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共11篇)
月亮 篇1
我站在海边的棕榈树下,等待送我去机场的的士。这里是新加坡,位于赤道的热带岛国,到处长满蓬蓬的椰子树。我的身后,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六甲海峡,右手边是属于我的祖国的南中国海,左手边是辽阔而波涛汹涌的印度洋。
我将去一个更遥远的国家,那里位于西半球,国际航班的飞行时间也在八小时以上。我离我的祖国,似乎越来越远了。的士还没来,海浪一阵阵拍打着沙滩,哗啦哗啦的声音萦绕在耳边。黄昏的光晕渐渐消失,天色昏暗起来。新加坡——这个亚洲最繁华城市的高楼,在逐渐黑暗的巨幕下,变得五光十色、璀璨夺目。一轮圆月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城市的灯火,在这巨大清辉的照耀下,瞬时暗淡了许多。海上吹来一阵风,强烈的海腥味扑面而来。我猛地一惊,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海腥味刺激了脑神经。
我突然想起,在我的祖国——中国,位于亚洲腹地的秦岭山脉,有座小小的山村。那是我的故乡,那里也有一轮月亮,是山巅上的圆月,那可真是映在我心底的一幅画,画里的月光,空灵、美丽、圣洁。
爷爷、父亲、我,三代人都孕育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夏季的夜晚,森林中微光闪烁,万千萤火虫无声飞舞。家中的老房子后面,有一条从深山奔流而来的溪流,父亲常常把我背在背上,赤着脚,踩在浅浅的溪水中,从一丛芦苇走向另一丛,从一堆大石走向另一堆,夏日的清风吹着我的小辫和小花裙。我把脸颊贴在父亲的脸颊边,心里真是很快乐。有时我从父亲的背上跳下来,踩在溪流中那些白白圆圆的鹅卵石上,父亲拉着我的手,我们一颤一颠地走着。
我们不说话,萤火虫也不说话,河边的芦苇静静的,石头静静的,远方的树林静静的,黑色的大山也静静的。东山的月亮挂在山巅的树梢。它颜色金黄,圆圆的,像个香喷喷的大烧饼,仿佛只要爬上树梢,一伸手就可以摘下来。我坐在水边的鹅卵石上,把脚丫放进清凉的水中。月光之下,水中的小石头闪着晶莹的光。岩隙中的小鱼摆着尾巴,一群一群争先恐后地游到我这边,无数嚅动的嘴巴凑过来,轻轻地吸吮我的脚丫,痒酥酥、麻酥酥的,我忍不住咯咯咯地大笑起来。许是笑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溪水中的小鱼倏地四散而去,水面上一时微波粼粼,光斑闪烁。我听到树林与草丛中,好像有夜鸟扑棱翅膀的声音,有呜咽般的叹息声,还有什么动物正蹑手蹑脚行走的声音。片刻之后,大地重归宁静,小鱼们聚拢过来,萤火虫画着斑驳的光影,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跃上了高高的天宇,笑眯眯地俯视着我们。
“爸爸 !爸爸 !这溪中的水是 从哪儿来 的呢 ?”我抓着父 亲的手掌问。“从深山的一个小泉眼里来的。”父亲说。“那它们又要流到哪里去呢?”“呵呵,”父亲笑了笑,放开我的手,把粗糙的大手放在我的脑袋上,“流向大河、大江,当然,还有更远的大海。”
一辆白色 的士闪着橙黄的灯光,从远处的黑暗中驶来,打断了我所有的遐想。坐上车,窗外月亮依旧清亮。一个小时之后,我将坐上一架大飞机,在万米之上的高空飞向另一个离我故乡更远的地方。啊!这儿的月亮,是咱们那儿的月亮吗?就是小时候和父亲看到的那个吗?我突然这么奇怪地想。
(指导教师:杨彩梅)
评委会意见:
一个中国女孩儿,身处新加坡,在等待去往另一个更加遥远的异国他乡时,看到了海上升起的月亮,由此想起了自己的祖国,想起了秦岭的月亮和父亲。“是咱们那儿的月亮吗?”一个问句,透出了小作者身在异乡心在汉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咱们那儿”四个字,把一个不在场的人的身份确认和心灵归属完全说出,不是巧妙,而是不加雕饰,浑然天成。(大解)
月亮的背面还是月亮! 篇2
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星体,也是我们研究最多的星体,但是它神秘的背面却从未被人类的双眼捕捉,对它的猜测自然层出不穷。引得很多科幻小说家都乐于在其中寻找灵感。
其实想来也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我们为何却永远只能看到它其中的一面呢?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鲍梦贤说,关于月球背面的各种猜测的确层出不穷,理论也有很多种,不过说它背面存在宇宙飞船、变形金刚,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为什么只能看到月貌的59%。
月球在自转同时,也在绕地球公转。很久以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月球自转速度逐渐减慢。当它的自转周期慢到和它的公转周期(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吻合时(都是27.3天),这种引力作用达到了平衡,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所以它便总是以同一张“脸”朝着我们了。“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周围的卫星也有着与其相似的特点。”他表示,学界对此无争议,可以算是常识。
最早关于月球外星人的说法始于1970年,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凯·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太空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内部载有许多该文明的资料,月球是被有意地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当然这个说法被科学界嗤之以鼻,但它却成为了众多科幻作家的题材。
实际上,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虽然肉眼的确难以看到月亮另一面,但卫星早已为我们传来了照片。
1959年10月,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就已拍到了“月背”的第一批照片。 “2007年‘嫦娥一号’也传回了月球背面照片,能从照片上看清万户环形山等。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但这些并不新鲜,天文爱好者可以很容易查看到这些照片。”鲍梦贤说。
月亮 篇3
1 月是故乡明
陈美玲自小随家人从香港移居美国, 虽然幼年对故乡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理位置的更迭已逐渐斑驳模糊, 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根是在中国。或许是为了重新寻回那些丢失的记忆, 陈美玲本科就读马萨诸萨大学阿莫斯特分校时选择了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并以头等生的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她又进入衣阿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修诗歌写作, 并自此开始了她的诗歌翻译和创作之路。她的译著包括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吉增刚造的诗集《魔鬼的风:一千步或更多》 (1980) 以及与岭南大学欧阳桢教授共同翻译的《艾青诗选》 (1982) 。从1987年至今, 陈美玲共出版了三部诗集, 分别是《矮竹》 (1987) , 《凤去台空》 (1994) 和《纯黄色狂想曲》 (2002) 。
陈美玲在她的诗歌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地名、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 以及中国诗词中的经典词句, 如“楼台”、“三寸金莲”等。这些华裔文化标签的使用表明了诗人“作为一位华裔诗人探索自己文化身份的立场时对中国文化特有的重视” (李贵苍, 296) , 正如她在《与汤亭亭的谈话》中曾写道:“我感到自己就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我们的根其实很深……我感到自己与我的中国之根紧密相连” (Chin, 94) 。与此同时陈美玲也在其诗歌作品中充分说明了她个人在文化认同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即在抵抗主流文化同化的同时, 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她强调了解华裔美国历史以及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这些历史, 人们才能赋予自身的文化身份一定的历史深度和根基 (李贵苍, 298) 。
除却诗歌, 陈美玲的短篇小说也体现了她对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月亮》中华裔女孩月亮与金发白人双胞胎兄弟之间引诱、凌辱及最后的复仇杀戮都是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关系——同化和反抗同化——的隐喻。
2 复仇的月亮女神
在人类文化中, “月亮”的意象大都与女性相关, 因其皎洁、清幽的月光, “月亮”又常象征女性的贞洁。在古希腊神话中, 月亮女神黛安娜又名阿耳忒弥斯, 而阿耳忒弥斯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处女神”。传说中的黛安娜是贞洁月光的化身, “娇小的弧形是她的银弓, 光线则是她的箭” (盖雷, 50) 。这位少女天神“天性娴雅、温柔, 乐于给人治病, 但……谁要是伤害了她的神物或侮辱她本人, 她立即就会对那人施以报复” (51) 。当她用她的箭射向人们, 他们就会死得痛快干脆、没有痛苦。在原始社会, 月亮变大和满盈的时候象征着天威的有生命力的一面, 但这生机勃勃的时期是短暂的。随后月亮会越变越小直至消失, 黑夜重新降临。所以“下弦月”对于原始人来说就代表了破坏力和死亡 (哈婷, 25) 。所以在有些传说中, 月亮女神也会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得喜怒无常, 甚至成为杀戮破坏之神。
陈美玲的《月亮》正是戏仿了希腊女神黛安娜的复仇神话。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月亮”追求金发白人双胞胎史密斯兄弟;“月亮”受到兄弟二人引诱并惨遭凌辱;“月亮”实施复仇, 最终将二人斩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月亮”虽然远非月亮女神般娇小婀娜, 相反, 正如开篇所述, “是一个矮小、肥胖的华裔女孩。她有一张黄色的大脸, 正好映衬了她的名字” (Chin, 87) ;但她却与月亮女神一样保持着处女之身, 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她崇尚贞洁, 而是因为她“跟1991年里所有的矮胖华裔女孩一样孤独、难过” (87) , 她的社交生活很糟糕, 已经有“几个世纪都没有约会过了” (88) 。作者在描写“月亮”这个角色时用到很多描写天上月亮的细节和词汇, 使得小说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例如“月亮”总是每天晚上出来跟随着史密斯兄弟;遭受凌辱那晚, “月亮”显得很圆 (full) , 自信满满, 胖乎乎 (so fat) 、圆滚滚 (so round) 、亮闪闪 (so shiny) 地晃晃悠悠 (waddling) 地“降临” (descend) 在兄弟身边。当“月亮”开始实施复仇时, 她只在夜晚变成杀人狂, 专杀南加州的金发男子, 无论是天生金发还是后天漂染, 都无法幸免。之后的三十个日夜, “月亮”在海边搜寻金发祭品:有的在冲浪板上淹死, 有的在给汽车打蜡时倒毙, 有的熟睡在妻子或情人身边时窒息而亡。第三十一夜, 当“月亮”终于找到了开着敞篷车兜风的史密斯兄弟, 她向他们俯冲而去, 此时的“月亮”仿佛幻化为复仇的月亮女神, 以身为弓, 以光为箭, 她发出的刺眼的强光让兄弟二人暂时失明, 车也转向峡谷, 然后在车子转了十二圈后, 他们的头颅被齐齐切断, 仿佛外科医生用激光切割的一样 (90) 。
“月亮”这一疑真疑幻的角色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华裔女孩受到金发男孩的引诱, 更是美国社会边缘族群受到来自白人主流文化的同化浪潮的侵袭。小说中的金发白人双胞胎兄弟拥有美国最普通的姓氏——史密斯, 他们金色的头发, 古铜色的肌肤, 改装的天蓝色的敞篷跑车, 夜晚在海滩上兜风, 这一切好莱坞电影和广告中的陈词滥调, 却也正是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具像, 吸引着处于社会边缘甚至是底层的少数族裔群体, 如同小说中的“月亮”对史密斯兄弟产生的“奇特的、无法遏制的渴望”, “每天晚上她都要在沙滩上闲逛, 希望能看到他们” (87) 。
受到史密斯兄弟引诱的当晚, “月亮”拙劣地拨动祖母从中国寄来的琵琶似的乐器, 开始用古时的假音吟唱一首不吉利的歌, 歌中描述了大雁飞越地平线, 波涛汹涌的大海潮涨潮落, 孩童迷失在新国度的无底深渊 (88) 。琵琶类的中国乐器, “月亮”仿古的假声吟唱, 歌词中的飞越千山的大雁, 潮涨潮落, 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时常出现的意象, 象征了华裔族群虽然远离故国但仍保留了一些中国文化传统, 也反映了陈美玲希望以此作为自身的文化根基与主流文化进行抗衡的思想。然而这两个生长于“山谷”里的男孩, 没读过什么书, 小学五年级就上了两遍,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她唱词的内容 (88) 。这里作者对史密斯兄弟的戏谑也是她对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浅薄、低俗的讽刺。
虽然听不懂“月亮”的吟唱, 史密斯兄弟仍然设下圈套, 邀请“月亮”一起乘坐他们的圣诞节礼物——一艘不锈钢制的独木舟。单纯的“月亮”优雅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高兴地坐进小船继续她的吟唱。然而, 突然兄弟二人开始剧烈地摇晃小船, 把“月亮”连同她的乐器甩进海里。当海水淹没了她的头顶, 他们又把她拉上来。但这次“营救”只换来了一场凌辱。他们扒光了她的衣服, 在她的脸上和肚子上撒尿, 咒骂她是“斜眼贱货”, 并嘲笑她妄想他们对她产生兴趣 (88-89) 。登上小船, 在海面上共同泛舟, 这一直是“月亮”的梦想。这里的“同舟共济”实际上也暗指华裔群体主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化, 然而同化后的结果又如何呢?迎来的却是一场羞辱。期望溶入主流社会, 享受真正的平等只是一场空。
黑夜中, “月亮”一人赤裸着身体, 骑着自行车, 一路哭嚎着回到家。“月亮”的父母仍然用“模范种族”的代表“被哈佛大学录取的表亲”和“成为工程师的兄弟”, 以及贝聿铭和马友友逼她上进。然而只有“月亮”清楚这一切只是徒劳, 就算成为这样的“楷模”仍然无法洗脱她的耻辱, 无法摆脱边缘低下的社会地位, 那么剩下的一条路就是奋起反抗, 复仇雪耻。她把手放在一摞《圣经》上发誓即使变鬼也要为今天的耻辱复仇。于是她吞下一整瓶的安眠药, 没想到十分钟后她又把药片咳了出来。虽然没有死成, 但这十分钟确实让她的大脑缺氧, 随后的一个多月她都有些疯狂, 变成了嗜血杀人狂, 专杀金发男子。故事的结局, “月亮”长大了, 变瘦了, 成了著名歌星。“月亮”的成功预示着华裔群体奋起反抗同化与主流文化相抗衡之后将会得到的胜利。
3 结束语
陈美玲在撰写《月亮》一文时一直以“讲故事的人”的身份, 时常插入故事中, 在括号内与读者进行交流, 告诫读者这只是个故事。然而在小说的最后一段, 她直面读者, 表明她的写作意图:“我的意图就是让你们停止戏弄、羞辱像我一样的矮小圆胖的华裔小姑娘。……尽管我们是友好的邻居, 你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你们不知道我的羞辱有多深。你们也不知道我能够做什么。你们不知道我做的一切背后隐藏着什么” (90) 。看似带有攻击性的话语实际是作者对美国主流文化下的战书, 陈美玲就是要将反抗同化的战斗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Jessica H.“Introduction, ”in Charlie Chan Is Dead:An Anthol ogy of Contemporary Asian American Fiction[M].New York:Penguin Books, 1993.
[2]李贵苍.文化的重量:解读当代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296, 298.
[3]Marilyn Chin.“Writing the Other:A Conversation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Poetry Flash:The Bay Area’s Poetry Review (Sept) :1.1989.P9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4]查尔斯·米尔斯·盖雷.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M].北塔,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50-51.
[5]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M].蒙子, 龙天, 芝子,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25.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作文 篇4
让我们吟咏着美丽的诗句,哼唱着《明月几时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弯弯的月亮》等歌谣,走进神奇多彩的写作世界之中。
如果你对自己的想象力有足够的`信心,不妨来一次遨游月球之旅。假如未来的某一天,你有幸登上了月球,能谈谈你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吗?假如人类准备在月球上定居,由你前去考察和勘探地形,能讲讲你的“历险记”吗?假如有一个旅行团前去月球参观,作为月球的导游,你将如何向客人介绍月球呢?只要你愿意,存在你脑海里的月球可以像变魔术一样任意变幻。比如,月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答案,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推理,把它描绘成各种样子。
守着月亮地 篇5
月亮地光光,月亮地深深,月亮地远远——
像积了很多清水;像打翻了一地奶酪;像飘雪落霜,白色满了旷野、池塘与村庄。
迷迷糊糊的童年少年,头上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月儿。
我从月下走过,像一个水的孩子,在村口石头上蹭过,在路边槐树下歇过,在家后打麦场上坐过,在盛满碎银屑的南洼子里泊过。走过月亮地,走过幻想的时代。
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只小蝌蚪,游在月河中,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游,后来脱掉尾巴,长出了后肢,成了少年的蛙,才恋恋不舍地上了岸;
有时,我感到自己像只小小鸟,长着乳黄的嫩毛在月河边飞,飞硬了翅膀,飞入了青年的树林。
我仔细地听过月。大人都不在家的时候,黑夜包围了一切,犬吠在村西的老树林里回荡,恐怖爬满了小院,我却被锁在院里。我贴在门缝儿,听月的声音,听她母语般地絮语,听她喊起了我的乳名——叫我不要害怕。一抬头,月儿已到了头顶;像妈妈的一张笑脸。
长夜里,我会长时间的看月亮。那是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妈妈走在前边,我和我的月儿走在后边。忽然月儿不见了,跑到哪儿去了?像一条白色的小狗藏到草丛里去了?像一只黄色的小鸡蹦走了?
天上有一小块云、地上有一丛树。
我正焦急。妈妈说,快到坎上来,它在那儿等你。我跑上土坎,一眼就看见圆圆的月亮,在一棵杏树后等着我呢。
也许我的外婆也是月亮的外婆吧,到了外婆家,像个小人安静地守在门口。过了好久好久,外婆说明天上学呢。趁月儿还在,快回家吧,于是,我们又一块儿走回家了。
我还知道月儿是有味道的。甜甜的月,是桂子成熟的味道。香香的月,是嫦娥的香脂味。嫦娥的粉搽多了就飘散下来,就像黑妞的一样吧,但嫦娥比黑妞白多了。
月色还有盐味儿,冰冰的咸咸的味儿。那是霜季后的一种味道,是月上仙人思乡的泪水凝成的盐籽吧。
守月是少年我们的一件大事。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和伙伴们从学校回来,在经过一片白腊条树丛时,一块比南河都长的乌云忽然涌了上来,乌龙开了大口,月亮被它吞了。
伙伴里最小的女孩先哭了,她要月亮。我们开始蹲下,坐于草上手拉着手守月亮,还要喊口号:
“月姥姥,八丈高。骑红马,带红刀。”
“月儿快出来,乌云快走开。不走开?骑着红马拿刀来!”
月亮不出来,我们就不走。霜落了,冷冷的寒气从四周浮起,庄稼地里像有小鬼在舞蹈。同伴手都攥痛了,谁都不说回家。大约到了后半夜,月儿终于冲散了乌云,一小块白斑呈在远远的西天。
小女孩又哭着问,为啥月儿瘦了?
我们才注意到,黄昏时那个上弦月已缩成了一个残点儿。
伙伴们开始沉默,都找不出理由。扁福说,也许她减肥了呢?于是大家都笑起来。
那时候,许多美好的故事都是以月为背景编的。为了省灯油,奶奶常常在月光里纺棉花,嗡嗡嘤嘤地摇动旧式小纺车,洁白的线穗子在她手起手落中长大、饱满。
我喜欢坐在门坎石墩上,边看纺车边看月亮。凉凉的夜、冰冰的月河下,奶奶给我讲了许多月亮地里的故事。但只有一个故事我记得清楚。
“有一群小鬼,喜欢在月亮地里打闹。玩得很晚很晚都不想回家。一天,它们玩到了鸡叫。小鬼是不能听见鸡叫的,一听见就会变成一根根木头——”
奶奶见我害怕了,就说第二天有人拣到了这一堆木头,见上面有泪痕就放到了一个旧屋子中,到夜上小鬼才踏着月光回家。
当我过月亮地,上了岸时,蓦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回头再瞧,月亮下的小伙伴们都已散去。
东院的黑妞,长成了一个俊姑娘,一说话先红脸。长长的辫梢还留着一根狗尾巴草。是在月亮地里,一堆麦秸前,瘦毛给她别的。她出嫁了,嫁出了月亮地,远得像到了另一个星球。
扁福,我们中最漂亮活泼的孩子王,长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汉子,他到了城里打工。他说在城里很苦闷,那里没有月亮地。
月亮地啊月亮地,当走出了童年,我们才知道失去了什么,失去的太多太多,又多么珍贵。
在城里的我,在有月光的夜上,常像一个学游泳的人拼命沿街逆行,想游回童年的月亮地。我想再骑一次枣红马,踏着月光,走回童年那条无忧的路。
但回去的路上长满了荒草,风雨毁掉了路标,连那一串串小小脚窝都住进了蟋蟀。
长大了,就回不去了吗?
月下的初恋呢,那苦涩的、带青草味的、水一样干净、青杏一样半甜半苦;在月亮地的爱呢,没有长大就蒂落了吗?黑妞、瘦毛、扁福与我的。
今夜故乡的月正明,我守在城市的一叶小窗前让泪水爬满面颊。眼前没有月亮地,一片连一片乌云一样的建筑物吞掉了月光。
我仍在守月。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鸡鸣。
我想起了奶奶讲的那个故事的结局:小鬼一听见鸡叫就会变成木头。今天,如果失去了月亮地,我们不也会变成一根根木头了吗?
多彩的月亮 篇6
中国百姓心目中的月亮是富有神话色彩的。皎洁的月亮挂在漆黑的夜幕里, 在巨大的黑暗的映衬下犹如一颗宝石发出淡淡的光芒, 这银光点燃了人们对月亮的遐想, 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等有关月亮的传说在民间流传, 这不仅丰富了劳动人民精神生活, 也为文人的创作擦响了火花。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历史悠久的民俗, 每到这天夜幕降临时, 各家各户坐在院子里赏月, 品尝着月饼, 向孩子讲述着有关月亮的故事, 孩子幼小的心里便开始产生了对月亮的憧憬。
文人笔下的月亮是多情的。“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月是故乡明”思乡的愁绪在月光中得到寄托,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豪迈的气势在月光中壮大。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亮犹如一道清澈的溪水, 干净圣洁, 淡淡的月光洒在荷塘里, 洒在树上, 洒在作者烦闷的心间, 抹去了丝丝烦恼, 周围的景物也变得恬静了, 置身于这样和谐的环境中, 心灵与大自然贴近了, 呼吸也变得轻松起来。
音乐家指尖的月亮是恬静的。贝多芬的《月光曲》名震世界, 欢快的音符从琴键中跳出, 在空中碰撞交织在一起。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缓缓美妙的乐章流入血管, 洗涤着全身, 感觉置身于淡淡的月光中, 仿佛与其交融在一起, 只顾享受着内心的宁静恬淡而迷失了自我。
画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张扬的。中国的水墨画往往是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各种月亮,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影射在枫林里的月亮, 有刚露出脸的月亮, 不要小瞧月亮, 它展现了不同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不同思想情感。静静的月亮躺着, 它毫不张扬, 甘心作为陪衬, 用它的清辉给整幅画镀了一层金。
月亮是多彩的, 它的多彩源于我们内心对月亮有不同的审美角度。
导师:刘书平
走月亮 篇7
我和妈妈一起走月亮。
微风吹过, 路边的大树对我们点头, 地上的小草向我们问好, 月光下所有的事物像是中了魔法似的, 发出微微的银白色的光芒。
我抬起头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 月亮洒下柔和的光, 照在大地上, 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手轻轻抚摩着自己的孩子。我想象着, 有一天我能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看看有没有可口的果实、有没有美丽的花朵和蝴蝶、有没有闪闪发光的月亮宝石, 再看看, 有没有妈妈和自己的孩子手拉手, 一起幸福地走月亮。
多美的月亮啊, 多美的夜晚哪, 我和妈妈一起走月亮!
遮月亮的人 篇8
遮月亮这门职业很不寻常, 需要一个人每天晚上把宽大的布盖在月亮上, 遮住月亮的一部分光辉。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因为遮后的月牙儿能让夜空变得更美, 还能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节奏。小提莫隆终于获得了遮月亮的证书, 可他居然把能让他轻得像空气一样的药丸给弄丢了!这下子, 还有什么办法能登上月亮, 去接替即将退休的老扎莫隆呢?整整一夜, 小提莫隆都在伙伴们的帮助下, 想方设法地到月亮上去……
阅读小贴士
关于月亮的绘本很多, 都是美的, 《遮月亮的人》无疑是其中的一颗夜明珠, 能在宁静的夜晚给孩子们带来温暖的光芒, 它赋予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就算从纸飞机上跌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穿上弹簧鞋被磨出水泡, 小提莫隆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伙伴们同样如此, 他们虽然只是最普通的人, 却同样竭尽所能地帮助小提莫隆去完成使命。当掀开图画书最长的那一页, 看见伙伴们高高垒起的“人梯”时, 相信孩子们的心中都会被惊喜和感动满满占据:原来, 成功需要个人的坚持, 更需要团队合作的支持!
体味月亮圆缺 篇9
在进行了50多项研究评估之后,研究人员指出,医生和警察甚至需要做好不同的准备,以应对月亮盈亏转换带来的工作强度改变。其中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满月时医生的问诊量会增加。医生预约会增加3.6%。斯洛伐克预防和临床疾病研究所通过22年的监测发现,在新月到满月期间痛风和哮喘处于高发期。
从纽约市获得的14万例生育数据显示,在月亮盈亏周期的29.53天之内,生育有着微妙的不同。在下弦月开始的时候,生育达到顶峰。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项针对谋杀和性侵犯的研究发现, 在月圆的时候,此类袭击高发。另外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发现,在月圆日子的车祸发生率是最低的,而在月圆前两天却处于车祸最高发时间。月盈期间的车祸要比月亏期间频繁。
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我们的饮食也受到月亮盈亏影响。研究者对694名成年人在月亮变化期间的营养摄人和饮食类型进行了监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营养摄人依月亮盈亏发生微小但是规律的变化,月圆和新月期间相较,人们的饮食增加8%,饮酒减少26%。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证明有些时候月亮确实能施加某些外在影响,但是还没有找到其中原因。目前科学家们还在探索是否是月亮通过引力来诱发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或许是月亮的引力对人的免疫系统、激素分泌和类固醇产生了影响。月亮变化影响了类固醇和褪黑激素水平,继而影响了人体的免疫反应。而生理周期的改变可能是受到了类固醇和褪黑激素的调节。月亮的引力或许改变了激素的释放量。
奇妙月亮镇 篇10
作者:阎耀明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推荐人:谷 穗
精彩阅读
放暑假了,米羊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月亮镇去旅行。米羊坐在开往月亮镇的汽车上,一路哼着小调,别提有多高兴了!班主任许老师说,月亮镇是个奇妙的镇子,月亮草是月亮镇独一无二的特产,有非常奇特的魔力。月亮镇有什么奇妙之处?月亮草有什么魔力呢?许老师却没有说。米羊恨不能马上就到月亮镇,看看到底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米羊和爸爸妈妈来到月亮镇后,结识了光头教授和一个叫月亮的小女孩,也发现了大发、长头发女人、查林等疯狂盗取月亮草,严重破坏月亮镇生态环境的行为。为了保护月亮草和月亮镇的生态环境,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荐书人发言
《奇妙月亮镇》以环保为主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小读者在享受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又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月亮镇,小主人公米羊和爸爸妈妈一起为了保护月亮镇的生态环境,和破坏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破坏分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过自新。
做个月亮 篇11
小苏满脸通红, 一言不发。呆了几秒后, 双臂抱头, 趴在桌子上啜泣。
尽管小苏没顶撞我, 但我为自己的莽撞而懊悔。怎么办呢?我把小苏的本子合上, 拿起来朝全班扬了扬, 说:“大家不要这么敏感!也没什么, 只是小苏在晒晒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罢了!更何况一位名师曾说:‘一位好老师, 应时刻关注女生内心深处的浅吟低唱’, 等我把本节课的内容讲完, 我们一起来分享小苏同学的大作, 说不定有助于我们的写作呢!”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 小苏也抬起了头, 勉强听着课, 可是我能看出她内心的焦虑:老师真要把我的情书公诸于众?
在同学们互相讨论问题的间隙, 我在教案上快速写下了这样的话:小苏, 我不会看并朗读你写的内容, 但我要打消全班同学的疑虑。我从讲桌上的一摞本子中, 拿了一本和小苏一样的本子, 并把小苏的本子夹在其中。
我要求大家停止讨论后说:“小苏, 你上讲台看一下你上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小苏满腹狐疑地走上讲台, 看了我写的话后, 半信半疑地向我眨了眨眼。我随即转向大家:“我要朗读小苏的‘情书’啦!”顷刻间, 八十双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我。
“题目是《做个月亮》”, 我清了清嗓子, 随口编道:“做个月亮, 柔美、恬静、浪漫、纯洁、平和、低调、从容、淡定, 不在乎是否有人注意, 默默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静静地让别人去评说, 去赞美。”
言毕, 全班哑然, 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同学嘀咕:“原来不是情书啊!”“当然不是!”我借机开导:“大家也要像小苏一样, 记记日记, 晒晒心情, 借此宣泄情绪, 释放压力。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不要传播小道消息, 以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我说完, 同学们都唏嘘不已, 那几个专攻体育的、刚才有点情绪化的男生也都低下了头。
课后, 小苏同学告诉我, 她写的确实是情书。我说:“我知道, 上学期间, 学业是第一位的, 希望你们能把此事缓一缓, 做个知心朋友, 以免耽误学业, 后悔莫及!珍惜自己的情感, 让其在最合适的时候赢得真正属于它的精彩。”她坦率地告诉我, 一位男生给她写了七封信, 她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她让我把其余没有打开的四封信锁在我的办公抽屉里, 等她毕业了再拆阅。
“你这么信任我?”我笑着问。
“当然!”她不假思索地答道。
“为什么?”我追问。
“您就做个月亮吧!”她笑着回答。
“此话怎讲?”我满脸困惑。
“唯有月亮可以洞悉世间的一切, 却又默然无语!”她似一位哲人。刚才在课堂上瞎编关于月亮的话题时怎么就没想到这层意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