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2024-09-23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精选8篇)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篇1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①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②西欧封建社会。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flash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罗马帝国是怎样分裂的?西罗马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然后展示flash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下载,引入本课主题。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教师参考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进行讲解。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二、西欧主要封建国家

关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教师首先简单讲述查理大帝死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然后提问学生:查理曼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如下:①必然性: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势必会走向分裂,不能长久。②可能性:查理大帝死后,其子孙既软弱无能又纷争不休,终于导致国家的分裂。最后注意提醒学生,这就是后来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三个国家的雏形。

关于英吉利王国的形成,教师依照教材简单讲解既可,不必扩展。

三、西欧封建社会

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分析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点及其出现原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展示flash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quot;,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拜占廷帝国和_

重点:_会的演变过程

难点:_会的演变过程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参见第9课图片。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罗马帝国是怎样分裂的?西罗马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然后引入本课主题。

一、拜占廷帝国

本目属于阅读教材,教师只按照教材讲清楚以下三点既可:①拜占廷帝国的出现及其疆域;②拜占廷帝国的文化。上述内容可以参看”扩展资料“部分。

二、_

1、_的产生

关于_的产生,教师首先简单介绍_产生的情况,然后提问学生:_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2、_会的出现

关于_会的出现,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_会开始出现时,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3、_的传播和_会势力的扩大

关于_的传播和_会势力的扩大,教师首先简单介绍_的相关教义,然后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应内容,再提问学生:_会是穷苦人的组织,罗马帝国皇帝对其也采取敌视、镇压态度,可后来为什么转而承认_会的合法地位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4、_会的第一次大分裂

关于_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分裂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_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其结果如何?

5、_会的第二次大分裂

关于_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分裂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_会的第二次大分裂?其结果如何?

最后要求学生按照先后顺序列举_的三大派别(派别名称、出现时间、主要流行地域、代表的阶级利益)。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_会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和教师对于学生答问的补充说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篇2

一、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情境设计

江苏省自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省开展新课改, 这对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三维目标”, 教学手段上要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培养目标上要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随之而来的高考题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考查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现在的教学改革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 历史教学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告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了。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严格依据新课程的大纲要求,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需要, 精心设计新情境。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引导, 学生才会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才会很好地适应当前学习及日后踏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怎样进行创新情境设计

1.“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 设计创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明确教学目标而创设教学情境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即说明某一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有的放矢地与教师共同学习。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 我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指出这是一种什么经济形态。学生会根据自己以前的基础并结合教材指出这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然后教师指出这种经济形态对维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及对中国社会其他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就会意识到学习这种经济对解决很多问题的重要性, 从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2.“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设计新课教学时, 应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 把握讲课重点和难点, 运用启发、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同时还应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以趣引思。

3.“故事叙述”, 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真实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 也是历史教学中最基本、常用的方法。如在讲到必修1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 教师可以首先指出这与华盛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接着选择华盛顿幼时故事之一向学生讲述:乔治·华盛顿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诞生而栽种的一棵樱桃树, 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被他砍倒了。父亲回来, 知道了这件事, 大发脾气, 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 非常害怕。他想了想, 还是勇敢地出来, 走到父亲面前, 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 是我干的。”“小家伙, 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 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 回答说:“爸爸, 您不是说, 要想当一个军人, 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听儿子这么一说, 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 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 说:“爸爸原谅你, 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 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如果教师能将丰富的感情寓于叙述之中, 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 学生就会顿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立即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多了解关于华盛顿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学生肯定会想华盛顿除了从小诚实外, 他后来为什么会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伟大历史人物呢?他们肯定会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如此教学, 学生就会想到要想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首先要具备做人的最基本条件:诚实, 从而不断克服不诚实的缺点, 同时也会精神振奋、兴趣盎然, 产生强烈求知欲, 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4.“设置疑问”, 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疑问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以“置疑”来创设问题情境和氛围, 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讲到必修2中“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危机到来时候有哪些表现?这场危机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产生了哪些影响?面对危机胡佛政府分别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及不同的结果?罗斯福新政是怎样展开的?对美国及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此教学,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部机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诗歌谚语”, 创设教学情境。

中国的一些诗歌、谚语作为历史的特殊的表现形式, 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意境, 融事、史于一体, 义理深邃, 寓意深远。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 恰当地引入反映某一时期历史的“诗歌谚语”, 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悟。

三、创设新情境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 使教师很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教材的实施, 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 这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机遇和挑战。因此, 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情感基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 了解学生的“期望”和“满足”, 符合学生的心理。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思熟虑、精心设计, 才能优化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

2. 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的需求。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篇3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98-02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对教材的讲述,教师“满堂灌”,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而言,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苦涩的,对学习毫无兴趣。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历史教育关注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从关心如何讲好历史课,到关心如何让学生学会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历史教学已经从单纯研究教法,发展到更广泛的研究学法上,而情境教学的出现和应用恰好顺应了新课改的这一要求。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呢?单靠传统的讲述法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时空结合中回到历史,体会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

一、以精彩、形象的描述再现情境

教学是门语言的艺术。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几十倍。创设教学情境,如果离开精炼的语言描述,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也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在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的首领额尔金下了一道震惊世界的命令,下令3500名士兵放火焚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拥有最多奇珍异宝的圆明园,中国无数能工巧匠花了几个世纪的辛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带回来的一个万园之园的园林之梦就这样被彻底焚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中华五千年文明在大火中哭泣……。通过场景述说,学生更能体会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从而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以疑问思考创设情境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置身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在讲“科举制焕发的活力”一节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唐朝时的一名读书人,打算参加科举考试,要考哪些科目,你对哪些内容较感兴趣?再如讲丝绸之路一节时,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西汉时的一位商人,想到遥远的欧洲去经商,将带哪些商品出发,沿途要经过哪些重要的地方,又将带回哪些商品?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亲身体会古人的经历,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以历史短剧表演再现情境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历史短剧表演体会情境,重现历史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去思考、去准备、去亲身体验,这样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如在讲西周分封制时,因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起来较难,通过短剧表演,可化解这一重难点。表演时,让六名同学分别扮演周天子、嫡长子、其余众子、贵族、异姓诸侯和前代贵族,扮演周天子的同学将土地和臣民(道具)分封给受封者,而受封者接受分封时对周天子表达了感激之情,阐述了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通过这样的短剧表演,无论是观剧的同学还是表演的同学,都表现出对所学内容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分封制这一重点内容。

四、以现代教学手段营造历史情境

历史学科具有时空的特定场景,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带人历史氛围中,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本质。

第一,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视片断,进入历史情境。如在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利用《大汉天子》的影视片断导入新课,学生直观地领略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事件的经过,当学生通过影视情节融入到历史氛围时,对进一步探究学习这一节历史就较容易。

第二,通过音樂渲染历史情境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氛围。如在讲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这节内容时,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学生完全陷入到这样的情境之中。再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就易进入状态。

总之,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侓的新一代公民。“情境教学”的优势是教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情境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探索,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活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地加以完善,实践创新。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4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教学中的传统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与现阶段的知识层面出现了脱离,对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已经是我国教育界必然的发展趋势,我过的初中历史教学在实际的发展当中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整体效率偏低,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针对情境教学模式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的分析,并探讨一下情境教学模式在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模式;应用分析

我国现行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事业的真实发展需求,而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行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容易受到历史知识过去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体学习效率的降低,现如今我们将情境教学这一模式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的进行了整合,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对教学的情境进行设计,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融入到历史当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教育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历史课程设置的内容来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情境,而且我们的历史教师还可以将历史知识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语言设计将历史人物所蕴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而且这样一来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目的。

2初中历史教学情境设计原则

2.1真实性原则: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情境设计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因为历史事件与任务的真实性才是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设计的时候要确保其真实性,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最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设计展现出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深的感悟。

2.2实用性原则:在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情境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素养。在真正符合情境教学模式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情境教学的内容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通过情境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通过情境教学来强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2.3多元化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因同一情境出现多次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情境中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3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运用多媒体来构建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没有办法来直观的了解历史,而学校引进的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实际需求来选取一些重现历史的影视资料,将这些内容都编辑到课程课件当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来了解历史,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之后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历史知识最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3.2利用人物特点构建教学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重要链接,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对历史知识情境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这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历史人物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情境组织,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不同历史人物的真实特点,而且历史人物自身所蕴含的情感也会在情境教学中迸发出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利用历史人物的特点来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场景中与历史人物的心理产生共鸣。而且还间接的通过历史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安国情操。

3.3利用语言情境构建教学情境:语言情境是历史情境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编排来进行语言情境设计,将历史知识和事件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加深历史知识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当时历史事件发生时人的那种情感波动。历史教师在语言情境设计中还要利用好语言感染的魅力,将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种方法。

4结语

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相脱节,创建全新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让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点深刻的融入到学生的记忆当中。再将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王亚婷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年05期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1期

[3]陶丽红;;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之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10期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篇6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叶建华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者已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将有一段距离。问题也随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学活动,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知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实施中,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课堂提问和学生讨论的“热闹”情景。事实上,这是教师检查学生已获得的信息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教师通常预设正确答案,表面上学生“各抒己见”,却是在硬把学生引导到教师思考的轨迹上,若学生回答不出或讨论后的结果与教师预设的不一致,教师则赶紧说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单纯的认知需要,而问题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传统层面教师的提问题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设问题情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思维起始于问题,这是人认识的基本特征。当人提出并解决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之时,思维也就产生了。思维又以解决问题为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思维过程就是思维的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一个高度动态性的活跃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对新事物的探索、发现与发明。因此,思维具有创新性的特征。知识的获得是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的,是以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力为前提的,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历史课程改革,一个相当重要的使命是改变求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历史问题要为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条件,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如讲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坚持的“求同存异”方针时,可设计一问:“求什么同?存什么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必给予所谓的唯一的闭合式的“标准答案”,而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求同存异看似朴实简单,实则蕴涵着很高的外交智慧和技巧。在当今的外交实践中也有很高的价值。请同学课后继续探究,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论文。”传统的历史教学认为历史都有标准答案,将历史教学框束在答案之中,才使其缺乏生命力。事实历史是复杂的,历史是可以有多种答案多种解释的。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迫使他们放弃对课本的依赖,主动与自己已由的知识结构实现对接,实现同化和顺应,自主建构答案,学生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过分强调以“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时代,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是具有一定动机、经验、知识及个别特征的主体的具体的认识活动,思维主体性的特征决定了研究的个性方面,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从思维的主体——学生出发。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从学生个体出发。历史问题情境是学习者在思维上与历史的客观现象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与类型,它反映的是学习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或建构知识,或智力动作方式运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与体验。在历史问题情境中的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建构,是建立在认知主体的认知需要与相应的知识可能性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教师提问或历史习题是有差异的。传统的教师提问是与认知主体——学生无直接关系的,表现为“要我学”,问题情境中的未知知识对于认知主体——学生具有现实意义,表现为“我要学”;教师提问的未知知识大多是具体的知识点,强调记忆,解决“是什么”一类的具体性问题,问题情境中的未知知识大多是概括性问题,强调理解,解决“为什么”一类的概括性问题。如用辨证法思想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谈历史事件的启示来体现历史的现实意义等。

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多表现为“我要学”,这必须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不足,发现自己已有知识中的缺陷,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有一定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于历史学生拥有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很多是通过非课本渠道、非课堂渠道获得的,与生活经验、体验感悟息息相关,一旦进入师生的认知领域,便会潜隐着蓄势待发。当学生致力于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建构时,教师适时、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缄默知识”,让学生真正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便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的最大效果,要将问题置于学生学习的边缘区,即“最近发展区”,简单的以检查学生记忆为基础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当然,复杂的、超越学生学习潜能的问题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可能。如在教学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时,引用19世纪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话:“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设问:(1)联系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2)请你举出当前国际关系中能验证这句话的具体实例。这类问题基于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缄默知识”,高中学生关心时事特别多,是他们年龄增长和认知发展的明显例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的需求应纳入教师的教学视野,力求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智慧、知识、激情和能力交织出的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具体情境。

(三)创设问题情境,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键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建立在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互不可缺。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新知与未知的矛盾转化的结合点上,教师生动具体的讲授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传统的教学教师教教材,学生记教材,师生关系实质上是“权力——服从”的关系,现代教学强调师生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创设宽松的问题探究的学习氛围,平等地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不作简单的是非评判,更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有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进行“牧羊式”教学,抛出问题后,一味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分析、思考、讨论”这些问题,把自己仅作为一名“旁观者”,这样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教学处于放任自任状态,学生不仅不能有效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其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训练和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重“神入”的学习方法。

“神入”(Empathy)一词从西方史学界传入我国,意思为“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等。“神入”的学习方法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编演历史剧,以增强学生学史的兴趣;一种是编制习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胡适先生曾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史原则,基于“神入”学习方法的情境问题的创设也应遵循这一原则。(1)将学生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考察学生的能力。如关于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的内容,可设计一题:汉武帝时代的一位中级军官,参加征伐匈奴的重大战役,期间,他写了一封家书,叙述所见到的事物和感想。请你来完成这封家书。(2)将历史学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引入历史习题设计中。如设问:北匈奴强大起来,如那时没有汉武帝的讨伐,中国的局面会是怎样呢?(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注重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设问“周秦时代国防上最重要的建筑是什么?于现在的国防也有关系吗”“汉匈奴西进和现在的欧洲的政局有什么关系?”。运用“神入”法创设的问题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创新的特点,充分挖掘了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闪耀着历史的智慧。

传统的历史教学,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结论,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其前提和关键,历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主动适应新课程,全面落实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静,历史课堂辩论式学习初探,历史教学,2001.4 2. 郭祖彬, 透视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伪创新”现象

教学与管理,2004.1 3. 孙伟儿, 试论历史教育与智慧教育,教学研究 2005.1 4. 梁励, 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课程、教材、教法 2005.5 5. 杨斌, 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策略的探讨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之情境教学 篇7

一、联系实际, 教学相长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 学生直接感知的, 关系相关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 要想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 把历史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 在历史中感悟生活。

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学过程中, 历史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六国统一的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 因此, 我联系生活实际, 并且紧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班级上创设六个贸易市场, 每个贸易市场都采用不同货币, 然后让贸易市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 学生纷纷表示, 货币不同, 语言不同, 以及文字不同让“国际贸易”无法进行, 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所在, 包括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 这个活动看似很小, 却把历史知识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给乏味的历史知识点添加了一剂催化剂, 活化知识点,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历史教学, 指引学生关心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展的大事态。 将历史与实际糅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实问题, 发散历史思维, 赋予历史时代气息。

二、设置情境, 灵活教学

要想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初步成功, 首先应当让学生发现和感知不能理解的东西, 让他们直面问题所在。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设置创新批判现实的历史问题, 那么如何设计历史问题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假设设问法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没有发生, 或假设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 对将会发生的历史结果作出批判性评价或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比如, 如果没有秦始皇, 那么六国是否能够得到统一。 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 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二) 直接设问法

直接设问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法。 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课堂上, 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 我会直接设问:“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国会失败?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直接设问法就其发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比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情境, 快速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点。

(三) 辩论设问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阐述理由, 并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 进行争辩, 最后教师进行观点总结, 这种方法直接有效, 教师可适当采取措施, 深化教学。

(四) 现实设问法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或接受的历史观点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在何时形成, 历史上台湾海峡与大陆的联系, 引导学生感知统一的重要性, 以及和平交往的意义所在。 在这样的教学下, 学生视野将会越来越宽阔, 历史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角色扮演, 深化教学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在课堂上一味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 老师讲历史教材知识点, 让学生记下来。 由于知识点乏味无聊, 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课, 学生开小差的情况, 课堂氛围沉闷。 因此, 我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 给学生编排历史小品, 争取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 融入历史世界中。

四、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能够将历史情境直观反映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工具, 它具有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因此, 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多媒体教学措施,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地图认知教学方面,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图、挂图方式, 比较抽象。 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动态地图, 生动形象。

五、实物展示, 转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情境教学, 实物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给学生看, 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历史, 了解历史, 正确看待历史, 这极其重要。 同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访问附近的革命前辈, 询问历史事迹, 并了解人们生活、思想的变化。

以上历史情境教学措施的目的是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 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境界。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情境教学措施, 根据教学实际经验, 灵活变化教学方法, 不仅要准确切合新课程教学标准, 而且要紧扣历史教材内容, 联系实际生活, 深化教学, 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摘要:教学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思维, 挖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潜力, 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精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无疑是不二之选。情景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多媒体设备, 营造历史教学氛围和情境, 给予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 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点, 还能摸索历史发展规律, 启发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拥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三部曲[J].文教资料, 2009 (24) .

历史教学情境设计 篇8

一、对失效的情境创设的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并不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对过去的历史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历史事件本身具有过去性与不可还原性,导致历史教学过程表现出抽象化的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否创设合理的情境,关系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面对新课程改革,一些教师在选择创设情境的角度上,一味地以追求新颖、追求课堂气氛为目标,失去了思想性、启发性,导致历史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这种情况我把它称为失效的历史情境创设。归结起来,失效的历史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情境创设过于冗滥,缺乏典型性

历史教学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在创设情境过程中离不开史料,但是在利用史料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也不是史料越多越好,过多的史料只会让学生目不暇接,表面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教师也陶醉在设计的情境中,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选取典型的材料,给予学生适当的发展思维和情感的空间和时间。

2.情境创设不合时宜,无法突出重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必须要合时宜,合适的时机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则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一些教师往往为了哗众取宠,出现不合时宜、缺乏深意的情境创设。

3.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实际,无法达到目的

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不易理解,无法真正达到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善于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

4.角色扮演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为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感受,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常常热衷于采取角色扮演的办法,通过模仿历史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历史角色的所思所想,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获得真切的感受,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虽然角色扮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创设过程中,如果事先准备不足,没有布置好任务,往往会导致角色扮演过程出现话不对题,导致冷场引发哄堂大笑,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反映了高中历史教学在情境创设方面存在的几种情况,从中也引起了我们对如何有效创设历史情境的思考。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贴近生活

有效历史情境的创设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体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它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2.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必须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一节课的每一环节都适合进行情境教学,随意去创设情境会导致泛滥化;二是情境教学的简约性,在一节课中,并不是主体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科能力。

三、关于有效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有效的情境需要综合教师个人、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才能创设出来。历史课堂有效的情境创设则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进行,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科素养和提升学科素质。基于这些考虑,我认为有效的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实现:

1.情境创设不得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课型创设情境

在上历史课时,我们都要整理一堂课的历史脉络,以一点信息横贯整节课,有的时候会选择时代背景,有的时候会选择历史人物,有的时候会选择相应的事件。因此基于每堂课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寻找最适宜切入的主题、最有利于整节内容连接的资料进行情境的创设。

2.借助实例,史实结合创设情境

李大钊说:“把人类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希望通过历史的再现来生动客观的反映现实。正是这样,让我们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总有惊人的相似也有前后的联系。基于这点,我们总是在日常生活中能遇到许多生动例子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

3.以科学性和启发性为原则进行创设情境

一堂好的历史课应该是透露着浓浓的历史气息,散发着孜孜不倦的育人哲学。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深化认知。因此在创设情境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时机,从最佳切入点入手,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偏废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引导。

教育是在各种情境中完成的,情境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感,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思,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以此来激活我们的课堂。

上一篇:大三第二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下一篇:2021—2025年某乡镇十四五规划思路和某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