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为话题作文

2024-09-16

体验为话题作文(精选13篇)

体验为话题作文 篇1

片片阳光散落成花,点点玫红融化积雪。那样一个唯美的季节就这样遇见了你,体验了你——古筝。

一个俏影,在眼前呈现,细指在弦上不停地轻拨着,发出一声声悦耳的音符弹琴人的手指如同一根根有魔力的玉指,伴随着手腕地上下摆动及将一个个音符点缀成一朵朵傲放的梅,脸上的笑意好像顿时幻化成了一缕缕阳光,照射在我的心田上,抚慰着我焦躁的心灵。是的,她便是我的古筝老师。一曲终了,颔首笑,我回应着。

那便是我对琴的初认识,我听一曲后便爱上了那音乐,跟着老师像她那样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乐此不疲。

老师手把手地教着我,时不时地纠正我几个错误。我小小的心儿便在她的指点下渐渐平静。我享受着每一个音符,对我而言,它们就像一声声鸟鸣,一条条瀑布,一缕缕清风,合起来奏了一曲心灵之声。我闭上了眼,用心去体会着,如临仙境,又如沐春风,我像是一朵被大自然包裹的小野花,刹那间的美声都会让我陶醉到随着风儿摆动。老师喜欢泡茶,那袅袅清香便瞬间氤氲开来,香远益清,可真令人陶醉也。遂在课间练习时享受嗅觉盛宴,顿觉神清气爽,心清如水 。

后来,功课渐渐多了空闲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能静心听古筝声的时候也就只有双休日了。也时常有心累的时候,但看看那窗外的梅,听听这首手中的乐,也就振奋了。琴声,成了我日常生活中替我排忧解难的知心人,我越了越庆幸在那个冬季邂逅了古筝,记住了古筝,也学会了古筝.

至今,多年不再听到的琴音已在我的记忆中蒙上了一层灰尘,那一幅弹琴时需用到的指甲还在我的宝物盒里放着,上面的胶带已干,我已有些忘却,当年的童年生活美好记忆却深深地定格在了脑海中,挥之不去。

忘不了那次的体验。哦,体验真是个美妙的事儿,体验过后,收获的是绚烂,是美好。

体验难忘,岁月安好。

文 | 王一语

(指导老师:常月香)

公众号:泗水文心

体验为话题作文 篇2

关键词:周记,作文,写作兴趣

作文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 作文占有40% 的大比例分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 一要写作文, 学生就叫苦连天, 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不堪入目:内容空洞, 思想贫乏, 语言干瘪, 书写潦草, 材料陈旧……从初一到初三, 无数次作文训练, 学生写得辛苦, 老师改得更辛苦, 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学生普遍反映, 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

其实学生并非无话可说, 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所写的内容往往令老师和家长刮目相看, 可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如此痛苦呢?作为老师, 又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将写作的痛苦化为畅所欲言的快乐呢?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惧怕写作文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材料可写。学生说平时的生活就那么平淡, 一些比较有趣的、难忘的、感动的事情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写作也觉得乏味了,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提起笔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材料才好。其次, 写作感觉虚假, 抒情空洞无力, 连自己都觉得不忍卒读。第三, 作文讲评周期太长, 通常两周写一次作文, 讲评课时通常已经忘记了自己写作时的感受, 难以调动写作热情。而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的写作则完全两样, 自由、灵活, 对最近发生的事做出最新鲜热辣的点评, 同时可以快速得到同伴的评价, 充满了创作的成就感。

既然如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妨借鉴这种灵活的形式, 让学生先获得写作的快乐, 才能从中培养写作能力。由于时间所限, 中学老师无法要求学生写周记, 但我们可以适当地延长周期, 让学生写周记, 以周记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提高观察能力 , 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社会是一座巨大无比的熔炉, 自然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在周记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自然,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周记是一种“诗外功夫”, 它可以把学生平时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于是随着那一页页周记的翻过, 他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了, 他们懂得如何认识自己, 懂得如何理解别人, 并由此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 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一到用时, 他们自然便会感到文思泉涌 , 下笔如有神了。

在教学实践中, 经过两三个学期的素材积累,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 会首先从自己周记的材料库中搜索, 这些材料并非只言片语, 并非拾人牙慧, 且已经过一次写作的历练, 再次动手时便显得得心应手了。从周记选材中的作文往往素材更真实, 更贴近生活, 也更容易打动读者。

二、抒情真切自然, 情感倾向符合中学生实际

日常生活中, 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 有时会感到“心安理得、无限欣慰”, 有时会感到“自责悔恨、惭愧不安”, 对别人的行为有时会感到“钦慕赞赏”, 有时则感到“厌恶愤慨”, 这都是道德情感的体现, 而这种体现又常显示于学生的周记中。周记成为一种自我倾吐活动的形式, 他们在周记里透露出自己的内心秘密, 并进行自我分析, 表达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愿望和要求, 于是周记便成为学生思想认识的“反光镜”和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周记中学生的抒情是最真实的, 其中高兴也好、悲伤也好、得意也好、失落也好,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情真意切。而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利用好学生周记中所流露的情感加以点拨, 又何愁作文中出现假大空的抒情呢?

三、反馈迅速, 学生能及时收获写作的成就感

周记的写作周期不超过一周, 所选择的材料是学生最近的经历, 学生写周记, 就像在网上发帖一样;而及时批改、点评周记, 教师的评语就像网络上的跟帖一样,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回复, 对于学生来说, 这对于写作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而要能够更好地利用周记, 让周记为作文服务, 还需要教师多花些心思, 在平时的批改、讲评中调动学生写周记的热情, 爱上周记, 进而爱上写作。

(一) 对于好周记, 要热情地赞扬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 作文中留下了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 好见地, 读史有眼, 立论有识, 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 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 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 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 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差生, 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 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 趁热打铁, 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贺, 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心理描写, 巧妙的前后照应, 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文章, 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作家!”这样的评语能激发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尤其是中等生的周记, 如果有闪光点, 加以大力的赞扬, 会促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研究中发现, 在作文优秀的学生中, 既有从小对写作充满兴趣、文笔老练的“文坛老将”, 也不乏原先对语文特别是写作充满畏惧, 甚至一篇作文要写上两三个小时的“作文特困生”。而后者爱上写作的契机则往往是一次或几次的周记被老师肯定, 在班上点评, 在周记中尝到了甜头, 从而提高了写作的信心。有时候, 一次周记的点评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我们很难预想得到的, 那么, 不妨给学生们多一些鼓励, 多一些呵护。

(二) 对于错误的情感倾向, 要予以真诚的教导

作为未成年人, 学生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有时难免失之偏颇, 出现一些怪异的、错误的想法, 对学生写在周记里的不好的东西, 教师也不能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该批评的还得批评, 对谬误还要批判。但是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 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种批评。前者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因此, 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 以后再也不会写大家不高兴看、但又是心里话的东西, 从而导致他们离写作越来越远, 那颗幼小的心也会离老师越来越远。

比如, 学生在周记中写出给班上同学起外号的事情, 并说班上五分之四的外号都是自己给取的, 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之情。教师的评语是:“你看《水浒传》108将都有外号, 但那些外号往往是对他们出众本领的肯定, 没有多少歧视、贬低的色彩, 所以那些好汉们对自己的外号都欣然接受, 引以为豪。但是, 你给班级同学取的外号, 有的是拿人家的生理特征取笑, 有的拿名字的谐音取笑, 甚至还拿人家父母的名字来取笑。你这样的做法虽然表现出你很聪明, 但这样的聪明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快甚至伤害。这样的外号不但失去了它的意义, 而且还破坏了你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希望你能尽快改变这种不良的爱好。”这样的评语贴近学生的阅读生活, 入情入理, 娓娓道来, 既不引起学生反感, 又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 点评不妨用些新鲜词, 让学生爱上评语

学生不爱写作文, 尤其不爱看老师的评语, 翻来覆去就是“主题不明”“选材不当”“详略不清”等老生常谈的词汇。作文囿于形式所限, 有时不得不有一副板起面孔的味道, 但是, 周记作为学生倾吐心声的渠道, 教师的点评也可以改变一下面孔, 以新鲜活泼的词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活的认识。

学生写家里的小鸟, 生动有趣, 教师的点评是:“我家里也养了这样的小鸟, 不过没有看到你所写的现象。大概是我观察得不够仔细吧, 这周我就回去好好看一下。这么有趣的事, 希望下次还能见到, 尤其是你们全家人和这小鸟发生的故事。”于是, 接连几周, 学生都以此为观察点, 逐层深入地观察、记录。学生写学校老师的趣事, 教师的评语是:“读着这篇周记,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都笑疯了, 大家都很期待其他老师的事情呢。”这样的评语无疑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写作热情, 从而不知不觉积累了写作素材, 提高了描写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感受到“周记是最真诚的朋友”, 便会对周记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写, 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增强信心, 并会乐此不疲。

“感人心者莫天先乎情”, 根据中学生求学情感倾向性的心理特点, 语文教师在进行周记教学时, 要真正做到投入时间和感情, 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联结情谊的桥梁, 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当一个学生敢于把自己的心里话诉诸语文老师时, 那么他对于语文科的学习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激情。小周记, 大文章。周记正是以它在语文学科里所具有的情感功能, 在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 不但会越来越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将有助于把作文教学以及整个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刘俊峰.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J].文学教育 (下) , 2010 (06) .

体验生活,挖掘情感,为作文开源 篇3

策略一:在学校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触动心灵,生成情感。

1.活动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每年的端午节,我们班都要举行“斗蛋大赛”。事先让每位学生带三个熟蛋(蛋的种类不限),然后抽签分组,进行淘汰赛。经过层层角逐,最终产生各蛋种的蛋王和总蛋王。比赛的环境布置、规程、裁判都由学生自己解决,老师的任务只是摄像和拍照。第一节课比赛,第二节课作文。作文的内容可以是比赛的过程,可以是赛前的准备,可以是商讨比赛规则的过程等,只要是写与斗蛋活动有关的就行。学生亲历亲行,作文效果可想而知。

2.实物类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靠观察。只有通过对人、事、物、景的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来。但如今的学生与成人一样都属忙人,哪里有时间去观察?就是有时间,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观察。所以,用具体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个不错的方法。

如在学习写一种植物时,我事先让学生带些花草来,如吊兰、文竹等。平日让他们轮流给花草浇浇水,照照阳。等到作文时,先让学生凭印象说说吊兰或文竹的样子以及自己在侍弄时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去仔细地观察这两样植物的茎、叶、花,并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再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讨论交流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都是有血有肉和充满个性特征的。

在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后,学生对于家里、校园和城市中一些植物有了更深的关注,也就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在此过程中还耳濡目染地习得了一些方法,而这些技法还有利于他们灵活运用于写景的文章中。

策略二: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成意义,抒写真情。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其身临其境,自主体验,自由表达。

1.置身自然世界,自由体验。依据新课标理念,将学生放飞自然,不提写作要求,只求体验感受。如,春天来了,放飞学生到自然界中感受春天,可以是踏青,可以是放风筝。体验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找到春天的”。学生在畅所欲言时,师生互动对话点拨引导。最后练笔,学生就能通过“找春天”准确地认识和感悟自然,唤起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既获取了内容,又提高了观察能力。学生置身于生活的闲适,就会获得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有了这种闲适,创意自然翩然而至,文思也在从容中飞扬。

2.开发课程资源,自主体验。各地课程资源都很丰富,如果注意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体验材料。如天目湖茶叶节到了,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茶叶节;再由学校或家长带领参观;最后写出“我心中的天目湖茶叶节”。这样把作文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了起来,在动眼、动手、动脑和动情的体验之后,爱家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作文效果立竿见影。

3.利用各种节日,自觉体验。一年节日很多,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节日,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就能获取许多素材。如为了母亲节,我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观察妈妈关心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搜集妈妈关爱我的照片、素材等,母亲节这天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经历了这一切后,学生不仅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体验中也更理解了妈妈,对妈妈的喜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流淌出来。

4.参与社会实践,自我体验。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直接体验中学习知识、积累材料、发展能力。如,实地考查与街头调查访问;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参加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参加田间劳动等。如此全面观察,深入体验,在看、听、问、做、访、想、谈之中领悟活动的真谛,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便会从心底涌出,自由地流露笔端。

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 篇4

北京饼是我们平日吃的山楂饼,然后传到宫里,所以有这么一个雅号。鬓角花白的奶奶,拿着簸箕,在装满新鲜采摘的山楂的大筐里,说着说着。呛鼻的灰尘味夹杂着酸涩的味道,让我忍不住皱眉。奶奶说话了,但是她手里的活干得极快。她把山楂放在几个竹篮里,给了我们。我们就在泉水里洗,自己磨刀。然而,经过几次逆转,土壤随着水流失了。如果不是因为上面的斑点,它真的让人觉得它是一颗巨大的宝石。

真的进厨房干活了,热闹祥和的气氛起来了。我跟奶奶学着把山楂的柄和核去掉,看着她一粒粒轻松切开。我很清楚,很难打败我。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但是,手不满意。切开厚厚的山楂皮需要很大的力气。把手拿开后,不可避免地会带走一些果肉。为了找到里面的坚果,我把果肉搅拌成粉末。我以为是自己天赋不够,结果发现大家在刀下乱成一团,我也没心没肺,继续迫害红润饱满的果实。奶奶看着我悲剧的现场,笑着说:反正煮了之后也是这样。

是实践出真知!我们帮忙捡柴火,生火,加水,扇风,把汤水混在一起的山楂兄弟倒进锅里,盖上锅盖。风吹了几把汗,过了好久,哎!看,锅里糊了一层厚厚的浆糊,大家已经互相融合了。我们迅速拿起竹竿,搅拌、混合、揉捏、拍打,让那面目全非的山楂树简单地把团抱得更紧。这时,晶莹剔透的冰糖在锅里融化,散发出甜甜的宜人香气。等到拳头大小的泡泡从锅里出来,直接倒进玻璃盘子里,撒上一把桂花,一起生活!

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采访了“最美江苏人”。

我们在蝶园路旁,看见清洁工阿姨正在打扫着路边的垃圾,我走过去递了几张面巾纸给阿姨,“阿姨,你辛苦了!来,擦擦汗吧!”阿姨微笑着接过面巾纸说:“谢谢你,小朋友,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乐滋滋的,可转念一想,不能把正事给忘了,该接着采访阿姨了。我问阿姨,“阿姨,您热爱这份工作吗?”阿姨依然微笑着说:“当然啦,我们这份工作就是在为老百姓服务啊!把这座城市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多好呀!”阿姨说的真好,我为清洁工人们感到自豪!我们的城市有这样一群人辛勤劳作着、默默贡献着,有什么理由不整洁、不卫生呢?!妈妈在一旁说:“熙媛啊,你也要认真学习,长大了也给社会多做贡献才对啊!”我听了,连连点头。

我来到了十字路口,遇到了正在执勤的警察叔叔,他们正在炎炎烈日下疏导交通,我上前采访了一位头戴警盔的叔叔,他的回答是“为老百姓服务,为城市道路的畅通服务”。听完我很受鼓舞,身在这座城市里,原来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们,每天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服务着,他们不计个人辛劳和个人得失,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我们要像这些无私奉献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好好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后把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 篇6

瞎子生活开始喽。开始吃饭了,我眼睛顶着黑暗,睁也睁不开,可我还是摸索着筷子。我想拿起筷子探出,寻找记忆中的四季豆,夹起掂掂,对,这是我心中的豆,生怕运送途中有个意外,连忙送入口中,哎哟,嘴唇被什么重重地刺了一下,疼得我哇哇大叫。原来手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偏偏跑向了虾盘那里,真是瞎子放驴――随它去,盲人生活不简单啊。

等我拿到筷子,正想吃一口四季豆,可是厄运又来了。我正想夹,可不知豆盘放在哪里,像瞎子爬树――不知高低啊!这么一点儿小问题怎么能难倒我呢?于是我叫妈妈来帮忙,妈妈像一个指挥员,开始指挥我:向前,左边一点,不对,上面……过了好久,我手已经发酸了,头上也冒出了汗,这才夹到一根四季豆,唉,真是瞎子开锁――碰对了呀。正拿回来时,不小心掉下――辣椒上面,还好我机灵,不像别人那样慌张,赶快把筷子往下一伸,一夹,慢慢地放进嘴里,“啊!好辣,好辣,水……水……,快!”我大叫一声,赶紧抓下眼罩,喝了一大碗排骨汤。

体验,为习作找“可炊之米” 篇7

一、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可炊之米”

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多达五个多小时,学校的生活占据了他们生活相当多的一部分。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作文资源是非常多的。节日活动、校园景物,师生情,或是一节课、一场误会、一次辩论会、一项比赛、课本剧表演、小游戏、故事会……孩子们在这些经历中获取独有的体验,为作文提供活的题材。

1. 从校本活动中寻找素材

轻松、愉快的活动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奉命作文”为“请命作文”。如开展“动手做动口说”活动,有一回,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工艺品,活动课时,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集中展示。学生们的作品中有易拉罐做的灯,有旧纸盒做的漂亮房子,有鸡蛋壳做的可爱的不倒翁,有包装纸做的美丽图画……学生们为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时,我让他们把制作过程和作品的形状及用途说出来,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以同学们制作的小工艺品为角色编童话故事。大家滔滔不绝,编的故事离奇新鲜,课堂趣味盎然。课后,我要求他们写一写,可以写制作过程,可以写编的故事,还可以写这节课的有趣之处。这样,让学生在做中练说,做中练写,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因为有了体验的过程,他们笔下的文章十分生动。

2. 可以选取师生动态生成之事开展活动

校园生活有如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选取师生间动态互动生成之事开展活动,随机让学生作文,题材新颖,内容生动,又有教育意义,如辩论会、课文故事续编、感人的瞬间等。前不久,本班一位同学因病住院手术治疗。知道了他家的经济困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捐给他,那情景的确令人感动,连平时十分节约的林X也小心地拿出了叠得整整齐齐的100元钱交给了班长。同学们选了几位代表到医院去看望他。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位同学还自告奋勇,担当起为他抄笔记、给他补课的任务……事后,我建议同学们把这一件事写下来,由于有了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充满了友情和激情。

二、家庭,深厚温暖的亲情是“可炊之米”

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最能打动读者的心。旅游、生日、生病、家务、受委屈、第一次、亲子游戏、长辈关心、孝敬长辈、兄弟姐妹手足情等无不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过程,这些也是百读不厌的写作素材。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的局限,对事物的观察是肤浅的、抽象的,往往对日常接触到的事物视而不见。习作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验家里温暖的亲情,习作时,他们往往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笔下的文字也是挤出来凑字数的,缺乏真情流露,读来索然无味。要引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用心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诉真情提供前提条件。

在指导“写在家里做过的一件事”之前,我先布置了一次实践作业:帮妈妈到市场买一次菜,记下都买了哪几种菜,数量各是多少,并想想为什么要买这几种菜。作文课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买菜过程中的想法:“爸爸爱吃肉,我就买了半斤肉。”“我奶奶每天都吃些豆腐,所以我买了两块豆腐。”“我买了四个红萝卜,妈妈说多吃红萝卜保护眼睛。”“本来我还想买几根火腿肠,妈妈说这种东西少吃不让我买。”……趁着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顺势问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买什么,或者妈妈不让买什么,这之间的原因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都是因为——”“爱!”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作出了回答。紧接着,我还让同学们说说平时家里餐桌上的菜,谁喜欢的最多。这道题很快就有了答案。平时不在意的一菜一饭被回忆起来了,原来不敏感的心弦被拨动了,真情被唤醒了,瞬间,一道道菜似乎都成了父母之爱的有力旁证。这一次作业,同学们完成得很好,他们尝到了劳动的甜头,体验到了浓浓的亲情,写作欲望很强,在以菜和爱为题材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和感恩。

三、社会,亲身经历的实践是“可炊之米”

所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人的成长不能只着眼于书本,更应放眼大千世界。走进社会,在与人和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改变、加深。可以说,在社会中亲身经历的实践,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这种实践体验也是习作不可多得的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还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组织学生游览莆田二十四景中的木兰溪、石室岩寺;清明节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周日为孤寡老人、留守孩子送温暖等。请家长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感受祖国建设的新成就;郊游、逛市场领悟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到车厢里体会文明互让的社会新风;到运动场上体验强身健体的热烈氛围;到节日的街头领悟欢声笑语间的喜庆热闹……同学们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征细节,多方位、多角度和连续、反复地观察,尽情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习作素材。

为了指导学生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我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凤凰山公园游玩,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观察记录本,随身携带。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游览了公园内“福祥塔”“凤凰湖”“游乐园”等几处主要景点后,我带着学生来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物世界”,告诉学生:把你看到的动物,只要觉得有趣,就记下来,重点是它的外形和动作。学生兴趣很浓,观察得特别仔细,有的还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学生在观察上真正下了功夫,再加上作文指导时几位优秀学生的口头描述,使学生心中有数,作文起来,轻而易举,不但质量好,而且速度快,就是学困生也能沉着应战。

四、阅读,内心的间接体验是“可炊之米”

所谓“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是对生活的间接认识,其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都为写作做了必要的物质和心理准备。阅读得越多,积累得越多,写作时就越得心应手,大凡精于写作的人,无一不是经过大量阅读的。我的做法是:除了让学生阅读自己订的报纸杂志外,还让每位学生带两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充实教室的图书角,课余时间就可以随时阅读,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并要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把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抄下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轮流着读给全班同学听,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一组记的内容最感人,上台次数最多给红花奖励,每周评一次。一学期下来,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有升无降,作文中也有不少精彩之笔。

以体验为工具 篇8

为设计而进行的研究是一切设计活动的科学基础。设计研究的基本对象是设计的目标人群。如何真实还原目标人群的实际要求和潜在需求,是设计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的核心所在。以设计者为原点的体验是揭示设计研究者如何以换位思考的最直接方法。在还原使用环境和情景,并在建构起来的特定任务中体察设计目标,捕捉过程中的珍贵细节和要点,从而高效地整理出设计依据,形成设计思考的内容。本文突出体验概念作为设计学用研领域的高效、精准的方法论。

关键词:

体验 角色还原 设计研究

1.引言

1.1关于用户体验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研究是个老話题,包括了关于用户体验的模型、问卷、海量的正态分布数据下的分析和认识设计问题,构建设计创新要素、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层面的应用途径。许多论著已经系统、机械地规范了用户体验的研究路径,步骤、设备和方法等,并以研究者的角度,将用户至于特定的观察环境下予以测试与分析,由此展开“我眼中的你”的设计研究。

1.2问题

21世纪迎来了全球信息工业的崭新时代。设计在这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已经不再能从传统工业体系里所积累的经验和获得的教训所能应对。信息工业所依赖的柔性制造、网络众包、大数据分析、市场反馈机制等,正在传统的标准、批量、分工等传统工业生产逻辑上升华。以“实验室”为基地和原型的用户体验研究中心,在现代高节奏、快反映的竞争事态下,越来越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面对资金上,大量的设备和人员所堆积起来的研究费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显得“负担沉重”;面对输出效率上,研究机构对“长时效”的依赖和市场部门在时效上的渴望,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矛盾协调的焦点;面对海量的知识平等化上,专业的知识获取和原来需要长时间才能积累起来的经验,正在被信息时代所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所颠覆。

一种需要摆脱海量资讯,离开倾听式的问答方式的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便捷、真实地建立设计研究路径,已经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焦点。

2.关于体验

2.1体验

体验,也叫体会。是亲身体验的简称。是对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过程,留下印象的描述。凡是我们通过自身体验到的东西,就会使我们感到真实。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方式是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最直接方法。体验,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进而,要弄清楚设计研究与体验的关系,我们还需要引入以下几个概念。

2.1.1人物

对于“人物”的解释,首先指的是在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其次,是被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人。再次,就是指有才华和才能之人。

人物的概念,在文学中表现得最具时代性和想象性。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我们以强烈的历史感和对社会背景的无尽联想。

从人的角度展开我们的视野,考察我们的人生、关怀生命的意义,从时代洪流中如何定义价值,激荡人生,是所有人文学科的核心。设计,在性质上亦属人文。运用“人物”的概念,有助于从一个由对人类在适时场合,或时间下的代名词或角色泛称中获得研讨的要领。

2.1.2角色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是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其基本解释是:1,戏剧或电影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例如,我在剧中只演一个小角色。2,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例如,在这一事件中,他扮演了极为光彩的角色。

自1934年米德(G.H.Mea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之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

社会学对角色的定义则是“与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社会限度的特征和期望的集合体”。

2.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扮演者正是通过扮演他人角色,即角色扮演,来获得运用和解释有意义的姿态的能力,从而来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呈现。

2.2.1扮演者对角色的可感知性

进而,我们可以认识到,角色与其扮演者的既有岗位是不存在冲突的。也就是说,扮演者是可以理解与其既有岗位职责相并行的,不同生活体验的内容。可因其角色的分配而充实为对这个特定的社会中另一个生命体的体察和感悟。

譬如,在企业管理中,组织上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就是企业中员工的角色。这种角色不是固定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在项目管理中,某些项目成员可能是原职能部门的领导者,但在此项目团队中,角色可能会变为服务者。

由此,角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跨越当事人的职业职能,在本质上反映一个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只要具体资讯充分,一个人是可以以另一个人的角度去体察和扮演其社会角色的。

2.2.2扮演者对角色的可真实理解性

基于这样的判断,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是可以以角色的方式来“零距离”体会他人的某个生命阶段中的感受和要求的。生命体验可以在这里得到最真实有效的沟通。

所谓角色扮演,就是可以通过特定的岗位、事情和角色等综合说明来“格式还原”一个社会人物的特定情形,并对他的行为与心理获得真实而具体的理解。

2.3关于体验式设计研究的概念

基于“角色扮演”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人们能够以参与和扮演的体验方式,进入某个当事者的情景而实际体会其感受。这种“进入”就是体验。它将激发体验者对角色的深刻了解和细致感知。

设计研究的基本目的,这就获得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认识。其深入与细致的提炼能力、程度和水平,是衡量设计研究水平的标准。

基于这个关联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即,一方面导入“角色体验”于设计研究者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关注——体验本身,也能作为一种设计研究的方法,以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启示设计者思考。

所以,“体验式设计研究”的概念,本意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强化通过设计研究者的角色转换,亲身经历和体验使用者的生活,并给出真情实感的总结和分析。进而,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过程中留下的印象和意义。

诸多体验理论表明,实际的体验将使得人们感到真实,并在思考中融入印象深刻的认识。随着亲身感受和生命历程层次的提升,设计研究者会对未来有所洞察、预感和领悟。

这种洞察、预感和领悟,对于设计研究来说是弥足珍贵。它其实是设计者把握用户和市场趋势的内在源动力和依据。

因此,通过角色扮演理论和体验的成效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我们迁移性地将设计研究者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使用者,并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方法和途径——“体验式设计研究”,来支持设计对未来有所预计。

3.体验,作为设计研究的核心发展途径

以人为本,在设计学领域中其实就是以使用者为本,以用户构建起来的社会群体为本,以社会群体在社会主流文化中的康健形态为本。其研究的基础信息都建立在作为个体用户的群体之上,所以,“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研究的主体。

3.1当前主流的使用者研究方法

众所周知,当今主流的设计用研方法多以研究者与使用者“面对面”的方式而展开。当然,最新的网络研发,用户体验已经请专门的体验者来承担了。

但是,现在绝大部分基于用研的设计研究,都以观察、访谈、专题评议、集体模拟,以及组织各种意见领袖而汇集资讯,进而组织分析,推理而成。

下面我们归纳性地排列其三种核心方法。

3.1.1观察

细致地观察对象在某个特定任务或环境中的行为,从中挖掘和分析出值得再设计的要点,是经典的设计研究途径。

其方法要义有以下几点:

尽可能接近实际使用者环境;

建立全程的不干扰观测;

不参与使用者对任务的讨论;

建立正态数据库和大样本量。

3.1.2询问

对使用者发问,以简单的公式化提问和直接的文本输入、输出基本信息等手段,整理他们对某类事物或产品的看法和要求。其中包括“为什么、怎么样、应该怎样”等原因性质的询问。

其要义有以下几点:

尽可能接近设计目标来提问;

问询事情的背景;

分析要建立在统计级别的数据和样本采集上。

3.1.3专访

针对用户及其相关领域的专门人员,如销售者、维护者、产品生产者等的意见的综合采集,以座谈或专门的面对面访问,获得其围绕用户群而形成的系统性改进意见和建议。

其要义有以下几点:

尽可能接近实际事实;

建立全程的不干扰观测;

不参与对任务的讨论;

组织者即分析员:

形成统计级的样本量和分析依据。

3.2当前主流的整理使用者资讯类型

3.2.1问卷整理

以面访、网络、纸面、电话和手机等方式收集而成的资讯,采用定量数据为主的信息整理方法,以交叉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时间序列预测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从中获取与调查目标相关的量化信息。

此类方法在品牌认知、用户细分、客户满意度等设计研究中被最广泛地运用。

3.2.2案头研究和数据挖掘

案头研究主要是针对二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了业务资料、统计资料、财务资料、市场资料和产品目录手册,以及各类调查研究的报告分析。此类整理的优势在于花费比较少,用时十分弹性。但时效性和连续性难以得到保障。如果是一个全新的议题,那么,资料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数据挖掘主要是针对存放在数据库、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作有价值的分析和整理。这种有目的性的交叉整理,需要周密的规划和持续稳定的人员、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细致研究。此方法的周期过长是一个较难平衡的问题。

3.2.3访谈类信息的整理

通过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访谈,在高级互动中揭示被访者对某类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的了解,深层次地探索受访者对某类产品的认知与偏好,以及行为特征和使用要点等信息,获取用户对产品需求或对产品概念的评价和建议。

这种整理可以以预先的量化提纲作为基础,通过事后的系统整理;或者,针对对话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要点作标题性分类和定性整理,从而分析用户的需求和愿望。

此类方法适用于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以及高端目标客户和竞争对手等领域的信息整理。

3.2.4可用性测试

通过在实验室中采用专业的软、硬件设备、观察真实用户使用产品原型的过程,收集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反馈。经过测试比较来发现原型设计中隐含的问题和不足。

这样的测试大量使用在设计研究的中、后期。由于其耗时、耗材较为巨大,但由于能够较充分地观察到用户的直接行为,其依然是许多大型设计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方法。

3.2.5隐喻诱引方式

隐喻诱引方法是现在一种以非文字类语言(图片)为基础,与文字语言(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新型用户研究方法。其融汇了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符号学和视觉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精华,代表了当代较为先进的深度访谈方法。通过整理受访者的“构念”(construct),并连接构念之间的关系,描绘出阐释其感受及想法和产生行动或决策的心智模型图。心智模型的整理包括了:看法、情绪和感觉、象征、活动、目标、个人价值、印象、对过去的消费议题的记忆、经验预期和经验知觉的陈述。这样的方法和整理由于是以视觉元素作为媒介,调动和产生的成果共鸣更能激发研究者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帮助设计者建构感人的信息载体。

3.2.6参与式整理

在设计研究中,让用户主动地参与到设计研究、设计提案和产品量产决策过程中来,充分表达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和要求;让用户参与设计研究者的问题讨论,极力地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打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沟通鸿沟。

此方法通常以用户进入设计研究团队或全程介入是座谈等形式保持对设计研究的参与。这样的方法,因其有效地沟通了用户与设计者之间的信息而受到重视。

3.3问题与短板

综上陈述,基于使用者的设计研究已然十分丰富,但是,如何高效提高设计研究者对体验的把握和解读依然是个关键问题。

其问题和造成的短板有以下几点:

3.3.1量化数据方式的不确切性

通过问卷、数据和二手资料等整理固然十分必要,但是,量化了的数据和指标在实际的设计解读中将损失过半,这是困扰设计与设计研究之间的现实问题。

在实际的为设计而展开的研究中,设计研究者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域中建构起全面且系统的调研数据分析体系。这就造成了一定形式化的数据统计和成果呈现。事实上,这种不全面的数据收集,其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待推敲。

所以,量化数据方式的不确切性是此类研究的短板所在。

3.3.2如何理解使用者

从“案头整理”到“可用性测试”,再到“隐喻诱引”和“参与式整理”的层层递进,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个趋势,即,所有的基于使用者的设计研究都希望无限地接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克服两者之间在沟通和认知上的困扰,从而充分理解用户的愿望和意向。

这种如何理解用户的目标,一直是设计研究的要点和关键所在。

就目前的方法而言,其核心途径是“我问你答”式的方法和对这类成果如何正确解读。

设计研究耗费的成本皆归于此,如何实现突破和改善也在于仳。所以,当前怎样才能提高设计研究者理解的彻底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关键难题。

3.3.3角色困扰

就目前的主流使用者研究方法来看,几乎都是“对他人”的描述性整理。“我问你答”式的研究,深化为“你做我看”的体验式测试,本质上是如何理解特定情境下的使用者生活形态。

这种“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沟通”和“如何真正理解對方”始终是设计研究者要摆脱的困扰。

于是,研究者们想方设法地反复访问、反复测试、反复沟通、反复理解……。如果说这种困扰其实是一个困境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角色”则是突破此困困境的关键所在!

4.作为研究路径的角色体验

4.1体会,是最好的了解

当我们把一个人物进行社会化描述的时候,角色就出现了。进而,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最有效的把握就是“换位思考”!

当米德先生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之后,“角色”和“扮演”概念几乎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表演学、行为测试和生活形态研究之中了。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和思考设计研究的“角色困扰”,角色问题,即,角度问题!。

所以,本文主张设计研究者应该执行“角色体验”,即由研究者直接“扮演”角色进行研究,以解决此困扰。

4.2角色体验的基本方法

4.2.1从建立特定的生活形态描述体系入手

不以建立传统的数据化描述为研究起点,而是直接建立以“使用情景”为内容的角色体验工具——“格式还原”体系。

所谓“格式还原”体系,即,按照一个的结构来呈现使用者的实际情景和事情缘由,理解当事人的情境和语境,建立对特定人物的角色定义、事件分析和内容认识的体系。

这里,我们重点说明的是从“还原”入手的意义。设计研究者直接针对使用者进行“角色还原”,首先在思维上建立了从研究对象入手的思考路径。将一切资讯都围绕着如何帮助研究者“成为”,而不是“观察”对方的意义而展开。

“角色还原”就是“角色转变”。它在方法上根本性地推翻了之前研究的基本角度,改“观察”为“体察”。强调设计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可以直接从“成为使用者”的研究入手,直接进入“角色体验”途径来展开工作。

4.2.2建立角色体验的要点

当然,建立角色体验不是简单推翻其它的用研方法,而应该与之研究成果相结合,并形成独立的另一条探索途径。

具体在工作的执行层面,其分析模型可以用这样的“格式”体系来把握的:

尽可能接近实际人物,建立如同剧本脚本一样的角色描述;

利用其他研究工具整理相关资料,获得详细的体验环境、情景描述和把握;

按事件主题,将目标、条件、背景等因素作系统分析和呈现;

建立或选择实际体验场景和任务,规范任务时间和范畴;

研究者以思维导图或要点描述等方法呈现角色体验成果;

尽可能多地联合多名角色体验者成果,综合分析其成果。

5.结论

5.1“体验式设计研究”是直接而高效的设计研究方法

如同围棋中自我“复盘”一样,“角色体验”强调的是设计研究者以使用者的角度和特定事件为前提,作还原式的任务体察。通过一定数量的反复体验之后,展开自我体会式的要点捕捉和系统化整理。

这将大大提高设计研究者对使用者实际效能和情况的理解与体会,高效撷取其他研究成果精华。

由于,未来的设计研究既是高知识量的,又是高效率的。在问题的发现和切入速度上必将十分有效和准确。目前这种规模化的、间接式地对使用者进行的调查,很难适应这一要求。所以,自我体验和自我整理将是设计者建立快速有效的设计研究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以,像演员一样的“扮演”人物,融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与一体,最终生动地再现人物特质;像棋手那样“复盘”棋局,细致推敲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心路历程和意图,进而实现系统、全面的攻守认识,是现代设计研究者获得独立而全面思考的最有益途径。

5.2以角色为引导的“格式还原”体系

“角色”的意义,本质上强调了设计研究的路径是还原使用者真实而具体的事件,并从事件的体验中获取有价值的启示。

“角色体验”则表明通过“格式还原”体系能够建立设计研究的分析结构,并由此作为设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在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反复体验之后,有效的要点将通过研究者自我体验中所呈现的要点而获得高效的、系统性的体验和整理机会。

5.3更适合信息工业发展下的设计研究

信息工业是下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其特质已经为许多学者所揭示,其中,柔性化制造、网络定制、众包性设计、知识经济,以及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撑平台等将重新定义未来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态。

由此,未来的设计研究路径一定会要求摆脱传统的、在规模经济方式下形成的大样本量调研方式,而将会朝着快捷、高效、知识性强的“直接介入式”研究方式发展。

体验为话题的作文 7 篇9

大家都在体验生命和生活的快乐;此时此刻放假了,玩出精彩,玩出快乐是重点,但学习也不可随意地放下了。今天我去图书管翻书看了一看,书本大多写了一些国防科技类的介绍,没留心就继续看下去了,可是读一篇幻想科技时我的手僵住了,没再翻下去,我开始细细地品读起来了。文章是连载的,这是最后一章:毁灭的结局。文中的人物写得惟妙惟肖,读着读着感情就涌上来了,满眼都是对于文中人物、事件的幻想。我读到地球离毁灭越来越近,只剩下一个星期的逃亡时间的时候,中国网络技术人员将雪国号机巨型雪地场景模拟器,(启动后每秒毁灭几直个物种)给瘫痪掉了。

网络攻击部长亲自给总理打电话,总理还说,在雪地中一起玩一起死不是好吗?为什么要关掉它,保护物种呢?可见这台模拟器让成人都沉溺其中了,这使我么想到现在许多少年沉溺网络游戏而不可以自拔,这正是游戏的一大危害啊。正常的玩一会儿可以,可是,他们把金钱和时间,视力也花出去了,这就不对头了。再说回来,如果让三号机继续演下去,使物种包括人类也统统灭绝掉,那么我们费那么大的劲去生儿育女做什么?物种最终都没了,我们吃什么?就比如说像现在,人们都在保护环境避免恶化,为什么?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有一个干净可生存的环境,而不是为了成千成亿的废料和垃圾。保护了环境,物种有生存空间了,再去把人类搞富,那么,一切的烦恼就都没有了,可是,我们现在的却好象方向错了。那么,我们这一代来让这个错误方向扭转回来吧!

体验为话题作文 篇10

“起床了!起床了”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我就在小闹钟的呼唤下醒了 。因为今天我要当家,所以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洗漱后,我拿着爸爸给我的三十元钱,提着篮子去菜市场。看着琳琅满目、色泽鲜艳、品种全齐全的菜,不知如何下手。突然,我看到我爱吃的鱼,就买了一条白肚皮厚脊梁的鲫鱼。又跑到肉摊那儿,称了一斤瘦肉,并像模像样的还了半天价。用了自以为满意的价格买了这斤肉。接着又去买了一斤土豆、八两水芹和一元五角的香干。拎着沉甸甸的菜,兴冲冲的跑回家。快到家门口了,我想起平时妈妈给我准备早餐,今天我应该为妈妈准备早餐。我买了四根油条,六个包子和妈妈喜欢吃得花卷。我买完了这些东西,回到家后,叫醒了妈妈和爸爸,为他们准备好了早餐。

我们吃完了早餐,我又要完成第二项任务――洗衣服,一大盆的衣服,在我认真的清洗下,变得干干净净。为了好好完成这工作,我累得腰酸背疼。接着我又要开始扫地、拖地、擦桌子了。那好扫把左扫一下,右扫一下,七扫八扫就扫好了。然后,开始拖地了,我拿着重重的拖把,吃力的拖着,顿时,就大汗淋漓。干完所有活,看一下钟,呀!都快十二点了,我连忙跑到厨房,系上围裙,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洗好的菜放进锅里,不一会儿,一盘青椒土豆丝就炒好了,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美食”端上桌,当妈妈品尝我做的菜时说:“嗯!还不错,只是土豆丝有点咸。”

听完了妈妈的评价,我体验到了当家的乐趣,同时又感到妈妈从前的这些家务事的辛苦,所以平时我们应该都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跨界营销,体验为王 篇11

开幕式上,济南市体育局向环宇城授牌“全民健身示范基地”,中海地产商业公司高层领导、中央电视台CCTV-5《篮球公园》主持人刘星宇先生、原山东男篮队长成志明先生共同揭幕,这标志着济南环宇城在体验式购物和顾客精细化运营领域又登上新的高度,环宇城也将据此成为济南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標。

一直以来,济南环宇城秉持敏锐创新、精细化运营的服务观,立足健康生活理念,为泉城市民打造了一个体验式购物的全新场所。百只熊猫展、贝肯熊环球展、超级波波池、疯狂动物城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主题活动,使环宇城逐渐在业内形成影响,成为泉城市民购物、休闲、娱乐的首选地。如今,乘着里约奥运的东风,环宇城超级球场强势入市,再次在业内注入一缕新风——球场由奥运器材供应商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独立承建,全部采用高标准化建造,场内的高品质人造草坪将满足泉城市民篮球、足球的双重需求。“通过打造多功能、全新体验的运动场地,使更多成人、儿童都能享受家门口运动的乐趣,为泉城市民开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环宇城负责人告诉记者,“超级球场,不仅是周边市民的运动休闲中心,后期也会与齐鲁周刊社、北京龙足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承办包括篮球、足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赛事。”而北京龙足汇负责人则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建造500块笼式足球场地,整合多方资源,打造“15分钟生态足球健身圈”。

如今,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品牌与硬件的较量,更是服务与体验的比拼。从大手笔的美陈布置到环境包装,从时尚潮流的探索到大打亲子牌,从萌宠元素到大型动物的引进,从试水外部资源整合到如今体育IP模式的强势开启,济南环宇城,在服务与体验的商业探索上从未止步,勇往直前!

(卫晓/文 王汗冰/图)

体验为话题作文 篇12

数字内容交付领域的全球领军者Limelight Networks(NASDAQ:LLNW)今天宣布,Ocean Spray Cranberries,Inc.已经部署了Limelight OrchestrateTM(“Or- chestrate”)Performance来帮助确保O- cean Spray的客户在各种渠道、设备和地域都拥有始终如一的高性能数字体验,从而提升Ocean Spray与全球受众的互动体验。

Ocean Spray是一家农业合作社, 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蔓越莓果汁、果汁饮料和蔓越莓干生产商,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和分销的稳步增长。为帮助改善其网络内容和流量的全球扩张,该公司选择Orchestrate Per- formance来实现更快的内容交付,应对内容消费不规则增长带来的挑战,满足为不断扩张的移动设备生态系统提供支持的需求。 更具体地说,Ocean Spray选择Limelight来帮助改善总体延迟情况,同时确保在欧洲/ 中东/ 非洲、亚太和南美实现更快、更稳定的内容交付。

Ocean Spray软件开发高级经理Allen Modine表示:“随着我们全球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张以及流量的不断增长,我们意识到有必要部署一款能保障内容全球稳定交付的解决方案。 Limelight不仅能提供一款能加速我们所有用户(不管身在何处)动态内容的可靠解决方案,而且该解决方案还非常具有经济效益。我们对Limelight在网络性能方面的功能非常满意。”

Limelight首席营销官Kirby Wadsworth补充说:“内容加速、减少延迟,以及改善总体网络性能对提升受众互动体验至关重要。Ocean Spray是其所在领域的一家备受尊敬的领导厂商,他们能部署我们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帮助在全球交付最佳、最高性能的数字体验。”

关于Limelight

体验800字话题作文 篇13

上课了,老师走进了教室,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或者是警句?”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有的说:“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有的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教室里面一片沸腾。

老师说:“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同学们在下面说:“一分钟是六十秒。”

老师笑了,接着说:“我们来体验一下一分钟有多长。”

第一个一分钟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坐好,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写。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坐好了,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此时,我的脑海里再次出现了早上做的一个梦,可是刚刚把这个梦接上,时间就到了。随着倒计时声音的传来,我感觉到这一分钟过得也太快了。老师问同学们:“在这一分钟里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再次纷纷举手,有的说在一分钟里想起了一件事,有的说想起了五道数学题,有的说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

但是,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一分钟过得也太快了。

接着,我们又进行了第二个一分钟的体验,在这一分钟里,老师让我们准备好练习本,充分利用这一分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的一声“开始”,教师里只剩下笔尖和本子的摩擦声。紧接着老师的一声“时间到”,我都怀疑老师是不是弄错时间了,这么快一分钟就过去了。当老师问我们在一分钟里写了什么内容,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在一分钟里写了一句名言,还有的同学写了一首小诗,也有的写了10个汉字。但是这次同学们的感受就是,这一次的一分钟过得实在是太快了,飞一样。

上一篇:高一军训作文400字下一篇:学生周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