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整体验收计划

2024-08-25

货物整体验收计划(精选3篇)

货物整体验收计划 篇1

货物验收的依据主要是货主的入库通知单、订货合同、调拨通知单或采购计划,在这些资料中,最主要的依据是货主的入库通知单。对于无合同、无计划的到货,应及时通知货主查询,经批准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货主应及时将订货合同、到货计划送交仓库。仓库接到货主的入库通知单等资料后,应接着资料的要求及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如内容不完备,不明确或者有错误,应及时通知或退回货主补齐。货物验收具体包括验收准备、核对证件和检验实物三个作业环节。

(一)验收准备

仓库接到提货通知后,应根据货物的性质和批量提前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人员准备

安排负责质量验收的技术人员或用料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配合质量验收的装卸搬运人员。

2.资料准备

收集并熟悉待验货物的有关文件,例如技术标准、订货合同等。

3.器具准备

准备好验收用的检验工具,例如衡器、量具等。

(二)核对凭证

人库货物必须具备的凭证及说明有以下几方面。

(1)入库通知单和订货合同副本,这是仓库接受货物的凭证。

(2)供货单位提供的材质证明书、装箱单、磅码单、发货明细表等。

(3)货物承运单位提供的运单,若货物在入库前发现残损情况,还要有承运部门提供的运输记录或普通记录,作为向责任方交涉的依据。

(4)核对凭证也就是将上述凭证加以全面核对的单据。入库通知单、订货合同要与供货单位提供的所有凭证逐一核对,相符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实物检验。

(三)检验实物

检验实物包括货物的数量验收、质量验收和包装验收。

货物数量验收是在初步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收货物数量的工作,验收的方法是:对于计重货物一般采用过磅检斤的方法;对于计件货物,一般都采取抽检的方式。采用抽检方式时,为比较准确地反映入库货物的实际情况,应科学地确定验收比率。验收比率是一批货物中抽检货物的数量占全部被验货物数量的比例。

货物质量验收是检验货物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规定的工作。仓储部门按照有关质量标准,检查入库货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质量验收有感官检验法和仪器检验法两种方式。感官检验法是依靠验收人员丰富的货物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视、听、味、触、嗅觉来判断货物质量的方法。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任何设备,或者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迅速做出质量判断。这种方式曲缺点是检验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精确地测定出货物质量的数据指标。仪器检验法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货物的规格、成分、技术要求标准等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分析测定。它的优点是检验的准确度高,但需要投入比较昂贵的仪器设备。

货物包装验收,通常是在初步检查验收时进行的,主要是查看包装有无水湿、油污、破损等,其次是查看包装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包括选用的材料、规格、制作工艺、标志、打包方式等。另外对包装材料的干湿度也要检验,包装的干湿程度,表明包装材料中含水量的多少,这对货物的内在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包装物干湿度的检查,可利用测湿仪进行测定。当需要开箱拆包检验时,一般应有两人以上在场同时操作,以明确责任。

仓库在货物验收过程中,如发现货物数量与入库凭证不符,质量不符合规定,包装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做出详细记录。同时将有问题的货物另行堆放,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损失继续扩大,立即通知业务部门或邀请有关单位现场察看,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三、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货物验收中,可能会发现诸如证件不齐、数量短缺、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应区别不同情况,及时处理。

(1)验收中发现问题等待处理的货物,应该单独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混杂、丢失、损坏。

(2)数量短缺在规定磅差范围内的,可按原数入账,凡超过规定磅差范围的,做好验收记录,与货主一起向供货单位办理交涉手续。凡实际数量多于原来发出数量的,可由主管部门向供货单位退回多发数,或补发货款。在货物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生的数量不符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发货方在发货过程中出现了差错,误发了货物,或者是在运输过程中漏装或丢失了货物等。

(3)质量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向供货单位办理退货、换货交涉,或征得供货单位同意代为修理,或在不影响使用前提下降价处理。货物规格不符或错发时,应先将规格对的予以入库,规格不对的做出验收记录交给主管部门办理换货。

(4)证件未到或不齐时,应及时向供货单位索取,到库货物应作为待检验货物堆放在待验区,待证件到齐后再进行验收。证件未到之前,不能验收,不能入库,更不能发货。

(5)属承运部门造成的货物数量短少或外观包装严重残损等,应凭接运提

货时索取的“货运记录”向承运部门索赔。

(6)价格不符,供方多收部分应予以拒付,少收部分经过检查核对后,应主动联系,及时更正。

四、抽样检验介绍

货物验收有全检和抽检两种基本方式。所谓全检是指对于批量小、规格尺寸和包装不整齐以及要求严格验收的货物,必须对所有货物全部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它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可以保证验收质量。所谓抽样检验,就是借助数理统计方法,从一批货物中,随机地抽取部分货物进行检验,根据这部分货物的质量情况,判断该批货物的质量状况,从而决定该批货物质量是否合格的一种货物检验方式。一般情况下,对于批量较大、规格尺寸和包装完好、货物质量信誉较高以及验收条件有限的情况,特别是进行货物的理化性能检验时采用这种方式。

(一)抽样验收的必要性

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货物质量验收的好处是:可以节约人力,提高货物入库速度。可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减少因拆包开箱而对货物质量产生的影响。由于许多货物部是连续地批量生产,抽验一定数量,就可以代表整批货物的质量状况。另外,有些货物包装技术性较强,如使用专用机械打包,或真空压缩包装,拆开验收后,其包装便不能复原,势必会影响货物质量,使用抽样检验方式,可以减少因检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些货物经开箱、拆包检验之后,因与外界(如空气、水分、阳光等)接触,会引起质量变化,有些货物经过破坏性的检验便失去其使用价值(如灯泡使用寿命检验),采取抽检的方式,可以使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验收比例的确定

在确定验收比例时,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货物的性质、特点

不同的货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玻璃器皿、保温瓶胆、瓷器等容易破碎;皮革制品、副食品、果品、海产品等容易霉变;香精、香水等容易挥发,这些货物的验收比例可以大一些。而肥皂、香皂之类,外包装完好,内部不易损坏,验收比例可以小一些。

2.货物的价值

贵重货物,如价格高的精密仪器、名贵中药材(人参、鹿茸等),入库时验收比例要大一些,或者全验。而一般价值较低,数量较大的小货物可少验。

3.货物的生产技术条件

对于生产技术条件好、工艺水平较高、产品质量好而且稳定的货物可以少验;而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低,或手工操作、产品质量较差而又不稳定的需要多验。

4.供货单位的信誉

有的企业历来重视产品质量,并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长期以来仓库在接收该厂产品时没有发现质量、数量等问题,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产品也比较满意,这样的企业供应的货物可以少验或免验,而对于信誉较差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则要多验。

5.包装情况

包装材料差、技术低、结构不牢固,都会直接影响货物质量和运输安全,从而造成散失、短少或损坏,因此,收货时,对包装质量完好的货物可以适当少验,反之则要多验。

6.运输工具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运输工具、运距以及中转环节的不同等,对货物质量、数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入库验收时,应视不同情况确定验收比例。如对于汽车运输,且运距较长,由于途中振荡幅度大,损耗会多一些,因此,需要确定较大的验收比例;而水路或航运,由于途中颠簸小,损耗自然会少一些,因此可以少验。

7.气候条件

经过长途转运的货物,可能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同一地区,季节变化对货物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对怕热,易熔的货物,夏天要多验;对怕潮、易溶解的货物,在雨季和潮湿地区应多验;怕冻的货物,冬天应多验。

货物整体验收计划 篇2

会议的召开, 不仅是对“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成果的一次检阅, 也是对农业装备行业创新队伍、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检阅, 更是对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的一次检阅。会议系统总结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确定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领域“十一五”科技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及产业发展等情况, 总结了以企业为组织单位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围绕构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方向、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领域科技发展的方向、任务、目标和战略。

据了解, 项目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面完成了发展目标。项目自实施以来, 农业装备行业具有优势的研究开发、制造生产、人才培养和推广应用等条件的全部105家单位的1 200多人参与了研究工作, 共计投入资金32 626.447万元, 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资金9 490万元。在农业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和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3个层面开展联合攻关, 在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可靠性试验技术、重大产品关键技术与装置3类14个方向突破关键共性技术21项;在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仿生智能作业与健康养殖装备、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温室设施及配套技术装备、农产品产后处理装备和林业机械6大领域13个方向重大产品方面, 突破关键技术105项, 开发农业装备新产品118项, 开发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置114项, 研制标准94项, 发表科技论文526篇, 出版科技著作12部, 申报专利336项, 开发计算机软件47项, 7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成果的推出, 提高了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引领农业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 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项目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演示会, 共有41台机具和设备进行了展示或演示, 包括147 kW拖拉机、农用工程机械、大功率配套复式耕整地作业机具、精密播种机械、中耕除草和高效植保系列复式作业装备、喷药施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能源林收获机械及生物质收获机械等。另外, 农业装备共性参数测控平台、无线测控仪和谷物品质近红外快速检测系统等5套检测系统, 以及虚拟现实可视化应用软件、虚拟装配可视化应用软件也在展示演示会现场亮相。

关键共性技术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实施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 初步构建了我国农业装备数字化建模、虚拟样机、可靠性和试验监测技术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设计体系。取得了共性零部件和整机数字建模与虚拟装配机电多系统协同仿真、典型工况载荷谱与数据库、整机强化试验与监测技术等21项关键技术, 建立了并行协同数字化设计技术支撑平台等6套, 组建典型部件模型库等4个, 研制了夹带损失监测和清选损失监测系统等15套, 开发了2套基于3D图形的可视化应用软件, 在中国一拖集团、福田雷沃重工、时风集团和常发集团示范应用。

(1) 大功率拖拉机数字化设计模型库及关键部件虚拟样机。开展了大功率拖拉机变速箱总成等1 000余个零部件的三维设计、虚拟装配, 建立了拖拉机虚拟样机仿真分析模型, 示范应用于中国一拖集团。

(2) 联合收割机数字化设计模型库及关键部件虚拟样机。建立了联合收割机典型部件模型库和整机模型, 完成了联合收割机关键部件虚拟设计和分析评价方法, 示范应用于福田雷沃重工。

(3) 虚拟现实人机信息交互平台。建立了面向人机工程和虚拟样机研究的虚拟仿真环境实验室, 实现了实验场的虚拟漫游和拖拉机实验复现、实时实验等过程。建造了面向机电多系统协同仿真环境, 实现了对典型农机具作业过程的模拟。

(4) 负载换挡传动系试验台。开发了试验台换挡测控系统、能量闭环回馈系统和载荷闭环控制系统, 研究了传动系内部液压系统动态测量和负载换挡传动系试验方法。建成了国内首台负载换挡传动系实验台。

(5) 典型结构部件可靠性和载荷谱技术。开展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典型结构部件疲劳、断裂性能试验,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典型结构部件载荷谱测试,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6) 农业装备虚拟仪器测控技术。开发了固定式、移动式农业装备共性参数智能分析软件和测控平台, 精度分别达到0.2%和0.5%。

(7) 清选、夹带损失检测, 测产计价技术。研制了联合收割机夹带损失监测和谷粒清选损失在线监测仪, 实现了清选、夹带损失的在线测量, 清选、夹带损失传感器谷粒计数标准差均在5%以内,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了谷物测产计价系统, 测产精度误差小于3.8%。

(8) 故障诊断与实时监测技术。开发了联合收割机堵塞故障诊断装置, 可实现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正常工作、堵塞预警和报警3级决策;开发了精密播种机排种量监视仪、联合收割机收获喂入量监测系统, 实现了播种机排种量和联合收割机收获喂入量实时监控。

重大产品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实施创制了一批重大产品, 丰富了农业装备产品品种, 优化了农业装备产品结构, 显著提升了农业装备产品技术水平, 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短10年。

(1) 以节能减排为目标, 开展了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研究, 创制了10种小型多功能拖拉机和8种小型农用工程机械, 147 k W级拖拉机技术完全自主化。

147 kW拖拉机。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达到欧Ⅲ排放标准, 负载换挡传动、闭心负荷传感、电控液压悬挂和总线等技术完全自主化, 成为农业规模产业化生产的主力机型, 目前正在小批量生产。其中一些先进技术已开始应用到其他轮式及履带式拖拉机上, 实现技术溢出, 促进了技术进步及质量提升。

系列节能型小型拖拉机。开发了13.23~20.58 kW小型拖拉机10种, 直联、前/中置输出增加功能, 节油8%~10%, 达到非道路欧Ⅰ、欧Ⅱ排放标准。该系列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 销售7 000余台, 销售收入1.5亿元, 成为在用1 500万台小型拖拉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系列小型农用工程机械。规范了产品系列, 形成了功率18~35 kW农用装载机4种, 功率22~45 kW农用挖掘机4种, 排放达到非道路欧Ⅱ标准, 四轮驱动变速箱提升了核心部件可靠性和整机安全性。该系列产品已实现销售5 500台, 销售收入1.1亿元。

(2) 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保障农业增产增效为目标, 研制了与3种功率段大型拖拉机配套的联合耕整、精密播种、中耕除草和高效植保系列复式作业装备, 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折叠式联合耕耘机。与8 8.9~1 1 8.4 k W和118.4~148 kW系列拖拉机配套, 一次完成灭茬、深松、碎土、起垄、合墒和镇压等复式作业。

气吸式免耕精密播种机。采用电液自控仿形与防堵、高速精密排种、精量分层施肥、接合行对接和种肥监测技术, 一次完成破茬开沟、精量播种和侧深施肥等作业。

仿生智能作业机械。研制了仿生开沟器、仿生通用旋耕刀、补偿式仿形机构、鳞茎类种球仿生定向栽植装置和智能控制变量施肥、变量喷药技术与系统, 开发了仿生智能耕整机、深松变量施肥机、多功能智能耕播机和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单位面积作业能耗降低10%以上。

宽幅高效植保机械。突破喷杆自动悬浮平衡、穿透性防漂移喷雾关键技术, 与3种功率段拖拉机配套, 工作幅宽15~24 m。

(3) 以作物高效多功能联合收获为目标, 完成2个系列3种液压驱动通用底盘, 开发切流与纵轴流脱粒分离相结合的稻、麦、豆多功能联合收割机,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甘蔗整秆联合收获机, 自走式亚麻拔麻机与脱粒翻铺机, 深根中药材收获机具。

纵轴流稻、麦、豆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开发了2个系列联合收获通用型动力底盘, 应用于纵向双轴流联合收获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 将逐步取代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机械底盘, 为联合收割机的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研制了稻麦通用割台、大豆挠性割台和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和试验台, 集成开发了纵轴流稻、麦、豆多功能联合收割机。

水稻 (割前摘脱) 联合收割机。优化了摘脱滚筒与气流吸运、复脱清选及割前脱粒等装置, 开发了气流吸运式、割前脱粒式联合收割机试验台, 集成开发了水稻割前摘脱联合收割机。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开发了植株有序导入与扶持摘穗、低损伤清杂等关键技术与装置, 集成开发了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典型特色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研究开发了甘蔗整秆联合收获、亚麻无损伤拔取有序铺放、翻铺夹持脱粒、深根减阻挖掘技术与装备。

(4) 以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 重点突破了大捆型秸秆自动捡拾打捆、多功能林木采育与竹材代木加工复合成型以及优质草生产技术与装备。

秸秆捡拾大方捆打捆设备。突破了田间秸秆仿形自动捡拾、旋耕切刀秸秆碎断、机械式预压与规整成型、捆密度液压反馈调控和多动作相位耦合等关键技术, 开发了适合我国农村散装秸秆收集的固定式和移动式秸秆捡拾大方捆打捆设备, 应用于秸秆直燃发电工程。

自走式能源林联合收获机。开发了灌木能源林低茬切割、高效碎抛集装为一体的自走式联合收获机。配套动力160 kW, 喂入量5 t/h, 切碎长度≤50 mm, 留茬劈裂率≤5%。

秸秆纤维包装容器干法制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了干法热压成型、全自动快速仿形修整技术, 开发了植物纤维干法热压成型、修整设备等, 建成秸秆纤维包装容器生产线。

多功能林木采育与立体固沙作业技术装备。开发了多功能立体固沙车, 可实现高效铺设草格沙障、栽植苗条、喷播草种, 研制了多功能轮式林木联合采育机和履带式可伸缩越障底盘并配套伐木、打枝和造材为一体的多功能作业属具。

竹材代木加工复合成型技术装备。突破了竹枝定向结构板制造、环保型竹质结构材制造、竹材原态重组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竹材定向削片机、弧形竹材热压成型机、竹材定形弧铣机和高频热压成型设备, 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

优质草生产和现代工业化养殖装备。开发了太阳能牧草干燥成套设备, 节煤240 kg/t以上。研发了四行程转筒干燥核心机构和风速可调式茎叶分离装置, 开发了苜蓿茎叶分离设备、机械化挤奶和智能化变量个体补饲设备。

货物整体验收计划 篇3

一、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课题单位未按要求履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根据434号文,“对于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及出版文件费等科目发生增减的,由承担单位自行审批后在中期检查或验收环节确认;涉及承担单位变更、合作单位增减等重大事项的,应报科技部审批”。但是,在实际验收时发现,部分单位不了解以上规定,在课题执行过程中,不允许调整的科目,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科目经费出现超支,允许调整的科目未按要求进行内部审批,或出现向预算外单位转拨经费等重大事项未履行报批手续等,导致相关支出不予认可而确认为课题结余资金,甚至因相关问题较为严重无法通过财务验收。

二是审计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主要反映课题执行期内各预算科目及各合作单位的支出情况,并对课题应付未付和预计支出进行反映。课题结题审计报告是开展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财务验收的质量。但是,在实际验收时发现,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或不了解政策,或违反审计独立原则,对单位未单独核算、随意转拨经费等重大问题未予披露,或出现明显的数据错误,审计报告文字部分与附表数据不一致,或对审计基准日把握不准,未以任务截止日为审计基准日出具报告等。以上情况导致课题需重新出具审计报告,使得财务验收滞后于技术验收,加大了财务验收阶段的工作量,影响了课题验收的总体进度。同时,如果审计报告对课题重大问题不予披露,有可能造成验收环节无法发现该问题而使课题正常通过验收,使有问题的课题蒙混过关,降低了财务验收的科学性。

三是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开支不规范的现象仍有发生。课题经费支出中涉及现金发放的科目属经费支出的高风险点,也是验收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的支出情况,除在审计环节进行审核和反映外,在验收环节还需单位提交有关会计凭证及财务附件,包括领取签收单或银行转账单等进行进一步审核。但是,在实际验收时发现,部分单位发放劳务费或咨询费无人员签字或代签代领,或签收人员信息不全,或无发放期间,或无法判断劳务或咨询与课题的相关性等,导致在财务验收阶段需进行整改或将相关经费确认为课题结余。

四是增减合作单位,预算外转拨专项经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如发生合作单位增减或合作单位之间经费分配变动,应报科技部审批。但是,在实际验收时发现,部分单位随意增减合作单位,或层层转拨专项经费,或将专项经费转拨子公司等,使得经费使用脱离监管。

五是超范围、超标准、超预算的支出规模仍占一定比重。相关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办法对各预算科目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预算能否调整等均有明确规定。如劳务费只能发放给参与课题的研究生或临时聘用人员,燃料动力费仅支持专用仪器设备发生的水电燃料等,材料费不支持日常的办公用品等;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科目不允许超支等。但是,在实际验收时发现,部分单位未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经费,在课题经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无关人员出国费、课题组成员领取咨询费、列支日常水电费及办公用品等;超标准列支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等;设备费、劳务费、咨询费或出国费超支等情况。在验收时,将要求课题单位对有关的超范围、超标准、超预算部分经费予以纠正,并核定为课题结余经费。

六是财务附件不全或提交资料不及时。根据有关要求,课题单位应当在课题结束一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财务验收时,任务截止日后的每笔支出均需要单位提交会计凭证和附件,由验收专家对每一笔支出的相关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一般仅支持与验收相关的后续支出。但部分单位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报销费用,验收时,不及时或不按要求提交财务附件,或迟迟不申请验收,不提交验收资料等,影响了财务验收工作进度,增大了课题不合理支出规模。对任务截止日后发生的不合理支出将核定为课题结余经费。

二、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工作的改进建议

第一,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很多情况下,验收时出现的问题是由于课题预算编制质量差造成的。部分单位在申请立项时,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单位支撑条件,虚列预算,或直接由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无财务人员配合,不了解经费管理政策等,使课题预算编制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后期的预算执行。课题执行过程中发生的超预算、超范围的很多事项根源在于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十一五”以来,科技经费管理政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预算调整的审批,但部分单位仍无法符合要求,使课题验收时确认的结余经费较大。建议课题单位在立项环节编制课题预算时,财务和科研部门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高课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第二,对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审计质量。科技经费审计与年报审计不同,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对报告格式、披露内容、审计基准日等有明确要求。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合并情况很多,人员流动较大,对政策的熟悉程度、执业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同批次的结题课题审计质量水平不一,影响了财务验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建议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保持相对稳定的队伍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对审计人员定期开展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或出台专门的科技经费审计指引,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提高结题审计报告质量。

第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自“十一五”以来,科技经费管理政策改革措施较多,力度较大,发布的有关文件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也较为细致。但是,部分单位特别是企业,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不熟悉、不了解,没有享受到相关优惠,如税收抵扣未申报、课题人员绩效奖励未发放等。很多企业的课题任务完成很好,但由于不了解经费管理政策,导致很多经费开支不符合财政要求,造成一些经费需要回缴。建议主管部门或项目组织单位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使好政策落到实处,惠及科研工作者,同时,也减少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政策的误解,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第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课题经费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是管理层、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及业务部门共同的事情。科研经费管好的单位,一般是单位管理层较为重视,科研财务各部门配合较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较为有效。科技部201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就要求课题单位在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及结题各阶段落实法人责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是有效降低科研经费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保证。建议课题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上一篇:歌唱发声下一篇:我最敬佩的人-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