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教学设计

2024-11-06

《浩瀚宇宙》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浩瀚宇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2、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来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3、能撰写一篇短文说明自己给“少年宇航局”宇宙飞船起名字的理由,能提出几点保证我们经常能遥望星空的小建议,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环保意识。

重难点:了解星系、宇宙的抽象概念。

教 具: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猜谜语(课件出示: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师板书:地球)

2、地球有一个大家庭,是什么呢?(板书: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让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太阳系,就会看到太阳系的其他成员。(让学生说说太阳系的其他成员: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如果让我们继续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就会来到------?(板书: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也只是银河系普通的一员。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银河系。

二、深入探知

那么关于银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形状、组成、大小)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银河系的形状,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现银河系不同形状的图片)

师:对于银河系就像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大铁饼”,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利用手中搜集的材料加以解释,教师播放视频加深理解。)

教师:银河系不管是像一个不断旋转地大铁饼,还是像一个织布的梭子,这都是科学家们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做出的模拟或猜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一窥银河系的全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真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以后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

2、认识银河系的组成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500多亿颗恒星,20xx多亿颗行星)

5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5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全世界大约有65亿人口,如果把一颗恒星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银河系恒星的数量将是全世界人口数量的近8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3、认识银河系的大小:

那么拥有这么多恒星的`银河系有多大呢?根据你的资料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直径10万光年,中心厚度20xx光年)

提问:光年是什么单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什么是光年,计算出1光

年大约等于10万亿千米)

以神7的速度作比较:神7的速度大约8千米每秒,大约需要4万年!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xx光年。(出示图片)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xx年。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年呢。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看到这些,你感到银河系怎么样?(学生汇报)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银河系。

教师描述(同时课件出示背景音乐),在晴朗的夏夜,当我们仰望星空,你会看见一条淡淡的光带横贯苍穹,那就是银河。现在我们坐上光速飞船飞离地球,穿过太阳系,置身于茫茫宇宙中。我们从银河系的“上”方看下去,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我们又来到它的“侧”面,看过去它又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银河系是由500多亿颗恒星、20xx多亿颗行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集团,这么庞大的集团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而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也只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

4、认识宇宙

教师:银河系之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于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是什么?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板书:宇宙)(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1)宇宙是什么

2)认识宇宙的组成

3)认识宇宙的大小

4)宇宙既然是无限空间,那么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

刚才我们在讲银河系的时候,有同学用“庞大”来形容,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宇宙呢?(板书:浩瀚的)

5)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5、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知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用语言叙述,或用集合图表示)

6、给宇宙飞船命名

师:到茫茫宇宙中去遨游是人类自古以来最美丽的梦想之一,中国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星际航行的向往,古时候的鹊桥相会变成现代的宇宙飞船航行。“少年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字,希望大家都来参加。(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介绍我国著名宇航员,课下继续搜集资料,把自己写的关于宇宙飞船命名的短文读给同学听。)

7、观察银河系

师:在晴朗的夜晚,由家长带领,到远离灯光的地方观察银河系,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星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天文学家已经发出了“星空在消失”的警告,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三、自主反思,深入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提宇宙的起源?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宇宙将来会怎么样等问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如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进行争论)

看来同学们都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希望大家课下继续查找资料,让我们共同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我们敬爱的温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做一个关心民族和国家命运的人。

浩瀚的宇宙 篇2

从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地球向外看,天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给人类光明和温暖的、灿烂辉煌的太阳.太阳是一颗恒星,它自己能发光发热.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3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相比,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太阳(恒星)、八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他天体的质量总和不到太阳系总质量的0.2%.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使其他天体绕太阳公转,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银河系大得惊人.它是由一千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和大量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组成的.如果从遥远的地方观察银河,整个银河系就像一个大铁饼,中间凸起,四周扁平.凸起的地方是它的核球,是恒星密集的地方,四周扁平的盘状区域称为“银盘”.银盘中的星星越靠近边缘越稀疏.核球的大小约为1万光年,而整个银河系的直径达10万光年.太阳距银河系的中心约3.3万光年,夏季,当地球转到太阳与银核之间时,满天繁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银河图景;冬季,地球转到银河的边缘一端,晚上能看到的恒星就少得多了.在银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称为比邻星,离太阳只有4.22光年.如果用最快的宇宙飞船,到比邻星去旅行的话,来回就得17万年.可想而知,宇宙之大,虽说是比邻也远在天涯.

如果把宇宙比喻为无边无际的海洋的话,那么,银河系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岛.现在,人们已经把宇宙的“地平线”推到了100亿光年的地方,观察到的河外星系已在10亿个以上.目前,美国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拍摄了部分星空并求得星系密度,做出了宇宙星系总数达1250亿个的推算.在茫茫宇宙中,距银河系最近的星系是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的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后,星际空间普遍存在着极稀薄的物质,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弥漫星云在逐步凝聚收缩的过程中进一步分裂,变成体积和质量更小而密度却更高的小球状星云.星云很庞大,半径起码有好几光年.它的外缘物质自由地向中心坠落,收缩进行得相当快,但也需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落到中心区.随着快收缩过程的进行,星云内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温度快速升高,气压也相应增强,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外缘物质下落的速度和小球状体的收缩速度减缓,即进入慢收缩阶段.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此阶段处于恒星的幼年期.

慢收缩开始后,中心区受强烈压缩而升温,直到最后中心温度升到约800~1000万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向内收缩和向外膨胀的两种力大致平衡,恒星基本上不收缩也不膨胀,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占整个寿命的90%以上,是恒星的青壮年期.太阳正是一颗处于壮年期的恒星,它已在壮年期生活了46亿年,它还能保持现在状态约50亿年时间.

大质量恒星含氢多,它们中心的温度比小质量恒星高得多,其蕴藏的能量消耗比小的更快,只能在壮年期存活100万年,而小质量恒星可在壮年期存活上千亿年.恒星到了晚年时,除了外壳部分,它内部的氢基本上已转化成氦而使热核反应停止.这时恒星的中心部分就会在引力作用下发生收缩,使温度进一步升高,于是又开始了氦聚合反应,它的内部又重新燃烧起来,并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使外壳急剧膨胀.整个恒星便像气球一样被吹大了.外壳的膨胀便恒星的表面积增大,表面温度降低,而总发光量增加.这样,它就变成一颗亮度大、温度低的红色星——红巨星,50亿年后太阳也会变成一颗红巨星.

不同质量的红巨星有着不同的命运,质量在1~8个太阳质量之间的红巨星,会把周围物质喷射出去,中间萎缩的残骸则会变成白矮星.太阳最终也将会变成一颗白矮星.质量超过8个太阳的大红巨星经一系列核反应后,最后发生剧烈爆炸,爆炸时发出的光相当于107~1010倍太阳的光,使得原来很暗或根本看不见的恒星成为一颗亮星,这就是超新星.超新星爆发后,恒星的外层解体为向外膨胀的星云,中心遗留一颗高密天体,最终演变成中子星或黑洞.超新星爆发对于星际物质的化学成分有关键影响,这些物质又是建造下一代恒星的原材料.恒星来之于星云,又归之于星云,走完了它轰轰烈烈的一生.

《2 浩瀚宇宙》教案2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宇宙的构成。

2、学生了解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在宇宙中的地位,认识宇宙的无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询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勇于探索宇宙的兴趣,尊重科学原理。

3、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

宇宙中各部分的组成、大小和形状。

三、教学难点

人类的探索宇宙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太阳系在哪个大家庭啊?

2、银河系又在哪个家庭?

3、在银河系的外面又有哪些家庭? 新课讲解:

1、认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组成和大小

老师出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根据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的资料回答

问题: ① 组成 ② 大小

《浩瀚宇宙》教学设计 篇4

让我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作文650字

让我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 ――中国梦我的梦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二(6)班 任忆安我有一个梦想:当一名女宇航员,驾驶着中国制造的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我的这个梦想源自于王思潮爷爷的一次讲座和他写的《天文爱好者新观测手册》。王思潮爷爷是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ufo专家、行星天文学家,记得是在一年级的某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大行宫会堂参加有关ufo的科普讲座。那天,台下座无虚席,台上的主讲人就是王思潮爷爷。他讲的生动有趣,把一个个深奥的科学难题讲的妙趣横生,台下的小朋友听的可入迷了,掌声、笑声不绝于耳,我就是从那时起,萌生了当一名宇航员的梦想。听过王爷爷的讲座,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看完了王思潮爷爷写的《天文爱好者新观测手册》一书。虽然,那时候,书上的很多字我还没有学过,但是,通过爸爸妈妈的讲解,我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大致的了解。浩瀚的宇宙,有多少的未知呀。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它有没有中心,有多大?巨大的黑洞和暗物质会不会不停地变大,不断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ufo?会不会有莽撞的行星来撞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无数的问题缠绕着我,让我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当我问爸爸关于宇宙知识的`时候,爸爸总会拍拍我的肩膀,说:“小姑娘,你又想飞往宇宙啦?先把脚下的地球搞明白呀!”爸爸讲的很对,先从眼前做起,但是,我还是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乘坐中国人研制的宇宙飞船,遨游在太空,领略那无限精彩的宇宙。我的梦想看起来虽然有点遥不可及,但是,它就像只美丽的蝴蝶,始终在我的梦中,在我的眼前飞舞。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不断汲取前人智慧,不断积累创新,总有一天,我的梦想会成为现实的。

浩瀚的沙漠散文 篇5

我生长在北方,从来看见过沙漠。今年3月22与侄女去成都。还好是白天的飞机。登机牌上的座位号是靠机窗,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飞机刚刚起飞,从机窗俯视大地。什么楼房林立,什么山川河流,什么林荫花园……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当飞机,飞入较高的高空时候,是在云层中穿行。这样就可以尽情地观赏云了,我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的看过云了。看!高空中的云,一团团,一片片,一朵朵……那个白呀,那个绵呀,那个闲呀,那个美呀。好想,好想张开双臂抱一朵那白白的云,让她与我耳鬓厮磨。但是,我知道,隔着牢牢的机窗,那是一个怎样的妄想。

飞机是在银川,稍作停留,补充所需。所以,快到银川的时候,飞机飞行的高度就稍低了些。这样从机窗又可以看见地面了。从机窗向下望去,哇!好让人惊喜,那是一片浩瀚的沙漠。一个个沙堆,一个个沙丘,一个个沙岭,那都是风的雕塑,风的杰作。这浩瀚的沙子,这黄黄的`沙子,被风绣成水波一般的花纹;水浪一般的花样。

这一个个沙堆,一个个沙丘,一个个沙岭。从动态的角度看,如若那滚滚的浪花,远远看去,好似汹涌澎湃的黄色的海洋,海风吹来荡起千层黄沙浪花。美丽壮观。

从静态的角度看,是一个静谧的美。静静的沙堆,静静的沙丘,静静沙岭。她们是那样默默的,悄悄的看着世间的一切,为世间的人们祈福,祝愿。或许,她们正在等待着什么呢,是否也等待着,那心中千年的梦呢。

在浩瀚的沙漠中,偶尔看见了那绿色的,亮亮的水塘。那是沙漠中的绿洲,与浩瀚的大沙漠比起来,它太少了,也太小了。它太难得了,在浩瀚的,干旱的沙漠能有绿洲。 它是沙漠的宝贝,它是沙海的珍珠。可以想象,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得需要走多久,才能看见绿洲,才能看见水源。只有水才是在沙漠中存活的源泉,存活的保证。沙漠中的水太珍贵了。

在浩瀚的沙漠中,偶尔能看见几株,颜色棕红的树。看上去它即顽强,又沧桑。我感叹于,它能在这样干旱的,不长草木的环境中强劲的生长。它一定人们传说中的:“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吧!我深深地为胡杨的顽强所震撼;我深深地为胡杨的坚韧所感慨。胡杨能在这样的干旱的环境下生存,能在这样的黄沙中生长,真了不起。胡杨它太美丽了,美丽于生命的顽强,胡杨它骄傲了,骄傲于性情的坚韧。让我由衷的赞叹胡杨的精神,让由衷的 敬仰胡杨的坚韧。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丁 篇6

项城市丁集二中

丁改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能力目标: 品位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品位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扫除阅读障碍,生字识记:

瀚(hàn):广大。如:浩瀚。

悯(mǐn):怜悯。

谧(mì):安宁,平静。如:静谧。

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虔(qián):恭敬。如:虔心。

2、积累字词 :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安谧:安宁,安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二、解题 :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三、讨论思考:

1、“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讨论归纳

(1)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

--------悲观厌世者

(2)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

--------轻浮的乐天派

(3)捡死鱼放回大海

--------虚伪的慈善家(4)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

--------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5)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

--------追求虚无的空想家

(6)背对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

--------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

(7)把头埋进沙子中

--------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

2、作者对这七种人的情感态度?“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讨论归纳:

不配

离开

无法沐浴

要小心

远远的不宜

最糟糕——----鄙弃和否定

鄙弃:

悲观厌世者 轻浮乐天派 虚伪慈善家 溺于幻想者 虚无空想家 舍本求末者 逃避生活者

追求:

纯洁

爱与美

理想境界

3、“寻找更浩瀚的海洋”指的是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归纳:

“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讨论归纳:

纪伯伦:心灵本是纯朴简单的,心灵的表现也是纯朴简单的。

纪伯伦:我愿意为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 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写“我”想去海边洗去灰尘和垢。

第二部分:写“我”在海边遇到并离开这七种人。

第三部分写“我”和“我的心”离开这片海洋,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五、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绘大海的景象,字数不少于50个字。

板书设计:

《更浩瀚的海洋》

----------纪伯伦

鄙弃:

悲观厌世者

轻浮乐天派 虚伪慈善家 溺于幻想者 虚无空想家 舍本求末者 逃避生活者

追求:

纯洁

《更浩瀚的是海洋》的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一)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品位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 重点难点:理解“更浩瀚的海洋”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课前准备:

1、扫除阅读障碍,生字识记

瀚(hàn):广大。如:浩瀚。

裸(luǒ):露出,没有遮盖。如:裸视。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如:镶牙。

悯(mǐn):(1).怜悯。如:其情可悯。本文可取此义。

(2).忧愁。如:悯然涕下。

谧(mì):安宁,平静。如:静谧。

撇(piē):(1)弃置不顾,抛弃。如:撇开.(2).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如:撇去。 本文取此义。

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虔(qián):恭敬。如:虔心。

袒(tǎn):(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义。(2).袒护。

2、积累字词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 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谧:安宁,安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扉:人的内心。

四. 、导入

有一位文学家,在四十岁时便写下享誉世界的作品。他的悟性是艺术家的悟性,洋溢着青春气息;他的智慧是诗人的智慧,用形象和寓言来说出人生的真理。这位文学家便是近代东方文学家走向世界的先驱DD纪伯伦,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更浩瀚的海洋》来体味他的智慧和悟性。

五. 作者简介 :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4月10 日卒于美国纽约。12 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贫民区,进入侨民学校。两年后回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 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了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专门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他组织和领导了由旅美作家参加的笔会,成为旅美派的代表作家。逝世后,他的遗体被运回祖国,在家乡安葬。

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他在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等

六。 解目题说 :看一看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 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七.整体感知:读一读

1、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写“我”想去海边洗去灰尘和垢

第二部分写“我”在海边遇到并度离开这七种人

第三部分写“我”和“我的心”离开这片海洋,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2、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

“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

3、“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1),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 _悲观厌世者

(2),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 _轻浮的乐天派

(3),捡死鱼放回大海 _虚伪的慈善家

(4),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 _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5),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 _追求虚无的空想家

(6),背对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 _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

(7),把头埋进沙子中 _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

4、“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通过“不配 离开 无法沐浴 要小心 远远的 不宜 最糟糕”这些词语的分析,“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

鄙弃:悲观厌世者轻浮乐天派 虚伪慈善家 溺于幻想者虚无空想家舍本求末者 逃避生活者

追求:纯洁 爱与美理想境界

5、“我和我的心”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6、“寻找更浩瀚的海洋”指的是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八、各抒己见:说一说

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我的心对我说……”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明确: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九、合作探究:想一想

1、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版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

纪伯伦:心灵本是纯朴简单的,心灵的表现也是纯朴简单的。

纪伯伦:我愿意为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2、.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 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明确】作家在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十、深入思考:议一议

写作特点分析:(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

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十一、学以致用:写一写

“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

十二、积累运用:抄一抄(用生动的名人名言再次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熏陶)

谈谈在你们的记忆仓库中适合今天所学课文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有一些人追求永恒的美,他们把无限放到他们的短暂的生命里。另外一些人胸无大志地活着。――罗曼.罗兰

《浩瀚宇宙》教学设计 篇8

更浩瀚的海洋

纪伯伦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我们一到海边,便开始寻找一块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我们一面走。一面四下张望,只见一个男人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手里提着一只口袋,他从口袋里捧出一把一把的盐,撒向大海。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只看生活阴暗面的悲观者,悲观的人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无法沐浴。”

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来到一棵长在海边的白杨树下。只见一个男人站在一块白色的岩石上,手里举着一个镶满珠宝的匣子,他从匣中取出一块一块的糖,抛入海中。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喜事也笑口常开的乐天派,要小心,不能让乐天派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又往前走,直到遇见一个男人站在海岸旁,捡起一条条死鱼,怜悯地把它们放回海里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企图使坟墓里的人复生的慈善家,让我们远远地离开他吧。”

我们接着又走,看见一个男人在沙滩上勾画着他的想象,浪来了,抹去了他的画,他又一遍遍地重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让他去吧。”

我们往前走去,在一个安谧的海湾看见一个男人在撇水面上的泡沫,将它倒进一只玛瑙缸里。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用蛛丝织成衣服穿的空想家,不宜让他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继续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唤:“啊,这就是深深的大海!这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们寻找那发出声音的地方,看见一个男子站着,背朝着大海,把一只贝壳放在耳边,倾听它的轻微声响。

我的心对我说:“走吧。这是个庸人,他只会背朝着自己无力掌握的整体,把心思都用在他所喜爱的局部上。”

我们又走,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我对我的心说:“心儿啊,快,我们就在这儿沐浴吧,这个人是不会看见我们的`。”

我的心摇摇头说:

“不,一千个不!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的一个,他虔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于自己的心扉之外,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乐隔绝开来。”

这时我的心的脸上露出深深的悲伤,它用不时因痛苦而中断的声音说:

“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隐蔽的地方可让我们沐浴。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开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袒露我柔嫩的胸脯,脱下衣裳,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1)第四段中加粗词“这个地方”具体指代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删除第十九段中的加粗词“实在”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通过描写“我”的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哪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考查同学们对课文内涵的把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荚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ch@)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附文并和课文比较,看看它们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什么异同?(比较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诗人

绿原

有奴隶诗人

他唱苦难的秘密

他用歌叹息

他的诗是荆棘

不能插在花瓶里

有战士诗人

他唱真理的胜利

他用歌射击

他的诗是血液

不能倒在酒杯里

答案:略

解析:

(1)具体指男人坐的灰色的岩石。

(2)不好。“实在”是“的确”的意思。与“最”字呼应,加强语气,强调了“糟糕”的程度。

(3)对以下七种人生态度的否定:①只看到生活阴暗面,感受不到生活的丰富、美好的悲观者;②缺少对生活的本质认识,轻浮的乐天派;③虚伪的慈善家;④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⑤愚顽的空想家;⑥自以为是的庸人;⑦拒绝痛苦,逃离生活的懦夫。

(4)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下面这段文字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一课是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内容。《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人类为探索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具来观察宇宙。这些工具包括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学情分析:

对于太阳、地球、银河系、宇宙这些概念,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宇宙空间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和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

观。教学目标: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具、航天大事记的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乐于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所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

化和拓展。教学难点:

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了解宇宙关系的认识及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的精彩瞬间吗?(播放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分离视频)当你看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分离时的场面时你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此时你在想什么?(多么渴望能与航天员叔叔一同乘坐飞船探索宇宙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遨游广阔无垠的太空,探索神秘的宇宙。(师板书

课题:探索宇宙)

二、探究活动

(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是通过什么了解的?(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

2、播放视频神舟十号《太空新旅天宫课堂》,组织学生观看。

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太空中的人仿佛长了翅膀,可以自由飞翔。生:小水滴像小气球,摇摇晃晃却掉不下来。生:失重环境下物体的物理现象都发生了变化,太有趣了。

„„

师: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在太空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你知道这些观察所得人类是借助那些工具获取的呢?

生:有飞机、有卫星、有飞船„„

师:大家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你知道人类最早是借助那些工具探索宇

宙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播放天宫一号视频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听氛围中,感受宇宙的神秘,感受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谈话:人类最早观测宇宙的工具是望远镜,关于望远镜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老师也搜集一些望远镜。(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图片并作适当的介绍)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些望远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学生了解的由学生自己介绍,不知道的教师作适当

补充。)

(1)伽利略折射望远镜:最早的天文望远镜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利用“光线穿透玻璃时会折射弯曲”的透镜聚光原理发明的折射望远镜,并首次用它对天空进行观测。他用这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上的群山阴影以及木星的4颗卫星。

(2)射电望远镜:好比是天文学家的“顺风耳”,随着地球的运动,望远镜扫射天空,接受天体发来的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就是通过它捕捉来自宇宙的各

种信息的。

(3)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问世。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表600千米处环绕地球运行和观测。哈勃太空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望远镜,他让我们观看宇宙的视野起了革命性的变革。

(4)牛顿反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能

更清晰的观测到比较暗的天体。

(5)空间望远镜:自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全国先后发射了数以百计的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器用于天文观测。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人们把它的诞生看成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座里

程碑。

4、交流:通过刚才的观看与交流,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小组交流对望远镜的认识,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类型望远镜发展过程、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观测宇宙的工具经过改良越来越先进,观测位置从地球发展到了太空,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化拓展的。】

(二)走进航天展厅。

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课本中向我们介绍了那

些探测器?

(学生独立看书自学,自学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美国第一艘载人火箭升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太空旅行的第一人→“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学习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探测器?他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资料的交流和补充,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进行搜集资料,了解先进的探测工具。】

教师小结:人类正向宇宙的深处探索,现在我们不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工具进入宇宙空间,接

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宇宙奥秘。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迈进了太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足迹,然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

力,甚至是生命。课件出示:1986年“挑战者”意外坠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

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体会)

(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

1.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探索宇宙,终于取得了一些成就。你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学生自由说。

师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如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杨利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翟志刚太空行走、嫦娥登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讨论: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呢?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

业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工具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多种探测器进入到宇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而

努力吧!

【介绍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现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我国航天事

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三、引导学生课后拓展研究:

1.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想为

祖国的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想法。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通过拓展活动的引导,延续课堂活动,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爱国热情,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真正做到带着问题进课

堂,又带着问题下课堂。】

【板书设计】:

22、探 索 宇 宙

探测工具

探测范围 ↓

↓ 望 远 镜

地月系

射电望远镜

太阳系

现代── 宇宙飞船

银河系

航天飞机

河外星系

星际探测器

无限宇宙

太空望远镜

未来──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建议

一.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 ,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 , 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 ,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 , 结合视觉画面 , 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二.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 , 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 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三.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 , 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 , 对宇宙的探索 , 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 , 向何而去 , 人类从何而来 , 向何而去 , 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 , 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 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四.有条件的话 , 阅读《宇宙》全书 , 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 , 比如“探索”之类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 ,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 ,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 不能面面俱到 , 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 , 抓住事物的关键 , 即使是拓展性内容 , 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 , 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 , 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 , 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 , 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 将宇宙比做大海 , 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 , 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 , 但又各有侧重 , 各有中心..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 , 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 , 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 , 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 , 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 独立成篇 , 从说明顺序上看 , 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 , 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 , 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 , 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 , 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 , 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 , 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 , 这样顺序清楚 , 层次分明 , 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3)由广阔的宇宙 , 穿过无尽的空间 , 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 , 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 表现厂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 由宇宙再反观地球 , 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 , 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议论与抒情

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 , 但是更突出的 , 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其中有大段的议沦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 , 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 , 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 , 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 , 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 , 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 , 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 10 “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 , 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二.问题探究.人类认识宇宙 , 是从地球开始的 , 为什么作者的解说 , 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

当然 , 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宋介绍 , 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 , 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 , 先有宇宙 , 次有星系 , 再有恒星 , 再有行星 , 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 , 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 , 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 , 而先局部后整体 , 表述上容易混乱 , 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

宇宙辽阔无垠 , 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 , 只是宇宙巾的沧海•粟 , “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 , 而人类的未来 , 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 “只不过是晨窗中屯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 , 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 , 他们以渺小的身躯 , 来探索广阔的宇宙 , 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 , 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 , 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 , 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 这样才能感染观众 , 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 , 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 , 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关于练习

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 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设题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参考答案: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 , 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二

作者不仅介绍相关的宇宙知识 , 还发表白己的见解.结合上下文 , 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从宏观来看 , 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 , 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 理解是一种乐趣 , 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 , 既要勇于怀疑 , 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 没有想像 , 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 , 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惟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

中 , 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宇宙汪洋茫无际涯 , 范围之大 , 难以想像 , 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 , 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 , 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 , 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 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 , 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没题意图:让学生品味语言 , 理解议论和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参考答案:.人类对宇宙来说 , 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 , 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 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 所以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 , 是非常幸运的..宇宙广阔无垠 , 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 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虽然人类是渺小的 , 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三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篇11

我先和学生们共同商量我们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想法,我们选取多数同学赞同的方案进行,应该要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不懂的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所用的基本说明方法。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很打动人心的句子。例如,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通过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让我们感受人类生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更应该豁达而乐观,作为宇宙沧海之一粟的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更应该善待自己。

上一篇: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下一篇:职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