序。书写练习时学生到白板上练习,通过屏幕录制器的录制和回放功能,对学生书写习惯书写笔画的占格位置进行了全程的指导,并给予直观即时性批注和修改。

在学“意”。通过大屏幕实时转播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并纠正书写姿势,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书写的姿势美,汉字书写的笔画美。

4.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白板创设出逼真的故事情境,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力求让部分学生能够体会文章情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程度。课文朗读第六段的“茂密”一词不好理解,我通过白板的克隆功能,实现了现场演示树木从不茂密到茂密的生长的过程,并且请同学上台参与,对比理解“茂密”和“更茂密”的视觉效果。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茂盛而繁密的松树林是什么样子的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声情并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具体学情,开发、设计电子白板的功能,在趣味性和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方面为学生搭设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强化学习要点,在语文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生长。同时,教师能够熟练操作电子白板,将白板的使用成为一种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乐趣的教学语言,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在评价中指导学生获得习惯、方法和语文能力的生长。

本节课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任务是什么,能够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来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能够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有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欣赏、赞美和奖励,让学生知道,所有的奖励都是来自我学习语文的收获,如读好了翘舌音、读对了整体认读音节,记住了识字方法,把句子读通顺了,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对了词语等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的实践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习习惯、方法的习得和培养,生长了语文学习的能力,这节课在这方面的成功是最值得欣慰的。

不足之处:

1.本课学习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在识字部分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效果也不错,但是在课堂的组织和秩序上不是十分理想,需要教师及时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认认真真地学习。

2.在各版块时间的掌控方面还需要再有更细致的预设,本课学生读文的时间显得不足,学习认读字部分还应再紧凑些。

参考文献:

[1]王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4(28).

[2]陈梅珠.构建互动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J].时代教育,2014(18).

课后反思助力英语教学 篇12

一、什么值得课后反思?

(一) 课堂中问题设置的趣味和价值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获得成果,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且具有层次性的, 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发展, 而这些在经历教学实践后, 当然就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在进行8AUnit5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教学时, 我先展示中国地图, 问学生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 它们分别位于何地, 都属于哪种动物的自然居住地, 然后引出当天要上的内容,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 进入课程显得简单易行。

(二) 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 针对老师设计的问题, 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想法、巧妙的联想、多样的解法, 也会产生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回答。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 因势利导地加以探究, 教后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反思、审视它们。依然以8AUnit5为例, 学完了Reading之后, 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拓展延伸问题:What action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se endangered wildlife?没想到学生给了我十几种方法, 有的说要叫家人和朋友不要买动物皮毛做的衣服, 有的说要多种树让野生动物有更多的居住地, 有的说要告诫人们不要捕杀动物……学生们的聪明才智真的很让我开心, 他们的善良又让我非常感动。但有一个学生义愤填膺地说要把那些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抓起来枪毙, 这显然是我没想到的回答, 课上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爱心, 课后我找他谈了这一方法的不可取处。因此我认为课后需要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发现问题的灵活技巧, 然后加以整理记录 (再备课) , 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 流畅自然。

(三)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 对某一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 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 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 这些在教后反思中都会得到较清楚的回答。 在教五种基本句子结构时, 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个班采用先举例后让学生归纳的方法, 另一个班采用先讲结构后再演绎的方法, 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认为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成功因素, 分析失败原因, 坚持优良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 进而使学生更有兴趣学, 学得更好。

二、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及时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时想到的火花用课后小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虽然课后小记只是寥寥几字很不起眼, 但是写好授后小记却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有效形式。

课后小结是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 总结和反思, 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 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 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 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反思教学成功点

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可以及时记录下来, 如巧妙的新课导入, 留有悬念的课堂结尾, 扩充知识的课堂延伸, 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 在讲授过程中突然闪过的一个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有时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如在上野生动物一单元时, 以一个问题结尾:我们作为中学生,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护这些濒危的野生动物呢? 每当此时, 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 七嘴八舌地开始争论,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为了得到更多的答案, 学生会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或网上找信息, 这无疑会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这个课堂结尾被记录下来, 并在同年级的英语老师中推广, 大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 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 反思教学失败点

教学同其他工作一样, 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倘若遇到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方法不当, 教案与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 对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感觉不甚满意等, 教师也可以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 若老师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学生可能以为老师在敷衍而难信服, 甚至可能会产生反感。倒不如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 这样学生会恍然大悟及时纠错, 而且在课上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改正的错误往往印象深刻, 一般不会再犯。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把学生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 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只要把这些我们眼中的失败点记录下来, 认真反思, 仔细查找根源, 寻求对策, 才能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这样就能够在失败中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如此教学效果会不断强化。

(三) 反思教研活动体会

平时在集体备课后可以加上个人的上课思路,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上了公开课、观摩课后, 可以把同行们的评课记录和需要改进的内容一一记录到授后小记中, 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也可以将其可取的精华和不足写下来,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在读到好的教学书籍和参考资料时, 看到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可以及时记录下来, 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 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创新。

上一篇:故事m下一篇: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