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

2024-05-26

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通用12篇)

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 篇1

一、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工作是对单调重复的,所以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对已成习惯的工作活动进行反思。很多教师即使教龄十年、二十年,真正的工作经验也就相当于一两年的程度,因为他们只是把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运用了。杜威曾指出,教育工作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重组,从而不断提高经验的意义。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只是整日不断重复地完成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教学结论。而善于反思的教师是不仅寻求他们在的教学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出其中的意义。杜威为我们认识反思教学提供了历史与思想基础,他的观点成为我们理解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对反思性教学有如下理解: 教师在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以自身拥有的教学原则为指导,以不断更新的教学实践为参考的主要对象,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理论基础,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周密的思考,这样便能赋予教学实践具体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作者从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开始论述,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本文交代了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方法与应用原则,势必会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工作起到相当的意义。本文的论述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历史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 实践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传统的讲授理念,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体现出创新性,逐步使自己转变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复制式的教学思路,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转型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格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反思性教学这一课题的探讨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改进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工作的效率具有相当高的实际意义。

三、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 总结反思法

简单的说,反思教学法的意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或者他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反思的内容相当广泛: 首先,教师可以总结反思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 其次,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学生和同事给自己提出的意见; 也可以对其他教师在教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总结反思; 还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成功或者存在的失误。当教师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把在所得的经验进行全面的记录,方便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查看反思记录,以便在自己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2. 录像反思法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出来,以便自己事后观看,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录像中的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录像反思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1) 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录像。

( 2) 课堂教学结束后观看录像,比较课前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 3) 针对教学录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 4) 根据教学录像的评价内容,对自己的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佳的反思性总结效果。

3. 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心得的交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方法。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1) 几名初中历史教师围绕某个历史专题进行研讨。

( 2) 针对研讨的结果总结出重点,并在授课中体现出这些重点,让其他几名教师听课。

( 3) 课后教学实践教师与听课教师进行的交流研讨,共同反思是否存在问题。

( 4) 将共同的反思结果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4. 档案袋法

教师可以运用档案袋把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结果分类归纳,建立专题性的分类反思档案用以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反思的专题分类,如可以分为: 课程开发类、教育创新类、学生接受类等。建立专题后,教师一定要对每个专题下保存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升。

四、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原则

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方向性

反思性教学的应用,一定要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完成。如果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根据在的反思结果来自我纠正,重新设定教学策略; 如果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则要根据对合理教学过程的反思来自我完善,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2. 循环性

反思性教学一定要做到良性循环,这样具体的循环过程才可以转化为一组真实反映教育活动的论述。当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被教育实践否定时,具体的循环过程应该是: 出现问题———设想解决这个问题———想象中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出现,应当这样循环才是反思性教学的最佳循环方式。

3. 深刻性

现在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浅显,仅仅局限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经验进行思考总结,实际上反思的核心问题并不局限于“思”。更重要的是在于“反”。“反”字的一层意思在于“返回去”寻找问题所在,另一层意思在于“跳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五、结语

随着教育届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更多的一线历史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平台上,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为教学实践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从而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使教学工作更有效率。此外,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既是对教学实践工作的得与失的分析,又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一直就是怎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反思性教学则被公认为是最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合理的历史反思性教学方法的推行,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借鉴的标准,推动了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初中历史,原则

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 篇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史丽卿 的工作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间太少,学生活动没有余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教师把该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三、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四、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个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反思性教学迄今为止有很多种定义,其中经验性与科学性给出的两种定义得到了普遍认可。经验性反思强调批判性,但这种定义缺少实践验证,且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因此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而科学性反思则不仅包括批判性,还包括实验性及群体性。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从实践出发,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反思教学中遇到的相关内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1.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第一,反思性教学将创造性教学方式融入解决基础教学问题中。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在反思性教学这种模式下,会不断深入反思重复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相关问题,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后对其所教内容与教学情况的简单反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教材等问题,运用反思性教学模式解决这些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方式更科学合理、更具人文性。

第二,反思性教学的动力为确保教学实践科学合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找到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更好教学方式。反思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修养越高的教师反思能力越高,推进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兴起。

第三,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掌握好两个“学会”。其一,学会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习技术和方法,还指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其二,学会教学。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力提高,在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学习”。学习教学不仅包括对教学技术和方法的学习,还包括对教学道德与伦理知识的学习。反思性教学模式使教师有机地将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提高教育水平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提升。

第四,反思性教学的突破口是增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不够高的教师一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反思教学问题所在,平时教学后不主动自我反思。具有较高道德感的教师则会在每次教学任务结束后,自主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因此,为了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更好地开展反思性教学,就必须提高教师的道德感。

2.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包括教与学的双重反思,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不仅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还需带动学生一起反思,并将这两个反思相结合,开展相互提高的互动反思。

2.1教的反思

教的反思具体指教师所做的反思,即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上历史课的过程中进行的反思,其中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及教学后反思。

教學前反思强调教师对教材知识准备工作进行的反思,教师应充分熟悉教材内容,做好教案,力争将授课内容安排得科学、有趣。教学中的反思强调教师在授课期间发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调整相应教学方案,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反思,有效提升授课效率。教学后的反思强调教师在授课内容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问、测试,以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测试,通过学生反馈检测自己的教学质量。

例如,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时对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会议重点内容、意义等做好充分了解,并且要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意识,争取打破常规讲课方法,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授课过程中,遇到学生反应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及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会议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当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不理想时,教师要反思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是否到位,可以在下次上课时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上一堂课的重点知识。

2.2学的反思

学的反思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对学习态度的反思、对学习目标的反思及对学习方法的反思。第一,学生对其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端正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第二,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学生要想知道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就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第三,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历史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背诵的科目,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应该勇于尝试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教育现状下,很多学生依旧脱离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因此得不到有效提升。初中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找出学生学习历史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同学互助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改进。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历史故事会,鼓励同学们将学过的历史内容编写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上台讲解,不仅提高故事讲述者对自己所讲内容的理解,还带领大家巩固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灵活的氛围内全面加深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教与学的反思

教与学并不是互相分裂的两个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将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将反思性教学这种模式运用到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反思。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反思性教学已经在初中历史这门学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乘胜追击,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性教学,大力推广并实施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上一层楼。

例如,初中教师给学生上历史课的时候,应该引入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积极获取学生的反馈,看学生更适应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今后课程实践中多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上应该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同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自身存在的学习陋习,采用科学合理的鼓励性手段帮助学生改进这些问题和陋习,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顺利高效地开展。在教与学的互动反思中,教师应注意避免采取生硬的管理手段,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从而降低整体教学效果。

平时教学活动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们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例如,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讨论法史研究的特点。历史课上讨论应该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氛围,不仅可以讨论这类问题,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讨论时聊其他事,需要老师经常督促。

3.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其自主发展意识;其次,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性;再者,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授课经验,作为教育智慧运用到今后教学中;最后,有助于教师反思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专业精神。

4.总结

目前,反思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想要取得更大进步,就要不断研究,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确保教师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使学生真正学习到课本知识,还可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钟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和策略[J].考试周刊,2014,(61):135-136.

[2]王晓娜.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刍议[J].关爱明天,2015,(5):283-283,284.

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篇4

在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十三年的时间里, 深感历史教学并不是“小副课”, 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 同时也感受到在历史教学中的乐趣。面对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 如何让他们对上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主动性, 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教学方式下,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教师大都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学生则是当听众。教师概括好重点, 强调学生都要一字不差地记住, 历史课一点新鲜感都没有。现在课改后, 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法, 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 在讲三大战役时, 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 课下带学生去参观西柏坡纪念馆, 从中了解了许多有关三大战役和毛泽东等一些党的领导人的事情,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交流, 同时, 教师进行引导,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许许多多的前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更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学生能够把自己身边的事物和课本联系起来,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现在的学生都生长在千变万化的新时代, 接受的思想、事物不是单一的, 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 因此, 得到的知识是千变万化的, 也是有真有假的。当然, 这些知识中包括很多的历史知识, 这就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例如, 现在的一些宫廷剧, 在内容上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 这就要求教师告诉学生, 电视剧的内容有一些夸大, 有一些虚构, 我们不能认为电视剧的内容就是历史, 真正的历史在课本中。传统教学中, 在追求升学率下, 历史学科成为单纯的复制性学科, 记忆知识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 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 很少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例如, 从教学方法来看, 还是单一、陈旧的, 都是以教师讲课为主, 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让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 让学生都喜欢历史课, 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框架来看, 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是把历史知识复制给学生, 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人翁感, 这一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知识有着鲜明性, 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 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偏重于具体内容的传授, 而不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生在做解析材料题时普遍得分很低, 不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材料题相互结合, 不会迁移知识。新课改后, 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成为历史教师必须面队的一个问题。从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来看, 教师进行爱国教育时, 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告诉学生他们是爱国的, 他们是为国捐躯的, 而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熟悉的人物来讲, 例如, 平山的戎冠秀, 抗日英雄王二小。这样, 学生感受到教育不是苍白的, 而是有血有肉的, 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成为一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合格教师, 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课堂学生反映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很好的洞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那一定是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有些问题。例如, 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时, 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让几个同学来回答, 教师再进行总结。有位同学平时回答问题很积极, 但那节课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显得很沉默。下课后,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 他说, 对抗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而对外进行侵略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历史知识缺乏了解。于是, 我对如何讲这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改变了一些方法, 在其他班级上课时, 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 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反映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 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要让学生对上历史课有兴趣, 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要用一些有趣的话或有趣的故事穿插在课堂当中。如果教师所作的努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就是失败的, 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课, 就需要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例如, 教师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留一些问题,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上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 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学生的答案有一些偏离, 而教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 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所以,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 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 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如果教师把课准备得很好, 课堂效果也很好, 就觉得是一节好课。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自己深陷其中, 什么问题也是看不到的。但要别的教师来听一听, 就会找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从而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四、通过观摩优质课来进行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5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能够到达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潜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务必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务必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透过思考使教材资料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潜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能够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一样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潜力有用心好处。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忙自我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潜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资料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

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我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光、地点、资料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计划书jdge)

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透过设疑,创设一种搞笑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明白《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我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资料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资料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务必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就应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能够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资料;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资料;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资料。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忙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效果良好。第一,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

商品经济的大潮涤荡着传统观念,它要求新一代靠自我生存已经不是空洞的命题,而是现实社会的要求,我们就应把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潜力提高到培养现代人的高度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较强的适应力。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七):本人从事初中历史虽已有十余年历史了,但正如美国一名教育学家所言:“经验+反思=成功”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此次教学反思主要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层面进行:

一、学生方面

1。女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普遍低于男生。按说历史学科属复述性知识,偏重于记忆,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会更勤奋,会记得更准确些,但事实却是若干届毕业生的中考成绩女生平均分低于男生,最低分是女生,不及格人数女生占80%左右,而最高分都是男生。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情感较为细腻而丰富的女生对血雨腥风的历史战争、政治斗争不感兴趣,对频繁的朝代更换更是一头雾水,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透过多种途径激发广大女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生普遍不发问,思考度不够。多年来本人所教的班级中考历史成绩都不错,但客观冷静地思考却发现,学生普遍不发问,思考度不够,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请求老师帮忙解答。我时常思考:学生这样学习,从历史中真的能学到什么,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途。我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日常教学,开启引导不足,没有打开同学们思维的闸门;二是学生误解为历史学习不就是“贝多芬”(背多分),根本不用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发问将是本人以后教学的重点。

二、教师方面

1、本人科班出身又执教初三历史多年,自以为对教材把握较好:无论各课的重难点,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是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甚至是中考的热点、重点,本人都揣摩得较为到位。但随着近年来中考历史题注重引进新情景这一现象,本人深感平时备课还是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课文相关资料(包括图片、图表、文字)收集补充不足,不能很好地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2、本人一向信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所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大胆放手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习主体的功效,学生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或读或记或写或答或练或议,教师讲授时光很少超过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3、回顾本人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与当前学校所倡导的“三面教学观”和“四步教学流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待改善:

第一、务必十分重视课前预习,预习环节是议论、导学、练习的基础、前提与关键。它直接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为了使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具有实效,决定留出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用于预习下一课资料。同时,要利用班长和课代表落实好课前读。

第二、让同学们当堂训练的习题由难度较小的的单项选取题变成难度较大的材料分析题,习题难度加大同学们的答案自然有对错之分、片面与完整的不一样,这样的结果不仅仅十分有利于议论的开展与深入,而且使教师的导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后完成选取题,一方面能够有效杜绝抄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让能够及时巩固记忆基础知识点。

第三、教师的导学由原先系统知识的介绍、完整背景的解说变为思路的点拔: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与历史知识的切入点,捕捉关键词-----历史时光或历史人名或历史地名或事件名称;教师导学一方面要顾及时光,另一方面更要顾及教学资料的实际性,对于同学们的确难于理解的资料必须要讲细,讲透;教师导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历史事件的比较,帮忙学生寻找可比度进行比较;教师导学侧重补充历史的相关评论,开拓视野,启迪思维。

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篇6

关键词: 网络环境;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而言,网络技术的影响力也是随处可见的,可以说网络环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加高效地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1、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历史教材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一些经过筛选和整编的内容,虽然教材内容都是精华,但如果历史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这样难免会限制学生的知识面。课堂教学毕竟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就会与教学时间发生矛盾,最后恐怕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怎样才能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教学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制作成教学课件,到了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这些事先整理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对历史教材进行一定的补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同时这种信息化的资料展示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网络技术的交互特征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一大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教与学进行交互而实现目的的活动,而网络技术的这一交互性特征刚好与教学活动的本质相符。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往往不敢当面向教师提出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使得教与学常常发生脱离。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交互性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网的BBS上设置一个历史专区,就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如: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可以让学生就“五四”精神进行探讨。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以及它对今天的影响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等等。如果把这些课题放在现实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可能就不会那么积极参与,但放在网络环境下,很多学生更愿意畅所欲言,所以说,相较于传统的环境,网络交流平台更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和交流的主动性,强化师生、生生的互动。

3、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历史时空限制。历史学科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研究的对象都是在过去的时空所发生的事情,生活在当今的学生要想了解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往往就会在时空观念上发生一定的矛盾,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或者不能理解。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利用网络技术,把一些过去的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用声音、图像等方式还原出来,让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曾经出现的历史人物、曾经存在的历史事物重新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讲到近代屈辱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影视作品。通过网媒体,可以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重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出了一个更有利于品味和把握历史的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很多教师看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了,于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开始扮演起了隐形人的角色。例如,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采用放电影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一个个教学课件,或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和几个问题,剩下就不闻不问,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这种完全忽视教师作用的教学方式,当然出现很多弊端。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经验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在什么形式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如果教师过度放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或者流于形式,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下,即使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教师,也要扮演好自己教学主导者的角色,积极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恰当利用网络材料。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给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但由于资源量巨大,教师在选用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适度的原则。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收集和显现功能,使得一堂课的容量可以大幅度提升,这样就让很多新型的“电灌”教学开始出现。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电灌”的方式往往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一定要学会恰当地利用网络材料。

3、注意避免喧宾夺主的网络课堂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历史课堂带来了很多生机和趣味,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会把课件做得美轮美奂。然而,有些时候,由于过分注重课件形式,把形式做得过于花哨,反而使得教学内容被湮没在了华丽的形式之下,这样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网络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针对性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避免网络课堂上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

初中历史的反思性教学 篇7

首先,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讲或者记录,这种单方面的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发散,因而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教学存在的一些失误也就很难得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关注,故难以达到一个协同上的共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做好课堂的反思。

其次,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依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少引入课外知识,这样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无法建立起知识网络,一旦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什么讲解上的偏差,学生由于知识量的限制也很难注意到,也就无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最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只是对一些重点知识加以板书,而没有一些新颖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缺乏对初中历史课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厌倦历史课,学不好历史科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反思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改善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往往都和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有关,由于他们心理素质的不够成熟,加之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很大的抑制,从而在课堂上表现为消极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穿插有趣的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这样一来,课堂上的一些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反思性教学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讲到《伐无道,诛暴秦》和《大一统的汉朝》的时候,我便会就汉高祖刘邦进行课外的延伸讲解,具体讲述他是如何从一个市井之徒变成一代君王的。通过我所讲的刘邦的一些趣事,特别是他还是小混混时的一些传闻,学生便会充满兴趣,对这样一个人特别好奇,等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我再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学生便会听得津津有味。再如,教学《明朝君权的加强》时,我会以朱元璋少时被人所救爱上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切入,让学生的思绪紧紧围绕课堂,在其兴趣被激发出的时候再来对加强明朝君权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上课效率,还能做好一些教学中的反思,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教师根据课本和备课笔记来向学生口头讲述大概的知识概要或者板书一些关键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清晰简便,但很容易使学生听了新讲的知识又忘了刚刚提的知识要点,更来不及做好记录,再加上教师有些时候的口头表述会有一些不清楚或者逻辑上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所以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以打造一个错误率相对较低的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板书方式,通过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来节省上课的时间,一个好的课件能让教师上课的层次变得明朗,在讲不重要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浏览PPT上的内容而一带而过,在讲重要知识时可以依据PPT来展开重点讲解,这样学生上课时便能理清思路,跟上教师的进度听讲下去。同时,教师在必要时还可以播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视频来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二战的电影片段,如《兵临城下》、《辛德勒的名单》等,这些电影片段的播放会让学生对二战有更多的认识,能使学生体悟到其中人性的残暴与美的对比,有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课堂上的一些学术性的错误,做好反思性教学。

(三)改正教学偏差,做好课堂总结

当然,对于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及时改正,做到防微杜渐,方能有效避免陷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困境。鉴于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以改正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偏差。在进行课堂总结的时候,教师一是可以在正常上课时注意在讲一些难点的时候,学生们是否能很好地消化理解,如果发现学生有理解上的困难时就需多加解释,总结的时候也要拿出来继续让学生们巩固学习,这样反复地讲解下来,学生们的错误理解才会修正过来,以起到反思性教学的作用;二是可以让学生自行提问,通过搜集学生们听课时听不明白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总结修正,这样才能不漏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知识上的盲区,让反思性教学进行得更加彻底。

三、结语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教学上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反思性教学,以争取把这些问题尽早解决掉,这样学生们才能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做到知识理解上的不偏不倚。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进,学生的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少不了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好反思性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杭华.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2015(16).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篇8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一个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内容。另外有的教师往往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但仅此而已,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辨。

诚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篇9

一、梳理知识脉络,提高课堂效率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是说在进行课程开始的时候,为了能够激发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气质的欲望,这样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一方面就是要对旧的知识点来进行回忆,另一方面就是要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启发,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在两部分的知识点之间形成衔接,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在进行新的课程讲解之前,教师就引导学生来对旧的知识点来进行回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里面,分别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的抗争)、洋务运动(守旧派的抗争)、维新变法(革新派的抗争)这三段的历史,但是有没有成功,因此就需要辛亥革命通过革命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于近代史的知识脉络就会很清晰,然后在进行新课的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事件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去历史的思维来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比如像辛亥革命,尽管通过革命造成了少部分的伤亡,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来说却是有极大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当时的历史事件中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对历史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合作,全面思考问题

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来进行反思。学生在对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一定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还需要注重自己在进行具体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反思,需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养成合作的精神和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而且学生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主动来向别的同学来进行请教,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历史水平的不断提高。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就可以让合作来寻找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表面浅显的内容,而学生通过合作查找资料就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比如有的学生对辛亥革命中涉及到的地点背景来进行查询,有的同学来对相关的人物背景来进行查询,而有的学生来查找后人对辛亥革命评价的资料,最后学生将自己找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于知识又有新的理解,这样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理解就会比较透彻,在遇到开放性的问题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回答。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来进行反思,使得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仅是能够掌握知识性的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这种能力迁移出去,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善于进行总结,改善学习方法

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时候,还需要对总结的过程来进行反思。尽管历史教学以事实性的教学为主,看似事情的发生有随机性,但是从整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来考虑,事件与事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发现这样的事件逻辑,这就需要通过总结过程来进行完成。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对事件的逻辑进行把握,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对知识点有所了解,学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也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比如在对“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刚开始进行学习时候,对于该事件的理解只是一次革命事件而已,并没有与前面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以及维新变法联系起来,因此让学生来谈一谈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够正确分析。因此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于近代史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来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在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的时候,学生也都能够正确分析。比如在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分析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具备一种全面思考的思维,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要看到事件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事件不好的一面。通过这样的分析,然后再讲解后面的“五四运动”的发生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该事件会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对自己教学的总结过程来进行反思,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总结水平来进行反思,然后不断加强学生的总结训练,使得学生的总结能力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反思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学生也需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改变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实现对知识全面的掌握。

摘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反思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学生也需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改变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实现对知识全面的掌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10

历史学科是一门无所不包、无不涉猎的社会学科。历史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要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政治、地理知识,而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知识和艺术、体育、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了解。专业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如在讲“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目时,我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使学生充分体会毛泽东在听到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推翻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时的喜悦心情, 同时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情景, 这样不仅增强了授课的感染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读书、多总结、多反思,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吐故纳新。只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加上优秀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信服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 师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和开发课程资源 , 传统的教材观有所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材是重要的资源和工具而不是唯一资源。教师注重整合教学资源,不视教材为“圣经”。教师不为教材所缚,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重组整合,拓宽加深,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要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可能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注重了导课的功能

老师都了解导课的真正目的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老师要注重导入新课的设计。如我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导课是如此设计的:出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签约图片,说明三个条约使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很多侵略权益,然而他们并不满足,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自然导入新课。导入不新颖,但很实用,将学生前边学过的知识联系了起来,贴切自然。

4.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性

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小结—检测—结课, 能增强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要注意到这一点,不再出现虎头蛇尾的课堂,课堂结构更趋于完整和合理。

5.教师备课时要注意不要背课本和教参 、完全照书本讲

这样做,尽管讲授的知识准确无误,但是所讲内容和课本上的一字不差,易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而且会使老师给学生留下呆板的印象,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确做法是,不做课本﹑教参的传声筒,而应在对课本﹑教参内容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处理,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述出来,并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等等。这样把“物理反应”变成了“化学反应”,使讲授的内容完全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运用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另外,对学生而言,仅教给他们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样就把历史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使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成为一把开启心智之门的钥匙。要把课本、教参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还要注意语言锤炼,力求语言口语化,简洁、准确、生动、幽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要做到这点很难,不仅备课时要下工夫, 而且平时就要注重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个平时说话就有声有色、风趣幽默的人当然比一个不善言辞、语言贫乏呆板的人更容易当好教师。

6.精 心设计问题 ,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学生兴趣和创新之门的钥匙。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激发、思维活跃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教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展开主动思考、积极交流,以期解决心中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中思维得到激活,智力得到开发,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7.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历史教师不能仅仅充当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参的执行者,而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转变过来,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有效教学特别要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 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讨论、探究,激发学生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

让学生动 起来 ,让历史课 活起来 ,可以通过 多种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点评历史; 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如讲“西安事变”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是教学难点。通过剪辑电影《西安事变》的几个片断: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 何应钦兵围西安, 轰炸渭南、华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提问学生:蒋介石该不该杀? 为什么不能杀? 当时有哪几种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西安事变为何能得到和平解决? 学生联系几个片断,经过思考, 就弄清了国内外各派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解决了难点。

8.按单元进行复习 ,构架知识结构框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86-01

通俗来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工作,不断总结自己或者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教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略对以往教学过程的反思,只是习惯性的进行单一教学,这导致即使是拥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也往往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著名教育学家亚特莱斯曾说过“反思是一面镜子,他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而反思性教学方法就是那面镜子,它有助改正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失误,并将优秀的部分保存并继续发扬。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历史这一科目的印象都停留在在枯燥、乏味的层面,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学生不能切身体会到历史知识厚重感以及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更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其次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讲授知识点,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导致学生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初中历史教学要想得到更加长远有效的发展,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

二、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一)通过教师层面的总结反思。

在這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要定期做好自我反省。教师自身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在反思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第三者的身份观看教学视频,针对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解决方案,在下一步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逐一的改正。其次,教师个人在自我反省中若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教师之间结成帮扶小组,观看彼此的教学视频,寻找对方的教学漏洞及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小组进行集体反思讨论,通过历史教师集体听课等途径,找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共同的症结所在,在会议中讨论解决方案,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记录,以便更加清晰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归类,从而改变错误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重、难点的总结。

(二)通过学生反映层面的总结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过程所针对的对象,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观感受者,学生更具有发言权。而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所直接有利的对象也是学生群体。所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最直接方便的找到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为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老师所提出的建议,此次问卷调查可以采取非实名制的形式。通过问卷调查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看法、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现阶段历史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的高低,再根据学生在调查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统一的信息整理,发现学生群体在历史教学中最在意的问题,在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反思讨论后,进行教学整改,从而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以便更好的为学生群体服务,并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以及素养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能力,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是完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需要的,相比较小学时期的心理幼稚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也都发育成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以及判断能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改革。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一方面切实的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也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立学生的逆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使学生不仅在历史这一学科的成绩得到进步,在综合素质以及整体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是完全符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能力,还会增加学生及教师的负担。而相比较传统的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帮助引导教师教学,减轻学生及教师的负担,使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保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反思性教学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的知识总结,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发现、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办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提高不仅仅是学生的历史素养,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增强教师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的同时,使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也得以提高。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上下级的师生关系、落后的教学内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进行改革。反思性教学的提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得课程教学得到很大的改观。反思性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对历史教学方面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在未来历史教学的发展中,此类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所急切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团队还要再接再厉,为历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艾丽. 初中历史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反思 篇12

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仍然存在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 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 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 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 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 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 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 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上来看,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 重灌输轻思维”, 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 除了应付考试, 没有任何用处, 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 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 学生的个性被压抑, 泯灭, 潜能得不到开发, 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 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 一本书, 一块黑板, 一张嘴巴”上, 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 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 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英等各科比较, 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 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3.“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 评价一个学生好坏, 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 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 由此又令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 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 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 这些都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

三、教学反思

1. 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的时间比较多, 但教师必要的引导, 适当的点评, 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 时常卡壳, 使得学生满腹疑虑, 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 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2. 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 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 我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 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 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 思维活跃, 发言踊跃, 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 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 他说, 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 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3. 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 上课时得心应手, 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 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 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总结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历史教学问题反思的意义在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为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 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 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抱着“学史致用, 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 我们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 我们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 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 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 使从事其教学的教师也产生困惑、失落, 更使得初中历史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上一篇:加载设备下一篇:虚拟计算机实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