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通用12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 篇1
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既是自己的强项,就更不能落下,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在语文方面,我还应该加强阅读训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时光,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好的成绩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但良好的学习方法绝对离不开预习、认真听课和课后复习。
然而在这三点中,我认为听讲是最重要的,或许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只有听讲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真听老师的讲课,甚至比做10道练习题还要好。
预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书,对于语文,应该画一些重点字词、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数学则要着重地看例题和定理、概念。看完书以后,可以试着做一下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你是否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些新知识。英语只要了解基本的句型构成,再多背几个单词就可以了。
人长得越大,记忆力就越是递减。因此,常常复习很重要。不过不必天天复习,毕竟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你可以把学的知识积累下来,利用周末的时间复习。每周都是这样,一个月后,来一次总的复习,把前四周的内容再巩固一下。如果一个月后你记住了这些新知识,那么,以后,只要你有空的时候再看看,就一定可以牢牢记住了。
[历史月考反思1000字]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 篇2
关键词:学案教学,历史,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与此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由过去填鸭式的满堂灌输转变为积极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应有的利用。学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既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又能克服开放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 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 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共同提高。在教学一线耕耘多年的我, 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 也有很多的顿悟和感触, 觉得学案教学对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也很多。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谈我在学案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学案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往往很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很重视甚至忽略。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学案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理想是“教为不教, 学为自学”。因此“学案”的重要一环是“学法指导”, 解决“怎样学”, 做到“授人以渔”, 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培养自学能力。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在学案教学中, 通过学案的设计和反馈, 更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因而学案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它的主要目标和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分层次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帮助历史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顺利达标,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和有进一步要求的同学。学习标的制定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而学案教学恰恰体现了这些优势, 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做到因材施教。例如, 我在教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挑战两极》这一课时, 就设计了两类学习目标。一类是基础的学习目标:1.知道欧盟形成的过程, 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意义;2.了解欧盟的地理范围, 提高识图能力;3.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一类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样, 可以使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学习任务下, 处于“饥饿状态”的尖子生“吃饱饭”;让进步生享受成功体验,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案检测试题量小而题精, 不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让大家在愉快的氛围内享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 调动全班学生, 使课堂灵动。符合以人为本, 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学案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是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教学重点往往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体现出来, 可以在学案的设计时多留空间, 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可适当倾斜, 而学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 我在八年级上册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时, 这一课的重点是三大战役, 及渡江战役, 因此, 在学案设计时, 我设计了关于三大战役的三张表格, 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自己填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与此同时, 学生通过填表的形式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 如果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同样在《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这一课时, 该课的难点是分析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法, 我只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时, 总结是归纳即可, 但这样却不利于难点的突破。在学案中, 我为了突破这点, 在每张表格下设计了一个问题, 分别是:解放军同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在东北战场展开?如何理解陈毅的话“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平津战役为何选择“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然得出三个答案:战略战术的正确、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这样,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水到渠成, 难点顺利突破。
四、学案教学让课堂更开放, 更具个性化。
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真正的参与学习, 使课堂变成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实行真正的民主教学。有了学案的课前引导, 同时将历史中的“死”知识变“活”, 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互动就水到渠成。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我布置学生预习后写一则旅游日记 (内容要求是一个中国人到英国、德国或美国去, 时间可以是太约1800、1885年或1900年, 反映当时当地的人们衣、食、住、行及生活中娱乐等最新信息) 。其中有位同学写到:1885年5月1日凌晨, 我乘坐的蒸汽轮船到了伦敦, 街上灯火通明, 我穿着尼龙袜, 但冷得发抖。我己提前打电话通知姑姑, 姑姑开着汽车来接我。第二天我们去看了精彩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 又去参观科技博览:飞机模型、电动机、纺纱机、无线电报等。这篇文章基本上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科技成就, 真假难分。由于它改变了传统的表达方式, 在课上我让学生互相阅读、讨论其真实性。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翻书、思考、提问、辩论, 兴致盎然, 一反常态, 将枯燥的发明创造变为生活常识, 他们知道汽车刚刚发明, 电话虽然发明, 但在中国不可能有等。这样有了学生的先行自学, 克服了被动学习, 主动探究知识, 新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学案教学可以让课堂更具开放性, 更具个性化。
然而在践行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我觉得仍然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 这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例如,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就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钻研, 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因材施教, 教师既要准备教案, 又要准备学案, 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了历史教师的工作强度。因为历史教师, 往往所任班级较多, 如果备课时间较多, 加上作业的批改, 历史教师将会非常辛苦,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教师不愿意过多地尝试学案教学的原因。有的历史课如果采用学案教学,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忽视教师在过程方法的指导, 往往很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例如, 有的历史内容一旦缺乏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学生就不容易形成感性认识, 也就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因而, 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适用于学案教学的。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已经把学案上的内容自主学习完成填充, 甚至讨论也完成, 在课堂上的任务是展示自己的成果。而由于学生本身其他学习任务比较繁重, 有的学生为了减负, 很可能去借鉴其他同学, 而自己没有认真思考过, 也就难以起到学案的作用。还有, 有些学案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方式完成, 然而, 作为农村家庭的孩子, 尽管有的家庭也有电脑, 网络, 但是毕竟还是少数, 而到网吧显然是家长不放心的, 老师也不放心的, 谁能保证学生在诱惑前部被引诱。这也是当前我在学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相信跟我一样在一线耕耘的教师中, 也会有类似的体会和想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 篇3
【关键词】史料教学 正确对待 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16-02
没有史料的历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史料教学法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史料。有效的历史教学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现成的历史观点、历史结论,而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上。近年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史料引入教学已成为趋势。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史料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充分使用教材史料原则
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史料。这些史料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对于这些史料,有的教师采取的是有时间则讲,没时间就不讲的方式,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的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根据重点难点精心取舍史料,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探究思维能力。
2、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媒介,在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史料的运用,注重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真正做到既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又能通过史料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就是指史料本身的真实性,也意味着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发生与真实存在的,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客观真实的记载,没有虚假的成份存在,不能超越人们的认知而自行杜撰。这也是选择史料和运用史料之前的根本原则。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必须强调有史可依、有据可循,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史料选择完全随心所欲而不顾历史事实,则会与历史事实存在出入,影响学生的历史判断能力,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4、渐进性原则。
史料的解析,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现代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因此,史料的选用必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史料教学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年级学生运用的史料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的、简易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和稍难的史料。
5、精心准备,适当补充原则
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还需适当补充史料。比如教学九年级(上)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时适当补充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教学八年级(上)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时,简要补充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旅顺大屠杀的经过,不仅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全面,而且能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补充史料,关键在恰当,恰当的史料关键在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意积累,精挑细选,把最核心、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提取出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筛选信息,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培养了情感,还逐步学会了学习。
二、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史料运用首先为要教学服务
选择史料进行教学首先要清楚的是,史料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最终还是要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把史料教学仅仅当成兴趣激发的工具。确实,史料包括遗迹、文献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觉得相当有兴趣。史料运用的重点是在学生的兴趣被教师所引史料撩起后,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果学生的兴趣表现在仅仅去接受教师传递的“新鲜”、“好玩”的史料,那么这种教学即便是运用了史料,也不是达成历史教育宗旨的途径。
2、应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史实和史论,对各种新观点应慎重处理
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3、应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史料的解析,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现代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因此,史料的选用必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史料教学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年级学生运用的史料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通俗易懂的、间接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低年级的可以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把握史料作用,精心进行筛选史料、准确运用史料教学,就能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我们老师与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仍将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季芳. 创设直观情境 提升思维能力——浅议高中历史图片史料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11)
初中语文考试1000字反思 篇4
初中语文考试1000字反思篇一
期中考试结束了,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都比以前略有进步,但我觉得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在教学中有一些经验教训还是需要认真反思,以便能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成为以后教学工作有效的指导。
本次考试试题量大,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范围也极其的广泛,侧重于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考查,各占30%。学生在做的时候唯有细心、用心,并且知识面广,才有可能把题答好,取得高分。最让我意外的是解释字义这样的题又上演了,虽是重点词,上课也强调过,但从没复习,学生是很难得分的;更可气的是课本上没有,教参上却莫名其妙出现的“无可厚非”居然又一次被考;还有一些等到毕业前夕才要复习的一些诗句、名句也出现了。
本班的成绩:均分80.29,及格率98.46%,优生23.1(其中有一个分数少加了10分,靳松本应是90.5,误合为80.5)。根据我班学生的现状,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大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毕业在即,深知责任、担子重大。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训练
本次考试中,从卷面情况看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对此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多背精彩的语段。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需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重点还是要写好记实文,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另外,应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写课外作文,并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经常拖欠、回家作业时常不做,课外没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习被动,这是造成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剩下的阶段必须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调学生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考试1000字反思篇二
上学期考试我的成绩全班第一,心里万分高兴,飘飘然。
从那以后就觉的学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做作业随随便便,为了一道难题冥思苦想,非要把它想出来才事罢干休,现在就不一样了,以前那种认真劲,刻苦的精神荡然无存。
时间如水,哗哗的从脚下溜走,转眼间,又到了期中测试,我自信满满,拿着题就答,不深入思考,几门课考下来,心里默念这下糟了,有好几道题自己都没做上,试卷真的发下来了,一看试卷,大脑轰的一下,顿时茫然。
回到家后,我独自一人坐在桌子旁边,拿出卷子,自己分析了起来。数学,前面的做的都还可以,只要是后面的应用题,一下子错了两道,连简单的化简也忘记了,分数被这两道大题拉了下来,一百二十分的试卷才考了94分,真是丢人,老师说:“应用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在平时都做一些就可以了,以后不要粗心了!”英语,许多的题本来可以轻松拿下,由于我的粗心,连单复数都忘却了,白白丧失了许多分数。语文,由于问题答的不够全面,有许多的空缺,丢失了不少分数!
班主任老师对我说:“考试那是生活给你一张考卷。面对挫折,振作起来,重新再来?还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你自己选,没有人会干涉你。前者可让你摆脱挫折的阴影走向成功的未来,后者将使你渐渐被人所淡忘,你自己都不帮自己,还有谁会来帮你?”我暗暗下了决心,我的对手是我自己,要挑战自我。
从那时起,我便明白了学习的真正内涵,在期中考试过后,我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英语,多记一些语法要点,把英语与汉语不同的地方刻在心里,这样在做题时便能得心应手。
语文,把老师平时将的重点记住,学习写作技巧,多练笔,多积累。在小荷网里同笔友交流,多向太阳的微笑哥哥,ANNBONNIT姐姐,雪冰灵,听雨等老师请教,他们都会认真的给我指导,这样语文水平就会扶摇直上,我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语文竞赛,这学期我参加了全国性语文,英语知识大赛,还获得地区名次,获得老师的好评,算是大大的进步啦!
数学,在平时多做题,了解更多的解题方法,使自己知道更多没见过题的解题方法。在这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破天荒的获得了第一名,巩固了我们数学特长。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语文95/100分,英语95+15/120分,数学115/120分,我又回到了以前的水平,还比以前有不小的进步啦!倒霉的是由于那天感冒,打针,早上没有到校,耽误了我的体育考试,由于缺考,体育成绩没分,这下子名列前茅的希望又破没了。
我还是没有完全改掉粗心的毛病,不注意保护身体,妈妈的话叫我冬天穿暖和一点,要是不感冒,那该有多好。
初中语文考试1000字反思篇三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能替你写,不知道你究竟错了什么,举上几个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 篇5
新城中学 郭燕桦
在104中学任教历史学科以来,深刻地认识到:在新课改的今天,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已势在必行。教师应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实践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结合课文中表达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搜集资料,选择信息加以归纳,我们试验的重点在于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整理历史史料,能将具体史实纳入到具体的有一定史学实践结构中去,形成新的思想认识或结论。
在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我的思路是:“以活动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把合作学习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发生变革。
我所倡导的合作学习,依美国学者约翰逊所说“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效率”,我国学者王宏宇指出“合作学习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心理移位”,营造了一种让学生发挥自己潜能优势,赶上和超过他人的心理适应机制。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自然会产生欢乐有趣的情绪气氛,在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等自主活动,从中找问题、觅方法、得结论。这种学习气氛必然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历史问题中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因而,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侧重于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的活动和合作,以活动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交往。
在《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一课学习之前,我先调查了学生,了解了原有的知识水平(如知道总理衙门吗?知道洋务运动吗?能读懂简单的古文吗?)对新知识的兴趣点和求知欲(如总理衙门是个什么机构?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通过这样的调查,我就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基点、认知的水平和心理需求,据此我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实施于教学之中。通过调查我也知道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是很广泛的,并且对总理衙门的设立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看法分歧很大,他们既想通过历史课堂教学知道更多的新知识,也极想发表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这就是学生学习历史心理需求的反馈,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积极搜集有关史料,要“论从史出”大胆发表自己对历史现象的看法,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为能自己评价历史而兴奋。每当我站在讲台前面对学生时,就会强烈的感受到他们渴求新知的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表现欲。那种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进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美国学者斯特朗说过:“为什么不在课堂里进行实际活动,合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在课堂进行我们在课外同样需要的活动呢?”我为此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在《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它设计成既有多边讨论、辩论的过程,又有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其过程大致是:
1.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首先,放映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目的是创设历史环境,再现19世纪中叶清政府内忧外困的时代背景,提出“清政府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心理,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又进一步展示相关历史史料,让学生通过史料得出对总理衙门设立的目的及对中国影响的不同结论,然后展现不同看法:“一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压力,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一是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政府的主动行为,是顺应世界发展适应国际交往的明智之举”。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同在一组进行合作交流,选出能代表本组观点的同学作重点发言,学生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加深
了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懂得了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2.教师再放映关于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的影视资料,再现了19世纪中叶中国血雨腥风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古老的帝国被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打开了大门,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了,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毅然决定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目的是维护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的统治,虽然这种学习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毕竟走出了第一步,学习西方需要勇气,而否定自己的不足与落后则需要更大勇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开始了,师生共同展示有关洋务运动的历史史料,在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的基础上,对照史料,就“洋务运动是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的论题,同样观点相同的同学一组交流合作提供史料,摆明观点,汇集重点,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及辩论。通过这场辩论,同学们得到共识:洋务运动具有积极因素的论断不无道理,开设军工企业、交通、防止、近代学校、军事科技和人才、派出留学生,这些都给古老的封建社会的躯体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说明失败的洋务运动包含成功的因素,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大机器生产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观念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锻炼了学生初步阅读、理解、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能力。
在《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共同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师生共同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体味历史,师生参与了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在师生的多边互动合作中,群体智慧得到互补、交流和撞击,在相互启发补充中相互完善、发展和提高。
从该课的实践中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1.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既善于选择需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看法和观点,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才能使自己的观点更接近于客观。
2.让学生参与,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平等、热烈的教学气氛,变传统的教学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探究式教学。教师让位于学生,学生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为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和精心施教,又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以及体验、交流合作和表现,才实现了教育家杜威所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学习的信心。
3.合作学习不仅创造了积极学习的气氛,而且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之中也沟通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元文化,师生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建构。此外,学生在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的驱使下,始终兴奋,不易疲劳,学习效果显著。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亲身实践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课前的收集史料,到课堂上的交流合作,通过激烈的辩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向“会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可见,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正体现了布鲁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观点,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了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得出与教材或教师不同结论的广阔空间,从而有助于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6
平定县第三中学校 翟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探索、敏锐观察、牢固记忆和丰富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在平日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方法: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动的讲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到商朝历史时我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那么谁害死了韩非?是他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了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的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也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较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这样就能记得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进行重点记忆,培养学生抓重点的好习惯。第三,比较分析法,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可以从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记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薄见,关于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运用恰当,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 篇7
现如今, 在初中阶段进行的历史课程的教学, 其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试点科目, 而且还是构成初中生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构建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 其不仅是增强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而且还是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打造有效课堂的时候, 首先就是需要树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他们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鼓励他们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培养他们的疑问精神, 让他们敢于发思, 敢于提问, 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逐渐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明确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才可能确保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因此, 在教学过程的途中, 历史任课老师要适当地改革其教学方式, 把课堂重新交付于学生,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 用一种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教学途径去, 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同时, 初中历史老师还可以在课堂适当地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初中生们营造一个欢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及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诱发他们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此外, 还可以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 去看待、分析一些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 还可以开展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从不同的历史角度去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让同学们积极地去思考, 寻求问题的答案, 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活动将要结束的时候, 任课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 让大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相互学习, 交流心得。
所以,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 任课老师首先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详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使他们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三、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
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 一个正常的课堂秩序, 为顺利开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 任课老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 努力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 去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这种新颖的方式, 不仅不会打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 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方式, 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比如像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 历史老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商定接下来的历史课堂的具体形式、历史作业的布置方式、课堂纪律规定等内容, 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选择。然后,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立法委员”, 用匿名的方式, 在每节课上, 选取一名同学, 让他写出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治理课堂的良策, 然后, 再由与学习委员、课代表一同讨论整理出各个方案, 让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当赞成票超过三分之二时, 这项措施就可以在课堂上顺利实施了。
通过以上这种形式, 先让学生自己看到了问题所在, 然后, 发挥大家的共同智慧, 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再然后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 让他们自己选择维护课堂纪律的形式, 不仅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民主平等意识, 树立了他们的遵纪意识, 约束了他们的行为, 维护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保障了有效课堂的顺利实行。
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此, 只有在课堂上,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 才能确保有效课堂的高效实施, 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初中历史课堂上, 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引子”,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 在讲述“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播放一些《康熙大帝》等电视影像或者是电影的部分剪辑, 以此来引出康乾盛世, 让同学们先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大体的概况;再比如, 在讲述“对外开放”政策时, 可以先播放一段《春天的故事》等。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引入, 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确保有效课堂的高效实施。
同时, 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的过程中, 还需要适当得增加一些课堂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去培养初中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会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而不仅仅是一些书本上枯燥的知识。
五、结语
总之,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 进行有效课堂的实践, 任课教师必须先确立明确教学的目标, 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 为开展其有效课堂提供前提保障。然后, 再将课堂交还于学生, 确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最后, 在实施的过程中, 还要进行相应的反思, 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生活是一门艺术, 而教学则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而言,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是广大教师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因此, 本文根据笔者实践教学经验, 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课堂,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1]石坚.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考试周刊, 2013 (100) :142-142.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听评课;备课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確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学生课堂表现、听课状态的认识和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年中,深感历史教学对初中生的重要性,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有挖掘不完的乐趣。
教师要转变观念。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表不同的观念看法,让学生在历史课中感受到一种享受。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有的学生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在某节课上却比较沉默,这很有可能是对教学内容不理解,课后我主动寻找原因,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记重点、记难点、概括、归纳、比较、总结等,倡导学生及时整理笔记,课后通过阅读笔记,再沿着教师归纳的内容、思路或方法认真消化,让学生养成温故知新、善于总结归纳、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同行之间的听评课提高自己的素质
听课评课是教师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反思。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听课的老师要善于学习同行的先进教学理念,整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评课不仅是对讲课教师的反思,也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例如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其他教师怎样做,而我们自己又该如何去做。在讲授新课时,其他教师如何导入新课,我们该如何导入,我深信经过反思一定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提升教学水平
1.自我积累就是在自我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的自我认识,不断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写好教学后记;也可通过学生问教师答,找到教学中的盲区,这样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2.学习积累就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利用“三通两平台”、研修网、网联学习等形式进行充电,不断从中积累教学经验。
3.交流积累就是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小组合作、同课异构等形式,相互交流,不断积累经验,这样让教师真正达到“脑力资源共享”,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四、认真备课,向课堂要成绩
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多下功夫,充分备好每一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设计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写出切合学生需要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达到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现代教学方法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身课后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在教学中愉快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及时反思,为学生提供新型有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爱上历史课堂,同时也让历史教师在反思中真正领悟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培养反思习惯和创新意识,提高专业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反思 篇9
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说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节课45分钟能够完成的,如“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阅读孙中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学生课前做准备,或者教师提供关于孙中山的典型事迹给学生阅读,这个环节才具备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坚持有效性原则。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清晰,明确,切实可行,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几十个孩子们集中在教师里上课,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学生的个体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成长。一个课堂里坐着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素养、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异的。作为历史学科,最明显的差异是,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差异。当前,很多历史教学设计看不出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似乎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只不过是基于全体学生起点或高或低进行设计罢了。进入课堂,即使在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做了课前的预习,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常见的是,有几个学生听课专注,兴致盎然,表现积极。一节课的大多数问题都靠他们的踊跃参与解决了,有的同学的发言甚至堪称精彩绝伦,激起师生热烈的掌声。然而,与他们“大显身手、独当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多的同学在课堂上只是“观众”。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着,偶尔配合性地齐声应和一下,或自始至终无声无息。如何调动所有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呢?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何了解学情差异?面对差异,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广。如,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信息,或者提供相关资料供给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来上课,带着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缩小学情的差异,能比较好的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此外,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差异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分出层次,让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既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还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新课改以来,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这个方向本身没错。但是,目前看来有点矫枉过正,喧宾夺主了———很多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新颖灵动。在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中,若是一节课设计了一个别人未用过的形式,就会获得“好评”一片,似乎那就是课的“亮点”。在这样的评课标准的“激励”之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许多教学设计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甚至忽略了教学内容。我曾经听过一节大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后,作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上呈现了代表四个阶层的卡通人物: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和地主,每个人物旁边是他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肯定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中农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劳动积极性,日子过得好开心啊!”这里很明显犯了科学性的错误:教师不但将商鞅变法的内容凭空迁移到了这里,还忽略了秦王朝统治时期苛捐杂税繁重的史实,试想:秦王朝时期的农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还会有秦末农民战争吗?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课教师为了让形式新颖,看起来完整,让课堂更有趣味,就随意篡改历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必须要引起重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要本着对学生、对学科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坚持科学性原则。我们也许无法保障完全呈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千万不要用内容去迎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识正确的基础上,或者尊重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研究历史的严谨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预设与生成脱节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文章 篇10
教师专业化发展,可以由“他主发展”,即通过学校和培训院校、教科研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也可以由“自主反思来发展”,即靠教师的自主学习、反思来自我发展。尽管二者可以相辅相成,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成功,还是依赖于自主发展,别人的培养只是条件,真正的提高还靠自己。当我们在研究学校各种教研模式的时候,放在第一位的是要研究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这是学校整个教研工作的基础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成长、成熟、成就的决定因素。
(一)怎样理解自修反思式教研
所谓自修反思式教研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修反思式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教师要有主动自学自主的学习意识和精神。
2、在学习内容上,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自加学习任务,即重点餐加自助餐。
3、以校为本的学习。离开了学校,也就离开了实践,离开了“家”,也就不会有教师的自主发展。
4、学习的个性化。由于是自修,那么教师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受统一限制,而是要灵活机动地处理。
5、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即这种学习往往依靠教师个人的动力、兴趣、计划、进行“自在”“自省”“自悟”。
当然,我们提倡教师的自修反思式学习,并不是排斥学校其他的教研模式对教师的影响,我们提倡自修反思式教研与其他教研形式有机结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中,多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外在因素对教师培训的影响,而忽略对教师自身潜能的开发。即学校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中,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引导教师去认识、发展自己,从而在专业发展上通过自修反思,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二)教师成长动力的教研指导
1、要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动力
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单纯依赖于他的智力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能力的背后是他们的理想、信念、兴趣、毅力等原动力起着支撑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是孤立的,它总是与教师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勇气、信心、创新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同步进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但作用不同。动力系统在教师的专业的成长中,起着定向、强化、促进、保证作用,解决教师想不想发展,爱不爱发展问题。而操作系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技巧、策略、方法途径问题,解决发展操作问题。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而且互相作用,互相促进。
所以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勇气、信心、毅力、习惯、创新探索精神等个性心里素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也是永远从满活力的不竭力量。
2、教师专业成长动力指导
激发价值取向,让教师树立学习意识。许多教师习惯于把学校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等着学校向自己提要求,等着学校给自己提供进修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一个被动的等待过程。就会在等待中看到周围的同事发展了,而自己发展滞后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得到学校的培养,从而对他人的发展不以为然。事实上,如果学校成为主体应该是教师自己。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学习应该成为每个教师每天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有专业追求,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只有学习,生命才精彩。
提出自修要求和规则,引领教师努力钻研。俗语说,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仅仅有学习愿望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应为他们提出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这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教师给自己的学习做出规划。二是学校要给教师提出近期的长期的学习要求。
给教师压担子。我们知道,实践是最好的一所学校。在对教师的自修反思教研施以影响的同时,学校也应在教学实践工作上采取一些措施,特别是对一些中青年教师应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即因路子、架梯子、压担子、给方法。使教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更有助于教师成长。
(三)教师读书学习的教研指导
1、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
如果说有一种最方便、最快捷、最省时、最有效的教师专业能力的学习手段,那就是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而近些年来这种最基本、最常规、最经常的教师培训提高的方法途径被轻视了,被忽略了。
图书是教师知识、技术、情感、理论等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话。读书能使人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对教师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
2、教师读书的建议
选择读书内容。读书应读三类书:一有关自己专业的书——这是立身之本;二与专业有关的其他门类的书——多读这类书,对于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有好处;三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要了解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学史;了解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新任务,须读好有关这类书。
3、注意积累资料
求知如采金,积学似储宝,学习中积累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在资料积累过程中,便收集、边思考、边吸收、边转化使用,平时要做到四勤:勤阅读、勤思考、勤整理、勤翻查。
4、读书运用要活
我们对于学术著作和各种报刊杂志的思想、观点、经验、方法既不能不加任何选择地全部相信,更不能机械模仿死搬硬套。要用自己的见解去剖析作者的思想和见解,用自己的概念消化别人的言论,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教研指导
1、必须重视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来说,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对外学习吸纳;二是对内总结反思。
教师成长就是:经验加反思。教与学之所以能“相长”,贵在学习后能及时反思。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的选择及教学组织技术的采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推动、调节着教师的行为。而恰恰许多教师从事同一工作的时间长了,往往形成某种套路,如果不注意从从外界吸收能量冲击这种套路,不从内部对这种套路进行理性反思和批判,就会束缚自我、重复自我、窒息自己的创造才能。只有敢于否定自我,才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有新的发展。
2、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后回过头来思索过去自己做过或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工作。
教学反思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后果。通过教学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种类和方法是多样的。如从时间看有课前反思,课上反思、课后反思,从反思内容看,可以对备课反思,也可对教学方法反思;也可对教学评价反思等等。在反思策略上,既可以对整体内容反思,又可以对重点内容反思。如抓住亮点进行反思,抓住重难点进行反思,抓住盲点进行反思,抓只疑点进行反思。反思的方式方法,既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也可以请教同行或专业人员帮助反思,而在操作上既可口头反思,也可进行书面反思。
二、基本框架:
流程:自修
→
反思
自修:教师要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和精神,在学习内容上,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自修。由于是自修,那么教师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受统一限制,而是要灵活机动地处理。
反思:实践后进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即这种学习往往依靠教师个人的动力、兴趣、计划,进行“自修”“互助”“自悟”。
三、应用与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之现状反思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全民族的素质
20世纪80年代历史课可有可无,初中二年级结业考试,学生和老师都不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初中历史进入毕业会考,渐为人们所认可,20世纪90年代末历史进入中考,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热爱历史的我在升学志愿中选择了历史教育。
历史被人们认为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因此有人认为历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历史教学的现状让人担心。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重视,甚至轻视历史教学,本人认为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历史学科特点决定的,他是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是一种长期的、含蓄的、意识导向型的学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但是这种道德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不像数理化等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二,历史教学本身的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导向、教材编者和历史教师等诸多方面。就教材的编写来说,当今中学历史教材地方化,各地教材各具特色,五花八门,相比以前虽是图文并茂,但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却难找了,教材编写亦是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详细资料。而考试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試想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历史资料,怎能去分析历史问题,又怎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呢?
其三,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衡,造成历史学习的困难。历史本就抽象,再失去了这个人物、事件赖以存在的舞台,那么学历史就好比是下盲棋,没有几个人能搞明白。如在一次考试中,问“《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学生有选苏州的,也有选杭州的,也有选沙市的,很明显他们是仅仅依靠记忆来做题的,书上写的是重庆,记住了就能选对,记不住就选错了。要改变历史教学的困难处境,还需要优化学科体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实际上,历史离我们并不远。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此,本人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在宏观的教育决策上要重视历史。假若在中考中取消历史考试,历史将更为人们所轻视。至于那种取消中学历史教学的论调,更是危险的。教育部门在发挥历史作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经济上支持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在政府公务员考试中,增试有关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历史教育功能的社会宣传等等。这样,就能有力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增强人们学习历史的意识。
其次,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这有赖于史学研究工作者的自身努力。一是要求我们自身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在自身得以充分展现,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显示历史的魅力,激发人们学习历史,并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和历史信息利用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在历史考试中应增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不要对那些纯粹的死知识追的太深太细。
总之,目前中学历史教学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如纠正管理者轻视历史教学的思想,改变教师的被动性,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历史教学的技能技巧,全面落实历史教育教学目标等。主要的还是端正对历史教学的态度,认识历史的作用,积极推进历史教学改革,适应时代的需要。
当然,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篇12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 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 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 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 实现教学实践, 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 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 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 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 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 因此, 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 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 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 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吸取新的营养,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
因此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 并不是偶然,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 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 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 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 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 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不断反思,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 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 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 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 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 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 扬长避短, 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 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 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 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 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 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
第一, 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生能够端正态度, 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第二, 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 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 学才能真正致用, 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
第三, 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 提高学习效果。
3. 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 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 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 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
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引导, 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 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 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 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 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 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 必须具备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不能凭借原有的经验, 重复、机械地教学。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处理,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拓展教学思路, 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文章讨论了进行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白桦.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7)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字]】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06-09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01
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05-10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二07-29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反思07-02
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05-26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09-19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思一07-29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09-14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