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 呼唤教学智慧

2024-09-29

课改 呼唤教学智慧(共9篇)

课改 呼唤教学智慧 篇1

课改 呼唤教学智慧

--深圳市育才二小办学特色之二“智慧课堂”

当新一轮课改即将点燃六岁生日蜡烛的时候,不免要回眸它的成长历程,这个迎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婴儿,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子的阳光雨露,风霜雪雨,她成长得怎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下述的几个镜头我们不难看到现实的教育正呼唤着什么?

一、现象描述:

镜头一:全国改革实验区的示范课现场,来自全国大江南北的虔诚的教师们认真地聆听着各试验区推出的示范课,这是最前卫的课改信息,这时最具导向性的示范课堂,授课教师用心良苦!识字课:又闯关,又过迷宫,又摘果子,又种树„„一会合作:“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一会自主:“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再加上色彩缤纷的课件,学生被刺激得激情万丈,课堂高潮迭起;阅读课:《小熊住山洞》热闹非常,在“你读得真好!”“你是最棒的”“你再美美地读„„”的赞美声中,学生被夸得自信心爆膨,没有是非之别,没有讨论争议,也没有练习与训练,课文被单纯地处理成了读和演的剧本。这似乎还不过瘾,最后老师抛出了拿手的绝招,为课文谱曲,就这样一篇普通的叙事文章,却在师生又唱又舞中落下帷幕„„这让听课者满脸茫然,这就是课改后的新课堂吗?这就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的整合吗?为这一节课老师要准备多久,呜呼,吾未能所及也!

镜头二:早晨,迎着那一轮朝阳的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学生,与他们年龄不能匹配的是肩上那沉重的书包,还有那凝重的稚气的面孔。前不久深圳的一所小学调查了全校的学生包的重量,结果被调查的小学生的书包平均是14.9斤重!其实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中小学生的书包,但不是教育家,而是商家。背不动就拖着走吧,于是发明出了旅行箱式的书包,也许这些善于捕捉商机的商家体谅到了孩子们稚嫩的双肩不堪重负!当这些商家因此获得专利而赚大钱的时候,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是什么呢?也许还是一脸的无奈和茫然„„考试的指挥棒不变,我们怎么办,不管怎么改革,不管你想尽什么手段教学,最后都是同唱一首升学考试歌,学生还是殊途同归赴考场!课改,六年了,还是不得不又拾起自己的旧船票,重返应试教育的旧船,拼命地让学生大量地练习,大量地做卷。这不能不感慨:我们的孩子,本该是满怀着梦幻和憧憬走向他们心中美丽的校园的,但学校的功能,学习的享受在哪里啊!

历史的车轮总归向前,课改在前进中不断地成长,教师在实践中成熟。请调整视角,继续追踪我们的镜头:

镜头三:美丽的江城——武汉,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大奖赛的现场,近20节课,百分之八十的赛课教师很好地诠释了课程改革的精髓与内涵。他们风格各异,方法独到,训练扎实。有的潇洒自如,闲庭信步;有的慷慨激昂,热情洋溢;有的亲切和蔼,春风化雨;有的朴实从容,深入浅出;有的如行云流水,驾轻就熟。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定教,应变灵活自如。评价、点拨及时到位,随时能够捕捉到新生成资源,上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自主、合作、探究处理地恰到好处,不放过每一个训练点,不单单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

镜头四:东北一所重点小学的关于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成长经验交流会。展厅里教师学习的资料和光盘摆了满满一屋子。教师的教案较以前传统相比,多了学生的活动预设,看得出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完成的。并且每课小反思,每单元大反思,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学习、感悟的笔记每学期就要记近乎厚厚两本。在基本功汇报表演中,我们目睹了在课改中成长起来的新型教师,全校百分之八十教师上场,接受与会者的质疑,答辩。关于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落实、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关于三级教材的处理,他们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恰当的做法。轻年教师的基本功表演更是另人折服,粉笔字似书法家美观洒脱,课文朗读似播音员正腔圆,感情基调把握得准确自然,课件制作熟练精美„„

二、现状分析:

新一轮课改走过的六年里程,如同一个人经历了激情非凡的乳儿时期,走过了困惑疑虑幼年阶段,如今迈进了冷静思考稳步成长的少年时代。正面的效应毫无疑义,而反面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不管你是褒是贬,是认可是反对,它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和带给教育者思想上、行为上的改变都是实实在在的。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呼唤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呼唤智慧老师。

而我们的教师队伍准备得如何?他们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穿新鞋走老路的比比皆是。通过强有力的课改培训,教师们才从理性的角度明白了课改的初步: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是由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新课程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家园和乐园,让生命在充满着灵气、快乐、激情中生长。教师们又如何去实践这新课程倡导的改革灵魂?无疑脱逃不出人的认知规律: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二)教学过程的改变

新课程中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落实这一点首先取决于教师,重复了几十年的旧的传统模式一下子能改变得了吗?回答是需要时间,需要专家引领。几年过去了,我们终于看到:多数课堂不再是完成“教案剧本”,学生不再是配角演员,教师不再是演说家,而是引导者、合作者、点拨者、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三法宝:“权威、记忆、考试”逐渐地回归为生活体验,实践智慧,学习感悟。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材的处理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载体,教师不再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不再是把知识掰开揉碎,变成数不清的“知识点”,塞给学生、喂给学生。课堂教学打破封闭式的备课,而是开放性备课,开放性教学,倡导师生共同备课,共同寻找获取知识的途径。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学生在兴奋与愉悦中,不断通过多种渠道接收新信息,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与接纳,并从中发现规律。

(三)教师行为的改变

教育的发展呼唤均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课改的把握程度是不同的。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多数地区的教师经过专家的引领,经过校本培训及网上学习,教师们逐渐地成长成熟了,一支新型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正在深化着课改。他们懂得了“教师”一词的真正内涵,懂得了终身学习和做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懂得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懂得了授人以渔远比授人之鱼重要,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懂得了只有情感和体验与学习对象碰撞才能产生的火花,而这种“火花”源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趋力,于是自主性学习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师把“教”的艺术变为“导”的技巧,巧妙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让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摸,用自己的身心去感悟。

三、课改,呼唤教学智慧

“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儒佛内尔)

课程改革,未来的路如何走,课改呼唤智慧教育。

智慧是力量的源泉,智慧是创造的源泉,智慧是财富的源泉。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我们相信,人的智慧将成为一种生产力,一种资源和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将进入智慧经济时代。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更加重要了。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我们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的体现,是一种崇高品质。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能。”“愤”与“悱”是一种疑非疑,懂非懂,知未知的状态。“愤悱”其实是教育者刻意寻求的一种时机,一种激发兴趣和调动探求的手段。当学生有疑问时,你能启发他顿悟出来;当学生心理出现矛盾时,你能用巧妙的方法疏通;当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你能及时地捕捉并授之以渔;这就叫教育改革呼唤的智慧。

“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这是课改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应该带着真诚与爱心走进学生,带着敏锐与智慧走进课堂,给学生以心灵和智慧的启迪。

1、智慧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一位美国归来的学者谈到,中国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的孩子,每天家长们问到的是“今天你提问了没有?”而中国的教育,家长们关注的是今天你没有问题不懂了吧!”“学贵有疑”,敢于怀疑,才可能引发思考,才可能推陈创新,课堂应该是怀疑与思辩的地方。我们要大胆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时时有求知渴望,时时提出为什么?向教材,向老师挑战,要让学生懂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希望,才有个性,才有进步,才有创新。课前问问学生有什么疑问?课尾问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甚至,我们也可以主动设置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课中、课后去争议辩明。

2、智慧教学营造思考氛围。

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敏锐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有独特的见解,要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要有“亮剑”精神。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敢想、敢说的开放性思维氛围;创设平等交流、自由讨论、畅说争鸣的环境;锻炼学生创造性的多元思维问题的能力;允许争论不休,言之有理的辩驳;允许学生扰乱预设的教学思路,让课堂充满生机。这样的课堂,才能点燃思维的火山口。

3、智慧教育挖掘文本价值。

文本给予我们的知识信息量是无穷无尽的,师生在文本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智慧的猛烈碰撞,心灵的默契相通,认识的分歧合拢,情感的交融升华。就文本的价值,进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的相互对话,生生的相互对话。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一起激动。老师要怀着童心真心耐心去倾听学生的真情言辞、奇思妙想、百家争鸣。这样,学生才能从文本中真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与文本交流,才能真正学会读书。

4、智慧教育激励探究天性。

因为学生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探究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的这种浓烈的求知欲望,恰好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把每个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要让每位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研究者,要以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出谋划策,让学生体悟“曲径通幽”的乐趣,不要冷眼旁观,极尽挖苦讽刺,堵塞探究通道。

5、智慧教育走进生活课堂。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学生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天天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当老师把学生领进文本后,学生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文本中去,又与文本中的人与事构成的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感悟体验生活就更加深刻了,然后再从文本中出来,回到生活中去,会勃发出生活与学习的激情,使文本这种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思维中荡漾起来,变化成动态的画卷,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学习与生活构件,也从中收获智慧的惬意。

教育的智慧源于爱,改革的成功源于不屑的追求。我们一路蹒跚走来,课改让我们有了新感悟,那就是:课改呼唤智慧课堂,智慧教育成就课改大业!【参考文献】

1、李彦丽、翟军卫:《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3、杜萍 田慧生: 《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

课改 呼唤教学智慧 篇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当人们热衷于讨论新课程改革这一问题时, 焦点大多指向教师、学生和家长, 习惯于将校长定位于行政管理者。但是, 学校是教育单位而非行政单位, 校长身为学校的领导者, 若只处理行政事务, 缺乏有效的教学领导能力, 将难以推进新课程改革。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 是一校之魂。校长并非唯一的教学领导者, 但却是最核心的教学领导者, 在教学领导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本身对教学领导的重视以及教学领导能力的提升, 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品质的改善。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 其他活动都从属于这一基本职能;而校长有效的教学领导, 则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有鉴于此, 本文拟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长有效教学领导进行探讨。

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概念

教学领导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领导是指“领导者为实现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系统, 通过规划教学发展远景、制定课程标准、管理课程和教学、视导评鉴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督促学生进步、提供教学支持系统和发展教学文化等领导行为, 达到民主与合作、开放与交流, 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动态过程”。完整的教学领导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教学领导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中观教学领导者是校长;微观教学领导者是教师。

校长教学领导概念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1966年美国的《柯尔曼 (Coleman) 报告》, 该报告根据4000多所学校的645000名学生的相关资料, 分析了当时美国教育机会均等的情况, 不仅使学生的成就和表现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也促使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有效学校 (effective school) 的研究, 发展成为“有效学校运动” (Effective SchoolMovement) , 该运动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应该强调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和功能。

校长有效教学领导主要是指校长掌握人们期望他所具备的与课程和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 并能够直接参与教师的教学, 促进学校改革和教学创新, 明确教师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愿景, 同时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教师的教学, 整合学校的课程方案, 经常关注学生的进步。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积极致力于构建共同愿景与教学目标, 统整校内外教学资源, 发展支持性的教学环境, 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 增进学生学习效果, 有效提升学校效能,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校长教学领导

教学领导虽然是近年来从国外引入的新概念, 但在新课程改革之前, 我国的中小学校长也扮演着教学领导者的角色。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 也是学校的当家人、教师之师、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以及对外联络者。

(一) 特点

新课程改革之前, 全国各地的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 先进经验层出不穷, 校长的教学领导主要突显出以下特点。

1. 制度性

校长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的有关规章。教学规章制度的要求全面、有序、实用, 包括备、教、研、辅、批、考等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研人员、教辅人员的职责规范, 各类人员的考核与评价方式等。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且逐渐具备更多的弹性, 实践证明, 僵化的制度不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此外, 校长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能及时对规章制度做出调整。

2. 计划性

开学之初, 校长教学领导的重点是督促编排课程表、发放教科书、核定师生的名单以及制定相关计划, 如,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任课教师计划等。期中, 校长主要安排各项检查和中期评估活动, 包括备课检查、中期教学质量评估、教研检查等。期末, 校长则重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的总结, 包括课堂教学总结、教研工作总结、期末考试以及考试质量分析等。所有这些工作都按照计划进行, 教学领导的计划性在教育教学程序的链条上环环展开。

(二) 不足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许多新理念, 诸如课程管理分权化、课程结构均衡性和综合化、课程目标生成化、课程内容多样化、课程实施开放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以及教学民主、多元文化、回归生活、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关爱自然、终身学习等理念。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中, 学校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领导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与此同时, 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校长教学领导工作逐渐显露其不足。

1. 行政领导代替教学领导

学校具有教学和行政并行的特性, 但应以教学为主。在现实中, 校长大多以行政领导为主。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校长一直是由政府任命的行政职务, 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校长的行政角色, 而忽视了校长的其他重要角色。虽然建国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产生了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校长。但当前校长无个性、学校无特色的事实却不可否认。教学领导的缺乏意味着校长理论品质和个性化思想的薄弱, 也就没有了与其理念一致的教育教学实践, 更无法提升和积淀教学理论的力度与厚度, 理论和实践不能互相生长和发展。同时, 繁杂的行政领导事务充斥了校长的时间和空间, 忽略了教学领导和自我专业发展。校长领导学校变成了对学校的行政领导。没有高度和弹性伸展空间的行政领导形成两种学校管理状态:或维持型, 推着干;或事务型, 事必躬亲, 变成一个生产队长的角色。

2. 教学领导的形式主义倾向

部分学校的校长在教学领导过程中做表面工作, 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当前, 一些校长认为自己是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 扎扎实实办应试教育”。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组织了大量的“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课”和“研究课”等。这些课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感觉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天衣无缝, 其密切程度让人惊叹, 也让人心存疑虑, 更让人产生莫名的失落感。原因是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 失去了师生教学相长、苦乐共存的真实性。

3. 教学领导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许多中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手段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教学领导的方法强调整齐划一, 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评价的“大一统”式教学领导模式。这种大一统的教学领导, 早已不适合当前提倡和尊重创新与个性的需要。教学领导方式的落后, 还表现在校长对教师的不尊重和不信任。例如, 对教师的各项工作暗地严密监控。如今,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的权利。我国中小学校正提倡“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 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需要了解人、尊重人和发展人。

4. 教学领导的目标不明确, 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些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 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缺乏一系列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 以至于出现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朝令夕改、“一朝天子一朝臣”等不良现象。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缺乏整体性发展目标, 校长一般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重点学科领导较多, 自然、音乐、体育等学科缺乏有效的教学领导。学校教学工作出现无序与不协调的局势, 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领导者迷失方向感, 缺乏领导目标。

5. 教学领导体系缺乏开放性

学校内部的教学领导者主要包括校长和教师。传统的教学领导体系突出自上而下的领导, 即校长领导教师;而缺乏自下而上的领导, 如学生、教师参与教学领导, 教学领导体系缺乏开放性。组织的开放性是其维持生命与取得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领导若要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力, 必须加大其开放性, 也就是既重视自上而下的领导, 也重视自下而上参与领导,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教学领导工作。在一些西方国家, 教学领导体系已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在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改善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标准与阻隔

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很多, 既有学校外部的因素, 如政府、社区、家长、社团的影响等, 又有学校内部主要是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其中, 校长在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关键在于校长有效教学领导能力的提高。面对校长教学领导存在的不足, 我们提倡发展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能力。校长要顾及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 要承担新课程改革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如果校长仍然只关心升学率, 或仅仅重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工作, 缺乏改革中有效教学领导的能力, 就很难保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得到贯彻, 更难做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一) 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标准

校长教学领导主要是指校长协助教师教学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活动。具体而言, 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主要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发展标准

校长作为有效教学领导者必须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 统整课程和教学的相关事宜, 并将行政管理和外界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减少到最低程度,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合理调配教学时间, 为学生建立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 提供充足的资源、人员和设备支持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并运用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师成长标准

校长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研修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专业学习, 并努力安排各种有效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环境。校长还应具备基本的专业智能, 积极关注和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形, 时常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解决教师遇到的教学困难, 协助他们改进教学工作, 不断发展和提升专业水平。

3.教学文化标准

教学是一个有机组织体, 在积极的组织文化氛围中, 校长、教师和学生会有较高的意愿去达到学校的教学目标。文化赋予组织变革的力量, 以持续改进自己。领导的变革并不是来自精心设计的组织机构、精心制定的管理计划和控制、优美的理性计划模式、熟练表述的领导策略, 它是领导者触及别人心灵的能力, 提高人的良知, 赋予事物以某种含义, 唤起人的热情, 这才是力量之源。校长有效的教学领导, 必须建设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文化, 为教学提供合理的信念支持。

4.教学环境标准

校长有效教学领导, 是一个校长同学校教职员工、校外社区和家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校长要成为一位拥有开阔胸襟的领导者, 以一种共同参与和积极沟通的态度, 与校內外人员组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工作成效的团队, 使每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促进教学的发展而努力。校长应该建立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 注重学生的纪律, 尊重并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 与家长和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

5.伦理道德标准

校长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品质, 才能够做到有效的教学领导。校长基本的伦理道德品质主要体现为关怀原则和公正原则。关怀原则涉及到校长与教师、学生的关系以及伴随这些关系的责任感, 包括教师、校长与校內外环境的关系。“关怀是一种联系的方式, 而不是一套特殊行为。”这一原则赋予学生参与学校政策决定的权力。校长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决策行为, 学生的尊严和潜力得到重视, 使学校决策能够让学生充分受益。校长的公正原则涉及到师生个人与学校团体所做选择有关的公平和公正问题。这一原则要求校长成为学生的支持者, 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在校长公正原则的伦理道德下, 学校制定以公正形式履行的公平政策。

(二) 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阻隔

21世纪, 校长教学领导的环境更为复杂, 需要应对和解决的压力、问题、挑战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诸如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革新和学校发展定位等问题, 都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校长, 只有了解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才能更好地应对与发展。校长有效教学领导过程也面临着各种阻隔,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领导观念的干扰

在整个领导领域, 包括校长的教学领导, 一方面, 人们逐渐习惯把领导视为行为而不是行动, 视为心理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心灵方面的因素, 视为与人有关而非与理念有关的东西;另一方面, 人们过度强调了科层、心理、技术和理性的权威, 而忽视了领导的专业和道德权威。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校长没有对传统领导观念革新的勇气和意志, 学校的发展将是无望的。

2.学校中的繁杂事务

校长经常淹没于学校无休无止的琐事之中, 其主要原因在于校长未能明确“领导”“管理”和“行政”三者的联系和差别, 未能分清领导领域中教学领导与其他领导领域事务的轻重。许多校长可能错误地认为学校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校长必须了解和控制每件事情, 力争做到事必躬亲。其结果将是校长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 导致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依赖不断增强, 使整个学校呈现的是一个人的意志而非组织集体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将难以顾及教学领导工作, 更何况有效的教学领导。

3.校长缺乏教学领导的专业知识

新课程改革赋予中小学校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选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对课程实施进行自我监控、组织专业发展活动等职责,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活动, 校长的教学领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虽然意识到了校长培训的重要性, 但这项工作在全国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即便考虑到校长接受的其他培训, 从培训的时间和课程来看, 还不能说已经帮助他们确立了有效教学领导者的整体意识。在此情形下, 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将行政领导的观念迁移到教学领导所能产生的效果将非常有限。

4.迷失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是一种具有较强人文特征的组织, 在学校内创设明确且受师生公认的愿景不仅能够节约学校教学资源, 还可以推进学校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使校长做到有效地领导教学。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冲击, 使部分学校暂时迷失了明确的发展愿景。如果学校没有形成共同愿景, 迷失发展方向, 那么学校所有的活动和行为都将是盲目而短浅的。

5.缺乏伦理道德

新课改呼唤有效教学 篇3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促进教学有效.

可见,在我国全面进入新课改的今天,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现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评价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具体地说,有效教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在教学中的自我感觉要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常反思,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静下心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让教学反思成为常态.

2.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量要大.一节课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有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问题解决时,则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

3.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知识与技能:要从教学规律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去实现,这是最为基本的,也是一节课必须实现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促使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能提出新的问题,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三、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中就应注意:

1.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与新知识关系最直接的准备性知识.

2.教师在分析研究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找准并向学生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关系形式.

3.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提出有一定启发性、思考性、方向性、逻辑性的问题,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或讲解或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

4.教师适时、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多种方法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从中受到相关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清楚地表达所学内容、表述思维过程,调整思维方式.

6.教师为学生提供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过渡的应用性练习题,并用多种方式组织练习和评价,而后再做部分练习题(变式题或思考题)或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7.教师要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机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后用.

四、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效模式——问题教学法

1.问题教学的含义: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难易度适宜的问题是学习的很好的载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学生创新的源泉;很好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

2.问题教学的步骤:一是新课讲授前,必须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教师要做到不预习不讲课;二是在讲授新知识时,必须让学生充分探究、评议,在讨论中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要提出更新的问题,并正视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师要做到不议论不讲课;三是在讲授新知识后,必须当堂训练,让每一个学生或在本子上练,或上黑板演练,或上课台讲述,在这个环节,要能暴露学生的错误思维,教师要做到不训练不讲课;四是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对预习、探究、练习拓展等方面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

3.落实问题教学法,使教学有效的两个教学原则:学生能说的教师坚决不说,学生能写的教师就坚决不写.主动地把黑板、讲台让给学生,使黑板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真的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奥运会呼唤广告智慧 篇4

恒源祥在春节期间所搞的十二生肖广告既是贺岁广告也是奥运广告,不然就不会重复12次“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了。既然恒源祥强调的是“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那么把这个广告划为奥运广告是不应该有争议的。也许这么说更加准确,即恒源祥利用贺岁搞了一次奥运广告。

恒源祥集团品牌中心总监李巍说:他们为了搞好这次广告“谋划了很长时间”。这就是说这次广告不是失误的结果,而是智慧的结晶。我们承认恒源祥重视并富有智慧(其中包括广告智慧),不然就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了;遗憾的是这次奥运广告却缺乏智慧,不然就不会引来那么广泛的指责了。

这次广告缺乏智慧的表现之一是片面追求“让消费者记住”。恒源祥品牌传媒顾问丁秀伟说:广告的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记住,“消费者记住你了,你就是品牌”。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虽然说品牌需要让消费者记住,但光是记住不能成为品牌,尤其是不一定成为好品牌。试想一下,如果消费者单纯记住了,却没有明白、没有信任、没有喜欢、没有忠诚,难道能够成为一个品牌吗?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把一些消费者坑害得终生难忘,这也叫“品牌”吗?

这次广告缺乏智慧的表现之二是片面重视重复。丁秀伟强调重复能够“加强记忆”,重复才能使消费者记住。重复能够增强记忆是一般常识而不是智慧发现,真正的广告智慧表现在不重复却让人牢牢记住。在文学中不必要的重复被看作是一种语病,在讲话中不必要的重复被人说成是“唠叨”。这次广告幸亏是只重复了12次,要是再多重复几次说不定电视台的热线电话就会被观众们打爆了。

这次广告缺乏智慧的表现之三是不顾观众感受。在一分钟时间内把十二生肖连同“恒源祥DD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反复播送,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播放简直把观众烦透了。(不知这次广告的策划者本人爱看不爱看,爱听不爱听。)且不论社会责任,要知道在这些观众中有不少是恒源祥的现实或潜在消费者,如果他们因为讨厌这个广告而远离了恒源祥的产品该多可惜呀!

这次广告缺乏智慧的表现之四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过去喊“羊羊羊”成功了,这次就喊“羊羊羊……猪猪猪”,这就是一种经验主义,而它是不可取的,

“羊羊羊”能够使观众联想到恒源祥的产品,而“羊羊羊……猪猪猪”却根本达不到这个目的,因为恒源祥的产品与猪马鼠龙等生肖毫不相干。“羊羊羊”广告中羊的生动可爱冲淡了观众对重复3次的反感,而“羊羊羊……猪猪猪”广告给观众带来的却是无奈记忆和反感。

这次广告缺乏智慧的表现之五是缺乏婉转含蓄。婉转含蓄是优秀广告的重要表现方法。作为一名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本来可以在广告中婉转含蓄地表达出来DD其它许多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都是这样表达的,而在恒源祥的这次广告看不到婉转含蓄的影子,观众在这次广告中听到的就是“恒源祥DD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这句话。估计广大观众很难由于听到了这句表白而油然产生对恒源祥的崇敬之情,尤其是在不得不反复听了12遍之后。

这次广告缺乏智慧的表现之六是目的性不强。这次广告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宣传自己是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还是为了“贺岁”或使大家“开心一笑”?一般人会认为前者是这次广告的目的,而丁秀伟却解释说只是为了“贺岁”或博得大家“开心一笑”。要是真的是为了“贺岁”或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就不应该没完没了地自我表白,更不应该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难受。凡是优秀广告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否则就很难收到满意的广告效果。

总之,我认为恒源祥的这次奥运广告并不是很成功。说这句话没有指责之意,而是希望恒源祥今后把广告尤其是奥运广告搞得更好。为了提高广告水平多听听大家的批评意见是有好处的。对“小众”(李魏语)的意见也要多听一听,不要反感他们,因为他们说的都是个人的真实感受,即使语言有点儿过头儿也没有什么恶意。

应该承认,恒源祥广告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我国广告界目前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界像其他各界一样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这些问题和差距不仅表现在虚假广告方面,而且表现在广告理念、广告方法、广告艺术、广告技术等各个方面。片面追求“让消费者记住”、片面重视重复、不顾观众感受、缺乏婉转含蓄等缺点的广告在各种媒体上是大量存在的,恒源祥的这次广告只不过比较典型而已。

搞成一次优秀广告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需要对传统广告理念、方法、艺术、技术等实现大突破,而实现这些大突破需要智慧。目前,不少广告人士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智慧,而是看不到自己缺乏智慧。一些广告人士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就是“牛”。“牛”什么呢?创意是广告的灵魂。你的广告作品有真正的创意吗?

作文教学呼唤真情 篇5

叶圣陶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显然,一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显然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一、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精心呵护”的不易,我组织学生进行 “护生鸡蛋”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带一只生鸡蛋到学校,从上学到放学都要带着鸡蛋。并想办法保护好鸡蛋,保护期为一天,使它完好无损,蛋破即为护蛋失败。学生们热情高涨、欣喜万分之余忐忑不安,心乱如麻,体验各不相同。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到:

今天,我和鸡蛋形影不离。上课时,我把它放在抽屉里,还时不时地偷偷摸着它,看它有没有碎。下课时,除了上厕所,我一步也没有踏出班级,守护着我的鸡蛋宝宝。突然,不知谁大叫一声:“林乐文的蛋破了!”我心里一阵不安,赶紧从抽屉拿出自己的蛋看了一眼,完好无损,我松了一口气„„一个小小的鸡蛋,要保护它不受伤害,是多么艰难啊!父母把我们抚养到这么大,经历了多少苦,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多么敏锐、细微的体悟呀,多好的孩子呀,他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体会到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他不仅学会了“写文章”,还学会了“做人”。

二、游戏习作,人人有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学生若对习作不畏不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平时,我挖空心思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我经常带着学生玩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觉得习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不是一件苦差事。如指导学生写《拔河比赛》时,告诉学生要重在写比赛过程,写双方的你争我夺,顽强的较量。(即要抓住双方刚才比赛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实践证明,这样,集游戏与习作是成功的。指导也是很直观,很有效的。比完赛后,因为很多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如李四把比赛过程写得热火朝天:“一、二、三”裁判员一声令下,那声音牵动着同学们的心。同学们立即进入紧张的比赛中。只见我们班的同学(三年级)个个涨红了脸,像喝醉了酒似的,眼睛睁得圆圆的。而四年级的同学也咬紧了牙关,双方都不甘示弱。绳子中间的黄绸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那绸子动一下,同学生们的心也跟着揪起来。拉拉啦队也急了,有的喊破了喉咙,有的急得跳起来„„就连张强也开天辟地头一回我手写我心,真真正正地写自己的文章。(该学生这学期刚转学来,前两篇文章全是抄袭的,令我很反感,一直强调自己写。都无法扭转局面。而这次的游戏习作让他改变习作方式。)因此,我加大力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游戏活动,如举行《贴鼻子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再让学生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四、呵护童心,深化情感

童年用无邪的眼睛观察世界,用稚嫩的双手触摸世界,用天真的话语笑谈世界,用纯净的心灵感受世界。童年就像七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颜色;童年又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每一次经历都有一种味道。在童年的岁月里,养一只小狗,与它交朋友;种一棵小树,和它一起长大;做一些家务事,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自我推荐,参加班干部竞选,这些都充满着无限的乐趣。写一则成长的日记,叙一件有趣的小事,编一个美丽的童话,都是童年难忘的记忆。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呵护孩子的童真,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你也将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写作文。

五、艺术评价,升华感情

作文评语需要以艺术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丰富学生生命的内涵。特别是给佳作写总评时,力求做到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如:“你的文字驾驭能力很强,整篇文章‘形散神聚’,一气呵成,仿佛行云流水,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如果没有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怎么会笔下生花呢?‘十年磨一剑’,继续努力吧!相信你在今后的写作路上形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线!”这样的评语给学生心智的启迪,愉悦的审美享受,进而对老师肃然起敬,发挥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评语中来点幽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高雅,化刻薄为宽容。如,一位学生在《今天我当家》一文中写道:“„„我花了五元钱,买了两斤肉„„”显然是胡编滥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真能当家!下回买肉时,别忘了帮老师也捎上两斤。”这位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就羞愧地对我说:“老师,下个星期天我当家。然后,再把当家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行吗?”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充满艺术性的评语,让学生如沐春风,在惬意中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总而言之,作文评语应添一份鼓励,多一份幽默,传一份真情,留一份启发,增一份文采,多一份纵向比较,给予学生以信心

《社会呼唤诚信》教学反思 篇6

诚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必备条件,是做人的基石。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节课的设置让孩子们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

《社会呼唤诚信》这节课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加入了大量的实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就是开启新课的钥匙,是奏响华丽乐章的前奏,所以在导入的.设计上我选择运用现实案例分析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对课的后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当今人人耳熟能详的三鹿作为教学话题。让孩子们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主题,也是孩子们更能真切的去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观,把主动权让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涌动的课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海尔砸冰箱》的视频,让学生自主体验诚信不仅对个人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诚信打造品牌。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发现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在案例分析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找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的实力被完全发挥。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肯去挖掘,积极引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改 呼唤教学智慧 篇7

总之,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要以提高实验素养为指导思想, 注重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长期坚持强化实验能力训练, 就能使学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 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三、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寻找知识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 许多的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新,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 走路靠的是摩擦力, 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 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 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摩擦力。

时代在进步, 观念在不断的更新, 中学物理教学观念也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由传统的教师教, 学生学的教育观念彻底的改成了学生学教师导的方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 成为我们今后的教学首要任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把实验课堂教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从中寻找规律,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该如何走好这一步呢?下面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教学中不断探索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功能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 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探索改革时期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 实验让学生做, 思路让学生想, 疑难让学生议, 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利用物理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 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 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 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分析能力:一要培养观察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 学生都有一个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有序的观察过程。要注意引导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二要培养操作能力。实验过程离不开操作, 操作是否正确规范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 甚至直接导致实验的失败。应该引导学生在操作前拟定操作步骤, 要了解所使用仪器的用途、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按照实验原理, 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合理组装或连接实验装置。另外, 在操作过程中故障的排除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 往往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模糊不清, 或者对各部分仪器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 又不肯动脑分析而急于求老师来解决。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故障的特点,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培养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我约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应注意以下几术的专业人才。这样的引导需要我们

教育呼唤智慧 篇8

说到教育需要智慧,我想到印度前教育部长辛格曾说:“我们并非缺少同这些问题进行斗争的智力或经济资源。科学和技术发明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克服所有这些困难的手段。我们之所以不能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手段,是因为缺少智慧和同情。”可见,智力与智慧是两码事。什么是智慧?我认为它有五大特征:

第一,大系统,即站在更大的系统中看问题,可大到国家、人类、宇宙。这些概念原本我们都学习过、也理解,但真当思考具体问题或行动时,我们又常常逃不脱自己在世界上某一位置“点”的局限,而忘记了“国家、人类、宇宙”,以致产生褊狭、对立、茫然。如果我们像魏书生老师那样把“点”与大系统的关系想清楚,且能站在大系统的角度去想做好“点”上的事,便是有智慧吧。有容乃大,博大如海,心有全局,正是智慧的体现。

第二,长时间,即从历史和未来看现在,让我们思考的时间更长。我们学过历史,却不一定有历史感和未来感;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需要什么,却常常囿于升学前的学习与应试之事。如果我们能明确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现在对未来的影响、未来对现在的要求,把眼下的事做好,能与过去和未来建立良好的链接,便是有智慧吧。有历史感,远见卓识,富有洞见,正是智慧的体现。

第三,原问题,即关注事物原始的、原初的、基本的问题。我知道,一线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应付下来已实属不易。然而,当我们去想一课一课、一单元一单元的问题时,常常忘了学科的基本性质与任务;当我们去解决一个个学生的一个个问题时,却常常忘了学生的生命性、成长性本质及他的追求;当我们搞一个一个活动时,却常常忘了学校教育及管理的基本职能。我们逃不脱具体。无疑,生活是由具体的一点一点构成的,但若仅陷入具体之中而忘了根本,我们便会迷茫又迷茫。如果我们始终思考和抓住人的成长、教育教学、领导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什么是人,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语文,什么是管理,什么是学校,等等等等,如果我们把具体的工作、具体的事件与基本问题联系起来,便是有智慧吧。见解深刻,鞭辟入里,富有高度,正是智慧的体现。

第四,动平衡。教育如生活的切片一样,是个矛盾体,它在矛盾的运动中发展。中庸与平衡是事物的理想状态,然而,这种状态不是僵化、僵死的,而是在动态中达成的。我们在教育中往往容易走极端,大摇摆,陷入偏颇状态,造成种种弊端。因此,能根据时势的特点处理好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使之达到特定阶段、特定范围的平衡状态,便是有智慧吧。审时度势,善于驾驭,中和位育,正是智慧的体现。

第五,爱情怀。做教育的人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说,没有爱也不会有智慧。智慧不同于智力,大概就因为爱是智慧的动力来源。以人为本,关怀万物,促人发展,正是智慧的体现。

《中小学管理》已走过20年,2008年,我们将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期待自己更有智慧,期待更多有智慧的稿件,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校长、主任的智慧生长。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新课改呼唤合作学习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一、准备阶段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实施阶段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角色任务,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5.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评价阶段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合作学习下的新型师生观

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学生由于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同样也有助于教师的提高。

上一篇:1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下一篇:幼儿火灾安全教育教案