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共9篇)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1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形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技能研究
约30分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研究
约20分
(三)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技巧研究
约20分
(四)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指导研究
约10分
(五)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约2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约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约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考试目标:
1.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师的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及现代化教学方式;
2.能运用教学实践成果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及对历史教学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1.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技能研究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导学案写作;课件说课;微格教学;中学历史教师的板书及教具制作。
2.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研究
讲授时间的方法;讲授空间的方法;讲授人物的方法;专题历史教授技能研究;讲授政治史的方法;讲授经济史的方法;讲授文化史的方法;中外综合历史讲授方法。
3.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技巧研究
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影视材料的使用;网络材料的使用。
4.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指导研究
听课技巧的指导;记录技巧的指导;复述技巧的指导;复习技巧的指导。
5.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学习)评价技巧;单元教学(学习)评价技巧;期末教学(学习)评价技巧;结业学习评价技巧。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2
历史小品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常规教学内容和进度, 以课堂为基本阵地,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 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 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活动中去体验, 在历史情境活动中去发展。它通过把某些适合表演的历史事件的课文内容或阅读材料改编成舞台小品的形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小品。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众, 都要把自己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 并就此展开讨论, 增加对历史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教材[1]。
历史小品走进课堂, 确实能给历史教学注入一股新鲜活力, 使历史课堂教学有了生气。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历史小品及其效果来谈谈它的积极作用。
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才的先导”。学好历史, 首先要对历史感兴趣, 因为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历史课堂上表演小品, 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一下就把历史展现到了眼前,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趣味, 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课的距离, 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历史课学习。每次设计历史小品时, 学生表现非常活跃, 都能积极主动承担、认真完成活动任务, 都争着表演历史人物。如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百花齐放, 呈现“白家争鸣”的特点, 各个学派的主张难以掌握和理解, 为此我编排了几个历史小品进行表演:1) 苛政猛于虎;2) 三人行必有我师;3) 老子以柔克刚;4) 孙子训练宫女。这样有趣的历史小品, 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也使学生们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避免了历史课的枯燥乏味,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历史知识点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 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甚至无法记住。因此, 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就不仅要让学生听、读、说, 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历史教学来说, 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生对知识加深记忆, 做到融会贯通, 就需要教师设置适当的情景,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做到师生互动, 适当地运用表演小品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大国召开了四次大的国际会议, 要掌握的内容很多, 学生比较头疼。为此我编排了小品, 一方面让一些学生表演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另一方面“几个大国首脑”, 面对当时形势商讨应对的办法。结果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积极讨论、商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听、看、做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能使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点,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历史小品, 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状况中, 它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如一个小品表演往往需要几个学生团结协作, 才能共同完成, 因此演小品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正在表演的同学突然忘了台词等, 怎么办?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品可以使学生提高其遇事的应变能力, 还有语言表达能力[2]。历史小品的编排和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的深入掌握知识的空间, 并且这个空间是活跃的,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历史小品的表演对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1]。
四、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历史小品重在学生参与活动, 没有成功与失败, 教师不能要求太高。我们在组织《春秋战国的纷争》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小品时, 演绎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等角色的学生非常投入, 动了真情, 流了泪水, 非常感人。学生正是通过主动的参与和体会, 不仅了解了当年越王勾践为了雪耻称霸的艰难, 而且实现了自我教育,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历史小品的选取
历史小品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高了素质。但选择历史小品一定要注意一些技巧。
(1) 历史小品的选题, 要尽可能选择教材中一些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素材。如, 商鞅变法,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等。
(2) 历史小品剧本的编写, 要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来编写。编写的要求:1) 是主题鲜明, 依托教材, 突出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2) 是精而短小, 品而有味, 能给学生一定的教益和启发[1];3) 是要符合历史事实, 不能虚构、夸张。如小品《昭君出塞》, 有些和亲是被迫的, 但昭君出塞没有任何被迫, 不能颠倒事实。另外, 要突出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 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交流与融合。 (3) 历史剧本的台词, 要简洁生动, 通俗易懂, 尽量口语化、幽默。
(4) 历史小品的演员, 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如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5) 历史小品的情节, 要符合历史事实, 易于表演, 难以表演的就运用旁白解说。
(6) 历史小品的表演, 要注意表情和动作尽可能符合历史情境和人物性格特征, 还需要全体同学的配合, 这样效果才好。
(7) 历史小品的导演, 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对表演不能要求过高。
六、历史小品运用误区
历史小品是一种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以自己的直接体验来感知历史事件, 了解历史人物。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但它也有局限的一面, 不能走进误区。
(1) 历史小品的编排非常耗时费力, 一学期中在一个班不宜多搞, 可以在所教的年级班级中共同享用[3]。
(2) 历史小品的编排不能太长, 要短而精悍, 内容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3) 历史小品的编排不能太闹, 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4) 历史小品的编排不能太密, 要突出主题。
总之, 历史小品有利于开拓思路, 改变传统的教法,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也符合中学历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伟东.中学历史课堂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 2004, (6) :93-95.
[2]白桦.小品走进课堂的辩证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1, (9) :28-29.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3
关键词:历史意识 知识关联 思想观念教育 析评能力 贴近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历史问题的观察能力、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实际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较强的,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呢?
一、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关联,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将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跨时空的有机类比与联系,掌握历史基本规律和认识方法,为学生历史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的传递历史知识,而在人的教育与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责任。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人民对西藏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达赖一伙藏独势力种种破坏国家安定团结,违背藏族人民意愿的罪恶行径和最终失败的下场。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能够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理解。”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析评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落脚点。
怎样培养学生具有审视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历史意识呢?我认为学习历史绝不能停留在记住一些历史时代、人物、地名和事件等单纯的知识点上,因为历史教学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点的传递,而应透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对历史人物评价,以及与对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历史意识。
四、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现行历史新教材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和思想意识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是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社会状况和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如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兴趣,引入课堂教学。再如教师要关注教材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索”、“自由阅读卡”等栏目。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历史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
除了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以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如开展“寻找历史遗迹”“请老红军讲革命”“听老八路讲抗战”等。再如平日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每天的日历,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纪念日、节庆日一些特殊的日子等。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等方式了解这些日子的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和意义,将得到的资料写成短文日记。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借阅活动”“展评活动”等,让学生互相交流体会、传阅短文日记,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思考历史、学习历史的习惯。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历史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4
小编精心推荐
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 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 历史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 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历史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请关注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栏目。
历史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一】
本人教龄已有15年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 “五规范”、“十禁止”,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
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我积极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
7、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坚决不搞有偿家教。没有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更没有乱收费的行为,严格按照“五规范”和“十禁止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8、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自查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一名无愧于教师称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历史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推荐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5
汉中市第八中学 李 珲
困惑一:考试的内容与课标的公然背离?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阅读教学领域还是写作教学领域,总有一个挥之不去回避不了的、为广大一线教师头痛不已的、似乎是‚无解‛的问题,即‚文体之惑‛。
阅读方面,我们教的教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小说‛、‚诗歌‛、‚剧本‛、‚散文‛,还有‚寓言‛、‚童话‛、‚书信‛、‚演讲稿‛等等;我们的教参、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考试,也是将以上‚文体‛一锅煮。可我们的写作呢,情况似乎就有点不一样了,面对学生们的作文,老师们经常困惑的是:到底什么样的文章叫‚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规范的议论文‛?如何区别‚记叙文‛和‚散文‛、‚记叙文‛和‚小说‛?每年高考、中考后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对作文文体的质疑和问难? 再看一看我们的高考、中考试题。各省市高考卷,除文言文外,阅读分别为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细加比较,不难发现,这三类文本也根本无法与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传统的三大文体一一对应。再看各地市中考卷,有的考三道大阅读题(文言文除外),有的只考两道大阅读题。考三道大阅读的,一道是说明文,一道是议论文,还有一道呢,是记叙文吗?几乎不是,要么是散文,要么是小小说。考两道大阅读的,一道要么是说明文要么是议论文,另一道呢,是记叙文吗?也不是,还是散文或者小小说。至于写作,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于是,便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教学生阅读记叙文,可是考试又不考记叙文阅读,而是考‚文学作品‛(小说、散文)阅读;我们教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考试也要求学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可是在实际考试中,又有大量的学生不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者不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去写‚文学作品‛,写所谓的‚议论性散文‛甚至‚四不像‛。
我们的中考到高考考命题者们居然无视‚宪法‛,甚至‚知法犯法‛,还堂而皇之地要求考生把‚宪法‛废除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写得‚规范‛,写得
‚中规中矩‛,岂不荒谬? 如今,2011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似乎也在步高中新课标之后尘,以‚记叙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取代此前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在‚文体‛上的不对等和种种疑问继续蔓延,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而影响。
困惑二:阅读教学的指向
为读而读?为写而读?为语文素养而读?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为读而读‛,还是‚为写而读‛,抑或是‚为素养而读‛,广大一线教师都心知肚明吗?
就现代语文传统而言,阅读教学的指向恐怕更多是‚为读而读‛。叶圣陶曾撰文指出:‚咱们不妨凭实际的经验想一想,关于写作固然是咱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可是阅读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吗?关于阅读不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吗?‛在此基础上.经由张志公、吕叔湘等人的继承和发展,最终导致现代语文教学中‚阅读本位‛思想的确立。于是,阅读教学被简单地等同于‚精读‛教学,其要求,一是‚讲透‛,一是‚多练‛。叶圣陶为此还说过:‚精读的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最终,讲读教学一统天下,阅读课堂成为一个又一个废话垃圾场,也就造成了吕叔湘所批评的2700多课时劳而无功的状况。
在此背景下,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似乎有了‚新动作‛。2011年版课标将旧课标‚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校定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虽然是一处看似细微的修改,但这一修改一方面延续并体现了新课标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另一方面重新定义了阅读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任务、目标,即:语言文字运用。新课标明确地在‚课程性质‛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一举确立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即‚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无疑将为‚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语文课程核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新课标的这一改动,我们是不是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即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应当由此前的‚为读而读‛的教学转变为以写作为指向的阅读教学。换句话说,就是要从重阅读转变为重写作,努力做到潘新和教授所言‚为写而读、为写择读、以写促读、由读悟写、读以致写‛。
另外,只要稍微翻阅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无处不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的阅读教学,当然不能缺席。但令人遗憾的是,‚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确过于笼统,其外延与内涵都过于‚丰富‛:既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包括‚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和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甚至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等,面对如此‚语文素养‛,广大教师显得无所适从;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素养‛于不知不觉间成为空中楼阁,几近虚无。
困惑三:作文文风
要华丽还是要朴实?教、考与课标为何错位?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生作文文风的批评及争论从未停止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深深地迷失在‚华丽‛还是‚质朴‛的困惑中。
首先,考纲与课标要求产生莫名其妙的错位。义务教育语文2001年版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要求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011年版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新旧课标对写作教学始终坚持的基本要求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这一点,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的要求显然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初高中语文课标才希望‚表达力求有创意‛、‚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与课标要求相对应的‚考纲‛,情形却是另一番模样。无论中考考试说明还是高考考试说明,抑或依照考试说明制订的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不但具有浓郁的应试味道,而且多与课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写作要求相抵牾。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虽然大体上都采取‚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法,却在‚内容‛与‚表达‛中附加了诸多要求:比如立意(审题)、情感、中心,比如文体、结构、字迹,等等。其结果就是,评价角度过于‚多维‛,‚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写作核心要求往往被其他评价角度遮蔽。而‚发展等级‛对‚有文采‛的‚诱导‛更是导致作文文风趋向华丽的‚温床‛。
其次,教师教学行为不可选择地发生异化和错位。如上所述,尽管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历历在目‛,可是,由于‚考纲‛的‚有法不依‛,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讲美文‛(或日欣赏美文)、‚写美文‛自然成为教学常态。更加之我们现有的教材选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全曰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以,教师的目光,自然会更多地流连于教材中随处可见的‚文美‛之上;至于那数量少得可怜的‚朴实‛且‚质美‛的文章,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往往不是分析、揣摩、习得朴实的语言,而是立足‚质美‛大讲特讲情感态度价值观,或‚顾左右而言他‛。写作教学的情形似乎更糟,试问有多少写作课堂回旋着作文语言要‚质朴‛要‚平实‛的倡导之声?
质朴或是华丽,或许本身就不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地机械分割,或许二者就是有机的整体。时至今日,中学生作文到底应该写什么样的作文,我们感到的除了困惑,可能还是困惑。
困惑四:语法
由于我国‚重感悟‛的传统语文教育并没有形成整严的语法体系,‚换文‛时代的语文教育思想、语文研究方法大多是‚舶来品‛,这似乎也最终注定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中的某些‚先天不足‛。体现在语法教学上,就是语法理论本身不完善,语法体系纷杂。这样的状况不仅让师生无所适从,即便叶圣陶那样的语文教育家也不由地为语法‚体系不一,术语分歧‛而苦恼,并说这实在‚大是苦事‛④。张志公也曾对语法教学有过无尽的苦恼与沉痛的反思:‚中学教师是从我们的语法著作里学到语法的,是从我们高等学校的课堂里走出去的。在我们讲语法的著作里和课堂上,语法就是这样讲的,中学教师怎么会不跟着走呢!中学的语法教学要是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语法研究工作者是不能辞其咎的。‛在实际教学中,语法教学更是显得‚杂乱无章‛:‚据调查,初高中有45%的教师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语法教学,而其中有95%以上的教师进行单纯的语法教学,同样有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语法教学不感兴趣,有65%和88%的学生认为语法教学作用不大。‛⑥
也许正是考虑到语法教学的敏感性或难以操作,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法教学的要求上似乎显现出高度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文部分只字未提及语法,仅在‚附录
二、选修课程举例‛和‚语言文字专题‛课程举例中建议‚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可以设臵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普通话与方言等方而的专题‛,比如‚语法专题‛等。相对高中语文课标的‚无视‛,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只是在7~9年级的‚阅读‛阶段目标中蜻蜓点水似地提到‚语法‛:‚了解基本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轻描淡写的表述,暖昧审慎的态度,难以给实际教学与评价带来实质性的指导。这样的态度延续到刚刚颁布实施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新课标不动声色地将‚了解基本语法知识‛微调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从‚了解‛到‚学习‛,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态度着实耐人揣摩。虽然新课标于‚具体建议‛中新增一条‚6.关于语法修辞知识‛,从课标表述的文字量上来看,语法修辞俨然已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相提并论、并驾齐驱,成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可遗憾的是,‚关于语法修辞知识‛长达两大段字数(超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并没有对语法教学展开十分具体的阐释,语法教学的‚度‛如何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合理操作?如此要紧的问题,新课标却让教师与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这不能不让人迷惑。
困惑五:细节描写
究竟什么是‚细节描写‛?是教‚生动细致地描写‛还是教‚细节描写‛?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细节描写都是无法回避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究竟什么是细节描写?笔者曾以此请教过一些著名特级教师,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是,细节描写就是把它描写得很细。但如果真要深入地思考探究一下,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把它描写得很细‛,这应该是获得普遍认可的观点。因为,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细微之处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⑦,‚一般认为,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是相对于重大情节来说的‛⑧。
据说,‚描写‛一语‚是从绘画上来的‛,‚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彩色,使用着绘画的手法,记叙他所选定的事物,使它逼真,使它传神。这就是写作上的描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细节描写就应当是绘画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既为‚画龙点睛‛,那么,细节描写显然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片段中具有‚这些‛、‚共用了五个‛这样的数量,而应是‚以一当十‛。正因为这样,王光祖、杨荫浒主编的《全国高等教学自学考试教材〃写作》突出的是‚细节描写‛的‚具有典型意义‛、‚最细微、最本质‛:‚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它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需要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它们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细节描写的典型意义及‚最本质‛性,在福建师大赖瑞云教授那里,被更直观、形象地概括为‚有特点的细节‛:‚细节主要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情等方面的细叙,它们往往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称这些细节是有特点的细节。‛赖教授还为此举例道:‚《荷花淀》中水生女人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既有埋怨更有赞赏的话,一下子‘亮’出了一个‘外静内秀’的贤慧女子的形象。‛
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显然不是所谓的‚把它写得很细‛;这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具有特征性的‚把它描写得很细‛,往往等于‚凑字数‛。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6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um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 Middle Schools
系 别: 外语系
专 业: 英语专业 班 级: 2010级9班
学 号: 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老师: 但冰洁(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4 年3月24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题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作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学生签字: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前言·······································································1
一、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的现状··········1
(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定义·····························1(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的现状及特点···············1
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2(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运用·············2(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课堂外的运用·············4
三、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6
(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优势····················6(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6
四、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及前景·······7 参考文献··································································8 致谢·······································································9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陈晓品
摘 要: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始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常见媒体。本文从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定义入手,并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剖析,探讨了目前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及意义。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forming of teaching system, multi-medium and network technology have become a common medium in ou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multi-medium and network technology , as well as combining with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multi-medium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thesis analys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um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 middle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explor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um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 middle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vast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meaningful significance.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multi-medium;network technology;application
前言:
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视、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的要求特别突出,而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则需要声音、图像、动作及情境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1]。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从而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实现最优化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高容量、高密度的识记能力和辨认能力等方面具有其显著优势。然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同其他的教学媒体一样,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是当前摆在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的现状
浙江省自古以来一直持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传统。浙江省始终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置于核心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多方面筹集教育经费,建立并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截至2012年底,全省中小学生机比达5:1,多媒体进教室比例达100%,全省101个市、县(市、区)已全部建成教育城域网,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通”。浙江教育资源网为全省广大中小学校师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互动平台。
(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定义
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是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影像、符号、声音、语言和图形等多媒体信息,将其各个要素依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2],并通过相配套的设备投影显示出来,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的现状及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育观念在与日俱进,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创造最佳环境,坚持向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看齐。在教育领域,网络已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常用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问题提出”“主动探索”“情景创设” “会话协商”等新型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出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够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创设极其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1.听力教学中的运用英语听力教学不是仅仅使得学生接受语音材料的字面意思,同时需要培养学生在此种交际模式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听是对信息的输入1,说是输出2,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会有下一步的活动的可能性。因此听力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多媒体网络环境对于听力教学课堂也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现阶段浙江省大多数中小学已配有相当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在传统的听力教学课堂中,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自己朗读录音材料或者用老式的录音机播放录音磁带,这种时候,教师自身的一些专业素质技能也就是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及判断。现在,教师不用再担心自己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听力教学光盘、VCD、英语经典影片、真实录音、录像材料、网上信息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信息通过文、声、动画、图等多种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听到的是标准的英语发音,看到的是直观的图像,接触的是真实的语言材料。例如在七年级上册《Module 1 My classmates Unit 1 Nice to meet you.》一课的听力训练中,教师通过播放NSE展示课光盘中的flv动画,将李老师与新同学见面时的对话情景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用再因为多个人物的对话感到混乱,能够清晰的理解各个人物的信息。
2.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英语口语应用能力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教学模式无法营造现实鲜 1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教授在1982年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2 Swain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出假说”,即: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是仍然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如果学习者想使自己的二语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
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普及了一定的生物地理方面的知识,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薄弱环节,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感到无从下笔,即使下得了笔,也仅仅是简单语句的堆砌,并且常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语句,另外写作的过程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只有两个或三个步骤,就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写完上交,教师批改后,然后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而现在,随着浙江省校园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可以说为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福音,写作教学可以显得不那么单一,无味。引入写作话题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精美的图案以及舒适的背景音乐为学生写作营造一种悦耳悦心的写作氛围;面对写作话题学生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或者没有可写素材时,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与网络向学生展示与话题相关的内容比如影片、动画、新闻等,让学生有所体会,有话可写;课堂完成写作练习后,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选取学生的作品,通过投影仪或者利用相机及其他先进设备,将学生作品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全班同学一起对文章进行点评修改,既通过展示作品激发了一些学生的竞争展示意识,又通过学生自主点评锻炼了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其写作思维的生成,有效提高其写作能力,增强此次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怕写”“苦写”转变到“乐写”、“会写”。
(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教学课堂外的运用
1.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师备课时的运用备好课是一堂精彩成功的英语教学课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教师只有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并且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随着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信息的来源十分有限,并且主要是通过课本、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向学生传输,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及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获得文字、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信息用于准备教案和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以一种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听力教学的备课 4《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 预 ”。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八:“„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比喻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参考文献: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 篇7
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教师传道授业这种单一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再加上我们历史教师独特的历史使命, 就更让我们必须要做出点儿改变了。
一、形式要多样化, 要从多角度吸引学生
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 让我更多地沉迷于获取更多、更渊博的知识, 然而初中生更多的是关注一些形式的变化, 他们更加欣赏教师对课的处理方式, 更多地关注课堂是否丰富有趣, 是否变化多样。鉴于此, 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 还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高质量的课件,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氛围, 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以其声、色、光的综合艺术, 图文并茂, 形象而逼真的视觉效应,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学生心理特点, 变抽象为形象
初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大都来自感性, 至于一些理论性的东西, 便难以接受。鉴于此, 变抽象的、难懂的、复杂的东西为学生易接受的、比较简单、形象化的东西, 这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比如, 像讲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其特征是怎样呢?我就顺手拿起了讲桌上的两个黑板擦, 形象地把两个板擦比喻为压迫民族工业发展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由此学生更能体会到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程度。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难点,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提升其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把“课外阅读”称之为“魔棒”, 直接指出被“魔棒”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也深深地感到阅读历史课外书, 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了解历史, 使其知识更加丰富。于是我要求学生最好是把自己读过的历史读物写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来可以作为我对学生的一种检测, 二来可以很好地总结其阅读的效果。
四、让学生参与教学, 让历史贴近现实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对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理解的课程可以适度放开, 让学生自己来尝试。我曾经教学生们自己讲解关于建国后我国军事国防方面的发展, 其对知识了解的详尽以及讲解的流畅叫我都感觉自叹弗如。这样, 学生不但从中得到了成就感, 更从中收获了学习的兴趣, 还收获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让历史贴近现实,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知道历史并非离我们太远。比如, 像《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哪一点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学生们对此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占了我们的香港岛, 就能够实现了对我国的控制, 认为这是英国最想干的。我只是提示了一下, 历史是必须要有历史概念的, 当时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 就像市场上的一个小贩, 刚刚从批发市场购得大量货物, 现在他想干什么?以后, 他还想不想再继续工作下去呢?这样的启发, 不但使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很近, 而且很快就用身边的事例回答了我的问题。
六、加强乡土史的教学
唐山是新兴的重工业城市, 但有悠久的历史。对学生进行唐山乡土史的教育, 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从洋务运动讲起, 以开平煤矿为例, 让学生理解现代的城镇繁荣与悠久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对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乡土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具有牢固的热爱家乡的意识都有很好的作用。
谈中学历史教学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突破;加强;推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52-01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强烈的心理渴望去认识事物或参与活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生听、看和让学生动、说、做,更能增强责任心,更能激起学习动机。”在历史与社会教育中,改变“独家经营的方法,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吸引学生参与教育,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得到成功的体验。
下面,就实际教学中所做的谈几点体会:
一、突破陈旧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前提
面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具有严谨执教、忠于职守、勤奋敬业、献身教育的好风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知识渊博,教艺精湛,善于创新,才会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从而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重要渠道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打破过去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采用民主、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进行学习。二是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把学生主动地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作为一条主线,结合身边实际采用“情景引入法”、“设疑引入法”,使学生产生“心求其通而未通”的体验,创设和诣、主动的教学环境,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以积极兴奋的状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三是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一题多变、一因多果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直观教学,突出历史与社会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学中选用图片、挂图等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一些相应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运用教学挂图,图文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教学挂图,能增加学生的读图能力。
3、课文插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文插图是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发挥课文,教学挂图、图册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可使学生形成生动、具体的认识。
4、运用“电化教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投影课件等一改传统教学中的单调、呆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養学生思维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习兴趣
1、一题多解、横向拓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教学中,教师选择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思考问题,在广阔的范围内寻求解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对比和总结,以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2、一题多变,纵向延伸,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要控制题目的潜在功能,由浅入深地对题目进行延伸和演变,采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变的方法,使题目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梯度”,内函有一定的深度,使知识不断联系和变化。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知识的效果。
3、加强联想,善于转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及时地发现观察和理解的角度,揭示本质联系。同时,又要合理地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转化,沟通知识联系,拓宽思维领域,提高灵活解题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9
I. 翻译词组:
1. 加紧搜索
2. 在吃午饭时露面
3. 感到害怕
4. 编造如此令人惊异的故事
5. 负责这起案件
6. 播放他最喜欢的CD
7. 做有关……的研究
8. 听到一架飞机飞过
9. 在外面呆的很晚
10. 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1. 先进的科学技术
12. 建造金字塔的理由
13. 相信无法解释的事情
14. 因为头疼
15. 拉开窗帘
16. 径直走到他的房间
17. 据kelly所说
18. 失踪
19. 梦想做某事
20. 进行宇宙探索
II. 考点聚焦
21. 从……分离
22. 打捞
23. 保护……免受 .
24. 进行一次调查
25. 采访某人
26. 一次;每次
27. 避免做某事
28. 一条信息
29. 得出结论
30. 轮流做某事
31. 被分成
32. 愿意做某事
33. 与…联系起来
34. 详细的信息
35. 挑选信息
36. 呈现、阐述你的想法
37.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8. 分配不同的任务
39. 对……自信
40. 改进,提高
search for The young lady has been searching for her lost necklace.
1. search search … for … 警察搜查树林寻找逃跑的囚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search of… 他到厨房去找点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one’s search for…
①到期(应偿付、付给或举行等)My salary is due tomorrow.
2.due ②定于(某时)到达/做(某事)Mary is due to leave at two o’clock.
③due to (1)(作表语/定语)应属于、应给予Any money that is due to you will be paid before the end of the month.
(2)(作表语/状语)由于、归功于He arrived late due to the storm.
比较: due to / because of / owing to / thanks to
Eg: Their failure is larg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a lack of care and attention.
Our flight was delayed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bad weather.
3. run into
1)猜我今天早上遇到了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建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洪灾的损失可能高达数百万.
①make up a sto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even members make up a grou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make up ③make up (for) lost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make up one’s fa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Why don’t you make (it) up with her?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make up a bottle of cough medic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ke out ①勉强分辨出……②理解……③ (事物)顺利进行(with…)
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I just make out the wri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n return (for…)
他帮助别人不期待任何回报
比尔给了简一本书作为圣诞礼物,作为回报,简给他买了部相机。
Bill gave Jane a book for Christmas 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rule out
我们不能排除她是被她丈夫谋杀的这一可能性.
7. put on
① (→take off) put on your coat ② put on his favourite CD
③ put on performances ④ put on weight
⑤put on a look of not caring
8. show up
你邀请的人都出席了吗?
笔迹在黄纸上不太显眼。The writing didn’t very well on yellow paper.
You are always showing me up in front of my friends.
I decide to show up this deception.(骗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become convinced convince sb/oneself of sth. convince sb that… convinced sb to do
be convinced of /that….
我确信她会成功。
我一直在说服我那懒惰的朋友努力学习。
III句型必背
Possibly we’ll meet again soon.
1. There is some possibility that we’ll meet again soon.
It is possible that we’ll meet again soon.
2. It could have made its way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lived on until today.
说不定她已经去度假了。
我本来能按时来的,但车在路上坏了。
他们渡河前进。
数以千计的难民(refugees)正在跨越国境线。
3. Yetis are said to be heavily built and hairy.=It is said that Yetis are heavily built and hairy.
据说,运动会已经推迟了。
IV. 基础训练
单项填空
1. The old man said the accident _______ careless driving, so a lot of money________ be paid by the driver.
A. was due to; was due to B. due to; was due to C. is due to; was due to D. is due to; was dued to
2. He had no choice but to _________ an excuse to explain his being late.
A. make out B. make up C. make up for D. make over
3. The _______ are ten to one that we’ll win the match.
A. opportunities B. possibility C. chances D. ability
4. ―Have you worked out when the final payment is _______? ―Early next month.
A. found B. come C. due D. practical
5. Mr. Wang, who _____ in this city ever since thirty years ago, _____ a report for the last two years.
A. has lived; had prepared B. has been living; has been preparing
C. lived; has been preparing D. has been living; has prepared
6. He _______ me five dollars for it, but at first he said to me the work would be done ______.
A. charged ; free of charge B. charged for ; charged for nothing
C. charged ; out of the charge D. charged to ; free of the charge
7. When _____, the man said he went home at 2:00 a.m., _____ and only _____ his house broken into.
A. asked; tired; to find B. asking; tired; finding C. asked; tiredly; to find D. asking; tired; finding
8. Many policemen and soldiers are ______ the forest _____ the prisoner escaping from prison.
A. searching for; searching B. searching; searching C. searching; in search of D. in search for; searching for
9. You can go to the newspaper library and _____ any information you need for your new story.
A. look for B. look up C. look at D. look into
10. Don’t turn round. Go ______ this street till you see the school.
A. down B. to C. straightly D. straight
11. Give them a hand this time and I am sure they will offer theirs ______ in the future.
A. by turns B. in turn C. at turn D. in return
12. -Could I borrow that newspaper for a few moments? - _________.
A. No way B. Yes. You could C. No chance D. By all means
13. Xi’an is ______ most beautiful tourist city and I believe I’ll come for _______ second time.
A. the; a B. a; a C. the; the D. a; the
14. Shall we _______ our discussion and have some tea or coffee?
A. break down B. break off C. break into D. break out
15. The happy children were making _______ the coast, where they would see the sea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A. their way in B. their ways to C. their way in D. their way to
16. As time went on, the police _______ their search for the _______ student.
A. stepped up; missed B. stayed up; losing
C. stepped up; missing D. stayed up; lost
17. What she _______ is really _______. Now her teacher is _______ her.
A. does; disappointing; disappointed at B. has done; disappointing; disappointed about
C. does; disappointed; disappointed about D. has done; disappointing; disappointed with
18. All the books that have been contributed by the neighborhood are said ________ to the
city public library the other day.
A. being sent B. to be sent
C. having been sent D. to have been sent
19. After _______ the area for three hours, the police found the truck near a river.
A. searching B. searching for C. in search for D. looking for
20 I didn’t see her in the meeting room. She _________ at the meeting.
A. mustn’t have spoke B. shouldn’t have spoken
C. needn’t have spoken D. couldn’t have spoke
词组填空
根据句意,用所给的词组的适当形式填空:
rule out ; on average ; make progress;make one’s way; show up;
take charge of ; run into; step up; be full of;take away
1. When she looked at him her eyes _______________tears.
2. Graham was very happy as he _____________someone he used to know at school the other day.
3. Following the bomb explosion, security has been ____________at the air port.
4. We were expecting thirty people to come, but half of them never________________.
5. This recent wave of terrorism has __________ any chance of peace talks.
6. His boss asked him to ____________the office for a few days while she was away.
7. Supermarkets are ________business _________- from small local shops.
8. I’m not ___________with my Spanish so I’m afraid that I can’t catch up with others.
9. _______________there are 60 students in a class in our school.
10. It’s getting late – we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home soon.
完形填空
Lose-Win is weak. It’s easy to get stepped on. It’s easy to be the nice guy. It’s easy to give in, all in the name of being a peacemaker.
A girl named Jenny once told me about her 16 in the world of Lose-Win during her eighth-grade year before she finally broke 17 :
My 18 with my mom all started one day 19 she said to me sarcastically (讽刺地) “Wow, you’re surely lively today.” I 20 it so literally (字面地) that then and there I decided to close off from her and never 21 back to her. So every time she would say something 22 I disagreed with her I would just say. “Okay, 23 you want, Mom.” But I really got cold quickly. And my 24 began to build. One night I talked to my mom about the school homework and she said, “Oh, that’s 25 ” and then went back to mop the floor.
“Don’t you ever 26 ?” I thought. But I didn’t say anything and stormed off. She had no idea I was 27 upset. She would have been willing to talk to me had I 28 her bow important it was to me.
At last I just blew up. “Mom, this has got to 29 . You tell me everything you want me to do and I just do it because it’s 30 than if fighting. Well, I’m sick of it.” This all came as a 31 to her.
After my blow up, we felt like we were 32 all over in our relationship. But it’s getting better all the lime. We discuss things now and I always 33 my feelings with her.
If you adopt Lose-Win as your basic 34 toward life, then people will wipe their dirty feet on you. You’ll also be 35 your true feelings deep inside. And that’s not healthy.
16. A. wanderings B. disappointment C. lessons D. helplessness
17. A. out B. down C. up D. free
18. A. relationship B. problems C. quarrels D. improvement
19. A. as B. since C. when D. before
20. A. regarded B. treated C. received D. took
21. A. fight B. struggle C. talk D. turn
22. A. even if B. only if C. which D. as though
23. A. however B. whatever C. so much D. too much
24. A. coldness B. anger C. disagreement D. hope
25. A. true B. impossible C. nice D. important
26. A. care B. see C. say D. listen
27. A. also B. still C. even D. already
28. A. warned B. shown C. asked D. told
29. A. end B. change C. last D. stop
30. A. worse B. easier C. more D. less
31. A. surprise B. pleasure C. gift D. harm
32. A. going B. starting C. thinking D. reviewing
33. A. share B. have C. discuss D. improve
34. A. way B. method C. attitude D. theory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推荐阅读:
历史图片中学历史教学08-10
中学历史教学探究08-15
中学历史教学试析08-29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09-16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09-18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12-31
中学历史教学总结10-15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考07-14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06-15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