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

2024-09-24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共10篇)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 篇1

情境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

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自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

(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也加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以往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模式,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运用微机、电影录像剪辑、观看纪录片等手段将其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在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历史教材中讲到解放战争一节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下载一些有关的纪实片或者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授课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在教师放映影片的同时,如果在其中穿插一些授课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使其不知不觉中掌握有关的知识。

3.利用语言情境,激起情感交流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的历史场景,战争场面就是其中的一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介绍,这种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这时候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历史场景进行再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再现:“致远舰在多次中弹的情况下,船身已经发生严重的倾斜,但是却丝毫阻挡不住其勇往直前的决心,最后不幸被鱼雷击沉,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在船身将完全沉没的瞬间,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可是他却因全军俱毁,义不独生,断然拒绝。这时他的忠犬为了不让他沉下海,用嘴咬住他的肩膀,邓世昌毅然决然地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黄海的波涛之中。”通过这种生动的表述不仅可以为课堂增加情境气氛,也可以间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加强初中历史情景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语言情境,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 篇2

一、联系实际, 教学相长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 学生直接感知的, 关系相关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 要想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 把历史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 在历史中感悟生活。

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学过程中, 历史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六国统一的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 因此, 我联系生活实际, 并且紧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班级上创设六个贸易市场, 每个贸易市场都采用不同货币, 然后让贸易市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 学生纷纷表示, 货币不同, 语言不同, 以及文字不同让“国际贸易”无法进行, 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所在, 包括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 这个活动看似很小, 却把历史知识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给乏味的历史知识点添加了一剂催化剂, 活化知识点,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历史教学, 指引学生关心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展的大事态。 将历史与实际糅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实问题, 发散历史思维, 赋予历史时代气息。

二、设置情境, 灵活教学

要想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初步成功, 首先应当让学生发现和感知不能理解的东西, 让他们直面问题所在。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设置创新批判现实的历史问题, 那么如何设计历史问题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假设设问法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没有发生, 或假设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 对将会发生的历史结果作出批判性评价或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比如, 如果没有秦始皇, 那么六国是否能够得到统一。 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 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二) 直接设问法

直接设问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法。 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课堂上, 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 我会直接设问:“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国会失败?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直接设问法就其发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比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情境, 快速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点。

(三) 辩论设问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阐述理由, 并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 进行争辩, 最后教师进行观点总结, 这种方法直接有效, 教师可适当采取措施, 深化教学。

(四) 现实设问法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或接受的历史观点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在何时形成, 历史上台湾海峡与大陆的联系, 引导学生感知统一的重要性, 以及和平交往的意义所在。 在这样的教学下, 学生视野将会越来越宽阔, 历史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角色扮演, 深化教学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在课堂上一味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 老师讲历史教材知识点, 让学生记下来。 由于知识点乏味无聊, 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课, 学生开小差的情况, 课堂氛围沉闷。 因此, 我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 给学生编排历史小品, 争取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 融入历史世界中。

四、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能够将历史情境直观反映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工具, 它具有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因此, 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多媒体教学措施,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地图认知教学方面,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图、挂图方式, 比较抽象。 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动态地图, 生动形象。

五、实物展示, 转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情境教学, 实物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给学生看, 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历史, 了解历史, 正确看待历史, 这极其重要。 同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访问附近的革命前辈, 询问历史事迹, 并了解人们生活、思想的变化。

以上历史情境教学措施的目的是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 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境界。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情境教学措施, 根据教学实际经验, 灵活变化教学方法, 不仅要准确切合新课程教学标准, 而且要紧扣历史教材内容, 联系实际生活, 深化教学, 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摘要:教学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思维, 挖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潜力, 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精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无疑是不二之选。情景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多媒体设备, 营造历史教学氛围和情境, 给予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 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点, 还能摸索历史发展规律, 启发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拥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三部曲[J].文教资料, 2009 (24) .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探究 篇3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利用故事,还原历史场景,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们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触觉触碰到的东西往往有更牢固的极易,通过情境教学法,我们可以对历史时间发生的情境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从而将抽象的历史时间还原成能够被学生理解的具象化故事。在讲授历史课当中,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可以考虑将一些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在选择历史故事之前,一定要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以及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确保所选择的故事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且不要讲陌生的故事。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故事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老师来评判。提出适合的问题,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此外,营造历史情境,能从中得到启迪。历史是鲜活的,若能再现当时情境,那将会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感受。在营造情境中一定要以书本为依据,做到与当时的情况相符。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避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看不明白、搞不清楚”的现象,还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环境、发生、后果有直观的判断,从而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二).巧设“悬念”,调动兴趣

学生喜欢有趣、有悬念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教材的过渡中设计悬念,或者在重难点上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这些关键时刻更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而成的,要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知识点顺畅地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难的。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處,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而情境教学的场景还原,一般是以老师和同学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布置和角色扮演实现的,这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趣味性极高。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仅能够扮演欧洲中世纪的公主,还能扮演中国古代的侠客。通过老师和学生对场景的布置和对历史时间的角色扮演,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枯燥抽象的历史教学被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当中,即适合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将知识和思考贯穿到情境教学表演当中,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

(三).参与性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

由于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的需要,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自己对角色进行分析定位,这种分析定位正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基础上的。这种将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们不但会对课本上的知识仔细揣摩,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课外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一).创建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模式是指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矛盾激发的结果,因此,能够应用于教学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在讲到秦末的“大泽乡起义”时,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可以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么办?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虽然会给出“起义”“逃跑”“不知道该怎么办”等多种回答。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大泽乡起义的历史环境后基础上的,都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解释,很容易就使学生接受完整的知识并对其具有深刻的理解。

(二).运用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等,展示直观

由于历史本身的局限,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希望反映的是活的运动的历史,但却不能看到活的运动的历史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各种手段,使学生感知历史,达到科学的再造想象,而教材的插图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简单手段。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的展示,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真实化,再配语言文字就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历史,再造历史。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我选取了“卢沟桥”、“血战台儿庄”、“南京大屠杀”等有关图片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直观的图片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 篇4

江苏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王博

【摘要】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许多多老师苦思冥想的话题。本文从实践出发,提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利用一切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的导入、在课堂中间的体验、在课堂结束的设计等时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众多的收获,从而打造出一节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

【关键词】教学情境 高效 初中历史课堂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许多多老师苦思冥想的话题,实践证明: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最有效的教学目的,完成一节高效课堂的打造。本文主要谈自己的做法。

一、预设诱因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新课前,应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或利用教材里现成的以及教师自己设计的导语,如用歌曲、成语典故、诗词、笑话或故事等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的学习。

如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导入是这样来展示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有许多神话传说。西方有上帝制造亚当、夏娃的故事。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我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人和女人,天地之间就有了人类。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下面你就能学到这些内容?”。这样精彩的导语设计,上课伊始一下子就抓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从而激发学生浓厚而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历史探究的情境中去。

二、过程强化体验设计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情境与教材的互相渗透,重叠组合,使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学生的情绪序列得以互为影响,贯穿始终。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感受。

1、以“图像”创设情境

图像类情境包括各种地图、历史电视录像、历史图表、历史漫画、历史卡通等。图像系统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鲜明、生动精美,使用得当,便可再现所需情境,也可化解教材中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难点内容,极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历史图像,教师可把学生注意力或思维带到具体的历史场境中。

如在学习《秦的统一》时,教材中有一个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难点,因初一学生抽象思维不够成熟,而用图表展示,不仅让学生了解皇帝制度内容,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形象又直观。通过展示秦朝的半两铜钱、秦朝各地的不同的度、量、衡以及不同的文字图片,不仅让学生更形象了解秦朝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尤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秦朝采取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措施。

2、以“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类情境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各种动手实验(教具、模型演示、动手制作)。创设实验情境,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若渴的学习心向,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如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为让学生正确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于是老师演示一下,走向教室门前,慢慢地、轻轻地把门虚掩,并说这个“缝”就是广东十三行。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让学生找块骨头或龟甲刻上自己想象的文字或图形;或让学生做一竹简刻上自己喜爱的诗句;或根据课后活动建议中的汉代造纸工序,以班或组为单位办一个“造纸厂”。这比任何语言都形象,易于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有利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3、以“角色”创设情境

角色类情境指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历史学习活动情境,一般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以增加对课文内容或角色的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

如在表现清朝皇帝及官员的心态时,有一个班的一个组在我刚提出问题时,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台表演起来。一个演乾隆,一个演和珅,几个演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及使团。他们是这样设计的:

使团代表:我是大英帝国委派的特使,非常宠幸地受到皇帝陛下的接见。(行礼)

乾隆:朕听说尔等蛮夷小国远隔千山万水,是不是受我大清天朝恩泽,不远万里朝贡了? 和坤:(斥责)大胆蛮夷刁民,为何见我大清皇帝不跪!皇帝:和爱卿,他们是蛮夷小国,没有文明开化,不懂礼仪,怎能和我天朝大国相提并论,朕不怪罪他们„尔等有事吗?

使团代表:我们大英帝国女王听说皇帝陛下寿诞,特命我等给陛下献上最先进的钟表、火枪、速射炮、望远镜等物品,以示友好,同时希望两国友好,互相通商„

皇帝:尔等先进东西都是奇技淫巧之物,我堂堂天朝物产丰富何物没有,何须通商!朕今儿降恩留下你们的朝贡„和爱卿,等他们走时,多送一些丝绸、茶叶、银两。

和坤:是,退„朝。

使团代表: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愚昧,„无知!“太精彩了!”我发出一声感叹,同学们都看迷了。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体味出清朝统治者的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心态,有利于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相互交流,使新的知识顺畅融入学生的头脑,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唤起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感。

4、以“语音“创设情境

语音类情境包括生动的历史故事、诗歌、歌曲、历史成语等,若在教学中巧妙使用,则能够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春秋争霸》时,引导学生讲卧薪尝胆、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管鲍之交等历史成语故事。在学生们享受这些故事时,也就学会和掌握了“春秋五霸”称霸的历史知识,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唐诗与宋词”时,播放北宋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后再配上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感伤而深情的曲调,悦耳又优美的反复吟唱,我和同学们都陶醉了,仿佛看到了皎皎圆月下诗人反复吟诵,体会出诗人思念家人、感慨人生、向往美好的生活之情。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跟着吟唱…,随着歌声我们转入了“宋词”的探究,诗与词的区别、苏轼对词的贡献有哪些等,气氛浓烈,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苏轼的词及王菲的歌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对词进一步了解,而且良好的情境氛围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实现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意想不到的结束设计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教师巧妙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精神一振,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起到画龙点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好习惯。如在《秦朝的统一》一课中,对该课采用的是歌谣的形式总结“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学生一读兴致顿时高涨,都积极参与,学生都说想不到历史这么有趣,以前念不少遍都不会,就这样两遍就熟练了。还有同样是练习题,然而通过巧妙的设计就不同了,如在《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课中,用几种物体的组合画面:如冰激凌、蛋糕、小鸟、牛奶等分别链接不同的练习题,加上在幻灯片提示“我喜欢我选择”,学生疲惫的情绪一扫而光,争先恐后地去选择去表演。就这样在结尾巧妙创设情境,虽然学生已疲惫,然又迸发出学习、探究的热情,达到高效的结果。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众多的收获,切实落实“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而打造出一节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2〕川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下)〔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4〕《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

创设开放式历史教学情境的论文 篇5

摘 要: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是在一种浮躁心理的驱使下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认为那些早已过去的成为历史的东西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无多少帮助,因此,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意学习和了解历史,而且对他们的后代也同样认为学习历史学科没有前途。正因为这种社会风气,使得我们在中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种种障碍。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一切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历史素质 健全人格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是在一种浮躁心理的驱使下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认为那些早已过去的成为历史的东西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无多少帮助,从中捞不到既得利益。因此,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意学习和了解历史,对于历史学科的知识贫乏得可怜,对他们的后代也同样认为学习历史学科没有前途,而要求他们在理科上去尽力拼搏,以力图争取到一个发财的捷径。正因为这种社会风气,使得我们在中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种种障碍。与之相应,我们的一些所谓精英们以他们种种偏颇的理论也为社会重理轻文的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有识之士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对于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国家也相应地对人文学科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要求的提出,就是很好的证明。然而,面对这种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开创出一片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天地,以改变人们对历史学科无用的错误认识,从而使其能真正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一切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这种既定的目标。以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效率不高,社会风气与人们认识上的偏颇要承担事实上的责任,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使历史教学几乎等于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其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教师们所做的就是要对症下药,努力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动机,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能从大量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中吸取对今天社会发展有用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也并不是觉得学习的压力过大,而主要是对学习历史的意义认识不足或不正确。如何解决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呢?笔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竭尽全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科学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角度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素质教育对现代公民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就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由此,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封闭向开放的状态转变。与之相适应,学科教学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软件建设,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材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而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基本概貌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种基于人格形成的教育着眼点有利于挖掘人的心理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那么,创设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情境又应该遵循哪些教育规律呢?笔者的看法是:

一、必须坚持历史的正确价值取向。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从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吸收丰富的养料,以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打破旧有的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展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和学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坚持主导与主体和谐互动原则。在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竭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相互间的民主合作精神。惟其如此,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才有被激活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丁木森何耀华李崇义编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2.新华日报编辑部编《新中国五十年大事记》(上、下).人民出版社,。

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西北大学出版社,。

5.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1月版。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 篇6

王二芹,二十世纪初上海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有一个在北大上学的哥哥。父亲做点小生意来供给哥哥上学的费用和一家人的生计所需,她和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在王二芹十七岁之前,她的人生似乎是规划好的。跟母亲学女工、做家务,然后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如此一生。但命运还是在她十七岁(1917年)时给她带来了新的人生际遇。

(一)哥哥归来(1917年)

听说哥哥要回来,全家都格外高兴。哥哥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并且自小聪慧,最终考上了北大。家里人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哥哥身上,希望他以后能做官发财,而哥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格外努力刻苦。王二芹很喜欢哥哥,哥哥也很疼爱她,还教她识字。

哥哥终于来了,却变得与以往不同。在和二芹在一起时,他给她讲万恶的北洋军阀,讲民主和科学,还老跟“德先生”和“赛先生”扯在一起。她很不解地望着哥哥,于是哥哥从包里偷偷拿出一本小册子给她说:“都在这上面,你自己慢慢看吧。”她看见上面赫然印着三个大字《新青年》,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天气有点凉,二芹就在院子里的藤下读了一天。晚上的时候有点发烧了,母亲准备了清水、烧纸,还请来了村里的神婆给二芹治病。以前从不为这种事发火的哥哥怒了,“这是迷信的做法,会害了她的。”哥哥气冲冲的赶走了神婆,出去给二芹买了药。

问题:哥哥归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那本小册子叫什么名字?

(二)与册子相伴(1918年)

等假期放完,哥哥就回学校去了。二芹一直惦记着那本小册子,她央求哥哥等这种小册子出来就寄给她一本。因为她听哥哥说那本小册子很受欢迎不易购到,即便她知道它就是上海刊印,只是她一个女孩子不好到处乱跑。

5月的时候她看到小册子上刊了一个叫鲁迅的写的《狂人日记》,很是好看。以前看的都是文言文,很让她费解,而这个《狂人日记》是用白话文写的,很容易读懂。

问题:《狂人日记》跟二芹以前看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三)二芹的疑惑(1919年)

到这时,二芹已经断断续续看了两年的小册子了,她看到有个李大钊的说“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还有个叫陈独秀的说:“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她不明白孔子犯了什么要批判他,也不明白“三纲五常”为什么是“奴隶之道德”。

附: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维护“礼”:“贵贱有序” ③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活动:根据你所学的儒学思想的内容,分析哪些思想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哪些思想是需要摒弃的。小组讨论全盘否认儒学思想是否合理。

(四)共同成长(1920年)

秋天的时候,二芹在闺阁里日渐憔悴,而哥哥的信终于给她带来了喜讯,北大开始招女生了!就这样,通过努力,二芹也成为了一个北大的学生,再翻那小册子,竟也出现了很多新内容,比如她从也没听说过的马克思主义,这倒让她很新奇,她想,一切都在变化,她和她喜爱的小册子也在一起成长······

问:这时,二芹喜爱的小册子有什么变化?

谈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篇7

一、教学初始:设置情境, 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一般来讲, 课堂的开始部分教师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入课堂主体环节。

一是使用动情、流畅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 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之中。如初二《甲午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 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 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 回到历史的1894年, 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笼罩了浓重的气氛, 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 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是使用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开始, 我们可以直接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 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 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 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让他们能够在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

二、教学过程:深入情境, 体味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将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搭建自由驰骋的平台,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 与教学节奏相一致, 与教学氛围共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 掌握学生信息, 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 信息线, 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 我们可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领学生置疑、探究, 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其间, 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 切忌教师“一言堂”。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层次性、针对性, 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知识的深处, 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 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其次, “古人不识今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教师要善于打破时空限制, 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 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 走进历史。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 我事先在黑板上悬挂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号入座, 班里的学生摇身一变有的成了汴河上的船夫, 有的成了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 有的成了出身高贵的官员, 有的成了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大家现身说法, 谈自己的衣食住行, 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俨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 浑然不知身外的现实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 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 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另外, 形式多样的活动的设计也能够渲染浓厚的课堂氛围,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目标靠过去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很难达到目的。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 用新教育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善于研究, 精心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精彩的课堂活动。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精彩的场面:记者采访、历史剧表演、辩论赛等,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发言, 踊跃展示, 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之中, 历史课堂展现出动人的魅力!

三、课堂结束:欲说还休, 意犹未尽

记得小时候听刘兰芳老师说评书时那种“心灵之痒”。究其原因除了刘老师高超的技艺之外,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 就是刘老师特别善于在每一段评书结束时都留下一些悬念, 说到关键时刻:“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每每让人牵肠挂肚, 食不知味, 甚至连做梦都在猜想着下回故事的情节。我想刘老师对于听众心理的研究可谓透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 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 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 那么我们何愁历史课铃声响起, 学生不趋之若鹜?其实, 一节课虽然结束了, 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去发掘, 是我们在设计课堂结束环节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浅析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给初中生学习历史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其教学优势在于将历史知识与具有启发性的生活情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利于学生克服这一学习障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明确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创设趣味情境、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教学见解,在此和大家交流。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其它学科的情境相比较,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更具备形象逼真、情深意长,知、情、意、行合一等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对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落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其次,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最后,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

二、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在歷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此外,历史教学不像化学、物理那样要学生去探究、发现,因此我们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结合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能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源于疑,创设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问题教学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之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例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同学们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又如,《闭关锁国》一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使之陷入思考学习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教师注意的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教师提问要科学、合理,做到难易适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要层层深入,由简入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灵活提问。只有这样,问题情境的教学意义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情境来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历史再现”。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然而,通过表演和演绎来呈现当时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却特别重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机会,为其创设贴切的表演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例如,教学《土地革命》时,笔者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准确。于是,笔者创设了表演情境,自己扮演土地改革的领导角色,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地主、贫困农民和反动派等角色,现场模拟与土地改革有关的各种历史场景(如地主剥削农民时的场景,农民分得土地时的场景等)。这样,在深情、逼真的表演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对土地斗争的复杂性有了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的研究总结,不断创新提高,不断完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使之更加高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拥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三部曲.《文教资料》.2009年24期

[2]张晓冬.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年3期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 篇9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20-02

历史具有过去性、多样性等特点。学生在解读历史时,不免会产生距离感,在解读历史事件时常常感觉毫无头绪,不知该从何入手。产生解读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沉浸于历史事件当中。而帮助学生走近历史,进入历史事件当中,离不开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生动地再现历史的一个个瞬间,能有效地消除学生解读历史的距离感。

第一阶段: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个人兴趣入手。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其次,要从历史的学科特色入手。教材用流淌的文字再现了生动的历史长河,一张张面孔、一桩桩事件跃然纸上,只待学生去探索。教师可创设趣味情境,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发现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一方面,营造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情境教学的第一阶段,旨在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的情境创设中,制造感官刺激是首选方式。感官刺激的方式有很多种,并非所有方法都能激发初中生的兴趣,要从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中找寻。流行元素是初中生比较偏爱的,往往一首歌、一部电影就能激起初中生的共鸣。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可以沿着这一思路展开。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第八册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师怎样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来之不易呢?教师可大胆选用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剪辑片段和片尾曲作为开场白,既紧抓流行元素,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又起到了引导学生跨进历史之门的作用。可见,在情境创设的初期阶段,背景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的运用,可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情境中。

另一方面,再现历史事件,激发探究热情。在情境创设初期,运用直观的教具,可生动地展现历史人物,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间的距离。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第八册上册《战略大决战》时,学生对淮海、平津、辽沈三大战役并不了解,而战争又与当今的和平年代相去甚远。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可制作教学课件,直观地展现大决战的进程。在课件中用动画形式标出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的行军路线,以及国民党军的溃逃路线。画面背景可借用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子游戏背景,背景音乐可采用电影《三大战役》《大决战》的配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达到了运用学生熟悉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效果。

第二阶段:创设生活情境,达到融会贯通

第一阶段的情境创设完成了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任务;而第二阶段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切实做到融会贯通。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就教学内容,构建生活中的“对应物”,使抽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变得具体生动,富于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历史人物,吸引其继续深入探究。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众多生活情境教学方式中显得非常有效。角色扮演方式依托于课本剧,而课本剧改编自教材,它将教材内容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出来,学生在改编课本剧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间的距离;学生在扮演历史事件中的某一角色时,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历史事件中。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第八册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职业模仿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职业尽可能多地模仿出来,使学生在扮演不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特别是在设计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时,要谨防拿来主义占上风,尽量不用现成的教学情境设计。即使借鉴现有教学设计案例,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例如教学《改革开发》,教师在学生模仿职业角色的同时,可要求学生加入自己对职业形象的了解,以及介绍相关职业在改革开放哪一个时期出现过等。这样,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地融会贯通,运用到课堂中,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生动形象的了解,对大时代下的历史变迁有切身体验,仿佛自己也经历过那些历史瞬间一样。

第三阶段:创设互动情境,实现学以致用

情境教学最忌“虎头蛇尾”。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并非始终都能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神经。一旦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营造上稍有放松,就有可能导致学生走神,抽离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应适时加入互动环节。

创设互动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外显,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在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仍以教学《改革开发》为例,学生在第二阶段的情境教学中扮演了不同的职业角色,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接下来的互动教学中,教师可就此内容设置一个讨论主题,即“一些职业消失了,另一些职业诞生了”。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然后,由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发言,表明本小组的观点,并列举实例充分说明。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历史探究的方法,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办事的法则。

值得注意的是,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易过多,而在于“精”,应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知识点和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而定。互动情境可以作为教学节奏的调节剂来使用。如当学生出现精力涣散、教学内容过于平淡时,可运用互动话题调节气氛,但教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将学生的思绪吸引到教学氛围中即可,切忌喧宾夺主,使学生过度关注讨论话题,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另外,互动教学情境的主题不易过多,主题过多,学生的精力容易分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浙江农林大学论文格式下一篇:励志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